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2739A - 门锁装置的平衡锤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的平衡锤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22739A CN103422739A CN2013101708291A CN201310170829A CN103422739A CN 103422739 A CN103422739 A CN 103422739A CN 2013101708291 A CN2013101708291 A CN 2013101708291A CN 201310170829 A CN201310170829 A CN 201310170829A CN 103422739 A CN103422739 A CN 1034227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nterweight
- lock
- butt
- mounting structure
- door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门锁装置的平衡锤安装结构,其能够毫无松动地用单触方式简单地安装平衡锤。作为平衡锤(6)在对将车门的开闭加以锁定的门锁装置(1)的锁定状态和开锁状态进行切换的锁定柄(旋转柄)(2)上的安装结构,在所述锁定柄(2)上形成能够收纳所述平衡锤(6)的有底筒状的本体部(2B),在该本体部(2B)的侧部(2a)上形成与所述平衡锤(6)的后端边缘卡合的、能够作弹性变形的多个弹性卡合爪(10),同时在所述本体部(2B)的底部(2b)形成与所述平衡锤(6)的前端面弹性地抵接而对该平衡锤(6)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的第一抵接片(1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车门的开闭加以锁定的门锁装置的平衡锤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将车门的开闭加以锁定的门锁装置,其结构是除了可以从车外通过操作锁芯来上锁和解锁外,也还可以从车内通过操作门上的车内锁定钮来上锁和解锁。
而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时,例如可能使将车内锁定钮与门锁机构加以连接的连接杆等重物因惯性力而发生移动,使处于开锁状态的门锁意外地切换成锁定状态。一旦在这类碰撞事故发生时门锁装置意外地从开锁状态切换成锁定状态,在车内人员因无法动弹而不能从车内操作车内锁定钮的情况下,会因为第三者不能从车外将门锁装置解锁而延误救援。
为此,为了防止因碰撞等导致的惯性力使门锁装置从开锁状态切换成锁定状态,在与连接杆连接的锁定柄上,以该锁定柄的旋转轴为中心而在与连接杆的连接点相反的一侧设置平衡锤,该平衡锤用于消除碰撞所导致的连接杆的惯性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58-011275号公报
然而,现有的平衡锤是通过焊接等方式来安装到锁定柄上的,因此,安装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毫无松动地用单触方式简单地安装平衡锤的门锁装置的平衡锤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一的发明是一种平衡锤在旋转柄上的安装结构,该旋转柄对将车门的开闭加以锁定的门锁装置的锁定状态和开锁状态进行切换,其特征是,在上述旋转柄上形成有底筒状的本体部,该本体部能够收纳上述平衡锤,在该本体部的侧部上形成与上述平衡锤的后端边缘卡合的、能够作弹性变形的多个弹性卡合爪,在上述本体部的底部形成第一抵接片,该第一抵接片与上述平衡锤的前端面弹性地抵接而对该平衡锤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
技术方案二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的发明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第一抵接片通过残留连接部并被从上述本体部的底部分开而形成为能够向上述平衡锤的插入方向作弹性变形,且在上述第一抵接片的与上述平衡锤的轴心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该平衡锤抵接的第一抵接部。
技术方案三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一的发明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上述本体部的侧部形成有与上述平衡锤的外周面弹性地卡合的多个第二抵接片。
技术方案四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三的发明基础上,其特征是,各上述第二抵接片在上述本体部上从底部向着与上述平衡锤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并能够在上述本体部的径向上作弹性变形,在上述第二抵接片的内表面上具有允许部和第二抵接部,其中,上述允许部位于被插入上述本体部的上述平衡锤的径向外侧而允许该平衡锤向上述本体部插入,上述第二抵接部从上述允许部经过向上述本体部的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而向上述本体部的径向内侧突出。
根据技术方案一的发明,只要将平衡锤从开口部插入旋转柄的本体部,多个弹性卡合爪就与该平衡锤的后端边缘卡合而防止该平衡锤从本体部脱落,因此,能够用单触方式简单地将平衡锤安装到旋转柄上。并且,收容在旋转柄的本体部内的平衡锤被在本体部的底部形成的第一抵接片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因此,该平衡锤的后端边缘被推压在各弹性卡合爪上,两者间不会产生间隙,能够防止平衡锤在本体内沿插入方向的松动。
