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50584A - 基站中的方法、基站、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基站中的方法、基站、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50584A CN103650584A CN201180072235.6A CN201180072235A CN103650584A CN 103650584 A CN103650584 A CN 103650584A CN 201180072235 A CN201180072235 A CN 201180072235A CN 103650584 A CN103650584 A CN 1036505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subscriber equipment
- scope
- community
- overlay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0—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optimising the interference lev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第一基站(10)中的方法(50),第一基站(10)具有第一覆盖区域(100),第一覆盖区域(100)与第二基站(40)的第二覆盖区域(400)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10)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40)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该方法包括:确定(51)连接到第一基站(10)并位于第二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中的用户设备UE1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向第二基站(40)请求(52)未使用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或与由连接到第一基站(10)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用户设备UE1使用的物理信道至少部分交叠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基于干扰相关测量来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10)的用户设备UE1判定(53)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40)的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一般而言,本发明涉及用户设备在基站之间切换的领域。
背景技术
在蜂窝网络中存在对于更高数据速率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这向此类无线网络的开发者提出了挑战。现有蜂窝网络应该优选以成本有效以及时间有效的方式演进,以便满足对于更高数据速率的要求。在这方面,可能有若干方法。第一选项是增大现有基站的密度;第二选项是增大基站之间的合作,并且第三选项是在现有基站网格内需要高数据速率的区域中部署较小基站。在当前宏基站网络内使用较小基站被称为“异质网络”或多层网络,并且由较小基站构成的层被称为“微”层或“微微”层。覆盖的基站则被称为宏基站。
构建更密集宏基站网格并且同时增强宏基站之间的合作(即上面的第一选项和第二选项)是肯定会满足对于更高数据速率的要求的解决方案的。然而,此类方法不一定是成本有效的方法,原因在于与宏基站的安装关联的成本和延迟是显著的,特别是在市区中。
第三选项,即在已经现有的宏层网格内部署小基站,是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预期这些较小基站比宏基站成本上更有效,并且它们的部署时间也将更短。然而,宏基站和微基站的此类密集部署将导致由于以高速移动的用户的频繁切换而引起的显著更高的信令量。
异质网络的宏层网格可服务于以高速移动的用户,以及服务于对于高数据速率的需求较少的更广泛区域,并且在异质网络中由较小基站构成的网格可部署在具有更高密度的要求高数据速率的用户的服务区域中,或者将此类区域称为热点。因而,在异质网络中,宏基站可用于覆盖,并且微基站或微微基站可用于容量。这提供了资源在宏-微/微微层上的半静态共享或动态共享。
微基站(也称为低功率节点)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从宏层吸收尽可能多的用户。这将卸下宏层的负载,并在宏层和微层中均允许更高数据速率。此外,相比在连接到宏基站时,用户将具有提高的无线电质量,特别是在上行链路中,这是因为它们一般而言将更靠近较小基站。
在此方面,在3GPP内主要已经讨论了两种技术:
1)通过使用小区特定小区选择偏移来扩展小小区的范围;以及
2)增大低功率节点的传送功率,并且同时适当地设置用于连接到低功率节点的用户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目标P0。
前一方法看起来吸引了3GPP的标准化的更多兴趣,主要是由于它提供的灵活性更高。增大低功率节点的功率具有与低功率节点的最大传送功率相关的限制。
通过应用以上任何技术,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干扰增大了。由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整个带宽上传送,因此经典小区间干扰(ICIC)机制不能应用于它们。
这产生了新的干扰情形:给定小区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接收由以更高功率传送的邻居小区所造成的高的其它小区干扰。已经由3GPP长期演进(LTE)标准化过程研究的主要技术是在宏层采用“几乎空白的子帧”(ABS)。宏层被静噪了,以免产生对既连接到低功率节点又位于其扩展范围的用户的高的其它小区干扰。低功率节点的覆盖范围可通过使用小区选择偏移(或切换阈值)来增大,并且这个增大的覆盖范围被称为低功率节点的扩展范围。
ABS是确实解决了由宏层对连接到低功率节点并位于低功率节点扩展范围的用户所生成干扰的问题的技术。然而,这种技术的缺陷是,资源在宏层未完全使用。此外,对于宏层负载重并且位于该扩展范围的微层用户数量低的情况,大量的宏层用户将不得不对它们的资源利用不足,以免干扰位于低功率节点的扩展范围的少数微层用户。这是对无线电资源的低效使用,并且在如下情况下可能变得甚至更显著:如果连接到低功率节点并位于小小区的扩展范围的用户具有到宏基站的比较好的链路,并且没有非常多的上行链路数据要发送。因此,连接到得到更好上行链路连接的基站的好处并不可观,但为了这个好处而牺牲的无线电资源量却是高的。根据上述内容,显然,当优化通信系统性能时,平衡不同方面(诸如对通信资源的使用和最小化干扰)是有挑战的任务。也就是说,对通信资源的利用不足明显影响可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其方式与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受干扰影响的方式类似。显然,在此技术领域中对此情形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改进对通信资源的使用而不会由于干扰而显著降低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目的由在服务于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中的方法来实现,第一小区具有第一覆盖区域,第一覆盖区域与由第二基站服务的第二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传送功率电平高。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确定连接到第一基站并位于第二基站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中的用户设备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向第二基站请求未使用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或与由连接到第一基站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因而指示到第一基站的不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用户设备使用的物理信道至少部分交叠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以及基于所述干扰相关测量来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的切换。
借助于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方法,无线电资源在通信系统中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现有技术方法中,满足几何标准的所有用户都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选择切换哪个用户的方法,其对总体系统性能以及要考虑的个体用户都提供了益处。用户因而被单独选择用于切换,这可能要求调整第二基站的扩展覆盖范围,使得这个具体用户尽管不在常规扩展范围中但将落入所调整扩展覆盖范围内,并且因此受到切换评估。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切换用户设备的改进方式,其中满足几何标准的所有用户都被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第一基站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与第二基站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之比高于第一阈值或者通过确定第二基站处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绝对值在阈值以上,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位于第二基站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的切换的步骤基于如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干扰相关测量、向或从连接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传送的数据量、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总体通信负载、对另外相邻基站产生的干扰。具有显著业务量的用户从具有较高传送功率的基站移动到具有较低传送功率的基站,从而卸下具有较高传送功率的基站的负载,这对于用户以及通信系统而言是有益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电链路质量包括如下项中的一项: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或所接收否定确认的数量。
在上面实施例中,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的切换的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确定所述物理信道的下行链路干扰相关测量是否超过所设置阈值等级;并且如果是这样,则确定等待在下行链路中对于用户设备传送的数据量是否在所设置阈值以上;并且如果是这样,则将连接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切换到第二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电链路质量包括如下项中的一项:探测参考信号、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或所传送否定确认的数量。
