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2735B - 容器制造机器的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容器制造机器的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02735B CN103402735B CN201280011949.0A CN201280011949A CN103402735B CN 103402735 B CN103402735 B CN 103402735B CN 201280011949 A CN201280011949 A CN 201280011949A CN 103402735 B CN103402735 B CN 1034027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d
- molding unit
- molding
- di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71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94 act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08 ampu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15 thermop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1/00—Handling, e.g. 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storage of plastics material before moulding; Automation, i.e. automated handling lines in plastics processing plants, e.g. using manipulators or robots
- B29C31/006—Handling moulds, e.g. between a mould store and a moulding machi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242—Means for deforming the parison prior to the blowing operation
- B29C49/4244—Means for deforming the parison prior to the blowing operation during or after laying preform into the final mould
- B29C49/42446—Means for deforming the parison prior to the blowing operation during or after laying preform into the final mould by using a robot arm or similar actua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273—Auxiliary operations after the blow-moulding oper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C49/428—Joi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8—Moul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8—Moulds
- B29C2049/4856—Mounting, exchanging or centering moulds or par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8—Moulds
- B29C2049/4879—Moulds characterised by mould configurations
- B29C2049/4892—Mould halves consisting of an independent main and bottom pa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28—Blow-moulding apparatus
- B29C49/30—Blow-mould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parts
- B29C49/36—Blow-moulding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parts rotatable about one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Robotic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容器制造机器的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包括形成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的组合模具(18)的至少一个传送装置(16),传送装置(16)包括至少一个机械臂(96),用以相对于模塑单元(12)和沿坐标系(X,Y,Z)将至少一个组合模具(18)的操作部件(76)在空间中定位,以便进行所述模塑单元(12)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具(18)的更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制造机器的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
本发明更为特别地涉及这样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用于被使用来更换给容器制造机器配备的模塑单元的至少一个模具,所述容器制造机器使经过预先进行热调节的塑料材料预成型坯通过至少一种压力流体成型来制造容器。
容器的模塑单元至少包括:
-两个模座,所述两个模座在模塑单元的至少开放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活动安装,和
–一模具,所述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模塑元件,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能够被接合以占据接合位置或能够被分开以占据分离位置,模具的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中的每一个能够通过相关联的固定部件可拆卸地固定在相关联的模座之一上,当模塑单元位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相关联的固定部件能够在至少固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被控制。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制造容器、特别是制造细颈瓶、药瓶等的制造机器,所述容器通过预成型坯(或粗坯)成型获得,所述预成型坯(或粗坯)以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在炉中预先进行热调节。
特别地,为进行不同的形状和/或尺寸的容器的制造、甚至或者在模塑元件损坏和/或磨损的情况下替换这些模塑元件,需要对模具进行更换。
主要出于在制造循环过程中的机器结构及其运行,区分开所谓“转动”机器和所谓“线性”机器。
作为非限定性示例,例如参照文献WO-2008/132090以了解更为充分的细节,图1示意地示出“线性”类型的制造机器。
作为非限定性示例,还将参照文献FR-2.796.588或FR-2.709.264,它们的图1分别示出一种容器制造设备,所述容器制造设备包括这类“转动”机器,“转动”机器的文件夹式模塑单元通过传输部件被供给来自热调节炉的预成型坯。
“转动”容器制造机器包括数量不同的模塑单元,这些模塑单元呈圆周形地分布在被带动转动的循环输送装置上。
在这些机器中,每个模塑单元包括相关联的成型部件,用以通过至少一种压力流体根据模具的型腔数来同时操作一个或多个预成型坯的转变。
已知地,利用预成型坯成型容器,特别是通过使用压力空气进行吹塑或拉伸-吹塑来获得。
但是,对于关于与模塑单元相关联的吹塑部件的更多细节,还可参照例如文献FR-2.764.544,所述吹塑部件还被称为“吹塑喷嘴”。
所谓转动机器配有具有特别特征的模塑单元,特别地,每个模塑单元包括一些模座,这些模座通常能围绕转动轴线活动地安装(而不是如“线性”机器中那样平移活动地安装)。
因此,模塑单元的模座例如安装成能围绕竖直朝向的转动轴线活动,以便模塑单元向机器的循环输送装置外部敞开,由于这种运动模式,这类模塑单元被称为“文件夹”式的(或英语术语为“book-like opening”)。
文献FR-2.659.265或FR-2.843.714示出文件夹式模塑单元的实施例,所述文件夹式模塑单元包括由至少两个模塑元件(或半模)构成的一模具,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分别地配有一个模塑半型腔,它们通过固定部件可拆卸地固定到相关联的两个模座。
在文献FR-2.659.265中,由螺钉形成的相关联的固定部件,能够在分别对应模塑元件的固定状态和释放状态的至少两个位置之间被操纵,这由至少一个操作员为此使用合适的工具(螺钉刀、六角扳手等)手动地进行。
文献WO-96/33059示出文件夹式模塑单元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模塑单元包括对这类单元的不同改进。
首先提请注意的是,根据待制造的容器,模塑元件实际上要么简单地由两个半模构成,要么如在所述文献中所示,由两个半模和一个分开的模底构成,特别地当容器具有会在脱模时产生问题的复杂形状的底部、例如花瓣形底部时。
继而,模塑单元的模具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例如与前述文献FR-2.659.265的结构相比,每个模塑元件(或半模)被分为两个区分开的部分,即和根据该文献的术语,一方面是此外还集成有冷却部件的壳架和另一方面是包括容器模塑半型腔的壳。
这类壳由于其重量较小,更容易由操作员手动操作,不需要断开与冷却功能相关的流体接头,允许根据所保证的功能优化对于每个部分的材料的选择,例如对于壳选择铝。
每个壳架能够借助于第一固定部件如螺钉,可拆卸地被固定到相关联的模座上,而壳能够通过与第一固定部件区分开的其它快速固定部件可拆卸地被固定在壳架上。
