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7011B - 耐磨纱线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耐磨纱线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37011B CN103437011B CN201310362962.7A CN201310362962A CN103437011B CN 103437011 B CN103437011 B CN 103437011B CN 201310362962 A CN201310362962 A CN 201310362962A CN 103437011 B CN103437011 B CN 1034370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block
- pressure
- tip
- abrasion resist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4933 Ter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45 menopau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磨纱线接头及其制备方法,该耐磨纱线接头包括左纠缠段、抱和段和右纠缠段,各部分的长度范围为5-30mm。其制备方法是通过左右压纱块、左右夹持环、穿刺针管及钩针等工具来实现特定部分纱段的退捻及加捻来形成相应的左右纠缠段和抱和段,进而得到本发明的耐磨纱线接头。本发明的耐磨纱线接头结构完全不同于现有纱线接头,接头的耐磨程度与纱干相当,完全可以避免纱线作为经纱使用时因纱线接头不耐磨引起的纱线断头,不仅可以提高织机效率,还可以在织机允许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织机速度,进而大幅度提高织机的单位产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磨纱线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锭纺纱机所纺纱线必须经过络筒工序,原因之一是将纱线上的明显疵点去除并重新接头,原因之二是将小容量的管纱通过接头变成大卷装的筒纱,因此有利于后续高效生产出高质量面料。现在络筒机上广泛使用的纱线接头装置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气捻结,第二种是搓捻结,其中气捻结是通过压缩气流将需要接头的两部分纱线的须条相互缠绕在对方的纱干上,而搓捻结则是通过一对搓捻盘将需要接头的两部分纱线的须条缠绕在对方的纱干上。
不管是气捻结还是搓捻结,通过肉眼难以判断接头部分与纱干的区别,同时由于相关缠绕的纱段足够长,接头部分的强力能够达到正常纱干强力的90%以上。因此按照常规要求完全能够满足后工序对纱线接头的要求。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含有以上接头的纱线作为经纱时,极易因经纱断头而导致停机,严重影响织机效率的提高。根据统计每一百码织布长度,经纱上的接头数超过400个,因此纱线接头的耐磨程度极大地影响织机的经纱断头情况。主要原因在于经纱在织造过程中会受到几个方面的作用力,第一个作用力是通过织机施加的张力,该力使经纱处于张紧状态,有利于形成投纬所需的空间;第二个力是沿纱线的摩擦力,该力来源于综框上下运动导致的经纱与停经片或经纱与综丝上综眼上/下边缘沿纱线方向反复摩擦;第三个力是与纱线有一定夹角的摩擦力,该力来源于相邻纱线在综框的上下运动中形成的相互剧烈摩擦;第四个力是打纬过程过程中钢筘对纱线的的剧烈摩擦力。因此如果在织造过程中只存在第一个力,现有的接头结构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但由于还有另外三个力存在,现有的接头方式已难以满足要求,原因在于现有接头方式是纱线末端纤维缠绕于与之接头的纱线表面,没有受到有效握持,与纱线表面之间的抱和力极弱,在表面摩擦力特别是沿纱线方向的摩擦力作用下,贴服于纱线表面的末端纤维非常容易沿纱线移动,从而大幅度减少纱线接头处接头纤维的抱和长度,在张力或其它力的作用下纱线接头迅速解体导致纱线断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产品经纬密度的增加或织机速度的提高,纱线之间或纱线与织机构件间的摩擦力显著增加,由此导致的接头断裂几率也显著增加。
因此,开发出一种耐磨的纱线接头及其制备方法,不仅是满足高档面料对纱线接头外观的要求,而且是作为经纱完全能够抵御织造过程中纱线与纱线或纱线与织机构件间的反复摩擦,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纱线接头的制备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磨纱线接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左纱和右纱相对平行放置,左纱的末端距离右纱的末端至少60mm,左纱与右纱的平行距离小于5mm;
第二步,左压纱块和右压纱块位于左纱的末端和右纱的末端之间将左纱和右纱握持住,左压纱块和右压纱块之间的距离为5-30mm;
第三步,分别剪切左纱和右纱的末端,使左纱的末端与右压纱块之间的距离为10-30mm,右纱的末端与左压纱块之间的距离为10-30mm;
第四步,分别通过左吸风管和右吸风管吸入右纱的末端和左纱的末端,使右纱的末端与左压纱块之间的左纱梢及左纱的末端与右压纱块之间的右纱梢呈毛笔状;
第五步,在左纱上距离左压纱块10-30mm处通过左夹持环对左夹持环和左压纱块之间的左纱体进行退捻;在右纱上距离右压纱块10-30mm处通过右夹持环对右夹持环和右压纱块之间的右纱体进行退捻;
