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9847B - 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79847B CN103879847B CN201410080774.XA CN201410080774A CN103879847B CN 103879847 B CN103879847 B CN 103879847B CN 201410080774 A CN201410080774 A CN 201410080774A CN 103879847 B CN103879847 B CN 1038798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vator car
- air
- decompression
- piping
- air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959 ear midd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388 eustachian tub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883 ear externa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9205 Tinnit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00 pharynx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86 tinnitus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在上升过程中使电梯轿厢内减压或在下降过程中使电梯轿厢内加压,包括鼓风机、储气罐、减压用配管群、加压用配管群、阀门组、气压检测装置及控制装置,鼓风机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电梯运行时在相同方向上连续产生风压,储气罐通过向其充入或从中排出空气来形成正压或负压,减压用配管群及加压用配管群连接电梯轿厢、鼓风机及储气罐,阀门组设置在减压用配管群及加压用配管群中控制气体的流通,气压检测装置检测电梯轿厢内的气压并且输出检测信号,控制装置根据检测信号调节阀门组的开闭、开口大小或位置,控制电梯轿厢内气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改善超高速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在升降过程中因压耳而造成的不舒适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压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电梯的升降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现今最快的超高速电梯已经接近了18m/s,最大行程也有500多米。在上述长行程的超高速电梯中,存在以下的问题:随着电梯轿厢的升降,在轿厢内会产生较大的气压变动。这种气压变动对于轿厢内的乘客会产生不舒适的压耳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耳鸣。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已知的方法是在电梯里设置一个鼓风机,通过一个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来对电梯轿厢内的气压进行调整,例如中国专利CN102171126A公开的技术方案。此外,另一种方法是设置一个风压产生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多个阀门的开闭,来调节电梯轿厢内的气压,例如中国专利CN101284614B公开的技术方案。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已知的是有一种控制电梯轿厢内气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两级气压控制模式或三级气压控制模式,能够催促乘客在较短的时间内主动地打开咽鼓管,通过使气流在外界和中耳腔之间进行流动来消除压耳感。但是该方法并没有说明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实现这种气压控制方法。
中国专利CN101848851B公开了在超高速电梯的升降过程中,需要对电梯轿厢内的气压进行快速地变化。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并没有明确指出鼓风机的尺寸,由于鼓风机受到电梯轿厢尺寸以及电梯允许噪声的限制,无法采用大风力的鼓风机。因此,可以认为仅靠小风力的鼓风机无法达到电梯轿厢内气压快速变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改善超高速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在升降过程中因压耳而造成的不舒适感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在上升过程中使电梯轿厢内减压或在下降过程中使电梯轿厢内加压,包括鼓风机、储气罐、减压用配管群、加压用配管群、阀门组、气压检测装置及控制装置,
所述的鼓风机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电梯运行时在相同方向上连续产生风压,
所述的储气罐通过向其充入或从中排出空气来形成正压或负压,
所述的减压用配管群连接电梯轿厢、鼓风机及储气罐,控制降低电梯轿厢内的气压,
所述的加压用配管群连接电梯轿厢、鼓风机及储气罐,控制增加电梯轿厢内的气压,
所述的阀门组设置在减压用配管群及加压用配管群中控制气体的流通,
所述的气压检测装置检测电梯轿厢内的气压并且输出检测信号,
所述的控制装置根据检测信号调节阀门组的开闭、开口大小或位置,控制电梯轿厢内气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储气罐设有一个,可排出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空气,减小电梯轿厢内的气压,或者向电梯轿厢内充入空气,增大电梯轿厢内的气压。
作为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减压用配管群包括:具有一端在电梯轿厢内开放的第一减压用配管;一端在大气中开放的第二减压用配管;一端在储气罐内开放,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一端的第三减压用配管;以及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减压用配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减压用配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另一端,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鼓风机的吸气口的第四减压用配管;
作为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加压用配管群包括:具有一端在电梯轿厢内开放的第一加压用配管;一端在大气中开放的第二加压用配管;一端在储气罐内开放,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一端的第三加压用配管;以及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压用配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加压用配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另一端,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鼓风机的排气口的第四加压用配管。
