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22141B - 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22141B CN103722141B CN201410041549.5A CN201410041549A CN103722141B CN 103722141 B CN103722141 B CN 103722141B CN 201410041549 A CN201410041549 A CN 201410041549A CN 103722141 B CN103722141 B CN 1037221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metal
- salband
- indent
- conca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及装置,冷却体采用封闭环形金属冷却带,其包绕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上,并随之运动;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设有内凹支撑体,通过内凹支撑体的凹面支撑环形金属冷却带的上半周,形成一内凹冷却面;环形金属冷却带在驱动辊的带动下运动;盛载熔融金属液的坩埚置于内凹冷却面的上方,熔融金属液喷射到内凹冷却面上,由运动的环形金属冷却带拖曳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铺展成金属薄带,迅速冷却,实现快速凝固成形。本发明在内凹冷却面上利用离心力使金属液获得贴辊力,大幅度改善和提升金属液在冷却表面的铺展性和金属液与冷却表面的接触时间,可生产的快凝薄带无长度限制,生产工艺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快速凝固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快速凝固技术自出现以来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快速凝固过程能获得极高的冷却速率,大幅度改善了液态金属凝固后的组织和性能,早期的快凝技术用于获得快速凝固的金属薄片,目前该技术已能实现金属粉末、细线材和薄带的生产制备,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快速凝固薄带既可以作为直接成形的最终产品应用,也可以对其进一步进行轧制等后续加工,已成为快速凝固技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薄带快凝技术工艺方案因结晶器的不同主要分为辊式(单辊法和双辊法)与辊带式等。
单辊法(熔体自旋法),采用高速旋转的激冷圆辊将合金液流铺展成液膜并在激冷作用下实现快速凝固,由于该方法原理简单且设备投资少,目前应用最广泛。但单辊法存在显著的缺陷——1.在非真空环境下生产时,辊子高速转动带来的辊面风对喷射液流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工艺过程不稳定,因此,需要采用单辊片状流法,依靠严格控制喷嘴与辊面的间隙(100~300μm)来实现稳定的出流成带,对装置制造与调整要求极其严格;2.金属液接触到辊子外圆面后,立刻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在辊面停留时间很短即被甩离,难以强化冷却效果。
为减小离心力的这种不利影响,又提出了利用辊子的内圆面制备快凝带的方法,如中国发明专利200410009581.1公开了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非晶薄带的方法,首先将冷却体设计成滚筒环形,熔池置于冷却体环内,熔融的液体垂直喷射到滚筒内壁;然后,在冷却体环内安装一弹性旋转轴,轴外周涂少许粘液,以粘住最初的薄带,轴以一定的速度旋转,将产生的薄带绕在轴上;根据内环与旋转轴的半径比,调节两者的相对转速,使喷射与绕带同时进行;最后将旋转轴抽出冷却体,获得快凝薄带。其采用滚筒环形冷却体,利用滚筒的内壁进行冷却,但要获得宽而长的快凝带,要求滚筒的长度和直径都要足够大,为获得光滑的快凝带表面,要求滚筒内壁表面必须精磨,而且,每工作一段时间还必须对滚筒内壁冷却面进行精磨和清理,导致制造、维护难度都很大,并且必须在滚筒内部安装薄带卷曲装置,使用操作均有不便,另一方面,一个大直径又较长的空心滚筒要实现稳定高速转动,也存在较多的困难。
为适应宽带生产,又有人提出双辊法,使金属液在两辊之间的缝隙中完成凝固而获得快凝薄带,该法可以生产较宽的薄带且生产效率较高,目前在薄带连铸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金属液的侧封问题,生产实践表明,因侧封引起的连铸失败几率达到60%以上,且侧封材料的消耗占薄带坯生产成本的20%以上,提高了生产成本且破坏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实验结果证明双辊法能达到的冷却速度不够理想,存在生产效率与薄带品质控制的矛盾,要提高生产效率,就需要提升熔池液面高度以延长金属液与辊面的接触范围(即有效冷却距离),但液位的提高直接带来了偏析严重、侧封更加困难、凝固终止点难以控制等问题,导致薄带坯的品质变差。
