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0030B - 用于种植牙的模块结构的上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种植牙的模块结构的上部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70030B CN103370030B CN201180067856.5A CN201180067856A CN103370030B CN 103370030 B CN103370030 B CN 103370030B CN 201180067856 A CN201180067856 A CN 201180067856A CN 103370030 B CN103370030 B CN 1033700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
- dental
- circular hole
- cylindrical bar
- cl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48—Connecting the upper structure to the implant, e.g. bridging ba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3/00—Dental prostheses; Making same
- A61C13/225—Fastening prostheses in the mouth
- A61C13/275—Fastening prostheses in the mouth removably secured by using bridging bars or rails between residual teeth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3/00—Dental prostheses; Making same
- A61C13/225—Fastening prostheses in the mouth
- A61C13/273—Fastening prostheses in the mouth removably secured to residual teeth by using bolts or lock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03—Not used, see subgroups
- A61C8/0009—Consolidating prostheses or implants, e.g. by means of stabilising pi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12—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composition, e.g. ceramics, surface layer, metal alloy
- A61C8/0013—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composition, e.g. ceramics, surface layer, metal alloy with a surface layer, co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18—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C8/0037—Details of the sha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48—Connecting the upper structure to the implant, e.g. bridging bars
- A61C8/005—Connecting devices for joining an upper structure with an implant member, e.g. spacers
- A61C8/0054—Connecting devices for joining an upper structure with an implant member, e.g. spacers having a cylindrical implant connecting par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48—Connecting the upper structure to the implant, e.g. bridging bars
- A61C8/0078—Connecting the upper structure to the implant, e.g. bridging bars with platform switching, i.e. platform between implant and abut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rostheses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种植牙的模块结构的上部构造。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模块化系列的牙桩(3)和具有水平轴线的杆(A),它们的每一件由在一端设置有具有孔(4c)的耳部(4b)的管状棒(4)组成,在所述棒(4)的另一端设置了夹子(5),该夹子(5)上设有与所述孔(4c)相同的圆形孔(5d),该圆形孔具有接收一个所述牙桩(3)的适合尺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用于工业发明的本专利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种植牙的修补和组装(solidarization)的模块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段关于本领域工艺现状的简要描述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势将更加明显。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术语“牙修复体”指的是用于恢复咀嚼功能的假体。
