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930605A - 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0605A
CN103930605A CN201280050342.3A CN201280050342A CN103930605A CN 103930605 A CN103930605 A CN 103930605A CN 201280050342 A CN201280050342 A CN 201280050342A CN 103930605 A CN103930605 A CN 103930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belt
twill
weave
warp thread
weft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03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兰·布里尔曼
尤尔根·伦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hl Carl Co K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tahl Carl Co K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hl Carl Co KG GmbH filed Critical Stahl Carl Co KG GmbH
Priority to CN2017105645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856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30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0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005Woven fabrics for safety bel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2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with weave pattern being non-standard or providing special effec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5/00Selv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022/008Belts; Fixing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egnant user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12Vehicles
    • D10B2505/122Safety 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1),所述安全带(1)具有由经纱(3)和纬纱(4)构成的织物(2)。安全带(1)在其宽度的至少一部分上交替地使用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来织造。

Description

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该安全带具有由经纱和纬纱构成的织物。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安全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JP3273960A公开了一种同类的安全带。这种安全带可以使用1/2斜纹组织来织造,其中,为了得到一定的外观效果而应用了丙烯酸纤维。由于丙烯酸不具有通常应用于安全带的材料的强度值,因而它仅以2%的含量来应用。原则上认为在安全带装备区域内使用具有较小强度的纤维是有问题的。
由EP0350169B1公开了另一种安全带。为了制造一种彩色的组织花纹,这里应用一种由四个经纱相组成的2/2斜纹基础组织,并且跳过一个或多个经纱相,以便在带的表面上形成不平的织纹。
DE202008016802U1描述了一种用来作为汽车安全带的带,该带具有一种由经纱和纬纱构成的织物结构,其中,与经纱相比较,至少在带的一段长度部段内将纬纱构成为可拉伸的。
在DE102009001545A1中描述了另一种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在这里,织物设计为一种组织其具有沿安全带横向延伸的棱纹,这些棱纹被相互平行地布置在安全带的纵方向上。
在DE102009024044A1中描述了一种具有平纹组织的安全带,该安全带具有数量为200-350根的经纱,特别是具有245-305根的经纱,其纱线粗细为1000-1200分特(dtex)。
在DE102004015327A1中描述了一种由若干根经纱和至少一根纬纱构成的带,其中,相继穿经的纬纱分别缠绕另一根在边缘区域的经纱。
由DE102009058039B3公开了另一种安全带,该安全带具有多根经纱、一根纬纱和一根从纬纱编圈中引导通过的钩边纱,该钩边纱布置在经纱之间,并且在安全带的表面由纬纱和/或经纱所覆盖。
在DE102006010775A1中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其具有内部区域、软的右边缘区域和软的左边缘区域,以及右纬纱和左纬纱,其中,右纬纱仅存在于内部区域内和右边缘区域内,并且左纬纱仅存在于内部区域内和左边缘区域内。
DE19962919C1描述了一种安全带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应用了一种用于安全带的单丝纬纱。
在DE102009002869A1中对另一种用于制造安全带的方法以及对应的安全带作了描述。
这些公知的安全带部分会有的缺点是,由于摩擦可能会形成波浪形。
在DE2719382A1、DE2925413A1、DE2945078A1或EP0021104A1中描述了具有所谓的空心边缘的安全带。此外,DE3345508C2示出了类似的现有技术。
然而,这些公知的具有空心边缘的安全带会有的缺点是,制造这种空心边缘的确费用很高,因此这些公知的安全带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为了满足对该安全带的边缘区域的柔软度和特别是耐磨度的期望需求,还会为边缘区域部分地加入各种添加剂,例如聚丙烯酸酯、聚乙烯、硅或类似的物质,这使得制造成本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创造一种用于汽车的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该安全带就耐磨度来说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是通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特征来完成的。
