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6874B - 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46874B CN103546874B CN201210247211.6A CN201210247211A CN103546874B CN 103546874 B CN103546874 B CN 103546874B CN 201210247211 A CN201210247211 A CN 201210247211A CN 103546874 B CN103546874 B CN 1035468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eaking right
- terminal
- speaking
- base station
- scheduling ser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包括:群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和基站建立RRC连接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申请请求;调度服务器从一个或多个终端中选择话权终端;调度服务器建立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并向话权终端授予话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系统。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正确、高效的对LTE集群系统的话权进行管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指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其中集群通信也日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通讯业务。集群通信是指一种专用的调度通讯方式,包括专用指挥和调度通信,其系统信道可被系统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资源共享的多用途、高效能的特点,集群用户可以同时加入呼叫,通话以单工方式工作。
第二代集群系统是窄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系统支持语音和低速数据(最高28.8kbps)通信,代表系统是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European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定义的陆上集群无线电(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系统、美国Motorola的综合数字增强型网络(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s)系统,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基于CDMA1X开发的开放式集群结构(GoTa,Global Open Trunking Architecture)系统以及基于GSM开发的GT800系统。
综上所述,现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都是基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或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来实现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无线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宽带化成为整个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行业人员在应用集群通信系统进行指挥调度的过程中,已不仅仅要求“听得见”,还要求“看得见”。相应地,集群通信系统在技术上也将向系统IP化、业务多样化、数据宽带化、终端多模化的方向发展。从具体的应用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高速数据、视频以及构建于此基础之上的多种应用,包括移动办公、多媒体集群调度、视频监控、城市应急联动等方面。与此同时,集群通信系统还应该具有更大的信道容量、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好的传输性能、以及采用低成本、可伸缩、可配置的全IP无线多媒体网络架构,并能够实现平滑演进。
组呼业务是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提供的最基本业务。一次组呼中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参与,但是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用户讲话,其他用户只能听。因此,话权是组呼中的重要资源,讲话者拥有话权,在组呼通信过程中,讲话者可以释放话权,听者可以申请话权从而成为新的讲话者。由于群组中存在多个用户,因此存在多个用户同时申请话权的场景,故而集群系统中的正确、高效的话权管理至关重要,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未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能够正确、高效的对LTE集群系统的话权进行管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和系统,以实现正确、高效的对LTE集群系统的话权进行管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
群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和基站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申请请求;调度服务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中选择话权终端;
调度服务器建立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并向所述终端授予话权。
所述调度服务器建立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包括:
所述调度服务器向所述基站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携带调度服务器为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一隧道标识ID;
所述基站记录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一隧道ID,为话权终端建立上行业务承载,并通知话权终端重配RRC连接;
所述基站收到话权终端的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携带基站为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二隧道ID;
调度服务器记录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第二隧道ID,完成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的建立。
向所述话权终端授予话权,包括:
调度服务器向话权终端发送话权授权消息;
话权终端接收到话权授权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回应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并开始发言。
