CN103998356A - 锁定组件 - Google Patents
锁定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98356A CN103998356A CN201280046645.8A CN201280046645A CN103998356A CN 103998356 A CN103998356 A CN 103998356A CN 201280046645 A CN201280046645 A CN 201280046645A CN 103998356 A CN103998356 A CN 1039983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locking
- base
- locking assembly
-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6 anti-cip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0 comprom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17 safety factor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006—Coupling devices between containers, e.g. ISO-containers
- B65D90/0013—Twist loc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006—Coupling devices between containers, e.g. ISO-contain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8—Freight container to freight container faste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锁定组件(1)包括基座(2)和在相反的方向上从基座纵向延伸的一对臂部(4)。每个臂部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可与基座接合,远端远离基座。臂部的远端具有锁定装置(10),锁定装置可相对于基座移动并且适于与对象(22)的槽(20)接合以将该对象锁定至该组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定组件,具体地涉及用于海运集装箱以协助集装箱装载、卸载和运输的锁定组件。还讨论使用该锁定组件移动集装箱的设备和过程。
背景技术
在世界各地使用集装箱来运输和存储材料。诸如海运集装箱的大型集装箱通常通过港口运输并由卡车或铁路在陆地上移动。大部分集装箱在集装箱的各个箱角上包含大体上为矩形的壳体(ISO箱角铸件)。这些壳体通常在底壁或顶壁和各个侧壁上具有孔。换言之,孔在背离集装箱的各个表面上。一般,侧壁中的孔可支撑约300kN,而底部孔和顶部孔只能支撑约150kN。通常,当运输集装箱时,通过连接至底部孔或顶部孔来运输集装箱并且集装箱相应地通过最弱的孔相连。
同时吊运两个或更多集装箱被称为垂直串联吊运。这被限制为20吨的最大重量,并且只能用于船舶的甲板上的集装箱。实际上,还被限制为两个空集装箱、或者有时是三个空集装箱、或者两个非常轻载的集装箱。这种吊运机的问题在于分配于吊运的孔仅额定为150kN,而结合考虑确保安全地附接集装箱的所有箱角的能力,在一些司法管辖区中实际负载被限制为75KN。
用于吊运多个集装箱的垂直串联吊运的使用只有很小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迄今仅用于约1-2%的吊运机中。因为存在如果接收端不符合设计(例如,大型起重器的可用性、港口的改变、大风、其他机械故障…),则不能重新装配垂直串联吊运布局并且潜在地船舶必需被迫放弃装载和/或卸载的危险,所以垂直串联吊运实际无法用在网格设计船的甲板以下或者那些具有甲板上的集装箱引导件中。因为引导件完全覆盖了用于阻止接近的箱角配件,所以锁定布置的重新装配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够引导件没有完全覆盖箱角配件,也没有机会将另一锁定件插入到引导件中。
并且,当前的配件通常具有用于操作该配件的绳或把手。这种绳/把手超出集装箱的边缘突出,因而存在把手/绳损坏的风险或者干扰位于甲板下的引导件中的集装箱的风险。
此外,因为无法检验连接件与集装箱的箱角壳体之间的接头的强度,所以在多吊运上存在约束,所有连接件与集装箱接合导致在其他安全系数之上提供两个额外的安全系数,可用的总负载减少至远低于20吨,而这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
标准的集装箱间连接件也几乎不能进行独立识别,并且存在关于维护安排是否足够的广泛质疑。看来,标准的维护制度为“对故障进行修复”,而这在吊运装置中通常是不可接受的并且还可能导致工人受伤和死亡。此外,当前的集装箱间连接件未被设计成用于吊运(仅将两个集装箱一同锁定在船舶上),而这限制了集装箱间连接件的能力和对用于多个集装箱吊运的期望。
对集装箱中配件的故障模式的研究表明,配件/集装箱接头的强度经常受限于集装箱箱角特别是在接合孔的边缘处承受非常高的局部负载的能力。这已与由集装箱与配件之间的界面的限制区域引起的高负载结合,导致配件击穿集装箱箱角并且破坏连接。即使不存在这种故障模式,接头强度也受限于配件的结构强度,配件的结构强度通常因其不能对例如箱角铸件和/或配件中没有平行面的情况进行补偿而妥协。
即使设计了将集装箱成功地联接成垂直堆叠的方式,仍存在如何在运输链的一些点处将它们分成单个单元的问题。
还存在以下潜在问题,即,在吊运多个集装箱时堆叠可能会遇到被称为“直升机载送(helicoptering)”的现象,这导致难以准确且安全地定位集装箱。
因此,需要设计可用于吊运满容量的集装箱的方法。端部(和/或侧部)孔可被用于承载一些负载但也被设计成以标准方式控制集装箱,并且以安全的方式在船舶的甲板上进行捆扎。还需要消除关于配件是否与集装箱准确接合的不确定性。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本克服或者至少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至少提供有用的替代。
