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063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60631A CN103660631A CN201310425119.9A CN201310425119A CN103660631A CN 103660631 A CN103660631 A CN 103660631A CN 201310425119 A CN201310425119 A CN 201310425119A CN 103660631 A CN103660631 A CN 1036606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ed medium
- bonding plane
- attraction
- revolving body
- image proc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7 dimini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使用搬送辊和其对向辊构成的辊对来将具有无剥离纸的粘接面的印刷媒介搬送到与图像形成机构相向而对的位置为止时,能够进行稳定的搬送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在图像形成部(102)的上游侧处设有保护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的保护机构(106),该保护机构具有被配置在夹入印刷媒介后进行搬送的搬送辊(21)和第一辊(22)的搬送方向下游侧里的第二辊(41),和被挂绕在第一辊和第二辊之间来保护粘接面的环状的保护带(42),并在搬送辊和第一辊之间将保护带按压到印刷媒介的粘接面上后,夹入印刷媒介和保护带来使其一起移动,并在第二辊侧处将保护带从印刷媒介的粘接面剥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公知的如标签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胶带、无衬纸的标签纸等的具有粘接面但在粘接面上不粘帖有剥离纸的印刷媒介(以下也称为“无衬标签纸”,或无分离标签)上进行印刷,并在印刷后切断到所需的长度里后做成印刷媒介片(以下也称为“标签片”)的。
作为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公知的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其包括有用于在标签的印刷面上印刷所需的印的印刷喷头,和与印刷喷头邻接配置后在印刷中将标签按压到印刷喷头上的印刷辊,和与印刷辊有间隔地被配置的剥离棒以及在印刷辊和剥离棒周围移动的环状带,标签在印刷喷头上是附着在环状带上后被搬送到剥离棒为止,并在该位置处与环状带分离的(专利文献1)。
另外,还如专利文献2所示地,设有用以移动传送无衬纸标签的多根移动传送带,并在移动传送带之间配置剥肉辅助辊后,标签是通过上到剥离辅助辊上后来从移动传送带剥离的(专利文献2)。
然而,为了在粘接面上印字而将粘接面作为表面,并使用由搬送辊和加压辊构成的辊对来将具有如上所述的没有剥离纸的粘接面的印刷媒介搬送到与图像形成机构相向而对的位置为止的构成中,会在辊对的夹持之间发生辊和粘接面粘结后,印刷媒介不能从加压辊分离,或分离状态变得不稳定等,导致不能够对印刷媒介进行稳定地搬送的问题。这一点,即使使用搬送带来代替搬送辊也是一样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1720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785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将粘接面作为表面后能够稳定地搬送具有无剥离纸的粘接面的印刷媒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图像形成机构,其在具有粘接面的印刷媒介的所述粘按面上形成图像;
搬送机构,其以所述粘接面为表面侧后来将所述印刷媒介搬送至与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相向而对的位置;
粘接面导向机构,其在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上游侧对所述印刷媒介的粘接面进行导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机构设有将所述印刷媒介夹入后来搬送的一对回转体和对所述印刷媒介支持后进行导向的导向构件,
所述粘接面导向机构设有第二回转体,其被配置在所述一对回转体中作为一方的回转体的第一回转体的搬送方向下游侧,还设有环状的粘接面导向构件,其被挂绕在所述第一回转体和所述第二回转体之间,并对所述粘接面进行导向,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述一对回转体中将所述粘接面导向构件按压到所述印刷媒介的粘接面上后,夹入所述印刷媒介和所述粘接面导向构件来使其一起移动,并在所述第二回转体侧处将所述粘接面导向构件从所述印刷媒介的粘接面剥离。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就能够稳定地搬送具有无剥离纸的粘接面的印刷媒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说明图。
图2所示是该装置的要部的平面说明图。
图3所示是图1中粘接面导向机构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图5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图6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图7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图8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图9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图10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图11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至图3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说明图,图2是该装置的要部的平面说明图,图3所示是图1中粘接面导向机构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在其装置本体100内设置有对印刷媒介2进行供纸的供纸部101,和将图像形成到印刷媒介2上作为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部102,和与图像形成部102相向而对地来搬送印刷媒介2的作为搬送机构的搬送部103。另外,在装置本体100内还配置有将搬送部103送出的形成有图像的印刷媒介2向排出口105搬送的排纸搬送部104,和朝着图像形成部102来引导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后与印刷媒介2一起被搬送的粘接面导向机构106。
