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972690B - 一种集束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束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2690B
CN103972690B CN201310041316.0A CN201310041316A CN103972690B CN 103972690 B CN103972690 B CN 103972690B CN 201310041316 A CN201310041316 A CN 201310041316A CN 103972690 B CN103972690 B CN 103972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outer conductor
female
male
contact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13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2690A (zh
Inventor
宋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senberger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senberg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senberg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senberg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413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26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2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2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集束连接器,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公接头包括具有复数个同轴通道的第一外导体、设置在每个同轴通道内的第一内导体和包围固定相应第一内导体的第一绝缘介质,母接头包括具有相应复数个同轴通道的第二外导体、设置在每个同轴通道内且能够插入相应第一内导体的第二内导体和包围固定相应第二内导体的第二绝缘介质。公接头还包括设置在每个同轴通道内且位于第一外导体和第一绝缘介质之间的弹性接触元件,弹性接触元件突出于第一外导体朝母接头侧的端面,母接头的第二外导体的每个同轴通道内形成有相应弹性接触元件能够插入的凹槽。利用该连接器可实现提供良好的接触性能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集束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各厂家对连接器的设计开发也呈现了多样化,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集成式的集束连接器,即,将多束射频同轴连接通道集成在一个集束连接器上,并进行合理布置排插。
集束连接器的公插头和母插头一般都包括外导体、内导体和设置在内、外导体之间的绝缘介质,为了提高接触效果,防止接触不良造成电磁屏蔽,往往在公插头(或母插头)的每个同轴通道内设置有接触头,如CN202058889公开了一种带有接触头的集束连接器,这种结构可以提高接触效果,但由于接触面是由接触头纵向的端部形成一个的接触环,在振动环境下,依然会造成瞬间接触不良的可能,电磁屏蔽的弊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束连接器,其能够防止接触不良造成的电磁屏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束连接器,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公接头包括具有复数个同轴通道的第一外导体、设置在每个同轴通道内的第一内导体和包围固定相应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第一绝缘介质,所述母接头包括具有相应复数个同轴通道的第二外导体、设置在每个同轴通道内且能够插入相应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第二内导体和包围固定相应所述第二内导体的第二绝缘介质。所述公接头还包括设置在每个同轴通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外导体和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之间的弹性接触元件,所述弹性接触元件突出于所述第一外导体朝母接头侧的端面,所述母接头的所述第二外导体的每个同轴通道内形成有相应所述弹性接触元件能够插入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接触元件为壁面具有劈槽的环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导体朝母接头侧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凸缘。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环形凸缘沿着所述弹性接触元件的外周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母接头的所述第二绝缘介质朝公接头侧的端面终止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导体朝母接头侧的端部沿轴向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第二外导体朝公接头侧的端部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导向柱;或者,所述第二外导体朝公接头侧的端部沿轴向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第一外导体朝母接头侧的端部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导向柱。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导向柱的自由端为壁面设置劈槽的孔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导体朝母接头侧的端部的外表面设置一个或多个凸键,所述母接头的所述第二外导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对应的键槽。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母接头的所述第二外导体的壁面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键槽的底部高出所述密封圈的顶部。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采用了独特的弹性接触元件,改善了接触效果,连接安装的可靠性高,避免电磁屏蔽风险。
2、通过导向柱与导向孔的定位导向作用,安装快捷方便,在设置凸键和键槽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增强定位导向作用。
3、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集束连接器的公接头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螺套套设在公接头上。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公接头的部分纵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集束连接器的公接头的弹性接触元件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集束连接器的母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母接头的部分纵剖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集束连接器的公、母接头的一种对接装配图,公接头以图1中所示为例。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键槽和密封圈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公接头
11第一外导体12第一内导体
13第一绝缘介质14弹性接触元件15凸键
16导向孔17环形凸缘
2母接头
21第二外导体22第二内导体23第二绝缘介质
24导向柱25键槽26凹槽
27密封圈槽
3螺套
