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329625B - 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9625B
CN103329625B CN201280005768.7A CN201280005768A CN103329625B CN 103329625 B CN103329625 B CN 103329625B CN 201280005768 A CN201280005768 A CN 201280005768A CN 103329625 B CN103329625 B CN 103329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ght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57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9625A (zh
Inventor
杉本宏
园田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29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9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9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96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31Two-side emission, e.g. transparent OLEDs [T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在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绝缘层(113)包括第一绝缘膜(113a)及其上层的第二绝缘膜(113b),上部电极(115c)以覆盖多个有机EL层(115b)中的各个有机EL层(115b)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第一绝缘膜(113a)与第二绝缘膜(113b)之间,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N对应地形成有反射膜(114),该反射膜使有机EL层(115b)发出的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N的光,透过分隔壁部(116)和密封基板(120)内,向密封基板侧反射,以便能够作为密封基板(120)侧的显示被视认。

Description

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面板的两面进行图像显示的两面显示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在低电压驱动、全固体型、高速响应性、自发光性等方面优秀的平板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以下也称为“有机EL”)显示装置备受瞩目。有机EL显示装置包括:形成有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基板;以与有机EL基板相对并且密封有机EL元件的方式配置的密封基板。有机EL基板例如具有如下结构:在玻璃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以下也称为“TFT”),为了使其表面平坦化且绝缘而形成有平坦化膜,进而在其上依次层叠形成下部电极、有机层和上部电极。
有机EL显示装置大致可以分为从下部电极侧取出光的底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参照图44)和从上部电极侧取出光的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参照图45)。底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下部电极由ITO等透明电极形成,上部电极由光反射性的金属电极形成。另一方面,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一般而言,下部电极由光反射性的金属电极形成,上部电极由半透明电极形成。
近年来,在便携式电话市场,对于能够在主画面(主显示器)和副画面(副显示器)的正反两面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变高,要求具有高显示品质且薄型轻量的两面显示装置。另外,不限定于便携式电话,在装载于多媒体播放器等移动设备的显示装置(mobileviewer)、大型的信息公告板(数字标牌)等领域,也使用两面显示装置,由此可以期待设计性和表现性的宽度变宽,省空间的效果。
当前实用的两面显示装置,将两块显示面板背靠背贴合配置,两面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轻量化有限制,同时由于使用两块显示面板,在成本方面存在问题。于是,期望用1块显示面板进行两面显示。
作为用1块显示面板进行两面显示的显示装置,适合使用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用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两面显示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单一的像素电路上层叠有底部发光型的有机EL元件和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元件的结构的两面有机EL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1个像素区域内形成有向下方发光的第一区域和向上方发光的第二区域的结构的有机EL显示装置。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在玻璃基板上依次层叠有TFT、平坦化膜、反射膜、下部电极、有机EL层和上部电极,反射膜在发光区域具有开口部,或者反射膜在发光区域设置成岛状图案的结构的有机EL显示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732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40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401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的两面有机EL显示装置,由于将底部发光型的有机EL元件和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元件层叠,所以层叠数显著增加,或者需要在形成于有机层上的电极和绝缘膜进行图案形成的工序而导致复杂化,成品率降低。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的两面有机EL显示装置,为了在正面显示和背面显示确保充分的光量而需要流过大电流,存在耗电增大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2的两面有机EL显示装置,将1个像素区域内分隔为上表面发光用的区域和下表面发光用的区域来进行两面显示,所以在各面中得到的显示的亮度变小。因此,不得不在有机EL元件流过大电流,产生耗电增大、元件寿命降低、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形成上表面发光的有机EL元件和下表面发光的有机EL元件,所以制造工序变得复杂,成品率降低。
根据专利文献3的两面有机EL显示装置,与专利文献2的结构同样地,将1个像素区域内分隔为上表面发光用的区域(存在反射膜的区域)和下表面发光用的区域(不存在反射膜的区域)来进行两面显示,所以在各面中得到的显示的亮度变小。因此,不得不在有机EL元件流过大电流,产生耗电增大、元件寿命降低、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另外,下部电极具有开口部,或者形成于岛状图案的反射膜的上层,所以在下部电极形成阶梯差(高度差),难以均匀地形成下部电极上的有机层的膜厚,其结果是,容易在下部电极与上部电极之间发生短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面板的两面进行图像显示的两面显示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且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第一发明为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中,矩阵状地设置有多个发光区域的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相对配置,该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框状地设置于基板周缘部的非显示区域和在其内侧设置的显示区域,
上述有机EL基板包括:
有机EL基板主体;
多个开关元件,该多个开关元件在上述有机EL基板主体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
绝缘层,其以覆盖上述有机EL基板主体和多个开关元件并且使表面平坦化的方式形成;
多个下部电极,该多个下部电极在上述绝缘层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且含有光透过性材料;
分隔壁部,其在上述绝缘层上以划分上述多个发光区域的方式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且含有光透过性材料;
多个有机EL层,该多个有机EL层以覆盖上述多个下部电极中的各个下部电极的方式形成;和
上部电极,其以覆盖上述多个有机EL层的方式形成,且含有光反射性材料,
上述有机EL层发出的光传播到上述有机EL基板主体侧,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
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膜及其上层的第二绝缘膜,
上述上部电极以覆盖上述多个有机EL层中的各个有机EL层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在上述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之间,与上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有反射膜,该反射膜使上述有机EL层发出的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透过上述分隔壁部和密封基板内,向密封基板侧反射,以便能够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
根据第一发明,在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之间,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反射膜,为了使有机EL层发出的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透过分隔壁部和密封基板内,能够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该反射膜定位成能够将该光向密封基板侧反射。因此,有机EL层发出的光传播到有机EL基板主体侧,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另一方面,一边向有机EL基板主体侧传播一边沿倾斜方向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在反射膜反射并入射到分隔壁部。上部电极以覆盖多个有机EL层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以分隔壁部的上表面没有被上部电极覆盖。因此,入射到分隔壁部的光,直接透过分隔壁部入射到密封基板侧,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从外部被视认。即,能够通过驱动一块面板在有机EL基板侧和密封基板侧两面进行图像显示。
另外,根据第一发明,将现有技术中没有被有效利用的沿倾斜方向放射的光用作构成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光,所以即使进行两面显示也不会使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的发光亮度大幅降低,而且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
另外,此时,密封基板侧的显示透过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设置的分隔壁部向密封基板放出而被视认,所以将包围发光区域的大区域作为密封基板侧的发光区域进行图像显示。另外,各发光区域的光在反射膜反射而在分隔壁部混合后在密封基板侧显示,所以密封基板120侧的各发光区域的边界难以被视认到。因此,在密封基板侧也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另外,根据第一发明,以覆盖反射膜的方式设置有第二绝缘膜,以使第二绝缘膜的表面、即绝缘层的表面平坦化的方式设置,所以能够抑制形成在绝缘层上的包括下部电极、有机EL层和上部电极的有机EL元件的各膜厚的不均匀,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有机EL元件。
而且,根据第一发明,在有机EL层发出的光朝向有机EL基板主体侧射去时,光在绝缘层中传播而进入到有机EL基板主体,或者在反射膜反射而进入到分隔壁部直接向密封基板穿出,所以光不在气体中前进,能够抑制光的损失。
另外,根据第一发明,上部电极由光反射性材料形成,下部电极由光透过性材料形成,所以不需要考虑因光的干涉的影响(微腔效应)而导致色纯度和亮度根据视野角变化的问题,就能够在密封基板侧进行图像显示,其中该光的干涉是由光在下部电极与上部电极之间多重反射而引起的。
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上述反射膜配置成与上述发光区域的周缘部互相重叠。
根据第二发明,通过设置成不透明的上部电极与不透明的反射膜互相重叠,能够抑制外部光通过有机EL面板在面板的相反侧被视认导致显示品质降低的问题。而且,反射膜设置成与发光区域的周缘部互相重叠,所以不会发生发光区域的发光面积大幅降低,有机EL基板侧的图像显示的亮度降低的问题。
第三发明在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上述分隔壁部作为与上述密封基板接触而支承密封基板的间隔物起作用。
根据第三发明,由于分隔壁部作为与密封基板接触而支承密封基板的间隔物起作用,所以不需要设置与分隔壁部不同的部件作为间隔物,能够提高有机EL显示装置的开口率。另外,分隔壁部的表面不由上部电极覆盖,分隔壁部自身与密封基板接触,所以能够以将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的状态支承密封基板。
第四发明在第一发明~第三发明中的任一个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由具有相同折射率的材料形成。
根据第四发明,在光进入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的界面时不会发生光的折射,能够抑制光的损失,能够得到优秀的光取出效率。
第五发明在第一发明~第四发明中的任一个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发光区域包括进行红色发光的红色发光区域、进行绿色发光的绿色发光区域和进行蓝色发光的蓝色发光区域。
第六发明在第一发明~第四发明中的任一个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发光区域包括蓝色发光区域,
上述分隔壁部包括:
将透过该分隔壁部的蓝色光转换为红色光的红色转换部;
将透过该分隔壁部的蓝色光转换为绿色光的绿色转换部;和
不对透过该分隔壁部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透明树脂部,
上述有机EL层的蓝色发光传播到有机EL基板主体侧,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单色显示被视认,
该蓝色发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蓝色光,被上述反射膜反射到密封基板侧,透过上述红色转换部的光作为红色光,透过上述绿色转换部的光作为绿色光,透过上述透明树脂部的光作为蓝色光,进一步透过密封基板内,作为密封基板侧的RGB全彩显示被视认。
根据第六发明,由于多个发光区域包括蓝色发光区域,所以能够在有机EL基板侧得到蓝色单色的图像显示。另一方面,在密封基板侧,被反射膜反射而向密封基板侧射去的蓝色光,作为由分隔壁部的红色转换部转换而成的红色光、由分隔壁部的绿色转换部转换而成的绿色光和透过分隔壁部的透明树脂部的蓝色光到达密封基板侧,由此作为RGB全彩色显示被视认。即,根据第六发明,在进行两面显示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能够在一个面进行单色显示,在另一个面进行全彩显示。
另外,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通过隔着色转换滤光片,也能够成为蓝色以外的颜色的单色显示。
第七发明在第一发明~第六发明中的任一个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上述反射膜在表面设置有凹凸。
根据第七发明,由于在反射膜的表面设置有凹凸,所以在有机EL层发出的光被反射膜反射时,能够使光向各个方向散射。因此,被反射膜反射的光在密封基板侧被视认时,含有较多向基板正面方向射去的光,在密封基板侧得到优秀的显示品质。
第八发明在第七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上述凹凸由设置于上述反射膜上的凹部形成。
根据第八发明,由于通过在反射膜表面形成凹部在反射膜表面形成凹凸,所以能够容易地在反射膜表面设置凹凸。
第九发明是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中,矩阵状地设置有多个发光区域的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相对配置,该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框状地设置于基板周缘部的非显示区域和在其内侧配置的显示区域,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和使在上述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中制成的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相对而在非显示区域贴合的基板贴合工序,
在上述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中,
在基板主体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多个开关元件,
以覆盖上述基板主体和多个开关元件的方式形成第一绝缘膜,
在上述第一绝缘膜上与上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反射膜,
以覆盖上述第一绝缘膜和上述反射膜并且使表面平坦化的方式形成第二绝缘膜,
在上述第二绝缘膜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多个下部电极,
在上述第二绝缘膜上以划分上述多个发光区域的方式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分隔壁部,
以覆盖上述多个下部电极中的各个下部电极的方式形成多个有机EL层,
以覆盖上述多个有机EL层中的各个有机EL层的方式形成多个上部电极,