这种假体由丙烯酸树脂制成的支撑结构构成,其上用于安装市场上提供的人造树脂牙,所述假体的牙龈轮廓必须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可使患者在植入物区域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
为了在患者口腔内固定这种假体结构,将基本上为圆柱形的金属针——技术上被定义为“植入物”——拧在上颌骨或下颚骨上。
然后,将金属制的杆——技术上被定义为“牙桩”——拧到每个所述植入物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所述骨头垂直突出的杆适于创建所述支撑结构,其上用于结合所述复合牙修复体基底的所述丙烯酸类树脂。
借助于从上向下钉入到相应植入物中的小螺钉,在穿过所述假体的人工齿中的小洞之后,所述假体永久地固定到所述牙桩上。
一旦执行后一操作,牙齿假体的前端上的小洞就被补上了。
基于上述的一般描述,必须指出的是,根据上述技术,接合至所述骨头中的植入物必须借助于水平方向的细金属棒相互连接以创建一个更稳定和紧凑的结构。
最后,用于这样的背景下的进一步的组件,是一种位于每个植入物和其相应的牙桩之间的连接件(定义为“次级牙桩”)。
当植入物以倾斜姿态接合至所述骨头中时,所述连接件的使用是必要的,这与使牙桩以完全垂直的姿态从所述骨头突出的需求不一致。
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所述连接件是必要的,鉴于这样的事实,所述连接件由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的两部分组成。
因此,第一部分被直接接合到所述植入物上,后者以接近垂直的姿态接合在骨头上,如此,由于其相对于第一部分的倾斜角度,第二部分以完全垂直的姿态突出于所述植入物。
所述第二部分以完全垂直的姿态与牙桩的下端连接。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上述技术尽管被广泛应用,其仍受到一些显著缺点的影响。
第一个缺点是关于用于将已旋拧在患者的骨头上的植入物进行连接的所述水平杆的困难的安装;事实上,由于需要操作相对应的上颌骨或下颌骨的骨头,这样的过程是复杂的。传统技术遇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难以在接合在上颌骨或下颌骨上的植入物上突出的牙桩之间确保完美的垂直,继而是完美的平行。
DE19728268公开了一种用于种植牙组装的模块设备。
WO2012/031188公开了一种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种植牙组装的模块设备。
发明内容
基于对现有技术的相似批评性的观察,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允许更容易和更快的假体植入物的组装。
这样的结果是通过放弃直接连接植入物的传统观念,取代以从植入物突出的在垂直牙桩高度上的连接而获得的。
这样的解决方案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它允许实现在牙科实验室中牙桩的理想组装,随后由牙医将所述牙桩与已连接在病人骨头上的相应植入物连接。
相反,根据现有技术,必须由牙科医生在患者的口腔内在骨头水平高度进行植入物的组装。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一种在牙桩之间的类似的连接是通过适于以水平姿态操作的特殊棒形成,除了易于安装,其也能以完美的平衡方式在牙桩之间提供有效的组装,从而防止由于咀嚼时产生的可能的不对称应力而出现的牙桩和植入物之间不需要的“间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允许相邻的牙桩呈现并且维持一个完全垂直的姿态,以有利于平衡地均匀地将所述应力传输至植入物。
特别是,这样的结果是间接获得的,这是因为本发明装置直接保证了位于牙桩之间的连接棒处于完全水平的姿态。
然而,考虑到所述棒适于相对于需连接的牙桩呈现完美的垂直姿态,其明显表现为所述连接棒的完美水平姿态必须对应于相应牙桩的完全垂直姿态。
附图说明
为清楚起见,本发明继续参考所公开的附图进行描述,其目的仅用于说明,而不具有限制意义,其中:
图1、图2和图3分别是金属结构的轴测图、俯视图和主视图,其一部分植入在患者的骨头中,其余部分没入牙修复体;
图4是所述金属结构的主视图,其由图2的I-I面截出;
图5、图5A和图5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牙桩的轴测图、侧视图和剖视图(图5A的II-II面);
图6、图6A、图6图B和图6C分别是根据本发明装置的棒的第一实施例的轴测图、侧平面视图、侧剖视图和剖视图(图6B的III-III面);
图7与图5A相同,区别是表示所述棒的第二实施例。
