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1846B - 推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推车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81846B CN103381846B CN201210134946.8A CN201210134946A CN103381846B CN 103381846 B CN103381846 B CN 103381846B CN 201210134946 A CN201210134946 A CN 201210134946A CN 103381846 B CN103381846 B CN 1033818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sh rod
- seat
- tube
- stroller frame
- stay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推车车架,包括前脚、后脚、扶手管、推杆、座管及后座椅组件,前脚及后脚的上端枢接于扶手管的前端,且后脚与扶手管的枢接点位于前脚与扶手管的枢接点之后方,扶手管的后端枢接于推杆上,后脚上设有锁定装置,推杆的下端与锁定装置之间可分离地相抵触,后脚与推杆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后脚和推杆枢接的连接件,座管的前端枢接于前脚,座管的后端枢接于推杆和连接件的枢接点上,推杆、扶手管、前脚及座管之间通过相互枢接而形成一四连杆机构,后座椅组件包括位于推杆后方的后背靠支撑管及可使后背靠支撑管相对推杆旋转折叠和/或可使后背靠支撑管拆卸的中间连接组件。本发明的推车车架折叠后具有较小体积,可以节省室内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推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收合折叠的推车车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地,对于家有婴儿的父母而言,在携带婴儿外出逛街或散步时,通常会用儿童推车代替手抱,以减轻大人的负担。而传统的儿童推车是不能够收合的,有些儿童推车比较庞大,因此占地面积会比较大,尤其在住宅面积比较小的室内,占用大量的面积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行走,相当的不方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折叠后具有较小的体积,可以节省室内空间的推车车架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车车架,其折叠后具有较小体积,可以节省室内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推车车架,包括前脚、后脚、扶手管、推杆、座管及后座椅组件。所述前脚及所述后脚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扶手管的前端,且所述后脚与所述扶手管的枢接点位于所述前脚与所述扶手管的枢接点之后方,所述扶手管的后端枢接于所述推杆上,所述后脚上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推杆的下端与所述锁定装置之间可分离地相抵触,所述推杆的上端向后倾斜并向上延伸,使所述推杆与后脚之间具有一倾斜的角度,所述后脚与所述推杆之间设置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脚和所述推杆枢接,所述座管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所述座管的后端枢接于所述推杆和所述连接件的枢接点上,所述推杆、所述扶手管、所述前脚及所述座管之间通过相互枢接而形成一四连杆机构,所述后座椅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推杆后方的后背靠支撑管及可使所述后背靠支撑管相对所述推杆旋转折叠和/或可使所述后背靠支撑管拆卸的中间连接组件,所述中间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推杆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之间。其中,在所述推杆的上端还设置有单手操作机构,所述单手操作机构用于对所述锁定装置进行释锁;所述连接件呈弯折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推杆延伸并枢接于所述推杆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沿所述后脚延伸并枢接于所述后脚上,所述锁定装置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后脚的枢接点之前方。
较佳地,所述推车车架展开时,所述推杆的下端抵触于所述锁定装置内并被锁定。
较佳地,所述锁定装置释锁后,所述推杆可退出所述锁定装置并向后移动,且所述推杆绕该推杆与所述连接件的枢接点枢转。
较佳地,所述推车车架还包括前背靠支撑管,所述前背靠支撑管设置于所述扶手管的内侧,且所述前背靠支撑管的下端枢接于所述座管上。
较佳地,所述前背靠支撑管的侧边与所述后脚枢接,且所述前背靠支撑管与所述后脚的枢接点高于所述前背靠支撑管与所述座管的枢接点。
较佳地,所述中间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枢接,所述中间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枢接,所述后背靠支撑管的下端枢接于所述座管上,且所述中间连接组件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的枢接点高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下端与所述座管的枢接点。
较佳地,所述中间连接组件还包括后座侧扶手,所述后座侧扶手的前端与所述推杆枢接,且所述后座侧扶手和所述推杆的枢接点与所述扶手管后端和所述推杆的枢接点相同。
