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666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56661A CN103856661A CN201310625359.3A CN201310625359A CN103856661A CN 103856661 A CN103856661 A CN 103856661A CN 201310625359 A CN201310625359 A CN 201310625359A CN 103856661 A CN103856661 A CN 1038566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truction
- original copy
- processing system
- image processing
- exec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329 compou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46—Counter-measures
- H04N1/32651—Indicating or reporting
- H04N1/32657—Indicating or reporting locall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75—Print workflow management, e.g. defining or changing a workflow, cross publish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signals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apparatus, e.g. arrangements of signal lines or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6—Simultaneous or quasi-simultaneous functioning of a plurality of oper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25—Fault detection
- H04N1/32641—Fault detection of transmission or transmitted data, e.g. interruption or wrong number of pa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读取部,光学读取原稿;印刷部,将由所述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印刷至记录纸上;发送部,将由所述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发送到外部;执行指示受理部,接受作业的执行指示;及控制部,基于所述执行指示受理部所接受的所述执行指示,控制作业的执行;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发送部,即在接受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放置在所述读取部的原稿的作业的第1执行指示后的规定时间内,接受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所述原稿的作业的第2执行指示,且所述第1、第2执行指示中的至少一方是从外部终端接收的远程指示的情况下,即便该第1、第2执行指示的双方或一方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也不进行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从便携式终端等进行远程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有一种技术,能够从平板或便携式终端等的远程操作面板,操作被称为复合机的图像形成装置,提升作业设定及投入的操作性,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光学读取原稿并印刷其复制的复印功能、将读取到的原稿的数据发送给外部装置的功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2-090077号公报
若使用远程操作面板,则设想如下状况:多个用户从不同的远程操作面板大致同时操作同一复合机。例如,如图11(a)、(b)所示,设想如下状况:A将原稿81放在复合机80的原稿台上(P1),然后,远处的B通过远程操作面板82向该复合机80发送进行原稿81复印与发送两者的定制指示(P2),随即站在复合机80前的A通过自身所持的远程操作面板83输入复印指示(P3)。同图(b)按时间顺序表示各事态。
此时,复合机80对A放置的原稿81依照从B先收到的定制指示进行原稿的复印与发送。但是,A的复印指示是紧接B的定制指示之后(例如0.5秒后),因此可能会发生如下事态,即,A会将基于B的定制指示执行的复印动作误认为是依照自己输入的复印指示执行的复印动作,完全没有留意到除了复印动作外还进行了原稿发送。也就是说,在A不知情的情况下,A的原稿依照B的指示而发送到外部,造成信息泄露。另外,在A通过复合机80的操作面板输入复印指示时也有可能发生同样的事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防止在放置原稿的用户未留意的情况下原稿依照其他用户的远程指示被发送而造成信息泄露。
为了达成此目的的本发明的主旨存在于以下各项的发明中。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部,光学读取原稿;
印刷部,将由所述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印刷至记录纸上;
发送部,将由所述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发送到外部;
执行指示受理部,接受作业的执行指示;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执行指示受理部所接受的所述执行指示,控制作业的执行,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发送部,即,在接受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放置在所述读取部的原稿的作业的第1执行指示后的规定时间内,接受了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所述原稿的作业的第2执行指示,且所述第1、第2执行指示中的至少一方是从外部终端接收的远程指示的情况下,即便该第1、第2执行指示的双方或一方中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也不进行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发送。
在上述发明中,图像形成装置在规定时间内连续收到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放在读取部的原稿的作业的第1执行指示、及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放在读取部的原稿的作业的第2执行指示,且第1、第2执行指示中的至少一方是从外部终端收到的远程指示的情况下,即便这些执行指示的双方或一方包含原稿的发送指示,也不进行原稿的图像的发送。