由此制作有机EL基板,
在上述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中,形成上述反射膜,使得上述有机EL层发出的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在该反射膜反射后透过上述分隔壁部和密封基板内,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
根据第九发明,在第一绝缘膜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反射膜,为了使有机EL层发出的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透过分隔壁部和密封基板内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能够被视认,该反射膜定位成能够将该光向密封基板侧反射。因此,有机EL层发出的光传播到有机EL基板主体侧,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另一方面,一边向有机EL基板主体侧传播一边沿倾斜方向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在反射膜反射并入射到分隔壁部。上部电极以覆盖多个有机EL层中的各个有机EL层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以分隔壁部的上表面没有被上部电极覆盖。因此,入射到分隔壁部的光,直接透过分隔壁部入射到密封基板侧,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从外部被视认。即,能够通过驱动一块面板而在有机EL基板侧和密封基板侧两面进行图像显示。
另外,根据第九发明,将现有技术中没有被有效利用的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用作构成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光,所以即使进行两面显示也不会使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的发光亮度大幅降低,而且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
另外,此时,密封基板侧的显示透过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设置的分隔壁部向密封基板放出而被视认,所以将包围发光区域的大区域作为密封基板侧的发光区域进行图像显示。另外,各发光区域的光被反射膜反射而在分隔壁部混合后在密封基板侧显示,所以密封基板侧的各发光区域的边界难以被视认到。因此,在密封基板侧也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其它的第九发明的效果,以第一发明的效果为准。
第十发明在第九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在上述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中,以与上述发光区域的周缘部互相重叠的方式形成上述反射膜。
根据第十发明,通过设置成不透明的上部电极与不透明的反射膜互相重叠,能够抑制外部光通过有机EL面板在面板的相反侧被视认导致显示品质降低。而且,反射膜设置成与发光区域的周缘部互相重叠,所以不会发生发光区域的发光面积大幅降低,有机EL基板侧的图像显示的亮度降低的问题。
第十一发明在第九发明或第十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板贴合工序中,
以上述分隔壁部与上述密封基板接触而支承该密封基板的方式使密封基板与上述有机EL基板相对。
根据第十一发明,由于以分隔壁部与密封基板接触而支承该密封基板的方式使密封基板与有机EL基板相对,所以不需要设置与分隔壁部不同的部件作为间隔物,能够提高有机EL显示装置的开口率。另外,分隔壁部的表面不由上部电极覆盖,分隔壁部自身与密封基板接触,所以能够以将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的状态支承密封基板。
第十二发明在第九发明~第十一发明中的任一个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在上述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中,
在形成上述第一绝缘膜后,至少在形成上述反射膜的区域的表面形成凹部,
接着,以与形成于上述第一绝缘膜表面的凹部重叠的方式形成反射膜,由此形成在表面具有凹部的反射膜。
根据第十二发明,在第一绝缘膜的表面形成凹部之后,以与其重叠的方式形成反射膜,所以也与第一绝缘膜表面的凹部对应地在反射膜表面形成凹部。而且,通过在反射膜表面形成凹部,在有机EL层发出的光在反射膜反射时,能够使光向各个方向散射,其结果是,被反射膜反射的光在密封基板侧被视认时,含有较多向基板正面方向射去的光,在密封基板侧得到优秀的显示品质。
第十三发明在第十二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遍及上述第一绝缘膜的整个表面形成多个凹部。
根据第十三发明,不仅在形成反射膜的区域形成凹部而是遍及第一绝缘膜的整个表面形成凹部,所以能够与反射膜的形成区域无关地,在第一绝缘膜上容易地形成凹部。在第一绝缘膜中未形成反射膜的区域形成凹部的部分,以掩埋该凹部的方式形成第二绝缘膜。特别是在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由相同折射率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即使光在第一绝缘膜的凹部与第二绝缘膜的界面前进,也不会发生光的损失,所以不会发生光取出效率的降低。
第十四发明是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中,矩阵状地设置有多个发光区域的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相对配置,该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框状地设置于基板周缘部的非显示区域和在其内侧设置的显示区域,
上述有机EL基板包括:
有机EL基板主体;
多个开关元件,该多个开关元件在上述有机EL基板主体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
绝缘层,其以覆盖上述有机EL基板主体和多个开关元件并且使表面平坦化的方式形成;
多个下部电极,该多个下部电极在上述绝缘层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且含有光反射性材料;
分隔壁部,其在上述绝缘层上以划分上述多个发光区域的方式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且含有光透过性材料;
多个有机EL层,该多个有机EL层以覆盖上述多个下部电极中的各个下部电极的方式形成;和
上部电极,其以覆盖上述多个有机EL层的方式形成,且含有光透过性材料或光半透过性材料,
上述有机EL层发出的光传播到上述密封基板侧,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
上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电极以覆盖上述多个有机EL层中的各个有机EL层的方式形成有多个,
在上述密封基板的上述有机EL基板侧,与上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有反射膜,该反射膜使上述有机EL层发出的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透过上述分隔壁部和有机EL基板主体内,向有机EL基板侧反射,以便能够作为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
根据第十四发明,在密封基板的有机EL基板侧,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反射膜,为了使有机EL层发出的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透过分隔壁部和有机EL基板主体内,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能够被视认,该反射膜定位成能够将该光向有机EL基板主体侧反射。因此,有机EL层发出的光传播到密封基板侧,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另一方面,一边向密封基板侧传播一边沿着倾斜方向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被反射膜反射而入射到分隔壁部。此时,上部电极以覆盖多个有机EL层中的各个有机EL层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即,分隔壁部的上表面没有被上部电极覆盖,所以被反射膜反射的光能够入射到分隔壁部。入射到分隔壁部的光,直接透过分隔壁部而入射到有机EL基板主体侧,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从外部被视认。因此,能够通过驱动一块面板在有机EL基板侧和密封基板侧两面进行图像显示。
另外,根据第十四发明,将现有技术中没有被有效利用的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作为构成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的光利用,所以即使进行两面显示也不会使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发光亮度大幅降低,而且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
另外,此时,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透过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设置的分隔壁部向有机EL基板主体放出而被视认,所以将包围发光区域的大区域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发光区域进行图像显示。另外,各发光区域的光被反射膜反射而在分隔壁部混合在有机EL基板侧显示,所以有机EL基板侧的各发光区域的边界难以被视认到。因此,在有机EL基板侧也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第十五发明的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电极由光透过性的材料形成。
根据第十五发明,上部电极由光透过性材料形成,所以不需要考虑因光的干涉的影响(微腔效应)导致色纯度和亮度根据视野角而变
化的问题,就能够在密封基板侧进行图像显示,其中,该光的干涉是由光在下部电极与上部电极之间多重反射而导致的。
第十六发明在第十四发明或第十五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上述反射膜配置成与上述发光区域的周缘部互相重叠。
根据第十六发明,通过设置成不透明的下部电极与不透明的反射膜互相重叠,能够抑制外部光通过有机EL面板在面板的相反侧被视认从而显示品质降低。而且,反射膜设置成与发光区域中的周缘部互相重叠,所以发光区域的发光面积大幅降低,不会发生有机EL基板侧的图像显示的亮度降低的问题。
第十七发明在第十四发明~第十六发明中的任一个发明的基础上,特征在于:
在上述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之间填充有透明树脂。
根据第十七发明,在有机EL层发出的光向密封基板侧射去时,光不是在气体中传播而是在透明树脂中传播并进入到密封基板,或者被反射膜反射而进入到分隔壁部,所以与不是在两基板间填充透明树脂而是光在气体中前进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光的损失。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密封基板侧或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利用从有机EL元件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而构成。在现有结构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从有机EL元件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被关入基板内部被各个构成材料吸收而热钝化,或者从基板端面放出,而没有被有效利用。但是根据本发明,将该倾斜方向的光用作构成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光,所以即使进行两面显示也不会使有机EL基板侧或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发光亮度大幅降低,而且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因此,根据有机EL显示装置,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就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在面板的两面进行图像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将实施方式1的有机EL基板的1个发光区域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有机EL基板的各色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分隔壁部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9是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分隔壁部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10(a)~(c)是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1(a)和(b)是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1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各色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各色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14是变形例2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3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各色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4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各色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17是表示变形例5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各色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变形例6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各色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变形例7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各色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20是实施方式2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1是在实施方式2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a)是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和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b)是表示各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22是在实施方式2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23(a)~(c)是关于反射膜的反射光的光路的说明图。
图24是变形例8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5是在变形例8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26是在变形例9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a)是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和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b)是表示各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27是在变形例9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28是在变形例10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a)是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和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b)是表示各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29是在变形例10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30是在变形例11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a)是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和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b)是表示各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31是在变形例11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32是变形例12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3是在变形例12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a)是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和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b)是表示各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34是在变形例12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35是变形例12中具有分隔结构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36是变形例13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7是在变形例13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a)是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和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b)是表示各发光区域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38是在变形例13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表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分隔壁部(色转换部、透明树脂部)和反射膜的布局的示意俯视图。
