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8966B - 杯架 - Google Patents
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58966B CN103358966B CN201310061941.1A CN201310061941A CN103358966B CN 103358966 B CN103358966 B CN 103358966B CN 201310061941 A CN201310061941 A CN 201310061941A CN 103358966 B CN103358966 B CN 1033589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blade
- piece
- support
- container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316 preloa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5—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or receptables of different size or shape
- B60N3/1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or receptables of different size or shape with adjustable clamp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24/00—Package and article carriers
- Y10S224/926—Vehicle attached carrier for beverage container or bott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Freezers Or Refrigerated Show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杯架,其沿架主体的周向配置支撑插入至架主体的收容部中的容器的1个或2个支撑部件,其可以使在侧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容器顺利地从收容部中取出,并且在支撑部件后退时,支撑部件与架主体周边的其他部件干涉的可能性很小。支撑部件由第一支撑片及第二支撑片通过第二转动轴连结的构造形成。支撑部件的上侧的第一转动轴只能转动。支撑部件的下侧的第三转动轴可以转动和上下滑动。在支撑部件动作时,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相比,不会更加向接近架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以及向下方凸出。在第三转动轴上升至最高而连结部进入量最大时,从第二转动轴朝向第一转动轴引出的线、和从第二转动轴朝向第三转动轴引出的线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杯架,其用于在汽车车室内对饮料容器等以稳
定的状态进行保持。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室内安装有用于对饮料容器等以稳定的状态进行保持杯架。作为杯架,有些具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能够对插入至架主体的收容部中的容器的侧表面进行支撑。通常,在具有支撑部件的杯架中,通过使支撑部件向收容部进入,从而能够对插入收容部中的具有各种尺寸及形状的聚酯瓶等容器以稳定的状态进行保持。另外,通过使支撑部件从收容部后退,能够将聚酯瓶等容器从收容部取出。
如图6所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杯架50具有:架主体51,其具有用于饮料容器B1插入的收容部51a;以及支撑部件52,其能够向架主体51的收容部51a进入以及从收容部51a后退。支撑部件52设置为能够以沿着水平方向的轴线O为中心转动,轴线O的下部以可以进入收容部51a的方式被预紧。在将在侧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饮料容器B1从收容部51a取出时,饮料容器B1的凸部B1a与支撑部件52的引导部52a抵接。引导部52a形成使得从凸部B1a对引导部52a作用的力F朝向轴线O的下方的形状。由于力F朝向轴线O的下方,因此,在支撑部件52上,在使引导部52a从收容部51a后退的方向上作用力矩(逆时针的力矩)。由此,可以顺利地将侧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饮料容器B1从架主体51的收容部51a中取出。
如图7A及图7B所示,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杯架60具有:架主体61,其具有用于饮料容器插入的收容部61a;以及支撑部件62,其能够向架主体61的收容部61a进入以及从收容部61a后退。支撑部件62由下述部件构成:上片部621,其上端部可转动地支撑在架主体61的侧部;下片部622,其上端部可转动地与上片部621连结,下端部沿上下方向在架主体61的侧部滑动;以及弹簧部件63,其安装在上片部621和下片部622之间的连结部上,以使该连结部向接近架主体61的中心轴的方向进入的方式对该连结部进行预紧。在上片部621的下端部形成有止动面621a,该止动面621a将下片部622相对于上片部621的转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如果向收容部61a插入饮料容器,则上片部621和下片部622之间的连结部对饮料容器的侧表面进行按压,支撑部件62从图7A所示的最大进入位置向图7B所示的位置后退。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25505号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37651号
在图6所示的杯架50中,以使得与现有或预定制造的饮料容器B1的侧表面的凹凸形状对应而能够将饮料容器B1顺利地从架主体51的收容部51a取出的方式,确定支撑部件52的形状。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在饮料容器B1的形状已知之前无法确定支撑部件52的形状。
