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802499B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2499B
CN103802499B CN201310491954.2A CN201310491954A CN103802499B CN 103802499 B CN103802499 B CN 103802499B CN 201310491954 A CN201310491954 A CN 201310491954A CN 103802499 B CN103802499 B CN 1038024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er
transport path
recording medium
guiding piece
paper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919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2499A (zh
Inventor
三桥正
加藤幸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ers Jiang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02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2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2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2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具备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进行拆装的引导构件的打印机中降低了结构部件数,从而实现了作业人员花费在打印机的组装作业上的负担减轻。打印机(100)通过将突起插入于设置在侧框架(111)的狭缝(501)从而使纸引导件相对于运送路径的表背方向的位置固定,并且通过使爪构件嵌合于设置在纸引导件的凹部从而使纸引导件相对于运送路径的运送方向的位置固定,所述突起为设置在纸引导件的安装用的突起,所述纸引导件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于将运送路径夹在中间而对置配置的侧框架(111),所述爪构件一体地配备于支承侧框架(111)的下侧框体(106)。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施对记录介质进行的记录动作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存在具备对运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的运送位置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的打印机。在这种打印机中,存在使引导构件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进行拆装的打印机。这种引导构件在打印机发生卡纸或进行维护作业等时从打印机主体卸下,而在通常情况下通过锁止构件等固定于打印机主体。
具体而言,一直以来存在如下的打印机,即,通过使设置在纸引导件的孔与设置在框架的销卡合,从而对该纸引导件进行支承,所述框架设置在与该纸引导件对置的位置,并通过使固定构件以将该纸引导件夹在与框架之间的方式与销卡合,从而将该纸引导件固定(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在该打印机中,通过卸下固定构件能够将纸引导件卸下。
而且,具体而言,一直以来存在如下的打印机,即,沿着在机械框架设置的导轨的引导槽而使引导构件能够在上下方向进行插拔,并通过在将引导构件插入引导槽的位置将在固定用的框架设置的销插入于在引导构件设置的孔从而将引导构件固定(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在该打印机中,通过将从销拔出的引导构件沿着引导槽拔出,能够卸下该引导构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293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5739号公报
但是,包含上述专利文献1、2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实现引导构件相对于打印机主体的装卸的构造复杂,构成使引导构件固定在打印机主体(不能进行引导构件的装卸)的打印机的部件数变多,从事该打印机的组装作业的作业人员的负担大。
发明内容
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造成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备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进行拆装的引导构件的打印机中降低结构部件数,从而实现作业人员花费在打印机的组装作业上的负担减轻。
此外,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造成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高制造精度并且降低结构部件数,从而实现作业人员花费在打印机的组装作业上的负担减轻。