在上面实施例中,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的切换的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确定所述物理信道的上行链路干扰相关测量是否超过所设置阈值等级;并且如果是这样,则确定等待在上行链路中从连接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传送的数据量是否在所设置阈值以上;并且如果是这样,则将连接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切换到第二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站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包括通过使用小区特定小区选择偏移来扩展的第二覆盖区域的范围或第二小区的覆盖区域的范围或者由在所设置阈值以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的范围、由最低路径损耗确定的范围或由最佳上行链路小区选择确定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的覆盖区域包括由第一基站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天线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区域中的覆盖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目的由服务于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来实现,第一小区具有第一覆盖区域,第一覆盖区域与由第二基站服务的第二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传送功率电平高。第一基站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成:确定连接到第一基站并位于第二基站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中的用户设备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向第二基站请求未使用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或与由连接到第一基站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因而指示到第一基站的不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用户设备使用的物理信道至少部分交叠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以及基于所述干扰相关测量来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目的由用于服务于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第一小区具有第一覆盖区域,第一覆盖区域与由第二基站服务的第二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传送功率电平高。该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运行在第一基站上时使第一基站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连接到第一基站并位于第二基站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中的用户设备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向第二基站请求未使用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或与由连接到第一基站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因而指示到第一基站的不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用户设备使用的物理信道至少部分交叠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以及基于所述干扰相关测量来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的用户设备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该目的由在服务于第二小区的第二基站中的方法来实现,第二小区具有第二覆盖区域,第二覆盖区域与由第一基站服务的第一小区的第一覆盖区域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功率电平高。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确定连接到第二基站并位于第二基站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中的用户设备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确定连接到第二基站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因而指示到第二基站的不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用户设备的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以及基于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来对于连接到第二基站的用户设备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一基站的切换。连接到具有低传送功率的基站并且在无线电链路质量方面不满足某些条件的用户可被移动到具有较高传送功率的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业务相关参数的步骤包括:向第一基站请求其业务负载参数,并且其中,如果第一基站的业务负载参数在所设置阈值以下,则将所述用户设备切换到第一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相关参数包括要向或从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量,并且其中,如果所述数据量在阈值以下,则将所述用户设备切换到第一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干扰相关参数的步骤包括:基于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交换的信息来确定用户设备产生小区干扰,并且其中,如果产生的小区干扰在所设置阈值以上,则将所述用户设备切换到第一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电链路质量包括如下项中的一项: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所接收否定确认的数量、探测参考信号、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或所传送否定确认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包括通过使用小区特定小区选择偏移来扩展的第二覆盖区域的范围或第二小区的覆盖区域的范围或者由在所设置阈值以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站的覆盖区域包括由第二基站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天线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区域中的覆盖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该目的由用于服务于第二小区的第二基站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第二小区具有第二覆盖区域,第二覆盖区域与由第二基站服务的第一小区的第一覆盖区域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传送功率电平高,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运行在第二基站上时使第二基站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连接到第二基站并位于第二基站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的用户设备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确定连接到第二基站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用户设备的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以及基于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来对于连接到第二基站的用户设备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一基站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该目的由服务于第二小区的第二基站来实现,第二小区具有第二覆盖区域,第二覆盖区域与由第一基站服务的第一小区的第一覆盖区域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传送功率电平高。第二基站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成:确定连接到第二基站并位于第二基站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的用户设备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确定连接到第二基站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用户设备的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以及基于所述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来对于连接到第二基站的用户设备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一基站的切换。
在阅读以下说明书和附图后,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例证了可在其中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环境。
图2例证了图1基站的扩展范围。
图3是例证基站之间的信息交换以便实现用户设备单独范围扩展的序列图。
图4是例证基站之间的信息交换以便实现用户设备单独范围扩展的另一序列图。
图5是第一基站中的方法步骤上的流程图。
图6例证了图5方法的实施例。
图7例证了图5方法的另一实施例。
图8例证了用于实现图5-7方法的第一基站中的构件。
图9是第二基站中的方法步骤上的流程图。
图10例证了用于实现图9方法的第二基站中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阐述了特定细节,诸如具体架构、接口和技术等,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要明白,本发明可以在脱离这些特定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实施。在其它实例中,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和方法的详细描述被省略了,以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模糊了对本发明的描述。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说明书中都用于指的是相似要素。
简言之,根据本发明的方面,通过确定对用户意义重大的通信资源上的干扰等级,来单独评估用户用于切换。受到此类评估的用户是在他们可被切换到的目标基站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内并且对于其而言到服务基站的无线电链路质量满足某一标准的用户。如果切换将改进通信系统的总体性能(例如在基站的已减少干扰和总体负载方面),则单独选择用户用于切换。
本发明实现在具有使用不同功率电平的基站的通信系统(例如异质蜂窝网络(HetNet))中,其包括不同大小的小区和/或在它们的覆盖区域内具有若干下层小区(underlaid cell)的上层小区(overlaid cell)。
图1例证了此类通信系统1,其至少包括第一基站10和第二基站40。第一基站服务于具有第一覆盖区域100的第一小区105。类似地,第二基站40服务于具有第二覆盖区域200的第二小区205。要指出,例如第一基站10的总覆盖区域可包括围绕基站10的覆盖区域(如图1中所例证的)和/或包括由第一基站10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天线的覆盖区域。此类分布式天线(也称为远程天线)不需要具有在地理上彼此交叠或者彼此挨着的覆盖区域,它们仅由相同基站控制,并且因此包含在该基站的覆盖区域中。通信系统1通常包括具有相应覆盖区域200、300且服务于相应小区205、305的又一些附加基站20、30。虽然在附图中未例证,但要指出,一个基站可服务于具有不交叠覆盖区域的多个小区。
第一基站10例如可以是宏基站,并且第二基站40例如可以是微微基站。在下文,此类异质网络例如用作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并且第一基站10由宏基站10例示,并称为宏基站10。第二基站40由微微基站40例示,并称为微微基站40。由宏基站10使用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由微微基站40使用的传送功率电平高,该微微基站40通常是低功率节点。具体地说,虽然宏基站10在其内传送的传送功率范围可与微微基站40在其内传送的传送功率范围交叠,但由宏基站10传送的最大传送功率比由微微基站40传送的最大传送功率高。要指出,宏基站10和微微基站40的相应传送功率范围可以不交叠。
