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0494B - 安全门和安全区域 - Google Patents
安全门和安全区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90494B CN103790494B CN201310527054.9A CN201310527054A CN103790494B CN 103790494 B CN103790494 B CN 103790494B CN 201310527054 A CN201310527054 A CN 201310527054A CN 103790494 B CN103790494 B CN 1037904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frame structure
- gateway
- inner periphery
- resp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NHDHVHZZCFYRSB-UHFFFAOYSA-N pyriproxyfen Chemical compound C=1C=CC=NC=1OC(C)COC(C=C1)=CC=C1OC1=CC=CC=C1 NHDHVHZZCFYRS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14—Windows; Doors; Hatch covers or access panels; Surrounding frame structures; Canopie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pressure sensors, water deflectors, hinges, seals, handles, latches, windscreen wipers
- B64C1/1407—Doors; surrounding frames
- B64C1/1469—Doors between cockpit and cab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5/00—Aircraft indicators or protec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45/001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tection against criminal attack, e.g. anti-hijacking systems
- B64D45/002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tection against criminal attack, e.g. anti-hijacking systems means for restricting access to flight deck
- B64D45/002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tection against criminal attack, e.g. anti-hijacking systems means for restricting access to flight deck doors or 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restrict unauthorized acces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90—Revolving doors; Cages or housings therefor
- E06B3/906—Revolving doors; Cages or housings therefor combining radially extending wings and separately movable arcuate w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安全门和安全区域被提供。一种安全门包括框架结构,多个门道被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其中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第一门道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具有第一宽度,并且其中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界定第一门道的侧表面部分具有第二宽度。安全门进一步包括容纳在框架结构中的锁定元件。锁定元件包括能相对于框架结构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移动的第一区段和能相对于框架结构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独立于第一区段移动的第二区段,其中锁定元件的第一区段的尺寸被设定为使得,在第一区段关闭第一门道的位置,第一区段也可关闭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上邻近第一门道的第二门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适于在交通工具上使用的安全门。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装备有这种类型的安全门的安全区域,特别是交通工具中装备有这种类型的安全门的安全区域。
背景技术
现代商用飞机上的驾驶舱区域受到特定安全规程的制约。特别有必要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得进入驾驶舱的机会。从DE102 04 544B4或US 6,925,756B2已知一种用于控制进入驾驶舱的锁定系统。该锁定系统包括大体上中空圆柱形形状的框架结构,多个门道被构造在该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上。类似的大体上中空圆柱形的钟形锁被能旋转的容纳在框架结构中。门道同样被构造在钟形锁的侧表面中,通过钟形锁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相应旋转,门道可被移动以使其与构造在框架结构开口中的门道中的一个叠合,以使能够进入锁系统的由钟形锁界定的内部,或者使能够从锁系统的由钟形锁界定的内部区域离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提供一种安全门的目的,该安全门就其安装空间而言被优化,并且使得能够对接近安全门的区域进行有效的进入控制。本发明进一步基于提供一种装备有这种类型的安全门的安全区域的目的。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安全门和具有权利要求14的特征的安全区域而被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门具有框架结构,多个门道被构造在该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例如,框架结构可具有大体上中空圆柱形的基本形状。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第一门道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具有第一宽度。如果安全门被用在飞机上,例如用在驾驶舱区域中,则第一门道的第一宽度可例如与飞机上需要的最小门道宽度相当。第一门道可例如用于将安全门连接到驾驶舱。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界定第一门道且未被提供有门道的侧表面部分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可小于、等于或大于第一门道的宽度。基本上能想到将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界定第一门道的侧表面部分构造为具有不同的宽度。然而,这些侧表面部分优选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具有相同的宽度,侧表面部分的宽度特别是大体上相当于第一门道的第一宽度。
安全门进一步包括容纳在框架结构中的锁定元件。该锁定元件包括能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相对于框架结构移动的第一区段和能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相对于框架结构独立于第一区段移动的第二区段。“能彼此独立移动”的区段在这里是指按照需要可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相同的方向上或在相反的方向上一起移动或相对于彼此移动。锁定元件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尺寸优选被设定为使得,在它们打开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一个门道的位置,它们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其它门道。这可例如通过锁定元件的区段的设计而被实现,其中在它们打开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一个门道的位置,区段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的全部剩余部分延伸。