通过应用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亦即三线斜纹组织的按照本发明的安全带的织物,与应用2/2斜纹组织、亦即四线组织相比,明显增加了织物内部的接结点数,且因此使织物的强度明显提高。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能够实现改善的摩擦性质、更好的耐磨度以及因此较少发生波浪和起泡,这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提高了使用寿命,并因此降低了预计的退货量。而且,由于织物的耐磨度的改善而显著减少发生翘曲的可能。
此外,通过改善耐磨度,显著降低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发生损坏的可能性,使得安全带的使用寿命得以提高,这是安全带设计时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然而,为了使安全带实现具有与现有技术公知的安全带相同特性,还可以为其设定较少的纬纱数,从而使其能够具有与公知的安全带相同的质量,却具有较小的重量,此外通过节省加工和材料的成本实现以较低的成本制造安全带。
为了使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的两侧达到差不多高的耐磨度,可以根据本发明规定为,至少在安全带的中间区域内交替地设置有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
特别有利的是,在安全带的总宽度上交替地设置有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因为这样使得整个安全带具有上述的优点。
由于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在汽车内部的直接可见性,对其也提出了特殊的美观上的需求,因此特别有利的是,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按照所确定的循环数交替。通过这种方法,汽车制造商对于安全带的外观特征所提出的需求按照期待的方式和方法在安全带的宽度上得以满足,同时确保安全带的两侧具有大致相同的技术特性,特别是有关耐磨度的技术特性。
当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依据每个循环交替时,安全带的宽度上呈现出特别高的耐磨度和均匀性。
在此,认为特别有利的是,每个循环具有至少三根经纱。
在本发明的另一特别有利的设计中,还可以规定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依据每根经纱交替。使用这种实施方式能够实现高对称性和良好的耐磨度。
在此,认为特别有利的是,每个循环具有至少六根经纱。
为了能够对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的外观特性产生附加影响,可以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附加规定如此实施所述组织,使斜纹纹路的分布依据所确定的循环数变换。
除了上面详细描述的经纱组织的变更以外还可以规定安全带在纵方向上的纬纱组织以确定的间隔变更。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实现有关安全带的表面外观和耐磨度的几乎任何特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非常有利的设计可以在于,安全带在垂直于它的纵方向上具有一个中间区域和两个外置的边缘区域,其中,至少边缘区域的其中之一使用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来织造。
通过在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的至少在边缘区域的其中之一内应用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亦即三线斜纹组织,与应用2/2斜纹组织或者1/1空心组织、亦即四线组织相比,明显增加了织物内部的接结点数,且因此使织物的强度明显提高。由此,可以在相关的边缘区域内实现更好的耐磨度并且因此较小可能发生长丝断裂,这提高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的使用寿命,并且因此降低了预计的退货量。已在实际试验中证实,根据本发明的边缘区域的实施有助于显著改善边缘区域的耐磨度。
这种安全带的边缘区域的质量改善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实现,甚至能够以比公知的高价值的解决方案低的费用实现,因此与公知的高价值的解决方案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相同时间内制造更大量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能够以比该公知的高价值的安全带更低的成本制造。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至少能够以比高价值的解决方案相比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质量来实施。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中可以规定安全带的中间区域使用与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不同的组织来织造。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安全带织物的中间区域内使用的组织种类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当例如由汽车制造商期望一种确定的组织种类时,这种实施方式是特别有利的。
此外可以规定安全带的中间区域使用2/2斜纹组织来织造。这种2/2斜纹组织是一种被许多汽车制造商所指定的组织种类,并且因此在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中广泛普及。要作为非常有利的方面强调的是,这种组织种类能够很容易地与根据本发明的在边缘区域中使用的组织种类进行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非常有利的设计可以在于,至少一个垂直于安全带的纵方向的边缘区域具有内部段和外部段,织物具有两根同时被引入的单独的纬纱,单独的纬纱中的一根不仅穿过内部段而且穿过外部段,而另一根纬纱仅穿过内部段但不穿过外部段。通过按照本发明所述的两根纬纱的应用,所述仅它们中的一根穿过至少一个边缘区域的外部段,在该外部段中形成较小的纬纱与经纱的比例,并且因此也形成较少的接结点数,由此以这种方式实施的边缘区域呈现非常好的柔软度。这种改善的边缘区域的柔软度导致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的非常好的佩戴舒适性,这种佩戴舒适性甚至超过公知的应用空心边缘的解决方案。特别强调的是其与公知的高价值的解决方案相比少得多的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非常简单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两根同时被引入的纬纱具有至少近乎相同的纱线细度。