图39是实施方式3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40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41是实施方式4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42是变形例14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43是变形例15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4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图,是底部发光结构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4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图,是顶部发光结构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示例性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对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进行说明。
<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结构>
首先,对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有机EL显示装置100是在正面和背面两面以RGB全彩色显示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器。有机EL显示装置100例如用作具有主画面(主显示器)和副画面(副显示器)的便携式电话机和多媒体播放器等移动设备中用1块显示面板进行主画面(主显示器)和副画面(副显示器)的显示的显示器、从正反两面进行显示的广告显示面板等显示器。
图1和2是表示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有机EL显示装置100具有平板状的有机EL基板110与密封基板120相对配置的结构。另外,在俯视有机EL显示装置100时,在基板中心配置有作为进行图像显示的区域的显示区域D,在基板的外周缘部以包围显示区域D的方式框状地配置有非显示区域F。而且,有机EL基板110与密封基板120在非显示区域F通过密封树脂130贴合,从而保持密封空间内为不活泼气氛。可以在有机EL基板110和密封基板120的外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偏光板。有机EL显示装置100例如为纵400~500mm、横300~400mm、厚1~30mm。
图3和4分别是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D的放大俯视图和剖视图。有机EL显示装置100在显示区域D中,配置有多个红色发光区域PR、绿色发光区域PG和蓝色发光区域PB,多个发光区域PR、PG、PB分别独立地驱动,由此在显示区域D内整体进行规定的图像显示。各发光区域PR、PG、PB分别为例如纵约200μm、横约50μm。多个各发光区域PR、PG、PB矩阵状地配置,它们隔开例如纵方向约100μm、横方向约50μm的间隔设置。而且,各发光区域PR、PG、PB以外的格子状的区域成为非发光区域N。
-有机EL基板110-
有机EL基板110在有机EL基板主体111上具有在每个发光区域PR、PG、PB作为开关元件配置的多个TFT112;覆盖有机EL基板主体111和多个TFT112的绝缘层113;在绝缘层113上与红色发光区域PR、绿色发光区域PG、蓝色发光区域PB对应形成的多个红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R、绿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G、蓝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B,以划分多个有机EL元件115R、115G和115B的方式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格子状形成的分隔壁部116。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书和附图中,有时也将红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R、绿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G和蓝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B总称为有机EL元件115。
-有机EL基板主体111-
有机EL基板主体111例如为玻璃等绝缘性的基板,例如为纵320mm程度、横400mm程度和厚0.7mm程度。
-绝缘层113-
如图4所示,绝缘层113通过有机EL基板主体111侧的层间绝缘膜113a(第一绝缘膜)和其上层的平坦化膜113b(第二绝缘膜)层叠而构成。另外,层间绝缘膜113a通过第一层间绝缘膜113aa、第二层间绝缘膜113ab和第三层间绝缘膜113ac层叠而构成(参照图6)。构成绝缘层113的各个膜,例如由氮化硅等透明部件的绝缘膜和感光性丙烯酸树脂等透明绝缘性树脂形成。层间绝缘膜113a和平坦化膜113b等构成绝缘层113的各个膜,优选由具有相同折射率的材料形成。由此,在光进入各膜间的界面时不会发生光的折射,能够抑制光的损失。
另外,在层间绝缘膜113a与平坦化膜113b之间,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反射膜114。
-TFT112、层间绝缘膜113a-
如图5和6所示,TFT112具有分别配置有半导体层112a、栅极电极112b、源极电极112c和漏极电极112d的结构。利用第一层间绝缘膜113aa,将半导体层112a与栅极电极112b彼此绝缘,利用第二层间绝缘膜113ab将栅极电极112b与源极电极112c以及漏极电极112d绝缘。而且,第一层间绝缘膜113aa、第二层间绝缘膜113ab和设置于TFT112的上层的第三层间绝缘膜113ac,设置成层间绝缘膜113a整体的表面平坦。层间绝缘膜113a例如为厚2μm程度。
-反射膜114-
在层间绝缘膜113a与平坦化膜113b之间,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形成反射膜114,为了使有机EL层发出的光中倾斜地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透过分隔壁部和密封基板内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能够被视认,该反射膜114定位成能够将该光向密封基板侧反射(参照图4)。反射膜114例如由Al膜等光反射性的金属膜等形成。各个反射膜114例如为厚100nm程度。
如图7所示,反射膜114与各发光区域PR、PG、PB对应地岛状地形成有多个。反射膜114设置成与对应的发光区域PR、PG、PB的周缘部互相重叠。在配置成发光区域PR、PG、PB不与反射膜114互相重叠的情况下,外部光有可能从发光区域PR、PG、PB与反射膜114的间隙漏出到面板的相反侧被视认到,从而显示品质降低,但由于设置成反射膜114与对应的发光区域PR、PG、PB的周缘部互相重叠,所以不会发生该问题。而且,反射膜114设置成与发光区域PR、PG、PB的周缘部互相重叠,所以不会发生发光区域PR、PG、PB的面积大幅降低,有机EL基板侧的图像显示的亮度降低的问题。与反射膜114的发光区域PR、PG、PB重叠的重叠宽度优选为5~10μm程度。
-平坦化膜113b-
平坦化膜113b以覆盖层间绝缘膜113a和反射膜114的方式设置在基板上的整个面。以覆盖反射膜114的方式设置有平坦化膜113b,由此能够不会因反射膜114而在绝缘层113的表面生成凹凸地使绝缘层113的表面平坦地形成。平坦化膜113b例如为厚2μm程度。
-有机EL元件115-
有机EL元件115从有机EL基板主体111侧依次层叠有下部电极115a、有机EL层115b和上部电极115c。另外,红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R中层叠有红色发光有机EL层115bR作为有机EL层115b。绿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G中层叠有绿色发光有机EL层115bG作为有机EL层115b。蓝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B中层叠有蓝色发光有机EL层115bB作为有机EL层115b。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书和附图中,有时将红色发光有机EL层115bR、绿色发光有机EL层115bG和蓝色发光有机EL层115bB总称为有机EL层115b。
有机EL层115b详细地说具有从下部电极115a侧依次层叠有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的结构。在对下部电极115a和上部电极115c施加电压时,空穴从下部电极115a经空穴输送层注入到发光层,并且电子从上部电极115c经电子注入层注入到发光层,它们在发光层中再结合,由此得到发光。
-下部电极115a-
作为下部电极115a的材料,优选功函大的材料,可以列举金(Au)、镍(Ni)、铂(Pt)等金属膜、氧化铟氧化锡合金(ITO)、氧化铟氧化锌合金(In2O3-ZnO)、氧化锌(ZnO)等透明导电膜等。下部电极115a例如为厚100nm程度。下部电极115a与漏极电极112d电连接,通过各TFT112赋予电位。
-有机EL层115b-
空穴输送层、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能够由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作为空穴输送层的材料,可以列举卟啉衍生物、芳香族叔胺化合物、苯乙烯胺衍生物、聚乙烯咔唑、聚对苯撑乙烯、聚硅烷、三唑衍生物、恶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聚芳基烷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吡唑啉酮衍生物、芴酮衍生物、氢化非晶硅、氢化非晶碳化硅、硫化锌、硒化锌。作为发光层的材料,可以列举金属类咢辛(oxinoid)化合物(8-羟基喹啉金属络合物)、萘衍生物、蒽衍生物、二苯乙烯衍生物、乙烯丙酮衍生物、三苯胺衍生物、丁二烯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苯并恶唑衍生物、恶二唑衍生物、恶唑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噻重氮衍生物、二萘嵌苯衍生物、紫环酮衍生物、若丹明衍生物、吩恶嗪酮、喹吖啶酮衍生物、红荧烯、聚对苯撑乙烯、聚硅烷等。另外,作为电子注入层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三(8-羟基喹啉)铝、恶二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苯基喹喔啉衍生物、噻咯衍生物等。
另外,红色发光区域PR的有机EL元件115的有机EL层115b的发光层是包含红色发光材料的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区域PG的有机EL元件115的有机EL层115b的发光层是包含绿色发光材料的绿色发光层。另外,蓝色发光区域PB的有机EL元件115的有机EL层115b的发光层是包含蓝色发光材料的蓝色发光层。作为有机EL层115b,只要至少包含发光层即可,其它层可以根据产品的目的适当选择。另外,作为发光层以外的层,除了空穴输送层、电子注入层以外,可以根据需要层叠空穴注入层、电子输送层、电子阻止层等。
-上部电极115c-
上部电极115c以覆盖多个有机EL层115b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作为上部电极115c的材料,可以列举银(Ag)、铝(Al)、钒(V)、钴(Co)、镍(Ni)、钨(W)、金(Au)、钙(Ca)、钛(Ti)、钇(Y)、钠(Na)、钌(Ru)、锰(Mn)、铟(In)、镁(Mg)、锂(Li)、镱(Yb)等金属材料、或者氟化锂(LiF)/钙(Ca)/铝(Al)等合金等功函小的材料。对多个上部电极115c赋予规定的共同电位。另外,在有机EL基板主体111上设置有上部电极用配线(未图示),在分隔壁部116设置有到达该上部电极用配线的贯通孔(未图示),由此能够对各上部电极115c赋予共同的共同电位。另外,在密封基板120的贴合面以与各上部电极115c接触的方式设置透明的导电膏或透明导电膜,在非显示区域F中将共同电位配线与该透明导电部件连接,由此能够对各上部电极115c给予共同电位。
-分隔壁部116-
分隔壁部116以划分多个发光区域PR、PG、PB的方式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格子状设置。通过在非发光区域N设置有分隔壁部116,多个有机EL元件115分别绝缘。分隔壁部116例如由二氧化硅(SiO2)、氮化硅膜(SiNx)、氧化硅膜(SiOX)、氮氧化硅膜(SiNO)、丙烯酸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等光透过性的绝缘性材料形成。分隔壁部116的格子宽度例如为50μm程度,分隔壁部116的高度例如为10μm程度。
分隔壁部116也作为与密封基板120接触而支承密封基板120的间隔物起作用。由此,不需要设置与分隔壁部116不同的部件作为间隔物,能够提高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开口率。另外,分隔壁部116的上表面不被上部电极115c覆盖,分隔壁部116自身与密封基板接触,所以能够以将有机EL基板110与密封基板120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的状态支承密封基板120。
另外,图4中图示了分隔壁部116的壁面与有机EL基板主体111垂直地设置的状态,分隔壁部116可以如图8所示,为直径逐渐减小地突出的正锥形,分隔壁部116也可以如图9所示,为直径逐渐扩大地突出的倒锥形。
其中,在分隔壁部116如图8所示为正锥形的情况下,在反射膜114反射而向密封基板120侧射去的光,有可能在分隔壁部116的壁面反射再次向有机EL基板主体111侧前进(图8中的箭头),来自密封基板120侧的光的取出效率降低,所以分隔壁部116优选不是正锥形。另外,在分隔壁部116如图9所示为倒锥形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分隔壁部116的壁面没有形成上部电极115c。因此,通过分隔壁部116的光中的一部分在壁面不反射而倾斜地通过(参照图9中的实线箭头。另外,虚线箭头表示在分隔壁部116的壁面反射的光),有可能导致显示图像的浑浊。因此,分隔壁部116优选不为不能在壁面形成上部电极的大小的锥角的倒锥形。
-密封基板120-
密封基板120由玻璃基板等形成。
<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方法>
接着,用图10和11对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包括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和接下来的基板贴合工序。
(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
-TFT112、层间绝缘膜113a-
首先,准备有机EL基板主体111,用公知的方法形成半导体层112a、第一层间绝缘膜113aa、栅极电极112b、第二层间绝缘膜113ab、源极电极112c和漏极电极112d,以与发光区域PR、PG、PB分别对应的方式形成TFT112(TFT112在图10中未图示,参照图6)。然后,例如用旋涂法等涂敷感光性丙烯酸膜,对该感光性丙烯酸膜进行曝光(例如,曝光量为360mJ/cm2程度)和显影(例如,利用碱性显影液的显影),由此形成第三层间绝缘膜113ac。由此,TFT112的表面变得平坦,形成层间绝缘膜113a。将该层间绝缘膜113a例如按照烧制温度220℃左右和烧制时间1小时左右的条件进行烧制固化之后,形成从层间绝缘膜113a表面到达漏极电极112d的接触孔(例如,直径为5μm程度)。
-反射膜114-
接着,例如用溅射法等形成Al膜等之后,通过光刻法进行曝光和显影,进而对该Al膜进行图案形成,由此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形成反射膜114。
-平坦化膜113b-
接着,例如用旋涂法等涂敷感光性丙烯酸膜,对该感光性丙烯酸膜进行曝光和显影,如图10(a)所示,形成平坦化膜113b。将该平坦化膜113b例如按照烧制温度220℃左右和烧制时间1小时左右的条件进行烧制固化之后,在与设置于层间绝缘膜113a的接触孔相同的位置形成接触孔,成为从平坦化膜113b表面到达漏极电极112d的接触孔113c(参照图6)。
-下部电极115a-
接着,例如用溅射法等形成ITO膜之后,通过光刻法进行曝光和显影,进而对ITO膜进行图案形成,由此形成下部电极115a。
-分隔壁部116-
接着,通过薄膜层压处理或旋涂涂敷处理整面形成永久膜抗蚀剂(例如,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SU-8”系列等)之后,通过光刻法进行曝光和显影,进行蚀刻将永久膜抗蚀剂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图案形成为格子状,由此形成分隔壁部116。
-有机EL层115b-
接着,用公知的方法,以与多个发光区域PR、PG、PB分别对应的方式,如图10(b)所示,层叠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等形成有机EL层115b。此时,在红色发光区域PR形成包含红色发光层的红色发光有机EL层115bR,在绿色发光区域PG形成包含绿色发光层的绿色发光有机EL层115bG,在蓝色发光区域PB形成包含蓝色发光层的蓝色发光有机EL层115bB
-上部电极115c-
接着,如图10(c)所示,以覆盖各个有机EL层115b和分隔壁部116的方式,用公知的方法整面形成Ag膜等金属膜。然后,例如用粘着辊将附着在分隔壁部116上的该金属膜剥离,如图11(a)所示,形成与各个发光区域PR、PG、PB对应的多个上部电极115c。在此,完成有机EL基板110。
作为除去分隔壁部116上的金属膜的方法,除了使用粘着辊的方法以外,可以列举在分隔壁部116的上表面挤压粘着性薄膜的方法,将涂敷有与金属膜反应性高的物质的基板挤压到分隔壁部116的上表面,使与该物质反应而使金属膜气化或透明化的方法、一边切削分隔壁部116的上表面一边吸引除去飞散物的方法等。
另外,除了除去整面形成的金属膜中的分隔壁部116上方部分而形成上部电极115c的方法以外,也可以通过使用开口掩模仅在期望的区域形成金属膜来形成上部电极115c。
(基板贴合工序)
最后,在不活泼气体的气氛中,使有机EL基板110与密封基板120相对,利用涂敷在基板的边框区域的贴合用密封树脂进行两基板的贴合。这样,如图11(b)所示,完成有机EL显示装置100。
<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动作>