作为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阀门组包括:设置在第一减压用配管中的减压用轿厢连接阀、设置在第二减压用配管中的减压用大气开放阀、设置在第一加压用配管中的加压用轿厢连接阀、设置在第二加压用配管中的加压用大气开放阀。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储气罐设有两个,一个是用于排出电梯轿厢内的空气,减小电梯轿厢内的气压,另一个是用于向所述电梯轿厢内充入空气,增大电梯轿厢内的气压。
作为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减压用配管群包括:具有一端在电梯轿厢内开放,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减压用储气罐的一端的第五减压用配管;一端在大气中开放的第二减压用配管;以及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减压用储气罐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减压用配管的另一端,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鼓风机的吸气口的第六减压用配管;
作为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加压用配管群包括:具有一端在电梯轿厢内开放,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压用储气罐的一端的第五加压用配管;一端在大气中开放的第二加压用配管;以及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压用储气罐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加压用配管的另一端,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鼓风机的排气口的第六加压用配管;
作为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阀门组包括:设置在第五减压用配管中,开口大小可以调整的减压用轿厢连接阀、设置在第二减压用配管中的减压用大气开放阀、设置在第六减压用配管中的减压用排气控制阀、设置在第五加压用配管中,开口大小可以调整的加压用轿厢连接阀、设置在第二加压用配管中的加压用大气开放阀、设置在第六加压用配管中的加压用充气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得电梯在升降过程中,鼓风机在一个方向上持续地产生风压,通过控制装置调节阀门的开口大小、对阀门进行开闭或对换向阀进行位置控制,通过配管预先吸入储气罐中的空气使得所述储气罐形成负压,进而在需要减小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气压时打开减压用轿厢连接阀,就能快速地减小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气压;或者通过配管预先充入储气罐中的空气使得所述储气罐形成正压,进而在需要增大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气压时打开加压用轿厢连接阀,就能快速地增大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气压;或者通过切断鼓风机与储气罐之间的连接,来保持储气罐内的气压。如此一来,通过对鼓风机、配管以及阀门进行组合,就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通过小风力的鼓风机对所述电梯轿厢内的气压进行快速地加压或减压控制。此外,由于所述鼓风机只需要朝一个方向产生风压,所以并不需要其他的特殊设备,而且还可以延长所述鼓风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1在上升过程中的两级控制模式210的曲线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轿厢1在下降过程中的两级控制模式210的曲线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1,其是对电梯轿厢在两级控制模式210中停止在底楼准备上升时或停止在顶楼准备下降时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方式1对电梯轿厢在两级控制模式210中的“第1期”上升时间段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方式1对电梯轿厢在两级控制模式210中的“第2期”上升时间段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方式1对电梯轿厢在两级控制模式210中刚停止在顶楼时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方式1对电梯轿厢在两级控制模式210中的“第1期”下降时间段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方式1对电梯轿厢在两级控制模式210中的“第2期”下降时间段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方式1对电梯轿厢在两级控制模式210中刚停止在底楼时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梯轿厢1在上升过程中的三级控制模式220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梯轿厢1在下降过程中的三级控制模式220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2,其是对电梯轿厢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停止在底楼时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对电梯轿厢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的“第1期”上升时间段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方式2对电梯轿厢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的“第2期”上升时间段时,轿厢内有漏气状况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方式2对电梯轿厢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的“第3期”上升时间段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方式2对电梯轿厢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停止在顶楼时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方式2对电梯轿厢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的“第1期”下降时间段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方式2对电梯轿厢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的“第2期”下降时间段时,轿厢内有漏气状况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方式2对电梯轿厢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的“第3期”下降时间段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