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8406A - 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18406A CN103518406A CN201180059115.2A CN201180059115A CN103518406A CN 103518406 A CN103518406 A CN 103518406A CN 201180059115 A CN201180059115 A CN 201180059115A CN 103518406 A CN103518406 A CN 1035184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station apparatus
- nack
- ack
- mobil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40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50039363 SIB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69124 RA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355633 Salmo salar ra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73823 Short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4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73825 Short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5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macro-diversity or soft hand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台装置,其被设定为利用多个小区跨多个子帧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移动台装置在使用PUCCH对基站装置发送对于从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ACK/NACK时,在PUCCH被设定为从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以预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的情况下,根据在多个子帧中在数据的通信中使用的小区的数目,决定与预定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用于在由多个移动台装置以及基站装置构成的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基站装置能够从移动台装置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中适当地取得信息。
背景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的进化(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者“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进行着标准化。在LTE中,作为从基站装置到移动台装置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以下,也称为“DL”。)的通信方式,使用作为多载波发送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方式。此外,在LTE中,作为从移动台装置到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上行链路;以下,也称为“UL”。)的通信方式,使用作为单载波发送的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单载波频分复用接入)方式。在LTE中,作为SC-FDMA方式,使用DFT-Spread 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 OFDM: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方式。
在3GPP中,探讨着利用比LTE宽的频带,实现进一步高速的数据的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也称为“长期演进-高级(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或者“高级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Advance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A-EUTRA))”。)。在LTE-A中,要求实现与LTE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对LTE-A要求实现如下通信:与LTE-A对应的基站装置和与LTE-A对应的移动台装置以及与LTE对应的移动台装置这两方的移动台装置同时进行通信、以及与LTE-A对应的移动台装置和与LTE-A对应的基站装置以及与LTE对应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为了实现这个要求,探讨着在LTE-A中至少支持与LTE相同的信道结构。
信道意味着在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介质。在物理层中使用的信道被称为“物理信道”,在媒体接入(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中使用的信道被称为“逻辑信道”。作为物理信道的种类,有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以及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在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在上行链路的数据以及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在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用于下行链路的同步确立而使用的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用于上行链路的同步确立而使用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在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等。移动台装置或者基站装置将由控制信息或数据等生成的信号配置在各物理信道中进行发送。
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者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被称为“传输块”。
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配置的控制信息被称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可包括:(1)表示对在接收到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中配置的数据的肯定响应(Acknowledgement:ACK)或者否定响应(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的控制信息(接收确认响应;ACK/NACK);(2)表示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请求的控制信息(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以及(3)表示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以下,也称为“信道质量”。)的控制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
在LTE-A中,探讨着使用多个与LTE相同的信道结构的频带(以下,称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或者,也称为要素频带。),作为一个频带(较宽的频带)而使用的技术(以下,也称为“频带汇集(频谱聚合(Spectrum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或者“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频率聚合(Frequency aggregation)”等。)。具体而言,在使用了载波聚合的通信中,在每个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以下,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DL CC”。)中发送接收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在每个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以下,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UL CC”。)中发送接收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即,载波聚合是,在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中,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使用多个分量载波而通过多个物理信道同时发送接收信号的技术。
在LTE-A中,将基站装置使用任意一个频带进行通信的方式称为“小区(Cell)”。载波聚合是基于使用了多个频带的多个小区的通信,也被称为“小区聚合(Cell aggregation)”。在小区聚合中,多个小区被定义为不同的两种小区,一个小区被定义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其他小区被定义为副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基站装置对使用小区聚合的各移动台装置独立进行主小区以及副小区的设定。
主小区必须由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组(组合)构成。副小区至少由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构成,有构成有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情况和没有构成的情况。将在主小区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称为“主分量载波(Primary CC;PCC)”。将在副小区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称为“副分量载波(Secondary CC;SCC)”。在主小区以及副小区中,使用了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数据通信是共同地进行的,但关于其他各种处理是不同地进行的。
若简单说明,多个处理仅在主小区中进行,不在副小区中进行。例如,在主小区中,在下行链路中进行系统信息的取得、无线质量不足(RLF:Radio Link Failure)的判断等,在上行链路中进行使用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随机接入步骤的执行、使用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等。基本上,在不使用小区聚合的LTE中进行的全部处理在主小区中进行,数据通信以外的多个处理不在副小区中进行。
移动台装置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表示对使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而接收到的数据的肯定响应或者否定响应的控制信息(接收确认响应)。基站装置基于从移动台装置接收到的接收确认响应,使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对移动台装置发送的数据的重发控制。在使用了小区聚合的LTE-A中,基站装置能够同时使用多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数据。使用小区聚合而接收多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移动台装置需要将多个接收确认响应同时通知到基站装置。在LTE中,基站装置只能同时使用一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而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数据,接收到了一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移动台装置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而对基站装置通知一个接收确认响应。在LTE-A中,移动台装置为了将多个接收确认响应发送到基站装置,探讨着新的发送方法(非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作为新的发送方法而探讨着如下发送方法,即移动台装置根据多个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从多个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候选资源中选择在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从而并用了默认地表示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且通过移动台装置发送由所选择的资源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了调制的信号来明示地表示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的发送方法(ACK/NACK信道选择(ACK/NACK channel selection)、用于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PUCCH format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移动台装置基于检测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判断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
在LTE中,在接收确认响应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分配,基于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使用的资源而默认地进行。这样的资源分配被称为“默认的资源分配”。“默认的资源分配”意味着,不使用仅用于分配资源的信息而挪用其他信息来进行资源的分配。另一方面,“明示的资源分配”意味着,使用仅用于分配资源的信息进行资源的分配。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由多个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Element;以下,也称为“CCE”。)构成。控制信道元素是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使用的资源的单位。在接收确认响应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预先与控制信道元素相对应。对在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之间使用的CCE赋予用于识别CCE的号码。CCE的号码的赋予基于预先确定的规则进行。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由多个CCE构成的集合(CCEAggregation)来构成。以下,将构成该集合的CCE的数目称为“CCE集合数(CCE aggregation number)”。根据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设定的编码率以及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由基站装置设定构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CCE集合数。例如,基站装置使用一个CCE构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使用两个CCE构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使用四个CCE构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使用八个CCE构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一般来说,基站装置对于信道质量好的移动台装置,使用较少数目的CCE构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对信道质量差的移动台装置,使用较多数目的CCE构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此外,例如,基站装置在发送比特数少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使用较少数目的CCE构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发送比特数多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使用较多数目的CCE构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在接收确认响应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由作为在频域以及时域中定义的资源的物理资源块、频域的码以及时域的码这样的三维的资源构成。在通信系统中,对在接收确认响应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各资源的组合,基于预先确定的规则而赋予用于识别各资源的组合的号码。
例如,CCE的号码与在接收确认响应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号码预先相对应,且相互具有相同的号码的CCE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相对应。移动台装置使用与在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使用的CCE中号码最小的CCE对应的号码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通过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发送表示有资源的分配的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数据的接收确认响应。与移动台装置相同地,基站装置识别CCE的号码与在接收确认响应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号码的相对应,从而考虑对移动台装置分配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使用的CCE。即,移动台装置基于在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使用的CCE,识别对本装置分配的在接收确认响应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
在使用了小区聚合的LTE-A中,关于接收确认响应,对针对新的发送方法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候选资源的分配方法进行探讨(非专利文献2)。以下,说明被探讨的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接收确认响应时的、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分配。在主小区中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与LTE相同地,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CCE相对应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作为候选资源而默认地分配到移动台装置。在主小区中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在该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包含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表示主小区或者副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资源。
在副小区中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与LTE不同地,使用预定的信令,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作为候选资源而明示地分配到移动台装置。作为预定的信令,探讨着使用RRC(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而明示地分配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候选资源的方法、以及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而明示地分配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候选资源的方法。
在使用RRC信令而明示地分配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候选资源的方法中,在使用小区聚合开始进行数据通信之前,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候选资源预先分配到移动台装置。移动台装置在副小区中检测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换言之,识别为在副小区中发送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作为在为了默认地表示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而进行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在RRC信令中使用预先分配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
在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而明示地分配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候选资源的方法中,移动台装置在副小区中检测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作为在为了默认地表示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而进行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使用由在副小区中检测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所表示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另外,在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而明示地分配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候选资源的方法中,通过RRC信令,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多个候选资源的候选预先分配到移动台装置,并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从在RRC信令中设定的多个候选资源的候选中表示一个资源。
另外,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包含的、表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候选资源的控制信息,通常也可以挪用用于其他目的控制信息。这里,挪用控制信息是,在控制信息字段(field)为第一情况下被解释为第一控制信息,在第二情况下被解释为第二控制信息,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不同,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不同。例如,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主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某控制信息字段也可以被解释为表示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值的控制信息。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副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信息字段也可以被解释为表示为了默认地表示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而进行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控制信息。
在LTE-A中,探讨着在发送接收确认响应的情况下,根据通过多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接收到的传输块的数目,线性地控制发送功率。
此外,在LTE-A中,研究着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应用时域绑定(Time domain bundling)(非专利文献3)。在TDD(时分双工)中,移动台装置使用下行链路的多个子帧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将对于接收到的数据的接收确认响应通过上行链路的单一子帧发送。这里,将移动台装置对与通过多个子帧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多个接收确认响应进行逻辑积运算的情况称为“时域绑定(Time domainbundling)”。ACK/NACK绑定意味着,通过移动台装置对多个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积运算,从而生成比运算的执行前少的比特数(例如,1比特)的信息的处理。例如,移动台装置在多个接收确认响应全部为肯定响应的情况下,作为逻辑积运算的结果而生成一个肯定响应,并发送到基站装置。此外,例如,在多个接收确认响应中至少包含一个否定响应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生成一个否定响应作为逻辑积运算的结果,并发送到基站装置。
移动台装置将对与下行链路的多个子帧的数据对应的接收确认响应执行了逻辑积运算的接收确认响应,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到基站装置。使用了小区聚合的移动台装置对与各小区的多个子帧的数据对应的接收确认响应应用时域绑定,根据执行了多个小区的逻辑积运算的多个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进行在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选择,并发送使用所选择的资源而调制的信号。
另外,移动台装置基于在各小区中最后被分配数据的子帧中检测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判断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
移动台装置对于默认地分配候选资源的小区,将与在该小区中最后被分配数据的子帧中检测出的、对应于该数据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使用的CCE相对应的资源判断为候选资源,并将该资源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选择处理。
移动台装置对于明示地分配候选资源的小区,将由在该小区中最后被分配数据的子帧中检测出的、对应于该数据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表示的资源判断为候选资源,并将该资源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选择处理。或者,移动台装置对于明示地分配候选资源的小区,将对在该小区中最后被分配数据的子帧中检测出的、对应于该数据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RRC信令而预先分配的资源判断为候选资源,并将该资源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选择处理。
此外,在LTE-A中,研究着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应用空间绑定(Spatial bundling)。在LTE-A中,研究着基站装置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应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的空间复用,在一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中对多个数据进行空间复用,并将包含空间复用后的多个数据的信号发送到移动台装置。移动台装置将与应用了空间复用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多个数据对应的接收确认响应通过上行链路发送。这里,将移动台装置对与通过同一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多个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积运算的情况称为“空间绑定”。移动台装置将执行了逻辑积运算的接收确认响应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到基站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G RAN1#62,Madrid Spain,23-27August2010,R1-105016“PUCCH A/N formats for Rel-10”
非专利文献2:3GPP TSG RAN1#62,Madrid Spain,23-27August2010,R1-105040“Way Forward on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非专利文献3:3GPP TSG RAN1#63,Jacksonville USA,15-19November2010,R1-106487“WF on TDD Ack/Nack in Rel-1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与仅应用ACK/NACK信道选择的情况相同地,即使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应用时域绑定、空间绑定的情况下,对于接收确认响应的发送接收也需要实现适当的品质。在不能实现适合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的质量的情况下,基站装置不能适当地取得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在基站装置将实际上表示肯定响应的接收确认响应错误判断为否定响应的情况下,引起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不必要的重发,通信系统的效率恶化。此外,在基站装置将实际上表示否定响应的接收确认响应错误判断为肯定响应的情况下,在上位层(Upper Layer)中发生重发,直到数据被移动台装置适当地接收为止产生延迟,不能实现适当的数据通信。
与仅应用ACK/NACK信道选择的情况相同地,即使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应用时域绑定和/或空间绑定的情况下,也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块的数目来线性地控制发送功率,则存在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引起干扰的增大,通信系统的效率劣化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用于在由多个移动台装置以及基站装置构成的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基站装置能够从移动台装置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中能够适当地取得信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台装置,该移动台装置被设定为利用多个小区跨多个子帧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移动台装置在使用PUCCH对基站装置发送对于从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ACK/NACK时,在PUCCH被设定为从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以预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的情况下,根据在多个子帧中在数据的通信中使用的小区的数目,决定与预定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
(2)上述移动台装置对与多个子帧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执行逻辑运算,并将执行了该逻辑运算的ACK/NACK的信息通过所选择的资源发送。
(3)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由基站装置以及被设定为利用多个小区跨多个子帧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装置构成。基站装置接收从移动台装置发送的信号。移动台装置在使用PUCCH对基站装置发送对于从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ACK/NACK时,在PUCCH被设定为从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以预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的情况下,根据在多个子帧中在数据的通信中使用的小区的数目,决定与预定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
(4)在上述通信系统中,移动台装置对与多个子帧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执行逻辑运算,并将执行了该逻辑运算的ACK/NACK的信息通过所选择的资源发送。
(5)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用于被设定为利用多个小区跨多个子帧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装置。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使用PUCCH对基站装置发送对于从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ACK/NACK时,在PUCCH被设定为从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以预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的情况下,根据在多个子帧中在数据的通信中使用的小区的数目,决定与预定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
(6)在上述通信方法中,移动台装置对与多个子帧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执行逻辑运算,并将执行了该逻辑运算的ACK/NACK的信息通过所选择的资源发送。