在供纸部101中装填有将印刷媒介2形成为卷辊状的辊体4。辊体4通过辊体支持构件5、5被支持为可以回转。
这里,印刷媒介2如图3所示地,是在可以形成图像的媒介(以下称为“印刷面”)2a的一面上形成有粘着层(以下称为“粘接面”)2b的连续体,并且,在粘接面2b上不粘贴有衬纸(剥离纸、分离纸)。
然后,从供纸部101开始,是将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作为表面,即,是以通过图像形成部102在粘接面2b上形成图像的状态来供纸的。
图像形成部102设置有打印车12,其搭载了由在印刷媒介2上喷出液滴的液体喷出头构成的记录头11。打印车12可以移动地被保持在导向构件13、14上后,在垂直于印刷媒介2的搬送方向的方向上做往复移动。
还有,记录头11是具有两个喷嘴列的喷头。使用两个这样的记录头11后,就可以通过四个喷嘴列来分别喷出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色(Y)等各色的墨水液滴了。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线型喷头。
另外,图像形成部102并不局限于液体喷出头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以接触及非接触的方式来形成图像的各种图像形成机构。
搬送部103将粘接面2b作为表面层后来将印刷媒介2搬送至与图像形成部102相向而对的位置。该搬送部103包括有构成了夹着印刷媒介2在箭头A方向上搬送的回转体对(一对回转体)的搬送辊21及与搬送辊21相向而对的第一辊22。令外,搬送部103还包括有对印刷媒介2进行导向的导向构件的台板构件23,和排纸侧的辊24及与辊24相向而对的马刺齿轮25。在台板构件23的表面上,支持印刷媒介2的多根筋条23a被形成为在印刷媒介2的搬送方向上延伸的形状。
在排纸搬送部104中,配置有将印刷媒介2切断为规定的长度后做成印刷媒介片(标签片)200的切断机构之切割单元31。切割单元31具有接受从辊24和马刺齿轮25之间送出来的印刷媒介2的接受构件34,和切断印刷媒介2的切割刀(切刀)35,并且,切割刀35通过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移动来切断印刷媒介2。
之后,在切割单元31的下游侧中还配置有排纸辊32。与排纸辊32相向而对地配置有马刺滚轮33。通过这些排纸辊32和马刺滚轮33,就能够以向排出口105送出的状态来保持处于被切割单元31切断状态的标签片200了。
排纸辊32保持标签片200的表面是经过例如非粘着性处理(不粘附粘接面的处理)的,可以从标签片200的粘接面2b剥离。这时候,排纸辊32本身也可以由可以剥离的材质来形成。
粘接面导向机构106包括有构成了前述搬送部103的第一回转体的第一辊22,和在第一辊22的下游侧作为被配置在图像形成部102的上游侧处的分离辊的第二回转体之第二辊41。然后,在第一辊22和第二辊41之间挂绕有作为环状的导向构件的导向带42。另外,还具有将张紧力赋予到导向带42上的第三辊43。
这里,导向带42可以是以聚酰亚胺为基材,并在表层上设有使得印刷媒介2对粘接面2b具有良好脱模性的脱模层(例如足硅涂敷)的带状构件。
另外,第一辊22通过弹簧等的加压机构44来向搬送辊21侧被加压。第二辊41通过弹簧等的加压机构45来向作为导向构件侧的台板构件23侧被加压。更进一步地,作为第三回转体的第三辊43与导向带42的外周面接触后,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的加压机构来朝向导向带42侧被加压。
在如此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辊体4被拉出的印刷媒介2就被供给到一对的回转体的搬送辊21和第一辊22之间了。
然后,在搬送辊21和第一辊22之间夹入印刷媒介2和导向带42后,对搬送辊21进行回转驱动。由此,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就以和导向带42为一体的状态来朝向图像形成部102被传送了。然后,在搬送途中,导向带42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剥离,并图像形成部102的记录头11在粘接面2b上形成所需的图像。
形成有图像的印刷媒介2被送到排纸搬送部104中,并通过切割单元31在所需的位置处被切断后成为印刷媒介片(标签片)200。该标签片200在排纸辊32和马刺滚轮33之间,被保持为可以从装置本体100的排出口105来被抽取的状态。
这里,当印刷媒介2被夹入到搬送辊21和第一辊22之间时,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与导向带42的表层接触,并通过搬送辊21的回转后,印刷媒介2和导向带42一起移动。由此,印刷媒介2就以由导向带42来得到保护的状态向图像形成部102被搬送了。
然后,由于导向带42通过比第一辊22的直径要小的第二辊41在移动方向上急剧地改变,导向带42就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被剥离,并仅有印刷媒介2被送到图像形成部102处。即,导向带42在第二回转体侧的第二辊41侧处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剥离。
这时,由于第二辊41通过加压机构45朝向台板构件23侧被加压,印刷媒介2就被按压到台板构件23上,并稳定地被搬送至图像形成部102。
另一方面,由于第三辊43与导向带42的外周面接触,即使粘结剂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转移到导向带42上,通过使得粘结剂从导向带42向第三辊43的再转移,就能够从导向带42上来除去粘结剂。
如此,通过将印刷媒介的粘接面由粘接面导向构件来导向的同时进行移动,并在印字之前使粘接面导向构件从粘接面剥离,即使足将粘接面作为表面后,使用由搬送辊和对向辊构成的辊对来将具有无剥离纸的粘接面的印刷媒介搬送至与图像形成机构相向而对的位置里,也能够对印刷媒介进行稳定地搬送。
也就是说,在由例如辊体来供给搬送在粘接面2b上没有粘帖衬纸的印刷媒介2时,由于该粘着力的原因而在从辊体剥下时需要有较大的力。该力是由第一辊22和搬送辊21的夹持部来形成的,为了增大该力,就需要扩大夹持部来增加与印刷媒介2的接触面积。
对此,虽然有效的是增大第一辊22和搬送辊21的直径,但在增火第一辊22的直径时,由于第一辊22形成的曲率变缓,在以粘接面2b为表面的搬送中就会导致粘接面2b粘结到第一辊22上后被卷付。