[2]根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接受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使所述读取部开始所述原稿的读取动作,并监视在该读取动作开始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在上述[2]及下述[7]的发明中,在接受第1执行指示的时刻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并在此状态下监视是否接受第2执行指示。通过原稿的读取动作开始,当第1执行指示并非来自放置原稿的用户的指示时,放置该原稿的用户会留意到原稿的读取动作是因他人的指示而开始,从而可以采取停止动作等应对措施。
[3]根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不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所述第1执行指示所指示的动作,仅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监视在接受了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在上述[3]及[8]的发明中,若第1执行指示不包含原稿的发送指示,则即便假设该第1执行指示是来自放置原稿的用户以外的用户的指示,也不会因该第1执行指示的执行而产生信息泄露,因此不等待第2执行指示的受理而执行第1执行指示。
[4]根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是由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部受理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所述第1执行指示所指示的动作,仅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是远程指示的情况下,监视在接受了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在上述[4]及[9]的发明中,在第1执行指示是通过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部受理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设想该第1执行指示是来自放置原稿的用户的指示,不会因该第1执行指示的执行而产生信息泄露,因此不等待第2执行指示的受理而执行第1执行指示。
[5]根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警告部,在虽然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但不进行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发送的情况下,向用户发出警告。
在上述发明中,向用户警告未进行原稿的发送。由此,若有必要可以再次指示原稿的发送。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部,光学读取原稿;
印刷部,将由所述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印刷至记录纸上;
发送部,将由所述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发送到外部;
接收部,从外部终端接受对放置在所述读取部的原稿的作业的执行指示;
操作显示部,进行信息显示及操作的受理;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接收部与所述操作显示部的任一者接受的执行指示,控制作业的执行,
所述控制部在接受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放置在所述读取部的原稿的作业的第1执行指示后的规定时间内,接受了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所述原稿的作业的第2执行指示,且所述第1、第2执行指示中的至少一方是从外部终端接收的远程指示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第2执行指示的信息显示在所述操作显示部上,受理所述第1、第2的执行指示的任意选择,并基于该选择的执行指示使图像形成装置执行作业。
在上述发明中,图像形成装置在规定时间内连续收到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放在读取部的原稿的作业的第1执行指示、及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放在读取部的原稿的作业的第2执行指示,且第1、第2执行指示中至少一方是从外部终端接收的远程指示的情况下,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显示部显示这些执行指示的内容,受理应执行哪个执行指示的选择,并执行所选择的执行指示。另外,由于设想放置原稿的用户靠近该图像形成装置,因此为了从放置原稿的用户接受选择,通过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显示部来接受选择操作。
[7]根据[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接受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使所述读取部开始所述原稿的读取动作,并监视该读取动作开始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8]根据[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不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所述第1执行指示所指示的动作,仅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监视在接受了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9]根据[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是由所述操作显示部受理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所述第1执行指示所指示的动作,仅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为远程指示的情况下,监视在接受了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指示是指示所述原稿的复印或者指示所述原稿的复印与所述原稿的图像发送双方的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防止在设置原稿的用户未留意的情况下原稿依照来自其他用户的远程指示被发送而造成信息泄露的事态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向图像形成装置发送远程指示的便携式终端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4的(a)~(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信息泄露对策动作时的工作流程及顺序的图。
