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7749A - 纵向连接系统及相关面覆盖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纵向连接系统及相关面覆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47749A CN103547749A CN201280024041.3A CN201280024041A CN103547749A CN 103547749 A CN103547749 A CN 103547749A CN 201280024041 A CN201280024041 A CN 201280024041A CN 103547749 A CN103547749 A CN 1035477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oint
- locking
- joints
- substrate
- longitud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2038—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ongue and groove connections between neighbouring floor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8—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with attached ribs, flanges, or the like, e.g. framed pane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215—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adhesively fixed to an underlaye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Fixing by means of plastics materials hardening after applica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04—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only of wood or with a top layer of wood, e.g. with wooden or metal connecting memb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5/00—Flooring
- E04F15/02—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 E04F15/10—Flooring or floor laye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similar elements of other materials, e.g. fibrous or chipped materials, organic plastics, magnesite tiles, hardboard, or with a top layer of other materia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of previously fixed floor cover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201/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 E04F2201/01—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with edge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 E04F2201/0138—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with edge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by moving the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plane
- E04F2201/0146—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with edge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by moving the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plane with snap action of the edge connec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201/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 E04F2201/03—Undercut connections, e.g. using undercut tongues or groov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201/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 E04F2201/04—Other details of tongues or grooves
- E04F2201/041—Tongues or grooves with slits or cuts for expansion or flexibility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201/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 E04F2201/07—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with connections using a special adhesive materi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201/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 E04F2201/09—Puzzle-type connections for interlocking male and female panel edge-parts
- E04F2201/098—Puzzle-type connections for interlocking male and female panel edge-parts wherein the interlocking male and female edge-parts have a dovetail, mushroom or simila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oor Finish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praying Plant Or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基板12的纵向连接系统10由接头Jm和Jf组成,二者通过向着垂直于基板12的主表面14和16的方向相对移动进行啮合。在继续啮合接头的情况下,通过配置接头,可顺时针或逆时针相对转动3度。进一步配置接头Jm和Jf,在接头的最内侧和最外侧形成两个锁定平面18和20。横向向外延伸表面Cm1、Cm2、Cf1和Cf2啮合形成锁定平面18和20。表面Cf1和Cf2悬于表面Cm1和Cm2上方。每对啮合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Cf1和Cm1以及Cf2和Cm2平滑弯曲。可进一步安放接头Jm和Jf,形成平行于锁定平面18和20并介于之间的第三个锁定平面74。由于这些特征,带有该连接系统的地板可铺在起伏大于当前全球行业标准的子表面上。此外,更换受损的基板时,可垂直抬起受损基板,无需从距离受损基板最近的墙壁上拉起多余的地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板的纵向连接系统,可以使基板并排连接在一起。此类基板包括但不仅限于可作为地板、墙面或天花板覆盖物使用的木板或面板。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与连接系统一体化的基板表面覆盖系统。
背景技术
锁扣式地板覆盖物由多块基板组成,每块基板均具有相同的连接系统,用于促进相邻基板的连接。这些连接系统通常由安装在基板相反两面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组成。接头这样配置的原因是,一块基板上的第一个接头能够与相邻基板上的第二个接头啮合。接头依靠榫舌、榫槽、凸起物、凹槽和倒钩的特定配置,达到互锁啮合的效果。
地板的连接系统通常可分为水平(或“平铺”)连接系统或纵向连接系统。水平连接系统要求在大体平行于包含地板基板主要面(即水平面)的平面内移动,以达到与相邻基板上接头相互啮合的效果。然而,纵向连接系统要求在与基板主要面垂直的平面中移动和/或施力,以达到接头啮合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该类型连接系统语境中的“纵向”一词,正如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一样,并不代表绝对垂直,而是与基板的主要面垂直。当基板放置在水平面上时,那么该语境中的“纵向”也表示绝对垂直。但擅长该技术的人员明白,基板可以放置在其他地方,例如直立墙等垂直面,或倾斜天花板等倾斜面。在这些情况下,纵向连接系统的意思是,通过在垂直于基板主要面的平面上移动和/或施力进行操作/啮合。
此外,还有一种“准”纵向连接系统,虽然其制造商可能声称这是纵向系统,但这种“准”纵向连接系统最开始需要将一个接头横向插入另一个接头,然后相对于另一个面板旋转其中一个面板,从而与相邻面板的接头相互啮合,这样其各自的主要面均在同一个平面内。
上述背景技术参考内容并不表示承认本技术是拥有一般专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部分常识。上述参考内容的目的也不在于将连接系统的应用限制在此处所披露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多方面描述了基板的纵向连接系统。纵向连接系统有助于表面覆盖系统的提供,方便轻松安装,尤其便于修理。为此,修理受损的基板时,可垂直抬起受损基板,无需从距离受损基板最近的墙壁上拉起多余的地板。
本发明还从其他方面介绍了基板的纵向连接系统,相互啮合的基板可正向或反向(即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同时保持啮合状态。
一方面,提供的基板纵向连接系统具有第一主要面和第二主要面两个相反表面,其构成如下:
沿基板相反两面扩展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非对称接头,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可使具有相同连接系统的两块基板相互啮合,以应对在与主要面垂直的啮合方向上施加的力;
为第一和第二接头各自提供两个经过配置的横向间隔开的横向延伸表面,从而使第一基板的第一接头与第二基板的第二接头啮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第二接头的两个横向延伸表面,确定第一接头两个横向延伸表面的相对位置,以在每个接头的最内侧和最外侧形成各自的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均与啮合方向平行,其中,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横向延伸表面从锁定平面的相对侧起,朝着彼此的方向横向延伸,并且第二接头的横向延伸表面悬于第一接头的横向延伸表面之上,这样可以在接头啮合的情况下抑制分离,其中,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横向延伸表面中,至少有一个拥有弯曲轮廓。
在一实施例中,横向延伸面经过配置,可以使两个已啮合的基板最多相对旋转3°,同时维持两块基板的啮合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横向延伸面经过配置,可以使其中一个已经啮合的基板朝着基板放置的平面方向,相对另一基板旋转7°至10°,同时维持两块基板的啮合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借助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的非对称配置的优势,每个锁定平面至少有一侧产生空隙。
在一实施例中,与至少一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横向延伸面的轮廓呈连续凸曲线形。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锁定平面的其中一个横向延伸面的轮廓呈连续凸曲线形,另一个横向延伸面的轮廓由一条或多条直线构成。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横向延伸面的轮廓均呈连续凸曲线形。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或多个横向延伸面的轮廓呈不同的连续凸曲线形。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接头由凸起物(朝啮合方向延伸)和相邻的凹槽(沿着基板各侧形成的)组成;横向延伸面在每个凸起物的最外层表面和每个凹槽的最内层表面上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个接头的凸起物轮廓呈球根状,颈部宽度变窄,其中第一个接头的凸起物上的横向延伸面的一部分与颈部最外侧相邻。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个接头的凹槽轮廓呈球根状,颈部宽度变窄,其中第二个接头的凹槽上的横向延伸面的一部分与颈部最外侧相邻。
在一实施例中,一个平面包含颈部最短距离的直线或每个颈部相对于主要面而言都是倾斜的。
在一实施例中,一个平面包含颈部最短距离的直线或每个颈部都在和主要面相对倾斜的平面中。
在一实施例中,贯穿每个颈部的距离最短的直线互相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贯穿每个颈部的距离最短直线共线。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横向延伸面都构成各自弯曲面的一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个接头的两个横向延伸面之间形成了第三个横向延伸面,其相对位置形成了位于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之间的第三个锁定平面,其中与第三个锁定平面相关的第三个横向延伸面从第三个锁定平面的对立面沿横向互相延伸,第二个接头的第三个横向延伸面与第一个接头的第三个横向延伸面对齐或悬于其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相对配置可相互啮合形成第三个锁定平面,从而防止与啮合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已啮合的接头分离,第三个锁定平面与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平行且位于两者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均构成了第三个横向延伸面,其中在已啮合的接头中,第三个横向延伸面延伸至第三个锁定平面的相对两侧。
在第二方面,提供的基板纵向连接系统具有第一主要面和第二主要面两个相反面,该连接系统的构成如下:
沿基板相反两面扩展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非对称接头,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可使具有相同连接系统的两块基板相互啮合,以应对在与主要面垂直的啮合方向上施加的力;
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各具有两个经过配置的横向间隔开的弯曲面,可使一个基板的第一个接头能够与第二个基板的第二个接头啮合,并且第一个接头的两个弯曲面与第二个接头的两个弯曲面在每个接头最内侧和最外侧上啮合,从而形成各自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可独立遏制已啮合接头朝着与啮合方向平行的方向分离,每个锁定平面的方向与啮合方向平行,其中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的弯曲面位于该锁定平面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弯曲面经过配置,可使两个已啮合的基板最多相对旋转3°,同时维持两块基板的啮合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弯曲面经过配置,可使其中一个已啮合的基板在基板放置的平面方向,相对另一基板旋转7°至10°,同时维持两块基板的啮合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接头包含第三个弯曲面,各自第三个弯曲面经过相关配置,可相互啮合,以在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之间形成第三个锁定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借助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的非对称配置优势,每个锁定平面至少有一侧产生空隙。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的弯曲面的轮廓呈连续曲线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与一个锁定平面相关的一个弯曲面呈连续曲线状,该锁定平面的另一弯曲面的轮廓由一条或多条直线构成。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弯曲面的轮廓均呈连续曲线状。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接头包含一个凸起物(朝啮合方向延伸)和相邻凹槽(沿着基板各侧形成);在每个凸起物的最外层表面和每个凹槽的最内层表面上形成了与第一和第二个锁定平面相关的弯曲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个接头的凸起物轮廓呈球根状,其颈部宽度变窄,沿着该颈部最外侧形成了第一个接头的凸起物上的部分弯曲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个接头的凹槽轮廓呈球根状,其颈部宽度变窄,沿着该颈部最外侧形成了第二个接头的凹槽上的部分弯曲面。
在一实施例中,一个平面包含颈部最短距离的直线或每个颈部相对于主要面而言都是倾斜的。
在一实施例中,一个平面包含贯穿颈部的距离最短的直线或每个颈部位于和主要面相对倾斜的平面内。
在一实施例中,贯穿每个颈部的距离最短的直线互相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贯穿每个颈部的距离最短直线共线。
在第三方面,提供的基板纵向连接系统具有第一主要面和第二主要面两个相反面,该连接系统的构成如下:
沿基板相反面延伸的非对称的外螺纹接头和内螺纹接头,外螺纹接头和内螺纹接头经过配置,可使具有相同连接系统的两块基板相互啮合,以应对在与主要面垂直的啮合方向上施加的力;
外螺纹接头由阳凸起物(通常从第一个主要面向第二个主要面垂直延伸)和阳凹槽(在阳凸起物内侧形成)构成;内螺纹接头由阴凸起物(通常从第二个主要面向第一个主要面垂直延伸)和阴凹槽(在阴凸起物内侧形成)构成;在外螺纹接头上,在距离其阴凹槽最远的阳凸起物一侧形成了第一个阳锁定表面,在距离其阳凸起物最远的阴凹槽一侧形成了第二个阳锁定表面,第三个阳锁定表面是阳凸起物和阳凹槽共有的表面;在内螺纹接头上,在距离其阳凸起物最远的阴凹槽一侧形成了第一个阴锁定表面,在距离其阴凹槽最远的阳凸起物一侧形成了第二个阴锁定表面,第三个阴锁定表面是阴凸起物和阴凹槽共有的表面;锁定表面经过配置,当两块基板的外螺纹接头和内螺纹接头啮合时,第一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一个阴锁定表面啮合以形成第一个锁定平面,第二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二个阴锁定表面啮合以形成第二个锁定平面,第三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三个阴锁定表面啮合,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之间形成第三个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可遏制已啮合接头朝着与啮合方向平行的方向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锁定表面经过配置,可使两块已啮合的基板最多相对旋转3°,同时维持两块基板的啮合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锁定表面经过配置,可使其中一个已啮合的基板朝着基板放置的平面的方向,相对另一基板旋转7°至10°,同时维持两块基板的啮合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一个阴锁定表面中至少一个具有平滑弯曲的横向延伸部分;第二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二个阴锁定表面中至少一个具有平滑弯曲的横向延伸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另外一对第一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一个阴锁定表面具有包含至少一个平坦表面的横向延伸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另外一对第二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二个阴锁定表面具有包含至少一个平坦表面的横向延伸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个阳锁定表面和阴锁定表面各包含一个平滑弯曲的横向延伸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个阳锁定表面、第一个阴锁定表面、第二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二个阴锁定表面各由一个弯曲面构成;其中弯曲面相互啮合,形成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三个阴锁定表面中至少一个由弯曲面构成。
在第四方面,提供的基板纵向连接系统具有第一主要面和第二主要面两个相反面,该连接系统的构成如下:
沿基板相对两侧延伸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非对称接头,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可使具有相同连接系统的两块或多块基板相互啮合,以应对在与主要面垂直的啮合方向上施加的力,还可以通过沿着与啮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第一块基板,从而使已啮合的基板脱离,便于相邻已啮合基板沿着第一块基板的两侧旋转,以处于较第一块基板倾斜的平面中,从而朝着啮合方向,在已啮合基板的第二个接头上施力。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各具有两个经过配置的沿横向间隔开的横向延伸表面部分,可使一个基板的第一个接头与第二个基板的第二个接头啮合,并且第一个接头的两个横向延伸表面与第二个接头的两个横向延伸表面位置相对,从而在每个接头最内侧和最外侧形成各自的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的方向与啮合方向平行,其中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的横向延伸部分从锁定平面的对立面相互横向延伸,第二个接头的横向延伸部分悬于第一个接头的横向延伸部分之上。
在一实施例中,与至少一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横向延伸面的轮廓呈连续凸曲线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各具有两个经过配置的沿横向间隔的弯曲表面,可使一个基板的第一个接头与第二个基板的第二个接头啮合,并且第一个接头的两个弯曲表面与第二个接头的两个弯曲表面在每个接头最内侧和最外侧上啮合,从而形成各自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可独立遏制已啮合接头在与啮合方向平行的方向分离,每个锁定平面的方向与啮合方向平行,其中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的弯曲表面位于该锁定平面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个接头是外螺纹接头,第二个接头是内螺纹接头,外螺纹接头由阳凸起物(通常从第一个主要面向第二个主要面垂直延伸)和阳凹槽(在阳凸起物内侧形成)构成;内螺纹接头由阴凸起物(通常从第二个主要面向第一个主要面垂直延伸)和阴凹槽(在阴凸起物内侧形成)构成;在外螺纹接头上,在距离其阴凹槽最远的阳凸起物一侧上形成了第一个阳锁定表面,在距离其阳凸起物最远的阴凹槽一侧上形成了第二个阳锁定表面,第三个阳锁定表面为阳凸起物和阳凹槽共有的表面;在内螺纹接头上,在距离其阳凸起物最远的阴凹槽一侧上形成了第一个阴锁定表面,在距离其阴凹槽最远的阳凸起物一侧上形成了第二个阴锁定表面,第三个阴锁定表面为阴凸起物和阴凹槽共有的表面;锁定表面经过配置,当两块基板的外螺纹接头和内螺纹接头啮合时,第一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一个阴锁定表面啮合,形成第一个锁定平面,第二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二个阴锁定表面啮合,形成第二个锁定平面,第三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三个阴锁定表面啮合,在第一和第二个锁定平面之间形成第三个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可遏制已啮合接头在与啮合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相互啮合时可产生三个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与啮合方向平行,并能够遏制已啮合接头在与啮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当基板配置为具有四条边的矩形或正方形基板时,第一个接头延伸两条邻边的长度,第二个接头延伸剩余两条邻边的长度。
在第五方面,提供了由许多基板组成的表面覆盖系统,根据第一至第四及第十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每块基板均具备纵向连接系统。
在第六方面,提供了半浮动式表面覆盖系统,其构成如下:
多块基板,根据第一至第四及第十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每块基板具有纵向连接系统;
粘在第一个主要面上的大量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和
覆盖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的一个或多个释放条。
在一实施例中,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应用在两条或多条朝基板纵向延伸的间隔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以连续长条状或珠状应用在至少其中一条间隔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应用在多条直线上,这些直线彼此的间隔均匀并对称分布在基板的纵向中心线周围。
在一实施例中,与第一个主要面垂直测量,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厚度在1–6毫米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厚度在2–4毫米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粘合剂包括粘在基板且有释放条覆盖的大量接头粘合剂,当一个基板的连接系统与另一个拆下覆盖条的基板的连接系统连接时,一个基板的接头粘合剂能够粘住另一基板的接头。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使用从实木、工程木材、层压材料、竹子、塑料和乙烯基中选择的材料制成。
在第七方面,提供了制造半浮动式表面覆盖基板的方法,包括: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表面覆盖系统;
将大量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粘在第一个主要面上;并使用释放条覆盖粘合剂。
在一实施例中,粘合剂包括在朝基板纵向延伸的两条或多条间隔线上应用粘合剂。
在一实施例中,粘合剂包括在第一个主要面的至少一条间隔线上,以连续长条状或串珠状应用粘合剂。
在一实施例中,方法包括以1-6毫米(在垂直于主要面的方向测量)之间的统一厚度应用粘合剂。
在一实施例中,方法包括以2-4毫米的统一厚度应用粘合剂。
在一实施例中,方法包括在至少一部分接头上附着大量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使用释放条覆盖接头上的粘合剂,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应用在第一个基板上,当第一和第二个基板的纵向连接系统连接在一起且覆盖第一个基板接头的粘合剂的释放条被拆下后,粘合剂粘附到第二个基板的接头上。
在第八方面,提供了由许多基板组成的表面覆盖系统,每块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主要面,其中第一个主要面经过设置,面对由系统覆盖的下支撑面和纵向连接系统,纵向连接系统的构成如下:
沿基板相对两侧延伸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非对称接头,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可使两块或多块基板相互啮合,以应对在与主要面垂直的啮合方向上施加的力,还可以使已啮合的基板分离,方法是:(a)在与啮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提起第一块基板,以促进相邻的已啮合基板沿着第一块基板的相对两侧旋转,从而位于与第一块基板相对倾斜的平面中;和(b)随后在啮合方向上向已啮合基板的第二个接头施力。
在一实施例中,表面覆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可卸下)在第一块基板上的支柱,该支柱有一根轴,可穿过在第一块基板上形成的洞,对下支撑面施加压力,操作该支柱将轴穿过洞,从而提起第一块基板形成下支撑面。
在表面覆盖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纵向连接系统与第一至第四及第十方面中任意一个方面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表面覆盖系统包括大量附着在第一个主要面上的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和覆盖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的一条或多条释放条。
在一实施例中,表面覆盖系统包括大量附着在第一和第二个接头或其中一个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和分别覆盖附着在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的释放条。
在一实施例中,纵向连接系统包括大量附着在第一和第二个接头或其中一个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和分别覆盖附着在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的释放条。
在第九方面,为表面覆盖系统提供了基板,根据第一至第四及第十方面的任意一方面,基板包括纵向连接系统。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包括大量附着在第一和第二接头或其中一个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和分别覆盖附着在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的释放条。
在基板的一实施例中,为附着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的每个接头设置凹槽,用于容纳附着的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包括大量附着在第一个主要面上的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和覆盖第一个主要面上的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的一条或多条释放条。
在一实施例中,纵向连接系统包括接头表面上的一层蜡,当该接头与类似接头啮合时可形成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
在纵向连接系统的一实施例中,每块基板都设置了凹槽,连接系统经过配置可伸缩自如地打开,以使具有相同连接系统的第二块基板的相应凸起物容易进入凹槽并与凹槽啮合。
在第十方面,提供的基板纵向连接系统具有第一主要面和第二主要面两个相反面,该连接系统的构成如下:
沿基板相反两面扩展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非对称接头,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可使具有相同连接系统的两块基板相互啮合,以应对在与主要面垂直的啮合方向上施加的力;
第一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可使两块已啮合的基板最多相对旋转3°,同时维持两块基板的啮合。
在第十方面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各具有两个沿横向间隔的一般凸面,该凸面经过配置,可以使一块基板的第一个接头与第二块基板的第二个接头啮合,并且第一个接头的两个一般凸面位于第二个接头的两个一般凸面的相对位置,在每个接头最内侧和最外侧形成各自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与啮合方向平行,其中,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的一般凸面从锁定平面的相对两侧互相横向延伸,第二个接头的一般凸面悬于第一个接头的一般凸面之上,以防止已啮合接头分离,其中至少有一个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的一般凸面的轮廓呈曲线形。
在第十方面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接头由凸起物(沿啮合方向延伸)和相邻凹槽(沿着基板各侧形成)组成;在每个凸起物的最外层表面和每个凹槽的最内层表面上形成了横向延伸表面。
在第十方面的一实施例中,每个凹槽经过配置,可伸缩自如地打开,以使具有相同连接系统的基板的凸起物容易进入凹槽并与凹槽啮合。
在第十方面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之间形成第三个锁定平面。
附图说明
尽管本摘要中已列出可能包含在连接系统范围内的任何形式的连接系统,但下文将结合示例和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a为结合纵向连接系统实施例的面板截面图;
图1b是包含处于啮合状态的纵向连接系统的两块面板一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2是包含处于分离状态的纵向连接系统的两块面板一部分的等距视图;
图3a说明了具有纵向连接系统的已啮合面板朝着彼此相对的第一个方向旋转的能力;
图3b说明了具有纵向连接系统的已啮合面板朝着彼此相对的第二个反方向旋转的能力;
图4a说明了覆盖在支撑面凹陷或凹口上的基板的横向弯曲效果;
图4b是图4a中标记A的细节放大图;
图4c说明了当面板覆盖在下表面隆起物或突起物上时,面板的横向弯曲效果;
图4d是图4c中标记B的细节放大图;
图4e是示意图,在利用现有技术设计的连接系统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制造的纵向连接系统之间,对表面容纳隆起物或突起物的能力进行了对比;
图4f是图4e中标记C的细节放大图;
图4g是示意图,在利用现有技术设计的连接系统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制造的纵向连接系统之间,对表面容纳凹陷或凹口的能力进行了对比;
图4h是图4g中标记D的细节放大图;
图5a是具有准备好啮合的本纵向连接系统的面板的相对并列示意图;
图5b-5e按顺序描绘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实施例的面板的啮合步骤,从图5b中的初始接触点到图5e中的完全啮合;
图5f-5k按顺序描绘了纵向连接系统实施例的自动对准功能;
图5l-5u是本发明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之间的自动对准功能的效果对比示意图;
图6a是使用本纵向连接系统的实施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基板所覆盖区域的正视图,以及一块要拆卸的面板;
图6b是图6a上A-A部分的视图;
图6c是装有支柱(能够拆下面板)的面板的顶部视图;
图6d-6s按顺序描绘了拆下和更换图6a中突出显示的面板的步骤;
图7a是图6c中描述的支柱的侧视图;
图7b是图6c中描述的支柱的顶部视图;
图8a是楔形工具(与支柱一同使用,用于取出已啮合的面板)的侧视图;
图8b是图8a中显示的楔形工具的正视图;
图9a-9f按顺序描绘了已连接的面板的分离步骤,从图9a中描绘的最初完全啮合状态到图9f中显示的完全分离状态;
图10a描绘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二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10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二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11a描绘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三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11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三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11c说明了安装第三个实施例中的连接系统的相互啮合面板沿着彼此相对的第一个方向旋转的能力;
图11d说明了安装了第三个实施例中的连接系统的相互啮合面板沿着彼此相对的第二个反方向旋转的能力;
图12a描绘了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四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12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四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13a描绘了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五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13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五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14a描绘了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六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14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六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15a描绘了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七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15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七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16a描绘了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八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16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八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17a描绘了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九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17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九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17c示意性地描述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九个实施例的不同厚度的面板;
图17d说明了图17c中显示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17e是为说明结合了纵向连接系统第九个实施例的几对不同厚度的面板啮合状态而提供的一系列展示图。
图18a描绘了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十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18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十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19a描绘了一块结合连接系统第十一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19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十一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20a描绘了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十二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20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十二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21a描绘了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十三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21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十三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22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十五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23a描绘了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十四个实施例的面板;
图23b说明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十四个实施例的两块面板的啮合;
图23c-23i按顺序描绘了结合纵向连接系统第十四个实施例且使用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的面板的啮合和分离。
图24a描绘了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任意实施例且另外应用条状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的面板;
图24b是在图24a中显示的面板AA部分的视图;
图24c显示的是图24a和24b中依附在下支撑面上的面板;
图25a描绘的是一块结合纵向连接系统任意实施例且另外应用串珠状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的面板;
图25b显示的是图25a中依附在下支撑面上的面板;
图26a-26e按顺序显示,图25a和25b中依附在下支撑面上的面板的拆卸过程;以及
图27a和27b描述使用连接面板铺设地板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2说明了基板纵向连接系统10(以下称为“连接系统10”)的首个实施例。基板以横截面视图的方式展示,而且该实施例使用的是细长矩形面板12。基板或面板12有两个相反面,分别是第一个主要面14和第二个主要面16。14和16两个面均为平面,且彼此平行。在一个方向上,面14是面板12的裸露面,而面16承受支撑面或支撑结构的压力,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木料、瓷砖或乙烯基地板或木条。连接系统10由第一个接头Jm和第二个不对称接头Jf组成。理论上讲,第一个接头Jm可视为外螺纹接头,而第二个接头Jf可视为内螺纹接头。稍后会简要解释接头的命名原因。
