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3425A - 移动通信方法、中继节点以及无线基站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方法、中继节点以及无线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63425A CN103563425A CN201280026315.2A CN201280026315A CN103563425A CN 103563425 A CN103563425 A CN 103563425A CN 201280026315 A CN201280026315 A CN 201280026315A CN 103563425 A CN103563425 A CN 1035634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wireless base
- via node
- subframe
- den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4-decylbicyclo[2.2.1]hept-2-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C1(CCCCCCCCCC)C2 JZEPSDIWGBJOEH-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4—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09—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a plurality of users or terminals, e.g. group communication or 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中继节点(RN)从无线基站DeNB#1切换至无线基站DeNB#2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由于同时进行Un无线承载以及Uu无线承载中的发送接收处理引起的对中继节点(RN)自身的接收机的干扰。本发明所涉及的移动通信方法具有步骤A,步骤A在上述的切换步骤中,中继节点(RN)对无线基站DeNB#2,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通知用于表示Un子帧#1的模式的“Un子帧模式#1”、以及用于表示是否需要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之间的无线承载#2中Un子帧#2的“RN子帧配置请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方法、中继节点以及无线基站。
背景技术
在作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方式的后继的通信方式的LTE-Advanced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UE和无线基站DeNB(Donor eNB)之间,能够连接具备与无线基站DeNB相同的功能的“中继节点(Relay Node)RN”。
该LTE-Advanced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在移动台UE和核心节点CN(Core Node)之间,设定E-RAB(E-UTRAN Radio Access Bearer,E-UTRAN无线接入承载),在移动台UE和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Uu无线承载,在中继节点RN和无线基站DeNB之间,设定Un无线承载,在无线基站DeNB和核心节点CN之间,设定S1承载。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V8.8.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E-UTRAN)Physical Channels”,2009年3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TR36.814(V1.0.0),“Further Advancements forE-UTRA Physical Layer Aspects”,2009年2月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331(V8.6.0),“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2009年6月
非专利文献4:3GPP TS36.216(V10.2.0),“Physical layer for relayingoperation”,2011年3月
发明内容
但是,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中继节点从无线基站DeNB#1切换至无线基站DeNB#2的情况下,若同时进行中继节点RN所进行的来自无线基站DeNB#2的下行信号的接收处理(Un无线承载中的接收处理)和中继节点RN所进行的至移动台UE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处理(Uu无线承载中的发送处理),或同时进行中继节点RN所进行的来自移动台UE的上行信号的接收处理(Uu无线承载中的接收处理)和中继节点RN所进行的至无线基站DeNB#2的上行信号的发送处理(Un无线承载中的发送处理),则存在中继节点RN的发送信号绕进至中继节点RN自身的接收机,从而发生干扰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中继节点RN从无线基站DeNB#1切换至无线基站DeNB#2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由于同时进行Un无线承载中的发送接收处理以及Uu无线承载中的发送接收处理而引起的对中继节点RN自身的接收机的干扰的移动通信方法、中继节点以及无线基站。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其主旨在于,具有步骤A,所述步骤A在中继节点的从第一无线基站至第二无线基站的切换步骤中,该中继节点对该第二无线基站,通过连接再设定完成信号,通知在该第一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使用的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以及用于表示是否需要在该第二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设定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是否需要设定信息。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一种中继节点,其主旨在于,具备发送部,所述发送部构成为,在所述中继节点的从第一无线基站至第二无线基站的切换步骤中,对该第二无线基站,通过连接再设定完成信号,通知在该第一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使用的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以及用于表示是否需要在该第二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设定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是否需要设定信息。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是:一种无线基站,在中继节点的从第一无线基站至第二无线基站的切换步骤中作为该第一无线基站而动作,其主旨在于,具备发送部,所述发送部构成为,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通知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和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使用的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使用率。