图5是表示放置原稿的用户留意到图像形成装置因他人的远程指示而动作时的顺序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信息泄露对策动作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信息泄露对策动作的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信息泄露对策动作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警告/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信息泄露对策动作的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1的(a)~(b)是表示以往的复合机中因意外的原稿发送造成信息泄露的工作状况及顺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形成系统3的构成。图像形成系统3由图像形成装置10、及可以远程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多个便携式终端30构成。用户A使用的便携式终端30设为便携式终端30A,用户B使用的便携式终端30设为便携式终端30B。便携式终端30与图像形成装置10之间的通信是利用无线LAN或近距离无线通信等而进行。
图像形成装置10是所谓的复合机,具备如下等功能:复印功能,光学读取原稿并将其复制图像印刷至记录纸;原稿发送功能,将读取到的原稿的图像数据通过网络或者按照传真顺序发送至外部终端;打印功能,将通过网络从PC(个人计算机)等接收的印刷数据的图像,形成在记录纸上并进行印刷输出;及传真接收功能,将按照传真顺序接收的图像印刷输出至记录纸。
便携式终端30可以是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远程操作的专用装置,也可以是具备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远程操作的应用程序的通用平板或智能手机等。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对该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进行统括控制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1。CPU11上通过总线连接着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3、非易失性存储器14、硬盘装置15、自动原稿传送部(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文档传送器)16、操作部17、显示部18、网络通信部20、无线通信部21、读取部22、图像处理部23、印刷部24、传真通信部25等。
CPU11基于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程序,执行中间件或应用程序等。此外,CPU11作为控制部发挥功能,即基于由操作部17、网络通信部20或无线通信部21接受的作业的执行指示而控制作业的执行。ROM12中存储着各种程序,CPU11依照这些程序执行各种处理,从而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功能。
RAM13用作在CPU11基于程序执行处理时临时存储各种数据的工作存储器或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器等。
非易失性存储器14是即便断电也不会破坏存储内容的存储器(闪存),用于各种设定信息的保存等。硬盘装置15是大容量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除了存储印刷数据、图像数据等以外还存储各种程序或数据。
读取部22发挥光学读取原稿而获取图像数据的功能。读取部22例如构成为具备:由向原稿照射光的光源、接受原稿反射光在宽度方向上对原稿进行逐线读取的线影像传感器(line image sensor)、使线单位的读取位置在原稿的长度方向上依次移动的移动单元、及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导入线影像传感器进行成像的透镜或镜片等组成的光学路径;以及将线影像传感器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数据的转换部等。
自动原稿传送部16发挥如下功能,即,将放置在原稿台的原稿从最上面开始逐一转出传送,使其通过读取部22的读取位置后排出至规定的排纸位置。另外,读取部22具备读取载置于压纸玻璃上的原稿的功能和依次读取由自动原稿传送部16传送的原稿的功能。
操作部17与显示部18构成显示信息并从用户接受作业设定或执行指示等的操作的操作面板(操作显示部)。显示部18是由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等构成,发挥显示各种操作画面、设定画面、警告画面等的功能。操作部17具备开始按钮、停止按钮等各种操作开关、及设于显示部18的显示面上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检测显示部18的显示面被笔或手指等接触操作的坐标位置。此外,操作部17是接受作业的执行指示(本地指示)的执行指示受理部之一。
网络通信部20发挥通过LAN等网络而与便携式终端30或其他外部装置通信的功能。网络通信部20还具有无线LAN功能。
无线通信部21发挥通过不同于网络通信部20的方式与便携式终端30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无线通信部21可通信距离为数m至数十m左右,通信方式可以采用各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作为从便携式终端30接受的作业的执行指示的远程指示是由网络通信部20或无线通信部21接收。也就是说,网络通信部20及无线通信部21具有从外部终端接受作业的执行指示(远程指示)的接收部(或执行指示受理部)的功能。此外,网络通信部20及无线通信部21具有作为将由读取部22读取到的原稿的图像发送到外部的发送部的功能。
图像处理部23除了进行图像缩放、旋转等处理外,还进行将印刷数据转换成影像数据的栅格化处理、图像数据的压缩、扩展处理等。
印刷部24发挥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形成在记录纸上并进行印刷输出的功能。这里,构成为所谓的激光打印机,包含记录纸的传送装置、感光鼓、带电装置、激光单元、显影装置、转印分离装置、清洁装置、定影装置,通过电子照片工艺形成图像。也可以是其他方式。
传真通信部25发挥依照传真通信顺序与具备传真功能的外部装置收发图像数据的功能。也就是说,传真通信部25具有作为将由读取部22读取到的原稿的图像发送到外部的发送部的功能。
图3表示便携式终端30的概略构成的一例。便携式终端30向图像形成装置10发送指示作业执行的远程指示。便携式终端30是在CPU31上通过总线连接ROM32、RAM33、非易失性存储器34、操作部35、显示部36、网络通信部37、图像处理部38、无线通信部39等而构成。
CPU31依照ROM32中存储的程序来控制便携式终端30的动作。ROM32中存储着程序、固定数据。RAM33用作在CPU31执行程序时临时存储各种数据的工作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34中存储着各种设定信息、应用程序。