带法是改善冷却条件的努力方向之一,如SCR轧机,在两个辊之间增加一条包绕其中一辊的冷却钢带,使熔融金属在钢带和被包绕冷却辊之间冷却凝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冷却条件,但结构复杂且同样存在着金属液的侧封问题,而且冷却带始终处于高温条件下的高张力服役条件,使用寿命很短。如中国发明专利00106176.3公开了一种金属带材快速凝固成形的方法,背面实施冷却的冷却钢带(3)(3’)由驱动辊(6)(6’)、定位辊(4)(4’)和张紧辊(5)(5’)支撑,形成冷却区域;冷却钢带在驱动辊的带动下以线速度0.1~20m/s运动,熔融金属(1)在压力作用下由坩埚(2)进入冷却区域,在运动过程中被冷却而实现快速凝固成形,制备厚度100μm~2mm的快速凝固金属带材。其采用两条封闭冷却带,在两条冷却带之间构成冷却凝固区域,这可看做是双辊式的变形,虽然采用带式冷却提高了凝固效率,但由于传动带的侧封更加困难,且冷却凝固区完全靠冷却带控制快凝带的厚向尺寸,由于冷却带在厚度方向的刚度差而难以保证快凝带材的厚度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有效强化并控制冷却条件,生产工艺简单、效率高的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封闭环形金属冷却带做冷却体,将环形金属冷却带包绕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上,环形金属冷却带在驱动辊的带动下以线速度1~30m/s进行运动;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设有内凹支撑体,通过内凹支撑体的凹面支撑环形金属冷却带的上半周,形成一内凹冷却面;盛载熔融金属液的坩埚置于内凹冷却面的上方,熔融金属液喷射到内凹冷却面上,由运动的环形金属冷却带拖曳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铺展成金属薄带,迅速冷却,实现快速凝固成形。
本发明实现上述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所采用的装置是: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环形金属冷却带、驱动辊、从动辊、内凹支撑体、张紧支撑体、熔化与喷射装置;所述环形金属冷却带作为冷却体包绕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上,在驱动辊的带动下以线速度1~30m/s进行运动;内凹支撑体和张紧支撑体安装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内凹支撑体位于封闭的环形金属冷却带内,对环形金属冷却带上半周的下垂部分形成支撑,通过内凹支撑体的凹面支撑环形金属冷却带上半周的下垂部分,环形金属冷却带形成一个内凹冷却面;张紧支撑体支撑环形金属冷却带的下半周;所述熔化与喷射装置的坩埚和喷嘴置于内凹冷却面的上方,熔融金属液通过喷嘴喷射到内凹冷却面上,由运动的环形金属冷却带拖曳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铺展成金属薄带,迅速冷却,实现快速凝固成形。
所述驱动辊的上部内侧设有一压紧辊,从动辊的上部内侧设有一剥离辊。通过压紧辊压紧驱动辊上的环形金属冷却带,使环形金属冷却带随之运动;通过剥离辊压紧从动辊上的环形金属冷却带,实现冷却后的金属薄带的剥离。
所述从动辊的下部外侧设有一清洁辊,清洁辊的作用是对环形金属冷却带的冷却表面进行清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清洁状态。
所述内凹支撑体的凹面可以采用圆柱形凹面,也可以采用变曲率柱面曲面。
所述内凹支撑体的凹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内凹支撑体内部通有压缩气体或冷却液,压缩气体或冷却液经由小孔排出,对环形金属冷却带形成气浮或液浮支承,并对环形金属冷却带进行冷却。
所述张紧支撑体与环形金属冷却带接触的凸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张紧支撑体内部通有压缩气体或冷却液,压缩气体或冷却液经由凸面上的小孔排出,对环形金属冷却带形成气浮或液浮支承,并对环形金属冷却带进行冷却。环形金属冷却带的张紧度可以通过调整张紧支撑体的高度位置实现。
所述坩埚和喷嘴位于环形金属冷却带的内凹冷却面靠近驱动辊一侧的上方。以保证金属液从喷嘴喷出接触冷却带表面后立刻在离心力作用下铺展并贴紧冷却带的内凹表面。
所述熔化与喷射装置还设有一充入惰性气体的气箱,坩埚与喷嘴均密封于其中。喷射时向气箱内充入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等),维持气箱内的压强处于微正压,以保证金属在熔炼和喷射过程中金属液不受氧化。
本发明采用封闭环形金属冷却带作为冷却体,通过内凹支撑体的凹面支撑环形金属冷却带上半周的下垂部分,环形金属冷却带形成一个内凹冷却面。对照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是:(1)变有害离心力为有益作用力。利用离心力使金属液获得贴辊力,大幅度改善和提升金属液在冷却表面的铺展性和金属液与冷却表面的接触时间与接触条件;(2)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由于直接使用不同金属带材制作冷却带,易于获得不同要求的表面质量且成本低廉;(3)无需侧封,从根本上避免了侧封可靠性和侧封成本的问题;(4)获得的快凝带的厚度可以通过调节驱动辊1的转速(即封闭环形冷却带14的线速度)或通过气压控制系统6调节喷射气压来进行调节和控制,调节方便。可生产厚度为0.1~2mm的金属薄带和箔带。