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对在运送路径中运送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动作,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框架,其沿着宽度方向将该运送路径夹在中间而对置配置,所述宽度方向为与在所述运送路径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表背方向正交的方向且为与所述运送路径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支承构件,其配置于在所述运送路径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背面侧,并支承所述一对框架;引导构件,其从在所述运送路径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侧与所述运送路径对置配置,且在所述一对框架之间以能够卸下的方式相对于该一对框架安装,所述支承构件具备从在所述运送路径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背面侧向表面侧突出的爪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具备从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于所述一对框架的各自而突出的突起和与所述爪构件嵌合的凹部,所述一对框架具备接收所述突起的插入的被插入部,通过将所述突起插入所述被插入部从而使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运送路径的所述表背方向的位置固定,并且,通过使所述爪构件与所述凹部嵌合从而使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运送路径的所述运送方向的位置固定。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发明中,所述一对框架通过加工金属板而形成。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发明中,所述一对框架支承对所述运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赋予运送力的运送构件。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发明中,所述支承构件构成所述打印机的框体的一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在具备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进行拆装的引导构件的打印机中,起到了能够降低结构部件数从而实现作业人员花费在打印机的组装作业上的负担减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打印机主体的说明图。
图3为表示纸引导件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纸引导件的支承构造的说明图(其1)。
图5为表示纸引导件的支承构造的说明图(其2)。
图6为表示纸引导件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其1)。
图7为表示纸引导件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其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适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打印机的结构)
首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中,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具备将打印机主体101收纳的框体102。
在框体102设置有操作面板103、电源开关104。框体102由设置有操作面板103的上侧框体105和设置有电源开关104的下侧框体106构成。框体102通过将上侧框体105与下侧框体106在上下方向组合而构成。在框体102设置有供排纸盘107。供排纸盘107设置在打印机100的前面侧。
框体102具备门构件108。门构件108通过设置在该门构件108的下方的支轴(省略图示)而与框体102(上侧框体105)连结。门构件108通过以支轴为中心转动而使框体102的内侧能够开放地进行封闭。门构件108在以支轴为中心而转动到前面侧的情况下使框体102的内侧开放。
在以支轴为中心而使门构件108转动到前面侧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对于收纳于框体102的内侧的打印机主体101的一部分的各种维护。具体而言,在以支轴为中心而使门构件108向前面侧转动,从而使框体102的内侧开放的状态下,例如,能够进行打印机主体101所具备的打印头109的更换。
在进行打印头109的更换作业时,将比打印头109靠前面侧设置的纸引导件110卸下。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纸引导件110实现引导构件。纸引导件110由侧框架111支承。
侧框架111在框体102内且在打印机1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互对置地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在框体102内设置的一对侧框架111实现一对框架。
侧框架111通过加工金属板(钣金加工)而形成。具体而言,侧框架111通过将金属板构件的规定部位冲压等进行了冲压加工后,将冲压加工后的金属板构件弯曲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由于钣金加工为公知的技术因而省略说明。通过由这种金属板的加工(钣金加工)来形成侧框架111,能够确保侧框架111的制造精度。
通过将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安装用的突起(参照图3中的符号303)插入于在侧框架111设置的狭缝(参照图5中的符号501),从而能够在侧框架111之间由该侧框架111支承纸引导件110。
由下侧框体106支承侧框架111。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下侧框体106实现支承构件。下侧框体106例如能够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下侧框体106具备从下侧向上侧突出的支承用的突起,通过使该支承用的突起与设置在侧框架111的凹部卡合来支承侧框架111。
通过由下侧框体106支承侧框架111,防止由于支承侧框架111的机构而导致的部件数增加,并且降低打印机100的与组装作业相关的作业工序,从而能够实现作业人员花费在组装作业上的负担减轻。