假设基板的形状是四边形,接头Jm沿着两个邻边延伸,而接头Jf则沿着剩下两个邻边延伸。例如,如图1b和1c所示,基板的形状为细长矩形地板时,接头Jm沿着矩形的纵向边和相邻横向边延伸,而接头Jf则沿着另一(即相反)纵向和另一(即相反)相邻横向边延伸。
如图1b所示,第一块面板12a的第一个接头Jm与具有相同连接系统10的第二块面板12b的第二个接头Jf相互啮合。为了描述方便,面板12a和12b将统称为“面板12”。
第一个接头Jm和第二个接头Jf经过配置,能够使两个面板12(即面板12a和12b)彼此啮合,从而应对与主要面14和16垂直的啮合方向D上的所施加的压力或力F(参见图5),稍后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如果面板12是地板面板,则方向D位于垂直平面上,而且更具体地讲,该方向朝下指向面板放置的平面。这相当于,接头Jm和Jf通过其中一个接头在与包含主要面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啮合在一起。
接头Jm包含一个阳凸起物Pm和阳凹槽Rm,而接头Jf则由阴凸起物Pf和阴凹槽Rf构成。理论上讲,第一个接头Jm由于其上表面14的凸起物Pm而被指定为外螺纹接头,第二个接头Jf由于其配置的可啮合凸起物Jm的凹槽而被指定为内螺纹接头。
在描述所有凸起物的共同功能或特点时,不论单复数,本说明书一律统称为“凸起物P”。在描述所有凹槽共同的功能或特点时,不论单复数,本说明书一律统称为“凹槽R”。在描述所有接头共同的功能或特点时,不论单复数,本说明书一律统称为“接头J”。
外螺纹接头Jm具有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阳锁定表面,分别是ML1、ML2和ML3(统称为“阳锁定表面ML”)。每个阳锁定表面ML都沿着与主要面大体垂直的方向不断延伸。同样,内螺纹接头Jf具有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阴锁定表面,分别是FL1、FL2和FL3(统称为“阴锁定表面FL”)。阳锁定表面和阴锁定表面统称为锁定表面L。
每个锁定表面L都沿着与主要面大体垂直的方向不断延伸。在阳锁定表面和阴锁定表面的语境中,“不断沿着与主要面大体垂直的方向延伸”旨在表示,锁定表面在两个相对的主要面之间不断延伸,因此该表面仅会沿着某个方向延伸,即始终沿着面14至面16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所以,不会如同表面具有倒钩或钩状结构的情况一样返回。
阳锁定表面ML1从主要面14邻近凸起物Pm的边缘开始延伸,并向下移动至凸起物Pm的邻边,以便凸起物Pm所在的面相对于主要面14的垂直方向的转向角度大于45o。值得注意的是,锁定表面ML1沿着与主要面14大体垂直的方向不断延伸,不会返回。因此,面ML1上的每个点都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与此相反,如果含有挂钩状结构或倒钩,则相应的表面会根据自身情况而定,而与主要面14平行的平面可能会从三个不同点插入表面。
阳锁定表面ML2沿着凹槽Rm的邻边从第二个主要面16延伸至凹槽Rm最深部分前的某个点,与凸起物Pm相对的转向角大于45o。最后,第三个阳锁定表面ML3沿着凸起物Pm和Rm共享或共同的表面延伸,在凹槽Rm最深位置或离凸起物Pm最远的位置垂直转向角度大约大于45o的面前定为终点。
第一个和第二个阳锁定表面和阴锁定表面在各自的锁定平面上啮合,遏制已啮合的接头Jm和Jf在垂直方向上分离。第三个阳锁定平面和阴锁定平面ML3和FL3也可以进行配置,从而构成第三个锁定平面。另外,不同实施例中的锁定平面L包含曲面,而曲面又由凸面或凸轮面或凸起面等横向外延面构成。以下表述详细解释了锁定表面L、曲面和横向外延表面之间的关系。
通过更加仔细地观察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Jm和Jf(统称为“接头J”),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接头都配备两个沿横向间隔开的横向外延表面或凸起部分。横向延伸表面凸起部分常常横向移动,并彼此相互接触,有时也会滚动或旋转,因此也可以认为或定义为“凸轮表面”。第一个接头Jm上的两个横向外延面被称为Cm1和Cm2,而接头Jf上的横向延伸面则被称为Cf1和Cf2。在很多实施例中,横向延伸面均是光滑弯曲凸面。但是,以下详细解释的只是一些其他配置的横向延伸表面的实施例。例如,横向延伸表面一般并非全都是连续或光滑的弯曲面,而是由一个或多个直线面/平坦表面构成,因此该平面总体呈曲面状。为便于参考,外螺纹接头Jm上的横向延伸表面统称为“表面Cmi”(其中,字母i为1,2,3等);同样地,内螺纹接头Jf上的横向延伸表面统称为“表面Cfi”(其中,字母i为1,2,3等)。
表面Cm1在第一个接头Jm凸起物Pm上形成,而表面Cm2则在接头Jm凹槽Rm上形成。同样,表面Cf2在接头Jf凸起物Pf上形成,而表面Cf1则是在第二个接头Jf的凹槽Rf上形成的。(为了叙述简便,表面Cm2和Cm1统称为“表面Cm”;表面Cf1和Cf2则统称为“表面Cf”;而表面Cm2、Cm1、Cf1和Cf2则全部统称为“表面C”)。
图1b显示的是啮合状态下的接头J。显而易见的是,接头J处于啮合状态时,各自的横向延伸表面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分别形成各自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18和20,从而遏制已啮合的接头在与啮合方向D相反的方向上分离。
每个锁定平面18、20与啮合方向D平行。与每个锁定平面关联的横向延伸表面Cm1、Cf1、Cm2和Cf2彼此会从锁定平面的相对两侧横向延伸,其中第二个或内螺纹接头(即Cf1和Cf2)的横向延伸表面位于第一个或外螺纹接头(即Cm1和Cm2)横向延伸表面之上。这样可遏制已啮合接头Jm和Jf的分离。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与每个锁定平面关联的横向延伸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具有弯曲轮廓。在本示例中,与锁定平面18关联的表面Cf1和与锁定平面20关联的表面Cf2和Cm2的轮廓均为弯曲形状。
接头Jm和Jf啮合时,表面Cm1和Cm2穿过并卡住表面Cf1和Cf2。随着表面Cm穿过表面Cf,对施加的力F产生回应时,借助凸起物Pm和Pf或其中一个的弹性压缩以及凹槽Rm和Rf的弹性张力,即可实现此操作。至于凸起物Pm和Pf以及凹槽Rm和Rf中的一个或两者都产生弹性压缩或弹性张力,则要取决于面板12的制作材料。例如,倘若面板是由极其僵硬或坚硬的材料制成(如重竹),凸起物P的压缩力较小,但凹槽R的张力足以使自身打开或扩大,以便顺利啮合。可提供润滑剂帮助凸起物P顺利进入凹槽R,如在接头Jm和Jf上打蜡。使用润滑剂,尤其是蜡,不仅能够显著减小接头发出的噪音,而且还能使相邻啮合的接头J彼此相互旋转。旋转运动将在本说明书中稍后介绍。
各自的凹槽R啮合凸起物P能够遏制啮合接头Jm和Jf间的水平分离。接头Jm和Jf还分别配有平面邻接表面24和26。表面24和26沿着主要面14的相对边缘垂直延伸。此外,各自表面Cm和Cf经过配置,在表面24和26间产生横向压缩力,从而让这两个表面相互接触,防止在连接面板12a和12b间生出缝隙。
因此,如上所述,面板12a和12b各自的接头Jm和Jf相互啮合时,表面Cm和Cf共同对面板起到垂直和水平方向的遏制分离作用。但除此之外,在维持面板12的啮合状态时,表面Cm和Cf能够限制面板12a和12b之间的相对旋转。
如图3a所示,相对于面板12b,面板12a的旋转角度为+3o(逆时针旋转3o)。在表面26上以表面24的上隅角进行绕轴旋转,有助于整体旋转。这会使凸起物Pm在凹槽Rf中进行旋转,并会导致凸轮面Cm2移动或卷起,但不会越过表面Cf2的顶峰。凸起部分Pf现在正好嵌入表面Cm2和Cm3之间。在此配置中,由于此箍缩效应且表面Cm1仍保持在表面Cf1以下,可以遏制基板12a和12b垂直方向上的分离。凸起物Pm和Pf仍处于各自的凹槽Rm和Rf中,因此可保持基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牵制。
如图3b所示,面板12a与面板12b相对的旋转角度为-3o(顺时针方向旋转3o)。面Cm2向下滚动,并作为包含面Cm2的接头Jf一侧的中心点或支点,对此起到促进作用。这会使面24和26分离,从而在上主要面14上产生缝隙。但尽管如此,面板12a和12b仍旧保持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啮合。面Cm2和Cf2以及面Cm1和Cf1所保持的啮合状态维持基板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牵制。凸起物Pm和Pf处于各自的凹槽Rf和Rm中,以便保持水平方向上的牵制力。
面板12a和12b间的相对旋转运动在基板安装的过程中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表面不平的情况下,例如凹凸不平的水泥地。虽然益处因专业级别决定,但对“自己动手”型的用户而言,这点就至关重要。例如,假设要在起伏不平的表面上铺设安装了现有技术连接系统的锁扣式地板覆盖物,从侧边插入榫舌,或将榫舌斜插入榫槽或凹槽中。地面不平有可能表现为表面凹陷,或部分表面较浅,而且宽度也是面板宽度的好几倍。根据凹面的程度或倾斜度,如果不能将“待”安装面板榫舌插入之前铺设面板的榫槽中,其安装难度将非常大。由于两块面板没有位于同一平面,而是因凹度彼此呈一定角度排列,因此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此外,在不平表面上安装长度约为1米或更长的地板时,由于安装者跪下试图铺设下一块地板,之前安装的地板可能会上下弯曲或横向弯曲。因底部表面不平,安装者的体重会使跪下的地板出现弯曲。如图4a至4d所示效果。图4a和4b显示不平的表面下垂或凹陷时,面板12x外部出现横向弯曲。图4c和4d显示不平的表面凸起时,面板12x内侧出现横向弯曲。值得留意的是,出现弯曲会使完全与邻近面板纵向紧密啮合变得困难无比。在这些情况下,即使是专业的安装者在铺设地板时都面临困难,需要依赖很强的体力和丰富的经验。自己动手的安装者常常会中途放弃,不是以地板无法“啮合”为由将其退还给零售商,就是出钱寻求专业安装者的帮助。
图4e至4h展示了与现有技术相比,接头系统10的相对旋转性能效果。常规地板系统能够调节下部基板的凹陷或凸起。例如,1米长的水泥地板上有3–5毫米的凹陷或凸起,这是行业标准。凹凸程度较大时,不是无法采用很多先进技术系统,就是至少使安装变得非常困难。假设可以安装,但凹凸面随后逐渐会使先进接头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分离,因而产生缝隙。特别是,如果凹凸面以凸起或起伏的形式出现,相邻面板和/或裂缝间就会存在水平分离,或接头切断的可能。如果凹凸面为凹状,则由于接头上过大的拉力,先进技术接头有可能会切断或断裂。
如图4e至4h所示(仅是示意图,并未按比例绘制),阴影部分30表示先进技术系统能够调节的3–5毫米的凹凸面。图4e和4f表示3-5毫米的凸起面,而图4g和4h表示3-5毫米的凹陷面。对比之下,长度超过1米的接头系统10的实施例中的+3o或–3o旋转,其总位移可能达到52毫米。图4e和4f以及图4g和4h分别说明了+3o和–3o的旋转情况。这使利用接头系统10实施例的基板成功铺设在可能存在凹面的地板上,不会出现水平分离。例如,有凹面的地板,长度超过1米,就会存在52毫米的下陷。维持水平啮合有助于确保地板结构的完整性。从地板外观的角度来看,这十分有益,同时又能增加相关房子的价值。
这将得到精通该技术的人员的认可。此技术能够使结合当前接头系统实施例的地板系统铺设在每隔1米长度其凹凸面超过3–5毫米(全球行业标准)的基板上。此技术拥有极大的实用和商业利益。实用利益是,自己动手安装者和专业安装者能够成功和轻易地将地板铺设在迄今不适合常规锁扣式地板的基板上。商业利益是,由于地板系统的可铺设性,不满和失望的安装者就不会将其退还至销售点,并以系统无法正常使用为由,要求退款。传统的接头系统仅在基板的凹凸面在全球行业标准规定的狭窄范围内时,才可正常使用。但安装者一般都不知道该标准,因此无论如何,也不清楚自己的基板是否符合要求。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地板能够安装在超出全球行业标准的基板上,而不产生分离现象。
返回图1和2,可以看出面Cm和Cf构成各自部分曲面,而反过来,曲面又构成各自部分锁定表面L。特别是,面Cm1构成曲面Im1(虚线表示)的一部分,而反过来曲面Im1又形成凸起物Pm第一个阳锁定表面ML1(点划线表示)的一部分。曲面Im1从邻接面24总体沿着方向D延伸。
同样,面Cm2构成曲面Im2(虚线表示)的一部分,而反过来曲面Im2又形成第二个阳锁定表面ML2(点划线表示)的一部分。面ML2在凹槽Rm的表面上形成,大体取决于邻近凹槽Rm底部32的方向D。
面Cf2构成曲面If2的一部分(虚线表示),而反过来曲面If2又形成第二个阴锁定表面FL2(点划线表示)的一部分;而阴锁定表面FL2则是在凸起物Pf最外层形成的,又大体沿着与方向D平行的方向延伸。
面Cf1构成曲面If1(虚线表示)的一部分,而反过来曲面If1又形成第一个阴锁定表面FL1(点划线)的一部分。面FL1取决于邻近的面26,大体方向与方向D平行,同时朝向凹槽Rf底部34延伸。
从图1b可以看出,面Cm1、Im1和ML1分别与面Cf1、If1和FL1啮合;而在接头Jm和Jf啮合时,面Cm2、Im2和ML2与面Cf2、If2和FL2啮合。这些表面相互啮合形成或生成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18、20。在接头Jm和Jf啮合和松开的各个阶段中,锁定面L、曲面I和横向延伸面C的不同部分分别作为牵制面和滚动面发挥作用。
要使邻近啮合基板滚动起来,至少需要一个表面C和每对啮合或相关表面中其中一个曲面I形成连续或光滑曲线轮廓。例如,假设面Cm1和Cf1,以及相应的曲面Im1和If1。接头Jm和Jf啮合时,面Cm1和Cf1位于第一个锁定平面18附近或邻近位置;相应的曲面Im1和If1也如此。在本示例中,面Cf1和相应的曲面If1的轮廓均为连续或光滑的曲线形状。但面Cm1和相应曲面Im1的轮廓包含一条直线36。该直线相对较短,在面Cm1和曲面Im1上形成一个小山脊或山峰38。山脊38是与曲面If1形成的相对较小的接触面,最大程度地减少表面摩擦,以及相关旋转运动时的粘附的可能性。
相反,面Cm2和Cf2,以及相应曲面Im2和If2形成第二个锁定平面20,每个均有一个连续曲线轮廓。但稍后介绍的其他实施例中,面Cm2/Im2或Cf2/If2中有一个面包含一条或多条直线。
第一个和第二个阳锁定表面ML1和ML2以及确定关联的面Cm1和Cm2及相应曲面Im1和Im2构成第一个(外螺纹)接头Jm的极端(最内层和最外层)横向延伸面和曲面。第一个和第二个阴锁定表面FL1和FL2,及确定关联的面Cf1和Cf2及曲面If1和If2构成第二个(内螺纹)接头Jf的极端横向延伸面和曲面。这些极端横向延伸面和曲面形成各自的表面对,从而在互相啮合的接头Jm和Jf上形成极端(即最内层和最外层)锁定平面18和20。图1b可明确表示。特别是,本实施例中的表面对:Im1和If1或Cm1和Cf1;以及Im2和If2或Cm2和Cf2。在每一对表面中形成一个光滑或连续曲面会对以上描述的结合接头系统10实施例的面板之间的相对旋转起到促进作用。
面Cm1和Im1形成凸起物Pm外周面40的一部分。凸起物Pm总体拥有球形或球根状轮廓,从主要面14在D方向延伸。曲面Im1之后的外表面40向凹槽Rm弯曲。表面40在距离主要面14最远的位置配备了凹槽42。如图1b所示,接头Jm和Jf啮合时,凹槽42在挨着凹槽Rf表面46较低处形成储槽44。除了凹槽42,朝向凹槽Rf1底部的凸起物Pm的末端为圆形或弯曲形状。第一个阳锁定表面ML1由面24和曲面Im1组合构成。
视不同目的,酌情使用凹槽42和相应储槽44。这些包括但又不限于获取粘合剂和/或密封胶、用作安装过程中掉入凹槽Rf的碎屑储槽,或两者兼顾。就这一点而言,凹槽42面对凹槽Rf中表面46的最低部分。我们希望掉入凹槽Rf中的大部分碎屑都会收集到面46的最底部。由于接头Jm和Jf通过垂直运动啮合,大量碎屑很可能会收集到后续形成的储槽44中。没有这一功能,可能需要清理凹槽Rf,例如压缩空气鼓风、使用真空吸尘器或扫帚来清理碎屑,否则可能会对啮合过程产生干扰。凹槽42/储槽44也可以适应接头J的膨胀和收缩。
凹槽42后的表面40向凹槽Rm弯曲,并包含一个更为弯曲的曲面Im3。曲面Im3是凸起物Pm和凹槽Rm间的“共享”面,并包含表面Cm3。表面Cm3使表面40从大体水平位置变换到大体垂直位置。第三个阳锁定表面ML3大体上与曲面Im3共存。
值得注意的是,凸起物Pm形成颈部48。与凸起物Pm其他部分相比,该颈部宽度较窄。可以看出,面Cm1邻近颈部48最外侧。而且,邻接表面24附近曲面Im1的一部分形成颈部48最外侧。此外,曲面Im3的一部分又形成颈部48的另一侧。在此实施例中,颈部48最近距离的线50是主要面14的一条斜线。
曲面Im3又在凹槽Rm底部32形成表面52。面52弯曲,接触并连接曲面Im2。面Im2大体沿着方向D延伸,形成面54,而该面又沿着与主要面14和16的垂直方向延伸,然后延伸至形成主要面16的斜切面56。第二个阳锁定表面从曲面Im2上面延伸,并沿着斜切面56延伸至主要面16。
观察面板12另一侧接头Jf的配置,可以看出,表面Cf1和相应曲面If1从邻接面26大体沿着方向D延伸。第一个阴锁定表面FL1由面26和If1组合构成。曲面If1会在凹槽Rf底部34形成面46。面46又会形成凸起物Pm的纵向拦截面。而且在接头Jm插入接头Jf时,面46包含一个居中面向凹槽42大致水平的地面58。地面58大体与主要面14和16平行。沿着凸起物Pf的方向移动,面46会形成并包含一个更为弯曲的表面If3以及相应共存的第三个阴锁定表面FL3。面If3和FL3是凹槽Rf和凸起物Pf间的共享表面,并大体沿着方向D相反的方向延伸。
曲面If3形成凸起物Pf的上部弧形表面部分60,然后该凸起物又会形成面Cf2和曲面If2。曲面If2延伸至与主要面14和16垂直延伸的平面62。反过来,该表面又延伸至斜面64;而斜面64又延伸至主要面16。第二个阴锁定表面由面If2、62和64组合构成。
配置凹槽Rf以啮合凸起Pm。而且,凹槽Rf形成颈部66。该颈部又会形成凹槽Rf的限制性开口。在本实施例中,颈部66距离最短的线68与主要面14和16相对倾斜。更特别的是,线66与线50的倾斜角大体相同。
凸起物Pf和凸起物Pm一样,都是球形或球根状配置。而且,与凸起物Pm相似,凸起物Pf形成宽度缩小的颈部70。颈部70距离最短的线72与主要面14和16相对倾斜。但在本实施例中,线70与线50和68的倾角不同。
再次观察图1b,也可以看出共享锁定表面和曲面ML3和FL3及各自的Im3和If3以及确定对应的表面Cm3和Cf3的位置彼此相对,从而形成第三个锁定平面74,沿着该平面可抑制啮合接头J的分离。第三个锁定平面74与最内层和最外层的锁定平面18和20平行,并位于这两个平面之间。
接头Jm和Jf的部分原理基于人体解剖关节,尤其是髋关节和肩关节。这些接头Jm和Jf旨在提供横向和纵向力量支撑,允许在某一限定程度上相对旋转移动,而不分离。实际上,可将接头Jm和Jf看作是球窝型接头。下文描述的一些实施例着重将接头与解剖关节进行对比,其中包括作用在接头Jm和JF间的非固化或非凝固的可重复粘合的弹性粘合剂。在此类实施例中,粘合剂如同肌腱一样,在确保相对旋转运动时又能保持连接。这又有点像软骨,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同样,在接头上使用蜡时,可如同液体一般提供润滑作用。
从图1b中可以更为明显地看出,因接头相对配置的不对称性,在接头相互啮合时,啮合接头之间会留有空间或缝隙。邻接面24和26下立刻形成空间76,并与表面Cf1相对。空间76也会描述为在曲面Im1和If1各自顶端部分之间形成的空间。空间78在曲面Im1和If1的底部部分之间形成。大体垂直延伸的空间80在共享曲面Im3和If3之间形成;而大体水平延伸的空间82在凹槽Rm底部32和凸起物Pf弧形部分60之间形成。这些空间允许面板12在接头Jm和Jf没有移位或断裂的情况下热胀冷缩,并有助于面板12的相对旋转。
结合参考图5a–9f,现将详细说明接头Jm和Jf的啮合与分离。
如图5a显示,第一块面板12a已铺设,第二块面板12b正在铺设。面板12a和12b受到下方水平表面90的支撑。面板12a的接头Jf现已打开,并准备与面板12b的接头Jm进行连接。面板12b邻近面板12a,接头Jm则位于接头Jf之上。配备接头Jf的面板12b的边缘仅仅是靠着表面90。这样一来,面板12a和12b之间形成约1°-3°的小夹角。
从图5b可以看出,在此位置,面Cm1和Cm3分别位于面Cf1和Cf3之上;而面Cm2和Cf2则各自垂直分开。在此配置中,面Cf1和Cf3的顶部部分能够防止凸起物Pm进入凹槽Rf,因此将这些部分视为凸轮延阻器。
要让面Jm和Jf开始衔接,应在与主要面14垂直及直接面对下垫面90的方向,向下施压或施力F。施压或施力会分别向凸起Pm和凹槽Rf施加压缩力和张力,但具体还要取决于面板12的制作材料;施压或施力会导致一个或两个凸起物Pm压缩,并使凹槽Rf打开或扩大,这样一来,面Cm1和Cm3就可以滑过面Cf1和Cf3。再次在接头Jm和Jf上打蜡,有助于表面滑动。这会使凸起物Pm滑过颈部66,进入凹槽Rf。打开凹槽Rm和Rf会在接头中产生压力(在图5c中用线T表示)。该压力是每个凹槽Rf和Rm底部两端产生的弯曲力。随着凸起物Pm和Pf通过凹槽Rf和Rm颈部,压力释放,产生的弹力不仅使凹槽啮合凸起物,而且还会将凸起部分拉进凹槽。因此,凹槽可以依靠弹力打开,也可以随后自己关闭。接头系统的其他实施例也会产生这一操作,稍后将在本说明书中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接头的配置能够使各自穿过彼此的面Cm和Cf在稍微不同的时间进行这一操作。在此特定实施例中,在面Cm3经过面Cf3不久前,面Cm1通过面Cf1。面Cm1、Cm3通过面Cf1、Cf3后,置于中心或啮合操作会将凸起Pm的其余部分拉进凹槽Rf。这是因为面Cm1和Cm3通过面Cf1和Cf3后,曲面的相对配置和凸起物Pm释放压缩力的缘故。实际上,各自的颈部48和66均位于彼此中。
此操作执行的同时,凸起物Pf和凹槽Rm发生了相似的操作。面Cm3通过Cf3不久后,面Cm2也会通过Cf2。如图5c所示。随着向下施压或施力F的操作,凹槽Rm被推向凸起物Pf,面Cf3和Cf2之间的凸起Pf也会受到压缩。这些面通过面Cm3和Cm2之后,置于中心或啮合操作会将凹槽Rf拉向凸起Pf。
纵向施加压力或力量使接头J啮合(例如,与主要面14、16垂直)时,接头J之间的相对移动不完全垂直。而是与横向位移形成了联合纵向移动。参照图5b-5e和接头Jm,啮合过程中的横向移动是指接头Jm向左移动,最终使面24和26的水平缝隙或缺口G完美闭合。水平缝隙G逐渐从图5b中的最大缝隙G1缩小至较小的缝隙G2和G3,最终变成图5e中的零缝隙G4,这种情况下,面24和26密切接触,接头Jm和Jf完全啮合。接头Jm和Jf仅依赖受横向移动约束最小的一方进行横向移动。确保双方均可以相等或不等的程度做相对横向移动。横向移动是啮合连接系统纵向稳定性的表现。
图5d为即将完全啮合前的接头Jm和Jf示意图。此处可以看出,凸起物Pm的底部和凹槽Rf之间有个小缝隙,面板12b的主要面14较面板12a的主要面14略微凸起。如图5e所示,面板12b的相对向下移动停止后,凸起物Pm与凹槽Rf上的拦截面58扣合时,接头完全啮合。在该配置中,凹槽42与拦截面58之间形成储槽46。该配置中,外螺纹接头Jm上的面Cm1、Cm2、Cm3位于相应内螺纹接头上的面Cf1、Cf2、Cf3的下面。
以上所述的接头Jm和Jf正向和反向相对旋转而不彼此脱离的能力,可适用于凹凸不平的表面。此外,接头Jm和Jf还可促进相邻面板12的自动对准。这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简化了安装,非常普通的家庭成员也可轻松安装结合连接系统10实施例的面板。
系统10的自动对准功能得益于接头Jf和Jm的外形和配置,将参照图5b和5f–5k进行阐释。
图5f显示了施加向下力量或压力以啮合面板之前对面板12b的大致定位,以便后续与面板12a啮合。面板12a和12b彼此相互倾斜。在一端85,凸起物Pm位于凹槽Rf的顶部。相应横截面视图如图5b和5j所示,面板12b的接头Jm位于面板12a的凹槽Rf的顶部。在相反端87,接头横向间隔设置。接头Jm和Jf间隔之间的分离程度呈线性变化。因此,在位置AA,接头Jm和Jf接触,但凸起物Pm与凸起物Pf部分扣合,部分位于凹槽Rf之上,且面板以距离X1间隔,如图5i所示。在沿面板较远位置BB,凸起物Pm直接位于凸起物Pf的上面,面板以较远距离X2间隔,如图5h所示。
现在,在位置85和BB之间的一个位置施加向下的压力或力量F,开始连接接头与面板。这股力量在互相接触的面板之间传输,例如,位置85和BB。在互相接触的大部分点上,凸起物Pf到达凸起物Pf顶尖的左侧,并部分悬于凹槽Rf之上。此外还需认识到,由于面Cm3和Cf3有弯度,因此,凸起物Pf有滑向凹槽Rf的自然倾向。
