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9322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09322A CN103809322A CN201310547951.6A CN201310547951A CN103809322A CN 103809322 A CN103809322 A CN 103809322A CN 201310547951 A CN201310547951 A CN 201310547951A CN 103809322 A CN103809322 A CN 1038093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quid crystal
- shielding pattern
- shielding
- pattern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25221 Humulus lupu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3 encaps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51—Manufacturing of individual cells out of a plurality of cells, e.g. by dic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constru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play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reg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液晶显示装置中具备具有相互对置的对置面的一对基板,该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对置面具有显示区域,在该显示区域中以矩阵状配置有像素。此外,在所述一对基板的所述对置面之间保持有液晶层,在所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对置面侧形成有以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式配置的第1遮光部,在该遮光部与所述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外周端之间还配置有第2遮光部,所述第2遮光部由非连续的图案段形成。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2年11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45185并享受其优先权,通过引用包含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由于轻量、低功耗等优点搭载于各种电子设备。液晶显示面板具备相互对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以及保持在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将作为多个阵列基板的第1母基板与作为多个对置基板的第2母基板对置地贴合、并将这些沿割断线割断而被切出。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要求使包围显示画面的框区域更窄。随着框区域变窄,显示区域的端部与液晶显示面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得更短,进入到框区域的光线向显示区域侧蔓延而被用户看到,有时显示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方式,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一对基板,具有相互对置的对置面,该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对置面具有显示区域,在该显示区域中以矩阵状配置有像素;以及液晶层,保持在所述一对基板的所述对置面之间;第1遮光部配置成包围所述显示区域,设置于所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所述对置面侧;在该第1遮光部与所述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外周端之间还配置有第2遮光部,所述第2遮光部由非连续的段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构成例进行分解并概略地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的一构成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的一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截面图。
图4A以及图4B是将被切出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之前的、割断线附近的母基板的一构成例局部地表示的母基板的部分截面图以及俯视图。
图5是将被切出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之前的、割断线附近的母基板的其他结构例局部地表示的母基板的俯视图。
图6A以及图6B是将被切出为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之前的、割断线附近的母基板的结构例局部地表示的母基板的部分截面图以及俯视图。
图7A以及图7B是将被切出为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之前的、割断线附近的母基板的结构例局部地表示的母基板的部分截面图以及俯视图。
图8A以及图8B是将被切出为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之前的、割断线附近的母基板的结构例局部地表示的母基板的部分截面图以及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方式,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一对基板,具有相互对置的对置面,该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对置面具有显示区域,在该显示区域中以矩阵状配置有像素;以及液晶层,保持在所述一对基板的所述对置面之间;第1遮光部配置成包围所述显示区域,设置于所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所述对置面侧;在该第1遮光部与所述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外周端之间还配置有第2遮光部,所述第2遮光部由非连续的段(segment)形成。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构成例的图。
