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842569B - 伸缩性针织物以及服装 - Google Patents

伸缩性针织物以及服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2569B
CN103842569B CN201280047988.6A CN201280047988A CN103842569B CN 103842569 B CN103842569 B CN 103842569B CN 201280047988 A CN201280047988 A CN 201280047988A CN 103842569 B CN103842569 B CN 103842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filament
knitted fabric
elongation
flexible
d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79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2569A (zh
Inventor
吉田裕司
野津真有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42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2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2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2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8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glov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8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8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elas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21/207Wearing apparel or garment blank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2Under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 Outerwear In General, And Traditional Japanese Garments (AREA)
  • Gloves (AREA)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性针织物,其在伸长时瞬间温度上升,且若反复进行针织物的伸缩,则在伸长时持续发热,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为包括无弹力丝和弹力丝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100%伸长时的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

Description

伸缩性针织物以及服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含有弹力丝的布帛中,伸长时瞬间温度上升的伸缩性针织物以及使用该针织物的温暖的服装。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保温衣服等在穿着时温度上升的服装,公知有一种利用混合了纤维素等吸湿发热纤维而成的布帛制造服装,且在穿着时利用来自人体的不感蒸发、发汗而发热的服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若纤维的吸湿量达到饱和则吸湿发热纤维不会再发热,不仅发热时间较短,而且在吸湿量达到饱和之后,还会因纤维中的水分而感觉到冷感。而且,作为除吸湿发热以外的发热布帛和发热服装,公知有将面状发热体和线状发热体等加热器安装在服装等上,但由于均利用电进行发热,因此,在做成服装时服装变重,因还需要电极而变成难以动作的服装。
这样,现在,在穿着时温度上升的服装中,除吸湿发热以外还未发现容易动作且较轻的服装,但由于吸湿发热的布帛存在吸湿这样的制约,因此,在吸湿发热方面有限度,未发现作为服装穿着时持续发热、而且较轻并容易动作的服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70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伸缩性针织物,其是在含有弹力丝的针织物中,在伸长时瞬间温度上升,且若使针织物反复伸缩则伸长时持续发热的伸缩性针织物。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将该伸缩性针织物缝制为内衣、运动装等服装,从而能够期待保温性、脂肪燃烧效果以及因温暖处于伸长部位的肌肉、关节而防止受伤的产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专心研究的结果为发现利用一种伸缩性针织物能够达成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该伸缩性针织物是包括无弹力丝和弹力丝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100%伸长时的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
即,本发明如以下所述。
(1)一种伸缩性针织物,其为包括无弹力丝和弹力丝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100%伸长时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
(2)根据上述(1)中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该伸缩性针织物含有40g/m2以上的弹力丝,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利用下述方法测量的95%伸长时的针织物力在2.5N以上。
95%伸长时针织物力的测量:在使针织物自初始长度伸长了30%的状态下将针织物安装在万能张力试验机上,将此时的应力值设为0,测量以该安装长度为基准进一步伸长50%时(自针织物初始长度开始算起总计伸长95%)的应力值(N),将该应力值设为95%伸长时的针织物力。
(3)根据上述(1)或(2)中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将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这两个方向上伸长30%时的一个单位的针织组织中的、弹力丝的沉降弧的长度加上无弹力丝的针编弧的长度而得到长度La,与使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中的任一方向上进一步伸长而伸长50%的情况下的一个单位的针织组织中的、弹力丝的沉降弧的长度加上无弹力丝的针编弧的长度而得到长度Lb之间的比(Lb/La)满足下式(1),
1.2≤Lb/La≤1.8(1)。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式子所表示的伸长发热指数为0.5~4.0,
伸长发热指数=(弹力丝重量×95%伸长时针织物力)/针织物伸长率
在上述式子中,弹力丝重量为针织物每单位面积的弹力丝重量(g/m2),95%伸长时针织物力为利用上述方法测量的95%伸长时针织物力(N),针织物伸长率为9.8N/针织物2.5cm宽度负荷下的针织物伸长率(%)。
(5)根据上述(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在9.8N的负荷下,伸长发热的方向上的针织物伸长率为70%~200%,并且,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伸长率之和为170%~450%。
(6)根据上述(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弹力丝的至少一部分利用线圈组织编成。
(7)根据上述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弹力丝彼此之间被固定于弹力丝的交叉部。
(8)根据上述(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弹力丝的100%伸长时的强度(日语:パワー)为0.04N/dtex~0.20cN/dtex。
(9)一种服装,其中,该服装使用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而制成,与身体密切接触,至少覆盖关节部。
(10)根据上述9所述的服装,其中,服装为从下装类、上衣类、裤类、袜筒类以及手套中选择的一种服装。
发明的效果
配置有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的服装通过膝盖、胳膊的屈伸使针织物发热1℃以上而变暖,从而保温性优越,并且,通过温暖处于伸长部位的肌肉而具有防止受伤的效果,另外,还具有脂肪燃烧效果。而且,在冬季运动时穿着,通过发热能够防止肌肉温度下降,从而能够期待防止因肌肉温度下降而导致运动功能下降,另外,能够期待防止及缓解膝盖痛等导致运动障碍的疼痛。而且,能够成为穿着时和洗涤时的花纹走样较小的服装。在此,关于穿着时和洗涤时的花纹走样,利用JISL0217103法评价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若该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在经向和纬向上均在3.0%以内,则判断为穿着时和洗涤时的花纹走样均较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测量无弹力丝的针编弧的长度和弹力丝的沉降弧的长度的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为利用经针织机或圆织机制造的包括无弹力丝和弹力丝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至少在针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中的任一方向上的100%伸长时的瞬间发热温度(以后称为伸长发热)在1.0℃以上。
