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424949B - 电泳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泳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泳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泳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4949B
CN103424949B CN201310169701.3A CN201310169701A CN103424949B CN 103424949 B CN103424949 B CN 103424949B CN 201310169701 A CN201310169701 A CN 201310169701A CN 103424949 B CN103424949 B CN 103424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rous layer
spaced walls
layer
photic zone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97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4949A (zh
Inventor
安井淳人
安河内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24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4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4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49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0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8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transparant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8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transparant moulds
    • B29C35/0894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transparant moulds provided with masks or diaphrag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0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29C2035/0827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0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29C2035/083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las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0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fib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泳器件包括纤维层、配置为迁移通过纤维层中的间隙的电泳颗粒、以及沿纤维层的厚度方向延伸以将纤维层分隔成多个迁移室的间隔壁。间隔壁包括可固化树脂制成的固化体部,且该固化体部包括沿厚度方向位于纤维层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收缩部分。

Description

电泳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泳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弥散在光纤层中的电泳颗粒的电泳器件、电泳显示装置、电子装置、和制造电泳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中,对于诸如移动电话终端和个人数字助理的移动装置,需要以更高的质量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例如,作为用于阅读的电子书终端的显示装置,已经提出了反射式显示装置和发光式显示装置。在反射式显示装置中,具有低功耗的快速响应电泳显示装置被期望成为电子书终端的显示装置。
日本审查的专利公开No.Sho50-015115、日本专利译文公开No.2004-526210、未决日本专利申请No.Hei1-86116以及日本专利译文公开No.2003-526817中公开的的电泳显示装置通过电场使得具有不同于彼此的反射率的两种类型的带电颗粒沿不同的方向移动。由两种类型的电泳颗粒的分布所示出的用于显示的颜色取决于电场的大小或方向而变动。在日本专利译文公开No.2004-526210以及未决日本专利申请No.Hei1-86116中公开的电泳显示装置中,两种类型的电泳颗粒以及溶剂被封装在微囊体中。在日本专利译文公开No.2003-526817中公开的电泳显示装置中,两种类型的电泳颗粒和溶剂被填充在具有栅格形状的分隔壁的微杯(microcup)中。通过这些结构,抑制了电泳颗粒的聚积、沉淀和对流,由此抑制了显示的图像的不均匀性。
发明内容
附带地,在其中使用了微囊体或微杯的显示装置中,微囊体或微杯的间隔壁被以和电泳颗粒相同程度的面积曝露至显示表面。总体地,间隔壁的反射率的值在两种类型的电泳颗粒的反射率的值之间。间隔壁使得显示表面更暗,从而电泳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更低。
如上所述,在电泳显示装置中,尽管已经提出了上述的各种结构,显示的图像的对比度仍然是能够改进的。
希望提供能够增加对比度的电泳器件、电泳显示装置、电子装置以及制造电泳器件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泳期间,其包括纤维层、配置为迁移通过纤维层中的间隙的电泳颗粒、以及沿纤维层的厚度方向延伸以将纤维层分隔成多个迁移室(migration cell)的间隔壁。间隔壁包括可固化树脂制成的固化体部,且该固化体部包括沿厚度方向位于纤维层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收缩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电泳器件的方法,其包括:以可固化树脂填充形成纤维层的堆叠的纤维中的间隙;从纤维层的沿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固化可固化树脂,且在纤维层中形成包括沿厚度方向位于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收缩部分的间隔壁;以及使得电泳颗粒包括在纤维中的间隙中。
在使得电泳颗粒在纤维层中的间隙中迁移的电泳器件中,用于将纤维层分隔成多个迁移室的间隔壁的宽度影响电泳器件的图像的对比度以及设置有该电泳器件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图像的对比度。即,间隔壁的宽度越大,其中由于电泳颗粒而光学特性改变的面积越小,即孔径比越小。因此,整个显示表面上的诸如光的折射和散射的光学特性劣化。由此,显示表面上的对比度劣化。
通过均匀地减薄间隔壁的宽度,可抑制对比度的劣化,但在该情形中,可保持间隔壁所必需的机械强度。特别地,作为沿纤维层的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的纤维层的前后表面为易受例如由堆叠另一层所产生的外部力影响的部分。因此,和纤维层的内部相比,需要更大的机械强度。
在该点中,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泳器件中,在沿纤维层的厚度方向的间隔壁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设置有收缩部分。通过该结构,能够改进迁移室中的纤维层的光学特性,而同时保持间隔壁所需的机械强度。因此,能够增加电泳器件中的对比度。
通过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电泳器件的方法,树脂被从纤维层中沿厚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固化。因此,能够形成穿透纤维层的间隔壁,即使纤维层中的纤维的密度高至一程度,该程度使得从纤维层中沿厚度方向的一个侧部的树脂的固化达不到纤维层中沿厚度方向的另一侧部。
形成纤维层的纤维的密度可增加,使得由该纤维保持的光学特性可在纤维层中增加,导致电泳器件中的对比度可增加。
本公开的这些以及其他目标、特征和优势将在下列对如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的详尽描述中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横截视图;