显示部36是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操作部35是由设于显示部36的显示面上的触摸面板等构成。网络通信部37发挥通过包含无线LAN的网络而与图像形成装置10或其他外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功能。无线通信部39发挥与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功能。图像处理部38对图像数据实施旋转、缩放、变形等各种处理。
接着,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的信息泄露对策动作。另外,将防止在放置原稿的用户未留意的情况下使得该原稿依照其他用户的远程指示被发送而造成信息泄露的动作设为信息泄露对策动作。
图4(a)表示产生信息泄露对策动作时的工作流程,图4(b)按时间序列表示所述各事态。用户A将原稿S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读取部22(P1),之后,远处的用户B从便携式终端30B向图像形成装置10发送指示执行原稿S的复印与发送两个作业的第1远程指示(P2)。随即,站在图像形成装置10前的用户A从便携式终端30A发送指示执行复印原稿S的作业的第2远程指示(P3)。复印作业是包含读取放置在读取部22的原稿S的作业。此外,将原稿S放置在读取部22,包括将应通过自动原稿传送部16传送的原稿S放置在原稿台、以及将原稿S载置于压纸玻璃上。
图像形成装置10的CPU11在原稿S被放置后,判断从用户B接收的第1远程指示与从用户A接收的第2远程指示的接收间隔是否在规定的较短规定时间(例如1秒~3秒左右)以内,若处于该规定时间以内,即,在短时间内连续接收了第1远程指示与第2远程指示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仅执行复印,不执行原稿发送。
由于复印被执行,因此用户A带走其输出件。此外,用户A放置的原稿S的图像并未依照从用户B接收的第2远程指示发送到外部,因此防止在用户A未留意的情况下原稿S的图像被发送至外部而造成信息泄露。
另外,如图5所示,在来自用户B的远程指示与来自用户A的远程指示是间隔一定程度以上的时间而进行的情况下,即便直接执行接收的远程指示也不会产生问题。也就是说,若在用户A放置原稿(P1)后,远在用户A发送远程指示(P4)前(例如3秒左右前),来自用户B的远程指示到达(P2),图像形成装置10依照来自该用户B的远程指示开始原稿读取动作,则用户A会根据在自己发出指示前已经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的情况,留意到该动作是基于他人的远程指示的动作,从而可以采取利用停止键停止动作这样的对策。另一方面,在连续接收了第1远程指示与第2远程指示的情况下,用户A会意识到已按照自己的指示进行了原稿的读取动作。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进行如下信息泄露防止对策动作,即,仅在连续接收了对放置的原稿的第1远程指示与第2远程指示的情况下,即便这些远程指示中包含原稿的发送指示,CPU11也控制网络通信部20等以便不执行该原稿的发送。
图6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的信息泄露对策动作的处理的流程。在读取部22(压板或者自动原稿传送部16)上放置原稿后(步骤S101:“是”),网络通信部20等若接收对该原稿的第1远程指示(步骤S102),则CPU11立即使读取部22开始进行放置在读取部22的原稿的读取动作(步骤S103)。
然后,一边执行该读取动作,一边在经过规定时间(例如1秒~3秒)前的期间,CPU11等待第2远程指示的接收(步骤S104:“否”、步骤S105:“否”)。也就是说,CPU11监视在该读取动作开始后的规定时间(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第2远程指示。
在未接收第2远程指示(步骤S104:“否”)而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图像形成装置10在CPU11的控制下,对读取部22读取到的原稿执行第1远程指示所指定的输出处理(步骤S106),并结束本处理。具体来说,若第1远程指示为复印指示,则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印刷部24执行将与读取部22读取原稿所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印刷至记录纸上的处理。此外,若第1远程指示为进行复印与发送两者的定制指示,则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通过印刷部24将与读取部22读取原稿所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印刷至记录纸上的处理;及将该图像数据发送至指定目的地的处理。
在该情况下,若第1远程指示是来自与放置原稿的用户不同的用户的指示,则放置原稿的用户根据自己未指示但已经开始了原稿的读取动作这一现象,留意到该读取动作已因其他用户的指示而开始。然后,该用户通过采取按下停止键而中止处理这样的对策,来防止因他人的远程指示发送原稿而造成的信息泄露。
另一方面,若第1远程指示是来自放置原稿的用户的指示,则在发出指示的时刻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因此即便在经过规定时间前等待第2远程指示的接收,放置原稿的用户也会理解为基于自己的操作而正常动作,不会感到任何压力。此外,按照放置原稿的用户的指示执行输出处理。
在接收到第1远程指示后经过规定时间前(步骤S105:“否”),接收到对放置在读取部22的原稿的第2远程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图像形成装置10在CPU11的控制下,不执行原稿发送,而执行原稿发送以外的输出处理(步骤S107)。
具体来说,若第1远程指示为复印指示,则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印刷部24执行将与读取部22读取所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印刷至记录纸上的处理。此外,即便第1远程指示是进行复印与发送两者的定制指示,图像形成装置10也仅进行通过印刷部24将与读取部22读取所得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印刷至记录纸上的处理,不执行发送该图像数据的处理。
该情况下,在短时间内连续接收了第1远程指示与第2远程指示,因此,无论哪个指示是来自放置原稿的用户的指示,放置原稿的用户都会理解为通过自己的指示而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所以,即便先接收的第1远程指示是来自其他用户的指示,也不用期待用户留意到此而通过停止按钮停止处理。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10侧,无法确定发出第1、第2远程指示的哪个用户是放置原稿的用户。
因此,即便第1远程指示包含原稿的发送指示,CPU11也会控制网络通信部20或传真通信部25等发送部以便不执行导致信息泄露的原稿发送。也就是说,在第1远程指示是来自放置原稿的用户以外的用户的指示的情况下若执行原稿发送,则会执行违背放置原稿的用户意愿的原稿发送而造成信息泄露,因此,CPU11控制网络通信部20等以便不执行原稿的发送。
另外,无论放置原稿的用户的指示是第1、第2远程指示的哪一个,对于放置原稿的用户而言处理结果都将如下所示。