根据技术方案二的发明,在第一抵接片的与平衡锤的轴心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一抵接部,因此,能够用一个第一抵接片对平衡锤不偏不倚地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施力,将其后端边缘推压到各弹性卡合爪上,从而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可靠地防止平衡锤在插入方向上的松动。
根据技术方案三的发明,在旋转柄的本体部的侧部上形成的多个第二抵接片与处于收纳状态的平衡锤的外周面弹性地卡合,因此,能够防止平衡锤在径向上的松动。
根据技术方案四的发明,在形成于旋转柄本体部的侧部上的各第二抵接片的内表面上具有允许平衡锤向本体部插入的允许部和向本体部的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二抵接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平衡锤插入本体部进行安装,同时通过第二抵接片的第二抵接部与收容于本体部的平衡锤的外周面抵接,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平衡锤在径向上的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平衡锤安装结构的门锁装置的开锁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平衡锤安装结构的门锁装置的锁定状态的图。
图3是安装有平衡锤的锁定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平衡锤的安装状态的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平衡锤安装前的状态的锁定柄的立体图。
图6是将锁定柄的本体部剖开表示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门锁装置
2 锁定柄(旋转柄)
2A 锁定柄的操作臂部
2B 锁定柄的本体部
2a 本体部的侧部
2b 本体部的底部
2c 本体部的连接部
3 车内锁定钮
4 连接杆
5 轴
6 平衡锤
7 锁定柄的轴通孔
8 锁定柄的长孔
9 锁定柄的圆孔
10 弹性卡合爪
10a 弹性卡合爪的爪部
11 第二抵接片
11a 第二抵接片的允许部
11b 第二抵接片的第二抵接部
12 第一抵接片
12a 第一抵接片的第一抵接部
F1、F2 惯性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平衡锤安装结构的门锁装置的开锁状态,图2表示相同门锁装置的锁定状态。
图1及图2所示的门锁装置1是对车上的未图示的车门的开闭加以锁定的装置,具有作为旋转柄的锁定柄2,该锁定柄2对设在该门锁装置1上的未图示的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和开锁状态进行切换。另外,在车门上的未图示的车内面板上设有用于从车内一侧进行操作的车内锁定钮3,该车内锁定钮3通过金属制的连接杆4与上述锁定柄2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柄2用树脂一体成形为Y字形,其中心部被轴5可转动地支承在门锁装置1的未图示的基座部件上。并且,从该锁定柄2的被轴5支承的部分起一体地延伸出操作臂部2A。该操作臂部2A与未图示的锁定机构连接,通过与锁定柄2一同以轴5为中心一体地转动,起到了对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和开锁状态加以切换的功能。另外,虽未图示,但在门锁装置1上还设有通过与车体侧的撞击器卡合脱离而将车门锁在车体上的闩锁。门锁装置1的结构是将对设在车门上的未图示的车门把手的操作经过锁定机构而传递到闩锁,在锁定机构处于开锁状态的场合,通过对未图示的车门把手的操作使闩锁工作而将车门打开,在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场合,对未图示的车门把手的操作力就被锁定机构阻断而不能传递给闩锁,使车门不能打开。
而在锁定柄2的一端(图1及图2的上端)连接着上述连接杆4,在锁定柄2的以轴5为中心并与连接杆4的连接点相反的一侧(图1及图2的下侧)一体地形成有底筒状的本体部2B,在该本体部2B上,通过本发明的安装结构安装着由金属成形为圆板状的平衡锤6。
而且如图1所示,在车内锁定钮3位于开锁位置的场合,锁定柄2及与之形成一体的操作臂部2A处于图示位置,从而未图示的锁定机构处于开锁状态,利用锁定机构使未图示的车门把手和闩锁成为连接状态,因此乘车人员能够自由地开闭车门。
然后,一旦在图1所示的开锁状态下由乘车人员从车内侧使车内锁定钮3如图2那样从开锁位置向锁定位置滑动,连接杆4就被向图2的箭头方向拉引,使锁定柄2和与之形成一体的操作臂部2A以轴5为中心而向图示箭头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未图示的锁定机构便从开锁状态切换到锁定状态,并且利用锁定机构使未图示的车门把手与闩锁成为非连接状态,因此即使乘车人员操作车门把手也不能打开车门,车门的开闭被锁住。
而一旦乘车人员使处于图2所示的锁定位置的车内锁定钮3如图1那样从锁定位置向开锁位置滑动,连接杆4就被向图1的箭头方向推压,使锁定柄2和与之形成一体的操作臂部2A以轴5为中心而向图示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未图示的锁定机构便从锁定状态切换到开锁状态,并且利用锁定机构使未图示的车门把手与闩锁成为连接状态,因此,允许车门开闭。