本发明中的瞬间发热温度是指:在除伸缩以外不接受来自外部的能量供给的条件下,将伸缩性针织物伸长100%、接着进行缓和且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的工序设为一次反复伸缩,利用热成像测量在进行100次反复伸缩的过程中针织物所显示的最高温度,由该最高温度与试验开始前的针织物温度之差算出的值。
在100次的100%伸缩过程中或刚完成伸缩后,若针织物温度高于试验开始前针织物温度,则表示进行瞬间发热。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需要利用该方法测量得到的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不到1.0℃的瞬间发热温度,几乎感觉不到发热,而无法达成发明的目的。瞬间发热温度优选在1.5℃以上,进一步优选在2.0℃以上。瞬间发热温度越高则越佳,只要在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范围内,对上限就没有特殊限定,但为了升高瞬间发热温度而导致弹性纤维的含量过多时,则针织物变得高弹力(日语:ハイパワー)而使得作为衣服难以动作,因此,优选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下。另外,在针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100%伸长时的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即可,在针织物的经向和纬向的瞬间发热温度均为1.0℃以上的针织物的情况下,可以不特殊考虑产品缝制时的定形方向,但在仅在一个方向瞬间发热的针织物的情况下,若使人体的关节中特别是皮肤伸长较大的方向与针织物的瞬间发热较大的方向一致,则能够制造在运动动作时产生温暖的服装。
另外,关于发热温度的测量,在实施例中具体地说明。
含有弹力丝的以往的针织物使针织物具有伸缩性而在服装穿着时赋予较舒适的合身感,由此,能够做成具有苗条的审美性的服装、提高运动功能。相对于此,本发明为利用伸缩发热的针织物,为与以往产品全然不同的想法的针织物。为了将100%伸长时的瞬间发热温度设为1℃以上,重要的是在于弹力丝的含量、针织物的力、以及环构造等的针织物设计和用于高效发挥伸长发热的针织物制造方法,利用本发明首先能够获得100%伸长时的瞬间发热温度在1℃以上的伸缩性针织物,在作为服装穿着时,即使穿着时的人体关节的伸长量、即仅30%~50%的伸长也能够较高地发热,而能够在穿着时实际感受到发热。
在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中,为了将100%伸长时的瞬间发热温度设为1℃以上,优选在针织物中含有40g/m2以上的弹力丝,含有弹力丝越多则发热温度越高,更优选在50g/m2以上,进一步优选在55g/m2以上。但是,弹力丝的含量过多时则导致针织物重量增加,另外,针织物变得高弹力而作为衣服变得难以动作,因此,优选在200g/m2以下。
另外,针织物中的弹力丝和无弹力丝之间的比例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弹力丝的比例(混纺率)为20%~65%,更优选为25%~60%,进一步优选为30%~55%。若弹力丝的比例超过65%,则可能导致染色牢度下降、无法获得足够的针织物的强度,若弹力丝的比例不到20%,则无法发挥充分的伸长发热效果。
本发明的伸缩针织物不是仅利用上述的弹力丝含量就能够发挥发明的效果,重要的是利用作为在服装穿着时的动作而使弹力丝能够高效地伸长。即,在含有弹力丝的以往的针织物中,弹力丝在针织物中蛇行、弯曲,在针织物伸长时,首先弹力丝的蛇行部分或弯曲部分伸长,而使弹力丝变得笔直。而且,在针编弧与沉降弧之间的交叉部产生弧的偏移,在伸长方向针编弧或沉降弧变小,即针编弧和沉降弧的长度不变而是产生弧变形。在以上的变化之后,由于弹力丝伸长,因此,对获得本发明所寻求的伸长时的发热而言为效率非常差的构造。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中,针织物中的弹力丝的蛇行、弯曲极小,针织物的伸长高效地将弹力丝伸长,其结果,成为伸长时能够进行较高的发热的针织物。针对以往针织物与本发明的伸缩针织物之间的在以上的构造上的差异,利用以下的方法能够明确。
即,将使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这两个方向上伸长30%时的一个单位的针织组织中的弹力丝的沉降弧的长度加上无弹力丝的针编弧的长度而得到的长度设为La。将使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中的任一方向上进一步伸长50%的情况下的一个单位的针织组织中的弹力丝的沉降弧的长度加上无弹力丝的针编弧的长度而得到的长度设为Lb。为了做成伸长时能够进行较高的发热的针织物,优选的是,La和Lb满足1.2≤Lb/La≤1.8。通过调整针织组织或染色整理工序条件能够将Lb/La调整在该范围内。若Lb/La在该范围内,则不会损害穿着感地使针织物在伸长时进行发热。另外,若Lb/La不到1.2,则针织物中的弹力丝的伸长率降低,其结果,伸长时的发热温度也会低到让人无法感觉到的程度。而且,弹力丝的伸长和伸长恢复较差,伸长后的针织物无法恢复原状而导致针织物褶皱、容易产生花纹走样。另外,在大于1.8的情况下,由于弹力丝的力过高,而导致不仅成为难以穿着、难以动作的服装,而且针织物的变形较大,与弹力丝一起的无弹力丝的变形也变得过大,其结果,伸长恢复性不足,使伸长缓和时针织物产生褶皱、产生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从而导致花纹走样。因而,优选La和Lb满足1.2≤Lb/La≤1.8,更优选满足1.3≤Lb/La≤1.7。其结果,能够做成通过伸长而发热,并且在穿着时和洗涤时不会花纹走样的服装。
在本发明中,La和Lb是由使用自针织物的针编弧侧(工艺正面(日语:テクニカルフェース))拍摄的放大图像利用以下所述的方法测量得到的、一个单位的针织组织中的弹力丝的沉降弧的长度与无弹力丝的针编弧的长度求得。在此,以往优选也通过测量弹力丝的长度来得到针编弧的长度,但弹力丝的针编弧多被无弹力丝覆盖,因而难以准确地测量弧长。因而,选择能够确认隐藏在无弹力丝的针编弧之下且存在弹力丝的针编弧的部位,通过测量在伸长时与弹力丝进行大致相同的动作的无弹力丝的针编弧的长度,来代替用作由针织物伸长导致的弹力丝的针编弧长变化。当然,作为拍摄放大图像的部位,不选择隐藏在无弹力丝之下却不存在弹力丝的针编弧的部位。
以下使用图1说明各弧长的测量方法。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这两个方向上伸长30%,在该状态下,放大观察针织物的针编弧侧。如图1所示,将能够在无弹力丝的针编弧的下部两侧观察的、针编弧的最下部的两个部位分别设为起点2(○标记)和终点3(○标记),通过测量从起点2到终点3的弧长,设为无弹力丝的针编弧(1)的长度。关于沉降弧,如图1所示,对于在两个线圈纵行(wale)之间观察的针编弧与针编弧之间的弹力丝,将弹力丝的两端设为沉降弧的起点5(○标记)和终点6(○标记),测量起点5与终点6之间的长度,设为弹力丝的沉降弧(4)的长度。
在圆型针织、使用包芯纱时等弹力丝被无弹力丝覆盖的情况下,推断弹力丝所在的部位来测量弹力丝的长度。在该情况下,将被无弹力丝覆盖的部分的弹力丝作为直线状存在而进行测量。另外,在弹力丝利用经编的经绒组织、圆型针织的浮线组织使沉降弧跨过两个线圈纵行以上的情况下,不测量隐藏于针编弧的部分的沉降弧,该针编弧存在于沉降弧的中途,而仅测量能够自表面观察到的沉降弧的长度,将各线圈纵行处的沉降弧长之和设为沉降弧(4)长。
弹力丝和无弹力丝均测量纤维束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长度。分别测量后,将无弹力丝的针编弧(1)的长度加上弹力丝的沉降弧(4)的长度,求得一个单位的针织组织中的弧的长度的合计且设为La。接着,将针织物进一步在经向或纬向上伸长50%,同样地,求得一个单位的针织组织中的弧的长度的合计且设为Lb。在经向和纬向这两个方向上进行这样的测量,则在经向伸长或纬向伸长的任一方向上,成为1.2≤Lb/La≤1.8即可。另外,在仅能够在一个方向上伸长的针织物的情况下,仅测量能够伸长的方向且设为弧的长度。
另外,关于测量La和Lb,作为各弧的长度至少求得到小数点后两位的长度,计算测量任意10个部位后的平均长度。根据该平均长度计算Lb/La,将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设定为1.2≤Lb/La≤1.8。
另外,一个单位针织组织是指以针编弧和沉降弧的组织重复的一个单位,例如,在经编的经平组织中,1个针编弧与1个沉降弧的长度之和为一个单位针织组织。另外,在利用圆型针织在线圈纵行方向上重复成圈和集圈的情况下,作为针编弧,1个成圈线圈(knitloop)与1个集圈线圈(tuckloop)之和为一个单位的针编弧,在此基础上加上2个沉降弧而得到的长度为La或Lb。另外,在针织组织浮线(miss)的情况下,将由无弹力丝产生的针编弧的宽度设为浮线组织时的针编弧长。
另外,在经向上伸长了50%的情况下,主要是针编弧伸长,而沉降弧的伸长较少。另一方面,在纬向上伸长了50%的情况下,通常主要是沉降弧伸长而针编弧的伸长较少。因而,对于伸长时的发热,在经向上伸长时针编弧贡献较大,相反,在纬向上伸长时沉降弧贡献较大。在仅注意上述各弧,取出La和Lb测量时的针编弧的变化量的情况下,优选经向上50%伸长时的针编弧的变化量相比于伸长前为1.2倍~1.7倍,优选纬向上50%伸长时的沉降弧变化量相比于伸长前为1.8倍~4.0倍。另外,在该情况下,变化量大于针织物伸长量、沉降弧因伸长而变长是理所当然的,但在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中,针编弧部分即使伸长大多也能够牢固地固定,针编弧部分在纬向上难以伸长,与其相对应的沉降弧超出针织物伸长量地伸长,其结果,沉降弧的变化量大于针织物伸长量。