因此,当力量F传输至接头Jm和Jf的接触面时,会首先分解成几股分力,包括推动接头Jf移入凹槽的侧向(横向)分力,从而推动面板12b移向面板12a。端87上的面板之间的距离也相应缩小。随着施力位置沿着面板12b向端87移近,接近效应将持续存在直至端87处的凸起物Pm位于凹槽Rf的上面(如图5j所示),且面板完全对准(如图5k所示)。因此,面板将在向下啮合力量的推动下自动对准。当然,如果力量F足够,那么除自动对准外,接头Jm和Jf也将完全啮合,如图5k所示。自动对准效应与接头Jm和Jf的啮合相结合,形成一个类似于弹簧锁提包的拉链式效应。
同样需要了解的是,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地板通常需要承受动态拉伸和压缩应力。同时也要承受来自家具或其他家居用品的静力荷载。如果拉伸荷载超过接头的承载能力,则凸起物Pm和Pf或其中一个可能破裂或断裂。这会产生多种影响。这将释放地板临近区域的拉应力。此外,这会导致破裂面板的水平分离,从而形成明显缝隙。更进一步,根据主导条件和环境的不同,相邻面板可能产生垂直位移,从而形成高度差。
如果该拉应力被释放,要使分离的面板重新连接或完全连接一块新面板会十分困难。这是因为破裂处两侧的面板仍具有拉应力,双方会因该力牵引而彼此脱离。要使地板恢复至原状,必须使两侧重新接合。如果仅在之前面板处放置新面板,则缝隙会依然存在。房主只能使用不雅观的填料填充由于分离产生的缝隙。这反过来可能会给房屋的价值造成负面影响。连接系统10的自动对准功能也有助于在更换损坏面板时的地板拉应力的自动恢复,如下文所述。
图5l–5u详细介绍了拉应力的释放、面板的后续移动及拉应力的自动恢复。图5l为由多块面板12组成的地板示意图。12a和12b两块面板被移除和更换。假设如前段所述,面板12之间存在拉应力。如果12a和12b两块面板被移除,产生缝隙31,则缝隙31处的地板拉应力自然被释放。那么,临近该缝隙的面板12将彼此脱离,如图5m中箭头33所示。这将导致缝隙31的扩大(图5n为缝隙扩大示意图,图5o为放大视图),并在面板12a和12b移除之前二者间的临界线上再次形成纵向裂纹35。不仅缝隙31会扩大。由于现在承受拉应力的面板变少,随着裂纹35的不断扩展,相邻面板间的分离度也会扩大,或至少拉应力会增大。图5p为传统纵向或水平锁定系统面板更换效应示意图,图5q为相应放大视图。新面板12a1和12b1插入缝隙31,任意一端与相邻面板啮合。然而,由于缝隙31的扩大,新安装的面板12a1和12b1无法与彼此完全啮合。扩大的缝隙可能仅为0.5至2毫米,但在地板上却足以清晰可见。
通常,在榫槽类型的锁定系统案例中,会将榫舌部分锯掉,以免面板12a1和12b1之间出现机械连接。使用填料填充面板12a1和12b1之间的裂纹35。显然,填料无法传输面板12a1和12b1之间的拉应力。因此,无法整体恢复地板的拉应力。现在,地板的拉应力将作用于填料和裂纹35的两侧。这时可能引起填料的破裂并在面板12a1和12b1之间形成新的缝隙37,如图5r所示,图5s为相应放大视图。
图5t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安装连接系统的面板或基板的使用效果示意图,图5u为放大视图。假设为图5l-5s中的所有面板12均提供了所述连接系统10。当面板12a和12b移除后,仍会形成裂纹35,导致缝隙31扩大。新面板12a1安装后,与面板12c和12d啮合。现在,插入面板12b1,面板12a1的内螺纹接头Jf位于外螺纹接头Jm的下面,面板12b1的外螺纹接头Jm位于相邻面板12e和12f的内螺纹接头Jf的上面。
向位于面板12b1的接头Jf之上的面板12a1的外螺纹接头施加下压力。这样,这些接头便与相应面板啮合。这会导致面板12b1与面板12e和12f之间出现轻微位移。然而,该位移不会形成如图5h所示的超过距离X2的间隔。现在,向面板12b1的外螺纹接头Jm施加下压力,则面板12b1与12e和12f彼此相互接近。此外,面板12a1和12b1之间的接口39两侧的面板彼此向内相互接近,如图5t和5u中箭头33所示。最终,面板12b1的接头Jm和Jf与12e和12f啮合,从而恢复整个地板的拉应力和结构完整性。
上文介绍了地板承受拉应力的情况。但当地板承受压应力时,现有技术系统也会发生同样问题,这种情况下,缝隙31会闭合。利用现有技术系统,必须对面板进行切割减小其宽度以适合闭合缝隙。因此,新安装面板与原有面板之间不会完全机械连接。失去结构完整性。参照图5l-5u,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基本相同,但与上述“相反”使缝隙开口继续扩大和所有相邻面板12机械啮合,以充分恢复结构完整性。其次,这对面Cf1等的缝隙的横向扩展(可达2毫米)也十分有效。
此外,当面板的长度弯曲或扭曲时,上述自动对准和“拉链式”效应同样适用。如果与面板啮合的面板本身为平整而非弯曲或扭曲的面板,则该连接系统的实施例可发挥压平面板中弯曲或扭曲部分的效应,实现弯曲面板的对准和啮合。
啮合接头Jm和Jf时,体重等于或超过70千克的人员通过小跳、单腿跳或小跺脚运动向接头Jm施加下压力。这样,无需实施现有技术系统所需的持续跪站动作,便可实现相邻面板12的连接。接头Jm与接头Jf的啮合也可通过利用橡胶锤轻敲的方式帮助实现。其安装简易方便,不仅可通过降低技术和力量要求广泛扩展自行安装人数的范围,同时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身体压力和体力消耗,使包括专业人员在内的所有安装人员都大受裨益。对用人单位或安装公司而言,这可减少工作人员的伤假和病假。从而延长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增加收入,同时减少用人单位的保险和索赔费用。
当在大型区域中使用装有连接系统10的面板12时,例如商业楼宇,要啮合接头Jm和Jf,需使用经改良的压实机施加力量或压力。压实机的作用与铺设铺路材料前用于压实沙子的机器作用类似,与之不同的是,压实机拥有柔软光滑的耐摩擦基托衬垫。该衬垫可包括但不限于橡胶、泡沫、绒毡或硬纸板。
现在,特别参照图6a–9f,介绍损坏面板的移除流程。以下详细介绍了借助连接系统10配置的连接面板间的相对旋转而使损坏面板得以移除的流程。图6a–6s按序描述了损坏面板的移除和更换步骤。移除和更换的完成需借助使用提取系统,该系统由图7a和7b中所示的千斤顶92和图8a和8b中所示的楔形工具94组合构成。
起重器92是一种简易的手动螺杆起重器,用于移除面板。螺杆起重器92的一端拥有一个带横杆把手98的细长螺纹轴96。柄部96的螺纹与夹板102上形成的螺纹轴套100啮合。夹板102为正方形,轴套100位于该夹板正中心,下面是夹板102的通孔,螺纹轴96可以通过该孔延伸。夹板102上分布了四个通孔104,用于啮合相应的紧固螺钉106。
楔形工具94的一端有一个楔块108,通向把手110。该楔块108由基面112(用于支撑面板12安装后所在的面)和反面114(与要移除面板的相邻面板12的主要面16接触并位于其下)组成。面114包括相对倾斜部分116和平行部分118。倾斜部分116从楔块108的前缘120向把手110扩展。面116较面112倾斜,但面118与面112平行并与面116形成邻面。把手110呈弯曲状,以便把手110的自由端与末端124平行并可横向侧移,末端124与楔块108连接。
图6a为地板区域示意图,包括沿两侧与相邻面板12连接的已损坏面板12b。为介绍损坏面板12b的更换方法,仅以与之连接的两块面板12a和12c为参照,这两块面板沿面板12b侧边纵向啮合。这三块并排互锁面板12a、12b和12c均采用了连接系统10实施例的配置,并覆盖面90,如图6b所示。中央面板12b的主要面14因划痕、裂缝或水渍126等受到损坏。同时需要了解,除非面板12a或12c中至少其中之一紧邻墙壁,否则其他面板12将与面板12a和12c彼此互锁。
要更换损坏面板12b,需要使用钻头130(参见图6d)在面板12b上钻孔128,以方便起重器92在提取流程中进行操作。钻孔128的直径应足够使柄部96通过。被移除面板12b的长度决定可能需要的起重器92的数量。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提取流程可通过使用一台起重器92完成,而其他情况下可能需要两台或多台起重器。在本特定实例中,需要使用两台起重器92,如图6c所示,但为方便简要介绍提取流程,仅参照其中一台起重器92。
钻孔128完成后,将夹板102置于面板12b上,轴套100覆盖在钻孔128上,如图6e所示。利用四个自攻螺钉106通过相应通孔104的方式,将夹板102固定在面板12b上。如图6f所示。可使用自制电池驱动螺丝刀或使用手动螺丝刀拧紧螺钉。
移除流程的下一阶段如图6g和6h所示,介绍了柄部96与螺纹轴套100的啮合,并使用把手98拧紧螺纹轴96以将面板12b提升至面90之上。应立即指出的是,该操作需要面板12b的接头Jm和Jf相对旋转,同时与相邻面板12a和12c的接头保持啮合。这是一种相对的反向旋转,稍后将做简要描述。然而,与面板12b相对的面板12a和12c两侧啮合的面板之间也同时存在正向旋转。
起重器92用于纵向提升损坏面板12b,提升距离应足够使损坏面板12b和相邻面板12a和12c之间进行反向旋转。反向旋转角范围为7o–10o。图6h对其做了专门介绍,如图所示,面板12a和12b的主要面14之间呈角θ1;面板12b和12c的主要面14之间呈角θ2。提升面板12d之前,应了解,假设面90为平面,角θ1和θ2将为180o。相邻面板12之间负角的形成表明角θ1超过180o。脱离过程中角θ1和θ2超出180o的部分等于该流程中面板反向旋转的部分。例如,如果角θ1为187o,则面板12a和12b之间的相对反向旋转角为7o。
擅长该技术的人应该了解,纵向提升任何插入相邻面板榫槽或凹槽中且拥有横向凸起物(例如榫舌)的现有技术系统,如果不切割榫舌或折断带榫槽的面板,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如果使用现有技术系统尝试该操作,很可能导致一个或多个先前没有损坏的面板受损,甚至需要更换。
本连接系统可通过纵向提升的方式将结合本连接系统实施例的面板直接轻松移除。这采用的是向下拆卸式脱离流程,与现有技术的向上脱离流程完全相反。因此,该连接系统拥有无需损坏相邻面板便可完成脱离的纵向提升能力,从而无需揭落受损区域墙面的整个地板和/或雇佣专业安装员,便可使用世界最佳的实践方式实现地板修复和地板完整性的完全恢复。
起重器92机械提升并自行支持面板12b、面板12a、12c和与面板12a和12c相邻的面板。因此,安装员无需自费力气提升和支撑面板。相反,有些现有技术系统则使用吸盘(例如装玻璃的工人用于支撑玻璃板的设备)控制要移除的面板。安装员必须自己费力提升面板。如果面板也与面90紧紧粘连,那自己提升就变得十分困难,几乎不可能实现。而起重器92具有机械优势,可实现这些环境下的操作。此外,由于起重器自行支持面板12,因此,在维修流程中,安装员可腾出双手进行操作,甚至可随意离开面板12b附近。
使用起重器92纵向提升面板12b,使面板12b与相邻面板12a和12c的反向旋转角达到7o至10o。即图6h和9d所示位置。在该位置,面板12a和12b之间的接头Jm和Jf出现局部位错。这种局部位错是由于面Cm1翻转至面Cf1之上、面38“当啷”一声突然通过面Cf1顶尖所致。尽管出现位错,但由于面Cm2和Cm3之间的凸起物Pf被紧紧啮合,因此面板仍可啮合。
起重器92上配备刻度尺,可提示安装员反向旋转角何时达到7o至10o的范围。该刻度尺由柄部96上的一条色带组成,当拧紧柄部提升面板至足以进行上述反向旋转时,色带出现在轴套100上。不同厚度的面板,柄部上提供的色带也多种多样。
要分离面板12b,首先必须分离内螺纹接头Jf与面板12b啮合的面板12a或12c中的任一面板。本实例中,需要分离面板12a。在面板12上工作的安装员不会立即知道需要分离的面板是12a。但可通过以下任一方式轻松确定:轻敲两块面板12a和12c;或用手轻轻施加压力,能够感觉到接头移动。由于接头的方向,轻轻敲击导致面板12a与相邻面板完全脱离。之后,如图6i所示,沿面板12a在该面板其他位置施加向下的力量或压力,则面板12a和12b上的接头Jm与Jf将完全分离。
面板12a和12b上的接头Jm和Jf从面板完全啮合并位于同一平面上(如图6f所示)到脱离位置(如图6h所示),各个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参照图9a–9e进行详细介绍。
图9a为运行起重器92之前的面板12a和12b示意图。相当于并列排放的图6a、6b和6d-6g中所示的面板。使用起重器92缓缓将面板12b从面90提升时,相应接头Jm和Jf之间出现徐徐旋转。图9b为相对旋转角约为-2o时的面板12b的接头Jm与面板12a的接头Jf示意图。现在,相邻面24和26开始分离,面Cm1,尤其是棱38开始从面Cf1上揭起。同时,凸起物Pm的面40开始从凹槽Rf的面46上提升。与此同时,弯曲表面上部与Im3和If3之间的分离程度也略微增大。最终,面Cm2从面Cf2上揭下。
图9c为继续提升面板9b至面板12a和12b之间的相对反向旋转角约为5o的位置效应示意图。此处相邻面24和26之间的分离程度更为明显,面Cm1,尤其是棱38较面Cf1位置更高,但还未与面Cf1脱离。面40和46之间的分离程度增大,且面Cm2现在稳固于弯曲表面If2的最深部分。该增加的压力/力量来源于:凸起物Pf颈部的面Cm2;和面Cf1上的面Cm1。
继续使用起重器92可使面板12a和12b之间的角度进一步扩大至约-7o,如图9d所示。此时,面Cm1和棱38已移过面Cf1并位于凹槽Rf的颈部66之外。通常会发出“当啷”的声音提示安装员。然而,面Cm3较与之啮合的面Cf3的位置较低;面Cm2较面Cf2的位置较低。而且,现在凸起物Pf的两侧已被面Cm3和Cm2压缩或挤压。因此,在-7o的角度下,接头Jm和Jf仍部分啮合,且在不存在任何外部力量的前提下,仍可保持面板12a和12b的纵向和水平锁紧。此外,在接头Jm和Jf高达-7o的旋转过程中,面Cm2充当了将凸起物Pm从凹槽Rf提起的支点作用。
向面板12a施加下压力或力量可产生以下一种或两种结果:压缩凸起物Pf;或打开由面Cm3和Cm2形成的凹槽Rm的颈部,以使凸起物Pf从凹槽Rm中脱出。在接头上打蜡可减少摩擦,现在,可协助接头分离。现在,面板12a可自由回落到面90,如图9f和图6i所示。因此,这时,面板12a和12b完全脱离。
然而,要移除面板12b,还需将面板12b的接头Jf与面板12c的接头Jm脱离。图6j至6l为流程示意图。
面板12a与12b脱离后,起重器92立即将面板12b提升至面90之上。要继续更换流程,需在夹板102的轴套100上拧松螺纹轴96把面板降低至面90。下一步,安装员将抓住并提升面板12b的接头Jm,以在面板12a和12b之间插入楔形工具94,并将其推至面114的面118可与面板12c的主要面16及接头Jm和Jf的内部接触的位置。图6j为其示意图。首先通过旋转面板12b约-7o至-10o使之与面板12c脱离,从而使面板12c的面Cm1与面板12b的接头Jf内的面Cf1脱离。配置楔形工具94协助安装员完成旋转。图6j中也有显示。此外,当楔块108位于面板12c下方的接头Jm内侧,且面板12b按逆时针方向移向把手110时,面板12b将在其靠近把手110之前绕7o至10o角旋转。与面Cm1从下方向上通过面Cf1一样,到达该位置时会发出“当啷”的声音。图9d为接头Jm和Jf并列示意图。
继续施加下压力或力量,例如使用橡胶锤M(如图6k所示)可导致面板12b和12c的接头Jf和Jm完全脱离,如图6l所示。现在,损坏面板12b已从相邻面板12a和12c上同时完全脱离,可将其移除。
要使用新面板12b1更换损坏面板12b,现在,安装员需移除楔形工具94,并手动提升面板12c的边缘,然后将新面板12b1滑至提升的面板12c的下面,这样,接头Jm便位于接头Jf的上面。面板12b1的另一侧位于面板12a上。图6m-6p为该流程示意图。
现在,安装员将面板12c降至面板12b1上。这时,面板12c的外螺纹接头位于面板12bi的内螺纹接头Jf的颈部48;面板12b1的接头Jm将位于先前铺设的面板12a的接头Jf的颈部48。图6q为其示意图。
要完全啮合面板12b1,向面板12c和12b1的外螺纹接头Jm施加向下的力量或压力。可通过以下任意顺序实现该操作,即面板12c然后面板12b1,或面板12b1然后面板12c。图6q为面板12c的接头Jm首次与面板12b1的接头Jf啮合时的配置示意图。图6r为面板12b1的接头Jm与面板12a的接头Jf啮合示意图,图6s为地板恢复示意图。如果面板未事先进行对准,则该流程将根据参照图5f-5k所述的连接系统自动对准功能进行对准。
不必剥除整块地板,而简单地移除和更换仅受损的面板12具有极大的实用、商业和环境效益。总结如下:
技能有限的手巧者可使用基本的廉价设备很容易地更换面板。这样便可避免雇佣专业安装人员。
修理的过程中不必凿或切割面板或部分面板,因此维修也相当干净。
由于只需更换受损面板,因此没有必要移动通常很难和不方便移动的家具。
从零售商的观点来看,这种面板具备的初步效益是,零售商可鼓励购买者购买比一定面积所需面板数量稍多的面板,以备其他面板受损时,可供替换。例如,零售商可解释此面板的好处,让客户额外购买一至三平米的面板。这正如建造新房屋时,房主留下多余的地板和屋顶瓦片或油漆,供以后修补使用。地板安装几年以后,修理受损地板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很难采购到相同的面板。如果采购不到完全相同的面板,当只有少数(如两块或三块)面板受损时,可能需要更换整个平面的地板。例如,房屋一层的三个卧室、走廊、厨房和家庭娱乐室地面都铺有外观相同的木质地板,形成连续的地板。整个房屋家具和装饰布置通常选择与地板相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可用的相匹配的替换面板,则需要更换一层全部地板。2010年3月份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珀斯遭遇一场罕见暴风雨袭击后,确实有更换大面积地板的事例。此类问题通常是由于冰箱和饮水装置长时间溢水造成的。手中预留少量供更换使用的面板可避免完全更换整个地板。不断发展的新兴木制地板市场使用相对便宜和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面板,并使用喷墨打印机印制图案,例如,把外来树种的木纹印制在上主要面12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图案非常复杂,试图使用墨水笔修整刮痕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最初购买地板时额外多买少量面板,可能会节省几千块钱。木制地板还存在类似问题,即采用相对便宜和多样的材料制作地板,并模仿外国进口的更加昂贵的木材外观,给地板染色。
不应低估上述更换整个地板带来的商业影响。通常,此类情况由保险公司支付费用。这很自然地对保险费的增加和股东股息的减少有连带影响。同时,还存在时间问题,如果保险公司不能对损失进行评估,那么则需要花费数月时间修整地板。
现在考虑环境方面。通常,木制地板面板上涂有聚氨酯或其他密封剂。也有可能涂上粘合剂和胶水。这样由于焚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所以常常妨碍通过焚烧方式毁坏受损木板。因此,必须将受损木板丢弃在垃圾填埋池中。
图1至9f描述的接头10为大量实施例中具有代表性的。现在将介绍少量供选择的其他实施例。在描述这些实施例时,对于接头10,将使用相同的参照系统,通过添加数字后缀来区分接头的每个具体实施例。
图10a和10b描述了基板12采用的连接系统10a的第二个实施例。连接系统10a由沿着两侧相对的外螺纹接头Jm和内螺纹接头Jf构成。可以看到,连接系统10a的总体配置结构与图1和2中所显示的连接系统10相同。特别是,外螺纹接头Jm包含阳锁定表面ML1、ML2和ML3,弯曲面Im1、Im2和Im3以及面Cm1、Cm2和Cm3。同样,内螺纹接头Jf也包含阴锁定表面FL1、FL2和FL3,弯曲面If1、If2和If3,以及面Cf1、Cf2和Cf3。连接系统10a的锁定表面、弯曲面和其他表面的相对位置通常与连接系统10相同。然而,在具体形状和表面深度上存在细微差别。特别是,接头10a中的面Cm1是连续弯曲的,不同于连接系统10的山脊38。此外,啮合的弯曲表面Im1和If1较浅,因此锁定平面18有关的间隔76和78小于连接系统10的间隔。对比图10b和图1b,可看出此细微差别。此外,弯曲表面Im3和If3深度变小,在某种程度上,不存在相当于连接系统10上的间隔80。同时,还可看出连接系统10a中的弯曲表面Im2和If2浅于连接系统10中相对应的表面,从而导致相邻面板12上的接头Jm和Jf啮合时,表面Cf2和Cm2的重叠部分较少。
连接系统10a可在与系统10相同的环境下使用,且材料相同。然而,由于弯曲表面I的深度较浅,连接系统10a更适用于较为坚硬的基板,例如但不限于竹板,这样,当通过相应凹槽Rm和Rf的颈部时,凸起物Pm和Pf2的可压缩性会受到限制。
图11a至11d进一步介绍基板12相对两侧配备的连接系统10b的实施例。连接系统10b和10的实质性差异为:(a)直接相邻弯曲表面Im3和If3的配置;(b)凸起物Pm上凹槽42的移除及凹槽Rf的面58上类似凹槽42f的形成。
一般而言,由于弯曲表面Im3和If3并非整体长度都呈顺畅或连续的弯度,因此,它们一般呈“尖角状”。例如面Cm3(弯曲表面Im3的一部分)就具有与连接系统10的凸起物Pm上描述的棱38类似的窄棱140。此外,弯曲表面Im3还具有“V”型轮齿142,可伸向凹槽R的根底52。在内螺纹接头Jf上,面Cf3被磨削为窄棱144。如图11b所示,接头Jm和Jf啮合时,轮齿142的顶尖145紧靠位于窄棱144之下的面Cf3。
弯曲面Im3和If3结构变化的目的和效果,尤其是提供的轮齿142和面Cf3与Cm3的结构变化,使维持啮合状态时,接头之间达到5°到10°或更大的相对旋转角,从而辅助凹凸不平表面上的面板的安装。如图11c和11d所示。相对于面板12a,外螺纹连接面板12b正向或朝上方向提高旋转度的功能最明显。轮齿142的尖端145通过棱144后,紧靠凹槽Rf中的凸起物Pf的面Cm3为此提供了促进作用。因此,凸起物Pf仍在面Cm3和Cm2之间保持压紧,因此,可维持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啮合。连接系统10b使面板能够相对于毗邻的水平面板倾斜上升,即凸起十字形或地板饰件。
图12a和12b进一步描述了基板12安装的连接系统10c的实施例。关于深宽比,连接系统10c和10存在实质上的差异。相比连接系统10,连接系统10c可用于厚度更小的基板。由于基板12的厚度与深度更小,因此连接系统10c的外螺纹接头Jm与内螺纹接头Jf更浅更宽。连接系统10c和10的凸起物Pm和凹槽Rf间的目视比较是最显著的。在连接系统10c中,凸起物Pm较宽且具有较平的底面42,凹槽Rf亦如此。凸起物Pm的变宽同样是面Cm3轮廓变尖产生的效果。然而,连接系统10c的操作方法和效果同连接系统10一样。尤其是剩下的三个垂直锁定平面18、20和74和各自的基板12,能够互相相对地在反方向上旋转3°。
图13a和13b进一步描述了应用于基板12的连接系统10d的实施例。连接系统10d和10的实质性差异在于中间曲面Im3和If3的深度和相对处置,以及凸起物P和凹槽R的宽度。在连接系统10d中,曲面Im3和If3较浅,且偏向水平方向(例如偏向含主要面14和16的平面)。因此,外螺纹接头Jm和内螺纹接头Jf啮合时,仅形成内外锁定平面18和20,并未形成之前的连接系统实施例中介绍的第三个锁定平面74。在连接系统10d中,曲面Im3上不存在垂直方向上位于曲面If3上的点之下且横向位于其内的点。而且,连接系统10d的凸起P和凹槽R更宽。这可沿剪切面S1和S2提供更大的水平剪力,该力可传递到与主要面14和16平行的凸起物Pm和Pf。这有利于厚度(例如,3-7毫米)更小的面板,不然,易受沿剪切面S1和S2的剪力影响。尽管如此,实际上,连接系统10d的操作方式与连接系统10-10c在垂直系统中的方式相同,且毗邻的基板12无需分开,便能够相对彼此旋转3°。
图14a和14b展示了连接系统10e在基板12中应用的进一步实施例。连接系统12体现了与连接系统10相同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具有极端(或最内部与最外部)的锁定面、弯曲面和横向延伸面,它们组成了相应的锁定平面18和20并可在已连接基板12的外螺纹接头Jf和内螺纹接头Jm之间相对旋转。而且,由于连接系统10e的所有实施例均是垂直系统,通过向垂直于主表面14和16的方向施加压力啮合接头。然而,通过与连接系统10e相比,也很显而易见,连接系统10在外螺纹接头或内螺纹接头Jf和Jr上的凸起物P和凹槽R的具体配置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自系统10e中的外螺纹接头Jm开始,主表面14和侧端面24间有一个斜切面146。此外,在侧端面24和弯曲面Im1之间,连接系统10e构成了直角槽口148。凸起物Pm比连接系统10中的凸起物更对称,并具有以与主表面14和16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中央狭槽。此外,凸起物Pm的面40是平的,而非弧形。槽150可为凸起物Pm提供一定的弹性。该弹性不是为影响凸起物Pm与凹槽Rf的啮合,而是为辅助凹槽Rf内凸起物Pm的旋转提供弹力。
