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5251B -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85251B CN103385251B CN201210146351.4A CN201210146351A CN103385251B CN 103385251 B CN103385251 B CN 103385251B CN 201210146351 A CN201210146351 A CN 201210146351A CN 103385251 B CN103385251 B CN 1033852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ylar
- acre
- grams
- active component
- t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杀虫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吡丙醚,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本发明组合物对危害农业生产的多种害虫具有增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在农作物害虫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吡丙醚(pyriproxyfen)化学名称:4-苯氧基苯基(RS)-2-(2-吡啶基氧)丙基醚。吡丙醚是一种保幼激素类型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强烈的杀卵作用。吡丙醚还具有内吸性转移活性,可以影响隐藏在叶片背后的幼虫。对昆虫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影响昆虫蜕变和繁殖。对斜纹夜蛾的毒理试验表现,吡丙醚在血淋巴中高浓度的存留,加速昆虫前胸腺向性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由于吡丙醚能使昆虫缺少产卵所需的刺激因素,抑制胚胎发育及卵的孵化,或生成没有生活能力的卵,从而有效的控制并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吡丙醚、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单剂长期使用可能带来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以及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载体。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吡丙醚,活性成分B选自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优选的重量比为1︰60~40︰1;更优选为吡丙醚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1︰10~20︰1,吡丙醚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30~15︰1,吡丙醚与异丙威的重量比为1︰40~10︰1,吡丙醚与速灭威的重量比为1︰40~10︰1,吡丙醚与甲萘威的重量比为1︰40~10︰1。
所述的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粮食作物、纤维作物、豆类作物上害虫的用途。
所述的害虫包括: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蚜虫、飞虱、叶蝉、粉虱、棉铃虫、造桥虫、地老虎、稻瘿蚊、介壳虫、矢尖蚧、烟青虫、蓟马、卷叶蛾、食心虫。
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抗冻剂等。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较优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悬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60%、活性成分B0.5%~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 60%、活性成分B0.5%~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溶剂1~30%、乳化剂1%~15%、抗冻剂0~8%、增稠剂0~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分散剂2%~10%、消泡剂0.01%~2%、溶剂1~15%、增稠剂0%~2%、乳化剂2%~12%、抗冻剂0~8%、稳定剂0~3%、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溶剂1~30%、乳化剂3%~25%、抗冻剂0~8%、消泡剂0.01%~2%、稳定剂0~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0.5%~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剂1%~10%、溶剂1~10%、乳化剂1%~7%、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0.5%~50%、活性成分B 0.5%~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2%、分散剂1%~12%、湿润剂1%~8%、溶剂1%~15%、乳化剂1%~6%、消泡剂0.01% ~2%、增稠剂0~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 分散性 | 悬浮率 | 湿润时间 | 细度(通过45μm试验筛) | 含水量 |
本发明所有实例 | ≥90% | ≥90% | ≤90秒 | ≥98% | ≤2% |
农药产品规格要求 | ≥80% | ≥80% | ≤120秒 | ≥95% | ≤3% |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 分散性 | 悬浮率 | 湿润时间 | 细度(通过55μm试验筛) | 含水量 |
本发明所有实例 | ≥90% | ≥90% | ≤80秒 | ≥99% | ≤1.5% |
农药产品规格要求 | ≥80% | ≥80% | ≤120秒 | ≥95% | ≤3% |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 持久起泡性(1分钟后) | 乳液稳定性 | 倾倒后残余物 | 热贮(50℃)稳定性(有效成分分解率) | 低温(0℃)稳定性(离析物体积) |
本发明所有实例 | ≤20ml | 良好 | ≤1% | ≤3% | ≤0.1ml |
农药产品规格要求 | ≤25ml | 合格 | ≤3% | ≤5% | ≤0.3ml |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 悬浮率 | 持久起泡性(1分钟后) | 倾倒后残余物 | 热贮(50℃)稳定性(有效成分分解率) | 低温(0℃)稳定性(离析物体积) |
本发明所有实例 | ≥95% | ≤20ml | ≤3% | ≤3% | ≤0.1ml |
农药产品规格要求 | ≥80% | ≤25ml | ≤5% | ≤5% | ≤0.3ml |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吡丙醚与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和持效作用;(2)对果树、蔬菜、粮食作物、纤维作物、豆类作物上的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蚜虫、飞虱、叶蝉、粉虱、棉铃虫、造桥虫、地老虎、稻瘿蚊、介壳虫、矢尖蚧、烟青虫、蓟马、卷叶蛾、食心虫等均有较高活性;(3)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并且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例1~17 可湿性粉剂
将吡丙醚、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2。
表1 实例1~8组分及含量
表2 实例9~17组分及含量