在本发明的伸缩针织物中,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将弧长的变化比Lb/La设为1.2≤Lb/La≤1.8,即,脱圈的深度(密度)、沉降形状变更以及通过调整丝的供给量来减少弹力丝的弯曲、蛇行,而且,尤其是控制染色整理时的密度。即,圆型针织、经编(特里科经编织物)的坯布通过染色整理使密度较大程度地增加,通常与坯布的状态相比密度上升1.3倍~1.8倍左右。这是因为含有弹力丝的以往的针织物将赋予伸缩性作为主要目的,通过将密度上升至该程度,能够获得具有良好的伸缩性的针织物。相对于此,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的目的在于在伸长时发热,在针织物的伸长时,需要针织物中的弹力丝高效地伸长。因而,为了染色整理完成的针织物的弹力丝成为大致笔直的状态,期望做成染色整理后的针织物的密度为与坯布大致相同的状态,特别是在预先定形时控制密度使其成为与坯布相同的状态即可。
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优选的是,在针织物进一步伸长时的力的影响较大,在与穿着时相当的伸长状态下的针织物力在特定的范围内。具体而言,针织物在穿着时伸长30%左右,因穿着后的动作进一步自该状态伸长50%左右,因此,优选利用下述方法测量的、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95%伸长时的针织物力为2.5N~8.0N,进一步优选为2.5N~7.0N,特别优选为3.0N~6.0N。
在此,95%伸长时的针织物力利用以下的方法测量。
(i)将该针织物以自初始长度伸长了30%的状态安装在拉伸试验机上,将此时的应力值设为0(零)N。
(ii)测量以该安装长度为基准进一步伸长50%时(自针织物初始长度开始算起总计伸长95%)的应力值(N),将该应力值设为95%伸长时针织物力。
95%伸长时针织物力不到2.5N时,容易动作但伸长时的发热性欠缺,相反针织物力过高时不易动作,特别是在大于7.0N的情况下伸缩性欠缺,而成为在穿着时使人感受没有弹性(日语:突っ張り感を感じる)而令人不舒服的服装。因而,优选伸长发热的方向上的95%伸长时的针织物力为2.5N~7.0N。另外,优选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这两个方向上95%伸长时的针织物力均为2.5N~7.0N,但经向和纬向中任一个在针织物方向上95%伸长时的针织物力为2.5N~7.0N即可。在经向与纬向上的强度不同的针织物的情况下,例如在对到脚踝的裹腿款的下装进行缝制时,若将针织物的高力(日语:高パワー)方向作为放入脚的方向进行缝制,则容易发挥发明的效果。另外,针织物的力的测量利用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进行。
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可以通过改变针织组织、丝的使用,或者通过进行树脂印制等,从而混合有点状、直线状或曲线状等力局部性地不同的高力部和低力(日语:低パワー)部。在该情况下,只要针织物中的一部分满足基本功能即可。例如,在95%伸长时的针织物力为8N左右的高力针织物中,在穿着服装时可能不易动作的情况下,能够仅将膝盖等需要伸长发热效果的部分做成高力,其他的部分做成发热性较差但可良好伸长的低力构造。
另外,针织物力是测量95%伸长时的力,伸长发热是利用100%伸长测的,看起来相互矛盾,这是因为将伸长发热的测量设为100%伸长能够使伸长发热的效果更加明显。
进一步对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的发热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发热受到下述公式所表示的伸长发热指数的影响较大。即,若使下述公式所表示的伸长发热指数为0.5~4.0,则能够获得在伸长时良好地发热的本发明的针织物。
伸长发热指数=(弹力丝重量×95%伸长时针织物力)/针织物伸长率
在此,弹力丝重量为针织物每单位面积的弹力丝重量(g/m2),95%伸长时针织物力为利用上述方法测量的针织物力(N),针织物伸长率为在9.8N/2.5cm负荷下的针织物伸长率(%),分别计算经向和纬向上的伸长发热指数,经向的伸长发热指数使用经向上的针织物力、针织物伸长率求得,纬向的伸长发热指数也同样地利用纬向上的针织物力、针织物伸长率求得。另外,在仅能够在一个方向上伸长的情况下,求得在仅能够伸长的方向上的伸长发热指数。
伸长发热指数越大则伸长发热温度越高,但当伸长发热指数大于4.0时,发热温度较高而在服装穿着时成为难以动作的服装,相反,当伸长发热指数小于0.5时,则成为伸长发热温度较低的针织物。因而,进行针织物设计和染色整理,只要使伸长发热指数为0.5~4.0即可,优选为0.7~3.8。在此,优选针织物的经向和纬向这两个方向的伸长发热指数为0.5~4.0,但只要经向和纬向任一个针织物方向的伸长发热指数为0.5~4.0即可。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伸长发热指数表示伸长发热温度较高的方向的值。
通过调整构成上述公式的各个因素能够使伸长发热指数为0.5~4.0。若要增大伸长发热指数,通过调整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即可:(1)增加弹力丝的重量;(2)提高针织物的力;(3)降低针织物伸长率。增加弹力丝的重量的方法有:使用较粗的弹力丝的方法;通过提高针织机机号、减小弹力丝的弧来提高针织物密度的方法;将弹力丝的针织组织,例如在特里科经编织物中设为二重组织或经绒组织等横移较多的组织而使其致密的方法;增多弹力丝编成时的弹力丝供给量来(减小牵伸比)编成的方法;以及在染色整理时不使针织物伸长,通过在定形时进行追加整理来提高密度的方法等。另外,在提高针织物的力的方法中,除与上述的增加弹力丝的重量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以外,还有加粗无弹力丝的方法和增多针织组织中的线圈的方法。在针织组织中,例如在圆型针织中,将集圈线圈、浮线(miss)线圈或插入组织配置在针织物中,这些线圈越多则针织物的力越高,优选将在针织物中成圈线圈所占有的的比例设为30%~70%。在经编中,能够利用编链组织(chain)、经平组织、插入组织提高针织物的力,以上任一者均为不易伸长的组织因而有效。另外,对于提高针织物力,可以利用在染色整理时以若干疏密度整理的方法等进行。对于降低针织物的伸长率,能够利用与提高针织物的力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若是要将伸长发热指数设为0.5~4.0,通过增加弹力丝的重量、提高针织物的力、降低针织物伸长率虽易于达成,但由于任一因素都与伸长发热指数都紧密相关,因此,若进行适当的针织物设计以使伸长发热指数为0.5~4.0,则能够获得有效地进行伸长发热的针织物。
而且,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利用后述的方法测量的针织物中的弹力丝的强度在100%伸长时为0.04cN(厘牛顿=N×0.01)/dtex~0.20cN/dtex。伸长发热性较大程度地受到弹力丝的力的左右,弹力丝的强度不到0.04cN/dtex则无法获得充分的伸长发热性,当弹力丝的强度大于0.20cN/dtex时,针织物变得不易伸长,在缝制成服装时不易动作,因此不理想。因而,弹力丝的强度优选为0.04cN/dtex~0.20cN/dtex,进一步优选为0.05cN/dtex~0.18cN/dtex,特别优选为0.10cN/dtex~0.17cN/dtex。
关于弹力丝的力的测量,抽出针织物中的弹力丝,利用万能拉力试验机测量伸长到100%时的力,将除以纤度后得到的数值作为弹力丝力,不过也存在抽出的弹力丝卷曲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利用万能拉力试验机使其伸长,测量以负荷为0(零)时为起点伸长100%的弹力丝力。另外,对于抽出弹力丝,能够通过拆开针织物而抽出的方法、切断无弹力丝将而弹力丝自针织物中抽出的方法、或者将无弹力丝溶解而剩下弹力丝地将弹力丝抽出的方法进行,单独或组合使用这些方法而将弹力丝抽出,从而测量弹力丝的强度。另外,关于弹力丝的纤度,将抽出的弹力丝的卷曲部分抻直而成为笔直,利用拉伸试验机使其伸长,测量10根弹力丝在负荷为0(零)时的长度和重量,将平均值设为纤度。另外,在由弹力丝彼此熔合等原因导致无法自针织物中将弹力丝抽出的情况下,剪裁仅为弹力丝的在针织物中的一个线圈纵行或一个线圈横列的量,将在线圈横列方向或线圈纵行方向上针编弧连续地连接的状态作为一根纤维(称为弧纤维(日语:ループ繊維)),在该状态下,利用长度和重量求得弧纤维的纤度(称为弧纤度(日语:ループ繊度)),而且,测量该弧纤维的100%伸长时的力来代替弹力丝力使用,由于能够发现由弧的交织部导致的力的上升,因此,利用以下公式进行修正而设为弹力丝力。
无法抽出的情况下的弹力丝力=(相当于一个线圈纵行(一个线圈横列)的量的弧纤维的弹力丝力×0.8)/弧纤度
关于此时的弹力丝弧纤度,将抽出的弹力丝的弧纤维的卷曲抻直而成为笔直,利用拉伸试验机使其伸长,测量10根弧纤维在负荷为0(零)时的长度和重量,将平均值设为弧纤度。
作为应用于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的弹力丝,例举有聚氨酯系弹力丝、聚醚酯系弹力丝,但作为具有上述力的弹力丝,优选聚氨酯系弹力丝。其中,优选具有软链段为氨基甲酸酯结构、硬链段为脲结构这样的结构的聚氨酯脲弹力丝。
关于获得针织物中的、力较高的弹力丝,有提高弹力丝的分子量的方法。作为其他的方法,具有例如:通过添加日本特开2001-140127号公报所示的、每一分子的平均脲键单元数为4个~40个的聚氨酯脲化合物进行纺丝的方法,该聚氨酯脲化合物是由含氮化合物与有机二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所述含氮化合物包含选自伯胺或仲胺的任一单官能胺、羟基、以及叔氮或杂环氮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添加日本特许4343446号公报所示的脲化合物进行纺丝的方法,该脲化合物是使含氮化合物、有机二异氰酸酯与选自单烷基单胺或双烷基单胺、单烷基醇、有机单异氰酸酯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反应而获得的,所述含氮化合物包含选自伯胺和仲胺中的至少一种的双官能氨基与选自叔氮和杂环氮中的至少一种的含氮基团;通过添加日本特开平7-316922号公报所示的、末端羟基结构的聚氨酯或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等进行纺丝的方法,该末端羟基结构的聚氨酯是使聚丙烯腈系聚合物、低分子量二醇和聚合物二醇之间的混合物与有机二异氰酸酯反应而获得的。作为上述末端羟基结构的聚氨酯,优选为如下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聚氨酯聚合物:在碳原子数2~1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亚烷基的两末端或在二价的脂环烃的两末端具有羟基的低分子二醇以及数均分子量为400~3000的高分子二醇之间的混合物(摩尔比1~99)与有机二异氰酸酯之间的反应物,其末端为羟基且氨基甲酸酯基浓度为3毫克当量/g以上。将以上的化合物单独添加或两种以上混合添加在弹力丝中即可,添加量较少时伸长发热温度效果较低,反之,添加量较多时,针织物伸长恢复性下降,容易因穿着、洗涤而产生花纹走样,因此,添加量相对于弹力丝重量而言为2.0%~15.0%,优选的是添加量设为2.5%~8.0%。