该凸起物Pf比系统10中的相应凸起物Pf更圆,并且也具有平行延伸到槽150的槽152。槽152还为凸起物Pf提供弹力,协助其在插口Rm中旋转。在凹槽Rf的底端34处,面58是平的且与主表面14和16以及面40保持平行。在内螺纹接头Jf上,弯曲面If1和侧表面26间形成了方肩154。如图14b所示,接头Jf与Jm啮合时,方肩154啮合槽口148。连接系统10e在配置方面的进一步差异在于,在接头Jm处,提供了弯曲面Im2和斜切面56间的斜面156。
由图14b可以看出,与连接系统10一样,连接系统10e中有三个垂直的锁定平面18、20和74。外螺纹接头Jm啮合内螺纹接头Jf时,面40和58间形成了空间158。能够以和图1b所示空隙44一样的方式,使用该空间收集碎片。
图15a和15b展示了将连接系统10f结合到基板12时的进一步实施例。与系统10相比,在连接系统10f中,外螺纹接头Jm和内螺纹接头Jf位置更浅,形状更方正。外螺纹接头Jm包括最外表面上的弯曲面If1和相应的面Cm1以及最内表面上的弯曲面Im2和相应的面Cm2。还有中间面Cm3,但无中间弯曲面Im3。内螺纹接头Jf构成如下:接头最内表面和最外表面上各自的面Cf1和Cf2;以及弯曲面If2。但是,连接系统10f既不含中间弯曲面If3,也不含内螺纹接头最外表面上的弯曲面If2。
与连接系统10相比,连接系统10f中的凸起物P和凹槽R形状更为方正。这可提供与连接系统10d中一样的经过改善的剪切强度。基板12合并到连接系统10f中时,会啮合两个锁定平面18(由面Cf1和Cm1形成)和20(由面Cf2和Cm2形成)。凸起物Pm和Pf上各自形成的二维面25和27构成了“准”中间锁定面。面25和27与主表面14垂直。接头Jm和Jf与彼此相邻的面25和27啮合。它针对接头Jm和Jf在垂直平面内的相对运动提供摩擦锁定。它具有和连接系统10f中锁定平面74类似效果但却稍逊一筹。凸起物Pm的面40和凹槽Rf的面58对接,在接合基板12之间形成垂直拦截。
连接系统10f和10之间存在的进一步配置差异是,在连接系统10f中省去了斜切面56和64,它们分别将面50和62引导至主表面16。因此,在连接系统10f中,面54和66直接从各自的面Cm2和Cf2延伸至主表面16。
图16a和16b描述了更深层次的连接系统10g,该系统适用于塑料材料(乙烯树脂或其他相对软/柔韧的材料)制成的面板。在连接系统10g中,形成的各种弯曲面或横向延伸的面构成一个或多个二维面。但是,在极端锁定平面18和20的每个面上,仍存在至少一个向外横向延伸的弧形面,促进滚动运动,使得在连接板12之间旋转。更具体地说,这能够看出,连接系统10f中的凸起物Pm构成首个锁定面ML1且具有邻接面24和临近的弯曲面Im1。弯曲面Im1包括一个向内倾斜的二维面160(源自面24)和另一个二维面162(平行于面24延伸并与面160相邻)。此后,弯曲面Im1组成一个弧形或平滑弯曲的面Cm1。面Cm1形成凸起物Pm(位于与主表面14和16平行的平面中)的二维底面40。面40与中间平滑的弯曲面Cm3相邻。但是,槽163(位于与主表面14垂直的位置)已替换前面所提实施示例凹槽42。槽163增强了凸起物Pm在凹槽Rm内压缩的能力,促进了在凹槽Rm内的旋转。
倾斜二维平面从面Cm3开始延伸形成凹槽Rm的二维面。面52位于与主表面14平行的位置。二维面164和面Cm3共同构成中间弯曲面Im3和第三个阳锁定平面ML3。同时还有一个锐角,面164和面Cm3在此处相接。外螺纹接头Jm最内部表面ML2包括有角的弯曲面Im2和二维面56。弯曲面Im2构成了相邻的二维面166和168,这两个面相对于彼此倾斜,在凹槽Rm中形成普通的凹陷,但带有角度或尖角。弯曲面Im2进一步构成另一个二维面170,该面垂直于主表面14和16延伸。该面随后进入斜切面56形成主表面16。
内螺纹接头Jf有首个阴锁定表面FL1,构成邻接面26,该面垂直于主表面14和相邻弯曲面If1延伸。弯曲面If1由向凹槽Rf倾斜的二维面172、与面26平行的二维面174以及在凹槽Rf底部形成面58的平滑弯曲凹面。面176的上部、面172以及174通常以凸面凸轮Cf1的形式共同构成横向延伸的面。凹槽Rf底部34的面58是平的且与主表面14平行。此后,内螺纹接头Jf构成中间面If3,该面可视为弯曲面Im3的反转形式。为此,弯曲面If3构成了向主表面14方向倾斜的二维面180和连续的平滑弯曲面Cf3。面Cf3与平行于主表面14的二维面60接合。系统10f中内螺纹接头Jf的最外侧由第二个阴锁定面FL2构成,该面具有平滑的弯曲面Cf2,由该面产生二维面62,随后产生向内的斜切面64,该面产生主表面16。
在与主表面14和16垂直的方向上,施加力或压力可啮合接头Jm和Jf。从图16d可以明显看出,由于面Cf1和Cm1、Cm1和Cm2、Cm3和Cf3相对并置导致连接系统10f产生了三个锁定平面18、20和74。而且,在啮合的接头中,面Cm1和Cm3位于凹面Rf的相交角中,而平滑的弯曲面Cf2和Cf3则位于凹槽Rm中构成的相交角中。在本实施例中,应注意的是,在每个内层与最外层锁定平面上,仍然存在弧形或平滑的弯曲面C。特别是,在锁定平面18中,平滑的弯曲面Cm1能够相对于接头Jf的面滚动,而在锁定平面20中,弧形面Cf2能够在外螺纹接头Jm的面上滚动。此外,啮合面间创建的接头Jm和Jf空隙或空间的非对称配置进一步辅助了接头间的相对转动并允许延伸。
图17a和17b进一步描述了基于并且非常类似于连接系统10f的接缝系统10h。特别是,系统10h具有和系统10g相同的一般形状和配置,实质性差异是没有槽163,并且缩短了在斜切面56和64中的长度。该缩短的长度是基板12h(厚度小于基板12g)的厚度函数。在非限制性示例中,结合到连接系统10g的基板12g可能有大约5.2毫米的厚度,而结合到连接系统10h的基板12h可能大约有3.5毫米的厚度。
在所有其他方面,连接系统10h的配置和功能与连接系统10h相同。
图17c到17e描述了连接系统实施例的其他功能,介绍了使用单套工具生产系统和不同厚度面板的能力。图17a和17b描述了标称厚度为3毫米的面板12中构成的连接系统10h。在图17c和17d中,将3毫米的标称厚度标记为最内部的水平线14a和16a。这些线表示面板12的主表面14和16。下一对相邻的线14b和16b表示面板12(如果厚度为3.5毫米)的主表面。外向方向相邻的线组14c和16c、14d和16d、14e和16e、14f和16f分别表示厚度为4毫米、5毫米、6毫米和7毫米的面板12的主表面14和16。图17e提供了不同厚度面板12的透视图。正如下文更加详细的说明,利用单套切割工具在不同厚度的面板上制造连接系统的能力具有现有技术的优势。此技术的深层特征是,尽管面板12的厚度发生变化,但接头Jm和Jf与互锁面保持一致的物理尺寸。因此,面板间啮合的力度不会由于面板厚度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图18a和18b描述了连接系统10i的进一步实施例。连接系统10i可视为将之前所述连接系统的各种功能融于一身的混合体。外螺纹接头Jf和内螺纹接头Jm包括像凸起物P那样的球或球根,以及有平滑或连续弯曲面的凹槽R。排列外螺纹接头Jf和内螺纹接头Jm各自的面C,以在图18b中所述相互啮合时,提供三个锁定平面18、20和74。外螺纹和内螺纹接头包括二维阶梯面148和154,与和连接系统10e类似的主表面14平行。事实上,连接系统10i可视为连接系统10i的修改,但具有以下差异:扩大各自的凸起物P和凹槽R;从垂直于主表面14变为面24和26的边缘倾斜;面Cf1和154上端间的弯曲面If1一部分实现扁平化;为直接从Cm2延伸到主表面16,延伸斜切面56。从图18b和14b间的对比还应注意到,二维面40和52之间现在存在间隔82,且啮合接头Jm和Jf间的面154和148间存在间隔。就接头间的啮合、脱离和滚动操作而言,连接系统10i以与前述连接系统相同的方式操作。
图19a和19b描述了连接系统10j的进一步实施例。凸起物Pm和Pf都分别具有类似于接缝系统10e的槽163和152。在连接系统10j中,面Cm1、Cm2、Cm3、Cf1和Cf3都是平滑的弯曲面。然而,内螺纹接头Jf上的面Cf2则有角度,由多个相邻的二维面构成。不过,如图19b所示,接头Jm和Jf啮合时,锁定表面ML1和FL1、ML2和FL2、ML3和FL3形成如前描述的三个锁定平面18、20和74。在每个最外部的锁定平面18和20中,在两个各自啮合的面中,有一个连续弯曲。特别是在锁定平面18和20中,面Cm1和Cm2连续弯曲。这维持了连接系统提供正与负相对转动的能力和解除能力,因此,应如之前实施例中所述,以相同的方式移动并更换损坏的基板。连接系统10j还进一步包括面146和154,类似于子系统10e,但在此情况下,这些面以相对于主表面14的锐角内角进行偏向。此外,凸起物Pm和凹槽Rf进行相对配置,以在面40和58间形成相对大的空间或间隔190。槽152、163提供内部悬挂系统,启用凸起物Pm和凹槽Pf的压缩,协助滚动运动。
图20a和20b描述了连接系统10k的进一步实施例。连续弯曲面Cm1、Cm2和Cm3构成了凸起物Pm。在阴侧,带角的面Cf2和Cf3构成凸起物Pf,面Cf1包括相邻的二维面191、192和193。面Cf3包括相邻的二维面194、195和196。面191和194都产生凸起物Pf(与主表面14平行)的面60。面192和195均垂直于主表面14延伸,而面193和196向着彼此倾斜,面193产生相对倾斜的面162,该面转而产生内切但基本与面193平行的斜切面64。面64产生主表面16。凹槽Rf的路径34由二维面46构成,该二维面位于与主表面14平行的位置,且反向向外偏离面197和198。面198产生向内倾斜的面199,该面转而构成相邻的二维面200。面200位于与主表面14垂直的位置且与面154接合。面196和197、面198和199的结合,构成了图20b明确所示放置面Cm1和Cm3的各自凹槽。
查看外螺纹接头Jm,会看到,凹槽Rm中面52的另一端产生了连续向外倾斜的面201和202。然后,面201产生二维面203,该面产生面Cm2。在另一侧,形成的面202与其他二维面204相邻,然后,该面产生面Cm3。面203和204位于与主表面14垂直的位置。在结合部位,面201、203和部分面Cm2构成面Cf2的凹槽。同样,面202、204和部分面Cm3的结合构成了放置面Cf3的另一个凹槽。
凸起物Pm还由二维面205构成,该二维面位于与主表面14垂直的位置并在面Cm1和面148间延伸。接头Jm和Jf啮合时,面205和204被隔开,而各自的面148和154、面26和24是临接的。
图21a和20b描述了连接系统10l的进一步实施例。凸起物Pm有一个阳锁定表面ML1,自主表面14开始,最初具有一个小斜切面(类似于连接系统10e和10i中显示的斜切面)并向下延伸,结束于平滑的弯曲面Cm1。该首个阳锁定表面ML1还构成了弯曲面Im1,该面包括一个二维面部分220并从斜切面146开始向面Cm1延伸。
凸起物Pm还包与连接系统10e中相似的槽158。构成的凸起物Pm带有远端弯曲面40且通常是中线通过槽158的对称配置。为此,最短间距50的线跨越了凸起物Pm(位于与主表面14平行的平面上)的颈部。凸起物Pm中的槽158在面40附近向外扩展,从而形成两个插脚或带有圆形或弯曲末端221的分枝。
在与弯曲面IM1相反的凸起物Pm的侧面上,第三个弯曲面Im3和相应的第三个阳锁定平面ML3平滑弯曲且在凹槽Rm的底部32中产生二维面52。面52位于与主表面14平行的位置。在凹槽Rm的相反一侧,构成的接头Jm带有第二个阳锁定表面ML2,并由其构成平滑的弯曲面IM2,随后由IM2产生斜切面56。
接头Jf中的首个阴锁定表面FL1构成从主表面14开始的短斜切面155,构成了一个短斜切面,后面还有一个垂直延伸到主表面14的二维面222。面222产生弯曲面If1,该弯曲面平滑弯曲且朝凹槽Rf的底部34延伸。底部34具有一个平行于主面14延伸的二维面46。该面46产生第三个弯曲面If3,该面平滑弯曲且与第三个阴锁定表面FL3保持一致。阴凸起物Pf的远端面在第二个阴锁定表面FL2和第三个阴锁定表面FL3间延伸且位于与主表面14平行的平面上。第二个阴锁定表面FL2继续以平滑弯曲方式向主表面16延伸,越过弯曲面IF2,随后产生斜切面64。
从图21b中可见,每一个各自的阳锁定表面和阴锁定表面与相应的弯曲面都针对各自的锁定平面18、20和74进行啮合。
在连接系统10l实施例的进一步变化中,简短详述的粘合珠子B(虚线所示)可在槽158的开口中容纳。这在啮合面板间以及缓冲垫间提供了额外的垂直锁定。
图22描述了利用独立但啮合的嵌板12a和12b所述接头Jf和Jm的连接系统10m的进一步实施例。连接系统10m与图1a–2中所述连接系统10相似,主要差异在于阳凸起物Pf中面Cm3和If3的配置。在连接系统10m中,面Cf3进一步向外横向延伸,以便在Jm和Jf啮合时,勾在面Cf3下面。与连接系统10相比,这可沿着中间平面74提供更大的阻力。而且,面Cf3具有小脊或槽38,类似于面Cm1中峰38的配置和效果。由于面Cf3的配置,当接头Jm以相对于接头Jf的负方向转动时,在面Cm3和Cm2之间凸起物Pf的抓板或挤压会增加。接头Jm尤为适合,但并非唯一适合与更软材料制作的面板或基板一起使用。
图23a和18b描述了连接系统10n的进一步实施例。连接系统10m不同于图1–3b中所述连接系统10,前者提供了三个额外的凹槽,即凹槽42b,它位于凹槽Rf的底部;凹槽42c位于凹槽Rm的底部;凹槽42d位于凸起物Pf上。凹槽42d位于此处是为了接头Jm和Jf啮合时,凹槽42和42b面向彼此,从而形成大体的圆柱形或椭圆形空间230。同样,凹槽42c和42d的位置是为了在接头Jm的和Jf啮合时面向彼此,以便形成另一个大体的椭圆形空间232。空间230可用作障碍物或空间,以便在铺设连接系统Jm中的基板12期间收集产生的灰尘和其他杂物。
或者,可以为凹槽42和42b中的一个提供预铺设的可重复粘贴的弹性粘合剂并配置为延伸到42和42b中的另外一个凹槽中。整个说明书和要求中的表述“可重复粘贴的粘合剂”是指能够去掉并重新附着的粘合剂,并且不会凝固或固化成坚固的刚性块,并长期(例如许多年)维持柔韧性、弹性和粘性等特性。可重复粘合的特性是指应用于第二个面时,可在此后通过拉力或剪切力去除粘合剂,并在需要时可重新应用(例如最多10次),并且不会显著降低随后的粘结强度。因此,粘合剂可提供可去除的或非永久性固定。柔韧性和弹性的特性要求粘合剂不凝固、变硬或经过加工处理,但仍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韧性和弹性。此类粘合剂通常被称为易变型或“鼻涕型”胶水和压敏热熔胶。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市售粘合剂示例包括但不限于:SCOTCH-WELDTM低熔性粘性胶和威斯康辛州胶点国际的GLUEDOTSTM。
值得注意的是,可重复粘合胶水/粘合剂的制造商可能建议该粘合剂不适用于特殊材料。例如木材。但是,连接系统安装在木制或基于木材的面板上时,并未妨碍此类粘合剂的使用。这是由于木制或基于木材的面板通常使用聚合物密封剂或其他涂层。因此,如果制造商推荐可在聚合物表面上使用,则该粘合剂可在聚合物涂层木制或基于木材的面板上使用。
或者,可以同时为凹槽42和42b提供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这样在接头Jm和Jf啮合时可让上述两个凹槽互相啮合。
以类似的方式,可以为凹槽42c和42d中的一个或二者提供下文所描述类型的可重复粘合珠状粘合剂。当只为凹槽42c和42d中的一个提供粘合剂时,可将该粘合剂配置为珠状,以便延伸到凹槽42c和42d中的另一个之中。但是,两个面均使用粘合剂时,粘合材料仍然保持珠状时,可以由更小厚度或深度的粘合剂构成。
提供的粘合材料有多种效果。首先,它在基板12的正常使用寿命期间,可协助将垂直或水平分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此外,该粘合剂可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水分通过接头从主表面14进入主表面16或在铺设基板12时水分沿相反方向通过表面渗出。而且,由于具有上述独特的移除系统,所以,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不会影响移除并更换一个或多个受损基板12的能力。因为粘合剂可重复粘合,特别是不会凝固或固化,因此移除系统对移除的一个或多个面板12仍然有效,而不会损坏不移除的相邻邻接面板12的连接。
连接系统10n的另一个功能是,锁定表面ML3和FL3各自都有二维面210和212(二者与锁定平面74平行)。接头Jm和Jf啮合时,将这些面压在一起。如果未在这些面上涂抹蜡,它们会为中间锁定平面74提供摩擦力。此类有摩擦力的中间锁定平面安装在上述的其他面上。
在图23c-23i所示的实施例中,粘合剂只应用于外螺纹接头Jm,而非内螺纹接头Jf的两个凹槽中。在此类实施例中,由于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的性质,从相邻的邻接基板移除基板12时,该粘合剂仍保留在被移除基板的凹槽42和42c中。此外,粘合剂的性质是,它仍保持在最初提供的凹槽中。图23c-23i中对此有所描述,该图逐步显示了连接系统10n的接头Jm和Jf的脱离过程。
图23c显示的是啮合之前的接头Jm和Jf。凹槽42和42c都具有各自的覆有释放条R1和R2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300的珠子B1和B2。凹槽42b和42d中无粘合剂。
图23d显示的是,在移除释放条R1和R2后,接头Jm和Jf完全啮合,因此,珠子B1和B2中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300可附着到凹槽42b和42d的表面。
图23e-23i显示的是,在任何连接系统的实施例中,接头Jm和Jf的典型脱离过程。最初,接头Jm相对于接头Jf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凹槽Rf上释放凸起物Pm,随后对内螺纹接头Jf施加下行压力。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能够在分离过程中弯曲并移动,从而允许旋转,随后从凹槽42b和42d中拉出,以便保留在凹槽42和42c中。
粘合至接头J的胶珠还可以吸收附着有胶珠B的凹槽中的碎片。例如,附着在凹槽42中的胶珠B可吸收附着有胶珠B的凹槽42b中的碎片。碎片最初附着到胶珠B的外表面。由于面板12在正常使用中移动,所以胶珠B也会移动和旋转。这具有将碎片吸入粘合剂的效果,因此,粘合剂会裹住碎片并提供新的粘合表面,从而附着到凹槽42b上。
在之前描述的每个实施例中,都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胶珠,以便提供额外的垂直和水平锁定强度,同时可确保实施例的完全运转和好处。例如,可以通过在接头Jm或Jf中提供一个或多个凹槽42实现。取决于胶珠的厚度,其他接头Jm和Jf上可能需要或不需要接收凹槽。可以将提供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的行为视为向连接系统提供额外的锁定平面。
通常,如以上示例所示,仅在两个相互面对的凹槽42中的一个放置粘合剂。与粘合剂接触另一块基板中的相反凹槽表面时产生的粘合力相比,最初将粘合剂置于该凹槽中时产生的粘合力更强。因此,移除基板时,最初应用到该基板上的粘合剂将保留在该基板上。
在上述连接系统10的所有实施例中,应注意的是,凸起物Pm和Pf配置不同,即,不可互相换位。同样,凹槽Rm和Rf的配置也不同,即,不可互相换位。更具体地说,各自啮合的凸起物和凹槽不是互补的配置。因此,凸起物Pm和Pf、凹槽Rm和Rf、接头Jm和Jf都是不对称的。因此,当凸起物在凹槽R中啮合时,在内部和外部锁定平面18和20处,阳锁定表面和阴锁定表面ML1、FL1和ML2、FL2之间会形成空隙或间隔。通过提供可供凸起物旋转但不会脱离的空间,这有助于在连接系统的实施例中提供以相反方向(最大3°)滚动或旋转的能力。这转而有助于实现连接系统的易用性,并在起伏的地板上获得成功。这将获得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可,因为它能满足DIY市场中对地板系统的具体需求,迄今已长久使用的系统需要高质量的下垫面进行成功安装。
因为本连接系统的具体配置符合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它们是真正的垂直系统,所以制造商可以使用单套切割工具生产具有广泛厚度范围的面板。例如,对于制成品或天然木基板,单套切割工具可以在20毫米到8毫米范围内的面板上生产连接系统,所要求的只是对切割深度进行调整。同样,使用诸如LVT的塑料面板,如图17c-17e所示和所述,单套切割工具可以在7毫米到3毫米范围内的面板上生产连接系统。这具有重大的商业优势,可降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生产成本。
成套的连接系统切割工具的成本范围通常介于3万至5万美元之间。通常,用于现有技术接头的一套切割工具可用于两种不同的厚度。例如,一套用于厚度为7-6毫米面板上的接头;第二套用于厚度为5-4毫米面板上的接头。更换一套切割工具也需要花费大约3小时,然后,还需要花费数小时将新的一套工具装配到切割机上。接下来,再次开始全规模生产之前,需要进行数次试运行,并评估产品,以便微调工具和机器设置。如果只需要在更改切割深度时进行调整,那么新的切割工具就没有成本,停工期总时长也会缩减至大约1小时。另外一个好处是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相对较小的生产运行,从而完成较大的生产。这可以增加竞争力,转而有益于消费者。
如图24a-26e所示,半浮动/半直接粘合表面覆盖系统可能由许多基板12提供,合并上述任一连接系统10并进一步合并附着到首个主表面16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300。可重复粘合粘合剂300用于连接密封剂或密封膜(未显示),其用于附着粘合剂300的下表面。市售的很多密封剂可以执行此功能。例如,此类密封剂可能包括BONDCRETETM或CROMMELINTM混凝土密封固化剂。所使用密封剂的类型仅取决于应用半浮动表面覆盖系统的表面类型。目的是防止产生灰尘,否则,灰尘可能会干扰蓝色粘合剂300的粘合强度。
其他人则在过去使用胶水将基板粘到地板上。尤其是粘合剂一直用于将木地板粘到下表面。然而,就投资者所了解,所有此类系统均使用特别设计的胶水凝固或固化为坚固的粘合层。在木材或木质地板领域,将其称为“直接粘合”地板。有人曾提议使用粘合剂,该粘合剂需要花费1小时或2小时实现凝固或固化,使安装员在安装过程中移除地板,确保准确对齐。事实上,还有人提议,使用可能要花费长达28天实现完全固化或硬化的粘合剂。
与浮动式地板相比,一些消费者更喜欢直接粘合地板,因为它给人一种更加坚固的感觉,且走在上面时明显不会出现反弹,也不会发出咯吱或吱吱声。然而,直接粘合地板的一个缺点是使用起来很凌乱,粘合剂固化(专门设计)后,移除和/或修复一块或多块受损面板很有难度。移除直接粘合面板通常需要使用电动工具首先穿透面板的截面,然后使用非常大的力气刮除板材上的残留物和下表面的粘合剂。该操作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和噪音,当然,由于通常会花费相应的时间,所以产生数额巨大的开支。
将上述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用于结合了连接系统的基板12上,可以使半浮动表面覆盖系统具备传统浮动式表面覆盖和直接粘合覆盖的优点,并且没有直接粘合表面覆盖的很多缺点。具体讲,使用可重复粘合粘合剂300消除了传统浮动式地板常常出现的反弹和噪音,但是由于粘合剂的灵活和弹性特性,可重复粘合粘合剂300仍有一定程度的缓冲,不会凝固或固化。而且,由于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粘合剂的特性也可以使基板/面板12发生移动。而直接粘合地板不具备这一特性。事实上,最近,由于传统粘合剂十分僵硬缺乏灵活性,致使世界市场中压缩竹基板的直接粘合出现了问题。因此,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压缩竹应需要移动或膨胀,而直接粘合粘合剂限制这样做。因此,世界多个地板协会已提出,压缩竹不能直接粘到基板上,但限于浮动式地板系统中的应用,它会因动态季节性变化而发生移动。
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的提供也使其黏着的下表面发生起伏或变化。这得益于珠状或带状的粘合剂300,垂直于所测量厚度与1–6毫米,特别是2–4mm毫米的主表面14、16。除了下表面发生变化外,上述粘合剂还具有声学方面的优点:(a)消除传统浮动式地板因反弹或变形可能会产生的噪音和吱吱声;(b)阻止相邻面板之间的振动(即噪音)传递;以及(c)阻止多层建筑物中振动(即噪音)从较高层立即传向相邻的较低层。这又与直接粘合胶水形成鲜明对比,由于这些胶可固化为刚性粘接层,从而不会阻止振动或噪音传递。
