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3497A - 用乙醇胺处理粗环醚的方法和由其制得的精环醚 - Google Patents
用乙醇胺处理粗环醚的方法和由其制得的精环醚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33497A CN103833497A CN201210492787.9A CN201210492787A CN103833497A CN 103833497 A CN103833497 A CN 103833497A CN 201210492787 A CN201210492787 A CN 201210492787A CN 103833497 A CN103833497 A CN 1038334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clic ethers
- condensation mode
- reflux condensation
- cyclic ether
- thi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乙醇胺处理粗环醚的方法,所述粗环醚包含2-20个碳原子,该方法包括:1)在粗环醚中加入乙醇胺,加热至高于粗环醚的沸点后进行回流冷凝;2)将步骤1)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分层;3)在步骤2)分层后的下层粗环醚中加入乙醇胺,加热至高于粗环醚的沸点后进行回流冷凝;和4)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分层,获得下层处理后的环醚。本发明的工艺过程不太激烈,容易控制,使得率进一步提高。本发明还涉及由上述方法获得的精环醚,该精环醚的紫外还原性小,总得率高,并且无明显的刺激性气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粗环醚进行处理(例如除去其中的酸性物质)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乙醇胺处理粗环醚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和由该方法制得的精环醚。
背景技术
粗环醚是一种混合物,其包括的物质包括但不限于,例如,含有7个碳原子的氟烷、含有7个碳原子的氟醚、以及带有氟、氧等原子的5和6元环状物。
在一般的工厂车间里,已采用了氢氧化钠来处理粗环醚(下面称为“车间处理工艺”),其工艺过程是,取m克粗环醚,加入45%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mNaOH=0.32m粗环醚);加热搅拌至回流,保温;继续搅拌15小时;加入自来水(其中m水=0.6m粗环醚):加热搅拌至80℃;静置2小时后分液;然后在分液后下层的粗环醚中加入自来水(其中m水=0.6m粗环醚);加热搅拌至70℃;静置2小时后分液。重复上述工艺操作,再洗一次,上层溶液的pH值应为7,否则继续按水洗步骤,直至pH洗至7。将处理完的粗环醚称重,精馏(一般要水洗2次)。
但是,上述车间处理工艺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由于采用的氢氧化钠的碱性较强,其腐蚀性也较强,故工艺过程不易控制;其次,由于在其后加入自来水,其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比较激烈,故工艺过程也不易控制。
乙醇胺,化学品,其在药物制剂中主要是缓冲作用和用于乳剂的制备。另外,乙醇胺最普通的治疗用途是作为油酸单乙醇胺注射剂,用作组织硬化剂。乙醇胺具有羟基和氨基,因而可发生醇类和胺类所特有的反应。
因此,本领域仍然在寻求一种能够克服上述“车间处理工艺”存在的缺陷同时使获得的精环醚的各方面性能都优良的处理粗环醚的方法和由其制得的精环醚。
发明内容
在第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乙醇胺处理粗环醚的方法,所述粗环醚包含2-20个碳原子,该方法包括:1)在粗环醚中加入乙醇胺,加热至高于粗环醚的沸点后进行回流冷凝;2)将步骤1)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分层;3)在步骤2)分层后的下层粗环醚中加入乙醇胺,加热至高于粗环醚的沸点后进行回流冷凝;和4)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分层,获得下层处理后的环醚,其中,在步骤1)中的粗环醚与步骤1)和步骤3)中加入的全部乙醇胺的重量比为1:1,并且在步骤1)中加入的乙醇胺为步骤1)和步骤3)中加入的全部乙醇胺的2/3,在步骤3)中加入的乙醇胺为步骤1)和步骤3)中加入的全部乙醇胺的1/3。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中,所述粗环醚包含5-10个碳原子。
在本发明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1)中的回流冷凝温度为80-120℃,在步骤3)中的回流冷凝温度为80-120℃。在步骤1)中的回流冷凝时间为10-20小时,在步骤3)中的回流冷凝时间为6-10小时。在步骤2)中的分层时间为1-4小时,在步骤4)中的分层时间为0.5-2小时。
在本发明一个更特定的实施方案中,在步骤1)中的回流冷凝温度为90℃,在步骤3)中的回流冷凝温度为90℃。在步骤1)中的回流冷凝时间为15小时,在步骤3)中的回流冷凝时间为8小时。在步骤2)中的分层时间为2小时,在步骤4)中的分层时间为1小时。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将处理后的环醚称重,精馏。
在第二个方面中,本发明还涉及由上述方法制得的精环醚,该精环醚的紫外还原性在215-225nm之间,总得率在75-80%之间,并且无明显的刺激性气味。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说明书中的某些具体的术语定义如下。
本文所公开的“范围”以下限和上限的形式表示。所述范围可以用一个或多个下限和一个或多个上限表示。给定范围是通过选定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进行限定的。选定的下限和上限限定了特别范围的边界。所有可以这种方式进行限定的范围是可重新组合的,即任何下限可以与任何上限组合形成一个范围。
在本文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所有的比例都是指重量比。
