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9562B - 含有螺螨酯和氟啶虫酰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Google Patents
含有螺螨酯和氟啶虫酰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09562B CN103609562B CN201310528924.4A CN201310528924A CN103609562B CN 103609562 B CN103609562 B CN 103609562B CN 201310528924 A CN201310528924 A CN 201310528924A CN 103609562 B CN103609562 B CN 1036095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ral shell
- mite
- aphid
- ester
- mite e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组分I和组分II,所述的组分I为螺螨酯,所述的组分II为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噻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或氟啶虫酰胺中的一种,所述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50:1-1:50。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组合物制备得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以及上述组合物在作物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本发明的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用于果树、棉花、小麦、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害虫防治,尤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和螨类害虫防治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2年5月24日,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21016935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农药组合物,具体是涉及一种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单一用药和不科学用药,已经导致许多害虫对当前使用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特别是蚜虫类、介壳虫类、红蜘蛛类和虱类害虫,成为病虫化学防治的一大难题。
螺螨酯属于新型季酮酸类杀螨剂。螺螨酯作用机制是抑制有害螨体内的脂肪合成,破坏螨虫的能量代谢活动,最终杀死害螨。它与现有杀螨剂之间无交互抗性,适用于用来防治对现有杀螨剂产生抗性的有害螨类。对红蜘蛛、黄蜘蛛、锈礕虱、茶黄螨、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等均有很好防效,可用于柑桔、葡萄等果树和茄子、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的螨害治理。此外,螺螨酯对梨木虱、榆蛎盾蚧以及叶蝉类等害虫有很好的兼治效果。杀卵效果特别优异,同时对幼若螨也有良好的触杀作用。螺螨酯虽然不能较快地杀死雌成螨,但对雌成螨有很好的绝育作用。雌成螨触药后所产的卵有96%不能孵化,死于胚胎后期。螺螨酯的持效期长,生产上用5000倍稀释液能控制柑桔全爪螨害达40~50天。螺螨酯施到作物叶片上后耐雨水冲刷,喷药2小时后遇中雨不影响药效的正常发挥。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对作物非常安全,对人畜及作物安全、低毒。适合于无公害生产。与其它现有杀螨剂不存在交互抗性问题,对多种作物的不同螨类均有很好防效和出色的持效性,既杀卵又杀幼螨,特别适合于防治对现有杀螨剂产生抗性的有害螨类。
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利用电穿透图(EPG)技术进行研究表明,无论是点滴、饲喂或注射试验,只要蚜虫或飞虱一接触到吡蚜酮几乎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立刻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本品选择性极佳,对某些重要天敌或益虫,如棉铃虫的天敌七星瓢虫,普通草蛉,叶蝉及飞虱科的天敌蜘蛛等益虫几乎无害。可以防治抗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桃蚜等抗性品系害虫。
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相似,可选择性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进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机时死亡。不仅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是取代那些对哺乳动物毒性高、有残留和环境问题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类杀虫剂的较好品种。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金龟子幼虫、马铃薯甲虫、线虫、地面甲虫、潜叶蛾等害虫及结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无交互抗性。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适宜作物为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桔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烯啶虫胺是一种高效、广谱、新型烟碱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对昆虫的轴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具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用量少,毒性低,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无药害等优点,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理想换代产品,是解决吡虫啉、啶虫脒等传统杀虫剂抗性的根本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水稻、果树、蔬菜和茶。防治各种稻飞虱、蚜虫、蓟马、白粉虱、烟粉虱、叶蝉等,对传统杀虫剂已产生抗性的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烟碱类农药发展最新产品之一。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其结构新颖、特殊,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型杀虫剂品种。
呋虫胺(dinotefuran)为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该药剂具有触杀、胃毒、和根部内吸性强、速效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且对刺吸口器害虫有优异防效,并在很低的剂量即显示了很高的杀虫活性。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棉花、蔬菜、果树、烟叶等多种作物上的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粉虱及其抗性品系,同时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双翅目、甲虫目和总翅目害虫有高效,并对蜚蠊、自蚁、家蝇等卫生害虫有高效。