如上所述,通过乘车人员从车内对车内锁定钮3进行操作,就能够对未图示的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和开锁状态进行切换,但通过从车外侧对锁芯进行操作也能进行同样的切换。
不过,例如当车辆在锁定机构处于图1所示的开锁状态下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正面碰撞)时,车辆前方的惯性力F1会作用于重物即连接杆4上,该惯性力F1使锁定柄2和与之形成一体的操作臂部2A以轴5为中心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锁定方向)转动。一旦车辆碰撞时的惯性力F1使锁定柄2和与之形成一体的操作臂部2A向图2所示的锁定位置转动,锁定机构就从开锁状态切换成锁定状态,使车门的开闭被锁住,因此,当乘车人员在车内不能动弹时就无法操作车内锁定钮3,因此第三者不能立即从车外解除车门的锁定,会耽误救援。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中,在锁定柄2的以轴5为中心并与连接杆4的连接点相反的一侧安装有平衡锤6,因此,车辆碰撞时,车辆前方的惯性力F2作用于平衡锤6。而且,该惯性力F2以使锁定柄2向开锁方向转动的方式起作用,因此,惯性力F1与惯性力F2就相互抵消,阻止了因锁定柄2向锁定方向转动而导致的锁定机构从开锁状态向锁定状态的切换,能够自由地开闭车门,因此不会发生上述问题。
以下基于图3~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平衡锤6在锁定柄2上的安装结构。
图3是安装有平衡锤的锁定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平衡锤的安装状态的图3中A-A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平衡锤安装前的状态的锁定柄的立体图,图6是将锁定柄的本体部剖开表示的立体图。
在锁定柄2的中心部形成有供上述轴5贯通的轴通孔7,在操作臂部2A的前端形成有用于连接连接销的长孔8,该连接销用于将锁定机构的未图示的车门把手侧传动柄与未图示的闩锁侧传动柄连接或解除连接,其中车门把手侧传动柄与车门把手连动,闩锁侧传动柄则与闩锁连动。另外,在锁定柄2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将上述连接杆4(参照图1及图2)的一端加以连接的圆孔9,并且在该锁定柄2的以轴通孔7为中心并与圆孔9相反一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用于收纳平衡锤6的有底筒状的上述本体部2B。
并且,在锁定柄2的本体部2B的圆筒状的侧部(周壁)2a上,在圆周方向以等角度间距(60°间距)交替地形成从底部2b垂直地一体竖立的弹性卡合爪10和第二抵接片11各三个。
上述各个弹性卡合爪10能以基端部为中心向本体部2B的径向作弹性变形,在其前端(图中的上端)一体地形成有爪部10a,该爪部10a与插入本体部2B的平衡锤6的后端边缘(图中上端边缘)卡合。另外,上述各第二抵接片11的高度比弹性卡合爪10还低,如图4及图6所示,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有允许部11a和第二抵接部11b,其中,上述允许部11a位于插入本体部2B的平衡锤6的径向外侧而允许该平衡锤6向本体部2B插入,上述第二抵接部11b从该允许部11a经过向本体部2B的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而向本体部2B的径向内侧突出。
另外,在锁定柄2的本体部2B的底部2b的中央形成有第一抵接片12,该第一抵接片12与从开口部插入本体部2B的平衡锤6的前端部(图中的下端面)弹性地抵接,以对该平衡锤6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图中的上方)进行施力。如图6所示,该第一抵接片12通过残留在本体部2B的底部2b上形成的连接部2c并被从本体部2B的底面2b分开而形成为能在平衡锤6的插入方向上作弹性变形,且在该第一抵接片12的与平衡锤6的轴心对应的位置上包括与该平衡锤6抵接的第一抵接部12a(参照图4)。
然后,如果将平衡锤6从开口部插入锁定柄2的本体部2B,三个弹性卡合爪10的爪部10a就与该平衡锤6的后端边缘卡合,因此,能够防止该平衡锤6从本体部2B脱落,从而能够以单触方式简单地将平衡锤6安装到锁定柄2上。并且,收容在锁定柄2的本体部2B内的平衡锤6被在锁定柄2的本体部2B的底部2b上形成的第一抵接片12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图中上方)施力,因此,该平衡锤6的后端边缘被推压到各弹性卡合爪10的爪部10a上而使二者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可防止平衡锤6在本体2B内沿插入方向(图中上下方向)的松动。
尤其是,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锁定柄2的本体部2B的第一抵接片12的与平衡锤6的轴心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一抵接部12a,因此,能够用一个第一抵接片12a将平衡锤6不偏不倚地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图中上方)施力,以将其后端边缘推压到各弹性卡合爪10的爪部10a上,从而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平衡锤6在插入方向上的松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柄2的本体部2B的侧部2a上形成的三个第二抵接片11与处于收纳状态的平衡锤6的外周面弹性地卡合,因此,也可防止平衡锤6在本体部2B内沿径向的松动。尤其是,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锁定柄2的本体部2B的侧部2a上的各个第二抵接片1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允许平衡锤6向本体部2B插入的允许部11a、以及向本体部2B的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二抵接部11b,因此,容易将平衡锤6插入锁定柄2的本体部2B内进行安装,同时通过第二抵接片11的第二抵接部11b与收容在本体部2B内的平衡锤6的外周面抵接,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平衡锤6在本体部2B内沿径向的松动。
