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6181A - 插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26181A CN103326181A CN2012100737409A CN201210073740A CN103326181A CN 103326181 A CN103326181 A CN 103326181A CN 2012100737409 A CN2012100737409 A CN 2012100737409A CN 201210073740 A CN201210073740 A CN 201210073740A CN 103326181 A CN103326181 A CN 1033261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slip
- pull
- plug
- fitting
- fulcr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7—Mounting of fixed and removable disk driv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11B33/122—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e.g. connectors, cables, switch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11B33/123—Mounting arrangement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onto a chassis
- G11B33/124—Mounting arrangement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onto a chassis of the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e.g. disk drive, onto a chas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插拔装置,包含一承载框、至少一侧滑接件及一扳动件,承载框包括一前端、一后端及两个侧板,侧滑接件连接于电子元件一侧,侧滑接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对应的侧板内侧,扳动件包括一施力杆及至少一杠杆,杠杆包含一可轴动地枢接所对应的侧板的支点部,及一连接所对应的侧滑接件的抗力部,扳动件旋转时会推动侧滑接件及电子元件相对于承载框滑动,以使插接电连接器插接或拔离插座电连接器,侧滑接件及杠杆的数量可分别为两个,借此,可均匀地施力于电子元件上以带动其滑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带动电子元件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上或由插座电连接器上拔离的插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笔记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等可携式电子装置大都朝轻薄化方式设计,前述电子装置在有限空间内需配置各种不同功能的电子元件,因此,在电子装置有限且狭窄的空间限制下,各电子元件组装或拆卸过程皆较为不便。
例如要将硬盘组装在笔记型计算机壳体底端的一开口朝下的容置槽内时,组装人员需用手先将硬盘经由开口置入容置槽内,再通过手指去推动硬盘横向移动,使硬盘的插接电连接器插接于壳体内部的插座电连接器上。由于容置槽的空间有限,且硬盘上无适当的结构可供按压施力,因此,组装人员的手指在推动硬盘横向移动的过程中,无法均匀地施加推力于硬盘上,导致硬盘在移动时容易产生偏斜而造成插接电连接器无法精准地插接于插座电连器上。再者,要将硬盘的插接电连接器拆离壳体的插座电连接器时,组装人员也需通过辅助工具的辅助才能顺利地推动硬盘移动,使其插接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分离。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插拔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插拔装置,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插拔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插拔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或拆卸,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插拔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插拔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操作简易能有效地提升电子元件插接或拔离的便利性与效率,以缩短作业工时,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插拔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插拔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均匀地施力于电子元件上以带动其滑动,使电子元件的插接电连接器能精准且平稳地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上或由插座电连接器上拔离,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