在每个壳和相关联的壳架之间起作用的快速固定部件用于缩短操作员进行模具更换以在拆卸壳时将壳从壳架位置释放、继而在安装时然后固定另一壳架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类模塑单元中,模具更换通过至少一个操作员来实现,当模塑单元位于开放位置时,操作员通过工具(例如螺丝刀)操纵所述快速固定部件以将其释放,来手动地进行一个壳继而另一壳的相继拆卸,在安装每个其它壳时反向地重复相同的操作以执行固定。
因此,无论模塑单元的模具和所使用的相关联的固定部件的设计如何,确定的是,现有技术的用以实施模具更换的解决方案全都需要一系列由一个或多个操作员手动执行的众多操作。
例如涉及到拆卸,一个操作员或有时两个操作员手动作用于模塑单元,以相继地进行模塑单元的打开、模塑元件的释放(无论是半模还是壳),根据从后向前的圆形运动取出被释放的模塑元件到相关联的模座外,这些操作重复用于另一模塑元件,如有需要还可添加模底拆卸操作到这些操作中。
这就是为什么用于进行这类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的已知的解决方案不被认为令人满意的原因,特别地由于用以执行这类更换所要求的时间长和尤其与制造机器的完全停机相关的经济后果。
此外,对于文件夹式模塑单元,由一个操作员或有时两个操作员执行以实施模具更换的所有操作,由于触及模具的模塑元件的困难性而变得复杂和缓慢,这种困难性是因为这类文件夹式模塑单元的常见环境仅提供非常狭小的可触达性,位于开放位置的模座的间距相对于要在称为制造模式的运行模式被取出到模具外的最终容器来确定。
此外,在机器中,位于开放位置的模座的间距也由模塑单元之间的间隔来限制,即对于一给定的模塑单元,由位于上游和下游的相邻模塑单元中的每一个限制,相继的两个模塑单元不能同时占据开放位置而不接触其模座。
进行一个模具更换所需要的时间还需要乘以制造机器所包括的模塑单元数,所述文件夹式模塑单元的数目例如在6到34之间。
缩短更换一个模具所需的时间因此仍是容器制造机器的使用者的强烈期望,特别是经常进行模具更换的使用者的强烈期望。
实际上,在某些情形中,机器并不专用于单一类型容器的惯常制造,而是还被利用来制造不同容量和/或不同形状的容器,这意味着要进行非常频繁的模具更换,对一个模塑单元的模具的更换时间所投入的关注则只会更大和上升到经济得失的高度。
在这些干预期间机器停机以更换模具,意味着较大的成本,这是由于伴随其的制造的完全停止,模具更换的干预因此是颇费代价的。
因此,存在缩短一个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时间的问题,而无论模具的设计如何,即无论两个模塑元件是由两个半膜构成还是每个模塑元件由一壳和一壳架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特别是在于提出新型的解决方案,所述解决方案允许缩短用以实施容器制造机器的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所需要的时间。
为此,本发明提出前述类型的用于容器制造机器的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形成称为组合模具的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的模具的至少一个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机械臂,用以相对于模塑单元和沿坐标系将至少一个组合模具的操作部件在空间中定位,以便进行所述模塑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具的更换。
辅助系统因此用于对模塑单元进行处理,其中,每个模塑元件独立于模塑单元的开放或闭合位置,能够相对于其相关联的模座被释放,和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能够通过用于使它们接合在一起以暂时性地形成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即所述组合模具的部件,被保持在所述接合位置中。
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辅助系统,用于实施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所需的全部操作或至少一部分操作被自动化,既简易又快速地被执行,借助于此,用于这类模具更换所要求的时间能够非常显著地被缩短。
作为非限定性示例,模具更换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辅助系统在一总时间内执行,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以前所需的总时间相比,所述总时间可被减半,甚至减为四分之一。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辅助系统允许减少、甚至消除由至少一个操作员以前所执行的手动操作,这样使得消除了对制造机器的模塑单元的任何直接人工干预。
有利地,本发明因此允许消除用于更换模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困难的手动操作,对于操作员而言受益于工作条件的改善、工作强度的降低以及更大的安全性。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包括至少一个机械臂的组合模具传送装置与辅助模块相结合来使用,所述辅助模块能够以与传送装置、特别是操作部件同步和自动化的方式选择性实现模塑单元的至少打开或闭合。
有利地,模塑单元配有将模塑元件固定在相关联的模座上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能够被选择性地控制以自动地实施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状态切换,其设计此外还允许特别是通过控制单元进行的远程控制。
有利地,固定部件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位置(或状态)切换通过与固定部件相关联的受控部件以单一操作获得,使得位置或状态的切换简易地和尤其是快速地获得,这是因为对于两个模塑元件是同时地进行,而无论受控部件是公共的还是至少是双重的,与每个模塑元件相关联。
借助于这类辅助模块和/或这类改进的固定部件,通过使以前由一个或多个操作员手动执行的所有操作自动化,进一步缩短用以执行模具更换所需的总时间,所述所有操作即在拆卸时取出每个模塑元件(如有需要还有模底)之前的操作和在安装时插入每个模塑元件之后的操作。
有利地,通过与辅助模块和改进的固定部件相结合,根据本发明的传送装置允许获得所有操作的完全自动化,所述的所有操作被相继地实施,以从通过固定部件释放和固定模塑元件的操作、经过对模塑单元的模座的打开和闭合的控制(具有或不具有模塑单元的解锁和锁定操作)和最后通过机械臂进行组合模具的取出和插入操作,来进行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机械臂相结合,包括所述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与至少一个组合模具进行配合,以在模塑单元的开放位置将所述至少一个组合模具取出到模座之外,和/或在模塑单元的开放位置将所述至少一个组合模具插入所述模座之间;
-操作部件包括至少一个主夹持机构,所述主夹持机构用于与组合模具的第一部分进行配合,当模塑单元位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对于所述主夹持机构是可触及到的;
-所述至少一个主夹持机构由能够抓持组合模具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主夹钳构成;
-操作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副夹持机构,所述副夹持机构用于与组合模具的第二部分进行配合,当模塑单元位于开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部分是可触及到的;
-所述至少一个副夹持机构由能够抓持组合模具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副夹钳构成;
-至少所述副夹持机构在至少收起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活动安装;
-辅助系统包括能够将所述模具的接合在一起的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保持在接合位置中以形成称为组合模具的所述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的部件;
-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组合模具的部件通过操作部件构成;
-传送装置的头部包括双重操作部件,所述双重操作部件相应地通过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二操作部件形成;
-头部围绕转动轴线转动活动地安装,以在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操作时选择性地定位组合模具的第一或第二操作部件中的一个或另一个;
-辅助系统包括辅助模块,所述辅助模块与所述传送装置相结合,包括致动部件,所述致动部件至少能够选择性地引起模塑单元的打开或闭合;
-系统的辅助模块包括致动部件,所述致动部件能够将模塑单元的锁定装置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选择性地控制;
-辅助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同步地操控组合模具的传送装置的机械臂的操作部件以及辅助模块的致动部件,以自动化地实施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操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接下来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得到展示,为理解所述描述将参照附图,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示出容器制造机器的文件夹类型的模塑单元和示出位于开放位置的模塑单元、单独地以分解图示出包括两个模塑元件和一个模底的一容器模具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图1的模塑单元和示出位于接合位置的模具的透视图,模塑元件紧围模底,以形成称为组合模具的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
-图3是示出位于闭合位置的图1的模塑单元和占据接合位置的在模座内部的模具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与组合模具传送装置的机械臂结合并与该机械臂相配合的头部的透视图,所述机械臂包括操作部件;