另外,近年来,例如聚酯瓶的侧表面的凹凸形状不仅基于确保强度,还考虑外观性、易握持性、易压扁性等而确定的,聚酯瓶的侧表面的凹凸形状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在杯架50中,由于支撑部件52为单个部件,因此,很难确定能够对具有各种形状的所有聚酯瓶在以稳定的状态保持的同时顺利地取出的支撑部件52的形状。另外,由于支撑部件52是单个部件,因此,如图6中的左侧所示,在支撑部件52从收容部51a大幅后退时,支撑部件52的下端部向架主体51的外侧大幅露出。此时,支撑部件52的下端部有可能与架主体51周边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另一方面,在图7A及图7B所示的杯架60中,支撑部件62是上片部621和下片部622连结的双连杆构造。由此,在上片部621和下片部622连结的连结部从架主体61的收容部61a后退时,支撑部件62不会向架主体61的外侧露出。因此,不会发生支撑部件62与架主体61周边的其他部件的干涉。
但是,在杯架60中,没有考虑将侧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饮料容器插入收容部61a中的情况。因此,例如在将如图6所示的饮料容器B1插入架主体61的收容部61a中的情况下,在将饮料容器B1从收容部61a取出时,饮料容器B1的侧表面的凸部B1a从下方与上片部621和下片部622之间的连结部抵接。此时,在如图7A所示上片部621和下片部622的构成角度为锐角的情况下,从饮料容器B1在支撑部件62上作用的力的方向朝向上片部621的上端部的转动中心的上方。由此,有可能使得饮料容器B1的侧表面的凸部B1a与上片部621和下片部622之间的连结部钩挂,无法顺利地将饮料容器B1从架主体61的收容部61a取出。
在图6所示的杯架50中,沿架主体51的周向配置有4个支撑部件52。另外,在图7A及图7B所示的杯架60中,沿架主体61的周向配置有3个支撑部件62。这样,在架主体上配置有大于或等于3个支撑部件的情况下,可以仅由多个支撑部件对插入架主体的收容部中容器的侧表面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在架主体上配置有小于或等于2个支撑部件的情况下,由支撑部件和架主体的内周面对插入架主体的收容部中的容器的侧表面进行支撑。因此,在架主体上配置小于或等于2个支撑部件时,与配置大于或等于3个支撑部件时相比,需要使各支撑部件向收容部中的进入量增加,上述各课题变得更明显。因此,优选在架主体上配置大于或等于3个支撑部件。但是,为了避免支撑部件与架主体周边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有时不得不使支撑部件的数量小于或等于2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架,其沿架主体的周向配置有1个或2个支撑部件,其中,该支撑部件对插入架主体的收容部中的容器的侧表面进行支撑,在该杯架中,可以顺利地将侧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容器从收容部中取出,并且在支撑部件从收容部后退时,支撑部件与架主体周边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很小。
以下,针对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使用的各手段,在根据需要而附加作用效果等的同时进行说明。
(1)本发明的杯架具有:架主体,其向上方开口,具有用于插入容器的收容部;支撑部件,其沿该架主体的周向配置1个或2个,通过向该收容部进入而对该容器的侧表面进行支撑;限制部件;以及预紧部件,其中,所述支撑部件由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构成,该第一支撑片形成该支撑部件的上部构造,其上端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架主体转动,该第二支撑片形成该支撑部件的下部构造,其上端部可转动地与该第一支撑片的下端部连结,其下端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架主体转动且能够向上下方向滑动,所述限制部件对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滑动方向及上升高度进行限制,所述预紧部件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的连结部向接近所述架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进入的方式进行预紧,所述支撑部件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片与所述第二支撑片相比不会更加向接近所述架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及向下方凸出的方式动作,在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上升至最高而所述连结部进入量最大时,从该连结部的转动中心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上端部的转动中心引出的线、和从该连结部的转动中心朝向该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转动中心引出的线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的连结部越向接近架主体的中心轴方向进入,容器的侧表面的凹凸形状就越容易与支撑部件钩挂。因此,在支撑部件位于进入量最大最多的最大进入位置时,有可能使将容器从架主体的收容部取出变得最难。在此,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支撑部件由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的双连杆构造形成,支撑部件以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相比不会更加向接近架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及向下方凸出的方式动作。