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28726A - 显示光源 - Google Patents
显示光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28726A CN103728726A CN201210389881.1A CN201210389881A CN103728726A CN 103728726 A CN103728726 A CN 103728726A CN 201210389881 A CN201210389881 A CN 201210389881A CN 103728726 A CN103728726 A CN 1037287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trict
- light beam
- path
- light source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1100042630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in-3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1
-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Ilexoside XXIX Chemical compound C[C@@H]1CC[C@@]2(CC[C@@]3(C(=CC[C@H]4[C@]3(CC[C@@H]5[C@@]4(CC[C@@H](C5(C)C)OS(=O)(=O)[O-])C)C)[C@@H]2[C@]1(C)O)C)C(=O)O[C@H]6[C@@H]([C@H]([C@@H]([C@H](O6)CO)O)O)O.[Na+]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0.000 claims 1
- 229910052708 s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1734 sod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7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89409 Erythrina poeppigi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776 Rathbunia alamosens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光源包含光源、色轮、光学模块及驱动器。光源用以提供光束。色轮包含第一路径区与第二路径区。第一路径区与第二路径区均包含反射区与至少一滤波区。光学模块置于光源与色轮之间,用以将光束导引至色轮。驱动器用以驱动色轮转动。当光束打在第一路径区的滤波区时,光束将通过第一路径区的滤波区,并过滤成第一原色光束。当光束打在第一路径区的反射区时,光束将反射回光学模块,而光学模块会将反射后的光束导引至第二路径区的滤波区,使得反射后的光束通过第二路径区的滤波区,并过滤成第二原色光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光源。
背景技术
利用人类的两眼视差,现有的立体显示装置以分别提供观赏者两眼不同的影像来达成立体显示。而其中的立体裸视显示器,顾名思义,不像其它的立体显示装置需要使用眼镜来区分左右眼影像,立体裸视显示器让观赏者能够以裸视感受到立体影像。
立体裸视显示器以多个光源提供多个影像,而这些影像分别被投射至不同的空间位置。当观赏者的左右眼分别位于其中两个空间位置时,双眼即能接收到不同的影像,进而感受到立体影像。也因为立体裸视显示器将多个影像投射至观赏者不同的视角,因此也被称为多视角立体显示器。
传统的立体裸视显示器所使用的光源多为阴极射线管,每一阴极射线管提供一影像,因此造成整体体积过大。且因立体裸视显示器于任一时序仅由一光源提供影像,而在同一时序的其它光源皆被遮蔽,因此造成能量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用以搭配阴极射线管的投影镜头需由经过特殊设计,且体型庞大。再加上阴极射线管的画面翻新速率也有其限制,因此如何设计出小体积且同时具高效能的光源,为业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的提供一种显示光源,适用于立体裸视显示器中,用以解决以上先前技术所提到的光源体积庞大、能量不必要的浪费等困难。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光源包含光源、色轮、光学模块及驱动器。光源用以提供光束。色轮包含第一路径区与第二路径区。第一路径区与第二路径区均包含反射区与至少一滤波区。光学模块置于光源与色轮之间,用以将光束导引至色轮。驱动器用以驱动色轮转动,使得光束打在第一路径区与第二路径区的反射区与滤波区其中至少一个上。当光束打在第一路径区的滤波区时,光束将通过第一路径区的滤波区,并过滤成第一原色光束。当光束打在第一路径区的反射区时,光束将反射回光学模块,而光学模块会将反射后的光束导引至第二路径区的滤波区,使得反射后的光束通过第二路径区的滤波区,并过滤成第二原色光束。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路径区位于色轮的内圈,而第二路径区位于色轮的外圈。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路径区的滤波区沿着色轮的径向与第二路径区的反射区相对齐。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路径区的反射区沿着色轮的径向与第二路径区的滤波区相对齐。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路径区的滤波区包含多个原色滤波区。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路径区的滤波区包含多个原色滤波区。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模块包含等腰三角棱镜、一对楔形棱镜及聚光透镜。等腰三角棱镜的底面为折射面。每一楔形棱镜的长侧面为入光面,且楔形棱镜的另一长侧面,分别与等腰三角棱镜的二腰面,构成全反射缝隙于其间。聚光透镜置于等腰三角棱镜与色轮之间。聚光透镜能够将来自等腰三角棱镜的折射面的光聚集至色轮,并能够将来自第一路径区与第二路径区的反射区的光导引至等腰三角棱镜的折射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任一楔形棱镜的二长侧面之间的夹角满足下列方程式:
θ=-tan-1((n cos 3φ+sinφ)/(n sin 3φ+cosφ)),其中θ为任一楔形棱镜的二长侧面之间的夹角,n为等腰三角棱镜与楔形棱镜的折射率,φ为等腰三角棱镜的任一底角的角度。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聚光透镜为准直透镜。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源为高压汞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光源的示意图。
图2为图1内的色轮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的P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等腰三角棱镜的上半部结构的光路示意图。
图5为应用图1的显示光源的多视角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6为于图5中的投影镜头于投影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光源
110:第一原色光束
120:第二原色光束
122、122a、124、126、128:光束
200:色轮
210:第一路径区
212、222:反射区
214、224:滤波区
215、225:蓝原色滤波区
216、226:绿原色滤波区
217、227:红原色滤波区
220:第二路径区
300:光学模块
310:等腰三角棱镜
312:底面
313、315、323:法线
314:腰面
316:全反射缝隙
320:楔形棱镜
322、324:长侧面
330:聚光透镜
332:凸面
334:凹面
400:驱动器
500:偏振分光模块
510:平行光元件
520:全反射棱镜组
530:第一导引元件
540:第二导引元件
550:偏振分光元件
600:第一液晶分光模块
610、630、710、730:反射镜
620、650:凸透镜
640、720:液晶狭缝组
642、644、646、648:液晶区
660、680、740、760:棱镜
670、750:光调制器
700:第二液晶分光模块
800:偏振合光元件
850:投影镜头
852:影像光源区
900:屏幕
910、930:柱状透镜组
912、932:柱状透镜
950:观赏面
A、B、α、β、X1、X2、Y1、Y2、Y3、φ、φ1、φ2、θ、ψ、ψ1:角
I-I:观赏区
P: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光源的示意图。图2为图1内的色轮200的正视图。显示光源包含光源100、色轮200、光学模块300及驱动器400。光源100用以提供光束。色轮200包含第一路径区210与第二路径区220。第一路径区210包含反射区212与至少一滤波区214。第二路径区220包含反射区222与至少一滤波区224。光学模块300置于光源100与色轮200之间,用以将光束导引至色轮200。驱动器400用以驱动色轮200转动,使得光束打在第一路径区210与第二路径区220的反射区212、222与滤波区214、224其中至少一个上。当光束打在第一路径区210的滤波区214时,光束将通过第一路径区210的滤波区214,并过滤成第一原色光束110。而当光束打在第一路径区210的反射区212时,光束将反射回光学模块300,而光学模块300会将反射后的光束导引至第二路径区220的滤波区224,使得反射后的光束通过第二路径区220的滤波区224,并过滤成第二原色光束120。
详细的说,例如在某一时序中,光束同时打在第一路径区210的滤波区214及第二路径区220的反射区222,如实线箭头路径所示。打在第一路径区210的滤波区214的光束将直接被过滤成第一原色光束110,而打在第二路径区220的反射区222的光束将被反射。被反射的光束首先会回到光学模块300内,经由光学模块300内一连串的反射及折射机构后,光束将被光学模块300导引至第一路径区210的滤波区214,使得被反射的光束同样被过滤成第一原色光束110。
反之,于另一时序中,驱动器400将使得光束同时打在第一路径区210的反射区212及第二路径区220的滤波区224,如虚线箭头路径所示。打在第二路径区220的滤波区224的光束将直接被过滤成第二原色光束120,而打在第一路径区210的反射区212的光束将被反射。被反射的光束首先会回到光学模块300内,经由光学模块300内一连串的反射及折射机构后,光束将被光学模块300导引至第二路径区220的滤波区224,使得被反射的光束同样被过滤成第二原色光束120。应了解到,上述的实线箭头路径及虚线箭头路径皆示意性地绘示光束边缘的传播路径。
如此一来,通过光学模块300及色轮200上的反射区212、222及滤波区214、224的配合,光源100所发出的光束将可依时序成为位置相异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及第二原色光束120。另一方面,因打在反射区212、222的部分光束能够透过光学模块300而导向滤波区224、214,因此所产生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及第二原色光束120将大致保持光源100原本的亮度,而不致大幅衰减。
如图2所示,上述的第一路径区210位于色轮200的内圈,而第二路径区220则位于色轮200的外圈。详细的说,第一路径区210的滤波区214沿着色轮200的径向与第二路径区220的反射区222相对齐,而第一路径区210的反射区212则沿着色轮200的径向与第二路径区220的滤波区224相对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只要在任一时序中,光束得以同时打到任一路径区的反射区及另一路径区的滤波区,且反射区的光得以反射至另一路径区的滤波区,皆可达到相同的结果,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弹性设计色轮200上各区的排列位置及顺序。