(1)在放置原稿的用户仅指示原稿的复印的情况下,按照指示执行复印。
(2)在放置原稿的用户指示原稿的复印与发送两者的情况下,仅执行复印,不执行发送。
(3)在放置原稿的用户仅指示原稿发送的情况下,仅执行原稿读取,不执行发送。
这样,在所述(2)(3)的情况下,产生不执行由放置原稿的用户指示的发送处理的状况。因此,显示部18进行由于连续接收第1、第2远程指示而未执行原稿发送这样的警告显示作为警告部(步骤S108),并结束处理。另外,该警告显示也可以仅在第1、第2远程指示的至少一方包含原稿发送指示的情况下进行。
放置原稿的用户通过所述警告显示意识到发送未被执行,若有必要可以再次进行原稿发送指示。
图7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的信息泄露对策动作的处理的变形例。对与图6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步骤号且省略其说明。
图7的变形例的处理中,仅在第1远程指示中包含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图像形成装置10在CPU11的控制下,与图6同样地进行步骤S103之后的处理,在第1远程指示中不包含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201:“否”),图像形成装置10在CPU11的控制下执行该接收到的第1远程指示(步骤S202),并结束处理。
在图7的变形例中,在第1远程指示不包含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不进行规定时间等待第2远程指示的接收的处理,因此可以尽快开始基于第1远程指示的输出处理。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形成系统3及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省略其说明。
图8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的信息泄露对策动作的处理的流程。将原稿放置在读取部22后(步骤S301:“是”),若图像形成装置10的网络通信部20等接收到对该原稿的第1远程指示(步骤S302),则CPU11使读取部22开始进行放置在读取部22的原稿的读取动作(步骤S303)。
然后,一边执行该读取动作,一边在经过规定时间(例如1秒~3秒)前的期间,CPU11等待第2远程指示的接收(步骤S304:“否”、S305:“否”)。也就是说,CPU11监视在该读取动作开始后的规定时间(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第2远程指示。
在未接收第2远程指示(步骤S304:“否”)而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305:“是”),图像形成装置10在CPU11的控制下,对读取部22读取到的原稿执行由第1远程指示指定的输出处理(步骤S306),并结束本处理。
若该第1远程指示是来自与放置原稿的用户不同的用户的指示,则放置原稿的用户根据自己未发出指示但原稿读取动作已经开始的情况,意识到该读取动作已因其他用户的指示而开始。然后,该用户通过采取按下停止键而中止处理这样的对策,来防止因原稿发送造成的用户意料之外的信息泄露。
另一方面,若第1远程指示是放置原稿的用户的指示,则在发出指示时刻立即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因此即便在规定时间等待第2远程指示的接收的情况下,放置原稿的用户也会理解为是基于自己的操作而正常动作,不会有任何压力。此外,按照放置原稿的用户的指示而执行输出处理。
在接收到第1远程指示后经过规定时间前(步骤S305:“否”),收到了对放置在读取部22的原稿的第2远程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304:“是”),由于短时间内连续接收了第1远程指示与第2远程指示,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询问放置原稿的用户应执行哪个远程指示并接受其选择(步骤S305)。
具体来说,CPU11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显示部18显示警告讯息及各远程指示的内容,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部17接受应执行的远程指示的选择操作。所述显示中,为了让放置原稿的用户能够做出判断,CPU11例如在显示部18上显示如图9所示的警告/选择画面50,从操作部17接受选择操作。另外,设想放置原稿的用户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0附近,因此,为了从放置原稿的用户接受选择,CPU11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0的显示部18上显示警告/选择画面50,并从操作部17接受选择操作。
如图9所示,通过设置“无任何指示”(相当于取消)的选择按钮,可以应对接收的多个远程指示均是从放置原稿的用户以外的用户接收的指示的情况。也就是说,放置原稿的用户可以取消来自其他用户的所有远程指示。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无任何指示”(相当于取消)的选择按钮。这是因为,放置原稿的用户留意到自己未发出指示时原稿的读取动作已因他人的远程指示而开始,如上所述,可以采取按下停止键等对策。
图像形成装置10若接受所述选择操作,则在CPU11的控制下,执行与所选择的远程指示对应的输出处理(步骤S308),或者在取消时不进行任何输出处理,结束本处理。
这样,在短时间内连续接收了多个远程指示的情况下,通过询问放置原稿的用户应该执行哪个指示,从而可以可靠地执行来自放置原稿的用户的远程指示。
图10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的信息泄露对策动作的处理的变形例。对与图8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步骤号,且省略其说明。
图10的变形例的处理中,仅在第1远程指示包含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401:“是”),图像形成装置10在CPU11的控制下,与图8同样地进行步骤S303之后的处理,在第1远程指示不包含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401:“否”),图像形成装置10在CPU11的控制下,执行该接收的第1远程指示(步骤S402),并结束处理。
在图10的变形例中,在第1远程指示不包含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不会直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等待第2远程指示的接收,因此,可以更尽快地开始基于第1远程指示的输出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第2实施方式,对于放置的原稿在短时间内连续接收了多个远程指示的情况下,防止违背放置原稿的用户的意图进行原稿发送而造成信息泄露。
此外,接收第1远程指示后立即开始原稿的读取动作,因此在放置原稿的用户尚未发送远程指示的情况下,该用户可以通过原稿的读取动作已开始的情况而留意到该原稿的读取动作是因来自其他用户的远程指示而开始。另一方面,在放置原稿的用户进行了第1远程指示的情况下,会立即执行基于自己指示的原稿的读取动作,因此即便在经过预定的规定时间前等待第2远程指示,也不会对放置原稿的用户带来压力。