因此,在将插入至架主体的收容部中的容器从收容部取出时,与容器的侧表面的凹凸形状无关地,容器的侧表面从侧方或下方与第二支撑片抵接。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上升至最高而连结部进入量最大时,从连结部的转动中心朝向第一支撑片的上端部的转动中心引出的线、和从连结部的转动中心朝向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转动中心引出的线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支撑部件位于最大进入位置时将侧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容器从架主体的收容部取出的情况下,在由限制部件限制了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上升高度的状态下,容器的侧表面从侧方或下方与第二支撑片抵接。此时,与从容器在第二支撑片上作用的力的方向无关地,第二支撑片试图绕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转动中心转动。因此,在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的连结部上,作用与从连结部的转动中心朝向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转动中心引出的线相对在正交方向上向上的力。由于上述构成角度为钝角,因此,该力与第一支撑片的上端部的转动中心相比朝向下方。
因此,通过将作用在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的连结部的转动中心上的上述力,作为使第一支撑片向下方转动的力进行作用,从而可以在使连结部从收容部后退的同时,将侧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容器顺利地从架主体的收容部取出。另外,由于支撑部件是由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的双连杆构造形成的,因此,支撑部件的形状发生变化。由此,在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的连结部从架主体的收容部后退时,支撑部件不会向架主体的外侧大幅露出。由此,支撑部件与架主体周边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很小。另外,由于与容器的形状对应而支撑部件的形状变化,因此,针对各种形状的容器的适应性高。
(2)在上述(1)中记述的本发明的杯架中,优选在将插入所述架主体的所述收容部中的所述容器从该收容部取出时,该第二支撑片的上端部侧与该容器抵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上端部侧是由将所述连结部的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转动中心连结而成的线进行二等分的二等分线划分出的上端部侧。
根据上述结构,容器与由对第二支撑片的两个转动中心之间进行二等分的二等分线划分出的第二支撑片上端部侧抵接。从容器在第二支撑片上作用的力越接近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侧,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转动中心就越容易向上方滑动。如果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转动中心向上方滑动,则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的连结部向接近架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进入,因此,容器的侧表面的凹凸形状容易与支撑部件钩挂。另一方面,从容器在第二支撑片上作用的力越接近第二支撑片的上端部侧,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转动中心就越难以向上方滑动。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将侧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容器从架主体的收容部取出时,由于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的连结部不易向接近架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进入,因此,易于更顺利地将容器从收容部取出。
(3)在上述(1)中记述的本发明的杯架中,优选绕所述架主体的中心轴而间隔60至120度的角度差配置2个所述支撑部件。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绕架主体的中心轴间隔60至120度的角度差配置2个支撑部件,从而将插入至架主体的收容部中的容器的侧表面利用2个支撑部件和架主体的内周面支撑。此时,从2个支撑部件作用在容器的侧表面上的各个力的方向及从架主体的内周面作用在容器的侧表面上的力的方向,分别成为方向差异较大的3个方向,因此,可以对插入至收容部中的容器以稳定的状态进行保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杯架,在沿架主体的周向配置有对插入架主体的收容部中的容器的侧表面进行支撑1个或2个支撑部件的杯架中,可以顺利地将侧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容器从收容部取出。另外,在支撑部件从收容部中后退时,支撑部件与架主体周边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很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杯架的斜视图。
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中的杯架以图1中的A-A线切断后的剖视图,表示保持有饮料容器的状况。
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杯架的剖视图,表示取出饮料容器时的第一状况。