(7)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通过在被设定为利用多个小区跨多个子帧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装置中安装,从而使移动台装置发挥多个功能。集成电路使移动台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在使用PUCCH对基站装置发送对于从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ACK/NACK时,在PUCCH被设定为从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以预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的情况下,根据在多个子帧中在数据的通信中使用的小区的数目,决定与预定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
(8)安装了上述集成电路的移动台装置对与多个子帧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执行逻辑运算,并将执行了该逻辑运算的ACK/NACK的信息通过所选择的资源发送。
(9)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台装置,该移动台装置对基站装置发送信号。包括: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对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资源选择部,基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发送部,根据在资源选择部中用于资源的选择的候选资源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在资源选择部中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由此,移动台装置根据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相关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控制在由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从而发送PUCCH。由此,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引起干扰的增大,基站装置能够以适合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PUCCH获得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
(10)在上述移动台装置中,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对与同一个频域并且是多个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
由此,在执行ACK/NACK信道选择和时域绑定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根据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相关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控制在由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从而发送PUCCH。由此,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引起干扰的增大,基站装置能够以适合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PUCCH获得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
(11)在上述移动台装置中,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对与作为同一个频域且同一个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
由此,在执行ACK/NACK信道选择和空间绑定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根据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相关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控制在由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从而发送PUCCH。由此,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引起干扰的增大,基站装置能够以适合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PUCCH获得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
(12)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台装置,该移动台装置对基站装置发送信号。移动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对与作为同一个频域且同一个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资源选择部,基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发送部,根据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在资源选择部中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由此,在执行ACK/NACK信道选择和时域绑定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根据在多个分量载波(小区)内生成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相关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控制在由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从而发送PUCCH。由此,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引起干扰的增大,基站装置能够以适合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获得信息。
(13)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由多个移动台装置以及与多个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构成。在通信系统中,基站装置包括接收从移动台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部。移动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对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资源选择部,基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发送部,根据在资源选择部中用于资源的选择的候选资源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在资源选择部中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由此,移动台装置根据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相关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控制在由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从而发送PUCCH。由此,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引起干扰的增大,基站装置能够以适合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PUCCH获得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
(14)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由多个移动台装置以及与多个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构成。在通信系统中,基站装置包括接收从移动台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部。移动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对与作为同一个频域且同一个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资源选择部,基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参数设定部,根据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以及发送部,使用在参数设定部中设定的值的参数来控制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的发送功率,并使用在资源选择部中选择的资源来发送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由此,在执行ACK/NACK信道选择和时域绑定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根据在多个分量载波(小区)内生成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相关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控制在由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从而发送PUCCH。由此,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引起干扰的增大,基站装置能够以适合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获得信息。
(15)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对基站装置发送信号的移动台装置。通信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对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基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根据在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由此,移动台装置根据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相关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控制在由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从而发送PUCCH。由此,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引起干扰的增大,基站装置能够以适合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PUCCH获得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
(16)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对基站装置发送信号的移动台装置。通信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对与作为同一个频域且同一个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基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根据生成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由此,在执行ACK/NACK信道选择和时域绑定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根据在多个分量载波(小区)内生成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相关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控制在由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从而发送PUCCH。由此,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引起干扰的增大,基站装置能够以适合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获得信息。
(17)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集成电路,通过在移动台装置中安装,从而使移动台装置发挥多个功能。集成电路使移动台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生成表示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肯定响应或否定响应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对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基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根据在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由此,移动台装置根据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相关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控制在由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从而发送PUCCH。由此,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引起干扰的增大,基站装置能够以适合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PUCCH获得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
(18)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集成电路,通过在移动台装置中安装,从而使移动台装置发挥多个功能。集成电路使移动台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对与作为同一个频域且同一个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基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根据生成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由此,在执行ACK/NACK信道选择和时域绑定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根据在多个分量载波(小区)内生成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相关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控制在由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从而发送PUCCH。由此,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引起干扰的增大,基站装置能够以适合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获得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基站装置能够从移动台装置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中适当地取得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形态的概略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基站装置到移动台装置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移动台装置到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帧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PDCCH和CCE的逻辑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资源元素组的配置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的结构以及号码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ACK/NACK的信息、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的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ACK/NACK的信息、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ACK/NACK的信息、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接收处理部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的接收处理部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的发送处理部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7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和与发送功率相关联的参数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有关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的发送功率相关联的参数的值的设定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1~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形态以及无线帧的结构等。接着,使用图11~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结构。接着,使用图17以及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动作处理。
<通信系统的整体形态>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形态的概略的图。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中,基站装置(eNodeB;NodeB)3与多个移动台装置(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5A、5B、5C进行通信。此外,在图1中表示:作为从基站装置3到移动台装置5A、5B、5C的通信方向的下行链路(Downlink;以下也称为“DL”。)包括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以下,也称为“PDCCH”。)、以及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以下,也称为“PDSCH”。)。此外,在图1中表示:作为从移动台装置5A、5B、5C到基站装置3的通信方向的上行链路(Uplink;以下也称为“UL”。)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以下,也称为“UL”。)、上行链路导频信道、以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以下,也称为“PUCCH”。)。
信道意味着在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介质。在物理层中使用的信道被称为“物理信道”,在媒体接入(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中使用的信道被称为“逻辑信道”。PDSCH是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以及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物理信道。PDCCH是在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物理信道。PUSCH是在上行链路的数据以及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物理信道。PUCCH是在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物理信道。
作为UCI的种类,使用表示对于PDSCH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肯定响应(Acknowledgement:ACK)或者否定响应(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的接收确认响应(ACK/NACK)、表示是否请求资源的分配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等。
作为其他物理信道的种类,使用为了下行链路的同步确立而使用的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为了上行链路的同步确立而使用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在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的发送中使用的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等。此外,PDSCH还用于下行链路的系统信息的发送。移动台装置5A、5B、5C和/或基站装置3将由控制信息或数据等生成的信号配置在各物理信道中发送。将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者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称为“传输块”。此外,将基站装置3管辖的区域称为“小区”。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移动台装置5A、5B、5C统称为移动台装置5。
<载波聚合/小区聚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使用预先确定的带宽的多个频带进行通信(以下,也称为“频带汇集(频谱聚合(Spectrumaggregation)、载波聚合)”或者“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频率聚合(Frequency aggregation)”等。)。这里,将一个频带称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具体而言,在使用了载波聚合的通信中,在每个下行链路的CC(以下,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DL CC”。)中发送接收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在每个上行链路的CC(以下,“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UL CC”。)中发送接收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即,使用了载波聚合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基站装置3和多个移动台装置5使用多个CC通过多个物理信道同时发送接收信号。
基站装置在一个小区中使用任意一个频带进行通信。载波聚合是使用了多个频带的多个小区的通信,也被称为“小区聚合(Cellaggregation)”。在小区聚合中,一个小区被定义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剩余的小区被定义为副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主小区以及副小区的设定在每个移动台装置中独立地进行。主小区必须由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组(组合)构成。副小区至少由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构成,既可以构成有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也可以不构成。另外,为了简化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假设了一个副小区由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组构成的说明。
将在主小区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称为“主分量载波(Primary CC;PCC)”。将在副小区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称为“副分量载波(SecondaryCC;SCC)”。在主小区以及副小区中,使用了PDSCH以及PUSCH的数据通信是共同地进行,但关于其他各种处理是不同地进行。
若简单说明,多个处理仅在主小区中进行,不在副小区中进行。例如,在主小区中,在下行链路中进行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Block;以下,也称为“SIB”。)的取得、无线质量不足(RLF:RadioLink Failure)的判断等,在上行链路中进行使用了PRACH的随机接入步骤的执行、使用了PUCCH的UCI的发送接收等。
<下行链路的时间帧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基站装置3到移动台装置5的下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结构的图。在图2中,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下行链路的时间帧是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且通过资源块(RB)(或者,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以下也称为“PRB”。)的一对(物理资源块对;以下,也称为“PRB pair”。)构成,该资源块(RB)由下行链路的分别预先确定的宽度的频带以及时间带构成。一个下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对(以下,称为“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由在下行链路的时域中连续的两个物理资源块(以下,称为“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
在图2中,一个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在下行链路的频域中由12个副载波(以下,称为“下行链路副载波”。)构成,且在时域中由七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构成。下行链路的系统频带(以下,称为“下行链路系统频带”。)是基站装置3的下行链路的通信频带。下行链路的系统带宽(以下,称为“下行链路系统带宽”。)由下行链路的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带宽(以下,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构成。在通信系统1中,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以下,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 CC)为预先确定的带宽的频带。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带宽。例如,40MHz的带宽的下行链路系统频带由两个具有20MHz的带宽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构成。
在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根据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而配置多个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例如,20MHz的带宽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由100个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此外,例如,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是与LTE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能够在通信中使用的带宽,下行链路系统带宽是与LTE-A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能够在通信中使用的带宽。与LTE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只能同时在一个小区中进行通信,但与LTE-A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能够同时在多个小区中进行通信。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是一个小区的下行链路的带宽。下行链路系统带宽是将多个小区的下行链路的带宽汇集的带宽。
在图2表示的时域中,有由七个OFDM码元构成的时隙(以下,称为“下行链路时隙”。)以及由两个下行链路时隙构成的子帧(以下,称为“下行链路子帧”。)。另外,将由一个下行链路副载波和一个OFDM码元构成的单元简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或者“下行链路资源元素”。
在各下行链路子帧中,至少配置有在信息数据(以下,称为“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的发送中使用的PDSCH以及在控制信息的发送中使用的PDCCH。在图2中,PDCCH由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至第三OFDM码元构成,PDSCH由下行链路子帧的第四至第十四OFDM码元构成。另外,构成PDCCH的OFDM码元的数目和/或构成PDSCH的OFDM码元的数目也可以在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中变更。
虽然在图2中未图示,但在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RS)(以下,也称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Cell specific RS”或者“DL RS”。)的发送中使用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在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中分散配置。这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在PDSCH以及PDCCH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中使用的、在通信系统1中已知的信号。另外,构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的数目依赖于在基站装置3中对移动台装置5的通信中使用的发送天线的数目。
一个PDSCH由同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内的一个以上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一个PDCCH由同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内的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构成。在下行链路系统频带内,配置有多个PDSCH以及多个PDCCH。
对于与LTE对应的一个移动台装置5,基站装置3能够在同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配置一个PDCCH和一个PDSCH,该一个PDCCH包含与同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内的PDSCH的资源的分配有关的控制信息。对于与LTE-A对应的一个移动台装置5,基站装置3能够在同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配置多个PDCCH和多个PDSCH,该多个PDCCH包含与PDSCH的资源的分配有关的控制信息。对于与LTE-A对应的一个移动台装置5,基站装置3能够在同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配置多个PDCCH,该多个PDCCH包含与在同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内多个PDSCH的资源的分配有关的控制信息,但不能在同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内配置多个PDSCH。基站装置3能够将各PDSCH配置在不同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
在PDCCH中,配置有表示对于PDSCH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的信息、表示对于PUSCH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的信息、移动台识别符(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以下,称为“RNTI”。)、调制方式、编码率、重发参数、多天线关联信息、发送功率控制指令(TPC command)、以及表示PUCCH的资源的信息等由控制信息生成的信号。
将在PDCCH中包含的控制信息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或者“DCI”。将包含表示对于PDSCH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的信息的DCI称为“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DL assignment”或者“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将包含表示对于PUSCH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的信息的DCI称为“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或者“ULgrant”。
下行链路分配包含对于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上行链路分配包含对于PUS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一个PDCCH只包含表示在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内的一个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或者表示在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内的一个PU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不包含表示多个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或者表示多个PU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