本发明结构合理,能够有效强化并控制冷却条件,生产工艺简单、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及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组成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驱动辊,2.压紧辊,3.熔融金属液,4.坩埚,5.加热线圈,6.气压控制系统,7.剥离辊,8.金属带材,9.从动辊,10.清洁辊,11.辅助压紧辊,12.内凹支撑体,13.张紧支撑体,14.环形金属冷却带,15.气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其采用封闭环形金属冷却带做冷却体,将环形金属冷却带包绕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上,环形金属冷却带在驱动辊的带动下以线速度1~30m/s进行运动;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设有内凹支撑体,通过内凹支撑体的凹面支撑环形金属冷却带的上半周,形成一内凹冷却面;盛载熔融金属液的坩埚置于内凹冷却面的上方,熔融金属液喷射到内凹冷却面上,由运动的环形金属冷却带拖曳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铺展成金属薄带,迅速冷却,实现快速凝固成形。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现上述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所采用的装置是: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装置,其包括有环形金属冷却带14、驱动辊1、从动辊9、内凹支撑体12、张紧支撑体13、熔化与喷射装置;所述环形金属冷却14带作为冷却体包绕在驱动辊1和从动辊9上,在驱动辊的带动下以线速度1~30m/s进行运动。环形金属冷却带14由驱动辊1、从动辊9、内凹支撑体12和张紧支撑体13支撑,并分别通过压紧辊2和剥离辊7压紧到驱动辊1和从动辊9上,在驱动辊1和从动辊9之间形成一个内凹区域,当驱动辊1转动带动封闭环形冷却带14运动时,内凹部分的冷却带受离心力作用和内凹支撑体12的支承形成稳定运动的内凹冷却面。具体是:内凹支撑体12和张紧支撑体13安装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内凹支撑体12位于封闭的环形金属冷却带内,对环形金属冷却带上半周的下垂部分形成支撑,通过内凹支撑体的凹面支撑环形金属冷却带上半周的下垂部分,环形金属冷却带形成一个内凹冷却面;张紧支撑体13支撑环形金属冷却带的下半周。从而构成一个运动的局部内凹冷却面,并通过压紧辊2和剥离辊7的压紧以及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稳定运动。
所述驱动辊1的上部内侧设有一压紧辊2,从动辊9的上部内侧设有一剥离辊7。通过压紧辊2压紧驱动辊1上的环形金属冷却带14,使环形金属冷却带随之运动;通过剥离辊7压紧从动辊9上的环形金属冷却带,实现冷却后的金属薄带的剥离。
进一步,所述从动辊9的下部外侧设有一清洁辊10,清洁辊10的作用是对环形金属冷却带14的冷却表面进行清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清洁状态。所述从动辊9的下部还设有一辅助压紧辊11,通过辅助压紧辊11压紧环形金属冷却带。
进一步,所述内凹支撑体12的凹面可以采用圆柱形凹面,也可以采用变曲率柱面曲面。
进一步,所述内凹支撑体12的凹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内凹支撑体12内部通有压缩气体或冷却液,压缩气体或冷却液经由小孔排出,对环形金属冷却带14形成气浮或液浮支承,并对环形金属冷却带进行冷却。工作时可通过图1中的内凹支撑体12上设置的接头a向内凹支撑体12的内部通入压缩气体或冷却液,使其经由内凹圆柱面上的小孔排出,而对环形金属冷却带14形成气浮或液浮支承,从而大幅度减少环形金属冷却带14和内凹支撑体12间的摩擦,并对环形金属冷却带14进行冷却。
进一步,张紧支撑体13的上表面为凸形圆柱面。所述张紧支撑体与环形金属冷却带接触的凸形圆柱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张紧支撑体内部通有压缩气体或冷却液,压缩气体或冷却液经由凸面上的小孔排出,对环形金属冷却带形成气浮或液浮支承,并对环形金属冷却带进行冷却。环形金属冷却带的张紧度可以通过调整张紧支撑体的高度位置实现。工作时通过图1中张紧支撑体13的接头b向张紧支撑体13的内部通入压缩气体,使其经由凸形圆柱面上的小孔排出,而对环形金属冷却带14形成气浮支承,既减少环形金属冷却带14和张紧支撑体13间的摩擦,也对环形金属冷却带14进行冷却。
本发明通过调整张紧支撑体13的高度可以调节环形金属冷却带14的张紧度,金属带材8的厚度可以通过调节驱动辊1的转速(即环形金属冷却带14的线速度)或通过气压控制系统6调节喷射气压来进行调节和控制。
本发明所述熔化与喷射装置设有坩埚4、喷嘴、加热线圈5。坩埚和喷嘴置于内凹冷却面的上方,熔融金属液通过喷嘴喷射到内凹冷却面上,由运动的环形金属冷却带拖曳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铺展成金属薄带,迅速冷却,实现快速凝固成形。具体是:坩埚4内的金属在感应加热线圈5的加热作用下熔化成熔融金属液3,压缩气体以气压控制系统6设定的压强和流量进入坩埚4,并驱动熔融金属液3经坩埚下部的喷嘴流到环形金属冷却带14的内凹冷却面上,随封闭环形金属冷却带14向前运行,在离心力作用下铺展并贴紧环形金属冷却带14的内凹冷却面。