发明内容
本文首先公开了一种锁定组件,其包括:
基座;以及
一对臂部,在相反的方向上从基座纵向延伸,
其中,每个所述臂部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与所述基座可接合、所述远端远离所述基座,
其中,所述臂部的所述远端具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相对于所述基座可移动并且适于与对象的槽接合以将所述对象锁定至所述锁定组件。
优选地,所述基座大体上为矩形形状并且限定纵向延伸的基座轴线。
优选地,所述臂部限定纵向延伸的臂部轴线,所述纵向延伸的臂部轴线大体上与所述基座轴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绕所述臂部轴线可转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平行于所述基座轴线可移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突片部件,所述突片部件在使用中位于所述对象的所述槽中以将所述对象锁定至所述锁定组件。
优选地,所述对象为海运集装箱。
优选地,所述集装箱在所述集装箱的一个或多个箱角处包括一个或多个槽。
优选地,所述突片部件锁入与所述集装箱的侧壁或端壁平行的槽中。
优选地,所述突片部件沿与所述基座轴线大致平行的平面滑动以与所述集装箱的槽接合。
优选地,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用于相对于所述基座移动所述锁定装置的装置。
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为致动器。
优选地,所述致动器与所述基座可操作地关联。
优选地,所述臂部被整体形成。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用于在插入到对象的槽中时与所述锁定装置接合的其他装置或弹簧。
优选地,所述臂部与所述锁定装置相对于所述基座一起移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臂部锁定到所述对象中使得除非所述锁定组件适当地与所述对象接合,否则无法达到锁定位置的装置。
优选地,所述锁定组件适于通过在所述对象的相应的槽内使所述锁定装置接合而将两个对象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可操作地与所述锁定组件关联以确定所述锁定装置在对象的槽内的接合的电子、机械或其他装置。
优选地,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用于减少集装箱的箱角上的总界面压力的装置。
优选地,接触区域比传统的配件大。
优选地,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用于减少位于锁定组件和箱角铸件的界面处的局部应力的装置。
优选地,软垫片元件被用在钩与箱角之间以减少局部应力-该垫片变形以阻止箱角被击穿。
优选地,锁定组件包括用于在无需配件上的外部线或把手的情况下机械操作配件的装置。
优选地,锁定组件包括用于快速且可靠地连接配件与致动器的装置。
优选地,锁定组件包括用于使配件致动的装置,配件通过该装置将其当前状态、尤其是是否已成功锁定或解锁的“反馈信息”提供给致动系统和操作者。
优选地,锁定组件包括电子和/或机械连锁,使得除非所有四个配件已成功锁定/解锁并且下方的配件(如果存在)被解锁,否则不能吊运集装箱吊运装置(吊具)。
优选地,连锁消除了对减小50%的负载因素的需求。
优选地,锁定组件包括外部致动器,当配件在堆叠中超出操作者的操作范围时外部致动器可操作配件。
优选地,锁定组件允许在船舶上或者场地中对集装箱任意进行锁定和解锁。
优选地,锁定组件包括对于吊具和/或集装箱的稳定形式以减少它们遇到“直升机式(helicopter)”情况的可能性。
优选地,锁定组件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可将配件主动锁定在锁定或非锁定位置中,并且还提供了通过使用弹簧使附件可自动附接至集装箱的装置。
优选地,锁定组件包括可远程识别配件的装置,并由此知晓配件的操作和维护状态。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为处于缩回配置中的本发明的锁定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处于扩展配置中的图1的锁定组件;
图3为图1的锁定组件的前视图;
图4为图1的锁定组件的后视图;
图5为图1的锁定组件的立体图;
图6为图1的锁定组件的侧视图;
图7为图1的锁定组件的俯视图;
图8为图1的锁定组件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锁定组件的可选实施方式;
图10为本发明的锁定组件的可选实施方式;
图11a、图11b和图11c示出本发明的锁定组件,其中锁定装置转动且移动;
图12a、图12b和图12c示出本发明的锁定组件,其中锁定装置转动且移动;
图13为利用本发明的锁定装置将多个集装箱装载于船上的示例;
图14为利用本发明的锁定装置将多个集装箱装载于船上的示例;以及
图15a至图15e示出使用中的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示例;
图16a至图16e示出使用中的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的示例;