根据上述说明的结构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在层间绝缘膜113a与平坦化膜113b之间,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形成反射膜114(参照图4),为了使有机EL层115b发出的光中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透过分隔壁部116和密封基板120内而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能够被视认,该反射膜114定位成能够将该光向密封基板120侧反射。因此,有机EL层115b发出的光传播到有机EL基板主体111侧,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另一方面,一边向有机EL基板主体111侧传播一边沿倾斜方向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在反射膜114反射而入射到分隔壁部116。上部电极115c以覆盖各个有机EL层115b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以分隔壁部116的上表面没有被上部电极115c覆盖。因此,入射到分隔壁部116的光,直接透过分隔壁部116而入射到密封基板120侧,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从外部被视认。即,能够通过驱动一块面板在有机EL基板侧和密封基板侧两面进行图像显示。
另外,此时,在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有机EL基板侧和密封基板侧进行镜像显示。即,在有机EL基板侧显示的图像和在密封基板侧显示的图像,成为镜面对称的图像。
<实施方式1的效果>
以下,对由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得到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密封基板侧的显示,利用从有机EL元件115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而构成。该从有机EL元件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在现有结构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被关入基板内部被各个构成材料吸收而发生热钝化,或者从基板端面放出,而没有被有效利用。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将该倾斜方向的光用作构成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光,所以即使进行两面显示也不会使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的发光亮度大幅降低,而且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而且,由于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设置有反射膜114,使得从有机EL元件115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向密封基板120侧反射,所以也不必担心发光区域PR、PG、PB被反射膜114遮住而使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亮度大幅降低。
另外,此时,密封基板侧的显示是透过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设置的分隔壁部116向密封基板120放出而被视认的,所以将包围发光区域PR、PG、PB的大区域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像素区域进行图像显示。另外,各发光区域PR、PG、PB的光被反射膜114反射而在分隔壁部116混合从而在密封基板120侧进行显示,所以密封基板120侧的显示中各像素区域的边界难以被视认到。因此,在密封基板120侧也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因此,根据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且在有机EL基板侧和密封基板侧都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以覆盖反射膜114的方式设置有平坦化膜113b,以使平坦化膜113b的表面、即绝缘层113的表面平坦化的方式设置,所以抑制形成在绝缘层113上的包括下部电极115a、有机EL层115b和上部电极115c的有机EL元件115的各膜厚变得不均匀,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有机EL元件115。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在有机EL层115b发出的光朝向有机EL基板主体111侧射去时,光在绝缘层113中传播而进入到有机EL基板主体111,或者被反射膜114反射而进入到分隔壁部116直接向密封基板120漏出,所以光不在气体中前进,能够抑制光的损失。
现有技术中,在密封基板侧进行图像显示的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下部电极由光反射性材料形成,上部电极由光半透过性材料形成,所以下部电极与上部电极之间的多重反射无法避免,存在因光的干涉的影响,色纯度和亮度根据视野角而发生变化的问题(微腔效应)。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尽管在密封基板侧进行图像显示,但由光反射性材料形成上部电极115c,由光透过性材料形成下部电极115a,所以不需要考虑微腔效应的影响,因此,不会产生由微腔效应导致色纯度和亮度根据视野角而发生变化的问题。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以下,关于构成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反射膜114,对该反射膜114的配置的变形例1~7进行说明。
(变形例1~5)
实施方式1中,用图7对以与发光区域PR、PG、PB分别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反射膜114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反射膜114的布局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例如遍及多个发光区域PR、PG、PB设置有反射膜114。
具体而言,也可以如图12中作为变形例1所示的那样,反射膜114按照遍及同色的多个发光区域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反射膜114以遍及同色的多个发光区域延伸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3和14中作为变形例2所示的那样,按照与相邻的不同色的发光区域间(红色发光区域PR与绿色发光区域PG间、绿色发光区域PG与蓝色发光区域PB间、蓝色发光区域PB与红色发光区域PR间)的这两个发光区域的周缘部重叠的方式设置反射膜114。或者,也可以如图15中的作为变形例3所示的那样,按照在与遍及同色的多个发光区域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反射膜114。
反射膜114也可以如图16中作为变形例4所示的那样,按照包围各色发光区域PR、PG、PB的方式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7中作为变形例5所示的那样,按照包围各色发光区域PR、PG、PB并且与非发光区域N的整个面对应的方式设置反射膜114。
另外,根据反射膜114的面积的大小,能够调整反射到背面的光量的大小。例如,在比较变形例1和与变形例1反射膜114相比面积大的变形例2的情况下,在变形例1中,光从设置于各发光区域PR、PG、PB的右侧的反射膜114向密封基板侧反射(参照图4),而在变形例2中,光从设置于各发光区域PR、PG、PB的右侧和左侧的反射膜114向密封基板侧反射(参照图14)。因此,反射膜114的面积大的变形例2,与变形例1相比,在密封基板120侧能够得到亮度高的显示。
(变形例6)
在实施方式1和变形例1~5中各色发光区域PR、PG、PB与反射膜114一部分重叠地设置,但也可以如图18中的作为变形例6所示的那样,发光区域PR、PG、PB与反射膜114以不互相重叠的方式设置。
(变形例7)
在实施方式1和变形例1~6中,举了在各色发光区域PR、PG、PB中反射膜114配置成相同的布局的例子,但也可以根据各色有机EL元件115R、115G、115B的特性来变更反射膜114的布局。例如,也可以如图19中作为变形例7所示的那样,在与红色发光区域PR、绿色发光区域PG对应的部分分别岛状图案地形成反射膜114,而在与蓝色发光区域PB对应的部分,以包围蓝色发光区域PB的方式U字状地形成反射膜114。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蓝色发光区域PB发出的光中朝向非发光区域N倾斜放出的光,比在红色发光区域PR和绿色发光区域PG更高效率地反射到背面。已知作为有机EL的发光材料,与红色发光材料和绿色发光材料相比,蓝色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低且发光寿命短。因此,通过如图19所示配置反射膜114,能够更有效地使用蓝色光,能够降低蓝色发光区域PB的电流密度从而延长发光寿命。另外,关于蓝色发光区域PB向有机EL基板侧的发光量,能够通过变为他色来调整发光面积。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在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两面进行RGB全彩显示进行了说明,但既可以进行还包含黄色发光区域作为发光区域的RGBY全彩色显示,也可以进行单色显示。
《实施方式2》
首先,对实施方式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进行说明。
<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结构>
首先,对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有机EL显示装置200是在正面和背面两面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器,在一个面(有机EL基板210侧的面)进行单色显示,在另一个面(密封基板220侧)进行RGB全彩显示。有机EL显示装置200例如用作具有主画面(主显示器)和副画面(副显示器)的便携式电话机和多媒体播放器等移动设备中用1块显示面板进行主画面(主显示器)和副画面(副显示器)的显示的显示器、从正反两面进行显示的广告显示面板等显示器。
有机EL显示装置20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有平板状的有机EL基板210与密封基板220相对配置的结构。密封基板220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密封基板120同样的结构。
图20是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显示区域D的剖视图。有机EL显示装置200矩阵状地配置有多个蓝色发光区域PB,多个蓝色发光区域PB分别独立地驱动,由此在显示区域D内整体进行规定的图像显示。
另外,多个蓝色发光区域PB中的三分之一,成为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该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成为发出构成密封基板220侧的全彩色显示的红色光的像素。同样,多个蓝色发光区域PB中的三分之一,成为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该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成为发出构成密封基板220侧的全彩显示的绿色光的像素。另外,多个蓝色发光区域PB中的三分之一,成为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该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成为发出构成密封基板220侧的全彩色显示的蓝色光的像素。而且,蓝色发光区域PB以外的格子状的区域,成为非发光区域N。
-有机EL基板210-
有机EL基板210,在有机EL基板主体211上具有在每个蓝色发光区域PB中作为开关元件配置的多个TFT(未图示);覆盖有机EL基板主体211和多个TFT的绝缘层213;在绝缘层213上与蓝色发光区域PB对应形成的多个蓝色发光有机EL元件215B;以划分多个蓝色发光有机EL元件215B的方式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格子状地形成的分隔壁部216。另外,绝缘层213由有机EL基板主体211侧的层间绝缘膜213a(第一绝缘膜)和其上层的平坦化膜213b(第二绝缘膜)层叠而构成,层间绝缘膜213a与平坦化膜213b之间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反射膜214。有机EL基板主体211、TFT、绝缘层213、蓝色发光有机EL元件215B,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的结构。
-分隔壁部216-
分隔壁部216以划分多个蓝色发光区域PB的方式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格子状设置。通过在非发光区域N设置有分隔壁部216,多个有机EL元件215彼此绝缘。
分隔壁部216也作为与密封基板220接触而支承密封基板220的间隔物起作用。由此,不需要设置与分隔壁部216不同的部件作为间隔物,能够提高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开口率。另外,分隔壁部216的上表面不被上部电极215c覆盖,分隔壁部216自身与密封基板接触,所以能够在将有机EL基板210与密封基板220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的状态下支承密封基板220。
分隔壁部216包括红色转换部216R、绿色转换部216G和透明树脂部216S。红色转换部216R具有对透过其内部的蓝色光的波长进行转换(斯托克司频移)并取出具有红色波长的光的功能。红色转换部216R由在丙烯酸树脂等透明树脂中添加了荧光体材料(例如,根本特殊化学株式会社制的硅酸盐类荧光体等)而得的材料构成。绿色转换部216G具有对透过其内部的蓝色光的波长进行转换并取出具有绿色波长的光的功能。绿色转换部216G由在丙烯酸树脂等透明树脂中添加了荧光体材料(例如,根本特殊化学株式会社制的硅酸盐类荧光体等)而得的材料构成。透明树脂部216S不对透过分隔壁部216的蓝色光的波长进行转换。透明树脂部216S与实施方式1的分隔壁部116同样,由丙烯酸树脂等透明树脂构成。
红色转换部216R、绿色转换部216G和透明树脂部216S如图21(a)所示分别配置。具体而言,红色转换部216R构成分隔壁部216中沿着纵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右方带状延伸的部分。绿色转换部216G构成分隔壁部216中沿着纵向排列配置的多个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的右方带状延伸的部分。而且,透明树脂部216S构成分隔壁部216中的红色转换部216R和绿色转换部216G以外的部分。
在此,如图21(b)所示,反射膜214与各蓝色发光区域PB(红色转换部216R、绿色转换部216G和透明树脂部216S)对应地岛状地设置有多个。而且,将反射膜214定位成:使得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蓝色发光中倾斜地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被反射膜214向密封基板220反射,入射到分隔壁部216中的红色转换部216R,而且,使得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的蓝色发光中倾斜地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被反射膜214向密封基板220反射,入射到分隔壁部216中的绿色转换部216G,而且,使得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的蓝色发光中倾斜地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被反射膜214向密封基板220反射,入射到分隔壁部216中的透明树脂部216S
色转换部216R、G的高度优选与透明树脂部216S的高度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在色转换部216R、G还是透明树脂部216S,分隔壁部216均能够作为支承密封基板220的间隔物起作用。
但是,出于调整色转换部216R、G的色转换效率等观点,可以在比透明树脂部216S的高度低的范围内适当调整色转换部216R、G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仅分隔壁部216中的透明树脂部216S,作为支承密封基板220的间隔物起作用。另外,作为需要调整色转换效率等的情况,可以想到为了提高色纯度而增厚色转换部的情况、为了得到高亮度的红色光、绿色光而使色转换部变薄的情况等。
另外,在透明树脂部216S与色转换部216R、G的边界的部分,可以以两者的一部分互相重叠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该重叠区域在分隔壁部216中的高度最高,所以在重叠区域与密封基板220接触而支承密封基板220。
<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制造方法包括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和接下来的基板贴合工序。
(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
-TFT~下部电极215a-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有机EL基板主体211上形成TFT、层间绝缘膜213a、反射膜214、平坦化膜213b、下部电极215a。
-分隔壁部216-
接着,通过薄膜层压处理或旋涂涂敷处理整面形成永久膜抗蚀剂之后,通过光刻法进行曝光和显影,然后进行蚀刻,形成透明树脂部216S。同样地,形成红色转换部216R和绿色转换部216G。另外,关于形成红色转换部216R、绿色转换部216G和透明树脂部216S的顺序,可以先形成其中任意的转换部。
-有机EL层215b-
接着,用公知的方法,以与各个蓝色发光区域PB对应的方式,层叠空穴输送层、蓝色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等而形成蓝色有机EL层215bB。此时,只要在所有发光区域形成包含蓝色发光材料的蓝色发光层作为发光层即可,所以能够容易地形成有机EL层215b。
-上部电极215c-
形成有机EL层215b之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有机EL层215b上形成上部电极215c。
(基板贴合工序)
最后,将上述得到的有机EL基板210和密封基板220贴合,由此得到有机EL显示装置200。
<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动作>
有机EL显示装置200中,多个发光区域由蓝色发光区域PB构成,多个有机EL元件215全部由蓝色有机EL元件215B构成,所以蓝色发光有机EL层215bB发出的光传播到有机EL基板主体211侧,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蓝色单色显示被视认到。