(打印机主体101的结构)
图2为表示打印机主体101的说明图。图2表示沿着铅直方向切断收纳于框体102的内侧的打印机主体101的状态的截面。在图2中,打印机主体101具备运送作为记录对象的记录介质的运送路径201。运送路径201将设置于打印机主体101的前面侧的第一供排纸口202和设置于打印机主体101的背面侧的第二供排纸口203连通。
对于该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作为记录介质,能够使用单页纸以及连续纸。单页纸为事先裁断成规定大小的记录介质,具体而言,能够通过A4尺寸的纸张、B5尺寸的纸张等实现。连续纸为长条状的记录介质,例如,存在沿着长度方向卷绕成卷筒状的形态、在每规定的长度向彼此不同的方向折叠的形态等。由于单页纸、连续纸为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说明。
运送路径201中设置有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动作的记录部204。记录部204具备打印头109与压印部205。打印头109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1进行拆装地设置。记录部204例如进行冲击方式的记录动作。
冲击方式的记录部204中的打印头(击打式打印头)109具备多个线脚,并具有将多个线脚的前端配列成矩阵状的构造。多个线脚设置为能够分别独立地向压印部205侧突出。
在进行冲击方式的记录部204的记录动作时,使记录介质介于打印头(击打式打印头)109与压印部205之间。此外,使打印头(击打式打印头)109具备的多个线脚选择性地打击压印部205,从而在记录介质压出小点(点)。记录介质例如能够使用通过施加压力使得施加有该压力的部分发色的、所谓的压敏方式的记录介质。
或者,使用打印头(击打式打印头)109的记录部204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实现记录动作,即,使墨带介于打印头(击打式打印头)109与压印部205之间,并利用线脚的压力将墨带的墨转印于记录介质,由此进行记录。
冲击方式的记录部204通过连续压出小点(点),而显现文字等。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印字不仅包括通过压出的小点(点)显现文字的情况,还包括显现图形等文字以外的情况。由于打印头(击打式打印头)109能够利用公知的技术容易地实现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记录部204不限定于冲击方式也可以进行采用了非冲击方式的印字。非冲击方式的记录部204例如利用热敏方式、热转印方式、喷墨方式、激光方式等而进行印字。在该情况下,记录部204取代击打式打印头,而具备与各印字方式一致的打印头109。由于热敏方式、热转印方式、喷墨方式、激光(电子照相)方式为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说明。
在运送路径201上,在记录部204的一侧(前面侧)设置有实现第一运送部的第一辊对206。第一辊对206将由供排纸盘107支承的单页纸向记录部204运送。
构成第一辊对206的两个辊207、208均设置为以与正交于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的方向(宽度方向)平行的轴心为中心而能够绕该轴心旋转。在第一辊对206中,一侧的辊207与电机等驱动源(省略图示)连结。在第一辊对206中,另一侧的辊208与一侧的辊207抵接,并随着一侧的辊207的旋转而与该一侧的辊207一起旋转。
第一辊对206在记录介质介于一侧的辊207与另一侧的辊208之间的情况下,在一侧的辊207与另一侧的辊208抵接的位置(以下称为“第一夹持部”)209夹入该记录介质。在该状态下一侧的辊207旋转,由此利用与在运送路径201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摩擦使另一侧的辊208旋转。
在第一辊对206中,与驱动源连结的一侧的辊207设置在运送路径201的下侧,未与驱动源连结的另一侧的辊208设置在运送路径201的上侧。在第一辊对206中,第一夹持部209设置在与记录部204的记录位置(压印部205的上表面位置)大致水平的位置。
在运送路径201上,在记录部204的另一侧(背面侧)设置有实现第二运送部的牵引器210。牵引器210对记录部204运送连续纸。牵引器210具备省略图示的销带。销带呈环状带形状并架设于省略图示的辊对。构成牵引器210的辊对中的一侧的辊通过驱动轴211而与电机等驱动源连结。
构成牵引器210的辊对中的一侧的辊通过被传递电机等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旋转。销带随着构成牵引器210的辊对中的一侧的辊的旋转,而在与该辊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在架设有销带的辊对中,未与电机等驱动源连结的辊通过与辊的旋转相伴的销带的旋转而从动于该旋转地进行旋转。
销带具备向外周方向突出而与在连续纸的两侧设置的运送用的孔(运送孔)啮合的多个销。销带以将该销插入运送用的孔(运送孔)的状态随着辊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对记录部204运送连续纸。
牵引器210具备从上方与销带对置的抑制构件212。抑制构件212通过省略图示的弹簧等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被压向关闭方向(与销带抵接的方向)。由此,能够防止由销带运送的连续纸从该销带浮起。
在运送路径201上,在记录部204与牵引器210之间设置有实现第三运送部的第二辊对213。第二辊对213从背面侧对记录部204运送连续纸,并且将从前面侧通过了记录部204的记录介质(单页纸)向背面侧运送。
构成第二辊对213的两个辊214、215均设置为以与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心为中心而能够绕该轴心旋转。在第二辊对213中,一侧的辊214与电机等驱动源(省略图示)连结。在第二辊对213中,另一侧的辊215与一侧的辊214抵接,并随着一侧的辊214的旋转而与该一侧的辊214一起旋转。