图2是图1的部分A的放大的横截视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纤维的局部放大平面视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间隔壁的局部放大平面视图;
图5是沿图4的线B-B截取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6是示出用于在实施例中形成纤维层的工艺的工艺图;
图7是示出用于在实施例中施加可固化树脂至纤维层的工艺的工艺图;
图8是示出用于在实施例中使用UV光线照射可固化树脂的工艺的工艺图;
图9是示出用于在实施例中将可固化树脂从纤维层移除的工艺的工艺图;
图10A和10B各自是示出了示例中的间隔壁的立体显微镜照片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了示例中的间隔壁的横截结构的SEM照片的示意图;
图12A和12B各自是示出了比较性示例中的间隔壁的立体显微镜照片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第一变型例中的电泳器件的横截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第二变型例中的电泳器件的横截视图;
图15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第三变型例中的电泳器件的横截视图;
图16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第四变型例中的电泳器件的横截视图;
图17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第五变型例中的电泳器件的横截视图;
图18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变型例中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横截视图;
图19是示出了作为本公开中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电子书终端的透视图;
图20是示出了作为本公开中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个人计算机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了作为本公开中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电视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了作为本公开中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数字静态相机的透视图;
图23是示出了作为本公开中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数字静态相机的平面视图;
图24是示出了作为本公开中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数字摄影机的透视图;
图25是示出了作为本公开中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移动电话终端的透视图;和
图26是示出了作为本公开中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移动电话终端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在本公开中的电泳器件、电泳显示装置、电子装置以及制造电泳器件的方法的实施例。
(电泳显示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电泳显示装置10设置有在基板20上层叠的电泳器件30。基板20为由支持部件21以及在支持部件21的上表面上层叠的TFT层22构成的层叠体部。电泳器件30是由邦定(bond)至TFT层22、面对对置层31的透光层32、以及夹在对置层31和透光层32之间的纤维层40构成的层叠体部。
支持部件21是具有支撑电泳显示装置10的构件的机械强度的基板,且支持部件可为允许光透过其的透光基板或反射光的反射基板。此外,支持部件21可为具有挠性的基板或不具有挠性的基板。根据该电泳显示装置10的用途恰当地选定支持部件21是否具有透光性或挠性。
支持部件21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诸如不锈钢、硅、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铝、镍、和不锈钢的无机材料。此外,对于支持部件21,使用诸如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醚醚酮酮的树脂材料。应注意支架材料21可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形成多层结构的多个层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或由每层不同的材料形成。
TFT层22是用于驱动电泳显示装置10的多层结构,且TFT层可为直接形成在支持部件21上的层或邦定至支持部件21的层。TFT层22设置具有作为用于使电泳颗粒发生电泳的驱动器件的多个薄膜晶体管、覆盖薄膜晶体管23的绝缘层24、以及通过在其间介入的绝缘层24连接至薄膜晶体管23的多个像素电极25。在附图中示出的示例中,薄膜晶体管23形成在支持部件21上。
薄膜晶体管23可为其中诸如非晶硅和多晶硅的无机半导体被用作有源层的无机晶体管或其中聚硫脲、并五苯等制成的有机半导体层被用作有源层的有机晶体管。像素电极25由诸如金、银、铜、铝、铝合金、和氧化铟锡的金属氧化物制成。像素电极25可为允许光透过其的透明电极或反射光的反射电极。如在支撑部件21的情形中一样,根据电泳显示装置10的用途恰当地确定像素电极25是否具有透光性。
对置层31为保护像素电极25免于机械接触或化学腐蚀的膜结构,且邦定至TFT层22的上表面。此外,对置层31具有密封属性,使得纤维层40中包含的电泳颗粒和液体密封在纤维层40中,且邦定至纤维层30的下表面。例如,对置层31可为在TFT层22上层叠的薄膜,或可为邦定至纤维层40的膜部件。
对置层31由诸如苯酚树脂、乙烯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的树脂材料制成。此外,对置层31由诸如氧化硅、氮化硅、和氮氧化硅的无机材料制成。应注意对置层31可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形成多层结构的多个层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或由每层不同的材料形成。
透光层32为板部件,其具有透光性使得来自电泳显示装置10的外部的光被允许到达纤维层40,且其具有密封性质,使得纤维层40中包含的电泳颗粒和液体被密封在纤维层40中,且邦定至纤维层40的上表面。在透光层32中,在允许光透过其的绝缘板33的整个下表面上,形成位于像素电极25和透明电极34之间的电场的透明电极34被层叠。
绝缘板33的材料的示例包括氧化硅、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酮等。透明电极34由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制成,该导电材料诸如氧化铟锡、氧化锑锡、加氟氧化锡、和加铝氧化锌。
如图2所示,纤维层40是包括堆叠的纤维41的结构,且被夹在对置层31和透光层32之间。纤维层40可为其中一个纤维41被折叠的结构,或可为其中大量纤维41重叠的结构。此外,纤维层40可具有多层的形式,其中布置具有间隙的大量的纤维41被规则地重叠或可具有其中大量纤维41被不规则地布置的多孔形式。在纤维层40中,形成沿厚度方向穿透纤维层40的间隔壁43。纤维层40的厚度方向被设置为其中包括纤维层40的多个层被堆叠的方向。例如,沿厚度方向,纤维层40被堆叠在透光层上,且对置层31被堆叠在纤维层40上。通过将纤维层40分隔成迁移室,即用于电泳颗粒44的室C(参见图4),间隔壁43将纤维层40分隔成室C。在间隔壁43中,埋有纤维41的一部分。图2示出了纤维41,其包括埋在间隔壁43中的部分以及布置在迁移室中的位于间隔壁外的部分。在通过将纤维41和间隔壁43从纤维层40移除而获取的部分(图4中的室C)中,填充有为绝缘液体的弥散介质45。在弥散介质45中,弥散分布有在纤维41之间的间隙中电泳的电泳颗粒44。以该方式,纤维层40被对置层31通过绝缘弥散介质45夹住。
如图3所示,纤维41为具有相对于其直径的充分大的长度的线材料。在纤维41中,保持且弥散分布有非电泳颗粒42。非电泳颗粒42为在电场作用下不电泳的颗粒,且具有其中由纤维层40示出的颜色所取决的光学特性。
例如,在其中非电泳颗粒42具有一特性以在整个带上反射可见光的情形中,通过非电泳颗粒42的反射,纤维层40示出白色。此外,例如,在其中非电泳颗粒42具有一特性以在整个带上反射除了蓝色以外的可见光的情形中,通过非电泳颗粒42的反射,纤维层40示出黄色。此外,例如,在其中非电泳颗粒42具有一特性以将可见光转换成荧光色的情形中,通过非电泳颗粒42的反射,纤维层40示出荧光色。进一步地,且示例地,在其中非电泳颗粒42具有光干涉取决于非电泳颗粒42的结构或布置的特性的情形中,通过由非电泳颗粒42对光的干涉,纤维层40示出结构性的颜色。
应理解在其中非电泳颗粒42具有一特性以反射具有预定的波长的光的情形中,希望邻近彼此的非电泳颗粒42以比可见光波长短的间隔L布置。如果大量的非电泳颗粒42以间隔L布置,在纤维层40中,则非电泳颗粒42以等于或小于间隔L的间隔布置。由此,在彼此邻近的非电泳颗粒42之间的光的干涉被抑制,从而由非电泳颗粒42对光的反射增加,且由纤维层40示出的颜色的饱和度增加。