锁定元件的第一区段的尺寸被设定为使得,在其关闭第一门道的位置,其还关闭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门道相邻的第二门道。第二门道例如可用于准许位于安全门的双扇门区域的人员进入例如盥洗室或卫生间的服务区域。由于锁定元件的创造性设计,其可确保在对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相应控制时最多打开一个门道。特别地,能够防止锁定元件的区段到达它们同时部分或完全打开第一门道和第二门道的位置。通过门道进入由框架结构和锁定元件的区段界定的锁定区域的人员在进入锁定区域后仅获得了进入连接到安全门的区域之一的机会。这使得能够对接近安全门的区域进行有效的进入控制。同时,锁定元件的创造性设计使得安全门的安装空间被优化,即使具有小直径的锁定区域,也能够实现足够的门道宽度,而不会遇到两个相互邻近的门道同时部分和完全打开的问题。
在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门的优选实施例中,锁定元件的第二区段的尺寸被设定为使得,在第二区段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紧邻关闭第一门道的第一区段的位置,能够关闭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邻近第一门道的第三门道。第三门道可用于准许位于安全门的锁定区域的人员进入例如盥洗室或卫生间的另一服务区域。如果第一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以这种方式定位,虽然第一区段关闭第一门道,但是其大体上不会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超过第一门道,则第二区段随后沿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界定第一门道的侧表面部分延伸,并且接下来进一步延伸到第三门道上。
能够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构造与第一门道相对的第四门道。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门被提供用在商用飞机上,则第四门道可用于将安全门的锁定区域连接到飞机的客舱。第四门道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的第三宽度优选与第一门道的第一宽度相当。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界定第四门道的侧表面部分可具有小于第四门道的第三宽度的第四宽度。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优选具有与第一门道的第一宽度相当的宽度。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界定第四门道的侧表面部分的第四宽度优选比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界定第一门道的侧表面部分的第二宽度小得多,并且特别地,第四宽度的尺寸被设定为足够小,以便在相对于框架结构适当定位时第二区段的尺寸足够同时关闭第四门道和第二门道或第四门道和第三门道。
安全门优选包括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被设计为根据预定控制规则彼此独立地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以便进入接近安全门的区域。预定控制规则可明确规定例如如果第四门道首先打开并且随后第二门道或第三门道被打开,区段的移动应该怎样进行。如果某人被准许从接近第四门道的客舱进入安全门的锁定室,并且随后被允许通过第二门道或第三门道离开安全门的锁定室进入接近第二门道或第三门道的盥洗室,则可能有必要例如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的移动。
预定控制规则可进一步明确规定如果第四门道被首先打开并且随后第一门道被打开,区段的移动应该怎样进行。如果某人被允许从接近第四门道的客舱进入安全门的锁定室并且随后通过第一门道离开安全门的锁定室进入接近第一门道的驾驶舱,则可能有必要例如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的移动。显然,不同的控制规则可例如根据特定的安全需求而应用于区段的不同移动。控制设备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所根据的控制规则可被储存在控制设备的存储器中。
控制设备优选被设计为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从区段打开第四门道的第一位置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一起(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到区段打开第二门道的第二位置。可替代地或除此之外,控制设备可被设计为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从区段打开第四门道的第一位置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上一起(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到区段打开第三门道的第三位置。
控制设备可进一步被设计为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从区段打开第一门道的第四位置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上一起(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到区段打开第二门道的第二位置。可替代地或除此之外,控制设备可被设计为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从区段打开第一门道的第四位置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一起(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到区段打开第三门道的第三位置。
当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门被用在飞机上时,如果某人被允许从接近第四门道的客舱进入安全门的锁定室并随后通过第二门道或第三门道离开安全门的锁定室进入接近第二门道或第三门道的盥洗室,则控制设备的控制规则可随后明确规定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共同移动(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以类似的方式,如果某人被允许从接近第一门道的驾驶舱进入安全门的锁定室并随后通过第二门道或第三门道离开安全门的锁定室进入接近第二门道或第三门道的盥洗室,则控制设备的控制规则可明确规定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共同移动(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
控制设备可进一步被设计为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从区段打开第四门道的第一位置、区段打开第二门道的第二位置和/或区段打开第三门道的第三位置开始,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移动到区段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的第五位置。当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门被用在飞机上时,由此可在人员已经经由第二门道、第三门道或第四门道从客舱或盥洗室进入锁定室后采取措施完全封闭锁定室。
控制设备可进一步被设计为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区段随后可从第五位置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移动到区段打开第一门道的第四位置。当根据本发明的安全门被用在飞机上时,进入驾驶舱的通道可通过区段的这种移动而被打开。控制设备可被设计为根据适合的打开信号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从区段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的第五位置开始的移动。打开信号可例如作为对输入进入密码的回应而被发出。
控制设备可例如被设计为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从区段打开第四门道的第一位置开始,第二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和第一区段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到区段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的第五位置。区段可随后相对于框架结构从第五位置沿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上一起(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到区段打开第一门道的第四位置。
在安全门的优选实施例中,锁定元件的第一区段包括相对于框架结构能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移动的第一区段部分和能相对于框架结构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独立于第一区段部分移动的第二区段部分。“能彼此独立移动”的区段部分在这里是指区段部分按照需要可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相同的方向上或相反的方向上一起移动或相对于彼此移动。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的尺寸优选被设定为使得,当第一区段部分相对于框架结构相应定位时,其能够关闭第一门道。如果所有门道具有相同的宽度,则当第一区段部分相对于框架结构相应定位时,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优选能够关闭每个门道。如果锁定元件的区段被定位在它们打开第四门道的它们的第一位置,则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延伸到第一门道,并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接近第二区段。