螺虫乙酯是季酮酸类化合物,与Bayer公司的杀虫杀螨剂螺螨酯(spirodiclofen)和螺甲螨酯(spiromesifen)属同类化合物。螺虫乙酯具有独特的作用特征,是迄今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现代杀虫剂之一。该化合物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向上向下移动,抵达叶面和树皮,从而防治如生菜和白菜内叶上,及果树皮上的害虫。这种独特的内吸性能可以保护新生茎、叶和根部,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生长。其另一个特点是持效期长,可提供长达8周的有效防治。螺虫乙酯高效广谱,可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和介壳虫等。可应用的主要作物包括:棉花、大豆、柑橘、热带果树、坚果、葡萄、啤酒花、土豆和蔬菜等。研究表明其对重要益虫如瓢虫、食蚜蝇和寄生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氟啶虫酰胺是一种新型低毒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生物活性本剂对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并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它可从根部向茎部、叶部渗透,但由叶部向茎、根部渗透作用相对较弱。该药剂通过阻碍害虫吮吸作用而致效。害虫摄入药剂后很快停止吮吸,最后饥饿而死。本剂可使蚜虫等吮吸性害虫的口针组织无法插入植物组织而致效。由于氟啶虫酰胺独特的作用机理和极高的生物活性,以及其对人、畜、环境极高的安全性,同时对其他杀虫剂具抗性的害虫有效,本剂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同时,该药剂的开发过程也值得我们在新农药创制中借鉴。
含有一种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连续使用一种杀虫剂容易导致产生抗药性,使得施药量不断增加;使用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对螨类和蚜虫类、介壳虫类和虱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一般不能兼防,需要频繁喷施各种针对特定虫害的农药。上述两种因素导致施药量增加和频繁施药,使得农民负担加重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目前急需高效、低度、环保、低残留的杀虫剂新品种,以达到螨蚜兼防治、减缓害虫抗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克服了含单一活性组分杀虫剂的不足,对抗药性螨类和蚜类、虱类具有出色的兼防效果,同时降低了施药量,减轻了农民了用药负担和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发现螺螨酯和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噻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或氟啶虫酰胺中的一种以一定比例复配,对螨类和蚜虫类、介壳虫类和虱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兼防的增效作用。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对组合物进行联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组分I和组分II,所述的组分I为螺螨酯,所述的组分II为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噻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或氟啶虫酰胺中的一种,所述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50:1-1:5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进一步优选为20:1-1:20,所述的组分II优选为吡蚜酮、烯啶虫胺和噻虫嗪中一种,吡蚜酮、烯啶虫胺和噻虫嗪价格适中,制备得到的农药组合物成本也较低,有利于降低农民负担。
所述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进一步优选为20:1-1:10,其中,组分II为吡蚜酮,组分II为吡蚜酮时,组分I和组分II之间的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CTC均在140以上,且对药性螨类和蚜类、虱类具有出色的兼防效果,同时吡蚜酮的成本价格适中,与螺螨酯复配制备得到农药组合物成本低。
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10:1-1:10;所述的组分II为噻虫嗪。组分II为噻虫嗪时,组分I和组分II之间的增效作用较为突出,共毒系数CTC均在170以上,同时本价格较低,兼防效果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组合物制备得到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制剂,上述制剂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得到,比较好的制剂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或水分散粒剂等,制得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3%-90%。
为保证防治效果,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51%,所述的有效成分中组分II为吡蚜酮、噻虫嗪和氟啶虫酰胺中的一种,采用吡蚜酮、螺虫乙酯或氟啶虫酰胺中的一种为其中一种有效组分制备得到农药制剂可防治多种害虫,例如蚜虫、蓟马、红蜘蛛、飞虱等,且防治效果较好。
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为进一步降低农药制备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其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0%-55%,所述的有效成分为螺螨酯和吡蚜酮,螺螨酯和吡蚜酮的质量比为50:1-1:50。选用该组成的农药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对棉花以及菜豆蚜虫和红蜘蛛兼防效果好、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
同样考虑到进一步降低农药制备成本: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5%,所述的有效成分为螺螨酯和噻虫嗪,螺螨酯和噻虫嗪的质量比为5:1-1:5。选用该组成的农药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对观赏菊花苹果蚜虫和红蜘蛛的兼防效果好、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
同样考虑到进一步降低农药制备成本: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0%,所述的有效成分为螺螨酯和烯啶虫胺,螺螨酯和烯啶虫胺的质量比为5:1-1:5。选用该组成的农药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对苹果蚜虫和红蜘蛛的兼防效果好、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在制备成上述制剂时还需要添加辅助剂,所述的辅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pH调节剂、填料、水、助溶剂、崩解剂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上述辅助剂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实验确定。
上述辅助剂中:
所述的溶剂或助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环己酮、二甲亚砜、乙酸仲丁酯、芳烃溶剂油、油酸甲酯和植物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乳化剂包括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或其磷酸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其磷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其盐、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钙、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分散剂、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烷基酚乙氧基化物和萘磺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防冻剂包括乙二醇、丙二醇和丙三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消泡剂包括有机硅氧烷、聚醚等中的一种;
