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0862B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70862B CN103570862B CN201210252673.7A CN201210252673A CN103570862B CN 103570862 B CN103570862 B CN 103570862B CN 201210252673 A CN201210252673 A CN 201210252673A CN 103570862 B CN103570862 B CN 1035708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ordance
- polyethers
- unsaturated carboxylic
- acid
- consum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的制备方法包括:(1)在酯交换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存在下,将聚醚与不饱和羧酸的甲酯和/或不饱和羧酸的乙酯进行酯交换反应;(2)减压蒸馏分离出甲醇和/或乙醇;(3)加入不饱和羧酸、水和自由聚合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破乳剂适用于稠油的破乳脱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稠油是一种非常规的石油资源,随着常规稀油储量的日益减少,稠油资源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接替能源之一。在我国,稠油是指油层温度下粘度大于50mPa.s的原油,依照粘度可将稠油进一步划分为普通稠油(50~10000mPa.s)、特稠油(10000~50000mPa.s)、超稠油(50000mPa.s以上)。稠油具有密度高、粘度大、沥青质和胶质含量高的特点,如塔河原油的沥青质含量高达11%。沥青质和胶质是天然的油包水乳化剂,可在水滴表面吸附形成皮状膜,阻碍水滴的聚结,因而高沥青质稠油的破乳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至今已发展了三代油包水型破乳剂。20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第一代破乳剂,主要是低分子量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包括羧酸盐型,硫酸酯盐型和磺酸盐型三大类,这类破乳剂的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用量大(1000mg/L)、效率低、易受电解质影响等;20世纪40~50年代发展了第二代破乳剂,主要是低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OP型、Tween型表面活性剂,这类破乳剂虽能耐酸、耐碱、耐盐,但破乳剂用量还是较大(300~500mg/L),破乳效果也不够理想;20世纪60年代至今发展了第三代破乳剂,主要是高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和聚氧丙烯的嵌段共聚物,其优点是用量少(5~100mg/L),缺点是专一性强。
随着稠油开采量的增加,其破乳问题越来越突出,促使人们不断寻找效果更好,普适性更强的破乳剂。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分子量高,多枝杈的破乳剂效果较好。提高破乳剂分子量的方法主要有3种:(1)采用新型催化剂,如三异丁基铝-乙酰丙酮-水或三异丁基铝-乙酰丙酮-水-硝基苯体系(2)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扩链剂(3)在聚醚分子上引入丙烯酸等可聚合的单体,通过聚合使聚醚分子量增长。第三种方法克服了前两种方法催化剂或扩链剂昂贵、有毒、产物溶解困难等缺点。
国内外的一些专利报道了向聚醚引入可聚合单体的方法,如USP4,678,599报道了引入烯丙醇的烯丙基聚醚与醋酸乙烯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USP5,661,220报道了引入丙烯酸的聚醚与丙烯酸的共聚物。国内也有类似的报道,如CN1137247。这些发明采用酯化反应将不饱和羧酸聚合物与聚醚连接,酯化反应需要用甲苯作带水剂,以分出生成的水,使反应完全,但甲苯一方面有毒,另一方面使用甲苯时,生成的聚合物聚醚会析出。现有技术中很少采用水溶液聚合制备聚合物聚醚的方法,CN1966138虽然报道了一种水溶液聚合物聚醚的制备方法,并作为稠油反相破乳剂,但其在水溶液中直接聚合与酯化,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破乳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破乳剂不但对高沥青质稠油有良好的破乳脱水性能,而且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一种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在酯交换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存在下,将聚醚与不饱和羧酸的甲酯和/或不饱和羧酸的乙酯进行酯交换反应,所述的聚醚为-CH2CH2O-与-CH2CH(CH3)O-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其至少有一个端基为羟基,数均分子量为500~30000,聚醚中-CH2CH2O-与-CH2CH(CH3)O-的质量比为0.1~10:1;
(2)减压蒸馏分离出甲醇和/或乙醇;
(3)与不饱和羧酸、水和自由聚合引发剂混合,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以步骤(1)的聚醚原料的质量为1计,不饱和羧酸的用量为0.01~1;
步骤(1)和(3)中,所述的不饱和羧酸可以相同或不同,均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马来酸和富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1)的反应温度为100~120℃,优选105~110℃。
步骤(1)的反应时间为1~24小时,优选2~6小时。
酯交换催化剂包括碱性催化剂、酸性催化剂、生物酶催化剂等。本发明中,所述的酯交换催化剂优选为硫酸、磷酸或对甲苯磺酸。当酯交换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时,用量其为聚醚原料和不饱和羧酸酯总质量的0.1%~8%,优选为0.4%~1.5%。