图8、图8A、图8B和图8C分别是适于匹配所述棒的夹子的第一实施例的轴测图、侧平面视图、侧剖视图和剖视图(图8B的IV-IV面);
图9、图9A、图9B和图9C分别是适于匹配所述棒的夹子的第二实施例的轴测图、侧平面视图、侧剖视图和剖视图(图8B的V-V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所述附图,必须指出的是,本发明装置中的部件(或模块)适于匹配那些传统上用来组成旋拧到患者的骨头(OS)上的假体的组件(模块)。
更精确地,所述传统的模块化组件分别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表示为适于旋拧到所述骨头(OS)上的植入物(1,10)和接合并固定在所述植入物(1)顶部的连接装置(2,20)。
每个植入物(1,10)基本上是由具有外螺纹的尖头金属针组成,所述金属针中被圆柱形盲孔(100)轴向地穿入。
每个所述的连接装置(2,20)被轴向圆筒形孔(2a)穿过,其由基本上为圆柱形的第一部分(2b)和通过中间凸缘(2d)连接的截锥形的第二部分(2c)组成。
所述每一个连接装置(2,20)的圆柱形部分(2b)适于准确地插入并旋拧入对应的所述植入物(1,10)的所述轴向圆柱孔(100)的端部,而截锥形部分(2c)被设计为接合在相对应的牙桩(3)的端部。
仍参照上述附图,两个中心的植入物(1)以基本垂直姿态接合所述骨头(OS),而两个远端植入物(10)以倾斜姿态接合所述骨头(OS)。
因此,适于匹配中央植入物(1)的两个连接装置(2)具有基本上为直线的外形,其中所述圆柱形部分(2b)和所述截锥形部分(2c)具有同心轴。
取而代之的是,适于匹配远端植入物(1)的两个连接装置(20)具有“成角度的”外形,其中,所述两个圆柱形和截锥形部分具有相交的轴。
为使牙桩(3)完全垂直,使用类似的倾斜连接装置(20)是必要的,尽管事实上植入物(10)以明显倾斜的角度接合在骨头(OS)上。
本发明装置的模块化组件适于接合通过组装所述传统组件(1,10/2,20)而获得的结构。
参照图5、图5A和图5B,新装置的第一组件为一个牙桩(3),其基本由具有锥形尖端(3')的外部褶皱的圆柱形杆形成。
这样,牙桩(3)的特殊性在于,在对应的锥形尖端(3')相反的端部,设置有扩大的头部(3a)的形成外围肩部(3a')。
这样的牙桩(3)其大部分长度被圆柱形孔(3b)穿透,该圆柱形孔(3b)借助于颈部(3c),与基本在所述头部(3a)的高度上获得的截锥形座(3d)相连接,所述颈部(3c)被具有较低部分(3c')的圆形孔从中心穿透。
如该图所示。如图4所示,每个所述牙桩(3)适于与所述连接装置(2,20)中的一个以棱柱方式接合。
特别是,所述的接合使得每个牙桩(3)的截锥形座(3d)被相对应的所述连接装置(2,20)的截锥形部分(2c)完全穿透。
所述的接合可以通过合适的固定螺钉(V)进行固定,其中每个螺钉适于自牙桩的锥形尖端开始插入到相应的牙桩(3)中并带向牙桩的所述圆柱形孔(3b)的底部,直到扩大的头部停止在上述牙桩(3)的内部颈部(3c)。
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过完全穿入设置于所述领部(3c)的中心位置的孔(3c’),所述螺钉(V)的杆逐步接合进入相对应的连接装置(2)的所述轴向孔(2a)中,对应于后者的截锥形部分(2c)。
本发明装置中的附加组件用于相互连接所述牙桩(3),继而也连接相应的植入物(1,10)。
特别是,在两个相邻牙桩(3)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具有水平轴线(A)的杆实现的,该杆明确示出于图1和图3中,其由两个易于接合的模块化组件(4,5)相配合而获得。
参照图6、图6A、图6B和图6C,第一组件为外部皱褶的管状圆柱形棒(4),其一端设置有板(4a)的插入部和基本上具有弧形轮廓的耳部(4b)。
所述耳部(4b)被圆形孔(4c)穿入,该圆形孔(4c)的轴垂直于所述杆(4)的轴,设置有与所述牙桩(3)基本相同的部分。
如图6B所示,特别是,所述耳部(4b)的厚度(S)明显小于对应的管状圆柱形棒(4)的直径。
参照图8、图8A、图8B和图8C,适于与相似的棒(4)接合的所述组件为夹子(5),该夹子(5)由短的圆柱形杆(5a)形成,该杆通过介设的板(5b)从设置有圆形孔(5d)的耳部(5c)的背面突出;所述板(5b)和耳部(5c)设置为具有与设置在所述杆(4)上的组件(4a,4b)完全相同的形状和尺寸。
此外,参照图8B,中心槽(5f)从锥形点几乎延伸到与所述板(5b)的连接点从而纵向切开所述圆柱形杆(5a)。
在相对于所述锥形点稍微靠后的位置,设置有微微扩大的外围边框(5g),其直径稍大于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的内径。
所述杆(5a)适于微微用力以插入并保持阻塞所述棒(4)的样品的自由端。
当所述杆(5a)的顶端插入所述棒(4),由于扩大的边框(5g)和后者内壁之间的干扰,通过所述中心槽(5f)的存在,整个杆(5a)沿纵向两半的作用力方向逐渐变窄成为可能。
考虑到所述杆(5a)的两半由于其固有的弹性趋向于自发地扩大,显而易见地,所述棒(4)的内壁持久地挤压所述扩大的边框(5g)。
显然,上述特征可防止所述两个协作的组件(4,5)“自发的”脱落;事实上,脱落仅仅可能发生在施加在夹子(5)上的足够大牵引力强过所述夹子(5)的杆(5a)的扩大的边框(5g)与棒(4)的内壁之间的所述干扰所致的阻力。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所述杆(4)也可替代地适于接合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夹子(50)。
所述第二夹子(5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5)基本相同的结构,如上所述,除了在完全镜像位置上设置有两个相同的耳部(50c)并由间隔(50c’)隔开,其中所述间隔的高度基本与设置在第一实施例的夹子(5)中的单独耳部(5c)的厚度(S)相同。