<上行链路的时间帧的结构>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移动台装置5到基站装置3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帧的概略结构的图。在图3中,横轴表示时域,纵轴表示频域。上行链路的时间帧是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且通过一对物理资源块(以下,称为“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构成,该物理资源块由上行链路的分别预先确定的宽度的频带以及时间带构成的。一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由在上行链路的时域中连续的两个上行链路的物理资源块(以下,称为“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
在图3中,一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在上行链路的频域中由12个副载波(以下,称为“上行链路副载波”。)构成,且在时域中由七个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构成。上行链路的系统频带(以下,称为“上行链路系统频带”。)是基站装置3的上行链路的通信频带。上行链路的系统带宽(以下,称为“上行链路系统带宽”。)由上行链路的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带宽(以下,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构成。在通信系统1中,上行链路的分量载波(以下,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L CC)是预先确定的带宽的频带。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是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带宽。例如,40MHz的带宽的上行链路系统频带由两个具有20MHz的带宽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构成。
在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根据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而配置多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例如,20MHz的带宽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由100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此外,例如,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是与LTE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能够在通信中使用的带宽,上行链路系统带宽是与LTE-A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能够在通信中使用的带宽。与LTE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只能同时在一个小区中进行通信,但与LTE-A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能够同时在多个小区中进行通信。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是一个小区的上行链路的带宽。上行链路系统带宽是将多个小区的上行链路的带宽汇集的带宽。
在图3表示的时域中,有由七个SC-FDMA码元构成的时隙(以下,称为“上行链路时隙”。)以及由两个上行链路时隙构成的子帧(以下,称为“上行链路子帧”。)。另外,将由一个上行链路副载波和一个SC-FDMA码元构成的单元简称为“资源元素”或者“上行链路资源元素”。
在各上行链路子帧中,至少配置有在信息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PUSCH、以及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PUCCH用于发送表示对于使用PDSCH接收到的数据的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或者否定响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的UCI(ACK/NACK)、至少表示是否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UCI(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表示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以下,也称为“信道质量”。)的UCI(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标)。此外,PUCCH用于发送不使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的ACK/NACK或者使用了小区聚合的情况下的ACK/NACK。在使用了小区聚合的情况下,作为发送方法而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此外,此时,与ACK/NACK信道选择一同使用时域绑定、空间绑定。
在移动台装置5对基站装置3表示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通过SR的发送用的PUCCH发送信号。基站装置3根据在SR的发送用的PUCCH的资源中检测出信号的结果,识别移动台装置5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情况。在移动台装置5对基站装置3表示不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在被预先分配的SR的发送用的PUCCH的资源中不发送任何信号。基站装置3根据在SR的发送用的PUCCH的资源中没有检测出信号的结果,识别移动台装置5不请求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的情况。
在PUCCH中,对于发送由ACK/NACK构成的UCI的情况、发送由SR构成的UCI的情况、以及发送由CQI构成的UCI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种类的信号结构。
将在ACK/NACK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1a(PUCCH format1a)”或者“PUCCH格式1b(PUCCH format1b)”。
在PUCCH格式1a中,作为调制与ACK/NACK有关的信息的调制方式,使用BPSK(二相相移键控调制: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在PUCCH格式1a中,从调制信号明示地表示1比特的信息。
在PUCCH格式1b中,作为调制与ACK/NACK有关的信息的调制方式,使用QPSK(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在PUCCH格式1b中,从调制信号明示地表示2比特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使用PUCCH格式1b。
将在SR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1”。将在CQI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2”。将在CQI与ACK/NACK的同时发送中使用的PUCCH称为“PUCCH格式2a”或者“PUCCH格式2b”。在PUCCH格式2b中,对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的参考信号乘以由ACK/NACK的信息生成的调制信号。在PUCCH格式2a中,发送与ACK/NACK有关的1比特的信息和CQI的信息。在PUCCH格式2b中,发送与ACK/NACK有关的2比特的信息和CQI的信息。
一个PUSCH由同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内的一个以上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一个PUCCH由在同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内在频域处于对称关系且位于不同的上行链路时隙的两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例如,在图3中,在频率最低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内的上行链路子帧内,由第一个上行链路时隙的频率最低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和第二个上行链路时隙的频率最高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构成在PUCCH中使用的一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
在上行链路系统频带内,配置有一个以上的PUSCH以及一个以上的PUCCH。与LTE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能够在同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内配置PUCCH的资源和PUSCH的资源而发送。对于与LTE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基站装置3能够对每个ACK/NACK、SR或者CQI分配不同的PUCCH的资源。与LTE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只在同一个上行链路子帧中使用一个PUCCH的资源。此外,与LTE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分配了PUCCH的资源和PUSCH的资源的情况下,仅使用PUSCH的资源发送信号。
对于与LTE-A对应的一个移动台装置5,基站装置3能够对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配一个PUSCH的资源。与LTE-A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分配PUSCH的资源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多个PUSCH的资源发送信号。对于与LTE-A对应的一个移动台装置5,基站装置3在同一个上行链路子帧中不能在同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内分配多个PUSCH的资源。基站装置3能够将各PUSCH的资源分配在不同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
对于与LTE-A对应的一个移动台装置5,基站装置3能够在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分配一个以上的PUCCH的资源。与LTE-A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分配多个PUCCH的资源的情况下,使用任意一个PUCCH的资源发送信号。在这样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选择哪个PUCCH的资源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则进行。
分配了PUCCH的资源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是上行链路的主分量载波,且是主小区。此外,与LTE-A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在被设定为不进行PUSCH和PUCCH的同时发送的情况下,在同一上行链路子帧中分配了PUCCH的资源和PUSCH的资源时,仅使用PUSCH的资源发送信号。此外,与LTE-A对应的移动台装置5在被设定为进行PUSCH和PUCCH的同时发送的情况下,在同一上行链路子帧中分配了PUCCH的资源和PUSCH的资源时,基本上能够使用PUCCH的资源和PUSCH的资源这两方发送信号。
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在与PUSCH配置在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和在与PUCCH配置在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所配置的SC-FDMA码元不同。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用于发送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L RS:Uplink Reference Signal)。这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是在PUSCH以及PUCCH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中使用的、在通信系统1中已知的信号。
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在与PUSCH配置在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配置在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四个SC-FDMA码元中。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在与包含ACK/NACK的PUCCH配置在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配置在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三个、第四个以及第五个SC-FDMA码元中。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在与包含SR的PUCCH配置在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配置在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三个、第四个以及第五个SC-FDMA码元中。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在与包含CQI的PUCCH配置在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情况下,配置在上行链路时隙内的第二个和第六个SC-FDMA码元中。
在图3中,表示PUCCH配置在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最边缘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中的情况,但PUCCH也可以配置在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边缘起的第二个或第三个等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中。
在PUCCH中,使用在频域中的码复用和/或在时域中的码复用。在频域中的码复用中,使用副载波单位,码序列的各码与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制的调制信号相乘而被处理。在时域中的码复用中,使用SC-FDMA码元单位,码序列的各码与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制的调制信号相乘而被处理。多个PUCCH配置在同一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中。在各PUCCH中被分配不同的码,通过被分配的码,在频域和/或时域中实现码复用。
在用于发送ACK/NACK而使用的PUCCH(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中,使用在频域以及时域中的码复用。在用于发送SR而使用的PUCCH(PUCCH格式1)中,使用在频域以及时域中的码复用。在用于发送CQI而使用的PUCCH(PUCCH格式2)中,使用在频域中的码复用。另外,为了简化说明,不进行关于PUCCH的码复用的详细的内容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中,作为一例,在下行链路中应用OFDM方式,在上行链路中应用NxDFT-Spread OFDM方式。这里,NxDFT-Spread OFDM方式是以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单位使用DFT-Spread OFDM方式发送接收信号的方式。在使用了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通信系统1的上行链路子帧中,使用与多个DFT-SpreadOFDM发送接收有关的处理部进行通信。
PDSCH的资源在时域中,与配置了包含该PDSCH的资源的分配中使用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的资源的下行链路子帧配置在同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此外,PDSCH的资源在频域中,配置在与包含该PDSCH的资源的分配中使用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相同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不同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
在DCI中,包含表示下行链路分配对应于通过哪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的PDSCH和/或上行链路许可对应于通过哪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的PUSCH的信息(以下,称为“载波指示符(carrierindicator)”。)。
在下行链路分配中没有包含载波指示符的情况下,下行链路分配对应于与发送了下行链路分配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相同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PDSCH。在上行链路许可中没有包含载波指示符的情况下,上行链路许可对应于与发送了上行链路许可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预先相对应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PUSCH。另外,在载波指示符没有包含在DCI中的情况下的、表示在上行链路许可的资源分配的解释中使用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相对应的信息,在进行信息数据的通信之前使用系统信息从基站装置3通知到移动台装置5。
<无线帧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由包括一个以上的下行链路子帧、一个以上的上行链路子帧以及一个以上的特殊子帧的10个子帧构成一个无线帧。
特殊子帧作为三个区域而由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 Pilot Time Slot))、GP(保护期间(Guard Period))、以及UpPTS(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link Pilot Time Slot))构成。DwPTS、GP以及UpPTS进行时间复用。DwPTS是发送PDCCH或PDSCH等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以及信号的区域。UpPTS是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和/或PRACH的区域。在UpPTS中,不发送PUCCH以及PUSCH。SRS是基站装置3用于估计移动台装置5的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而使用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通过上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最后的SC-FDMA码元发送。GP是移动台装置5以及基站装置3用于切换上行链路的发送接收和下行链路的发送接收的期间。构成一个无线帧的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数目以及无线帧内的配置由基站装置3设定。表示所设定的无线帧的结构的信息通知到移动台装置5。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帧的结构的一例的图。为了简化说明,说明一个小区中的无线帧的结构,但在进行小区聚合的情况下,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多个小区之间使用相同的无线帧的结构。在图4中、横轴表示频域,纵轴表示时域。在图4中,白色的块表示下行链路子帧,用斜线画上阴影的块表示上行链路子帧,用点画上阴影的块表示特殊子帧。在子帧中标上的号码(#i)表示无线帧内的子帧的号码。
在图4中,移动台装置5对与通过子帧#8、子帧#9、子帧#0以及子帧#1(图4的用粗的虚线包围的子帧)的PDSCH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时域绑定,并使用子帧#1至六个子帧后的子帧#7的PUCCH发送对应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第一接收确认响应以及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说明后述。移动台装置5对与通过子帧#3至子帧#6(图4中用粗的实线包围的子帧)的PDSCH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时域绑定,并使用子帧#6至六个子帧后的子帧#2的PUCCH发送对应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如以上所述,设定了时域绑定的移动台装置5基于无线帧的结构,识别执行共同的时域绑定的下行链路子帧以及发送对应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上行链路子帧。
这样,设定了小区聚合的移动台装置利用多个小区跨多个子帧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Cross-CC调度>
能够将PDCCH和包含与该PDC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SCH配置在不同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以下,称为“跨CC调度(Cross CC scheduling)”。)。将配置有PDSCH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称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分量载波(PDSCH CC)”。将配置有PDCCH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称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分量载波(PDCCH CC)”。另外,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全部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有配置PDSCH的可能性的情况下,全部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成为PDSCH CC。
能够将配置PDCCH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配置包含与该PDCCH对应的上行链路许可的PUSCH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在系统信息中相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设定为互不相同。基站装置3将对于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系统信息通知到移动台装置5。该系统信息包含表示与该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信息。将包含表示该相对应的信息的系统信息称为“SIB2(系统信息块类型2(SystemInformation Block Type2))”,将由SIB2表示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相对应称为“SIB2关联(SIB2linkage)”。将配置PUSCH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称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分量载波(PUSCH CC)”。
基站装置3决定将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哪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作为PDCCH CC使用。接着,基站装置3决定将各PDCCH CC与哪个PDSCH CC和/或哪个PUSCH CC相对应。
PDCCH CC与PDSCH CC的相对应意味着包含与在PDSCH CC中配置的PDSCH的资源的分配有关的控制信息的PDCCH配置在与PDSCH CC相对应的PDCCH CC中。更详细地说,PDCCH CC与PDSCHCC的相对应意味着包含与在PDSCH CC中配置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并且还是构成载波指示符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配置在与PDSCH CC相对应的PDCCH CC中。
PDCCH CC与PUSCH CC的相对应意味着包含与在PUSCH CC中配置的PUSCH的资源的分配有关的控制信息的PDCCH配置在与PUSCH CC相对应的PDCCH CC中。更详细地说,PDCCH CC与PUSCHCC的相对应意味着包含与在PUSCH CC中配置的PUSCH对应的上行链路许可并且还是构成载波指示符的上行链路许可的PDCCH配置在与PUSCH CC相对应的PDCCH CC中。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这里说明的“相对应”与关于不包含载波指示符的PDCCH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相对应不同。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多个PDSCH CC既可以分别与同一个PDCCHCC相对应,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多个PDSCH CC也可以分别与不同的PDCCH CC相对应。例如,在与一个PDCCH CC对应有多个PDSCH CC的情况下,根据载波指示符而识别通过该PDCCH CC发送的PDCCH表示哪个PDSCH CC的PDSCH的资源的分配。
基站装置3将表示对于各PDSCH CC作为PDCCH CC相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信息通知到移动台装置5。使用无线链路控制(RRC)信令通知该信息。移动台装置5基于由基站装置3使用RRC信令通知的信息,识别各PDSCH CC的PDSCH的、有可能配置PDCCH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该PDCCH包含附加载波指示符的下行链路分配。
包含在主小区中发送的PDSCH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只在主小区中发送,包含在副小区中发送的PDSCH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在主小区或者副小区中发送。换言之,在主小区中必须构成PDCCH CC和PDSCH CC,进一步在主小区中构成的PDCCH CC和PDSCH CC相对应。此外,主小区的PUSCH CC与主小区的PDCCH CC相对应。主小区的PDSCH CC和PUSCH CC具有SIB2关联。
在副小区中,构成PDSCH CC,但也可以没有构成PDCCH CC。与在副小区中构成的PDSCH CC相对应的PDCCH CC,既可以在主小区中构成,也可以在其他副小区中构成。
在构成PDCCH CC的小区中,一定会构成PDSCH CC和PUSCHCC,同一小区内的PDCCH CC和PDSCH CC相对应,PDCCH CC和PUSCH CC相对应。RRC信令通过PDSCH被通知。另外,由于主小区的PDSCH CC以及与PUSCH CC相对应的PDSCH CC一定会在相同的主小区中构成,所以表示它们的关系的信息不会通知到移动台装置5。此外,在没有应用Cross-CC调度的情况下,表示PDSCH CC和PDCCHCC的相对应的信息不会从基站装置3通知到移动台装置5。在没有应用Cross-CC调度的情况下,下行链路分配不包含载波指示符。
<PDCCH的结构>
PDCCH由多个控制信道元素(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构成。在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使用的CCE的数目依赖于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带宽、构成PDCCH的OFDM码元的数目、以及与在通信中使用的基站装置3的发送天线的数目对应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数目。如后所述,CCE由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构成。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PDCCH和CCE的逻辑性的关系的图。在基站装置3和移动台装置5之间使用的CCE中,赋予了用于识别CCE的号码。对于CCE的号码赋予是基于预先确定的规则进行的。这里,CCE t表示CCE号码t的CCE。PDCCH由包括多个CCE的集合(CCE Aggregation)构成。以下,将构成该集合的CCE的数目称为“CCE集合数(CCE aggregation number)”。构成PDCCH的CCE集合数根据在PDCCH中设定的编码率和/或在PDCCH中包含的DCI的比特数在基站装置3中设定。
以下,将由n个CCE构成的集合称为“CCE集合n(CCE aggregationn)”。例如,基站装置3使用一个CCE构成PDCCH(CCE集合1),或者使用两个CCE构成PDCCH(CCE集合2),或者使用四个CCE构成PDCCH(CCE集合4),或者使用八个CCE构成PDCCH(CCE集合8)。
例如,基站装置3对于信道质量好的移动台装置5使用构成PDCCH的CCE的数目较少的CCE集合数,对于信道质量差的移动台装置5使用构成PDCCH的CCE的数目较多的CCE集合数。此外,例如,基站装置3在发送比特数少的DCI的情况下,使用构成PDCCH的CCE的数目较少的CCE集合数,在发送比特数多的DCI的情况下,使用构成PDCCH的CCE的数目较多的CCE集合数。
构成CCE的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由多个资源元素组(REG;以下,也称为“mini-CCE”。)构成。资源元素组由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构成。例如,一个资源元素组由四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构成。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资源元素组的配置例的图。这里,表示PDCCH由第一至第三OFDM码元构成,配置有与两根发送天线(发送天线1以及发送天线2)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对应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情况。在图6中,纵轴表示频域,横轴表示时域。
在图6的配置例中,一个资源元素组由在频域中相邻的四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构成。在图6中,PDCCH的被赋予了同一个符号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表示属于同一个资源元素组。另外,配置了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资源元素R1(发送天线1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信号)以及R2(发送天线2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信号)在频域和/或时域中隔着预定间隔而构成资源元素组。
在图6中,表示首先从频率最低且第一OFDM码元的资源元素组开始进行号码赋予(符号“1”),接着对频率最低且第二OFDM码元的资源元素组进行号码赋予(符号“2”),进一步对频率最低且第三OFDM码元的资源元素组进行号码赋予(符号“3”)。
此外,在图6中,表示接着对没有配置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且在频域中与进行了第二OFDM码元的号码赋予(符号“2”)的资源元素组相邻的、资源元素组进行号码赋予(符号“4”),接着对没有配置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且在频域中与进行了第三OFDM码元的号码赋予(符号“3”)的资源元素组相邻的、资源元素组进行号码赋予(符号“5”)。
进一步,在图6中,表示接着对在频域中与进行了第一OFDM码元的号码赋予(符号“1”)的资源元素组相邻的、资源元素组进行号码赋予(符号“6”),接着对在频域中与进行了第二OFDM码元的号码赋予(符号“4”)的资源元素组相邻的、资源元素组进行号码赋予(符号“7”),接着对在频域中与进行了第三OFDM码元的号码赋予(符号“5”)的资源元素组相邻的、资源元素组进行号码赋予(符号“8”)。
对于以后的资源元素组,也进行同样的号码赋予。
如图6所示,CCE由多个资源元素组构成。例如,一个CCE使用在频域以及时域中分散的9个不同的资源元素组构成。具体而言,对于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整体如图6所示那样号码赋予的全部资源元素组,使用分组交织器以资源元素组单位进行交织,并由交织后的在号码上连续的9个资源元素组构成一个CCE。
<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的默认的分配以及CCE>
在ACK/NACK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的资源基于在PDCCH中使用的CCE而默认地分配。在被设定为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ACK/NACK,且在主小区中检测出PDCCH的情况下,在为了默认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而进行的PUCCH(PUCCH格式1b)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基于在PDCCH中使用的CCE对移动台装置5默认地分配。将这样的资源分配称为“默认的资源分配”。“默认的资源分配”意味着,不使用仅用于分配资源的信息而挪用其他信息进行资源的分配。另一方面,“明示的资源分配”意味着,使用仅用于分配资源的信息进行资源的分配。
接着,说明CCE和在ACK/NACK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资源的相对应。基于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内的全部CCE预先确定的规则,赋予识别号码。基于对在主小区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构成的、在ACK/NACK的发送中使用的全部PUCCH的资源预先确定的规则,赋予识别号码。例如,同一个识别号码的CCE和PUCCH的资源相对应。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的结构以及号码的图。在图7中,表示在各上行链路子帧中构成24个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的情况。此外,在图7中,表示在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中使用两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PRB对;作为一例,PRB对1或者PRB对2)、四个频域的码序列(频域的码;作为一例,频域的码1、频域的码2、频域的码3或者频域的码4)、三个时域的码序列(时域的码;作为一例,时域的码1、时域的码2或者时域的码)的情况。