-图5到图10是示出模塑单元和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透视图,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包括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与机械臂相结合的根据图4的头部,用以定位操作部件,它们还示出接连的用以利用所述辅助系统实施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的主要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非限定性地将参照在附图上示出的坐标系(X,Y,Z)采用纵向朝向、横向朝向和竖直朝向。
按照习惯,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相对模塑单元的模座以固定的方式确定,不受模塑单元的开放或闭合位置影响。
非限定性地,将参照纵向方向使用术语“前”和“后”,参照横向方向使用术语“左”或“右”,以及参照竖直方向使用术语“上”或“下”。
本发明提出用于容器制造机器14的模塑单元12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
在下文中将描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更为特别地组合模具18的传送装置16的一优选实施方式。
包括传送装置16的辅助系统10尽管不是惟一地、但特别是用于被使用来进行文件夹类型的模塑单元12的模具18的更换。
图1示出文件夹类型的模塑单元12的一实施例,所述模塑单元用于配备于容器制造机器14、特别是通过塑料材料预成型坯的成型制造容器的制造机器。
这类文件夹式的模塑单元12用于安装在“转动”类型的容器制造机器14的循环输送装置15上,其模塑单元12于是构成机器的“n”个模塑单元中的一个。
“n”个模塑单元12呈圆周形地在循环输送装置15上规则分布(在图5和后续附图上以点划线表示)。
优选地,容器的成型通过利用至少一种压力流体如空气对预成型坯进行吹塑或拉伸-吹塑而获得。
为此,预成型坯在与制造机器14相邻的炉中预先进行热调节,以通过特别是利用红外辐照灯的加热软化其构成材料。
模塑单元12例如由托架(未显示)支撑,所述托架形成机架,用于固定地附接在机器14的循环输送装置15上,还支撑相关联的成型部件(未显示),如吹塑喷嘴。
优选地,当预成型坯以颈部朝上定向时,吹塑喷嘴竖向于布置在模塑单元12的上方,包括相对于模塑单元12竖向活动地安装的吹塑部件。
模塑单元12至少包括两个模座20,所述模座安装成能在模塑单元12的至少开放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活动。
模塑单元12是文件夹类型的,模座20构成承载结构,每个承载结构围绕转动轴线O枢转安装,所述转动轴线O在图1到图3上的示例中沿坐标系(X,Y,Z)是竖直朝向的。
作为变型,仅仅一个所述模座20活动安装,而另一模座是固定的,只有活动的模座被控制在模塑单元12的开放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模塑单元12包括可拆卸的模具18,该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能够被接合在一起以占据接合位置或能够被分开以占据分离位置。
在制造机器14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即当模具18被使用于制造容器时,模具18则在制造循环过程中相继地占据所述分离位置和接合位置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分别是用于插入预成型坯或取出所获得的容器的分离位置与在成型时的接合位置。
模具18包括顶部部分,所述顶部部分包括上表面24,成型部件、例如吹塑喷嘴,用于密封地抵靠着所述上表面,平坦的上表面24通过两个模塑元件22接合到接合位置而形成。
模具18包括开口26,所述开口26在中心通到上表面24,在模具18的接合位置和在制造时,该开口用于允许插入到模具18中的预成型坯的主体在模具18内延伸而呈其最终形状的颈部在外延伸。
实际上,提请注意的是,当通过吹塑或拉伸-吹塑实施成型时,压力流体通过颈部被输入经过热调节的预成型坯中,所述颈部具有最终形状,即容器颈部的最终形状。
在图1到图3上所示的实施例中,模具18具有整体呈圆形截面的圆柱体的形状。
模具18被分为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分别包括在竖直朝向的平面中延伸的接合面28。
在如图2或图3所示的模具18的接合位置,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相接合以便每个模塑元件22的接合面28彼此相接触,限定模具18的接合平面,这里该接合平面是竖直朝向的,沿纵向方向延伸。
每个模座20包括一座槽30,所述座槽的形状与所接纳的模塑元件22的形状互补。
根据实施例,模塑元件22包括与接合面28相对的外壁32,座槽30包括互补的壁34,所述壁32和34分别是凸形的和凹形的,呈半圆形状。
如图1所示,模具18的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每个都配有对应待制造容器、这里例如是细颈瓶的半型腔36,每个半型腔36在接合面28中以凹空部的方式实现。
不过,当待制造容器具有形状复杂的底部、特别地花瓣形的底部时,已知此时会出现脱模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有利地设置分开的模底38的原因。
优选地和根据实施例,模具18分别包括三个区分开的元件即:两个模塑元件22和一个模底38,所述模底包括待制造容器的底部的型腔40,模底38的型腔40与模塑元件22的半型腔36相联合一起确定容器的形状。
对于这类模具18,模塑单元12包括用于支撑模底38的支撑部件42,所述支撑部件在图3上是可见的,包括用于固定模底38的固定部件和流体连接部件,特别是用以保证如在容器制造循环结束时的脱模中辅助模底脱离或冷却模底的作用。
与模底38相关联的这类支撑部件42,又被称为“底板”,是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因此将不对其进行细述,不过作为非限定性示例可参照文献WO-2008/00938。
在接合位置,模底38用于被紧围在模塑元件22之间,模底38于是与模塑元件通过形状配合定位和连接。
为此,模底38例如包括阳式部分44,如环形肋条,所述阳式部分在模具18的接合位置被接纳到互补的阴式部分46、如在每个模塑元件22中实施的沟槽中。
作为变型,模具18不包括这类模底38,模具18则仅仅由两个模塑元件22构成。
此外,独立于以两个元件或三个元件(带模底38)来实施模具18,两个模塑元件22的设计也能够变化。
如前文所阐述的及如在图1到图3上简化表示的,模塑元件22以被接纳在相关联的模座20的座槽30中的半模的形式实现。
作为变型,模塑元件22被分为两部分,其设计与例如在文献EP-B1-0.821.641中所描述的设计是相同的,即以分开的两个构件实施,相应地为包括型腔一部分的壳,其用于被安装和通过固定部件被固定在壳架的座槽中。壳架本身用于被安装和通过其它固定部件被固定到模座20上。
因此,术语“模塑元件”在本说明书中以广义使用,特别是包括上文所述的不同的模具18实施变型。
模塑单元12在按纵向方向的后侧包括形成铰链的用于铰接模座20的铰接部件48,通过所述铰链,每个模座20围绕转动轴线O枢转安装。
每个模座20被控制通过用于打开和闭合模塑单元12的打开和闭合装置50围绕转动轴线O转动。
模塑单元12的打开/闭合装置50例如包括连杆52,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模座20中的一个或另一个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部自由枢转地连接到公共铰接轴54上,所述公共铰接轴纵向地被布置在模塑单元12的铰接部件48后侧。
利用与公共铰接轴54相连的致动部件56作用,通过连杆52要么引起所述模座20彼此靠近和因此模塑单元12闭合,要么引起模座20彼此远离和因此模塑单元打开。
模座20能够通过围绕由铰接部件48所确定的转动轴线O枢转而彼此相互分开,这是在模塑单元12的至少所述闭合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进行。
致动部件56例如以滚子58的形式实施,滚子特别是用于与互补凸轮进行配合。
已知地,制造机器14特别是包括这类凸轮,用以在制造容器时选择性地控制经过循环输送装置15周沿的每个模塑单元12的打开或闭合。
优选地,致动部件56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与滚子58相结合,用以形成行程放大器。
因此,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相关联的致动部件56来控制模塑单元12的打开/闭合装置50,以引起模座20在模塑单元12的开放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的移动。
对于关于模塑单元12的这类打开/闭合装置50的实施和运行的更为充分的细节,例如参照文献FR-2.843.714或FR-2.653.058。
模具18的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中的每一个能够通过相关联的固定部件60可拆卸地被固定于相关联的模座20之一。
有利地,固定部件60根据以本申请人名义的法国专利申请FR-2.949.703实现,将参照该专利申请以了解更为充分的细节。
根据一重要特征,当模塑单元12位于闭合位置时,能够将相关联的固定部件60在至少固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即分别在释放状态和固定状态之间自动地控制。
然而,前述专利申请FR-2.949.703仅仅构成用于模塑单元12的固定部件60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部件是能够同时针对这些模塑元件22、以单一操作自动地被控制的部件。
作为变型,固定部件60采用机械类部件实施,所述机械类部件能够在释放位置和固定部件之间被自动控制,固定特别是通过在所述固定部件的阳式元件和阴式元件之间的形状配合来获得。
因此,借助于相关联的固定部件60,模塑元件22独立于模塑单元12的开放或闭合位置,能够相对于相关联的其模座20同时地、及自通过与固定部件60相关联的受控部件的单一操作获得位置或状态切换起快速地被释放或固定。
借助于这类固定部件60,通过控制能够引起固定部件60在固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的状态切换或移动的相关联的部件,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相对于相关联的模座20自动地被释放,反之亦然。