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具有前面以及背面的液晶显示面板10、从背面对液晶显示面板10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20、以及安装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前面侧的前面罩30。在此,液晶显示面板10的前面是指对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10上的图像进行观察的一侧的面,液晶显示面板10的背面是指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与前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液晶显示面板10具备:包括显示区域11的阵列基板12及与该阵列基板12对置的对置基板14、以及保持在阵列基板12与对置基板14之间的液晶层LQ。在此,阵列基板12以及对置基板14具有对置的内面以及与内面相反侧的外面。此外,在阵列基板12以及对置基板14的外面一侧分别配置有偏振片(PL1、PL2)。
阵列基板12中,在内面形成有以矩阵状配置在显示区域11中的多个像素PX,以该像素PX来定义显示图像的大致矩形状的区域。
显示区域11中,多个扫描线SL(SL1、SL2、……)沿着像素PX所排列的行方向D1延伸。此外,多个信号线DL(DL1、DL2、……)与这些多个扫描线SL正交且沿着像素PX所排列的列方向D2延伸。在这些扫描线SL与信号线DL的交叉部附近,按每个像素PX配置有开关元件SW。进而,设有与开关元件SW连接的像素电极PE等。
对置基板14在显示区域11内具备针对全部像素PX共用的对置电极CE等。
这些阵列基板12以及对置基板14设置成像素电极PE与对置电极CE对置,因此,在这些基板12、14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在形成该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这些阵列基板12以及对置基板14的周围端部由密封剂S固定。
液晶层LQ填充到阵列基板12以及对置基板14之间的规定的间隙中,由在该间隙中被未图示的密封材料密封的液晶组成物形成。
电路基板18隔着挠性基板16而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一侧缘电连接。该电路基板18具有产生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未图示)以及产生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未图示),向液晶显示面板10供给驱动信号以及控制信号。通过使挠性基板16朝向照明装置20的背面侧弯曲,电路基板18配置在照明装置20的背面侧。
照明装置20具有射出光的大致矩形状的射出区域20A。该照明装置20以射出区域20A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11对应的方式重叠于液晶显示面板10的背面。
前面罩30具有使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11露出的窗30W。前面罩30与照明装置20的框体卡合而在显示区域11的周围保持液晶显示面板10和照明装置。
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SW的一构成例的图。
开关元件SW具备半导体层SC、栅电极EG、源电极ES以及漏电极ED。
栅电极EG配置在阵列基板12的透明绝缘性基板SB1上。栅电极EG与对应的扫描线SL电连接(或形成为一体)。
栅电极EG以及绝缘性基板SB1被绝缘层L1覆盖,半导体层SC形成在绝缘层L1上的栅极形成区域,隔着绝缘层L1配置在栅电极EG之上。半导体层SC是非晶硅或多晶硅。
源电极ES形成在半导体层SC上,与半导体层SC电连接。源电极ES与对应的信号线DL电连接(或形成为一体)。
漏电极ED形成在半导体层SC之上,与半导体层SC电连接。漏电极ED作为与信号线DL的层同一层级的层而形成在形成信号线DL的面(plane)上,而且,配置成与信号线DL电分离。漏电极ED分别通过在配置于上层的绝缘层L2中设置的接触孔而与对应的像素电极PE电连接。
从电路基板18向液晶显示面板10施加驱动信号时,扫描线SL被施加电压。从与扫描线SL连接的栅电极EG向半导体层SC施加规定的电压,源电极ES与漏电极ED导通。并且,从对应的信号线DL向对应的像素电极PE供给影像信号。
电路基板18向液晶显示面板10施加对扫描线SL依次施加电压的驱动信号,向信号线DL输出影像信号,向扫描线SL的各线所对应的像素电极PE供给影像信号。
图3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的一例。图3中示出了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附近的构造。
阵列基板12中,作为遮光手段而具有:配置在包围显示区域11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第1遮光部LS1、以及配置在第1遮光部LS1与基板端部之间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第2遮光部LS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遮光部LS1在形成扫描线SL或信号线DL的面(plane)上形成为大致同一层级的层,而且配置成包围显示区域11。第2遮光部LS2同样在形成扫描线SL或信号线DL的至少一个基板的面上形成为大致同一层级的层,而且配置为与第1遮光部LS1大致同一层级的层。
对置基板14具备黑色矩阵BM作为遮光手段。黑色矩阵BM配置成与第1遮光部LS1面对,并且配置在与信号线DL以及扫描线SL对置的位置。黑色矩阵BM例如由着色为黑色的树脂材料形成。此外,通过将黑色矩阵BM配置成包围显示区域11的周围,还能够遮挡从显示区域11入射并由第1遮光部LS1、第2遮光部LS2反射的光。
在此,例如在没有设置第2遮光部LS2的情况下,从照明装置20射出的光线如虚线所示在显示区域11的周围的区域中向显示区域11侧反射而有可能被用户看到。在该情况下,在显示区域11的周围可看到亮线而导致显示质量的降低。
为了改善该显示质量的降低,通过遮光带等遮住液晶显示面板10与前面罩30的间隙时,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部件增加,并且制造工序也增加,因此难以将制造成本抑制得低。
此外,为了改善该显示质量的降低,将第1遮光部LS1以及黑色矩阵BM延伸至阵列基板12的端部时,在从母基板切出液晶显示面板10时因第1遮光部LS1、黑色矩阵BM的割断不良而有可能导致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上基板被剥掉,或者因第1遮光部LS1以及黑色矩阵BM的剥离而发生阵列基板12与对置基板14的粘接不良,或者第1遮光部LS1以及黑色矩阵BM的露出到外部的部分腐蚀而在显示区域11产生腐蚀。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阵列基板12的第1遮光部LS1与基板端部之间配置第2遮光部LS2,避免从照明装置20射出的光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向显示区域11侧反射而被用户看到。第2遮光部LS2如后述那样被分段,配置在阵列基板12的端部附近的第1遮光图案区域的段与配置在第1遮光部LS1附近的第2遮光图案区域的段不连续,形成为两者在段间分离。