通信系统1由若干无线用户设备UE1、UE2、UE3利用,这些无线用户设备由适当的基站10、20、30、40根据它们的位置来服务。
图2例证了图1的微微基站40,其具有可被调整以便包含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的覆盖区域400。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内,小区范围扩大或小区范围扩展(CRE)、基站的“扩展范围”或等效地受基站控制的小区的“扩展覆盖区域”打算指示由具体基站服务的小区覆盖区域可被增大。已知具有小区特定偏移,由此,执行切换所在的用户设备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电平通过偏移得到调整,使得切换判定被偏置,由此,到具体基站的切换执行得比在其它情况下早。在图2中,第一小区边界401例证了普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边界,即基于信号强度的切换,正常情况下在该边界执行到微微基站的切换,即当用于UE的RSRP测量比用于服务基站的RSRP测量高时。第二小区边界402例证了扩展范围,即RSRP边界+第一偏移,例如下行链路接收信号强度小区边界。第三小区边界403例证了另一扩展范围,即RSRP边界+第二偏移,例如上行链路路径损耗基础小区边界。第二边界402例如可由RSRP+3dB定义,并且第三边界403例如可由RSRP+9dB定义,例如补偿高功率节点(例如操作在40W、46dBm)与低功率节点(例如操作在5W、37dBm)之间的9dB功率差。因而,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即用户设备单独扩展覆盖范围)可包括(不过不限于)最佳下行链路链路小区选择(RSRP选择)与最佳上行链路小区选择(路径损耗选择)之间的区域。要指出,不使用任何偏移,也可区分出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UE1也知道来自所涉及的两个基站10、40的传送功率,因而使UE1能够将路径损耗计算为传送功率- RSRP。
连接到宏基站10并位于微微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中的UE1被单独选择是连接到宏基站10还是连接到微微基站40。作为一个示例,这个选择可基于UE1正在对微微小区400产生的上行链路干扰以及UE缓冲器中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数据的量来进行。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度量(诸如RSRP)也被考虑进去,在已知范围扩展中是这种情况。现在将更详细描述如何选择哪个基站应该服务于UE1。
用户设备UE1、UE2、UE3因而被单独评估以便进行范围扩展。从无线电效率角度来单独评估这些UE,其将业务、对微微基站40的上行链路干扰、下行链路引起的干扰、无线电链路质量、UE单独位率和/或宏基站10与微微基站40之间的负载共享以及对最靠近基站的上行链路干扰考虑进去了。
UE的业务估计可基于缓冲器大小。宁可向微微基站40分配在上行链路缓冲器中具有大数据量并且在下行链路缓冲器中具有小数据量的UE,而不是具有指示UE主要具有下行链路业务的缓冲器大小的UE。具体地说,对于具有许多上行链路数据要发送的UE,连接到微微基站更有益,这是因为到微微基站的上行链路路径损耗比到宏基站的上行链路路径损耗要小。
每个小区的业务估计(或等效地每个小区的负载)可基于每个UE的缓冲器大小之和或基于支持给定服务的UE之和,即支持VoIP或流播服务的用户数量。
上行链路干扰可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来度量。备选地,它可基于RSRP测量结合上述业务信息来预测。对微微小区405引起最多干扰的UE应首要连接到微微基站40。用类似方式,对微微小区和最靠近邻居第三小区引起最多干扰的UE应该连接到该微微基站,在此通常预计它们以比连接到宏基站时低的功率传送,并且因此预计它们对最靠近邻居小区产生较少的其它小区干扰。
下行链路引起的干扰可基于小区传送功率和总体业务或负载来预测。即便UE具有大量下行链路数据要接收,它也可连接到微微基站40,这是因为总体网络性能通过使用微微基站40改进了,微微基站40引起较少下行链路干扰。
无线电链路质量可通过RSRP测量来确定,无线电链路质量也是已知现有技术小区范围扩展的基础。然而,也可使用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状态信息(CQI/CSI)和HARQ NACK率,其包含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干扰的指示。用无线电链路质量,可进行在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内的精选。例如,相比靠近微微小区405和RSRP选择边界401的UE,靠近宏小区105和路径损耗选择边界403的UE应该更可能连接到宏基站10(给定相同业务量情形)。
宏基站10与微微基站40之间的负载共享也可考虑进去,目的是改进用户体验质量。如果宏基站10比微微基站40的负载更多,则优选微微基站10被选择用于服务,并且相应地调整用于UE小区选择的阈值。
图3是例证基站10、40之间的信息交换以便实现用户设备单独范围扩展的序列图。服务宏基站10发信号通知(箭头1)用户设备UE1在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上的RSRP报告标准。对微微基站40体验某一几何条件g的UE1给出了它定位得靠近微微基站40的指示。例如,g可被定义为:
用于确定UE1位于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内的阈值g_threshold包含在RSRP报告标准中。g_threshold例如可以是:
宏基站10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通过RRC信令从UE1接收(箭头2)从服务基站接收的RSRP和来自邻居基站的RSRP(从而能够计算g的值)、小区身份(标识邻居是否是低功率节点)以及另外的干扰(RSSI)。指示数据的业务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在PUSCH上接收。信道质量指示(CQI)包含在通过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协议在PUSCH上或者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中。ACK和NACK通过混合自动请求(HARQ)协议在PUSCH或PUCCH上接收,从而能够收集关于确认(ACK)数量或否定确认(NACK)数量的统计,其例如满足:
或
。
宏基站10向微微基站40请求(箭头3)在与由被评估以便进行微微小区范围扩展的用户设备UE1所使用的物理信道相同的(或部分相同的)物理信道(例如物理资源块(PRB))上用户设备的链路质量和干扰相关测量。宏基站20从微微基站40接收(箭头4)所请求的测量,即用户设备的在例如与由UE1所使用的物理信道至少部分相同的物理信道上并且例如具有某一RSSI值的测量报告。
宏基站10然后发信号通知(箭头5)微微基站40和UE1以执行切换。
图4例证了信息交换以便执行用户设备单独范围扩展的另一序列图。与图3的序列图中一样,服务宏基站10发信号通知(箭头1)用户设备UE1在PDSCH上的RSRP报告标准。也与图3相对应,宏基站(40)从UE1接收(箭头2)从服务基站接收的RSRP和来自邻居基站的RSRP。
宏基站10向微微基站40以及最靠近邻居基站(例如宏基站20)请求(箭头3)在与由被评估以便进行单独微微小区范围扩展的用户UE1所使用的物理信道相同的(或部分相同的)物理信道上用户的链路质量和干扰相关测量。
微微基站40请求并接收(分别是箭头4和箭头5)来自用户设备UE2的干扰报告。同样,邻居基站20请求并接收(分别是箭头6和箭头7)来自用户设备UE3的干扰报告。
宏基站10从微微基站40和邻居基站20接收(箭头8和箭头9)所请求的测量。
如果确定了改进干扰情形,则宏基站10发信号通知(箭头10)微微基站40和UE1以执行切换。
图5例证了在宏基站10中用于处置到微微基站40的切换的方法步骤上的流程图。方法50包括第一步骤:确定51连接到宏基站10并位于微微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中的用户设备UE1的无线电链路质量。
方法50包括第二步骤:向微微基站40请求52未使用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或与由连接到宏基站10的UE1所使用的物理信道至少部分交叠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因而指示到宏基站10的不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
方法50包括第三步骤:基于干扰相关测量对于连接到宏基站10的用户设备UE1判定53是否应该执行到微微基站40的切换。该判定例如可基于:干扰相关测量、向或从连接到宏基站10的用户设备UE1传送的数据量、宏基站10和微微基站40的总体通信负载、对另外相邻基站20、30产生的干扰。
可用不同方式来确定用户设备UE1位于微微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中。例如,可确定宏基站10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与微微基站40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之比高于第一阈值g_threshold(早前的公式(2)),或者通过确定在微微基站40处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绝对值在一阈值以上。当确定它在最高RSRP选择与最佳路径损耗选择之间时,也可确定UE在微微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中。基站的传送功率通过BCH来发信号通知,从而能够对每个节点进行路径损耗计算。
也可用不同方式来确定无线电链路质量。它例如可与下行链路质量相关,并且包括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或所接收否定确认的数量。
在图5实施例的变型中,方法50'被提供为具有与图6的方法50一样的步骤51和52,但步骤53按如下执行。在基于下行链路质量并在图6中例证的此实施例中,对于连接到宏基站10的用户设备UE1判定53是否应该执行到微微基站40的切换的步骤包括三个子步骤。首先,在子步骤54,确定物理信道的(在步骤52从微微基站40获得的)下行链路干扰相关测量是否超过所设置阈值等级。如果情况是这样,则在子步骤55,确定等待在下行链路中对于用户设备UE1传送的数据量是否在所设置阈值以上。如果情况是这样,则在子步骤56,连接到宏基站10的用户设备UE1被切换到微微基站40。
在其它实施例中,无线电链路质量与上行链路质量相关,并且可包括如下之一项:探测参考信号、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或所传送否定确认的数量。
在图5实施例的变型中,方法50''被提供为具有与图5的方法50一样的步骤51和52,但步骤53按如下执行。在基于上行链路质量并在图7中例证的此实施例中,对于连接到宏基站10的用户设备UE1判定53是否应该执行到微微基站40的切换的步骤包括三个子步骤。在第一子步骤,确定57物理信道的上行链路干扰相关测量是否超过所设置阈值等级。如果情况是这样,则在子步骤58,确定来自用户设备UE1等待在上行链路中传送的数据量是否在所设置阈值以上。如果情况是这样,则在子步骤59,连接到宏基站10的用户设备UE1被切换到微微基站40。
上述方法50、50'、50''的步骤和特征可用不同方式来组合,接下来描述其一个示例。在无线电链路质量方面(作为用于切换潜在候选者)跟踪连接到宏基站10并且对邻居微微小区体验某一几何条件的用户设备,例如基于在服务和邻居微微基站上进行的指示那些用户设备定位得靠近微微基站的RSRP(或RSRQ)测量。对于这些用户设备,来自CSI报告的CQI在服务宏基站10处聚集。对于具有某一几何条件g的每个用户设备UE1,检查来自CSI的所报告CQI是否在给定阈值CQI阈值以下,或者NACK数量是否在一数值以上,因而指示下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不好。
对于具有在该阈值以下的下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并且位于微微小区或小小区的这个可调整扩展范围内的那些用户设备,服务基站请求邻居微微小区和宏小区从正在使用与由要考虑的用户设备UE1所使用的物理信道相同或部分相同的物理信道的这些邻居小区中的用户设备获得干扰测量或来自CSI的CQI。备选地,干扰测量可在未使用的物理信道上进行。
假如邻居微微基站40报告由要考虑的UE使用的物理信道(例如PRB)上的CQI/CSI和RSSI等级或其NACK率(其指示高的其它小区下行链路干扰),则宏基站10检查在其缓冲器/调度队列中等待对于用户设备UE1传送的数据量。
假如等待对于用户设备UE1进行下行链路(DL)发射的数据量在某一数值以上,其指示由卸下宏基站10的负载所带来的增益将是相当大的,则微微小区405检查其总体负载。