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是:一种无线基站,在中继节点的从第一无线基站至第二无线基站的切换步骤中作为该第二无线基站而动作,其主旨在于,所述无线基站具备:接收部,其构成为,从所述中继节点,通过连接再设定完成信号,接收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使用的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以及用于表示是否需要在该第二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设定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是否需要设定信息,从该第一无线基站接收该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使用率;以及发送部,其构成为,在基于所述是否需要设定信息,判断为需要设定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以及该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使用率,决定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并将其通知给所述中继节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继节点RN的功能模框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RRC连接重配置完成”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DeNB#1的功能模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X2切换请求”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X2切换请求”中包含的信息要素“RN子帧状态”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S1切换命令”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S1切换请求”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DeNB#2的功能模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是LTE-Advanced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具备移动管理节点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无线基站DeNB#1、无线基站DeNB#2、中继节点RN等。
在此,在图1的例中,在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有Un无线承载#1,在中继节点RN和移动台UE之间,设定有Uu无线承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中继节点RN从无线基站DeNB#1切换至无线基站DeNB#2的情况的例。假设在该切换步骤完成后,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之间,设定Un无线承载#2。
此外,无线基站DeNB#1、无线基站DeNB#2以及中继节点RN构成为,以时分复用方式发送上行信号以及下行信号。
此外,假设在Un无线承载#1中,设定有“Un子帧(Un subframe)#1”。
在此,Un子帧#1是从无线基站DeNB#1对中继节点RN发送下行信号的子帧。即,中继节点RN通过Un子帧#1以外的子帧,对移动台UE发送下行信号。
例如,作为Un子帧,也可以使用MBSFN子帧(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Frequency Network,多播广播单频网)。
如图2所示,中继节点RN具备发送部11、接收部12。
发送部11构成为,经由Un接口对无线基站DeNB#1/DeNB#2发送各种信号,经由Uu接口对移动台UE发送各种信号。
具体而言,发送部11构成为,在中继节点RN的从无线基站DeNB#1至无线基站DeNB#2的切换步骤中,对无线基站DeNB#2,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通知Un子帧#1的模式、以及“RN子帧配置请求”。
如图3所示,在“RRC连接重配置完成”中,包含信息要素“rn-SubframeConfigReq-r11”以及信息要素“rn-SubframeConfig”。
在此,设定了“required”的信息要素“rn-SubframeConfigReq-r11”是表示需要在Un无线承载#2中设定Un子帧#2的“RN子帧配置请求”,设定了“notRequired”的信息要素“rn-SubframeConfigReq-r11”是表示不需要在Un无线承载#2中设定Un子帧#2的“RN子帧配置请求”。
此外,在信息要素“rn-SubframeConfig”中,设定Un子帧#1的模式。
接收部12构成为,经由Un接口从无线基站DeNB#1/DeNB#2接收各种信号,经由Uu接口从移动台UE接收各种信号。
如图4所示,无线基站DeNB#1具备接收部21、发送部22。
接收部21构成为,经由Un接口从中继节点RN接收各种信号,经由Uu接口从移动台UE接收各种信号。
发送部22构成为,经由Un接口对中继节点RN发送各种信号,经由Uu接口对移动台UE发送各种信号。
在此,发送部22构成为,在中继节点RN的从无线基站DeNB#1至无线基站DeNB#2的切换步骤中,对无线基站DeNB#2,通知Un子帧#1的使用率。
例如,发送部22也可以构成为,在中继节点RN的从无线基站DeNB#1至无线基站DeNB#2的切换步骤中,对无线基站DeNB#2,通过“(X2/S1)切换请求/(S1)切换命令”,通知Un子帧#1的使用率。
如图5所示,“(X2)切换请求”包含信息要素“RN子帧状态”。
如图6所示,在信息要素“RN子帧状态”中,能够设定Un子帧#1的使用率。
另外,“(X2)切换请求”可以包含表示Un子帧#1的模式的信息要素“RN子帧配置”。
同样,如图7以及图8所示,“(S1)切换命令”以及“(S1)切换请求”也包含信息要素“RN子帧状态”。
另外,“(S1)切换命令”以及“(S1)切换请求”也可以包含表示Un子帧#1的模式的信息要素“RN子帧配置”。
如图9所示,无线基站DeNB#2具备接收部31、发送部32。
接收部31构成为,经由Un接口从中继节点RN接收各种信号,经由Uu接口从移动台UE接收各种信号。
在此,接收部31构成为,在中继节点RN的从无线基站DeNB#1至无线基站DeNB#2的切换步骤中,从中继节点RN,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接收Un子帧#1的模式、以及“RN子帧配置请求”。
此外,接收部31构成为,在中继节点RN的从无线基站DeNB#1至无线基站DeNB#2的切换步骤中,从无线基站DeNB#2,接收Un子帧#1的使用率。
发送部32构成为,经由Un接口,对中继节点RN发送各种信号,经由Uu接口对移动台UE发送各种信号。
在此,发送部32构成为,在中继节点RN的从无线基站DeNB#1至无线基站DeNB#2的切换步骤中,在基于“RN子帧配置请求”,判断为需要设定Un子帧#2的情况下,基于Un子帧#1的模式以及Un子帧#1的使用率,决定Un子帧#2的模式(例如,包含Un子帧的数目),并将其通知给中继节点RN。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具体而言,参照图10,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中继节点RN从无线基站DeNB#1至无线基站DeNB#2进行切换的情况的动作。
如图4所示,在步骤S1001中,中继节点RN对无线基站DeNB#1发送“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
在步骤S1002中,无线基站DeNB#1在判定为应实施上述的切换的情况下,对无线基站DeNB#2,发送用于请求实施该切换的“(S1/X2)切换请求/(S1)切换命令”。
在此,无线基站DeNB#1对无线基站DeNB#2,通过“(S1/X2)切换请求/(S1)切换命令”,通知Un子帧#1的使用率。
在步骤S1003中,无线基站DeNB#2根据接收到的“(S1/X2)切换请求”,对无线基站DeNB#1发送“(S1/X2)切换请求确认”。
在步骤S1004中,无线基站DeNB#1根据接收到的“(S1/X2)切换请求确认”,对中继节点RN,发送包含“mobilityControlInfo”的“RRC连接重配置”。
在步骤S1005中,中继节点RN从无线基站DeNB#1分离,在与无线基站DeNB#2之间确立SFN同步,开始与无线基站DeNB#2之间的通信。
在步骤S1006中,中继节点RN对无线基站DeNB#2,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