图17示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示意性地描绘且在图1至图10和图17中清楚地示出了锁定组件1,其包括基座2和一对臂部4,一对臂部4从基座2沿着相反的方向纵向延伸。每个臂部4具有近端5和远端6,其中近端5与基座2可接合,远端6远离基座2。臂部4通常彼此联接并且在没有任何力传递至其的情况下有效地经过基座2。臂部4的远端6具有锁定装置或锁定头部10,锁定装置或锁定头部10可相对于基座2移动并且适于与对象22的槽20接合以将对象22锁定到组件1上。在优选的形式中,基座2大体上为矩形形状并且限定纵向延伸的基座轴线或平面AA。相似地,臂部4限定纵向延伸臂部轴线BB,纵向延伸的臂部轴线BB大体上垂直于基座轴线AA。锁定装置10通常可绕臂部轴线BB转动,并且还可与基座轴线AA平行地移动,以便锁定装置10可被定位成与对象(例如,集装箱21等)的槽20接合。锁定装置10包括突片部件(tab member)30,突片部件30在使用中待位于集装箱21的槽20中以将集装箱21锁定到组件1。如图12清楚地示出,海运集装箱21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槽20,一个或多个槽20位于集装箱21的一个或多个箱角壳体50处。位于壳体50的侧部和端部上的槽20能够比位于背离集装箱21的底部上的槽承载更多重量。突片部件30优选与集装箱21的侧壁或端壁平行地锁入槽20中。突片部件30可沿与基座轴线AA平行的平面滑动以与集装箱21的各个槽20接合。组件1还包括用于相对于基座2来移动锁定装置10的装置40。在优选的形式中,移动装置40包括致动器40(如图15a至图15e、图16a至图16e和图17清楚地示出),致动器40优选为可操作地与基座2关联。然而,应注意,可以利用任何典型的类型的致动器40或移动装置。在优选的形式中,如图9和图10清楚地示出,臂部4整体地形成在一起并且与锁定装置10一起相对于基座2移动。利用本发明,锁定组件1适于通过在集装箱21的相应的槽20内将锁定装置10接合来将两个集装箱21连接在一起。在一种变形中且如图10清楚地示出,可包括闩锁元件61以在集装箱之间传递负载。
基座2用于容纳柄或臂部4和致动器组件40。基座2还抵抗相邻的集装箱21之间的剪切力和压缩力。此外,基座2被成型为通过允许致动器40附接至基座2而便于致动机构操作,从而在操作期间减小了施加至致动器的力。
致动器40被设计成传递来自外部源(手动或机器)的力以旋转头部30用于插入或移出,并且在需要时沿着基座2平移臂部4以将头部30与端部/侧部孔20接合。当在有风的情况下卸载集装箱21时,本发明使用用于防止或减小摆动的稳定器(例如,陀螺仪)布置。
由此,组件1包括由附接至柄或臂部4的两个锁定头部10构成的负载承载组件。该锁定组件1与集装箱箱角壳体50接合以在它们之间传递力。该力可因装载有集装箱21的车辆的运动而产生,或者可以是通过将一个或多个集装箱21与另一集装箱21一同提升而产生的力。锁定组件1能够在现有的集装箱21的箱角壳体50内转动或平移以与端部(或侧部)孔20接合。锁定头部10被设计成移动和扩散所施加的负载,并且平衡柄或臂部4上的力以防止过度弯矩。
相比于现有的装置,组件1允许更多负载承载于箱角配件壳体50上,且同样极大扩展了同时提升多个集装箱21的能力。组件1还允许在甲板下使用、甲板上使用、以及与满的和/或空的集装箱21进行工作。
还可通过自动化机械或者手动地操作组件1。可包括致动装置40的集群。核心致动器40可根据应用采用多种不同的配置。其中有两种主要类型:能够对已经具有被插入的组件1配件的一堆集装箱21进行重新装配的机器,和还插入或移除组件1的那些机器。这些机器(未示出)被设计成将多个集装箱21的组件1移离输送区域。
组件1可包括“智能标签”或相似的标识技术以追踪组件1的使用和其装载历史以便于妥善保管。
用于在“Safe Loading Unit(安全装载单元)”(SLU,未示出)中安全地承载多个集装箱的能力-需要稍微修改以允许其承载SLU但增加每台机器的吞吐量。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允许快速捆扎/解捆并且去除工人潜在的不愉快和危险的工作场所的船舶上解捆平台。较低和较宽的大型拖车(bombcart)能够承载一个或多个SLU。对吊架(straddle)添加简单的负载制约以在承载SLU时稳定负载。可选的吊具(spreader)设计(标准吊具但使用能够安全提升更大负载的锁定组件1)。显著修改的自动导引车辆(AGV,未示出)能够承载SLU,且进一步修改允许起重机/AGV周期的断开以减小所需资金量。在交换顺序或在组装SLU或拆卸SLU期间,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简单的储物架允许具有组件1的SLU位于路面上。
组件1利用在箱角配件壳体50中未开发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组件1的负载能力。这通过以下两种主要方式进行:接触区域比标准锁更大,增加了锁10拉过箱角配件壳体50的底部/顶部以及失败的阈值负载。组件1与ISO配件壳体50的一个或多个侧部孔20接合,ISO配件壳体50的侧部孔20被额定为底部/顶部孔的负载的两倍。可替换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锁定组件1可依赖于满载的箱角配件50的使用。
如上所述,保留了高负载孔20以用于其他捆扎设备。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组件1被设计成当不需要创建安全吊运单元时自被保留的区域缩回,即,在吊运多个集装箱期间孔20的使用是合理的,但是当需要其他捆扎设备(如在甲板上)时头部30被移开并且被完全接纳。通过去除这种制约,组件1允许操作者优化起重机的负载,并且还有可能在未来开发更大容量的起重机。如上所述,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锁定组件1可依赖于满载的箱角配件50的使用。
组件1已被设计为允许在现场快速地重新装配,并由此可在始发地以(例如)四个SLU的形式装载船舶,并在港口以单个集装箱21形式卸载船舶。根据组成集装箱21的重量分布、起重机的能力、港口设备的能力以及集装箱21的未来目的地(例如,SLU将在火车上以双联式布置被转运等)、天气情况等,SLU的实际尺寸会变化。
组件1还允许甲板下重新装配。可从集装箱21的端部或者从侧部在“引导部之间”操作锁定组件1,以使得引导部不会阻止接近。当通过组件1配备整个负载时,无需将额外的配件插入到堆叠中。
已连同致动机器设计了组件1。致动器40小且轻,以使其可配置在船舶上的集装箱21堆之间(包括存储在40英尺单元中的20英尺的集装箱)。由此允许20英尺的集装箱被适当地约束在甲板下并且去除了在甲板上和甲板下的小但明显的堆叠高度限制。由此将增加船舶的装载灵活性,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将增加船舶的总潜在负载。