另一方面,蓝色发光有机EL层215bB发出的光中倾斜地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被形成在层间绝缘膜213a与平坦化膜213b之间的反射膜214反射到密封基板220侧。被反射膜214反射的光,透过分隔壁部216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到。按每种颜色的发光控制区域QR、QG、QB对此时的光的前进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1和22所示,将反射膜214定位成:使得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蓝色发光中倾斜地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被反射膜214向密封基板220反射,入射到分隔壁部216中的红色转换部216R。因此,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蓝色发光,透过红色转换部216R时被转换为红色光,作为构成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红色光被视认到。同样地,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的蓝色发光,透过绿色转换部216G时被转换为绿色光,作为构成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绿色光被视认到。另外,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的蓝色发光,透过透明树脂部216S,作为构成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蓝色光被视认到。因此,在密封基板220侧,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得到的蓝色发光作为红色光被视认,在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得到的蓝色发光作为绿色光被视认,在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得到的蓝色发光作为蓝色光被视认。
在此,对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蓝色发光入射到红色转换部216R、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的蓝色发光入射到绿色转换部216G、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的蓝色发光入射到透明树脂部216S的原理进行说明。
为了使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蓝色发光在反射膜214反射并入射到红色转换部216R,图22中,需要使来自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蓝色发光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右侧的反射膜214反射。换言之,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蓝色发光有机EL层215bB的蓝色发光,在向有机EL基板主体211射去的同时沿着右斜方向和左斜方向均等地扩散,但其中关于沿着左斜方向扩散的光,需要以即使到达反射膜214也不到达密封基板220侧,或者,即使到达反射膜214也不向密封基板220侧射去的方式使光反射。另一方面,沿着右斜方向扩散的光,需要使之到达反射膜214之后反射到密封基板220侧。
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右方,配置成反射膜214(R)与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周缘部重叠。因此,如图23(a)所示,沿着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右斜方向扩散的光,能够在反射膜214(R)反射,入射到红色转换部216R
另一方面,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左方,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和反射膜214(L)不仅不重叠而且在俯视时隔开固定间隔配置(其中,图23中,强调反射膜214(L)与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间隔地进行图示)。因此,如图23(a)所示,沿着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左斜方向扩散的光,在反射膜214(L)反射时,与在右侧的反射膜214(R)反射的情况相比,反射角变大。而且,由于反射角变大,反射的光的亮度变小(朗伯分布)。另外,由于在反射膜214(L)反射的光的反射角大,所以会发生如图23(b)所示,在反射膜214(L)反射的光不能入射到分隔壁部216(透明树脂部216S)的情况。而且,即使能够入射到分隔壁部216,也会如图23(c)所示,由于向分隔壁部216入射的入射角大,在分隔壁部216与密封基板220的界面发生全反射,或者在密封基板220与外部的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所以不能从密封基板侧视认到。
因此,能够使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蓝色发光入射到红色转换部216R,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的蓝色发光入射到绿色转换部216G,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的蓝色发光入射到透明树脂部216S
如上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200,在有机EL基板侧被视认到蓝色的单色显示,在密封基板侧被视认到RGB全彩显示。
<实施方式2的效果>
以下,对由实施方式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得到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密封基板侧的显示,利用从有机EL元件215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而构成。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地,将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用作构成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光,所以即使进行两面显示也不会使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的发光亮度大幅降低,而且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而且,也不必担心蓝色发光区域PB被反射膜214遮挡而使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亮度大幅降低。
另外,此时,密封基板侧的显示透过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设置的分隔壁部216向密封基板220放出而被视认,所以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地,在密封基板220侧也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因此,根据有机EL显示装置200,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且不论有机EL基板侧的蓝色单色显示还是密封基板侧的RGB全彩色显示都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地作为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发挥的效果,除了上述各点,还可以列举以下各点。
根据有机EL显示装置200,通过以覆盖反射膜214的方式设置有表面平坦的平坦化膜213b,对有机EL元件215的各膜厚的控制变得容易,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有机EL元件215。另外,根据有机EL显示装置200,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地,光不会在气体中前进,能够抑制光的损失。而且,有机EL显示装置200,尽管在密封基板侧进行图像显示,但不会产生由微腔效应导致色纯度和亮度根据视野角而发生变化的问题。
除了由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得到的效果,作为由有机EL显示装置200得到的特有效果,还可以列举以下各点。
在有机EL显示装置200中,多个发光区域全部由蓝色发光区域PB构成,所以只要仅形成蓝色发光层作为发光层即可。因此,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制作工艺变得简单,能够得到优秀的成品率。
另外,在有机EL显示装置200中,由红色转换部216R和绿色转换部216G得到红色光和绿色光,所以通过调整各色转换部216R、G的厚度和荧光体材料的色转换特性,能够使红色光、绿色光成为期望的色度。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以下,对构成实施方式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分隔壁部216和反射膜214等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8)
图24是表示变形例8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剖视图,图25是示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分隔壁部216和反射膜214的示意性布局。在此,在分隔壁部216中,将蓝色发光转换为红色的波长的光的部分,作为在透明树脂部216S上层叠红色转换部216R而构成的红色转换部216RS设置。另外,将蓝色发光转换为绿色的波长的光的部分,作为在透明树脂部216S上层叠绿色转换部216G而构成的绿色转换部216GS设置。
在为了调整从密封基板220侧取出的红色光和绿色光的色感而使色转换部216R、G的高度比透明树脂部216S低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变形例8的结构,能够用透明树脂部216S补偿色转换部216R、G的高度低的量,能够在全部区域使分隔壁部216的高度均匀。因此,分隔壁部216的作为间隔物的功能进一步变得可靠性高。
(变形例9)
图26和27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9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分隔壁部216和反射膜214的布局。
在实施方式2中,对将红色转换部216R和绿色转换部216G带状地配置于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和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的右方,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和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的上下的区域配置有透明树脂部216S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26(a)所示,也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上下的区域配置红色转换部216R,在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的上下的区域配置绿色转换部216G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6(b)所示,也与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的上下的区域对应地配置反射膜214,由此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蓝色发光中沿着倾斜方向泄漏的光,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右方、上方、下方三个方向被反射膜214反射而向密封基板220侧射去。在该反射光向密封基板220侧射去的中途,经过红色转换部216R,由此被从蓝色的波长转换为红色的波长的光,能够在密封基板220侧得到红色显示。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的蓝色发光也同样。因此,不仅是向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的右方倾斜泄漏的光,而且向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的上下方向倾斜泄漏的光,也能够作为密封基板220侧的显示有效利用,能够提高密封基板220侧的发光效率。
(变形例10、11)
图28和29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10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分隔壁部216和反射膜214的布局。另外,图30和31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11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分隔壁部216和反射膜214的布局。
作为分隔壁部216的色转换部和透明树脂部216S的配置,也可以如图28(a)中作为变形例10所示的那样,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右方、上方或下方中的一方配置红色转换部216R,在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的右方、上方或下方中的一方配置绿色转换部216G,在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的右方、上方或下方中的一方配置透明树脂部216S。另外,也可以如图30(a)中作为变形例11所示的那样,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右方配置红色转换部216R,在上下配置透明树脂部216S,在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的右方配置绿色转换部216G,在上下配置红色转换部216R,在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的右方配置透明树脂部216S,在上下配置绿色转换部216G
在变形例10的情况下,沿着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的右方和上方、或者右方和下方两个方向倾斜泄漏的光,被反射膜214反射并向密封基板220侧射去。另外,在变形例11的情况下,沿着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的右方倾斜泄漏的光,被反射膜214反射并向密封基板220侧射去。但是,在密封基板220侧的发光效率的方面,优选变形例9。
(变形例12)
图32是表示变形例1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剖视图。另外,图33和34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12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分隔壁部216和反射膜214的布局。
变形例12的分隔壁部216,如图33(a)所示,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与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之间配置红色转换部216R,在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与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之间配置绿色转换部216G,在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与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之间配置透明树脂部216S。另外,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与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之间的区域沿各发光控制区域QR、QG的边的方向上被分为2部分,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侧的部分配置有红色转换部216R,在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侧的部分配置有绿色转换部216G。另外,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与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之间的区域在沿着各发光控制区域QG、QB的边的方向上被分为2部分,在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侧的部分配置绿色转换部216G,在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侧的部分配置透明树脂部216S。另外,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与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之间的区域在沿着各发光控制区域QB、QR的边的方向上被分为2部分,在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侧的部分配置有透明树脂部216S,在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侧的部分配置有红色转换部216R
另外,如图33(b)所示,反射膜214以包围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且以与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蓝色发光中向倾斜方向泄漏的光,与控制区域的右方、左方、上方、下方无关地,被反射膜214反射。而且,在该反射光向密封基板220侧射去的中途,经过配置于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的周围的红色转换部216R,由此被从蓝色的波长转换为红色的波长的光,能够在密封基板220侧得到红色显示。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的蓝色发光也同样。因此,在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的右方、左方、上方、下方全部方向,能够将倾斜泄漏的光作为密封基板220侧的显示有效利用,能够提高密封基板220侧的发光效率。
另外,在不同颜色的控制区域间的各色转换部216R、G和透明树脂部216S的边界,为了抑制各色的混色,如图35所示可以设置分隔结构216h。分隔结构216h,在分隔壁部216的形成工序中,通过在红色转换部216R与绿色转换部216G的边界部分、红色转换部216R与透明树脂部216S的边界部分、以及绿色转换部216G与透明树脂部216S的边界部分设置间隙而形成。在之后的上部电极215c的形成工序中,通过将上部电极材料填充于该间隙,形成分隔结构216h。
(变形例13)
图36是表示变形例13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剖视图。另外,图37和38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13的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各色发光控制区域QR、QG、QB、分隔壁部216和反射膜214的布局。