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杯架的剖视图,表示取出饮料容器时的第二状况。
图5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杯架的剖视图,表示取出饮料容器时的第三状况。
图6是具有现有的支撑部件的杯架的剖视图。
图7A是具有另外的现有支撑部件的杯架的剖视图,表示支撑部件位于向收容部进入最大量的最大进入位置的状况。
图7B是具有另外的现有支撑部件的杯架的剖视图,表示支撑部件从最大进入位置后退后的状况。
标号的说明
1杯架,2架主体,2a收容部,3支撑部件,3a连结部,31第一支撑片,31a上端部,31b下端部,32第二支撑片,32a上端部,32b下端部,4a第一转动轴(转动中心),4b第二转动轴(转动中心),4c第三转动轴(转动中心),5b长孔(限制部件),6扭转螺旋弹簧(预紧部件),B饮料容器,CL中心轴,HL二等分线,α构成角度,θ角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杯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表示杯架1的斜视图。图2是将杯架1以图1中的A-A线切断的剖视图,表示在架主体2的收容部2a中插入有饮料容器B的状况。如图1所示,杯架1在汽车车室内的中控台上沿前后方向并列配置2个。2个杯架1具有相同结构。此外,在图1中记载的前、后、右、左分别表示汽车的前进方向、后退方向、从乘客侧观察时的右方、从乘客侧观察时的左方。
杯架1具有:架主体2,其用于收容饮料容器B;2个支撑部件3,其用于对饮料容器B以稳定的状态进行保持;安装部件5,其用于将支撑部件3安装在架主体2上;以及扭转螺旋弹簧6(预紧部件),其用于使支撑部件3进入收容部2a。插入至架主体2的收容部2a中的饮料容器B的侧表面由2个支撑部件3和架主体2的内周面支撑。
架主体2为合成树脂制,形成具有内周面及底面的有底圆筒状。从架主体2的上方的开口向收容部2a插入饮料容器B。收容部2a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逐渐缩径,在收容部2a的底面上铺设有缓冲橡胶7。在架主体2的周向的2个位置处形成有上下方向长的矩形的开口部2b,该开口部2b用于配置支撑部件3。2个开口部2b形成在绕架主体2的中心轴CL间隔大约90度的角度差θ的位置(参照图1)。
如图1所示,在形成矩形的平面形状的壳体部件K上配置有形成圆形的平面形状的架主体2时,从上方观察下,在壳体部件K的角部和架主体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该空间相对的架主体2的周向位置上,形成有用于配置支撑部件3的开口部2b。由此,能够避免支撑部件3与架主体2周边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支撑部件3由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的双连杆构造构成(详细构造在后面记述),该第一支撑片31形成支撑部件3的上部构造,该第二支撑片32形成支撑部件3的下部构造。图2示出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之间的连结部3a位于向收容部2a进入最大量的最大进入位置的状况。支撑部件3在连结部3a处以“く”字状弯折,连结部3a通过开口部2b进入收容部2a中,由此,能够利用支撑部件3支撑小径的容器的侧表面。在向架主体2的收容部2a中插入大径的容器时,支撑部件3被容器的侧表面按压而从收容部2a后退。在支撑部件3位于从收容部2a后退最大量的最大后退位置的状况下,第一支撑片31及第二支撑片32分别后退至用虚线示出的第一支撑片31’及第二支撑片32’的位置。
安装部件5形成上下方向长的纵向长的箱状,其以从架主体2的外侧遮盖架主体2的开口部2b的方式,安装在架主体2的外周。支撑部件3经由安装部件5安装在架主体2上。在支撑部件3位于最大后退位置的状况下,第一支撑片31整体的大于或等于一半以及第二支撑片32的大致整体收容在安装部件5的内部空间中。此时,第一支撑片31的一部分向安装部件5的外侧露出。另一方面,在支撑部件3位于最大进入位置的状况下,第一支撑片31整体的大于或等于一半以及第二支撑片32整体的大于或等于一半从安装部件5的内部空间露出。安装部件5具有上下方向长的一对侧壁5a(在图2中仅示出一侧的侧壁5a)。在一对侧壁5a的各自下方形成有上下方向长的一对长孔5b(限制部件)。
第一支撑片31形成腕状,在上端部31a处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转动轴4a(转动中心)。第一转动轴4a由形成在安装部件5的各侧壁5a上的省略图示的轴承部可转动地保持。由此,第一支撑片31能够以第一转动轴4a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在第一支撑片31的下端部31b处形成有用于与第二支撑片32连结的省略图示的轴承部。与架主体2的收容部2a相对的第一支撑片31的表面,成为在将饮料容器B插入至收容部2a中时与饮料容器B抵接的抵接面31c。
第二支撑片32形成腕状,在上端部32a处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转动轴4b(转动中心)。第二转动轴4b由形成在第一支撑片31的下端部31b上的省略图示的轴承部可转动地保持。由此,第一支撑片31及第二支撑片32以能够以第二转动轴4b为中心向上下方向相对转动地连结。第二支撑片32的下端部32b处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三转动轴4c(转动中心)。第三转动轴4c由形成在安装部件5上的一对长孔5b可转动且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保持。由此,第二支撑片32的下端部32b的滑动方向及上升高度由一对长孔5b限制。与架主体2的收容部2a相对的第二支撑片32的表面,成为在将饮料容器B从收容部2a取出时与饮料容器B抵接的抵接面32c。
在支撑部件3进行动作而从连结部3a进入收容部2a中最大量的最大进入位置直至连结部3a从收容部2a后退最大量的最大后退位置为止时,第一支撑片31与第二支撑片32相比不会更加向接近架主体2的中心轴CL的方向及向下方凸出。因此,在将饮料容器B从收容部2a取出时,饮料容器B不会与第一支撑片31抵接,仅与第二支撑片32的抵接面32c抵接。