较佳地,所述中间连接组件还包括后背靠连杆,所述后背靠连杆的前端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后座侧扶手内,所述后背靠连杆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上。
较佳地,所述推杆、所述后座侧扶手、所述后背靠连杆、所述后背靠支撑管和所述座管之间通过相互枢接而构成另一四连杆机构。
较佳地,所述中间连接组件包括后座椅卡合座,所述后座椅卡合座连接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上,且所述后座椅卡合座与所述推杆呈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中间连接组件还包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推杆上,所述后座椅卡合座与所述固定座呈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后座椅卡合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呈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座椅卡合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枢接。
较佳地,所述后座椅卡合座包括连接塑胶、卡合件、按钮、弹簧和外盖,所述连接塑胶套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外侧,所述卡合件设于所述连接塑胶内且枢接于所述连接塑胶上,所述卡合件一端设有显露于所述连接塑胶外侧的卡合凸,所述按钮扣合于所述卡合件的另一端且显露于所述连接塑胶的外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连接塑胶内且弹性抵压于所述连接塑胶和所述卡合件之间,所述外盖盖于所述连接塑胶上。
较佳地,所述固定座设有卡合孔,所述卡合凸与所述卡合孔可拆卸配合。
较佳地,所述推杆的上端还包括一推杆连接件,所述推杆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推杆折叠收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推车车架,其前脚和后脚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扶手管的前端,且所述后脚与所述扶手管的枢接点位于所述前脚与所述扶手管的枢接点之后方,所述扶手管的后端枢接于所述推杆上,所述后脚上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推杆的下端与所述锁定装置之间可分离地相抵触,所述后脚与所述推杆之间设置有一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脚和所述推杆枢接,所述座管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所述座管的后端枢接于所述推杆和所述连接件的枢接点上,所述推杆、所述扶手管、所述前脚及所述座管之间通过枢接而形成一四连杆机构;因此,推车车架打开使用时,推杆的下端抵触于锁定装置内并被锁定,所述连接件支撑于推杆与后脚之间,推车车架收折时,推杆与后脚之间的锁定解除,推杆移离锁定装置,推动推杆使其下端绕连接件枢转,同时带动四连杆机构枢转,最终将推杆的上端折叠,从而实现本发明推车车架的收合,折叠后的推车车架体积小,便于存放或携带,可以节省室内空间。同时,所述后座椅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推杆后方的后背靠支撑管及可使所述后背靠支撑管相对所述推杆旋转折叠和/或可使所述后背靠支撑管拆卸的中间连接组件,在推车车架折叠的过程中,后座椅组件可选择地从推车车架上拆卸下来,或同时与推车车架进行折叠,从而降低了后背靠支撑管对室内空间的要求量,以进一步地减少本发明推车车架的体积而便于存放或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推车车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推车车架折叠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推车车架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推车车架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推车车架折叠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推车车架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推车车架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装配在一起的后背靠支撑管和后座椅卡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后背靠支撑管与后座椅卡合座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图1展示了本发明推车车架的第一实施例,并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推车车架包括推杆10、前脚20、后脚30、扶手管40、座管90及后座椅组件50。两前脚20的上端枢接于扶手管40的前端,且前脚20的下端向下延伸并相互连接,前脚20的下端设置有车轮组件60。两后脚30的上端枢接于扶手管40的前端,该后脚30与扶手管40前端的枢接点30a是位于前脚20与扶手管40前端的枢接点20a之后方,且后脚30的下端也设置有上述提到的车轮组件60,设置有车轮组件60的后脚30与推杆10的下端之间设置有一连接件80,该连接件80的两端分别与后脚30和推杆10枢接,而后脚30与推杆10之间可分离地锁定连接,具体地,在后脚30的中部设置有锁定装置70,该锁定装置70位于连接件80与后脚30的枢接点80b之前方,在本发明推车车架展开时,推杆10的下端活动地抵触于锁定装置70内并可被锁定。而扶手管40的后端枢接于推杆10的中部。
