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4275B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74275B CN103974275B CN201310030313.7A CN201310030313A CN103974275B CN 103974275 B CN103974275 B CN 103974275B CN 201310030313 A CN201310030313 A CN 201310030313A CN 103974275 B CN103974275 B CN 1039742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small cell
- location information
- inter
- pi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4—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user or terminal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moving direction, spe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94—Definit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状态评估单元,用于根据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信息来评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执行单元,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移动状态的变化来执行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相应的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及其后续演进(LTE-A)中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最早在3GPP Rel-10中提出了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s)的概念,其很快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异构网络下的移动性增强是该领域中的工作项目之一,旨在为用户提供无缝且稳定的覆盖的同时,提高网络的容量。
异构网络下的移动性增强讨论了诸多问题,其中/,小小区发现(Small CellDetection)是3GPP的工作项目(Work Item)异构网络移动性增强中讨论的热点之一。异构网络下包含了大量的小小区,例如微基站、微微基站、家庭基站、射频拉远单元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家庭、办公室、购物中心等地。通过将用户切换到小小区,既减轻了宏基站的负担,也提升了网络的容量。
然而,异构网络概念的引入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目前的邻小区发现机制是为了保证移动终端(UE)的移动性,而没有考虑到异构网络下新的部署环境。又例如,在目前标准中,邻小区发现机制是基于s测量(s-Measure)以及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的测量;由于异构网络下小区分布的不均匀性,宏小区服务质量好,但可能很靠近小小区,所以移动终端可能发现不了宏小区内的小小区。再例如,小小区发现策略往往需要使用测量间隙(measurement gaps),对于移动终端来说,频繁的配置测量间隙,不仅耗电,而且极大地占用可用资源。
注意到,在异构网络部署中,热点地区的覆盖场景非常常见。在该场景下,宏小区主要提供大区域的覆盖,而小小区,例如微微小区(pico cells),则在另外一个频率上提供业务负载。因此,既可以提高热点地区用户的服务质量(QoS)指标,也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量。但是,由于小小区的异频部署以及覆盖范围的不均匀性,需要设计相应的机制保证用户可以有效的切换到小小区中。在3GPP TR36.839中,异频间的小小区发现(Small CellDetection)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a)宽松的测量配置(Relax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根据小小区的类型(作为热点或提供覆盖)以及移动终端的速度,提高测量周期来减少不必要的测量,不允许高速移动终端接入热点内的小小区。该方案减少了移动终端侧的功耗以及对服务小区用户平面的干扰,但是该方案精度较差并且存在发现时延。
b)基于接近的小小区指示(Proximity based small cell indication)
异频间的小区测量可以基于接近指示(Proximity Indication)而触发,这些方案可以被归为基于宏基站的、基于小小区的、或基于移动终端的。基于宏基站的方案和基于小小区的方案在用户平面上没有做任何改动,但是如何提高精度是最大的问题。另外,基于小小区的方案需要修改X2接口。然而,基于移动终端的方案更加精确,可行性更高,但是会给移动终端侧增加复杂度。
c)宏层中的小小区发现信号(Small cell discovery signal in macro layer)
小小区基站在宏小区的工作频段上发送小区发现信号(由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以及系统信息组成)。这样,移动终端将会认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同频小区,并且进行正常的测量上报等过程。然后,基站既可以立即触发移动终端的切换,也可以让移动终端执行异频间的小区测量。该方案较为简单,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小小区发现信号会与宏小区信号之间产生干扰,并且切换的执行也会产生一定的延迟,此外也无法保证前向兼容性,传统用户将无法接受并执行与之相关的信令。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以提高小小区发现的效率,从而为用户提供无缝且稳定的网络覆盖。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包括: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状态评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所述位置信息来评估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移动状态的变化来执行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相应的动作。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根据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的往返时间和到达角度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以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往返时间是由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利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定时提前量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而得到的。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在预定的采样时间窗内,按照预定的采样周期,多次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以得到多个所述往返时间和多个所述到达角度。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辅助测量的结果为参考值来计算误差校正因子,并且使用所述误差校正因子对所述定位进行校正。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由所述执行单元执行的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动作包括以下动作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与小小区之间的距离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接近小小区,或者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是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得到的,以及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当前的移动速度更新移动终端的获取周期。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移动速度划分为不同的速度级别,以及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采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速度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将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不同的区域。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移动速度的大小来确定与所述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以及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通过将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边界范围进行比较来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接近所述小小区。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将彼此邻近的所述小小区分为同一簇,并且对与所述同一簇内的各个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求并集,作为与所述同一簇对应的边界范围。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是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得到的,以及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外,则设定更长的获取周期;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内,则设定更短的获取周期。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所述初始条件为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所述小小区的负载状况良好且有剩余的资源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经过所述小小区所需要的停留时间,并且将所计算的停留时间与预定的停留时间阈值进行比较以评估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
根据上述装置,还包括: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到达所述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反应时间,以及所述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还用于将所计算的所述反应时间与预定的反应时间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边界范围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对应预定的触发概率,以及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及其对应的触发概率;以及所述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还用于按照所确定的与所述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对应的触发概率来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根据上述装置,还包括:异频间邻小区接入判断单元,用于在已触发了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测量报告和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小区切换和/或载波加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包括:位置信息获取步骤,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状态评估步骤,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所述位置信息来评估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执行步骤,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移动状态的变化来执行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相应的动作。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步骤中,根据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的往返时间和到达角度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以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往返时间是利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定时提前量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而得到的。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步骤中,在预定的采样时间窗内,按照预定的采样周期,多次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以得到多个所述往返时间和多个所述到达角度。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步骤中,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辅助测量的结果为参考值来计算误差校正因子,并且使用所述误差校正因子对所述定位进行校正。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执行步骤中执行的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动作包括以下动作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与小小区之间的距离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接近小小区,或者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是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得到的,以及在所述执行步骤中还根据移动终端的当前的移动速度更新移动终端的获取周期。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移动速度划分为不同的速度级别,以及在所述执行步骤中还采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速度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将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不同的区域。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移动速度的大小来确定与所述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以及在所述执行步骤中,还通过将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边界范围进行比较来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接近所述小小区。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将彼此邻近的所述小小区分为同一簇,并且对与所述同一簇内的各个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求并集,作为与所述同一簇对应的边界范围。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是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得到的,以及在所述执行步骤中,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外,则设定更长的获取周期;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内,则设定更短的获取周期。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执行步骤中,还在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所述初始条件为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所述小小区的负载状况良好且有剩余的资源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经过所述小小区所需要的停留时间,并且将所计算的停留时间与预定的停留时间阈值进行比较以评估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