在此,中继节点RN构成为,对无线基站DeNB#2,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通知Un子帧#1的模式、以及“RN子帧配置请求”。
在此,无线基站DeNB#2在基于“RN子帧配置请求”,判断为需要在Un无线承载#2中设定Un子帧#2的情况下,基于从无线基站DeNB#1通知的Un子帧#1的使用率以及从中继节点RN通知的Un子帧#1的模式,决定Un子帧#2的模式。
在步骤S1007中,无线基站DeNB#2对中继节点RN,通过“RN重配置”,通知Un子帧#2的模式。
在步骤S1008中,中继节点RN对无线基站DeNB#2,发送“RN重配置完成”。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中继节点RN从无线基站DeNB#1向无线基站DeNB#2进行切换的步骤中,无线基站DeNB#2在基于“RN子帧配置请求”,判断为需要在Un无线承载#2中设定Un子帧#2的情况下,能够基于从无线基站DeNB#1通知的Un子帧#1的使用率以及从中继节点RN通知的Un子帧#1的模式,决定Un子帧#2的模式,并将其通知给中继节点RN通知。
其结果,即使在进行该切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中继节点RN中同时进行Un无线承载中的发送接收处理以及Uu无线承载中的发送接收处理。
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也可以如下表现。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其主旨在于,具有步骤A,所述步骤A在中继节点RN的从无线基站DeNB#1(第一无线基站)至无线基站DeNB#2(第二无线基站)的切换步骤中,中继节点RN对无线基站DeNB#2,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连接再设定完成信号)”,通知用于表示在无线基站DeNB#1和中继节点RN之间的Un无线承载#1中使用的Un子帧#1(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的“Un子帧模式#1”、以及用于表示在无线基站DeNB#2和中继节点RN之间的Un无线承载#2中是否需要设定Un子帧#2(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RN子帧配置请求(是否需要设定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进一步具有步骤B,所述步骤B在切换步骤中,无线基站DeNB#1对无线基站DeNB#2,通知Un子帧#1的使用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在步骤B中,无线基站DeNB#1对无线基站DeNB#2,通过“切换请求/切换命令(切换请求信号)”,通知Un子帧#1的使用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特征中,也可以进一步具有步骤C,所述步骤C在切换步骤中,无线基站DeNB#2基于Un子帧#1的模式以及Un子帧#1的使用率,决定Un子帧#2的模式。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特征是:一种中继节点RN,其主旨在于,具备发送部11,所述发送部11构成为,在中继节点RN的从无线基站DeNB#1至无线基站DeNB#2的切换步骤中,对无线基站DeNB#2,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通知Un子帧#1的模式、以及“RN子帧配置请求”。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特征是:一种无线基站DeNB#1,其主旨在于,具备发送部22,所述发送部22构成为,对无线基站DeNB#2通知Un子帧#1的使用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特征中,发送部22也可以构成为,对无线基站DeNB#2,通过“切换请求/切换命令”,通知Un子帧#1的使用率。
本实施方式的第四特征是:一种无线基站DeNB#2,其主旨在于,具备:接收部31,其构成为,从中继节点RN,通过“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接收Un子帧#1的模式、以及“RN子帧配置请求”,从无线基站DeNB#2接收Un子帧#1的使用率;以及发送部32,其构成为,在基于“RN子帧配置请求”,判断为需要设定Un子帧#2的情况下,基于Un子帧#1的模式以及Un子帧#1的使用率,决定Un子帧#2的模式,并将其通知给中继节点RN。
另外,上述的无线基站DeNB#1/DeNB#2、中继节点RN、移动管理节点MME、移动台UE的动作可以通过硬件来实施,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施,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也可以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闪速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onically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的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内设置。
该存储介质与处理器连接,以使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此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在处理器中集成。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在ASIC内设置。该ASIC也可以在无线基站DeNB#1/DeNB#2、中继节点RN、移动管理节点MME、移动台UE内设置。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分立部件在无线基站DeNB#1/DeNB#2、中继节点RN、移动管理节点MME、移动台UE内设置。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是明显的。本发明能够不脱离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意旨以及范围而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122199号(2011年5月31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本申请说明书。
产业可利用性
如上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中继节点RN从无线基站DeNB#1切换至无线基站DeNB#2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由于同时进行Un无线承载中的发送接收处理以及Uu无线承载中的发送接收处理引起的对中继节点RN自身的接收机的干扰的移动通信方法、中继节点以及无线基站。
标号说明
RN......中继节点
DeNB#1、DeNB#2......无线基站
11、22、32......发送部
12、21、31......接收部
Claims (8)
1.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步骤A,所述步骤A在中继节点的从第一无线基站至第二无线基站的切换步骤中,该中继节点对该第二无线基站,通过连接再设定完成信号,通知在该第一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使用的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以及用于表示是否需要在该第二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设定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是否需要设定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步骤B,所述步骤B在所述切换步骤中,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通知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使用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通过切换请求信号,通知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使用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步骤C,所述步骤C在所述切换步骤中,所述第二无线基站基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以及该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使用率,决定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