所述终端和基站建立RRC连接,包括:
终端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基站为终端分配上行资源,并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通知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完成。
所述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申请请求,包括:
RRC连接完成后,终端在所述上行资源上向基站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
基站将所述话权申请请求消息转发给所述调度服务器;
所述调度服务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中选择话权终端,包括:
所述调度服务器接收到群组内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的所述话权申请请求消息后,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中选择话权优先级最高的终端作为话权终端。
向所述话权终端授予话权后,该方法还包括:
调度服务器通过基站向除话权终端外群组内的其他所有终端发送话权提示消息,提示话权被占用。
向所述话权终端授予话权后,该方法还包括:
调度服务器向除话权终端外其他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的终端发送话权排队消息,并指示基站释放除话权终端外其他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的终端的RRC连接。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话权终端申请话权释放,为:
所述话权终端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释放请求消息;
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话权释放应答消息,释放话权。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调度服务器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话权,为:
调度服务器向所述话权终端发送话权释放请求消息;
所述话权终端返回话权释放应答消息,释放话权。
该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话权,为:
基站向调度服务器发送针对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释放请求消息;
调度服务器接收到所述上行业务承载释放请求消息后,释放话权。
所述释放话权后,该方法还包括:
调度服务器通过基站向群组内所有终端发送话权提示消息,提示话权空闲。
所述释放话权后,该方法还包括:
调度服务器通知基站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所述上行业务承载和所述RRC连接;
基站通知所述话权终端释放所述RRC连接,同时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所述上行业务承载;在所述上行业务承载释放完成后,基站向调度服务器返回上行业务承载的释放完成消息。
该方法还包括:话权优先级高于所述话权终端的终端抢占话权,为:
调度服务器接收到话权申请请求后,确定发送话权申请请求的终端的话权优先级高于所述话权终端时,将所述话权优先级高于所述话权终端的终端作为新话权终端;
调度服务器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话权,并通知基站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和RRC连接,同时,调度服务器建立所述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并向所述新话权终端授予话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系统,包括:终端、基站和调度服务器;其中:
所述终端和所述基站,用于建立RRC连接,并发送话权中请请求;
所述调度服务器,用于在收到所述话权申请请求后,从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中选择话权终端;还用于建立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并向所述话权终端授予话权。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携带调度服务器为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一隧道ID;
所述基站,还用于记录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一隧道ID,为所述话权终端建立上行业务承载,并通知所述话权终端重配RRC连接;
所述基站,还用于收到话权终端的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携带基站为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二隧道ID;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记录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第二隧道ID,完成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的建立。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话权终端发送话权授权消息;
所述话权终端,还用于接收到话权授权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回应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并开始发言。
所述终端,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基站,用于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资源,并向所述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通知消息;
所述终端,还用于建立RRC连接完成后,在所述上行资源上向所述基站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
所述基站,还用于将所述话权申请请求消息转发给所述调度服务器;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接收到群组内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的所述话权申请请求消息后,从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中选择话权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终端作为话权终端。
所述话权终端,还用于申请话权释放。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话权。
所述基站,还用于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话权。
话权优先级高于所述话权终端的所述终端,还用于抢占话权。