以上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的使用可重复粘合粘合剂具有的优点和缺点促进了地板覆盖系统(包括基板)的出现,其可以嵌合并应用该粘合剂。此类系统并不一定需要上述类型的纵向连接系统,也可能与其他类型的连接系统一起使用。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人们认为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理念促使无连接基板的表面覆盖系统的出现。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能有半浮动表面覆盖系统,其包括多个基板,每个基板上第一个和第二个主表面相对,第一个主表面的排列与覆盖表面平行且相对;上述很多可重复粘合粘合剂附着到第一个主表面;一个或多个释放条覆盖可移除的粘合剂。
在实施例中,设想粘合剂300将用于生产基板12的过程中。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商品将会包括基板12的盒子(例如),有覆盖释放条302的一个或多个系列的粘合剂材料300。这样,安装员可以通过使用这种粘合剂仅安装表面覆盖,如果它不存在,将密封层或密封膜安装至面304,移除释放条302并将基板12按至下表面304。如果基板也包括一种连接系统,例如(但不限于)上述的连接系统10等,然后安装员在安装过程中将会啮合相邻面板的连接。
一个示例中,设想通过将条状或珠状热熔压敏胶滚动到主表面16,使用粘合剂材料302。图24a-24c中使用的粘合剂300为条状粘合剂,而图25a和25b中使用的粘合剂300为胶珠B粘合剂。在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的实施例中,据称该粘合剂为GLUE DOTSTM粘合剂滴,机器16可以使用该粘合剂滴。
在本实施例中,大量可重复粘合粘合剂300用于在面板12纵向L上延展的三个间隔线。然而,正如下文可能会做出更详细的解释,粘合剂材料300可以用于不同的配置。可重复粘合粘合剂材料300由一个或多个释放条302覆盖。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单个释放条302单独用于每一单个的粘合剂材料300系列。然而,在备选的实施例中,尺寸与主表面16尺寸大体上相同的单一释放条可用于大量可重复粘合粘合剂300。此种情况下,使用基板12时,安装员仅需要剥去一个释放条302,而不是很多单个的释放条。
图24c和25b描述了基于下表面304上表面覆盖系统的粘合剂使用情况,例如,下表面304可能是混凝土板。要使用面板12,必须移除释放条302并在面16直接指向或面向面304时使用面板12。通过使粘合剂材料300接触面304并用力向下压,面板12黏着到面304上。其他面板12可以同样粘着到面304并发生嵌合,形成表面覆盖。粘合剂材料300粘性很强,对面304具有强大的附着力,可防止正常使用条件下提升或分离面板12和面304。人们认为,胶珠B形式的粘合剂(图25a和25b)可提供更大的水平移动,这通常发生在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是因为,圆润自然的胶珠B型粘合剂较条状粘合剂可能更利于方便滚动或剪切滚动效果。
可以使用上述同样的方法移除损坏面板(没有连接系统,或没有上述类型的连接系统,即纵向连接系统),见图6a-6s。也就是说,使用一个或多个千斤顶92纵向移除损坏面板。图26a–26e描述了部分半浮动表面覆盖系统(包括相邻面板12a和12c)上损坏面板12b的移除情况。半浮动地板系统的每一块面板均由连接系统10组成,均符合上述连接系统的各个实施例。另外,胶珠B型粘合剂材料300将面板12粘到下表面90。在该特定的实施例中,连接系统10的接头Jm和Jf之间没有胶珠粘合剂材料。然而备选实施例中有此类粘合剂材料。移除面板12b的过程中,在接头Jm和Jf之间提供额外的粘合剂没有意义。也就是说,不论接头Jm和Jf之间是否存在粘合剂材料,移除过程仍然相同。
图26b–26e按顺序显示了将千斤顶92安装到损坏板12b,并按顺序操作千斤顶,从面90提升面板12b的步骤。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操作方法与上述相同,见图6d–6h。然而,在此情况下,由于提供了胶珠B型粘合剂300,所以操作千斤顶92纵向提升面板12b也具有最初弯曲和拉伸胶珠B型粘合剂,从而导致胶珠B型粘合剂与下表面90分离并从中提升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操作千斤顶将面板12b从千斤顶92附近的一个区域向外提升到较低地区的过程中这会按顺序发生。因此,与面90分离的第一个胶珠B型粘合剂将是那些位于千斤顶92的柄部96两侧或距其最近的粘合剂。随着千斤顶92逐步提升面板12b,距离刚刚脱离的珠状粘合剂最近的胶珠B型粘合剂300将要脱离面90以及其他位置。
通常,整个胶珠B型将从面90提起,这样会仍然黏着在基板12上。在某些情况下,很少部分的粘合剂300可能仍然留在下表面90上。操作千斤顶92将面板12b提升到所有胶珠B型粘合剂与面板脱离的程度后,正常移除流程的剩余部分如图6g–6i所示;事实上,图6j–6o所示及所述的整个替换流程用于重新插入全新的未损坏面板。
将会注意到,一些胶珠B型粘合剂300已与相邻面板12a和12c分离。恢复流程中,仍然处于面板12a和12c的珠状粘合剂将重新粘到下表面90上。另外,当全新面板连接到面板12a和12c上时,全新面板上的粘合剂300也会粘到表面90上。
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的那样,在准确修复受损地板的能力方面,这比直接粘地板系统拥有巨大的优势。在受损地板最佳修复方面,公认的行业标准是,从距离受损面板或多块受损面板最近的墙壁上剥离所有面板。而使用直接粘系统,则很难完成上述操作,以至于通常情况下,修复人员走捷径,仅尝试移除并仅替换受损面板。这使得无法重新连接面板之间的机械接头。如果由于环境扩张或收缩,或仅由于不能找到等同尺寸的全新面板而导致面板的尺寸发生变化,那么安装通常也需要使用填料,以填补现有面板和新安装面板之间的所有间隙。
在连接系统10的实施例中,结合基板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反向铺设。在本领域,反向铺设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指的是从面板两侧铺设的能力。例如,假设第一块面板大致位于房间中平行墙壁的中间位置。通过反向铺设能力,两名安装员(或两组安装员)可以从远离第一块面板的地方以相反方向铺设。这自然极大地减少了安装时间。该方法用于直接粘面板,优点是可以在房间相对的墙壁之间充分分配,提供卓越的视觉吸引力。可以反向铺设直接粘面板,这是因为铺设者可以使用胶水固定房间中部或其附近最佳位置的第一块面板,尽量减少在墙壁附近的操作。其他面板可以从第一块面板的相反侧粘贴。使用浮动地板则不能实现,这是因为置于最佳位置的第一块面板没有固定,它处于浮动状态,所以不能作为以相反方向铺设的基础。
反向铺设的另一个含义指的是啮合面板12的能力,将这些面板相互垂直(或以平行以外的方向)延伸。例如,这可以铺设成为人字形。
当前的现有技术,甚至是直接粘技术,很难实现反向铺设地板,这是因为传统做法是,必须从远离内螺纹接头的地方开始铺设。这是因为,在当前现有的铺设流程技术中,外螺纹接头通常比内螺纹接头短50+%,这样,将外螺纹部分啮合至内螺纹部分并到达锁定的水平面板需要或不需要创建不十分极端的角度。由于现有连接系统10是垂直的,所以不存在铺设流程。连接系统10的垂直属性使其非常容易从任何一侧啮合面板,或将外螺纹接头置于暴露的内螺纹接头上,从而以一个方向铺设,或滑动之前已铺设面板的外螺纹接头下的内螺纹接头,从而以相反方向铺设。
图27a和27b说明了反向铺设的上述各方面内容或含义。图27a显示了建筑物的平面图400,该建筑物内的地板铺设了很多面板12。图27b显示了图27a的放大图详情A,包括建筑物的一部分通道。假设在该建筑物内铺设传统的浮动地板。铺设者要选择一面墙壁(例如,房间403的墙壁402)作为起始墙壁,在此处铺设第一块面板12a。众所周知,建筑物内的墙壁均不相互完全地平行或垂直,且可能偏离100毫米或更多。在当前平面图中,通常情况下,墙壁404与墙壁402平行但不完全平行,并且可能未对齐,墙壁402和404相对端之间的长度差异大约为100毫米。因此,铺设者铺设其他面板(例如面板12b、12c等一直到面板12p)时,墙壁404和402之间的错位或偏离很明显,因为面板12p的边缘没有紧接墙壁404。而且,面板12p和墙壁404边缘之间存在缝隙,需要使用斜切面板12p进行端到端铺设,以填补面板12p和墙壁404之间的间隙。(这可以解释为,对于单一面板而言,有足够长度进行延长以便满足房间403的全长要求是不寻常的。因此,面板12a、12b等参考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例如,通常情况下,房间403所示的面板12a、12b等将包括很多已端到端连接的面板。)
墙壁402和404之间的大幅错位由斜切面板12q突显。在图27a中还可以看到,存在开口406和408作为进入房间410和门厅412的门口。房间410和412所铺设的面板沿着同一方向,并与房间403中的面板12成一直线。然后,面板和房屋墙壁之间会继续存在错位。
然而,其他区域也可以看到该情况,例如房间414、416以及门厅418,通常情况下,面板12的铺设与其他房间铺设的面板垂直。这是第二种类型或反向铺设类型的例证。
使用上述半浮动半直接粘地板系统(见图24a–25b),铺设者现在可以将房间401的中心线420作为铺设第一块面板的起始点,然后从相反方向进行反铺设。这样,从视觉角度来看,通过分摊相邻墙壁402和404之间的面板12,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墙壁402和404之间的错位。可以通过斜穿面板12i和12j(位于传统浮动地板铺设实践提供的位置)的中心线420看到该效果。
由于已经对纵向连接系统和表面覆盖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所以显而易见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概念的情况下作出许多修改和变化。例如,决定在木制地板面板中实施。然而,这些系统适用于很多不同的材料,也可以用于地板以外的表面或结构。例如,合并连接系统的面板可以使用塑料材料制成,以满足LVT(“豪华乙烯基瓷砖”)市场的需求,或作为塑料材料制成的基础基板进行提供,将其他材料的面板(如地毯或瓷砖)附着到上面。在该实施例中,合成面板具有层压型结构,基座包括该连接系统的实施例,面板为消费者提供希望的饰面。很显而易见的是,不同实施例的许多特性具有互换性或可附加使用。例如,凹槽42可用于连接系统的每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像图22a所示的凹槽42b类型,或可额外的凹槽42b、42c和42d。而且,可重复粘合粘合剂300可用于此类凹槽。千斤顶92也被描述为螺旋千斤顶。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千斤顶或提升系统,例如杠杆千斤顶或气动或液压操作系统。此外,连接系统10主要在应用细长面板的应用中进行描述。然而,它们可用于可嵌合的任何形状的面板。例如,连接系统可用于方形、六边形或三角形面板。而且,面板的形状和/或大小不需要相同。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所有此类修改和变化以及其他内容均被视为处于本项发明的范围之内,待定的性质形成上述描述和附加的权利要求。
Claims (84)
1.基板纵向连接系统具有相对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主表面,该连接系统包括:
沿基板相反两面扩展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非对称接头,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可使具有相同连接系统的两块基板相互啮合,以应对在与主要面垂直的啮合方向上施加的力;
为第一和第二接头各自提供两个经过配置的横向间隔开的横向延伸表面,从而使第一基板的第一接头与第二基板的第二接头啮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第二接头的两个横向延伸表面,确定第一接头两个横向延伸表面的相对位置,以在每个接头的最内侧和最外侧形成各自的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均与啮合方向平行,其中,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横向延伸表面从锁定平面的相对侧起,朝着彼此的方向横向延伸,并且第二接头的横向延伸表面悬于第一接头的横向延伸表面之上,这样可以在接头啮合的情况下抑制分离,其中,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横向延伸表面中,至少有一个拥有弯曲轮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配置横向延伸的表面,可在维持两个基板啮合的情况下,使两个已啮合的基板相对转动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配置横向延伸的表面,可在维持两个基板啮合的情况下,使啮合基板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向着铺设基板的表面方向转动7°至1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凭借第一和第二接头的非对称结构配置,至少在每个锁定平面的一侧形成一个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与一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横向延伸表面具有连续凸曲线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锁定平面中,其中一个横向延伸表面具有连续凸曲线轮廓,另一个具有含有一条或多条直线的轮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横向延伸表面都具有连续凸曲线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或多个横向延伸表面具有连续凸曲线轮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接头都包含一个以啮合方向延伸的凸起物,以及一个沿着基板相应侧形成的相邻凹槽;横向延伸表面在每个凸起物的最外层表面和每个凹槽的最内层表面上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的凸起物具有球根轮廓,其颈部宽度变窄,其中第一接头凸起物上的部分横向延伸表面临近颈部的最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接头的凹槽具有球根轮廓,其颈部宽度变窄,其中第二接头凹槽上的部分横向延伸表面临近颈部的最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含有横穿每个颈部最短距离直线的平面相对倾斜于主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含有横穿每个颈部最短距离直线的平面位于相对倾斜于主表面的平面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横穿每个颈部的最短距离直线相互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横穿每个颈部的最短距离直线共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横向延伸表面都构成各自的部分弯曲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头均由位于该接头两个横向延伸表面之间的第三横向延伸表面构成,相对放置的第三横向延伸表面在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之间形成第三锁定平面,其中与第三锁定平面相关联的第三横向延伸表面从第三锁定平面的相对面起,朝着彼此的方向横向延伸,第二接头的第三横向延伸表面与第一接头的第三横向延伸表面对齐或悬在它的上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头经过相对配置,针对第三锁定平面,在与啮合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彼此啮合,以便防止已经啮合的接头分离,第三锁定平面平行于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并介于二者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头均包含第三横向延伸表面,在接头已经啮合的情况下,该第三横向延伸表面延伸至第三锁定平面的对侧。
20.基板纵向连接系统具有相对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主表面,该连接系统包括:
沿基板相反两面扩展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非对称接头,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可使具有相同连接系统的两块基板相互啮合,以应对在与主要面垂直的啮合方向上施加的力;
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各具有两个经过配置的横向间隔开的弯曲面,可使一个基板的第一个接头能够与第二个基板的第二个接头啮合,并且第一个接头的两个弯曲面与第二个接头的两个弯曲面在每个接头最内侧和最外侧上啮合,从而形成各自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可独立遏制已啮合接头朝着与啮合方向平行的方向分离,每个锁定平面的方向与啮合方向平行,其中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的弯曲面位于该锁定平面的两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基板继续保持啮合的状态下,通过配置弯曲面可使两个啮合的基板相对转动3°。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配置弯曲面,可在维持两个基板啮合的情况下,使啮合基板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向着铺设基板的表面方向转动7°至10°。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接头均包含第三个弯曲面,并且通过对各自的第三弯曲面进行相对配置,可使彼此啮合,从而在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之间形成第三个锁定平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凭借第一和第二接头的非对称结构配置,至少在每个锁定平面的一侧形成一个空隙。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何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弯曲面具有连续凸曲线轮廓。
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何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与一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一个弯曲面具有连续曲线轮廓,且此锁定平面的另一个弯曲面的轮廓包含一条或多条直线。
27.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何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弯曲面都具有连续曲线轮廓。
28.根据权利要求20至27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接头都包含一个以啮合方向延伸的凸起物,以及一个沿着基板相应侧形成的相邻凹槽;弯曲面在每个凸起物的最外层表面和每个凹槽的最内层表面上形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的凸起物具有球根轮廓,其颈部宽度变窄,其中第一接头凸起物上的部分弯曲面沿着颈部的最外侧形成。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接头的凹槽具有球根轮廓,其颈部宽度变窄,其中第二接头凹槽上的部分弯曲面沿着颈部的最外侧形成。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含有横穿每个颈部最短距离直线的平面相对倾斜于主表面。
32.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含有横穿每个颈部最短距离直线的平面位于相对倾斜于主表面的平面内。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横穿每个颈部的最短距离直线相互平行。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横穿每个颈部的最短距离直线共线。
35.基板纵向连接系统具有相对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主表面,该连接系统包括:
非对称外内接头沿着基板两侧相对延伸,通过配置内外接头,可启用带有接头状连接系统的两块基板,以便在受到啮合方向与主表面垂直的压力时彼此啮合;外螺纹接头包含的外凸通常从第一个主表面向第二个主表面垂直延伸,在外凸的内侧形成外凹;内螺纹接头包含的内凸通常从第二个主要表面向第一个主要表面垂直延伸,在内凸的内侧形成内凹;外螺纹接头上,第一个外锁定表面在离其内凹最远处的外凸的一侧形成,第二个外锁定表面在离其外凸最远处的内凹一侧形成,第三个外锁定表面为外凸和外凹共有的表面;内螺纹接头上,第一个内锁定表面在离其外凸最远处的内凹的一侧形成,第二个内锁定表面在离其内凹最远处的外凸的一侧形成,第三个内锁定表面为内凸和内凹共有的表面;配置锁定表面,以在两个基板的外内接头相互啮合时,使第一个外锁定表面和第一个内锁定表面啮合形成第一个锁定平面,使第二个外锁定表面和第二个内锁定表面啮合形成第二个锁定平面,以及使第三个外锁定表面和第三个内锁定表面啮合,形成位于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之间的第三个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可防止已啮合接头在平行于啮合方向的方向上分离。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基板继续保持啮合的状态下,通过配置锁定表面可使两个啮合的基板相对转动3°。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配置锁定表面,可在维持两个基板啮合的情况下,使啮合基板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向着铺设基板的表面方向转动7°至10°。
38.根据权利要求35至37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一个阴锁定表面中至少一个具有平滑弯曲的横向延伸部分;第二个阳锁定表面和第二个阴锁定表面中至少一个具有平滑弯曲的横向延伸部分。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另外的第一外锁定表面和第一内锁定表面都具有至少含有一个二维面的横向延伸部分。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另外的第二外锁定表面和第二内锁定表面都具有至少含有一个二维面的横向延伸部分。
41.根据权利要求35至37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和第二外和内锁定表面均含有平滑弯曲的横向延伸部分。