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示的本发明集束连接器包括公接头1、母接头2和连接公接头1和母接头2的螺套3,公接头1尾端连接信号线束,螺套3套设在公接头1上,并通过母接头2上的螺纹固定连接公、母接头。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的是螺套是优选的。
图1是本发明的集束连接器的公接头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螺套套设在公接头上。图2是图1中所示的公接头的部分纵剖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公接头1包括具有复数个同轴通道的第一外导体11、设置在每个同轴通道内的第一内导体12和第一绝缘介质13和弹性接触元件14,第一绝缘介质13包围固定第一内导体12,弹性接触元件14设置在第一绝缘介质13和第一外导体11之间,并且突出于第一外导体11朝母接头侧的端面。第一内导体12的前端为深孔结构,孔壁设置劈槽。第一绝缘介质13与第一内导体12可以是过盈配合。
如图2最佳示出的,在第一外导体11朝母接头侧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凸缘17。环形凸缘17优选可以沿着弹性接触元件14的外周方向。这样,在公、母接头对接时,用多个环状接触代替面面接触,极大地减小了面面接触带来的接触不良,提高了接触效果。环形凸缘17可以与第一外导体11一体制成或分体制成。环形凸缘的设置是优选的,也可以不设置环形凸缘。
第一外导体11朝母接头侧的端部沿轴向设置有导向孔16,图1中示意性示出导向孔16位于中间位置。第一外导体11的该端部的外表面还设置一个或多个凸键15(图中安装了三个凸键,仅两个可见)。在公、母接头对接过程中,导向孔16和凸键15可以起到定位、导向作用。
图3是本发明的集束连接器的公接头的弹性接触元件的一种立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弹性接触元件优选可以设置为壁面具有劈槽的环形结构。
图4是本发明的集束连接器的母接头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中所示的母接头的部分纵剖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母接头2也包括具有与第一外导体11的同轴通道数量相同并分别对应的复数个同轴通道的第二外导体21、设置在每个同轴通道内的第二内导体22和第二绝缘介质23,第二绝缘介质23包围固定第二内导体22。第二内导体22为柱状结构,在公、母接头对接时,第二内导体22插入第一内导体12的深孔结构中。第二绝缘介质23与第二内导体22可以为过盈配合。第二外导体21的每个同轴通道内形成凹槽26,公接头1的弹性接触元件14能够插入凹槽26内。公、母接头对接后,弹性接触元件14紧贴在凹槽26的壁面上。这样,形成环面接触,即使连接器受到各个方向的振动,也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弹性接触元件14设置为壁面具有劈槽的环形结构时,劈槽的设置可以加强弹性接触元件14与凹槽26的配合效果。
第二外导体21朝公接头侧的端部沿轴向设置有导向柱24,图4中示意性示出导向柱24位于中间位置。导向柱24可以与第二外导体21制成一体,或者导向柱24也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第二外导体21上开设的槽内。公接头1与母接头2对接时,导向柱24插入公接头1中的导向孔16内。优选地,导向柱24的自由端为壁面设置劈槽的孔状结构,这样利于导向柱24更好地插入导向孔16内。
母接头2的第二外导体21的内壁上还开设有键槽25(图示为三个)。安装时先将公接头1上的凸键15对准相应的键槽25定位,再将导向柱24预插在导向孔16内,由于导向柱24的劈槽结构,在定位和预导向作用下用力即可听到导向柱撞击导向孔低端的声音,然后通过螺套3拧紧公、母接头,完成连接,快捷方便。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可以采取与上述相反的构造,即第二外导体21设置有导向孔,第一外导体11上设置有相应导向柱。导向孔可以设置在相应端部的其他位置,当然优选中间位置。导向孔和导向柱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凸键和键槽的应用也是优选的。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集束连接器的公、母接头的一种对接装配图,公接头以图1中所示为例。参考该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构造。该图示出了,母接头2的第二绝缘介质23朝公接头侧的端面终止于凹槽26的底部,公接头1的第一绝缘介质13和第一内导体12朝母接头侧的端面终止于弹性接触元件14朝母接头侧的端面。这种结构是优选的,这样利于加工及对接。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的是,第一内导体12朝母接头侧的端面可以与相应同轴通道的同侧端面齐平(未图示);除弹性接触元件14和凹槽16外,其他元件可以采用常规结构,也即母接头2的第二绝缘介质23朝公接头侧的端面与相应同轴通道的同侧端面齐平,并且公接头1的第一绝缘介质13和第一内导体12朝母接头侧的端面与相应同轴通道的同侧端面齐平(未图示)。
图6还图示出了密封圈4,为了实现密封效果,较佳地,母接头2的第二外导体21的壁面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密封圈4,图5中示意性图示出了安装密封圈4的密封圈槽27。另外,当设置有键槽25时,母接头2上的键槽25底部要高出密封圈4的顶部,也即如图7示意性示出地,键槽25底部高出密封圈4的顶部距离H。这样可确保公、母接头装配时,母接头2的壁面能完全抵靠在密封圈4上,实现充分密封。
当然,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集束连接器,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公接头包括具有复数个同轴通道的第一外导体、设置在每个同轴通道内的第一内导体和包围固定相应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第一绝缘介质,所述母接头包括具有相应复数个同轴通道的第二外导体、设置在每个同轴通道内且能够插入相应所述第一内导体的第二内导体和包围固定相应所述第二内导体的第二绝缘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接头还包括设置在每个同轴通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外导体和所述第一绝缘介质之间的弹性接触元件,所述弹性接触元件突出于所述第一外导体朝母接头侧的端面,所述母接头的所述第二外导体的每个同轴通道内形成有相应所述弹性接触元件能够插入的凹槽;所述第一外导体朝母接头侧的端面上设置有环形凸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元件为壁面具有劈槽的环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缘沿着所述弹性接触元件的外周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接头的所述第二绝缘介质朝公接头侧的端面终止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导体朝母接头侧的端部沿轴向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第二外导体朝公接头侧的端部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导向柱;或者,
所述第二外导体朝公接头侧的端部沿轴向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第一外导体朝母接头侧的端部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导向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自由端为壁面设置劈槽的孔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导体朝母接头侧的端部的外表面设置一个或多个凸键,所述母接头的所述第二外导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对应的键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接头的所述第二外导体的壁面内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密封圈,所述键槽的底部高出所述密封圈的顶部。
CN201310041316.0A 2013-02-01 2013-02-01 一种集束连接器 Active CN1039726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1316.0A CN103972690B (zh) 2013-02-01 2013-02-01 一种集束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1316.0A CN103972690B (zh) 2013-02-01 2013-02-01 一种集束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2690A CN103972690A (zh) 2014-08-06