利用这些方法,通过调整弹力丝的力,使其在100%伸长时为0.04cN/dtex~0.2cN/dtex即可。
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的伸长时的发热受到针织物的伸长的影响也较大。即,优选的是,在9.8N负荷下,伸长发热的方向上的针织物伸长率为70%~200%,进一步优选为80%~180%。在针织物伸长率不到70%的情况下,妨碍穿着时的动作而成为不易动作的服装,而且,在大于200%时,成为伸长时的发热效果较小的针织物。此外,针织物经向和纬向上的伸长率之和对于伸长发热性和穿着时的动作难易度也重要,优选的是,在9.8N负荷下,针织物经向和纬向上伸长率之和为170%~450%,在不到170%时,伸缩性欠缺,而成为穿着时使人感觉到没有弹性而让人不舒服的服装,在大于450%的情况下,成为穿着时容易动作但伸长时不充分发热的针织物。针织物经向和纬向上伸长率之和进一步优选为180%~400%。另外,在针织物中可以通过针织组织的变更、丝的使用的变更或树脂印制等,从而混合有点状、直线状或曲线状等伸长率局部性地不同的高伸长率部和低伸长率部,只要针织物中的一部分能满足基本性能即可。
对于针织物的伸长率的调整,能够通过调整针织机的机号,调整针织物的组织、密度,或调整无弹力丝和弹力丝的纤度进行。另外,在制造服装时,没有特殊限定,只要制造使低伸长率的针织物方向与服装穿着时经常伸长的方向一致的服装,就会成为能够容易发挥伸长发热效果的服装。
而且,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期望在9.8N负荷下的经向与纬向上的伸长率之比为0.6~2.5,在以该伸长率比的伸缩性针织物缝制服装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具有适度的束缚感,并且能够轻松地进行身体的屈伸。在伸长率比不到0.6时,在身体屈伸时,感到没有弹性,而成为穿着舒适度不佳的服装。在伸长率比大于2.5的情况下,在身体屈伸时产生褶皱,针织物产生松弛,因此不理想。因而,优选的是,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上的伸长率之比为0.6~2.5,更优选为0.8~2.3。另外,本发明中所谓的伸长率比是通过在经向和纬向上测量上述伸长率,且利用以下公式求得。
伸长率比=(经向伸长率)/(纬向伸长率)
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的针织物伸长恢复率也重要,优选的是伸长恢复率在经向和纬向上均为85%以上的针织物。在伸长恢复率不到85%的情况下,招致反复伸缩时的发热量下降,因此不理想。另外,针织物伸长率和伸长恢复率的测量方法在实施例中具体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通过弹力丝的至少一部分利用线圈组织编成来使针织物伸长时的发热升高,从而能够较佳地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即,优选的是,在经编中至少向一个梳栉供给的弹力丝的线圈构造为线圈组织,在多个梳栉处使用弹力丝时,优选至少一个梳栉做成线圈组织。
作为本发明的弹力丝的线圈组织,例如列举有:改变编链(10/01)、经平(10/12)、经绒(10/23、10/34)以及经面缎纹(satin)(10/45、10/56)等的沉降弧的横移量而成的组织;经编缎纹(atlas)(例如10/12/23/34/32/21、10/23/45/67/54/32)这样的变化花纹;以及在重叠时向两根针供给弹力丝的两行编织(例如20/13、20/24)等,除闭口组织以外,还能够使用开口组织或将闭口组织与开口组织混合使用。
另外,为了进一步发挥伸长发热效果,优选将弹力丝的横移设为10/23、10/34等的两针以上的横移,或设为20/13、20/24等的二重编织。另外,关于弹力丝的线排列没有特殊限定,可以是全部穿进(全进入)梳栉、将弹力丝每隔1根地穿过梳栉的1进1出等任意的线排列,但通过全部穿进(全进入)梳栉而编成的方法容易增加弹力丝的含量,而且,会成为致密的且均匀地发热的针织物,因而优选。另外,因为能够使针织物致密化,使针织物中的弹力丝的蛇行、弯曲减小,因此若使用32机号以上的针织机,处理成与坯布大致相同密度,则成为良好的伸长发热和穿着感优越的服装,因而优选。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能够利用圆型针织机制造,且在圆型针织物中,织造组织中的至少一部分为线圈组织。但是,圆型针织物的情况下,由于伸长时的发热效果较小,因此,通过在针织物中的利用弹力丝构成的线圈中,将成圈线圈所占有的比例设为30%~70%,能够进一步提高伸长时的发热效果。在不到30%时,针织物伸长率不充分而导致穿着时不易动作,在超过70%的情况下,成为高伸长率针织物,但发热效果变得不充分。若成圈线圈在针织物中所占有的比例为30%~70%,则成为与将所有的线圈设为成圈线圈相比更不会妨碍动作的针织物。关于针织物中的除成圈线圈以外的线圈,能够选择集圈线圈和浮线线圈(missloop)中的任一者、或将该两者组合。在仅利用成圈线圈构成弹力丝的线圈时,在圆型针织中,在将针织物伸长时,线圈变形较大且弹力丝的伸长较少,而无法充分发挥伸长发热效果。通过在针织物中组合集圈线圈或浮线线圈,从而弹力丝在针织物伸长时有效地伸长,发热效果变得明显。另外,针织物中的成圈线圈的比例利用针织组织的一个完整组织内的成圈线圈、集圈线圈以及浮线线圈各自的线圈个数计算。当然,还可能存在针织物中仅有成圈线圈的部分、与编入有集圈线圈、浮线线圈且成圈线圈所占的比例为30%~70%的部分以花纹状混合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仅成圈线圈所占的比例为30%~70%的部分伸长发热,因此,在膝盖、肘部等伸缩的部位配置该部分即可。
另外,优选的是,弹力丝彼此之间如下述那样被固定于弹力丝的交叉部,即,针织物中的弹力丝在交叉的部分局部熔解,弹力丝彼此之间熔接固定,或弹力丝交叉的部分变形,弹力丝彼此之间咬合固定等,在这样的状态下,伸长时的发热效果升高。另外,在弹力丝交叉的部分,存在针编弧彼此之间交叉的部分、针编弧与沉降弧之间交叉的部分以及沉降弧彼此之间交叉的部分,任一部分均为交叉的弹力丝彼此之间固定的部分。
关于将弹力丝彼此之间在交叉部固定的方法,利用热进行固定的方法较轻易,在使用染色整理时的针板拉幅机等进行热定形的过程中,设为185℃以上的高温而使针织物通过,则弹力丝容易固定,在固定不充分的情况下,延长热定形时间或在不超过200℃的范围内升高热定形温度即可。若将热定形温度设为200℃以上而进行30秒以上的加热,则弹力丝和无弹力丝都存在脆化、黄变的危险。另外,使用在100℃左右的蒸气定形、180℃左右的热定形下定形效果较高、弹力丝彼此之间固定的弹力丝的方法,也能够使弹力丝彼此之间固定。
关于判断弹力丝彼此之间的交叉部的固定状态,在经编物的情况下,溶解针织物中的无弹力丝,成为仅有弹力丝的针织物之后,能够利用显微镜判断交叉部是否固定,在弹力丝彼此之间的交叉部轻微地伸长且不会轻易地剥离的情况下,或在不产生针编弧与沉降弧之间的偏移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固定。在无法溶解针织物中的无弹力丝的情况下,利用显微镜观察、切断并去除针织物中的无弹力丝,能够仅以弹力丝判断弹力丝彼此之间的交叉部是否固定。另外,即使是弹力丝彼此之间的交叉部固定的针织物,也不必使针织物中的全部线圈的交叉部固定,只要针织物面积的60%以上固定即可。另外,在圆型针织物的情况下,在自将针织物编织完成的方向将弹力丝与无弹力丝一并解开并抽出,弹力丝可抽出10cm以上的情况则能够判断为交叉部未固定。
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所使用的弹力丝为聚氨酯系和聚醚酯系的弹力丝,例如在聚氨酯系弹力丝中,能够使用干法纺丝或熔融纺丝,对聚合物、纺丝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优选的是,弹力丝的断裂伸长率为400%~1000%左右,且伸缩性优越,在染色整理时的预先定形工序的通常处理温度180℃左右时不损害伸缩性。另外,通过在弹力丝中添加特殊聚合物、粉末,还能够使用赋予了高定形性、抗菌性、吸湿、吸水性等功能性的弹力丝。关于弹力丝的纤度,能够使用10dtex~160dtex左右的纤维,优选使用针织物制造较容易的、20dtex~80dtex左右的弹性纤维。另外,还能够使用在弹力丝卷绕无弹力丝而成的包芯纱、捻线以及利用空气喷射等将无弹力丝和弹力丝混纤而成的混纤丝等。
