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970312B - 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0312B
CN103970312B CN201310028479.5A CN201310028479A CN103970312B CN 103970312 B CN103970312 B CN 103970312B CN 201310028479 A CN201310028479 A CN 201310028479A CN 103970312 B CN103970312 B CN 103970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over plate
control display
connection g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84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0312A (zh
Inventor
叶政谚
陈昱廷
苏振豪
苏国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SHENG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ANSHENG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SHENG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LIANSHENG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284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0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0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0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0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03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盖板、显示板、多个第一触控感测电极、多个第一连接垫与第一导电粘合材料。盖板定义有可视区以及周围区位于可视区的至少一侧。显示板包括上基底、阵列基底与显示介质。上基底是设置在盖板与阵列基底之间。显示介质是设置在上基底与阵列基底之间。第一触控感测电极是至少设置在可视区内。第一连接垫是设置在周围区内。各第一连接垫与对应的第一触控感测电极电连接。第一导电粘合材料是设置在盖板与阵列基底之间,用以电连接各第一连接垫与阵列基底。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导电粘合材料电连接触控感测电极与阵列基底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感应技术迅速地发展,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mobilephone)、全球定位系统(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电脑(tablet PC)、个人数码助理(PDA)以及笔记本计算机(laptop PC)等均有与触控功能结合的产品推出。在上述各电子产品中,主要是将原有的显示功能与触控感应功能进行整合而形成触控显示装置。目前较主流的触控显示装置是由一显示板与一触控板互相黏合而成的外挂式触控显示板。触控板以结构上来区分又可大致可分为双片玻璃式(glass/glass)与单片玻璃式(one glasssolution,OGS)触控板。单片玻璃式触控板是将触控感应组件直接形成在保护玻璃(coverglass)上,故可因此减少玻璃基底的使用数量,达到薄型化与结构简化的效果。
随着触控板的解析度的提高或/与单层触控感测电极的发展,用以与外部组件例如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电连接的连接垫数量也将增加,导致如为了缩减柔性线路板的宽度而可能将连接垫排列的更紧密,此举将造成触控板与外部组件例如柔性线路板进行压合工艺(bonding process)时容易发生对位困难等问题,进而使得产品的生产合格率受到影响,而且,上述对位问题另外也存在于连接垫或/与对位记号为透明材质或不易辨识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利用导电粘合材料将触控感测电极与显示板中的阵列基底形成电连接,使得触控驱动组件可通过阵列基底与触控感测电极形成电连接,借此达到提高生产合格率以及简化整体制造方法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盖板、一显示板、多个第一触控感测电极、多个第一连接垫以及一第一导电粘合材料。盖板定义有一可视区以及一周围区位于该可视区的至少一侧。显示板是与盖板相对设置,且显示板包括一上基底、一阵列基底以及一显示介质。上基底是与阵列基底相对设置,且上基底是设置在盖板与阵列基底之间。显示介质是设置在上基底与阵列基底之间。第一触控感测电极是至少设置在盖板的可视区内,第一连接垫是设置在周围区内,且各第一连接垫是与对应的第一触控感测电极电连接。第一导电粘合材料是设置在盖板与阵列基底之间,用以电连接各第一连接垫与阵列基底。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盖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阵列基底的上视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阵列基底的上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上视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上视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上视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盖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阵列基底的上视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上基底的上视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盖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阵列基底的上视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盖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上基底的上视示意图。
图1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六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七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七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2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七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2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七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与柔性线路板连接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触控显示装置 110 盖板
