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7603A -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07603A CN103907603A CN201210591791.0A CN201210591791A CN103907603A CN 103907603 A CN103907603 A CN 103907603A CN 201210591791 A CN201210591791 A CN 201210591791A CN 103907603 A CN103907603 A CN 1039076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scalid
- ssf
-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 composition containing
- composite synergi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该杀菌组合物以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啶酰菌胺与苯氧菌胺的重量比为1~90:1~90。该杀菌组合物可应用于防治禾谷类、果树、蔬菜病害,具有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了病菌的抗药性,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降低了应用成本,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单剂使用。本发明可以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真菌性病害,尤其可以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腐烂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立枯病等真菌病害,效果好于单剂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尤其是一种以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啶酰菌胺(Boscalid),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碱酰胺类杀菌剂,化学名称:2-氯-N-(4'-氯联苯-2-基)烟酰胺,分子式:C18H12Cl2N2O。结构式如下:
该杀菌剂杀菌谱较广,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等非常有效,并且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用于油菜、豆类、球茎蔬菜、芥菜、胡萝卜、苹果、莴苣、花生、马铃薯、核果、草莓、坚果、甘蓝、黄瓜、薄荷、豌豆、根类蔬菜、向日葵、葡萄、草坪,其他果树、蔬菜、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治;由于其特有的作用机理不易产生交互抗性,加之对作物安全与有利的毒理数据和生态效果,是值得重视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
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分子式:C16H16N2O3,化学名称:(E)-2-methoxyimino-N-methyl-2-(2-phenoxyphenyl)acetamide。结构式:
苯氧菌胺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种新型的广谱、保护和治疗活性兼有的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等,在未感染或发病初期施用,使用剂量为500~2000克有效成分/公顷。作用机理: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
目前植物病菌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病害发生程度、发生数量均有所提高,在防治上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病原菌的抗性在持续的药剂选择压力下逐年上升,单剂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植物病害防治面临着重大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的含啶酰菌胺与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植物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真菌引起真菌病害的杀菌药物上的应用,尤其是在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腐烂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立枯病等真菌病害上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它含有啶酰菌胺与苯氧菌胺,其中啶酰菌胺与苯氧菌胺重量比为1~90:1~90,其中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份以增效有效量存在于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其中啶酰菌胺与苯氧菌胺重量比优选为5~70:10~80,进一步优选为5~40:10~50。
在本发明组合物中,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2%~80%。优选15%~70%,更进一步优选为20%~50%。
所述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是以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为主要有效成分与已知的助剂和赋形剂复配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这些已知的助剂有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助悬剂、崩解剂、粘结剂等。
前述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农药助剂中的乳化剂包括但并不限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段化合物、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等,以及上述其中部分物质的磷酸盐和中和盐。具体的品种如:农乳500#系列、600#系列、400#系列、1600#系列、NP系列、OP系列、AEO系列、By系列、斯盘系列、吐温系列、聚乙二醇系列等。
前述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农药助剂中的润湿分散剂包括但并不限于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萘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松香基季铵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皂素、茶枯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羧酸盐类、以及高分子的梳形化合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前述可应用于本发明的赋形剂为水、溶剂或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包括但并不限于甲苯、二甲苯、溶剂油系列、混合甲基萘、松节油、植物油、油酸甲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环己酮、异佛尔酮、吡咯烷酮、四氢糠醇、醋酸二甲酯、苯乙酮、乙酸乙酯、DMF、二甲基亚砜、水等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选自白炭黑、高岭土、轻质碳酸钙、硅藻土、玉米淀粉、石英砂、滑石粉、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钾、轻钙等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需要,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等功能性助剂。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尿素、二甘醇、甘油等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有机膨润土、羟甲基纤维素、硅酸镁铝等的一种或几种。
以上助剂、赋形剂及其它辅料可以单用或并用。
所述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其剂型是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湿拌种剂、乳油、悬浮剂、油悬剂、悬乳剂、悬浮种衣剂、水乳剂、微乳剂。