42.根据权利要求35至41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外锁定表面、第一内锁定表面、第个外锁定表面和第二内锁定表面由弯曲面构成;弯曲面相互啮合,形成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
43.根据权利要求35至42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外锁定表面和第三内锁定表面中至少有一个由弯曲面构成。
44.基板纵向连接系统具有相对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主表面,该连接系统包括:
沿基板相对两侧延伸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非对称接头,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可使具有相同连接系统的两块或多块基板相互啮合,以应对在与主要面垂直的啮合方向上施加的力,还可以通过沿着与啮合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第一块基板,从而使已啮合的基板脱离,便于相邻已啮合基板沿着第一块基板的两侧旋转,以处于较第一块基板倾斜的平面中,从而朝着啮合方向,在已啮合基板的第二个接头上施力。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进一步配置第一和第二接头,可使相邻啮合的基板从第一基板向下转动7°至10°,并且不会分开基板。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配置第一和第二接头,可使相邻啮合的基板在相对倾斜于第一块基板的平面上转动3°。
47.根据权利要求44至46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头都有两个横向间隔开的横向延伸表面部分,通过配置,可使一个基板上的第一接头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接头啮合,第一接头的两个横向延伸表面和第二接头的两个横向延伸表面在每个接头的最内层和最为外层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平行于啮合方向,并且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横向延伸部分,从该锁定平面的对侧起,朝着彼此的方向横向延伸,第二接头的横向延伸部分悬于第一接头的横向延伸部分之上。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与至少一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横向延伸表面具有连续凸曲线轮廓。
49.根据权利要求44至47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头都有两个横向间隔开的弯曲面,通过配置,可使一个基板上的第一接头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接头啮合,并且第一接头的两个弯曲面与第二接头的两个弯曲面在每个接头的最内侧和最外侧上啮合,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每个平面可独立抑制已啮合接头在平行于啮合方向的方向上分离,其中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弯曲面位于该锁定平面的两侧。
50.根据权利要求44至47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是外螺纹接头,第二接头为内螺纹接头,外螺纹接头含有外凸,通常从第一主表面起向着第二主表面垂直延伸,外凸内侧形成外凹槽;内螺纹接头含有内凸,通常从第二主表面起向着第一主表面延伸,内凸内侧形成内凹槽;外螺纹接头上,第一外锁定表面在离内凹最远的外凸两侧形成,第二外锁定表面在离外凸最远的内凹两侧形成,第三外锁定表面为外凸和外凹共有的表面;内螺纹接头上,第一内锁定表面在离外凸最远的内凹两侧形成,第二内锁定表面在离内凹最远的外凸两侧形成,第三内锁定表面为内凸和内凹共有的表面;通过配置锁定表面,可以啮合两个基板内外接头,使第一个外和第一个内锁定表面啮合形成第一锁定平面,第二个外和第二个内锁定表面啮合形成第二锁定平面,以及第三个外和第三个内锁定表面啮合,形成位于第一个和第二个锁定平面之间的第三个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可阻止已啮合的接头在平行于啮合方向的方向上分开。
51.根据权利要求44至47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配置,在手动啮合基板时,使第一和第二接头构成三个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均平行于啮合方向,并可阻止已啮合的接头在与啮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分开。
52.根据权利要求1至51条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基板位于有四个侧面的二维矩形或正方形基板构造中时,第一接头针对两个相邻的侧面延伸,第二接头针对剩下的两个相邻侧面延伸。
53.根据权利要求1至52中任意一条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包含多个基板,其中每个基板具有纵向连接系统。
54.半浮动表面覆盖系统包含:
多个基板,每个基板都具有权利要求1至52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
粘在第一个主要面上的大量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和
覆盖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的一个或多个释放条。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大量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应用于两条个或多条在基板上纵向延伸的间隔线。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条间隔线中使用大量连续条状或珠状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
57.根据权利要求54至56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均匀地相互隔开并在基板纵向中心线上对称设置的多条线上应用可重复粘合粘合剂。
58.根据权利要求54至57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垂直于第一主表面测量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厚度在1至6毫米之间。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可重复粘合胶水的厚度为2至4毫米。
60.根据权利要求54至59中任意一条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大量粘合剂构成黏合在基板上的接头粘合剂并使用释放条覆盖,接头粘合剂位于某个位置,当移除覆盖条后一个基板的接头系统耦合到另一个基板的接头系统上时,一个基板上的接头粘合剂会粘在在另一基板的接头上。
61.根据权利要求54至60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基板由精选的实木、工程木材、层压板、竹子、塑料和乙烯组合材料制成。
62.半浮动表面覆盖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提供权利要求53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
将大量可重复粘合的粘合剂粘在第一个主表面上;和,
用释放条覆盖粘合剂。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粘贴粘合剂包括在沿基板纵向延伸的两条或多条间隔线中应用粘合剂。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粘贴粘合剂包括在第一个主表面的至少一条间隔线中,以连续条状或珠状应用粘合剂。
65.根据权利要求62至64中任意一条所述的方法,包括应用垂直于主表面测量时均匀厚度为1-6毫米的粘合剂。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包括应用2-4毫米厚度均匀的粘合剂。
67.根据权利要求62至66中任意一条所述的方法包括,将大量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粘在至少一部分接头上,然后用释放条覆盖接头上的粘合剂,将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用于第一块基板的位置上,其中移除覆盖第一块基板的接头上的粘合剂的释放条,将第一块和第二块基板的纵向连接系统耦合在一起,粘合剂会粘在第二块基板的接头上。
68.表面覆盖系统包含多块基板,每块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主要面,其中第一个主要面经过设置,面对由系统覆盖的下支撑面和纵向连接系统,纵向连接系统的构成如下:
沿基板相对两侧延伸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非对称接头,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可使两块或多块基板相互啮合,以应对在与主要面垂直的啮合方向上施加的力,还可以使已啮合的基板分离,方法是:(a)在与啮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提起第一块基板,以促进相邻的已啮合基板沿着第一块基板的相对两侧旋转,从而位于与第一块基板相对倾斜的平面中;和(b)随后在啮合方向上向已啮合基板的第二个接头施力。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可卸下的连接在第一块基板上的支柱,该支柱有一根轴,可穿过在第一块基板上形成的洞,对下支撑面施加压力,操作该支柱将轴穿过洞,从而提起第一块基板形成下支撑面。
70.根据权利要求68或69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纵向连接系统与权利要求1至43所述的一致。
71.根据权利要求68至70中任意一条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大量黏合在第一个主表面上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以及,覆盖在可重复粘合粘合剂上的一个或多个释放条。
72.根据权利要求68至71中任意一条所述的表面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大量粘贴在第一和第二接头中其中一个或两个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和覆盖粘贴在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的各自释放条。
73.根据权利要求1至51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大量粘贴在第一和第二接头中一个或两个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和覆盖粘贴在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的各自释放条。
74.表面覆盖系统的基板包含权利要求1至52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
75.权利要求74所述的基板包括大量粘贴在第一和第二接头中一个或两个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和覆盖粘贴在接头上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的各自释放条。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接头都具有粘合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并提供了容纳粘合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的凹槽。
77.根据权利要求74至76中任意一条所述的基板包含大量粘合在第一主表面上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以及,覆盖第一主表面上的可重复粘合粘合剂上的一个或多个释放条。
78.根据权利要求1至52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包含一层置于接头表面的蜡,当与类似接头啮合时,形成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
79.根据权利要求9、28、35中的任意一条,以及直接或间接取决于权利要求9、28或35的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基板的每个凹槽都配有连接系统,通过配置可以弹性打开以便使用类似的接头系统使第二基板的相应凸起物进入凹槽并与之啮合。
80.基板纵向连接系统具有相对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主表面,该连接系统包括:
沿基板相反两面扩展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非对称接头,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头经过配置,可使具有相同连接系统的两块基板相互啮合,以应对在与主要面垂直的啮合方向上施加的力;
通过配置第一和第二接头,可在继续啮合两个基板的情况下,使两个啮合的基板相对旋转3°。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头上都配有两个横向间隔开的一般凸面,通过配置,可使一个基板的第一接头和第二基板的第二接头啮合,针对第二接头的两个一般凸面,确定第一接头两个一般凸面的相对位置,以在每个接头的最内侧和最外侧形成各自的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每个锁定平面与啮合方向平行,其中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一般凸面从锁定平面的对侧起,朝着彼此的方向横向延伸,并且第二接头的一般凸面悬于第一接头的一般凸面之上,以便防止啮合的接头分离,与每个锁定平面相关联的至少一个一般凸面具有弯曲的轮廓。
82.根据权利要求80或81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接头均包含朝啮合方向延伸的凸起物和沿着基板相应侧形成的相邻凹槽;以及在每个凸起物的最外层表面和每个凹槽的最内层表面上形成横向延伸表面。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配置可以弹性打开每个凹槽,以便使用类似连接系统使基板凸起物进入凹槽并与之啮合。
84.根据权利要求81至83中任意一条所述的纵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配置第一和第二接头可以在第一和第二锁定平面中间形成第三锁定平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AU2011900987 | 2011-03-18 | ||
AU2011900987A AU2011900987A0 (en) | 2011-03-18 | Structural Locking System | |
AU2011902017 | 2011-05-24 | ||
AU2011902017A AU2011902017A0 (en) | 2011-05-24 | Structural Locking System | |
AU2011902871A AU2011902871A0 (en) | 2011-07-19 | Structural Locking System | |
AU2011902871 | 2011-07-19 | ||
AU2011904668 | 2011-11-09 | ||
AU2011904668A AU2011904668A0 (en) | 2011-11-09 | Structural Locking System | |
PCT/AU2012/000280 WO2012126046A1 (en) | 2011-03-18 | 2012-03-16 | Vertical joi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surface covering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47749A true CN103547749A (zh) | 2014-01-29 |
CN103547749B CN103547749B (zh) | 2016-09-28 |
Family
ID=46878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24041.3A Active CN103547749B (zh) | 2011-03-18 | 2012-03-16 | 纵向连接系统及相关面覆盖系统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EP (3) | EP4050180A1 (zh) |
JP (1) | JP6254519B2 (zh) |
KR (1) | KR101998335B1 (zh) |
CN (1) | CN103547749B (zh) |
BR (1) | BR112013023790B1 (zh) |
CA (1) | CA2866109C (zh) |
CL (1) | CL2013002698A1 (zh) |
MY (1) | MY167150A (zh) |
PH (1) | PH12013501935A1 (zh) |
PL (2) | PL2686502T3 (zh) |
RU (1) | RU2604358C2 (zh) |
SG (1) | SG193535A1 (zh) |
WO (1) | WO2012126046A1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68986A1 (zh) * | 2014-05-09 | 2015-11-12 | 赵全起 | 糯米胶双球锁扣地板 |
CN106460395A (zh) * | 2014-05-08 | 2017-02-22 | 阿卡曾塔板材型材有限公司 | 板块 |
CN106930441A (zh) * | 2017-04-07 | 2017-07-07 | 芜湖科逸住宅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整体浴室的快速易拼装式壁板及其连接方法 |
CN107109850A (zh) * | 2014-12-22 | 2017-08-29 | 塞拉洛克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地板镶板的机械锁定系统 |
CN110573685A (zh) * | 2018-01-27 | 2019-12-13 | 伊彭多尔公司 | 用于地板面板的接合系统 |
CN110621829A (zh) * | 2017-04-26 | 2019-12-27 | 创新四号地板控股有限公司 | 镶板及覆盖物 |
CN110945194A (zh) * | 2017-07-24 | 2020-03-31 | 阿瑞斯瑞提欧有限公司 | 用于形成底部衬垫的构件 |
CN110998041A (zh) * | 2017-07-18 | 2020-04-10 | Xylo科技股份公司 | 具有可拆卸的突出唇部的用于墙体覆盖物、天花板覆盖物或地板覆盖物的面板 |
CN111699293A (zh) * | 2018-02-08 | 2020-09-22 | 奥托福克斯两合公司 | 具有特殊连接元件的型材组合件 |
TWI738231B (zh) * | 2020-02-27 | 2021-09-01 | 謝啟煌 | 音響空間聲學原木結構 |
CN115362302A (zh) * | 2020-04-08 | 2022-11-18 | 阿卡曾塔板材型材有限公司 | 具有抗断裂耦合元件的面板 |
US12123204B2 (en) | 2019-11-07 | 2024-10-22 | Lignum Technologies Ag | Panels with a detachable protruding lip for wall-, ceiling- or floor covering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725395B2 (en) | 2009-09-04 | 2023-08-15 | Välinge Innovation AB | Resilient floor |
WO2011028171A1 (en) | 2009-09-04 | 2011-03-10 | Välinge Innovation AB | A method of assembling resilient floorboards which are provided with a mechanical locking system |
US8365499B2 (en) | 2009-09-04 | 2013-02-05 | Valinge Innovation Ab | Resilient floor |
EP2895667B1 (en) | 2012-08-27 | 2019-12-04 | Pergo (Europe) AB | Panel |
AU2013317701B8 (en) * | 2012-09-19 | 2019-11-21 | Välinge Innovation AB | A panel for covering a surface or support and an associated joint system |
PL3358101T3 (pl) | 2013-03-25 | 2020-03-31 | Välinge Innovation AB | Deski podłogowe z mechanicznym systemem blokującym i sposób wytwarzania mechanicznego systemu blokującego |
US9890541B2 (en) | 2013-04-24 | 2018-02-13 | HÜMA PARKETTSYSTEM GmbH | Floor board, in particular for flooring |
CA2861259C (en) * | 2013-11-01 | 2016-06-14 | Groupe Isolofoam Inc. | Rigid insulating panel and rigid insulation panel assembly |
WO2015070890A1 (en) | 2013-11-12 | 2015-05-21 | Grigorij Wagner | Flooring component |
CN103711284B (zh) * | 2014-01-20 | 2015-09-09 | 刘夷 | 悬浮地板及其连体集成、铺装和拆除方法 |
WO2016010414A1 (en) * | 2014-07-17 | 2016-01-21 | Fok Seng Chong | Floor panel |
FR3024990B1 (fr) * | 2014-08-25 | 2018-11-16 | Gerflor | Panneau de sol pour la realisation d'un revetement. |