图9和图9B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夹子(50),所述耳部(50c)包括间隔(50c’)在内的总厚度基本上等同于板(50b)的宽度。
很显然,第二实施例的夹子(50)同样适于设置在对应于所述棒(4)的自由端的位置,如上图所示的第一实施例(5),由于其端部(50a)强制插入,其同样设置有中心纵向槽(50f)和接近锥形尖端的扩大的边框(50g)。
为了完成假体的金属支撑结构的安装,所述棒(4)的第一样品接合夹子的第一实施例(5),并且,所述棒(4)的第二样品接合夹子的第二实施例(50)。
此时,所述棒(4)的第一样品的耳部(4b或5c)中的一个插入到设置在对应所述棒(4)的第二样品其中一端的两个耳部(50c)之间的间隔(50c’)中。
在完成这种接合时,所述棒的第一样品的单独耳部(4b或5c)的孔(4c或5d)应与设置在棒的第二样品中的一对耳部(50c)上的孔(50d)对齐。
鉴于上述情况,设置单独耳部(5c)的夹子(5)定义为“阳元件”而设置一对耳部(50c)的夹子(50)的被定义为“阴元件”。
同样,术语“阳元件”也用于表示连接相应耳部(4b)的棒(4)的端部。
在任何情况下,在实现上述棒(4)两个相邻样品的“串联”后,后者接合所述牙桩(3)中的一个,其方式为牙桩(3)同时穿过对齐的三个耳部的圆形孔(4c或5d/50d)。
图2、图3和图4示出了类似的情况,其中,对应的两个牙桩(3)固定到所述中心植入物(1)以完成相邻棒(4)的安装。
相同的附图表示固定到远端植入物(10)上的牙桩(3)与相应的棒(4)的端部之间的接合,其中所述接合由从所述端部突出的相应的单独耳部(4b或5c)获得。
特别是,所述棒(4)的两个相邻的“串联”样品和牙桩(3)之间位于它们中间的位置的接合由如下方式实现:如图4所示,所述棒(4)之一(或更好地说,两个耳部(50c)中之一)的所述“阳元件”完全停靠在所述牙桩(3)的头部(3a)的肩部(3a’)。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每个所述的棒(4)在适于接合相应的夹子(5,50)之前,被切割成一定的尺寸,该尺寸使得它包括夹子在内的总长度恰好等于待连接的两个相邻牙桩(3)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有必要进一步说明其组件的特定功能。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所述牙桩(3)可根据多个替代实施例制作,区别仅在于扩大的头部(3a)的高度(h)。
事实上,所有连接到牙桩(3)的棒(4)的样品必须在同一平面上以完全水平的姿态设置。
植入物(1,10)从植入它们的骨头(OS)的突出可以不同,即便存在极小的差值。
在这种情况下,在相应的连接装置(2,20)和固定到所述植入物(1,10)的牙桩(3)之间也必然存在类似的相对于骨头(OS)的高度差。
所以,很显然,如果牙桩(3)的头部(3a)以不同的高度设置,相邻的棒一旦停靠于头部(3a),就会设置在不正确的接近水平的位置。
提供不同高度头部(3a)的牙桩(3)允许有效地弥补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植入物(1,10)之间的高度差(h)。
显然,设置有头部(3a)的较短牙桩(3)必须安装在从骨头(OS)突出最多的植入物(1,10)上,而设置有头部的较长牙桩(3)必须安装在从骨头(OS)突出最少的植入物(1,10)上。
上述的目的是在相同的“理想”水平面上设置牙桩(3)的头部(3a)的肩部(3a’),所述的“串联”棒(4)的端部必须相对于该处定位。
同样,事实上棒(4)的第一样品的阴元件和棒(4)的第二样品的阳元件接合在相同的牙桩(3)上,澄清该事实的重要性是必要的。
考虑到所述棒(4)必须具有和牙桩(3)之间的距离完全相同的长度,很明显,可能由于因假体的正常使用造成的应力,每个牙桩(3)要经受来自不同端侧、分别由棒(4)的阴元件和其它棒的阳元件施加的同时的牵引力。
以上描述表示,所述棒(4)的第一样品的阴元件的牵引力由对应于牙桩(3)的两个圆周部分产生,而所述棒(4)的第二样品的阳元件的牵引力仅由对应于牙桩(3)的一个圆周部分产生,该部分包括在由于所述阴元件的干扰而受影响的两个部分之间。
这种情况的目的是可以平衡施加在牙桩(3)正反两面的作用力,以防止其受到当将两个相邻的棒(4)的阳元件插入所述牙桩(3)所产生的异常的不平衡的弯曲应力。
此外,注意力转移到图7,其表明如图6A所示的棒的替换实施例(40)。
棒(40)的第二实施例的特性在于耳部(40b),其从板(40a)突出,具有孔(40c),其略呈椭圆形,因此不是完美的圆形轮廓。
这样一个棒(40)的实施例最好用于下述情况:待插入耳部(40b)的牙桩(3)相对于完全垂直以及随后相对于植入物(1,10)的类似的错位有轻微的不希望有的倾斜。
在这此情况下,如果耳部(40b)具有完美的圆形的孔,要完成沿牙桩(3)的位移直到理想位置停止这一段过程是不可能的。
提供上述椭圆孔(40c)可以实现理想的“停止”,事实上,孔(40c)“宽松的”外形可以中和牙桩(3)的不理想的几度倾斜角度。
进一步的说明涉及每个牙桩(3)和每个条形物(4)的外部波纹表面精饰的存在。
设置这样的条件可使用于多个牙修复体的基底的树脂牢固地锚定于相对的两个组件(3,4)的外表面。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参考了迄今为止存在于植入物(1,10)和牙桩(3)之间的中间位置的连接装置(2,20)。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为实施本发明的构思,所述“中间”连接装置(2,20)的使用不具有约束力,也就是说本发明的装置的牙桩(3)适于直接接合相应的植入物(1,10)。