进一步,所述坩埚4和喷嘴位于环形金属冷却带14的内凹冷却面靠近驱动辊一侧的上方。以保证金属液从喷嘴喷出接触冷却带表面后立刻在离心力作用下铺展并贴紧环形金属冷却带的内凹表面。
进一步,所述熔化与喷射装置还设有一充入惰性气体的气箱15,坩埚4与喷嘴均密封于其中。喷射时向气箱15内充入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等),维持气箱15内的压强处于微正压,以保证金属在熔炼和喷射过程中金属液不受氧化。
本发明的优点是:(1)变有害离心力为有益作用力。利用离心力使金属液获得贴辊力,大幅度改善和提升金属液在冷却表面的铺展性和金属液与冷却表面的接触时间与接触条件;(2)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由于直接使用不同金属带材制作冷却带,易于获得不同要求的表面质量且成本低廉;(3)无需侧封,从根本上避免了侧封可靠性和侧封成本的问题;(4)获得的快凝带的厚度可以通过调节驱动辊1的转速(即封闭环形冷却带14的线速度)或通过气压控制系统6调节喷射气压来进行调节和控制,调节方便。本发明结构合理,能够有效强化并控制冷却条件,生产工艺简单、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及装置。
Claims (7)
1.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封闭环形金属冷却带做冷却体,将环形金属冷却带包绕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上,环形金属冷却带在驱动辊的带动下以线速度1~30m/s进行运动;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设有内凹支撑体,通过内凹支撑体的凹面支撑环形金属冷却带的上半周,形成一内凹冷却面;盛载熔融金属液的坩埚置于内凹冷却面的上方,熔融金属液喷射到内凹冷却面上,由运动的环形金属冷却带拖曳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铺展成金属薄带,迅速冷却,实现快速凝固成形。
2.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环形金属冷却带、驱动辊、从动辊、内凹支撑体、张紧支撑体、熔化与喷射装置;所述环形金属冷却带作为冷却体包绕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上,在驱动辊的带动下以线速度1~30m/s进行运动;内凹支撑体和张紧支撑体安装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内凹支撑体位于封闭的环形金属冷却带内,对环形金属冷却带上半周的下垂部分形成支撑,通过内凹支撑体的凹面支撑环形金属冷却带上半周的下垂部分,环形金属冷却带形成一个内凹冷却面;所述内凹支撑体的凹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内凹支撑体内部通有压缩气体或冷却液,压缩气体或冷却液经由小孔排出,对环形金属冷却带形成气浮或液浮支承,并对环形金属冷却带进行冷却;所述张紧支撑体支撑环形金属冷却带的下半周,张紧支撑体与环形金属冷却带接触的凸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张紧支撑体内部通有压缩气体或冷却液,压缩气体或冷却液经由凸面上的小孔排出,对环形金属冷却带形成气浮或液浮支承,并对环形金属冷却带进行冷却;所述熔化与喷射装置的坩埚和喷嘴置于内凹冷却面的上方,熔融金属液通过喷嘴喷射到内凹冷却面上,由运动的环形金属冷却带拖曳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铺展成金属薄带,迅速冷却,实现快速凝固成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的上部内侧设有一压紧辊,从动辊的上部内侧设有一剥离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辊的下部外侧设有一清洁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支撑体的凹面为圆柱形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和喷嘴位于环形金属冷却带的内凹冷却面靠近驱动辊一侧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化与喷射装置还设有一充入惰性气体的气箱,坩埚与喷嘴均密封于其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41549.5A CN103722141B (zh) | 2014-01-28 | 2014-01-28 | 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41549.5A CN103722141B (zh) | 2014-01-28 | 2014-01-28 | 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22141A CN103722141A (zh) | 2014-04-16 |
CN103722141B true CN103722141B (zh) | 2016-03-02 |
Family