同时,推杆10的上端向后倾斜并向上延伸,从而使推杆10与后脚30之间具有一倾斜的角度,且在推杆10的上端还设置有单手操作机构,该单手操作机构用于对锁定装置70进行释锁,而对于单手操作机构的结构,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详述;而推杆10的上端还设置有推杆连接件12,该推杆连接件12可相对于推杆10折叠收合;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连接件80呈弯折状,连接件80的一端沿推杆10延伸并枢接于推杆10上,连接件80的另一端沿后脚30延伸并枢接于后脚30上,连接件80与后脚30的枢接点80b锁定装置70位于之后方。这样,推车车架打开时,连接件80支撑于推杆10与后脚30之间,当推车车架折叠时,锁定装置70释锁,推杆10退出锁定装置70并向后移动,且推杆10绕该推杆10与连接件80的枢接点80a枢转而使推车车架收折,当然,连接件80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形状,其还可设计成其他形状,且可相对于连接件80的形状而搭配最适合的枢接点于后脚30上,而不限定该枢接点于后脚30上的位置,例如该枢接点也可设置于锁定装置70的前方,或后脚30相对于锁定装置70处。
再者,座管90的前端枢接于前脚20,座管90的后端枢接于推杆10和连接件80的枢接点80a上,且座管90、推杆10、扶手管40及前脚20之间通过相互枢接而形成一四连杆机构。
最后,后座椅组件50包括位于推杆10后方的后背靠支撑管50c及可使后背靠支撑管50c相对推杆10旋转折叠的中间连接组件50b,该中间连接组件50b连接于推杆10与后背靠支撑管50c之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组件50b的一端与推杆10枢接,中间连接组件50b的另一端与后背靠支撑管50c枢接,后背靠支撑管50c的下端枢接于座管90上,且中间连接组件50b与后背靠支撑管50c的枢接点高于后背靠支撑管50c下端与座管90的枢接点,以使后背靠支撑管50c可以相对于推杆10旋转以实现折叠的目的。更具体地,中间连接组件50b是包括后座侧扶手52及后背靠连杆53的,后座侧扶手52的前端与推杆10枢接,且后座侧扶手52和推杆10的枢接点与扶手管40后端和推杆10的枢接点相同,均为枢接点40a,以减少工序及零件的使用量;而后背靠连杆53的前端可滑动地套设于后座侧扶手52内,后背靠连杆53的后端枢接于后背靠支撑管50c上而形成枢接点50a,以借助后座侧扶手52和后背靠连杆53实现中间连接组件50b分别与后背靠支撑管50c和推杆10枢接的目的,且后背靠连杆53、后座侧扶手52、推杆10及后背靠支撑管50c之间通过相互枢接而构成另一四连杆结构,以满足本实施例的后背靠支撑管50c相对于推杆10旋转折叠的目的。更具体地,如下:
本发明的推车车架还设置有前背靠支撑管43,该前背靠支撑管43位于扶手管40的内侧,且前背靠支撑管43的下端枢接于座管90上。另外,前背靠支撑管43的侧边与后脚30枢接,且前背靠支撑管43与后脚30的枢接点高于前背靠支撑管43与座管90的枢接点。
再结合图1至图3,对本发明推车车架的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过程进行说明。
推车车架打开时,推杆10的下端卡合于后脚30上的锁定装置70内并被锁定,前脚20和后脚30呈角度设置,且推杆10与后脚30也呈角度设置,而扶手管40水平设置,前背靠支撑管43和后背靠支撑管50c与推杆10沿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
需折叠推车车架时,通过推杆10上端的单手操作机构使后脚30上的锁定装置70释锁,向前推动推杆10的上端,使推杆10的下端向后移动并退出锁定装置70,锁定装置70释锁后,向下推动推杆10,推杆10的下端向后移动从而带动连接件80也向后移动,且在此过程中,推杆10的下端绕连接件80与推杆10之间的枢接点80a枢转,进而牵引座管90向后移动,而连接件80绕其与后脚30之间的枢接点80b转动;在推杆10运动的同时,扶手管40后端绕其与推杆10之间的枢接点40a枢转使其后端随推杆10向下运动并向后脚30靠拢,扶手管40前端也绕其与后脚30之间的枢接点30a枢转,而前脚20因与座管90枢接,故在座管90向后移动时会带动前脚20绕前脚20上端与扶手管40前端之间的枢接点20a枢转,而使得前脚20的下端向后脚30靠拢,前脚20的枢转又带动座管90绕座管90与前脚20的枢接点90a及座管90与推杆10和连接件80的枢接点80a枢转,而使座管90的前端向上运动而后端向下运动且向后脚30靠拢,此时的推杆10、扶手管40、前脚20及座管90之间通过枢接形成一四连杆机构,从而通过该四连杆机构的作用使得推杆10、扶手管40、前脚20及座管90实现枢转收折。同时,在座管90前端向上运动而后端向下运动并向后脚30靠拢,以及扶手管40向下运动并向后脚30靠拢的过程中,后背靠支撑管50c、后背靠连杆53和后座侧扶手52也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调整后背靠支撑管50c的角度并向前推动后背靠连杆53,使后背靠连杆53沿其与后背靠支撑管50c之间的枢接点50a枢转的同时也套入后座侧扶手52内,且同时带动后座侧扶手52绕其与扶手管40之间的枢接点40a枢转而向下运动并向后脚30靠拢,此时的推杆10、后座侧扶手52、后背靠连杆53、后背靠支撑管50c和座管90之间通过相互枢接而构成另一四连杆机构,从而通过该四连杆机构的作用而实现后座侧扶手52的折叠和后背靠支撑管50c向推杆10的靠拢。待后座侧扶手52折叠和后背靠支撑管50c靠拢推杆10之后,向下弯折推杆连接件12,同时,调整前背靠支撑管43,使其向后脚30靠拢,从而可以实现整个推车车架的收合,推车车架收合后,推杆10、前脚20、后脚30相互折叠靠拢,折叠后的推车车架的具有较小的体积,方便存放或携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推车车架的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中间连接组件50b的结构及其与推杆10、扶手管40及后背靠支撑管50c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同,因此,后背靠支撑管50c收合时的运动过程也不相同,而本实施例是要实现使后背靠支撑管50c可与推杆10同步旋转折叠,同时,还可以使后背靠支撑管50c从推车车架上拆卸下来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组件50b包括后座椅卡合座56及固定座54,后座椅卡合座56连接于后背靠支撑管50c上,具体是,后座椅卡合座56是枢接于后背靠支撑管枢接50c上而形成枢接点56a,且后座椅卡合座56是通过与固定座54的拆卸连接而实现与推杆10呈可拆卸连接。