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3358A -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83358A CN103483358A CN201310480938.3A CN201310480938A CN103483358A CN 103483358 A CN103483358 A CN 103483358A CN 201310480938 A CN201310480938 A CN 201310480938A CN 103483358 A CN103483358 A CN 1034833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m
- carbon dioxide
- weight ratio
- chloroform
- supercri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system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53/00 or C07D455/00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xtraction Or Liquid Replacement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解决现有制备方法的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以及产品中印楝素含量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备料、(2)萃取、(3)结晶、(4)重结晶,最终制备出的产品中印楝素含量≥20%;通过本发明能够在降低成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制得的产品印楝素含量极高,从而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印楝素原药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印楝系楝科楝属乔木,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原产于缅甸和印度,在70多个国家有分布和种植,以印度等亚洲国家产量最大。印楝的果实、种子、种核、枝条、树叶、树皮及树液中都含有活性物质,但以种子尤甚。迄今,印楝中已发现了100多种化合物,至少有70种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它们为二萜类、三萜类、五三萜类和非萜类化合物。主要为印度苦楝子素、苦楝三醇和印楝素等,这些提取物对昆虫有拒食、干扰产卵、干扰昆虫变异,使其无法蜕变为成虫、驱避幼虫及抑制其生长的作用而达到杀虫目的。印楝素是一类从印楝中分离出活性最强的化合物,它属于四环三萜类。而中国专利ZL01108503.7,其存在以下缺陷:(1)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印楝素原药行业的需求,(2)生产过程中能耗较大,使得产品成本较高,使其竞争力不高,(3)使用现有二氧化碳萃取印楝生产印楝浸膏含量不高,杂质相对较多,产品不够稳定,对于生产制剂产品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解决现有制备方法的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以及产品中印楝素含量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取粉碎后的印楝种仁,二氧化碳流体,95%的氯仿,其中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的重量比为100~200:1,二氧化碳与氯仿重量比为100:6~8;
(2)萃取:将印楝种仁置于萃取装置中,在压力为2~24.9Mpa,温度为30~60℃条件下,按上述重量比通入携带氯仿的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进行萃取,萃取时间为2~5小时,既得膏状物;
(3)结晶:将膏状物转移至结晶釜中,此时膏状物印楝素含量为10%,加入丙酮使之溶解,丙酮的加入量异能浸没为宜,丙酮在55℃条件下蒸发至干,此时得到印楝素含量为15%的印楝素晶体;
(4)重结晶:在上述印楝素晶体中加入四氯化碳,印楝素晶体与四氯化碳的重量比为1:3~5,加温至55℃使之完全溶解,再逐步降温至1~5℃,釜内结晶析出,出釜过滤,晶体则为精品印楝素,含量≥2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的具体是实现方法如下:将印楝种仁置于一级萃取釜中,在压力为2~24.9Mpa,温度为30~60℃条件下,按上述重量比通入携带有氯仿的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进行一级萃取,时间为1~2个小时;萃取液通入一级分离器,在压力为2~7Mpa,温度为30~40℃条件下分离出膏状物溶液和废渣;将膏状物溶液通入二级萃取,时间为0.5~2小时,将二级萃取物通入二级分离器,在压力为2~7Mpa,温度为30~50℃条件下,通过二级分离器分离,即得膏状物;整个萃取时间为2~5小时。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所述二级萃取物通过二级分离器分离出的物质还包括二氧化碳及氯仿;其中二氧化碳经过冷凝、压缩后再次携带氯仿进入一级萃取釜内进行下一轮萃取。此步骤可将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大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步骤(1)中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重量比为150:1,二氧化碳与氯仿重量比为100:6。
或者,所述步骤(1)中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的重量比为100:1,二氧化碳与氯仿重量比为100:8。
或者,所述步骤(1)中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的重量比为200:1,二氧化碳与氯仿重量比为100:7。
另外,所述步骤(2)中压力为24.9Mpa,温度为50℃。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夹带剂选用氯仿,而未使用传统的甲醇、乙醇等夹带剂,从而提高了浸取效果,其原因是甲醇、乙醇等对印楝素的溶解性相对较差,浸取效果不甚良好,经过申请人长时间实践和试验后发现使用氯仿作为夹带剂效果良好,效果提高10%左右。
(2)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降低能耗,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本发明的方法对获得的膏状物进行特定的结晶和重结晶步骤,从而提高了产品中印楝素的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取粉碎后的印楝种仁,二氧化碳流体,95%的氯仿,其中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的重量比为150:1,二氧化碳与氯仿重量比为100:6。