绕第一支撑片31的第一转动轴4a配置有扭转螺旋弹簧6。扭转螺旋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安装部件5上,扭转螺旋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片31上。扭转螺旋弹簧6对第一支撑片31以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弹起的方向进行预紧。因此,在杯架1中没有插入饮料容器B的状况下,支撑部件3被预紧为,连结部3a向收容部2a中进入最大量且第二支撑片32的下端部32b上升至最高的最大进入位置。在支撑部件3被预紧至最大进入位置处的状况下,如图2所示,从第二转动轴4b朝向第一转动轴4a引出的点划线和从第二转动轴4b朝向第三转动轴4c引出的点划线的构成角度α为钝角。
基于图2至图5,针对杯架1的动作进行说明。饮料容器B具有外径较小的小径部Ba和位于小径部Ba下方的外径较大的大径部Bb。因此,如图2所示,在饮料容器B的小径部Ba和大径部Bb之间存在较大的台阶。支撑部件3的连结部3a从侧方支撑饮料容器B的小径部Ba。
如果开始从杯架1中取出饮料容器B,则作为第一状况,如图3所示,饮料容器B的大径部Bb的上端与第二支撑片32的抵接面32c抵接。此时,饮料容器B与第二支撑片32的上端部32a侧抵接,该第二支撑片32的上端部32a是由对将第二转动轴4b和第三转动轴4c连结的点划线进行二等分的二等分线HL划分出的上端部。从而从饮料容器B向第二支撑片32作用朝向斜上方的力F1。
由于力F1大致正交地作用在抵接面32c上,因此,随着抵接面32c的倾角不同而力F1的方向变化。但是,由于成为第二支撑片32的下端部32b通过一对长孔5b而上升被限制的状态,因此,与力F1的方向无关地,第二支撑片32要绕第三转动轴4c转动。从而,在支撑部件3的连结部3a的第二转动轴4b上,作用与从第二转动轴4b朝向第三转动轴4c引出的点划线正交方向向上的力F2。即,力F2沿以第三转动轴4c为中心而通过第二转动轴4b的圆R在第二转动轴4b上的切线方向进行作用。
由于上述构成角度α为钝角,因此,力F2与设置在第一支撑片31的上端部31a处的第一转动轴4a相比朝向下方。因此,力F2作为使第一支撑片31向下方转动的力起作用。如上所述,在成为使第一支撑片31易于向下方转动的状况后,如果克服扭转螺旋弹簧6的预紧力而继续从收容部2a中取出饮料容器B,则作为第二状况,如图4所示,可以一边使饮料容器B的大径部Bb的上端在第二支撑片32的抵接面32c上滑动接触,一边使饮料容器B上升。此时,通过从饮料容器B在第二支撑片32上朝向斜上方作用的力F1,在第二支撑片32的下端部32b的第三转动轴4c沿长孔5b下降的同时,连结部3a从收容部2a中后退。
然后,如果从收容部2a中继续取出饮料容器B,则饮料容器B的大径部Bb使连结部3a继续后退,如图5所示,成为大径部Bb从侧方与第二支撑片32的抵接面32c滑动接触的第三状况。然后,从收容部2a取出饮料容器B完成。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支撑部件3动作时,第一支撑片31与第二支撑片32相比不会更加向接近架主体2的中心轴CL的方向且向下方凸出。由此,在将插入至架主体2的收容部2a中的饮料容器B从收容部2a取出时,与饮料容器B的侧表面的凹凸形状无关地,饮料容器B的侧表面从侧方或下方与第二支撑片32的抵接面32c抵接。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第二支撑片32的下端部32b上升至最高而连结部3a进入最大量时,从第二转动轴4b朝向第一转动轴4a引出的点划线和从第二转动轴4b朝向第三转动轴4c引出的点划线的构成角度α为钝角。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支撑部件3位于最大进入位置时将饮料容器B从架主体2的收容部2a取出的情况下,以利用一对长孔5b对第二支撑片32的下端部32b的上升进行限制的状态,饮料容器B的侧表面从侧方或下方与第二支撑片32抵接。此时,与从饮料容器B作用在第二支撑片32上的力F1的方向无关地,第二支撑片32要绕第二支撑片32的下端部32b的第三转动轴4c转动。从而,在支撑部件3的连结部3a的第二转动轴4b上作用与从第二转动轴4b朝向第三转动轴4c引出的点划线正交方向向上的力F2。由于上述构成角度α为钝角,从而该力F2与设置在第一支撑片31的上端部31a处的第一转动轴4a相比朝向下方。
因此,通过将作用在支撑部件3的第二转动轴4b上的力F2作为使第一支撑片31向下方转动的力起作用,从而可以一边使支撑部件3的连结部3a从收容部2a后退,一边将侧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饮料容器B顺利地从架主体2的收容部2a取出。另外,由于支撑部件3是由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的双连杆构造构成的,因此,支撑部件3的形状发生变化。由此,在支撑部件3的连结部3a从架主体2的收容部2a后退时,支撑部件3不会向架主体2的外侧大幅露出。因此,支撑部件3与架主体2周边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很小。另外,由于与插入收容部2中的容器的形状对应而支撑部件3的形状变化,因此,对各种形状的容器的适应性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饮料容器B与由对第二转动轴4b和第三转动轴4c进行连结的点划线进行二等分的二等分线HL划分出的第二支撑片32的上端部侧抵接。从饮料容器B作用在第二支撑片32上的力F1越接近第二支撑片32的上端部32a侧,第二支撑片32的下端部32b的转动中心即第三转动轴4c就越难以向上方滑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侧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饮料容器B从架主体2的收容部2a取出时,由于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之间的连结部3a不易向接近架主体2的中心轴CL的方向进入,因此,易于更顺利地将饮料容器B从收容部2a取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2个支撑部件3绕架主体2的中心轴CL间隔大约90度的角度差θ配置。因此,利用2个支撑部件3和架主体2的内周面对插入至架主体2的收容部2a中的饮料容器B的侧表面进行支撑。因此,从2个支撑部件3在饮料容器B的侧表面上作用的各个力的方向、以及从架主体2的内周面在饮料容器B的侧表面上作用的力的方向成为彼此方向差异较大的3个方向,因此,能够将插入至收容部2a中的饮料容器B以稳定的状态进行保持。