变形例13的各蓝色发光区域PB包括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如图36~38所示,单一的蓝色发光区域PB由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和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和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或者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和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构成。即,一个蓝色发光区域PB由两个独立的开关元件驱动。而且,定位成使得蓝色发光区域PB中与分隔壁部216的红色转换部216R相邻的区域成为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与绿色转换部216G相邻的区域成为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与透明树脂部216S相邻的区域成为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
另外,如图37(b)所示,反射膜214设置成与蓝色发光区域PB的左方和右方的周缘部重叠。
根据该结构,由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和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构成的蓝色发光区域PB中,从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侧沿倾斜方向泄漏的蓝色光被反射膜214向密封基板220侧反射,入射到红色转换部216R,从密封基板侧作为红色光被视认,另一方面,从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侧沿倾斜方向泄漏的蓝色光被反射膜214向密封基板220侧反射而入射到绿色转换部216G,从密封基板侧作为绿色光被视认。由绿色发光控制区域QG和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构成的蓝色发光区域PB、由蓝色发光控制区域QB和红色发光控制区域QR构成的蓝色发光区域PB也同样。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对进行蓝色的单色显示作为有机EL显示装置200的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例如通过色转换滤光片使光能够视认,由此进行蓝色以外的单色显示。
《实施方式3》
接着,对实施方式3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进行说明。
<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结构>
首先,对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结构进行说明。有机EL显示装置300是在正面和背面两面以RGB全彩显示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器。有机EL显示装置300例如用作具有主画面(主显示器)和副画面(副显示器)的便携式电话机和多媒体播放器等移动设备中用1块显示面板进行主画面(主显示器)和副画面(副显示器)的显示的显示器、从正反两面进行显示的广告显示面板等显示器。
有机EL显示装置30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有平板状的有机EL基板310与密封基板320相对配置的结构。密封基板320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密封基板120同样的结构。
图39是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显示区域D的俯视图。有机EL显示装置300在显示区域D中,矩阵状地配置有多个红色发光区域PR、绿色发光区域PG和蓝色发光区域PB,多个发光区域PR、PG、PB分别独立地驱动,由此在显示区域D内整体进行规定的图像显示。而且,各发光区域PR、PG、PB以外的格子状的区域为非发光区域N。
-有机EL基板310-
有机EL基板310在有机EL基板主体311上具有在每个发光区域PR、PG、PB作为开关元件配置的多个TFT;覆盖有机EL基板主体311和多个TFT的绝缘层313;在绝缘层313上能够与红色发光区域PR、绿色发光区域PG、蓝色发光区域PB对应形成的多个红色发光有机EL元件315R、绿色发光有机EL元件315G和蓝色发光有机EL元件315B;以划分多个有机EL元件315R、315G和315B的方式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格子状形成的分隔壁部316。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书和附图中,有时也将红色发光有机EL元件315R、绿色发光有机EL元件315G和蓝色发光有机EL元件315B总称为有机EL元件315。有机EL基板主体311、TFT、绝缘层313、各有机EL元件315、分隔壁部316,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的结构。
-绝缘层313-
另外,如图39所示,绝缘层313由有机EL基板主体311侧的层间绝缘膜313a(第一绝缘膜)和其上层的平坦化膜313b(第二绝缘膜)层叠而构成,在层间绝缘膜313a与平坦化膜313b之间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反射膜314。
-层间绝缘膜113a-
另外,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地,层间绝缘膜313a通过第一层间绝缘膜、第二层间绝缘膜和第三层间绝缘膜层叠而构成。在层间绝缘膜313a的表面,与设置有反射膜314的区域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凹部314ca。结合反射膜314对多个凹部314ca进行说明。
-反射膜314-
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的反射膜114同样地,在层间绝缘膜313a与平坦化膜313b之间,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形成反射膜314,为了在有机EL层315b发出的光中倾斜地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透过分隔壁部316和密封基板320内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能够被视认,将该反射膜314定位成能够将该光向密封基板侧反射。反射膜314与各发光区域PR、PG、PB对应地岛状地形成有多个。
在反射膜314的表面,以与设置于层间绝缘膜313a的表面的多个凹部314ca对应的方式,在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314c。多个凹部314c分别为例如剖面为直径10μm程度的圆形和深度为1μm程度的大小。多个凹部314c分别配置成彼此以5μm程度的间隔排列。另外,多个凹部314c的剖面除了为圆形以外,也可以为矩形等。
另外,可以通过在反射膜314的表面设置多个凹部而在反射膜314表面形成凹凸,也可以例如通过设置纵横多个排列延伸的槽状的结构等,在反射膜314表面形成凹凸。
-平坦化膜313b-
平坦化膜313b以覆盖层间绝缘膜313a和反射膜314的方式设置在基板上的整个面。以覆盖反射膜314的方式设置有平坦化膜313b,由此利用反射膜314能够不在绝缘层313的表面生成凹凸地使绝缘层313的表面平坦地形成。
<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制造方法包括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和接下来的基板贴合工序。
(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
-TFT、层间绝缘膜313a-
在有机EL基板主体311上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TFT和层间绝缘膜313a。然后,以与层间绝缘膜313a中形成反射膜314的区域对应的方式,用半曝光形成多个凹部314ca。
-反射膜314-
接着,例如用溅射法等形成Al膜等之后,通过光刻法进行曝光和显影,进行蚀刻对该Al膜进行图案形成,由此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形成反射膜314。此时,以与形成于层间绝缘膜313a的多个凹部314ca对应的方式,在反射膜314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314c。
-平坦化膜313b-
接着,例如用旋涂法等涂敷感光性丙烯酸膜,对该感光性丙烯酸膜进行曝光和显影,形成表面平坦化后的平坦化膜313b。
-下部电极315a~上部电极315c-
在平坦化膜313b上形成下部电极315a、分隔壁部316、有机EL层315b和上部电极315c的工序与实施方式1同样。
(基板贴合工序)
最后,将上述得到的有机EL基板310和密封基板220贴合,由此得到有机EL显示装置300。
在层间绝缘膜313a上形成凹部314ca的工序中,也可以在形成反射膜314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也形成凹部314ca。例如,如图40所示,也可以遍及层间绝缘膜313a上的整个面形成多个凹部314ca。由此,能够使通过半曝光形成凹部314ca的曝光图案简单化。另外,在层间绝缘膜313a和平坦化膜313b由相同折射率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即使遍及层间绝缘膜313a的整个面形成多个凹部314ca,也以覆盖层间绝缘膜313a的方式形成平坦化膜313b,所以不会在层间绝缘膜313a与平坦化膜313b的界面产生光的损失,不会对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显示特性有任何影响。
<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动作>
根据有机EL显示装置300,在层间绝缘膜313a与平坦化膜313b之间,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形成反射膜314,为了使有机EL层315b发出的光中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透过分隔壁部316和密封基板320内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能够被视认,将该反射膜314定位成能够将该光高效地向密封基板320侧反射。因此,有机EL层315b发出的光传播到有机EL基板主体311侧,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另一方面,一边向有机EL基板主体311侧传播一边沿着倾斜方向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被反射膜314反射而入射到分隔壁部316。此时,在反射膜314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314c,所以光在反射膜314中扩散反射并入射到分隔壁部316。然后,入射到分隔壁部316的光,直接透过分隔壁部316入射到密封基板320侧,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从外部被视认。即,能够通过驱动一块面板在有机EL基板侧和密封基板侧两面进行图像显示。
<实施方式3的效果>
以下,对由有机EL显示装置300得到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密封基板侧的显示,利用从有机EL元件315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而构成。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地,将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用作构成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光,所以即使进行两面显示也不会使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的发光亮度大幅降低,而且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而且,也不必担心发光区域PR、PG、PB被反射膜314遮挡而使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亮度大幅降低。
另外,此时,密封基板侧的显示透过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设置的分隔壁部316向密封基板320放出而被视认,所以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地,在密封基板320侧也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因此,根据有机EL显示装置300,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且在有机EL基板侧和密封基板侧都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地,作为由本实施方式3的有机EL显示装置300发挥的效果,除了上述各点,还可以列举以下各点。
另外,根据有机EL显示装置300,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地,光不会在气体中前进,能够抑制光的损失。而且,有机EL显示装置300,尽管在密封基板侧进行图像显示,但也不会产生由微腔效应导致色纯度和亮度根据视野角而发生变化的问题。
除了由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得到的效果,作为由有机EL显示装置300特有的效果,还可以列举以下各点。
有机EL显示装置300在反射膜314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凹部314ca,所以各有机EL层315b发出的光中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被反射膜314反射时,在凹部314c被散射并且向密封基板320侧被反射。在反射膜的表面平坦地形成的情况下,向反射膜射去的光以与入射角相同角度的反射角被反射,反射光成为包含较多的相对于基板倾斜的方向的成分的光,但在反射膜314反射的光,在凹部314c散射,所以成为包含较多的沿基板的正面方向的成分的光。因此,通过在反射膜314形成凹部314c,在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能够得到更优秀的视野角特性。
另外,在有机EL显示装置300的反射膜314形成有凹部314c的情况下,通过以覆盖层间绝缘膜313a和反射膜314的方式设置有平坦化膜313b,其表面被平坦化,所以有机EL元件315的各膜厚的控制变得容易,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有机EL元件315。
《实施方式4》
首先,对实施方式4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进行说明。
<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结构>
首先,对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结构进行说明。有机EL显示装置400是在正面和背面两面以RGB全彩色显示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器。有机EL显示装置400例如用作具有主画面(主显示器)和副画面(副显示器)的便携式电话机和多媒体播放器等移动设备中用1块显示面板进行主画面(主显示器)和副画面(副显示器)的显示的显示器、从正反两面进行显示的广告显示面板等显示器。
有机EL显示装置40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有平板状的有机EL基板410与密封基板420相对配置的结构。
图41是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显示区域D的剖视图。有机EL显示装置400配置有多个红色发光区域PR、绿色发光区域PG和蓝色发光区域PB,多个发光区域PR、PG、PB分别独立地驱动,由此在显示区域D内整体进行规定的图像显示。而且,各发光区域PR、PG、PB以外的格子状的区域成为非发光区域N。
-有机EL基板410-
有机EL基板410在有机EL基板主体411上具有在每个发光区域PR、PG、PB作为开关元件配置的多个TFT;覆盖有机EL基板主体411和多个TFT的绝缘层413;在绝缘层413上与红色发光区域PR、绿色发光区域PG、蓝色发光区域PB对应地形成的多个红色发光有机EL元件415R、绿色发光有机EL元件415G和蓝色发光有机EL元件415B;以划分多个有机EL元件415R、415G和415B的方式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格子状形成的分隔壁部416。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书中,有时也将红色发光有机EL元件415R、绿色发光有机EL元件415G和蓝色发光有机EL元件415B总称为有机EL元件415。有机EL基板主体411、TFT和分隔壁部416,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
-绝缘层413-
绝缘层413在有机EL基板主体411上以覆盖有机EL基板主体411和TFT的方式设置。绝缘层413例如由感光性丙烯酸树脂等透明绝缘性树脂形成。绝缘层413可以由单一的膜形成也可以由多个膜形成。绝缘层413以表面变得平坦的方式形成。
-有机EL元件415-
有机EL元件415从有机EL基板主体411侧依次层叠有下部电极415a、有机EL层415b和上部电极415c。另外,在红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R层叠有红色发光有机EL层115bR作为有机EL层115b。另外,在绿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G层叠有绿色发光有机EL层115bG作为有机EL层115b。另外,在蓝色发光有机EL元件115B层叠有蓝色发光有机EL层115bB作为有机EL层115b。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书中,有时也将红色发光有机EL层115bR、绿色发光有机EL层115bG和蓝色发光有机EL层115bB总称为有机EL层115b。
有机EL层415b详细地说具有从上部电极415c侧依次层叠有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的结构。在对下部电极415a和上部电极415c施加电压时,电子从下部电极415a经电子注入层注入到发光层,并且空穴从上部电极415c经空穴输送层注入到发光层,它们在发光层中再结合,由此得到发光。
-下部电极415a-
作为下部电极415a的材料,优选功函小的材料,可以列举银(Ag)、铝(Al)、钒(V)、钴(Co)、镍(Ni)、钨(W)、钙(Ca)、钛(Ti)、钇(Y)、钠(Na)、钌(Ru)、锰(Mn)、铟(In)、镁(Mg)、锂(Li)、镱(Yb)等金属材料、或者氟化锂(LiF)/钙(Ca)/铝(Al)等合金等。下部电极415a与漏极电极电连接,通过各TFT赋予电位。
-有机EL层415b-