所述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禾谷类、果树、蔬菜作物抗性真菌病害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适用范围增加,适用于防治禾谷类、果树、蔬菜的病害,特别是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腐烂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立枯病。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抑制害虫或真菌对单一制剂(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任一)的抗药性的产生。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抗性真菌的杀菌药物上的应用,尤其是在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腐烂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立枯病的应用均有显著的效果。上述杀菌组合物能产生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并且该混合物的用量比单独活性化合物的用量大大降低,即混合物的活性大于单独组分的活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与单剂相比,该组合物对抗性真菌病害如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腐烂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立枯病等真菌病害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了抗药性,扩大防治谱,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减少防治用工、用药成本;(3)可替代常规和易产生抗性的农药;(4)与单剂相比,生产和使用成本降低;(5)抑制真菌抗药性的产生,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剂型的制备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均为重量百分比。
两种活性化合物可以加工成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说明两种有效成分加工成的制剂,但是该两种活性成分可以加工的制剂不仅限于以下所列。
实施例1:
将啶酰菌胺30g、苯氧菌胺10g、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2g、白炭黑2g,玉米淀粉加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40%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2:
称取25g啶酰菌胺、5g苯氧菌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g,C5~C8溶剂13g,乙二醇5g,加水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30%的水乳剂。
实施例3:
称取15g啶酰菌胺、10g苯氧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植物油15g、丙二醇10g,加水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25%微乳剂。
实施例4:
称取10g啶酰菌胺、20g苯氧菌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黄原胶0.1g、丙二醇5g,加水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30%悬浮剂。
实施例5:
称取40g啶酰菌胺、10g苯氧菌胺,木质素磺酸钠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g、高岭土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50%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
称取5g啶酰菌胺、10g苯氧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8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g、C5~C8溶剂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15%乳油。
实施例7:
称取10g啶酰菌胺、20g苯氧菌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g,有机膨润土1g、丙二醇5g,植物油补足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30%油悬剂。
实施例8:
称取20g啶酰菌胺、30g苯氧菌胺,木质素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2g、硫酸铵5g,白炭黑3g、轻钙补足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50%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9:
称取40g啶酰菌胺、30g苯氧菌胺,木质素磺酸钠8g、十二烷基硫酸钠2g、硫酸铵5g,高岭土补足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70%湿拌种剂。
实施例10:
称取5g啶酰菌胺、15g苯氧菌胺,木质素磺酸钠4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2g,黄原胶0.15g,丙二醇5g,硅酸镁铝0.5g,用水补足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20%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1:
称取20g啶酰菌胺、10g苯氧菌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g、脂肪酸聚氧乙烯醚2g,有机膨润土1g、丙二醇5g,植物油10g、水补足至100g。按照常规的制剂方法配制成重量百分含量为30%悬乳剂。
实施例12
生物活性测定
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菌株的EC50值,采用共毒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确定混剂的增效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
单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某单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A单剂的毒力指数×A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 B单剂的毒力指数×B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例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
共毒系数=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共毒系数分级:CTC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协同增效性,CTC小于80时为拮抗,CTC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
表1啶酰菌胺+苯氧菌胺不同配比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生测结果
药剂 | EC50(mg/L) | 实测毒力指数 | 理论系数 | 共毒系数 |
啶酰菌胺 (A) | 32.57 | 100 | - | |
苯氧菌胺 (B) | 29.78 | 109.37 | - | |
A:B=10:1 | 24.01 | 135.65 | 100.85 | 134.51 |
A:B=5:1 | 22.21 | 146.65 | 101.56 | 144.39 |
A:B=3:1 | 21.06 | 154.65 | 102.34 | 151.11 |
A:B=1:1 | 24.57 | 132.56 | 104.68 | 126.63 |
A:B=1:2 | 25.06 | 129.97 | 106.25 | 122.33 |
A:B=1:4 | 24.76 | 131.54 | 107.49 | 122.37 |
A:B=1:8 | 20.79 | 156.66 | 108.33 | 144.62 |
试验结果说明,啶酰菌胺与苯氧菌胺复配防除水稻稻瘟病,配比在上述配比内均有增效作用,其中配比3:1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表2啶酰菌胺+苯氧菌胺不同配比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生测结果
药剂 | EC50(mg/L) | 实测毒力指数 | 理论系数 | 共毒系数 |
啶酰菌胺 (A) | 30.57 | 100 | - | |
苯氧菌胺 (B) | 29.78 | 102.65 | - | |
A:B=10:1 | 25.01 | 122.23 | 100.24 | 121.94 |
A:B=5:1 | 23.21 | 131.71 | 100.44 | 131.13 |
A:B=3:1 | 22.06 | 138.58 | 100.66 | 137.66 |
A:B=1:1 | 24.43 | 125.13 | 101.33 | 123.5 |
A:B=1:2 | 23.79 | 128.5 | 101.77 | 126.27 |
A:B=1:4 | 23.87 | 128.07 | 102.12 | 125.41 |
A:B=1:8 | 24.79 | 123.32 | 102.36 | 120.48 |
试验结果说明,啶酰菌胺与苯氧菌胺复配防除黄瓜白粉病,配比在上述配比内均有增效作用,其中配比3:1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田间药效试验:
在室内生测的基础上用实施例1-4制得的农药混配制剂分别进行了防治水稻稻瘟病和黄瓜白粉病的大田药效试验。
1、试验处理: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农药单剂50%啶酰菌胺WDG和10%苯氧菌胺WP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调查药效方法为:在试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
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
3、试验结果见下表3和表4:
表3 啶酰菌胺-苯氧菌胺组合物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结果
注:a、b、c代表在0.05水剂上的差异性。
表4 啶酰菌胺-苯氧菌胺复配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结果
注:a、b、c、d代表在0.05水剂上的差异性。