而且,在不发送原稿的情况下会进行警告显示,因此在放置原稿的用户发出原稿发送指示的情况下,可以重新进行原稿的发送操作。
第2实施方式中,在短时间内连续接收了多个远程指示的情况下,会向放置原稿的用户询问应该执行哪个指示,因此可以可靠地执行来自放置原稿的用户的远程指示。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具体构成并不限于实施方式所示,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追加也包含于本发明。
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接收第1、第2远程指示的例子,但在经过规定时间前也可以等待若干远程指示的接收。而且,在接收2个以上的远程指示的情况下,不执行发送或询问后接受选择即可。
实施方式中,以接受第1远程指示与第2远程指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若第1远程指示与第2远程指示中的至少一方是远程指示,则另一方也可以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部17接受的执行指示(称为本地指示)。具体来说,在图6、图7的S102、S104、图8、图10的S302、S304中,假设从用户接受的包含原稿读取的作业的执行指示既可以是远程指示也可以是本地指示。而且,S104或S304中“是”的情况下(即S102或S302中接收作业的执行指示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前接受包含原稿读取的作业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CPU11判断在S102与S104或者S302与S304中接受的两个执行指示中的至少一方是否为远程指示,在至少一方是远程指示的情况下,进入S107或S307,均非远程指示的情况下,例如以执行在S102或S302中接受的执行指示的方式进行处理即可。
此外,在放置原稿后最先接受的执行指示是本地指示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依照此本地指示执行作业,不进行等待第2远程指示的接收的处理。具体来说,在图6、图7的步骤S102、图8、图10的步骤S302中,CPU11判定从用户接受的执行指示是否为远程指示,仅在远程指示的情况下进入各图的下一步骤,在本地指示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在CPU11的控制下依照此本地指示执行作业,并结束处理便可。此时,在图6、图7的步骤S104、图8、图10的步骤S304中接受的作业的执行指示既可以是远程指示也可以是本地指示。
实施方式中,以复印与发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发送以外的动作并不限定于复印,包含读取原稿的动作便可。例如,也可以是将读取到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保存在特定单元(box)的远程指示等。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部,光学读取原稿;
印刷部,将由所述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印刷至记录纸上;
发送部,将由所述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发送到外部;
执行指示受理部,接受作业的执行指示;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执行指示受理部所接受的所述执行指示,控制作业的执行,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发送部,即,在接受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放置在所述读取部的原稿的作业的第1执行指示后的规定时间内,接受了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所述原稿的作业的第2执行指示,且所述第1、第2执行指示中的至少一方是从外部终端接收的远程指示的情况下,即便该第1、第2执行指示的双方或一方中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也不进行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接受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使所述读取部开始所述原稿的读取动作,并监视在该读取动作开始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不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所述第1执行指示所指示的动作,仅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监视在接受了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是由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部受理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所述第1执行指示所指示的动作,仅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是远程指示的情况下,监视在接受了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警告部,在虽然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但不进行所述原稿的图像的发送的情况下,向用户发出警告。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部,光学读取原稿;
印刷部,将由所述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印刷至记录纸上;
发送部,将由所述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图像发送到外部;
接收部,从外部终端接受对放置在所述读取部的原稿的作业的执行指示;
操作显示部,进行信息显示及操作的受理;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接收部与所述操作显示部的任一者接受的执行指示,控制作业的执行,