假如宏小区105的负载在给定负载阈值等级以上,则这是卸下宏层的负载可能有用的指示。作为下一步骤,检查微微小区405的负载是否在给定微微小区负载阈值以下,即微微小区405是否能容纳由于这些指派的用户设备而从宏小区105转移的负载。如果情况是这样,则用户设备UE1被切换到微微小区405。
连接到宏基站10并且在微微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可在服务宏基站处在所报告SRS或所接收SINR或ACK方面进行跟踪。假如这些跟踪的测量中的任一测量指示上行链路质量在质量阈值以下,由此指示上行链路无线电链路不好,则宏基站10要求微微基站40报告它们在由要考虑的用户设备使用的物理信道上的上行链路干扰等级。假如报告干扰等级在给定阈值等级以上,因而指示所指配的用户设备在上行链路中产生了显著的其它小区干扰,则宏基站10要求满足所有以上标准的用户设备报告在它们的缓冲器中等待上行链路传送的数据。对于其数据缓冲器大小大于一大小阈值的那些用户设备,判定将它们切换到微微基站40。
图8例证了宏基站10,并且尤其是例证了用于实现所描述方法的构件。宏基站10包括处理器14,例如中央处理单元、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其能够执行存储在计算机程序产品12(例如以存储器形式)中的软件指令。处理器14连接到输入装置11,该输入装置11通常经由基站10的某一其它装置(例如收发器)从用户设备UE1、UE2接收输入。处理器14进一步借助于输入装置11或某一其它输入构件从其它基站20、30、40接收输入,例如回程X2通信。要指出,尽管在图8中仅例证了一个处理器14,但该实现可包括分布式硬件,使得当运行软件时使用多个CPU而不是一个。同样,尽管仅例证了一个输入装置11,但可存在多个输入装置,例如一个输入装置处置来自基站的输入,而其它输入装置处置来自用户设备的输入。
所描述的用于处置切换的方法和算法或其部分例如可由软件和/或处理器14中的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为此,基站可进一步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程序产品13上的计算机程序12。
仍参考图8,本发明还包含用于处置切换的此类计算机程序12。计算机程序12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代码当运行在宏基站10上时,并且尤其是运行在其处理器14上时,使宏基站10执行所描述的方法。
还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13,其包括计算机程序12和其上存储计算机程序12的计算机可读构件。计算机程序产品13可以是读和写存储器(RAM)或只读存储器(ROM)的任何组合。计算机程序产品13还可包括永久存储装置,其例如可以是磁存储器、光学存储器或固态存储器中的任何单个存储器或组合。
在宏基站10中用于将用户设备从宏基站10切换到微微基站40的方法已被描述了。然而,存在将用户设备切换到宏基站10将有益的情况。本发明也包含此类方法。具体地说,图9例证了在微微基站40中用于将用户设备切换回宏基站10的方法60的步骤上的流程图。方法60包括第一步骤:确定61连接到微微基站40并位于微微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中的用户设备UE2的无线电链路质量。
方法60包括第二步骤:确定62连接到微微基站40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因而指示到微微基站40的不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用户设备UE2的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此步骤可通过预测在UE将被切换到宏基站10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的干扰来实现。此类可能引起的干扰可基于RSRP测量来预测。
方法60包括第三步骤:基于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对于连接到微微基站40的用户设备UE2判定63是否应该执行到宏基站10的切换。
要指出,在判定是否将UE2切换回宏基站10之前,微微基站40可能(但不必)向宏基站10请求干扰相关测量。用于将UE切换回宏基站10的要求优选更放松。证明切换回更放松有理可通过:位于微微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中的UE可能未对邻居基站生成高干扰,在上行链路中没有(因为UE定位得更靠近微微基站并且使用较低传送功率),在下行链路中也没有(由于相同原因并且进一步由于宏基站10以较高功率传送)。
确定业务相关参数的步骤可包括:向宏基站10请求其业务负载参数,并且如果其业务负载参数在所设置阈值以下,则将用户设备UE2切换到宏基站10。
业务相关参数可包括要从服务基站向用户设备UE2或从用户设备UE2向服务基站发送的数据量,并且如果该数据量在阈值以下,则可将用户设备UE2切换到宏基站10。
确定干扰相关参数的步骤可包括:基于在宏基站10与微微基站40之间交换的信息来确定用户设备UE2产生了小区干扰,并且如果产生的小区干扰在所设置阈值以上,则将用户设备UE2切换到宏基站10。
无线电链路质量例如可包括: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所接收否定确认的数量、探测参考信号、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或所传送否定确认的数量。
在微微基站40中执行的上述方法60的步骤和特征可用不同方式来组合,接下来将描述其一个示例。连接到微微基站40并位于它们的扩展范围的用户设备由微微基站40在CQI/CSI、NACK数量方面、在由它们使用的物理信道中生成的其它小区干扰方面以及在业务负载方面进行跟踪。根据已经描述的实施例,如果下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在质量阈值以下,并且如果到这些用户设备的传送在下行链路中产生了在干扰阈值以上的其它小区干扰,则检查这些用户设备的数据业务。如果等待对于这些用户设备进行DL传送的业务量在一阈值以下,则可将这些用户设备切换回宏基站10。
在微微基站40中执行的方法60的另一示例中,连接到低功率节点(未例证)并位于它们的扩展范围内的用户设备由微微基站40在上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对其它小区产生的干扰和缓冲器大小方面进行跟踪。
假如上行链路无线电链路质量在质量阈值以下,并且对宏小区产生的干扰在干扰阈值以上,则它检查上行链路数据缓冲器大小是否在大小阈值以下。如果这个条件也满足,则将用户设备切换回宏基站10。
用户设备UE1的几何条件g(即UE在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内的确定)可凭借参考符号接收功率(RSRP)与来自微微小区的RSRP之比来测量,与早前一样。
在下文,描述了可在所描述方法的各种实施例中适当实现的不同特征。
宏基站10借助于专用信令来广播或通知用户设备当对参考信号(RS)执行测量时要使用的几何阈值g_threshold。
当对给定邻居微微小区测量的几何条件在几何阈值以下时,即当满足公式(2)时,用户设备向它们的服务宏基站10报告这个事件。该报告可含有所测量的几何值、(2)的RSRP值以及它们消除来自邻居小区CRS的干扰的能力。
在下行链路性能方面对在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进行跟踪;这通过控制由满足条件(2)的UE报告的CQI/CSI以及控制由那些UE报告的NACK数量来进行。即,如果对于在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满足公式(3)或
则在服务宏基站中检查由这些用户设备生成的其它小区干扰量是多少。服务宏基站10请求由邻居小区中的用户设备在由满足(2)&(3)或(2)&(4)的那些用户设备使用的相同物理信道上进行的CQI/CSI和RSSI测量。即,在服务宏基站中检查是否满足:
或
或
如果满足(5)-(7)之一,则在服务宏基站中检查在缓冲器中等待传送的DL数据量是否超过某一数据大小阈值:
满足:
的用户设备被切换到微微基站40。
在上行链路性能方面对早前所定义的某一几何条件g内的用户设备进行跟踪;这通过控制由满足条件(2)的UE的上行链路SRS以及控制在宏基站内检测到的NACK数量来进行。即,如果对于在给定几何条件内的用户设备满足
或
则在服务宏基站中检查由这些用户设备生成的其它小区干扰量是多少。服务宏基站10请求由邻居小区在由满足(2)&(9)或(2)&(10)的那些用户设备使用的相同物理信道上接收的上行链路干扰等级。即,在服务宏基站中检查是否满足:
或
或
以上公式可用文字表述为:如果来自在邻居小区处使用类似物理信道的UE的SRS正在示出不好的质量,或者在邻居小区处的这些UE接收的干扰高于一阈值,或者在邻居小区处的这些相同UE报告NACK数量高于一阈值,则这示出:在邻居小区处使用与服务宏基站中的UE1相同的(或至少部分相同的)物理信道的UE没有好的信道质量,由此在邻居小区处的那些UE遭受要切换到微微基站的UE1的影响,则这个UE1被切换到微微基站。
对于满足(12)-(14)之一的用户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要求报告等待进行上行链路传送的数据大小:
对于满足:
的那些用户设备,它们被切换到微微基站40。
图10例证了微微基站40,并且尤其是例证了用于实现上面所描述方法的构件。微微基站40包括处理器414,例如中央处理单元、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其能够执行存储在计算机程序产品412(例如以存储器形式)中的软件指令。处理器414连接到输入装置411,该输入装置411通常经由微微基站40的某一其它装置(例如收发器)从用户设备UE1、UE2接收输入。处理器414进一步借助于输入装置411或某一其它输入机构从其它基站20、30、40接收输入,例如回程X2通信。要指出,尽管在图10中仅例证了一个处理器414,但该实现可包括分布式硬件,使得当运行软件时使用多个CPU而不是一个。同样,尽管仅例证了一个输入装置411,但可存在多个输入装置,例如一个输入装置处置来自基站的输入,而另一个输入装置处置来自用户设备的输入。所描述的用于处置切换的方法和算法或其部分例如可由软件和/或处理器414中的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为此,微微基站40可进一步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程序产品413上的计算机程序412。
仍参考图10,本发明还包含用于处置切换的此类计算机程序412。计算机程序412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代码当运行在微微基站40上时,并且具体地说运行在其处理器414上时,使微微基站40执行所描述的方法。
还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413,其包括计算机程序412和其上存储计算机程序412的计算机可读构件。计算机程序产品413可以是读和写存储器(RAM)或只读存储器(ROM)的任何组合。计算机程序产品413还可包括永久存储装置,其例如可以是磁存储器、光学存储器或固态存储器中的任何单个存储器或组合。
所描述的方法可实现在以开放式访问连接到宏基站的微微基站为特征的任何类型异质网络中。它适应于具有不同功率电平的节点(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室内基站或毫微微基站)的任何混合。它适合于具有任何类型和任何等待时间等级的回程(连接宏基站的回程或连接宏基站与低功率节点的回程)的任何网络架构。因此,它适合于分布式架构以及适合于所有信息都集中可用的集中式架构。
所述方法也非常适合于以集中式架构为特征的系统,诸如包括宏基站和无线电远程单元(RRU)或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被描述为要在图3和图4中的宏eNB与微微NB之间通过X2(或S1)交换的消息的消息是经由连接宏BS与微微节点的专用接口交换的消息。由此,这种方法也适合于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架构,诸如C-RAN、CeNB、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用这个方案,与现有技术方案盲目地将满足几何标准的所有用户设备都从宏基站切换到微微基站40相比,无线电资源在通信系统1中被更有效地利用了。对于总体通信系统的好处是,在宏基站10处确实有问题的用户设备更有可能被切换到微微基站40。此外,具有显著业务量的用户设备更有可能从宏基站10移动到微微基站40,由此相当大地卸下了宏基站10的负载。此外,移动到微微基站40并且在无线电链路质量和业务负载方面不满足条件的用户设备可被移动回宏基站10。
Claims (22)
1. 一种在服务于第一小区(105)的第一基站(10)中的方法(50),所述第一小区(105)具有第一覆盖区域(100),第一覆盖区域(100)与由第二基站(40)服务的第二小区(405)的第二覆盖区域(400)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10)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40)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传送功率电平高,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51)连接到第一基站(10)并位于第二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中的用户设备(UE1)的无线电链路质量;