为了使显示光源能够提供彩色光源,滤波区214及224可分别包含多个原色滤波区。这些原色滤波区可将光束过滤成具不同波段的原色光束。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原色滤波区例如可为蓝原色滤波区215、225、绿原色滤波区216、226及/或红原色滤波区217、227,因此第一原色光束110可为第一蓝原色光束、第一绿原色光束或第一红原色光束,且第二原色光束120可为第二蓝原色光束、第二绿原色光束或第二红原色光束。不过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原色滤波区可再加入黄原色滤波区,以增加画面的鲜艳度。应注意的是,上述所举的原色滤波区的颜色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弹性设计原色滤波区的颜色。
接着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3。图3绘示为图1中的P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模块300包含等腰三角棱镜310、一对楔形棱镜320及聚光透镜330。等腰三角棱镜310的底面312为一折射面。每一楔形棱镜320的长侧面322为入光面,且楔形棱镜320的长侧面324,分别与等腰三角棱镜310的二腰面314,构成全反射缝隙316于其间。聚光透镜330置于等腰三角棱镜310与色轮200之间。聚光透镜330能够将来自等腰三角棱镜310的折射面的光聚集至色轮200,并能够将来自第一路径区210与第二路径区220的反射区212及222的光导引至等腰三角棱镜310的折射面。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聚光透镜330可为准直透镜。准直透镜具有一凸面332及一凹面334。当一平行光自准直透镜的凸面332入射后,可由凹面334将此平行光聚焦至一聚焦点。相反的,一点光源自准直透镜的凹面334入射后,可由凸面332发散成一平行光。另外,上述的光源100可为一高压汞灯,使得光源100所提供的光束为平行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应了解到,在棱镜(例如:等腰三角棱镜310或楔形棱镜320)与空气的界面存在一全反射角,且全反射角的大小与所使用的棱镜材质有关。以大于全反射角自棱镜内入射界面的光将产生全反射,且以小于全反射角自棱镜内入射界面的光将会穿透。
以下将说明如何适当设计等腰三角棱镜310及楔形棱镜320,以达到上述的折射与反射机构。应了解到,由于图1所绘示的实线箭头路径及虚线箭头路径具有大致相同的路径,仅部分光束的传播方向相反,因此以下叙述皆仅配合实线箭头路径加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光源100所发出的光束为平行光。因等腰三角棱镜310与一对楔形棱镜320所组成的棱镜组合,相对于等腰三角棱镜310的底面312的高为镜像对称,因此光束122及124相对于底面312(如图3所示)具有相同的折射角。另外,为了配合准直透镜,光束122及126可设计为一组平行光束,且光束124及128可设计为另一组平行光束。其中光束122及126相对于准直透镜的聚焦点位于色轮200的第二路径区220(如图2所示),且光束124及128相对于准直透镜的聚焦点位于色轮200的第一路径区210。因此光束122、124、126及128相对于底面312皆有相同的折射角。
如上所述,因棱镜组合相对于等腰三角棱镜310的高为镜像对称,因此下面的叙述仅以于图1中的P区域(在本叙述中定义为棱镜组合的上半部结构)做说明,而棱镜组合的下半部结构也具有相同结果,便不再赘述。为了清楚起见,首先考虑光束于等腰三角棱镜310中的折射与反射机构。图4为图1中的等腰三角棱镜310的上半部结构的光路示意图。等腰三角棱镜310具有折射率n,且任一底角的角度为φ。等腰三角棱镜310的任一腰面314具有法线315,且等腰三角棱镜310的底面312具有法线313。当未加入楔形棱镜320(如第3图所示)时,光束128自底面312以角Y1的角度入射等腰三角棱镜310后到达腰面314。由于光束128相对于法线315的入射角(X1+X2+β)大于腰面314界面的全反射角,因此光束128将被全反射。全反射后的光束128与底面312平行,且又因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因此可得到φ1=φ=φ2。另一方面,光束122a自腰面314以角α的角度入射等腰三角棱镜310,之后到达底面312后,以角Y2的角度折射而离开等腰三角棱镜310。如上所述,为了使光束128及122a于底面312具有相同的折射角,因此设定Y1=Y2,由司乃耳定律(Snell’s law)及平行定理可得到X1=X2。另外,根据相似三角形定律可得到(X2+β)=φ,因此X1=90°-2φ。
如此一来,根据司乃耳定律:
sinα=n sinβ,
sinα=n sin(φ-90°+2φ),因此可得到:
α=-sin-1(n cos3φ)。
回到图3。接着考虑光束于等腰三角棱镜310与楔形棱镜320组成的棱镜组合中的折射与反射机构。楔形棱镜320具有折射率n,且长侧面322及324之间的夹角为θ。加入楔形棱镜320后,光束122得以以平行于法线313的方向入射(也就是于上述的光源100提供的平行的光束的入射方向),且以Y3=Y1的角度射出等腰三角棱镜310。光束122的入射角为A,且光束122进入等腰三角棱镜310具有折射角B。根据平行定理及相似三角形定律,可分别得到ψ=ψ1,且φ=X3+B+θ。又因Y3=Y1,可得到X3=X1,因此B=3φ-90°-θ,且A=90°-ψ=90°-ψ1=90°-(90°-φ+θ)=φ-θ。
根据司乃耳定律:
sinA=n sinB,
sin(φ-θ)=n sin(3φ-90°-θ),因此可得到:
θ=-tan-1((n cos 3φ+sinφ)/(n sin 3φ+cosφ))。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n=1.5168,则可得到φ=41.2452°、α=57.39°,且θ=5.14°。
图5为应用图1的显示光源的多视角显示器的示意图。多视角显示器包含显示光源、偏振分光模块500、第一液晶分光模块600、第二液晶分光模块700、偏振合光元件800及投影镜头850。