在优选的形式中,如图15a至图15e清楚地示出,致动器40为具有分开的止动位置的简单的线性驱动器。致动器40可以从基座2的任一端接近组件1,以提供更大的操作灵活性,并且特别是提供能够在存储在引导部中的集装箱21上或者在20英尺的集装箱21堆之间进行操作的能力。
图11a至图11c、图12a至图12c和图16a至图16l示出了头部或锁定装置30经由柄或臂部4可通过使用用于支撑头部70的引导臂部60与线性制约的致动器40之间的互动来转动的方法。
在甲板上方与组件1一同使用捆扎平台将通过减少待被撤销的组件1的数量而大大加快解捆的过程。每个SLU只需要撤销4个组件。通过提供自动或半自动的外部致动器(未示出),捆扎平台可同时允许对多达6个堆叠进行解捆。
在没有捆扎杆的情况下还存在将无人操作的致动器40部署到堆叠上的机会。虽然需要码头起重机将设备搬至新的堆叠,但是这将大大减小装载时间和“非收益性”移动,并且将减少在港口中由捆扎活动而消耗的整体时间。
另一优点在于,通过使用捆扎平台有潜力开发更长的捆扎杆。这将进一步减小船舶的负载约束,并且潜在地增加装载灵活性且潜在地增加了总负载。
组件1和致动器40(外部驱动致动器)将配备有“智能标签”或相似的技术。这能够追踪组件1的工作寿命和服务历史,进而确保预期进行基于时间的或基于状况的维护并克服在服务中与扭锁状态相关的平常问题。
也可与致动器40相同地使用一个解除-重新配置器(de-reconfigurator)(未示出),但是添加了用于提升和分离堆叠中的两个集装箱21、插入或移除组件1的能力。这允许将SLU简单地自动化并且还从起重机(未示出)的拥塞中移除的准备,进而保持起重机在满载下工作并确保给料车辆(吊架、拖车等)能够继续进行。解除-重新配置器被放置在堆叠的顶部上或者将其自身放置在集装箱21的堆叠上方(移动版)。船舶上的装载命令已被设置在堆叠命令中。单元从堆叠的两侧下落,并且通过集装箱的箱角铸件与每对集装箱接合。小型液压千斤顶(未示出)吊运集装箱21,允许简单的指引机构将组件1插入到上部的集装箱21中。然后上部的集装箱21被降低,并且组件1自动地与箱角铸件50接合。然后,致动器40将组件1推至锁定位置。组件1脱离并且向下指引以使下一个集装箱21联接。拆除为该过程的反过程。因此,组件1允许从特制套筒装载和卸载,从而在无需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允许机器安全地处理大量配件。可选地,还存在用于简单地解锁堆叠中的集装箱21的另一版本,将组件1留在各个集装箱21的底部。在该处理之后移除组件1-在车门附近或在另一目的地处,其中组件1被用于在无需退出的驱动器的情况下将集装箱21附接至车辆。
图15a至图15e和图16a至图16l示出了组件1的致动器40如何提供四种工作状态的示例。部件的实际物理布置是可变的,例如可添加离合器以防止过度紧缩。
在I1处,可观察到螺母200已到达端盖202(位置E)并且无法进一步移动。如果需要,其可远离端盖并保持弹簧被装载。这将位于柄26上的臂部移动至最大行程并且将头部10移动至I1位置(参见图16a至图16l)。
在I1位置处,上部的头部10与箱角铸件孔的长边对齐。在该位置中,配件从上部集装箱21缩回。在优选的方法中,该位置可通过向头部108施加外力或通过将致动器40操作至该位置并由此将其锁定到位来获得。在该位置中下部的头部与孔的长轴线稍微倾斜(15度),将组件1锁定在下部集装箱21中。在其他形式中,其可以是约12至20度。
在I2处,螺母200已移至位置D。通过使用致动器40将螺母200置于位置E或者通过对头部10施加外力以使头部10抵抗弹簧212而达到I1位置,可进一步移动支架210(并因此移动柄206)。
在I2处,该位置是下部的头部10与箱角铸件孔的长边对齐的位置。在该位置中,组件1可以从下部的集装箱21退出。在优选的方法中,该位置可通过向头部10施加外力或通过将致动器40操作至该位置并由此将其锁定到位或抵抗弹簧212将其保持到位(这取决于版本)来获得。而在该位置中,上部的头部10与孔的长轴线成15度,从而将组件1锁定在上部集装箱21中。通过在该位置处将集装箱21放置到组件上将允许其自动连接至集装箱21,这对于组件1的自动插入是有用的。
在TL处,在此模式下示出了两个位置。在这两个位置中螺母200处于位置C。在上部的图中,组件1静置,其中未施加有外力旋转头部10。这相当于头部10已如在船舶上发生地那样被插入到箱角铸件50中。在下部的图中,可以观察到外力(通过将头部10直接推入支架210中)抵抗弹簧212将支架210移动到与I2相同的位置处。区别在于,当移除外力时支架210将返回静置位置。
在TL处或扭锁位置(twistlock position)处,该位置将头部10转至它们能承受捆扎负载(如在船舶上)的某一位置。当从上方或下方将集装箱21推入组件1中时,该位置还被配置成允许头部10移动和弹簧212回位。该位置类似于传统的扭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不需要将组件1移动至SafelokTM位置(SL)的情况下允许船舶(一次一个)的常规装载。
在SL(SafelokTM位置)处,上部的图示出了以下布置,其中支架210(并因此头部10)保持与SafelokTM位置对齐,但弹簧212仅将头部10保持在该位置处。螺母200处于位置A处。
在下部的图中,螺母200现在处于位置B处。在该位置中由于支架210已被施力为物理止动(表示为三角形),所以存在较小运动或没有运动的可能性。在不移动致动器40的情况下,头部10无法移动。
在SL(SafelokTM位置)处,头部10进一步绕圈移动。这里,两个头部10被放置成与每侧略为90度-其是根据装载组件1而言最强的位置。在该位置中,致动器40被锁定到位,并且除非故意采取行动来移动致动器40、否则致动器40无法移动。在该位置处,组件为安全故障-弹簧212或机构的故障将使组件1留在安全位置中。
有利的是,在实施方式中,锁定组件被构成为通过相对兼容/弹性的表面将其负载传递至集装箱的槽。该表面的变形防止了过度局部装载使得配件击穿箱角铸件或者使突片部件局部过载。
此外,提供了用于在配件之间提供电子或机械连锁的装置,使得直至用于承载负载的四个配件均正确地接合并且被核实为处于SafelokTM位置并且下方的四个配件(如果存在的话)被适当地接合或分离才发生吊运。
虽然已经参照具体示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确,可以以许多其他形式实施本发明。
Claims (19)
1.一种锁定组件,包括:
基座;
一对臂部,在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座纵向延伸,