说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为储气罐;B为减压用储气罐;C为加压用储气罐;1为电梯轿厢;2为鼓风机;3为气压检测装置;4为控制装置;5a为实施方案1中的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b为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c为实施方案2中的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d为减压用排气控制阀;6a为实施方案1中的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b为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c为实施方案2中的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d为加压用充气控制阀;7为减压用配管群;7a为第一减压用配管;7b为第二减压用配管;7c为第三减压用配管;7d为第四减压用配管;7e为第五减压用配管;7f为第六减压用配管;8为加压用配管群;8a为第一加压用配管;8b为第二加压用配管;8c为第三加压用配管;8d为第四加压用配管;8e为第五加压用配管;8f为第六加压用配管;9为三位四通换向阀;①为三位四通换向阀9的上位;②为三位四通换向阀9的中位;③为三位四通换向阀9的下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电梯轿厢1在上升过程中的两级控制模式210的曲线图如图1所示,电梯轿厢1在下降过程中的两级控制模式210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下面,将对上述两张曲线图进行说明。
在电梯轿厢1的行程比较大时,乘客在电梯轿厢1的升降过程中存在压耳感的情况,此时需要对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进行控制,来减轻乘客乘坐电梯时所产生的压耳感。
在此,首先说明非控制模式201和固定变化模式203。
非控制模式201示出了不进行控制时的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的变化。没有进行控制时的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是与电梯轿厢1所在高度位置的气压大致相同的气压,所以在表示电梯轿厢1上升过程的图1中,气压随着时间的经过而降低,在表示电梯轿厢1下降过程的图2中,气压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升高。并且,在非控制模式201中,在电梯轿厢1从停止状态加速的升降开始(时间轴的左端侧)和电梯轿厢1减速的升降结束(时间轴的右端侧)处,电梯轿厢1的升降速度变慢,所以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的变化量减小。
固定变化模式203示出电梯轿厢1以从出发楼层到到达楼层的平均速度匀速升降时的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的变化。因此,固定变化模式203示出以固定的变化率变化的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
两级控制模式210表示按照“第1期”和“第2期”这两个阶段来改变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在两级控制模式210中,在表示电梯轿厢1上升的图1中,使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按照“第1期”和“第2期”减小,在表示电梯轿厢1下降的图2中,使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按照“第1期”和“第2期”增大。
“第1期”表示电梯轿厢1从出发楼层出发时开始的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段即出发时时间段,“第2期”表示从出发时时间段之后到到达目的地楼层为止的时间段即出发以外时间段。
在两级控制模式210中,“第1期”的气压变化量(出发时气压变化量)比“第2期”的气压变化量(出发以外气压变化量)大。
并且,在“第1期”中,两级控制模式210的气压变化量比非控制模式201的气压变化量大,也比固定变化模式203的气压变化量大。
并且,在两级控制模式210中,“第1期”的气压变化率(出发时气压变化率)比“第2期”的气压变化率(出发以外气压变化率)大。
并且,在“第1期”中,两级控制模式210的气压变化率,比非控制模式201的气压变化率的最大值和固定变化模式203的气压变化率大。
并且,在两级控制模式210中,“第1期”的时间幅度比“第2期”的时间幅度短。
通过按照两级控制模式210的控制方法,就能够在“第1期”时间段中对电梯轿厢1中的气压进行迅速地减小或增大,从而让乘客在短时间内打开咽鼓管,平衡中耳与外耳之间的压力。这样就可以缩短乘客感觉到有压耳感的时间,缓解乘客的不舒适感。尤其是在“第2期”的时间段,是电梯轿厢1以较高速度升降的时间段,也是整个电梯行程中较长的时间段,能够有效抑制乘客感觉到的压耳感。
实施例1
图3~图9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1。
如图3~图9所示,用于对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进行控制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底部,该系统具备:一个小风力的鼓风机2,其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底部,并且在电梯运行时在一个方向上连续产生风压;一个储气罐A,其作用是用于排出电梯轿厢1内的空气,减小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或者用于向电梯轿厢1内充入空气,增大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一个三位四通换向阀9,该换向阀通过控制装置4对其位置进行控制;减压用配管群7,其具有一端在电梯轿厢1内开放的第一减压用配管7a,一端在大气中开放的第二减压用配管7b,一端在储气罐A内开放,另一端连接于三位四通换向阀9的一端的第三减压用配管7c,以及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减压用配管7a的另一端、第二减压用配管7b的另一端以及三位四通换向阀9的另一端,而另一端连接于鼓风机2的吸气口的第四减压用配管7d;加压用配管群8,其具有一端在电梯轿厢1内开放的第一加压用配管8a,一端在大气中开放的第二加压用配管8b,一端在储气罐A内开放,另一端连接于三位四通换向阀9的一端的第三加压用配管8c,以及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加压用配管8a的另一端、第二加压用配管8b的另一端以及三位四通换向阀9的另一端,而另一端连接于鼓风机2的排气口的第四加压用配管7d;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a,其设置在第一减压用配管7a中;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其设置在第二减压用配管7b中;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a,其设置在第一加压用配管8a中;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其设置在第二加压用配管8b中;气压检测装置3,其检测电梯轿厢内的气压并且输出检测信号,以及控制装置4,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调节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a、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a、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的开闭或三位四通换向阀9的位置,来控制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鼓风机2产生使空气从第二减压用配管7b流向第二加压用配管8b的风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机2始终随着电梯的运行持续工作,并朝着一个方向持续地产生风压。