有利地,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能够通过用于将它们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称为组合模具的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的部件,被保持在所述接合位置中。
借助于这类固定部件60,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能够相对于占据模塑单元12的闭合位置的模座20被释放(或被固定),这在使用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暂时性地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称为组合模具的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的部件之前或之后进行。
优选地,被使用来形成所述组合模具的部件在相对于模座20释放模塑元件22之后安装到位,所述释放通过控制所述固定部件60获得。
根据在附图上所示的模塑单元12和模具18的设计,相关联的固定部件60用于将每个模塑元件22(或半模)可拆卸地固定在相关联的模座20的座槽30中。
按照法国专利申请FR-2.949.703的教导,相关联的固定部件60是受控抽吸部件(未显示),所述受控抽吸部件能够通过真空吸盘效应引起模塑元件22(或半模)挨靠着相关联的模座20的座槽30的壁34固定。
这类固定部件60允许自动地、因此快速地和简单地实施模塑元件22的固定或释放。
根据该文献,固定部件60包括抽吸部件,所述抽吸部件能够使密封腔室62处于负压,所述密封腔室通过密封垫圈64被界定,布置在外壁32和座槽30的壁34之间、在每个模塑元件22和相关联的模座20之间的界接面处。
优选地,抽吸部件被自动地控制,以将每个模塑元件22相对于模座20同时释放或固定。
有利地,对模塑元件22释放的辅助能够这样获得:颠倒抽吸部件的运行方向,以使密封腔室62处于超压,来在打开模塑单元12时保证模塑元件22相对于模座20的脱离,以便取出预先构成的组合模具18。
“负压”意指这样的压力:所述压力小于大气压力,能够施加吸引力,所述吸引力足以将模塑元件22保持固定在模座20上,而“超压”意指大于大气压力以保证分离的压力。
优选地,模塑单元12包括用于锁定模塑单元12的锁定装置70,所述锁定装置至少包括用于锁定模座20的锁定部件66和与所述锁定部件66相关联的控制机构68。
锁定装置70被布置在模座20的前部分,即纵向地在模塑单元12的打开/闭合装置50和转动轴线O的相对向上布置。
锁定装置70用于保证将两个模座20锁定在闭合位置,作为示例,提请注意的是,最终吹塑压力可达到40巴的值。
锁定装置70例如包括两个半锁闭器,它们分别地是阳式类型的和阴式类型的,所述两个半锁闭器与模座20相结合,能够相互进行配合,以将模塑单元12保持在闭合位置。
锁定装置70特别是具有这样的作用:在生产模式,防止在成型操作时、特别地通过吹塑或拉伸-吹塑进行的成型操作时出现各种意外打开。
模塑单元12的锁定装置70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机构68,所述控制机构68控制锁定部件66移动,所述锁定部件66安装成能在以下位置之间活动:
-锁定位置,其中,模塑单元12的模座20通过所述锁定部件66被保持在闭合位置,和
-解锁位置,其中,模座20自由地在模塑单元12的闭合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移动。
控制机构68例如通过滚子构成,所述滚子由附图上以虚线示意性示出的滑动轴承载,用以将锁定装置70的锁定部件66在所述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控制。
有利地,锁定装置70包括弹性回复部件72(在附图上以虚线示意性示出),所述弹性回复部件能够将锁定部件66向锁定位置自动地回复。
对于关于这类锁定装置70的结构和运行的更为充分的细节,可参照描述用于模塑单元10的锁闭器示例的文献FR-2.646.802。
现在将描述被实施用以操作如参照图1到图3所描述的文件夹式模塑单元12的模具更换的辅助系统10、更特别的是组合模具18的传送装置16的一优选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机器14包括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包括用于传送称为组合模具(moule uni)的模具18的至少一个传送装置16。
通过定义,在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通过用于将它们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的部件而被保持在所述接合位置中时,构成组合模具18。
有利地,具有或不具有模底38的模具18的模塑元件22,于是暂时性地形成一紧凑体,所述紧凑体的通过所述部件被接合起来的元件不能分离开,特别是在更换模具的过程中发生的移动时不能分离开。
传送装置16包括至少一个头部74,所述头部74包括操作部件76,所述操作部件76能够与至少一个组合模具18进行配合,以将组合模具取出到占据模塑单元12开放位置的模座20之外和/或将组合模具插入占据模塑单元12开放位置的所述模座20之间。
有利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能够被选择性地置于使用状态,所述使用状态与制造机器14的称为干预模式的运行模式相关联,所述干预模式特别是用于允许进行容器制造机器14的全部或部分模塑单元12的模具的更换。
在容器生产在这类干预模式中停止的涵义上,机器14因此处于停机状态,只要循环输送装置15仍能被带动转动,特别是用以将模塑单元12之一引导至确定的基准位置,以便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辅助系统10自动化地进行所述模塑单元12的模具18的更换。
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也能够被选择性地置于待命状态,所述待命状态与容器制造机器14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相关联,在生产模式的过程中,辅助系统不被使用和不会干扰制造容器的机器14。
操作部件76包括至少一个主夹持机构78,所述主夹持机构用于与组合模具18的第一部分80进行配合,在模塑单元12位于闭合位置时,所述主夹持机构78可以触及到组合模具的所述第一部分。
主夹持机构78被选择成在取出或插入操作时,更为一般性地在传送所述组合模具18、例如在模塑单元12和这类组合模具18的储存部件之间传送组合模具时,至少保证夹持组合模具18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主夹持机构由这里是上夹钳的主夹钳78构成,所述主夹钳能够抓持组合模具18的所述第一部分80。
有利地,主夹钳78构成这样的机构:该机构不仅能够保证前述的夹持组合模具18的夹持作用,而且还能够保证暂时性地将至少所述模塑元件22保持在一起以形成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即所述组合模具18的作用。
优选地,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接合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组合模具18的部件因此由至少所述主夹钳78构成。
有利地,组合模具18的所述第一部分80由模具18的顶部部分构成,所述顶部部分包括上表面24和用于预成型坯颈部的中心开口26。
这就是为什么当模塑单元12占据闭合位置时所述主夹持机构78可触及到模具18的顶部部分80的原因。
有利地,当所述模塑单元12占据闭合位置时,模具18的第一部分80凸出到模塑单元12外,该第一部分包括与主夹持机构78相互补的至少一个座槽82。
通过主夹钳78对模具18的顶部部分80进行的夹持,于是得到便利和简化,因此快速地得到实施。
主夹持夹钳78包括至少两个夹爪84,所述至少两个夹爪安装成能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活动:
-第一位置,称为工作位置,其中,夹爪84相互靠近,以与组合模具18的对应部分80进行配合;
-第二位置,称为非工作位置,其中,夹爪84相互分开,以允许夹爪84相对于组合模具18的对应部分80嵌接或脱离。
在工作位置,主夹钳78的夹爪84被接纳到座槽中和有利地进入座槽82中。
有利地,主夹钳78的夹爪84对模具18的对应部分80施加夹紧力,更为确切的说,这里是垂直于接合平面、即沿横向方向施加所述夹紧力,以保证模塑元件22保持在接合位置。
优选地,主夹持夹钳78的至少一个所述夹爪84安装成能按相对于另一夹爪的平移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移动总体上沿横向方向进行。
作为变型,主夹持夹钳78的至少一个所述夹爪84安装成能按围绕竖直朝向的轴线的转动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
有利地,主夹持夹钳78的两个夹爪84这里安装成能通过支撑部件86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所述支撑部件86相对于传送装置16的头部74是固定的。
作为变型,主夹持夹钳78安装成能相对于传送装置16的头部74、在至少收起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例如转动和/或平移地活动。
座槽82例如以圆形沟槽的形式实施,所述圆形沟槽在模具18的整个顶部部分或部分顶部部分80上周向地延伸。
有利地,夹爪84至少部分地进入沟槽82中,模具18的顶部部分80的悬于所述沟槽82上方的一部分优选地与夹爪84的上表面配合,夹爪的上表面不受夹紧力施加的影响,支撑模具18的重量。
在模具更换的过程中所执行的移动时,组合模具18悬挂于主夹持机构78。
优选地,操作部件76包括至少一个副夹持机构88,所述至少一个副夹持机构用于与组合模具18的第二部分90进行配合,仅仅当模塑单元12位于开放位置时,组合模具的所述第二部分是可触达的。
模具的第二部分90在图4上用一些点表示,该第二部分有利地竖向地位于模具18的中间和下部分之间、在重心的下方。
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副夹持机构由被称为下夹钳的副夹钳88构成,所述副夹钳能够抓持组合模具18的所述第二部分90。
由于与模具的顶部部分80配合的主夹钳78远离模具的重心,则副夹钳88允许保证对组合模具18的附加夹持。
副夹钳88因此允许防止模塑元件22在组合模具18的下部分附近的任何分离,尤其当模具18是包括模底38的模具类型时。
副夹持夹钳88包括至少两个夹爪92,所述至少两个夹爪安装成能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活动:
-第一位置,称为工作位置,其中,夹爪92相互靠近以与组合模具18的对应的第二部分90进行配合;