图4A以及4B是表示在切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之前的、割断线CL附近的母基板12M、14M的一构成例的图。此外,在图4A以及图4B中,仅记载说明中需要的结构,而省略了其他结构的记载。在图5至图8B中也同样仅记载说明中需要的结构,而省略了其他结构的记载。在此,割断线CL是切出的基准线。通过沿着该割断线CL切离一体构造的母基板12M、14M,切出至少2张液晶显示面板。
被切出多个阵列基板12的第1母基板12M和被切出多个对置基板14的第2母基板14M通过以包围显示区域11的方式配置的密封剂S而相互对置地贴合。并且,对置地贴合的第1母基板12M和第2母基板14M沿着割断线CL被割断。
在切出时,第2遮光部LS2配置在以割断线CL为基准大致线对称的区域上。密封剂S配置在包括割断线CL的位置在内的阵列基板12M与对置基板14M之间。此外,第1遮光部LS1以及黑色矩阵BM如图4A所示以从两侧夹着第2遮光部LS2以及密封剂S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切出时,密封剂S沿着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界而配置。
第2遮光部LS2以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的区域与配置在第1遮光部LS1附近的遮光图案的区域不连续的方式由多个图案段形成。即,第2遮光部LS2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附近与第1遮光部LS1附近不连续,在图案段间能够分离。图4B所示的例中,第2遮光部LS2的遮光图案段为点(dot)形状。第2遮光部LS2的点彼此相互不重叠,而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
如上所述,通过配置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段与第1遮光部LS1附近的遮光图案段不连续的第2遮光部LS2,对包围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11的区域进行遮光,能够避免光向显示区域11侧蔓延而被看到。
另外,包围显示区域11的区域的显示区域11的附近由第1遮光部LS1以及黑色矩阵BM遮光。第1遮光部LS1以及黑色矩阵BM由整体图案形成,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显示区域11附近的漏光。
进而,如上所述,通过将第2遮光部LS2的图案段配置成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的区域与第1遮光部LS1附近的遮光图案的区域不连续且能够分离,在从母基板切出液晶显示面板10时,即使在割断线CL附近的第2遮光部LS2的遮光图案中发生割断不良,影响也不会波及到相邻的遮光图案。
此外,在第2遮光部LS2的遮光图案剥离的情况下,也仅是第2遮光部LS2的一部分剥离,能够抑制阵列基板12与对置基板14的粘接不良。
此外,在第2遮光部LS2的露出到外部的部分腐蚀的情况下,也由于第2遮光部LS2由不连续的多个遮光图案段构成,因此能够避免腐食向相邻的遮光图案发展。因此,第2遮光部LS2的腐蚀停留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附近,能够避免腐蚀向显示区域11发展。
进而,上述第2遮光部LS2形成为在与形成扫描线SL或信号线DL的面同一面上形成的同一层级的层,配置在基板12M上,因此能够与扫描线SL或信号线DL同时形成。因此,不会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增加而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得低。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提供显示质量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5是表示切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之前的、割断线CL附近的母基板的一构成例的图。
图5中示出第2遮光部LS2的其他图案的例。该例中,第2遮光部LS2以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区域与配置在第1遮光部LS1附近的遮光图案区域不连续的方式在各遮光图案区域中配置有沿与割断线CL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波线状图案的多个段。
即使在该例中,配置在第2遮光部LS2的阵列基板12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区域与配置在第1遮光部LS1附近的遮光图案区域也不连续。因此,在将第2遮光部LS2如图5所示以波线状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图4B所示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即,在从母基板切出液晶显示面板10时,即使在第2遮光部LS2中发生割断不良,影响也不会波及到相邻的第2遮光部LS2的遮光图案段。此外,也能够抑制阵列基板12与对置基板14的粘接不良。此外,能够避免腐蚀向显示区域11发展。进而,不会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增加,而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得低。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提供显示质量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2遮光部LS2包括设置于阵列基板12的遮光图案段、以及设置于对置基板14的遮光图案段。
图6A以及6B表示切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10之前的、割断线CL附近的母基板的一构成例。
在切出时,第2遮光部LS2配置在以割断线CL为基准大致线对称的区域中。密封剂S配置在包括割断线CL的位置在内的阵列基板12M与对置基板14M之间。即,配置成在1对第1遮光部LS1以及黑色矩阵BM的构造之间如图6B所示夹着第2遮光部LS2以及密封剂S。在切出时,第2遮光部LS2以及密封剂S的构造沿着割断线CL被分离为两个。因此,在已切出时,密封剂S沿着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界而配置。