也可以使用与图7表示的数目不同的个数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频域的码序列和/或时域的码序列。也可以与图7表示的数目不同的个数的PUCCH的资源在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构成。这里表示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的号码表示在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中使用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的号码,例如,并不是唯一表示在上行链路的系统频带中频率最低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的号码。图7中表示的各PUCCH的资源由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频域的码序列以及时域的码序列的不同的组合构成,在频域、频域中的码域或者时域中的码域中处于正交关系。
图5中表示的CCE和图7中表示的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基于预先确定的规则相对应。CCE的识别号码和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的识别号码预先相对应,例如,相同的值的识别号码的CCE和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相对应。例如,CCE1与PUCCH1相对应,CCE2与PUCCH2相对应。
移动台装置5使用与在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DCI的PDCCH中使用的CCE中号码最小的CCE对应的号码的PUCCH的资源,发送与通过该PDCCH表示了资源的分配的PDSCH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例如,移动台装置5在与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DCI的PDCCH中使用的CCE中号码最小的CCE对应的号码的PUCCH的资源中配置调制信号而发送。在不使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由移动台装置5进行这个动作。此外,例如,移动台装置5将与在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DCI的PDCCH中使用的CCE中号码最小的CCE对应的号码的PUCCH的资源,用于为了默认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而进行的PUCCH的资源的选择,在选择的PUCCH的资源中配置调制信号而发送。在使用小区聚合且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的情况下,由移动台装置5进行这个动作。
基站装置3与移动台装置5同样地识别CCE和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的相对应,并考虑对移动台装置5分配的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而分配在PDCCH中使用的CCE。即,移动台装置5基于在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DCI的PDCCH中使用的CCE,识别被分配给本装置的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
在明示的资源分配中使用的PUCCH的候选资源(也包含候选资源的候选)也与图7相同地由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频域的码序列以及时域的码序列的不同的组合构成。在明示的资源分配中使用的PUCCH的候选资源(也包含候选资源的候选)与在默认的资源分配中使用的PUCCH的候选资源由不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构成。
<ACK/NACK的发送方法>
在不使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使用与在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DCI的PDCCH中使用的CCE相对应的PUCCH的资源,发送调制了表示ACK或者NACK的信息的信号。换言之,在不使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使用在默认的资源分配中分配的资源,发送PUCCH格式1a或者PUCCH格式1b。
在使用小区聚合且设定了ACK/NACK信道选择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基本上从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发送调制了ACK/NACK的信息的信号。换言之,在使用小区聚合且设定了ACK/NACK信道选择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使用在默认的资源分配和/或明示的资源分配中分配的候选资源,发送PUCCH格式1b。
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移动台装置5通过从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从而默认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移动台装置5通过发送使用所选择的资源而调制的信号,从而明示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移动台装置5通过并用两种信息的表示方法,能够将多个ACK/NACK的信息通知到基站装置3。
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为了默认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而使用的资源的选择候选,默认地分配和/或明示地分配。
移动台装置5在只有在主小区中检测出PDCCH的情况下,将基于各PDCCH的CCE而默认地分配的PUCCH的资源,用作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为了默认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而使用的资源的选择候选。
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和副小区中检测PDCCH的情况下,将基于主小区的一个以上的PDCCH的CCE而默认地分配的PUCCH的资源和通过副小区的一个以上的PDCCH而明示地分配的PUCCH的资源,用作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为了默认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而使用的资源的选择候选。在副小区的PDCCH中,明示地包含表示PUCCH的候选资源的信息。另外,通过RRC信令,PUCCH的多个候选资源的候选预先分配给移动台装置5,使用在副小区的PDCCH中包含的信息,从在RRC信令中设定的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的候选中表示一个资源。另外,也可以在副小区的PDCCH中不明示地包含表示PUCCH的候选资源的信息,而是通过RRC信令,预先明示地分配PUCCH的候选资源,在副小区中检测出PDCCH的情况下,将预先明示地分配的PUCCH的候选资源用于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为了默认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而使用的资源的选择处理。
移动台装置5在只有在副小区中检测出PDCCH的情况下,将通过副小区的一个以上的PDCCH明示地分配的PUCCH的候选资源,用于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为了默认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而使用的资源的选择处理。另外,移动台装置5在只有在副小区中仅检测出一个PDCCH的情况下,不进行通过资源的选择而默认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而通过由PDCCH表示的PUCCH的资源发送已调的信号,仅明示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
另外,表示在PDCCH中包含的PUCCH的候选资源的控制信息,通常也可以挪用用于其他目的控制信息。这里,挪用控制信息是,控制信息字段在第一情况下被解释为第一控制信息,在第二情况下被解释为第二控制信息,第一情况和第二情况不同,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不同。例如,在PDCCH在主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某一控制信息字段也可以被解释为表示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值的控制信息(TPC command)。在PDCCH在副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信息字段也可以被解释为表示为了默认地表示ACK/NACK的信息而使用的PUCCH的候选资源的控制信息。
<ACK/NACK信道选择的一例>
接着,说明ACK/NACK信道选择的一例。另外,为了简化说明,不进行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示出DTX(不连续传输(DiscontinuousTransmission))的信息的情况下的说明,但即使示出DTX的信息也能够应用本发明。DTX表示在某一小区的PDSCH中没有接收到数据。换言之,DTX表示没有检测出与某一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ACK/NACK”意味着ACK或者NACK。此外,为了简化说明,首先说明的是,不应用时域绑定,对于与在单一的下行链路子帧且在多个小区中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的处理。关于应用时域绑定,对于与在多个下行链路子帧且在多个小区中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首先,说明在小区聚合中使用两个小区,且在各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情况。单一的数据发送意味着,关于PDSCH的发送不使用基于使用了多个天线端口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的多个数据的空间复用,而发送单一的数据的信号。单一的数据的信号能够使用单天线端口发送,或者使用多个天线端口进行分集发送而不是空间复用,或者进行加权发送。此时,2比特的ACK/NACK的信息使用PUCCH表示。由2比特表示的4种信息被分为两个组,各组由两种信息构成。作为默认地表示的信息,通过两个PUCCH的资源的选择来表示是哪个组,且通过QPSK的信号点表示是组内的哪种信息。这里,用复数的表现表示QPSK的信号点。这里,天线端口意味着在信号处理中使用的逻辑性的天线,一个天线端口也可以由多个物理性的天线构成。关于发送天线,构成同一个天线端口的多个物理性的天线发送同一个信号。在同一个天线端口内,能够使用多个物理性的天线应用延迟分集或者CDD(循环延迟分集(CyclicDelay Diversity)),但不能使用其他信号处理。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的图。另外,在图8中,第一ACK/NACK表示对于主小区的PDSCH的ACK/NACK的信息,第二ACK/NACK表示对于副小区的PDSCH的ACK/NACK的信息。
在图8中,资源1基于包含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而被分配,资源2基于包含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而被分配。资源1和资源2是在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由于包含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只在主小区中发送,所以在资源1中使用通过基于PDCCH的CCE的默认的资源分配而被分配的资源。在包含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在主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在资源2中使用通过基于PDCCH的CCE的默认的资源分配而被分配的资源。在包含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在副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在资源2中使用通过基于在PDCCH中明示地包含的控制信息的明示的资源分配而被分配的资源。
这样,可以说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在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对应于小区。此外,可以说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在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对应于小区的PDSCH。此外,可以说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在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对应于在小区的PDSCH中包含的数据。此外,可以说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在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对应于与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
(1)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2,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2)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1,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3)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2,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4)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1,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接着,说明在小区聚合中使用两个小区,且在主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在副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两个数据发送意味着,关于PDSCH的发送使用基于MIMO的空间复用,在多个天线端口中同时发送两个数据序列(传输块)的信号。此时,3比特的ACK/NACK的信息使用PUCCH表示。由3比特表示的8种信息被分为两个组,各组由4种信息构成。作为默认地表示的信息,通过PUCCH的资源的选择来表示是哪个组,且通过QPSK的信号点表示是组内的哪种信息。这里,用复数的表现表示QPSK的信号点。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的图。另外,在图9中,第一ACK/NACK表示对于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的ACK/NACK的信息,第二ACK/NACK表示对于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的ACK/NACK的信息,第三ACK/NACK表示对于副小区的PDSCH的ACK/NACK的信息。
在图9中,资源1和资源2基于包含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而被分配,资源3基于包含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而被分配。由于包含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只在主小区中发送,所以在资源1以及资源2中使用通过基于PDCCH的CCE的默认的资源分配而被分配的资源。在包含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在主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在资源3中使用通过基于PDCCH的CCE的默认的资源分配而被分配的资源。在包含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在副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在资源3中使用通过基于在PDCCH中明示地包含的控制信息的明示的资源分配而被分配的资源。
这里,在资源2中,使用识别号码相对于在资源1中使用的PUCCH的资源偏移了预定值的识别号码的PUCCH的资源。例如,在资源1中,使用识别号码与最小的号码的CCE相同的PUCCH的资源,在资源2中,使用识别号码相对于在资源1中使用的PUCCH的资源偏移了+1的值的PUCCH的资源。
(1)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2,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2)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2,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3)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2,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4)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中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3,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5)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1,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6)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1,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7)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1,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8)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3,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另外,在小区聚合中使用两个小区,且在主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在副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在图9中,第一ACK/NACK表示对于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的ACK/NACK的信息,第二ACK/NACK表示对于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的ACK/NACK的信息,第三ACK/NACK表示对于主小区的PDSCH的ACK/NACK的信息,资源1和资源2基于包含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而被分配,资源3基于包含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而被分配。
接着,说明在小区聚合中使用两个小区,且在主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在副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的情况。此时,4比特的ACK/NACK的信息使用PUCCH表示。由4比特表示的16种信息被分为四个组,各组由4种信息构成。作为默认地表示的信息,通过PUCCH的资源的选择来表示是哪个组,且通过QPSK的信号点表示是组内的哪种信息。这里,用复数的表现表示QPSK的信号点。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的图。另外,在图10中,第一ACK/NACK表示对于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的ACK/NACK的信息,第二ACK/NACK表示对于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的ACK/NACK的信息,第三ACK/NACK表示对于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的ACK/NACK的信息,第四ACK/NACK表示对于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的ACK/NACK的信息。
在图10中,资源1和资源2基于包含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而被分配,资源3和资源4基于包含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而被分配。由于包含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只在主小区中发送,所以资源1和资源2使用通过基于PDCCH的CCE的默认的资源分配而被分配的资源。
这里,在资源2中,使用识别号码相对于在资源1中使用的PUCCH的资源偏移了预定值的识别号码的PUCCH的资源。例如,在资源1中,使用识别号码与最小的号码的CCE相同的PUCCH的资源,在资源2中,使用识别号码相对于在资源1中使用的PUCCH的资源偏移了+1的值的识别号码的PUCCH的资源。
在包含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在主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在资源3以及资源4中,使用通过基于PDCCH的CCE的默认的资源分配而被分配的资源。这里,在资源4中,使用识别号码相对于在资源3中使用的PUCCH的资源偏移了预定值的识别号码的PUCCH的资源。例如,在资源3中,使用识别号码与最小的号码的CCE相同的PUCCH的资源,在资源4中,使用识别号码相对于在资源3中使用的PUCCH的资源偏移了+1的值的识别号码的PUCCH的资源。
在包含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在副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在资源3以及资源4中,使用通过基于在PDCCH中明示地包含的控制信息的明示的资源分配而被分配的资源。这里,基于在PDCCH中明示地包含的控制信息,明示地表示资源3的资源。在资源4中,使用识别号码相对于在资源3中使用的PUCCH的资源偏移了预定值的识别号码的PUCCH的资源。例如,在资源4中,使用识别号码相对于在资源3中使用的PUCCH的资源偏移了+1的值的识别号码的PUCCH的资源。或者,通过RRC信令,预先分别设定资源3用的资源候选以及资源4用的资源候选,且通过PDCCH从各个资源候选中示出表示资源的控制信息。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作为从资源3用的资源候选中表示资源的控制信息以及从资源4用的资源候选中表示资源的控制信息,一个共同的控制信息包含在PDCCH中。另外,在包含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配的PDCCH在副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资源2也通过基于在PDCCH中明示地包含的控制信息的明示的资源分配而分配资源。
(1)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2,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2)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3,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3)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2,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4)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4,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5)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2,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6)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3,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7)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2,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8)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4,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9)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3,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10)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3,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11)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4,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12)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4,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13)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1,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14)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1,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15)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1,发送从“-j”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16)移动台装置5在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表示NACK、对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表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1,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
关于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移动台装置5根据所设定的小区聚合的结构以及发送模式来选择应用哪种关系。小区聚合的结构包含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小区的数目、主小区以及副小区的设定。发送模式是意味着在各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还是基本进行两个数据发送的设定。换言之,发送模式意味着可在某一下行链路子帧中发送的数据的最大数。即使是在设定了基本进行两个数据发送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也在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中发送单一的数据或者发送两个数据。另外,在设定了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无论哪个下行链路子帧中都只发送单一的数据,不发送两个数据。
移动台装置5在没有检测出对应的ACK/NACK的信息的情况下,即对应的数据为DTX的情况下,将对应的ACK/NACK的信息设定为NACK,进行ACK/NACK信道选择。基站装置3在对移动台装置5发送的数据相对少的情况下和/或将对于其他移动台装置5的资源的分配优先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况:不在对移动台装置5设定的全部小区中进行数据的发送而只在一部分小区中进行发送。在这样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不检测与一部分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就不能检测与该一部分小区的PDSCH对应的ACK/NACK的信息。此外,即使基站装置3发送了PDCCH,在因干扰、衰落等的影响而传播路径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存在移动台装置5不能检测与一部分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也不能检测与一部分小区的PDSCH对应的ACK/NACK的信息。
例如,说明应用图9所示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在主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在副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情况。在移动台装置5中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但未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将第一ACK/NACK以及第二ACK/NACK分别设定为NACK,进行ACK/NACK信道选择。另外,此时,实际上不进行资源的选择处理,仅选择资源3。
说明在主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在副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的例外处理。此时,在图9所示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中追加有关例外处理的关系。例如,在移动台装置5中,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但未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且对于主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的ACK/NACK(第一ACK/NACK)和对于主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的ACK/NACK(第二ACK/NACK)这两方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1,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因此,在该状况下,在未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仅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情况下,实际上不进行资源的选择处理,仅选择资源1。
例如,说明应用图9所示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在副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在主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情况。在移动台装置5中,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但未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将第一ACK/NACK以及第二ACK/NACK分别设定为NACK,进行ACK/NACK信道选择。另外,此时,实际上不进行资源的选择处理,仅选择资源3。
说明在主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在副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的情况下的例外处理。此时,在图9所示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中,追加有关例外处理的关系。例如,在移动台装置5中,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但未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且对于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的ACK/NACK(第一ACK/NACK)和对于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的ACK/NACK(第二ACK/NACK)这两方为NACK的情况下,选择资源1,发送从“+1”的信号点的QPSK生成的信号。因此,在该状况下,在未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仅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情况下,实际上不进行资源的选择处理,仅选择资源1。
例如,说明应用图8所示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在主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在副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情况。在移动台装置5中,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但没有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将第二ACK/NACK设定为NACK,进行ACK/NACK信道选择。另外,此时,实际上不进行资源的选择处理,只选择资源1。
说明应用图8所示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的情况下的例外处理。例如,在移动台装置5中,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但未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且对于副小区的PDSCH的ACK/NACK(第二ACK/NACK)为NACK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不发送任何信号。因此,在该状況中,在未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仅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情况下,有被选择的可能性的资源只有资源2。
例如,说明应用图10所示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在主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在副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的情况。在移动台装置5中,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但未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将第三ACK/NACK以及第四ACK/NACK分别设定为NACK,进行ACK/NACK信道选择。另外,此时,实际上不进行资源的选择处理,只选择资源1。