所述的增稠剂包括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吡咯烷酮和聚丙烯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pH调节剂包括盐酸、磷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三乙醇胺和苯甲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填料包括轻质碳酸钙、高岭土、白炭黑、凹凸棒土、膨润土、硅藻土、滑石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崩解剂包括硫酸铵、氯化钠、尿素和硫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组合物制成产品使用时,即可以是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使用时直接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也可选择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果树、棉花、小麦、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害虫,尤其是刺吸式口器害虫和螨类害虫的防治。所述的害虫包括蚜虫、飞虱、疥虫、叶螨、蓟马、红蜘蛛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与单剂相比,该杀虫组合物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和红蜘蛛害虫有明显的增效、提高了防治效果;
(2)可以大幅减少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以及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3)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有利于克服害虫抗性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4)与市场中大多单剂相比,扩大了杀虫谱,达到螨蚜兼治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作用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组合物以螺螨酯和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噻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中的一种为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组合对抗性蚜虫、红蜘蛛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且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
生物测定实例1:螺螨酯和吡蚜酮复配对蚜虫和红蜘蛛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抗性蚜虫和红蜘蛛
试验方法:参照杀虫剂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和创制农药生物活性评价SOP(杀虫剂卷),采用喷雾法。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三龄幼虫,接入置放10克新鲜人工饲料的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每皿接10头,每处理接5个皿,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次喷一个皿,每皿喷药液1毫升,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一般每个处理设置6个浓度梯度。将处理过的培养皿放入25℃、12H/12H光照培养箱内培养,72小时检查死活虫数,计算死亡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半致死浓度)和供试药剂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然后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理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测定结果表明,螺螨酯与吡蚜酮的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在20:1-1:10之间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共毒系数在140以上,实验数据请参见表1。
表1不同处理对蚜虫和红蜘蛛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上述测定中的吡蚜酮用噻虫嗪代替,共毒系数均在170以上,同样表现为增效作用,实验数据参见表2。
表2不同处理对蚜虫和红蜘蛛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或水分散粒剂等。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所有配方中的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实施例主要针对市场上单一制剂大部分不能螨、蚜兼防而主要对蚜虫和红蜘蛛进行药效统计,兼防的其他害虫不做统计。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百分比含量,若没有特殊说明,均指质量百分比浓度。
实施例1:51%螺螨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将有效成分、各种辅助剂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过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51%螺螨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的吡蚜酮可替换为噻虫嗪、烯啶虫胺、噻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或氟啶虫酰胺,按照相同的方法和配方比例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51%螺螨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应用于防治棉花蚜虫和红蜘蛛。将51%螺螨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按5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防治效果分别为81.8%,94.7%,91.8%和85.4%、96.7%、92.3%。240g/L螺螨酯悬浮剂按3000倍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按25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药后1天对蚜虫和红蜘蛛仿效分别为57.7%、79.4%和79.8%、80.5%,药后7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仿效分别为77.1%、89.6%和92.3%和81.6%;药后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仿效分别为79.6%、91.2%和90.8%、81.4%。螺螨酯与吡蚜酮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棉花蚜虫和红蜘蛛的兼防、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2:33%螺螨酯·噻虫胺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机研磨得到33%螺螨酯·噻虫胺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的噻虫胺可替换为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或氟啶虫酰胺,按照相同的条件和配方比例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螺螨酯·噻虫胺悬浮剂应用于防治小麦蚜虫和红蜘蛛。将33%螺螨酯·噻虫胺悬浮剂按35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和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防治效果分别为95.2%、97.5%。240g/L螺螨酯悬浮剂按3000倍和7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按50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药后7天对蚜虫和红蜘蛛防效分别为80.7%、92.5%和93.6%、85.2%,药后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78.8%、93.2%和96.1%、83.4%。螺螨酯与噻虫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的兼防、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3:30%螺螨酯·噻虫嗪水乳剂