第六步,与吸风管连接的左穿刺针管(或使用带有针舌的左钩针)和右穿刺针管分别插入左纱体和右纱体,待左穿刺针管和右穿刺针管的吸风口分别吸住左纱梢和右纱梢后,再从左纱体和右纱体抽出,将左纱梢和右纱梢分别从左纱体和右纱体穿过;
第七步,带有针舌的左钩针(或使用与吸风管连接的左穿刺针管)和右钩针分别穿入左纱体和右纱体,使左纱梢和右纱梢的尾部分别处于左钩针和右钩针的钩子内,并通过左钩针和右钩针上针舌覆盖形成封闭,左钩针和右钩针抽回过程中使左纱梢和右纱梢再次从左纱体和右纱体穿过;
第八步,撤去左压纱快和右压纱块,对左夹持环和右夹持环之间的纱体进行加捻,所加捻度为第五步所退捻度的60-100%;左夹持环与左压纱块之间的纱体加捻后形成左纠缠段,左压纱块与右压纱块之间的纱体加捻后形成抱和段,右压纱块与右夹持环之间的纱体加捻后形成右纠缠段;
通过上述步骤即得所述耐磨纱线接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抱和段中纱体互相转绕的英制捻系数αe为2-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纱和右纱的纱支范围为10-140英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纱和右纱的材质为天然纤维和/或化学纤维,所述天然纤维选自棉、麻、丝或毛,所述化学纤维选自胶粘、天丝或涤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耐磨纱线接头。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耐磨纱线接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磨纱线接头包括左纠缠段、抱和段和右纠缠段,各部分的长度范围为5-30mm。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发明的耐磨纱线接头结构完全不同于现有纱线接头,在外观上通过肉眼难以判断接头部分与纱干的区别,接头的耐磨程度与纱干相当,完全可以避免带有接头的纱线作为经纱使用时,因纱线接头不耐磨引起的纱线断头,不仅可以提高织机效率,还可以在织机允许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织机速度,进而大幅度提高织机的利用率。
2、现有的纱线接头耐磨程度低,因此作为经线使用的纱线需要增加浆料的用量(上浆率12%)才能达到所需的耐磨度。采用本发明的耐磨纱线接头,由于其耐磨程度大大提高,可以大幅降低浆料用料(上浆率8%),对节能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13为本发明耐磨纱线接头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耐磨纱线接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P1、左正常纱体段;P2、左纠缠段;P3、抱和段;P4、右纠缠段;P5、右正常纱体段;P21、左纱体;P22、右纱梢;P41、右纱体;P42、左纱梢;P31、左中纱体;P32、右中纱体;A、左纱;B、右纱;A1、左纱末端;B1、右纱末端;L1、左纱与右纱的距离;C,D、左右压纱块;E、左吸风管;F、右吸风管;G、左夹持环;H、右夹持环;I、左穿刺针管;J、右穿刺针管;K、左钩针;L、右钩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参考图1-12,本实施例一种耐磨纱线接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左侧连续左纱A和右侧连续的右纱B相对平行放置,左纱A的末端A1距离右纱B的末端B1为65mm,右纱B的末端B1距离左纱A的末端A1至少65mm,左纱A的末端A1位于右纱B的末端B1右侧,右纱B的末端B1位于左纱A的末端A1的左侧,左纱A与右纱B的平行距离为3mm,
第二步,左压纱块C和右压纱块D位于末端A1和B1之间将左纱A和右纱B握持住,C和D之间的距离为15mm;
第三步,分别剪切左纱A和右纱B的自由端,使末端A1和B1分别距离相邻压纱块D和C的距离为20mm;
第四步,分别通过左吸风管E和右吸风管F吸入右纱B的末端B1和左纱A的末端A1,使末端B1与左压纱块C及末端A1与右压纱块D之间的左纱梢P42和右纱梢P22呈毛笔状;
第五步,在左纱A上距离左压纱块C25mm处和在右纱B上距离压块D25mm通过左夹持环G和右夹持环H对左纱A和右纱B中的左纱体P21和右纱体P41分别退捻,使左纱体P21和右纱体P41中的纤维处于平行状态;
第六步,与负压管连接的左穿刺针管I和右穿刺针管J分别插入左纱体P21和右纱体P41,待左穿刺针管I和右穿刺针管J的吸风口分别吸住左纱梢P42和右纱梢P22后,再从左纱体P21和右纱体P41抽出,将左纱梢P42和右纱梢P22分别从左纱体P21和右纱体P41穿过;
第七部,带有针舌的左钩针K和右钩针L分别穿入左纱体P21和右纱体P41,使左纱梢P42和右纱梢P22的尾部分别处于左钩针K和右钩针L的钩子内,并通过左钩针K和右钩针L上针舌覆盖形成封闭,左钩针K和右钩针L抽回过程中使左纱梢P42和右纱梢P22再次从左纱体P21和右纱体P41穿过;
第八部,撤去左压纱快和右压纱块,对左夹持环和右夹持环之间的纱体进行加捻,所加捻度为第五步所退捻度的80%;左夹持环与左压纱块之间的纱体加捻后形成左纠缠段,左压纱块与右压纱块之间的纱体加捻后形成抱和段,右压纱块与右夹持环之间的纱体加捻后形成右纠缠段;
通过上述步骤即得所述耐磨纱线接头。
上述步骤得到一种耐磨纱线接头,包括左正常纱体段P1、左纠缠段P2、抱和段P3、右纠缠段P4和右正常纱体段P5。其中左中纱体P31和右中纱体P32相互转绕的英制捻系数αe为3.8。左右正常纱体段P1和P2的纱支为50英支。左右纠缠段P2和P4的长度为20mm,抱和段P3的长度为20mm。左纱A和右纱B的原料为棉纤维。
对比例1