第二辊对213在记录介质介于一侧的辊214与另一侧的辊215之间的情况下,在一侧的辊214与另一侧的辊215抵接的位置(以下称为“第二夹持部”)216夹入该记录介质。在该状态下一侧的辊214旋转,从而利用与在运送路径201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摩擦而使另一侧的辊215旋转。
在第二辊对213中,与驱动源连结的一侧的辊214设置在运送路径201的上侧,未与驱动源连结的另一侧的辊215设置在运送路径201的下侧。在第二辊对213中,第二夹持部216设置在比与基于记录部204的记录位置(压印部205的上表面位置)大致水平的位置靠下侧。
在运送路径201上,在牵引器210与第二辊对213之间设置有引导构件217。引导构件217具备从下侧与运送路径201对置且以背面侧高于前面侧的方式倾斜的引导面217a。该引导面217a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上连续。
纸引导件110在运送路径201上设置在与第一辊对206相比靠前面侧。由纸引导件110支承上述的辊208。纸引导件110具备与运送路径201对置的运送面218。纸引导件110能够通过运送面218防止在运送路径201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浮起。由此,能够将从第一供排纸口202供给的记录介质顺畅地引导到运送路径201中。
而且,纸引导件110具备设置在与运送面218相比靠前面侧且越靠前面侧越向上方倾斜的诱导面219。纸引导件110通过诱导面219将从第一供排纸口202供给的记录介质(单页纸)的前端慢慢地向下方引导。由此,例如,即使在从第一供排纸口202供给的记录介质(单页纸)因该记录介质的褶等而卷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运送路径201中顺畅地引导该记录介质。
而且,纸引导件110具备设置在与运送面218相比靠背面侧,且越靠背面侧越向上方倾斜的退避部220。由此,防止从背面侧向前面侧运送的记录介质(连续纸)与基材301(参照图3)的端部等干涉,从而能够防止因记录介质(连续纸)的前端与纸引导件110干涉而造成该记录介质(连续纸)的运送出现故障。
(纸引导件110的构造)
图3为表示纸引导件110的构造的说明图。在图3中,纸引导件110具备通过加工金属板而形成的基材301。纸引导件110通过基材301而将上述的辊208的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辊208分别设置在设置于基材301的开口部302,并在纸引导件110由侧框架111支承的状态下与辊207抵接。
在纸引导件110中,在基材30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安装用的突起303。安装用的突起303由第一突起303a和第二突起303b构成。安装用的突起303(第一突起303a以及第二突起303b)分别设置在运送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在基材301中,设置有安装用的突起303(第一突起303a以及第二突起303b)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分别长于侧框架111对置的距离。
而且,在纸引导件110中,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宽度方向的定位用的突起304。定位用的突起304由第一突起304a和第二突起304b构成。定位用的突起304(第一突起304a以及第二突起304b)分别设置在运送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在基材301中,设置有定位用的突起304(第一突起304a以及第二突起304b)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分别等于侧框架111对置的间隔。由此,进行宽度方向的纸引导件110的定位,从而能够防止纸引导件110在宽度方向晃动。
而且,在纸引导件110中,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运送方向的定位用的凹部305。凹部305具备从纸引导件110的宽度方向的端面向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部305a和与该第一凹部305a相比向内侧更深地凹陷的第二凹部305b。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第一凹部305a以及第二凹部305b分别设置在运送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在安装于打印机主体101的状态下,使第二凹部305b嵌入在下侧框体106设置的爪构件(运送方向上的定位用的突起,参照图4中的符号401),从而将纸引导件110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1的、在运送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纸引导件110的支承构造)
图4以及图5为表示纸引导件110的支承构造的说明图。图4表示从上方(操作面板侧)观察图1所示的打印机100的状态。图5表示图4中的A-A截面。
在图4以及图5中,在侧框架111设置有狭缝501。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由狭缝501实现被插入部。狭缝50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设置为与安装用的突起303的板厚方向的尺寸相同。狭缝501分别在板厚方向贯穿各侧框架111。狭缝501分别设置在各侧框架111的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位置且在运送方向上相同的位置。
在侧框架111设置有于纸引导件110的安装(或者卸下)时插入安装用的突起303的孔502、孔503。而且,在侧框架111设置有于纸引导件110的安装(或者卸下)时插入定位用的突起304b的孔504。孔502以及孔503分别与狭缝501连续。狭缝501比孔503更向背面侧延伸。