120 装饰层 121 底色层
130 图案化导电层 130C 第一导线
130R 信号传递电极 130S 第一触控感测电极
130T 信号接收电极 140 显示板
141 阵列基底 141A 触控信号导线
141B 显示信号导线 141C 内侧共用电压线
141D 外侧共用电压线 141E 屏蔽接地线
142 上基底 142A 内表面
142B 外表面 143 显示介质
144 共用电极 145 框胶
150 第一导电粘合材料 151 黏合材料
152 导电粒子 160 粘着层
171 触控驱动组件 172 显示驱动组件
181 柔性线路板 182 柔性线路板
189 连接器 200 触控显示装置
230S 第一触控感测电极 231S 第二触控感测电极
250 第二导电粘合材料 300 触控显示装置
340 显示板 350 第三导电粘合材料
400 触控显示装置 450 第二导电粘合材料
481 柔性线路板 482 柔性线路板
482P 连接部 490 保护层
500 触控显示装置 D1 距离
D2 距离 D3 距离
D4 距离 L1 长度
LM 装饰图案 M1 第一对位图案
M2 第二对位图案 M3 第三对位图案
M4 第四对位图案 P1 第一连接垫
P2 第二连接垫 P3 第三连接垫
P4 第四连接垫 R1 可视区
R2 周围区 R3 显示区
W1 宽度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Z 垂直投影方向
P5 第五连接垫 P6 第六连接垫
P7 第七连接垫 P8 第八连接垫
241 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 241A 第一子电极
241B 第二子电极 242 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
243 第二外围触控感测电极 201 触控显示装置
202 触控显示装置 231C 第二导线
232C 第三导线 233C 第四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数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
请参考图1到图4。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盖板的上视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阵列基底的上视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各附图仅为示意以容易了解本发明,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到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一盖板110、一显示板140、多个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多个第一连接垫P1以及一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10可包括硬质盖板例如保护玻璃(cover glass)或塑胶盖板,此外也可以是可挠式(flexible)盖板例如薄玻璃或塑胶盖板,或是其他适合材料所形成的盖板。盖板110定义有一可视区R1以及一周围区R2位于可视区R1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的周围区R2是围绕可视区R1,但并不以此为限。显示板140是与盖板110相对设置,且显示板140包括一上基底142、一阵列基底141以及一显示介质143。上基底142是与阵列基底141相对设置,且上基底142是设置在盖板110与阵列基底141之间。显示介质143是设置在上基底142与阵列基底14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显示介质143可包括液晶显示材料、有机发光显示材料、电湿润(electro-wetting)显示材料、电子墨水(e-ink)显示材料、电浆(plasma)显示材料、场发射显示(FED)显示材料或其他适合的显示单元。相对地,显示板140可包括一液晶显示板、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板、一电湿润显示板、一电子墨水显示板、一电浆显示板或一场发射显示板,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是以显示板140为一液晶显示板来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上基底142可包括一彩色滤光片基底,且上基底142具有一面对阵列基底141的内表面142A以及一相对的外表面142B,上基底142的内表面142A上可视需要设置一共用电极144,但并不以此为限。上基底142与阵列基底141可通过一框胶145进行粘合。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是至少设置在盖板110的可视区R1内,第一连接垫P1是设置在周围区R2内,且各第一连接垫P1是与对应的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电连接。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是设置在盖板110与阵列基底141之间,用以电连接各第一连接垫P1与阵列基底141。
此外,触控显示装置100可还包括一装饰层120以及多条第一导线130C。装饰层是设置在盖板110的周围区R2,且装饰层120可用以在盖板110上定义出可视区R1与周围区R2,但并不以此为限。各第一导线130C是与对应的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以及第一连接垫P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第一连接垫P1以及第一导线130C优选是为一图案化导电层130设置在盖板110上。也就是说,各第一导线130C优选是与对应的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以及第一连接垫P1相连并一体成形,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优选是经由对一导电材料层进行一图案化制造工艺所形成,而第一导线130C、第一连接垫P1以及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也就是经由此图案化制造工艺之后形成,因此第一导线130C、第一连接垫P1以及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是在形成时即彼此图形相连。本实施例的图案化导电层130可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oxide,IZO)、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氧化铟镓锌(indium gallium zincoxide,IGZO)、纳米银丝或其他适合的透明导电材料,或者,图案化导电层130也可以是由至少一层金属薄层(例如:银)经图案化所形成者或是由金属细线所构成的金属网线(metalmesh)等人眼不易视见的非透明导电材料。