步骤(1)中,所述的阻聚剂优选为对苯二酚或对羟基苯甲醚,用量为不饱和羧酸酯质量的0.1%~1%,优选为0.2%~0.6%。
步骤(1)中,聚醚与不饱和羧酸酯的质量比为1~200:1,优选为10~130:1
步骤(3)的反应温度为65~95℃,优选80~90℃。
步骤(3)的反应时间为1~24小时,优选2~5小时。
以步骤(1)的聚醚原料的质量为1计,步骤(3)中,不饱和羧酸的用量为0.025~0.15。
所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包括偶氮化合物引发剂、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步骤(3)中,所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优选为过硫酸盐、过氧化氢或水溶偶氮引发剂。步骤(3)中,所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更优选为过硫酸铵,用量为步骤(1)中的聚醚原料、不饱和羧酸酯和步骤(3)中的不饱和羧酸总质量的2%~45%,优选为10%~20%。
以步骤(1)中的聚醚原料的质量为1计,步骤(3)中,水的用量为0.5~2,优选为0.9~1.5。
步骤(1)中,所述的聚醚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800~25000。
步骤(1)中,所述的聚醚优选为两嵌段、三嵌段或四嵌段共聚物。
步骤(1)中,所述聚醚优选为用醇、胺、酚、羧酸、酰胺、酚醛树脂、酚胺树脂或多乙烯多胺起始剂所得聚醚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1)中,所述的聚醚原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和起始剂的存在下,分步进行阴离子聚合,每步聚合交替使用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作为聚合单体。所述的交替使用是指连续的两步聚合分别使用不同的聚合单体。
聚醚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分两步、三步或四步进行聚合反应,每步聚合交替使用氧乙烷或环氧丙烷作为聚合单体。
所述起始剂优选为用醇、胺、酚、羧酸、酰胺、酚醛树脂、酚胺树脂和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一般可用如下的催化体系进行聚合。碱催化的阴离子聚合,这类催化剂有Na、K、Li、KOH、NaOH,生产上用得最多的是KOH和NaOH;路易氏酸催化的阳离子聚合,这类催化剂有BF3、AlCl3等;配位阳离子聚合,催化剂为金属氧键化合物和碱土金属化合物等。本发明可采用上述三类催化剂,优选为碱类催化剂,更优选为碱金属氢氧化物,进一步优选为KOH和/或NaOH,其用量为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总质量的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的破乳剂。
一种原油的破乳脱水方法,包括:将原油、注水和上述破乳剂混合,在热和/或电场的作用下破乳脱水,以原油的质量为基准,破乳剂用量为20~100ppm、注水量为原油质量的2~50%。
本发明的破乳剂可用于烃油的破乳脱水,适用于稠油的破乳脱水,特别适用于高沥青质稠油的破乳脱水。本发明的破乳剂可以在原油的电脱盐过程中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向高压釜中加入10g甲醇和1g氢氧化钾,通氮气除氧,升温至130℃,滴加100g环氧丙烷,反应压力不再降低时,降温至110℃,滴加200克环氧乙烷,保温直至压力不再降低,得到两嵌段聚醚D1A。
向高压釜中加入15g壬基酚醛树脂(分子量为1090)和0.9g氢氧化钾,滴加36.2g环氧丙烷,反应压力不再降低时,再滴加65.8g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130℃,压力2.3kg/cm2,待环氧乙烷反应完全,在此温度下加入72.5g环氧丙烷,得嵌段聚醚D1B。
向高压釜中加入5g四乙烯五胺,2.4g氢氧化钾及400g环氧丙烷,氮气置换2~3次,升温至115℃,保持温度直至压力为0,继续反应半小时后,升温至130℃,滴加200g环氧乙烷,直到压力不再降低,得嵌段聚醚D1C。
实施例2
向三口瓶中一次加入,D1A聚醚100g,对甲苯磺酸0.62g,对苯二酚0.012g,搅拌升温到105℃,缓慢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5.8g,滴加完毕,于105℃保温反应4h,减压蒸馏除去甲醇,得酯化产物D2A溶液。
向三口瓶中加入上述D2A酯化产物29.4g,去离子水20ml,马来酸2.6g,搅拌升温。将过硫酸铵4.6g溶解于15ml去离子水中,分别将1.6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待釜液升温到85℃,开始滴加丙烯酸和引发剂。滴加完毕在85~90℃保温反应3h,得聚合产物D3A。
实施例3
向三口瓶中一次加入,D1B聚醚100g,对甲苯磺酸0.9g,对苯二酚0.0034g,搅拌升温到105℃,缓慢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1.18g,滴加完毕,于105℃保温反应4h,减压蒸馏除去甲醇,得酯化产物D2B溶液。
向三口瓶中加入上述D2B酯化产物14g,去离子水10ml,衣康酸1.44g,搅拌升温。将过硫酸铵2.4g溶解于9ml去离子水中,分别将0.8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待釜液升温到85℃,开始滴加丙烯酸和引发剂。滴加完毕在85~90℃保温反应3h,得聚合产物D3B。
实施例4
向三口瓶中一次加入,D1C聚醚100g,对甲苯磺酸0.5g,对苯二酚0.0012g,搅拌升温到105℃,缓慢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0.83g,滴加完毕,于105℃保温反应4h,减压蒸馏除去甲醇,得酯化产物D2C溶液。
向三口瓶中加入上述D2C酯化产物58.6g,去离子水41ml,丙烯酰胺1.72g,搅拌升温。将过硫酸铵9.0g溶解于28ml去离子水中,分别将1.43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待釜液升温到85℃,开始滴加丙烯酸和引发剂。滴加完毕在85~90℃保温反应3h,得聚合产物D3C。
对比例1
向三口瓶中一次加入丙烯酸4.2g,D1A聚醚50g,对甲苯磺酸0.62g,对苯二酚0.012g,甲苯60ml,装上分水器,搅拌升温到125~130℃,回流反应8h,得酯化产物溶液。