根据上述方法,还包括: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步骤,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到达所述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反应时间,以及在所述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步骤中,还将所计算的所述反应时间与预定的反应时间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根据上述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将所述边界范围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对应预定的触发概率,以及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及其对应的触发概率;以及在所述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步骤中,还按照所确定的与所述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对应的触发概率来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根据上述方法,还包括:异频间邻小区接入判断步骤,在已触发了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测量报告和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小区切换和/或载波加载。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包括:到达角度测量单元,用于测量从移动终端发送到基站的信号的达到角度;往返时间测量单元,用于测量所述信号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往返一次所需的往返时间;以及定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到达角度和所述往返时间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定位,其中,所述往返时间测量单元利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定时提前量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所述往返时间。
根据上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以及校正单元,用于以所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为参考值来计算误差校正因子,并且使用所述误差校正因子对所述定位进行校正。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包括:到达角度测量步骤,测量从移动终端发送到基站的信号的达到角度;往返时间测量步骤,测量所述信号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往返一次所需的往返时间;以及定位步骤,根据所述到达角度和所述往返时间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定位,其中,在所述往返时间测量步骤中,利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定时提前量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所述往返时间。
根据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步骤,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以及校正步骤,以所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为参考值来计算误差校正因子,并且使用所述误差校正因子对所述定位进行校正。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位置信息获取步骤,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状态评估步骤,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所述位置信息来评估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执行步骤,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移动状态的变化来执行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相应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到达角度测量步骤,测量从移动终端发送到基站的信号的达到角度;往返时间测量步骤,测量所述信号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往返一次所需的往返时间;以及定位步骤,根据所述到达角度和所述往返时间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定位,其中,在所述往返时间测量步骤中,利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定时提前量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所述往返时间。
采用本发明,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移动状态的变化,执行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相应的动作,从而提高小小区发现的效率,进而为用户提供无缝且稳定的网络覆盖。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对应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类型1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划分基站的覆盖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评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另一配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又一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2是示出可用于作为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下面结合图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100可包括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02、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和执行单元106。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02可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是提供给网络侧的重要信息之一。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网络侧可以更准确地执行小小区发现的过程。
具体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0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例如,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02可以通过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另外,例如,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02可以通过接收移动终端所上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结果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例如可以为全球定位系统(GPS)。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02可以根据对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的往返时间和到达角度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往返时间是由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02利用移动终端的定时提前量信息对移动终端进行测量而得到的。
在3GPP 36.305中定义了多种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例如网络侧协助的GNSS(A-GNSS)、下行定位、E-CID(增强型小区ID定位)和上行定位等。上述各种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可具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的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
E-CID使用移动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地理知识。另外,为了提高准确度,还可以附加地采用由移动终端和/或eNodeB进行的测量。作为E-CID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可以根据对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的往返时间(RTT,Round Trip Time)和到达角度(AoA,Angle ofArrival)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
为了保证整体方案的简单有效,本发明采用E-CID中的测量往返时间和到达角度的实现方式来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具体地,在基站侧测量往返时间和到达角度。通过测量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另外,通过测量到达角度,可以确定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移动终端与基站的距离和方向,就可以获得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在基站侧进行往返时间和到达角度的测量,所以可以简化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流程,并且实现了与现有标准的兼容,也不会给移动终端增加额外的负担。
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测量到达角度。例如,基站侧的天线阵列可以跟踪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并测量上行信号的到达角度,从而确定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方向。作为示例,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可以为SRS信号或DM-RS信号等。
另外,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测量往返时间。例如,可以根据由移动终端或基站测量其发送/接收第n个子帧的时间来确定往返时间。在3GPP36.305中定义了两种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方式,即类型1和类型2。下表2对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类型1和类型2进行了比较。
表2-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类型1和类型2的比较
在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类型2中,基站通过触发专用随机接入过程测量移动终端发送的导频(preamble)信号的到达时间来获取往返时间。在长期演进系统中,移动终端发送导频信号的时间是基于移动终端接收到下行信号的时间,而不进行提前发送。因此,移动终端所发送的导频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为单向传输时延的两倍。由此可见,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类型2的实现方案更简单,基站可以独立实现移动终端的测量和定位,但是需要使用PRACH信道。
下面结合图2来描述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类型1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类型1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横轴表示时间T。时间t1表示移动终端发送第n个子帧的时间,时间t2表示基站发送第n个子帧的时间,时间t3表示基站接收第n个子帧的时间,而时间t4表示移动终端接收第n个子帧的时间。另外,如图2所示,定时提前量TA表示移动终端发送第n个子帧的时间t1比基站发送第n个子帧的时间t2提前的时间,即TA=t2–t1。
根据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类型1,往返时间RTT等于基站接收第n个子帧的时间t3与基站发送第n个子帧的时间t2之间的时间差(t3–t2)、或者移动终端接收第n个子帧的时间t4与移动终端发送第n个子帧的时间t1之间的时间差(t4–t1),即RTT=((t3–t2)+(t4–t1))/2。关于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类型1的更多细节,可参考3GPP 36.305中的第8.3.1节以及“LTE-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From Theory to Practice(Second Edition)”中的第19.4.2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方式,往返时间RTT等于基站接收第n个子帧的时间t3与移动终端发送第n个子帧的时间t1之间的时间差,即RTT=t3–t1。如上所述,由于定时提前量TA=t2–t1,所以t1=t2–TA。将t1=t2–TA代入RTT=t3–t1中,可以得到RTT=t3–(t2–TA)=t3–t2+TA。由此可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方式得到的往返时间RTT等于基站接收第n个子帧的时间t3与基站发送第n个子帧的时间t2之间的时间差(t3–t2)加上定时提前量TA。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方式,基站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的定时提前量TA信息单独完成往返时间的测量,而不需要移动终端的协助。另外,与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类型2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测量往返时间的方式不局限于PRACH信道中使用的导频信号,因此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在测量出往返时间RTT之后,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L可以表示为:L=c×RTT/2,其中,c为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02可以在预定的采样时间窗内,按照预定的采样周期,多次对移动终端进行测量以得到多个往返时间和多个到达角度。
在实际通信环境中测量到达角度和往返时间时,由于多径效应的影响,测量得到的到达角度和往返时间经常存在误差。为了减少由多径效应导致的测量误差,可以预先设定一段时间作为采样时间窗。在该采样时间窗内,按照预定的采样周期,多次对移动终端进行测量以得到多个往返时间和多个到达角度。
例如,在时间t,基站需要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于是,基站在时间t配置一个采样时间窗,该采样时间窗的持续时间为ΔT。在时间t至时间t+ΔT的采样时间窗内,基站以Ts为采样周期,多次对移动终端进行测量以得到多个往返时间和多个到达角度。当ΔT足够小时,移动终端在该采样时间窗内移动的距离不大。因此,在采样时间窗内测量得到的多个往返时间和多个到达角度中,用最少时间到达的信号所经历的反射次数常常更少,更有可能是直射路径、或接近直射路径。所以,作为示例,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来确定移动终端在时间t的位置:从测量得到的多个往返时间和多个到达角度中去除坏值点,以得到去除坏值点之后的n个往返时间{RTT1,RTT2,…,RTTn}和n个到达角度{θ1,θ2,…,θn};计算n个往返时间{RTT1,RTT2,…,RTTn}中的最小值作为最终往返时间RTTF,即RTTF=min{RTT1,RTT2,…,RTTn};计算n个到达角度{θ1,θ2,…,θn}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到达角度AoAF,即AoAF=Mean{θ1,θ2,…,θn};根据计算得到的最终往返时间RTTF和最终到达角度AoAF,可以确定移动终端在时间t的位置。
上述采样时间窗的设定可遵循以下原则:所设定的采样时间窗的长度应当适当,这是因为:如果将采样时间窗的长度设定得过长,则会过多地占用基站的资源,而且测量也不会准确;另外,如果将采样时间窗的长度设定得过短,则达不到提高定位的准确度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02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辅助测量的结果为参考值来计算误差校正因子,并且使用误差校正因子对定位进行校正。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的特点。另外,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具备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功能。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测量结果对往返时间的定位误差进行校正,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准确度。具体地,可以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测量结果作为标准值,计算出误差校正因子βRTT,并且使用所计算的误差校正因子βRTT对采用往返时间执行的定位进行校正。