然而,第一导线130C、第一连接垫P1以及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也可分别形成,且不限于以同一材料形成。另外,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也可直接延伸到周围区R2与第一连接垫P1电连接,不需通过第一导线130C;或是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延伸到周围区R2的一端直接形成第一连接垫P1。再者,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第一连接垫P1之间的间隔(pitch,相邻两第一连接垫P1的二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优选是小于或等于0.25毫米(mm),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盖板110可通过一粘着层160与显示板140进行结合,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到图4所示,阵列基底141可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垫P2与盖板110上的第一连接垫P1在一垂直投影方向Z上对应设置。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优选是由一黏合材料151以及多个导电粒子152混合形成的导电粘合材料,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也可视需要使用其他适合的导电粘合材料例如导电橡胶用以电连接第一连接垫P1与第二连接垫P2。值得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优选是以一全导通方式与第一连接垫P1以及第二连接垫P2接触,通过分布在黏合材料151中的导电粒子152与第一连接垫P1以及对应的第二连接垫P2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形成接触,用以电连接第一连接垫P1以及对应的第二连接垫P2,并通过对导电粒子152在黏合材料151中的密度控制用以使各第一连接垫P1可彼此电隔离,且使各第二连接垫P2也可彼此电隔离。此外,如图3与图4所示,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是以单一图案涂布在盖板110或/与阵列基底141上,故可较不需以精密的方式进行对位即可达到电连接第一连接垫P1以及对应的第二连接垫P2的目的,进而达到简化制造工艺困难度的效果。
如图1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100可还包括一触控驱动组件171以及一柔性线路板181设置在阵列基底141上。触控驱动组件171可包括一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但并不以此为限。阵列基底141可还包括多条触控信号导线141A、多条显示信号导线141B、一内侧共用电压线141C、一外侧共用电压线141D以及一屏蔽接地线141E。各触控信号导线141A的一端是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垫P2电连接,而各触控信号导线141A的另外一端是与触控驱动组件171电连接。因此,阵列基底141是通过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与各第一连接垫P1以及对应的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形成电连接,而用以控制各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的外部组件例如触控驱动组件171以及柔性线路板181可直接形成在阵列基底141上,并通过阵列基底141与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形成电连接。由于阵列基底141原本即需与柔性线路板181进行较精密对位的压合工艺,故即使因需要增加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的数量而导致相对的触控信号导线141A数量增加也不会造成与柔性线路板181进行压合工艺的困难度增加。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阵列基底141中,显示信号导线141B的一端是与阵列基底141中的显示区R3内的组件例如薄膜电晶体(图未示)相连,而显示信号导线141B的一端可与触控驱动组件171电连接。此外,内侧共用电压线141C、外侧共用电压线141D以及屏蔽接地线141E也可分别与触控驱动组件171或/与柔性线路板181电连接。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触控驱动组件171以及柔性线路板181可用以控制触控信号与显示信号,进而达到简化使用组件以及降低材料成本的效果。还请注意,柔性线路板181可具有一连接器(connector)189,而此连接器189也可同时用以传递触控信号与显示信号,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4与图5。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阵列基底的上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中,一柔性线路板182是设置在阵列基底141上且与阵列基底141电连接,而触控驱动组件171是设置在柔性线路板182上。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阵列基底141上可进一步设置一显示驱动组件172与显示信号导线141B电连接。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触控信号与显示信号是仅共用柔性线路板182上的连接器189而分别具有触控驱动组件171以及显示驱动组件172。
请参考图3、图6以及图7。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另外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上视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上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各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为一三角形电极,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也可视需要使用其他适合形状的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例如图6所示的矩形的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此外,如图7所示,第一触控感测电极130S也可包括多个信号传递电极130T以及多个信号接收电极130R,分别用以传递触控感应信号以及接收触控感应信号以进行一互电容式(mutual capacitive)触控感应,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电极除了前揭的单层导电层式结构外,也可为跨桥式结构。跨桥式结构为利用金属或非金属的桥接线以及绝缘层分别达到电连接同一轴向电极以及电隔离两不同轴向电极的触控感测结构。