纤维41可为线性线材料、卷曲线材料、或分叉成两个或更多的线材料。在这些构造中,如果纤维41是卷曲线材料,则纤维41被繁复地盘绕,且纤维层40的内部结构变得复杂,继而改进纤维层40的光学特性。应注意到在纤维41中埋有非电泳颗粒42,从而形成纤维41的主线材料可为允许光在弥散介质45中通过的树脂,或可为弥补非电泳颗粒42的光学特性的树脂。即,纤维层40的光学特性取决于非电泳颗粒42,从而纤维41中的主线材料被在一范围中恰当地选定,在该范围中非电泳颗粒42的光学特性被反应在纤维层40自身上。此外,在其中形成纤维41的主线材料具有对于弥散介质45的高响应度的情形中,希望形成纤维41的主线材料的表面被附加的保护层覆盖。在其中形成纤维41的主线材料具有纤维层40示出的颜色取决于其的光学特性的情形中,可不包括上述的非电泳材料。
纤维41的直径被根据电泳颗粒44的尺寸恰当地选定。例如,纤维41的直径被设定为小至一程度,使得电泳颗粒44不从通过将下部纤维41布置在位于纤维41之间的间隙而堆叠的纤维41之间的间隙曝露。此外,纤维41的直径和非电泳颗粒42的尺寸被设定至一程度,使得非电泳颗粒42被埋在纤维41中。例如,希望的是纤维41的直径在0.001μm至10μm(两侧都包括端点)。特别地,如果纳米纤维(其直径在在0.001μm至0.1μm(两侧都包括端点),且其长度大于其直径100倍或更多)是纤维41,则纤维41之间的间隙更大,使得电泳颗粒44容易地在该间隙中电泳。此外,纤维41的内部结构变得复杂,从而纤维层40的光学特性被纤维层40的结构改进。应注意纤维40的厚度被根据电泳显示装置10的显示图像所要求的响应性和对比度恰当地选定,其例如在5μm至10μm。
示例性地诸如尼龙、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氧化乙烯、聚丙烯腈、聚乙烯基咔唑和聚氯乙烯的树脂材料被用作形成纤维41的主线材料。应注意到还可能使用诸如聚氨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砜、聚偏氟乙烯和聚六氟丙烯的树脂材料作为纤维41中的线材料的材料。此外,也可使用诸如醋酸纤维素、胶原、明胶和壳聚糖的聚合物材料用于纤维41。应注意到也可将这些树脂材料和聚合物材料的共聚物用于纤维41。形成纤维41的方法的示例包括静电旋转方法、相分离方法、相逆转方法、熔化旋转方法、湿旋转方法、干旋转方法、胶体旋转方法、溶胶凝胶方法、喷涂涂层方法等。
电泳颗粒44是在形成在像素电极25和透明电极34之间的电场作用下电泳的带电颗粒,且其相对于包括在纤维层40中的纤维41之间的间隙足够小。电泳颗粒44可为一种带电颗粒,或可为其光学特性不同于彼此的两种或更多种带电颗粒。应注意到在其中电泳显示装置10以相同颜色的饱和度差异或相同颜色的亮度差异显示图像时,电泳颗粒44的光学特性可和非电泳颗粒42的相同。
示例地,诸如喹吖啶酮系列颜料和喹酞酮系颜料的多环颜料、诸如β-萘酚系列颜料和吡唑酮类颜料的偶氮系列颜料、日光荧光颜料、或中空树脂颜料被作为有机颜料用于电泳颗粒44。此外,示例地,黑色颜料诸如炭黑和骨黑的黑色颜料、诸如硫酸钡和氧化硅的白色颜料,或诸如硫化物和硅酸盐的无机荧光颜料被作为无机颜料用于电泳颗粒44。此外,示例地,诸如偶氮系列染料和酞菁类染料的有机染料或诸如二氨基系列染料的有机荧光染料被作为染料用于电泳颗粒44。示例性地,诸如金、银、铜等的金属材料被用于电泳颗粒44。示例性地,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等被用做金属氧化物。应注意到可在电泳颗粒44的表面上进行表面活性剂处理或联接剂处理,以改进电泳颗粒44的弥散性。
弥散介质45是能够使得电泳颗粒44电泳的绝缘液体。为了增加电泳颗粒44的移动性和抑制移动电泳颗粒44所需要的功率,希望弥散介质45是具有低粘度的液体。此外,弥散介质45可为一种液体或通过将两种或更多种液体混合而获得的液体。此外,弥散介质45可包含着色剂、电荷控制剂、弥散稳定剂、粘度调节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应注意在其中对具有预定波长的光的反射被作为纤维41的光学特性的情形中,希望弥散介质45的折射率以大的程度不同于纤维41以及非电泳颗粒43的折射率。
例如,使用诸如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和硅油的绝缘有机介质用于弥散介质45。更特别地,使用戊烷、己烷、环己烷、正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二烷、石油醚、溶剂汽油、煤油、正构烷烃、异链烷烃等用于脂肪烃。此外,使用苯、甲苯、二甲苯、烷基苯等用于芳香烃。
如图4所示,间隔壁43为一固化树脂部件(固化体部),其沿纤维层40的厚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六边形管状表面形状的,且具有通过在整个透光层32中没有间隙地布置而获得所谓的蜂巢结构。间隔壁43可具有格栅(lattice)形状。在对置层31和透光层32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室C,其每一个都为由间隔壁43围出的空间,且具有六边形管状形状。在室C中包含由纤维41、电泳颗粒44、以及弥散介质45。
在纤维41之间沿厚度方向填充间隙的间隔壁43由可固化树脂形成。因此,填充纤维41之间的间隙的树脂被沿纤维层40的厚度方向固化,由此能够形成具有复杂形状的间隔壁43,以填充纤维41之间的间隙。此外,纤维41的一部分被埋在间隔壁43中,从而纤维41的光学特性不仅在室C中中心处起作用,而也在室C和间隔壁之间的边界中起作用。应注意间隔壁43可仅由可固化树脂制成,或可在可固化树脂之外由具备和纤维41相同的光学特性的材料制成。
如图5所示,间隔壁43由梯形第一部分43a和梯形第二部分43b构成,梯形第一部分和透光层32的透明电极34接触且沿透明电极34的下表面延伸,而梯形第二部分和对置层31接触且沿对置层31的上表面延伸。
第一部分43a是从透光层32朝向对置层31渐缩且其宽度从透光层32朝向对置层31单调地降低的部分。在另一方面,第二部分43a是从对置层31朝向透光层32渐缩且其宽度从对置层31朝向透光层32单调地降低的部分。因此,在第一部分43a和第二部分43b的连接部分43c上形成有间隔壁43的收缩部分。收缩部分是位于对置层31和透明电极34之间的间隔壁43的部分,且在该部分处,间隔壁43的宽度朝向对置层31增加且朝向透光层32增加。
在使得电泳颗粒44在纤维层40中的纤维41之间的间隙中电泳的电泳器件30中,用于将纤维层40分隔成多个室C的间隔壁43的宽度影响电泳器件30的图像的对比度以及设置有该电泳器件30的电泳显示装置10的图像的对比度。间隔壁的宽度越大,包含在室C中纤维层40变得越少。因此,纤维层40中诸如光的散射和折射的光学特性在显示表面上被降低。由此,显示表面上的对比度降低。
通过均匀地减薄间隔壁43的宽度,能够抑制对比度被降低,但在该情形中,可保持间隔壁43所必需的机械强度。特别地,纤维层40的正表面和后表面(其为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的两个端部部分)为示例性地通过堆叠透光层32和对置层31而外力可能作用于的部分。因此,和纤维层40的内部相比,需要的机械强度更高。
在电泳器件30中,在沿厚度方向位于纤维层40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间隔壁43中设置有收缩部分。通过该结构,能够改进室C中的纤维层40的光学特性,而同时保持间隔壁43所需的机械强度。因此,能够增加电泳器件30中的对比度。
总体地,可固化树脂中的固化的量在直接接收固化所需要的能量的部分处最大。随着用于固化的能量的传输,可固化树脂中的固化的量变小。在间隔壁43的结构中,连接部分43c是用于固化的能量的传输目的地。此外,沿厚度方向的间隔壁43中的两个端部部分是直接接收用于固化的能量的部分。换句话说,固化树脂所需要的能量被从沿纤维层40的厚度方向的两个侧部供应至填充纤维41之间的间隙的固化前的树脂。由此,即使纤维41的密度高至使得从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中的一个侧部的固化达不到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中另一侧部的程度,仍然可能形成穿透纤维层40的间隔壁43。在其中纤维41的光学特性阻止树脂的固化所必需的能量的传输的情形中,上述的效应变得明显。
此处,从位于第一部分43a和透明电极34之间的接触部分至连接部分43c的厚度被设定为第一部分厚度H1,且从位于第二部分43b和对置层31之间的接触部分至连接部分43c的厚度被设定为第二部分厚度H2。此外,沿垂直于纤维层40的厚度方向的宽度方向,位于第一部分43a和透明电极34之间的接触部分的宽度被设定为第一部分宽度W1,且位于第二部分43b和对置层31之间的接触部分的宽度被设定为第二部分宽度W2。
在间隔壁43的上述结构中,第一部分厚度H1较第二部分厚度H2薄,且第一部分宽度W1较第二部分宽度W2小。此外,第一部分厚度H1和第一部分宽度W1之间的比值基本等于第二部分厚度H2和第二部分宽度W2之间的比值。因此,第一部分43a和第二部分43b的连接部分43c被形成为沿纤维层40的厚度方向相对于对置层31更靠近透明电极34。
在第一位置中,间隔壁43被用于抑制电泳颗粒44在邻近的室C之间的移动,从而沿厚度方向的间隔壁43中两个端部部分必须和对置层31以及透明电极34接触。因此,如果纤维41的部分包括在间隔壁43中,则具有上述的结构的间隔壁43阻碍纤维41的光学操作,除非间隔壁43弥补了纤维41的光学特性。示例性地,位于第一部分43a和透明电极34之间的接触部分阻碍通过透光层32的纤维41的光学操作。