CN103972690B true CN103972690B (zh) 2016-04-20

Family

ID=51241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1316.0A Active CN103972690B (zh) 2013-02-01 2013-02-01 一种集束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26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096B (zh) * 2017-08-22 2024-08-09 青岛启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束连接器
CN113270745A (zh) * 2020-02-14 2021-08-17 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束连接器
CN116885511B (zh) * 2023-09-08 2024-01-02 江苏安澜万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接头及其接线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6173Y (zh) * 2004-06-18 2005-09-14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01975578U (zh) * 2010-12-06 2011-09-14 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多同轴高密度集束连接器
CN202058889U (zh) * 2010-12-07 2011-11-30 安费诺科耐特(西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束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2585814U (zh) * 2011-11-03 2012-12-05 江苏正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7-16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3166164U (zh) * 2013-02-01 2013-08-28 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集束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6173Y (zh) * 2004-06-18 2005-09-14 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201975578U (zh) * 2010-12-06 2011-09-14 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多同轴高密度集束连接器
CN202058889U (zh) * 2010-12-07 2011-11-30 安费诺科耐特(西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束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2585814U (zh) * 2011-11-03 2012-12-05 江苏正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7-16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3166164U (zh) * 2013-02-01 2013-08-28 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集束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2690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5840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8323058B2 (en) Digital, small signal and RF microwave coaxial subminiature push-on differential pair system
US8568163B2 (en) Digital, small signal and RF microwave coaxial subminiature push-on differential pair system
CN102369638B (zh) 具有内部屏蔽布置的同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8460024B2 (en) Contact assembly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10130048A1 (en) Plug connector and plug connector set
KR20160004314U (ko) 일종의 블라인드 인서트 플로팅 타입 커넥터
CA2801815A1 (en) Rotatable plug-type connector
US201600281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7333286B2 (ja) コネクタ
EP3483988A1 (en) Connector
US1192955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and communication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103972690B (zh) 一种集束连接器
ATE373882T1 (de) Koaxialsteckverbinder und antennenanordnung mit einer schalterfunktion
JP3138156U (ja) Rf通信用マイクロ波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
US20230062211A1 (en) Connectors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03166162U (zh) 一种集束连接器
CN203166164U (zh) 一种集束连接器
CN211182589U (zh) 一种集束连接器
US20220190526A1 (en) Connector
EP3105822B1 (en) Coaxial cable and connector with dielectric spacer that inhibits unwanted solder flow
CN203166163U (zh) 一种集束连接器
KR20180000786U (ko) 휴대용 커넥터
CN109193280B (zh) 连接器
US20090318020A1 (en) Adapter for a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unshan Dianshan Lake Tow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45 Shen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Rosenber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45 Kunshan City Beiyuan Road on the south side of Dianshan Lake

Patentee before: Rosenberger Technology (Kunsh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8

Address after: 201700 B2 factory building, 303 Xinke Road, industrial park,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ROSENBERGER (SHANGH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45 No. 6 Shen'an Road, Dianshan Lake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osenber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