并且,由检测电梯轿厢1气压的气压检测装置3检测电梯轿厢1内外的压力差,并将该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根据检测信号来对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a、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a、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以及三位四通换向阀9进行控制,以此来控制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
下面,将说明如何通过对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a、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a、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以及三位四通换向阀9的控制来对电梯轿厢1在升降过程中按照两级控制模式来进行控制。
如图3所示,当电梯在底楼准备出发时,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a关闭,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打开,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a关闭,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打开。三位四通换向阀9处于②位,此时储气罐A中应具有足够的负压,鼓风机2与储气罐之间不连通,鼓风机2吸入和排出的都是大气中的空气。
当电梯开始上升时,就进入了图1中的“第1期”。在这个时间段内,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4打开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a,关闭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把三位四通换向阀9移到③位。由于减压用储气罐A中存在足够的负压,电梯轿厢1内的一部分空气可以迅速通过三位四通换向阀9进入储气罐A,而此时,由于鼓风机2一直在运行,电梯轿厢1内的另一部分空气被鼓风机2的吸气口吸入,通过鼓风机2的排气口排到大气中去。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减小“第1期”时间段中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达到快速减压的控制要求。
当电梯进入了图1中的“第2期”上升时间段时,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4使三位四通换向阀9处于②位。此时电梯轿厢1内的气体只能通过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a被鼓风机9的吸气口吸入,并通过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被排到大气中去而无法进入储气罐A,由于鼓风机9是小风力的鼓风机,这样就能使得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缓慢地减小。
当电梯到达顶层时,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4将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打开,关闭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a和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并将三位四通换向阀9移到①位。此时鼓风机9和储气罐A都与电梯轿厢1切断连接,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为顶层的大气压力。鼓风机9的吸气口吸入顶层的空气,通过排气口经由三位四通换向阀9向储气罐A中充气。直到鼓风机9无法再向储气罐A中充入空气,即储气罐A中的气体已经达到了最大压力,则控制装置4将三位四通换向阀9移到②位,并打开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使鼓风机9吸入的空气通过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排到大气中去,这就回到了图3所示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充气,可以认为,在电梯准备开始下降时,储气罐A中已经存有了足够正压的空气。
当电梯开始下降时,就进入了图2中的“第1期”。在这个时间段内,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4打开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a,关闭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把三位四通换向阀9移到③位。由于加压用储气罐A中存在足够的正压,储气罐A中的空气可以迅速通过三位四通换向阀9进入鼓风机2的吸气口,而此时,由于鼓风机2一直在运行,大气中的空气也通过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被鼓风机2的吸气口吸入,这两股空气一起通过鼓风机2的排气口经由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a送入电梯轿厢1中。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增大“第1期”时间段中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达到快速增压的控制要求。
当电梯进入了图2中的“第2期”下降时间段时,如图8所示,控制装置4使三位四通换向阀9处于②位。此时鼓风机9只能吸入大气中的空气,并通过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a把空气送入电梯轿厢1内。而储气罐A中的空气无法通过三位四通换向阀9进入鼓风机9的吸气口。由于鼓风机9是小风力的鼓风机,这样就能使得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缓慢地增大。
当电梯到达底层时,如图9所示,控制装置4将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打开,关闭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a和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并将三位四通换向阀9移到③位。此时鼓风机9和储气罐A都与电梯轿厢1切断连接,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为底层的大气压力。鼓风机9的吸气口经由三位四通换向阀9吸入储气罐A中的空气,并通过排气口排到大气中去。直到鼓风机9无法再吸入储气罐A中的空气,即当储气罐A中的气体已经达到了最小压力,则控制装置4将三位四通换向阀9移到②位,并打开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使鼓风机9不再吸入储气罐A中的空气,而是吸入底楼的大气并通过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排到大气中去,这就回到了图3所示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吸气,可以认为,在电梯准备开始上升时,储气罐A中已经存有了足够负压的空气。