本发明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和系统:调度服务器接收到群组内一个或多个终端的话权申请请求时,从一个或多个终端中选择话权优先级最高的终端作为话权终端;调度服务器建立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并向话权终端授予话权。调度服务器对群组内所有终端的话权进行统一管理,话权的中请和释放均由调度服务器统一控制,保证了LTE集群系统话权管理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在LTE集群系统中实现通话管理的方法示意图一;
图1b为本发明在LTE集群系统中实现通话管理的方法示意图二;
图2为终端话权申请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终端主动释放话权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调度服务器强制释放终端话权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基站强制释放终端话权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话权抢占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LTE集群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LTE集群系统中实现通话管理的方法如图1a所示,包括:
步骤101,群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和基站建立RRC连接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申请请求;调度服务器从一个或多个终端中选择话权终端。
其中,所谓的群组是指:加入某一个集群业务(例如集群呼叫业务、组呼业务)的多个终端的集合,各个终端为该群组的成员。
具体的,终端和基站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的过程包括:
终端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基站为终端分配上行资源,并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通知消息。
终端建立RRC连接完成之后,还需要在上行资源上向基站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基站将话权申请请求消息转发给调度服务器。
调度服务器在接收到群组内一个或多个终端的话权申请请求消息后,从中选择话权优先级最高的终端作为话权终端。
步骤102,调度服务器建立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并向话权终端授予话权。
其中,调度服务器建立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的过程包括:
调度服务器向基站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携带调度服务器为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一隧道ID;
基站记录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一隧道ID,为话权终端建立上行业务承载,并通知话权终端重配RRC连接;
基站收到话权终端的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携带基站为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二隧道ID;
调度服务器记录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第二隧道ID,完成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的建立。
向话权终端授予话权的过程包括:
调度服务器向话权终端发送话权授权消息;
话权终端接收到话权授权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回应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并开始发言。
优选地,向话权终端授予话权后,本发明方法还包括:
调度服务器通过基站向除话权终端外群组内的其他所有终端发送话权提示消息,提示话权被占用。以及,
调度服务器向除话权终端外其他发送话权申请请求的终端发送话权排队消息,并指示基站释放除话权终端外其他发送话权申请请求的终端的RRC连接。
如图1b,本发明的在LTE集群系统中实现通话管理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103,话权终端申请话权释放。
步骤104,调度服务器释放话权终端的话权。
步骤105,基站释放话权终端的话权。
步骤106,话权优先级高于话权终端的终端抢占话权终端的话权。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3、104、105、106的执行不分先后顺序。
其中,步骤103的具体实现为:
话权终端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释放请求消息;
调度服务器返回话权释放应答消息,释放话权。
步骤104的具体实现为:
调度服务器向话权终端发送话权释放请求消息;
话权终端返回话权释放应答消息,释放话权。
步骤105的具体实现为:
基站向调度服务器发送针对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释放请求消息;
调度服务器接收到上行业务承载释放请求消息后,释放话权。
优选地,在步骤103、104、105中释放话权后,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
调度服务器通过基站向群组内所有终端发送话权提示消息,提示话权空闲;以及,调度服务器通知基站释放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和RRC连接,基站通知话权终端释放RRC连接,同时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在上行业务承载释放完成后,基站向调度服务器返回上行业务承载的释放完成消息。
步骤106的实现为:
调度服务器接收到话权申请请求后,确定发送话权申请请求的终端的话权优先级高于话权终端,并将话权优先级高于话权终端的终端作为新话权终端;
调度服务器释放话权终端的话权,并通知基站释放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和RRC连接,同时,调度服务器建立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并向新话权终端授予话权。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方案。
图2所示为终端话权申请的流程示意图,在集群呼叫成功建立后,如果群组内当前无人讲话,即话权空闲,则此时群组内所有用户均可通过终端发起话权申请,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201,终端B按下PTT键申请话权,终端B向eNodeB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202,eNodeB收到RRC连接请求消息后,eNodeB通过时隙调整确保上行同步,同时分配上行资源,向终端B发送RRC连接建立通知消息,通知终端B建立RRC连接,在通知消息中携带分配的上行资源。
步骤203,RRC连接建立完成后,终端B在已经分配的上行资源上向eNodeB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较佳地,该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终端和eNodeB之间的常用消息;
优选地,根据3GPP标准,该NAS消息可通过MSG3消息发送给eNodeB。
步骤204,eNodeB发送终端B的话权申请请求消息给调度服务器。