而固定座54是连接于推杆10上,具体是,固定座54位于扶手管40和推杆10之间,且固定座54的上端枢接于推杆10和扶手管40后端的枢接点40a,用意在于可减少铆钉数量,进而减少工序及材料成本,可理解地,因固定座54无论在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均不与推杆10产生相对位移,故也可将固定座54设置于推杆10上任意且适当的位置处,而不与扶手管40接触,或者,甚至可将固定座54一体成型于推杆10上。推车车架折叠时,前脚20、后脚30、扶手管40、推杆10和座管90的枢转和收合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是,后背靠支撑管50c可以不用再向前推动,可以选择直接拆卸下来使推车车架体积更小而占用更少的室内空间。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后背靠支撑管50c呈不规则圆圈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推车车架的第三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固定座54和后座椅卡合座56的结构不同,而本实施例是要实现另一种可将后背靠支撑管50c从推车车架上拆卸下来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54的上端固定于扶手管40的后端,固定座54的下端固定于推杆10上,固定座54还设有卡合孔。后座椅卡合座56包括连接塑胶561、卡合件562、按钮563、弹簧(图中未示)和外盖564。连接塑胶561套于后背靠支撑管50c外侧。卡合件562设于连接塑胶561内且枢接于连接塑胶561上,卡合件562的下端设有卡合凸562a,该卡合凸562a显露于连接塑胶561的外侧,且可拆卸地与卡合孔相配合。按钮563扣合于卡合件562的上端,且按钮563显露于连接塑胶561的外侧。弹簧位于连接塑胶561内且弹性抵压于连接塑胶561和卡合件562之间。外盖564盖于连接塑胶561上。按压按钮563,按钮563压卡合件562的上端,卡合件562抵压弹簧使其压缩,使卡合凸562a脱离卡合卡合孔,即可将后背靠支撑管50c从推杆10上拆卸下来。
由于本发明的推车车架,其前脚20和后脚30的上端枢接于扶手管40的前端,且后脚30与扶手管40的枢接点30a位于前脚20与扶手管40的枢接点20a之后方,扶手管40的后端枢接于推杆10上,后脚30上设置有锁定装置70,推杆10的下端与锁定装置70之间可分离地相抵触,后脚30与推杆10之间设置两端分别与后脚30和推杆10枢接的连接件80,座管90的前端枢接于前脚20,座管90的后端枢接于推杆10和连接件80的枢接点80a上,推杆10、扶手管40、前脚20及座管90之间通过枢接而形成一四连杆机构;因此,推车车架打开使用时,推杆10的下端抵触于锁定装置70内并被锁定,连接件80支撑于推杆10与后脚30之间,推车车架收折时,推杆10与后脚30之间的锁定解除,推杆10移离锁定装置70,推动推杆10使其下端绕连接件80枢转,同时带动四连杆机构枢转,最终将推杆的上端折叠,从而实现推车车架的收合,折叠后的推车车架体积小,便于存放或携带,可以节省室内空间。同时,后座椅组件50包括位于推杆10后方的后背靠支撑管50c及可使后背靠支撑管50c相对推杆10旋转折叠和/或可使后背靠支撑管50c拆卸的中间连接组件50b,在推车车架折叠的过程中,后座椅组件50可选择地从推车车架上拆卸下来,或同时与推车车架进行折叠,从而降低了后背靠支撑管50c对室内空间的要求量,以进一步地减少本发明推车车架的体积而便于存放或携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推车车架,包括前脚、后脚、扶手管、推杆、座管及后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及所述后脚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扶手管的前端,且所述后脚与所述扶手管的枢接点位于所述前脚与所述扶手管的枢接点之后方,所述扶手管的后端枢接于所述推杆上,所述后脚上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推杆的下端与所述锁定装置之间可分离地相抵触,所述推杆的上端向后倾斜并向上延伸,使所述推杆与后脚之间具有一倾斜的角度,所述后脚与所述推杆之间设置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脚和推杆枢接,所述座管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所述座管的后端枢接于所述推杆和所述连接件的枢接点上,所述推杆、所述扶手管、所述前脚及所述座管之间通过相互枢接而形成一四连杆机构,所述后座椅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推杆后方的后背靠支撑管及可使所述后背靠支撑管相对所述推杆旋转折叠和/或可使所述后背靠支撑管拆卸的中间连接组件,所述中间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推杆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之间;其中,在所述推杆的上端还设置有单手操作机构,所述单手操作机构用于对所述锁定装置进行释锁;所述连接件呈弯折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沿所述推杆延伸并枢接于所述推杆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沿所述后脚延伸并枢接于所述后脚上,所述锁定装置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后脚的枢接点之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车架展开时,所述推杆的下端抵触于所述锁定装置内并被锁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释锁后,所述推杆可退出所述锁定装置并向后移动,且所述推杆绕该推杆与所述连接件的枢接点枢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背靠支撑管,所述前背靠支撑管设置于所述扶手管的内侧,且所述前背靠支撑管的下端枢接于所述座管