所述控制部在接受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放置在所述读取部的原稿的作业的第1执行指示后的规定时间内,接受了指示执行包含读取所述原稿的作业的第2执行指示,且所述第1、第2执行指示中的至少一方是从外部终端接收的远程指示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第2执行指示的信息显示在所述操作显示部上,受理所述第1、第2的执行指示的任意选择,并基于该选择的执行指示使图像形成装置执行作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接受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使所述读取部开始所述原稿的读取动作,并监视该读取动作开始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不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所述第1执行指示所指示的动作,仅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包含所述原稿的发送指示的情况下,监视在接受了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是由所述操作显示部受理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所述第1执行指示所指示的动作,仅在所述第1执行指示为远程指示的情况下,监视在接受了所述第1执行指示后的所述规定时间内是否接受所述第2执行指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指示是指示所述原稿的复印或者指示所述原稿的复印与所述原稿的图像发送双方的指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62709A JP5716729B2 (ja) | 2012-11-30 | 2012-11-30 |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ジョブ実行制御方法 |
JP2012-262709 | 2012-1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56661A true CN103856661A (zh) | 2014-06-11 |
CN103856661B CN103856661B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0825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25359.3A Active CN103856661B (zh) | 2012-11-30 | 2013-11-28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40153016A1 (zh) |
JP (1) | JP5716729B2 (zh) |
CN (1) | CN10385666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10377A (zh) * | 2014-11-17 | 2016-12-0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24648B2 (ja) * | 2014-11-25 | 2019-06-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ジョブ実行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6809277B2 (ja) * | 2017-02-17 | 2021-01-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7020190B2 (ja) * | 2018-03-02 | 2022-02-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57336A1 (en) * | 1999-09-30 | 2005-07-21 | Moriyuki Koike | Digital copying machine, image formation system, and digital copying machine as slave machine |
CN1933528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通信装置和图像通信控制方法 |
JP2011234194A (ja) * | 2010-04-28 | 2011-11-17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処理条件設定実施方法 |
JP2012090077A (ja) * | 2010-10-20 | 2012-05-10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携帯端末及び処理装置の操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30757A (en) * | 1996-05-21 | 2000-10-10 | Minolta Co., Ltd. | Client-server system with effectively used server functions |
JP3726604B2 (ja) * | 1999-12-14 | 2005-12-14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US20020063884A1 (en) * | 2000-11-29 | 2002-05-30 | Ibm Corporation | Priority printing |
US7031014B2 (en) * | 2001-03-12 | 2006-04-1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system for tandem printing and user notification |
JP3726726B2 (ja) * | 2001-08-20 | 2005-12-14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管理ユニット |
JP4702165B2 (ja) | 2006-04-27 | 2011-06-15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08117565A1 (ja) * | 2007-03-27 | 2008-10-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印刷制御システム、印刷装置、印刷プログラム、閲覧端末、および閲覧プログラム |
JP4375423B2 (ja) * | 2007-04-03 | 2009-12-0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8276693A (ja) * | 2007-05-07 | 2008-11-13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90180141A1 (en) * | 2008-01-11 | 2009-07-16 | Kyocera Mit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harge Server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
JP2009206548A (ja) | 2008-02-26 | 2009-09-10 | Kyocera Mita Corp | 多機能型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5617360B2 (ja) * | 2009-07-17 | 2014-11-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12051376A (ja) | 2011-10-11 | 2012-03-15 | Ricoh Co Ltd | 装置、認証方法および認証プログラム |
-
2012