根据实施方式1,可以使得电梯在升降过程中,用一个小风量的鼓风机2在一个方向上持续地产生风压,用控制装置4控制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a、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a、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的开闭以及三位四通换向阀9的位置,通过减压用配管群7预先吸入储气罐A中的空气使得储气罐A形成负压,或者通过加压用配管群8预先把空气充入储气罐A中使得储气罐A形成正压,来快速地减小或增大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使得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可以按照两级控制模式来进行控制。此外,由于鼓风机2只需要朝一个方向产生风压,并不需要频繁地启动、停止或者正反转,能够减轻设备的负担,提高其使用寿命。
电梯轿厢1在上升过程中的三级控制模式220的曲线图如图10所示,电梯轿厢1在下降过程中的三级控制模式220的曲线图如图11所示。下面,将对上述两张曲线图进行说明。
在电梯轿厢1的行程比较大时,乘客在电梯轿厢1的升降过程中存在两次或多次打开咽鼓管的情况,此时需要对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进行控制,来减轻乘客乘坐电梯时所产生的压耳感。
三级控制模式220表示按照“第1期”、“第2期”和“第3期”这三个阶段来改变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在表示电梯轿厢1上升的图10中,使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按照“第1期”、“第2期”和“第3期”减小,在表示电梯轿厢1下降的图11中,使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按照“第1期”、“第2期”和“第3期”增大。
“第1期”表示电梯轿厢1从出发楼层出发时开始的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段即出发时时间段,“第3期”表示在电梯轿厢1抵达到达楼层时结束的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段即到达时时间段,“第2期”表示从出发时时间段之后到到达时时间段之前的时间段即中间时间段。
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第1期”的气压变化量(出发时气压变化量)和“第3期”的气压变化量(到达时气压变化量),比“第2期”的气压变化量(中间气压变化量)大。
并且,在“第1期”和“第3期”中,三级控制模式220的气压变化量比非控制模式201的气压变化量大,也比固定变化模式203的气压变化量大。
并且,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第1期”的气压变化率(出发时气压变化率)和“第3期”的气压变化率(到达时气压变化率),比“第2期”的气压变化率(中间气压变化率)大。
并且,“第1期”和“第3期”的三级控制模式220的气压变化率,比非控制模式201的气压变化率的最大值和固定变化模式203的气压变化率大。
并且,在三级控制模式220中,“第1期”的时间幅度和“第3期”的时间幅度比“第2期”的时间幅度短。
通过按照三级控制模式220的控制方法,就能够在“第1期”和“第3期”的时间段中对电梯轿厢1中的气压进行迅速地减小或增大,从而让乘客在短时间内两次或多次打开咽鼓管,平衡中耳与外耳之间的压力。这样就可以缩短乘客感觉到有压耳感的时间,缓解乘客的不舒适感。尤其是在“第2期”的时间段、是电梯轿厢1以最高速度升降的时间段,也是整个电梯行程中较长的时间段,能够有效抑制乘客感觉到的压耳感。
实施例2
图12~图19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2。
如图12~图19所示,用于对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进行控制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底部,该系统具备:一个小风力的鼓风机2,并且在电梯运行时在一个方向上连续产生风压;两个储气罐(B、C),两个储气罐中的一个是用于排出电梯轿厢1内空气的储气罐B,起到减小电梯轿厢1内气压的作用,两个储气罐中的另一个是用于向电梯轿厢1内充入空气的储气罐C,起到增大电梯轿厢1内气压的作用;减压用配管群7,其具有一端在电梯轿厢1内开放,另一端连接于减压用储气罐B的一端的第五减压用配管7e,一端在大气中开放的第二减压用配管7b,以及一端分别连接于减压用储气罐B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减压用配管7b的另一端,而另一端连接于鼓风机2的吸气口的第六减压用配管7f;加压用配管群8,其具有一端在电梯轿厢1内开放,另一端连接于加压用储气罐C的一端的第五加压用配管8e,一端在大气中开放的第二加压用配管8b,以及一端分别连接于加压用储气罐C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加压用配管8b的另一端,而另一端连接于鼓风机2的排气口的第六加压用配管8f;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其设置在第五减压用配管7e中,其开口大小可以调整;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其设置在第二减压用配管7b中;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其设置在第六减压用配管7f中;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其设置在第五加压用配管8e中,其开口大小可以调整;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其设置在第二加压用配管8b中;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其设置在第六加压用配管8f中;气压检测装置3,其检测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并且输出检测信号,以及控制装置4,其根据检测信号调节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的开口大小或控制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的开闭,来控制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机2始终随着电梯的运行持续工作,并朝着一个方向持续地产生风压。并且,由检测电梯轿厢1气压的气压检测装置3检测电梯轿厢1内外的压力差,并将该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根据检测信号来对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以及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进行控制,以此来控制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
下面,将说明如何通过对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以及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的控制来对电梯轿厢1在升降过程中按照三级控制模式来进行控制。