不过,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锁定柄2的本体部2B上分别各形成三个弹性卡合爪10和第二抵接片11,但这些弹性卡合爪10和第二抵接片11的数量只要是数个则可任意。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将与车内锁定钮3连接的连接杆4所直接连接的锁定柄2作为旋转柄,但并不限于这种结构,只要是通过旋转来对锁定机构的锁定/开锁状态进行切换的旋转式柄,就能安装平衡锤,并能够采用本发明的安装结构。
Claims (4)
1.一种门锁装置的平衡锤安装结构,是平衡锤在旋转柄上的安装结构,该旋转柄对将车门的开闭加以锁定的门锁装置的锁定状态和开锁状态进行切换,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柄上形成有底筒状的本体部,该本体部能够收纳所述平衡锤,
在该本体部的侧部上形成与所述平衡锤的后端边缘卡合的、能够作弹性变形的多个弹性卡合爪,
在所述本体部的底部形成第一抵接片,该第一抵接片与所述平衡锤的前端面弹性地抵接而对该平衡锤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的平衡锤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抵接片通过残留连接部并被从所述本体部的底部分开而形成为能够向所述平衡锤的插入方向作弹性变形,且在所述第一抵接片的与所述平衡锤的轴心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该平衡锤抵接的第一抵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的平衡锤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本体部的侧部形成有与所述平衡锤的外周面弹性地卡合的多个第二抵接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装置的平衡锤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第二抵接片在所述本体部上从底部向着与所述平衡锤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并能够在所述本体部的径向上作弹性变形,
在所述第二抵接片的内表面上具有允许部和第二抵接部,其中,所述允许部位于被插入所述本体部的所述平衡锤的径向外侧而允许该平衡锤向所述本体部插入,所述第二抵接部从所述允许部经过向所述本体部的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而向所述本体部的径向内侧突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13247 | 2012-05-17 | ||
JP2012113247A JP5994151B2 (ja) | 2012-05-17 | 2012-05-17 | ドアロック装置のカウンタウェイト取付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2739A true CN103422739A (zh) | 2013-12-04 |
CN103422739B CN103422739B (zh) | 2016-12-28 |
Family
ID=49648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70829.1A Active CN103422739B (zh) | 2012-05-17 | 2013-05-10 | 门锁装置的平衡锤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94151B2 (zh) |
CN (1) | CN10342273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8076A (zh) * | 2017-09-14 | 2017-12-08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车门手柄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
CN107956338A (zh) * | 2017-11-13 | 2018-04-24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门锁机构及汽车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19208A (ja) * | 1990-09-05 | 1992-04-20 | Fujitsu Ltd | 基板固定構造 |
JP2000008664A (ja) * | 1998-06-29 | 2000-01-11 | Alpha Corp | 車両用ドア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
CN1496898A (zh) * | 2002-09-27 | 2004-05-19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 |