(2)萃取:将印楝种仁置于一级萃取釜中,在压力为24.9Mpa,温度为50℃条件下,按上述重量比通入携带有氯仿的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进行一级萃取,时间为1.5个小时;萃取液通入一级分离器,在压力为5Mpa,温度为40℃条件下分离出膏状物溶液和废渣;将膏状物溶液通入二级萃取,时间为1.5小时,将二级萃取物通入二级分离器,在压力为5Mpa,温度为50℃条件下,通过二级分离器分离出膏状物、氯仿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冷凝、压缩后再次携带氯仿进行一级萃取釜进行下一轮萃取,以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即完成一个循环。整个循环萃取时间为4小时。
(3)结晶:将膏状物转移至结晶釜中,此时膏状物印楝素含量为10%,加入丙酮使之溶解,丙酮的加入量以能浸没为宜,丙酮在55℃条件下蒸发至干,此时得到印楝素含量为15%的印楝素晶体。
(4)重结晶:在上述印楝素晶体中加入四氯化碳,印楝素晶体与四氯化碳的重量比为1:4,加温至55℃使之完全溶解,再逐步降温至1℃,釜内结晶析出,出釜过滤,晶体则为精品印楝素,含量≥20%。
然后进行检测,如果不到指标,则再一次重结晶,知道符合指标。最后只需避光包装即可。
实施例2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取粉碎后的印楝种仁,二氧化碳流体,95%的氯仿,其中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的重量比为100:1,二氧化碳与氯仿重量比为100:7。
(2)萃取:将印楝种仁置于一级萃取釜中,在压力为20Mpa,温度为30℃条件下,按上述重量比通入携带有氯仿的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进行一级萃取,时间为2个小时;萃取液通入一级分离器,在压力为2Mpa,温度为30℃条件下分离出膏状物溶液和废渣;将膏状物溶液通入二级萃取,时间为1小时,将二级萃取物通入二级分离器,在压力为2Mpa,温度为30℃条件下,通过二级分离器分离出膏状物、氯仿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冷凝、压缩后再次携带氯仿进行一级萃取釜进行下一轮萃取,以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即完成一个循环。整个循环萃取时间为4小时。
(3)结晶:将膏状物转移至结晶釜中,此时膏状物印楝素含量为10%,加入丙酮使之溶解,丙酮的加入量异能浸没为宜,丙酮在55℃条件下蒸发至干,此时得到印楝素含量为15%的印楝素晶体。
(4)重结晶:在上述印楝素晶体中加入四氯化碳,印楝素晶体与四氯化碳的重量比为1:3,加温至55℃使之完全溶解,再逐步降温至3℃,釜内结晶析出,出釜过滤,晶体则为精品印楝素,含量≥20%。
然后进行检测,如果不到指标,则再一次重结晶,直到符合指标。最后只需避光包装即可。
实施例3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取粉碎后的印楝种仁,二氧化碳流体,95%的氯仿,其中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的重量比为200:1,二氧化碳与氯仿重量比为100:8。
(2)萃取:将印楝种仁置于一级萃取釜中,在压力为2Mpa,温度为40℃条件下,按上述重量比通入携带有氯仿的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进行一级萃取,时间为1个小时;萃取液通入一级分离器,在压力为7Mpa,温度为35℃条件下分离出膏状物溶液和废渣;将膏状物溶液通入二级萃取,时间为2小时,将二级萃取物通入二级分离器,在压力为7Mpa,温度为40℃条件下,通过二级分离器分离出膏状物、氯仿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冷凝、压缩后再次携带氯仿进行一级萃取釜进行下一轮萃取,以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即完成一个循环。整个循环萃取时间为4小时。
(3)结晶:将膏状物转移至结晶釜中,此时膏状物印楝素含量为10%,加入丙酮使之溶解,丙酮的加入量异能浸没为宜,丙酮在55℃条件下蒸发至干,此时得到印楝素含量为15%的印楝素晶体。
(4)重结晶:在上述印楝素晶体中加入四氯化碳,印楝素晶体与四氯化碳的重量比为1:5,加温至55℃使之完全溶解,再逐步降温至5℃,釜内结晶析出,出釜过滤,晶体则为精品印楝素,含量≥20%。
然后进行检测,如果不到指标,则再一次重结晶,直到符合指标。最后只需避光包装即可。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取粉碎后的印楝种仁,二氧化碳流体,95%的氯仿,其中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的重量比为100~200:1,二氧化碳与氯仿重量比为100:6~8;
(2)萃取:将印楝种仁置于萃取装置中,在压力为2~24.9Mpa,温度为30~60℃条件下,按上述重量比的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通入携带氯仿的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进行萃取,萃取时间为2~5小时,既得膏状物;
(3)结晶:将膏状物转移至结晶釜中,此时膏状物印楝素含量为10%,加入丙酮使之溶解,丙酮在55℃条件下蒸发至干,此时得到印楝素含量为15%的印楝素晶体;
(4)重结晶:在上述印楝素晶体中加入四氯化碳,印楝素晶体与四氯化碳的重量比为1:3~5,加温至55℃使之完全溶解,再逐步降温至1~5℃,釜内结晶析出,出釜过滤,晶体则为精品印楝素,含量≥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是实现方法如下:将印楝种仁置于一级萃取釜中,在压力为2~24.9Mpa,温度为30~60℃条件下,按上述重量比通入携带有氯仿的超临界态的二氧化碳进行一级萃取,时间为1~2个小时;萃取液通入一级分离器,在压力为2~7Mpa,温度为30~40℃条件下分离出膏状物溶液和废渣;将膏状物溶液通入二级萃取,时间为0.5~2小时,将二级萃取物通入二级分离器,在压力为2~7Mpa,温度为30~50℃条件下,通过二级分离器分离,即得膏状物;整个萃取时间为2~5小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萃取物通过二级分离器分离出的物质还包括二氧化碳及氯仿;其中二氧化碳经过冷凝、压缩后再次携带氯仿进入一级萃取釜内进行下一轮萃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的重量比为150:1,二氧化碳与氯仿重量比为10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的重量比为100:1,二氧化碳与氯仿重量比为10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氧化碳的流量与印楝种仁的重量比为200:1,二氧化碳与氯仿重量比为1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压力为24.9Mpa,温度为5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80938.3A CN103483358B (zh) | 2013-10-15 | 2013-10-15 |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80938.3A CN103483358B (zh) | 2013-10-15 | 2013-10-15 |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83358A true CN103483358A (zh) | 2014-01-01 |
CN103483358B CN103483358B (zh) | 2015-08-05 |
Family