将有效成分、助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搅拌成均匀油相;将防冻剂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剪切机剪切下将油相跟水相混合,制成30%螺螨酯·噻虫嗪水乳剂。
本实施例3中的噻虫嗪可替代为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或氟啶虫酰胺,按照相同的条件和配方比例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30%螺螨酯·噻虫嗪水乳剂应用于防治观赏菊花蚜虫和红蜘蛛。将30%螺螨酯·噻虫嗪水乳剂按35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6%、94.1%、93.3%和87.3%、95.6%、96.2%。240g/L螺螨酯悬浮剂按3000倍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按25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天的对蚜虫和红蜘蛛防效分别为61.6%、79.7%和81.7%,73.5%,药后7天对蚜虫和红蜘蛛防效防效分别为78.2%、91.4%和92.3%、86.1%,药后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防效分别为80.2%、90.6%和92.7%、87.5%。螺螨酯与噻虫嗪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观赏菊花蚜虫和红蜘蛛的兼防、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4:50%螺螨酯·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
将有效成分、崩解剂、填料等辅助剂混合均匀,经过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而后在加入适量的水在造粒机上造粒,干燥箱中干燥而成的50%螺螨酯·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的螺虫乙酯可替代为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噻虫胺、呋虫胺氟啶虫酰胺,按照相同的条件和配方比例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50%螺螨酯·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应用于防治黄瓜蚜虫和红蜘蛛。将50%螺螨酯·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45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97.3%、93.1%和90.6%、98.1%、94.4%。240g/L螺螨酯悬浮剂按3000倍和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按40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天对黄瓜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61.3%、85.4%和83.4%、82.6%,药后7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78.1%、92.3%和92.1%、90.4%,药后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防效分别为71.5%、90.8%和90.1%、89.8%。螺螨酯与螺虫乙酯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黄瓜蚜虫和红蜘蛛兼防、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优于单剂。
实施例5:25%螺螨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将有效成分、崩解剂、填料等辅助剂混合均匀,经过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而后在加入适量的水在造粒机上造粒,干燥箱中干燥而成的25%螺螨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的烯啶虫胺可替代为吡蚜酮、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或氟啶虫酰胺,按照相同的条件和配方比例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25%螺螨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应用于防治苹果树蚜虫和红蜘蛛。将25%螺螨酯·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25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9%、95.4%、92.1%和87.4%、93.2%、90.7%。240g/L螺螨酯悬浮剂按3000倍和10%烯啶虫胺水剂按20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64.7%、88.2%和83.2%、79.8%,药后7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80.2%、91.9%和92.7%、88.6%,药后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77.5%、89.4%和89.6%、84.3%。螺螨酯与烯啶虫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蚜虫和红蜘蛛兼防、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优于单剂。
实施例6:30%螺螨酯·呋虫胺微乳剂
将有效成分、乳化剂、抗冻剂、助溶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得到30%螺螨酯·呋虫胺微乳剂。
本实施例中的呋虫胺可替代为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噻虫胺、螺虫乙酯或氟啶虫酰胺,按照相同的条件和配方比例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30%螺螨酯·呋虫胺微乳剂应用于防治棉花蚜虫和红蜘蛛。30%螺螨酯·呋虫胺微乳剂4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9%、96.4%、93.2%。240g/L螺螨酯悬浮剂按3000倍和20%呋虫胺可湿性粉剂按25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天的对蚜虫和红蜘蛛防效分别为70.2%、86.7%和85.7%、72.6%,药后7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84.9%、91.8%和94.1%、86.3%,药后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80.2%、87.8%和91.7%、80.4%。螺螨酯与烯啶虫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棉铃虫蚜虫和红蜘蛛兼防、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优于单剂。