CN1500672A (zh) * | 2002-11-16 | 2004-06-02 | �����Զ�����ʽ���� | 用于车辆的门把手 |
CN1524732A (zh) * | 2003-02-26 | 2004-09-01 | ���ž�����ʽ���� |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
-
2012
- 2012-05-17 JP JP2012113247A patent/JP59941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5-10 CN CN201310170829.1A patent/CN1034227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19208A (ja) * | 1990-09-05 | 1992-04-20 | Fujitsu Ltd | 基板固定構造 |
JP2000008664A (ja) * | 1998-06-29 | 2000-01-11 | Alpha Corp | 車両用ドア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
CN1496898A (zh) * | 2002-09-27 | 2004-05-19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 |
CN1500672A (zh) * | 2002-11-16 | 2004-06-02 | �����Զ�����ʽ���� | 用于车辆的门把手 |
CN1524732A (zh) * | 2003-02-26 | 2004-09-01 | ���ž�����ʽ���� |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8076A (zh) * | 2017-09-14 | 2017-12-08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车门手柄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
CN107448076B (zh) * | 2017-09-14 | 2022-08-30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车门手柄总成及包含其的车辆 |
CN107956338A (zh) * | 2017-11-13 | 2018-04-24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门锁机构及汽车 |
CN107956338B (zh) * | 2017-11-13 | 2023-03-14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门锁机构及汽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238088A (ja) | 2013-11-28 |
CN103422739B (zh) | 2016-12-28 |
JP5994151B2 (ja) | 2016-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83677A (zh) | 车门操作机构 | |
EP2946051B1 (en) |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203514959U (zh) | 车门把手组件、外部车门把手组件 | |
KR101878521B1 (ko) | 차량 도어 록킹 장치 | |
JP6236678B2 (ja) | 自動車ドアロック | |
CN101994440B (zh) | 门、盖或类似物上的开和/或关机构,尤其用在汽车上 | |
US8066330B2 (en) | Motor-vehicle headrest | |
EP3561204B1 (en) | Closure latch with inertia member | |
CN102472059B (zh) | 用于车辆的可打开车体部分的包括安全设备的把手 | |
RU2562083C2 (ru) | Замок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двери | |
CN103348077A (zh) | 机动车门锁 | |
CN201738689U (zh) | 车辆用门锁的操作装置 | |
CN1715098B (zh) | 车辆座椅装置 | |
KR101806564B1 (ko) | 차량의 도어래치장치 | |
CN104718336B (zh) | 机动车门锁 | |
JP2015513624A (ja) | 自動車両ドアロック | |
CN101960082A (zh)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
CN102381365A (zh) | 利用弹出式弹簧的发动机罩锁扣模块 | |
CN101713267A (zh) | 门锁装置 | |
DE102011100090A1 (de)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 |
CN101158257A (zh) | 门锁装置 | |
KR20160025919A (ko) |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장치 | |
CN103422739A (zh) | 门锁装置的平衡锤安装结构 | |
KR20200014191A (ko) | 자동차 도어 핸들 관성 잠금 구조 | |
CN101082255B (zh)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