其中,每个所述臂部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与所述基座可接合、所述远端远离所述基座,
其中,所述臂部的所述远端具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相对于所述基座可移动并且适于与对象的槽接合以将所述对象锁定至所述锁定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基座大体上为矩形形状并且限定纵向延伸的基座轴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臂部限定纵向延伸的臂部轴线,所述纵向延伸的臂部轴线大体上与所述基座轴线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锁定装置绕所述臂部轴线可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平行于所述基座轴线可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突片部件,所述突片部件在使用中位于所述对象的所述槽中以将所述对象锁定至所述锁定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对象为海运集装箱。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集装箱在所述集装箱的一个或多个箱角处包括一个或多个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突片部件锁入与所述集装箱的侧壁或端壁平行的槽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突片部件沿与所述基座轴线大致平行的平面滑动以与所述集装箱的槽接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移动装置为致动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与所述基座可操作地关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臂部被整体形成并且可一起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弹簧以在被插入对象的槽中时与所述锁定装置接合。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臂部与所述锁定装置相对于所述基座一起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组件,包括:适于将所述臂部锁定到所述对象中使得除非所述锁定组件适当地与所述对象接合,否则无法达到锁定位置的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锁定组件适于通过在所述对象的相应的槽内使所述锁定装置接合而将两个对象连接在一起。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组件,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适于将所述组件主动地锁定在锁定位置或非锁定位置中,并且还提供了适于使所述锁定组件允许自动附接至所述对象和从所述对象分离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组件,包括能够远程识别所述锁定组件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AU2011903687 | 2011-09-09 | ||
AU2011903687A AU2011903687A0 (en) | 2011-09-09 | A locking assembly | |
PCT/AU2012/001054 WO2013033769A1 (en) | 2011-09-09 | 2012-09-06 | A locking assembly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98356A true CN103998356A (zh) | 2014-08-20 |
Family
ID=47831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46645.8A Pending CN103998356A (zh) | 2011-09-09 | 2012-09-06 | 锁定组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359977A1 (zh) |
EP (1) | EP2753556A4 (zh) |
CN (1) | CN103998356A (zh) |
SG (1) | SG11201400467XA (zh) |
WO (1) | WO201303376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56700A (zh) * | 2020-03-04 | 2021-09-07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固定锁的锁头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4954803A (zh) * | 2022-07-05 | 2022-08-30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船用大型集装箱的固紧绑扎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0007675B3 (de) * | 2010-02-10 | 2011-06-30 | Kapelski, Rainer, 24401 | Schlitzgreifer |
US9487351B2 (en) * | 2012-07-23 | 2016-11-08 | Jointainer, Llc | Modifiable containers and interconnectors |
