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2599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72599B CN103472599B CN201310277227.6A CN201310277227A CN103472599B CN 103472599 B CN103472599 B CN 103472599B CN 201310277227 A CN201310277227 A CN 201310277227A CN 103472599 B CN103472599 B CN 1034725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engaging portion
- engagement part
- display device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55 extern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背框、一框体及一前框。背框具有一第一卡合部。框体设置于背框内。框体具有一凹槽,凹槽对应第一卡合部设置。前框设置于框体上。前框具有一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嵌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借由控制液晶的旋转程度,控制光线穿透显示面板的比例。因此,若是液晶的旋转程度并非预期,则导致所显示的画面不良。举例而言,液晶层若是受到外力挤压而导致变形,则可能使得显示器的显示画面产生色偏或露光等情况。
液晶显示器的组装过程中,前框与后框在彼此卡合时,两者的卡合部常会压迫框体,而进一步压迫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又必须避免外部应力的作用而变形,以免扰乱液晶分子的排列。倘若液晶分子的排列受到干扰,液晶显示面板会发生色偏或漏光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利用框体的凹槽避免背框与前框的卡合部压迫框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背框、一框体及一前框。背框具有一第一卡合部。框体设置于背框内。框体具有一凹槽,凹槽对应第一卡合部设置。前框设置于框体上。前框具有一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嵌合。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借由位于凹槽处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嵌合时,因框体设置了凹槽,邻近于第一卡合部的背框与前框能够避免挤压到框体而造成翘曲。原背框与框体之间的干涉力能有效地降低。借此,显示装置能避免框体推挤到显示面板,使得显示面板不易发生变形,进而改善显示面板因变形而漏光的情况。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示出根据图1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A示出根据图1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分解图;
图3B示出根据图1的显示装置的组装过程的后视剖面图;
图3C示出根据图1的3C-3C线剖面的后视剖面图;
图4A及图4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5A及图5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6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6B示出根据图6A的6B-6B线剖面的剖面图;
图7示出相同尺寸的现有显示装置以及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JND值的比较图。
附图标记
10、10a、10b、10c:显示装置100:背框
110:第一卡合部111:凸起
112:延伸部200:框体
210:承载板220、220a:限位墙
221:凹槽221a、221b:端面
300:显示面板400:前框
410:第二卡合部411:破孔
412:凹部500:背光模块
600:光学膜片D1、D2:距离
D3、D4、D5:深度H:高度
T1、T2:厚度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中具通常知识的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本领域中具通常知识的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的立体图,图2示出根据图1的显示装置10的立体分解图。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包括一背框100、一框体200、一显示面板300、一前框400、一背光模块500及多片光学膜片600。
背框100具有一第一卡合部110。框体200设置于背框100内。框体200包含一承载板210以及限位墙220,限位墙220自承载板210朝前框400凸出。承载板210用来承载显示面板300,且限位墙220围绕显示面板300,以避免显示面板300位移。显示面板300在本实施例中为液晶面板,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不限于此。框体200的限位墙220具有至少一凹槽221,凹槽221对应第一卡合部110设置。
背光模块500设置于框体200及背框100之间。光学膜片600设置于背光模块500及显示面板300之间。光学膜片600包含有扩散片、增亮膜或其它膜片,可将背光模块500所发出的光线进行调整,以达到设计上的需求。
前框400设置于框体200上。前框400具有一第二卡合部410,且第二卡合部410与第一卡合部110嵌合。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0包括一凸起111,第二卡合部410包括一破孔411。前框400与背框100借由第一卡合部110嵌合第二卡合部410以固定。也就是说,第一卡合部110与第二卡合部410借由凸起111卡入破孔411等结构方式固定。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0也能包括一破孔411,第二卡合部410也能包括一凸起111。第一卡合部110及第二卡合部410的种类不限。
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3A,示出根据图1的显示装置10的侧视分解图。于本实施例中限位墙220于对应第一卡合部110处设置凹槽221,凹槽221具有相对的两端面221a、221b,且第一卡合部110至限位墙220的投影位置介于两端面221a、221b之间。由于限位墙220设置凹槽221,故于背框100与前框400借由凸起111与破孔411嵌合的过程中,背框100的部分体积能没入凹槽221中而不与限位墙220干涉。因此,凹槽221能避免第一卡合部110附近的背框100挤压到限位墙220而使限位墙220造成翘曲。换句话说,原背框100与框体200之间的干涉力能有效地降低,进一步减少限位墙220推挤到显示面板300而造成显示面板300翘曲的状况发生,以改善显示面板300漏光的情况。
由于限位墙220对应第一卡合部110设置凹槽221,避免当第一卡合部110嵌合第二卡合部410时,附近的背框100挤压到限位墙220而使限位墙220造成翘曲,故第一卡合部110至限位墙220的投影位置介于两端面221a、221b之间。此外,需考虑热膨胀问题,第一卡合部110的两侧至凹槽两端面221a、221b之间需预留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0至凹槽221的端面221a为距离D1,第一卡合部110至离凹槽221的端面221b为距离D2,且第一卡合部110至端面221a的距离D1需大于等于5mm为佳,第一卡合部110至端面221b的距离D2也需大于等于5mm为佳。另请参照图3B及图3C,图3B示出根据图1的显示装置10的组装过程的剖面图,图3C示出根据图1的3C-3C线剖面的剖面图。凹槽221的开口方向朝向前框400,并实质上垂直显示面板300的延伸方向。凹槽221的深度D3实质上等于限位墙220的高度H,凹槽221于图中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实质上等于限位墙220的厚度T1,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不限于此。于背框100与前框400借由凸起111与破孔411嵌合的过程中,如图3B所示,背框100的部分体积没入凹槽221中而不与限位墙220干涉。如此能使限位墙220免受背框100的挤压,进一步减少限位墙220推挤到显示面板300造成显示面板300翘曲的状况发生,以进而改善显示面板300漏光的情况。