在安装于打印机主体101的状态下,以使安装用的突起303抵接狭缝501的背面侧的端部的状态,由侧框架111支承纸引导件110。狭缝50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与安装用的突起303的板厚方向的尺寸相同,并且,狭缝501比孔503更向背面侧延伸,因此在使安装用的突起303抵接狭缝501的背面侧的端部的状态下,使纸引导件110的在记录介质的表背方向(设置状态下的打印机100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由此,能够防止纸引导件110在上下方向晃动。由于侧框架111通过加工金属板而形成,因此通过狭缝501规定纸引导件110的安装位置,由此能够确保纸引导件110的位置精度。
侧框架111对与电机等驱动源连结的辊207的轴505以及辊214的轴506的两端进行支承。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在侧框架111所支承的轴505设置的辊207、在轴506设置的辊214实现运送构件。由于侧框架111通过加工金属板而形成,因此通过由侧框架111支承轴505、506,能够确保辊207、214的位置精度。
而且,侧框架111对打印头109的轴507的两端进行支承。打印头109设置为通过沿着轴507滑动从而能够在宽度方向移动。由于通过加工金属板而形成侧框架111,因此通过由侧框架111支承轴507,能够确保由打印头109进行的记录位置的精度。
像这样,通过由金属板的加工形成的侧框架111支承纸引导件110、轴505、506、轴507,由此能够确保辊207、214、215、打印头109的相互的位置精度。特别是,通过利用由金属板的加工形成的侧框架111规定辊214以及纸引导件110的位置,从而即使在将纸引导件11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1进行拆装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第二夹持部216的位置精度。
图4中的符号401表示设置于下侧框体106的爪构件。爪构件进行纸引导件110的在运送方向上的定位。爪构件401具有在宽度方向上薄而在前后方向上厚的长方形截面的柱状部,并从在运送路径201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背面侧向表面侧突出。即,爪构件401从纸引导件110的下侧向纸引导件110的上侧突出。下侧框体106一体地具备爪构件401。爪构件401与下侧框体106一体地形成,下端固定在下侧框体106,上端设置为自由端。
通过使爪构件401与下侧框体106一体化,由此能够防止由于设置爪构件401造成打印机100的部件数增加,并且减少与打印机100的组装作业相关的作业工序。由此,能够实现作业人员花费在打印机100的组装作业上的负担减轻。
爪构件401设置为能够以下端为支点沿着宽度方向摆动。由于爪构件401具有宽度方向薄而前后方向厚的长方形截面的柱状部且与下侧框体106一体地形成,因此在固定了下端的状态下,越靠上端越大幅度摆动地变形,从而沿着宽度方向摆动。爪构件401在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沿着宽度方向摆动。而且,爪构件401具有当施加的外力被解除时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的弹性。
在爪构件401的上端设置有向纸引导件110侧突出的爪(省略图示)。该爪以嵌入第二凹部305b的状态与纸引导件110卡合。由此,能够防止纸引导件110于在运送路径201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表背方向(上下方向)晃动。爪呈以宽度方向上的爪的尺寸形成为上端侧小于下端侧的方式倾斜的锥形状。
爪构件401具有在进行纸引导件110的装卸时且在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以能够解除设置于上端的爪与纸引导件110的卡合的程度变形的弹性。而且,爪构件401具有在进行纸引导件110的装卸时且在施加的外力被解除的情况下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的弹性。
图6以及图7为表示纸引导件110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图6表示从图4所示的打印机100卸下纸引导件110的中途的状态。图7表示图6中的A-A截面。
(纸引导件110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1的装卸步骤)
在进行纸引导件110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1的安装时,首先,将纸引导件110插入侧框架111之间。在插入时,首先,使纸引导件1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例如,作业人员面向的右侧)下降而使基材301处于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将下降的一端(例如,作业人员面向的右侧)的安装用的突起303a插入孔502(例如,在作业人员面向的右侧的侧框架111设置的孔502),并将下降的一端(例如,作业人员面向的右侧)的安装用的突起303b插入孔503(例如,在作业人员面向的右侧的侧框架111设置的孔503)。
接下来,将插入的安装用的突起303a、303b压入对应的侧框架(例如,作业人员面向的右侧的侧框架)111,同时降低纸引导件110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例如,作业人员面向的左侧),而将另一侧的安装用的突起303a、303b分别插入对应的孔502与孔503(例如,在作业人员面向的左侧的侧框架111设置的孔502与孔503)。
此时,通过使定位用的突起304a从框架前方脱离,并使定位用的突起304b从孔504脱离,由此能够将另一侧的安装用的突起303a、303b插入对应的孔502与孔503(例如,在作业人员面向的左侧的侧框架111设置的孔502与孔503)。
然后,使纸引导件110向下方下降直到抵接狭缝501。爪构件401在将基材301的两端部的安装用的突起303a插入孔502,将基材301的两端部的安装用的突起303b插入孔503,并使纸引导件110向下方下降直到抵接狭缝501的状态下,嵌入第一凹部305a。
由于在爪构件401的前端设置的爪呈宽度方向上的爪的尺寸形成为上端侧小于下端侧的锥形状,因此通过以使基材301抵接爪构件401的锥面的方式使纸引导件110向下方下降,由此能够使该爪构件401容易嵌入第一凹部305a。