而且,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还能够在弹力丝中含有无机物质,而能够做成增加了所含有的无机物质的性能而成的针织物,例如,在含有氧化钛时,将针织物的发热储存在氧化钛中,而能够赋予由远红外线效果产生的保温性。关于含有无机物质的方法,使弹力丝的纺丝原液中含有无机物质来进行纺丝的方法,能够最简单地含有无机物质。本发明中所谓的无机物质是指:氧化钛等的陶瓷;碳、炭精块等无机物单体以及/或无机化合物,为了不妨碍弹力丝的纺丝,优选无机物质为微细粉末状。优选在弹力丝中含有1重量%~10重量%的以上的无机物质,通过含有无机物质,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针织物的发热时保温效果。另外,无机物质较少时保温效果较差,无机物质过多时,在纺丝时、伸长时可能断丝,因此,优选含有1重量%~10重量%的无机物质,进一步优选含有2重量%~5重量%的无机物质。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无弹力丝,能够使用所有的纤维,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等聚酯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和聚丙烯等聚烯烃系纤维;铜氨纤维、人造丝、棉以及竹纤维等纤维素纤维;以及羊毛等兽毛纤维等。另外,能够任意地使用这些有光丝(日语:ブライト糸)、半无光丝(日语:セミダル糸)以及全无光丝(日语:フルダル糸)等,也能够使用纤维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型、W型、茧形以及中空丝等任意截面形状的纤维,纤维的形态没有特殊限定,能够使用原丝和假捻等卷曲变形丝。而且,可以是长纤维也可以是短纤,另外,还能够使用通过利用捻丝、被覆以及空气混纤(日文:エア混繊)等将两种以上的纤维混合而成的复合丝。而且,不仅能够在纤维自身进行混合,当然还能够在针织机上混合两种以上的纤维,例如,在经编机上,准备与两种以上的纤维分别对应的梳栉而编成即可。关于纤维的粗细,能够使用15dtex~160dtex左右的纤维,从针织物的破裂强度、厚度感来看,优选使用20dtex~110dtex左右的纤维。另外,使用棉、羊毛时,分别利用换算式求得使用纤维的粗细即可。
优选本发明所使用的无弹力丝含有0.3重量%~5重量%的无机物质,尤其是在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以及纤维素纤维的情况下优选含有0.3重量%~5重量%的无机物质。通过含有无机物质,在弹性针织物发热时,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发挥保温效果。另外,无机物质较少则保温效果较差,无机物质过多时则在纺丝时、伸长时会发生断丝,因此,进一步优选含有0.5重量%~5重量%的无机物质,特别优选含有0.4重量%~3重量%的无机物质。
在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中,若在无弹力丝中使用纤维素等的吸湿发热的材料,则在穿着时利用吸湿而发热,通过运动也进行发热,因而,能够进一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而且,能够使因短纤的使用、起毛而产生的热不易散掉,从而能够提高保温效果。
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能够利用特里科经编机、拉塞尔经编机,或筒径(日文:釜径)为24英寸~38英寸左右的圆型针织机、8英寸~20英寸左右的小尺寸圆型针织机、4英寸左右的连裤袜针织机、袜子针织机等圆型针织机制造,还能够使用单面针织机以及双面针织机中的任一者。关于这些针织机的机号,能够使用任意机号的针织机,但优选使用24机号~40机号左右的针织机,机号较大时,伸长发热温度较低,而且,针织物的审美性较差,虽然尽可能地使用高机号的针织机,但机号越高伸缩性越不佳,而成为不易穿着的服装,因此需要调整密度等。
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的染色整理方法能够使用通常的染色整理工序,设为与所使用的纤维材料相对应的染色条件,所使用的染色机也任意使用液流染色机、绞盘绳状染色机以及桨式染色机等,还能够使用提高吸水性、柔软性的整理剂,提高保温性的整理剂。
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缝制成以下那样的、在穿着动作时针织物能够伸长的且覆盖关节部的服装,则成为利用日常的动作、运动而产生温暖的服装,即:紧身裤、运动紧身衣、压缩紧身衣、紧身短裤等,运动用、内用等的下装类;内衣、衬衫、压缩衬衫等上衣类;连裤袜、袜子、紧身衣、连脚裤等裤类;另外,护肘、护膝、护腰、护踝、护臂、护腿、膝盖套、肘套等护具类;以及手套。
特别是对于压缩衣(compressionwear),即,主要在慢跑、各种比赛、走路等运动时与肌肤密切接触地穿着,并谋求提高运动功能、防止受伤以及保温的长袖或半袖等带袖衫(日语:袖付きシャツ)、以及到膝盖之上、膝盖之下或脚踝位置的紧身裤等而言,包括单位面积重量为150g/m2~300g/m2左右的经编物,含有40g/m2~80g/m2的弹力丝,并且在9.8N负荷下的针织物经向和纬向伸长率之和为170%~300%,而且,如下织物较合适:至少一个梳栉的弹力丝的织造组织为线圈组织,弹力丝彼此之间被固定于弹力丝的交叉部,将该针织物使用在肘、膝盖、下裆或脚踝等关节部,则能够特别获得较高的发热效果,优选至少在这些关节部使用本发明的针织物进行缝制。
另外,例如,在利用圆型针织机制造的紧身衣、连脚裤、袜子等较薄的裤类衣料,以及利用筒径为24英寸~38英寸左右的圆型针织机、8英寸~20英寸左右的小尺寸圆型针织机、10英寸左右的连裤袜针织机、袜子针织机等圆型针织机制造的下装衣料等中,本发明的伸缩性针织物也成为利用日常的动作和运动而产生温暖的服装。而且,无弹力丝的纤度为15dtex~60dtex,含有40g/m2~60g/m2弹力丝,在9.8N负荷下针织物经向和纬向伸长率之和为170%~300%,弹力丝彼此之间被固定于弹力丝的交叉部,并且,对于针织物线圈中的线圈,将成圈线圈所占的比例设为30%~70%,将这样的针织物作为下装衣料,其保温性优越,且通过温暖伸长部位的肌肉、关节而有效地发挥防止受伤的效果。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实施例中的评价利用以下方法进行。
(1)抽样
进行以下的测量的部位基本上是随机地选择多个部位,不过在由针织组织、丝的使用、有无树脂印制等导致布帛性能局部不同的针织物中,在无法确认满足本发明的性能的部分的情况下,能够优先对发现本发明的性能的可能性较高的部位进行测量。例如,在混合有低力部(高伸长率部)和高力部(低伸长率部)的情况下,优选以高力部(低伸长率部)的比例较高的方式抽样,以分别对经向和纬向进行测量的方式抽样即可。
在针织组织、丝的使用、有无树脂印制等较均匀的针织物中,抽样部位可以随机,以分别对经向和纬向进行测量的方式抽样即可。
(2)瞬间发热温度
关于瞬间发热温度的测量,使用下述的反复伸缩试验机,在以规定速度、规定次数重复伸长和缓和(恢复)的过程中,测量试样表面温度并计算,测量针织物在经向以及纬向上的瞬间发热温度,将较高的方向上的温度设为瞬间发热温度。
反复伸缩机:DeMattie试验机((株式会社)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制)
试样的大小:长度100mm(除把持部以外),宽度60mm
测量环境:温度20℃,湿度65%RH的恒温恒湿条件。除伸缩以外,在不承受来自外部的能量供给的状态下测量。
伸长量:在长度方向上100%
反复伸缩周期:1次/秒
发热温度测量:利用热成像连续地测量反复伸长100次中途以及伸长完成后的试样表面温度。热成像的放射率设定为1.0。
发热温度评价:读取测量的试样表面为最高温时的温度,将相比于伸缩前的温度上升了的温度设为瞬间发热温度。
(3)弹力丝含量
利用以下的方法求得针织物中的弹力丝含量(g/m2),将小数点后一位四舍五入。
利用溶解等将针织物中的无弹力丝去除,仅测量弹力丝的重量且换算为每单位面积的重量。若去除无弹力丝较困难,则利用溶解等将弹力丝从测量重量后的针织物中去除,仅测量无弹力丝的重量,将重量减少的量作为弹力丝重量。
(4)弹力丝彼此之间的固定
利用以下方法判断弹力丝彼此之间在交叉部是否固定。
在经编的情况下,利用显微镜观察弹力丝彼此之间的交叉部的固定状态,利用镊子等使弹力丝彼此之间的交叉部轻微地伸长,在未轻易地剥离交叉部的情况下,或在未产生针编弧与沉降弧之间的偏移的情况下判断为固定,根据下述评价标准对在共计50个部位判断后的结果进行判定,将○和△设为合格。
○:交叉部的80%以上固定。
△:交叉部的60%以上而不到80%固定。
×:交叉部的固定不到60%。
在圆型针织物的情况下,自编织完成方向将弹力丝与无弹力丝一同解开并抽出,根据下述评价标准判定弹力丝彼此之间的交叉部是否固定,将○和△设为合格。另外,关于抽出的弹力丝的长度,测量抽出的弹力丝的纤度,施加该纤度的1/100的负荷而测量长度,将10根的平均值设为抽出的长度。
×:弹力丝以20cm以上的长度连续地抽出。
△:弹力丝以10cm~20cm的连续的长度抽出。
○:弹力丝仅以不到10cm的连续的长度抽出。
(5)针织物力
利用以下的方法测量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上的力,将较高的方向上的力设为针织物力。
试样的大小:长度100mm(除把持部以外),宽度25mm
拉伸试验机:万能拉力试验机((株式会社)orientec制RTC-1210A)
初始负荷:0.1N
拉伸速度:300mm/分
拉伸长度:将针织物以30%伸长的状态安装后,以伸长后的长度为基准进一步伸长50%。
测量:以上述条件求得伸长时的力(N)。
(6)弹力丝的100%伸长时的力
利用以下的方法测量针织物的弹力丝的力。
试样的大小:长度100mm(除把持部以外)
拉伸试验机:万能拉力试验机((株式会社)orientec制RTC-1210A)
拉伸速度:300mm/分
拉伸长度:将弹力丝伸长120%
测量:求得在上述条件下以弹力丝的负荷为0(零)处为基准伸长100%时的力(N)。另外,在不抽出弹力丝,以弧纤维的状态测量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换算公式计算。
(7)针织物伸长率以及针织物经向和纬向伸长率之和
利用以下的方法测量针织物伸长率。
试样的大小:长度100mm(除把持部以外),宽度25mm
拉伸试验机:万能拉力试验机((株式会社)orientec制RTC-1210A)
初始负荷:0.1N
拉伸速度:300mm/分
拉伸长度:伸长至9.8N负荷。
测量:以上述条件伸长,求得9.8N负荷下的经向和纬向各自的伸长率,将伸长发热的方向上的伸长率设为针织物伸长率,将经向伸长率和纬向伸长率之和设为针织物经向和纬向伸长率之和。
(8)伸长恢复率
利用以下的方法测量伸长恢复率。
试样的大小:长度100mm(除把持部以外),宽度25mm
拉伸试验机:万能拉力试验机((株式会社)orientec制RTC-1210A)
初始负荷:0.1N
拉伸速度:300mm/分
拉伸长度:80mm(80%伸长)
拉伸次数:反复3次伸缩。
测量:在上述条件下利用以下的公式求得针织物的第三次反复伸缩时的伸长恢复率。
伸长恢复率(%)=[(180-a)/80]×100
a:第三次反复伸长时的应力为0时的试样长度(100mm+残余应变)
实施例1
使用32机号的特里科经编机,在后梳栉准备弹力丝44dtex(商品名ROICACR: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在前梳栉准备尼龙原丝22dtex/7f,在以下的组织、条件下编成。
前梳栉10/23
后梳栉23/10