本发明的杯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实施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进行的变更、改良等后的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支撑部件3绕架主体2的中心轴CL间隔大约90度的角度差θ配置。但是,可以将插入至收容部2a中的容器以稳定的状态进行保持的角度差θ并不限定于90度,可以将角度差θ在60至120度范围内进行设定。另外,有时根据插入收容部2a中的容器的形状或重量、收容部2a的形状(深度或内径等)不同,即使在架主体2上仅配置1个支撑部件3,也可以将插入至收容部2a中的容器以稳定的状态进行保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第一支撑片31和第二支撑片32之间的连结部3a向接近架主体2的中心轴CL的方向进入的预紧部件,绕第一转动轴4a配置有扭转螺旋弹簧6。但是,作为预紧部件也可以使用板簧或拉伸螺旋弹簧等,也可以将预紧部件配置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位置。例如,也可以绕第二转动轴4b配置扭转螺旋弹簧,扭转螺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片31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片32上。另外,也可以在第二转动轴4b附近配置以横跨第一支撑片31及第二支撑片32的方式弯折为“く”字状的板簧。另外,也可以利用拉伸螺旋弹簧将第一支撑片31及第二支撑片32的中间部彼此连接。另外,也可以在第三转动轴4c的下方配置用于将第三转动轴4c向上方预紧的压缩螺旋弹簧。
Claims (3)
1.一种杯架,其具有:架主体,其向上方开口,具有用于插入容器的收容部;支撑部件,其沿该架主体的周向配置1个或2个,通过向该收容部进入而对该容器的侧表面进行支撑;限制部件;以及预紧部件,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由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构成,该第一支撑片形成该支撑部件的上部构造,其上端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架主体转动,该第二支撑片形成该支撑部件的下部构造,其上端部可转动地与该第一支撑片的下端部连结,其下端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架主体转动且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
所述限制部件对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滑动方向及上升高度进行限制,
所述预紧部件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的连结部向接近所述架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进入的方式进行预紧,
所述支撑部件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片与所述第二支撑片相比不会更加向接近所述架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及向下方凸出的方式动作,
在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上升至最高而所述连结部进入量最大时,从该连结部的转动中心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上端部的转动中心引出的线、和从该连结部的转动中心朝向该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转动中心引出的线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在将插入所述架主体的所述收容部中的所述容器从该收容部取出时,该第二支撑片的上端部侧与该容器抵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上端部侧是由将所述连结部的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下端部的转动中心连结而成的线进行二等分的二等分线划分出的上端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绕所述架主体的中心轴而间隔60至120度的角度差配置2个所述支撑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79521A JP5721657B2 (ja) | 2012-03-30 | 2012-03-30 | カップホルダ |
JP2012-079521 | 2012-03-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58966A CN103358966A (zh) | 2013-10-23 |
CN103358966B true CN103358966B (zh) | 2016-01-13 |
Family
ID=49233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61941.1A Active CN103358966B (zh) | 2012-03-30 | 2013-02-27 | 杯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04332B2 (zh) |
JP (1) | JP5721657B2 (zh) |
CN (1) | CN1033589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71003B2 (ja) * | 2014-01-21 | 2017-02-01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カップホルダ |