将表1、2中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18~ 34 水分散粒剂
将吡丙醚、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3、4。
表3 实例18~25组分及含量
表4 实例26~34组分及含量
将表3、4中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35~ 51 悬浮剂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吡丙醚、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5、6。
表5 实例35~42组分及含量
表6 实例43~51组分及含量
将5、6表中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52~68 水乳剂
将吡丙醚、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7、8。
表7 实例52~59组分及含量
表8 实例60~68组分及含量
将7、8表中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69~85悬乳剂
将有效成分B中加入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稳定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活性成分有效成分B悬浮剂,然后将吡丙醚、乳化剂、溶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9、10。
表9 实例52~59组分及含量
表10 实例77~85组分及含量
将9、10表中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86~92 微乳剂
将吡丙醚、活性成分B溶解在装有溶剂的均化器中,将乳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稳定剂(可加可不加)加入到装有上述溶液的均化器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后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最后得到外观清澈透明的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11。
表11 实例86~92组分及含量
将表中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93~99 微囊悬浮剂
将吡丙醚、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12。
表12 实例93~99组分及含量
将表中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100~106 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吡丙醚、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消泡剂、增稠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吡丙醚,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悬浮剂,然后将悬浮剂加入到微胶囊悬浮剂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13。
表13实施例100~106各组分及重量份
将表中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五个系列浓度,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5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
死亡率(%)=———————————— ×100
药前活虫数
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100
100-对照组死亡率
将害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吡丙醚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吡丙醚的LC50
有效活性成分B的毒力指数(TI)= ——————————×100
有效活性成分B的LC50
吡丙醚的LC50
M的毒力指数(ATI)= ————————×100
M的LC5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 吡丙醚的TI×P吡丙醚+有效活性成分B的TI×P有效活性成分B
M的ATI
共毒系数(CTC)= ——————×100
M的TTI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有效活性成分B为有效活性成分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吡丙醚为吡丙醚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B选自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害虫:水稻稻纵卷叶螟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吡丙醚与茚虫威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4 吡丙醚与茚虫威复配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 配比 | LC50(ug/mL) | 共毒系数(CTC) |
吡丙醚 | — | 1.56 | — |
茚虫威 | — | 2.25 | — |
吡丙醚︰茚虫威 | 1:80 | 1.33 | 168.25 |
吡丙醚︰茚虫威 | 1:60 | 1.24 | 180.15 |
吡丙醚︰茚虫威 | 1:30 | 1.16 | 191.24 |
吡丙醚︰茚虫威 | 1:10 | 1.05 | 206.00 |
吡丙醚︰茚虫威 | 1:5 | 0.88 | 238.13 |
吡丙醚︰茚虫威 | 1:1 | 0.73 | 252.40 |
吡丙醚︰茚虫威 | 2:1 | 0.65 | 267.33 |
吡丙醚︰茚虫威 | 5:1 | 0.65 | 252.93 |
吡丙醚︰茚虫威 | 10:1 | 0.69 | 232.57 |
吡丙醚︰茚虫威 | 20:1 | 0.76 | 208.31 |
吡丙醚︰茚虫威 | 40:1 | 0.81 | 194.04 |
吡丙醚︰茚虫威 | 60:1 | 0.92 | 170.42 |
由表14可知,吡丙醚与茚虫威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配比在1︰80~6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吡丙醚与茚虫威的配比在1︰10~20︰1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吡丙醚与茚虫威重量比为2: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吡丙醚与茚虫威配比为1:10、1:9、1:8、1:7、1:6、1:5、1:4、1:3、1:2、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1时,吡丙醚与茚虫威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二化螟、三化螟、蚜虫、飞虱、叶蝉、粉虱、棉铃虫、造桥虫、地老虎、稻瘿蚊、介壳虫、矢尖蚧、烟青虫、蓟马、卷叶蛾、食心虫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害虫:水稻稻飞虱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吡丙醚与噻嗪酮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表15 吡丙醚与噻嗪酮复配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 配比 | LC50(ug/mL) | 共毒系数(CTC) |
吡丙醚 | — | 2.34 | — |