-向第二基站(40)请求(52)未使用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或与由连接到第一基站(10)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因而指示到第一基站(10)的不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所述用户设备(UE1)使用的物理信道至少部分交叠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
-基于所述干扰相关测量来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10)的所述用户设备(UE1)判定(53)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40)的切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50),其中通过确定第一基站(10)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与第二基站(40)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之比高于第一阈值(g_threshold)或者通过确定第二基站(40)处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绝对值在阈值以上,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UE1)位于第二基站(40)的所述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中。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50),其中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10)的所述用户设备(UE1)判定(53)是否要执行到第二基站(40)的切换的步骤基于如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干扰相关测量、用于向或从连接到第一基站(10)的所述用户设备(UE1)传送的数据量、第一基站(10)和第二基站(40)的总体通信负载、对另外相邻基站(20,30)产生的干扰。
4.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50),其中所述无线电链路质量包括如下项中的一项: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或所接收否定确认的数量。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50),其中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10)的所述用户设备(UE1)判定(53)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40)的切换的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
-确定(54)所述物理信道的下行链路干扰相关测量是否超过所设置阈值等级,并且如果是这样,则:
-确定(55)等待在所述下行链路中对于所述用户设备(UE1)传送的数据量是否在所设置阈值以上,并且如果是这样,则:
-将连接到第一基站(10)的所述用户设备(UE1)切换(56)到第二基站(40)。
6.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50),其中所述无线电链路质量包括如下项中的一项:探测参考信号、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或所传送否定确认的数量。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50),其中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10)的所述用户设备(UE1)判定(53)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40)的切换的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
-确定(57)所述物理信道的上行链路干扰相关测量是否超过所设置阈值等级,并且如果是这样,则:
-确定(58)等待在所述上行链路中从连接到第一基站(10)的所述用户设备(UE1)传送的数据量是否在所设置阈值以上,并且如果是这样,则:
-将连接到第一基站(10)的所述用户设备(UE1)切换(59)到第二基站(40)。
8.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50),其中第二基站(40)的所述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包括通过使用小区特定小区选择偏移来扩展的第二覆盖区域(400)的范围或第二小区(405)的所述覆盖区域(400)的范围、由在所设置阈值以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的范围、由最低路径损耗确定的范围或由最佳上行链路小区选择确定的范围。
9. 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50),其中第一基站(10)的覆盖区域(100)包括由第一基站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天线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区域中的覆盖区域。
10. 一种服务于第一小区(105)的第一基站(10),所述第一小区(105)具有第一覆盖区域(100),第一覆盖区域(100)与由第二基站(40)服务的第二小区(405)的第二覆盖区域(400)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10)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40)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传送功率电平高,第一基站(10)包括:控制器(14),所述控制器(14)设置成:
-确定连接到第一基站(10)并位于第二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中的用户设备(UE1)的无线电链路质量;
-向第二基站(40)请求未使用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或与由连接到第一基站(10)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因而指示到第一基站(10)的不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所述用户设备(UE1)使用的物理信道至少部分交叠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
-基于所述干扰相关测量来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10)的所述用户设备(UE1)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40)的切换。
11. 一种用于服务于第一小区(105)的第一基站(10)的计算机程序(12),第一小区(105)具有第一覆盖区域(100),第一覆盖区域(100)与由第二基站(40)服务的第二小区(405)的第二覆盖区域(400)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10)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40)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传送功率电平高,所述计算机程序(12)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运行在第一基站(10)上时使第一基站(10)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连接到第一基站(10)并位于第二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中的用户设备(UE1)的无线电链路质量;
-向第二基站(40)请求(53)未使用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或与由连接到第一基站(10)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因而指示到第一基站(10)的不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所述用户设备(UE1)使用的物理信道至少部分交叠的物理信道的干扰相关测量;以及
-基于所述干扰相关测量来对于连接到第一基站(10)的所述用户设备(UE1)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二基站(40)的切换。
12.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13),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12)和其上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12)的计算机可读构件。
13. 一种在服务于第二小区(405)的第二基站(40)中的方法(60),第二小区(405)具有第二覆盖区域(400),第二覆盖区域(400)与由第一基站(10)服务的第一小区(105)的第一覆盖区域(100)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10)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40)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功率电平高,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传送功率电平高,所述方法(60)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61)连接到第二基站(40)并位于第二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中的用户设备(UE2)的无线电链路质量;
-确定(62)连接到第二基站(40)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因而指示到第二基站(40)的不良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用户设备(UE2)的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以及
-基于所述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来对于连接到第二基站(40)的所述用户设备(UE2)判定(63)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一基站(10)的切换。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60),其中确定所述业务相关参数的步骤包括:向第一基站(10)请求其业务负载参数,并且其中如果第一基站(10)的所述业务负载参数在所设置阈值以下,则将所述用户设备(UE2)切换到第一基站(10)。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60),其中所述业务相关参数包括要向或从所述用户设备(UE2)发送的数据量,并且其中如果所述数据量在阈值以下,则将所述用户设备(UE2)切换到第一基站(10)。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60),其中确定所述干扰相关参数的步骤包括:基于在第一基站(10)与第二基站(40)之间交换的信息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UE2)产生了小区干扰,并且其中如果产生的小区干扰在所设置阈值以上,则将所述用户设备(UE2)切换到第一基站(10)。
17. 如权利要求13、14、15或16所述的方法(60),其中所述无线电链路质量包括如下项中的一项: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所接收否定确认的数量、探测参考信号、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或所传送否定确认的数量。
18. 如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60),其中所述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包括通过使用小区特定小区选择偏移扩展的第二覆盖区域(400)的范围或第二小区(405)的所述覆盖区域(400)的范围或者由在所设置阈值以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的范围。