USD814384S1 (en) * | 2016-11-29 | 2018-04-03 | Rainer Gmbh | Fitting for lashing and blocking a load |
SE541535C2 (en) | 2017-03-23 | 2019-10-29 | Lox Container Tech Ab | Remotely controlled container lock, system and method |
ES1218139Y (es) * | 2018-06-25 | 2018-12-18 | Tec Container S A | Dispositivo para el destrincaje automatico de contenedores de carga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99889A (ja) * | 1988-02-04 | 1989-08-11 | Taiyo Seiki Kogyo Kk | コンテナの連結具 |
US5141372A (en) * | 1989-07-04 | 1992-08-25 | Conver-Osr Ozean-Service-Reparatur-Ingenieurtechnik Gmbh | Coupling piece for releasably connecting containers |
CN1227529A (zh) * | 1996-08-12 | 1999-09-01 | 霍斯特·诺伊夫英格尔 | 用于将带有空心角接头的两个集装箱刚性连接的连接组件以及装卸工具、集装箱和设备 |
CN1265368A (zh) * | 1999-02-26 | 2000-09-06 | 德国连接技术罗伯特·伯克有限公司 | 用于集装箱连接的锁紧装置 |
TW407130B (en) * | 1998-10-19 | 2000-10-01 | Marifit K K | Container connecting metal part |
JP2003155092A (ja) * | 2001-11-19 | 2003-05-27 | Taiyo Seiki Kogyo Kk | コンテナ連結具 |
JP2003182683A (ja) * | 2001-12-14 | 2003-07-03 | Koei Kinzoku Kogyo Kk | コーンロック |
WO2003106298A1 (ja) * | 2002-06-17 | 2003-12-24 | 大洋製器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ナ連結具 |
US20080193246A1 (en) * | 2004-09-03 | 2008-08-14 | All Set Marine Lashing Ab | Remotely Controlled Twist-Lock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ch a Lock to be Connected to a Container |
CN102007053A (zh) * | 2008-04-16 | 2011-04-06 | 株式会社三和 | 集装箱连结器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052941A (en) * | 1959-03-02 | 1962-09-11 | Strick Trailers | Horizontal container couplers |
US2972175A (en) * | 1959-06-08 | 1961-02-21 | Strick Trailers | Horizontal container coupler |
US3261070A (en) * | 1964-09-15 | 1966-07-19 | Abolins Andrew | Semi-automatic horizontal container coupler |
IE35852B1 (en) * | 1970-03-06 | 1976-06-09 | Backtemans Patenter Ab | Improvements in devices for releasably locking freight containers to one another or to supports |
US3752511A (en) * | 1971-06-04 | 1973-08-14 | Line Fast Corp | Container coupler |
US3973684A (en) * | 1974-06-05 | 1976-08-10 | Martino John M Di | Vertical locking system for shipping containers |
US4212251A (en) * | 1977-11-30 | 1980-07-15 | Line Fast Corporation | Key actuated stacker locking device |
US4277212A (en) * | 1979-03-16 | 1981-07-07 | Peck & Hale, Inc. | Connector interconnecting freight devices |
DE4042710C2 (de) * | 1990-09-25 | 2002-11-28 | Macgregor Conver Gmbh | Kuppelstück zum Verbinden von Containern |
GB9307510D0 (en) * | 1993-04-13 | 1993-06-02 | Reynard Kenneth | Improved means fo attaching aixilliary equipment to marine shipping @containers and the like |
DE4404392C2 (de) * | 1994-02-11 | 1996-05-09 | Torsten M Nitsche | Drehverriegelung zum lösbaren Verbinden von Eckbeschlägen aufeinanderstehender Container |