当然,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场景不限于此。例如,如果到达角度和往返时间的测量结果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测量结果之间的误差过大,或者由于小区的范围很小以致到达角度和往返时间的定位精度无法满足预定要求,则可以单独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行定位,即如上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02可以通过接收移动终端所上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结果来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例如可以为全球定位系统(GPS)。另外,当基站需要较为准确的定位信息时,例如在触发异频间相邻小区测量时,基站也可以要求移动终端立即上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测量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在基站端采用到达角度和往返时间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时,由基站端发起定位请求,并且由基站端独立完成到达角度和往返时间的测量,从而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定位。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可以简化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流程,减少对网络信令资源的占用,而且也不会产生相应的时延,从而提高了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式仅为示例性的,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另外,上述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它场合。例如,上述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下面的场合:用于提供紧急救护、紧急呼叫场景下的移动终端的定位;用于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例如导航信息和导游服务等;用于位置触发的服务,例如基于位置的管理和计费等;用于跟踪和财产管理、车辆调度/跟踪、物流监控、老人/儿童监护服务等等。
返回参考图1,装置100中的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可以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信息来评估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
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可以根据上述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方法,获取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例如,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可以分别获取移动终端在时刻t1的位置信息p1、在时刻t2的位置信息p2、…在时刻ti的位置信息pi、…、在时刻tj的位置信息pj、…、在时刻tn的位置信息pn,其中,i,j和n为自然数,并且1≤i≤n,1≤j≤n。可以根据时刻ti和时刻tj得到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ti-tj),并且根据位置信息pi和位置信息pj得到移动终端在时间段(ti-tj)内移动的距离(pi–pj)。根据得到的多个时间段(ti-tj)和移动终端在相应的时间段(ti-tj)内移动的相应的距离(pi-pj),可以评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例如移动终端是以高速、中速还是低速在移动,或者移动终端正在朝向小小区还是离开小小区而移动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还用于根据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来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
接着上面的示例,通过将移动终端在时间段(ti-tj)内移动的距离(pi-pj)除以该时间段(ti-tj),可以得到移动终端在该时间段(ti-tj)内的移动速度。另外,根据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例如可以采用曲线拟合或预测的方法对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进行估计,从而估计出移动终端的移动方向。
另外,移动终端也可以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信息,计算移动终端在一个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移动的总距离,并且通过将移动终端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移动的总距离除以该给定的时间间隔,也可以得到移动终端在该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的移动速度。
返回参考图1,装置100中的执行单元106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移动状态的变化来执行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相应的动作。
一般,是否执行小小区发现与移动终端离小小区的距离相关。如果移动终端离小小区较远,则移动终端可能进入小小区的概率较小,因此仅需要对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进行粗略的评估。如果移动终端离小小区较近,则移动终端可能进入小小区的概率较大,因此可能需要对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进行更准确的评估,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开始小小区发现的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由执行单元106执行的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动作包括以下动作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与小小区之间的距离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接近小小区,或者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
例如,如果较早地开始小小区发现的过程,则可能进行了不必要的操作,从而浪费了系统资源。另外,如果较晚地开始小小区发现的过程,则可能导致后续操作的时间不够,从而导致后续操作的失败。因此,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开始小小区发现的过程。为了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开始小小区发现的过程,例如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来计算移动终端与小小区之间的距离,并且根据所计算的移动终端与小小区之间的距离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接近小小区。当移动终端适当地接近小小区时,可以认为此时开始小小区发现的过程是适当的。另外,当开始小小区发现的过程时,可以判断移动终端对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例如,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为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移动终端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小小区的负载状况良好且有剩余的资源用于移动终端的接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是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得到的,以及执行单元106还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当前的移动速度更新移动终端的获取周期。
基站可以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来获取移动终端的多个位置信息,例如基站可以每隔500ms获取一次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另外,上述获取周期的长短是可调整的,例如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当前的移动速度来调整上述获取周期的长短。例如,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越大,则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变化越快,因此可以将获取周期设定得越短;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越小,则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变化越慢,因此可以将获取周期设定得越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还可以根据其它因素来调整获取周期的长短。
下面结合图3来描述用于划分基站的覆盖区域的过程。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划分基站的覆盖区域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还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的大小来确定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以及执行单元106还用于通过将移动终端与小小区之间的距离与该边界范围进行比较来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接近小小区。
如上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来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在计算得到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后,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的大小来确定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在本发明中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用于衡量移动终端与小小区的接近程度,在该边界范围内移动终端还无法成功接收小小区的信号,但是很可能将接近小小区,分别对于具有不同移动速度的移动终端,同一小小区相应具有不同的边界范围。例如,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越大,可能越快地接近小小区,则所确定的边界范围也越大;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越小,可能越慢地接近小小区,则所确定的边界范围也越小。又例如,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可以将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划分为诸如高速、中速和低速的不同级别,并且不同级别的移动速度分别对应不同的边界范围。例如,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处于高速的级别,则其对应的边界范围较大;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处于低速的级别,则其对应的边界范围较小;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处于中速的级别,则其对应的边界范围介于较大的边界范围与较小的边界范围之间。
因为在边界范围内的移动终端可能会接近小小区,所以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可以对在边界范围内的移动终端进行更加细致的监测,以评估其移动状态并且计算移动终端的切换反应时间。所以,如果将边界范围确定得越大,则对于接近小小区的移动终端来说就可以更早的受到细致的监测,因此移动状态评估的准确度也会相应地提高,但是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的处理负荷也会相应地增大,因此需要将边界范围确定为合适的大小以在移动终端评估的准确度与处理负荷之间取得折衷。另外,边界范围还需要满足移动终端的最小切换反应时间的要求。
下面结合图4来描述如何计算移动终端到达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切换反应时间。
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为A(xa,ya),移动终端的移动方向(即图4中的表示移动终
端的前进方向的箭头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移动终端在位置A(xa,ya)处的移动速度为v。另
外,小小区的部署位置(即小小区的接入点的部署位置)为O(xo,yo),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半
径为Rc。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切换反应时间treaction等于移动终端按照当前的移动速度v
和移动方向α从当前位置A(xa,ya)到达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即图4中的点B)的时间,并且移动
终端在边界范围内的切换反应时间treaction应该满足如下条件:
如图4所示,AB=AC–BC。另外,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由于根据
上述描述可知OB=Rc并且所以另外,根据
勾股定理可知, 其中,并且 所以将
计算得到的AC和BC的值代入上述公式AB=AC–BC,可以得到: 由于移动
终端在位置A(xa,ya)处的移动速度为v,因此treaction=AB/v。另外,由于移动终端在边界范围
内的切换反应时间treaction应该满足如下条件:所以
即由此可见,边界范围的大小与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正相关,并且至
少应大于或等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移动终端的最小切换反应时间可以根据实验来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中,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是以小小区的接入点为中心的圆形。但是,在实际环境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边界范围可能不是一个标准的圆形。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使用圆形来逼近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仅仅是为了简化建模的目的,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形状来逼近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
在确定了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之后,可以通过将移动终端与小小区(小小区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与该边界范围进行比较来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接近小小区。例如,如果移动终端与小小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该边界范围,则该移动终端位于该边界范围之内,这意味着移动终端正在接近小小区。另外,如果移动终端与小小区之间的距离大于该边界范围,则该移动终端位于该边界范围之外,这意味着移动终端离小小区较远而没有正接近小小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还用于将彼此邻近的小小区分为同一簇,并且对与同一簇内的各个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求并集,作为与同一簇对应的边界范围。
关于小小区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由于小小区之间的距离较近,所以可能需要依次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接近每个小小区,从而导致系统的处理效率低下。因此,针对小小区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可以将彼此距离较近的小小区分为同一簇。对于簇内的各个小小区,分别确定与之对应的边界范围。然后,对所确定的这些边界范围求并集,作为与同一簇对应的边界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与同一簇对应的边界范围也不再是圆形。通过将彼此距离较近的小小区分为同一簇,可以不必依次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接近每个小小区,而是可以直接判断该移动终端是否接近这个簇即可,从而减少了判断的次数,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
另外,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还可以根据小小区的信号质量来确定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在本发明中,小小区的覆盖范围一般指的是移动终端可以正常接收小小区的信号并且获得正常服务质量的区域。例如,移动终端评估单元104可以根据小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和/或载波干扰噪声比来确定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具体地,可以定义一个信号质量的值作为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阈值,该阈值可以是在移动终端触发切换的测量上报时的小小区的信号质量的值。然后,通过获得小小区周边的信号质量分布情况,并且与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小小区的信号质量的分布既可以在实际部署时事先测量,也可以从移动终端的测量报告中获知。另外,小小区的覆盖范围也与小小区的发射功率有关,通过大尺度衰落的公式,可以大致推算出在小小区的发射功率变化时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相应变化。