19. 如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60),其中第二基站(40)的覆盖区域(400)包括由第二基站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分布式天线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区域中的覆盖区域。
20. 一种用于服务于第二小区(405)的第二基站(40)的计算机程序(412),第二小区(405)具有第二覆盖区域(400),第二覆盖区域(400)与由第二基站(40)服务的第一小区(105)的第一覆盖区域(100)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10)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40)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传送功率电平高,所述计算机程序(412)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运行在第二基站(40)上时使第二基站(40)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连接到第二基站(40)并位于第二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的用户设备(UE2)的无线电链路质量;
-确定连接到第二基站(40)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用户设备(UE2)的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以及
-基于所述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来对于连接到第二基站(40)的所述用户设备(UE2)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一基站(10)的切换。
21.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413),包括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计算机程序(412)和其上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412)的计算机可读构件。
22. 一种服务于第二小区(405)的第二基站(40),第二小区(405)具有第二覆盖区域(400),第二覆盖区域(400)与由第一基站(10)服务的第一小区(105)的第一覆盖区域(100)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基站(10)在第一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并且第二基站(40)在第二传送功率范围内操作,第一传送功率范围所具有的传送功率电平比第二传送功率范围的传送功率电平高,第二基站(40)包括:控制器(414),所述控制器(414)设置成:
-确定连接到第二基站(40)并位于第二基站(40)的可调整扩展覆盖范围(410)中的用户设备(UE2)的无线电链路质量;
-确定连接到第二基站(40)并具有落在阈值以下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用户设备(UE2)的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以及
-基于所述干扰或业务相关参数来对于连接到第二基站(40)的所述用户设备(UE2)判定是否应该执行到第一基站(10)的切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SE2011/050604 WO2012154100A1 (en) | 2011-05-12 | 2011-05-12 | Methods in base stations, base stations,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50584A true CN103650584A (zh) | 2014-03-19 |
CN103650584B CN103650584B (zh) | 2017-08-25 |
Family
ID=44120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72235.6A Active CN103650584B (zh) | 2011-05-12 | 2011-05-12 | 基站中的方法、基站、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97681B2 (zh) |
EP (1) | EP2708066B1 (zh) |
CN (1) | CN103650584B (zh) |
BR (1) | BR112013028860A2 (zh) |
NZ (1) | NZ617293A (zh) |
TW (1) | TWI577202B (zh) |
WO (1) | WO2012154100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10315A (zh) * | 2014-06-13 | 2014-08-27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用户体验质量的小区选择方案 |
WO2017206554A1 (zh) * | 2016-06-03 | 2017-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07667541A (zh) * | 2015-05-29 | 2018-02-06 | 苹果公司 | 用于海量多输入多输出(mimo)操作中的干扰管理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CN110547027A (zh) * | 2017-02-28 | 2019-12-06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用于为窄带物联网调度重叠资源的方法 |
CN110831043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3785629A (zh) * | 2019-02-11 | 2021-12-10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非陆地网络中的ue小区选择控制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CN114035615A (zh) * | 2022-01-11 | 2022-02-11 | 天峋(常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巡检中的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及方法 |
CN114650543A (zh) * | 2020-12-17 | 2022-06-21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组网覆盖范围优化方法及基站 |
CN115023975A (zh) * | 2020-01-29 | 2022-09-06 | 德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增强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和/或用于减少用户装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中断或中断时段的方法、系统、电信网络、和用户装备、程序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WO2023134459A1 (zh) * | 2022-01-17 | 2023-07-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51515B2 (en) | 2011-05-06 | 2016-09-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eighbor cell range extension |
JP2014522601A (ja) | 2011-06-01 | 2014-09-0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拡張ローカルアクセス |
EP2742748A4 (en) * | 2011-08-12 | 2015-08-26 | Intel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914028B2 (en) | 2011-08-15 | 2014-12-16 | Alcatel Lucent | Automated triggers for application of cell association bias and/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techniques |
JP6130836B2 (ja) * | 2011-09-12 | 2017-05-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Fddリソース割り当てを用いる移動通信における拡張ローカルアクセス |
US9226206B2 (en) | 2011-09-12 | 2015-12-29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at the physical and link laye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9510256B2 (en) * | 2011-09-20 | 2016-11-29 | Wildfire.Exchange, Inc. | Seamless handoff, offload, and load balancing in integrated Wi-Fi/small cell systems |
WO2013065838A1 (ja) * | 2011-11-03 | 2013-05-1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JP6105641B2 (ja) * | 2012-03-07 | 2017-03-2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のための物理レイヤおよびリンクレイヤ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9544794B2 (en) * | 2012-03-18 | 2017-01-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neighbor-cell measurement comman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426714B2 (en) * | 2012-03-30 | 2016-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view of time varying interference |
WO2013159585A1 (zh) * | 2012-04-23 | 2013-10-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系统 |
JP6119743B2 (ja) * | 2012-05-17 | 2017-04-2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基地局、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 |
US20150358976A1 (en) * | 2013-01-28 | 2015-12-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Protecting UL Control Channels in Dynamic/Flexible TDD |
CN104995937B (zh) | 2013-03-15 | 2019-03-22 | 英特尔公司 | 下行链路功率管理 |
CN104080118B (zh) * | 2013-03-29 | 2019-07-23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关于小区覆盖扩展的偏置调整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
EP2986053B1 (en) * | 2013-04-16 | 2019-03-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ell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