图6以及图7表示以这种方式将纸引导件110插入侧框架111之间并使爪构件401嵌入第一凹部305a的状态。接下来,从图6以及图7所示的状态(纸引导件110处于水平的状态),使基材301的两端部的安装用的突起303a、303b分别在狭缝501内从前面侧向背面侧滑动。此时,使基材301的两端部的安装用的突起303b分别滑动直到抵接狭缝501的背面侧的端部。由此,使纸引导件11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固定。
在基材301的两端部的定位用的突起304a抵接比孔502靠前面侧的内侧面,且基材301的两端部的定位用的突起304b抵接比孔504靠背面侧的内侧面的状态下,使纸引导件110的基材301滑动直到安装用的突起303b抵接狭缝501的背面侧的端部。由此,使纸引导件110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固定。
爪构件401在基材301的两端部的安装用的突起303b分别抵接狭缝501的背面侧的端部的状态下,嵌入第二凹部305b。由此,使纸引导件110的运送方向的位置固定。在从打印机主体101卸下纸引导件110时,进行与纸引导件110相对于上述打印机主体101的安装步骤相反的步骤。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特征在于,具备:作为一对框架的侧框架111,其沿着宽度方向将运送路径201夹在中间而对置配置;作为支承构件的下侧框体106,其配置于在运送路径201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背面侧(下方侧),并支承侧框架111;纸引导件110,其从在运送路径201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侧(上方侧)与运送路径201对置配置,且在侧框架111之间以能够卸下的方式相对于该侧框架111安装,下侧框体106具备从在运送路径201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背面侧向表面侧突出的爪构件401,纸引导件110具备从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于侧框架111的各自而突出的安装用的突起303和与爪构件401嵌合的凹部305,侧框架111具备接收安装用的突起303的插入的作为被插入部的狭缝501,通过将安装用的突起303插入狭缝501从而使纸引导件110相对于运送路径201的表背方向的位置固定,并且通过使爪构件401与凹部305嵌合从而使纸引导件110相对于运送路径201的运送方向的位置固定。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能够通过侧框架111实现纸引导件110的支承与表背方向的纸引导件110的位置固定,并且能够通过下侧框体106进行侧框架111的支承与纸引导件110的运送方向的位置固定。由此,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在具备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1进行拆装的纸引导件110的打印机中,能够降低打印机100的结构部件数,从而能够实现作业人员花费在打印机100的组装作业上的负担减轻。
尤其是,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由于凹部305具备深度不同的第一凹部305a和第二凹部305b,因此在进行纸引导件110的装卸时,不会使爪构件401大幅度摆动(变形),从而能够使基材301与爪构件401可靠地(在较深的位置)卡合。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能够使纸引导件110的装卸作业容易进行,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纸引导件110的固定。而且,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能够抑制因纸引导件110的装卸造成的爪构件401的劣化。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特征在于,通过加工金属板来形成侧框架111。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能够确保侧框架111的制造精度,从而能够确保由该侧框架111支承的纸引导件110的位置精度。
由此,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能够确保高制造精度并降低结构部件数,从而能够实现作业人员花费在打印机的组装作业上的负担减轻。而且,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即使在运送路径201中运送各种厚度(表背方向的尺寸)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与运送的记录介质的不同无关地而可靠地引导各记录介质。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特征在于,侧框架111对一体地具备作为运送构件的辊207、214的轴505、506进行支承,所述辊207、214对运送路径201中的记录介质赋予运送力。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通过由侧框架111支承纸引导件110以及辊207、214的轴505、506,能够抑制构成打印机100的部件数的增加,从而实现作业人员花费在打印机100的组装作业上的负担减轻。
而且,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通过确保了制造精度的侧框架111支承辊207、214的轴505、506,能够确保辊207、214的运送精度,并且能够确保纸引导件110与辊207、214的位置关系的精度。
由此,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能够容易地制造进行高质量的记录动作的打印机100,从而能够实现该打印机100的廉价化。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利用通过加工金属板而形成的侧框架111,不仅对纸引导件110、辊207的轴505、辊214的轴506进行支承,还支承打印头109的轴507,因此能够确保辊207、辊214、辊215的位置精度以及打印头109的记录位置的精度,并且能够确保各部(辊207、辊214、辊215以及打印头109)彼此的位置关系的精度。