HRP20230136T1 (hr) | 2014-08-29 | 2023-03-31 | Välinge Innovation AB | Sustav vertikalnog spoja za površinsku ploču |
PT3031998T (pt) * | 2014-12-08 | 2017-12-29 | Innovations4Flooring Holding N V | Painel com um sistema de bloqueio em forma de gancho |
US12071770B2 (en) | 2015-01-16 | 2024-08-27 | Unilin Bv | Floor panel for forming a floor covering |
BE1022985B1 (nl) * | 2015-01-16 | 2016-10-27 | Flooring Industries Limited Sarl | Vloerpaneel voor het vormen van een vloerbekleding |
NL1041176B1 (en) * | 2015-02-06 | 2016-10-12 | Petrus Hendricus Akerboom Reindert | Tiling system. |
CA164757S (en) | 2015-10-07 | 2016-06-21 | Groupe Isolofoam Inc | Insulation panel |
CN108368704A (zh) | 2015-12-17 | 2018-08-03 | 瓦林格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制造用于镶板的机械锁定系统的方法 |
BE1023779B1 (nl) | 2015-12-31 | 2017-07-24 | Flooring Industries Limited Sarl | Vloerpaneel voor het vormen van een vloerbekleding |
MX2018007995A (es) * | 2015-12-31 | 2019-01-10 | Flooring Ind Ltd Sarl | Panel de piso para formar un recubrimiento de piso. |
WO2018063047A1 (en) | 2016-09-30 | 2018-04-05 | Välinge Innovation AB | Set of panels assembled by vertical displacement and locked together i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 |
NL2019609B1 (en) * | 2017-09-22 | 2019-03-28 | Innovations4Flooring Holding N V | Panel and covering |
WO2019139520A1 (en) * | 2018-01-09 | 2019-07-18 | Välinge Innovation AB | Set of panels |
NL2020256B1 (en) * | 2018-01-09 | 2019-07-15 | Innovations4Flooring Holding N V | Panel |
EP3737803B1 (en) * | 2018-01-10 | 2024-11-06 | Välinge Innovation AB | Set of subfloor panels |
EP3581732B1 (de) * | 2018-06-15 | 2022-12-07 | Akzenta Paneele + Profile GmbH | Paneel mit dichtungsrille und dichtungsleiste |
NL2021886B1 (en) | 2018-10-26 | 2020-05-13 | I4F Licensing Nv | Panel, in particular a floor panel or wall panel, and panel covering |
EA202192116A1 (ru) * | 2019-01-30 | 2021-10-28 | И4Ф Лайсенсинг Нв | Панель для создания напольного покрытия |
CN114008280B (zh) * | 2019-01-30 | 2023-09-19 | I4F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镶板和包括镶板的覆盖物 |
CA3128487A1 (en) * | 2019-01-30 | 2020-08-06 | I4F Licensing Nv | Panel and floor covering comprising the same |
AU2019464484A1 (en) * | 2019-09-06 | 2022-03-31 | I4F Licensing Nv | Floor panel and floor |
WO2021225715A1 (en) | 2020-05-05 | 2021-11-11 | Owens Corn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Llc | Insulation boards with interlocking shiplap edges |
US20230304299A1 (en) | 2020-07-31 | 2023-09-28 | I4F Licensing Nv | Panel and Covering |
NL2026188B1 (en) * | 2020-07-31 | 2022-04-04 | I4F Licensing Nv | Panel, covering, and method of uncoupling two interconnected panels |
AU2021318730A1 (en) * | 2020-07-31 | 2023-03-02 | I4F Licensing Nv | Panel suitable as a floor, ceiling or wall covering, and covering for a floor, ceiling or wall, which is constituted by a multitude of such panels |
NL2026189B1 (en) * | 2020-07-31 | 2022-04-04 | I4F Licensing Nv | Panel suitable as a floor, ceiling or wall covering, and covering for a floor, ceiling or wall, which is constituted by a multitude of such panel |
CN115030401A (zh) * | 2022-06-28 | 2022-09-09 | 浙江诚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木塑外墙板及其连接件、木塑外墙板的制备方法 |
EP4477816A1 (de) * | 2023-06-12 | 2024-12-18 | Flooring Technologies Ltd. | Hartes fussbodenpaneel zur schwimmenden verlegung unter ausbildung eines fussbodenpaneelverbunde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5447A (zh) * | 1993-05-10 | 2001-02-28 | 凡林奇铝业有限公司 | 用于连接建筑板的系统 |
CN1109172C (zh) * | 1998-06-03 | 2003-05-21 | 凡林奇铝业有限公司 | 地板机械连接用的锁定系统 |
US20060080909A1 (en) * | 2003-02-12 | 2006-04-20 | Harding Miceal J P | Flooring systems |
US20060191222A1 (en) * | 2005-02-28 | 2006-08-31 | Vincente Sabater | Flooring system having large floor pattern |
US20100031594A1 (en) * | 2008-08-08 | 2010-02-11 | Liu David C | Flooring Boards With Press Down Locking Mechanis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15324C2 (sv) * | 2000-06-22 | 2001-07-16 | Tarkett Sommer Ab | Golvbräda med kopplingsorgan |
SE522860C2 (sv) * | 2000-03-10 | 2004-03-09 | Pergo Europ Ab | Vertikalt förenade golvelement innefattande en kombination av olika golvelement |
BE1013569A3 (nl) * | 2000-06-20 | 2002-04-02 | Unilin Beheer Bv | Vloerbekleding. |
DE10120062B4 (de) * | 2001-04-24 | 2008-03-20 | Kronotec Ag | Fussbodenpaneel |
DE10138285A1 (de) * | 2001-08-10 | 2003-03-06 | Akzenta Paneele & Profile Gmbh | Paneel sowie Befestigungssystem für Paneele |
JP2003293556A (ja) * | 2002-03-29 | 2003-10-15 | Sekisui Chem Co Ltd | 木質系内装仕上げ材の施工方法、木質系内装仕上げ材及び両面テープ |
DE50311595D1 (de) * | 2002-04-05 | 2009-07-30 | Tilo Gmbh | Fussbodendielen |
JP2004052453A (ja) * | 2002-07-23 | 2004-02-19 | Sekisui Chem Co Ltd | フローリング床の敷設構造、施工方法並びに改修方法及びフローリング材 |
DE10305695B4 (de) * | 2003-02-12 | 2008-01-17 | Stefan Coors | Verkleidungsplatte, insbesondere Fussbodenplatte |
DE202005004537U1 (de) * | 2005-03-17 | 2005-06-16 | Schulte, Johannes | Paneele für Fußboden-, Wand- oder Deckenbeläge |
US20060260252A1 (en) * | 2005-05-23 | 2006-11-23 | Quality Craft Ltd. | Connection for laminate flooring |
DE102005028072B4 (de) * | 2005-06-16 | 2010-12-30 | Akzenta Paneele + Profile Gmbh | Fußbodenpaneel |
EP2009197B1 (en) * | 2006-04-14 | 2016-04-13 | Yekalon Industry Inc. | A floor block, a floor system and a laying method therefor |
DE202008010555U1 (de) * | 2008-08-08 | 2009-12-17 | Akzenta Paneele + Profile Gmbh | Kunststoffpaneel mit Hakenprofil |
CN201261936Y (zh) * | 2008-09-11 | 2009-06-24 | 乐山吉象地板制品有限公司 | 太极锁扣地板 |
NL2003019C2 (nl) * | 2009-06-12 | 2010-12-15 | 4Sight Innovation Bv | Vloerpaneel en vloerbedekking bestaande uit meerdere van dergelijke vloerpanelen. |
US20110030300A1 (en) * | 2009-08-10 | 2011-02-10 | Liu David C | Floor And Tile With Padding |
-
2012
- 2012-03-16 CA CA2866109A patent/CA2866109C/en active Active
- 2012-03-16 EP EP22150200.8A patent/EP405018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2-03-16 BR BR112013023790-2A patent/BR112013023790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3-16 SG SG2013070404A patent/SG193535A1/en unknown
- 2012-03-16 CN CN201280024041.3A patent/CN103547749B/zh active Active
- 2012-03-16 PL PL12760572T patent/PL2686502T3/pl unknown
- 2012-03-16 EP EP12760572.3A patent/EP2686502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3-16 MY MYPI2013701686A patent/MY167150A/en unknown
- 2012-03-16 EP EP19195981.6A patent/EP3597836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3-16 JP JP2014500203A patent/JP6254519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3-16 KR KR1020137027591A patent/KR101998335B1/ko active Active
- 2012-03-16 PH PH1/2013/501935A patent/PH12013501935A1/en unknown
- 2012-03-16 PL PL19195981T patent/PL3597836T3/pl unknown
- 2012-03-16 RU RU2013146212/03A patent/RU2604358C2/ru active
- 2012-03-16 WO PCT/AU2012/000280 patent/WO201212604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
- 2013-09-17 CL CL2013002698A patent/CL2013002698A1/es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85447A (zh) * | 1993-05-10 | 2001-02-28 | 凡林奇铝业有限公司 | 用于连接建筑板的系统 |
CN1109172C (zh) * | 1998-06-03 | 2003-05-21 | 凡林奇铝业有限公司 | 地板机械连接用的锁定系统 |
US20060080909A1 (en) * | 2003-02-12 | 2006-04-20 | Harding Miceal J P | Flooring systems |
US20060191222A1 (en) * | 2005-02-28 | 2006-08-31 | Vincente Sabater | Flooring system having large floor pattern |
US20100031594A1 (en) * | 2008-08-08 | 2010-02-11 | Liu David C | Flooring Boards With Press Down Locking Mechanism |
Cited B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60395A (zh) * | 2014-05-08 | 2017-02-22 | 阿卡曾塔板材型材有限公司 | 板块 |
WO2015168986A1 (zh) * | 2014-05-09 | 2015-11-12 | 赵全起 | 糯米胶双球锁扣地板 |
CN107109850A (zh) * | 2014-12-22 | 2017-08-29 | 塞拉洛克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地板镶板的机械锁定系统 |
CN107109850B (zh) * | 2014-12-22 | 2019-10-25 | 塞拉洛克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地板镶板的机械锁定系统 |
CN106930441A (zh) * | 2017-04-07 | 2017-07-07 | 芜湖科逸住宅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整体浴室的快速易拼装式壁板及其连接方法 |
CN110621829A (zh) * | 2017-04-26 | 2019-12-27 | 创新四号地板控股有限公司 | 镶板及覆盖物 |
CN110621829B (zh) * | 2017-04-26 | 2021-08-10 | I4F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镶板及覆盖物 |
US11459774B2 (en) | 2017-07-18 | 2022-10-04 | Xylo Technologies Ag | Panels with a detachable protruding lip for wall- , ceiling- or floor coverings |
CN110998041A (zh) * | 2017-07-18 | 2020-04-10 | Xylo科技股份公司 | 具有可拆卸的突出唇部的用于墙体覆盖物、天花板覆盖物或地板覆盖物的面板 |
CN110998041B (zh) * | 2017-07-18 | 2022-08-16 | Xylo科技股份公司 | 具有可拆卸的突出唇部的用于墙体覆盖物、天花板覆盖物或地板覆盖物的面板 |
CN110945194A (zh) * | 2017-07-24 | 2020-03-31 | 阿瑞斯瑞提欧有限公司 | 用于形成底部衬垫的构件 |
CN110573685B (zh) * | 2018-01-27 | 2021-10-15 | 维洛克斯公司 | 用于地板面板的接合系统 |
CN113818658A (zh) * | 2018-01-27 | 2021-12-21 | 维洛克斯公司 | 用于地板面板的接合系统 |
AU2019211133B2 (en) * | 2018-01-27 | 2022-01-20 | Vilox Ab | Joining system for floor panels |
US11359384B2 (en) | 2018-01-27 | 2022-06-14 | Vilox Ab | Joining system for floor panels |
CN110573685A (zh) * | 2018-01-27 | 2019-12-13 | 伊彭多尔公司 | 用于地板面板的接合系统 |
CN113818658B (zh) * | 2018-01-27 | 2024-06-07 | 维洛克斯公司 | 用于地板面板的接合系统 |
CN111699293A (zh) * | 2018-02-08 | 2020-09-22 | 奥托福克斯两合公司 | 具有特殊连接元件的型材组合件 |
CN111699293B (zh) * | 2018-02-08 | 2023-03-21 | 奥托福克斯两合公司 | 用于制造型材组合件的方法 |
US12123204B2 (en) | 2019-11-07 | 2024-10-22 | Lignum Technologies Ag | Panels with a detachable protruding lip for wall-, ceiling- or floor coverings |
TWI738231B (zh) * | 2020-02-27 | 2021-09-01 | 謝啟煌 | 音響空間聲學原木結構 |
CN115362302A (zh) * | 2020-04-08 | 2022-11-18 | 阿卡曾塔板材型材有限公司 | 具有抗断裂耦合元件的面板 |
CN115362302B (zh) * | 2020-04-08 | 2024-03-22 | 阿卡曾塔板材型材有限公司 | 具有抗断裂耦合元件的面板 |
US12270209B2 (en) | 2020-04-08 | 2025-04-08 | Akzenta Paneele + Profile Gmbh | Panel having fracture-resistant coupling element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47749B (zh) | 2016-09-28 |
CA2866109A1 (en) | 2012-09-27 |
EP4050180A1 (en) | 2022-08-31 |
BR112013023790B1 (pt) | 2021-06-29 |
JP6254519B2 (ja) | 2017-12-27 |
PL3597836T3 (pl) | 2022-05-02 |
PL2686502T3 (pl) | 2020-03-31 |
EP2686502A1 (en) | 2014-01-22 |
CL2013002698A1 (es) | 2014-11-14 |
EP2686502A4 (en) | 2014-09-17 |
SG193535A1 (en) | 2013-10-30 |
RU2013146212A (ru) | 2015-04-27 |
RU2604358C2 (ru) | 2016-12-10 |
EP3597836B1 (en) | 2022-01-12 |
KR101998335B1 (ko) | 2019-07-09 |
PH12013501935A1 (en) | 2013-10-14 |
CA2866109C (en) | 2017-07-25 |
EP2686502B1 (en) | 2019-09-11 |
KR20140050596A (ko) | 2014-04-29 |
EP3597836A1 (en) | 2020-01-22 |
MY167150A (en) | 2018-08-13 |
BR112013023790A2 (pt) | 2016-12-06 |
JP2014513757A (ja) | 2014-06-05 |
WO2012126046A1 (en) | 2012-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47749B (zh) | 纵向连接系统及相关面覆盖系统 | |
US12139918B2 (en) | Vertical joi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surface covering system | |
US9885187B2 (en) | Panel for covering a surface or support and an associated joint system | |
AU2017200662B2 (en) | Vertical Joint System and Associated Surface Covering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06 Address after: The Swedish Viking Patentee after: Volinge Innovation AB Address before: Western Australia, Australia Patentee before: Ai Nuo Tyke International Private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