同样在具有两个区段部分的第一区段的实施例中,控制设备优选被设计为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区段以及由此第一区段的区段部分也相对于框架结构从区段打开第四门道的第一位置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一起(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到区段打开第二门道的第二位置。可替代地或除此之外,控制设备可被设计为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区段以及由此第一区段的区段部分也相对于框架结构从区段打开第四门道的第一位置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上一起(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到区段打开第三门道的第三位置。
控制设备可进一步被设计为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区段以及由此第一区段的区段部分也相对于框架结构从区段打开第一门道的第四位置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上一起(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到区段打开第二门道的第二位置。可替代地或除此之外,控制设备可被设计为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区段以及由此第一区段的区段部分也相对于框架结构从区段打开第一门道的第四位置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一起(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到区段打开第三门道的第三位置。
此外,控制设备可被设计为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区段和第一区段的区段部分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从区段打开第四门道的第一位置开始,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移动到区段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的第六位置。第二区段和包括两个区段部分的第一区段为了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而采用的第六位置可不同于上述第二区段和构造为一件的第一区段为了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中的所有门道而采用的第五位置。控制设备可进一步以这种方式控制区段的移动,区段随后从第六位置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移动到区段打开第一门道的第四位置。第二区段和包括两个区段部分的第一区段为了打开第一门道而采用的第四位置优选对应于上述第二区段和构造为一件的第一区段为了打开第一门道而采用的第四位置。
控制设备可进一步被设计为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的移动,从区段打开第四门道的第一位置开始,第二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和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控制设备可进一步控制第一区段的第二区段部分相对于框架结构和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上进入区段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的第六位置的移动。换言之,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保持在其位置中,而第一区段的第二区段部分和第二区段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直到构造在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的门道被关闭。
控制设备可进一步被设计为随后开始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相对于框架结构、第二区段和第一区段的第二区段部分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进入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接近第二区段的中间位置的移动。最后,控制设备可被设计为随后引起区段相对于框架结构从中间位置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上进入区段打开第一门道的第四位置的共同移动(即同时并在相同的方向上)。
安全门可进一步包括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被设计为能使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相对于框架结构和第一区段的第二区段部分在框架结构的内区域的方向上(即在安全门的锁定区域的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如果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它们打开第四门道的第一位置,则第一门道可通过相对于框架结构和第一区段的第二区段部分在安全门的锁定区域的方向上旋转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而被同时打开。显然,这种配置在安全门正常操作时通常是不希望的。在紧急的时候,例如万一在接近第一门道的区域中,例如在驾驶舱中起火,可准许携带灭火管的两个救火人员进入接近第一门道的区域。
为了阻止旋转装置的不当使用,安全门可进一步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被设计为在解锁位置允许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相对于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的内部区域的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并且在锁定位置防止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相对于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的内部区域的方向上的旋转运动。例如,锁定机构可被电子控制,并且仅在例如指示飞机着陆和在驾驶舱中存在紧急情形的相应信号时采用其解锁位置。
区段和/或区段部分的相互邻近的边缘区域优选可被提供有互补的切口,以使边缘区域能够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重叠。这使得能够实现边缘区域的防弹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区域包括上述的安全门和接近安全门的多个区域,该多个区域通过安全门彼此连接。接近安全门的第一门道的区域可例如为飞机的驾驶舱。例如,接近安全门的第二门道和第三门道的区域可为例如盥洗室或卫生间的服务区域。接近安全门的第四门道的区域可例如为飞机的客舱。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示意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示意性附图示出:
图1为装备有第一实施例的安全门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安全门的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第一位置;
图2为根据图1的锁定元件的区段的边缘区域的详细例示;
图3为根据图1的安全门的框架结构;
图4为根据图1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安全门的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第二位置;
图5为根据图1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安全门的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第三位置;
图6为根据图1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安全门的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第四位置;
图7为根据图1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安全门的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第五位置;