取上述酯化产物溶液,加入丙烯酸9.3g,过氧化苯甲酰3.1g,甲苯50ml,在N2环境及85℃下,反应8h,蒸出溶剂得聚合产物D4。
对比例2
向三口瓶中一次加入丙烯酸0.85g,D1B聚醚100g,对甲苯磺酸0.9g,对苯二酚0.0034g,甲苯173ml,装上分水器,回流反应8h,得酯化产物溶液。
取上述酯化产物溶液,加入丙烯酸4.3g,马来酸酐4.3g,过氧化苯甲酰3.0g,在N2环境及85℃下,反应8h,蒸出溶剂得聚合产物D5。
实施例5
用塔河外输油评价破乳剂的脱水效果,原油性质见表1。实验时,将破乳剂(用量为50ppm)、注水和预热到90~100℃的原料油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倒入锥形玻璃脱盐罐中,采用DPY-2破乳剂评选仪(江苏姜堰分析仪器厂)进行油水分离,电场梯度2000v/cm,温度80℃,定时记录分出的水量。破乳剂的脱水效果见表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嵌段聚醚经丙烯酸改性后,与常规破乳剂TA1031比,破乳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发明的破乳剂较单纯的丙烯酸改性聚醚,破乳效果显著提高。另外,按照对比例合成的破乳剂产品的贮存稳定性不好,放置后分层,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破乳剂D3A、D3B、D3C,贮存稳定性好,放置后不分层。
表1塔河外输油性质
分析组分 | 分析数据 |
20℃密度,kg/m3 | 946.9 |
80℃粘度,mm2/s | 203.2 |
10%残炭,%(w) | 15.9 |
水分,%(w) | 0.25 |
总酸值,mgKOH/g | 0.14 |
饱和烃,%(w) | 29.8 |
芳烃,%(w) | 26.8 |
胶质,%(w) | 28.9 |
沥青质,%(w) | 14.5 |
表2破乳剂的脱水效果
TA1031:以酚胺树脂为起始剂所得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
表3合成聚合物聚醚的贮存稳定性
聚合物聚醚 | 贮存稳定性 |
D4 | 分层 |
D5 | 分层 |
D3A | 不分层 |
D3B | 不分层 |
D3C | 不分层 |
注:合成产品在室温下放置1个月观察稳定性。
Claims (27)
1.一种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在酯交换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存在下,将聚醚与不饱和羧酸的甲酯和/或不饱和羧酸的乙酯进行酯交换反应,所述的聚醚为-CH2CH2O-与-CH2CH(CH3)O-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其至少有一个端基为羟基,数均分子量为500~30000,聚醚中-CH2CH2O-与-CH2CH(CH3)O-的质量比为0.1~10:1;
(2)减压蒸馏分离出甲醇和/或乙醇;
(3)加入不饱和羧酸、水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以步骤(1)的聚醚原料的质量为1计,不饱和羧酸的用量为0.01~1;
步骤(1)和(3)中,所述的不饱和羧酸可以相同或不同,均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马来酸和富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反应温度为100~12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反应时间为1~24小时。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酯交换催化剂为硫酸、磷酸或对甲苯磺酸。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酯交换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用量为聚醚原料和不饱和羧酸酯总质量的0.1%~8%。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酯交换催化剂的用量为聚醚原料和不饱和羧酸酯总质量的0.4%~1.5%。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阻聚剂为对苯二酚或对羟基苯甲醚,用量为不饱和羧酸酯质量的0.1%~1%。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阻聚剂的用量为不饱和羧酸酯质量的0.2%~0.6%。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聚醚与不饱和羧酸酯的质量比为1~200:1。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聚醚与不饱和羧酸酯的质量比为10~130:1。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反应温度为65~95℃。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反应时间为1~24小时。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步骤(1)中的聚醚原料的质量为1计,步骤(3)中,不饱和羧酸的用量为0.025~0.15。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过硫酸盐、过氧化氢或水溶偶氮引发剂。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过硫酸铵,用量为步骤(1)中的聚醚原料、不饱和羧酸酯和步骤(3)中的不饱和羧酸总质量的2%~45%。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硫酸铵的用量为步骤(1)中的聚醚原料、不饱和羧酸酯和步骤(3)中的不饱和羧酸总质量的10%~20%。
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步骤(1)的聚醚原料的质量为1计,步骤(3)中,水的用量为0.5~2。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步骤(1)的聚醚原料的质量为1计,步骤(3)中,水的用量为0.9~1.5。
1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的数均分子量为800~25000。
2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为两嵌段、三嵌段或四嵌段共聚物。