请参考图8到图12。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感测电极的上视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盖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阵列基底的上视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上基底的上视示意图。如图8到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200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显示装置200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一第二导电粘合材料250、多个第一触控感测电极230S以及多个第三连接垫P3,且阵列基底141还包括多个第四连接垫P4。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是设置在上基底142面对盖板110的外表面142B上。第一触控感测电极230S与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优选是分别为朝一第一方向X延伸以及朝一第二方向Y延伸的条状电极,且第一方向X优选是垂直于第二方向Y,但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第一触控感测电极230S与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是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彼此部分重叠,且第一触控感测电极230S与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可分别为一触控信号传递电极或一触控信号接收电极,借此结构进行一互电容式触控感应,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二导电粘合材料250是设置在盖板110与上基底142之间,用以电连接各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以及对应的第三连接垫P3。明确地说,触控显示装置200可还包括多个第五连接垫P5以及多条第二导线231C设置在上基底142上。第五连接垫P5与至少部分的第三连接垫P3对应设置。各第五连接垫P5是通过第二导线231C与对应的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电连接。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可经由第二导线231C、第五连接垫P5以及第二导电粘合材料250而与第三连接垫P3形成电连接。此外,第四连接垫P4是与第三连接垫P3对应设置,第四连接垫P4是与触控信号导线141A相连,且各第四连接垫P4是通过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与对应的第三连接垫P3形成电连接。换句话说,位于上基底142的外表面142B上的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可依序经由第二导线231C、第五连接垫P5、第二导电粘合材料250、第三连接垫P3、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以及第四连接垫P4而与触控信号导线141A电连接。值得说明的是,如图8、图10以及图12所示,第二导电粘合材料250优选是以一全导通方式与第三连接垫P3以及第五连接垫P5接触,第二导电粘合材料250的材料特性以及导电机制与上述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因此,如图8、图10以及图12所示,第二导电粘合材料250也可以单一图案涂布在盖板110或上基底142上,故可较不需以精密的方式进行对位即可达到电连接第五连接垫P5以及对应的第三连接垫P3的目的。此外,各第一导线130C优选是与对应的第一触控感测电极230S以及第一连接垫P1相连并一体成形,但不以此为限,也可分别成形。第三连接垫P3是与第一导线130C、第一触控感测电极230S以及第一连接垫P1互相分离,用以避免彼此间的信号干扰。各第二导线231C优选是与对应的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以及第五连接垫P5相连并一体成形,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分别成形。
请参考图13到图15。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盖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阵列基底的上视示意图。如图13到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201与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显示装置201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1,设置在盖板110上且位于周围区R2内,用以与盖板110上位于周围区R2的按钮图案(图未示)对应设置。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1是通过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与阵列基底141电连接。明确地说,触控显示装置201可还包括多条第三导线232C、多个第六连接垫P6以及多个第七连接垫P7。第三导线232C、第六连接垫P6以及第七连接垫P7可由图案化导电层130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各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1可包括一第一子电极241A以及一第二子电极241B。第一子电极241A与第二子电极241B可分别为一触控信号传递电极或一触控信号接收电极,借此结构进行一互电容式触控感应,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一子电极241A与第二子电极241B可通过第三导线232C分别与第六连接垫P6以及第七连接垫P7电连接。第六连接垫P6是与至少部分的第二连接垫P2对应设置,而第七连接垫P7是与至少部分的第四连接垫P4对应设置。因此,第一子电极241A可依序经由第三导线232C、第六连接垫P6、第一导电粘合材料250、第二连接垫P2而与触控信号导线141A电连接。第二子电极241B可依序经由第三导线232C、第七连接垫P7、第一导电粘合材料250、第四连接垫P4而与触控信号导线141A电连接。此外,第一子电极241A优选是与对应的第三导线232C以及第六连接垫P6相连并一体成形,而第二子电极241B优选是与对应的第三导线232C以及第七连接垫P7相连并一体成形,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6到图18,并请一并参考图15。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盖板的上视示意图。图18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上基底的上视示意图。图15也可视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阵列基底的上视示意图。