事实上,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装置(2,20)仅在将一些植入物(1,10)以倾斜的姿态植入患者的骨头(OS)时是必要的,如图1至图4所示的远端植入物(10)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对应于“倾斜”的远端植入物(10)的成角度的连接装置(20)要求使用对应于中心植入物(1)的“直”的连接装置(2)。
如果所有植入物以完全垂直的姿态接合在骨头(OS)上,连接装置的存在将是多余的,因此,如上图所示,牙桩(3)可以与相应的植入物(1,10)直接接合。
Claims (7)
1.用于组装种植牙的模块设备,包括:
-模块组件,包括植入物(1,10),为具有圆柱形盲孔(100)的金属针;
-牙桩(3),其为管状圆柱形杆,具有形成肩部(3a’)的扩大的头部(3a);具有圆柱形孔(3b)的所述牙桩(3)通过具有第一圆形孔(3c’)的颈部(3c)与座(3d)连接;所述座(3d)适于接合其中所述植入物(1,10)的一端;
-具有第一自由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管状圆柱形棒(4);
-第一夹子(5),包括:
-第一板(5b),
-第一圆柱形杆(5a),适于稳定地插入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的所述自由端,
-第一耳部(5c),
所述第一圆柱形杆(5a)通过介设的第一板(5b)从所述第一耳部(5c)的背面突出,所述第一耳部(5c)具有产生第二圆形孔(5d)的基本呈弧形的外部轮廓,所述第二圆形孔(5d)具有与所述牙桩(3)的横向截面基本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夹子的所述第一圆柱形杆(5a)的轴相垂直的轴线,
其中,
所述牙桩(3)包括具有朝向所述牙桩的自由端部的外径变小的锥形尖端(3’),
所述植入物为金属针,其是尖的并具有外部螺纹,
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包括:
-第二板(4a),以及
-位于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耳部(4b),所述第二耳部(4b)具有产生第三圆形孔(4c)的基本呈弧形的外部轮廓,其中所述第三圆形孔(4c)具有与所述牙桩(3)的横向截面基本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并且具有与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的轴相垂直的轴线;
-第二夹子(50),包括:
-第三板(50b),
-第二圆柱形杆(50a),适于稳定地插入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的所述自由端,
-两个相同的第三耳部(50c),
所述第二夹子(50)的第二圆柱形杆(50a)通过介设的所述第三板(50b)从在完全镜像位置设置的且由间隔(50c’)隔开的两个第三耳部(50c)的背面突出,所述间隔基本具有与第一夹子(5)的单独第一耳部(5c)相同的厚度(S),第二夹子的每一个第三耳部(50c)具有产生第四圆形孔(50d)的基本呈弧形的外部轮廓,所述第四圆形孔(50d)具有与所述牙桩(3)的横向截面基本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并且具有与第二夹子(50)的所述第二圆柱形杆(50a)的轴相垂直的轴线,位于第二夹子(50)的两个第三耳部(50c)之间的所述间隔(50c’)适于接收所述管状圆柱形棒的第二耳部(4b)或第一夹子(5)的第一耳部(5c),从而所述牙桩(3)能被接收到第二夹子第三耳部的第四圆形孔(50d)中和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的第二耳部的第三圆形孔(4c)中,或者被接收到第二夹子第三耳部的第四圆形孔(50d)中和所述第一夹子的第一耳部(5c)的第二圆形孔(5d)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附加的模块组件,所述组件为管状圆柱形棒(40),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0)包括第四板(40a)和第四耳部(40b),所述第四耳部(40b)具有产生椭圆形孔(40c)的基本呈弧形的外部轮廓,其中所述椭圆形孔(40c)适于被所述牙桩(3)穿入并且具有与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0)的轴相垂直的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的所述第二耳部(4b)具有远小于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直径的厚度(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夹子(5,50)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形杆(5a,50a)被第一和第二中心纵向槽(5f,50f)切开,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形杆(5a,50a)设有直径略大于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40)内径的扩大的第一和第二外围边框(5g,50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