然而,其还可以替代为,不仅穿过内部段而且穿过外部段的纬纱具有比仅穿过内部段而不穿过外部段的纬纱更小的纱线细度。通过不仅穿过内部段而且穿过外部段的纬纱应用较小纱线细度,可以进一步提高边缘区域的外部段的柔软度。在此原则上能够实现任意组合,从而能够满足安全带系统的制造商和用户方面的不同要求。
为了影响安全带的技术特性,还可以规定纬纱由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组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边缘区域的柔软度,可以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设计中规定经纱在边缘区域的至少一个区域内具有比在中间区域内的经纱更小的纱线细度。
关于这一点,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的边缘区域的柔软度而言特别有利的是,经纱至少在边缘区域的其中之一内的纱线细度比在中间区域内的经纱的纱线细度至少小两倍。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设计在于,在至少一个边缘区域的宽度上交替地设置有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通过这样使1/2斜纹组织与2/1斜纹组织交替,在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的两个边缘区域上形成相似的高耐磨度。
特别是可以规定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依据每根经纱交替。这种依据每根经纱使1/2斜纹组织与2/1斜纹组织交替使以这种方式实施的边缘区域具有特别高的对称性。
由权利要求22的特征构成了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的方法。
使用该方法能够以特别简单、有效且低成本的方式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实现了上述优点的安全带。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附图从原理上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安全带的示意图;
图2示出安全带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组织图案;
图3示出安全带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组织图案;
图4示出安全带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组织图案;
图5示出安全带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组织图案;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组织图案;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组织图案;以及
图8示出由图7的组织制成的安全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非常示意性的视图示出用于例如适合于汽车的安全带系统(整体未在图中示出)的安全带1。安全带1具有织物2,所述织物2以公知的方式由经纱3和纬纱4构成,在上述情况下所述经纱3和所述纬纱4仅以平纹组织为例来编制。原则上纬纱4是至少一根纬纱,所述纬纱在织物2的边缘分别变换其方向。尽管如此,以下会如通常在织物中那样提及纬纱4。
在图2、图3、图4和图5中描述了所谓的组织图案,使用这些组织图案来阐明安全带1的织物2的组织。通常,此时梭箱已填充意味着,经纱3被提升到纬纱4的上方,反之梭箱未填充意味着,经纱3位于纬纱4的下方。在织机的控制下的该组织图案的转换可以用常规的方式进行,因此这里不再做详细描述。
在图2-5中所描述的安全带1都是共同的,即,这些安全带1交替地使用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来织造。正是安全带1的这些实施带来了上面提到的有关改善的摩擦性质、更好的耐摩擦能力以及较少发生波浪和起泡的优点。由此能够实现安全带1的高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尽可能更简单的制造,可以节省材料和生产的成本。
在图2所示的安全带1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依据所确定的循环数交替,即在上述情况下依据四个循环交替。众所周知,循环是指织物的组织花纹重复所依据的最小单位,或者说是组织重复所依据的经纱和纬纱的最小数。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循环具有三根经纱3。依据最初的十二根经纱3,亦即依据四个循环,组织从2/1斜纹组织变换到1/2斜纹组织。由此在以“A”表示的区域内织物2具有2/1斜纹组织,在此区域内存在于安全带1的表面上的经纱3比在与区域“A”相接的设置有1/2斜纹组织的区域“B”内的经纱3要多。总之,在上述情况下设置有五个区域A、B、C、D和E,其中,在区域A、C和E内设置有2/1斜纹组织,并在区域B和D内设置有1/2斜纹组织。该实施方式提供了在纵方向上穿过安全带1的条纹,由此能够为安全带1赋予一种设计,该设计与公知的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的设计很相似,然而这些公知的安全带是使用2/2斜纹组织来织造。因此可以使安全带1得到更高的认可。
在该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安全带1的宽度上存在五个条纹,其中,在该情况下,使用1/2斜纹组织来编结的经纱3的数要比使用2/1斜纹组织来编结的经纱3的数少。不言而喻,也可以在安全带1的宽度上设置另一条纹数和/或另一条纹宽度。此时,也可以设置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在安全带1的宽度上,使用1/2斜纹组织来编结的经纱3的数与使用2/1斜纹组织来编结的经纱3的数相符合。
在一个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还可能是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依据每个循环交替,所述循环是指组织重复所依据的最小的经纱和纬纱数。
在用于安全带1的织物2的示例性的组织图案的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依据各自的单根经纱3交替。因此,从左边缘观察,第一经纱3使用2/1斜纹组织来编结,并且第二经纱3使用1/2斜纹组织来编结。第三经纱3则又使用2/1斜纹组织来编结,并且第四经纱3使用1/2斜纹组织来编结,这在安全带1的宽度上延续。此时可以看出,循环在该情况下具有六根经纱3,即,组织依据六根经纱3重复。通过组织种类的频繁变化,根据图3所示的组织图案制造的织物2获得一种非常均匀的表面,该表面在安全带1的两侧大致相同。此时,优选地在安全带1的宽度上,使用1/2斜纹组织来编结的经纱3的数大致与使用2/1斜纹组织来编结的经纱3的数相符合,由此,安全带1的两侧具有大致相同的技术特性。