该步骤中,话权申请请求消息的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步骤205~步骤208为终端A发起话权申请请求的过程,与步骤201~步骤204终端B发起话权申请请求的过程相同,可同时执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9,调度服务器收到终端B和终端A的话权申请请求消息后,根据优先级等信息进行比较决策,如果终端B的话权优先级高,那么确定将话权授予终端B(话权终端)。
步骤210,确定将话权授予终端B时,建立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
需要指出的是,在申请话权时,无论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是否存在,都需要重新建立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具体的:调度服务器向eNodeB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携带调度服务器为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一隧道ID,同时,调度服务器的通话状态机转为话权预授权状态,并启动话权预授权定时器。
若话权预授权定时器到时后,调度服务器未收到eNodeB返回的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则承载建立失败,调度服务器通知终端B释放话权,流程结束。
步骤211,eNodeB记录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一隧道ID,为终端B建立上行业务承载,并通知终端B重配RRC连接。
步骤212,终端B的RRC连接重配完成后通知eNodeB。
步骤213,eNodeB收到终端B的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携带eNodeB为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二隧道ID,第二隧道ID与调度服务器分配的第一隧道ID对应。
步骤214,调度服务器收到eNodeB的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后,记录eNodeB为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二隧道ID,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建立完成。调度服务器关闭话权预授权定时器,向终端B发送话权授权消息,同时通话状态机转为话权授权状态,启动话权授权定时器。
较佳地,话权授权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若话权授权定时器到时后,调度服务器未收到终端B返回的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则调度服务器通知终端B释放话权,流程结束。
步骤215,终端B给调度服务器回应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同时用户通过终端B开始说话。
较佳地,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步骤216,调度服务器收到终端B的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后,停止话权授权定时器,向eNodeB发送话权提示消息;eNodeB不对话权提示消息做处理,直接转发给除终端B外的其他所有群组成员(该实施例中为终端A),提示其他所有群组成员群组的话权被占用,终端B的用户正在讲话。
较佳地,话权提示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为了避免新接入的用户无法收到话权提示消息,调度服务器可在T1消息中携带重发指示,指示eNodeB定期向其他所有群组成员重发话权提示消息。
步骤217,调度服务器向终端A发送话权排队消息,通知终端A话权排队。
较佳地,话权排队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为了节约资源,调度服务器可在T1消息中携带RRC连接释放指示,指示eNodeB释放终端A的RRC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在步骤209步判断出话劝授予终端B后,立即执行,与终端B的话权授权同时进行。
图3所示为终端主动释放话权的流程示意图,集群呼叫成功建立后,某群组成员(终端A)占用话权,此时终端A(话权终端)可通过松开PTT键触发话权释放,具体过程包括:
步骤301,终端A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释放请求消息。
较佳地,话权释放请求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步骤302,调度服务器收到终端A的话权释放请求消息后,校验终端A为讲话者后,向终端A发送话权释放应答消息,同时,调度服务器的通话状态机转为话权空闲状态。
较佳地,话权释放应答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步骤303,终端A释放话权后,群组内话权空闲,此时,调度服务器向eNodeB发送话权提示消息;eNodeB不对话权提示消息做处理,直接转发给群组所有成员(终端A和B),提示话权空闲。
较佳地,话权提示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为了避免新接入的用户无法收到话权提示消息,调度服务器可在T1消息中携带重发指示,指示eNodeB定期向其他所有群组成员重发话权提示消息。
步骤304,调度服务器通知eNodeB释放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和RRC连接。
步骤305,eNodeB通知终端A释放RRC连接。
步骤306,eNodeB释放完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后,发送上行业务承载的释放完成消息。调度服务器收到上行业务承载的释放完成消息后,清除为该上行业务承载建立的相关资源。
其中,终端A释放RRC连接和eNodeB释放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可同时进行。
图4所示为调度服务器强制释放终端话权的流程示意图,集群呼叫成功建立后,某群组成员(终端A)占用话权,此时调度服务器可强制释放终端A(话权终端)的话权,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401,调度服务器检测出需要释放终端A的话权后,向终端A发送话权释放请求消息,同时,调度服务器的通话状态机转为话权释放状态,并启动话权释放定时器。
较佳地,话权释放请求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若话权释放定时器到时后未收到终端A的话权释放应答消息,则认为终端A的话权已释放完毕,直接跳至步骤403。
步骤402,终端A收到调度服务器的话权释放请求消息后,关闭话筒,停止转发语音,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释放应答消息。
较佳地,话权释放应答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步骤403,调度服务器关闭话权释放定时器,同时通话状态机转为话权空闲状态,并向eNodeB发送话权提示消息;eNodeB不对话权提示消息做处理,直接转发给群组所有成员(终端A和B),提示话权空闲。
较佳地,话权提示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为了避免新接入的用户无法收到话权提示消息,调度服务器可在T1消息中携带重发指示,指示eNodeB定期向其他所有群组成员重发话权提示消息。
步骤404,调度服务器通知eNodeB释放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和RRC连接。