ID=50446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4154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22141B (zh) | 2014-01-28 | 2014-01-28 | 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221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35032B (zh) * | 2016-12-14 | 2019-05-10 | 江苏亨通精工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用于scr法浇注铜线坯的氮气保护方法及其对应的结构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7104806A (zh) * | 1986-07-16 | 1988-04-06 | 迪迪尔工厂股份公司 | 把钢熔液输送到浇铸轮——连铸机的耐火钢液槽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N153591B (zh) * | 1979-01-24 | 1984-07-28 | Southwire Co | |
JPS5677051A (en) * | 1979-11-27 | 1981-06-25 | Noboru Tsuya | Production of amorphous metal thin strip |
JPS5945063A (ja) * | 1982-09-06 | 1984-03-13 | Kawasaki Steel Corp | 金属薄板の連続鋳造機 |
JPS6182952A (ja) * | 1984-09-28 | 1986-04-26 | Nippon Steel Corp | 連続鋳造装置 |
JPH04305345A (ja) * | 1991-04-02 | 1992-10-28 | Nippon Steel Corp | 単ベルト式連続鋳造装置 |
-
2014
- 2014-01-28 CN CN201410041549.5A patent/CN10372214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7104806A (zh) * | 1986-07-16 | 1988-04-06 | 迪迪尔工厂股份公司 | 把钢熔液输送到浇铸轮——连铸机的耐火钢液槽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22141A (zh) | 2014-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78415B (zh) | 用于生产金属条的工艺和设备 | |
CN104690240B (zh) | 非晶薄带生产整机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 | |
CN103658573B (zh) | 液态合金真空熔炼单辊甩带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1376164B (zh) |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冷却辊辊形控制方法 | |
CN103722141B (zh) | 一种快速凝固制备金属带材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1436107U (zh) | 一种双辊薄带连铸辊面清理装置 | |
CN103624224A (zh) | 制备蓄电池板栅用铅带的铸带机 | |
CN103706770B (zh) | 一种圆盘式单辊甩带制备非晶合金薄带的方法 | |
CN103464702B (zh) | 一种金属薄板近终形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 | |
CN103658574B (zh) | 一种圆锥式单辊快淬制备非晶合金薄带的方法 | |
CN101927324B (zh) | 一种改善铸带表面质量的方法 | |
CN211331236U (zh) | 一种辊-带式连续铸造装置 | |
CN206415580U (zh) | 一种镁合金单辊甩带机辊嘴间距调节装置 | |
CN205927036U (zh) | 一种铝合金板带的连续铸造系统 | |
CN103691902A (zh) | 金属离心连铸装置及其工艺 | |
CN203508951U (zh) | 一种波浪锥形离心剪切激冷制备半固态浆料的装置 | |
CN104511579A (zh) | 辊带式连铸机以及包含该连铸机的薄带铸轧设备 | |
CN113333697B (zh) | 一种带剥离辊的三辊薄带连铸机 | |
US2007000063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casting | |
CN204381322U (zh) | 非晶制带生产用冷却辊 | |
CN204524204U (zh) | 非晶薄带生产整机系统结构 | |
JPS5825850A (ja) | 改良された連続鋳造鋼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8723312A (zh) | 一种风冷式急冷辊 | |
US688061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casting | |
Xuefeng et al. | Rapid Solidification Continuous Cast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