在该点中,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间隔壁43,间隔壁43和透明电极34的接触面积自然地变得较间隔壁43和相反的壁31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和其中第一部分宽度W1大于第二部分宽度W2的结构相比,通过透光层32形成的间隔壁43的像更小。由此,通过透光层32形成的电泳颗粒44的像变得更大。
在形成间隔壁43的时刻处,对置层31和透光层32中的一个支撑间隔壁43。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间隔壁43,间隔壁43和对置层3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间隔壁43中和透光层32的接触面积更大。即,通过对置层31和透光层中的一者电泳颗粒44的像不形成在外部中的一个,间隔壁43与所述一者的接触面积变大。由此,通过使用对置层31支撑间隔壁43,能够使得电泳颗粒44的像相对大,且确保支撑结构在同时支撑间隔壁43。
通过接受具有预定的波长的光被固化的光固化树脂或通过接受热量硬化的热固性树脂可示例性地用于间隔壁43的材料。光固化树脂的示例包括光交联反应类型、光改性类型、光聚合反应类型、光分解反应类型等。此外,诸如主要包括丙烯酸化合物的UV-固化树脂、主要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UV-固化树脂、以及乙烯基苯酚基树脂的UV固化树脂被用作光固化树脂。示例性地,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或酯树脂可用作热固性树脂。
(电泳显示装置的操作)
继而,将描述电泳显示装置10的操作。应注意到,在操作的说明中,纤维41具有一光学特性,以在整个带上反射可见光;且电泳颗粒44具有一光学特性,以在整个带上吸收可见光,且其为一种带有正电荷的带电颗粒。白色图像由纤维层40通过透光层32形成,而黑色图像由电泳颗粒44通过透光层32形成。
在电泳显示装置的初始状态中,关于透明电极34的负电压被施加至全部像素电极25。响应于电压的施加,全部电泳颗粒44被朝向对置层31移动。通过透光层32进入纤维层40的可见光由堆叠的纤维41反射。由此,白色实心图像被显示在透光层32之外。
从初始状态开始,当驱动电路根据显示图像施加驱动信号至薄膜晶体管23时,像素电极25通过薄膜晶体管23的驱动被选定,且关于透明电极34的正电压被施加至选定的像素电极。响应于电压的施加,在选定的像素电极25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泳颗粒44被朝向透明电极34移动。继而,穿过透光层32的光被电泳颗粒44在面对选定的像素电极25的位置处吸收。由此,对应于选定的像素电极25的布置的黑色图像被显示在透光层32之外。
(制造电泳器件的方法)
继而,将描述制造电泳器件的方法。
如图6所示,首先,透明电极34形成在绝缘板33的一个整个侧部表面上。继而,通过使用其中弥散分布有非电泳颗粒42的聚合物材料或树脂的静电旋转方法,纤维41被从喷嘴51朝向透明电极34排出,由此在透明电极34上堆叠纤维41。应注意到,在静电旋转方法之外,相分离方法、相逆转方法、熔化旋转方法、湿旋转方法、干旋转方法、胶体旋转方法、溶胶凝胶方法、喷涂涂层方法等被用作形成纤维41的方法。
如图7所示,液态可固化树脂53被施加至堆叠在透明电极34上的纤维41,且可固化树脂53填充纤维41的间隙。应注意到在此刻,施加至透明电极34的可固化树脂53被使用围绕绝缘板33的外周界的框架形状密封部件保持在透明电极34上。此后,允许用于固化可固化树脂53的能量通过的固化用途基板52被置于可固化树脂53的液体表面上,且纤维41和可固化树脂53被使用密封部件密封在透光层32和固化用途基板52之间。此时,压力以一程度被施加至固化用途基板52,使得固化用途基板52和绝缘板33之间的距离H3对于整个固化用途基板52是均匀的。通过使用上述的固化用途基板52进行密封,能够抑制在纤维层40中填充的可固化树脂53的程度以及抑制纤维层40的厚度取决于电泳器件30而变动。而且,还能够抑制填充有可固化树脂53的纤维层40中的内部压力取决于电泳器件30而变动。
如图8所示,固化可固化树脂53的能量被通过固化用途基板52和透光层32两者施加至可固化树脂53。应注意到,只要通过透光层32的固化能量以及通过固化用途基板52的固化能量可在预定的时刻处施加至彼此面对的部分,则能量可同时或在不同的时刻被施加。
例如,在其中可固化树脂53是UV固化树脂的情形中,固化树脂53被以穿过透光层32的第一UV光线54照射,且可固化树脂53被以穿过固化用途基板52的第二UV光线55照射。在此时刻,通过其中透光层32和可固化树脂53之间的界面用作焦平面的光学系统,可固化树脂53被以第一UV光线54照射。此外,通过其中固化用途基板52和可固化树脂53之间的界面用作焦平面的光学系统,可固化树脂53被以第二UV光线55照射。应注意到通过透光层32施加至可固化树脂53的能量的量小于通过固化用途基板52施加至可固化树脂53的能量的量。示例性地,由第一UV光线54在透光层32上形成的光截面的尺寸等于由第二UV光线55在固化用途基板52上形成的光截面的尺寸,且第二UV光线55的强度大于第一UV光线54的强度。
对于通过第一UV光线54和第二UV光线55的照射,用于形成预定的光截面的UV激光可用作光源。替换地,对于使用第一UV光线54和第二UV光线55的照射,可使用具有用于在透光层32或固化用途基板52上形成预定的光截面的开口的掩膜以及用于使用UV光线照射透光层32或固化用途基板52的整个表面的UV灯。使用UV激光的方法在使得光截面容易地小型化上是优秀的,且使用UV灯或掩膜的方法在使得光截面的面积方便地增加上是优秀的。应注意到可使用UV激光和掩膜两者。
继而,如图8的右侧部分所示,从接收用于固化的能量的部分起,固化沿其中能量以根据能量的量的速度传输的方向进展。示例性地,在被使用第一UV光线54和第二UV光线55照射的可固化树脂53中,从接收UV光线的部分起,固化沿UV光线传输的方向进展。
在此刻,包含在可固化树脂53中的纤维41阻止用于固化的能量的传输。因此,由可固化树脂接收的用于固化的能量被沿厚度方向朝向纤维层40的中心逐渐地减弱。示例性地,随着第一UV光线54从透光层32朝向固化用途基板52行进,弥散分布在纤维41中的第一UV光线54的光量增加,且随着第二UV光线55从固化用途基板52朝向透光层32行进,弥散分布在纤维41中的第二UV光线55的光量增加。由可固化树脂53接收的第一UV光线54以及由可固化树脂53接收的第二UV光线55沿厚度方向朝向纤维层40的中心逐渐地减弱。由此,从位于透光层32和可固化树脂53之间的界面开始,第一部分43a朝向固化用途基板52渐缩,且从位于固化用途基板52和可固化树脂53之间的界面开始,第二部分43b朝向透光层32渐缩。
如图8的左部部分所示,在其中用于固化的能量较弱的部分中,形成相对较小的梯形第一部分43a,且在其中用于固化的能量较强的部分中,形成相对较大的梯形第二部分43b。由此,示例性地,在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中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第一部分43a和第二部分43b彼此连接处的连接部分43c形成在靠近透光层的位置中。连接部分43c是间隔壁43的收缩部分的示例。
应注意到,由于被固化的可固化树脂53更厚,所以固化所需要的能量以几何速率增加。在其中用于固化的能量被从纤维层40的两个表面施加的情形中,增加的能量的量被分成相对于可固化树脂53的透光层32侧以及相对于可固化树脂53的固化用途基板52侧。因此,在和其中用于固化的能量被从透光层32以及固化用途基板52中的仅一个供应的情形相比,可抑制固化可固化树脂53所需要的能量的量。
如图9所示,在用于固化的能量被施加之后,未被固化的可固化树脂53被清除。即,在固化用途基板52被从纤维层40移除之后,未被固化的可固化树脂53被从透光层32清洗除去。在该时刻,溶解可固化树脂53且不溶解间隔壁43和纤维41的清洁剂溶液被用于可固化树脂53的清洗。在清除可固化树脂53之后,在纤维层40中,穿透纤维层40的间隔壁43沿纤维堆叠的方向形成。继而,其中弥散分布有电泳颗粒44的弥散介质45被填充在室C中。此后,在纤维层40中,设置有TFT层22的支撑部件21和对置层31层叠。由此,制成图1中示出的电泳显示装置10。
(示例)
氧化铟锡被用作透明电极34,且具有10μm至100μm厚度的纤维层40形成在透明电极34上。继而,UV固化树脂被用作可固化树脂53,且纤维层40被使用可固化树脂53填充。继而,玻璃基板被用作固化用途基板52,且该固化用途基板52被布置在UV-固化树脂上。
继而,UV激光被用作第一UV光线54,且UV固化树脂被使用UV激光通过其中位于透明电极34和树脂之间的界面被用作焦平面的光学系统照射。同时,UV激光被用作第二UV光线55,且面对被第一UV光线54照射的位置的位置被使用UV激光通过其中位于固化用途基板52和树脂之间的界面被用作焦平面的光学系统照射。此时,用于照射透光层32的UV激光的强度被设定为等于用于照射固化用途基板52的UV激光的强度。
图10A和10B各自示出了通过UV激光照射获取的间隔壁43的平面结构,且图11示出了间隔壁43的横截结构。应注意图10A是通过透光层32拍出的示出了间隔壁43的平面结构的立体显微镜照片的示意图,且图10B是通过固化用途基板52拍出的示出了间隔壁43的平面结构的立体显微镜照片的示意图。此外,图11是示出了间隔壁43的横截结构的SEM照片的示意图。
如图10A所示,形成蜂巢结构的间隔壁43的第一部分宽度W1是5μm至25μm。在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间隔壁43的第二部分宽度W2是5μm至25μm。确定间隔壁43中的第一部分宽度W1和第二部分宽度W2基本相同。
如图11所示,确定在间隔壁43中形成了沿厚度方向朝向纤维层40的中心渐缩的第一部分43a以及沿厚度方向朝向纤维层40中的中心渐缩的第二部分43b。通过使用UV激光从纤维层40的两个侧部照射UV固化树脂,确定间隔壁沿纤维层40的厚度方向穿透纤维层40,且确定第一部分43a和第二部分43b连接处的部分具有收缩形状。