偏振分光模块500置于色轮200的后方,用以将第一原色光束110及第二原色光束120的传播路径分开。偏振分光模块500包含平行光元件510、全反射棱镜组520、第一导引元件530、第二导引元件540及偏振分光元件550。第一原色光束110及第二原色光束120通过平行光元件510后以平行光状态射入全反射棱镜组520。全反射棱镜组520包含二相向毗邻的棱镜,且此二棱镜的界面为一全反射间隙。以大角度入射全反射间隙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将被反射至第一导引元件530,且以小角度入射全反射间隙的第二原色光束120将穿透至第二导引元件540。第一导引元件530及第二导引元件540分别将第一原色光束110及第二原色光束120导引至偏振分光元件550的两相交的侧面,偏振分光元件550即分别将第一原色光束110及第二原色光束120分成具第一偏振态的光及具第二偏振态的光。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及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二原色光束120接着进入第一液晶分光模块600,且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及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原色光束120接着进入第二液晶分光模块700,进行更进一步的分光。
第一液晶分光模块600包含反射镜610及630、凸透镜620及650、液晶狭缝组640、棱镜660及680以及光调制器670。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及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二原色光束120首先由反射镜610及630导引至液晶狭缝组640,且经由凸透镜620聚集光束。液晶狭缝组640包含至少四个液晶区642、644、646及648,而凸透镜620将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导引至液晶区642及644,且将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二原色光束120导引至液晶区646及648。光束通过液晶狭缝组640后可依时序形成四道光束,这些光束接着经过凸透镜650发散成平行光后,再通过棱镜660导引至光调制器670。光调制器670分别调制四道光束为具不同影像的光,之后再经由棱镜680传出第一液晶分光模块600。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液晶区642、644、646及648于开启状态时,可将光束的偏振状态改变,即将具第一偏振态的光转变成具第二偏振态的光,或者将具第二偏振态的光转变成具第一偏振态的光。另一方面,液晶区642、644、646及648各包含一偏振板,分别置于液晶区642、644、646及648靠近凸透镜650的一侧,用以使具第一偏振态的光或具第二偏振态的光其中之一通过。
因此以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为例,液晶区642及644的偏振板可选择让具第一偏振态的光通过。在第一时序,液晶区642处于开启状态,且液晶区644处于关闭状态。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到达液晶区642及644后,位于液晶区642的光束将转变为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而位于液晶区644的光束将维持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但因液晶区642及644的偏振板只能够让具第一偏振态的光通过,因此位于液晶区642的光将被挡掉,而位于液晶区644的光将通过。
于下一时序,液晶区642处于关闭状态,且液晶区644处于开启状态。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到达液晶区642及644后,位于液晶区642的光束将维持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而位于液晶区644的光束将转变为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因此位于液晶区644的光将被挡掉,而位于液晶区642的光将通过。至于液晶区646及648对于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二原色光束120的影响如同液晶区642及644对于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的影响,因此便不再赘述。如此一来,第一液晶分光模块600可依时序产生分别自液晶区642、644、646及648通过的四道光束。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液晶区可更包含半波长相位延迟器(half wavephase retardar)以达到上述分光的目的。半波长相位延迟器可将光束的偏振状态改变,即将第一偏振态的光转变成第二偏振态的光,或者将第二偏振态的光转变成第一偏振态的光。
例如,液晶区644及648可更包含半波长相位延迟器,且分别置于液晶区644及648的入光面的一侧。因此以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为例,在第一时序,液晶区642及644皆处于开启状态。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到达液晶区642及644后,位于液晶区642的光束将转变为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而到达液晶区644的半波长相位延迟器的光束会先转变为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的后到达液晶区644后再度转变回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因液晶区642及644的偏振板只能够让第一偏振态的光通过,因此位于液晶区642的光将被挡掉,而位于液晶区644的光将通过。