图8为装备有第二实施例的安全门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安全门的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第一位置;
图9为根据图8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安全门的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第二位置;
图10为根据图8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安全门的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第三位置;
图11为根据图8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安全门的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第四位置;
图12为根据图8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安全门的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第六位置;
图13为根据图8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安全门的锁定元件的区段位于中间位置;以及
图14为根据图8的飞机安全区域,其中锁定元件的第一区段的第一区段部分相对于第一区段的第二区段部分、第二区段和框架结构旋转。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4均示出飞机的安全区域100。安全区域100包括以驾驶舱形式构造的第一区域102、构造为盥洗室或卫生间的第二区域104、类似地被构造为盥洗室或卫生间的第三区域106以及由客舱形成的第四区域108。四个区域102、104、106、108通过安全门10彼此连接。
安全门10包括具有大体上中空圆柱形的基本形状的框架结构12,多个门道14、16、18、20被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特别参见图3。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第一门道14用于将安全门10连接到以驾驶舱形式构造的第一区域102。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第二门道16用于将安全门10连接到构造为盥洗室或卫生间的第二区域104。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第三门道18用于将安全门10连接到构造为盥洗室或卫生间的第三区域106。最后,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第四门道20用于将安全门10连接到由客舱形成的第四区域108。如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看出,所有的门道14、16、18、20具有相同的宽度,该宽度与飞机中需要的最小门道宽度相当。
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和与第一方向R1相反的第二方向R2上界定第一门道14且未被提供门道的侧表面部分22、24具有大体上与第一门道14的宽度相当的宽度。然而,也能想到将侧表面部分22、24的宽度选择为使得其小于或大于第一门道14的宽度。侧表面部分26、28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和第二方向R2上界定与第一门道14相对定位的第四门道20,侧表面部分26、28未被提供有门道,并且其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的宽度比门道14、16、18、20的宽度和界定第一门道14的侧表面部分22、24的宽度小得多。
安全门进一步包括容纳在框架结构12中的锁定元件30。锁定元件30包括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能相对于框架结构12移动第一区段32以及沿着框架结构的内圆周相对于框架结构能独立于第一区段32移动的第二区段34,参见图1和图4至图7。锁定元件30的第一区段32和第二区段34的尺寸被设定为使得,在它们打开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任一门道14、16、18、20的位置,它们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所有其它门道14、16、18、20。锁定元件30的第一区段32的尺寸被设定为使得,在图1所示的其关闭第一门道14的第一位置,其还关闭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与第一门道14相邻的第二门道16。
锁定元件30的第二区段34的尺寸被设定为使得,在图1所示的第二区段34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与关闭第一门道14的第一区段32紧邻的第一位置,其能够关闭在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的第二方向R2上与第一门道14相邻的第三门道18。在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第一区段32以这样的方式相对于框架结构12定位,虽然第一区段32关闭第一门道14,但是其大体上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没有延伸超过第一门道14,第二区段34随后沿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界定第一门道14的侧表面部分22延伸,接下来进一步延伸到第三门道18上。
如在图2中可见,区段30、32的相互邻近的边缘区域36、38被提供有互补的切口40、42,以使边缘区域36、38能够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重叠。
安全门进一步包括用于根据预定控制规则彼此独立地控制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以便进入接近安全门10的区域102、104、106、108的控制设备43。预定控制规则明确规定了如果第四门道20首先被打开(见图1)并且随后第二门道16或第三门道18被打开(见图4和图5),区段32、34的移动必须怎样发生。如果某人被允许从接近第四门道20且被构造为客舱形式的区域108进入安全门10的锁定室44,并随后通过第二门道16或第三门道18离开安全门10的锁定室44进入接近第二门道16或第三门道18且被构造为盥洗室形式的第二区域104或第三区域106,则有必要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的移动。
预定控制规则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如果第四门道20被首先打开并且随后第一门道14被打开,则区段32、34的移动必须怎样发生。如果某人被允许从接近第四门道20且被构造为客舱形式的第四区域108进入安全门10的锁定室44,并且随后通过第一门道14离开安全门10的锁定室44进入接近第一门道且被构造为驾驶舱形式的第一区域102中(见图6和图7),则有必要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的移动。该控制规则被储存在控制设备43的存储器中。
如果某人被允许从接近第四门道20且被构造为客舱形式的第四区域108进入安全门10的锁定室44,并随后通过第二门道16或第三门道18离开安全门10的锁定室44进入接近第二门道16或第三门道18且被构造为盥洗室形式的第二区域104或第三区域106,则控制设备43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从图1所示的区段32、34打开第四门道20的第一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一起移动到图4所示的区段32、34打开第二门道16的第二位置。控制设备43进一步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从根据图1的第一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一起移动到图5所示的区段32、34打开第三门道18的第三位置。
如果某人被允许从接近第一门道且被构造为驾驶舱形式的第一区域102进入安全门10的锁定室44,并随后通过第二门道16或第三门道18离开安全门10的锁定室44进入接近第二门道16或第三门道18且被构造为盥洗室形式的第二区域104或第三区域106,则控制设备43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从图6所示的区段32、34打开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一起移动到区段32、34打开第二门道16的第二位置(见图4)。作为对此的替代,控制设备43可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从根据图6的区段32、34打开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一起移动到区段32、34打开第三门道18的第三位置(见图5)。