图4示出一个与图3的组织图案非常相似的组织图案。这里,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同样依据每根经纱3交替。然而当根据图3所示的安全带1在纵方向上没有条纹时,通过变更或者变换斜纹纹路来实现所确定的织物2的条纹。而且这里,在安全带1的宽度上分布的条纹以A、B、C、D和E表示,其中,条纹A、C和E具有所谓的Z斜纹纹路,并且条纹B和D具有S斜纹纹路。斜纹纹路的这种分布变化是通过提升条纹B和D的各自的第一经纱3使两根纬纱4向下来实现的。下一条经纱3,亦即第二经纱3在条纹“B”中则以通常方式连接,即,使得两根相邻经纱3不立刻编结。当后续的经纱3被“适当地”接长也是有利的,以便实现一种尽可能牢固的组织。在图5所描述的安全带1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组织图案中,除了经纱3的组织以外,纬纱4的组织也在织物2的纵方向上变更。当组织种类此时依据共计五个循环(每个循环三根经纱3)和十五根经纱3变更时,纬纱4的组织依据共计六根纬纱4变更。由此,安全带1获得一种方格纹图案。不言而喻,安全带1的这种方格纹图案在规定了组织种类依据另一数量的经纱3和/或纬纱4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其它大小。在图5所示的组织图案中,为了更好的图示,在每个子循环之间插入空间隙。此外在图5中可以看出,安全带1的边缘区域不同于作为安全带1的中间区域来实施,即,使用上面例如参照图2所描述的交替的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来实施。
通过在安全带1的宽度和长度上的其他的1/2斜纹组织与2/1斜纹组织的组合,能够实现截然不同的设计。
在这里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中,一根经纱3与每条相邻的经纱3在高度上交错,从而实现倾斜分布的纹路。
根据两种组织图案和一个非常示意性的图示图6、图7和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1的不同实施方式。
在图6的组织图案中,安全带1被划分成一个中间区域A和两个与中间区域A侧面连接的边缘区域B。为了更加清晰,在图6和图7中未以总宽度示出安全带1,从而仅能够看到边缘区域B的其中一个,即位于安全带1左侧的边缘区域B。另一个位于安全带1的右侧的边缘区域原则上能够以与所示的边缘区域B相同的方式来实施。此外,由于仅示出安全带1长度的一小段,因此要说明的是,安全带1优选在其总长度上按照类似于图6所示的部段来实施。
在图6中可以看出,边缘区域B使用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来织造。优选地,两个边缘区域B以相互一致的方式来实施,因为这样能够最好地发挥上面提到的优点。然而原则上也可以仅边缘区域B的其中之一采用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来设计,而另一个边缘区域采用另一种方式来设计。
从图6还可以得知,在边缘区域B的宽度上交替地设置有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在该情况下,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依据每根经纱3交替,这实现了安全带1的非常均匀的外观和非常均匀的表面。然而理论上也能够使更多的使用1/2斜纹组织的相邻经纱3和相应更多的使用2/1斜纹组织的相邻经纱3相交织。
在图6中还可以看出,织物2的中间区域A使用2/2斜纹组织来织造。原则上织物2的中间区域A也能够使用一种另外的与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不同的组织来织造,例如使用平纹组织来织造。
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当垂直于安全带1的纵方向的两个边缘区域B仅具有一个使用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来织造的部段时,根据图7的实施方式的垂直于安全带1的纵方向的边缘区域B分别具有内部段B′和外部段B"。在边缘区域B的两个部段B′和B"中再次设置为优选的依据每根经纱3交替的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然而,正如从图8(其中,为简便起见未示出经纱3)的高度示意性的图示中能够得知的,织物2同时具有两根纬纱、即由未图示的纬针引入的纬纱4a和4b,所述纬纱4a和4b替代根据图6的实施方式的一根纬纱4。这对织物1的中间区域A来说丝毫没有影响,特别是能够利用两根纬纱4a和4b实现与使用一根纬纱4相同的强度。然而,关于边缘区域B规定的是,两根纬纱中的一根,在当前情况下是纬纱4a不仅穿过内部段B′,而且穿过外部段B",而另一根纬纱4b仅穿过内部段B′而不穿过外部段B"。这减少了在外部段B"内的纬纱部分,由此,织物2在一个外部段B"内或者在多个外部段B"、亦即两个边缘区域B的端部区域内明显比在中间区域A内更软,而且比在边缘区域B的内部段B′内更软。换句话说,通过这种纬纱4和经纱3在外部段B"内的比例使得在该区域内的织物2形成较小的硬度。
可以使用两根纬针将两根纬纱4a和4b同时平行地从安全带1的一侧引入。可替代的,能够使用两根对置工作的纬针将两根纬纱4a和4b从不同两侧同时引入。
还可以规定两根同时引入的纬纱4a和4b具有至少近乎相同的纱线细度。但是,在织物2的总宽度上分布的纬纱4a还能够以比仅穿过内部段B′而不穿过外部段B"的纬纱4b更小的纱线细度来实施。或许,在织物2的总宽度上分布的纬纱4a还能够以比仅穿过内部段B′而不穿过外部段B"的纬纱4b更高的纱线细度来实施。
可以纯示例性地实施为,当根据图6所示的纬纱4的纱线细度假定是1100分特时,根据图7和图8所示的两根纬纱4a和4b可以各自具有550分特的纱线细度。可替代的用例如400分特的纬纱4a和700分特的纬纱4b来实施。不过,两根纬纱4a和4b的纱线细度的完全不同的组合也是是可能的。
因此,优选这样选择两根纬纱4a和4b的纱线细度,使得它们的纱线细度相加得到在其它情况下使用的一根纬纱4的总纱线细度,从而在安全带1的强度方面丝毫没有减少。
除了为了引入两根纬纱4a和4b而需要两根纬针以外,当选择其纱线细度使得根据图7和图8所示的纬纱4a和4b的纱线细度之和对应于根据图6所示的纬纱4的纱线细度时,设置一根纬纱4还是设置两根纬纱4a和4b,对织物2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两根纬纱4a和4b可以采用相同材料制成。但是,也可以针对纬纱4a和4b采用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
在一种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例如针对纬纱4a采用一种纱线,这种纱线在遇热时收缩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使边缘区域B与更紧密的靠近织物2的中间区域A。
在根据图6、图7和图8所示的安全带1的实施方式中也使边缘区域B实施不同于中间区域A,由此使边缘区域B获得与中间区域A不同的特性。