说明应用图10所示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的情况下的例外处理。在移动台装置5中,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但未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且对于副小区的PDSCH的第一数据序列的ACK/NACK(第三ACK/NACK)和对于副小区的PDSCH的第二数据序列的ACK/NACK(第四ACK/NACK)这两方为NACK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不发送任何信号。因此,在该状况下,在未检测出与主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仅检测出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情况下,有被选择的可能性的资源只有资源4。
<时域绑定>
接着,说明ACK/NACK的时域绑定。设定了时域绑定的移动台装置5对与同一个小区的多个下行链路的子帧(时域)的多个数据对应的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将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汇集的信息(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例如,移动台装置5作为逻辑运算而执行逻辑积运算。移动台装置5在进行时域绑定的多个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全部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ACK,并发送到基站装置3。移动台装置5在进行时域绑定的多个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的至少一个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并发送到基站装置3。在使用了TDD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3决定在一个无线帧内构成几个下行链路子帧和/或构成几个上行链路子帧,并将表示所决定的子帧的结构的信息通知到移动台装置5。移动台装置5基于通知到的子帧的结构,识别将对于哪些个下行链路子帧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汇集而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并通过哪个上行链路子帧的PUCCH发送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说明ACK/NACK的时域绑定的一例。说明移动台装置5对与同一个小区的四个下行链路子帧(下行链路子帧1、下行链路子帧2、下行链路子帧3、以及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从而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情况。
(1)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ACK。
(2)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3)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4)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5)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ACK。
(6)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7)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8)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9)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10)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11)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12)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13)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14)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15)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16)移动台装置5在同一个小区中,对于下行链路子帧1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2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下行链路子帧4的数据的ACK/NACK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另外,移动台装置5将未接收到数据的下行链路子帧不作为逻辑运算的对象。例如,在下行链路子帧1、下行链路子帧2以及下行链路子帧3中接收到数据而在下行链路子帧4中未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5对分别与下行链路子帧1、下行链路子帧2以及下行链路子帧3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此外,移动台装置5在某一小区中在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未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对该小区不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空间绑定>
说明空间绑定。设定了空间绑定的移动台装置5对与通过应用了空间复用的PDSCH发送的多个数据(传输块;以下,也称为“码字”。)对应的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将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汇集的信息(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例如,移动台装置5作为逻辑运算而执行逻辑积运算。移动台装置5在进行空间绑定的多个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全部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ACK,并发送到基站装置3。移动台装置5在进行空间绑定的多个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的至少一个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并发送到基站装置3。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移动台装置5识别由基站装置3设定的发送模式以及根据检测出的PDCCH而识别在PDSCH中是否应用了空间复用,并且还识别在同一个PDSCH中包含的数据的数目。
说明ACK/NACK的空间绑定的一例。说明移动台装置5作为发送模式而设定两个数据(第一数据以及第二数据)发送的情况。
(1)移动台装置5在对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ACK。
(2)移动台装置5在对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为ACK、对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3)移动台装置5在对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为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4)移动台装置5在对于第一数据的ACK/NACK为NACK、对于第二数据的ACK/NACK为NACK的情况下,作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生成NACK。
<在使用了时域绑定的情况下的ACK/NACK信道选择>
接着,说明在使用了时域绑定的情况下的ACK/NACK信道选择。设定了时域绑定的移动台装置5对每个小区进行时域绑定的处理。接着,移动台装置5使用执行了时域绑定的对于多个小区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进行ACK/NACK信道选择的处理。
使用图8的例子说明处理的一例。即,移动台装置5对在主小区的多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的数据执行时域绑定,从而将对于主小区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设定为第一ACK/NACK,对在副小区的多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的数据执行时域绑定,从而将对于副小区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设定为第二ACK/NACK。由此,移动台装置5进行ACK/NACK信道选择。另外,在特殊子帧中也能够接收下行链路的数据,关于有关时域绑定的处理,特殊子帧作为下行链路子帧的一部分而进行处理。
移动台装置5基于在各小区中最后被分配数据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出的PDCCH,判断在与ACK/NACK信道选择有关的PUCCH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另外,在特殊子帧中也能够接收下行链路的数据,在有关ACK/NACK信道选择的候选资源的判断的处理中,特殊子帧作为下行链路子帧的一部分而进行处理。移动台装置5对候选资源被默认地分配的小区,将在该小区中最后被分配数据的子帧中检测出的、与在对应的PDCCH中使用的CCE相对应的资源判断为候选资源,在PUCCH的资源的选择处理中使用。对于候选资源被明示地分配的小区,移动台装置5将在该小区中最后被分配数据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出的、由对应的PDCCH的控制信息所表示的资源判断为候选资源,在PUCCH的资源的选择处理中使用。或者,对于候选资源被明示地分配的小区,移动台装置5将在该小区中最后被分配数据的子帧中检测出的、对对应的PDCCH通过RRC信令而被预先分配的资源判断为候选资源,在PUCCH的资源的选择处理中使用。
使用图8的例子,说明处理的一例。
对于主小区,移动台装置5将与在最后被分配数据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出的PDCCH中使用的CCE相对应的资源判断为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候选资源。
在移动台装置5为在主小区中检测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结构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将与在最后被分配数据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出的PDCCH中使用的CCE相对应的资源判断为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候选资源。
在移动台装置5为在副小区中检测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结构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将由在最后被分配数据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出的PDCCH的控制信息所表示的资源判断为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候选资源。或者,在移动台装置5为在副小区中检测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结构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将对在最后被分配数据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检测出的PDCCH通过RRC信令而被预先分配的资源判断为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候选资源。
移动台装置5在某一小区中在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不对该小区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移动台装置5在某一小区中至少在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对该小区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说明例如构成两个小区(主小区1以及副小区1)且在各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情况。
(1)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在副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和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2)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在副小区1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3)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在副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接着,说明构成两个小区(主小区1以及副小区1),在各小区中应用空间复用而进行两个数据发送的情况。
(1)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四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和对于副小区1的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2)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3)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在副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副小区1的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接着,说明构成两个小区(主小区1以及副小区1),在主小区1中应用空间复用而进行两个数据发送,在副小区1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情况。
(1)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一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三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和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2)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3)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在副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一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由于移动台装置5基于在各小区中检测出的PDCCH来判断在与ACK/NACK信道选择有关的PUCCH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所以在没有检测出包含发往本装置的DCI的PDCCH且对某一小区未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不能分配与该小区相关的候选资源。此时,移动台装置5仅使用被分配到的候选资源进行资源的选择处理。
在基本上进行两个数据发送的发送模式中,也有可能只发送一个数据序列。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基站装置3对进行空间复用的两个数据序列表示为只有一个数据序列有效、另一个数据序列无效。移动台装置5在对于某一小区,在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第一数据序列或者第二数据序列的情况下,对该小区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例如,移动台装置5在对于某一小区,在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仅接收到第一数据序列、且在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第二数据序列的情况下,对该小区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使用了空间绑定的情况下的ACK/NACK信道选择>
接着,说明使用了空间绑定的情况下的ACK/NACK信道选择。设定了空间绑定的移动台装置5对每个小区进行空间绑定的处理。接着,移动台装置5使用执行了空间绑定的、对于多个小区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进行ACK/NACK信道选择的处理。
说明在使用了空间绑定的情况下的ACK/NACK信道选择的处理的一例。例如,表示对移动台装置5作为小区聚合而构成两个小区,在各小区中设定包含两种数据(第一数据序列以及第二数据序列)的PDSCH使用空间复用从基站装置3发送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例如,移动台装置5对与在主小区中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执行空间绑定,对与在副小区中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执行空间绑定。此时,移动台装置5进行图8所示的ACK/NACK信道选择。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中对通过使用了空间复用的PDSCH接收到的两个数据执行空间绑定,将对于主小区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设定为第一ACK/NACK。此外,移动台装置5在副小区中对通过使用了空间复用的PDSCH接收到的两个数据执行空间绑定,将对于副小区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设定为第二ACK/NACK,进行ACK/NACK信道选择。
移动台装置5基于在各小区中检测出的PDCCH来判断在与ACK/NACK信道选择有关的PUCCH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对于候选资源被默认地分配的小区,移动台装置5将与在对应的PDCCH中使用的CCE相对应的资源判断为候选资源,在PUCCH的资源的选择处理中使用。对于候选资源被明示地分配的小区,移动台装置5将由对应的PDCCH的控制信息所表示的资源判断为候选资源,在PUCCH的资源的选择处理中使用。或者,对于候选资源被明示地分配的小区,移动台装置5将通过RRC信令对对应的PDCCH预先分配的资源判断为候选资源,在PUCCH的资源的选择处理中使用。
移动台装置5在某一小区中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不对该小区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例如,说明如下情况:构成两个小区(主小区1以及副小区1),在各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在各小区中应用空间绑定。
(1)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中接收到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中接收到两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和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2)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中接收到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中未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3)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中未接收到数据、在副小区1中接收到两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接着,说明如下情况:构成两个小区(主小区1以及副小区1),在各小区中进行两个数据发送,只在副小区1中应用空间绑定。
(1)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中接收到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中接收到两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三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和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2)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中接收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中未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3)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中未接收到数据、在副小区1中接收到两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另外,移动台装置5在没有应用空间绑定的小区中,将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直接设定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进行后面的处理。
由于移动台装置5基于在各小区中检测出的PDCCH来判断在与ACK/NACK信道选择有关的PUCCH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所以在没有检测出包含发往本装置的DCI的PDCCH且对某一小区未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不能分配与该小区关联的候选资源。此时,移动台装置5仅使用被分配到的候选资源进行资源的选择处理。
在基本上进行两个数据发送的发送模式中,也有可能只发送一个数据序列。例如,能够如下方式来实现:通过基站装置3对进行空间复用的两个数据序列表示为只有一个数据序列有效、另一个数据序列无效。移动台装置5在没有应用空间绑定的小区中只接收到第一数据序列的情况下(第二数据序列无効的情况下),将与对于该小区的第一数据序列对应的资源以及与对于该小区的第二数据序列对应的资源也设定为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移动台装置5在没有应用空间绑定的小区中只接收到第二数据序列的情况下(第一数据序列无効的情况下),将与对于该小区的第二数据序列对应的资源和与对于该小区的第一数据序列对应的资源也设定为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
<在使用了空间绑定和时域绑定的情况下的ACK/NACK信道选择>
接着,说明在使用了空间绑定和时域绑定的情况下的ACK/NACK信道选择。首先,移动台装置5在各小区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中进行空间绑定的处理。接着,移动台装置5在每个小区中进行时域绑定的处理。移动台装置5对在多个下行链路子帧中在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了空间绑定的ACK/NACK执行逻辑运算,对每个小区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之后,移动台装置5对使用了时域绑定的情况下的ACK/NACK信道选择进行与上述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使用对于多个小区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而进行ACK/NACK信道选择的处理。
移动台装置5在某一小区中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不对该小区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例如,说明如下情况:构成两个小区(主小区1以及副小区1),在各小区中应用空间复用而进行两个数据发送,在各小区中应用空间绑定。
(1)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和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2)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一个接收确认响应)。
(3)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在副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接着,说明如下情况:构成两个小区(主小区1以及副小区1),在各小区中应用空间复用而进行两个数据发送,只有在副小区1中应用空间绑定。
(1)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三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和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2)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在副小区1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主小区1的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3)移动台装置5在主小区1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数据、在副小区1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两个数据的情况下,生成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对于副小区1的一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由于移动台装置5基于在各小区中检测出的PDCCH来判断在与ACK/NACK信道选择有关的PUCCH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所以在没有检测出包含发往本装置的DCI的PDCCH且对某一小区未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不能分配与该小区关联的候选资源。此时,移动台装置5仅使用被分配到的候选资源进行资源的选择处理。
在基本上进行两个数据发送的发送模式中,也有可能只发送一个数据序列。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基站装置3对进行空间复用的两个数据序列表示为只有一个数据序列有效、另一个数据序列无效。移动台装置5在没有应用空间绑定的小区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只接收到第一数据序列、在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第二数据序列的情况下(第二数据序列无効的情况下),将与对于该小区的第一数据序列对应的资源以及与对于该小区的第二数据序列对应的资源也设定为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移动台装置5在没有应用空间绑定的小区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只接收到第二数据序列、在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第一数据序列的情况下(第一数据序列无効的情况下),将与对于该小区的第二数据序列对应的资源和与对于该小区的第一数据序列对应的资源也设定为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移动台装置5在没有应用空间绑定的小区中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第一数据序列或者第二数据序列的情况下,对该小区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例如,移动台装置5在没有应用空间绑定的小区中的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只接收到第一数据序列、在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第二数据序列的情况下,对该小区生成两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基站装置3的整体结构>
接着,使用图11~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结构。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11所示,基站装置3包括接收处理部(接收部)101、无线资源控制部103、控制部105以及发送处理部107。
接收处理部101根据来自控制部105的指示,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将通过接收天线109从移动台装置5接收到的PUCCH和/或PUSCH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以及解码,从而提取控制信息和/或信息数据。对于本装置对移动台装置5分配了PUCCH的资源的上行链路子帧和/或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接收处理部101进行提取UCI的处理。接收处理部101从控制部105受理对哪个上行链路子帧和/或哪个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进行什么处理的指示。例如,接收处理部101从控制部105受理对ACK/NACK用的PUCCH(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的信号进行时域中的码序列的乘算和合成、和/或进行频域中的码序列的乘算和合成的检测处理的指示。此外,接收处理部101从控制部105受理在从PUCCH检测UCI的处理中使用的频域的码序列和/或时域的码序列的指示。
接收处理部101将提取出的UCI输出到控制部105,将信息数据输出到上位层。例如,接收处理部101进行从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的PUCCH的信号中检测多个ACK/NACK的信息的处理。接收处理部101基于对移动台装置5发送的PDCCH而识别ACK/NACK信道选择的候选资源,检测在各候选资源中是否发送了信号,解调判断为发送了信号的候选资源的信号,检测多个ACK/NACK的信息。同样地,接收处理部101进行从使用时域绑定和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的PUCCH的信号、使用空间绑定和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的PUCCH的信号或者使用时域绑定、空间绑定和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的PUCCH的信号中检测多个ACK/NACK的信息的处理。接收处理部101将提取出的UCI输出到控制部105,将信息数据输出到上位层。关于接收处理部101的细节在后面叙述。
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进行各移动台装置5对于PDCCH的资源的分配、对于PUCCH的资源的分配、对于PDSCH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对于PUSCH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各种信道的调制方式/编码率/发送功率控制值等的设定等。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还设定对于PUCCH的频域的码序列、时域的码序列等。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将表示设定的PUC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等输出到控制部105。
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设定在使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的ACK/NACK的发送方法。在使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的ACK/NACK的发送方法为,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ACK/NACK的方法、使用时域绑定而发送ACK/NACK的方法、使用空间绑定而发送ACK/NACK的方法等。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还能够同时设定多个上述方法。在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中设定的信息的一部分经由发送处理部107通知到移动台装置5。例如,表示在使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的ACK/NACK的发送方法的信息、表示与PUSCH的发送功率有关的一部分参数的值的信息、表示与PUCCH的发送功率有关的一部分参数的值的信息等通知到移动台装置5。
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基于在接收处理部101中使用PUCCH而取得并经由控制部105输入的UCI,设定PDSCH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在被输入了使用PUCCH取得的ACK/NACK的情况下,对移动台装置5进行在ACK/NACK中表示NACK的PDSCH的资源的分配。
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在本装置使用小区聚合而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对移动台装置5构成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或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对移动台装置5设定PDCCH CC、与PDCCH CC相对应的PDSCH CC、主小区、副小区等。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为了经由发送处理部107对移动台装置5通知,对控制部105输出表示将哪个小区设定为主小区的信息、表示对各副小区的PDSCHCC作为PDCCH CC而相对应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信息等。
无线资源控制部103将各种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5。例如,控制信号包含表示PUCCH的资源的分配的控制信号、表示对在接收处理部101中接收到的PUCCH的信号进行的检测处理的控制信号等。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出表示ACK/NACK用的PUCCH的资源、作为使用了ACK/NACK信道选择的ACK/NACK用的PUCCH的候选资源的上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时域的码序列、频域的码序列等的控制信号。
控制部105基于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发送处理部107进行对于PDSCH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对于PDCCH的资源的分配、对于PDSCH的调制方式的设定、对于PDSCH以及PDCCH的编码率的设定等的控制。此外,控制部105基于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使用PDCCH而发送的DCI,并输出到发送处理部107。使用PDCCH而发送的DCI为下行链路分配、上行链路许可等。