第2遮光部LS2具备:基板12M上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1、以及基板14M上的作为与遮光图案段PT1不同的面上的不同层级的层而配置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2。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图案段PT1配置于第1母基板12M,遮光图案段PT2配置于第2母基板14M。遮光图案段PT1在形成扫描线SL或信号线DL的面上配置为同一层级的层。遮光图案段PT2在形成黑色矩阵BM的面上配置为同一层级的层。
遮光图案段PT1、PT2都是点形状,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与显示区域11的端部之间,与割断线CL大致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1的列和与割断线CL大致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2的列交替地排列配置。即,遮光图案段PT1在第1母基板12M中配置在与遮光图案段PT2对置的位置之间。
配置在阵列基板12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1与配置在第1遮光部LS1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1不连续。配置在对置基板14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2与配置在黑色矩阵BM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2不连续。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上述的第2遮光部LS2的结构以外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
即,在从第1母基板12M以及第2母基板14M切出液晶显示面板10时,即使在割断线CL附近的第2遮光部LS2的遮光图案段PT1、PT2中发生割断不良,影响也不会波及到相邻的第2遮光部LS2的遮光图案段PT1、PT2。此外,能够抑制阵列基板12与对置基板14的粘接不良。此外,能够避免腐蚀向显示区域11发展。
进而,遮光图案段PT1能够与扫描线SL或信号线DL同时形成,遮光图案段PT2能够与黑色矩阵BM同时形成,因此不会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增加,而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得低。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提供显示质量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接着,参照附图对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2遮光部LS2由设置于阵列基板12的多个层上的图案构成。
图7A以及7B表示切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10之前的、割断线CL附近的母基板的一构成例。
在切出时,第2遮光部LS2配置在以割断线CL为基准成线对称的区域中。密封剂S配置在包括割断线CL的位置在内的阵列基板12M与对置基板14M之间。此外,第1遮光部LS1以及黑色矩阵BM以夹在一对第2遮光部LS2以及密封剂S的构造之间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已切出时,密封剂S沿着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界而配置。
第2遮光部LS2具有配置于第1母基板12M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3、以及配置于第2母基板14M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4。遮光图案段PT3和遮光图案段PT4隔着绝缘层而配置为不同层级的层。例如,遮光图案段PT3形成在与扫描线SL同一面上而配置为相同层级的层。遮光图案段PT4形成在与信号线DL同一面上而配置为相同层级的层。
遮光图案段PT3、PT4是点形状,与割断线CL大致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3的列和与割断线CL大致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4的列交替地排列而配置。即,遮光图案段PT3在遮光图案段PT4的下层配置在与遮光图案段PT4对置的位置之间。
配置在阵列基板12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3与配置在第1遮光部LS1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3不连续。配置在阵列基板12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4与配置在第1遮光部LS1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4不连续。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上述的第2遮光部LS2的结构以外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
即,在从第1母基板12M以及第2母基板14M切出液晶显示面板10时,即使在割断线CL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3、PT4中发生割断不良,影响也不会波及到相邻的遮光图案段PT3、PT4。此外,能够抑制阵列基板12与对置基板14的粘接不良。此外,能够避免腐蚀向显示区域11发展。
进而,遮光图案段PT3能够与扫描线SL同时形成,遮光图案段PT4能够与信号线DL同时形成,因此不会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增加,而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得低。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提供显示质量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8A以及8B是表示切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10之前的、割断线CL附近的母基板的一构成例。
图8A中示出第2遮光部LS2的其他例。该例中,第2遮光部LS2具有:配置于第1母基板12M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3、以及配置在多个遮光图案段PT3上的密封剂S层上并埋设于该密封剂S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4。遮光图案段PT3和遮光图案段PT4如图8A所示在绝缘层中配置为不同的层级,并配置为在绝缘层中相互分离的层。例如,遮光图案段PT3配置为与扫描线SL相同的层,遮光图案段PT4作为与信号线DL相同的层而配置在密封剂S的层上。