空穴输送层、发光层和电子注入层能够由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中例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
-上部电极415c-
上部电极415c以覆盖多个有机EL层415b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上部电极415c由光透过性的材料形成,可以列举例如氧化铟氧化锡合金(ITO)、氧化铟氧化锌合金(In2O3-ZnO)氧化锌(ZnO)等功函大的材料。对多个上部电极415c赋予规定的共同电位。
-密封基板420-
密封基板420包括:在由玻璃基板等形成的密封基板主体421上且在密封基板420的有机EL基板410侧以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设置的反射膜424;和以覆盖密封基板主体421和反射膜424的方式设置的绝缘层423。
-反射膜424-
在密封基板主体421上,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形成反射膜424,为了使有机EL层415b发出的光中倾斜地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透过分隔壁部和有机EL基板主体内而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能够被视认,将该反射膜424定位成能够将该光向有机EL基板410侧反射。反射膜424例如由Al膜等的光反射性的金属膜等形成。各个反射膜424例如为厚100nm程度。
与实施方式1的反射膜114同样地,反射膜424与各发光区域PR、PG、PB对应地岛状地形成有多个(参照图7)。
-绝缘层423-
绝缘层423在有机EL基板主体411上以覆盖有机EL基板主体411和反射膜424的方式设置。绝缘层423例如由感光性丙烯酸树脂等透明绝缘性树脂形成。绝缘层423可以由单一的膜形成也可以由多个膜形成。绝缘层423以表面变得平坦的方式形成。
<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制造方法包括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和密封基板形成工序以及接下来的基板贴合工序。
(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
-TFT、绝缘层413-
在有机EL基板主体311上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TFT和绝缘层413。
-下部电极415a~有机EL层415b-
接着,用公知的方法形成下部电极415a。然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分别形成分隔壁部416和有机EL层415b。
-上部电极415c-
接着,以覆盖各个有机EL层415b和分隔壁部416的方式,用公知的方法整面形成ITO膜。然后,例如用粘着辊将附着在分隔壁部416上的该ITO膜剥离,形成与各个发光区域PR、PG、PB对应的多个上部电极415c。在此,完成有机EL基板410。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用开口掩模仅在期望的区域形成ITO膜来形成上部电极415c。
(密封基板形成工序)
-反射膜424-
接着,准备密封基板主体421,在其上例如用溅射法等形成Al膜等之后,通过光刻法进行曝光和显影,进行蚀刻对该Al膜进行图案形成,由此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形成反射膜424。
-绝缘层423-
接着,例如用旋涂法等涂敷感光性丙烯酸膜,对该感光性丙烯酸膜进行曝光和显影,以覆盖密封基板主体421和反射膜424的方式形成绝缘层423。由此,得到密封基板420。
(基板贴合工序)
最后,在不活泼气体的气氛中,使有机EL基板410与密封基板420相对,利用涂敷在基板的边框区域的贴合用密封树脂进行两基板的贴合。此时,准确地进行位置对齐,使得有机EL基板410和密封基板420彼此的各发光区域PR、PG、PB不错位。由此,完成有机EL显示装置400。
<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动作>
根据有机EL显示装置400,有机EL元件415的上部电极415c由光透过性材料形成,下部电极415a由光反射性材料形成,所以有机EL层415b发出的光在上部电极415c侧被取出,从密封基板侧被视认到。另一方面,在密封基板420的有机EL基板410侧,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形成有反射膜424,为了使有机EL层415b发出的光中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透过分隔壁部416和有机EL基板主体411内而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能够被视认,将该反射膜424定位成能够将该光向有机EL基板410侧反射,所以有机EL层415b发出的光中一边向密封基板420侧传播一边沿着倾斜方向扩散到非发光区域N的光,被反射膜424反射而入射到分隔壁部416。入射到分隔壁部416的光,直接透过分隔壁部416入射到有机EL基板主体411侧,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从外部被视认。即,能够通过驱动一块面板在有机EL基板侧和密封基板侧的两面进行图像显示。
<实施方式4的效果>
以下,对由有机EL显示装置400得到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利用从有机EL元件115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而构成。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即使进行两面显示也不会使密封基板侧的显示的发光亮度大幅降低,而且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而且,也不必担心发光区域PR、PG、PB被反射膜424遮挡而使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亮度大幅降低。
另外,此时,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透过与非发光区域N对应地设置的分隔壁部416向有机EL基板主体411放出而被视认,所以与实施方式1的有机EL显示装置100同样地,在有机EL基板410侧也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因此,根据有机EL显示装置400,不会导致耗电的增大,且在有机EL基板侧和密封基板侧都能够以良好的显示品质进行图像显示。
现有技术中,在密封基板侧进行图像显示的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一般而言,下部电极由光反射性材料形成,上部电极由光半透过性材料形成,所以下部电极与上部电极之间的光的多重反射无法避免,存在因光的干涉的影响、色纯度和亮度根据视野角而发生变化的问题(微腔效应)。另外,也可以使下部电极由光透过性材料形成,上部电极由光半透过性材料形成而得到两面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但光透过性的上部电极的透过率因反射率的偏差而容易产生亮度不均。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由于上部电极415c能够由光透过性材料形成,所以不需要考虑下部电极415a与上部电极415c间的微腔效应的影响,因此,不会产生因微腔效应引起色纯度和亮度根据视野角而发生变化的问题。而且,由于上部电极415c为光透过性材料,所以不会产生透过率或反射率的偏差导致的亮度不均。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
以下,对实施方式4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4)
图42是表示变形例14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剖视图。该有机EL显示装置400,在实施方式4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有机EL基板410与密封基板420之间的空间填充有透明树脂417。由此,在有机EL层415b发出的光向密封基板420传播时,光不会在气体中前进,所以能够抑制光的损失。
透明树脂417优选由具有与绝缘层423相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例如能够由无溶剂类的环氧树脂等形成。另外,为了抑制在通过加热或UV光照射使透明树脂417固化时有机EL元件415受到损伤,因此优选以覆盖有机EL元件415的方式设置有保护膜(未图示)。保护膜例如由SiOX膜等透明绝缘膜形成。
(变形例15)
图43是表示变形例15的有机EL显示装置400的剖视图。该有机EL显示装置400,在反射膜424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424c。由此,与实施方式3的情况同样地,各有机EL层415b发出的光中沿着倾斜方向放射的光,被反射膜424反射时,在凹部424c被散射并且以向有机EL基板410侧射去的方式被反射。因此,在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能够得到更优秀的视野角特性。
另外,在密封基板主体421上形成第一绝缘膜423a,在第一绝缘膜423a的表面中形成反射膜424的区域形成多个凹部424ca之后,形成反射膜424,由此能够形成凹部424c。通过在表面以覆盖设置有凹部424c的反射膜424的方式形成第二绝缘膜423b,能够使绝缘层423的表面平坦化。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对于在面板的两面进行图像显示的两面显示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D显示区域
F非显示区域
PR红色发光区域
PG绿色发光区域
PB蓝色发光区域
100、200、300、400有机EL显示装置
110、210、310、410有机EL基板
111、211、310、411有机EL基板主体
112TFT(开关元件)
113、213、313、413绝缘层
113a、213a、313a层间绝缘膜(第一绝缘膜)
113b、213b、313b平坦化膜(第二绝缘膜)
114、214、314、424反射膜
115a、215a、315a、415a下部电极
115b、215b、315b、415b有机EL层
115c、215c、315c、415c上部电极
116、216、316、416分隔壁部
120、220、320、420密封基板
216G绿色转换部
216R红色转换部
216S透明树脂部
314c凹部
417透明树脂

Claims (17)

1.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中,矩阵状地设置有多个发光区域的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相对配置,该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框状地设置于基板周缘部的非显示区域和在其内侧设置的显示区域,
所述有机EL基板包括:
有机EL基板主体;
多个开关元件,该多个开关元件在所述有机EL基板主体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
绝缘层,其以覆盖所述有机EL基板主体和多个开关元件并且使表面平坦化的方式形成;
多个下部电极,该多个下部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且含有光透过性材料;
分隔壁部,其在所述绝缘层上以划分所述多个发光区域的方式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且含有光透过性材料;
多个有机EL层,该多个有机EL层以覆盖所述多个下部电极中的各个下部电极的方式形成;和
上部电极,其以覆盖所述多个有机EL层的方式形成,且含有光反射性材料,
所述有机EL层发出的光传播到所述有机EL基板主体侧,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
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膜及其上层的第二绝缘膜,
所述上部电极以覆盖所述多个有机EL层中的各个有机EL层的方式设置有多个,
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与第二绝缘膜之间,与所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有反射膜,该反射膜使所述有机EL层发出的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透过所述分隔壁部和密封基板内,向密封基板侧反射,以便能够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配置成与所述发光区域的周缘部互相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部作为与所述密封基板接触而支承密封基板的间隔物起作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由具有相同折射率的材料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包括进行红色发光的红色发光区域、进行绿色发光的绿色发光区域和进行蓝色发光的蓝色发光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区域包括蓝色发光区域,
所述分隔壁部包括:
将透过该分隔壁部的蓝色光转换为红色光的红色转换部;
将透过该分隔壁部的蓝色光转换为绿色光的绿色转换部;和
不对透过该分隔壁部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透明树脂部,
所述有机EL层的蓝色发光传播到有机EL基板主体侧,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单色显示被视认,
该蓝色发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蓝色光,被所述反射膜反射到密封基板侧,透过所述红色转换部的光作为红色光,透过所述绿色转换部的光作为绿色光,透过所述透明树脂部的光作为蓝色光,进一步透过密封基板内,作为密封基板侧的RGB全彩色显示被视认。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在表面设置有凹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由设置于所述反射膜上的凹部形成。
9.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中,矩阵状地配置有多个发光区域的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相对配置,该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框状地设置于基板周缘部的非显示区域和在其内侧配置的显示区域,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和使在所述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中制成的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相对而在非显示区域贴合的基板贴合工序,
在所述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中,
在基板主体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多个开关元件,
以覆盖所述基板主体和多个开关元件的方式形成第一绝缘膜,
在所述第一绝缘膜上与所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反射膜,
以覆盖所述第一绝缘膜和所述反射膜并且使表面平坦化的方式形成第二绝缘膜,
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多个下部电极,
在所述第二绝缘膜上以划分所述多个发光区域的方式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分隔壁部,
以覆盖所述多个下部电极中的各个下部电极的方式形成多个有机EL层,
以覆盖所述多个有机EL层中的各个有机EL层的方式形成多个上部电极,
由此制作有机EL基板,
在所述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中,形成所述反射膜,使得所述有机EL层发出的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在该反射膜反射后透过所述分隔壁部和密封基板内,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中,以与所述发光区域的周缘部互相重叠的方式形成所述反射膜。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贴合工序中,
以所述分隔壁部与所述密封基板接触而支承该密封基板的方式使该密封基板与所述有机EL基板相对。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有机EL基板形成工序中,
在形成所述第一绝缘膜后,至少在形成所述反射膜的区域的表面形成凹部,
接着,以与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膜表面的凹部重叠的方式形成反射膜,由此形成在表面具有凹部的反射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遍及所述第一绝缘膜的整个表面形成多个凹部。
14.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该有机EL显示装置中,矩阵状地设置有多个发光区域的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相对配置,该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框状地设置于基板周缘部的非显示区域和在其内侧设置的显示区域,
所述有机EL基板包括:
有机EL基板主体;
多个开关元件,该多个开关元件在所述有机EL基板主体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
绝缘层,其以覆盖所述有机EL基板主体和多个开关元件并且使表面平坦化的方式形成;
多个下部电极,该多个下部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与多个发光区域中的各个发光区域对应地形成,且含有光反射性材料;
分隔壁部,其在所述绝缘层上以划分所述多个发光区域的方式与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且含有光透过性材料;
多个有机EL层,该多个有机EL层以覆盖所述多个下部电极中的各个下部电极的方式形成;和
上部电极,其以覆盖所述多个有机EL层的方式形成,且含有光透过性材料或光半透过性材料,
所述有机EL层发出的光传播到所述密封基板侧,作为密封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
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电极以覆盖所述多个有机EL层中的各个有机EL层的方式形成有多个,
在所述密封基板的所述有机EL基板侧,与所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地形成有反射膜,该反射膜使所述有机EL层发出的光中扩散到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光,透过所述分隔壁部和有机EL基板主体内,向有机EL基板侧反射,以便能够作为有机EL基板侧的显示被视认。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电极由光透过性的材料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配置成与所述发光区域的周缘部互相重叠。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有机EL基板与密封基板之间填充有透明树脂。