如图12所示,当电梯在底楼停留时,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关闭,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关闭,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打开,此时减压用储气罐B已经有了足够的负压。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打开,使得加压用储气罐C中的气体和电梯轿厢1内的气体与大气相连,其压力为底楼的大气压力。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关闭,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打开。鼓风机2吸入和排出的都是大气中的空气。
当电梯开始上升时,就进入了图10中的“第1期”。在这个时间段内,如图13所示,控制装置4打开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和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关闭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和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由于减压用储气罐B中存在足够的负压,电梯轿厢1内的空气可以迅速进入减压用储气罐B中,而此时,由于鼓风机2一直在运行,进入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空气也很快被吸走,并送到加压用储气罐C中。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减小“第1期”时间段中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达到快速减压的控制要求。
当电梯进入了图10中的“第2期”上升时间段时,控制装置4减小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的开度,使得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缓慢地减小。与此同时,鼓风机2仍然对减压用储气罐B进行吸气,并把吸走的空气充入加压用储气罐C中。直到加压用储气罐C中的压力达到了鼓风机2所能加到的最大压力,才通过控制装置4关闭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打开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把吸进来的多余的空气通过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排到大气中。由于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在“第2期”中变化非常缓慢,所以可以让减压用储气罐B继续保持负压的状态。
考虑到电梯轿厢1并不是完全密闭的状态,或多或少存在着漏气的情况。已知的是,在电梯进入“第二期”的上升时间段中,外界的大气压力急剧减小,而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却需要保持缓慢减小的状态。若电梯轿厢1内存在漏气的情况,会造成即使关闭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减小速度仍要高于先前所设定的“第二期”的气压减小速度。此时,如图14所示,若气压检测装置3检测到上述情况,则会让控制装置4打开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且只是略微打开一个小的开度,让加压用储气罐C中的少部分空气进入电梯轿厢1中,以此来维持电梯轿厢1内相对平缓的气压减小速度。
当电梯进入了图9中的“第3期”上升时间段时,控制装置4将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的开度增大,由于减压用储气罐B中仍然存在着较高的负压,所以使得电梯轿厢1内的空气可以再次迅速地进入减压用储气罐B,并且通过持续运行的鼓风机2,把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空气通过鼓风机2的吸气口吸入。若之前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被打开,则需要通过控制装置4在“第3期”开始时将其关闭。若在“第3期”开始时加压用储气罐C中的气体还未被充到最大压力,则上述从鼓风机2吸气口吸入的空气继续通过鼓风机2的排气口经由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进入加压用储气罐C中;如果在“第3期”的时间段中加压用储气罐C中的气体已经达到了最大压力,则如图15所示,控制装置4将关闭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打开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把上述空气通过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排到大气中去。
当电梯到达顶层时,控制装置4将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和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打开,关闭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此时电梯轿厢1以及减压用储气罐B与大气相连,气压为顶楼的大气压力。如果此时储气罐B中的气体还未被充到最大压力,则来自顶楼的空气继续通过鼓风机2经由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进入加压用储气罐C中;如果在该时间段中加压用储气罐C中的气体已经达到了最大压力,如图16所示,控制装置4将关闭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打开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把上述空气通过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排到大气中去。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充气,可以认为,在电梯准备开始下降时,加压用储气罐C中已经存有了足够正压的空气。
当电梯开始下降时,就进入了图11中的“第1期”。在这个时间段内,如图17所示,控制装置4打开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和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关闭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和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由于加压用储气罐C中存在足够的正压,加压用储气罐C内的空气可以迅速进入电梯轿厢1,而此时,由于鼓风机2一直在运行,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空气不断地被吸走,并送到加压用储气罐C中。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增大“第1期”时间段中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达到快速增压的控制要求。