于下一时序,液晶区642及644皆处于关闭状态。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到达液晶区642及644后,位于液晶区642的光束将维持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而到达液晶区644的半波长相位延迟器的光束会转变为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之后到达液晶区644后仍维持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因此位于液晶区644的光将被挡掉,而位于液晶区642的光将通过。至于液晶区646及648对于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二原色光束120的影响如同液晶区642及644对于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的影响,因此便不再赘述。如此一来,第一液晶分光模块600可依时序产生分别自液晶区642、644、646及648通过的四道光束。
应注意的是,上述的液晶狭缝组640的分光方式仅为例示,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弹性设计液晶狭缝组640的分光方式。
第二液晶分光模块700包含反射镜710及730、液晶狭缝组720、棱镜740及760以及光调制器750。具第二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及具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原色光束120首先由反射镜710及730导引至液晶狭缝组720。液晶狭缝组720包含至少四个液晶区,而第二偏振态的第一原色光束110及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原色光束120将被分别导引至相邻的两液晶区。光束通过液晶狭缝组720后可依时序形成四道光束,这些光束通过棱镜740导引至光调制器750。光调制器750分别调制四道光束为具不同影像的光,的后再经由棱镜760传出第二液晶分光模块700。而因液晶狭缝组720分光的过程因与液晶狭缝组640相似,因此便不再赘述。
经过上述的液晶狭缝组640及720的分光,通过第一液晶分光模块600及第二液晶分光模块700的光束可分别被分为四道光束。这八道光束成为影像光后,分别经过偏振合光元件800而传至投影镜头850里的任一影像光源区852,因此在同一投影镜头850内,即可依时序产生八个影像。更甚者,在同一时序内,第一液晶分光模块600及第二液晶分光模块700可同时各提供一影像。也就是说,光调制器670及750的切换速率分别只需要高于240Hz,八个影像即可达到影像更新速率的最低要求(每一影像最少需60Hz)。
图6为图5中的投影镜头850于投影时的示意图。投影镜头850可将影像光源区852中的影像投影至一屏幕900上。为了达到多视角的影像,屏幕900可包含柱形透镜组910及930以及扩散板920。柱形透镜组910包含多个柱形透镜912,每个柱形透镜912用以将自投影镜头850投射出的影像聚集至扩散板920以成像。扩散板920上的影像可通过柱形透镜组930的任一柱形透镜932而发散。因此当观赏者的双眼位于观察面950的任一观赏区I-I时,便可接收到自投影镜头850投射出的任二影像,以感受到立体影像。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光源,包含:
一光源,用以提供一光束;
一色轮,包含一第一路径区与一第二路径区,该第一路径区与该第二路径区均包含一反射区与至少一滤波区;
一光学模块,置于该光源与该色轮之间,用以将该光束导引至该色轮;以及
一驱动器,用以驱动该色轮转动,使得该光束打在该第一路径区与该第二路径区的所述反射区与所述滤波区其中至少一个上,当该光束打在该第一路径区的该滤波区时,该光束将通过该第一路径区的该滤波区,并过滤成一第一原色光束,当该光束打在该第一路径区的该反射区时,该光束将反射回该光学模块,而该光学模块会将反射后的该光束导引至该第二路径区的该滤波区,使得反射后的该光束通过该第二路径区的该滤波区,并过滤成一第二原色光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光源,其中该第一路径区位于该色轮的内圈,而该第二路径区位于该色轮的外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光源,其中该第一路径区的该滤波区沿着该色轮的径向与该第二路径区的该反射区相对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光源,其中该第一路径区的该反射区沿着该色轮的径向与该第二路径区的该滤波区相对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光源,其中该第一路径区的该滤波区包含多个原色滤波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光源,其中该第二路径区的该滤波区包含多个原色滤波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光源,其中该光学模块包含:
一等腰三角棱镜,该等腰三角棱镜的底面为一折射面;
一对楔形棱镜,每一对楔形棱镜的一长侧面为一入光面,且该对楔形棱镜的另一长侧面,分别与该等腰三角棱镜的两腰面,构成一全反射缝隙于其间;以及
一聚光透镜,置于该等腰三角棱镜与该色轮之间,该聚光透镜能够将来自该等腰三角棱镜的该折射面的光聚集至该色轮,并能够将来自该第一路径区与该第二路径区的所述反射区的光导引至该等腰三角棱镜的该折射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光源,其中任一所述楔形棱镜的两长侧面之间的夹角满足下列方程式:
θ=-tan-1((n cos 3φ+sinφ)/(n sin 3φ+cosφ)),其中θ为任一所述楔形棱镜的两长侧面之间的夹角,n为该等腰三角棱镜与该对楔形棱镜的折射率,φ为该等腰三角棱镜的任一底角的角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光源,其中该聚光透镜为一准直透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光源,其中该光源为一高压汞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89881.1A CN103728726B (zh) | 2012-10-15 | 2012-10-15 | 显示光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89881.1A CN103728726B (zh) | 2012-10-15 | 2012-10-15 | 显示光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28726A true CN103728726A (zh) | 2014-04-16 |