控制部105进行控制,使得表示在通信中使用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以及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信息、表示主小区的信息、表示PDSCH CC和PDCCH CC的相对应的信息、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ACK/NACK的发送方法、表示PUC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等经由发送处理部107使用PDSCH发送到移动台装置5。此外,控制部105进行控制,使得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资源选择处理的候选资源经由发送处理部107使用PDCCH发送到移动台装置5。另外,表示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资源选择处理的候选资源的候选的信息经由发送处理部107通知到移动台装置5。
控制部105基于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接收处理部101进行对于PUSCH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对于PUCCH的资源的分配、PUSCH以及PUCCH的调制方式的设定、PUSCH的编码率的设定、对于PUCCH的检测处理、对于PUCCH的码序列的设定等的控制。此外,控制部105若从接收处理部101输入由移动台装置5使用PUCCH而发送的UCI,则将被输入的UCI输出到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例如,控制部105在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表示ACK/NACK信道选择的信息的情况下,基于对移动台装置5发送的PDCCH来识别ACK/NACK信道选择的候选资源。控制部105对接收处理部101进行控制,使得检测在各候选资源中是否发送了信号,解调判断为发送了信号的候选资源的信号,检测多个ACK/NACK的信息。控制部105将对于在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发送PDSCH的小区的资源不包含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候选资源中。
发送处理部107基于从控制部105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使用PDCCH和/或PDSCH而发送的信号,并经由发送天线111发送。发送处理部107将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输入的表示在使用了小区聚合的通信中使用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以及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信息、表示主小区的信息、表示PDSCH CC和PDCCH CC的相对应的信息、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ACK/NACK的发送方法、表示PUCCH的资源的候选的信息、表示与PUSCH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一部分参数的值的信息、表示与PUCCH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一部分参数的值的信息、从上位层输入的信息数据等使用PDSCH发送到移动台装置5。此外,发送处理部107将从控制部105输入的DCI使用PDCCH发送到移动台装置5。另外,为了简化说明,以后假设信息数据包含与多种控制有关的信息。关于发送处理部107的细节,在后面叙述。
<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的结构>
以下,说明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的细节。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12所示,发送处理部107包括多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1~201-M(以下,将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1~201-M合起来表示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多个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1~203-M(以下,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1~203-M合起来表示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复用部207、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部209、GI(Guard Interval;保护间隔)插入部211、D/A(Digital/Analog converter;数字模拟变换)部213、发送RF(Radio Frequency;无线频率)部215以及发送天线111。另外,由于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以及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所以将其中的一个为代表进行说明。另外,在发送处理部107的说明中,首先说明发送天线的数目为一个的情况(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情况),关于构成多个发送天线、构成对PDSCH进行空间复用的处理部的情况(进行两个数据发送的情况)的说明,在后面叙述。
如图12所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包括Turbo编码部219以及数据调制部221。此外,如图12所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包括卷积编码部223以及QPSK调制部225。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进行用于将移动台装置5的信息数据通过OFDM方式传输的基带信号处理。Turbo编码部219将被输入的信息数据以从控制部105输入的编码率进行用于提高数据的纠错率的Turbo编码,并输出到数据调制部221。数据调制部221将Turbo编码部219进行了编码的数据通过从控制部105输入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四位相移调制;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16QAM(16位正交振幅调制;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QAM(64位正交振幅调制;64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等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生成调制码元的信号序列。数据调制部221将生成的信号序列输出到复用部207。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进行用于将从控制部105输入的DCI通过OFDM方式传输的基带信号处理。卷积编码部223基于从控制部105输入的编码率,进行用于提高DCI的纠错率的卷积编码。这里,DCI以比特单位进行控制。此外,卷积编码部223基于从控制部105输入的编码率,为了对进行了卷积编码的处理的比特调整输出比特的数目,还进行速率匹配。卷积编码部223将编码后的DCI输出到QPSK调制部225。QPSK调制部225将卷积编码部223进行了编码的DCI通过QPSK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调制码元的信号序列输出到复用部207。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生成作为在移动台装置5中已知的信号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下,也称为“Cell specificRS”。),并输出到复用部207。
复用部207根据来自控制部105的指示,将从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5输入的信号、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分别输入的信号、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3分别输入的信号复用到下行链路子帧。与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03设定的对于PDSCH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分配以及对于PDCCH的资源的分配有关的控制信号输入到控制部105。控制部105基于被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复用部207的处理。
复用部207基本上以图3所示的时间复用进行PDSCH以及PDCCH的复用。此外,复用部207通过时间/频率复用进行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和其他信道之间的复用。此外,复用部207以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为单位进行发往各移动台装置5的PDSCH的复用。复用部207能够对一个移动台装置5使用多个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对来复用PDSCH。此外,复用部207使用同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内的CCE来进行发往各移动台装置5的PDCCH的复用。复用部207将复用后的信号输出到IFFT部209。
IFFT部209将复用部207进行了复用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并输出到GI插入部211。GI插入部211通过在IFFT部209进行了OFDM方式的调制的信号中附加保护间隔,从而生成由OFDM方式中的码元构成的基带的数字信号。众所周知,保护间隔通过复制要传输的OFDM码元的开头或者末尾的一部分而生成。GI插入部211将生成的基带的数字信号输出到D/A部213。D/A部213将从GI插入部211输入的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到发送RF部215。发送RF部215由从D/A部213输入的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成分以及正交成分,除去对于中间频带的多余的频率成分。接着,发送RF部215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上变频)为高频率的信号,除去多余的频率成分,进行功率放大,并经由发送天线111发送到移动台装置5。
接着,说明构成多个发送天线,构成对PDSCH进行空间复用的处理部的情况。与在图12中说明的发送天线的数目为一个的情况的结构相比,多个发送天线111在基站装置3中构成,且由复用部207、IFFT部209、GI插入部211、D/A部213以及发送RF部215构成的处理部在基站装置3中构成有与发送天线的数目相同的数目。进一步,在基站装置3中,构成进行空间复用的处理的空间复用处理部。空间复用处理部复制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1输入的数据序列,进行对复制的各数据序列乘以发送权重(以下,也称为“预编码”。)的处理,并将乘以了发送权重的各数据序列输出到与各发送天线111对应的复用部207。例如,作为发送权重,使用振幅为1、位相不同的多个信号。之后,经过与各发送天线111对应的IFFT部209、GI插入部211、D/A部213以及发送RF部215中的处理,在空间复用处理部中进行了处理的数据序列的信号从各发送天线111发送。
<基站装置3的接收处理部101的结构>
以下,说明基站装置3的接收处理部101的细节。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接收处理部10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13所示,接收处理部101包括接收RF部301、A/D(Analog/Digitalconverter;模拟数字变换)部303、分量载波分离部305以及多个的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接收处理部307-1~307-M(以下,将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接收处理部307-1~307-M合起来表示为“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接收处理部307”)。此外,如图13所示,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接收处理部307包括码元定时检测部309、GI除去部311、FFT部313、副载波解映射部315、传播路径估计部317、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IDFT部323、数据解调部325、Turbo解码部327以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另外,由于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接收处理部307的各个具有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所以以其中一个为代表进行说明。
接收RF部301将在接收天线109中接收到的信号适当地放大,变换为中间频率(下变频),除去不需要的频率成分,将放大电平控制为信号电平被适当地维持,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成分以及正交成分进行正交解调。接收RF部301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输出到A/D部303。
A/D部303将接收RF部301进行了正交解调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将变换后的数字信号输出到分量载波分离部305。分量载波分离部305对上行链路系统带宽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分离接收信号,并输出到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接收处理部307。
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接收处理部307进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内的PUSCH和/或PUCCH的解调以及解码,检测信息数据和/或UCI。
码元定时检测部309基于从分量载波分离部305输入的信号,检测码元的定时,并将表示检测出的码元边界的定时的控制信号输出到GI除去部311。GI除去部311基于来自码元定时检测部309的控制信号,从分量载波分离部305输入的信号中除去相当于保护间隔的部分,并将剩余的部分的信号输出到FFT部313。FFT部313对从GI除去部311输入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DFT-Spread-OFDM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副载波解映射部315。另外,FFT部313的测点(point)数目等于后述的移动台装置5的IFFT部的测点数目。
副载波解映射部315基于从控制部105输入的控制信号,将FFT部313解调的信号分离为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PUSCH的信号以及PUCCH的信号。副载波解映射部315将分离后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传播路径估计部317,将分离后的PUSCH的信号输出到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将分离后的PUCCH的信号输出到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
传播路径估计部317使用副载波解映射部315分离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和已知的信号,估计传播路径的变动。传播路径估计部317将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输出到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以及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基于从传播路径估计部317输入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对副载波解映射部315分离的PUSCH的信号的振幅以及位相进行均衡。这里,“均衡”表示将信号在无线通信中受到的传播路径的变动复原的处理。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将调整后的信号输出到IDFT部323。
IDFT部323对从PUS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19输入的信号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并输出到数据解调部325。数据解调部325进行IDFT部323变换的PUSCH的信号的解调,并将解调后的PUSCH的信号输出到Turbo解码部327。该解调是与在移动台装置5的数据调制部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调制方式是从控制部105输入。Turbo解码部327从由数据解调部325输入的解调后的PUSCH的信号,解码信息数据。从控制部105输入编码率。
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基于从传播路径估计部317输入的传播路径估计值,对在副载波解映射部315中分离的PUCCH的信号的振幅以及位相进行均衡。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将均衡后的信号输出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对从PUCCH用的传播路径均衡部321输入的信号进行解调以及解码,检测UCI。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进行对在频域和/或频域中码复用的信号分离的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使用在发送侧使用的码序列,进行用于从在频域和/或时域中码复用的PUCCH的信号检测ACK/NACK、SR、CQI等的处理。具体而言,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作为使用了在频域中的码序列的检测处理、即分离在频域中进行了码复用的信号的处理,对PUCCH的每个副载波的信号乘以码序列的各码之后,将乘以了各码的信号进行合成。具体而言,作为使用了在时域中的码序列的检测处理、即分离在时域中进行了码复用的信号的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对PUCCH的每个SC-FDMA码元的信号乘以码序列的各码之后,将乘以了各码的信号进行合成。另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基于来自控制部105的控制信号,设定对于PUCCH的信号的检测处理。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基于来自控制部105的控制信号,进行从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的PUCCH的信号中检测多个ACK/NACK的信息的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检测在从控制部105指示的各候选资源中是否发送了信号。例如,基于在该资源中检测出的接收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预定的阈值而进行检测是否发送了信号的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通过解调被判断为发送了信号的候选资源的信号,判断是哪个QPSK的信号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基于检测出信号的资源和解调后的QPSK的信号点,判断多个ACK/NACK的信息。另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从控制部105设定如图8~图10所示的多个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通过上述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从使用时域绑定和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的PUCCH的信号判断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然后,控制部105根据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中判断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判断对于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据的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为哪个。通过上述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根据使用空间绑定和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的PUCCH的信号判断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然后,控制部105根据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中判断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判断对于进行了空间复用的各数据序列的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为哪个。通过上述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根据使用时域绑定、空间绑定和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的PUCCH的信号判断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然后,控制部105根据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中判断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判断对于各下行链路子帧的、进行了空间复用的各数据序列的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为哪个。
控制部105基于从基站装置3对移动台装置5使用PDCCH而发送的控制信息(DCI)以及使用PUSCH而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副载波解映射部315、数据解调部325、Turbo解码部327、传播路径估计部317以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329的控制。此外,控制部105基于从基站装置3对移动台装置5发送的控制信息,把握各移动台装置5发送的PUSCH和/或PUCCH由哪个资源(上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频域的码序列和/或时域的码序列)构成。另外,控制部105基于从基站装置3对移动台装置5发送的控制信息(RRC信令)、以及PDCCH(CCE),把握各移动台装置5有可能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而发送的PUCCH的候选资源由哪个资源构成。
<移动台装置5的整体结构>
以下,使用图14~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5的结构。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5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14所示,移动台装置5包括接收处理部401、无线资源控制部403、控制部405以及发送处理部(发送部)407。此外,控制部405包括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1、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资源选择部4055以及参数设定部4057。
接收处理部401从基站装置3接收信号,并根据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以及解码。接收处理部401在检测出发往本装置的PDCCH的信号的情况下,将对PDCCH的信号进行解码而取得的DCI输出到控制部405。例如,接收处理部401将与在PDCCH中包含的PUCCH的资源有关的控制信息输出到控制部405。此外,接收处理部401基于将在PDCCH中包含的DCI输出到控制部405之后的控制部405的指示,将解码发往本装置的PDSCH而获得的信息数据经由控制部405输出到上位层。在PDCCH中包含的DCI中,下行链路分配包含表示PDSCH的资源的分配的信息。此外,接收处理部401将解码PDSCH而获得的、在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中生成的控制信息输出到控制部405,且进一步经由控制部405输出到本装置的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例如,在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中生成的控制信息包含表示主小区的信息、表示ACK/NACK的发送方法的信息、表示PUCCH的资源的候选的信息以及表示与PUCCH的发送功率有关的一部分参数的值的信息。另外,ACK/NACK的发送方法包括ACK/NACK信道选择、时域绑定以及空间绑定。
接收处理部401将在PDSCH中包含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码输出到控制部405。虽然在基站装置3的说明中没有记载,但基站装置3的发送处理部107根据信息数据而生成CRC码,并将信息数据以及CRC码通过PDSCH发送。CRC码用于判断在PDSCH中包含的数据是错误还是正确。在使用预先确定的生成多项式而从数据生成的信息和CRC码相同的情况下,判断为数据正确,在使用预先确定的生成多项式而从数据生成的信息和CRC码不同的情况下,判断为数据错误。关于接收处理部401的细节,在后面叙述。
控制部405包括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1、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资源选择部4055以及参数设定部4057。控制部405确认使用PDSCH而从基站装置3发送且从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数据,并将在数据中的信息数据输出到上位层。控制部405基于在数据中由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生成的控制信息,控制接收处理部401以及发送处理部407。此外,控制部405基于来自无线资源控制部403的指示,控制接收处理部401以及发送处理部407。例如,控制部405控制发送处理部407,使得使用从无线资源控制部403指示的PUCCH的候选资源而发送ACK/NACK。此外,控制部405基于使用PDCCH而从基站装置3发送的、从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DCI,控制接收处理部401以及发送处理部407。具体而言,控制部405基于检测出的下行链路分配而控制接收处理部401,基于检测出的上行链路许可而控制发送处理部407。此外,控制部405比较使用预先确定的生成多项式而从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数据和从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CRC码,判断数据是否错误,并生成ACK/NACK。实际上,在控制部405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1以及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中,控制ACK/NACK的生成。此外,控制部405基于来自无线资源控制部403的指示,生成SR以及CQI。
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1对移动台装置5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各数据生成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1比较使用预先确定的生成多项式而从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在PDSCH中包含的数据和从接收处理部401输入的CRC码,判断数据是否错误,并对各数据生成ACK/NACK。在使用预先确定的生成多项式而从数据生成的信息和CRC码相同的情况下,在ACK/NACK中示出ACK,在生成的信息和CRC码不同的情况下,在ACK/NACK中示出NACK。
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对在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1中生成的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时域绑定以及空间绑定,生成将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汇集的信息(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另外,在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中,基于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信息而设定是否应用时域绑定和/或是否应用空间绑定。设定为应用时域绑定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对与同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频域)且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设定为应用空间绑定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对与同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频域)以及同一个下行链路子帧(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即使用空间复用而发送的多个数据对应的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
资源选择部4055基于在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中生成的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明示地表示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在资源选择部4055中,进行用于默认地表示ACK/NACK信道选择的信息的资源的选择处理。资源选择部4055基于对于多个小区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使用如图8~图10所示的ACK/NACK的信息、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选择的资源以及QPSK的信号点的关系,从基于接收到的PDCCH的多个候选资源中选择要在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资源。另外,控制部405把握在包含发往本装置的DCI的PDCCH中使用的CCE,判断与该CCE相对应的PUCCH的资源。所判断的资源在资源选择部4055中用作候选资源。另外,在控制部405中,从基站装置3使用RRC信令而通知的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候选资源或者候选资源的候选,从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作为控制信息而被输入。控制部405基于从无线资源控制部403输入的控制信息和检测出的PDCCH,对资源选择部4055设定候选资源。
资源选择部4055对接收处理部401在任何下行链路子帧中都没有接收到PDSCH的小区,关于配置明示地表示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的资源的选择处理,不进行选择候选资源的处理。
参数设定部4057设定与PUCCH、PUSCH、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等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在参数设定部4057中设定的发送功率的值由控制部405输出到发送处理部407。另外,对于由与PUCCH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资源构成的上行链路导频信道,进行与PUCCH相同的发送功率控制。同样地,对于由与PUSCH相同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内的资源构成的上行链路导频信道,进行与PUSCH相同的发送功率控制。
参数设定部4057对PUSCH设定基于对PUSCH分配的上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数目的参数、预先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小区固有的参数及移动台装置固有的参数、基于在PUSCH中使用的调制方式的参数、基于估计出的路径损耗的值的参数、基于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的参数等的值。
参数设定部4057对PUCCH设定基于PUCCH的信号结构的参数、预先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小区固有的参数以及移动台装置固有的参数、基于估计出的路径损耗的值的参数、基于通知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的参数等的值。
尤其,参数设定部4057对应用了时域绑定和/或空间绑定和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根据在资源选择部4055中用于资源的选择的候选资源的数目而设定基于PUCCH的信号结构的参数的值。或者,参数设定部4057对应用了时域绑定和/或空间绑定和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根据在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中生成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基于PUCCH的信号结构的参数的值。
另外,作为与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小区固有的参数以及移动台装置固有的参数使用PDSCH由基站装置3通知,发送功率控制指令使用PDCCH由基站装置3通知。对于PUS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包含在上行链路许可中,对于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包含在下行链路分配中。另外,控制部405根据所发送的UCI的种类来控制PUCCH的信号结构,控制在参数设定部4057中使用的PUCCH的信号结构。另外,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与发送功率有关的各种参数在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中适当地存储,且存储的值输入到参数设定部4057。