WO1996015052A1 (en) | 1994-11-11 | 1996-05-23 | A11 Set Marine Lashing Aktiebolag | Container locking means |
US6460227B2 (en) * | 1999-12-27 | 2002-10-08 | Buffers Usa, Inc. | Locking device for use with stackable shipping containers |
GB2390360B (en) * | 2002-07-03 | 2005-03-02 | Kenneth Reynard | Interconnector for freight containers |
US6725507B2 (en) * | 2000-01-04 | 2004-04-27 | Kenneth Reynard | Interconnector for freight containers |
US6622640B2 (en) * | 2000-07-14 | 2003-09-23 | Aar Corp. | Airlift pallet for container roll-in/out platform (CROP) |
GB0121529D0 (en) * | 2001-09-06 | 2001-10-24 | Reynard Kenneth | Release mechanism for container clamping device |
KR100460465B1 (ko) * | 2002-05-30 | 2004-12-14 | (주)파크랜드 | 선박 적재용 컨테이너의 자동 록킹장치 |
DE10238895C5 (de) * | 2002-08-24 | 2009-04-30 | Sec Ship's Equipment Centre Bremen Gmbh | Kuppelstück zum Verbinden zweier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r Container, Anordnung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r Container und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r Container mit solchen Kuppelstücken |
US6799919B2 (en) * | 2002-12-04 | 2004-10-05 | Ryeson Corporation | Coupling with enhanced concentricity maintainability and torque handling capability |
SE530338C2 (sv) * | 2007-06-12 | 2008-05-06 | Loxystem Ab | System och förfarande för lyft av containrar |
SE0701426L (sv) * | 2007-06-12 | 2008-05-06 | Loxystem Ab | Förfarande, system och lås för att bestämma den relativa positionen för ett containerhörnlås och/eller en grupp av containerhörnlås i förhållande till andra containerhörnlås |
US20100018017A1 (en) * | 2008-07-22 | 2010-01-28 | Hi-Kass Co., Ltd. | Automatic binding device for a container |
FI124181B (fi) * | 2008-09-16 | 2014-04-15 | Macgregor Fin Oy | Kytkentäväline konttien, erityisesti rahtilaivoissa käytettävien konttien kytkemiseksi |
DE202012101261U1 (de) * | 2012-04-05 | 2012-05-11 | Sec Ship's Equipment Centre Bremen Gmbh | Kuppelstück zum miteinander Verbinden zweier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r Container |
KR101472028B1 (ko) * | 2013-01-29 | 2014-12-15 | (주)밴플러스 | 잠금 유닛이 내장된 코너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컨테이너 |
-
2012
- 2012-09-06 EP EP12829987.2A patent/EP275355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9-06 SG SG11201400467XA patent/SG11201400467XA/en unknown
- 2012-09-06 CN CN201280046645.8A patent/CN103998356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9-06 WO PCT/AU2012/001054 patent/WO201303376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9-06 US US14/343,510 patent/US2014035997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99889A (ja) * | 1988-02-04 | 1989-08-11 | Taiyo Seiki Kogyo Kk | コンテナの連結具 |
US5141372A (en) * | 1989-07-04 | 1992-08-25 | Conver-Osr Ozean-Service-Reparatur-Ingenieurtechnik Gmbh | Coupling piece for releasably connecting containers |