遮光图案段PT3、PT4是点形状,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与显示区域11的端部之间配置成隔着绝缘层重叠。与割断线CL大致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3的列和与割断线CL大致平行地排列的多个遮光图案段PT4的列以遮光图案段PT3与遮光图案段PT4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交替地排列而配置。即,遮光图案段PT3在遮光图案段PT4的下层配置成隔着绝缘层S而与遮光图案段PT4间的区域以及遮光图案段PT4的一部分重叠。例如,遮光图案段PT3的点的中心是遮光图案段PT4间的位置,遮光图案段PT4的点的中心是遮光图案段PT3间的位置。
配置在阵列基板12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3与配置在显示区域11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3不连续。配置在阵列基板12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4与配置在显示区域11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4不连续。
图8A以及图8B所示的例中,与图7A以及图7B所示的例相比,配置于各层的遮光图案段PT3、PT4的间隔窄。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第2遮光部LS2包括配置于多个层的遮光图案段PT3、PT4的情况下,即使配置于不同的层的遮光图案段PT3、PT4彼此在与基板面大致正交的方向D3上重叠地配置,只要在各层中配置在基板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3、PT4与配置在显示区域11附近的遮光图案段PT3、PT4不连续即可。像这样通过将配置于多个层的遮光图案段PT3、PT4彼此重叠地配置,能够更有效地对显示区域11的周围进行遮光。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上述的第2遮光部LS2的结构以外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在从第1母基板12M以及第2母基板14M切出液晶显示面板10时,即使在割断线CL附近的第2遮光部LS2的遮光图案段PT3、PT4中发生割断不良,影响也不会波及到相邻的遮光图案段PT3、PT4。此外,能够抑制阵列基板12与对置基板14的粘接不良。此外,能够避免腐蚀向显示区域11发展。
进而,遮光图案段PT3能够与扫描线SL同时形成,遮光图案段PT4能够与信号线DL同时形成,因此不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增加,而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得低。
进而,如图8B所示,配置于多个层的遮光图案段PT3、PT4以与彼此的遮光图案间的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更高效地遮挡从包围显示区域11的区域向显示区域11蔓延的光。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提供显示质量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如上述第2实施方式所示,在第2遮光部LS2设置于阵列基板12和对置基板14的情况下,也通过在与基板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方向D3)上将遮光图案段PT1与遮光图案段PT2间的区域以及遮光图案段PT2的一部分对置地配置,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图8A以及图8B所示的例相同的效果。
此外,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来示出的,并不是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例如,第2遮光部LS2也可以仅由配置于对置基板14的多个遮光图案形成。在该情况下,第2遮光部LS2配置在与黑色矩阵BM同层,形成为配置在对置基板14的端部附近的遮光图案与配置在黑色矩阵BM附近遮光图案段不连续。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2遮光部LS2的遮光图案段是点形状或波线状中的任一个,但只要是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部附近遮光图案段与配置在第1遮光部LS1附近或配置在黑色矩阵BM附近的遮光图案段不连续的结构,则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进而,在第2遮光部LS2包括配置于多个层的遮光图案段的情况下,配置于多个层的遮光图案段的形状也可以相互不同。
进而,第2遮光部LS2只要配置在包围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11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即可。通过仅在因阵列基板12以及对置基板14的结构而容易发生漏光的部分上设置第2遮光部LS2,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任何实施方式中都能够实现显示质量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Claims (5)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
一对基板,具有相互对置的对置面,所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所述对置面具有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区域中以矩阵状配置有像素;以及
液晶层,保持在所述一对基板的所述对置面之间;
第1遮光部以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式配置,设置于所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所述对置面侧;
进一步第2遮光部配置于该第1遮光部与所述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外周端之间,所述第2遮光部由非连续的段形成。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所述一个基板具备:沿着所述像素所排列的行延伸的扫描线、沿着所述像素所排列的列延伸的信号线、以及配置在所述扫描线与所述信号线交叉的位置附近的像素开关;
所述第2遮光部配置为实质上与形成所述扫描线或所述信号线的层为相同的层级的层。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所述第2遮光部包括配置于所述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多个第1遮光图案的段、以及配置于所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个基板的多个第2遮光图案的段;