CN103728726B CN103728726B (zh) | 2016-03-09 |
Family
ID=5045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8988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28726B (zh) | 2012-10-15 | 2012-10-15 | 显示光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28726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24166A (en) * | 1997-04-09 | 1998-10-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flection projector having image generation unit and critical angle prism |
EP1219978A2 (en) * | 2000-12-29 | 2002-07-03 | Lg Electronics Inc. | Total reflection prism and reflection type projector using such a prism |
JP3335961B2 (ja) * | 1999-09-24 | 2002-10-21 | エヌイーシービュ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時分割方式映像投写装置 |
CN1570708A (zh) * | 2003-07-15 | 2005-01-26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系统 |
-
2012
- 2012-10-15 CN CN201210389881.1A patent/CN10372872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24166A (en) * | 1997-04-09 | 1998-10-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flection projector having image generation unit and critical angle prism |
JP3335961B2 (ja) * | 1999-09-24 | 2002-10-21 | エヌイーシービュ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時分割方式映像投写装置 |
EP1219978A2 (en) * | 2000-12-29 | 2002-07-03 | Lg Electronics Inc. | Total reflection prism and reflection type projector using such a prism |
CN1570708A (zh) * | 2003-07-15 | 2005-01-26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28726B (zh) | 2016-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9154429A1 (zh) | 穿戴式ar系统、ar显示设备及其投射源模组 | |
CN201780448U (zh) | 一种图像均匀清晰的投影光学引擎 | |
TWI467242B (zh) | 提供複數視角影像之投影裝置 | |
US7364305B2 (en) | Projector | |
CN105911804B (zh) | 用于硅基液晶投影显示器lcos的空间交错的偏振转换器 | |
CN103792765B (zh) | 立体显示固态光源模块 | |
JP2007524111A (ja) | カラー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 |
WO2019179136A1 (zh) | 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
CN103091850A (zh) | 裸视多维显示组件及其显示器 | |
CN101937133A (zh) | 投影式显示装置 | |
CN101859052A (zh) | 投影机 | |
US20060139575A1 (en) | Optical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TW523609B (en) |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same | |
CN113777790A (zh) | 波导衍射装置和显示眼镜 | |
TWI489855B (zh) | 立體投影光源系統 | |
JPH0694902A (ja) | 光学素子,光源,液晶光学素子,偏光照明装置,照明光学装置,偏光分離素子,偏光素子,画像投影装置および立体像表示方法 | |
CN100504580C (zh) | 照明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投影机 | |
CN114185232A (zh) | 显示装置 | |
TWI443441B (zh) | 光源系統 | |
TWI486634B (zh) | 顯示光源 | |
CN117452758A (zh) | 一种LCoS芯片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 |
CN103728726B (zh) | 显示光源 | |
CN103852965B (zh) | 用于一立体投影装置的光源系统 | |
US8678614B2 (en) | Light source system | |
CN201698090U (zh) | 微型投影光源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