如图15到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202与上述第三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显示装置202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2设置在盖板110上且位于周围区R2内,用以与盖板110上位于周围区R2的按钮图案(图未示)对应设置。此外,触控显示装置202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3,设置在上基底142面对盖板110的外表面142B上。第二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3是与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2对应设置。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2与第二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3可分别为一触控信号传递电极或一触控信号接收电极,借此结构进行一互电容式触控感应,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二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3是通过第二导电粘合材料250、第三连接垫P3以及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与阵列基底141电连接。明确地说,触控显示装置202可还包括多个第八连接垫P8以及多条第四导线233C设置在上基底142上。第八连接垫P8是与至少部分的第三连接垫P3对应设置。各第八连接垫P8是通过第四导线233C与对应的第二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3电连接。因此,第二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3可依序经由第四导线233C、第八连接垫P8、第二导电粘合材料250、第三连接垫P3、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以及第四连接垫P4而与触控信号导线141A电连接。此外,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2是依序经由第三导线232C、第六连接垫P6、第一导电粘合材料250、第二连接垫P2而与触控信号导线141A电连接。此外,第二外围触控感测电极243优选是与对应的第四导线233C以及第八连接垫P8相连并一体成形,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9。图1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显示装置300,包括盖板110、显示板340、装饰层120、图案化导电层130、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以及多个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300与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是设置在上基底142背对盖板110的内表面142A上,且触控显示装置300还包括一第三导电粘合材料350设置在上基底142与阵列基底141之间,用以电连接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以及阵列基底141。第三导电粘合材料350的材料特性以及导电机制与上述第一导电粘合材料15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也可用为显示板340的共用电极,通过触控信号与显示信号在时序上互相分离来达到共用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的效果,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20。图2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六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400与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显示装置400还包括一第二导电粘合材料450、一柔性线路板481以及一柔性线路板482。柔性线路板481是设置在阵列基底141上,用以传递显示板140所需的显示信号。柔性线路板482是设置在盖板110上,且第二导电粘合材料450是设置在盖板110与上基底142之间,用以电连接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与柔性线路板482。此外,柔性线路板482也通过第一连接垫P1与第一触控感测电极230S电连接,故柔性线路板482可用以传递触控信号到第一触控感测电极230S以及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此外,触控显示装置400也可视需要还包括一保护层490覆盖第二触控感测电极231S以达到保护的效果。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也可视需要在各触控感测电极上设置保护层以进一步达到保护触控感测电极的效果,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21到图24。图2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七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2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2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与柔性线路板连接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1到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500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显示装置500还包括柔性线路板482设置在盖板110上,用以电连接第一连接垫P1与第一触控感测电极230S。换句话说,柔性线路板482可通过一压合方式与盖板110结合,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500中,装饰层120可还包括多个第一对位图案M1设置在盖板110的边缘,用以辅助柔性线路板482与盖板110进行压合时的对位状况。第一对位图案M1优选是为一三角形图案,但并不以此为限。还请注意,触控显示装置500可还包括一底色层121设置在盖板110上且位于周围区R2内。底色层121优选是设置在装饰层120的上,但并不以此为限。底色层121可用以在周围区R2内形成一图案LM并在预计与柔性线路板482进行压合的区域中形成多个第二对位图案M2。底色层121优选是将一装饰材料例如镜面银通过一印刷工艺形成在盖板110上,但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底色层121可包括多个第二对位图案M2设置在装饰层120上,但并不以此为限。