在根据图6或者根据图7和图8所示的织物2的两种实施方式中,至少在边缘区域B的其中之一内的经纱3具有比在中间区域A内的经纱3更小的纱线细度。由此,使边缘区域B获得更多的柔软度。特别是可以使至少在边缘区域B的其中一个内的经纱3的纱线细度比在中间区域A内的经纱3的纱线细度至少小两倍。例如,在中间区域A内的经纱3能够以1100分特或者1670分特的纱线细度实施,并且在边缘区域B内的经纱3能够以550分特的纱线细度实施。在选择边缘区域B内的经纱3时,也可以考虑纱线的技术特性,例如延伸率、断裂负荷、长丝支数、每米捻数和遇热时的收缩比例。在该情况下,还可以在边缘区域B的其中之一内或者在两个边缘区域B内使用数量比在中间区域A内多的纱线。由此,或许可以实现更好的耐磨擦度和/或更高的抗摩擦性。通过与数量较少的较粗的纱线相比应用数量较多的较细的纱线可以增加交织点数。
也可以设想在边缘区域B的其中之一内或者在两个边缘区域B内使用具有不同延伸特性的、特别是使用具有比在中间区域A内高的延伸率的材料。通过这些在边缘区域B内的不同纱线细度和/或材料,可以适应以下实际情况的需要,即,在边缘区域B内根据应用场合可以不需要考虑较高的断裂负荷,而恰恰需要考虑更好的摩擦特性。
在在图6、图7和图8所示的所有实施方式中两个边缘区域B的宽度可以为约1mm一4mm。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边缘区域B包括九根经纱3,而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边缘区域B的内部段B′包括九根经纱3且边缘区域B的外部段B"包括十根经纱3。然而,这些数据可以认为是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取决于不同的因素并适当改变。而且,图7和图8中的两个部段B′和B"的大小可以认为是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在所确定的应用场合中是有意义的,或者使内部段B′或使外部段B"比其各自另外的部段B"或部段B′大。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其纵向轴线对称地实施安全带1。然而,这不是绝对必要的。特别是也可以使用公知的解决方案来实施两个边缘区域B的其中之一。在此方面,也可以借助辅助纱线这样来编织两个边缘区域B的其中之一,从而实现所需要的柔软度和耐磨度。
替代于图6至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还可以不依赖于所应用的组织种类采用公知的方式实施安全带1的侧织边或边缘,即不采用这里参照图6一图8所描述的方式实施。
在安全带的图2一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所谓的Rukaflex边缘、棱纹边缘、空心边缘、半空心边缘或者四分之三空心边缘。由于这些边缘的实施对专业人员是公知的,因而在此对其不作详细说明。
此外,能够在边缘区域内可以不依赖于所应用的组织种类地使用不同的纱线细度。例如可以在边缘区域内使用比在中间区域内细的纱线。
基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和组合,各种安全带1的设计是可能的。

Claims (22)

1.一种用于汽车的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所述安全带具有由经纱和纬纱构成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1)在其宽度的至少一部分上交替地使用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来织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安全带(1)的中间区域(A)内交替地设置有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带(1)的总宽度上交替地设置有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1/2斜纹组织和所述2/1斜纹组织依据所确定的循环数交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1/2斜纹组织和所述2/1斜纹组织依据每个循环交替。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每个循环具有至少三根经纱(3)。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1/2斜纹组织和所述2/1斜纹组织依据每根经纱(3)交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每个循环具有至少六根经纱(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如此实施所述,以使得斜纹纹路的线路依据所确定的循环数变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4)的组织在所述安全带(1)的纵向上以确定的间隔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1)在垂直于它的纵方向上具有一个中间区域(A)和两个外置的边缘区域(B),其中,至少所述边缘区域(B)的其中之一使用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来织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1)的所述中间区域(A)使用一种与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不同的组织来织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1)的所述中间区域(A)使用2/2斜纹组织来织造。
14.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边缘区域(B)在垂直于所述安全带(1)的纵方向上具有内部段(B′)和外部段(B″),所述织物(2)具有两根被同时引入的单独的纬纱(4a、4b),所述单独的纬纱的其中一根(4a)不仅穿过所述内部段(B′)而且穿过所述外部段(B″),并且所述单独的纬纱中的另一根(4b)仅穿过所述内部段(A)而不穿过所述外部段(B″)。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被同时引入的纬纱(4a、4b)具有至少近乎相同的纱线细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不仅穿过所述内部段(B′)而且穿过所述外部段(B″)的纬纱(4a)具有比所述仅穿过所述内部段(B′)而不穿过所述外部段(B″)的纬纱(4b)小的纱线细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4、15或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4a、4b)由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边缘区域(B)的其中之一内的所述经纱(3)具有比在所述中间区域(A)内的所述经纱(3)小的纱线细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边缘区域(B)的其中之一内的所述经纱(3)的纱线细度比在所述中间区域(A)内的所述经纱(3)的纱线细度至少小两倍。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边缘区域(B)的宽度上交替地设置有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1/2斜纹组织和所述2/1斜纹组织根据每根经纱交替。