-第二位置,称为非工作位置,其中,夹爪92相互分开,以允许夹爪92相对于组合模具18的对应的第二部分90嵌接或脱离。
有利地,副夹钳88的夹爪92在组合模具18的部分90上施加夹紧力,以将模塑元件22保持在接合位置。
优选地,主夹钳78和副夹钳88施加夹紧力,这样构成通过将至少模塑元件22带有或不带有模底保持在一起能形成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即所述组合模具的所述部件。
作为变型,形成操作部件76的单一夹钳78在模具18上施加这类夹紧力。
有利地,通过副夹钳88的夹爪92施加的夹紧力正交于模具18的接合平面被施加,以使模塑元件22的每个接合面28彼此紧贴靠。
当模具18包括模底38时,模底38则通过其阳式部分44(肋条)和每个模塑元件22的阴式部分46(沟槽)之间的形状配合被固定不动,模底于是能够与模塑元件22成一整体地被传送。
作为未显示的变型,当模底不包括肋条44/沟槽46类型的形状配合部件时,有利地设置能够将模底保持在位、特别是以将其传送的附加部件。
优选地,副夹持夹钳88的至少一个所述夹爪92安装成能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按相对于另一夹爪的平移运动活动,夹爪92的移动沿横向方向执行。
作为变型,副夹持夹钳88的至少一个所述夹爪92安装成能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按围绕竖直朝向的轴线的转动运动活动。
副夹钳88的夹爪92的形状如同用以占据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非工作位置的夹爪92的打开/闭合的运动模式,更为特别地根据当夹钳的夹爪92夹紧模具部分90或从模具部分90分开时所述组合模具18所处的位置来确定。
优选地,夹爪92平移活动地安装,至少对于其中一个具有考究的形状和型廓(见图4),特别是,夹爪92具有沿横向方向较小的体积尺寸,这是因为位于开放位置的文件夹式模塑单元12构成对于定位副夹钳88来说狭小的作业环境。
有利地,副夹持夹钳88的两个夹爪92这里安装成能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通过支撑部件94滑动。
有利地,副夹持夹钳88安装成能相对于主夹持机构78活动,以能够将夹钳78和88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沿纵向方向错开。
优选地,主夹钳78相对于头部74是固定的,副夹持夹钳88这里安装成能相对于传送装置16的头部74活动。
副夹持夹钳88的支撑部件94安装成能相对于头部74活动,例如能够沿纵向方向滑动,即从前到后和反过来从后到前滑动。
有利地,副夹持夹钳88能够向第一工作位置自由地移动,而占据确定位置的传送装置16的头部74无需移动,因此不受主夹钳78和所述主夹钳78所占据的工作位置或非工作位置的影响。
副夹持夹钳88安装成能在至少以下位置之间活动:
-收起位置,其中,副夹钳88相对于主夹持夹钳78纵向地回缩;
-前进位置,称为作业位置,其中,副夹持夹钳88能够与组合模具的第二部分90配合。
当在主夹持夹钳78安置于第一工作位置中之后打开模塑单元12时,即在主夹持夹钳78构成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组合模具的所述部件的至少一个部分的情形中,避免副夹持夹钳88和模座20之间的任何接触。
有利地,副夹持夹钳88能够被选择性地控制在所述收起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移动。
作为变型,副夹持夹钳88安装成能在所述收起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按沿纵向方向的滑动以外的其它运动模式例如转动活动。
优选地,上主夹钳78和/或下副夹钳88是被选择性地控制打开和闭合的夹钳。
作为变型,将夹爪压接到模具18的对应部分周围,以抵抗弹性回复部件的作用引起夹爪朝第一工作位置的分离,而获得夹钳78、88的打开。优选地,弹性回复部件与夹爪区分开,作为变型,弹性回复部件由夹爪本身构成。
有利地,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组合模具18的所述部件由操作部件76、即主夹持机构78和/或副夹持机构88构成。
操作部件76因此保证双重作用:首先是允许形成组合模具18的部件的作用,继而是保证夹持所述组合模具18以允许对其进行操作、特别地在更换模具时传送的部件的作用。
借助于这类部件,一旦通过将固定部件60向释放位置控制来使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从模座20释放,则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紧围或不紧围模底38)形成组合模具18,即通过传送装置16的头部74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
作为变型,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组合模具18的部件,由与操作部件76区分开的部件如用于临时闭锁模塑元件22的闭锁部件构成。
根据这类变型,闭锁部件优选地与模具18的部分80进行配合,闭锁部件被选择成能够自动地安置到位,无需操作员的干预。
与这类变型相比,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组合模具18的部件由主夹持机构78和/或副夹持机构88形成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具有这样的优点:不需要附加部件来保证形成所述组合模具的单一功能。
借助于此,由于所需的操作数目减少,系统的传送装置16能够更为快速地进行模具的更换。
有利地,传送装置16的头部74包括双重的操作部件76。
如在图4上所示,头部74分别包括第一操作部件76A和第二操作部件76B,所述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二操作部件是相同的并被布置在头部74的两侧。
所述第一操作部件76A和第二操作部件76B分别都包括一主夹持机构78和一副夹持机构88。
有利地,头部74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活动地安装,以能够选择性地呈放用于操作组合模具18的第一操作部件76A和第二操作部件76B中的一个或另一个。
借助于双操作部件76A和76B,组合模具18的取出和插入操作能够一个在另一个之后紧接地实施,头部74可带有两个组合模具18。
通过比较,配有形成操作部件76的仅一对夹钳78和88的头部74要执行这些相同的操作会损失时间,因为由于不能同时传送两个组合模具18而需要头部74的至少一次来回移动。
实际上,一旦通过头部74的第一操作部件76A取出了一个组合模具18,则简单转动头部74就能将承载另一组合模具18的第二操作部件76B面对在开放位置的模塑单元12呈放。
有利地,所述另一组合模具18已预先被承载好,以便头部74能够在进行取出之后紧接地实施所述另一组合模具18的插入。
有利地,限制传送装置16的头部74相对于模塑单元12的来回移动,这样使得进一步缩短了模塑单元12的模具更换所需的时间。
优选地,头部74安装成能沿坐标系(X,Y,Z)的至少两个维度、有利地沿坐标系(X,Y,Z)的三个维度在空间中活动。
实际上,传送装置16于是更为灵活,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模塑单元12进行作业,用于实施插入或取出的移动更复杂或较简单,这特别是由于在模塑单元12开放位置的模座20的较大或较小的间距。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传送装置16包括机械臂96,所述机械臂能够与头部74进行配合,以使操作部件76相对于模塑单元12定位以便进行模具更换。
这类机械臂96,优选地“6轴”自动机械装置,作为变型至少“3轴”自动机械装置,能够将头部74的操作部件76相对于组合模具18精确地定位在坐标系(X,Y,Z)的三个维度中。
有利地,主夹钳78的夹爪84与座槽82具有互补的形状,能够通过互补形状之间的配合保证夹爪84的良好定位,即夹爪84相对于组合模具18的座槽82的定中心的作用。
有利地,机械臂96的使用允许获得操作部件76在空间中的非常精确的位置,及允许利用与其相结合的和传送至少一个组合模具18的头部74执行复杂移动,这些复杂移动源于在处于这类文件夹式模塑单元12的开放位置的模座20之间的通道的狭小性。
机械臂96特别是能够提取组合模具18或将组合模具18放置到与装置相关联的储存部件所具有的互补座槽98中。
优选地,模具18的储存部件能够自动化地或非自动化地容易被移动,以安置在相对于传送装置16的机械臂96的确定的区域中或用于离开该区域。
作为变型,辅助系统10包括两个传送装置16,每个传送装置16包括一头部74,所述头部与机械臂进行配合并配有操作部件76。
优选地,这两个传送装置16被控制以使得它们的头部74一个在另一个之后接连地进行作业,例如相反地作业,第一头部74执行组合模具18的取出,而第二头部74抓持待投用到模塑单元12中的新的组合模具18。因此,当第二头部74将新的组合模具18插入模塑单元12中时,第一头部74脱开所取出的组合模具18。
有利地,每个传送装置16于是相对于另一传送装置16在后台进行作业,以缩短用以进行模塑单元12的模具更换所需的总时间。
如参照图1到图3在前文所描述的,模塑单元12包括用于打开/闭合模塑单元12的至少一个打开/闭合装置50。
优选地,模塑单元12还包括用于锁定模塑单元12的锁定装置70,所述锁定装置70包括至少一个控制机构68,所述控制机构68能够将锁定部件66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致动。
有利地,辅助系统10包括辅助模块100,所述辅助模块100与所述传送装置16相结合,包括致动部件,所述致动部件能够选择性地引起模塑单元10的至少打开或闭合。
例如,辅助模块100在制造机器14的确定区域中被布置在模塑单元12的下方。
优选地,系统10的辅助模块100包括致动部件,所述致动部件能够将锁定装置70的锁定部件66在所述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选择性地控制。
优选地,系统的辅助模块100按照以本申请人名义的专利申请FR-2.954.207的教导实施,将参照该专利申请以了解关于这类辅助模块的结构和运行的更为充分的细节。
根据该文献的教导,辅助模块100包括至少一个操纵机构,所述操纵机构用于与锁定装置70的控制机构68选择性地配合,一方面以引起锁定部件66向所述锁定或解锁位置至少之一移动,另一方面以引起模座20向模塑单元12的开放或闭合位置之一移动。
作为变型,辅助模块100分别包括与模塑单元12的锁定装置70相关联的第一致动部件、以及与打开/闭合装置50相关联的且与第一致动部件区分开的第二致动部件。
在这类变型中,打开或闭合优选这样获得:作用在打开/闭合装置50的控制机构如滚子58上,以引起模塑单元12的模座20围绕转动轴线O的移动。