利用连续精炼机(日语:連続精練機)对编成后的针织物进行松弛处理和精炼,接着进行预先定形,即,以190℃对宽度、长度调整1分钟而以使密度与坯布密度大致相同,然后,利用液流染色机对尼龙进行染色。在染色后填入柔软整理剂,以与预先定形相同的密度在170℃下整理定形1分钟,而做成针织物。
获得的针织物为特殊组织,弹力丝的混纺率为44%且高于通常的特里科经编组织针织物,另外,弹力丝含量和针织物力较高,为较低的针织物伸长率。将对该针织物的性能评价的结果表示在表1中,本发明的针织物成为以伸长时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为目标的针织物,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1.9%、纬向-2.5%,成为即使作为服装进行穿着、洗涤,也不会花纹走样的产品。
实施例2~实施例5、比较例1
将弹力丝的纤度变更为33dtex(商品名ROICASF: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实施例2),将弹力丝的纤度变更为33dtex,将后梳栉的组织变更为20/13(实施例3),此外,将弹力丝的纤度变更为22dtex(商品名ROICASF: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将后梳栉的组织变更为12/10(比较例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针织物,进行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
另外,准备日本特开平7-316922公报的实施例4中所使用的聚氨酯聚合物(A剂)、以及日本特开2001-140127公报的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聚氨酯尿素化合物(B剂),在制造弹力丝44dtex(商品名ROICACR: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时的纺丝浴中添加7wt%A剂和3wt%B剂(实施例4),通过添加3wt%A剂和3wt%B剂(实施例5)制造强度不同的弹力丝,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针织物,进行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2~实施例5中的针织物的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0.6%~1.3%、纬向-0.7%~1.9%,成为即使作为服装进行穿着、洗涤,也为不花纹走样的产品。另一面,比较例中的服装的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3.2%、纬向-4.2%,成为因穿着、洗涤而容易导致花纹走样的产品。
实施例6
使用32机号的特里科经编机,在后梳栉准备弹力丝33dtex(商品名ROICASF: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在中梳栉准备弹力丝33dtex(商品名ROICASF: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在前梳栉准备尼龙原丝33dtex/34f,利用以下的组织编成。
前梳栉10/23
中梳栉10/01
后梳栉10/23
利用连续精炼机对编成后的针织物进行松弛处理和精炼,接着进行预先定形,即,在190℃下对宽度、长度调整1分钟以使密度与坯布密度大致相同,然后,利用液流染色机对尼龙进行染色。在染色后填入柔软整理剂,在170℃的条件下整理定形1分钟,而做成针织物。
评价获得的针织物的性能,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本发明的针织物成为以伸长时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为目标的针织物,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0.3%、纬向-0.4%,成为即使作为服装进行穿着、洗涤,也不会花纹走样的产品。
实施例7
使用28机号(英寸)的拉塞尔经编机,在后梳栉准备弹力丝33dtex(商品名ROICASF: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在中梳栉准备弹力丝78dtex(商品名ROICASF: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在前梳栉准备尼龙原丝44dtex/34f,以以下的组织编成(利用特里科经编织物的成圈符号表示)。
前梳栉23/21/12/10/12/21
中梳栉00/11/00/11/00/11
后梳栉10/12
利用连续精炼机对编成后的针织物进行松弛处理和精炼,接着进行预先定形,即,在190℃下对宽度、长度调整1分钟以使密度与坯布密度大致相同,然后,利用液流染色机对尼龙进行染色。在染色后填入柔软整理剂,在170℃的条件下整理定形1分钟,而做成针织物。评价获得的针织物的性能,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本发明的针织物为以伸长时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为目标的针织物,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1.1%、纬向-2.4%,成为即使作为服装进行穿着、洗涤,也不会花纹走样的产品。
实施例8
使用32机号的单面圆型针织机,准备弹力丝44dtex(商品名ROICASF: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和尼龙变形丝33dtex/24f,利用添纱编织将它们以重复成圈线圈和集圈线圈而成的珠地网眼组织(日文:鹿の子組織)编成。
利用连续精炼机对编成后的针织物进行松弛处理和精炼,接着进行预先定形,即,在190℃下对宽度、长度调整1分钟以使密度与坯布密度大致相同,然后,利用液流染色机对尼龙进行染色。在染色后填入柔软整理剂,在170℃的条件下整理定形1分钟,而做成针织物。
评价获得的针织物的性能,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本发明的针织物为以弹力丝的含量较高、伸长时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为目标的针织物,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2.2%、纬向-1.9%,成为即使作为服装进行穿着、洗涤,也不会花纹走样的产品。
比较例2
将弹力丝变更为22dtex(商品名ROICASF: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除将组织全部利用平针组织编成以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制造针织物,评价获得的针织物的性能。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另外,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3.9%、纬向-4.8%,成为作为服装因穿着、洗涤而容易产生花纹走样的产品。
实施例9
使用28机号的单面圆型针织机,准备弹力丝78dtex(商品名ROICASF: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聚酯变形丝56dtex/24f,利用添纱编织将它们以重复成圈线圈和浮线线圈而成的以下的组织编成(K表示成圈,W表示浮线)。
针织组织编织顺序1KWKW
编织顺序2KWKW
编织顺序3WKWK
编织顺序4WKWK
利用连续精炼机对编成后的针织物进行松弛处理和精炼,接着进行预先定形,即,在190℃下对宽度、长度调整1分钟以使密度与坯布密度大致相同,然后,利用液流染色机对尼龙进行染色。在染色后填入柔软整理剂,在170℃的条件下整理定形1分钟,而做成针织物。
评价获得的针织物的性能,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本发明的针织物为以伸长时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为目标的针织物,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1.3%、纬向-2.1%,成为即使作为服装进行穿着、洗涤,也不会花纹走样的产品。
实施例10
使用筒径4英寸、针数400根的连裤袜针织机,使用在弹力丝44dtex(商品名ROICASF: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上卷绕尼龙变形丝13dtex/7f而成的包芯纱,以重复成圈线圈和集圈线圈而成的珠地网眼组织编成。
利用桨叶式染色机对编成后的针织物进行松弛处理和精炼,在染色后,在赋予柔软整理剂和吸水剂之后进行干燥,安装在足型的框上且在120℃下进行30秒蒸气定形,而做成针织物。
评价获得的针织物的性能,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本发明的针织物为以与通常的连裤袜不同的组织,且弹力丝的混纺率较高、伸长时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为目标的针织物。针织物的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2.4%、纬向-2.5%,成为即使作为服装进行穿着、洗涤,也不会花纹走样的产品。
实施例11
使用36机号的特里科经编机,在后梳栉准备弹力丝44dtex(商品名ROICASF: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在前梳栉准备尼龙原丝33dtex/36f,在以下的组织、条件下编成。
前梳栉10/23
后梳栉12/10
利用连续精炼机对编成后的针织物进行松弛处理和精炼,接着进行预先定形,即,在190℃下对宽度、长度调整1分钟以使密度与坯布密度大致相同,然后,利用液流染色机对尼龙进行染色。在染色后填入柔软整理剂,在170℃的条件下进行整理定形1分钟,而做成针织物。