JP6146344B2 (ja) | 2014-03-04 | 2017-06-14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カップホルダ |
JP6251155B2 (ja) * | 2014-11-14 | 2017-12-20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軸支構造及び軸支構造を備えるカップホルダ |
KR102601503B1 (ko) * | 2016-12-13 | 2023-11-1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컵 홀더 및 그 제조 방법 |
US20180251059A1 (en) * | 2017-03-02 | 2018-09-06 | Calsonic Kansei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cup holder assembly |
US10279722B2 (en) * | 2017-08-10 | 2019-05-0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up holder micro-tensioner |
CN109677310A (zh) * | 2018-12-20 | 2019-04-26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杯托 |
CN109605331B (zh) * | 2018-12-21 | 2020-12-15 |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 支架固定结构及机器人 |
USD905370S1 (en) * | 2019-02-07 | 2020-12-15 | Target Brands, Inc. | Cart handle |
JP7053521B2 (ja) * | 2019-02-27 | 2022-04-12 | 森六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飲料容器保持装置及び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US11413999B2 (en) * | 2019-05-03 | 2022-08-16 | Jonathan Miller | Container holder retention device |
JP7141992B2 (ja) * | 2019-10-04 | 2022-09-26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カップホルダ |
JP2024108243A (ja) * | 2023-01-31 | 2024-08-13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物品保持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09119A1 (de) * | 2001-02-24 | 2002-09-05 | Fischer Artur Werke Gmbh | Getränkehalter |
KR20030038211A (ko) * | 2001-11-09 | 2003-05-16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컵홀더장치 |
JP2007145177A (ja) * | 2005-11-28 | 2007-06-14 | Toyoda Gosei Co Ltd | カップホルダ |
JP3137651U (ja) * | 2007-07-20 | 2007-12-06 | 株式会社ニットー | 容器ホルダ |
CN102378705A (zh) * | 2009-04-01 | 2012-03-14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杯架用的直径容许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杯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55166B2 (ja) * | 1994-04-14 | 2004-08-18 | アラコ株式会社 | ドリンクホルダー付レジスタ |
US5782448A (en) * | 1996-07-09 | 1998-07-21 | Ldm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container |
JP3706536B2 (ja) * | 2000-05-12 | 2005-10-12 |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物品保持装置 |
JP3725505B2 (ja) | 2002-08-27 | 2005-12-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ップホルダ |
DE10257747A1 (de) * | 2002-12-10 | 2004-09-02 | Seeber Ag & Co. Kg | Handhabe in einem Fahrzeug |
DE20219606U1 (de) * | 2002-12-18 | 2004-04-29 |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Halter für einen Getränkebehälter |
JP2005313749A (ja) * | 2004-04-28 | 2005-11-10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ドリンクホルダー |
JP4275101B2 (ja) * | 2004-06-11 | 2009-06-10 |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収納物保持装置 |
JP4440714B2 (ja) * | 2004-06-17 | 2010-03-24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容器保持ユニット及び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