在某人已经通过第二门道16、第三门道18或第四门道20从区域104、106、108之一进入锁定室44后,安全门10的控制设备43提供锁定室44在第一门道14打开之前的完全封闭。特别地,控制设备43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从根据图1的区段32、34打开第四门道20的第一位置、根据图4的区段32、34打开第二门道16的第二位置和/或根据图5的区段32、34打开第三门道18的第三位置开始,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移动到图7所示的区段32、34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14、16、18、20的第五位置。随后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仅以这种方式被控制设备43控制,区段32、34随后从根据图7的第五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移动到区段32、34打开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见图6)。控制设备43根据例如作为对在控制设备43上输入进入密码的回应发出的合适的打开信号控制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的起始于根据图7的区段32、34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14、16、18、20的第五位置的相对于框架结构12移动。
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被控制设备43以这种方式控制,从根据图1的区段32、34打开第四门道20的第一位置开始,第二区段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和第一区段32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移动到根据图7的区段32、34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14、16、18、20的第五位置。区段32、34随后可相对于框架结构12从根据图7的第五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一起移动(即同时且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到根据图6的区段32、34打开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
以类似的方式,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可被控制设备43以这种方式控制,从根据图4的区段32、34打开第二门道16的第二位置开始,第一区段32相对于框架结构12和第二区段34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移动到根据图7的区段32、34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14、16、18、20的第五位置。区段32、34随后可相对于框架结构12从根据图7的第五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一起移动到根据图6的区段32、34打开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
从根据图5的区段32、34打开第三门道18的第三位置开始,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同样地以这种方式被控制设备43控制,第一区段32相对于框架结构12和第二区段34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移动到第一区段32在第三门道18的面向第一门道14的边缘区域接近第二区段34且区段32、34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14、16、18、20的位置(在图中未示出)。区段32、34随后可相对于框架结构12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一起移动到根据图6的区段32、34打开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
在图8至图14中所示的安全门10的实施例中,锁定元件30的第一区段32包括相对于框架结构12能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移动的第一区段部分32a和能相对于框架结构12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独立于第一区段部分32a移动的第二区段部分32b。第一区段32的第一区段部分32a的尺寸被设定为使得,当相对于框架结构12相应定位时,其可关闭任一门道14、16、18、20。如果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被定位在图8所示的它们打开第四门道20的它们的第一位置,第一区段32的第一区段部分32a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延伸到第一门道14上并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接近第二区段34。
如上面结合具有单件式第一区段32的锁定元件30解释的那样,区段32、34在锁定元件30具有两件式第一区段32的情况下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也以这种方式被控制设备43控制,因此第一区段32的区段部分32a、32b也相对于框架结构12从根据图8的区段32、34打开第四门道20的第一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一起移动到图9所示的区段32、34打开第二门道16的第二位置。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进一步以这种方式被控制,区段32、34以及由此第一区段30的区段部分32a、32b也相对于框架结构12从根据图8的区段32、34打开第四门道20的第一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一起移动到图10所示的区段32、34打开第三门道18的第三位置。
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被控制设备43进一步以这种方式控制,区段32、34以及由此第一区段32的区段部分32a、32b相对于框架结构从图11中所示的区段32、34打开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一起移动到根据图9的区段32、34打开第二门道16的第二位置。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最后以这种方式被控制,区段32、34以及由此第一区段32的区段部分32a、32b相对于框架结构12从根据图11的区段32、34打开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一起移动到根据图10的区段32、34打开第三门道18的第三位置。
此外,控制设备43以这种方式控制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以及第一区段32的区段部分32a、32b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从根据图8的区段32、34打开第四门道20的第一位置开始,区段32、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移动到图12所示的区段32、34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14、16、18、20的第六位置。控制设备43随后以这种方式控制区段32、34的移动,区段32、34从根据图12的第六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移动到根据图11的区段32、34打开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在某人已经通过第二门道16、第三门道18或第四门道20从区域104、106、108之一进入锁定室44之后,那么安全门10的控制设备43再次提供锁定室44在第一门道14被打开之前的完全封闭。
锁定元件32的第一区段32a、32b相对于框架结构12的移动被控制设备43以这种方式控制,从根据图8的区段32、34打开第四门道20的第一位置开始,第二区段34相对于框架结构12和第一区段32的第一区段部分32a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移动。控制设备43进一步控制第一区段32的第二区段部分32b相对于框架结构12和第一区段32的第一区段部分32a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上进入根据图12的区段32、34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14、16、18、20的第六位置的移动。换言之,第一区段32的第一区段部分32a保持在其位置中,而第一区段32的第二区段部分32b和第二区段34沿着框架结构12在相反方向上移动,直到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14、16、18、20被关闭。
从根据图9的区段32、34打开第二门道16的第二位置或根据图10的区段32、34打开第三门道18的第三位置开始,如上面结合具有单件式第一区段32的安全门10解释的那样,区段32、34的移动可被控制为将区段移动到图7所示的区段32、34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14、16、18、20的第五位置。
为了打开第一门道14,从根据图12的区段32、34关闭构造在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所有门道14、16、18、20的第六位置开始,控制设备43控制第一区段32的第一区段部分32a相对于框架结构12、第二区段34和第一区段32的第二区段部分32b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进入根据图13的第一区段32的第一区段部分32a接近第二区段34的中间位置的移动。区段32、34随后相对于框架结构12从根据图13的中间位置沿着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在第二方向R2上一起移动到根据图11的区段32、34打开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