获得的针织物为特殊组织,弹力丝的混纺率为41%且高于通常的特里科经编织物针织物,另外,弹力丝含量和针织物力较高,针织物伸长率较低。评价该针织物的性能,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本发明的针织物为以伸长时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为目标的针织物,针织物的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0.2%、纬向-0.9%,成为即使作为服装进行穿着、洗涤,也不会花纹走样的产品。
实施例12~实施例13、比较例3
变更实施例11中的尤其是预先定形时的密度地进行处理,对于比较例3,以通常的针织物制造所使用的条件处理完成。将处理完成的针织物的性能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在实施例12和实施例13中,针织物的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0.3%~-0.4%、纬向-0.5%~-0.7%,成为即使作为服装进行穿着、洗涤也不会花纹走样的产品。比较例3的服装在伸长时的发热温度较低,针织物的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3.1%、纬向-3.6%,成为容易因穿着、洗涤而导致产生花纹走样的产品。
实施例14
准备日本特开平7-316922公报的实施例4中所使用的聚氨酯聚合物,在弹力丝44dtex(商品名ROICACR: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制造时的纺丝浴中添加4.0wt%而制造强度不同的弹力丝,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针织物,进行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
获得的针织物由洗涤导致的尺寸变化率为经向-1.2%、纬向+0.3%,成为即使作为服装进行穿着、洗涤也不会花纹走样的产品。
表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针织物为在运动发汗时,针织物在伸长时瞬间温度上升的针织物,通过将该针织物缝制成以下那样的、覆盖关节部的服装,而成为在穿着运动时针织物发热进而产生温暖的服装,即:运动紧身衣、紧身裤、压缩紧身衣、紧身短裤等下装类;内衣、衬衫、压缩衬衫等上衣类;连裤袜、袜子、紧身衣、连脚裤等裤类;另外,护膝、护肘、护臂、护腿、膝盖套、肘套等护具类;以及手套等。
附图标记说明
1、无弹力丝的针编弧;2、针编弧的起点;3、针编弧的终点;4、弹力丝的沉降弧;5、沉降弧的起点;6、沉降弧的终点。

Claims (19)

1.一种伸缩性针织物,其为包括无弹力丝和弹力丝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100%伸长时瞬间发热温度在1.0℃以上,
该伸缩性针织物含有40g/m2以上的弹力丝,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利用下述方法所测量的95%伸长时的针织物力在2.5N以上,
使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这两个方向上同时伸长30%时的一个单位的针织组织中的、弹力丝的沉降弧的长度加上无弹力丝的针编弧的长度而得到长度La,与使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中的任一方向上进一步伸长而伸长50%的情况下的一个单位的针织组织中的、弹力丝的沉降弧的长度加上无弹力丝的针编弧的长度而得到长度Lb之间的比(Lb/La)满足下式(1),
95%伸长时针织物力的测量:在使针织物自初始长度伸长了30%的状态下将针织物安装在万能拉力试验机上,将此时的应力值设为0,测量以该安装长度为基准进一步伸长50%时(自针织物初始长度开始算起总计伸长95%)的应力值(N),将该应力值设为95%伸长时的针织物力,
1.2≤Lb/La≤1.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由下述式子所表示的伸长发热指数为0.5~4.0,
伸长发热指数=(弹力丝重量×95%伸长时针织物力)/针织物伸长率
在上述式子中,弹力丝重量为针织物每单位面积的弹力丝重量(g/m2),95%伸长时针织物力为利用上述方法测量的95%伸长时针织物力,针织物伸长率(%)是在针对2.5cm宽度的针织物施加9.8N的负荷这一条件下测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在9.8N的负荷下,伸长发热的方向上的针织物伸长率为70%~200%,并且,针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伸长率之和为170%~45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的至少一部分利用线圈组织编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的至少一部分利用线圈组织编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彼此之间被固定于弹力丝的交叉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彼此之间被固定于弹力丝的交叉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彼此之间被固定于弹力丝的交叉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彼此之间被固定于弹力丝的交叉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弹力丝的100%伸长时的强度为0.04cN/dtex~0.20cN/dtex。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的100%伸长时的强度为0.04cN/dtex~0.20cN/dtex。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的100%伸长时的强度为0.04cN/dtex~0.20cN/dtex。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的100%伸长时的强度为0.04cN/dtex~0.20cN/dtex。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的100%伸长时的强度为0.04cN/dtex~0.20cN/dtex。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的100%伸长时的强度为0.04cN/dtex~0.20cN/dtex。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的100%伸长时的强度为0.04cN/dtex~0.20cN/dtex。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弹力丝的100%伸长时的强度为0.04cN/dtex~0.20cN/dtex。
18.一种服装,其中,
该服装使用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针织物而制成,与身体密切接触,至少覆盖关节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服装,其中,
服装为从下装类、上衣类、袜筒类、护具类以及手套中选择的一种服装。
CN201280047988.6A 2011-09-29 2012-05-21 伸缩性针织物以及服装 Active CN103842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5038 2011-09-29
JP2011215038 2011-09-29
PCT/JP2012/062950 WO2013046796A1 (ja) 2011-09-29 2012-05-21 伸縮性編地および衣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2569A CN103842569A (zh) 2014-06-04
CN103842569B true CN103842569B (zh) 2016-01-06

Family

ID=47994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7988.6A Active CN103842569B (zh) 2011-09-29 2012-05-21 伸缩性针织物以及服装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9732452B2 (zh)
EP (1) EP2762620B1 (zh)
JP (1) JP5777721B2 (zh)
KR (1) KR101588148B1 (zh)
CN (1) CN103842569B (zh)
AU (1) AU2012313576B2 (zh)
BR (1) BR112014007240A2 (zh)
CA (1) CA2848633C (zh)
ES (1) ES2550496T3 (zh)
HK (2) HK1198185A1 (zh)
PL (1) PL2762620T3 (zh)
RU (1) RU2582466C2 (zh)
TW (1) TWI507582B (zh)
WO (1) WO20130467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28862T3 (es) * 2013-03-29 2017-08-04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Tejido elástico de género de punto y prenda de vestir
KR101838411B1 (ko) 2013-07-12 2018-03-13 아사히 가세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탄성 환편지
JP6315695B2 (ja) * 2014-09-24 2018-04-25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レッグ衣料