应注意到,作为其中未使用UV激光的另一示例,在后续过程中进行使用UV光线的照射。即,透明电极布置在掩膜上,且掩膜被布置在固化用途基板52上。此后,使用作为第一UV光线54的UV光线照射透明电极34的整个表面。同时,使用作为第二UV光线的UV光线照射固化用途基板52的整个表面。此时,用于照射透光层32的UV光线的强度被设定为等于用于照射固化用途基板52的UV光线的强度。根据该示例,确认了和其中使用UV激光的示例相似的结果。
(比较示例)
如在上述示例中,氧化铟锡被用作透明电极34,且具有10μm至100μm厚度的纤维层40形成在透明电极34上。继而,UV固化树脂被用作可固化树脂53,且纤维层40被使用可固化树脂53填充。继而,玻璃基板被用作固化用途基板52,且该固化用途基板52被布置在UV固化树脂上。
此外,UV固化树脂被使用UV激光通过其中位于透光层32和UV固化树脂之间的界面被用作焦平面的光学系统照射。此时,UV激光的强度被设定为等于上述示例中第一UV光线54和第二UV光线55的强度的和。
图12A和12B各自示出了通过使用UV激光照射获取的间隔壁43的平面结构。应注意图12A是通过透光层32拍出的、示出了间隔壁43的平面结构的立体显微镜照片的示意图,且图12B是通过固化用途基板52拍出的、示出了间隔壁43的平面结构的立体显微镜照片的示意图。
如图12A所示,具有蜂巢结构的间隔壁43的第一部分宽度W1是45μm至70μm。在另一方面,如图12B所示,未确定和固化用途基板52接触的间隔壁43。所确定的是间隔壁43未穿透纤维层40。
应注意即使在其中仅位于透光层32和可固化树脂53之间的边界被UV激光照射的情形中,通过增加UV激光的强度,仍可形成沿厚度方向穿透纤维层40的间隔壁43。替换地,即使在其中透光层32的整个表面被使用UV光线通过掩膜照射的情形中,通过增加UV光线的强度,仍可形成沿其厚度方向穿透纤维层40的间隔壁43。
但是,由于在比较示例中的间隔壁的第一部分宽度W1大于示例中的第一部分宽度W1和第二部分宽度W2,在用具有上述强度的UV光线的进行照射的情况下,间隔壁43的宽度进一步增加。作为增加和透光层32中的间隔壁43的接触面积的结果,由于间隔壁43的像而使得可视地确定电泳颗粒44的像变得困难。
附带地,即使在其中仅位于固化用途基板52和可固化树脂53之间的边界被使用UV激光照射的情形中,通过增加UV激光的强度,仍可形成沿其厚度方向穿透纤维层40的间隔壁43。或者,即使在固化用途基板52的整个表面用UV光线通过掩膜进行照射的情形中,通过增加UV光线的强度,仍可以形成沿厚度方向穿透纤维层40的间隔壁43。但是,作为增加在对置层31和间隔壁43之间的接触面积的结果,施加至像素电极25的电压难以作用在电泳颗粒44上。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获得下列效果是可能的。
由可固化橡胶形成的间隔壁43具有位于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收缩部分。可通过从沿厚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固化可固化橡胶而形成间隔壁43的形状。示例性地,即使在其中纤维层40中的纤维41的密度增加的情形中,形成沿厚度方向穿透纤维层40的间隔壁43是可能的。作为改进纤维层40的光学特性的结果,增加了电泳器件30中的对比度。
由于光固化树脂可用作间隔壁43的材料,在和其中热固性树脂被用作间隔壁43的材料的情形相比时,能够使得间隔壁43的结构最小化或复杂。
第一部分43a和第二部分43b的连接部分43c被形成为沿纤维层40的厚度方向相对于对置层31更靠近透明电极34。因此,如果用于形成第一部分43a的固化能量和用于形成第二部分43b的固化能量相同,则能够使得第一部分宽度W1小于第二部分宽度W2。由此,使得第一部分W1小于第二部分宽度W2。
间隔壁43和透光层32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间隔壁43和对置层31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间隔壁43的像可能难以被可视地确定,且可确认支撑间隔壁43的支撑结构。
和其中用于固化的能量仅从纤维层40的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个侧部表面提供的情形相比,能够以更少量的能量形成间隔壁43。
通过透光层32提供的能量随着从透光层32靠近固化用途基板52而弥散分布在纤维41中。而且,第一部分43a的宽度根据能量的量的变化而从透光层32朝向固化用途基板52单调地降低。即,能够形成第一部分43a而不特别地改变在供应过程中通过透光层32供应的能量的量。
通过固化用途基板52提供的能量随着从固化用途基板52靠近透光层32而布置在纤维41中。此外,第二部分43b的宽度根据能量的量的变化而从固化用途基板52朝向透光层32单调地降低。因此,能够形成第二部分43b而不特别地改变在供应过程中通过固化用途基板52供应的能量的量。
包含在纤维41中的非电泳颗粒之间的间隔是较可见光的波长要短的预定间隔L,从而能够抑制在彼此邻近的非电泳颗粒42之间的光的干涉。
第一部分43a的第一宽度W1在位于第一部分43a和透光层32之间的接触部分处最大,且第二部分43b的第二宽度W2在位于第二部分43b和对置层31之间的接触部分处最大。在和其中收缩部分设置在间隔壁43和透光层32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结构相比时,第一部分43a和第二部分43b的结构可增加间隔壁43和透光层32之间的粘附。此外,在和其中收缩部分设置在间隔壁43和对置层31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结构相比时,第一部分43a和第二部分43b的结构可增加间隔壁43和对置层31之间的粘附。
第一部分43a的第一部分宽度W1从透光层32朝向作为收缩部分的连接部分43c渐缩。此外,第二部分43b的第二部分宽度W2从对置层31朝向作为收缩部分的连接部分43c渐缩。因此,和其中直至沿厚度方向在纤维层40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大致中心处第一部分宽度W1和第二部分宽度W2相同的结构相比,更多的纤维层40包含在室C中。因此,室C中诸如光的散射和折射的光学特性在显示表面上得到了改进,由此显示表面上的对比度增加。
(电泳器件的变型例)
下文中,将描述电泳器件的变型例。应注意到,在电泳器件的变型例中,间隔壁的形状和上述实施例中的不同。在下文中,将详尽地描述变型例中的间隔壁的形状。应注意到在图13至17中,未示出像素电极。
在第一变型例中,如图13所示,间隔壁46由第一部分46a和第二部分46b构成,第一部分46a从透光层32朝向对置层31渐缩,而第二部分46b从对置层31朝向透光层32渐缩。
第一部分46a的第一部分厚度H1基本和第二部分46b的第二部分厚度H2相同。即,第一部分46a和第二部分46b的连接部分46c基本形成在位于沿厚度方向的间隔壁46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中心处。连接部分46c是间隔壁46的收缩部分。
第一部分46a的第一部分宽度W1基本和第二部分46b的第二部分宽度W2相同。即,间隔壁46和对置层31的接触面积基本和间隔壁46和透光层32的接触面积相同。以该方式,间隔壁46的第一部分46a和第二部分46b在第一变型例中关于包括连接部分46c的平面对称。
根据第一变型例,可获得下列效果。
第一部分46a和第二部分46b关于所述平面对称,从而能够使得通过透光层32供应的能量的量和通过固化用途基板52供应的能量的量基本彼此相等。由此,能够使得通过透光层32供应的能量和通过固化用途基板52供应的能量共享能量源。
在第二变型例中,如图14所示,间隔壁47由第一部分47a和第二部分47b构成,第一部分47a从透光层32朝向对置层31渐缩,而第二部分47b从对置层31朝向透光层32渐缩。
第一部分47a的第一部分厚度H1大于第二部分47b的第二部分厚度H2。即,第一部分47a和第二部分47b的连接部分47c形成为相比于沿厚度方向间隔壁47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中心更靠近对置层31。连接部分47c是间隔壁47的收缩部分。
第一部分47a的第一部分宽度W1大于第二部分47b的第二部分宽度W2。即,间隔壁47和透光层32的接触面积大于间隔壁47和对置层31的接触面积。
根据第二变型例,可获得下列效果。
尽管第一部分宽度W1大于第二部分宽度W2,作为可固化树脂的固化体部的间隔壁47具有位于沿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收缩部分。因此,如上述实施例所述,能够增加纤维层40中的纤维41的密度,且由此改进光学特性。因此,能够增加电泳器件30中的对比度。
在第三变型例中,如图15所示,间隔壁48由第一部分48a和第二部分48b构成,第一部分48a从透光层32朝向对置层31延伸,而第二部分48b从对置层31朝向透光层32延伸。
第一部分48a的第一部分宽度W1基本和第二部分48b的第二部分宽度W2相同。即,间隔壁48和对置层31的接触面积基本和间隔壁48和透光层32的接触面积相同。而且,第一部分48a具有沿透光层32的下表面延伸的五角棱柱形状,且具有直至大致位于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中心处的、和第一部分宽度W1相同的宽度。此外,第二部分48b具有沿对置层31的上表面延伸的五角棱柱形状,且具有直至大致位于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中心处的、和第二部分宽度W2相同的宽度。具有五角棱柱形状的第一部分48a的边沿和具有五角棱柱形状的第二部分48b的边沿基本在沿厚度方向的间隔壁48的中心处连接。连接部分48c是间隔壁48的收缩部分。