介设在所述牙桩(3)和所述植入物(1,10)之间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为接头(2,20),所述接头(2,20)由第一部分(2b)和第二部分(2c)组成,基本为圆柱形的所述第一部分(2b)适于插入到相应的植入物(1,10)的所述圆柱形盲孔(100)中,所述第二部分(2c)适于严密地插入到所述牙桩(3)的所述座(3d)中;所述两个部分(2b,2c)通过中间凸缘(2d)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圆柱形棒(4,40)具有外部波纹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牙桩(3)具有外部波纹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1425032A EP2489328B1 (en) | 2011-02-17 | 2011-02-17 | Modular framework suprastructure for dental implants |
EP11425032.7 | 2011-02-17 | ||
PCT/EP2011/072448 WO2012110137A1 (en) | 2011-02-17 | 2011-12-12 | Modular framework suprastrcucture for dental implant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70030A CN103370030A (zh) | 2013-10-23 |
CN103370030B true CN103370030B (zh) | 2016-02-24 |
Family
ID=44303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67856.5A Active CN103370030B (zh) | 2011-02-17 | 2011-12-12 | 用于种植牙的模块结构的上部构造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20171B2 (zh) |
EP (1) | EP2489328B1 (zh) |
CN (1) | CN103370030B (zh) |
PT (1) | PT2489328E (zh) |
RU (1) | RU2586971C2 (zh) |
TN (1) | TN2013000334A1 (zh) |
UA (1) | UA109047C2 (zh) |
WO (1) | WO201211013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913023A1 (en) * | 2014-02-26 | 2015-09-02 | P.P.M. S.R.L. di Giacomini Manuele e Monica | Set of elements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
EP3171815B1 (en) * | 2014-07-23 | 2019-07-31 | Bacchiocchi, Danilo | Modular apparatus for installation of multiple dental prostheses. |
DE102015111482B4 (de) | 2015-07-15 | 2019-07-11 | Nt-Trading Gmbh & Co. Kg | Positionsaufnahmevorrichtung für Zahnimplantate |
ITUA20163874A1 (it) * | 2016-05-27 | 2017-11-27 | Errecieffe S R L | Insieme per l'ancoraggio di una protesi dentale |
EP3755265B1 (en) * | 2018-02-20 | 2024-10-09 | Lambert J. Stumpel | Modular support for dental prosthesis |
IT201800006689A1 (it) * | 2018-06-26 | 2019-12-26 | Elemento posizionatore sotto-gengivale di impianti per un innesto osseo | |
CN112451138B (zh) * | 2020-11-24 | 2022-02-18 | 北京联袂义齿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牙科栓体栓道附着体用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06069A (en) * | 1988-11-02 | 1991-04-09 | Implant Innovations, Inc. | Periodontal restoration components |
CN2262083Y (zh) * | 1996-10-18 | 1997-09-10 | 成都三强实业公司 | 门铰链 |
CN1360684A (zh) * | 1999-07-09 | 2002-07-24 | Obe奥马赫特&鲍姆格特纳有限公司 | 铰链件的螺栓连接 |
US6692254B1 (en) * | 2002-02-01 | 2004-02-17 | Barry A. Kligerman | Implant supported dental prosthesis foundation bar |