本对比例Savio络筒机上的搓捻生产的纱线接头,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需要接头的两根纱被放入到搓捻盘的两圆盘之间——工作区的纱线退捻并被牵伸——纱线被带入中心位置,纱线末端过量纱线被弯曲拉断——需要捻结的纱线结合在一起——纱线加捻——圆盘打开,完成加捻。
实施例1的纱线接头与对比例1的普通搓捻接头的质量对比
表1实施例1纱线接头与普通搓捻接头的对比
备注:*耐磨次数通过溢达自行研发的纱线耐磨测试仪在同等条件下测试;
**测试织物规格50英支×50英支150根/英寸×90根/英寸。
从表1可以看出:
(1)本发明实施例的纱线接头不仅相比普通搓捻接头的耐磨性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达到正常纱干的耐磨水平,而且接头强力也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实际织机测试,也可以发现本实施例纱线接头的耐磨性有明显提高。
(2)本发明的耐磨纱线接头的上浆率与正常纱干的上浆率相同,比现有的纱线接头上浆率下降了50%,节约了成本,对节能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耐磨纱线接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左纱和右纱相对平行放置,左纱的末端距离右纱的末端至少60mm,左纱与右纱的平行距离小于5mm;
第二步,左压纱块和右压纱块位于左纱的末端和右纱的末端之间将左纱和右纱握持住,左压纱块和右压纱块之间的距离为5-30mm;
第三步,分别剪切左纱和右纱的末端,使左纱的末端与右压纱块之间的距离为10-30mm,右纱的末端与左压纱块之间的距离为10-30mm;
第四步,分别通过左吸风管和右吸风管吸入右纱的末端和左纱的末端,使右纱的末端与左压纱块之间的左纱梢及左纱的末端与右压纱块之间的右纱梢呈毛笔状;
第五步,在左纱上距离左压纱块10-30mm且在左压纱块远离右纱梢一侧的位置处,通过左夹持环对左夹持环和左压纱块之间的左纱体进行退捻;在右纱上距离右压纱块10-30mm且在右压纱块远离左纱梢一侧的位置处,通过右夹持环对右夹持环和右压纱块之间的右纱体进行退捻;
第六步,与吸风管连接的左穿刺针管和右穿刺针管分别插入左纱体和右纱体,待左穿刺针管和右穿刺针管的吸风口分别吸住左纱梢和右纱梢后,再从左纱体和右纱体抽出,将左纱梢和右纱梢分别从左纱体和右纱体穿过;
第七步,带有针舌的左钩针和右钩针分别穿入左纱体和右纱体,使左纱梢和右纱梢的尾部分别处于左钩针和右钩针的钩子内,并通过左钩针和右钩针上针舌覆盖形成封闭,左钩针和右钩针抽回过程中使左纱梢和右纱梢再次从左纱体和右纱体穿过;
第八步,撤去左压纱块和右压纱块,对左夹持环和右夹持环之间的纱体进行加捻,所加捻度为第五步所退捻度的60-100%;左夹持环与左压纱块之间的纱体加捻后形成左纠缠段,左压纱块与右压纱块之间的纱体加捻后形成抱和段,右压纱块与右夹持环之间的纱体加捻后形成右纠缠段;
通过上述步骤即得所述耐磨纱线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纱线接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抱和段中纱体互相转绕的英制捻系数αe为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纱线接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纱和右纱的纱支范围为10-140英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纱线接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纱和右纱的材质为天然纤维和/或化学纤维,所述天然纤维选自棉、麻、丝或毛,所述化学纤维选自天丝或涤纶。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耐磨纱线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纱线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纠缠段、抱和段和右纠缠段,各部分的长度范围为5-3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62962.7A CN103437011B (zh) | 2013-08-19 | 2013-08-19 | 耐磨纱线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62962.7A CN103437011B (zh) | 2013-08-19 | 2013-08-19 | 耐磨纱线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37011A CN103437011A (zh) | 2013-12-11 |
CN103437011B true CN103437011B (zh) | 2015-12-23 |
Family
ID=49690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62962.7A Active CN103437011B (zh) | 2013-08-19 | 2013-08-19 | 耐磨纱线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370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35872B (zh) * | 2015-06-15 | 2018-08-17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自动络筒机纱线接头加固系统及方法 |