当柔性线路板482与盖板110进行压合时(如图24所示的状况)主要可通过柔性线路板482上的第三对位图案M3与第二对位图案M2进行对位或/且也可通过柔性线路板482上的第四对位图案M4与第一对位图案M1进行对位,用以确保柔性线路板482上的连接部482P可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垫P1相接触以形成电连接。通过上述的设计可使得本发明在盖板上无设置金属对位记号的状况下依然可确保柔性线路板482在进行压合时的制造工艺合格率。还请注意,如图23所示,第一对位图案M1与第二对位图案M2之间的距离D1也可用来对在底色层121的印刷状况进行监控,并通过距离D1与设计值之间的偏差状况对后续的柔性线路板进行压合时的对位进行补偿。此外,如图23与图24所示,两相邻的第一连接垫P1之间具有一距离D2,两相邻的连接部482P之间具有一距离D3,各连接部482P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垫P1之间具有一距离D4,且各第一连接垫P1具有一宽度W1。形成底色层121的印刷工艺的印刷精度优选是小于距离D2,且此印刷精度优选是大于宽度W1与两倍的距离D4的总和。此外,距离D4优选是为距离D2与距离D3的相差值的一半,且宽度W1优选是大于距离D4。各连接部482P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垫P1之间的相叠长度L1优选是大于上述的印刷精度。通过上述各对位图案、第一连接垫P1以及连接部482P的大小比例搭配,可进一步确保柔性线路板与盖板进行压合时的状况,进而达到提高合格率的效果。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是利用导电粘合材料将触控感测电极与显示板中的阵列基底形成电连接,使得触控驱动组件可通过阵列基底与触控感测电极形成电连接,故不需将触控驱动组件设置在触控感测电极所在的盖板上,也可不需在盖板上形成金属对位记号,借此可达到提高生产合格率以及简化整体制造工艺的效果。此外,本发明的导电粘合材料可以全导通方式进行电连接,故可不需较精密的对位步骤即可达到粘合与电连接的效果,故也可达到降低制造工艺困难度的目的,尤其是在当连接垫数量很多而将其排列紧密或/与连接垫为透明时,效果更是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盖板,定义有一可视区以及一周围区位于该可视区的至少一侧;
一显示板,与该盖板相对设置,该显示板包括:
一上基底以及一与该上基底相对设置的阵列基底,其中该上基底是设置在该盖板与该阵列基底之间;以及
一显示介质,设置在该上基底与该阵列基底之间;
多个第一触控感测电极,至少设置在该盖板的该可视区内;
多个第一连接垫,设置在该周围区内,其中各该第一连接垫是与对应的该第一触控感测电极电连接;以及
一第一导电粘合材料,设置在该盖板与该阵列基底之间,用以电连接各该第一连接垫与该阵列基底;
该第一导电粘合材料包括一粘合材料以及多个导电粒子;该阵列基底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垫与该些第一连接垫对应设置;
该第一导电粘合材料是以一全导通方式与该些第一连接垫以及该些第二连接垫接触,通过分布在粘合材料中的导电粒子电连接各该第一连接垫以及对应的该第二连接垫,并通过导电粒子在粘合材料中的密度控制使该些第一连接垫彼此电隔离以及使该些第二连接垫彼此电隔离;
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柔性线路板,通过一压合方式设置在盖板上,用以电连接第一连接垫与对应的该第一触控感测电极;
一装饰层,设置在该盖板的该周围区;装饰层还包括多个第一对位图案设置在该盖板的边缘;
一底色层,设置在该装饰层上,并在预计要与该柔性线路板进行压合的区域中形成有多个第二对位图案;
其中,该柔性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三对位图案和/或第四对位图案;当该柔性线路板与该盖板进行压合时,通过该第三对位图案与该第二对位图案进行对位或/且通过第四对位图案与第一对位图案进行对位;
第一对位图案与第二对位图案之间间隔距离,该距离的实际值与设计值之间的偏差状况用于对进行压合时的对位进行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条第一导线,各该第一导线与对应的该第一触控感测电极以及该第一连接垫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触控感测电极、该些第一连接垫以及该些第一导线为一图案化导电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导电层为透明导电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阵列基底还包括多条触控信号导线分别与对应的该第二连接垫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触控驱动组件,与该些触控信号导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驱动组件是设置在该阵列基底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柔性线路板,与该阵列基底电连接,其中该触控驱动组件是设置在该柔性线路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触控感测电极包括多个信号传递电极以及多个信号接收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感测电极,设置在该上基底面对该盖板的一外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导电粘合材料以及多个第三连接垫,其中该第二导电粘合材料是设置在该盖板与该上基底之间,该些第三连接垫是设置在该盖板上,且该第二导电粘合材料是用以电连接各该第二触控感测电极以及对应的该第三连接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阵列基底包括多个第四连接垫与该些第三连接垫对应设置,且各该第四连接垫是通过该第一导电粘合材料与对应的该第三连接垫形成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感测电极,设置在该上基底背对该盖板的一内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导电粘合材料,设置在该上基底与该阵列基底之间,用以电连接该些第二触控感测电极以及该阵列基底。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设置在该周围区内,且该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是通过该第一导电粘合材料与该阵列基底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外围触控感测电极,设置在该上基底面对该盖板的一外表面上,其中该第二外围触控感测电极是与该第一外围触控感测电极对应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连接垫为透明导电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第一连接垫之间的间隔是小于或等于0.25毫米。
CN201310028479.5A 2013-01-24 2013-01-24 触控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0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8479.5A CN103970312B (zh) 2013-01-24 2013-01-24 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8479.5A CN103970312B (zh) 2013-01-24 2013-01-24 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0312A CN103970312A (zh) 2014-08-06