示例性地,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部分48a和第二部分48b以下列方式形成。首先,第一UV光线54的强度和第二UV光线55的强度被逐渐增加,并由此沿纤维层40的厚度方向形成具有第一部分宽度W1的间隔壁以及具有第二部分宽度W2的间隔壁。此后,第一UV光线54的强度和第二UV光线55的强度急剧降低,并由此形成连接部分48c。
应注意到在第三变型例中,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以及第二变型例中一样,第一部分48a和第二部分48b彼此连接处的部分可相比于位于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中心更靠近对置层31。替换地,第一部分48a和第二部分48b彼此连接处的部分可相比于位于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中心更靠近透光层32。
根据第三变型例,可获得下列效果。
第一部分48a具有直至大致位于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中心的、和第一部分宽度W1相同的宽度。此外,第二部分48b具有直至大致位于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中心的、和第二部分宽度W2相同的宽度。因此,和其中第一部分48a的宽度从透光层32朝向对置层31单调降低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加间隔壁48的机械刚度。此外,和其中第二部分48b的宽度从对置层31朝向透光层32单调降低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加间隔壁48的机械刚度。
在第四变型例中,如图16所示,间隔壁49由第一部分49a和第二部分49b构成,第一部分49a从透光层32朝向对置层31渐缩,而第二部分49b从对置层31朝向透光层32渐缩。
第一部分49a的第一部分厚度H1大于第二部分49b的第二部分宽度H2。即,第一部分49a和第二部分49b的连接部分49c形成为相比于沿厚度方向的间隔壁49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中心更靠近对置层31。连接部分49c是间隔壁49的收缩部分。
第一部分49a的第一部分宽度W1小于第二部分49b的第二部分宽度W2。即,间隔壁49和对置层31的接触面积大于间隔壁49和透光层32的接触面积。
示例性地,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部分49a和第二部分49b以下列方式形成。通过具有比第二UV光线55大的光截面的第一UV光线54,透光层32和固化用途树脂53之间的界面被使用较第二UV光线55更大的强度照射。由此,具有较第二部分宽度W2小的第一部分宽度W1的第一部分49a被以较第二部分厚度H2要大的第一部分厚度H1形成。
根据第四变型例,可获得下列效果。
具有相对较小的宽度的第一部分49a相比于沿厚度方向的间隔壁49的中心更靠近对置层31,从而间隔壁49的像较不易在显示侧可视地确定。
在第五变型例中,如图17所示,间隔壁50由第一部分50a和第二部分50b构成,第一部分50a从透光层32朝向对置层31延伸,而第二部分50b从对置层31朝向透光层32渐缩。
第一部分50a中的第一部分厚度H1基本和第二部分50b中的第二部分厚度H2相同,且第一部分50a和第二部分50b的连接部分50a基本形成在位于沿厚度方向的间隔壁50的两个端部部分的中心处。此外,第一部分50a的第一部分宽度W1基本和第二部分50b的第二部分宽度W2。
在第二部分50b中,宽度从对置层朝向透光层32单调降低。在另一方面,在第一部分50a中,宽度具有沿厚度方向的最大值。即,在间隔壁50中,收缩部分形成在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的中间位置处,且收缩部分还形成在位于透光层32和纤维层40之间的界面上。
示例性地,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部分50a以下列方式形成。在其中间隔壁50形成在透明电极34的下表面上的部分上层叠将光转换成热量的光热膜50d。光热膜50d被使用光照射。此时,光固化树脂和热固性树脂被用作可固化树脂53,从而可固化树脂53的固化从光热膜50d的下端部表面开始进展,且可固化树脂53的固化从光热膜50d的侧部端部表面开始进展。因此,在间隔壁50中,收缩部分形成在位于沿厚度方向的纤维层40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以及位于透光层32和纤维层40之间的界面处。
根据第五变型例,可获得下列效果。
由于可固化树脂53的固化从光热膜50d开始进展,所以能够通过光热膜50d的位置预先地确定形成间隔壁50的位置。因此,即使除光热膜50d之外的位置被光照射用于热转换,仍然能够抑制间隔壁50自被照射位置起形成。由此,能够改进形成间隔壁50的位置的精确度。
应理解,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恰当地组合第一部分43a和第二部分43b而形成间隔壁,且在第一至第五变型例中分别通过恰当地组合第一部分46a、47a、48a、49a和50a以及第二部分46b、47b、48b、49b和50b而形成间隔壁。
(电泳显示装置的变型例)
下文中,将描述电泳显示装置10的变型例。应注意该变型例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电泳显示装置10之处在于基板20和电泳器件30连接处的结构。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不同点。
如图18所示,粘附层38和对置层39被夹在TFT层22和纤维层40之间。粘附层38为保护像素电极25免于机械接触并具有和对置层39的粘附性质的膜部件,且邦定至TFT层22的上表面。对置层39是具有将电泳颗粒和包含纤维层40的液体密封在纤维层40中的密封属性的膜部件,且被邦定至纤维层40的下表面。对置层39具有可被上述的固化能量透过的渗透属性,且可兼为固化用途基板52。
根据变型例,可获得下列效果。
由于粘附层38和对置层39由不同的部件形成,所以分别处理电泳器件30和基板20是可能的。因此,能够改进电泳器件30和基板20的处理性能,且在电泳显示装置10的制造过程中改进部件的处理性能。
由于对置层39兼为固化用途基板52,所以和其中对置层39和固化用途基板52被分别制备的情形相比,能够减低制造电泳器件30所需要的部件的数量。
(电子装置)
将描述设置具有上述的电泳显示装置10的电子装置。应注意,电泳显示装置10可应用至各种用途,而不被特别地限制。因此,在下文中,将描述其中电泳显示装置10被应用至设置有显示单元的电子装置的结构,但该结构仅为示例性的,而可进行各种变动。
如图19所示,电子书终端100的壳体101设置有由电泳显示装置10形成的显示单元102以及用于在显示单元102上操作显示模式的操作钮103。
如图20所示,个人计算机110的下侧部壳体111设置有键盘112以及操作单元113,个人计算机110的上侧部壳体114设置有由电泳显示装置10形成的显示单元115。
如图21所示,附连至电视120的支撑台121的壳体122设置有由电泳显示装置10形成的显示单元123。
如图22所示,在数字静态相机130的壳体131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有拍摄图像拾取目标的图像的镜头132以及用于使得数字静态相机130拍摄图像的图像拾取钮133。此外,如图23所示,在壳体131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有由电泳显示装置10形成的显示单元以及操作钮135。
如图24所示,数字摄像机的壳体141设置有透镜142和操作钮143。例如,显示单元壳体145通过连接单元144连接至壳体141,且由电泳显示装置10形成的显示单元146被提供至显示单元壳体145。
如图25所示,设置至移动电话终端150的下侧部壳体151设置有操作钮152,且上侧部壳体154通过连接单元153连接至下侧部壳体151。由电泳显示装置10形成的显示单元155被提供至上侧部壳体154。此外,如图26所示,在和上侧部壳体154的显示单元155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由电泳显示装置10形成的背表面显示单元156。
应注意到本公开可采用下列构造。
(1)一种电泳器件,其包括
纤维层;
电泳颗粒,配置为迁移通过纤维层中的间隙;和
间隔壁,其沿纤维层的厚度方向延伸以将纤维层分隔成多个迁移室,间隔壁包括由可固化树脂制成的固化体部,该固化体部包括沿厚度方向位于纤维层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收缩部分。
(2)如项(1)所述的电泳器件,其还包括:
透光层,配置为使得光通过该透光层;和
对置层,配置为使得纤维层与绝缘液体一起被夹合,其中
该收缩部分更靠近透光层而不是对置层。
(3)根据项(1)或(2)的电泳器件,其还包括:
透光层,配置为使得光通过其;和
对置层,配置为使得纤维层与绝缘液体一起被夹合,其中
间隔壁和透光层的接触面积小于间隔壁和对置层的接触面积。
(4)根据项(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泳器件,其还包括:
透光层,配置为使得光通过其;和
对置层,配置为使得纤维层与绝缘液体一起被夹合,其中
该间隔壁包括
第一部分,其从透光层朝向收缩部分渐缩,和
第二部分,其从对置层朝向收缩部分渐缩。
(5)根据项(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泳器件,其中