一般,小小区的覆盖范围也是以小小区的接入点为中心的圆形。另外,如图3所示,小小区的覆盖范围与上述边界范围为同心圆,并且覆盖范围的半径比边界范围的半径小。但是,在实际环境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可能也不是一个标准的圆形,而且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半径大小可能也与标准中给出的参考值不同。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使用圆形来逼近小小区的覆盖范围仅仅是为了简化建模的目的,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形状来逼近小小区的覆盖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还用于将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划分为不同的速度级别,以及执行单元106还用于采用与移动终端的速度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将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不同的区域。
如图3所示,由于基站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基站的覆盖区域可以被确定。为了提高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的准确度,并且减轻移动终端当前所连接的基站的负荷,可以采用与移动终端的速度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将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不同的区域。例如,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可以将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划分为诸如高速、中速和低速三个级别,以及执行单元106可以分别采用与高速级别、中速级别和低速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将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不同的区域。具体地,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属于高速级别,则可以将基站的覆盖区域按照与小小区的距离从远到近地划分为外侧区域a1、中间区域b1和内部区域c1,即与移动终端的高速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为外侧区域a1、中间区域b1和内部区域c1;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属于中速级别,则可以将基站的覆盖区域按照与小小区的距离从远到近地划分为外侧区域a2、中间区域b2和内部区域c2,即与移动终端的中速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为外侧区域a2、中间区域b2和内部区域c2;以及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属于低速级别,则可以将基站的覆盖区域按照与小小区的距离从远到近地划分为外侧区域a3、中间区域b3和内部区域c3,即与移动终端的低速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为外侧区域a3、中间区域b3和内部区域c3,其中,外侧区域a1、a2和a3位于对应于小小区的边界范围之外(图3中所示的外侧范围),中间区域b1、b2和b3位于对应于小小区的边界范围与小小区的覆盖范围之间,以及内部区域c1、c2和c3被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包围。
如上所述,在小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小小区的覆盖范围是相同的,即对于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高速、中速和低速的不同级别来说,所划分的内部区域c1、c2和c3的半径可以是相同的。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移动速度处于高速级别的移动终端所对应的边界范围较大,移动速度处于低速级别的移动终端所对应的边界范围较小,而移动速度处于中速级别的移动终端所对应的边界范围介于较大的边界范围与较小的边界范围之间,所以对于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高速、中速和低速的不同级别来说,所划分的中间区域b1、b2和b3的半径之间可以存在如下关系:b1>b2>b3;相应地,所划分的外侧区域a1、a2和a3的半径之间可以存在如下关系:a1<a2<a3。
如上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可以对终端的移动状态进行评估,并且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来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在计算出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之后,可以确定所计算出的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属于上述不同速度级别中的哪个,从而确定采用与移动终端的速度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例如,可以确定所计算出的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属于高速级别、中速级别和低速级别中的哪个,从而确定是采用与移动终端的高速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外侧区域a1、中间区域b1和内部区域c1”,还是采用与移动终端的中速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外侧区域a2、中间区域b2和内部区域c2”,还是采用与移动终端的低速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外侧区域a3、中间区域b3和内部区域c3”。因此,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发生改变,例如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改变为属于不同的速度级别,则只要相应的更改其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即可。
在根据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确定了与移动终端的速度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之后,可以采用与移动终端的速度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按照移动终端与小小区的接入点之间的距离,将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不同的区域,并且为不同的区域设定不同的位置更新策略。
例如,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高速级别,则可以确定与移动终端的高速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为外侧区域a1、中间区域b1和内部区域c1。因此,可以将移动终端与小小区之间的距离D分别与上述中间区域b1的半径Rb1和上述内部区域的半径Rc1进行比较,并且根据比较的结果将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不同的区域。具体地,如果D≤Rc1,则将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内部区域;如果Rc1<D≤Rb1,则将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中间区域;以及如果a1≥D>Rb1,则将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外侧区域(图3中所示的外侧范围)。另外,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中速级别或低速级别的处理方式与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为中速级别的处理方式类似,其细节不再赘述。
当移动终端位于外侧区域中时,例如,如图3所示的在时刻t1、t2、t3和t4的移动终端,由于移动终端与小小区相距甚远,所以基站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更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且根据移动终端的多个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即可。当移动终端位于中间区域时,例如,如图3所示的在时刻t5的移动终端,此时终端位于小小区的边界范围之内,但是还没有进入小小区的覆盖范围,这意味着移动终端此时已经接近了小小区,很有可能继续进入内部区域(即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因此基站需要更加准确地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移动状态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将进入小小区的覆盖范围,以便在发现移动终端离内部区域(即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很近时,考虑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过程。当移动终端位于内部区域中时,例如,如图3所示的在时刻t6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过程可能已经被触发过了,因此基站将根据移动终端的测量报告和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在适当的时机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小区切换过程和/或载波加载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是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得到的,以及执行单元106还用于:如果移动终端位于边界范围之外,则设定更长的获取周期;如果移动终端位于边界范围之内,则设定更短的获取周期。
基站可以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来获取移动终端的多个位置信息,例如基站可以每隔500ms获取一次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另外,上述获取周期的长短是可调整的,例如可以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实际位置来调整上述获取周期的长短。具体地,如图3所示,当移动终端位于边界范围之外时,即当移动终端位于外侧范围中时,由于移动终端与小小区相距甚远,所以基站只需要获取移动终端的粗略的位置信息即可,因此可以将获取周期设定得更长。另外,如图3所示,当移动终端位于边界范围内时,由于移动终端很有可能继续进入小小区的覆盖范围,所以基站需要更加准确地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移动状态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发现小小区,因此可以将获取周期设定得更短。另外,也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来调整上述获取周期的长度。例如,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越大,则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变化越快,因此可以将获取周期设定得越短;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越小,则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变化越慢,因此可以将获取周期设定得越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还可以根据其它因素来调整获取周期的长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执行单元106还用于在移动终端位于边界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判断移动终端对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上述初始条件为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移动终端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小小区的负载状况良好且有剩余的资源用于移动终端的接入。
如图3所示,当移动终端位于边界范围之外时,即当移动终端位于外侧范围中时,由于移动终端与小小区相距甚远,所以此时不必判断移动终端对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而当移动终端位于边界范围内时,由于移动终端很有可能继续进入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因此在移动终端位于边界范围之内的情况下才判断移动终端对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这样,可以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实际位置来确定何时开始小小区的发现过程,从而可以节省资源,提高小小区发现的效率。
根据实际情况,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可以是以上各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在异构网络下,小小区主要部署在人口稠密地区,例如超市、商场、办公室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担基站的业务。因此,如果高速移动终端在上述人口稠密地区出现,往往不会停留,而仅仅是经过。因此,如果移动终端处于高速移动状态,则不应该对其执行小小区发现并将其切换到小小区。也就是说,可以在移动终端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的情况下,执行小小区发现过程。另外,考虑到负载均衡问题,可以在小小区的负载状况良好且有剩余的资源用于移动终端的接入的情况下,执行小小区发现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初始条件仅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面结合图4来描述评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的过程。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评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的示意图。
根据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还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来计算移动终端经过小小区所需要的停留时间tstay,并且将所计算的停留时间tstay与预定的停留时间阈值Tstay进行比较以评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
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为A(xa,ya),移动终端的移动方向(即图4中的表示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的箭头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移动终端在位置A(xa,ya)处的移动速度为v。另外,小小区的部署位置(即小小区的接入点的部署位置)为O(xo,yo),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半径为Rc。
根据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A(xa,ya)和移动终端的移动方向α,可以预测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为:y=tanα·(x-xa)+ya。
可以将上述移动轨迹y=tanα·(x-xa)+ya表示为如下的直线形式:tanα·x+(-1·
y)+(-tanα·xa+ya)=0,因此该条直线的系数E、F和G分别为:E=tanα,F=-1,G=-tanα·xa+ya。
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小小区的部署位置O(xo,yo)到上述直线y的距
离将系数E=tanα和F=-1代入上述公式可以得到接着,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将OB=Rb和代入上
述公式可以得到因此,根据移动终端在小小区内的停
留距离BD和移动终端的速度v,可以计算移动终端经过小小区所需要的停留时间
在计算得到停留时间tstay之后,可以将所计算的停留时间tstay与预定的停留时间阈值Tstay进行比较以评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例如,如果tstay<Tstay,则可以认为移动终端处于高速移动状态,因此若将移动终端切换到小小区只会使持有移动终端的用户的体验变差。另外,如果tstay≥Tstay,则可以认为移动终端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因此可以触发移动终端的小小区发现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预定的停留时间阈值Tstay可以根据试验来确定。
下面参考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另一配置。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另一配置的框图。
如图5所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500包括位置信息获取单元502、移动状态评估单元504、执行单元506和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508。其中,位置信息获取单元502、移动状态评估单元504和执行单元506的配置分别与图1中所示的装置100中的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02、移动状态评估单元104和执行单元106的配置相同,因此其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下面,详细描述装置500中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508。