无线资源控制部403存储而保持在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中生成并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控制信息,且经由控制部405进行接收处理部401以及发送处理部407的控制。即,无线资源控制部403具有保持各种参数等的存储器的功能。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保持与PUCCH的候选资源的分配有关的控制信息,并将表示在发送处理部407中使用保持了PUCCH的信号的哪个候选资源而发送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05。另外,基于PDCCH的CCE而分配的、关于ACK/NACK信道选择的候选资源的关联信息未在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中保持,保持通过RRC信令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关联信息(表示候选资源其本身的信息或者表示候选资源的候选的信息)。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403保持与PUSCH和/或PUCCH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并将指示在参数设定部4057中使用由基站装置3通知的参数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05。
发送处理部407根据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将对信息数据和/或UCI进行了编码以及调制的信号使用PUSCH和/或PUCCH的资源经由发送天线411发送到基站装置3。此外,发送处理部407根据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设定PUSCH和/或PUCCH的发送功率。例如,发送处理部407生成对表示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一部分的信号进行了编码以及调制的信号,设定从参数设定部4057输入的值的发送功率,并使用在资源选择部4055中选择的PUCCH的资源,经由发送天线411发送信号。关于发送处理部407的细节,在后面叙述。
<移动台装置5的接收处理部401>
以下,说明移动台装置5的接收处理部401的细节。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5的接收处理部40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15所示,接收处理部401包括接收RF部501、A/D部503、码元定时检测部505、GI除去部507、FFT部509、复用分离部511、传播路径估计部513、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此外,如图15所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包括数据解调部523以及Turbo解码部525。此外,如图15所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包括QPSK解调部527以及维特比解码部529。另外,在接收处理部401的说明中,说明从通过单天线端口发送的PDSCH取得信息的处理,后述关于构成从使用空间复用而通过多个天线端口发送的PDSCH取得信息的处理部的情况的细节。
接收RF部501将在接收天线409中接收到的信号适当地放大,变换为中间频率(下变频),除去不需要的频率成分,将放大电平控制为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成分以及正交成分进行正交解调。接收RF部501将进行了正交解调的模拟信号输出到A/D部503。
A/D部503将接收RF部501进行了正交解调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将变换后的数字信号输出到码元定时检测部505以及GI除去部507。
码元定时检测部505基于A/D部503变换的数字信号,检测码元的定时,并将表示检测出的码元边界的定时的控制信号输出到GI除去部507。GI除去部507基于来自码元定时检测部505的控制信号,从A/D部503输入的数字信号中除去相当于保护间隔的部分,并将剩余的部分的信号输出到FFT部509。FFT部509对从GI除去部507输入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511。
复用分离部511基于从控制部405输入的控制信号,将FFT部509解调的信号分离为PDCCH的信号和PDSCH的信号。复用分离部511将分离后的PDSCH的信号输出到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将分离后的PDCCH的信号输出到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此外,复用分离部511对配置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下行链路资源元素进行分离,将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另外,复用分离部511将PDCCH CC的信号输出到PDCC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将PDSCH CC的信号输出到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
传播路径估计部513使用复用分离部511分离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和已知的信号,估计传播路径的变动。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将用于调整振幅以及位相的传播路径补偿值输出到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以及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使得补偿传播路径的变动。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根据从传播路径估计部513输入的传播路径补偿值,调整复用分离部511分离的PDSCH的信号的振幅以及位相。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将调整了传播路径的信号输出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的数据解调部523。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7根据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进行PDSCH的解调以及解码,检测信息数据。数据解调部523进行从传播路径补偿部515输入的PDSCH的信号的解调,并将解调后的PDSCH的信号输出到Turbo解码部525。该解调是与在基站装置3的数据调制部221中使用的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Turbo解码部525根据从数据解调部523输入且已解调的PDSCH的信号解码信息数据,并经由控制部405输出到上位层。另外,使用PDSCH发送的、在基站装置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3中生成的控制信息等也输出到控制部405。该控制信息等还经由控制部405输出到无线资源控制部403。另外,在PDSCH中包含的CRC码也输出到控制部405。
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根据从传播路径估计部513输入的传播路径补偿值,调整复用分离部511分离的PDCCH的信号的振幅以及位相。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将调整后的信号输出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的QPSK解调部527。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1如下所示那样解调和解码从PDC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9输入的信号,检测控制数据。QPSK解调部527对PDCCH的信号进行QPSK解调,并输出到维特比(Viterbi)解码部529。维特比解码部529对QPSK解调部527解调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DCI输出到控制部405。这里,该信号以比特单位表现。维特比解码部529为了调整对输入比特进行维特比解码处理的比特数,还进行解速率匹配。
移动台装置5假设多个CCE集合数(CCE aggregation number),进行检测发往本装置的DCI的处理。移动台装置5对PDCCH的信号,按假设的每个CCE集合数进行不同的解码处理,取得在与DCI一起被附加到PDCCH的CRC码中未检测出错误的PDCCH中包含的DCI。将这样的处理称为“盲解码”。另外,移动台装置5也可以不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全部CCE的信号进行盲解码,而是只对一部分CCE进行盲解码。将盲目进行编码的一部分CCE称为“搜索空间(Searchspace)”。此外,每个CCE集合数也可以对不同的CCE进行盲解码。
控制部405在判定为从维特比解码部529输入的DCI没有错误,且是否为发往本装置的DCI的结果是准确地判定为是发往本装置的DCI的情况下,基于DCI,控制复用分离部511、数据解调部523、Turbo解码部525以及发送处理部407。例如,控制部405在DCI为下行链路分配的情况下,控制接收处理部401,使得通过被分配了资源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来解码PDSCH的信号。另外,在PDCCH中也与PDSCH相同地包含CRC码,控制部405使用CRC码来判断PDCCH的DCI是否错误。
控制部405在判定为是发往本装置的DCI的情况下,基于在该信号中使用的CCE的信息(识别号码),判断在PUCCH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资源和/或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资源的选择处理中使用的PUCCH的信号的候选资源。例如,在设定了ACK/NACK信道选择的移动台装置5中,控制部405基于在主小区中检测出的、在包含发往本装置的DCI的PDCCH中使用的CCE的识别号码,判断在资源选择部4055中使用的候选资源。
接着,说明从PDSCH取得信息的处理,该PDSCH是使用空间复用而通过多个天线端口从基站装置3发送的。与在图15中说明的接收处理部401的结构相比,至少进一步构成有空间复用分离检测部。空间复用分离检测部使用在发送侧使用的预编码,进行对基站装置3的各发送天线111发送的信号进行合成以及分离的处理,进行检测多个数据序列的处理。另外,表示预编码的信息包含在下行链路分配中发送。传播路径估计部513基于从基站装置3的各发送天线111发送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估计各发送天线111发送的信号所受到的传播路径变动。例如,空间复用分离检测部也可以组合到PDSCH用的传播路径补偿部515中。空间复用分离检测部使用在传播路径估计部513中估计的各发送天线111发送的信号所受到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值,并与各发送天线111发送的信号的传播路径变动的补偿一同进行合成以及分离的处理。空间复用分离检测部将检测出的多个数据序列输出到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
<移动台装置5的发送处理部407>
以下,说明移动台装置5的发送处理部407的细节。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5的发送处理部407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16所示,发送处理部407包括多个的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处理部601-1~601-M(以下,将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处理部601-1~601-M合起来表示为“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处理部601”。)、分量载波合成部603、D/A部605、发送RF部607以及发送天线411。此外,如图16所示,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处理部601包括Turbo编码部611、数据调制部613、DFT部615、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7、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副载波映射部621、IFFT部623、GI插入部625以及发送功率调整部627。移动台装置5按照对应的数目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量具有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处理部601。另外,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处理部601均具有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所以以其中一个为代表进行说明。
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处理部601对信息数据和/或UCI进行编码以及调制,生成使用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内的PUSCH和/或PUCCH而发送的信号,调整PUSCH和/或PUCCH的发送功率。Turbo编码部611将被输入的信息数据以从控制部405指示的编码率进行用于提高数据的纠错率的Turbo编码,并输出到数据调制部613。数据调制部613将Turbo编码部611进行了编码的码数据通过从控制部405指示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16QAM、64QAM等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生成调制码元的信号序列。数据调制部613将生成的调制码元的信号序列输出到DFT部615。DFT部615对从数据调制部613输入的信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并输出到副载波映射部621。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进行用于传输从控制部405输入的UCI的基带信号处理。输入到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的UCI包括ACK/NACK(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第二接收确认响应)、SR以及CQI。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进行基带信号处理,并将生成的信号输出到副载波映射部621。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对UCI的信息比特进行编码而生成信号。例如,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对表示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一部分内容的信息比特应用编码,生成信号。这里,ACK/NACK的信息比特还包括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通过调制信号而明示地表示的信息以及没有应用ACK/NACK信道选择而对于单一的PDSCH的ACK/NACK的信息。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对从UCI生成的信号进行与频域的码复用和/或时域的码复用相关的信号处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对从ACK/NACK的信息比特、SR的信息比特、CQI的信息比特中的至少任一个生成的PUCCH的信号乘以从控制部405指示的码序列,从而实现频域的码复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对从ACK/NACK的信息比特或者SR的信息比特生成的PUCCH的信号乘以从控制部405指示的码序列,从而实现时域的码复用。
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7基于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生成作为在基站装置3中已知的信号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输出到副载波映射部621。
副载波映射部621根据来自控制部405的指示,将从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7输入的信号、从DFT部615输入的信号以及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19输入的信号配置在副载波中,并输出到IFFT部623。
IFFT部623对从副载波映射部621输入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并输出到GI插入部625。这里,IFFT部623的测点数目多于DFT部615的测点数目。移动台装置5通过使用DFT部615、副载波映射部621以及IFFT部623,对使用PUSCH发送的信号进行DFT-Spread-OFDM方式的调制。GI插入部625对从IFFT部623输入的信号附加保护间隔,并输出到发送功率调整部627。
发送功率调整部627对从GI插入部625输入的信号,基于来自控制部405的控制信号而调整发送功率,并输出到分量载波合成部603。另外,发送功率调整部627对每个上行链路子帧,控制PUSCH、PUCCH和/或上行链路导频信道的平均发送功率。
通过发送功率调整部627的处理,基于与在资源选择部4055中用于资源的选择的候选资源的数目对应地设定了值的参数,控制使用了应用时域绑定和/或空间绑定的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信号的发送功率。或者,通过发送功率调整部627的处理,基于与在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中生成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对应地设定了值的参数,控制使用了应用时域绑定和/或空间绑定的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信号的发送功率。
分量载波合成部603对从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处理部601分别输入的每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信号进行合成,并输出到D/A部605。D/A部605将从分量载波合成部603输入的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到发送RF部607。发送RF部607根据从D/A部605输入的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成分以及正交成分,并除去对于中间频带的多余的频率成分。接着,发送RF部607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上变频)为高频率的信号,除去多余的频率成分,进行功率放大,并经由发送天线411发送到基站装置3。
<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设定>
以下,说明参数设定部4057中的对于使用了应用时域绑定和/或空间绑定的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的设定。参数设定部4057根据在资源选择部4055中用于资源的选择的候选资源的数目,设定基于PUCCH的信号结构的参数的值。或者,参数设定部4057根据在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中生成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基于PUCCH的信号结构的参数的值。或者,参数设定部4057根据接收处理部401在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的小区的数目,设定基于PUCH的信号结构的参数的值。即,根据在多个子帧中用于数据的通信的小区的数目,决定有关预定的发送功率的参数值。
图17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5中使用的、在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和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的对应关系的图。
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全部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或者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全部小区中至少应用空间绑定的情况下,在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也可以被改称为“在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的小区的数目”。另外,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全部小区中没有应用空间绑定的情况下,在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也可以被改称为“在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的全部小区的数据序列的数目”。
这里,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是基于PUCCH的信号结构的参数,作为一例,将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的单位设为分贝[dB]。在图17中,作为一例,使用4种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N1,N2,N3,N4)和有关4种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X1,X2,X3,X4)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
在图17中,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的大小关系为N1<N2<N3<N4。在图17中,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的大小关系为X1<X2<X3<X4。
(1)参数设定部4057在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为N1的情况下,将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设定为X1。
(2)参数设定部4057在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为N2的情况下,将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设定为X2。
(3)参数设定部4057在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为N3的情况下,将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设定为X3。
(4)参数设定部4057在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为N4的情况下,将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设定为X4。
在图17中,表示了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和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的对应关系使用表来管理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算式来管理。作为一例,也可以将算式的输入的值设为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将算式的输出的值设为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来使用参数设定部4057。
参数设定部4057在使用了未应用时域绑定和/或空间绑定的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中,根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块)的数目(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基于PUCCH的信号结构的参数的值。
图18是表示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5的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的设定有关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为简化说明,重点说明对于使用了ACK/NACK信道选择的PUCCH的基于PUCCH的信号结构的参数的值的设定,不进行关于与基于PUCCH的信号结构的参数不同的参数的值的设定等的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8,移动台装置5的控制部405判定是否设定了时域绑定和/或空间绑定(步骤S101)。
在判定为设定了时域绑定和/或空间绑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中“是”的情况下),控制部405根据在资源选择部4055中用于资源的选择的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在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中生成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有关PUCCH的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步骤S102)。
在判定为没有设定时域绑定和/或空间绑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102中“否”的情况下),控制部405根据在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1中生成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有关PUCCH的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步骤S103)。
在步骤S102以及S103之后,移动台装置5使用设定的参数的值,在发送功率调整部627中调整PUCCH的发送功率,通过PUCCH发送信号。
另外,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全部小区中进行单一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或者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全部小区中至少应用空间绑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中,设定了时域绑定以及空间绑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步骤S102中,根据在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的小区的数目,设定有关PUCCH的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
另外,在小区聚合中使用的全部小区中没有应用空间绑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中,仅设定了时域绑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步骤S102中,根据在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的全部小区的数据序列的数目,设定有关PUCCH的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
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移动台装置5根据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或者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5使用设定的参数的值,控制在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发送PUCCH。由此,基站装置3能够以适当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获得信息。
或者,移动台装置5根据在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的小区的数目或者在至少任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到数据的全部小区的数据序列的数目,设定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5使用设定的参数的值,控制在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发送PUCCH。由此,基站装置3能够以适当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获得信息。
若根据接收到的传输块的数目,线性地控制PUCCH的发送功率,则存在不必要地使用高的发送功率,引起干扰的增大,通信系统的效率劣化的可能性。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不必要地设定高的发送功率的情况,能够避免引起干扰的增大的情况,能够避免通信系统的效率劣化的可能性。因此,由于能够避免对其他移动台装置5的PUCCH带来的干扰增大的情况,所以基站装置3能够以适当的接收特性从上行链路的信号获得信息。
发送了信号的候选资源在基站装置3中准确地检测出的特性随着作为信号的检测对象的候选资源的数目增加而恶化。因此,通过控制为随着作为基站装置3的信号的检测对象的候选资源增加,移动台装置5使用更大的发送功率,从而基站装置3能够以适当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PUCCH的信号取得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另一方面,基站装置3在能够适当地取得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的范围内,通过控制为随着作为基站装置3的信号的检测对象的候选资源减少,移动台装置5对包含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生成的信号的PUCCH的信号使用更小的发送功率,从而能够减少对其他移动台装置5的信号带来的干扰。
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移动台装置”并不限定于移动的终端,也可以通过在固定终端中安装移动台装置5的功能等而实现本发明。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在集成电路中安装功能并进行控制也能够实现。即,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是通过安装到移动台装置5,从而使移动台装置5发挥多种功能的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使移动台装置5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生成表示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肯定响应或者否定响应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对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基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根据在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这样,使用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的移动台装置5根据在ACK/NACK信道选择的资源的选择中使用的候选资源的数目,设定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5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控制在根据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发送PUCCH。由此,基站装置3能够以适当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PUCCH获得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信息。
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是通过安装到移动台装置5,从而使移动台装置5发挥多种功能的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使移动台装置5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对与作为同一个频域且同一个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基于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根据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这样,使用了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集成电路的移动台装置5在执行了ACK/NACK信道选择和时域绑定的情况下,根据在多个分量载波(小区)内生成的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有关发送功率的参数的值。移动台装置5使用所设定的值的参数来控制在根据多个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生成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的发送功率,发送PUCCH。由此,基站装置3能够以适当的接收特性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中获得信息。
也可以通过程序来实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动作。在本发明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5以及基站装置3中动作的程序为控制CPU(中央处理器)等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使计算机起作用的程序)。并且,在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该处理时暂时性地储存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中。之后,被储存的信息在各种ROM(只读存储器)或HDD(硬盘驱动器)中存储,根据需要由CPU进行读取、修改、写入等。作为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RO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数字视频光盘)、MO(磁光盘)、MD(Mini盘)、CD(光盘)、BD(蓝光盘)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盘、软盘等)等中的任一个。此外,除了通过执行已下载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之外,基于该程序的指示,通过与操作系统或者其他应用程序等共同进行处理,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想要在市场中流通的情况下,能够在可移动式记录介质中存储程序而流通或者转发到经由因特网的网络而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中。此时,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移动台装置5以及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典型的集成电路即LSI(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实现。移动台装置5以及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而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而实现。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意旨的范围的设计等也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中。