在本文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数值范围“a-b”表示a到b之间的任意数值,包括端点a和b。
如果没有特别指出,本说明书所用的术语“一种”指“至少一种”。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各组分的比例或者重量都指干重。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包括”表示开放式,即还可以包括没有列出的其他步骤。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实施例中的具体数值以及具体物质可与本文描述部分的其他特征结合。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乙醇胺处理粗环醚的方法,所述粗环醚包含2-20个碳原子,较好包含5-10个碳原子,更好包含7-9个碳原子。
本发明的方法是采用乙醇胺经两次回流冷凝来处理粗环醚,以除去其中的酸性物质。具体来说,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如下的步骤:
1)在粗环醚中加入乙醇胺,加热至高于粗环醚的沸点后进行回流冷凝;
2)将步骤1)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分层;
3)在步骤2)分层后的下层粗环醚中加入乙醇胺,加热至高于粗环醚的沸点后进行回流冷凝;和
4)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分层,获得下层处理后的环醚,
其中,在步骤1)中的粗环醚与步骤1)和步骤3)中加入的全部乙醇胺的重量比为1:1(即,步骤1)中的粗环醚/步骤1)和步骤3)中加入的全部乙醇胺的重量比为1:1),并且在步骤1)中加入的乙醇胺为步骤1)和步骤3)中加入的全部乙醇胺的2/3,在步骤3)中加入的乙醇胺为步骤1)和步骤3)中加入的全部乙醇胺的1/3(此处的比率均以重量为基准计)。
在上述步骤1)中,在加热至高于粗环醚的沸点后进行回流冷凝,即,在该回流冷凝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在上述步骤2)中,将步骤1)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分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层是在室温下使所述混合物静置。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层也可以是在室温下采用诸如分液漏斗等装置进行。在再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层也可以是在室温下进行离心分离。本发明的分层也可以是上述三种方式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结合。
在上述步骤3)中,在步骤2)分层后的下层粗环醚中加入乙醇胺,加热至高于粗环醚的沸点后进行回流冷凝,即,在该回流冷凝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在上述步骤4)中,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分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层是在室温下使所述混合物静置。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层也可以是在室温下采用诸如分液漏斗等装置进行。在再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层可以是在室温下进行离心分离。本发明的分层也可以是上述三种方式中的两种或三种的结合。
最后,获得下层处理后的环醚。
对上述步骤1)和3)中回流冷凝的温度和时间以及上述步骤2)和4)中分层的时间并无特别的限制,只要所述方法分两次回流冷凝进行就可。
在步骤1)中,可以选择如下的工艺条件:回流冷凝温度为80-120℃,较好为85-100℃,最好为90℃;保温时间(即回流冷凝时间)为10-20小时,较好为12-18小时,最好为15小时。
在步骤2)中,可以选择如下的工艺条件:室温下,静置时间(即分层时间)为1-4小时,较好为2-3小时,最好为2小时。
以回流冷凝温度为90℃、保温时间为15小时和静置时间为2小时的工艺条件为例,所述步骤1)和2)是这样进行的,取m克粗环醚,加入2/3m克乙醇胺,在搅拌下加热至90℃进行回流冷凝,在90℃时保温15小时(即在90℃时回流冷凝15小时),然后撤去加热装置,使其静置至室温,整个的静置时间为2小时。
在步骤3)中,可以选择如下的工艺条件:回流冷凝温度为80-120℃,较好为85-100℃,最好为90℃;保温时间(即回流冷凝时间)为6-10小时,较好为7-9小时,最好为8小时。
在步骤4)中,可以选择如下的工艺条件:室温下,静置时间(即分层时间)为0.5-2小时,较好为1-1.5小时,最好为1小时。
以回流冷凝温度为90℃、保温时间为8小时和静置时间为1小时的工艺条件为例,所述步骤3)和4)是这样进行的,在步骤2)分层后的下层粗环醚中加入1/3m克乙醇胺,在搅拌下加热至90℃进行回流冷凝,在90℃时保温8小时(即在90℃时回流冷凝8小时),然后撤去加热装置,使其静置至室温,整个的静置时间为1小时。
在步骤4)之后,可以将下层处理后的环醚称重,进一步精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得的精环醚,所述精环醚的紫外还原性在215-225nm之间,总得率在75-80%之间,并且无明显的刺激性气味。
与车间处理工艺相比,本发明方法的优点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发明采用碱性比氢氧化钠小的乙醇胺来处理粗环醚,工艺过程不太激烈,容易控制。
其次,本发明的方法采用两次回流冷凝来处理粗环醚,使得率进一步提高。
再有,由本发明方法获得的精环醚的紫外还原性小,总得率提高,并且无明显的刺激性气味。
实施例
下面,使用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应明白的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紫外还原性”可以采用对照品比较法来测定。具体来说,凡溶液中待测物质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则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标示量的100%±10%,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该物质的最大波长下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后,按式3-3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Cx=(Ax/AR)CR 式(3-2)