噻嗪酮 | — | 4.56 | — |
吡丙醚︰噻嗪酮 | 1:80 | 2.54 | 177.45 |
吡丙醚︰噻嗪酮 | 1:60 | 2.42 | 185.54 |
吡丙醚︰噻嗪酮 | 1:40 | 2.34 | 190.46 |
吡丙醚︰噻嗪酮 | 1:30 | 2.06 | 214.79 |
吡丙醚︰噻嗪酮 | 1:10 | 1.77 | 237.17 |
吡丙醚︰噻嗪酮 | 1:5 | 1.54 | 255.68 |
吡丙醚︰噻嗪酮 | 1:2 | 1.24 | 279.39 |
吡丙醚︰噻嗪酮 | 1:1 | 1.23 | 251.45 |
吡丙醚︰噻嗪酮 | 5:1 | 1.08 | 235.80 |
吡丙醚︰噻嗪酮 | 15:1 | 1.12 | 215.49 |
吡丙醚︰噻嗪酮 | 20:1 | 1.26 | 190.12 |
吡丙醚︰噻嗪酮 | 40:1 | 1.33 | 178.05 |
吡丙醚︰噻嗪酮 | 60:1 | 0.98 | 160.92 |
由表15可知,吡丙醚与噻嗪酮对水稻稻飞虱配比在1︰80~6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吡丙醚与噻嗪酮的配比在1︰30~15︰1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吡丙醚与噻嗪酮重量比为1:2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吡丙醚与噻嗪酮配比为1:30、1:25、1: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2:1、3:1、4:1、5:1、6:1、7:1、8:1、9:1、10:1、15:1时,吡丙醚与噻嗪酮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蚜虫、叶蝉、粉虱、棉铃虫、造桥虫、地老虎、稻瘿蚊、介壳虫、矢尖蚧、烟青虫、蓟马、卷叶蛾、食心虫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害虫: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吡丙醚与异丙威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表16 吡丙醚与异丙威复配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 配比 | LC50(ug/mL) | 共毒系数(CTC) |
吡丙醚 | — | 2.16 | — |
异丙威 | — | 10.52 | — |
吡丙醚︰异丙威 | 1:80 | 5.85 | 171.63 |
吡丙醚︰异丙威 | 1:60 | 5.16 | 191.71 |
吡丙醚︰异丙威 | 1:40 | 4.54 | 211.73 |
吡丙醚︰异丙威 | 1:30 | 3.93 | 237.97 |
吡丙醚︰异丙威 | 1:10 | 3.07 | 253.48 |
吡丙醚︰异丙威 | 1:6 | 2.49 | 272.06 |
吡丙醚︰异丙威 | 1:1 | 1.44 | 248.90 |
吡丙醚︰异丙威 | 5:1 | 1.13 | 220.33 |
吡丙醚︰异丙威 | 10:1 | 1.08 | 215.57 |
吡丙醚︰异丙威 | 20:1 | 1.17 | 191.88 |
吡丙醚︰异丙威 | 40:1 | 1.22 | 180.55 |
吡丙醚︰异丙威 | 60:1 | 1.33 | 164.55 |
由表16可知,吡丙醚与异丙威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配比在1︰80~6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吡丙醚与异丙威的配比在1︰40~10︰1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吡丙醚与异丙威重量比为1:6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吡丙醚与异丙威配比为1:40、1:35、1:30、1:25、1: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2:1、3:1、4:1、5:1、6:1、7:1、8:1、9:1、10:1时,吡丙醚与异丙威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甜菜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蚜虫、飞虱、叶蝉、粉虱、棉铃虫、造桥虫、地老虎、稻瘿蚊、介壳虫、矢尖蚧、烟青虫、蓟马、卷叶蛾、食心虫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害虫:水稻叶蝉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吡丙醚与速灭威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表17 吡丙醚与速灭威复配对水稻叶蝉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 配比 | LC50(ug/mL) | 共毒系数(CTC) |
吡丙醚 | — | 1.83 | — |
速灭威 | — | 9.26 | — |
吡丙醚︰速灭威 | 1:80 | 4.97 | 177.42 |
吡丙醚︰速灭威 | 1:60 | 4.46 | 194.67 |
吡丙醚︰速灭威 | 1:40 | 3.92 | 214.94 |
吡丙醚︰速灭威 | 1:30 | 3.51 | 233.27 |
吡丙醚︰速灭威 | 1:10 | 2.68 | 252.37 |
吡丙醚︰速灭威 | 1:8 | 2.39 | 267.00 |
吡丙醚︰速灭威 | 1:1 | 1.19 | 256.81 |
吡丙醚︰速灭威 | 5:1 | 0.91 | 232.14 |
吡丙醚︰速灭威 | 10:1 | 0.95 | 207.79 |
吡丙醚︰速灭威 | 20:1 | 1.01 | 188.39 |
吡丙醚︰速灭威 | 40:1 | 1.08 | 172.83 |
吡丙醚︰速灭威 | 60:1 | 1.11 | 167.06 |
由表17可知,吡丙醚与速灭威对水稻叶蝉配比在1︰80~6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吡丙醚与速灭威的配比在1︰40~10︰1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吡丙醚与速灭威重量比为1:8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吡丙醚与速灭威配比为1:40、1:35、1:30、1:25、1: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2:1、3:1、4:1、5:1、6:1、7:1、8:1、9:1、10:1时,吡丙醚与速灭威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蚜虫、飞虱、粉虱、棉铃虫、造桥虫、地老虎、稻瘿蚊、介壳虫、矢尖蚧、烟青虫、蓟马、卷叶蛾、食心虫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六
供试害虫:棉花棉铃虫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吡丙醚与甲萘威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表18 吡丙醚与甲萘威复配对棉花棉铃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供试药剂 | 配比 | LC50(ug/mL) | 共毒系数(CTC) |
吡丙醚 | — | 2.51 | — |
甲萘威 | — | 15.28 | — |
吡丙醚︰甲萘威 | 1:80 | 7.93 | 181.30 |
吡丙醚︰甲萘威 | 1:60 | 7.26 | 194.27 |
吡丙醚︰甲萘威 | 1:40 | 6.27 | 216.80 |
吡丙醚︰甲萘威 | 1:30 | 5.52 | 237.79 |
吡丙醚︰甲萘威 | 1:10 | 3.96 | 263.83 |
吡丙醚︰甲萘威 | 1:1 | 1.79 | 240.88 |
吡丙醚︰甲萘威 | 5:1 | 1.29 | 226.06 |
吡丙醚︰甲萘威 | 10:1 | 1.29 | 210.57 |
吡丙醚︰甲萘威 | 20:1 | 1.34 | 195.08 |
吡丙醚︰甲萘威 | 40:1 | 1.42 | 180.44 |
吡丙醚︰甲萘威 | 60:1 | 1.48 | 171.95 |