如图5所示,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508可以判断是否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例如,如果移动终端满足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则表示移动终端离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很近并且很快就将进入小小区的覆盖范围。此时,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触发移动终端对邻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并且将测量到的邻小区的信号质量上报给基站。如上所述,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为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移动终端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小小区的负载状况良好且有剩余的资源用于移动终端的接入。另外,关于小区测量的配置,可以参考3GPP TS 36.300中的第10.1.3节和3GPP TS 36.331中的第5.5.4节。
如果移动终端所在的服务小区和邻小区在相同频段上,也就是频内测量(intra-frequency measurement)的情况,上述测量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于异频的情况,也就是频间测量(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的情况,上述测量就不适合了。对于异频的情况,由于移动终端只有一个收发信机,因此同一时刻只能接收一个频段上的信息。所以,为了实现异频间的小区测量,需要引入“测量间隙”的概念。
在3GPP TS 36.311第8.1.2.1节中对测量间隙做出如下定义:在测量间隙内,移动终端将不发送任何数据,并且不会将移动终端的接收机调谐到E-UTRAN服务小区的频段上。在紧随测量间隙之后的上行子帧中,E-UTRAN频分复用(FDD)的移动终端不会传输任何数据,而且如果在测量间隙之前的子帧为下行子帧,则E-UTRAN时分复用(TDD)的移动终端不会传输任何数据。
在配置测量间隙时,可以使用RRC_Connection_Reconfiguration消息来配置MeasGapConfig IE,并且基站通知移动终端与测量间隙有关的参数,例如测量间隙的起始点、测量间隙的长度和测量间隙的数目等等。另外,在3GPP TS 36.133中也给出了移动终端可以支持的两种测量间隙模式,具体可参见3GPP TS 36.133,其细节在此不再赘述。因此,上述关于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触发移动终端对邻小区的信号质量的测量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关于在什么时候配置测量间隙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状态评估单元504还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来计算移动终端到达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反应时间,以及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508还用于将所计算的反应时间与预定的反应时间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随着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的增大,留给移动终端进行相应操作的反应时间也在不断减小,这也是移动终端的HOF(切换失败)随着速度增大而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确保能够及时地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应当为移动终端留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反应时间treaction表示移动终端按照当前的运动状态(例如,移动终端的当前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从当前位置到达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时间。
以上已结合图4描述了如何计算移动终端到达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反应时间。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为A(xa,ya),移动终端的移动方向(即图4中的表示移动终端的前进方向的箭头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移动终端在位置A(xa,ya)处的移动速度为v。另外,小小区的部署位置(即小小区的接入点的部署位置)为O(xo,yo),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半径为Rb。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反应时间treaction等于移动终端按照当前的移动速度v和移动方向α从当前位置A(xa,ya)到达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即图4中的点B)的时间。
如图4所示,AB=AC–BC。另外,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由于根据
上述描述可知OB=Rb并且所以另外,根据
勾股定理可知, 其中,并且 所以将
计算得到的AC和BC的值代入上述公式AB=AC–BC,可以得到: 由于移动
终端在位置A(xa,ya)处的移动速度为v,因此treaction=AB/v。
在计算得到移动终端的反应时间treaction之后,可以将所计算的反应时间treaction与预定的反应时间阈值Treaction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例如,如果treaction<Treaction,则可以认为移动终端离小小区较近,应该开始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小区测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预定的反应时间阈值Treaction可以根据试验来确定。
然而,由于实际中无线信道的变化十分复杂,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并不是规则的圆形。因此,在配置了测量间隙之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a)很快(例如在下一次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之前)发现小小区,并且成功地完成了小小区切换;b)很快发现小小区,没有进行小小区切换;c)很快发现小小区,但是发生了小小区切换失败;d)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例如在下一次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之后)发现小小区;或者e)经过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小小区。
注意,由于异频间的小区切换往往是基于事件触发的,例如A3事件等。A3事件的进入条件是邻小区的信号质量(例如基于RSRP值或RSRQ值)比相对于服务小区的偏移量要高。在触发A3事件之后,移动终端可能被配置为周期地进行测量上报。因此,如果检测到移动终端关于小小区的测量报告,则可以认为当前已发现了小小区。
另外,可以用检测时间tdetect表示从触发异频间小区测量到满足A3事件触发条件
的时间。可以将检测时间tdetect与预定的最小检测时间阈值和预定的最大检测时间阈
值进行比较,如果则认为当前很快发现了小小区;如果则认为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小小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预定的最
小检测时间阈值和预定的最大检测时间阈值可以根据试验来确定。另外,可以
通过RRC_Connection_Reconfiguration消息来关闭测量间隙。
接下来,对上述各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对于情况a),这意味着此时触发异频间邻小区测量是最恰当的,移动终端尽可能地减少了不必要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的次数,并且成功地完成了异频间的邻小区切换。对于情况b),这意味着此时触发异频间的邻小区测量仍然是恰当的,但是移动终端改变了其移动状态,例如移动终端改变了其移动方向,因此不再需要进行切换。对于情况c),这意味着较晚地触发了异频间邻小区测量,从而导致反应时间不够,发生了切换失败。对于情况d),这意味着较早地触发了异频间邻小区测量,从而导致了过多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的次数。对于情况e),这意味着没有发现小小区,因此异频间邻小区发现是失败的。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判断是否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时,接收由移动终端上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并且根据上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来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等。
由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信息比较准确,因此在基站需要比较准确的定位信息时,例如在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时,可以请求移动终端向基站上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根据所上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基站可以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状态评估单元504还用于将边界范围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对应预定的触发概率,以及还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及其对应的触发概率;以及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508还用于按照所确定的与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对应的触发概率来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如上所述,在实际场景中小小区的覆盖范围是十分不规则的,以上从简化建模的角度使用圆形来逼近小小区的覆盖范围,从而便于移动状态的评估。但是,在异频间邻小区测量的触发中,需要考虑到实际的小小区的覆盖范围。例如,可以按照相对于小小区的角度和/或距离将边界范围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对应预定的触发概率。对于满足触发异频间邻小区测量的移动终端,基站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信息判断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及其对应的触发概率,并且按照所确定的与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对应的触发概率来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注意,触发概率可以与移动终端是否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辅助以及以往的小小区发现的成功率等因素有关。
下面参考图6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另一配置。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另一配置的框图。
如图6所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600包括位置信息获取单元602、移动状态评估单元604、执行单元606、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608和异频间邻小区接入判断单元610。其中,位置信息获取单元602、移动状态评估单元604、执行单元606和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608的配置分别与图5中所示的装置500中的位置信息获取单元502、移动状态评估单元504、执行单元506和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508的配置相同,因此其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下面,详细描述装置600中的异频间邻小区接入判断单元610。
如图6所示,异频间邻小区接入判断单元610可以在已触发了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的情况下,根据移动终端的测量报告和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小区切换和/或载波加载。
如上所述,由于异频间的小区切换往往是基于事件触发的,例如A3事件等。A3事件的进入条件是邻小区的信号质量(例如基于RSRP值或RSRQ值)比相对于服务小区的偏移量要高。在触发A3事件之后,移动终端可能被配置为周期地进行测量上报。因此,在移动终端已触发了异频间邻小区测量的情况下,基站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测量报告和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在适当的时候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切换或载波加载过程。
下面参考图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该方法开始于步骤700。在步骤700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702。
步骤702为位置信息获取步骤。在步骤702,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在步骤702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704。
步骤704为移动状态评估步骤。在步骤704,根据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信息来评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
在步骤704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706。
步骤706为执行步骤。在步骤706,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移动状态的变化来执行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相应的动作。
图7所示的方法是与图1所述的装置相对应的方法,其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8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该方法开始于步骤800。在步骤800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802。
步骤802为位置信息获取步骤。在步骤802,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在步骤802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804。
步骤804为移动状态评估步骤。在步骤804,根据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信息来评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
在步骤804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806。
步骤806为执行步骤。在步骤806,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移动状态的变化来执行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相应的动作。
在步骤806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808。
步骤808为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步骤。在步骤808,可以判断是否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图8所示的方法是与图5所述的装置相对应的方法,其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9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该方法开始于步骤900。在步骤900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902。
步骤902为位置信息获取步骤。在步骤902,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在步骤902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904。
步骤904为移动状态评估步骤。在步骤904,根据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信息来评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
在步骤904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906。
步骤906为执行步骤。在步骤906,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移动状态的变化来执行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相应的动作。
在步骤906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908。
步骤908为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步骤。在步骤908,可以在移动终端满足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的情况下判断是否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在步骤908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910。