如在图14中可见,安全门10进一步包括旋转装置46,其能使第一区段32的第一区段部分32a相对于框架结构12和第一区段32的第二区段部分32b在安全门10的锁定区域44的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如果锁定元件30的区段32、34打开第四门道20,则第一门道14可通过相对于框架结构12和第一区段32的第二区段部分32b在安全门10的锁定区域44的方向上旋转第一区段32的第一区段部分32a而被同时打开。这种配置在安全门正常操作时通常是不希望的,但是,在紧急情形下,例如万一在接近第一门道14的第一区域102中起火,其能使携带灭火管的两个救火人员进入第一区域102。
为了阻止旋转装置46的不当使用,安全门10进一步包括锁定机构48(仅在图14中示意性示出),锁定机构在解锁位置时能使第一区段32的第一区段部分32a相对于框架结构12在锁定区域14的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在锁定位置时防止第一区段32的第一区段部分32a相对于框架结构12在锁定区域44的方向上的旋转移动。锁定机构48被电子控制,并且仅在指示飞机着陆和在第一区域102已经出现紧急情形的相应的信号时采用其解锁位置。
Claims (16)
1.一种安全门(10),具有:
具有侧表面的框架结构(12),多个门道(14、16、18、20)被构造在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侧表面中,其中构造在所述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的第一门道(14)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内圆周具有第一宽度,并且其中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第一方向(R1)和第二方向(R2)上界定所述第一门道(14)的侧表面部分(22、24)具有第二宽度,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R1)相反;以及
容纳在所述框架结构(12)中的锁定元件(30);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30)包括能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移动的第一区段(32)和第二区段(34),所述第二区段(34)能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独立于所述第一区段(32)移动,并且所述第二区段能移动到所述第二区段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区段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区段(32)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接近所述第二区段(34),
其中所述锁定元件(30)的所述第一区段(32)的尺寸被设定为使得,在所述第一区段(32)关闭所述第一门道(14)的位置,所述第一区段(32)还关闭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一方向(R1)上邻近所述第一门道(14)的第二门道(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30)的所述第二区段(34)的尺寸被设定为使得,在所述第二区段(34)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直接接触关闭所述第一门道(14)的所述第一区段(32)的位置,所述第二区段(34)关闭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邻近所述第一门道(14)的第三门道(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门道(14)相对的第四门道(20)被构造在所述框架结构(12)的侧表面中,其中所述第四门道(20)的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的第三宽度等于所述第一门道(14)的所述第一宽度,并且其中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一方向(R1)和所述第二方向(R2)上界定所述第四门道(20)的侧表面部分(26、28)具有比所述第四门道(20)的所述第三宽度小的第四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门进一步包括控制设备(43),所述控制设备(43)被设计为根据用于进入接近所述安全门(10)的区域(102、104、106、108)的预定控制规则控制所述锁定元件(30)的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彼此独立地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43)被设计为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锁定元件(30)的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的移动,
将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从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与所述第一门道相对定位并构造在所述框架结构的所述侧表面中的第四门道(20)的第一位置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一起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二门道(16)的第二位置,和/或
将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从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四门道(20)的所述第一位置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一方向(R1)上一起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邻近所述第一门道(14)的第三门道(18)的第三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43)被设计为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锁定元件(30)的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的移动,
将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从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一方向(R1)上一起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二门道(16)的第二位置,和/或
将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从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一门道(14)的所述第四位置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一起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邻近所述第一门道(14)的第三门道(18)的第三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43)被设计为控制所述锁定元件(30)的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的移动,使得从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与所述第一门道(14)相对的第四门道(20)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二门道的第二位置和/或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邻近所述第一门道(14)的第三门道的第三位置开始,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被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关闭构造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所述门道(14、16、18、20)的第五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随后从所述第五位置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第三门道(18)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邻近所述第一门道(14),并且所述控制设备(43)被设计为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锁定元件(30)的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的移动,