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背靠支撑管的侧边与所述后脚枢接,且所述前背靠支撑管与所述后脚的枢接点高于所述前背靠支撑管与所述座管的枢接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枢接,所述中间连接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枢接,所述后背靠支撑管的下端枢接于所述座管上,且所述中间连接组件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的枢接点高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下端与所述座管的枢接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组件包括后座侧扶手,所述后座侧扶手的前端与所述推杆枢接,且所述后座侧扶手和所述推杆的枢接点与所述扶手管后端和所述推杆的枢接点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组件还包括后背靠连杆,所述后背靠连杆的前端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后座侧扶手内,所述后背靠连杆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所述后座侧扶手、所述后背靠连杆、所述后背靠支撑管和所述座管之间通过相互枢接而构成另一四连杆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组件包括后座椅卡合座,所述后座椅卡合座连接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上,且所述后座椅卡合座与所述推杆呈可拆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组件还包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推杆上,所述后座椅卡合座与所述固定座呈可拆卸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卡合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呈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座椅卡合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枢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椅卡合座包括连接塑胶、卡合件、按钮、弹簧和外盖,所述连接塑胶套于所述后背靠支撑管外侧,所述卡合件设于所述连接塑胶内且枢接于所述连接塑胶上,所述卡合件的一端设有显露于所述连接塑胶外侧的卡合凸,所述按钮扣合于所述卡合件的另一端且显露于所述连接塑胶的外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连接塑胶内且弹性抵压于所述连接塑胶和所述卡合件之间,所述外盖盖于所述连接塑胶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设有卡合孔,所述卡合凸与所述卡合孔可拆卸配合。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上端还包括一推杆连接件,所述推杆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推杆折叠收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34946.8A CN103381846B (zh) | 2012-05-03 | 2012-05-03 | 推车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34946.8A CN103381846B (zh) | 2012-05-03 | 2012-05-03 | 推车车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81846A CN103381846A (zh) | 2013-11-06 |
CN103381846B true CN103381846B (zh) | 2016-08-03 |
Family
ID=49489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34946.8A Active CN103381846B (zh) | 2012-05-03 | 2012-05-03 | 推车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818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54247B (zh) * | 2013-12-30 | 2016-07-06 | 浙江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式婴童推车 |
JP6255278B2 (ja) * | 2014-02-26 | 2017-12-27 | アップリカ・チルドレンズプロダクツ合同会社 | 背対面切替式乳母車 |
CN103963818B (zh) * | 2014-04-30 | 2017-01-18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推车 |
CN104709334A (zh) * | 2015-03-02 | 2015-06-17 | 昆山市贝尔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可折叠婴儿车 |
CN106272295A (zh) * | 2016-08-15 | 2017-01-04 | 安庆银亿轴承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外套加工用接料框 |
CN107117199B (zh) * | 2016-12-27 | 2024-01-26 | 上海童歌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 扶手可联动收合的儿童推车座椅 |