由表18可知,吡丙醚与甲萘威对棉花棉铃虫配比在1︰80~6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吡丙醚与甲萘威的配比在1︰40~10︰1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吡丙醚与甲萘威重量比为1:10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吡丙醚与甲萘威配比为1:40、1:35、1:30、1:25、1:20、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2:1、3:1、4:1、5:1、6:1、7:1、8:1、9:1、10:1时,吡丙醚与甲萘威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蚜虫、飞虱、叶蝉、粉虱、造桥虫、地老虎、稻瘿蚊、介壳虫、矢尖蚧、烟青虫、蓟马、卷叶蛾、食心虫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七 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吡丙醚悬浮剂(市购)、15%茚虫威悬浮剂(市购)、10%噻嗪酮乳油(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0%速灭威乳油(市购)、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市购)。
药前调查稻纵卷叶螟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9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制剂用药量 | 施药1天后防效(%) | 施药3天后防效(%) | 施药7天后防效(%) |
实施例1 | 7克/亩 | 97.43 | 97.93 | 96.22 |
实施例6 | 10克/亩 | 98.74 | 95.67 | 98.36 |
实施例12 | 30克/亩 | 96.28 | 97.85 | 99.47 |
实施例20 | 12克/亩 | 97.14 | 95.82 | 96.53 |
实施例24 | 25克/亩 | 98.33 | 96.15 | 98.11 |
实施例37 | 18克/亩 | 96.78 | 95.69 | 97.60 |
实施例57 | 30克/亩 | 97.96 | 98.57 | 99.88 |
实施例70 | 11克/亩 | 98.41 | 96.58 | 98.24 |
实施例90 | 32克/亩 | 96.38 | 95.71 | 97.18 |
实施例104 | 27克/亩 | 99.09 | 97.24 | 96.68 |
10%吡丙醚悬浮剂 | 48克/亩 | 63.34 | 67.85 | 62.07 |
15%茚虫威悬浮剂 | 16克/亩 | 66.57 | 65.34 | 67.60 |
10%噻嗪酮乳油 | 87克/亩 | 64.23 | 66.43 | 64.32 |
20%异丙威乳油 | 40克/亩 | 68.61 | 65.17 | 67.43 |
20%速灭威乳油 | 35克/亩 | 63.78 | 64.75 | 62.48 |
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 | 95克/亩 | 67.59 | 69.86 | 68.91 |
由表19可以看出,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八 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吡丙醚悬浮剂(市购)、15%茚虫威悬浮剂(市购)、10%噻嗪酮乳油(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0%速灭威乳油(市购)、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市购)。
药前调查水稻稻飞虱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0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制剂用药量 | 施药1天后防效(%) | 施药3天后防效(%) | 施药7天后防效(%) |
实施例2 | 8克/亩 | 97.83 | 98.68 | 99.77 |
实施例14 | 27克/亩 | 96.34 | 97.58 | 96.39 |
实施例28 | 30克/亩 | 95.52 | 99.47 | 98.95 |
实施例33 | 25克/亩 | 97.61 | 96.86 | 95.21 |
实施例41 | 20克/亩 | 96.75 | 95.67 | 97.42 |
实施例54 | 9克/亩 | 97.35 | 99.26 | 95.17 |
实施例74 | 12克/亩 | 98.87 | 95.53 | 96.71 |
实施例88 | 11克/亩 | 95.45 | 97.68 | 98.61 |
实施例95 | 15克/亩 | 96.35 | 95.43 | 99.39 |
实施例102 | 20克/亩 | 99.81 | 98.54 | 95.82 |
10%吡丙醚悬浮剂 | 40克/亩 | 63.35 | 63.37 | 67.14 |
15%茚虫威悬浮剂 | 15克/亩 | 66.74 | 65.78 | 64.95 |
10%噻嗪酮乳油 | 90克/亩 | 65.98 | 66.55 | 68.36 |
20%异丙威乳油 | 50克/亩 | 64.26 | 62.46 | 63.73 |
20%速灭威乳油 | 40克/亩 | 68.57 | 66.69 | 64.12 |
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 | 90克/亩 | 67.44 | 62.30 | 65.76 |
由表20可以看出,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九 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白粉虱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吡丙醚悬浮剂(市购)、15%茚虫威悬浮剂(市购)、10%噻嗪酮乳油(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0%速灭威乳油(市购)、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市购)。
药前调查番茄白粉虱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1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白粉虱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制剂用药量 | 施药1天后防效(%) | 施药3天后防效(%) | 施药7天后防效(%) |
实施例4 | 17克/亩 | 95.83 | 98.62 | 97.44 |
实施例10 | 20克/亩 | 99.58 | 96.78 | 96.49 |
实施例17 | 22克/亩 | 95.64 | 99.83 | 99.32 |
实施例31 | 25克/亩 | 96.07 | 97.25 | 97.96 |
实施例47 | 16克/亩 | 98.67 | 98.28 | 96.35 |
实施例64 | 26克/亩 | 97.13 | 96.78 | 98.49 |
实施例80 | 29克/亩 | 99.64 | 98.52 | 95.81 |
实施例84 | 14克/亩 | 99.19 | 95.91 | 96.75 |
实施例97 | 28克/亩 | 95.59 | 97.38 | 96.27 |
实施例99 | 27克/亩 | 99.35 | 98.56 | 97.49 |
实施例106 | 28克/亩 | 95.78 | 97.91 | 95.82 |
10%吡丙醚悬浮剂 | 45克/亩 | 68.44 | 64.34 | 66.49 |
15%茚虫威悬浮剂 | 20克/亩 | 66.24 | 69.57 | 67.35 |
10%噻嗪酮乳油 | 85克/亩 | 68.88 | 64.62 | 63.68 |
20%异丙威乳油 | 45克/亩 | 62.86 | 65.15 | 66.71 |
20%速灭威乳油 | 50克/亩 | 63.75 | 65.96 | 66.43 |
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 | 100克/亩 | 64.32 | 68.57 | 64.09 |