从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与所述第一门道(14)相对的第四门道(20)的第一位置开始,将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和所述第一区段(32)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关闭构造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所述门道(14、16、18、20)的第五位置,以及
随后将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从所述第五位置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一方向(R1)上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30)的所述第一区段(32)包括能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移动的第一区段部分(32a)和能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独立于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移动的第二区段部分(32b),其中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的尺寸被设定为使得,当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位于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与所述第一门道(14)相对的第四门道(20)的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关闭所述第一门道(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第三门道(18)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邻近所述第一门道(14),并且所述控制设备(43)被设计为控制所述锁定元件(30)的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以及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和所述第二区段部分(32b)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的移动,使得从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四门道(20)的所述第一位置开始,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关闭构造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所述门道(14、16、18、20)的第六位置,并且使得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随后从所述第六位置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第三门道(18)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邻近所述第一门道(14),并且所述控制设备(43)被设计为以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锁定元件的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的移动,
从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四门道(20)的所述第一位置开始,将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关闭构造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所述门道(14、16、18、20)的第六位置,并且将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二区段部分(32b)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一方向(R1)上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关闭构造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所有所述门道(14、16、18、20)的第六位置,
随后将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相对于所述第二区段(34)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二区段部分(32b)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直接接触所述第二区段(34)的中间位置,以及
随后将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从所述中间位置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在所述第二方向(R2)上一起移动到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打开所述第一门道(14)的第四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门进一步包括旋转装置(46),该旋转装置(46)被设计为能使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和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二区段部分(32b)在所述框架结构(12)的内部区域的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门进一步包括锁定机构(48),该锁定机构(48)被设计为使得,在解锁位置,所述锁定机构(48)允许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在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部区域的所述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在锁定位置,所述锁定机构(48)防止所述第一区段(32)的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相对于所述框架结构(12)在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32)和所述第二区段(34)和/或所述第一区段部分(32a)和所述第二区段部分(32b)的相互邻近的边缘区域(36、38)被提供有互补的切口(40、42),以使所述边缘区域(36、38)沿着所述框架结构(12)的所述内圆周能够重叠。
15.一种安全区域(100),具有: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门(10);
接近所述安全门(10)的多个区域(102、104、106、108),该多个区域(102、104、106、108)通过所述安全门(10)彼此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安全区域(100),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区域(100)为飞机安全区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720003P | 2012-10-30 | 2012-10-30 | |
US61/720,003 | 2012-10-30 | ||
DE102012021432.4 | 2012-10-30 | ||
DE102012021432.4A DE102012021432A1 (de) | 2012-10-30 | 2012-10-30 | Sicherheitstür und Sicherheitsbereich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90494A CN103790494A (zh) | 2014-05-14 |
CN103790494B true CN103790494B (zh) | 2017-01-18 |
Family
ID=49509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27054.9A Active CN103790494B (zh) | 2012-10-30 | 2013-10-30 | 安全门和安全区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73619B2 (zh) |
EP (1) | EP2727823B1 (zh) |
CN (1) | CN103790494B (zh) |
DE (1) | DE10201202143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902322A1 (en) * | 2014-01-30 | 2015-08-05 | Airbus Operations GmbH | Aircraft interior door assembly |
FR3036097B1 (fr) * | 2015-05-12 | 2017-04-28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Dispositif d'acces a parois independantes mobiles permettant la communication securisee entre au moins deux zones d'une enceinte |