2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为用醇、胺、酚、羧酸、酰胺、酚醛树脂、酚胺树脂或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所得聚醚的一种或几种。
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醚原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和起始剂的存在下,分步进行阴离子聚合,每步聚合交替使用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作为聚合单体。
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醚的制备方法中,分两步、三步或四步进行聚合反应。
24.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催化剂为KOH和/或NaOH,其用量为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总质量的0.1~2%。
25.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起始剂为醇、胺、酚、羧酸、酰胺、酚醛树脂、酚胺树脂和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26.按照权利要求1~25中任一方法获得的破乳剂。
27.一种原油的破乳脱水方法,包括:将原油、注水和权利要求26中所述的破乳剂混合,在热和/或电场的作用下破乳脱水,以原油的质量为基准,破乳剂用量为20~100ppm、注水量为原油质量的2~5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52673.7A CN103570862B (zh) | 2012-07-20 | 2012-07-20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52673.7A CN103570862B (zh) | 2012-07-20 | 2012-07-20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70862A CN103570862A (zh) | 2014-02-12 |
CN103570862B true CN103570862B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0043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52673.7A Active CN103570862B (zh) | 2012-07-20 | 2012-07-20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708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79669B (zh) * | 2016-09-20 | 2018-08-14 | 洛阳市华工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焦化含硫污水破乳剂的制备工艺 |
CN109420364B (zh) * | 2017-08-30 | 2020-11-1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烃油破乳方法 |
CN110240675B (zh) * | 2018-03-07 | 2022-06-2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中的应用 |
CN110387035B (zh) * | 2018-04-20 | 2022-01-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含沥青质稠油破乳中的应用 |
CN110448936B (zh) * | 2019-08-15 | 2021-12-07 | 郑州恒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铝加工废乳化液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628012A (zh) * | 2019-09-24 | 2019-12-31 | 天津大学 | 一种新型破乳剂 |
CN111534323B (zh) * | 2020-05-26 | 2021-05-1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CN114195300B (zh) * | 2021-12-08 | 2023-12-05 | 珠海谦信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醋酸酯酯化釜废渣液的处理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61220A (en) * | 1993-08-10 | 1997-08-26 |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 Reaction products of olefi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etherols and their use as demulsifiers for crude oil emulsions |
CN1317544A (zh) * | 2001-04-18 | 2001-10-17 | 东南大学 | 高效聚合物型原油乳液破乳剂及其合成方法 |
CN1511859A (zh) * | 2002-12-31 | 2004-07-14 | �й�ʯ�ͻ����ɷ�����˾��³�ֹ�˾ |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制备和用途 |
CN101092478A (zh) * | 2006-06-19 | 2007-12-26 | 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烷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或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 |
CN101289533A (zh) * | 2008-06-13 | 2008-10-22 | 中山大学 | 一种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 |