CN1227529A (zh) * | 1996-08-12 | 1999-09-01 | 霍斯特·诺伊夫英格尔 | 用于将带有空心角接头的两个集装箱刚性连接的连接组件以及装卸工具、集装箱和设备 |
TW407130B (en) * | 1998-10-19 | 2000-10-01 | Marifit K K | Container connecting metal part |
CN1265368A (zh) * | 1999-02-26 | 2000-09-06 | 德国连接技术罗伯特·伯克有限公司 | 用于集装箱连接的锁紧装置 |
JP2003155092A (ja) * | 2001-11-19 | 2003-05-27 | Taiyo Seiki Kogyo Kk | コンテナ連結具 |
JP2003182683A (ja) * | 2001-12-14 | 2003-07-03 | Koei Kinzoku Kogyo Kk | コーンロック |
WO2003106298A1 (ja) * | 2002-06-17 | 2003-12-24 | 大洋製器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ナ連結具 |
US20080193246A1 (en) * | 2004-09-03 | 2008-08-14 | All Set Marine Lashing Ab | Remotely Controlled Twist-Lock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ch a Lock to be Connected to a Container |
CN102007053A (zh) * | 2008-04-16 | 2011-04-06 | 株式会社三和 | 集装箱连结器件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56700A (zh) * | 2020-03-04 | 2021-09-07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固定锁的锁头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4954803A (zh) * | 2022-07-05 | 2022-08-30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船用大型集装箱的固紧绑扎装置 |
CN114954803B (zh) * | 2022-07-05 | 2024-03-22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船用大型集装箱的固紧绑扎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53556A4 (en) | 2015-05-27 |
US20140359977A1 (en) | 2014-12-11 |
SG11201400467XA (en) | 2014-04-28 |
EP2753556A1 (en) | 2014-07-16 |
WO2013033769A1 (en) | 2013-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98356A (zh) | 锁定组件 | |
EP2984019B1 (en) | Corner piece for forming a corner of a container, container provided with such corner pieces, and gripper arm and gripper which can cooperate with such corner pieces. | |
EP2293994B1 (en) | Shipping container | |
JP5368429B2 (ja) | コンテナ連結金具 | |
US20160325928A1 (en) | A locking apparatus and a securing mechanism therein | |
US8827612B2 (en) | Container auto-lock system | |
US20090199517A1 (en) | Device for inserting twist lock container safety fittings | |
WO2017141005A1 (en) | Lifting system, beam and method for containers. trailer for containers. connector for containers. | |
EP3397857B1 (en) | Transport frame for a wind turbine blade | |
CN110072784B (zh) | 集装箱角件、设有角件的集装箱及配合的夹持机构和夹具 | |
CN108779763B (zh) | 用于风轮机叶片的提升框架 | |
US20210245999A1 (en) | Shipping Containers | |
US20170129697A1 (en) | Interconnect for freight containers | |
WO2006016851A1 (en) | Lif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3290327A1 (en) |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people and/or freight by means of a shuttle | |
JP5543151B2 (ja) | 岸壁クレーンの運転方法、及びその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 |
WO2016067095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ment of shipping contain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