FR3036098B1 (fr) | 2015-05-12 | 2017-05-12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Dispositif d'acces a paroi pliante permettant la communication securisee entre au moins deux zones d'une enceinte |
GB2579068A (en) * | 2018-11-16 | 2020-06-10 | Ford Global Tech Llc | Vehicle access struct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23699A (en) * | 1968-04-29 | 1971-03-03 | British Europ Airways Corp | Improvements in revolving doors |
US3658277A (en) * | 1970-12-11 | 1972-04-25 | Charles I Anderson | Aircraft anti-hijacking structure |
IT1222561B (it) | 1987-08-28 | 1990-09-05 | Tonali Spa | Bussola per ingressi di sicurezza di banche e simili |
IT1255955B (it) * | 1992-11-26 | 1995-11-17 | Bussola di sicurezza per banche e simili | |
US5605014A (en) * | 1993-11-16 | 1997-02-25 | Kimura Industry Co., Ltd. | Door apparatus for rest room |
FR2781248B1 (fr) * | 1998-07-20 | 2000-09-15 | Pentagon Management Ltd | Porte a tambour dont les parois laterales en arc de cercle sont mobiles pour autoriser le croisement de plusieurs flux sans melange des differents elements constituant les flux |
DE19932153C1 (de) * | 1999-07-12 | 2000-11-23 | Dorma Gmbh & Co Kg | Schiebetür |
DE19937364B4 (de) * | 1999-08-12 | 2004-09-09 | Dorma Gmbh + Co. Kg | Karusselltür |
NL1016700C2 (nl) * | 2000-11-24 | 2002-05-27 | Boon Edam Bv | Draaideur voor plaatsing in een faþade van een gebouw. |
US6601797B2 (en) * | 2001-10-26 | 2003-08-05 | David Sheremeta | Rotating cockpit door |
DE10204544B4 (de) | 2002-02-05 | 2004-04-01 |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 Zugangseinrichtung zum Führerstand eines Verkehrsmittels, insbesondere zum Cockpit eines Verkehrsflugzeuges |
JP3771527B2 (ja) * | 2002-03-29 | 2006-04-26 |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 ドア装置 |
DE10318159A1 (de) | 2003-04-17 | 2004-11-25 | Dorma Gmbh + Co. Kg | Karusselltür |
NL1026300C1 (nl) * | 2004-06-01 | 2005-12-05 | Petrus Johannes Wilhelmus Herp | Toegangscontrole-inrichting. |
US7249737B2 (en) * | 2004-07-28 | 2007-07-31 | David Simmons | Cell door system for aircraft security |
DE102005032168A1 (de) * | 2005-07-09 | 2007-01-18 | Dorma Gmbh + Co. Kg | Kreisschiebetüranordnung |
FR2965793B1 (fr) * | 2010-10-08 | 2013-06-14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Sas d'acces securise au cockpit d'un aeronef et aeronef equipe d'un tel sas d'acces |
EP2692980A1 (en) * | 2012-07-31 | 2014-02-05 | Airbus Operations GmbH |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restricted zone |
-
2012
- 2012-10-30 DE DE102012021432.4A patent/DE102012021432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
- 2013-10-29 EP EP13190566.3A patent/EP2727823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0-29 US US14/065,671 patent/US9073619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0-30 CN CN201310527054.9A patent/CN10379049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27823A3 (en) | 2016-10-12 |
EP2727823B1 (en) | 2018-10-10 |
US20140115966A1 (en) | 2014-05-01 |
DE102012021432A1 (de) | 2014-04-30 |
EP2727823A2 (en) | 2014-05-07 |
US9073619B2 (en) | 2015-07-07 |
CN103790494A (zh) | 2014-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90494B (zh) | 安全门和安全区域 | |
RU2233372C2 (ru) | Дверь с тамбуром для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смешивания потоков | |
CN106184699A (zh) | 设有折叠门的允许在包围壳的至少两个区域之间进行安全连通的通道装置 | |
CA1298140C (en) | Security vestibule entry for controlled access to banks and the like | |
US20080244978A1 (en) | Motorized security revolving door | |
US20030006342A1 (en) | Aircraft with safety area for pilots | |
US11091953B2 (en) | Revolving door | |
US9944380B2 (en) | Access device provided with independent mobile walls enabling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t least two zones of an enclosure | |
JP2009126705A (ja) |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 |
JP2010133246A (ja) | 安全性を具備する、左右両方向に開閉する自動回転扉 | |
ITMI20081236A1 (it) | Sbarramento mobile per il controllo di accessi in genere. | |
RU2695465C2 (ru) | Дверная система лифт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и и лифт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 |
KR100938548B1 (ko) | 탑승교의 도어잠금장치 | |
CN105916767A (zh) | 飞机内部门组件 | |
JP2010112055A (ja) | 遮蔽壁制御システム | |
CN208869105U (zh) | 一种电梯视频通话系统 | |
WO2010043654A2 (en) | Rotating elevator | |
US876171A (en) | Fireproof building. | |
JP2009127208A (ja) | 出入口装置 | |
RU154608U1 (ru) | Кабина лифта | |
CN106285438A (zh) | 一种新型防火卷帘门 | |
JP5374315B2 (ja) | 出入口の開閉装置 | |
WO2016207994A1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DE19937364A1 (de) | Karusselltür | |
JP5025454B2 (ja) | エアロック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