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啶菌酰胺与苯氧菌胺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优良,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在农业应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Claims (9)
1.一种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啶酰菌胺与苯氧菌胺,其中啶酰菌胺与苯氧菌胺的重量比为1~90:1~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啶酰菌胺与苯氧菌胺的重量比为5~70:1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重量比为5~40:1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二者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70%,优选为2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为主要有效成分和农药助剂、赋型剂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是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湿拌种剂、乳油、悬浮剂、油悬剂、悬乳剂、悬浮种衣剂、水乳剂或微乳剂。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抗性植物真菌病害的杀菌药物上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腐烂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立枯病的真菌病害杀菌药物上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91791.0A CN103907603A (zh) | 2012-12-31 | 2012-12-31 |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91791.0A CN103907603A (zh) | 2012-12-31 | 2012-12-31 |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07603A true CN103907603A (zh) | 2014-07-09 |
Family
ID=5103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91791.0A Pending CN103907603A (zh) | 2012-12-31 | 2012-12-31 |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07603A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98692A2 (en) * | 1989-05-17 | 1990-11-22 | SHIONOG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trading under the name of SHIONOGI & CO. LTD. | Alkoxyiminoacetamid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as fungicides |
EP0545099A2 (de) * | 1991-11-22 | 1993-06-09 |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 Säureanilid-Derivate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Bekämpfung von Botrytis |
CN101911946A (zh) * | 2010-08-24 | 2010-12-15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治灰霉病、早疫病、白粉病的复配杀菌剂 |
-
2012
- 2012-12-31 CN CN201210591791.0A patent/CN10390760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98692A2 (en) * | 1989-05-17 | 1990-11-22 | SHIONOG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trading under the name of SHIONOGI & CO. LTD. | Alkoxyiminoacetamid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as fungicides |
EP0545099A2 (de) * | 1991-11-22 | 1993-06-09 |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 Säureanilid-Derivate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Bekämpfung von Botrytis |
CN101911946A (zh) * | 2010-08-24 | 2010-12-15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治灰霉病、早疫病、白粉病的复配杀菌剂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63944A (zh) |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563945A (zh) |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和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563939A (zh) |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和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563942A (zh) |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250702B (zh) |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肟菌酯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621168A (zh) |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咪鲜胺锰盐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907618A (zh) |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粉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563938A (zh) |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907604A (zh) |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嘧菌酯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7771815A (zh) |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563922B (zh) | 一种含噻呋酰胺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621129A (zh) |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精甲霜灵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907611A (zh) |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907620A (zh) |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891725B (zh) |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907607B (zh) |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苯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907606A (zh) |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吡唑萘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907605A (zh) |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联苯吡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6889079B (zh) | 一种含氟嘧菌酯和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5941416A (zh) |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430389A (zh) | 一种含噁唑菌酮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598194A (zh) | 一种含啶氧菌酯与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907603A (zh) |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苯氧菌胺的复合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642367A (zh) |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907608A (zh) |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