CN201280005768.7A 2011-02-07 2012-01-31 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9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3987 2011-02-07
JP2011023987 2011-02-07
PCT/JP2012/000603 WO2012108142A1 (ja) 2011-02-07 2012-01-31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9625A CN103329625A (zh) 2013-09-25
CN103329625B true CN103329625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638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576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9625B (zh) 2011-02-07 2012-01-31 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95974B2 (zh)
CN (1) CN103329625B (zh)
TW (1) TWI580022B (zh)
WO (1) WO20121081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6634B2 (en) * 2011-10-24 2014-04-01 Htc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4073070A1 (ja) 2012-11-08 2014-05-1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ミラー装置
KR20140075979A (ko) * 2012-12-11 2014-06-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055683B1 (ko) 2013-03-29 2019-1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041311B2 (ja) * 2013-06-21 2016-12-07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091835B1 (ko) * 2013-08-08 2020-03-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215364B1 (ko) 2013-12-02 2021-02-1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530801B2 (en) * 2014-01-13 2016-12-27 Apple Inc. Display circuitry with improved transmittance and reduced coupling capacitance
JP2015185603A (ja) * 2014-03-20 2015-10-22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器具
KR102280883B1 (ko) * 2015-03-04 2021-07-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332567B1 (ko) * 2015-04-24 2021-11-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7852794B (zh) * 2015-07-23 2020-03-10 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959488B1 (ko) 2015-09-08 2019-03-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5182590B (zh) * 2015-10-10 2018-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KR101797018B1 (ko) * 2015-11-30 2017-11-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를 포함한 헤드 장착형 디스플레이
JP6602950B2 (ja) * 2016-03-03 2019-11-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システム
US10586817B2 (en) 2016-03-24 2020-03-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separation apparatus
KR102554183B1 (ko) 2016-07-29 2023-07-1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박리 방법,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및 전자 기기
TW201808628A (zh) 2016-08-09 2018-03-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730017B (zh) 2016-08-09 2021-06-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09841747B (zh) * 2017-11-27 2021-09-24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63197B2 (en) 2018-03-29 2023-01-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apparatus,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2018139223A (ja) * 2018-05-14 2018-09-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KR102735978B1 (ko) * 2018-12-21 2024-11-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9656059B (zh) * 2019-02-26 2021-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6990265B2 (ja) * 2019-03-08 2022-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素子
WO2020202293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9873024A (zh) 2019-04-09 2019-06-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2743259B1 (ko) * 2019-08-02 2024-1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제어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774702B1 (ko) * 2019-08-27 2025-03-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JP7317635B2 (ja) * 2019-08-29 2023-07-3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10518149B (zh) * 2019-08-30 2021-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CN110729329B (zh) * 2019-09-24 2021-11-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0080305A (ja) * 2019-10-18 2020-05-2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WO2021111501A1 (ja) * 2019-12-02 2021-06-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デバイス
KR102393571B1 (ko) * 2019-12-31 2022-05-03 주식회사 토비스 양면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7419821B2 (ja) * 2020-01-06 2024-01-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4981690A (zh) * 2020-02-13 2022-08-30 东丽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基板的制造方法、波长转换基板及显示器
JP2021144128A (ja) * 2020-03-11 2021-09-24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11863902B (zh) * 2020-07-21 2023-06-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900267B (zh) * 2020-08-11 2024-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90392B (zh) * 2021-08-25 2023-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7509173B2 (ja) 2022-06-01 2024-07-02 Toppa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23223889A1 (ja) * 2022-05-17 2023-11-2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948A (zh) * 2003-09-22 2009-06-10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具有调色层的全色有机发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2236B (en) * 2000-06-06 2002-09-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Display device
TW588185B (en) * 2001-09-06 2004-05-21 Sharp Kk Displa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2005044778A (ja) * 2003-07-19 2005-02-17 Samsung Sdi Co Ltd 電界発光素子
US20050093435A1 (en) * 2003-09-22 2005-05-05 Suh Min-Chul Full color organic light-emtting device having color modulation layer
US20080081105A1 (en) * 2003-09-22 2008-04-03 Samsung Sdi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full color organic light-emtting device having color modulation layer using liti method
US7230374B2 (en) * 2003-09-22 2007-06-12 Samsung Sdi Co., Ltd. Full col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color modulation layer
JP4485184B2 (ja) * 2003-12-15 2010-06-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712397B2 (ja) * 2004-01-14 2011-06-2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US7453426B2 (en) * 2004-01-14 2008-11-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0565674B1 (ko) 2004-05-21 2006-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양방향 유기 el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901088B2 (ja) * 2004-09-29 2012-03-21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0700004B1 (ko) * 2004-11-10 2007-03-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양면 발광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0600883B1 (ko) * 2004-11-11 2006-07-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263185B (en) * 2004-11-23 2006-10-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Activ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rra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4586560B2 (ja) * 2005-02-15 2010-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印刷装置
JP2007073249A (ja) 2005-09-05 2007-03-22 Hitachi Displays Ltd 両面有機el表示装置
CN1809235B (zh) * 2006-02-17 2010-05-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双面显示装置
JP4515398B2 (ja) * 2006-02-20 2010-07-2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JP2007265839A (ja) * 2006-03-29 2007-10-11 Seiko Epson Corp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892369B1 (ko) * 2007-04-02 2009-04-10 주식회사 나모텍 양면 디스플레이형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948A (zh) * 2003-09-22 2009-06-10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具有调色层的全色有机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0076A (en) 2012-10-01
TWI580022B (zh) 2017-04-21
CN103329625A (zh) 2013-09-25
WO2012108142A1 (ja) 2012-08-16
US8895974B2 (en) 2014-11-25
US20130299808A1 (en)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9625B (zh) 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56657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KR101354303B1 (ko) 표시 장치
KR101990312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97611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US20190165321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WO2020019759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16015385A1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透明显示装置
CN101777575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14010686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91113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having differently colored layers
WO2019205549A1 (zh)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17182892A (ja)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1958096A (zh) 显示单元
KR20220048977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2004063A (ja) 発光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WO2013038970A1 (ja) 発光デバイス、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WO2013047622A1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1035549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US11616099B2 (en) Display substrate with two-side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06100187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US20240215403A1 (en) Top emitting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KR102094805B1 (ko)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86650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877441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2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