实施例7:55%螺螨酯·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辅助剂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过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55%螺螨酯·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的氟啶虫酰胺可替换为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噻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按照相同的条件和配方比例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55%螺螨酯·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应用于防治柑橘蚜虫和红蜘蛛。将55%螺螨酯·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按40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4%,97.4%,93.9%。240g/L螺螨酯悬浮剂按3000倍和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按25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药后1天对蚜虫和红蜘蛛防效分别为68.2%、84.3%和84.1%、93.7%,药后7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78.8%、92.7%和94.5%、89.7%,药后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74.9%、90.6%和91.6%、82.3%。螺螨酯与氟啶虫酰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柑橘蚜虫和红蜘蛛兼防、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8:50%螺螨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将活性成分、各种辅助剂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过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50%螺螨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的吡蚜酮可替换为噻虫嗪、烯啶虫胺、噻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或氟啶虫酰胺,按照相同的条件和配方比例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50%螺螨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应用于防治菜豆蚜虫和红蜘蛛。将50%螺螨酯·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按35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3%,93.1%、89.7%和85.7%、91.2%、89.6%。240g/L螺螨酯悬浮剂按3000倍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按2500倍,用同样的方法使用,药后1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62.7%、83.5%和84.2%、70.6%,药后7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78.5%、90.3%和91.4%、81.7%,药后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74.2%、88.7%和90.2%、79.5%。螺螨酯与吡蚜酮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菜豆蚜虫和红蜘蛛的兼防、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单剂。
实施例9:30%螺螨酯·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将有效成分、崩解剂、填料等辅助剂混合均匀,经过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而后在加入适量的水在造粒机上造粒,干燥箱中干燥而成的30%螺螨酯·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的噻虫嗪可替代为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胺、呋虫胺、螺虫乙酯或氟啶虫酰胺,按照相同的条件和配方比例形成新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9制备得到的30%螺螨酯·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应用于防治苹果蚜虫和红蜘蛛。将30%螺螨酯·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500倍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天、7天和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9%、97.6%、93.8%。240g/L螺螨酯悬浮剂按3000倍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按2500倍,用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63.6%、87.5%和85.2%、80.6%,药后7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79.4%、92.1%和91.8%、89.4%,药后15天对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78.3%、90.6%和88.5%、83.7%。螺螨酯与噻虫嗪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苹果树蚜虫和红蜘蛛兼防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优于单剂。
以上实施例中我们使用的助剂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指: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2)或其磷酸盐(农乳602P)、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NP-10)或其磷酸盐(农乳NP-10P)、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或其盐(AES)、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农乳34)、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70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分散剂NNO)、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扩散剂MF)、聚羧酸盐分散剂(分散剂2700、T36)、十二烷基硫酸钠(K12)、脂肪醇乙氧基化物(AEO-40)、烷基酚乙氧基化物(TX-10)、萘磺酸盐(拉开粉BX),以上产品市场均大量有售。
Claims (7)
1.一种含有螺螨酯和氟啶虫酰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包括组分I和组分II,所述的组分I为螺螨酯,所述的组分II为氟啶虫酰胺,所述的组分I与组分II的质量比为5:1-1:5。
2.一种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螺螨酯和氟啶虫酰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制备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3%-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5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0%-5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合农业使用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693501A CN102696655B (zh) | 2012-05-24 | 2012-05-24 | 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693501A Division CN102696655B (zh) | 2012-05-24 | 2012-05-24 | 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09562A CN103609562A (zh) | 2014-03-05 |