5.一种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具备发送部,所述发送部构成为,在所述中继节点的从第一无线基站至第二无线基站的切换步骤中,对该第二无线基站,通过连接再设定完成信号,通知在该第一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使用的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以及用于表示是否需要在该第二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设定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是否需要设定信息。
6.一种无线基站,在中继节点的从第一无线基站至第二无线基站的切换步骤中作为该第一无线基站而动作,其特征在于,
具备发送部,所述发送部构成为,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通知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和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使用的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使用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构成为,所述发送部对所述第二无线基站,通过切换请求信号,通知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使用率。
8.一种无线基站,在中继节点的从第一无线基站至第二无线基站的切换步骤中作为该第二无线基站而动作,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具备:
接收部,其构成为,从所述中继节点,通过连接再设定完成信号,接收在所述第一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使用的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以及用于表示在该第二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承载中是否需要设定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是否需要设定信息,从该第一无线基站接收该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使用率;以及
发送部,其构成为,在基于所述是否需要设定信息,判断为需要设定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以及该第一中继节点用子帧的使用率,决定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用子帧的模式,并将其通知给所述中继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22199A JP5484399B2 (ja) | 2011-05-31 | 2011-05-31 | 移動通信方法、リレーノード及び無線基地局 |
JP2011-122199 | 2011-05-31 | ||
PCT/JP2012/063718 WO2012165411A1 (ja) | 2011-05-31 | 2012-05-29 | 移動通信方法、リレーノード及び無線基地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63425A true CN103563425A (zh) | 2014-02-05 |
CN103563425B CN103563425B (zh) | 2017-05-10 |
Family
ID=47259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2631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3425B (zh) | 2011-05-31 | 2012-05-29 | 移动通信方法、中继节点以及无线基站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53708B2 (zh) |
EP (1) | EP2717610A4 (zh) |
JP (1) | JP5484399B2 (zh) |
KR (1) | KR20140035403A (zh) |
CN (1) | CN103563425B (zh) |
CA (1) | CA2837542A1 (zh) |
RU (1) | RU2013156930A (zh) |
WO (1) | WO201216541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66637A1 (en) * | 2012-05-07 | 2013-11-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in relay node mobility |
JP6546072B2 (ja) * | 2015-11-13 | 2019-07-1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中継局 |
JP6433467B2 (ja) * | 2016-08-08 | 2018-12-05 |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 中継装置および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
JP6593824B1 (ja) * | 2018-02-19 | 2019-10-23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 |
CN110392403B (zh) | 2018-04-19 | 2021-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19973A2 (en) * | 2009-08-12 | 2011-02-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backhaul desig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076041A (zh) * | 2011-01-30 | 2011-05-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
CN102075235A (zh) * | 2010-11-26 | 2011-05-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时分双工系统中回程链路子帧配置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02805B2 (en) * | 2008-10-24 | 2014-1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
JP2011035783A (ja) * | 2009-08-04 | 2011-02-17 | Sharp Corp | 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9125133B2 (en) * | 2009-08-12 | 2015-09-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backhaul desig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006639B (zh) * | 2009-09-03 | 2014-0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处理方法和系统、中继装置以及基站 |