在不存在模塑单元12的锁定装置70的情况下,辅助模块100仅仅包括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模塑单元12的打开和闭合的致动部件。
借助于使用改进的固定部件60如受控抽吸部件,模塑元件22从模座20释放或固定于模座20的操作被自动化,有利地控制这些操作而不要求操作员对模塑单元12进行直接干预。
实际上,将固定部件60在固定位置或固定状态与释放位置或释放状态之间自动地控制,而这是当模塑元件12位于闭合位置时进行。
有利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包括传送装置16和辅助模块100,借助于此,获得所有操作的自动化,这有益于模塑单元12的模具更换的总时间特别地被缩短。
实际上,辅助模块100允许使模塑单元12的至少打开和闭合操作自动化,如有需要,当模塑单元12包括锁定装置70时,还使在打开之前的解锁操作(或在闭合后的锁定操作)自动化。
有利地,传送装置16和利用机械臂96定位的头部74所承载的操作部件76与固定部件60相结合,允许将以前接连的用以进行模具18的元件22、38拆卸或安装的操作减少为对组合模具的单一操作,这样使得这类组合模具18的取出或插入操作自动化。
有利地,辅助系统10包括控制单元(未显示),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分别同步地操控受控固定部件、辅助模块100的用于控制模塑单元12的至少打开和闭合的致动部件、和组合模具18的传送装置16,特别是机械臂96、活动头部74和操作部件76。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5到图10,现在将描述这类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的运行,借助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更换模塑单元12的模具所需的所有操作被完全自动化。
有利地,辅助系统10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同步地操控被使用来进行模塑单元12的模具更换的所有部件,即主要是固定部件、辅助模块100的致动部件和传送装置16。
如在图5上所示,辅助系统10的传送装置16处于待命状态。
制造机器14被控制,以从对应传送装置16的待命状态的称为生产模式的运行模式转换到对应辅助系统10的传送装置16的使用状态的称为干预模式的运行模式。
通过带动循环输送装置15转动,模塑单元12被定位在相对于传送装置16和辅助模块100的确定的基准位置中。
传送装置16的机械臂96通过控制单元被操控,以使头部74定位和抓持位于接合位置的模具18,该模具在相关联的储存部件102的座槽98中处于等待状态。
如在图6上所示,组合模具18由头部74的操作部件76A抓持。
更为确切的说,头部74相对于模具18定位,以便相对于头部74纵向固定的主夹钳78能够抓持模具18的顶部部分80。
一旦主夹钳78就位,控制单元就控制主夹钳78,以引起夹爪84从直至此时所处的第二息止位置向第一工作位置移动。
夹爪84则定位到座槽82中,有利地在模塑元件22上施加夹紧力,将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组合模具18。
副夹钳88也被控制从收起位置向前进位置移动,这在副夹钳88的夹爪92占据第二息止位置时进行。继而,一旦围绕模具18定位,夹钳88就被控制以引起夹爪92向第一工作位置移动,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夹爪92优选地也在组合模具18的部分90上施加夹紧力。
机械臂96则被控制以从座槽98取出组合模具18,继而被移动以定位头部74,如图7上所示,即使得头部74的第二操作部件76B面对预先定位在所述基准位置中、将进行其模具18更换的模塑单元12。
控制单元控制机械臂96移动,以定位头部74,使得主夹钳78能够抓持模具部分80,所述部分80凸出到占据闭合位置的模塑单元12之外。
主夹钳78的夹爪84于是被控制从第一息止位置向第二工作位置移动,以便夹爪84的至少一个部分进入座槽82中并在模塑元件22上施加夹紧力以形成组合模具18。
主夹钳78则占据在图8上所示的位置。
控制单元控制固定部件60,以释放在位于闭合位置的模塑单元12中处于接合位置的模塑元件22,所述释放在夹钳78的夹爪84安置到位之前或之后实施。
控制单元于是控制辅助模块100的致动部件,以首先引起解锁。解锁通过模块操纵机构获得,模块操纵机构按沿竖直方向、从低向高的作用力F1作用于锁定装置70的控制机构68上,以引起锁定部件66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的移动,这抵抗弹性回复机构72的作用进行。
辅助模块100的操纵机构继而施加沿横向方向的作用力F2在控制机构68上,从而引起模塑单元12的打开。
因此,模座20通过铰接部件48围绕转动轴线O枢转,直到达到如在图9上所示的模塑单元12的开放位置。
优选地,辅助模块100包括能够使支撑部件42(或底架)从模底38脱离的互补的致动部件、以及流体供给装置,以使得被两个模塑元件22紧围的模底38自由。
优选地,组合模具18保持在位,被单一主夹钳78支撑。
副夹钳88则被控制从其收起位置向其前进位置移动,以围绕部分90定位夹爪92,一旦定位好夹爪,控制单元就控制夹爪92在从息止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
作为变型,当模塑单元12的设计不允许副夹钳88的这类布置时或为了节约时间,控制机械臂96以使得头部74进行组合模具18的取出,副夹钳88仅仅在组合模具18被取出到模塑单元12外之后被布置就位。
传送装置16则占据在图10上所示的位置。
控制单元于是控制头部74围绕轴线A转动,以对调操作部件76A和76B。
因此,由第二操作部件76B承载的取出的组合模具18被移动,以将另一组合模具18、即有利地由第一操作部件76A预先承载的组合模具(图6)与占据开放位置的模塑单元12相对地呈放。
模具更换操作的第一阶段于是结束,组合模具18已被取出。
第二阶段于是开始,以插入另一组合模具18,为此,控制单元重新控制辅助系统10的不同部件,以相反的顺序实施刚刚描述过的步骤。
控制单元控制机械臂96,以使得头部74将新的组合模具18插入模塑单元12的模座20之间,在已预先控制其夹爪92从第一工作位置到第二息止位置之后,副夹钳88则向其收起位置移动(如果这没有在插入前进行过)。
控制单元则控制辅助模块100,更为特别地控制操纵机构,以引起模塑单元12的闭合和锁定。
锁定在闭合时自动地获得,这是因为锁定部件66有利地被释放,通过弹性回复机构72向锁定位置回复。
支撑部件42还被自动地重置到位,以固定和连接模底38。
控制单元则操控负压受控部件,以在腔室62中建立负压,所述负压能够引起真空吸盘效应,借助于真空吸盘作用,获得模塑元件22固定于模座20。
在固定模塑元件22之前或之后,主夹钳78通过控制单元被控制,以使其夹爪84向第二息止位置移动,继而头部74通过机械臂96,例如直接地向在图6上所示的位置被移动,以抓持一新的模具18和进行下一模塑单元12的模具更换。
在刚刚进行描述的所有操作中,模塑单元12是保持不动的,占据模塑单元12被引导到的确定的基准位置(图5)。
Claims (10)
1.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用于被使用以更换配备于容器制造机器(14)的模塑单元(12)的至少一个模具(18),所述容器制造机器使经过预先热调节的塑料材料预成型坯通过至少一种压力流体成型来制造容器,
所述模塑单元(12)至少包括:
-两个模座(20),所述两个模座安装成能在所述模塑单元(12)的至少开放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活动,和
-一模具(18),所述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能够被接合以占据接合位置或能够被分开以占据分离位置,
在所述模塑单元(12)中,所述模具(18)的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中的每一个能够通过相关联的固定部件(60)可拆卸地被固定于相关联的模座(20)之一,当所述模塑单元(12)位于闭合位置时,能够将所述相关联的固定部件(60)在至少固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控制,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包括用于传送形成称为组合模具的可传送的单元子组件的模具(18)的至少一个传送装置(16),所述传送装置(16)包括操作部件(76),所述操作部件包括至少一个主夹持机构(78),所述至少一个主夹持机构用于与所述组合模具(18)的第一部分(80)进行配合,以将模具(18)的所述至少两个模塑元件(22)接合在一起以便形成所述组合模具(18)并使其保持接合,当所述模塑单元(12)位于闭合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主夹持机构(78)能触及到所述第一部分(80),并且
所述操作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副夹持机构(88),所述至少一个副夹持机构用于与所述组合模具(18)的第二部分(90)进行配合,当所述模塑单元(12)位于开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部分是可触及到的,至少所述副夹持机构(88)安装成能在至少收起位置和前进位置之间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6)包括至少一个机械臂(96),用以相对于所述模塑单元(12)和沿坐标系(X,Y,Z)将用于操作至少一个组合模具(18)的所述操作部件(76)在空间中定位,以便进行所述模塑单元(12)的至少一个模具(18)的更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6)包括至少一个头部(74),所述头部与所述机械臂(96)相结合并包括所述操作部件(76),所述操作部件与至少一个组合模具(18)配合,以在所述模塑单元(12)的开放位置将所述至少一个组合模具(18)取出到所述两个模座(20)之外,和/或在所述模塑单元(12)的开放位置将所述至少一个组合模具(18)插入到所述两个模座(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主夹持机构由能够抓持所述组合模具(18)的所述第一部分(80)的主夹钳(78)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副夹持机构由能够抓持所述组合模具(18)的所述第二部分(90)的副夹钳(88)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6)的头部(74)包括双重操作部件(76),所述双重操作部件相应地由第一操作部件(76A)和第二操作部件(76B)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74)安装成能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活动,以便在模塑单元(12)的模具更换操作时选择性地定位用于操作组合模具(18)的所述第一操作部件(76A)或第二操作部件(76B)中的一个或另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包括辅助模块(100),所述辅助模块与所述传送装置(16)相结合,并包括至少能够选择性地引起所述模塑单元(12)的开放或闭合的致动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的辅助模块(100)包括能够将用于锁定所述模塑单元(12)的锁定装置(70)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选择性地控制的致动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更换辅助系统(10)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同步操控用于传送组合模具(18)的所述传送装置(16)的机械臂(96)的操作部件(76)以及所述辅助模块(100)的致动部件,以自动化地实现所述模塑单元(12)的模具更换操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151876 | 2011-03-08 | ||