22.一种用于制造用于汽车的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的方法,其中,使用经纱和纬纱制造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1)使用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如此来织造,使得在所述安全带(1)的宽度的至少一部分上交替地设置有1/2斜纹组织和2/1斜纹组织。
CN201280050342.3A 2011-10-12 2012-10-11 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 Pending CN1039306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4572.6A CN107385622A (zh) 2011-10-12 2012-10-11 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84336.1 2011-10-12
DE102011084336A DE102011084336B4 (de) 2011-10-12 2011-10-12 Gurtband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urtbands
DE202012001690U DE202012001690U1 (de) 2011-10-12 2012-02-21 Gurtband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DE202012001690.3 2012-02-21
PCT/EP2012/070116 WO2013053790A2 (de) 2011-10-12 2012-10-11 Sicherheitsgurtband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4572.6A Division CN107385622A (zh) 2011-10-12 2012-10-11 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0605A true CN103930605A (zh) 2014-07-16

Family

ID=461450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4572.6A Pending CN107385622A (zh) 2011-10-12 2012-10-11 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
CN201280050342.3A Pending CN103930605A (zh) 2011-10-12 2012-10-11 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4572.6A Pending CN107385622A (zh) 2011-10-12 2012-10-11 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9827944B2 (zh)
EP (1) EP2659039B1 (zh)
JP (1) JP6104255B2 (zh)
KR (1) KR101961977B1 (zh)
CN (2) CN107385622A (zh)
BR (1) BR112014008899B1 (zh)
CA (1) CA2854924C (zh)
DE (2) DE102011084336B4 (zh)
MX (1) MX357498B (zh)
RU (1) RU2599234C2 (zh)
WO (1) WO2013053790A2 (zh)
ZA (1) ZA20140261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8494A (zh) * 2015-12-21 2016-05-11 江苏明源纺织有限公司 用于家纺面料的抗起毛起球组织及其生产方法
CN106267741A (zh) * 2015-06-29 2017-01-04 齐德公司 形成索式装具的带和/或一对大腿绑带的绑带及索式装具
CN108463587A (zh) * 2016-01-11 2018-08-28 福波西格灵有限责任公司 输送带或者驱动带以及适用于其制造的织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01632C5 (de) * 2012-01-30 2016-07-14 E. Oppermann, Einbeck, Mechanische Gurt- Und Bandweberei Gmbh Gewebestruktur für einen Gurt
DE102013210274B4 (de) 2013-06-03 2014-12-18 Berger Gmbh & Co. Holding Kg Feinfädiges Sicherheitsgurtband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Sicherheitsgurtbands
USD750343S1 (en) 2014-09-19 2016-03-01 Marilyn M. Biesel Seatbelt strap attachment
DE102014222654B4 (de) * 2014-11-06 2022-08-2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band für eine Sicherheitsgurteinrichtung und Sicherheitsgurteinrichtung
JP6693673B2 (ja) * 2015-08-25 2020-05-13 ニッタ株式会社 繊維機械用ベルト
US10704645B2 (en) * 2017-12-13 2020-07-07 Gates Corporation Bias tooth fabric and toothed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GB2571563B (en) * 2018-03-01 2023-01-04 Dewhurst James Ltd Woven textile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DE102018118436A1 (de) 2018-07-31 2020-02-06 Carl Stahl Gmbh & Co. Kg Gurtband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CN109680385B (zh) * 2018-11-26 2021-05-25 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成型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11177809B (zh) * 2019-12-31 2021-09-21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纹织图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E102020206517B3 (de) * 2020-05-26 2021-04-2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band für eine Sicherheitsgurt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US11525196B2 (en) * 2021-02-10 2022-12-13 Voith Patent Gmbh Woven structured fabric with crossing twill lines