EP2296403A1 (en) * | 2009-09-11 | 2011-03-1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mproved data forwarding during handovers involving a relay node |
US8406192B2 (en) * | 2009-10-02 | 2013-03-2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Handover mechanisms with synchronous PDCP protocol under various relay architectures |
JP2013513988A (ja) * | 2009-12-10 | 2013-04-2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中継ハンドオーバ制御 |
CN102118812B (zh) * | 2009-12-31 | 2014-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和系统、中继站、控制基站及基站 |
CN102088756A (zh) * | 2010-02-10 | 2011-06-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选择服务小区的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
EP2398277B1 (en) * | 2010-06-16 | 2012-12-26 | Alcatel Lucent | Self-configuration of donor/relay eNode B interface |
CN105792297B (zh) * | 2010-11-05 | 2019-05-3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将RN从源eNB切换到目标eNB的方法、RN及其实施的方法 |
US9066242B2 (en) * | 2011-01-14 | 2015-06-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relay types |
WO2012134156A2 (ko) * | 2011-03-28 | 2012-10-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
GB2497078A (en) * | 2011-11-24 | 2013-06-05 | Sharp Kk | Mobile relay handover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
2011
- 2011-05-31 JP JP2011122199A patent/JP548439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5-29 CN CN201280026315.2A patent/CN10356342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5-29 WO PCT/JP2012/063718 patent/WO201216541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5-29 US US14/122,861 patent/US925370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5-29 EP EP12792525.3A patent/EP2717610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5-29 RU RU2013156930/07A patent/RU2013156930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5-29 KR KR20137033116A patent/KR20140035403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5-29 CA CA 2837542 patent/CA283754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19973A2 (en) * | 2009-08-12 | 2011-02-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backhaul desig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075235A (zh) * | 2010-11-26 | 2011-05-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时分双工系统中回程链路子帧配置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076041A (zh) * | 2011-01-30 | 2011-05-2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Study on signalling and procedure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Release 10)》", 《3GPP TR 36.816 V1.3.0 》 * |
RAPPORTEUR (SAMSUNG): "《Miscellaneous corrections (related to review in preparation for ASN.1 freeze),R2-113530》", 《3GPP TSG-RAN2 MEETING #7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013156930A (ru) | 2015-07-10 |
US20140112240A1 (en) | 2014-04-24 |
CN103563425B (zh) | 2017-05-10 |
EP2717610A4 (en) | 2015-06-24 |
JP5484399B2 (ja) | 2014-05-07 |
CA2837542A1 (en) | 2012-12-06 |
EP2717610A1 (en) | 2014-04-09 |
US9253708B2 (en) | 2016-02-02 |
WO2012165411A1 (ja) | 2012-12-06 |
KR20140035403A (ko) | 2014-03-21 |
JP2012253409A (ja) | 2012-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26313B (zh) | 切换处理方法和设备 | |
JP5187909B2 (ja)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リレーノード | |
EP2603044A1 (en) | Relay station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lay station | |
EP3777325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discovery | |
AU2010263801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elay node | |
WO2012017920A1 (ja) | 接続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 |
CN103563425A (zh) | 移动通信方法、中继节点以及无线基站 | |
CA2803374C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
JP5529674B2 (ja) | 接続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 |
RU2501184C2 (ru) | Способ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и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ый узел | |
WO2017201717A1 (zh)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