FR1151876A FR2972386B1 (fr) | 2011-03-08 | 2011-03-08 | Systeme d'assistance au changement de moule d'unite de moulage d'une machine de fabrication de recipients |
PCT/EP2012/053881 WO2012120031A1 (fr) | 2011-03-08 | 2012-03-07 | Systeme d'assistance au changement de moule d'unite de moulage d'une machine de fabrication de recipient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02735A CN103402735A (zh) | 2013-11-20 |
CN103402735B true CN103402735B (zh) | 2015-08-19 |
Family
ID=4581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11949.0A Active CN103402735B (zh) | 2011-03-08 | 2012-03-07 | 容器制造机器的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74211B2 (zh) |
EP (2) | EP3705259B1 (zh) |
CN (1) | CN103402735B (zh) |
DE (2) | DE202012013536U1 (zh) |
FR (1) | FR2972386B1 (zh) |
WO (1) | WO201212003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90639B1 (fr) * | 2012-05-21 | 2014-06-13 | Sidel Participations | "installation pour la fabrication de recipients comportant un robot agence pour intervenir sur au moins deux unites" |
DE102013113074A1 (de) * | 2013-11-26 | 2015-05-28 | Krones Ag | Blasformmaschine mit Wechselroboter und Greif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rieb |
DE102013113077A1 (de) * | 2013-11-26 | 2015-05-28 | Krones Ag | Blasformmaschine mit Blasformwechselroboter mit zusätzlicher Behandlungsfunktion |
DE102013113076A1 (de) | 2013-11-26 | 2015-05-28 | Krones Ag | Blasformmaschine mit Wechselroboter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rieb |
DE102014103159A1 (de) * | 2014-03-10 | 2015-09-24 | Krones A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Umformen von Kunststoffvorformlingen zu Kunststoffbehältnissen mit automatischer Wechseleinrichtung für Garniturenteile |
WO2016008928A1 (en) * | 2014-07-17 | 2016-01-21 | Sacmi Imola S.C. | Device for unloading and storing preform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ntainers made of plastics |
US10576680B2 (en) * | 2015-11-19 | 2020-03-03 | The Boeing Company | Modular thermoforming system |
FR3064983B1 (fr) * | 2017-04-06 | 2020-11-06 | Ind Design For Foods Cups |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continue de recipients multi-format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
DE102017107950A1 (de) * | 2017-04-12 | 2018-10-18 | Krones Ag | Anpassbare Blasform |
CN107234207B (zh) * | 2017-06-02 | 2020-01-14 | 温州大学 | 六模冷墩机换模辅助机械手系统 |
FR3068802B1 (fr) * | 2017-07-10 | 2020-07-17 | Sidel Participations | Procede d'assistance a la programmation d'une unite electronique de commande d'une station de formage |
CN110154302B (zh) * | 2018-04-12 | 2024-01-09 | 淮阴师范学院 | 一种自动化可更换模具的热压成型机 |
FR3090458B1 (fr) * | 2018-12-21 | 2021-01-15 | Sidel Participations | Dispositif de remplacement de nez de tournette d'un four d'une installation de soufflage de préformes et procédé correspondant |
DE102022113466A1 (de) | 2022-05-27 | 2023-11-30 | Khs Gmbh | Mobiles Blasformmagazin, stationäres Blasformmagazinausrichtmittel, Positioni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ortsgenauen Positionierung eines mobilen Blasformmagazins |
DE102022115509A1 (de) | 2022-06-22 | 2023-12-28 | Khs Gmbh | Verfahren und Austausch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ierten Austauschen einer äußeren Form einer Umformstation gegen eine Wechselform |
DE102022129056A1 (de) | 2022-11-03 | 2024-05-08 | Khs Gmbh | Halterung zur Lagerung von Formteilen einer mehrteiligen Blasform, Blasformmagazin mit einer Halterung, Verfahren zum Lagern und/oder Bereitstellen von Formteilen einer mehrteiligen Blasform |
WO2024163881A1 (en) * | 2023-02-02 | 2024-08-08 | Abstract Ice, Inc. | Devices for shaping clear ice products and related methods |
DE102023117198A1 (de) * | 2023-06-29 | 2025-01-02 | Khs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Behälterbehandlungsanla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549039A (zh) | 1955-06-28 | |||
FR2646802B1 (fr) | 1989-05-11 | 1991-09-13 | Sidel Sa |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pour moule de type portefeuilles et moules incorporant un tel dispositif |
FR2653058B1 (fr) | 1989-10-18 | 1992-04-24 | Sidel Sa | Dispositif d'ouverture et de fermeture pour moule du type porte-feuilles, et installation de moulage qui en est equipee. |