含量=(Cx×D)/W×100 式(3-3)
式中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Ax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C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AR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D为稀释倍数;W为供试品取样量。(用纯水做空白)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采用如下的公式计算环醚的得率:
环醚得率的计算=(精馏后的环醚的重量)/(开始投入的粗环醚的重量)*100%。
实施例1
用乙醇胺来处理批号为090619的粗环醚
在烧瓶中称入1080g的粗环醚,加入720g醇胺,保证乙醇胺能够完全覆盖粗环醚。进行第一次回流冷凝,其过程是将温度控制在90℃,进行回流反应15小时,此时颜色迅速变化(无色→黄绿色→棕色→黑色),上层反应物的颜色为黑色,很粘稠。然后静置2小时。取下层粗环醚,测定其紫外还原性(T%→0)为251.3nm,有刺激性气味。
接着,用分液漏斗将上述获得的粗环醚进行分层。
再接着,在分层后的下层粗环醚中加入360g醇胺,保证乙醇胺能够完全覆盖粗环醚。进行第二次回流冷凝,其过程是将温度控制在90℃,进行回流反应8小时,此时颜色缓慢变化(无色→黄绿色→酒红色→棕色),上层反应物的颜色为棕色,无粘稠。然后静置1小时。取下层环醚,测定其紫外还原性(T%→0)为218.3nm,无明显刺激性气味。
对比例1
采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车间处理工艺”来处理批号为090410的粗环醚(下面简称为“碱煮法的粗环醚090410”)。
将批号为090619的粗环醚、实施例1中分两步处理的粗环醚和对比例1的碱煮法的粗环醚090410的各项性能指标列于下表1中。
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分两步后获得的环醚的紫外还原性明显减小,总得率明显提高,并且无明显的刺激性气味。
对比例2-4
按对比例1相同的步骤,采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车间处理工艺”来处理三批粗环醚,获得300kg、600kg和800kg三批精环醚。对这三批精环醚的性能进行测试,其紫外还原性(T%→0)分别为217.5nm、216.5nm和224.1nm;精馏后的总得率分别为78.6%、79.2%和78.4%。
另外,将对比例2-4粗环醚的处理工艺与实施例1粗环醚的处理工艺的各项指标列于下表2中。
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车间处理工艺相比,经本发明工艺获得的精环醚的紫外还原性明显减小,总得率明显提高,无明显的刺激性气味,而且稳定性明显提高。
尽管本发明通过以上实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这种描述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不应当解释为是对随附的权利要求书要求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限制。另外,上述实施例仅为例举的目的,其可具有各种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变形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乙醇胺处理粗环醚的方法,所述粗环醚包含2-20个碳原子,该方法包括:
1)在粗环醚中加入乙醇胺,加热至高于粗环醚的沸点后进行回流冷凝;
2)将步骤1)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分层;
3)在步骤2)分层后的下层粗环醚中加入乙醇胺,加热至高于粗环醚的沸点后进行回流冷凝;和
4)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物进行分层,获得下层处理后的环醚,
其中,在步骤1)中的粗环醚与步骤1)和步骤3)中加入的全部乙醇胺的重量比为1:1,并且在步骤1)中加入的乙醇胺为步骤1)和步骤3)中加入的全部乙醇胺的2/3,在步骤3)中加入的乙醇胺为步骤1)和步骤3)中加入的全部乙醇胺的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环醚包含5-10个碳原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的回流冷凝温度为80-120℃,在步骤3)中的回流冷凝温度为80-120℃。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的回流冷凝时间为10-20小时,在步骤3)中的回流冷凝时间为6-10小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的分层时间为1-4小时,在步骤4)中的分层时间为0.5-2小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的回流冷凝温度为90℃,在步骤3)中的回流冷凝温度为9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的回流冷凝时间为15小时,在步骤3)中的回流冷凝时间为8小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的分层时间为2小时,在步骤4)中的分层时间为1小时。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处理后的环醚称重,精馏。