插拔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插拔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免通过螺丝便能稳固地将电子元件固定在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上的插接位置,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插拔装置,适于带动一电子元件运动,以使该电子元件的一插接电连接器插接于一插座电连接器,其中:该插拔装置包含一承载框、至少一侧滑接件,及一扳动件,该承载框包括一前端、一后端,及两个分别位于该前、后端两侧的侧板,该侧滑接件连接于该电子元件一侧,该侧滑接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对应的该侧板内侧,该扳动件包括一施力杆,及至少一由该施力杆延伸出的杠杆,该杠杆包含一可轴动地枢接所对应的该侧板的支点部,及一连接所对应的该侧滑接件的抗力部,通过该扳动件以该支点部为轴沿一第一方向旋转时,会推动该侧滑接件及该电子元件朝一前移方向相对于该承载框滑动,以使该插接电连接器插接于该插座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通过该扳动件以该支点部为轴沿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会推动该侧滑接件及该电子元件朝一后移方向相对于该承载框滑动,以使该插接电连接器拔离该插座电连接器。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该侧滑接件形成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滑槽,该侧板包含一滑接于该长形滑槽内的导向凸块。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该插拔装置包含两个分别连接于该电子元件相反两侧的侧滑接件,该两个侧滑接件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该两个侧板内侧,该扳动件包括两个分别由该施力杆相反两侧朝同一方向延伸出的杠杆,各该杠杆包含一可轴动地枢接所对应的该侧板的支点部,及一连接所对应的该侧滑接件的抗力部,各该侧板包含一板体,该板体中间形成一外枢接孔,各该杠杆还包含一与该施力杆相连接的杆体,该支点部呈圆柱状地凸设于该杆体外侧面并枢接于该外枢接孔。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该支点部长度大于各该侧板的板体厚度,该支点部穿伸出该外枢接孔外,各该杠杆还包含一凸设于该支点部外周面并与该杆体相间隔的挡止凸块,该挡止凸块可抵接于该板体外侧,该外枢接孔具有一供该支点部穿设的第一孔部,及一连通于该第一孔部一侧并供该挡止凸块穿设的第二孔部。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各该侧滑接件中间形成有一内枢接槽孔,该抗力部呈圆柱状地凸设于该杆体内侧面,该抗力部可转动地卡接于该内枢接槽孔。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该内枢接槽孔具有一下开口部,该抗力部可经由该下开口部穿伸入该内枢接槽孔。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该施力杆与该抗力部是位于该支点部相反侧。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该电子元件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前后相间隔的卡孔,各该侧滑接件包括两个间隔位于该内枢接槽孔前后侧的卡接柱,该两个卡接柱分别卡接于所对应的该两个卡孔内。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各该侧滑接件形成有两个间隔位于该内枢接槽孔前后侧的长形滑槽,各该长形滑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各该侧板包含两个凸设于该板体内侧且间隔位于该外枢接孔前后侧的导向凸块,该两个导向凸块分别滑接于该两个长形滑槽内。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各该长形滑槽具有一下通口部,各该导向凸块可经由该下通口部穿伸入所对应的该长形滑槽内。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各该侧板的板体形成有一邻近该后端的定位孔,该施力杆包含两个分别设于相反两侧的弹片,及两个分别凸设于该两弹片外侧的卡块,各该卡块可拆卸地卡接于所对应的该定位孔内。
前述的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的该两个侧板其中之一形成有一邻近该后端的定位孔,该施力杆包含一可拆卸地卡接于该定位孔的卡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插拔装置,适于带动一电子元件运动,以使电子元件的一插接电连接器插接于一插座电连接器。插拔装置包含一承载框、至少一侧滑接件,及一扳动件,承载框包括一前端、一后端,及两个分别位于前、后端两侧的侧板,侧滑接件连接于电子元件一侧,侧滑接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对应的侧板内侧,扳动件包括一施力杆,及至少一由施力杆延伸出的杠杆,杠杆包含一可轴动地枢接所对应的侧板的支点部,及一连接所对应的侧滑接件的抗力部,通过扳动件以支点部为轴沿一第一方向旋转时,会推动侧滑接件及电子元件朝一前移方向相对于承载框滑动,以使插接电连接器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通过扳动件以支点部为轴沿一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会推动侧滑接件及电子元件朝一后移方向相对于承载框滑动,以使插接电连接器拔离插座电连接器。