FR2659265B1 (fr) | 1990-03-06 | 1992-06-26 | Sidel Sa | Procede de dispositif pour fabriquer des recipients en matieres thermoplastiques par soufflage ou etirage-soufflage. |
JPH05285766A (ja) | 1992-04-14 | 1993-11-02 | Fanuc Ltd | 工作機械の自動工具交換装置 |
FR2709264B1 (fr) | 1993-08-26 | 1995-10-27 | Sidel Sa | Installation de fabrication de récipients par soufflage de préformes en matière plastique. |
JP2940850B2 (ja) | 1994-06-21 | 1999-08-25 | 株式会社小松ライト製作所 | 自動成形装置 |
FR2733176B1 (fr) | 1995-04-19 | 1997-06-27 | Sidel Sa | Dispositif pour fabriquer des recipients en une matiere thermoplastique par soufflage ou etirage-soufflage |
FR2764544B1 (fr) | 1997-06-16 | 1999-09-24 | Sidel Sa | Tuyere de soufflage de recipients en matiere plastique et installation pourvue d'une telle tuyere |
FR2796588B1 (fr) | 1999-07-23 | 2001-10-12 | Sidel Sa | Machine de soufflage de recipients a poignee rapportee comportant un bras de transfert perfectionne |
CN2423089Y (zh) * | 2000-06-02 | 2001-03-14 | 马镇鑫 | 一种吹塑机模具夹持装置 |
FR2843714B1 (fr) | 2002-08-22 | 2004-10-29 | Sidel Sa | Dispositif de moulage, par soufflage ou etirage-soufflage, de recipients en materiau thermoplastique |
FR2902688B1 (fr) | 2006-06-26 | 2010-10-22 | Sidel Participations |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fond de moule sur un support |
FR2912952B1 (fr) | 2007-02-27 | 2013-08-16 | Sidel Participations | Dispositif de moulage pour la fabrication de recipients en materiau thermoplastique |
FR2915475B1 (fr) | 2007-04-30 | 2009-07-31 | Sidel Participations | Dispositif de transfert et installation de type lineaire pour la fabrication de recipients |
DE102008004773B4 (de) * | 2008-01-16 | 2022-03-10 | Krone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Umrüsten einer Blasmaschine |
DE102009023726A1 (de) * | 2009-06-03 | 2010-12-09 | Krones Ag | Blasmaschine und Wechselautomat |
DE102009039104A1 (de) | 2009-08-27 | 2011-03-03 | Kuka Roboter Gmbh | Greifer, Verfahren zum Wechseln wenigstens eines Aufsatzbackens eines Greifers, sowie frei programmierbarer Manipulator mit einem solchen Greifer |
DE102009039696A1 (de) | 2009-09-02 | 2011-03-24 | Krones Ag | Vorrichtung zum Umformen von Kunststoffbehältnissen mit einer Blasform |
DE102009039700A1 (de) * | 2009-09-02 | 2011-03-10 | Krones Ag | Magazinvorrichtung zur Aufbewahrung von Blasformen |
DE202009018781U1 (de) | 2009-09-02 | 2013-07-08 | Krones Ag | Vorrichtung zur Montage und/oder Demontage von Blasformen |
FR2949703A1 (fr) | 2009-09-07 | 2011-03-11 | Sidel Participations | Dispositif de moulage equipe de moyens de fixation d'un demi-moule par attaction contre le fond d'un logement associe d'un porte-moule |
FR2954207B1 (fr) | 2009-12-21 | 2013-09-27 | Sidel Participations | Machine pour la fabrication de recipients comportant un systeme d'assistance au changement de moule |
-
2011
- 2011-03-08 FR FR1151876A patent/FR2972386B1/fr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3-07 DE DE202012013536.8U patent/DE202012013536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03-07 WO PCT/EP2012/053881 patent/WO2012120031A1/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3-07 US US14/003,936 patent/US8974211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3-07 DE DE202012013696.8U patent/DE202012013696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03-07 CN CN201280011949.0A patent/CN103402735B/zh active Active
- 2012-03-07 EP EP20166834.0A patent/EP3705259B1/fr active Active
- 2012-03-07 EP EP12708303.8A patent/EP2683540B2/fr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83540B1 (fr) | 2020-04-29 |
WO2012120031A1 (fr) | 2012-09-13 |
EP2683540B2 (fr) | 2023-01-18 |
EP2683540A1 (fr) | 2014-01-15 |
US20140004219A1 (en) | 2014-01-02 |
CN103402735A (zh) | 2013-11-20 |
EP3705259A1 (fr) | 2020-09-09 |
DE202012013536U1 (de) | 2017-08-07 |
EP3705259B1 (fr) | 2023-06-21 |
FR2972386A1 (fr) | 2012-09-14 |
FR2972386B1 (fr) | 2014-10-10 |
US8974211B2 (en) | 2015-03-10 |
DE202012013696U1 (de) | 2019-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02735B (zh) | 容器制造机器的模塑单元的模具更换辅助系统 | |
CN102481721B (zh) | 更换模具的方法 | |
CN103415386B (zh) | 用于为容器制造机器配备的模制单元更换模具的自动化系统 | |
CN102666053B (zh) | 包括模具更换辅助系统的容器制造机器 | |
US7037099B2 (en) | Device for blow-molding containers | |
JP4918546B2 (ja) | ブロー成形型セグメントの取り付け装置、ブローステーション及びブロー成形機 | |
CN101486251B (zh) | 吹塑机的更换方法 | |
CN105034326B (zh) | 具有自动驱动的基底联轴器的吹塑机 | |
CN102481719B (zh) | 配有将半模通过吸附固定于模座相关联的座槽底部的部件的吹制模制装置 | |
CN102001178B (zh) | 用于安装和/或卸载吹塑模具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481722A (zh) | 配有由滑动固定锁舌紧固半模的受控固定部件的模制装置 | |
CN102001179A (zh) | 用于安装和/或除去吹塑模具的方法和设备 | |
US9821506B2 (en) | Blow-moulding device with preloadable attachment for blow moulds | |
CN105658409A (zh) | 包括补偿夹具的用于制造容器的模塑单元 | |
CN103402736A (zh) | 用于吹塑成型容器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950758B (zh) | 采用压垫将塑性材料预制件成型为塑性材料容器的设备 | |
CN107107447B (zh) | 具有自动驱动的底部耦合器的吹塑机 | |
CN106457649A (zh) | 带把手的容器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及制造装置 | |
CN212331558U (zh) | 用于将塑料型坯转换成塑料容器的设备 | |
CN118843535A (zh) | 冷却和取出用于生产塑料容器的预成型件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