所述第2遮光图案的段配置成与所述第1遮光图案的段之间对置。
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所述第2遮光部包括多个第3遮光图案的段以及多个第4遮光图案的段,该多个第4遮光图案的段作为配置在与所述多个第3遮光图案的段不同的层级的层而被形成;
所述多个第3图案的段和所述多个第4图案的段与彼此的图案之间对置。
5.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所述一个基板具备:沿着所述像素所排列的行延伸的扫描线、沿着所述像素所排列的列延伸的信号线、以及配置在所述扫描线与所述信号线交叉的位置附近的像素开关;
所述第3遮光图案的段作为配置在实质上与所述扫描线的层相同的其他层级的层而被形成,所述第4遮光图案的段作为配置在实质上与所述信号线的层相同的所述层级的层而被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45185A JP2014092772A (ja) | 2012-11-07 | 2012-11-07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2-245185 | 2012-11-0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09322A true CN103809322A (zh) | 2014-05-21 |
Family
ID=50622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47951.6A Pending CN103809322A (zh) | 2012-11-07 | 2013-11-07 | 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46416B2 (zh) |
JP (1) | JP2014092772A (zh) |
KR (1) | KR20140059131A (zh) |
CN (1) | CN103809322A (zh) |
TW (1) | TWI5154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92736B (zh) * | 2014-01-24 | 2016-08-31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盒后的母板、液晶显示面板及对应的制作方法 |
JP2015195106A (ja) | 2014-03-31 | 2015-11-05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I557831B (zh) * | 2015-05-15 | 2016-11-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微組件的傳送方法 |
EP3449532B1 (en) | 2016-04-28 | 2024-02-28 | AT & S Austria Technologie & Systemtechnik Aktiengesellschaft | Component carrier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arrangement, electronic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TWI685779B (zh) * | 2019-01-30 | 2020-02-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裝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0494A (zh) * | 2001-07-30 | 2003-03-0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410820A (zh) * | 2001-10-09 | 2003-04-16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
JP2004077703A (ja) * | 2002-08-14 | 2004-03-11 | Toshib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4118025A (ja) * | 2002-09-27 | 2004-04-15 | Optrex Corp |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表示パネル |
US20060001790A1 (en) * | 2003-11-20 | 2006-01-05 | Hung-Jen Chu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JP2006053169A (ja) * | 2004-07-15 | 2006-02-23 | Optrex Corp | 液晶表示素子 |
CN101080664A (zh) * | 2005-03-18 | 2007-11-28 | 夏普株式会社 | 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51651B2 (ja) | 2001-01-31 | 2012-01-11 | オプト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素子 |
US6882398B2 (en) * | 2001-04-17 | 2005-04-19 |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
JP4156216B2 (ja) | 2001-06-19 | 2008-09-24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液晶表示装置 |
TWI265348B (en) * | 2003-09-24 | 2006-11-01 |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he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US7385660B2 (en) * | 2003-12-08 | 2008-06-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or transflector having opening in a first electrode for forming a liquid crystal domain and openings at first and second corners of the domain on a second electrode |
US7965365B2 (en) | 2004-09-03 | 2011-06-21 |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Image display device, portable terminal, display panel, and lens |