步骤910为异频间邻小区接入判断步骤。在步骤910,可以在已触发了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的情况下,根据移动终端的测量报告和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小区切换和/或载波加载。
图9所示的方法是与图6所述的装置相对应的方法,其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根据移动终端出现的位置来描述执行小小区发现过程的具体实施例。下面的实施例仅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最初出现在外侧区域中,并且以低速向小小区移动。下面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发现小小区的过程。
移动终端最初出现在外侧区域中,并且与基站相连接。此时,基站为移动终端配置默认的获取周期,并且按照默认的获取周期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从而定时第更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当获得移动终端的两个或更多个位置信息之后,基站可以根据获得的两个或更多个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并且根据计算出的移动速度来确定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
在根据计算出的移动速度确定了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之后,可以根据边界范围和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将基站的覆盖范围划分为内部区域、中间区域和外侧区域。另外,还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当前的移动速度进一步更新移动终端的获取周期。例如,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越快,则移动终端的获取周期越短;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越慢,则移动终端的获取周期越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初始默认的获取周期以较短的为准。对于小小区部署较为密集的情况,将相距比较近的几个小小区作为一个簇,分别确定该簇内每个小小区的边界范围,并且将该簇内每个小小区的边界范围的并集作为该簇的边界范围,此时该簇的边界范围不再是圆形。
基站以获取周期定时更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且根据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直至移动终端离开基站的覆盖范围或者进入其它区域。如果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发生改变,则所对应的小小区的边界范围也相应地发生改变。
移动终端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移动,一旦基站发现移动终端位于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内,则执行相应的判决过程,判断移动终端对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初始条件为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移动终端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小小区的负载状况良好且有剩余的资源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
如果满足移动终端对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则基站可以相应地缩短移动终端的获取周期。另外,还可以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辅助的方法,提高对移动终端的测量定位的准确度。另外,如果小小区的覆盖范围很小,或者利用到达角度和往返时间得到的测量定位的精度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测量结果相比相差过大,则可以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作为主要的定位方法。
如果移动终端继续向小小区移动,则基站以相应的获取周期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且根据测量到的移动终端的多个位置信息来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然后,根据上述结果,计算移动终端按照当前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从当前位置到达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反应时间treaction,如果计算出的反应时间treaction小于预定的反应时间阈值Treaction,则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所对应的触发概率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发现过程。
如果移动终端触发了异频间邻小区发现过程,则基站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测量报告和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在适当的时候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小区切换和/或载波加载过程;如果移动终端没有触发异频间邻小区发现过程,则基站可以继续以相应的获取周期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且根据测量到的移动终端的多个位置信息来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以及计算反应时间treaction并且将计算出的反应时间treaction与预定的反应时间阈值Treaction进行比较。
然后,移动终端完成异频间小区切换和/或载波加载,基站完成相应的工作,从而实现了基于位置的小小区发现过程。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中,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在不断改变。下面详细描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实现方式的不同之处。
当移动终端最初出现在外侧区域中时,基站根据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多个位置信息来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并且根据计算的移动速度来更新移动终端的获取周期。
当基站发现移动终端位于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内时,基站可以计算移动终端在过去预定时间段内的多个移动速度的平均值,并且根据计算出的多个移动速度的平均值来判断移动终端对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如果不满足移动终端对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则终止小小区发现过程,直至满足移动终端对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为止。
实施例二的其它处理方式与实施例一的处理方式相同,其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中,移动终端最初出现的位置在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内。下面详细描述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实现方式的不同之处。
将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设定为默认值,该默认值与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中较高的移动速度相对应。
基站以相应的周期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且根据获得的移动终端的多个位置信息来计算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
当基站发现移动终端离开与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而进入外侧区域中时,基站相应地对移动终端进行准确度较低的定位。另外,当基站发现移动终端接近小小区的覆盖范围时,则根据以上描述的方法来触发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实施例三的其它处理方式与实施例一的处理方式相同,其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1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10所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1000可包括到达角度测量单元1002、往返时间测量单元1004和定位单元1006。
到达角度测量单元1002可以测量从移动终端发送到基站的信号的达到角度;往返时间测量单元1004可以测量所述信号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往返一次所需的往返时间;而定位单元1006可以根据所述到达角度和所述往返时间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定位,其中,所述往返时间测量单元1004利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定时提前量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所述往返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校正单元,其中,接收单元可以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而校正单元可以以所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为参考值来计算误差校正因子,并且使用所述误差校正因子对所述定位进行校正。
下面参考图1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1所示,该方法开始于步骤1100。在步骤1100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1102或步骤1104。
步骤1102为达到角度测量步骤。在步骤1102,测量从移动终端发送到基站的信号的达到角度。
步骤1104为往返时间测量步骤。在步骤1104,测量所述信号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往返一次所需的往返时间,其中,在所述往返时间测量步骤中,利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定时提前量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所述往返时间。
在步骤1102或步骤1104之后,该方法前进到步骤1106。
步骤1106为定位步骤。在步骤1106,根据所述到达角度和所述往返时间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定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步骤和校正步骤,其中,在接收步骤中,接收所述移动终端上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在校正步骤中,以所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息为参考值来计算误差校正因子,并且使用所述误差校正因子对所述定位进行校正。
图11所示的方法是与图10所述的装置相对应的方法,其具体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承载机器可执行的指令,当在信息处理设备上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得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执行如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机器可读的程序代码,当在信息处理设备上执行所述程序代码时,所述程序代码使得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执行如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相应地,用于承载上述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公开中。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磁光盘、存储卡、存储棒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其组成部件可通过软件、固件、硬件或其组合的方式进行配置。配置可使用的具体手段或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在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信息处理设备(例如图12所示的信息处理设备12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
图12是示出可用于作为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在图12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2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12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12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2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 12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 12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 1201、ROM 1202和RAM 1203经由总线12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205也连接到总线12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205:输入部分12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12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1208(包括硬盘等)、通信部分12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12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根据需要,驱动器1210也可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205。可拆卸介质12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12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2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12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12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1211。可拆卸介质12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 1202、存储部分12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所述指令代码由机器读取并执行时,可执行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显然可以做出许多修改和变型。对实施例的选择和说明,是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明了,本发明可以有适合所要的特定用途的具有各种改变的各种实施方式。
Claims (30)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移动状态评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所述位置信息来评估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
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移动状态的变化来执行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相应的动作,
其中,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并且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移动速度的大小来确定与所述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以及