由表21可以看出,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番茄白粉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 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棉花棉铃虫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吡丙醚悬浮剂(市购)、15%茚虫威悬浮剂(市购)、10%噻嗪酮乳油(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0%速灭威乳油(市购)、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市购)。
药前调查棉花棉铃虫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2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棉花棉铃虫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制剂用药量 | 施药1天后防效(%) | 施药3天后防效(%) | 施药7天后防效(%) |
实施例8 | 8克/亩 | 96.84 | 97.63 | 96.82 |
实施例19 | 14克/亩 | 95.71 | 98.73 | 97.81 |
实施例26 | 14克/亩 | 97.64 | 96.72 | 96.63 |
实施例49 | 19克/亩 | 98.85 | 95.85 | 95.86 |
实施例59 | 7克/亩 | 96.84 | 94.87 | 98.70 |
实施例77 | 17克/亩 | 96.64 | 95.66 | 96.81 |
实施例83 | 22克/亩 | 97.78 | 96.85 | 99.88 |
实施例86 | 10克/亩 | 99.88 | 98.86 | 97.67 |
实施例94 | 13克/亩 | 96.64 | 95.70 | 99.79 |
实施例103 | 18克/亩 | 95.88 | 96.89 | 98.8 |
实施例105 | 30克/亩 | 97.76 | 99.66 | 96.87 |
10%吡丙醚悬浮剂 | 50克/亩 | 67.88 | 69.29 | 65.76 |
15%茚虫威悬浮剂 | 15克/亩 | 64.05 | 68.94 | 66.63 |
10%噻嗪酮乳油 | 90克/亩 | 66.12 | 67.87 | 63.41 |
20%异丙威乳油 | 60克/亩 | 65.59 | 65.16 | 66.73 |
20%速灭威乳油 | 40克/亩 | 67.23 | 64.45 | 68.64 |
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 | 85克/亩 | 63.37 | 65.31 | 69.62 |
由表22可以看出,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棉花棉铃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一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四川省雅安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吡丙醚悬浮剂(市购)、15%茚虫威悬浮剂(市购)、10%噻嗪酮乳油(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0%速灭威乳油(市购)、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市购)。
药前调查茶小绿叶蝉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3 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制剂用药量 | 施药1天后防效(%) | 施药3天后防效(%) | 施药7天后防效(%) |
实施例7 | 12克/亩 | 98.34 | 95.65 | 98.78 |
实施例11 | 30克/亩 | 95.23 | 96.56 | 97.73 |
实施例22 | 20克/亩 | 98.85 | 95.41 | 99.19 |
实施例27 | 18克/亩 | 96.78 | 97.22 | 98.37 |
实施例38 | 5克/亩 | 95.92 | 98.36 | 95.65 |
实施例44 | 15克/亩 | 97.57 | 96.38 | 97.86 |
实施例56 | 17克/亩 | 95.15 | 98.79 | 95.60 |
实施例62 | 23克/亩 | 97.47 | 96.92 | 95.03 |
实施例72 | 6克/亩 | 98.58 | 97.39 | 96.24 |
实施例91 | 25克/亩 | 95.71 | 99.05 | 98.49 |
实施例96 | 10克/亩 | 98.57 | 95.62 | 96.38 |
10%吡丙醚悬浮剂 | 40克/亩 | 65.67 | 63.25 | 68.38 |
15%茚虫威悬浮剂 | 15克/亩 | 64.34 | 65.82 | 66.83 |
10%噻嗪酮乳油 | 85克/亩 | 68.45 | 63.37 | 68.94 |
20%异丙威乳油 | 45克/亩 | 61.52 | 63.72 | 64.17 |
20%速灭威乳油 | 35克/亩 | 64.68 | 67.79 | 68.36 |
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 | 95克/亩 | 67.59 | 62.28 | 65.46 |
由表23可以看出,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二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甘蓝菜青虫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吡丙醚悬浮剂(市购)、15%茚虫威悬浮剂(市购)、10%噻嗪酮乳油(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0%速灭威乳油(市购)、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市购)。
药前调查甘蓝菜青虫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4 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甘蓝菜青虫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制剂用药量 | 施药1天后防效(%) | 施药3天后防效(%) | 施药7天后防效(%) |
实施例5 | 15克/亩 | 96.35 | 98.65 | 96.94 |
实施例16 | 8克/亩 | 97.58 | 97.84 | 98.26 |
实施例32 | 25克/亩 | 95.42 | 95.67 | 96.16 |
实施例36 | 12克/亩 | 99.77 | 96.51 | 97.99 |
实施例39 | 18克/亩 | 95.69 | 98.25 | 96.73 |
实施例45 | 17克/亩 | 98.17 | 97.83 | 95.33 |
实施例53 | 8克/亩 | 95.77 | 96.78 | 98.95 |
实施例67 | 14克/亩 | 96.85 | 98.41 | 97.89 |
实施例76 | 10克/亩 | 97.96 | 95.58 | 95.14 |
实施例89 | 17克/亩 | 95.42 | 98.69 | 96.22 |
实施例98 | 25克/亩 | 97.16 | 95.58 | 95.33 |
10%吡丙醚悬浮剂 | 45克/亩 | 66.28 | 68.39 | 67.65 |
15%茚虫威悬浮剂 | 15克/亩 | 65.64 | 68.57 | 65.83 |
10%噻嗪酮乳油 | 90克/亩 | 68.45 | 63.32 | 66.76 |
20%异丙威乳油 | 55克/亩 | 64.27 | 66.16 | 67.78 |
20%速灭威乳油 | 35克/亩 | 63.58 | 65.82 | 69.93 |
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 | 95克/亩 | 67.45 | 64.27 | 66.62 |