US6905336B2 (en) * | 2002-07-23 | 2005-06-14 | Robert Summers | Impression support system for dental implants |
CN2714880Y (zh) * | 2004-05-18 | 2005-08-03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转轴结构 |
CN2937397Y (zh) * | 2006-05-08 | 2007-08-22 | 沈春生 | 玻璃铰链改良结构 |
EP2103275A1 (de) * | 2008-03-19 | 2009-09-23 | Cerim AG | Zahnbrücke |
CN101861131A (zh) * | 2007-09-12 | 2010-10-13 | 西德勒斯+莫他伍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形成连杆结构的装置以及用于其的紧固螺钉 |
CN201680129U (zh) * | 2010-04-12 | 2010-12-22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一种柔性接头及柔性连接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619856A5 (zh) | 1979-09-11 | 1980-10-31 | Elgarden Nv | |
CH686114A5 (fr) * | 1991-09-27 | 1996-01-15 | Helmut Hader | Structure de support d'une prothese dentaire. |
JPH1015701A (ja) | 1996-07-04 | 1998-01-20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振動バイトによる切削方法 |
FI971622L (fi) * | 1997-04-17 | 1998-10-18 | Kari Luotio | Hammasimplanttijärjestelmä ja menetelmä sen valmistamiseksi |
DE19748268C2 (de) * | 1997-10-31 | 1999-09-02 | Kirsch |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egs zum Fixieren von Zahnersatz |
NL1017284C2 (nl) * | 2001-02-05 | 2002-08-06 | Accius Bv | Bevestigingsinrichting voor een orthese of prothese. |
US7021934B2 (en) * | 2003-01-21 | 2006-04-04 | Zimmer Dental, Inc. | Multi-adjustable drill guide and framework system for dental prosthetics |
SE530162C2 (sv) * | 2004-10-07 | 2008-03-11 | Dan Lundgren Ab |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att framställa en protesstruktur på en patientmodell |
TW201247177A (en) | 2008-06-11 | 2012-12-01 | Accentu8 Novotecnica Pty Ltd | Dentures, dental arch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CA2639721A1 (en) | 2008-09-22 | 2010-03-22 | Eric Allaire | Dental bar implant system |
-
2011
- 2011-02-17 PT PT114250327T patent/PT2489328E/pt unknown
- 2011-02-17 EP EP11425032A patent/EP2489328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2-12 WO PCT/EP2011/072448 patent/WO201211013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2-12 RU RU2013142100/14A patent/RU2586971C2/ru active
- 2011-12-12 US US13/984,958 patent/US8920171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2-12 UA UAA201310233A patent/UA109047C2/en unknown
- 2011-12-12 CN CN201180067856.5A patent/CN103370030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8-02 TN TNP2013000334A patent/TN2013000334A1/fr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06069A (en) * | 1988-11-02 | 1991-04-09 | Implant Innovations, Inc. | Periodontal restoration components |