当电梯进入了图11中的“第2期”下降时间段时,控制装置4减小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的开度,使得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缓慢地增大。与此同时,鼓风机2仍然对减压用储气罐B进行吸气,并把吸走的空气充入加压用储气罐C中。直到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压力无法通过鼓风机2继续减小,即减小到了最低压力,才通过控制装置4关闭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打开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把大气中的空气通过鼓风机2的排气口经由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继续向加压用储气罐C充气。由于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在“第2期”中变化非常缓慢,所以可以让加压用储气罐C继续保持正压的状态。
考虑到电梯轿厢1并不是完全密闭的状态,或多或少存在着漏气的情况。已知的是,在电梯进入“第二期”的下降时间段中,外界的大气压力急剧增大,而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却需要保持缓慢增大的状态。若电梯轿厢1内存在漏气的情况,会造成即使关闭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增大速度仍要高于先前所设定的“第二期”的气压增大速度。此时,如图18所示,若气压检测装置3检测到上述情况,则会让控制装置4打开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且只是略微打开一个小的开度,让电梯轿厢1中的少部分空气进入减压用储气罐B中,以此来维持电梯轿厢1内相对平缓的气压增大速度。
当电梯进入了图10中的“第3期”下降时间段时,控制装置4将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的开度增大,由于加压用储气罐C中仍然存在着较高的正压,所以使得加压用储气罐C内的空气可以再次迅速地进入电梯轿厢1,并且通过持续运行的鼓风机2,把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空气吸入。若之前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被打开,则需要通过控制装置4在“第3期”开始时将其关闭。若在“第3期”开始时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气压还未减小到最低压力,则鼓风机2的吸气口继续吸入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气体经由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进入加压用储气罐C中;如果在“第3期”的时间段中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气体已经达到了最低压力,则如图19所示,控制装置4将关闭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打开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把大气中的空气通过鼓风机2经由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继续向加压用储气罐C中充气。
当电梯回到底层时,控制装置4将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和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打开,关闭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此时电梯的轿厢以及加压用储气罐C与大气相连,气压为底楼的大气压力。如果此时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气压还未减小到最低压力,则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空气继续通过鼓风机2的吸气口经由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排出到大气中;如果在该时间段中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气体已经减小到了最低压力,则控制装置4将关闭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打开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鼓风机2不再对两个储气罐进行加压或减压的作用。这样就回到了图12所示的情况。经过如此长时间的吸气,可以认为,在电梯准备开始上升时,减压用储气罐B中已经有了足够的负压。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使得电梯在升降过程中,用一个小风量的鼓风机2在一个方向上持续地产生风压,用控制装置4调节减压用轿厢连接阀5c、加压用轿厢连接阀6c的开口大小或控制减压用大气开放阀5b、减压用排气控制阀5d、加压用大气开放阀6b、加压用充气控制阀6d的开闭,通过配管预先吸入减压用储气罐B中的空气使得储气罐B形成负压,或者通过配管预先向加压用储气罐C中充入空气使得储气罐C形成正压,来快速地减小或增大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使得电梯轿厢1内的气压可以按照三级控制模式来进行控制。此外,由于鼓风机2只需要朝一个方向产生风压,并不需要频繁地启动、停止或者正反转,能够减轻设备的负担,提高其使用寿命。
Claims (2)
1.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在上升过程中使电梯轿厢内减压或在下降过程使电梯轿厢内加压,包括鼓风机、储气罐、减压用配管群、加压用配管群、阀门组、气压检测装置及控制装置,
所述的鼓风机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电梯运行时在相同方向上连续产生风压,
所述的储气罐通过向其充入或从中排出空气来形成正压或负压,
所述的减压用配管群连接电梯轿厢、鼓风机及储气罐,控制降低电梯轿厢内的气压,
所述的加压用配管群连接电梯轿厢、鼓风机及储气罐,控制增加电梯轿厢内的气压,
所述的阀门组设置在减压用配管群及加压用配管群中控制气体的流通,
所述的气压检测装置检测电梯轿厢内的气压并且输出检测信号,
所述的控制装置根据检测信号调节阀门组的开闭、开口大小或位置,控制电梯轿厢内气压;
所述的储气罐设有一个,可排出所述电梯轿厢内的空气,减小电梯轿厢内的气压,或者向电梯轿厢内充入空气,增大电梯轿厢内的气压;
所述的减压用配管群包括:具有一端在电梯轿厢内开放的第一减压用配管;一端在大气中开放的第二减压用配管;一端在储气罐内开放,另一端连接于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一端的第三减压用配管;以及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减压用配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减压用配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另一端,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鼓风机的吸气口的第四减压用配管;