由表24可以看出,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甘蓝菜青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三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苹果食心虫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吡丙醚悬浮剂(市购)、15%茚虫威悬浮剂(市购)、10%噻嗪酮乳油(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0%速灭威乳油(市购)、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市购)。
药前调查苹果食心虫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5 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苹果食心虫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稀释倍数 | 施药1天后防效(%) | 施药3天后防效(%) | 施药7天后防效(%) |
实施例9 | 4000倍 | 96.54 | 98.46 | 96.73 |
实施例25 | 5000倍 | 98.35 | 97.42 | 95.89 |
实施例30 | 9000倍 | 95.71 | 96.28 | 98.65 |
实施例35 | 4800倍 | 98.97 | 98.82 | 95.14 |
实施例42 | 6000倍 | 95.88 | 97.67 | 99.76 |
实施例43 | 3600倍 | 96.71 | 99.59 | 98.36 |
实施例51 | 3000倍 | 97.43 | 95. 48 | 96.23 |
实施例66 | 3400倍 | 98.27 | 96.52 | 97.15 |
实施例79 | 3800倍 | 96.37 | 97.18 | 98.69 |
实施例92 | 3600倍 | 95.77 | 99.46 | 96.34 |
实施例93 | 8000倍 | 96.25 | 98.83 | 97.52 |
10%吡丙醚悬浮剂 | 1000倍 | 65.36 | 64.53 | 63.69 |
15%茚虫威悬浮剂 | 3000倍 | 64.74 | 66.57 | 66.48 |
10%噻嗪酮乳油 | 550倍 | 65.86 | 63.85 | 65.14 |
20%异丙威乳油 | 300倍 | 66.73 | 66.58 | 64.96 |
20%速灭威乳油 | 250倍 | 64.14 | 63.27 | 65.23 |
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 | 200倍 | 65.22 | 66.35 | 63.31 |
由表25可以看出,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苹果食心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四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烟草烟青虫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吡丙醚悬浮剂(市购)、15%茚虫威悬浮剂(市购)、10%噻嗪酮乳油(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0%速灭威乳油(市购)、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市购)。
药前调查烟草烟青虫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6 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烟草烟青虫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制剂用药量 | 施药1天后防效(%) | 施药3天后防效(%) | 施药7天后防效(%) |
实施例13 | 14克/亩 | 98.39 | 96.56 | 99.46 |
实施例18 | 11克/亩 | 95.88 | 95.65 | 97.73 |
实施例23 | 12克/亩 | 98.34 | 96.82 | 98.48 |
实施例34 | 28克/亩 | 96.91 | 97.65 | 95.37 |
实施例40 | 17克/亩 | 95.72 | 98.54 | 97.49 |
实施例48 | 29克/亩 | 98.91 | 96.46 | 99.74 |
实施例52 | 13克/亩 | 95.43 | 97.65 | 98.27 |
实施例58 | 18克/亩 | 97.86 | 95.28 | 97.33 |
实施例61 | 15克/亩 | 96.79 | 96.56 | 99.18 |
实施例73 | 16克/亩 | 95.84 | 98.46 | 95.23 |
实施例82 | 25克/亩 | 98.65 | 96.98 | 99.17 |
10%吡丙醚悬浮剂 | 50克/亩 | 64.66 | 65.27 | 68.94 |
15%茚虫威悬浮剂 | 15克/亩 | 65.88 | 66.53 | 67.16 |
10%噻嗪酮乳油 | 85克/亩 | 66.99 | 63.46 | 64.34 |
20%异丙威乳油 | 50克/亩 | 67.64 | 65.18 | 66.72 |
20%速灭威乳油 | 45克/亩 | 64.33 | 67.86 | 63.98 |
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 | 80克/亩 | 63.52 | 66.81 | 65.29 |
由表26可以看出,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烟草烟青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四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柑橘卷叶蛾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吡丙醚悬浮剂(市购)、15%茚虫威悬浮剂(市购)、10%噻嗪酮乳油(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0%速灭威乳油(市购)、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市购)。
药前调查柑橘卷叶蛾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7 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柑橘卷叶蛾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稀释倍数 | 施药1天后防效(%) | 施药3天后防效(%) | 施药7天后防效(%) |
实施例15 | 3000倍 | 99.36 | 96.85 | 97.52 |
实施例29 | 3200倍 | 95.27 | 97.56 | 95.37 |
实施例50 | 3500倍 | 96.76 | 98.78 | 96.82 |
实施例55 | 9000倍 | 95.41 | 96.15 | 97.69 |
实施例63 | 3000倍 | 98.48 | 99.62 | 98.24 |
实施例69 | 10000倍 | 96.79 | 95.52 | 99.73 |
实施例75 | 5200倍 | 97.27 | 98.86 | 97.65 |
实施例81 | 5400倍 | 98.49 | 95.34 | 96.93 |
实施例100 | 6000倍 | 97.36 | 99.78 | 98.12 |
实施例101 | 8000倍 | 99.43 | 95.25 | 96.17 |
10%吡丙醚悬浮剂 | 900倍 | 63.57 | 64.92 | 65.84 |
15%茚虫威悬浮剂 | 2500倍 | 64.74 | 65.35 | 63.61 |
10%噻嗪酮乳油 | 500倍 | 65.89 | 63.57 | 65.73 |
20%异丙威乳油 | 300倍 | 64.98 | 63.41 | 64.21 |
20%速灭威乳油 | 300倍 | 65.56 | 63.67 | 63.15 |
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 | 200倍 | 63.42 | 64.73 | 63.34 |