另一方面,为了不卷付到第一辊上而采用小口径的第一辊时,如前所述地,夹持面积会减小,印刷媒介2在辊之间打滑后就不能够稳定地搬送。
于是,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地,通过将导向带42挂绕在直径不同的两个辊上,并将该导向带42按压到印刷媒介2的表面的粘接面2b上后来搬送,与搬送辊21的夹持部就能够增大面积,并且导向带42的剥离部还能够增大曲率,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搬送。
另外,由于导向带没有分割,所以也不会发生因加压力不够而导致的传送不良或传送精度下降。即,在将导向带分割的构成中,由于会产生不能加压的区域,所以就会发生因加压力不够而导致的传送不良或传送精度下降的问题,而将导向带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后,就不会发生这些问题了。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导向带42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的分离性,即,为了提高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从导向带42的分离性,以在例如导向带42的脱模层(表层的硅涂敷)上形成微小的凸形状部为好。
例如,可以通过在导向带42的表层上以体积比为50%左右的比例来分散玻璃珠(直径为200μm左右)后形成微小的凸形状。
由此,因为能够降低导向带42和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的接触面积,所以就提高了导向带42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的分离性。
另外,作为挂绕导向带42的下游侧的第二辊41以使用金属辊为好。由此,因导向带42的张紧和对台板构件23的加压导致的第二辊41的变形就得到抑制,并能够稳定印刷媒介2的分离姿势,从而提高导向带42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的分离性。
接着,参照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图4所示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纸部101的辊体4位于搬送辊21的下方,被配置在比搬送辊21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图像形成部102侧)处。
由此,比起前述第一实施方式来,由于印刷媒介2对搬送辊21的卷付量增加后加大了接触面积,所以就能够降低从辊体4剥下印刷媒介2并供送时所需的对第一辊22的加压力。
由此,就能够降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和导向带42的粘结强度,并在第二辊41的位置处提高导向带42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的分离性。
接着,参照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图5所示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前述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台板构件23上形成许多的吸引孔23b,并在台板构件23的背面侧(记录头的相反侧)上配置了作为吸引机构的吸引风扇51。还有,也可以是借助于形成来自于台板构件23的吸引路径的构件后来配置吸引机构的构成。即,导向构件包括有作为吸附印刷媒介2的背面侧的机构的吸引风扇51。
然后,在搬送印刷媒介2时(包括图像形成时),就驱动吸引风扇51后来借助于吸引孔23b产生箭头B方向上的吸引力。
由此,相对于导向带42就产生了使得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分离的力,并在印刷媒介2没有变形的情况下提高了导向带42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的分离性,而且,由于该力的作用而使得印刷媒介2的背面贴着台板构件23的表面,所以印刷媒介2的搬送姿势也是稳定的。
还有,通过设置这样的吸引风扇51来采用辅助粘接面2b从导向带42剥离的构成时,就没有必要使得第二辊41的直径一定要小于第一辊22。
也就是说,导向带42在赋予搬送力的搬送辊21和第二辊41之间只要引导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进行搬送即可,没有必要一定要在下游侧处提高对导向带42的剥离性。
接着,参照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图6所示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前述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搬送部103中,使用挂绕在搬送辊21和从动辊62之间的环状的搬送带61来代替台板构件23,并通过搬送带61在箭头A方向上的环绕移动来搬送印刷媒介2。还有,从动辊62是通过弹簧63在离开搬送辊21的方向上被赋予张紧力的。
通过使用搬送带61,就能够稳定印刷媒介2的搬送姿势,另外,即使是从导向带42剥离后,由于印刷媒介2是与搬送带61一起被传送的,与使用台板构件相比,印刷媒介2和台板构件之间的滑动负荷不再发生,从而能够进行更稳定的高精度的搬送。
接着,参照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图7所示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前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搬送带61上形成许多的吸引孔(省略图示),并在搬送带61的内侧上配置了作为吸引机构的吸引风扇64。还有,也可以是借助于形成来自于搬送带61的背面侧的吸引路径的构件后来配置吸引机构的构成。
然后,在搬送印刷媒介2时(包括图像形成时),就驱动吸引风扇64后来借助于搬送带61的吸引孔后产生箭头B方向上的吸引力。
由此,相对于导向带42就产生了使得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分离的力,并在印刷媒介2没有变形的情况下提高了导向带42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的分离性,而且,印刷媒介2的搬送姿势也是稳定的。