WO2022106385A1 (en) * 2020-11-23 2022-05-27 Voith Patent Gmbh Woven structured fabric with crossing twill lines
DE102021104034B3 (de) 2021-02-19 2022-02-03 Berger Gmbh & Co. Holding Kg Sicherheitsgurtband für ein Fahrzeug
US11788214B2 (en) * 2021-03-30 2023-10-17 American Cord & Webbing Co., Inc. Webbing construction
US12039789B2 (en) * 2021-06-09 2024-07-16 Magna Electronics, Llc System and method to detect proper seatbelt usage and distance
DE102023117051B4 (de) 2023-06-28 2025-04-1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cherheitsgurtban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6288A (en) * 1972-03-21 1973-09-04 Hoshino Kogyo Kk Webbing for use in seat belts
DE2508732A1 (de) * 1975-02-28 1976-09-09 Berger Ohg Elastic Gurtband fuer sicherheitsgurte
EP0350169A1 (en) * 1988-06-14 1990-01-10 Nippon Seiko Kabushiki Kaisha Solid-color weave pattern belt
GB2235703A (en) * 1989-08-22 1991-03-13 Takata Corp Webbing for safety belts
JPH03273960A (ja) * 1990-03-23 1991-12-05 Hoshino Kogyo Kk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用ウエビング
CN101050578A (zh) * 2007-05-11 2007-10-10 上海爱思织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儿童安全带织带的制造方法
CN201049991Y (zh) * 2007-05-11 2008-04-23 上海爱思织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儿童安全带织带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206830A1 (es) 1974-10-01 1976-08-23 Berger Ohg Elastic Cinta tejida para cinturones de seguridad
DE2719382C3 (de) 1977-04-30 1980-04-10 7070 Schwaebisch Gmuend Verfahren und Nadel-Bandweb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eines Gurtbandes mit Hohlkanten
DE2945078C2 (de) 1979-11-08 1986-11-06 Berger, Johann, 7071 Alfdorf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urtbandes mit Hohlkanten
DE2925413C3 (de) 1979-06-23 1981-11-05 Berger, Johann, 7071 Alfdorf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urtbandes mit Hohlkanten
FI67100C (fi) 1979-06-23 1985-01-10 Berger Johann Foerfarande och traodinfoerare foer framstaellning av ett goerdelband med en i ett lag vaevd mittdel och tvao ihaoliga kanter pao en naolbandvaevmaskin
DE3345508A1 (de) 1983-12-16 1985-06-27 Ieperband N.V., Ieper Gurtband mit flexibelem schussmaterial
JPH031493Y2 (zh) * 1986-03-17 1991-01-17
US5376440A (en) * 1993-03-31 1994-12-27 Ikeda Bussan Co., Ltd. Woven fabric for seat belt
DE19962919C1 (de) * 1999-12-24 2001-10-04 Johann Berger Gurtband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4647833B2 (ja) * 2001-05-11 2011-03-09 帝国繊維株式会社 消防ホース
JP2003041496A (ja) * 2001-07-27 2003-02-13 Chuetsu Tec Kk ベルト用メッシュ織物
US7178559B2 (en) * 2003-09-11 2007-02-20 Forrester Ketley & Co. Webbing belt
DE102006010775A1 (de) * 2006-03-08 2007-09-13 Johann Berger Gurtband, Verfahren und Nadel-Bandweb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DE202008016802U1 (de) * 2008-12-19 2009-04-02 E. Oppermann, Einbeck, Mechanische Gurt- Und Bandweberei Gmbh Gurt