由表27可以看出,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柑橘卷叶蛾,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五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吡丙醚悬浮剂(市购)、15%茚虫威悬浮剂(市购)、10%噻嗪酮乳油(市购)、20%异丙威乳油(市购)、20%速灭威乳油(市购)、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市购)。
药前调查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8 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药效试验
处理药剂 | 制剂用药量 | 施药1天后防效(%) | 施药3天后防效(%) | 施药7天后防效(%) |
实施例3 | 7克/亩 | 97.64 | 96.53 | 98.87 |
实施例21 | 3克/亩 | 96.78 | 98.56 | 97.76 |
实施例46 | 33克/亩 | 97.83 | 96.57 | 98.35 |
实施例60 | 28克/亩 | 98.49 | 97.62 | 96.39 |
实施例65 | 30克/亩 | 96.45 | 95.26 | 97.91 |
实施例68 | 35克/亩 | 97.74 | 98.58 | 96.13 |
实施例71 | 13克/亩 | 95.33 | 96.84 | 97.62 |
实施例78 | 22克/亩 | 96.88 | 97.15 | 98.91 |
实施例85 | 35克/亩 | 97.96 | 96.54 | 95.27 |
实施例87 | 10克/亩 | 98.24 | 95.68 | 97.31 |
10%吡丙醚悬浮剂 | 60克/亩 | 64.34 | 66.35 | 65.77 |
15%茚虫威悬浮剂 | 14克/亩 | 65.88 | 63.56 | 66.63 |
10%噻嗪酮乳油 | 90克/亩 | 66.83 | 64.79 | 65.45 |
20%异丙威乳油 | 50克/亩 | 63.67 | 65.26 | 63.67 |
20%速灭威乳油 | 60克/亩 | 64.45 | 63.94 | 66.59 |
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 | 80克/亩 | 65.26 | 66.27 | 64.71 |
由表28可以看出,吡丙醚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吡丙醚与茚虫威、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蚜虫、飞虱、叶蝉、粉虱、棉铃虫、造桥虫、地老虎、稻瘿蚊、介壳虫、矢尖蚧、烟青虫、蓟马、卷叶蛾、食心虫等常见害虫的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Claims (6)
1.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吡丙醚,活性成分B为茚虫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丙醚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1︰10~20︰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悬乳剂、微乳剂、微胶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害虫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为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蚜虫、飞虱、叶蝉、粉虱、棉铃虫、造桥虫、地老虎、稻瘿蚊、介壳虫、矢尖蚧、烟青虫、蓟马、卷叶蛾、食心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46351.4A CN103385251B (zh) | 2012-05-12 | 2012-05-12 |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46351.4A CN103385251B (zh) | 2012-05-12 | 2012-05-12 |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85251A CN103385251A (zh) | 2013-11-13 |
CN103385251B true CN103385251B (zh) | 2016-08-10 |
Family
ID=49529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463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5251B (zh) | 2012-05-12 | 2012-05-12 |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852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72159A (zh) * | 2014-02-27 | 2015-09-02 |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 含有4-对苯氧基苯氧基甲基结构的1,3-二氧戊环类化合物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
WO2016111661A1 (en) | 2015-01-09 | 2016-07-14 | Entovest İlaç Κi̇μυα Ve Teknoloji̇ Araştirma Merkezi Sanayi̇ Ti̇caret Li̇mi̇ted Şi̇rketi̇ | Capsule formulation technique for insect growth regulator pyriproxyfen, a juvenile hormone analog |
CN105123699B (zh) * | 2015-10-22 | 2017-03-29 | 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百里香酚和吡丙醚的杀螨杀虫组合物 |
CN106719677A (zh) * | 2017-01-09 | 2017-05-31 | 山西奥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食用菌菇蚊的吡丙醚水乳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06818888B (zh) * | 2017-03-21 | 2019-11-05 | 广州禾立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绿僵菌素和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9169690A (zh) * | 2018-10-12 | 2019-01-11 | 河南喜夫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二元复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
CN109757473B (zh) * | 2019-02-25 | 2021-12-28 |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结晶抑制组合物、应用及结晶抑制方法 |
CN112998024A (zh) * | 2019-12-20 | 2021-06-22 | 江苏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苯氧威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6076515A (zh) * | 2022-12-09 | 2023-05-09 | 浙江威昇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应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7638A (zh) * | 2003-05-26 | 2003-11-26 | 施泽荣 | 一种护林防虫的药剂贴 |