所述的加压用配管群包括:具有一端在电梯轿厢内开放的第一加压用配管;一端在大气中开放的第二加压用配管;一端在储气罐内开放,另一端连接于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一端的第三加压用配管;以及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压用配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加压用配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另一端,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鼓风机的排气口的第四加压用配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门组包括:设置在第一减压用配管中的减压用轿厢连接阀、设置在第二减压用配管中的减压用大气开放阀、设置在第一加压用配管中的加压用轿厢连接阀、设置在第二加压用配管中的加压用大气开放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80774.XA CN103879847B (zh) | 2014-03-06 | 2014-03-06 | 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80774.XA CN103879847B (zh) | 2014-03-06 | 2014-03-06 | 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79847A CN103879847A (zh) | 2014-06-25 |
CN103879847B true CN103879847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50949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8077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79847B (zh) | 2014-03-06 | 2014-03-06 | 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798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80076B (zh) * | 2015-11-11 | 2018-04-03 | 浙江创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保温层排汽组件功能试验装置 |
CN105947841A (zh) * | 2016-06-28 | 2016-09-21 | 爱默生电梯有限公司 | 适用于电梯的自动换气设备 |
CN105923512A (zh) * | 2016-06-28 | 2016-09-07 | 爱默生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内的空气净化装置 |
CN105947840A (zh) * | 2016-06-28 | 2016-09-21 | 爱默生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内的换气设备 |
JP6694077B2 (ja) * | 2016-12-27 | 2020-05-1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CN114380162B (zh) * | 2021-02-19 | 2023-08-22 | 刘毅 | 一种储气型电梯轿厢装置 |
CN114014132B (zh) * | 2021-10-12 | 2023-06-06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方法及电梯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4614A (zh) * | 2007-04-11 | 2008-10-15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轿厢内压力调节系统 |
CN101848851A (zh) * | 2007-11-09 | 2010-09-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气压控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10009278A (ko) * | 2009-07-22 | 2011-01-28 | 현대엘리베이터주식회사 | 엘리베이터의 기압 제어장치 |
JP2011219215A (ja) * | 2010-04-08 | 2011-11-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2014
- 2014-03-06 CN CN201410080774.XA patent/CN10387984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4614A (zh) * | 2007-04-11 | 2008-10-15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轿厢内压力调节系统 |
CN101848851A (zh) * | 2007-11-09 | 2010-09-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气压控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79847A (zh) | 2014-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79847B (zh) | 一种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系统 | |
KR101221204B1 (ko) | 엘리베이터 기압 제어 장치 | |
US8490753B2 (en) | Elevator control apparatus with speed control to alleviate passenger ear block discomfort | |
CN101891089B (zh) | 电梯设备 | |
JP5585582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6081766B (zh) | 电梯轿厢内部压力的控制方法 | |
JP5063093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1284614A (zh) | 电梯轿厢内压力调节系统 | |
JP6272167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り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 | |
CN104058317B (zh) | 电梯气压控制装置 | |
CN111204639B (zh) | 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4098002B (zh) | 一种电梯轿厢内的气囊式快速增减压控制系统 | |
JP4023877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内気圧制御装置 | |
JP2011219215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6694077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CN106241562A (zh) | 电梯及电梯的气压控制方法 | |
JPH10330050A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気圧調整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気圧調整装置 | |
CN208454217U (zh) | 一种应急升降装置 | |
CN209127828U (zh) | 一种能适时调速的气压式电梯 | |
JP6086876B2 (ja) | エレベー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