CN103609562B true CN103609562B (zh) | 2015-07-29 |
Family
ID=468899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693501A Active CN102696655B (zh) | 2012-05-24 | 2012-05-24 | 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CN201310528924.4A Active CN103609562B (zh) | 2012-05-24 | 2012-05-24 | 含有螺螨酯和氟啶虫酰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693501A Active CN102696655B (zh) | 2012-05-24 | 2012-05-24 | 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26966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88839B (zh) * | 2014-06-07 | 2016-04-27 | 浙江农林大学 | 含吡蚜酮的复配杀虫杀螨混合物 |
CN103999860B (zh) * | 2014-06-07 | 2015-11-18 | 浙江农林大学 | 含烯啶虫胺的复配杀虫杀螨混合物 |
CN107333763A (zh) * | 2016-04-28 | 2017-11-10 | 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炔螨特和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
CN108174851A (zh) * | 2018-02-27 | 2018-06-19 |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农用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33C (zh) * | 1992-07-23 | 1999-07-21 | 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 酰胺化合物及其盐,它们的制造工艺及其农药组合物 |
CN101558757A (zh) * | 2009-04-27 | 2009-10-21 |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含有螺螨酯和烯啶虫胺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
WO2010005692A2 (en) * | 2008-06-16 | 2010-01-14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Insecticidal cyclic carbonyl amidines |
CN102334478A (zh) * | 2011-11-16 | 2012-02-01 | 南通联农农药制剂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含螺螨酯的悬乳剂及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6521B (zh) * | 2009-07-20 | 2012-12-05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增效杀螨剂 |
-
2012
- 2012-05-24 CN CN2012101693501A patent/CN102696655B/zh active Active
- 2012-05-24 CN CN201310528924.4A patent/CN1036095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33C (zh) * | 1992-07-23 | 1999-07-21 | 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 酰胺化合物及其盐,它们的制造工艺及其农药组合物 |
WO2010005692A2 (en) * | 2008-06-16 | 2010-01-14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Insecticidal cyclic carbonyl amidines |
CN101558757A (zh) * | 2009-04-27 | 2009-10-21 |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含有螺螨酯和烯啶虫胺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
CN102334478A (zh) * | 2011-11-16 | 2012-02-01 | 南通联农农药制剂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含螺螨酯的悬乳剂及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09562A (zh) | 2014-03-05 |
CN102696655A (zh) | 2012-10-03 |
CN102696655B (zh) | 2013-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48677B (zh) | 乙嘧酚与三唑类杀菌组合物 | |
CN102771510B (zh) |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185440B (zh) | 一种含有阿维菌素的复配杀虫剂 | |
CN102626110B (zh) | 含有茚虫威的复配农药组合物 | |
CN101642117A (zh) |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609562B (zh) | 含有螺螨酯和氟啶虫酰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
CN101361488A (zh) | 一种防治同翅目害虫的杀虫复配剂 | |
CN103609585B (zh) | 含有螺螨酯和噻虫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
CN101485329B (zh) | 一种杀虫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589720B (zh) | 一种含有茚虫威的杀虫剂组合物 | |
CN103609586B (zh) | 含有螺螨酯和呋虫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
CN101642108A (zh) |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696651B (zh) | 一种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
CN101796960B (zh) | 一种含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771511B (zh) | 一种含噻唑磷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669502A (zh) | 含氯代噻唑烟碱类杀虫剂与噻嗪酮的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 |
CN106508911B (zh) | 一种含嘧菌环胺和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1524086B (zh) | 含有烯啶虫胺和乙酰甲胺磷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502268B (zh) | 含有噻虫嗪哒螨灵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642121A (zh) | 一种含有虱螨脲的复配组合物 | |
CN101406200A (zh) | 一种含季酮酸和苯丁锡的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493816B (zh) | 一种含有螺螨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
CN106818733A (zh) | 防治食用菌菇蚊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方法及应用 | |
CN103493812A (zh) | 一种含有螺螨酯和三氟甲吡醚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
CN101653138A (zh) | 一种含有茚虫威的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