CN2262083Y (zh) * | 1996-10-18 | 1997-09-10 | 成都三强实业公司 | 门铰链 |
CN1360684A (zh) * | 1999-07-09 | 2002-07-24 | Obe奥马赫特&鲍姆格特纳有限公司 | 铰链件的螺栓连接 |
US6692254B1 (en) * | 2002-02-01 | 2004-02-17 | Barry A. Kligerman | Implant supported dental prosthesis foundation bar |
US6905336B2 (en) * | 2002-07-23 | 2005-06-14 | Robert Summers | Impression support system for dental implants |
CN2714880Y (zh) * | 2004-05-18 | 2005-08-03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转轴结构 |
CN2937397Y (zh) * | 2006-05-08 | 2007-08-22 | 沈春生 | 玻璃铰链改良结构 |
CN101861131A (zh) * | 2007-09-12 | 2010-10-13 | 西德勒斯+莫他伍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形成连杆结构的装置以及用于其的紧固螺钉 |
EP2103275A1 (de) * | 2008-03-19 | 2009-09-23 | Cerim AG | Zahnbrücke |
CN201680129U (zh) * | 2010-04-12 | 2010-12-22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一种柔性接头及柔性连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013142100A (ru) | 2015-03-27 |
PT2489328E (pt) | 2013-07-05 |
TN2013000334A1 (en) | 2015-01-20 |
EP2489328B1 (en) | 2013-03-27 |
EP2489328A1 (en) | 2012-08-22 |
RU2586971C2 (ru) | 2016-06-10 |
US20140051034A1 (en) | 2014-02-20 |
UA109047C2 (en) | 2015-07-10 |
WO2012110137A1 (en) | 2012-08-23 |
US8920171B2 (en) | 2014-12-30 |
CN103370030A (zh) | 2013-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70030B (zh) | 用于种植牙的模块结构的上部构造 | |
JP6860711B2 (ja) | 仮補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仮補綴システムの使用法 | |
JP3678653B2 (ja) | デンタルインプラントとアバットメントとの間の結合装置 | |
KR102243831B1 (ko) | 치은막의 손상 없이 보철물의 조립이 가능한 2중 분리형 어버트먼트를 갖는 임플란트 | |
KR101139962B1 (ko) | 플레이트를 가진 치과용 임플란트 | |
EP2266498A1 (en) | Angular joint for connecting an abutment to a dental implant in a predefined angle | |
KR20200107266A (ko) | 치과용 임플란트 | |
KR101172838B1 (ko) | 멀티 어버트먼트 장치 | |
KR101552402B1 (ko) | 뿔 임플란트 | |
KR102470652B1 (ko) | 향상된 체결구조를 갖는 임플란트용 임프레션 코핑 | |
JPS62299259A (ja) | 義歯床取付け構造体及び方法 | |
KR20150040777A (ko) | 임플란트 | |
KR101025225B1 (ko) |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픽스츄어 | |
KR101486851B1 (ko) |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지대주 | |
KR102636643B1 (ko) | 치과 임플란트의 상부 구조물 | |
KR20200081908A (ko) | 임플란트 구조체 | |
KR101092310B1 (ko) |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픽스츄어 | |
JP2011525838A (ja) | 歯科用インプラント | |
KR102019873B1 (ko) | 넌헥사 어버트먼트와 픽스츄어의 체결 구조 | |
KR101505974B1 (ko) |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닻형 픽스츄어 | |
KR20140077128A (ko) | 고정요소 및 고정방법 | |
KR102750328B1 (ko) | 보철 시스템 | |
KR20210028873A (ko) | 임플란트 | |
KR102793068B1 (ko) | 임플란트 구조물 | |
KR200497643Y1 (ko) | 임플란트용 록 아날로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