JP6368602B2 (ja) * 2014-09-24 2018-08-01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レッグウェア
CN104323439B (zh) * 2014-11-04 2016-08-17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仿麻凉爽羊毛针织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4772A (zh) * 2015-08-21 2015-12-09 沈汇明 一种吸汗透气型运动袜的生产工艺
CN105124781A (zh) * 2015-08-31 2015-12-09 顾小民 一种舒适保温的羊绒袜生产工艺
TW201816213A (zh) * 2016-08-31 2018-05-01 大陸商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 一種具有運動追隨性的面料
KR102212236B1 (ko) * 2016-10-04 2021-02-04 아사히 가세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편지
JP6667655B2 (ja) * 2016-10-20 2020-03-18 旭化成株式会社 弾性丸編地
KR20180061747A (ko) * 2016-11-30 2018-06-08 주식회사 풍기인견편직 강도 및 냉감성이 우수한 편직물의 제조방법
TR201701687A2 (tr) 2017-02-06 2018-08-27 Sanko Tekstil Isletmeleri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Esnek ve geri toplama özelliğine sahip kumaş ve bu kumaşların elde edilmesinde kullanılan iplik
US11746450B2 (en) * 2018-08-28 2023-09-05 See Rose Go, Inc. Interlock-knit fabric
KR20210102440A (ko) * 2019-02-01 2021-08-19 아사히 가세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위편지
CN110644131A (zh) * 2019-10-15 2020-01-03 桐乡市纳兰经编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纬向裁剪的特种弹力经编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7047A2 (en) * 1999-09-20 2001-03-28 Milliken & Company Heat-moldable circular knit support fabrics having very high spandex content
CN1646741A (zh) * 2002-04-22 2005-07-27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弹性纤维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1661A (ja) * 1981-11-12 1983-05-17 旭化成株式会社 高伸縮性織物調経編地
JP3008972B2 (ja) 1994-03-28 2000-02-14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ウレア弾性糸とその製法
US5708118A (en) * 1996-10-11 1998-01-13 Arco Chemical Technology, L.P. Spandex elastomers
DE60024801T2 (de) 1999-03-19 2006-08-31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Polyurethanharnstofffaser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2001140127A (ja) 1999-11-08 2001-05-22 Asahi Kasei Corp ポリウレタン繊維及び寸法安定性の伸縮性布帛
JP2003171804A (ja) * 2001-12-05 2003-06-20 Toray Ind Inc 腹巻き
JP2003227043A (ja) 2002-01-31 2003-08-15 Asahi Kasei Corp 紡績糸
JP3838430B2 (ja) * 2002-10-03 2006-10-2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吸湿発熱する高伸縮性編地
US20060030229A1 (en) * 2002-12-12 2006-02-09 Kunihiro Fukuoka Blended woven or knitted fabrics containing polyerethane elastic fibers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4139999B2 (ja) * 2003-01-07 2008-08-2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形状記憶性のある高伸縮性フィラメント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ナーウエアー
JP2004232100A (ja) * 2003-01-28 2004-08-19 Toyobo Co Ltd 発熱性円環状織編物
RU2369672C2 (ru) * 2006-07-06 2009-10-10 Ипполит Георгиевич Цитович Трикотажное трубчатое изделие
JP5576613B2 (ja) * 2009-02-17 2014-08-20 東洋紡Stc株式会社 着用時の保温性に優れた衣料用生地
JP4584343B1 (ja) 2009-06-05 2010-11-17 東洋紡スペシャルティズ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ストレッチ性に優れた起毛編地
JP5779341B2 (ja) * 2010-11-26 2015-09-16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弾性経編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7047A2 (en) * 1999-09-20 2001-03-28 Milliken & Company Heat-moldable circular knit support fabrics having very high spandex content
CN1646741A (zh) * 2002-04-22 2005-07-27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弹性纤维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7582B (zh) 2015-11-11
US20140238084A1 (en) 2014-08-28
HK1199912A1 (zh) 2015-07-24
HK1198185A1 (zh) 2015-03-13
BR112014007240A2 (pt) 2013-04-04
JP5777721B2 (ja) 2015-09-09
KR101588148B1 (ko) 2016-01-22
ES2550496T3 (es) 2015-11-10
EP2762620A1 (en) 2014-08-06
CA2848633A1 (en) 2013-04-04
EP2762620A4 (en) 2014-08-06
CN103842569A (zh) 2014-06-04
TW201313978A (zh) 2013-04-01
WO2013046796A1 (ja) 2013-04-04
AU2012313576A1 (en) 2014-04-17
CA2848633C (en) 2016-09-20
AU2012313576B2 (en) 2015-09-24
KR20140054350A (ko) 2014-05-08
RU2582466C2 (ru) 2016-04-27
EP2762620B1 (en) 2015-09-23
PL2762620T3 (pl) 2016-03-31
US9732452B2 (en) 2017-08-15
JPWO2013046796A1 (ja) 2015-03-26
RU2014117171A (ru) 2015-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2569B (zh) 伸缩性针织物以及服装
CN105102703B (zh) 伸缩性针织物及服装
JP3869415B2 (ja) 経編地
CN112639193A (zh) 纬编针织物
JP5584497B2 (ja) 弾性編地
CN115287810A (zh) 纬编针织物
JP6154171B2 (ja) 編地及び衣服
JP5779341B2 (ja) 弾性経編地
JP5896677B2 (ja) 編地
JP6228432B2 (ja) 伸縮性編み地及び衣服
JP6368602B2 (ja) レッグウェア
JP6510337B2 (ja) 伸縮性緯編地
JP2020165004A (ja) 編地および衣料
JP6315695B2 (ja) レッグ衣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81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sahi Kasei Kogyo K. K.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hi Chemical In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981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