侧滑接件形成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滑槽,侧板包含一滑接于长形滑槽内的导向凸块。因此,本发明的插拔装置包含两个分别连接于电子元件相反两侧的侧滑接件,两个侧滑接件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两个侧板内侧,扳动件包括两个分别由施力杆相反两侧朝同一方向延伸出的杠杆,各杠杆包含一可轴动地枢接所对应的侧板的支点部,及一连接所对应的侧滑接件的抗力部,通过扳动件旋转时可同步推动两个侧滑接件及连动电子元件相对于承载框滑动。各侧板包含一板体,板体中间形成一外枢接孔,各杠杆还包含一与施力杆相连接的杆体,支点部呈圆柱状地凸设于杆体外侧面并枢接于外枢接孔。支点部长度大于各侧板的板体厚度,支点部穿伸出外枢接孔外,各杠杆还包含一凸设于支点部外周面并与杆体相间隔的挡止凸块,挡止凸块可抵接于板体外侧,外枢接孔具有一供支点部穿设的第一孔部,及一连通于第一孔部一侧并供挡止凸块穿设的第二孔部。各侧滑接件中间形成有一内枢接槽孔,抗力部呈圆柱状地凸设于杆体内侧面,抗力部可转动地卡接于内枢接槽孔。内枢接槽孔具有一下开口部,抗力部可经由下开口部穿伸入内枢接槽孔,施力杆与抗力部是位于支点部相反侧。电子元件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前后相间隔的卡孔,各侧滑接件包括两个间隔位于内枢接槽孔前后侧的卡接柱,两个卡接柱分别卡接于所对应的两个卡孔内。各侧滑接件形成有两个间隔位于内枢接槽孔前后侧的长形滑槽,各长形滑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各侧板包含两个凸设于板体内侧且间隔位于外枢接孔前后侧的导向凸块,两个导向凸块分别滑接于两个长形滑槽内。进一步地,各长形滑槽具有一下通口部,各导向凸块可经由下通口部穿伸入所对应的长形滑槽内。因此,各侧板的板体形成有一邻近后端的定位孔,施力杆包含两个分别设于相反两侧的弹片,及两个分别凸设于两弹片外侧的卡块,各卡块可拆卸地卡接于所对应的定位孔内。在设计上也可以是两个侧板其中之一形成有一邻近该后端的定位孔,施力杆包含一可拆卸地卡接于定位孔的卡块。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插拔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插拔装置操作简易能有效地提升电子元件插接或拔离的便利性与效率,以缩短作业工时。可均匀地施力于电子元件上以带动其滑动,使电子元件的插接电连接器能精准且平稳地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上或由插座电连接器上拔离。插拔装置其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或拆卸,再者,插拔装置免通过螺丝便能稳固地将电子元件固定在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上的插接位置。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立体图,说明扳动件将电子元件固定在插接电连接器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上的插接位置;
图2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说明插拔装置、电路板及电子元件之间的组装关系;
图3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说明两杠杆的杆体被按压而相互靠近并穿伸入容置空间内;
图4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说明两杠杆的支点部分别枢接于两侧板的外枢接孔;
图5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支点部及挡止凸块分别经由外枢接孔的第一、第二孔部穿伸出板体外侧;
图6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分解立体图,说明扳动件组装于承载框上以及侧滑接件组装于电子元件上;
图7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说明组装在一起的侧滑接件及电子元件置入两杠杆之间;
图8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说明杠杆的抗力部经由下开口部穿伸入内枢接槽孔内;
图9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说明杠杆的抗力部经由下开口部穿伸入内枢接槽孔内,以及导向凸块经由下通口部穿伸入长形滑槽内;
图10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于电路板上的俯视图,说明侧滑接件组装在扳动件的杠杆;
图11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扳动件以支点部为轴心相对于承载框旋转;
图12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于电路板上的俯视图,说明扳动件以支点部为轴心相对于承载框旋转,且抗力部推动侧滑接件朝前移方向滑动,使得插接电连接器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
图13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说明两卡块被按压而分别脱离两定位孔;
图14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扳动件以支点部为轴心相对于承载框旋转;及