CN108622167A (zh) * | 2017-03-21 | 2018-10-09 | 上海宝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儿童推车或婴儿车的折叠车架 |
CN108275192B (zh) * | 2018-03-07 | 2020-11-24 | 中山市金亮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婴儿车 |
US10882546B2 (en) | 2018-03-07 | 2021-01-05 | Zhongshan Kingmoon Children Products Co. Ltd. | Stroller |
CN108860280B (zh) * | 2018-06-22 | 2020-12-01 | 中山市金亮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动收车的童车车架 |
WO2019101238A2 (en) * | 2018-03-07 | 2019-05-31 | Zhongshan Kingmoon Children Products Co., Ltd. | Stroller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22682A (en) * | 1996-06-27 | 1998-03-03 | Wang; Morgan | Foldable two-seater stroller |
CN1318489A (zh) * | 2000-04-20 | 2001-10-24 | 好孩子集团公司 | 双人童车 |
CN2918181Y (zh) * | 2006-01-05 | 2007-07-04 | 东莞市寮步齐家日用品设计服务部 | 一种前后座双人儿童推车 |
CN201183510Y (zh) * | 2008-02-25 | 2009-01-21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双人推车 |
CN201882125U (zh) * | 2010-11-16 | 2011-06-29 | 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 设有第二座位连结机构的婴儿车 |
CN201951522U (zh) * | 2011-01-24 | 2011-08-31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双人儿童推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41794B2 (en) * | 2005-09-26 | 2008-10-28 | Red Lan | Foldable stroller |
-
2012
- 2012-05-03 CN CN201210134946.8A patent/CN1033818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22682A (en) * | 1996-06-27 | 1998-03-03 | Wang; Morgan | Foldable two-seater stroller |
CN1318489A (zh) * | 2000-04-20 | 2001-10-24 | 好孩子集团公司 | 双人童车 |
CN2918181Y (zh) * | 2006-01-05 | 2007-07-04 | 东莞市寮步齐家日用品设计服务部 | 一种前后座双人儿童推车 |
CN201183510Y (zh) * | 2008-02-25 | 2009-01-21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双人推车 |
CN201882125U (zh) * | 2010-11-16 | 2011-06-29 | 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 设有第二座位连结机构的婴儿车 |
CN201951522U (zh) * | 2011-01-24 | 2011-08-31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双人儿童推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81846A (zh) | 2013-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81846B (zh) | 推车车架 | |
CN104828120B (zh) | 具有连动收车功能的婴幼儿车架 | |
CN105984481B (zh) | 婴儿车架 | |
CN103158746B (zh) | 婴儿车 | |
US8840133B2 (en) | Stroller frame | |
EP1327568A2 (en) | Stroller with a reclining mechanism | |
TWM487240U (zh) | 折疊車及其折疊裝置 | |
TWI607927B (zh) | 推車 | |
CN204895534U (zh) | 婴幼儿车连动收车组件的改良结构 | |
US10414424B2 (en) | Stroller frame | |
KR20120030621A (ko) | 유모차 | |
TWI823791B (zh) | 車架結構及兒童車 | |
CN103625527B (zh) | 推车车架 | |
EP1842760B1 (en) | Collapsible stroller frame | |
CN104908794A (zh) | 儿童车架 | |
CN205769520U (zh) | 一种折叠轻便型儿童推车 | |
CN111891206A (zh) | 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童车 | |
CN204605909U (zh) | 改良型婴幼儿车连动收车组件 | |
CN105799765A (zh) | 一种折叠式婴儿车 | |
CN103192861B (zh) | 推车车架 | |
CN103121460B (zh) | 婴儿车架 | |
CN104973112A (zh) | 可收合婴儿车架 | |
CN112061217B (zh) | 儿童推车 | |
CN201870215U (zh) | 两用儿童乘坐装置 | |
CN202345742U (zh) | 婴儿车折合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