- 2012-11-30 JP JP2012262709A patent/JP5716729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1-21 US US14/086,752 patent/US2014015301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11-28 CN CN201310625359.3A patent/CN103856661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2-23 US US15/441,028 patent/US1012289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57336A1 (en) * | 1999-09-30 | 2005-07-21 | Moriyuki Koike | Digital copying machine, image formation system, and digital copying machine as slave machine |
CN1933528A (zh) * | 2005-09-14 | 2007-03-21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通信装置和图像通信控制方法 |
JP2011234194A (ja) * | 2010-04-28 | 2011-11-17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処理条件設定実施方法 |
JP2012090077A (ja) * | 2010-10-20 | 2012-05-10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携帯端末及び処理装置の操作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10377A (zh) * | 2014-11-17 | 2016-12-07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CN106210377B (zh) * | 2014-11-17 | 2019-04-09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56661B (zh) | 2017-05-24 |
US20170163845A1 (en) | 2017-06-08 |
JP5716729B2 (ja) | 2015-05-13 |
JP2014110460A (ja) | 2014-06-12 |
US20140153016A1 (en) | 2014-06-05 |
US10122890B2 (en) | 2018-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53017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saving selected error information and an error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such a device | |
JP5025342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9367269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o implement charging control for printing a print data transmitted by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
CN101473640B (zh) |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系统 | |
CN101834966A (zh) | 操作/显示装置以及备有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2002066A (ja) | 印刷装置 | |
JP486293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 | |
JP6330349B2 (ja) |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システム、操作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 | |
JP5971030B2 (ja)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連携管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US20030142348A1 (en) |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385666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7721249B2 (en) | User interface apparatus, processing apparatus, user interface method,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the program | |
JP2017098902A (ja) | ジョブ処理システム、ジョブ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 |
JP2011004235A (ja) | ジョブ処理装置、ジョブ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6150505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
JP5548597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9282784A (ja) | リモートusbデバイス使用システム | |
JP2019153194A (ja) | 機器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機器管理プログラム | |
JP200014862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081028A (ja) | 遠隔操作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 |
JP2008165596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6111405A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のプログラム | |
CN105049654B (zh)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方法 | |
JP200525270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9070947A (ja) | 機器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機器管理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