符号说明
1通信系统、3基站装置、5(5A,5B,5C)移动台装置、101、401接收处理部、103、403无线资源控制部、105、405控制部、107、407发送处理部、109、409接收天线、111发送天线、201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203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205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207复用部、209、623IFFT部、211、625GI插入部、213、605D/A部、215、607发送RF部、219、611Turbo编码部、221、613数据调制部、223卷积编码部、225QPSK调制部、301、501接收RF部、303、503A/D部、305分量载波分离部、307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接收处理部、309码元定时检测部、311、507GI除去部、313、509FFT部、315副载波解映射部、317、513传播路径估计部、319传播路径均衡部(PUSCH用)、321传播路径均衡部(PUCCH用)、323IDFT部、325、523数据解调部、327、525Turbo解码部、329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检测部、411发送天线、505码元定时检测部、511复用分离部、515传播路径补偿部(PDSCH用)、517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解码部、519传播路径补偿部(PDCCH用)、521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解码部、527QPSK解调部、529维特比解码部、601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处理部、603分量载波合成部、615DFT部、617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处理部、619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621副载波映射部、627发送功率调整部、4051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3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4055资源选择部、4057参数设定部。
Claims (12)
1.一种移动台装置,被设定为利用多个小区跨多个子帧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其中,
在使用PUCCH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对于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ACK/NACK时,在所述PUCCH被设定为从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并使用所述选择的资源以预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的情况下,
根据在所述多个子帧中在所述数据的通信中使用的小区的数目,决定与所述预定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台装置对与所述多个子帧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执行逻辑运算,并将执行了该逻辑运算的ACK/NACK的信息通过所述选择的资源发送。
3.一种通信系统,由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构成,该移动台装置被设定为利用多个小区跨多个子帧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其中,
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从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的信号,
所述移动台装置在使用PUCCH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对于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ACK/NACK时,在所述PUCCH被设定为从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并使用所述选择的资源以预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的情况下,
根据在所述多个子帧中在所述数据的通信中使用的小区的数目,决定与所述预定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移动台装置对与所述多个子帧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执行逻辑运算,并将执行了该逻辑运算的ACK/NACK的信息通过所述选择的资源发送。
5.一种通信方法,用于被设定为利用多个小区跨多个子帧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装置,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使用PUCCH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对于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ACK/NACK时,在所述PUCCH被设定为从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并使用所述选择的资源以预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的情况下,
根据在所述多个子帧中在所述数据的通信中使用的小区的数目,决定与所述预定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移动台装置对与所述多个子帧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执行逻辑运算,并将执行了该逻辑运算的ACK/NACK的信息通过所述选择的资源发送。
7.一种集成电路,通过在被设定为利用多个小区跨多个子帧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装置中安装,从而使所述移动台装置发挥多个功能,其中,
使所述移动台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
在使用PUCCH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对于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接收的ACK/NACK时,在所述PUCCH被设定为从多个PUCCH的候选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并使用所述选择的资源以预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的情况下,
根据在所述多个子帧中在所述数据的通信中使用的小区的数目,决定与所述预定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移动台装置对与所述多个子帧的数据对应的ACK/NACK执行逻辑运算,并将执行了该逻辑运算的ACK/NACK的信息通过所述选择的资源发送。
9.一种移动台装置,对基站装置发送信号,其包括:
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
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对与作为同一个频域且同一个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资源选择部,基于多个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
发送部,根据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在所述资源选择部中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10.一种通信系统,由多个移动台装置以及与所述多个移动台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构成,其中,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接收从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接收部,
所述移动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
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生成部,对与作为同一个频域且同一个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资源选择部,基于多个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参数设定部,根据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设定与发送功率有关的参数的值;以及
发送部,使用在所述参数设定部中设定的值的参数来控制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的发送功率,并使用在所述资源选择部中选择的资源来发送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11.一种通信方法,用于对基站装置发送信号的移动台装置,其包括如下步骤:
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
对与作为同一个频域且同一个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基于多个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
根据所生成的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12.一种集成电路,通过在移动台装置中安装,从而使所述移动台装置发挥多个功能,其中,
使所述移动台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
生成对于在多个频域以及多个时域中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数据的第一接收确认响应;
对与作为同一个频域且同一个时域的多个下行链路的数据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接收确认响应执行逻辑运算,生成第二接收确认响应;
基于多个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来选择资源,该资源配置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以及
根据所生成的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数目来控制发送功率,并使用所选择的资源来发送表示所述第二接收确认响应的内容的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74412A JP4969682B2 (ja) | 2010-12-09 | 2010-12-09 |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2010-274412 | 2010-12-09 | ||
PCT/JP2011/078157 WO2012077667A1 (ja) | 2010-12-09 | 2011-12-06 |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18406A true CN103518406A (zh) | 2014-01-15 |
CN103518406B CN103518406B (zh) | 2017-08-29 |
Family
ID=46207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59115.2A Active CN103518406B (zh) | 2010-12-09 | 2011-12-06 | 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031045B2 (zh) |
EP (1) | EP2651166B1 (zh) |
JP (1) | JP4969682B2 (zh) |
CN (1) | CN103518406B (zh) |
TW (1) | TWI492566B (zh) |
WO (1) | WO201207766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01720A (zh) * | 2015-05-14 | 2017-01-0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7049744A1 (zh) * | 2015-09-25 | 2017-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8400854A (zh) * | 2017-02-06 | 2018-08-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参数发送、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5208A (zh) * | 2008-02-04 | 2009-08-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分配上行ack/nack信道的方法 |
JP4852166B1 (ja) * | 2010-08-04 | 2012-01-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WO2013157872A1 (ko) * | 2012-04-18 | 2013-10-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20130125695A (ko) * | 2012-05-09 | 2013-11-19 | 주식회사 팬택 | 인터밴드 tdd 전송 방식에서 채널 셀렉션 전송을 위한 harq-ack 인덱스 매핑 및 업링크 자원 할당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EP3487246B1 (en) | 2012-07-03 | 2020-06-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iton system |
US10375649B2 (en) * | 2012-09-26 | 2019-08-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US20150304909A1 (en) * | 2012-11-02 | 2015-10-2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JP2014138302A (ja) * | 2013-01-17 | 2014-07-28 | Kddi Corp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KR102231056B1 (ko) * | 2013-08-07 | 2021-03-25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통신을 위한 분산형 스케줄링 |
US20150078188A1 (en) * | 2013-09-13 | 2015-03-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hannel design with coverage enhancements |
US10219173B2 (en) * | 2013-10-28 | 2019-02-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KR101792167B1 (ko) * | 2014-01-29 | 2017-10-31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
JP6209990B2 (ja) * | 2014-02-27 | 2017-10-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 |
BR112016021988A8 (pt) * | 2014-03-25 | 2021-07-13 | Huawei Tech Co Ltd | estação bas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método de obtenção de informação de estado de canal |
US9794889B2 (en) * | 2014-05-09 | 2017-10-17 | Huawei Device Co., Ltd. | Pow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EP3167581B1 (en) * | 2014-07-11 | 2020-08-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transmitter for use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
WO2016019577A1 (en) * | 2014-08-08 | 2016-02-11 | Sony Corporation | Selectable configuration for uplink acknowledgement resources |
US10511427B2 (en) | 2015-01-30 | 2019-12-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acknowledging increased number of 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s |
WO2016179806A1 (zh) * | 2015-05-13 | 2016-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和基站 |
ES2970136T3 (es) * | 2015-12-31 | 2024-05-27 | Nec Corp | Método y aparatos para transmitir y recibir información de enlace ascendente |
US10555246B2 (en) * | 2016-01-08 | 2020-02-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haring network feedback information using a device-to-device link |
CN108476434B (zh) * | 2016-02-05 | 2021-08-10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基站、终端和通信方法 |
KR102410282B1 (ko) * | 2016-04-05 | 2022-06-1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확장 상향링크 서브프레임을 이용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8010184A1 (zh) * | 2016-07-15 | 2018-01-18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基于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WO2018142264A1 (en) * | 2017-02-01 | 2018-08-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nodes for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a carrie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0484147B2 (en) * | 2017-02-03 | 2019-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acknowledgment bundling |
CN106941723B (zh) * | 2017-05-05 | 2020-09-1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
EP3646502B1 (en) | 2017-08-10 | 2025-07-16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
US11528709B2 (en) * | 2017-08-29 | 2022-12-13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15039477A (zh) * | 2020-02-05 | 2022-09-09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终端及通信方法 |
EP4111623B1 (en) * | 2020-02-24 | 2025-07-23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Transmission of uci via re-configurable pucc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77888A (zh) * | 2002-07-23 | 2004-02-25 | ��ʽ����Ntt����Ħ | 确定发射功率、无线终端、基站以及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 |
CN101588226A (zh) * | 2009-05-22 | 2009-1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系统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
CN101588224A (zh) * | 2009-05-19 | 2009-1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594211A (zh) * | 2009-06-19 | 2009-1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大带宽的多载波系统中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 |
WO2010018978A2 (en) * | 2008-08-11 | 2010-02-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720122A (zh) * | 2009-12-28 | 2010-06-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和终端 |
CN101789851A (zh) * | 2010-01-15 | 2010-07-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及其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
US20100296470A1 (en) * | 2009-05-22 | 2010-11-2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50761C (zh) | 2002-04-10 | 2007-11-21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arq的通信系统 |
JP3769554B2 (ja) * | 2002-07-23 | 2006-04-2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電力決定方法、無線端末、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JP4559290B2 (ja) * | 2005-04-28 | 2010-10-0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
JP4651462B2 (ja) * | 2005-06-17 | 2011-03-1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チャネル伝送装置及びチャネル伝送方法 |
JP4527641B2 (ja) * | 2005-08-24 | 2010-08-1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
JP4592546B2 (ja) * | 2005-08-24 | 2010-12-0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
US8072918B2 (en) * | 2007-04-03 | 2011-12-06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Network-based inter-cell power control for multi-channel wireless networks |
JP5045757B2 (ja) * | 2007-09-10 | 2012-10-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無線受信装置 |
EP2200208A1 (en) * | 2008-12-19 | 2010-06-23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HARQ ACK/NACK for dynamic PDSCH |
KR101603584B1 (ko) * | 2009-08-18 | 2016-03-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셀룰러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초기 전송전력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US9031146B2 (en) * | 2009-10-02 | 2015-05-1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Power control for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
WO2011137408A2 (en) * | 2010-04-30 | 2011-11-03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etermination of carriers and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US9106419B2 (en) * | 2010-08-16 | 2015-08-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K/NACK transmiss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with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
WO2012044115A2 (ko) * | 2010-09-30 | 2012-04-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2451223B1 (en) * | 2010-11-03 | 2018-04-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Generation of HARQ-ACK information and power control of HARQ-ACK signals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of carrier aggregation |
US8582518B2 (en) * | 2010-11-09 | 2013-11-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Power control for ACK/NACK format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
-
2010
- 2010-12-09 JP JP2010274412A patent/JP4969682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2-06 US US13/884,399 patent/US9031045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2-06 WO PCT/JP2011/078157 patent/WO201207766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2-06 EP EP11847139.0A patent/EP2651166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2-06 CN CN201180059115.2A patent/CN103518406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09 TW TW100145635A patent/TWI492566B/zh active
-
2015
- 2015-04-08 US US14/681,877 patent/US973678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77888A (zh) * | 2002-07-23 | 2004-02-25 | ��ʽ����Ntt����Ħ | 确定发射功率、无线终端、基站以及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 |
WO2010018978A2 (en) * | 2008-08-11 | 2010-02-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588224A (zh) * | 2009-05-19 | 2009-1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588226A (zh) * | 2009-05-22 | 2009-1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系统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
US20100296470A1 (en) * | 2009-05-22 | 2010-11-2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
CN101594211A (zh) * | 2009-06-19 | 2009-12-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大带宽的多载波系统中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 |
CN101720122A (zh) * | 2009-12-28 | 2010-06-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和终端 |
CN101789851A (zh) * | 2010-01-15 | 2010-07-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及其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SAMSUNG: "《PUCCH Format 3 Transmission Power for DL CA》", 《3GPP TSG RAN WG1 #63 R1-106020》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01720A (zh) * | 2015-05-14 | 2017-01-0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301720B (zh) * | 2015-05-14 | 2020-08-2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7049744A1 (zh) * | 2015-09-25 | 2017-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US10433257B2 (en) | 2015-09-25 | 2019-10-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US10602455B2 (en) | 2015-09-25 | 2020-03-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CN108400854A (zh) * | 2017-02-06 | 2018-08-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参数发送、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
CN108400854B (zh) * | 2017-02-06 | 2022-06-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参数发送、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969682B2 (ja) | 2012-07-04 |
EP2651166A1 (en) | 2013-10-16 |
US9031045B2 (en) | 2015-05-12 |
EP2651166A4 (en) | 2014-12-10 |
JP2012124741A (ja) | 2012-06-28 |
US9736787B2 (en) | 2017-08-15 |
TWI492566B (zh) | 2015-07-11 |
CN103518406B (zh) | 2017-08-29 |
US20150215875A1 (en) | 2015-07-30 |
US20130259011A1 (en) | 2013-10-03 |
TW201230715A (en) | 2012-07-16 |
EP2651166B1 (en) | 2018-02-14 |
WO2012077667A1 (ja) | 2012-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02490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3518406A (zh) | 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
US10103854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
JP4878651B1 (ja) |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WO2013111658A1 (ja)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JP5886639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CN103891380A (zh) |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 |
WO2013111657A1 (ja)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4509009A (zh) |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
JP5490773B2 (ja) |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JP2013123139A (ja) |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JP5497095B2 (ja) |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JP2013157697A (ja) |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