其中,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通过将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边界范围进行比较来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接近所述小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根据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的往返时间和到达角度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以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往返时间是由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利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定时提前量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而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在预定的采样时间窗内,按照预定的采样周期,多次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以得到多个所述往返时间和多个所述到达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辅助测量的结果为参考值来计算误差校正因子,并且使用所述误差校正因子对所述定位进行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由所述执行单元执行的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动作包括以下动作: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是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得到的,以及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当前的移动速度更新移动终端的获取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移动速度划分为不同的速度级别,以及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采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速度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将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不同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将彼此邻近的所述小小区分为同一簇,并且对与所述同一簇内的各个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求并集,作为与所述同一簇对应的边界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是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得到的,以及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外,则设定更长的获取周期;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内,则设定更短的获取周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所述初始条件为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所述小小区的负载状况良好且有剩余的资源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经过所述小小区所需要的停留时间,并且将所计算的停留时间与预定的停留时间阈值进行比较以评估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到达所述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反应时间,以及
所述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还用于将所计算的所述反应时间与预定的反应时间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状态评估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边界范围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对应预定的触发概率,以及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及其对应的触发概率;以及
所述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单元还用于按照所确定的与所述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对应的触发概率来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异频间邻小区接入判断单元,用于在已触发了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测量报告和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小区切换和/或载波加载。
16.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步骤,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移动状态评估步骤,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所述位置信息来评估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
执行步骤,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移动状态的变化来执行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相应的动作,
其中,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移动方向,并且还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移动速度的大小来确定与所述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以及
其中,在所述执行步骤中,还通过将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小小区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边界范围进行比较来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正在接近所述小小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步骤中,根据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得到的往返时间和到达角度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以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往返时间是利用所述移动终端的定时提前量信息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而得到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步骤中,在预定的采样时间窗内,按照预定的采样周期,多次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测量以得到多个所述往返时间和多个所述到达角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步骤中,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辅助测量的结果为参考值来计算误差校正因子,并且使用所述误差校正因子对所述定位进行校正。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执行步骤中执行的与小小区发现有关的动作包括以下动作: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是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得到的,以及在所述执行步骤中还根据移动终端的当前的移动速度更新移动终端的获取周期。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移动速度划分为不同的速度级别,以及在所述执行步骤中还采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速度级别对应的区域划分标准将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归为不同的区域。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将彼此邻近的所述小小区分为同一簇,并且对与所述同一簇内的各个小小区对应的边界范围求并集,作为与所述同一簇对应的边界范围。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不同时刻的多个位置信息是按照预定的获取周期得到的,以及在所述执行步骤中,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外,则设定更长的获取周期;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内,则设定更短的获取周期。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执行步骤中,还在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边界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小小区发现的初始条件是否满足,所述初始条件为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所述小小区的负载状况良好且有剩余的资源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经过所述小小区所需要的停留时间,并且将所计算的停留时间与预定的停留时间阈值进行比较以评估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非高速移动状态。
27.根据权利要求16或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步骤,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到达所述小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反应时间,以及
在所述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步骤中,还将所计算的所述反应时间与预定的反应时间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移动状态评估步骤中,还将所述边界范围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对应预定的触发概率,以及还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及其对应的触发概率;以及
在所述异频间邻小区测量判断步骤中,还按照所确定的与所述移动终端所位于的子区域对应的触发概率来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异频间邻小区接入判断步骤,在已触发了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邻小区测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测量报告和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来判断是否触发所述移动终端的异频间小区切换和/或载波加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30313.7A CN103974275B (zh) | 2013-01-25 | 2013-01-25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EP13872980.1A EP2950582B1 (en) | 2013-01-25 | 2013-12-26 | Device and metho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MX2015009103A MX351049B (es) | 2013-01-25 | 2013-12-26 | Dispositivo y método e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por radio. |
US14/760,648 US9913202B2 (en) | 2013-01-25 | 2013-12-26 |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ximity based small cell discovery |
RU2015135506A RU2653714C2 (ru) | 2013-01-25 | 2013-12-26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
KR1020157021088A KR20150110568A (ko) | 2013-01-25 | 2013-12-26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장치 및 방법 |
AU2013375529A AU2013375529B2 (en) | 2013-01-25 | 2013-12-26 | Device and metho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CA2898544A CA2898544A1 (en) | 2013-01-25 | 2013-12-26 | Device and metho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ES13872980T ES2755090T3 (es) | 2013-01-25 | 2013-12-26 |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e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por radio |
PCT/CN2013/090514 WO2014114164A1 (zh) | 2013-01-25 | 2013-12-26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JP2015554027A JP6332282B2 (ja) | 2013-01-25 | 2013-12-26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装置及び方法 |
BR112015017167-2A BR112015017167B1 (pt) | 2013-01-25 | 2013-12-26 | Dispositivo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método para uso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em computador |
ZA2015/06130A ZA201506130B (en) | 2013-01-25 | 2015-08-24 | Device and metho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30313.7A CN103974275B (zh) | 2013-01-25 | 2013-01-25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74275A CN103974275A (zh) | 2014-08-06 |
CN103974275B true CN103974275B (zh) | 2018-09-25 |
Family
ID=51226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3031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4275B (zh) | 2013-01-25 | 2013-01-25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13202B2 (zh) |
EP (1) | EP2950582B1 (zh) |
JP (1) | JP6332282B2 (zh) |
KR (1) | KR20150110568A (zh) |
CN (1) | CN103974275B (zh) |
AU (1) | AU2013375529B2 (zh) |
BR (1) | BR112015017167B1 (zh) |
CA (1) | CA2898544A1 (zh) |
ES (1) | ES2755090T3 (zh) |
MX (1) | MX351049B (zh) |
RU (1) | RU2653714C2 (zh) |
WO (1) | WO2014114164A1 (zh) |
ZA (1) | ZA20150613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802247C1 (ru) * | 2020-07-28 | 2023-08-23 | Бейдзин Сяоми Мобайл Софтвэр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78210B1 (ko) * | 2013-11-29 | 2018-07-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소형 셀을 발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6003424A1 (en) * | 2014-06-30 | 2016-01-0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hannel scan based on mobility state |
CN105792158B (zh) * | 2014-12-22 | 2019-06-11 |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中的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791496B (zh) * | 2014-12-24 | 2019-07-05 |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5992238B (zh) | 2015-01-30 | 2021-02-26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JP6497222B2 (ja) * | 2015-06-01 | 2019-04-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センサ装置、送信制御方法及び送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EP3406096A1 (en) * | 2016-01-21 | 2018-11-28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Hybrid solution for network controlled handover and ue autonomous handover |
US20190215746A1 (en) * | 2016-08-22 | 2019-07-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processing unit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initiating cell activation |
CN106455052B (zh) * | 2016-09-29 | 2020-06-23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