还有,通过设置这样的吸引风扇64来采用辅助粘接面2b从导向带42剥离的构成时,与前述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也没有必要使得第二辊41的直径一定要小于第一辊22。
在这些第四、第五实施方式中,与前述导向带42同样地,通过可以将搬送带61的表面从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剥离(例如,形成有使得脱模性良好的硅涂敷等的脱模层),也能够在使得印刷媒介2的粘接面2b为搬送带61侧后,在印刷面2a上形成图像。。
在上述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或图7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从粘接面导向机构106开始至与图像形成部102相向而对的区域为止,是通过一个的吸引机构在借助于导向构件后进行统一的吸引的。
因此,由于吸引孔23a被堵住的数量是根据印刷媒介2的先端部位置来变化的,即使吸引风扇51的回转条件相同,作用到印刷媒介2上的吸引力也会变化的。
其结果是,例如在切断完成了图像形成后的印刷媒介2并将印刷媒介2回卷后,从印刷媒介2的先端位置开始再次进行图像形成时,由于印刷媒介2堵塞的吸引孔23a变少,与粘接面导向机构106中挂绕导向带42的第二辊41相向而对的区域中的吸引力就像对变小,从而有可能导致不能从导向带42来剥离印刷媒介2。
于是,下面,通过在印刷媒介2的搬送方向上划分吸引区域,来对能够切实地将印刷媒介2从粘接面导向机构106剥离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接着,参照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图8所示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台板构件23与图像形成部102相向而对的第一区域中形成多个的吸引孔23a,并在粘接面导向机构106与第二辊41相向而对的第二区域中形成有多个的吸引孔23b。
然后,设置有对第一区域进行吸引的第一吸引风扇301,和对第二区域进行吸引的第二吸引风扇302。通过这些第一吸引风扇301和第二吸引风扇302就构成了吸引机构。通过第一吸引风扇301来产生箭头B1方向的吸引力,并通过第二吸引风扇302来产生箭头B2方向的吸引力后,就可以分别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行个别的吸引了。
采用这样的构成后,在将印刷媒介2从导向带42分离的与第二辊41相向而对的区域中,就能够通过第二吸引风扇302来作用有足够的吸引力,从而能够切实地使得印刷媒介2从导向带42分离。
另外,通过使用不同的吸引风扇(第一吸引风扇301和第二吸引风扇302)来吸引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就能够降低动作声音和节省电力。例如,在使用容易从导向带42分离的印刷媒介2时,就可以停止第二吸引风扇302的启动。
接着,参照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图9所示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是将前述第六实施方式的吸引构成适用到前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从而能够获得第二实施方式及第六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着,参照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的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0所示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与第一区域的吸引孔23a相通的第一吸引路径321,和与第二区域的吸引孔23b相通的第二吸引路径322,以及与第一吸引路径321和第二吸引路径322相通的共通吸引路径323。
然后,配置有共通吸引路径323的共通的吸引风扇303,并设有对第一吸引路径321和共通吸引路径323之间进行开关的第一开关机构311,和对第二吸引路径322与共通吸引路径323之间进行开关的第二开关机构312。也就是说,第一开关机构311对从第一区域与吸引风扇303相通的第一吸引路径321进行开关,第二开关机构312对从第二区域与吸引风扇303相通的第二吸引路径322进行开关。
采用这样的构成后,在将印刷媒介2从导向带42分离时需要吸引的情况下,是开放第二开关机构312后通过吸引风扇303来进行从第二区域的吸引的。而在将印刷媒介2从导向带42分离时不需要吸引的情况下,只要关闭第二开关机构312即可。
另外,第一开关机构311虽然在印刷媒介2的搬送时是被维持在一直打开的状态里的,但对于没有浮起担心的印刷媒介2,或印刷开始时印刷媒介2还没有到达记录头11下方为止的期间内,也可以是处于关闭的状态。
另外,在将印刷媒介2从导向带42分离时,如果因为第一开关机构311的开放而导致吸引力的不足,就通过关闭第一开关机构311来提高第一区域中的吸引量。
在该构成中,是能够通过单一的吸引风扇来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地进行个别地吸引的。
这里,共通的吸引风扇303以具有调整回转速度的机构为好。另外,第一歼关机构311、第二开关机构312中气体通过时的阻力以各自可以单独地调整为好。由此,就可以调整吸引风扇303所发生的气流的强度和对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吸引力的分配,并可以进行对应于印刷媒介的粘着力的强弱和印刷媒介的厚度或硬度的调整。
还有,当第二吸引路径322侧的吸引力足够强时,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开关机构311,采用第一吸引路径321一直与吸引风扇303相通的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1所示是该图像形成装置的要部的侧面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是将前述第六实施方式的吸引构成适用到前述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从而能够获得第五实施方式及第六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能够将前述第八实施方式的构成适用到前述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中。
另外,本发明中的“图像形成”不仅是将文字或图形等具有表达意思的图像赋予到媒介上,还意味着将图样等没有表达意思的图像赋予到媒介上(单纯地将液滴弹着到媒介上)。
另外,“墨水”没有特别的限定,不局限于一般所说的墨水,而是被称为记录液、定影处理液、液体等的能够进行图像形成的所有的液体的总称。