10.一种由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制得的精环醚,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环醚的紫外还原性在215-225nm之间,总得率在75-80%之间,并且无明显的刺激性气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92787.9A CN103833497B (zh) | 2012-11-27 | 2012-11-27 | 用乙醇胺处理粗环醚的方法和由其制得的精环醚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92787.9A CN103833497B (zh) | 2012-11-27 | 2012-11-27 | 用乙醇胺处理粗环醚的方法和由其制得的精环醚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33497A true CN103833497A (zh) | 2014-06-04 |
CN103833497B CN103833497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50797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9278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33497B (zh) | 2012-11-27 | 2012-11-27 | 用乙醇胺处理粗环醚的方法和由其制得的精环醚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33497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8410A (zh) * | 1996-01-16 | 1999-02-17 | 林德股份公司 | 制备四氢呋喃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153029A (zh) * | 2006-09-26 | 2008-04-02 | 上海富诺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纯化氟碳溶剂ff31的方法 |
CN102596926A (zh) * | 2009-10-30 | 2012-07-18 |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 四氢呋喃的精制方法以及精制系统 |
-
2012
- 2012-11-27 CN CN201210492787.9A patent/CN10383349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8410A (zh) * | 1996-01-16 | 1999-02-17 | 林德股份公司 | 制备四氢呋喃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153029A (zh) * | 2006-09-26 | 2008-04-02 | 上海富诺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纯化氟碳溶剂ff31的方法 |
CN102596926A (zh) * | 2009-10-30 | 2012-07-18 |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 四氢呋喃的精制方法以及精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33497B (zh) | 2016-0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75324B (zh) | 炔二醇乙氧化物聚醚或炔二醇丙氧化物聚醚共改性聚硅氧烷及制法 | |
CN103193981B (zh) | 一种亲水型氨基硅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KR102681424B1 (ko) | 텍스타일을 처리하고 세정 및 관리 제제에 사용하기 위한 실록산 | |
CN109403048A (zh) | 一种棉用亲水嵌段聚醚氨基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17024423A1 (zh) | 一种环保抗黄变的涤纶dty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957104A (zh) | 一种采用固载铂催化剂合成聚醚改性三硅氧烷的方法 | |
CN107445820A (zh) | 一种无氟、无溶剂及快速合成高产量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0(Fe)的方法 | |
CN108912333B (zh) | 一种高透过率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 | |
CN107688011B (zh) | 磁固相微萃取结合碳量子点荧光增敏检测牛奶中氧氟沙星方法 | |
CN103833497B (zh) | 用乙醇胺处理粗环醚的方法和由其制得的精环醚 | |
CN103193984A (zh) | 一种亲水性氨基硅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9142664A (zh) | 一种高含铁的镍铁合金中镍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 | |
CN102706871B (zh) | 一种萃取光度法精密测定锆化合物中锆铪分量的方法 | |
CN109054025A (zh) | 一种双侧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 | |
CN110180547A (zh) | 2-甲基呋喃液相加氢制备2-甲基四氢呋喃催化剂的方法 | |
CN103134791B (zh) | 一种使用非离子型乳化剂应用于检测内燃机油中各元素含量的方法 | |
CN105295019B (zh) | 仲醇聚氧乙烯醚粗物料的精制方法 | |
CN106241937A (zh) | 一种用于饮用水的吸附剂 | |
CN106111164A (zh) | 一种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纳米复合固体酸催化剂 | |
CN103387573A (zh) | 一种盐酸硫胺的制备工艺 | |
CN108893747A (zh) | 一种平面研磨清洗剂及其配制方法 | |
CN106124436B (zh) | 一种直接进样快速测定乳制品中铅含量的方法 | |
KR102345940B1 (ko) | 마늘 성분의 흡수 촉진제 | |
CN104311815B (zh) | 大豆磷脂乙氧基化物的合成方法 | |
CN108395370A (zh) | 一种氧化苯乙烯制备苯甲醛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