CN107918691B (zh) * | 2016-10-07 | 2023-09-29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评估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454970B (zh) * | 2016-12-06 | 2020-02-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
US11096103B2 (en) * | 2017-08-11 | 2021-08-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result and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
TWI650037B (zh) * | 2017-12-05 | 2019-02-0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一種集中式無線存取網路控制方法 |
CN109714707B (zh) * | 2019-01-04 | 2021-12-14 | 广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 | 定位系统及方法 |
US10992364B2 (en) * | 2019-01-18 | 2021-04-27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beamforming management |
CN111836313B (zh) * | 2019-04-17 | 2022-08-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测量的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CN113261329B (zh) * | 2019-04-19 | 2022-10-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切换网络设备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2243198A (zh) * | 2019-07-16 | 2021-01-1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位置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US11356884B2 (en) * | 2019-10-02 | 2022-06-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relaxed measur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4011115B1 (en) * | 2019-10-02 | 2023-11-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7410274B2 (ja) * | 2020-03-27 | 2024-01-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作業管理装置、作業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作業管理方法 |
CN113676953A (zh) * | 2020-05-15 | 2021-11-19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为ran网络的移动负载均衡进行ue选择的方法和基站 |
US11877201B2 (en) * | 2020-06-12 | 2024-01-16 |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 Handovers for a user equipment using a mobility status |
KR20230029884A (ko) * | 2020-07-28 | 2023-03-03 | 베이징 시아오미 모바일 소프트웨어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위치 결정 방법, 장치, 통신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
CN112514419B (zh) * | 2020-10-22 | 2024-01-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终端获取测量信息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1856545B1 (en) * | 2021-02-03 | 2023-12-26 | Espan Systems | High precision distance computations for FTM estimates |
KR102527982B1 (ko) * | 2021-04-19 | 2023-05-02 |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위치 정보 수집 방법, 위치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는 장치 |
WO2022225120A1 (ko) * | 2021-04-19 | 2022-10-27 |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위치 정보 수집 방법, 위치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는 장치 |
US20240292259A1 (en) * | 2021-06-21 | 2024-08-29 | Ntt Docomo, Inc. |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WO2022269717A1 (ja) * | 2021-06-21 | 2022-12-2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
JPWO2022269716A1 (zh) * | 2021-06-21 | 2022-12-29 | ||
JPWO2023058131A1 (zh) * | 2021-10-05 | 2023-04-13 | ||
WO2023067813A1 (ja) * | 2021-10-22 | 2023-04-2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0627B (zh) * | 2006-07-21 | 2010-11-10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 | 一种获取用户设备位置信息的方法 |
CN102763437A (zh) * | 2010-02-17 | 2012-10-3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测位时间间隔控制装置以及测位时间间隔控制方法 |
WO2012154112A1 (en) * | 2011-05-06 | 2012-11-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nodes supporting cell change |
CN102869053A (zh) * | 2011-07-07 | 2013-01-09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异构型通信网络中用于发现小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81099B1 (en) * | 2000-05-15 | 2004-01-20 | Nokia Networks Oy | Method to calculate true round trip propagation delay and user equipment location in WCDMA/UTRAN |
JP2002027519A (ja) * | 2000-06-30 | 2002-01-25 | Toshiba Corp | 移動通信端末とその接続先基地局選択方法及び接続先基地局選択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
US7493131B2 (en) * | 2002-03-12 | 2009-02-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elocity responsive power control |
US7379739B2 (en) * | 2002-11-14 | 2008-05-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handoff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JP4835499B2 (ja) * | 2007-04-18 | 2011-12-1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異システム間ハンドオフ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端末 |
JP2010107347A (ja) * | 2008-10-30 | 2010-05-13 | Panasonic Corp |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の測位方法 |
US8498267B2 (en) * | 2009-05-01 | 2013-07-30 | At&T Mobility Ii Llc | Access control for macrocell to femtocell handover |
JP5319490B2 (ja) * | 2009-10-22 | 2013-10-16 | 株式会社東芝 | 基地局システム、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端末位置算出方法 |
EP2705690A4 (en) * | 2011-05-02 | 2015-05-2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HOD FOR A RADIO NETWORK NODE FOR CONTROLLING THE TRANSFER DECISION OF A USER DEVICE |
CN103179609A (zh) | 2011-12-20 | 2013-06-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邻区选择的方法及系统 |
-
2013
- 2013-01-25 CN CN201310030313.7A patent/CN10397427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2-26 MX MX2015009103A patent/MX351049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2-26 KR KR1020157021088A patent/KR20150110568A/ko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12-26 BR BR112015017167-2A patent/BR112015017167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12-26 ES ES13872980T patent/ES2755090T3/es active Active
- 2013-12-26 AU AU2013375529A patent/AU2013375529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3-12-26 US US14/760,648 patent/US991320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2-26 CA CA2898544A patent/CA289854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12-26 JP JP2015554027A patent/JP633228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2-26 RU RU2015135506A patent/RU2653714C2/ru active
- 2013-12-26 WO PCT/CN2013/090514 patent/WO201411416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2-26 EP EP13872980.1A patent/EP2950582B1/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8-24 ZA ZA2015/06130A patent/ZA201506130B/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0627B (zh) * | 2006-07-21 | 2010-11-10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 | 一种获取用户设备位置信息的方法 |
CN102763437A (zh) * | 2010-02-17 | 2012-10-3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测位时间间隔控制装置以及测位时间间隔控制方法 |
WO2012154112A1 (en) * | 2011-05-06 | 2012-11-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nodes supporting cell change |
CN102869053A (zh) * | 2011-07-07 | 2013-01-09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异构型通信网络中用于发现小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Network-Assisted Inter-frequency Pico Cell Discovery in LTE HetNets;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等;《3GPP TSG-RAN WG2 meeting #77 bis》;20120330;第2.3-3.3章 * |
UE speed-based methods and mobility state estimation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performance in HetNets;Alcatel-Lucent;《3GPP TSG-RAN WG2 meeting #77 bis》;20120330;第2.11章和第2.2章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802247C1 (ru) * | 2020-07-28 | 2023-08-23 | Бейдзин Сяоми Мобайл Софтвэр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015135506A (ru) | 2017-03-10 |
US20150358890A1 (en) | 2015-12-10 |
US9913202B2 (en) | 2018-03-06 |
JP6332282B2 (ja) | 2018-05-30 |
EP2950582A1 (en) | 2015-12-02 |
JP2016504887A (ja) | 2016-02-12 |
RU2653714C2 (ru) | 2018-05-15 |
CN103974275A (zh) | 2014-08-06 |
KR20150110568A (ko) | 2015-10-02 |
BR112015017167A2 (pt) | 2017-07-11 |
MX2015009103A (es) | 2015-10-05 |
AU2013375529B2 (en) | 2017-04-20 |
EP2950582A4 (en) | 2016-09-07 |
AU2013375529A1 (en) | 2015-07-23 |
ES2755090T3 (es) | 2020-04-21 |
WO2014114164A1 (zh) | 2014-07-31 |
EP2950582B1 (en) | 2019-10-23 |
MX351049B (es) | 2017-09-29 |
ZA201506130B (en) | 2016-05-25 |
CA2898544A1 (en) | 2014-07-31 |
BR112015017167B1 (pt) | 2022-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74275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
US12192837B2 (en) | UE procedures for reducing RSRP/RSRQ measurement in RRC idle mode and inactive state | |
US10848983B2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 |
CN109219931B (zh) | 作为无线网络中的波束切换或节点切换的输入的多普勒位移或多普勒扩展 | |
US9055474B2 (en) | Apparatus for improved mobility in a wireless heterogeneous network | |
EP2705697B1 (en) | Methods and nodes supporting cell change | |
US9674740B2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obility procedures supporting user equipment groups | |
US991317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to trigger UE handov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9363717B2 (en) | Triggering a handover process based on the activity of a connection | |
US10785692B2 (en)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mobility and classification based restricted measurement list creation in virtual cells | |
US20240049092A1 (en) | Cell reselection using expected cell serving time | |
US20230308980A1 (en) | Using the Expected Time to be Served as Handover Target Cell Selection Criterion in a Non-Terrestrial Network | |
EP3959919B1 (en) | Providing beam information | |
CN103857015A (zh) | Lte下基于ue离开方式的小区搜索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5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