JP2006084713A (ja) * | 2004-09-15 | 2006-03-30 | Sharp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TWI287153B (en) | 2005-08-08 | 2007-09-21 | Au Optronics Corp | Backlight module structure |
KR101450803B1 (ko) | 2007-12-28 | 2014-10-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어레이 기판 및 어레이 기판의 제조방법 |
TWI409778B (zh) | 2008-12-25 | 2013-09-21 | Innolux Corp | 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面板及驅動方法 |
-
2012
- 2012-11-07 JP JP2012245185A patent/JP2014092772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10-24 TW TW102138547A patent/TWI515482B/zh active
- 2013-10-29 US US14/065,610 patent/US9146416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04 KR KR1020130132747A patent/KR2014005913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3-11-07 CN CN201310547951.6A patent/CN1038093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0494A (zh) * | 2001-07-30 | 2003-03-0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410820A (zh) * | 2001-10-09 | 2003-04-16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
JP2004077703A (ja) * | 2002-08-14 | 2004-03-11 | Toshib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4118025A (ja) * | 2002-09-27 | 2004-04-15 | Optrex Corp |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表示パネル |
US20060001790A1 (en) * | 2003-11-20 | 2006-01-05 | Hung-Jen Chu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JP2006053169A (ja) * | 2004-07-15 | 2006-02-23 | Optrex Corp | 液晶表示素子 |
CN101080664A (zh) * | 2005-03-18 | 2007-11-28 | 夏普株式会社 | 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092772A (ja) | 2014-05-19 |
US9146416B2 (en) | 2015-09-29 |
TWI515482B (zh) | 2016-01-01 |
US20140125927A1 (en) | 2014-05-08 |
KR20140059131A (ko) | 2014-05-15 |
TW201423221A (zh) | 2014-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24927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7004774B (zh) | 具有耐腐蚀印刷电路膜的柔性显示装置 | |
CN107589576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 | |
US9910331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2403671B1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4122687B (zh) | 平面显示装置 | |
CN103293811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5182646B (zh) |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 |
CN107219660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102204976B1 (ko) |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 |
CN104335111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JP2012108464A5 (ja) |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 | |
US20160161814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3809322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2323681A (zh) | 引线结构以及具有此引线结构的显示面板 | |
CN103901690A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WO2017113864A1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器件 | |
WO2016065798A1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180314098A1 (en) | Display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13084669A5 (zh) | ||
JP2017111396A (ja) | 表示装置 | |
KR20140097774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TW201400922A (zh) | 扇出線路 | |
CN103913910A (zh) | 一种像素单元结构、阵列基板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US10866472B2 (en) | Mount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