而且,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由于通过侧框架111支承纸引导件110、辊207的轴505、辊214的轴506、轴507,因此与分别设置支承纸引导件110、轴505、506以及轴507的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构成打印机100的部件数的增加,从而能够实现作业人员花费在打印机100的组装作业上的负担减轻。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特征在于,支承纸引导件110等的下侧框体106构成打印机100的框体102的一部分。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通过由构成打印机100的框体102的一部分的下侧框体106支承侧框架111,由此能够降低打印机100的结构部件数,减少打印机100的组装所花费的工序数。由此,能够实现作业人员花费在打印机的组装作业上的负担减轻,进而能够实现该打印机100的廉价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在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动作的方面有用,特别适于具备在进行打印头的维护等时能够拆装的构件的打印机。
【符号说明】
100-打印机
106-下侧框体
110-纸引导件
111-侧框架
201-运送路径
303-安装用的突起
305-凹部
305a-第一凹部
305b-第二凹部
401-爪构件
501-狭缝

Claims (4)

1.一种打印机,对在运送路径中运送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动作,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框架,其沿着所述打印机的宽度方向将该运送路径夹在中间而对置配置,所述宽度方向与在所述运送路径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表背方向即垂直于在所述运送路径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方向正交且与所述运送路径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正交;
支承构件,其配置于在所述运送路径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背面侧,并支承所述一对框架;
引导构件,其从在所述运送路径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侧与所述运送路径对置配置,且在所述一对框架之间以能够卸下的方式相对于该一对框架安装,
所述支承构件具备从在所述运送路径中运送的记录介质的背面侧向表面侧突出的爪构件,
所述引导构件具备从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相对于所述一对框架的各自而突出的突起和与所述爪构件嵌合的凹部,
所述一对框架具备接收所述突起的插入的被插入部,
通过将所述突起插入所述被插入部从而使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运送路径的所述表背方向的位置固定,并且,通过使所述爪构件与所述凹部嵌合从而使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运送路径的所述运送方向的位置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框架通过加工金属板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框架支承对所述运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赋予运送力的运送构件。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构件构成所述打印机的框体的一部分。
CN201310491954.2A 2012-11-07 2013-10-18 打印机 Active CN1038024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5839A JP5959408B2 (ja) 2012-11-07 2012-11-07 プリンタ
JP2012-245839 2012-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2499A CN103802499A (zh) 2014-05-21
CN103802499B true CN103802499B (zh) 2017-12-01

Family

ID=50700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91954.2A Active CN103802499B (zh) 2012-11-07 2013-10-18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59408B2 (zh)
CN (1) CN10380249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6033A (zh) * 2003-07-21 2005-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除卡纸装置的多功能机器及除卡纸方法
JP3724641B2 (ja) * 2001-10-31 2005-12-07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
CN101331025A (zh) * 2006-02-20 2008-12-24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印刷机的盒