US10172177B2 (en) * | 2013-04-16 | 2019-01-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E initiated SCel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
US20150004979A1 (en) * | 2013-06-26 | 2015-01-0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Hetnet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enhancement |
US10015752B2 (en) * | 2013-07-02 | 2018-07-03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
US20150049672A1 (en) * | 2013-08-14 | 2015-02-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or escaping cell range expansion (cre)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
CN104469815B (zh) * | 2013-09-13 | 2019-04-05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触发网络辅助干扰消除和抑制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4469816A (zh) * | 2013-09-16 | 2015-03-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启动异频测量方法、用户设备及宏基站 |
EP2879434A1 (en) | 2013-11-28 | 2015-06-03 | NTT Docomo, Inc. | Macro-cell assisted small cell discovery and resource activation |
EP2879440A1 (en) | 2013-11-28 | 2015-06-03 | NTT Docomo, Inc. | Macro-cell assisted small cell discovery and resource activation |
EP2879425B1 (en) | 2013-11-28 | 2016-01-06 | NTT Docomo, Inc. | Macro-cell assisted small cell discovery and resource activation |
US11026136B2 (en) | 2014-03-07 | 2021-06-01 | Parallel Wireless, Inc. | Handovers with simplified network topology |
US10743217B2 (en) | 2014-03-07 | 2020-08-11 | Parallel Wireless, Inc. | X2 brokering between inter-3GPP release eNodeB's |
KR102350433B1 (ko) | 2014-03-07 | 2022-01-11 | 패러렐 와이어리스, 인크. | 연합 x2 게이트웨이 |
CN111885647B (zh) * | 2014-10-02 | 2023-09-1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移动电信网络中的频间负载平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US9980196B2 (en) | 2015-01-16 | 2018-05-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bility control |
EP3249974A4 (en) * | 2015-02-10 | 2018-01-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terminal to establish connection, second node, first terminal and second terminal |
CN104796918B (zh) * | 2015-03-17 | 2018-09-28 | 无锡北邮感知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组网的方法 |
TWI578832B (zh) | 2015-11-19 | 2017-04-11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為一過載基地台決定一卸載名單之裝置及方法 |
KR102461757B1 (ko) * | 2016-01-25 | 2022-11-0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대한 추적(trace)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11075688B2 (en) * | 2016-05-19 | 2021-07-27 | Apple Inc. | In-band full duplex relay to enhance uplink performance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
US10979948B2 (en) * | 2016-11-10 | 2021-04-13 | Parallel Wireless, Inc. | Hand-in with topology hiding |
CN110545561B (zh) * | 2018-05-29 | 2022-04-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处理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WO2021142800A1 (zh) * | 2020-01-17 | 2021-07-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KR20230037865A (ko) * | 2021-09-10 | 2023-03-17 |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 단말장치 및 단말장치의 동작 방법 |
US20230217351A1 (en) * | 2021-12-31 | 2023-07-06 |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 Managing access requests in a redundant network environment |
CN114302467B (zh) * | 2022-01-04 | 2024-05-10 | 深圳市佳贤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抓取邻站连接态用户进入本站小区的方法 |
WO2025007267A1 (en) * | 2023-07-04 | 2025-01-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llision rules for measurement gaps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57183A (zh) * | 2003-03-08 | 2006-04-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按基站请求确定越区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
CN1802805A (zh) * | 2002-04-29 | 2006-07-12 | 诺基亚公司 | 利用频率间测量避免上行链路干扰的小区识别方法和设备 |
CN1826002A (zh) * | 2005-02-22 | 2006-08-3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使用位置信息执行切换的移动站及其方法 |
CN1905738A (zh) * | 2005-07-27 | 2007-01-3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基站和无线电移动站 |
EP2182751A1 (en) * | 2008-10-30 | 2010-05-05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pectrum utilization in a wireless cellular environment |
CN101754314A (zh) * | 2008-12-05 | 2010-06-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小区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网络系统 |
US20100173637A1 (en) * | 2009-01-07 | 2010-07-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rrier reuse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
CN101849372A (zh) * | 2007-06-20 | 2010-09-29 |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 无线通信中无线蜂窝网络与专用网络之间的切换 |
US20100322227A1 (en) * | 2009-06-22 | 2010-1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nding reference signals from multiple cells |
US20110105162A1 (en) * | 2009-11-05 | 2011-05-05 | Pantech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41106B1 (ko) * | 2010-06-09 | 2016-07-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계층 셀에서의 매크로 기지국, 소형 기지국 및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
US9344248B2 (en) * | 2010-11-12 | 2016-05-17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assistance data signaling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521172B2 (en) * | 2011-01-11 | 2013-08-27 | Scott R. Rosenau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cellular base station capacity |
US9485008B2 (en) * | 2011-04-01 | 2016-11-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tra 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employing relay nodes |
-
2011
- 2011-05-12 WO PCT/SE2011/050604 patent/WO2012154100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5-12 US US14/116,198 patent/US9497681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5-12 EP EP11722628.2A patent/EP2708066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5-12 CN CN201180072235.6A patent/CN103650584B/zh active Active
- 2011-05-12 NZ NZ617293A patent/NZ617293A/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5-12 BR BR112013028860A patent/BR112013028860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
- 2012-05-09 TW TW101116550A patent/TWI577202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2805A (zh) * | 2002-04-29 | 2006-07-12 | 诺基亚公司 | 利用频率间测量避免上行链路干扰的小区识别方法和设备 |
CN1757183A (zh) * | 2003-03-08 | 2006-04-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按基站请求确定越区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