CN105129526B (zh) * | 2015-06-15 | 2019-04-23 | 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及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341605B (en) * | 1996-05-16 | 1998-10-01 | Murada Kikai Kk | Piecing method for a spinning machine |
JP2000314076A (ja) * | 1999-04-28 | 2000-11-14 | Sekisui Chem Co Ltd | 混合繊維マットの継ぎ方法 |
DE10140488A1 (de) * | 2001-08-17 | 2003-02-27 | Falk-Hayo Sanders | Verbindungsstelle von zwei Garnenden |
DE50207748D1 (de) * | 2001-12-13 | 2006-09-14 | Staeubli Ag Pfaeffikon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bindung von mehreren fäden, insbesondere von fadenenden |
JP3838354B2 (ja) * | 2002-03-13 | 2006-10-2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コアヤーンの糸継ぎ方法とその継ぎ目、及びコアヤーン用糸継ぎ装置を備えた自動ワインダ |
JP4717457B2 (ja) * | 2005-02-08 | 2011-07-06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紡績糸の糸継ぎ方法および糸継ぎを含む編地 |
KR101564801B1 (ko) * | 2008-11-10 | 2015-10-30 |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 실 연결 접합부를 갖는 섬유 다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탄소 섬유의 제조 방법 |
WO2011014638A1 (en) * | 2009-07-29 | 2011-02-03 |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 Spliced fiber glass rovings an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plicing fiber glass rovings |
JP5515823B2 (ja) * | 2010-02-15 | 2014-06-11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継装置 |
-
2013
- 2013-08-19 CN CN201310362962.7A patent/CN10343701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37011A (zh) | 2013-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78166B (zh) | 包芯弹性复合纱及其机织织物 | |
KR101171124B1 (ko) | 사이즈-피복된 복합 방적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102304795A (zh) | 粗细特合股线及其织物的制备方法 | |
CN103710810A (zh) | 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纺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 |
CN108456967A (zh) | 一种双弹纱、制备方法及其织物 | |
CN109763229A (zh) | 电磁屏蔽纱线的生产方法 | |
CN103938307B (zh) | 一种半精纺梳毛工艺及其设备 | |
CN103437011B (zh) | 耐磨纱线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51238A (zh) | 一种涤粘包芯纱的生产工艺 | |
CN102733032A (zh) | 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 |
CN208308094U (zh) | 一种用于针织纱线的收线装置 | |
CN103031661A (zh) | 全弹力真丝针织面料生产工艺 | |
CN104404669A (zh) | 一种蚕丝纱线的处理方法 | |
CN105274669A (zh) | 一种嵌入纺与紧密赛络纺相结合的纺纱方法 | |
CN103572534A (zh) | 一种染纱管及使用其生产超细棉纱的方法 | |
CN107249412B (zh) | 毛巾和毛巾的制造方法 | |
CN102181988B (zh) | 有机硅帆布的生产方法 | |
CN101381921B (zh) | 一种巨型胶管骨架材料的生产方法 | |
CN108950762A (zh) | 一种精确选择式去除纱条毛羽的纺纱方法 | |
CN204898245U (zh) | 均衡张力式储纬系统 | |
CN102704131A (zh) | 非对称展丝分束的再展与集束复合展丝器、方法及应用 | |
CN203782313U (zh) | 新型复合弹性纱线、纺织织物及其制备装置 | |
CN210194069U (zh) | 一种新型细纱桶 | |
CN204570123U (zh) | 拍打清灰条卷机 | |
CN103835033B (zh) | 一种前置式环锭复合纺纱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