请参照图4A及图4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a的剖面图。图4A及图4B的视角与图3B及图3C相同。显示装置10a大致与图3B所示的显示装置10相似。然而,于本实施例中,凹槽221的开口方向朝向前框400,并实质上垂直显示面板300的延伸方向,且凹槽221的深度D4小于限位墙220的高度H。因此,位于凹槽221下方仍有部分限位墙220a可避免显示面板300位移。于背框100与前框400借由第一卡合部110与第二卡合部410卡合的过程中,如图4A所示,第一卡合部110会往凹槽221的方向弯曲,第二卡合部410会往离开凹槽221的方向弯曲。背框100的部分体积没入凹槽221中而不与限位墙220干涉。如此能使限位墙220免受背框100的挤压而造成翘曲的状况发生,以进而改善显示面板300漏光的情况。故凹槽221能避免背框100于第一卡合部110与第二卡合部410卡合时侧向挤压到限位墙220。前框400与背框100继续靠近,而如图4B所示,第一卡合部110的凸起111则能卡入第二卡合部410的破孔411以固定前框400与背框100。
请参照图5A及图5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b的剖面图。图5A及图5B的视角与图3B及图3C相同。显示装置10b大致与图3B及图3C所示的显示装置10相似。然而,于本实施例中,凹槽221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卡合部110,且凹槽221的深度D5大于等于第一卡合部110的厚度T2。因此,限位墙220设置凹槽221处仍具有部分限位墙220a可加强显示面板300限位。于背框100与前框400借由第一卡合部110与第二卡合部410卡合的过程中,如图5A所示,第一卡合部110会往凹槽221的方向弯曲,第二卡合部410会往离开凹槽221的方向弯曲。背框100的部分体积没入凹槽221中而不与限位墙220干涉。如此能使限位墙220免受背框100的挤压而造成翘曲的状况发生,以进而改善显示面板300漏光的情况。故凹槽221能避免背框100于第一卡合部110与第二卡合部410卡合时侧向挤压到限位墙220。前框400与背框100继续靠近,而如图5B所示,第一卡合部110的凸起111则能卡入第二卡合部410的破孔411以固定前框400与背框100。
请参照图6A及图6B,图6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c的立体图,图6B示出根据图6A的6B-6B线剖面的剖面图。显示装置10c大致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相似。然而,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0还包括一延伸部112,延伸部112邻接于凸起111。第二卡合部410还包括一凹部412,凹部412邻接于破孔411。而且于凸起111卡入破孔411时,延伸部112能与凹部412嵌合,使第一卡合部110及第二卡合部410间的卡合能够更为稳固。
以下讨论现有框体未设置凹槽221的显示装置以及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10a、10b、10c对于临界可视失真值(Just-NoticeableDifference,JND)的影响。利用判别亮度不均匀的区块的规格尺度并将其量化得到一JND值,未检测到亮度不均匀的区块的JND值为无,根据检测到亮度不均匀的区块的程度的加重,JND值逐步递增。以下实验数据中,显示面板300以横向电场效应(In-Plane-Switching,IPS)液晶面板为范例。
请参照图7,示出相同尺寸的现有显示装置以及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10a、10b、10c的JND值的比较图。以下数据比较相同尺寸的现有框体未设置凹槽221的显示装置以及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10a、10b、10c。图7示出在相应的JND值下,现有框体未设置凹槽221的显示装置以及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10a、10b、10c所占的比例的统计图。如图7所示,此图分别采以三十个未设置凹槽221的现有显示装置及三十个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10a、10b、10c,所测量出在显示画面时出现亮度不均匀的区块的JND值,并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其中以较疏剖面线的长条表示现有框体未设置凹槽221的显示装置,较密剖面线的长条表示本发明显示装置10、10a、10b、10c,并每一长条对应JND值表示在所有显示装置数量中具有多少比例量测出此JND值。举例而言,在JND值为1.8的情况下,对应的现有显示装置的比例为约3%,对应的本发明显示装置10、10a、10b、10c的比例为43%。再举例而言,在JND值为2.3的情况下,对应的现有显示装置的比例为约17%,对应的本发明显示装置10、10a、10b、10c的比例为7%。
倘若出货的标准是JND必须在2.3以下的情况下,可知现有显示装置的良率约61%。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10a、10b、10c的良率可达到约97%。对比现有框体未设置凹槽221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10a、10b、10c的良率增加了36%。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10a、10b、10c能够有效降低JND值,并显著提高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利用限位墙环绕显示面板,以使限位墙对显示面板限位。此外,还利用位于限位墙的凹槽处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嵌合时,因限位墙设置了凹槽,邻近于第一卡合部的背框与前框能够避免挤压到框体的限位墙而造成翘曲。原背框与框体之间的干涉力能有效地降低。借此,显示装置能进一步避免框体推挤到显示面板,使得显示面板不易发生变形,进而改善显示面板因变形而漏光的情况。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变更与修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Claims (9)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框,具有一第一卡合部;
一框体,设置于该背框内,该框体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对应该第一卡合部设置;以及
一前框,设置于该框体上,该前框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且该第二卡合部与该第一卡合部嵌合;
其中,该框体还包括一限位墙,该限位墙朝该前框凸出,且该凹槽设置于该限位墙上,该第一卡合部介于该限位墙及该第二卡合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承载于该框体上,且该限位墙环绕该显示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具有相对的两端面,该第一卡合部至该限位墙的投影位置介于该两端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至每一该端面的距离大于等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开口以该限位墙朝该前框凸出的方向朝向该前框,且该凹槽的深度小于等于该限位墙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该第一卡合部,且该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该第一卡合部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深度小于等于该限位墙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包括一凸起,该第二卡合部包括一破孔,该凸起与该破孔嵌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还包括一延伸部,该延伸部邻接该凸起,该第二卡合部还包括一凹部,该凹部邻接该破孔,且该延伸部与该凹部嵌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15066A TWI485468B (zh) | 2013-04-26 | 2013-04-26 | 顯示裝置 |