KR100668882B1 (ko) * | 2005-09-30 | 2007-01-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컵 홀더 |
JP2008247090A (ja) * | 2007-03-29 | 2008-10-16 | Toyoda Gosei Co Ltd | カップホルダ |
DE102007050787A1 (de) * | 2007-10-24 | 2009-04-30 |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Co. Kg | Halter für einen Getränkebehälter |
US7789265B2 (en) * | 2007-12-13 | 2010-09-07 | Honda Motor Co., Ltd. | Tab structure for controlling cups in vehicles |
JP5359232B2 (ja) * | 2008-12-04 | 2013-12-0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カップホルダー |
JP4992956B2 (ja) * | 2009-11-27 | 2012-08-08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カップホルダ |
-
2012
- 2012-03-30 JP JP2012079521A patent/JP572165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1-29 US US13/752,464 patent/US9004332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2-27 CN CN201310061941.1A patent/CN1033589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09119A1 (de) * | 2001-02-24 | 2002-09-05 | Fischer Artur Werke Gmbh | Getränkehalter |
KR20030038211A (ko) * | 2001-11-09 | 2003-05-16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컵홀더장치 |
JP2007145177A (ja) * | 2005-11-28 | 2007-06-14 | Toyoda Gosei Co Ltd | カップホルダ |
JP3137651U (ja) * | 2007-07-20 | 2007-12-06 | 株式会社ニットー | 容器ホルダ |
CN102378705A (zh) * | 2009-04-01 | 2012-03-14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杯架用的直径容许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杯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58966A (zh) | 2013-10-23 |
US20130256351A1 (en) | 2013-10-03 |
US9004332B2 (en) | 2015-04-14 |
JP2013208961A (ja) | 2013-10-10 |
JP5721657B2 (ja) | 2015-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58966B (zh) | 杯架 | |
US10596947B2 (en) | Cup holder | |
US7520405B2 (en) | Cup holder | |
US5490653A (en) | Cup holder accessory | |
US9561745B2 (en) | Cup holder | |
US9114839B2 (en) | Vehicle trim component having beverage retainer and method | |
US20050274862A1 (en) | Container holder of a vehicle | |
JP2006001428A (ja) | 容器保持ユニット及び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 |
US20120299324A1 (en) | Vehicle trim panel having beverage retainer and method | |
GB2553071A (en) | Container holder | |
US20090159623A1 (en) | Storage compartment | |
US11648865B2 (en) | Vehicle cupholder adapter for oversized beverage container | |
CN104590075B (zh) | 杯架以及包含杯架的车门 | |
CN102529827A (zh) | 车门装饰件 | |
JP5453160B2 (ja) | カップホルダー | |
JP5234337B2 (ja) | カップホルダー | |
US8336841B2 (en) | Compact cup holder with retractable front | |
JP5535781B2 (ja) | カップホルダ | |
JP2004010040A (ja) | 飲料容器のための保持部 | |
CN101011945B (zh) | 机动车仪表板 | |
KR102334565B1 (ko) | 지지력이 향상된 자동차용 멀티 컵홀더 | |
CN117022085A (zh) | 一种杯托装置及汽车 | |
JP5120686B2 (ja) | 車両用収容物保持装置 | |
KR20090040175A (ko) | 컵 홀더 | |
US11192503B2 (en) | Integrated gravitational anti-spill container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