CN102120389A (zh) * 2009-11-27 2011-07-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3803B2 (ja) * 1994-06-14 1998-03-09 日本電気データ機器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JP2665158B2 (ja) * 1994-07-21 1997-10-22 日本電気データ機器株式会社 用紙案内装置
JPH08157101A (ja) * 1994-11-30 1996-06-18 Murata Mach Ltd ガイド板の取付構造
JPH08282040A (ja) * 1995-04-10 1996-10-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プリンタ
JPH08301461A (ja) * 1995-05-01 1996-11-19 Brother Ind Ltd 給紙カセット装置
JP2002293467A (ja) * 2001-03-30 2002-10-09 Seiko Epson Corp 記録媒体の案内部材及びその案内部材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5609671B2 (ja) * 2011-01-21 2014-10-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4641B2 (ja) * 2001-10-31 2005-12-07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
CN1576033A (zh) * 2003-07-21 2005-02-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除卡纸装置的多功能机器及除卡纸方法
CN101331025A (zh) * 2006-02-20 2008-12-24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印刷机的盒
CN102120389A (zh) * 2009-11-27 2011-07-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59408B2 (ja) 2016-08-02
CN103802499A (zh) 2014-05-21
JP2014094790A (ja) 201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3873B (zh) 行式打印机以及行式打印机的打印头移动方法
CN103802499B (zh) 打印机
JP5228809B2 (ja) インク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11311A (ja) 記録媒体処理装置
JP2009040527A (ja) トレイ
JP5867172B2 (ja) 印字ヘッド機構、フラップ機構、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CN103802492B (zh) 打印机
JP3122583U (ja) テープ状記録媒体用給送ガイド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JP2009120338A (ja) プリンタの給紙機構およびプリンタ
TWI295638B (en) Printer
JP2010254448A (ja) 媒体搬送装置
JPS63222875A (ja) 記録装置のシ−トサポ−タ−
JP2018001710A (ja) 記録装置
JP2018001522A (ja) 記録装置
JP5173343B2 (ja) 記録装置
JP4893960B2 (ja) トレイ
JP2013141786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における異物除去機構
JP2000344377A (ja) プリンタ
JP5353452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581850B2 (ja) インクリボンガイドおよびプリンタ
JP3486098B2 (ja) プリンタ
JP2013206118A (ja) 記録媒体処理装置および印刷ヘッドの支持機構
JP2010195540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媒体の支持構造
JP2011031399A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20090136276A1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CITIZEN WATCH Co.,Ltd.

Applicant after: CITIZEN SYSTEMS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ITIZEN HOLDINGS Co.,Ltd.

Applicant before: CITIZEN SYSTEMS JAPAN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5

Address after: New territories,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De Shi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CITIZEN SYSTEMS JAPAN Co.,Ltd.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WAT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5

Address after: Floors 1-4, Building F0005, No. 399, Jinxing Road, Jianghai District,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rinters (Jiangmen) Co.,Ltd.

Address before: New territories,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De Shi development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