可固化树脂是光可固化树脂(light curable resin)。
(6)根据项(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泳器件,其中
纤维层由纤维制成,该纤维为其中反射光的非电泳颗粒被保持且弥散分布的树脂纤维,并且
纤维中非电泳颗粒之间的距离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7)根据项(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泳器件,其中
所述间隔壁将纤维层分隔成所述多个迁移室,且
纤维层由纤维形成,该纤维包括埋在间隔壁中的位于间隔壁中的部分以及布置在迁移室中的位于间隔壁外的部分。
(8)根据项(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泳器件,其中
该纤维层为多孔的。
本公开包括在2012年5月16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2-112882中公开的主题,其全文通过引用的方式合并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型、组合、子组合和变动。

Claims (11)

1.一种电泳器件,其包括
纤维层;
电泳颗粒,配置为迁移通过所述纤维层中的间隙;
透光层,配置为使得光通过该透光层;
对置层,配置为使得所述纤维层与绝缘液体一起被夹合,和
间隔壁,其沿所述纤维层的厚度方向延伸以将纤维层分隔成多个迁移室,所述间隔壁包括由可固化树脂制成的固化体部,该固化体部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位于纤维层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收缩部分,其中,
所述收缩部分更靠近透光层而不是对置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器件,其中
所述间隔壁和透光层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间隔壁和对置层的接触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器件,其中
所述间隔壁包括
第一部分,其从所述透光层朝向所述收缩部分渐缩,和
第二部分,其从所述对置层朝向所述收缩部分渐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器件,其中
所述可固化树脂是光可固化树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器件,其中
所述纤维层由纤维制成,该纤维为其中反射光的非电泳颗粒被保持且弥散分布的树脂纤维,和
所述纤维中非电泳颗粒之间的距离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器件,其中
所述间隔壁将所述纤维层分隔成所述多个迁移室,且
所述纤维层由纤维形成,该纤维包括埋在所述间隔壁中的位于间隔壁中的部分以及布置在所述迁移室中的位于间隔壁外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器件,其中
所述纤维层为多孔的。
8.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其包括
驱动器件,配置为使得电泳颗粒迁移;和
电泳器件,包括所述电泳颗粒,其中
所述电泳器件包括
纤维层;
所述电泳颗粒,配置为迁移通过所述纤维层中的间隙;
透光层,配置为使得光通过该透光层;
对置层,配置为使得所述纤维层与绝缘液体一起被夹合,和
间隔壁,其沿所述纤维层的厚度方向延伸以将纤维层分隔成多个迁移室,所述间隔壁包括由可固化树脂制成的固化体部,该固化体部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纤维层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收缩部分,其中,所述收缩部分更靠近透光层而不是对置层。
9.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驱动器件,配置为使得电泳颗粒迁移;和
显示单元,设置具有包括所述电泳颗粒的电泳器件,其中
该电泳器件包括
纤维层;
所述电泳颗粒,配置为迁移通过所述纤维层中的间隙;
透光层,配置为使得光通过该透光层;
对置层,配置为使得所述纤维层与绝缘液体一起被夹合,和
间隔壁,其沿所述纤维层的厚度方向延伸以将纤维层分隔成多个迁移室,所述间隔壁包括由可固化树脂制成的固化体部,该固化体部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位于纤维层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收缩部分,其中,所述收缩部分更靠近透光层而不是对置层。
10.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泳器件的方法,其包括:
使用可固化树脂填充形成纤维层的堆叠的纤维中的间隙;
从所述纤维层的两个侧部沿厚度方向固化所述可固化树脂,且在所述纤维层中形成包括沿厚度方向位于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收缩部分的间隔壁;和
使得电泳颗粒包含在所述纤维中的间隙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电泳器件的方法,其中
形成间隔壁包括
在其中作为流体的可固化树脂填充在所述纤维层中的纤维中的间隙中的状态下,从纤维层的两个侧部开始可固化树脂的固化,和
当从所述纤维层的两个侧部开始的可固化树脂的固化使得该可固化树脂被邦定在所述纤维层中时结束固化,由此形成包括收缩部分的间隔壁,所述纤维包括埋在所述间隔壁中的、位于间隔壁内的部分以及位于布置在迁移室中的、间隔壁之外的部分。
CN201310169701.3A 2012-05-16 2013-05-09 电泳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泳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4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2882 2012-05-16
JP2012112882A JP5915370B2 (ja) 2012-05-16 2012-05-16 電気泳動素子、電気泳動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泳動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4949A CN103424949A (zh) 2013-12-04
CN103424949B true CN103424949B (zh) 2018-05-11

Family

ID=49581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970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4949B (zh) 2012-05-16 2013-05-09 电泳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泳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51614B2 (zh)
JP (1) JP5915370B2 (zh)
CN (1) CN103424949B (zh)
TW (1) TWI5780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02934A (ja) 2013-04-05 2014-10-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6206412A (ja) * 2015-04-22 2016-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607556B2 (ja) * 2015-06-03 2019-11-2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複合材料の硬化装置および硬化方法
JP6742697B2 (ja) * 2015-06-03 2020-08-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複合材料の硬化装置、および硬化方法
US9633924B1 (en) 2015-12-16 2017-04-2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Pack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EP3322267B1 (en) 2016-11-10 2025-02-19 AT & S Austria Technologie & Systemtechnik Aktiengesellschaft Component carrier with adhesion promoting shape of wiring structure
EP4022389B1 (en) 2019-08-26 2024-12-25 E Ink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 device comprising an identification marker