步骤405,eNodeB通知终端A释放RRC连接。
步骤406,eNodeB释放完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后,发送上行业务承载的释放完成消息。调度服务器收到上行业务承载的释放完成消息后,清除为该上行业务承载建立的相关资源。
其中,终端A释放RRC连接和eNodeB释放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可同时进行。
图5所示为eNodeB强制释放终端话权的流程示意图,集群呼叫成功建立后,某群组成员(终端A)占用话权,若eNodeB检测到链路异常后,可强制释放终端A(话权终端)的话权,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501,eNodeB检测到终端A的链路异常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针对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释放请求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步骤502,调度服务器收到上行业务承载释放请求消息后,强制收回终端A的话权,同时通话状态机转为话权空闲状态,并向eNodeB发送话权提示消息;eNodeB不对话权提示消息做处理,直接转发给群组所有成员(终端A和B),提示话权空闲。
较佳地,话权提示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为了避免新接入的用户无法收到话权提示消息,调度服务器可在T1消息中携带重发指示,指示eNodeB定期向其他所有群组成员重发话权提示消息。
步骤503,调度服务器通知eNodeB释放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和RRC连接。
步骤504,eNodeB通知终端A释放RRC连接。
步骤505,eNodeB释放完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后,发送上行业务承载的释放完成消息。调度服务器收到上行业务承载的释放完成消息后,清除为该上行业务承载建立的相关资源。
其中,终端A释放RRC连接和eNodeB释放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可同时进行。
图6所示为话权抢占的流程示意图,集群呼叫成功建立后,某群组成员(终端A)占用话权,如果终端B的话权优先级高于终端A,则终端B(新话权终端)可抢占终端A(话权终端)的话权,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601,终端B按下PTT键申请话权,终端B向eNodeB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602,eNodeB收到RRC连接请求消息后,eNodeB通过时隙调整确保上行同步,同时分配上行资源,向终端B发送RRC连接建立通知消息,通知终端B建立RRC连接,在通知消息中携带分配的上行资源。
步骤603,RRC连接建立完成后,终端B在已经分配的上行资源上向eNodeB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较佳地,该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终端和eNodeB之间的常用消息;
优选地,根据3GPP标准,该NAS消息可通过MSG3消息发送给eNodeB。
步骤604,eNodeB发送终端B的话权申请请求消息给调度服务器。
该步骤中,话权申请请求消息的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步骤605,调度服务器收到终端B话权申请请求消息后,根据优先级等信息进行比较决策,确定终端B的话权优先级高于终端A,则需要强制释放终端A的话权,并决定将话权授予终端B。那么,调度服务器向终端A发送话权释放请求消息,同时,调度服务器的通话状态机转为话权释放状态,并启动话权释放定时器。
较佳地,话权释放请求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若话权释放定时器到时后未收到终端A的话权释放应答消息,则认为终端A的话权已释放完毕,直接跳至步骤607。
步骤606,终端A收到调度服务器的话权释放请求消息后,关闭话筒,停止转发语音,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释放应答消息。
步骤607,调度服务器关闭话权释放定时器,同时通话状态机转为话权空闲状态。调度服务器通知eNodeB释放为终端A建立的上行业务承载和RRC连接。
步骤608,eNodeB通知终端A释放RRC连接。
步骤609,eNodeB释放完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后,发送上行业务承载的释放完成消息。调度服务器收到上行业务承载的释放完成消息后,清除为该上行业务承载建立的相关资源。
其中,终端A释放RRC连接和eNodeB释放终端A的上行业务承载可同时进行。
步骤610,确定将话权授予终端B时,建立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
调度服务器检查出终端B在等待授予话权,确定向终端B授权。需要指出的是,在申请话权时,无论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是否存在,都需要重新建立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具体的:调度服务器向eNodeB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携带调度服务器为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一隧道ID,同时,调度服务器的通话状态机转为话权预授权状态,并启动话权预授权定时器。
说明:该步骤可与步骤607同时进行。若话权预授权定时器到时后未收到eNodeB返回的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则承载建立失败,调度服务器通知终端B释放话权,流程结束。
步骤611,eNodeB记录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一隧道ID,为终端B建立上行业务承载,并通知终端B重配RRC连接。
步骤612,终端B的RRC连接重配完成后通知eNodeB。
步骤613,NodeB收到终端B的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携带eNodeB为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二隧道ID,第二隧道ID与调度服务器分配的第一隧道ID对应。
步骤614,调度服务器收到eNodeB的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后,记录eNodeB为终端B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二隧道ID,关闭话权预授权定时器,向终端B发送话权授权消息,同时通话状态机转为话权授权状态,启动话权授权定时器。
较佳地,话权授权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若话权授权定时器到时后,调度服务器未收到终端B返回的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则调度服务器通知终端B释放话权,流程结束。
步骤615,终端B给调度服务器回应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同时用户通过终端B开始说话。
较佳地,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步骤616,调度服务器收到终端B的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后,停止话权授权定时器,向eNodeB发送话权提示消息;eNodeB不对话权提示消息做处理,直接转发给除终端B外的其他所有群组成员,提示其他所有群组成员群组的话权被占用,终端B的用户正在讲话。