CN103970312B true CN103970312B (zh) 2017-10-27

Family

ID=51239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847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70312B (zh) 2013-01-24 2013-01-24 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03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8123A (zh) * 2014-09-30 2016-04-27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371669B (zh) * 2016-09-28 2020-0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037640A (zh) * 2017-06-01 2017-08-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40926B (zh) 2017-07-17 2023-09-26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板及led显示屏
CN107741662B (zh) * 2017-10-31 2020-10-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摸屏以及显示装置
US10488694B2 (en) 2017-10-31 2019-11-2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375807B (zh) * 2018-10-26 2022-05-1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及触控面板
CN110308552B (zh) * 2019-08-06 2021-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光装置及显示组件
CN111818725B (zh) * 2020-09-01 2021-09-10 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解决智能屏上模组光标遗失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6238A (en) * 2010-01-21 2011-08-01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Embedded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566837A (zh) * 2010-12-17 2012-07-11 东莞联胜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25821A (ja) * 2007-03-13 2008-09-25 Alps Electric Co Ltd 入力装置
US9128568B2 (en) * 2008-07-30 2015-09-08 New Vision Display (Shenzhen) Co., Limi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FPC connector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conductive traces of face-to-face ITO pattern structure in single plan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6238A (en) * 2010-01-21 2011-08-01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Embedded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566837A (zh) * 2010-12-17 2012-07-11 东莞联胜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0312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0312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3218073B (zh) 触摸面板、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12050753B2 (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40184951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04028859U (zh) 触控面板
TWI419029B (zh) 觸控面板
TWI867669B (zh) 觸控感測器及其顯示裝置
US11782550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3386163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5204683A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KR20140147709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760010A (zh) 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液晶显示面板
US20130271408A1 (en)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941914B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信号的感测方法
TW201340185A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US9778808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418159B1 (ko) 터치 패널
CN104461112A (zh) 触控板与触控显示设备
TW201351240A (zh) 觸控裝置及其靜電屏蔽方法
CN102830881A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3376939A (zh) 触控板以及触控显示板以及其制造方法
CN204965393U (zh)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6339132A (zh) 触控面板
CN104699290A (zh) 触控面板
CN102479014A (zh) 柔性电路板及应用该柔性电路板的触摸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