ID=49824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80938.3A Active CN103483358B (zh) | 2013-10-15 | 2013-10-15 |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8335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74253A (zh) * | 2016-09-30 | 2017-05-17 | 王尔贵 | 一种亚临界四氟乙烷流体从印楝籽中萃取印楝素的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3132A (zh) * | 2002-02-08 | 2002-10-09 | 云南中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 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萃取印楝素工艺 |
CN1389465A (zh) * | 2001-06-06 | 2003-01-08 | 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印楝生产印楝素浸膏的方法 |
CN101029276A (zh) * | 2006-03-03 | 2007-09-05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印楝种子中印楝油和印楝素原药的快速连续提取方法 |
CN101857603A (zh) * | 2010-05-07 | 2010-10-13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印楝素的罐组式逆流提取方法 |
-
2013
- 2013-10-15 CN CN201310480938.3A patent/CN1034833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9465A (zh) * | 2001-06-06 | 2003-01-08 | 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印楝生产印楝素浸膏的方法 |
CN1373132A (zh) * | 2002-02-08 | 2002-10-09 | 云南中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 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萃取印楝素工艺 |
CN101029276A (zh) * | 2006-03-03 | 2007-09-05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 印楝种子中印楝油和印楝素原药的快速连续提取方法 |
CN101857603A (zh) * | 2010-05-07 | 2010-10-13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印楝素的罐组式逆流提取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李永红: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种仁中印楝素的提取及其杀虫活性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农业科技辑》, no. 02, 31 December 2003 (2003-12-31), pages 16 * |
赵淑英等: "新工艺萃取印楝素及机理初探", 《山东化工》, vol. 38, no. 10, 31 December 2009 (2009-12-31)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74253A (zh) * | 2016-09-30 | 2017-05-17 | 王尔贵 | 一种亚临界四氟乙烷流体从印楝籽中萃取印楝素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83358B (zh) | 2015-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60492B (zh) | 一种大麻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3266010B (zh) | 一种微波强化同程萃取茶籽油和茶皂素的方法 | |
WO2016029852A1 (zh) | 一种用鲜辣椒加工提取辣椒红和辣椒素的方法 | |
CN100512652C (zh) | 一种以茶粕为原料制备茶皂素清塘剂的方法 | |
CN102408314B (zh) | 一种制备高纯度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方法 | |
CN103274927A (zh) | 一种天然脱落酸的提纯方法 | |
CN102093175A (zh) | 一种从无患子科植物荔枝、龙眼提取白坚木皮醇的方法 | |
CN103923139A (zh) | 一种从槐米中提取芦丁的方法 | |
CN103289819A (zh)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火麻仁油脂的工艺 | |
CN104164801A (zh) | 一种一次性分离并回收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方法 | |
CN102586004A (zh) | 一种从新会柑中连续提取桔油和柠檬苦素的方法 | |
CN101147499A (zh) | 用刺槐茎叶提取物控制黄瓜白粉病水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3483358B (zh) | 一种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生产印楝原药的方法 | |
CN102626113A (zh) | 用核桃楸果实青皮及叶提取杀虫剂的方法 | |
CN107118253A (zh) | 茶皂素的制备方法 | |
CN103304378A (zh) | 天然冰片的加工方法及生产天然冰片的升华罐 | |
CN103059093B (zh) | 一种真空浸提制备皂素的方法 | |
CN104072479A (zh) | 一种酶解协同连续逆流超声提取烟碱的方法 | |
CN104292294A (zh) | 一种无患子皂素的提纯方法 | |
CN104119282B (zh) | 一种嘧菌酯的脱色和提纯方法 | |
CN105541959A (zh) | 一种黄姜皂素的提取方法 | |
CN101311148B (zh) | 一种双水相萃取精制柿果(子)番茄红素的方法 | |
CN110092810B (zh) | 一种茶皂素提取精制方法 | |
CN102731309B (zh) | 一种从野菊中提取分离绿原酸的方法 | |
CN104547204A (zh) | 一种从荔枝果皮提取多酚物质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1 Assignee: Sichuan Green Gold Bio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CHENGDU LYUJIN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551000000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of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neem raw material from ne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50312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