较佳地,话权提示消息可以采用NAS消息;该NAS消息可携带在T1消息中。
为了避免新接入的用户无法收到话权提示消息,调度服务器可在T1消息中携带重发指示,指示eNodeB定期向其他所有群组成员重发话权提示消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定时器的使用大大减少了话权申请的时延,使用户能够快速的获得话权。
本发明的上述LTE集群系统中实现通话管理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如图7所示的架构。
在该架构中:
终端:具备集群业务功能的终端设备,同时也具备电话互连业务、分组数据业务、短消息业务等多种业务能力,可在系统全网覆盖范围内进行漫游。
宽带无线接入子系统:由若干个eNodeB组成,用以完成终端的接入功能,并根据用户使用业务类型派发到相应的子系统处理。
调度子系统:用以完成对服务区域内终端集群业务的控制和管理功能,是集群业务的控制中心。
调度子系统包括:调度服务器、调度寄存器和调度台,其中:
调度服务器,实现集群呼叫的呼叫控制和话权管理。
调度寄存器,保存集群用户和群组的注册信息和位置信息,实现对集群用户的鉴权、授权和计费功能,以及位置更新和群组管理功能。
调度台,维护各调度台、管理台的会话,实现管理台和调度台对集群调度的管理和维护。
为了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系统,包括:终端、基站和调度服务器;其中:
终端和基站,用于建立RRC连接,并发送话权申请请求;
调度服务器,用于在收到话权申请请求后,从一个或多个终端中选择话权终端;还用于建立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并向话权终端授予话权。
优选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向基站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携带调度服务器为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一隧道ID;
基站,还用于记录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一隧道ID,为话权终端建立上行业务承载,并通知话权终端重配RRC连接;
基站,还用于收到话权终端的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携带基站为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二隧道ID;
调度服务器,还用于记录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第二隧道ID,完成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的建立。
调度服务器,还用于向话权终端发送话权授权消息;
话权终端,还用于接收到话权授权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回应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并开始发言。
终端,还用于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基站,用于为终端分配上行资源,并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通知消息;
终端,还用于建立RRC连接完成后,在上行资源上向基站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
基站,还用于将话权申请请求消息转发给调度服务器;
调度服务器,还用于接收到群组内一个或多个终端的话权申请请求消息后,从一个或多个终端中选择话权优先级最高的终端作为话权终端。
话权终端,还用于申请话权释放。
调度服务器,还用于释放话权终端的话权。
基站,还用于释放话权终端的话权。
话权优先级高于话权终端的终端,还用于抢占话权。
这里,话权释放和话权抢占的具体实现分别同上述图3、4、5、6所示的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群组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和基站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申请请求;调度服务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中选择话权终端;
调度服务器建立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并向所述终端授予话权;
所述调度服务器建立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包括:
所述调度服务器向所述基站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携带调度服务器为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一隧道标识ID;
所述基站记录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一隧道ID,为话权终端建立上行业务承载,并通知话权终端重配RRC连接;
所述基站收到话权终端的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携带基站为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二隧道ID;
调度服务器记录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第二隧道ID,完成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的建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话权终端授予话权,包括:
调度服务器向话权终端发送话权授权消息;
话权终端接收到话权授权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回应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并开始发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和基站建立RRC连接,包括:
终端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基站为终端分配上行资源,并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通知消息,所述RRC连接建立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申请请求,包括:
RRC连接完成后,终端在所述上行资源上向基站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
基站将所述话权申请请求消息转发给所述调度服务器;
所述调度服务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中选择话权终端,包括:
所述调度服务器接收到群组内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的所述话权申请请求消息后,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中选择话权优先级最高的终端作为话权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话权终端授予话权后,该方法还包括:
调度服务器通过基站向除话权终端外群组内的其他所有终端发送话权提示消息,提示话权被占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话权终端授予话权后,该方法还包括:
调度服务器向除话权终端外其他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的终端发送话权排队消息,并指示基站释放除话权终端外其他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的终端的RRC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话权终端申请话权释放,为:
所述话权终端向调度服务器发送话权释放请求消息;
所述调度服务器返回话权释放应答消息,释放话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调度服务器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话权,为:
调度服务器向所述话权终端发送话权释放请求消息;
所述话权终端返回话权释放应答消息,释放话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话权,为:
基站向调度服务器发送针对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释放请求消息;
调度服务器接收到所述上行业务承载释放请求消息后,释放话权。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话权后,该方法还包括:
调度服务器通过基站向群组内所有终端发送话权提示消息,提示话权空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话权后,该方法还包括:
调度服务器通知基站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所述上行业务承载和所述RRC连接;
基站通知所述话权终端释放所述RRC连接,同时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所述上行业务承载;在所述上行业务承载释放完成后,基站向调度服务器返回上行业务承载的释放完成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话权优先级高于所述话权终端的终端抢占话权,为:
调度服务器接收到话权申请请求后,确定发送话权申请请求的终端的话权优先级高于所述话权终端时,将所述话权优先级高于所述话权终端的终端作为新话权终端;
调度服务器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话权,并通知基站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和RRC连接,同时,调度服务器建立所述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并向所述新话权终端授予话权。
13.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基站和调度服务器;其中:
所述终端和所述基站,用于建立RRC连接,并发送话权申请请求;
所述调度服务器,用于在收到所述话权申请请求后,从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中选择话权终端;还用于建立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并向所述话权终端授予话权;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携带调度服务器为所述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一隧道ID;
所述基站,还用于记录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一隧道ID,为所述话权终端建立上行业务承载,并通知所述话权终端重配RRC连接;
所述基站,还用于收到话权终端的RRC连接重配完成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发送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携带基站为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分配的第二隧道ID;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记录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第二隧道ID,完成话权终端的上行业务承载的建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话权终端发送话权授权消息;
所述话权终端,还用于接收到话权授权消息后,向调度服务器回应话权授权应答消息,并开始发言。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基站,用于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资源,并向所述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通知消息;
所述终端,还用于建立RRC连接完成后,在所述上行资源上向所述基站发送话权申请请求消息;
所述基站,还用于将所述话权申请请求消息转发给所述调度服务器;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接收到群组内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的所述话权申请请求消息后,从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中选择话权优先级最高的所述终端作为话权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话权终端,还用于申请话权释放。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服务器,还用于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话权。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还用于释放所述话权终端的话权。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通话管理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
话权优先级高于所述话权终端的所述终端,还用于抢占话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47211.6A CN103546874B (zh) | 2012-07-17 | 2012-07-17 | 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47211.6A CN103546874B (zh) | 2012-07-17 | 2012-07-17 | 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46874A CN103546874A (zh) | 2014-01-29 |
CN103546874B true CN103546874B (zh) | 2016-12-21 |
Family
ID=49969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47211.6A Active CN103546874B (zh) | 2012-07-17 | 2012-07-17 | 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468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37909A (zh) * | 2014-09-26 | 2016-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应急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05592426A (zh) * | 2014-10-20 | 2016-05-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Ptt通话中话权申请的方法、装置及集群核心网 |