DE102009001545A1 (de) * 2009-03-13 2010-09-23 Mbg Techbelt Innovation Gmbh Gurtband
DE102009002869A1 (de) * 2009-05-06 2010-11-18 Mbg Techbelt Innovation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technischem Schmalgewebe, ein entsprechendes Gurtband und eine entsprechende Vorrichtung
DE102009024044B4 (de) * 2009-06-05 2022-02-10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Gurtband
DE102009058039C5 (de) * 2009-12-14 2014-02-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cherheitsgurtband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6288A (en) * 1972-03-21 1973-09-04 Hoshino Kogyo Kk Webbing for use in seat belts
DE2508732A1 (de) * 1975-02-28 1976-09-09 Berger Ohg Elastic Gurtband fuer sicherheitsgurte
EP0350169A1 (en) * 1988-06-14 1990-01-10 Nippon Seiko Kabushiki Kaisha Solid-color weave pattern belt
GB2235703A (en) * 1989-08-22 1991-03-13 Takata Corp Webbing for safety belts
JPH03273960A (ja) * 1990-03-23 1991-12-05 Hoshino Kogyo Kk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用ウエビング
CN101050578A (zh) * 2007-05-11 2007-10-10 上海爱思织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儿童安全带织带的制造方法
CN201049991Y (zh) * 2007-05-11 2008-04-23 上海爱思织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儿童安全带织带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67741A (zh) * 2015-06-29 2017-01-04 齐德公司 形成索式装具的带和/或一对大腿绑带的绑带及索式装具
CN105568494A (zh) * 2015-12-21 2016-05-11 江苏明源纺织有限公司 用于家纺面料的抗起毛起球组织及其生产方法
CN108463587A (zh) * 2016-01-11 2018-08-28 福波西格灵有限责任公司 输送带或者驱动带以及适用于其制造的织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53790A3 (de) 2013-08-29
DE102011084336A1 (de) 2013-04-18
ZA201402614B (en) 2017-01-25
RU2014118678A (ru) 2015-11-20
CN107385622A (zh) 2017-11-24
CA2854924C (en) 2020-08-11
MX357498B (es) 2018-07-12
RU2599234C2 (ru) 2016-10-10
KR20140085505A (ko) 2014-07-07
JP6104255B2 (ja) 2017-03-29
EP2659039B1 (de) 2018-09-26
US20140232165A1 (en) 2014-08-21
US9827944B2 (en) 2017-11-28
KR101961977B1 (ko) 2019-03-25
DE102011084336B4 (de) 2013-12-05
EP2659039A2 (de) 2013-11-06
MX2014004335A (es) 2015-02-05
BR112014008899A2 (pt) 2017-04-25
CA2854924A1 (en) 2013-04-18
WO2013053790A2 (de) 2013-04-18
JP2014534108A (ja) 2014-12-18
DE202012001690U1 (de) 2012-04-19
BR112014008899B1 (pt)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0605A (zh) 用于安全带系统的安全带
Oelsner A Handbook of Weaves: 1875 Illustrations
CN100577901C (zh) 三维机织中空层连织物
CN103814162B (zh) 编织起绒织物的方法
CN108265386A (zh) 一种三明治双贾卡提花编织工艺
CN107217384A (zh) 一种双色单贾卡经编织物的制作方法及该经编织物
EP3235947A1 (en) Fabric bearing desig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CN100367889C (zh) 拉链带
KR102084751B1 (ko) 내마모성 원단용 심초형 복합사, 이를 포함하는 내마모성 원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4753040B (zh) 一种包含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的织带及其方法
CN212293932U (zh) 一种纬纱波浪效果的新型梭织面料结构
CN110983466B (zh) 一种ptt/pet双组份弹性丝及其制备方法
CN220703924U (zh) 一种有增强强度效果的编织带
KR101177235B1 (ko) 고수축사 직물의 조직구조
CN109680384A (zh) 一种填充式梭织弹性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N216765183U (zh) 机织变化富贵阁组织
CA2580654C (en) Airbag fabric
CN217077951U (zh) 一种颜色渐变提花面料及鞋面
CN218263007U (zh) 一种三贾卡多纯色区块经编网布
JP6944021B1 (ja) 衣料用経編地
US20060157138A1 (en) Warp crimp fabric
KR100528746B1 (ko) 신축직물의 제조방법
CN209508513U (zh) 一种舒适镂空面料
RU2228977C1 (ru) Ткань с переплетением шилова
SU1511294A1 (ru) Ячеиста ткан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