另外,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没有特别限定时,也包括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及线型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某一个。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2年09月18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2-204824,和2013年06月06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3-119476,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图像形成机构,其在具有粘接面的印刷媒介的所述粘接面上形成图像;
搬送机构,其以所述粘接面为表面侧后来将所述印刷媒介搬送至与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相向而对的位置;
粘接面导向机构,其在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的上游侧对所述印刷媒介的粘接面进行导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机构设有将所述印刷媒介夹入后来搬送的一对回转体和对所述印刷媒介支持后进行导向的导向构件,
所述粘接面导向机构设有第二回转体,其被配置在所述一对回转体中作为一方的回转体的第一回转体的搬送方向下游侧,还设有环状的粘接面导向构件,其被挂绕在所述第一回转体和所述第二回转体之间,并对所述粘接面进行导向,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述一对回转体中将所述粘接面导向构件按压到所述印刷媒介的粘接面上后,夹入所述印刷媒介和所述粘接面导向构件来使其一起移动,并在所述第二回转体侧处使得所述粘接面导向构件从所述印刷媒介的粘接面剥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回转体的直径要小于所述第一回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构件设有吸附所述印刷媒介的背面侧的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将所述第二回转体向所述导向构件侧加压的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回转体和所述第二回转体之间,设有向所述粘接面导向构件赋予张紧力的第三回转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粘接面导向构件上形成脱模层的同时,还在所述脱模层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的凸形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媒介从将所述印刷媒介卷成卷辊状的辊体拉出后被供给到所述一对回转体之间,并且,所述辊体被配置在所述一对回转体的下方且靠搬送方向下游侧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构件是台板构件或搬送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装置,具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向构件中设有多个的吸引孔,并设有借助于所述吸引孔来进行吸引的吸引机构,所述吸引机构可以分别对与所述图像形成机构相向而对的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粘接面导向机构的所述第二回转体相向而对的第二区域进行个别的吸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机构包括有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吸引的第一吸引风扇,和在第二区域进行吸引的第二吸引风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机构包括有共通的吸引风扇,和对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吸引风扇相通的第一吸引路径进行开关的第一开关机构,以及对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吸引风扇相通的第二吸引路径进行开关的第二开关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04824 | 2012-09-18 | ||
JP2012-204824 | 2012-09-18 | ||
JP2013-119476 | 2013-06-06 | ||
JP2013119476A JP6186906B2 (ja) | 2012-09-18 | 2013-06-06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60631A true CN103660631A (zh) | 2014-03-26 |
CN103660631B CN103660631B (zh) | 2016-01-20 |
Family
ID=4916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25119.9A Active CN103660631B (zh) | 2012-09-18 | 2013-09-17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08433B2 (zh) |
EP (1) | EP2708365B1 (zh) |
JP (1) | JP6186906B2 (zh) |
CN (1) | CN10366063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88174A (zh) * | 2019-08-23 | 2019-12-20 | 北京英格条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式卷纸标签打印设备 |
CN114161832A (zh) * | 2021-12-07 | 2022-03-11 | 上海泰威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板材首尾打印防变色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99583B2 (en) * | 2013-03-15 | 2014-12-02 | Xerox Corporation | Tracking in belt on belt architecture through self-alignment |