WO2017000139A1 (zh) * | 2015-06-29 | 2017-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mcptt系统的话权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162573B (zh) * | 2016-09-14 | 2020-02-28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群组呼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
CN107733631A (zh) * | 2017-10-31 | 2018-02-23 | 深圳市惟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全双工终端的话权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290479A (zh) * | 2018-03-19 | 2019-09-27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mcptt系统中话权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CN113132922B (zh) * | 2020-01-15 | 2022-09-09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呼通话提示音的播放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8182C (zh) * | 2004-06-04 | 2007-01-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字集群系统通话权调度方法 |
CN1968455A (zh) * | 2005-11-15 | 2007-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普通多媒体终端在集群呼叫中说话权的控制方法 |
CN102137337B (zh) * | 2010-01-27 | 2013-09-25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快速建立组呼的方法 |
CN102451798A (zh) * | 2010-10-14 | 2012-05-16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单孔喷嘴装置 |
-
2012
- 2012-07-17 CN CN201210247211.6A patent/CN10354687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46874A (zh) | 2014-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16364B (zh) | 一种组呼业务实现方法 | |
EP2830337B1 (en) | Broadband digital trunk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trunking scheduling management centre | |
CN102149049B (zh) |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的集群业务实现方法和集群用户终端 | |
CN102821358B (zh) | 一种组呼业务的实现方法 | |
CN103546874B (zh) | 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
CN103796173B (zh) | 基于lte的宽带集群系统的话权抢占实现方法 | |
CN103052038B (zh) | 一种建立组呼上下文的方法和系统、基站、集群epc | |
CN102088662B (zh) | 一种实现宽带数字集群组内多媒体业务实时传送的方法 | |
CN102143553B (zh) | 一种组呼释放方法 | |
RU2666128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авом слова | |
WO2013000300A1 (zh) | 基于td-lte的宽带数字集群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 |
WO2014183698A1 (zh) | 一种集群通信的方法及系统、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
WO2013170650A1 (zh) | 一种集群业务实现系统及装置 | |
WO2009015526A1 (fr) | Procédé consistant à déclencher une synchronisation d'informations de groupe en temps réel sur un côté du réseau dans u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à grappes | |
CN103024682B (zh) |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实现半双工单呼业务的方法 | |
CN102215458A (zh) | 基于长期演进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以及基站和终端 | |
CN103096260A (zh) | 一种宽带数字集群业务实现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3581839B (zh) | 一种宽带集群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
CN103796172A (zh) | 基于lte的宽带集群系统的话权申请实现方法 | |
CN102843655A (zh) | 一种实现组内宽带多媒体集群业务实时传送的方法 | |
WO2013107216A1 (zh) | Td-lte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群组业务实现方法 | |
EP1768428A1 (en) | A system of group communication and a method of group call processing based on cdma 2000 high-speed packet data network | |
WO2007014528A1 (fr) | Procédé pour réaliser un appel unique dans un système de groupe | |
CN109756849B (zh) | 群组通知方法及设备 | |
WO2009021373A1 (fr) | Procédé de mise en œuvre d'envoi vocal dans un système numérique de grapp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8 Address after: 801-6, 8 / F, building 52, 2 Jingyuan Nor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TE Gunda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