CN1826002A (zh) * | 2005-02-22 | 2006-08-3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使用位置信息执行切换的移动站及其方法 |
CN1905738A (zh) * | 2005-07-27 | 2007-01-3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基站和无线电移动站 |
CN101849372A (zh) * | 2007-06-20 | 2010-09-29 |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 无线通信中无线蜂窝网络与专用网络之间的切换 |
EP2182751A1 (en) * | 2008-10-30 | 2010-05-05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pectrum utilization in a wireless cellular environment |
CN101754314A (zh) * | 2008-12-05 | 2010-06-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小区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网络系统 |
US20100173637A1 (en) * | 2009-01-07 | 2010-07-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rrier reuse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
US20100322227A1 (en) * | 2009-06-22 | 2010-1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nding reference signals from multiple cells |
US20110105162A1 (en) * | 2009-11-05 | 2011-05-05 | Pantech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10315B (zh) * | 2014-06-13 | 2016-08-17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用户体验质量的小区选择方法 |
CN104010315A (zh) * | 2014-06-13 | 2014-08-27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用户体验质量的小区选择方案 |
CN107667541A (zh) * | 2015-05-29 | 2018-02-06 | 苹果公司 | 用于海量多输入多输出(mimo)操作中的干扰管理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WO2017206554A1 (zh) * | 2016-06-03 | 2017-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07466062A (zh) * | 2016-06-03 | 2017-12-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10547027B (zh) * | 2017-02-28 | 2023-04-21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用于为窄带物联网调度重叠资源的方法 |
CN110547027A (zh) * | 2017-02-28 | 2019-12-06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用于为窄带物联网调度重叠资源的方法 |
CN110831043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3785629A (zh) * | 2019-02-11 | 2021-12-10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非陆地网络中的ue小区选择控制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CN115023975A (zh) * | 2020-01-29 | 2022-09-06 | 德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增强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和/或用于减少用户装备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中断或中断时段的方法、系统、电信网络、和用户装备、程序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4650543A (zh) * | 2020-12-17 | 2022-06-21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组网覆盖范围优化方法及基站 |
CN114650543B (zh) * | 2020-12-17 | 2024-04-09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组网覆盖范围优化方法及基站 |
CN114035615A (zh) * | 2022-01-11 | 2022-02-11 | 天峋(常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巡检中的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及方法 |
WO2023134459A1 (zh) * | 2022-01-17 | 2023-07-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通信链路的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3028860A2 (pt) | 2017-01-31 |
EP2708066B1 (en) | 2015-07-08 |
US9497681B2 (en) | 2016-11-15 |
CN103650584B (zh) | 2017-08-25 |
US20140079026A1 (en) | 2014-03-20 |
EP2708066A1 (en) | 2014-03-19 |
TWI577202B (zh) | 2017-04-01 |
WO2012154100A1 (en) | 2012-11-15 |
TW201251488A (en) | 2012-12-16 |
NZ617293A (en) | 2015-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50584B (zh) | 基站中的方法、基站、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US946786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pectrum utilization in a wireless cellular environment | |
CN109861802B (zh) | 无线网络中自适应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
US8880088B2 (en) | Signalling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HETNETs | |
Barbieri et al. | Coordinated downlink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i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 |
US866009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72507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interference in different areas of a cellular radio network and coordinating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eatures in response | |
KR101641106B1 (ko) | 계층 셀에서의 매크로 기지국, 소형 기지국 및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 |
JP5451937B2 (ja) | 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 |
EP256308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a mobile terminal | |
KR20140148429A (ko) | 이종 네트워크에서의 abs 듀티 사이클 적응 | |
JP5567195B2 (ja) |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 |
EP2816832B1 (en) | Heterogeneous network | |
US932546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lmost blank subframes (ABS) based on cell border rate ratios | |
KR102013193B1 (ko) | 소형셀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 |
EP2943003B1 (en) |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deployment in cellular networks | |
Castro-Hernandez et al. | A distributed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 for LTE/LTE-A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
Litjens et al. | Assessment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enhancement of future mobile networks | |
EP2490497A1 (en) | A mobile and a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providing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and measurement result | |
Daeinabi et al. | A Proposal for an 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Scheme with Cell Range Expansion in LTE-A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
Pedersen et al. | Study of dynamic eicic in a realistic urban deployment | |
Kumar et al. | Power efficient and coordinated eICIC-CPC-ABS method for downlink in LTE-advanc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
Ji et al. | Interference avoidance and coordination for small cells in B4G cellular networks | |
Jiang | Cooperative control of relay based cellular networks | |
Hunzinger et al. | Relays in HSPA+: Power Control and Mobilit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6 Address after: Delaware, USA Patentee after: SAGO Strategic Solutions LLC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Address before: Stockholm, Sweden Patentee befor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Sweden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