JP6201516B2 (ja) | 2013-08-20 | 2017-09-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176016B2 (ja) | 2013-09-13 | 2017-08-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8715094B (zh) * | 2018-05-09 | 2019-06-28 | 安徽华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物流用打标签设备 |
US11400718B2 (en) | 2020-03-12 | 2022-08-02 | Ricoh Company, Ltd. |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
US12208628B2 (en) | 2021-10-06 | 2025-01-28 | Ricoh Company, Ltd. |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
WO2023209361A1 (en) * | 2022-04-26 | 2023-11-02 | Marel Limited | Labe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abelling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51983A (ja) * | 1994-03-11 | 1995-10-03 | Canon Aptecs Kk | プリント媒体供給装置、該装置を具えた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リント媒体巻取り装置 |
US5489160A (en) * | 1995-02-28 | 1996-02-06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Print medium support mechanism for ink-jet printers |
JPH1035633A (ja) * | 1996-07-19 | 1998-02-10 | Sato:Kk | 台紙なしラベルの粘着活性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US5940107A (en) * | 1995-01-09 | 1999-08-17 | Interme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on a linerless media using a temporary liner in the print zone |
US20050024464A1 (en) * | 2003-07-31 | 2005-02-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printer |
JP2006168270A (ja) * | 2004-12-17 | 2006-06-29 | Noritsu Koki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746125A (zh) * | 2009-12-23 | 2010-06-23 | 深圳市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3744Y2 (zh) * | 1973-03-28 | 1978-04-13 | ||
JPS5911059Y2 (ja) * | 1978-10-13 | 1984-04-05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ラベル貼着装置 |
JPH0789154A (ja) * | 1993-06-30 | 1995-04-04 | Toppan Moore Co Ltd | ラベル印字装置 |
CA2129068A1 (en) | 1993-08-02 | 1995-02-03 | Karl Schroeder | Printing system for linerless labels |
EP0798251A3 (de) * | 1996-03-28 | 1998-01-07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ktiengesellschaft | Saugförderer |
JP4484834B2 (ja) * | 2006-03-13 | 2010-06-16 |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 粘着テープ印刷装置 |
JP4764306B2 (ja) * | 2006-10-03 | 2011-08-31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斜行規制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JP5151606B2 (ja) * | 2008-03-27 | 2013-02-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記録紙搬送方法 |
JP2009262492A (ja) | 2008-04-28 | 2009-11-1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91337B2 (ja) * | 2008-09-30 | 2013-05-0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86038B2 (ja) * | 2008-11-11 | 2013-09-11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2011178500A (ja) | 2010-02-26 | 2011-09-15 | Sato Knowledge &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e | 台紙なしラベルの剥離装置 |
JP5817121B2 (ja) * | 2011-01-14 | 2015-11-18 |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 ラベルプリンタ及びラベル貼付装置 |
-
2013
- 2013-06-06 JP JP2013119476A patent/JP61869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9-17 CN CN201310425119.9A patent/CN103660631B/zh active Active