CN101352667A (zh) * | 2007-07-26 | 2009-01-2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2533314A (zh) * | 2012-02-16 | 2012-07-04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快速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2012
- 2012-07-20 CN CN201210252673.7A patent/CN1035708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61220A (en) * | 1993-08-10 | 1997-08-26 |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 Reaction products of olefinically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etherols and their use as demulsifiers for crude oil emulsions |
CN1317544A (zh) * | 2001-04-18 | 2001-10-17 | 东南大学 | 高效聚合物型原油乳液破乳剂及其合成方法 |
CN1511859A (zh) * | 2002-12-31 | 2004-07-14 | �й�ʯ�ͻ����ɷ�����˾��³�ֹ�˾ |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制备和用途 |
CN101092478A (zh) * | 2006-06-19 | 2007-12-26 | 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烷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或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 |
CN101352667A (zh) * | 2007-07-26 | 2009-01-2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1289533A (zh) * | 2008-06-13 | 2008-10-22 | 中山大学 | 一种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 |
CN102533314A (zh) * | 2012-02-16 | 2012-07-04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快速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70862A (zh) | 2014-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70862B (zh)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352667B (zh)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665273B (zh)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352666B (zh) | 一种复合破乳剂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0240681B (zh) | 复合破乳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 |
CN102399576A (zh) | 一种新型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220213244A1 (en) | Novel demulsifier | |
CN103484151B (zh) | 一种阳离子聚合物改性原油破乳剂的合成方法 | |
CN107011508A (zh) | 一种聚甘油酯类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 | |
CN1137247C (zh) | 高效聚合物型原油乳液破乳剂及其合成方法 | |
CN111057577B (zh) | 一种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油包水型乳液破乳剂及其应用 | |
CN110240675B (zh) | 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中的应用 | |
CN106674452B (zh) | 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88936B (zh) | 一种含磷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525398A (zh) | 一种新型原油破乳用高分子聚合物 | |
CN106957673A (zh) | 一种用于稠油破乳脱水的破乳剂和破乳方法 | |
CN103484149A (zh) | 一种自交联型聚醚破乳剂 | |
CN103665272B (zh) | 一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786983A (zh) | 一种油田破乳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2617849A (zh) | 烷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或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 |
CN104761687B (zh) | 耐温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3484150B (zh) | 一种聚离子液体改性原油破乳剂 | |
CN112079968A (zh) | 含聚醚与长碳链酯结构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698528B (zh) | 一种带有超长链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及其制法、应用和其破乳剂 | |
CN104151461A (zh) | 基于连续制备无皂聚合物乳液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