TW102115066 | 2013-04-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72599A CN103472599A (zh) | 2013-12-25 |
CN103472599B true CN103472599B (zh) | 2016-06-08 |
Family
ID=49797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7722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72599B (zh) | 2013-04-26 | 2013-07-03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72599B (zh) |
TW (1) | TWI48546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61003A (zh) * | 2015-08-28 | 2015-12-16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6501993B (zh) | 2015-09-06 | 2019-07-26 |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组装结构、背光模块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47618A (ja) * | 1995-11-20 | 1997-06-06 | Sharp Corp | 照明装置 |
CN200969722Y (zh) * | 2006-10-18 | 2007-10-31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装置 |
CN201965372U (zh) * | 2011-03-30 | 2011-09-07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 框架集及显示器 |
CN102608781A (zh) * | 2012-03-26 | 2012-07-2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73806A1 (en) * | 2006-05-25 | 2007-11-29 | Wei-Chi Li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
CN101211046B (zh) * | 2006-12-29 | 2011-08-17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TWI375072B (en) * | 2008-08-20 | 2012-10-21 | Au Optronics Mfg Shanghai Cor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
CN101666448B (zh) * | 2009-10-09 | 2012-03-2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改良卡合结构的背光模块以及平面显示器 |
CN101776812A (zh) * | 2010-03-04 | 2010-07-1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面板的框架定位结构 |
CN102081881B (zh) * | 2010-11-16 | 2012-06-27 |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
2013
- 2013-04-26 TW TW102115066A patent/TWI48546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07-03 CN CN201310277227.6A patent/CN10347259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47618A (ja) * | 1995-11-20 | 1997-06-06 | Sharp Corp | 照明装置 |
CN200969722Y (zh) * | 2006-10-18 | 2007-10-31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装置 |
CN201965372U (zh) * | 2011-03-30 | 2011-09-07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 框架集及显示器 |
CN102608781A (zh) * | 2012-03-26 | 2012-07-25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72599A (zh) | 2013-12-25 |
TW201441728A (zh) | 2014-11-01 |
TWI485468B (zh) | 2015-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65196B (zh) | 曲面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WO2018090733A1 (zh) | 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 |
US9897749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 |
US20180173031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2032514B (zh) | 背光模块 | |
WO2016123827A1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0582887C (zh) | 液晶显示器 | |
WO2017045336A1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9482892B2 (en) | Display frame device with locking mechanism | |
CN103472599B (zh) | 显示装置 | |
TWI420203B (zh) | 框架、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模組 | |
CN206541100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WO2016046975A1 (ja) | 表示装置 | |
US11231546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racket | |
JP2015092235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4696833B (zh) | 背光模块 | |
JP2007279437A (ja) | 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WO2014141340A1 (ja) |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US20140139778A1 (en) | Middle Fr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JP4551264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8129474A (ja) | 表示装置 | |
CN109283724B (zh) | 一种液晶模组 | |
CN104396233A (zh) | 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 |
JP2012058611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4155798A (zh) |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