US11852950B2 (en) * 2022-03-31 2023-12-26 Tianma Japan, Ltd. Light beam direction control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beam direction control element
CN115308966A (zh) * 2022-08-26 2022-11-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5115A (zh) 1973-06-13 1975-02-18
JP2551783B2 (ja) 1987-09-29 1996-11-06 エヌオーケー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US6930818B1 (en) 2000-03-03 2005-08-16 Sipix Imaging, Inc.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nd novel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WO2002093246A1 (en) 2001-05-15 2002-11-21 E Ink Corporation Electrophoretic particles
JP3899931B2 (ja) * 2002-01-10 2007-03-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44567B2 (ja) * 2002-06-12 2009-03-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該電気光学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058055A (ja) * 2005-08-26 2007-03-08 Brother Ind Ltd 電気泳動表示媒体における区画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US20080020007A1 (en) * 2006-07-18 2008-01-24 Zang Hongmei Liquid-containing film structure
KR20080024295A (ko) * 2006-09-13 2008-03-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종이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8181058A (ja) * 2006-12-26 2008-08-07 Fuji Xerox Co Ltd 表示媒体、及び表示装置
US7499211B2 (en) * 2006-12-26 2009-03-03 Fuji Xerox Co., Ltd. Display medium and display device
JP5181500B2 (ja) * 2007-03-08 2013-04-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94275A (ja) * 2008-06-03 2009-12-17 Brother Ind Ltd 帯電粒子移動型表示パネル、帯電粒子移動型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帯電粒子移動型表示装置
JP2010026161A (ja) * 2008-07-17 2010-02-04 Bridgestone Corp ドットマトリックス型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JP2010197494A (ja) * 2009-02-23 2010-09-09 Bridgestone Corp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JP5741829B2 (ja) * 2010-06-18 2015-07-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素子、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583541B2 (ja) * 2010-10-06 2014-09-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電気泳動方式表示装置
JP2012093384A (ja) * 2010-10-22 2012-05-17 Seiko Epson Corp 表示シート、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450202B2 (en) * 2012-10-31 2016-09-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electronic device package having side wall barrier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4949A (zh) 2013-12-04
TW201400959A (zh) 2014-01-01
JP2013238791A (ja) 2013-11-28
US9851614B2 (en) 2017-12-26
US20130308175A1 (en) 2013-11-21
JP5915370B2 (ja) 2016-05-11
TWI578077B (zh) 2017-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4949B (zh) 电泳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泳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993725B (zh) 液晶显示器
Kim et al. Stretchable and reflective displays: materials,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
KR100804545B1 (ko) 전기 영동 표시 시트, 전기 영동 표시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전기 영동 표시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JP5625974B2 (ja) 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電気泳動表示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4515824A (ja) スタックドリキッドセル
US20060204675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flexibility
MXPA03007265A (es) Proceso de manufactura de rolado-a-rolado de una pantalla mediante la exposicion fotolitografica sincronizada sobre una bobina de substrato.
JP5018046B2 (ja) 粒子分散層を含む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変調素子
JP2011085857A (ja) 電気泳動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TWI691775B (zh) 一種封閉式顯示電漿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101078830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958737B1 (ko) 연성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425295A1 (en) Reflective colour display device
CN114637153A (zh) 可伸展的电光显示器
JP2022500708A (ja) 3次元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9288499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及び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877082B (zh) 製造電泳顯示器的方法
TWI857562B (zh) 包含囊封電泳介質的圖案區域之顯示器材料
JPH05264989A (ja) カラー液晶表示素子
CN217689693U (zh) 一种新型调光膜
TWI847563B (zh) 具有邊緣密封組件的電光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TWI867508B (zh) 製造分段電光顯示器之方法
CN116560150B (zh) 显示面板、显示终端和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制作方法
JP2007065288A (ja) 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