- 2013-09-17 EP EP13184827.7A patent/EP270836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3-09-17 US US14/029,016 patent/US910843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51983A (ja) * | 1994-03-11 | 1995-10-03 | Canon Aptecs Kk | プリント媒体供給装置、該装置を具えた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リント媒体巻取り装置 |
US5940107A (en) * | 1995-01-09 | 1999-08-17 | Interme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on a linerless media using a temporary liner in the print zone |
US5489160A (en) * | 1995-02-28 | 1996-02-06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Print medium support mechanism for ink-jet printers |
JPH1035633A (ja) * | 1996-07-19 | 1998-02-10 | Sato:Kk | 台紙なしラベルの粘着活性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US20050024464A1 (en) * | 2003-07-31 | 2005-02-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printer |
JP2006168270A (ja) * | 2004-12-17 | 2006-06-29 | Noritsu Koki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746125A (zh) * | 2009-12-23 | 2010-06-23 | 深圳市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机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88174A (zh) * | 2019-08-23 | 2019-12-20 | 北京英格条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式卷纸标签打印设备 |
CN114161832A (zh) * | 2021-12-07 | 2022-03-11 | 上海泰威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板材首尾打印防变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08365A2 (en) | 2014-03-19 |
JP6186906B2 (ja) | 2017-08-30 |
CN103660631B (zh) | 2016-01-20 |
EP2708365B1 (en) | 2019-05-08 |
US20140078232A1 (en) | 2014-03-20 |
US9108433B2 (en) | 2015-08-18 |
JP2014076649A (ja) | 2014-05-01 |
EP2708365A3 (en) | 2016-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6063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3568591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EP2689934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
JP631467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3240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TWI524989B (zh) | Label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nd label printing presses | |
CN103707658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617161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56350B2 (ja) | 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7601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187814U (ja) | ラベル発行装置 | |
JP201515745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5434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分離部材 | |
JP2010023862A (ja) | ラベル貼付装置およびラベル貼付方法 | |
JP640279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094468A (ja) | ラベル貼付装置 | |
JP2008230739A (ja) | ウェブ材料の巻取り装置及びその巻取り方法 | |
JP645126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22153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205112695U (zh) | 无背纸标签用纸及打印机 | |
JP5707429B2 (ja) | ラベル印刷装置 | |
JP201504782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334156A (ja) | ラベルプリンタ | |
JP201405477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515737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