CN101243798A (zh) * | 2008-01-11 | 2008-08-20 | 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 | 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
CN101444220A (zh) * | 2008-11-17 | 2009-06-03 | 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 | 含有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
CN101642127A (zh) * | 2009-09-08 | 2010-02-10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农药组合物 |
CN102217632A (zh) * | 2011-03-25 | 2011-10-19 |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与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虫组合物 |
-
2012
- 2012-05-12 CN CN201210146351.4A patent/CN1033852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7638A (zh) * | 2003-05-26 | 2003-11-26 | 施泽荣 | 一种护林防虫的药剂贴 |
CN101243798A (zh) * | 2008-01-11 | 2008-08-20 | 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 | 含有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
CN101444220A (zh) * | 2008-11-17 | 2009-06-03 | 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 | 含有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
CN101642127A (zh) * | 2009-09-08 | 2010-02-10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农药组合物 |
CN102217632A (zh) * | 2011-03-25 | 2011-10-19 | 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与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虫组合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enemies in cotton: role of insect growth regulators in management of Bemisia tabaci.;Steven E. Naranjo 等;《Biological Control》;20040531;第30卷(第1期);第52-72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85251A (zh) | 2013-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85251B (zh) |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996431B (zh) | 一种含藻酸丙二醇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 |
CN104430473A (zh) | 一种含三氟苯嘧啶的复配杀虫组合物 | |
CN104115845B (zh) | 一种含氟苯虫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 | |
CN103004867A (zh) |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115861B (zh) | 一种含有硝虫硫磷和丁氟螨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 |
CN103688961A (zh) | 一种含氟吡呋喃酮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6259338A (zh) | 一种含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3960280A (zh) |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 |
CN102696660B (zh) | 一种含七氟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669152B (zh) | 一种含七氟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794825A (zh) |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与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503875A (zh) | 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 | |
CN114246186A (zh) | 含曲酸和溴氰虫酰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3503876B (zh) | 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与沙蚕毒素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696659B (zh) | 一种含七氟菊酯与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794859A (zh) | 一种含耳霉菌素与生物源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115833A (zh) | 一种含有吡丙醚和丁氟螨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 |
CN105746523B (zh) |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186471A (zh) | 一种含有氯氟氰虫酰胺和甲氧虫酰肼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4082322B (zh) | 一种含有吡丙醚和联苯肼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 |
CN103518773A (zh) |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503896A (zh) |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746540A (zh) |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604876B (zh) | 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与双酰肼类的杀虫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715500 Pucheng Shaanxi chemical base industrial park, Shaanxi, Weinan Patentee after: Shaanxi yitianfeng crop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5500 Pucheng Shaanxi chemical base industrial park, Shaanxi, Weinan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Welch Crop Protection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