图15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于电路板上的俯视图,说明扳动件以支点部为轴心相对于承载框旋转,且抗力部推动侧滑接件朝后移方向滑动,使得插接电连接器拔离插座电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插拔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及图2所示,是本发明插拔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插拔装置300是设置在例如为笔记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的可携式电子设备内,插拔装置300适于带动一电子元件1运动,以使电子元件1的一插接电连接器11插接于一电路板2的一插座电连接器21。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件1是以硬盘为例作说明,而电路板2是以安装于可携式电子设备的壳体内的主机板为例作说明,当然,电子元件1也可为一光驱。
插拔装置300包含一承载框3、至少一侧滑接件4,以及一扳动件5。承载框3设置于电路板2上,承载框3包括一前端31、一后端32,及两个分别位于前、后端两侧的侧板33;侧滑接件4连接于电子元件1一侧,侧滑接件4可滑动地连接于所对应的侧板33内侧;扳动件5包括一施力杆51,及至少一由施力杆51延伸出的杠杆52,杠杆52包含一可轴动地枢接所对应的侧板33的支点部521,及一连接所对应的侧滑接件4的抗力部522,借由承载框3、侧滑接件4以及扳动件5的设置,使得插拔装置300整体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或拆卸。
通过扳动件5以支点部521为轴沿一第一方向V(如图11所示)旋转时,会可推动侧滑接件4及电子元件1朝一前移方向I(如图12所示)相对于承载框3滑动,以使插接电连接器11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21。通过扳动件5以支点部521为轴沿一相反于第一方向V的第二方向VI(如图14所示)旋转时,会也可推动侧滑接件4及电子元件1朝一后移方向II(如图15所示)相对于承载框3滑动,以使插接电连接器11拔离插座电连接器21。通过扳动扳动件5旋转以推动侧滑接件4及电子元件1滑动,便能使电子元件1的插接电连接器11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21或拔离插座电连接器21,因此,在操作上非常简易,能有效地提升电子元件1插接或拔离的便利性与效率,以缩短作业工时。
以下将针对插拔装置300的细部构造,以及插拔装置300与电子元件1之间的结合与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框3可通过例如为锁固方式固定在电路板2上,承载框3界定形成有一容置空间34,容置空间34的一开口部341朝上,电子元件1及侧滑接件4可经由开口部341安装于容置空间34内或由容置空间34内取出。承载框3的前端31形成有一与容置空间34相连通的前开口311,电路板2的插座电连接器21穿设于前开口311且部分伸入容置空间34内,借以提供电子元件1的插接电连接器11插接。需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的承载框3是以固定在电路板2为例作说明,但承载框3也可直接安装固定在可携式电子设备的壳体。
在本实施例中,插拔装置300包含两个分别连接于电子元件1相反两侧的侧滑接件4,两个侧滑接件4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两个侧板33内侧,扳动件5包括两个分别由施力杆51相反两侧朝同一方向延伸出的杠杆52,各杠杆52包含一可轴动地枢接所对应的侧板33的支点部521,及一连接所对应的侧滑接件4的抗力部522,借此,扳动件5能通过两个侧滑接件4均匀地施力于电子元件1上以带动电子元件1滑动,使电子元件1的插接电连接器11能精准且平稳地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21上,或是由插座电连接器21上拔离。需说明的是,侧滑接件4数量以及扳动件5的杠杆52数量也可分别为一个。
承载框3的各侧板33包含一板体330,板体330中间形成一外枢接孔331,扳动件5呈倒U形状,扳动件5的各杠杆52还包含一与施力杆51相连接的杆体520,本实施例的杆体520是一体成型地连接于施力杆51,杠杆52的支点部521呈圆柱状地凸设于杆体520外侧面。按压两杠杆52的杆体520使其因塑性变形而相互靠近,并将杆体520经由开口部341穿伸入容置空间34内使支点部521与外枢接孔331位置对齐,接着释放两杆体520,两杆体520借由塑性变形时所蓄积的复位弹力复位,便能使得两支点部521同时枢接于两外枢接孔331,借此,能方便且迅速地将扳动件5的两杠杆52枢接于承载框3的两侧板33上。
为了避免扳动件5以支点部521为轴心相对于侧板33旋转的过程中发生支点部521脱离外枢接孔331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支点部521的长度是设计成大于侧板33的板体330厚度,使得支点部521能穿伸出外枢接孔331外且部分凸伸出板体330外侧。又,各杠杆52还包含一凸设于支点部521外周面并与杆体520相间隔的挡止凸块523,通过挡止凸块523可抵接于侧板33的板体330外侧,使挡止凸块523与板体330相互干涉,借此,能避免支点部521在旋转过程中脱离外枢接孔331。
具体而言,外枢接孔331具有一第一孔部332,及一连通于第一孔部332一侧的第二孔部333,第一孔部332形状与支点部521形状相配合并可供支点部521穿设,第二孔部333形状与挡止凸块523形状相配合并可供挡止凸块523穿设。通过支点部521及挡止凸块523的位置分别与第一孔部332及第二孔部333的位置对齐时,支点部521及挡止凸块523才能分别经由第一孔部332及第二孔部333同时穿伸出侧板33的板体330外侧,或者是同时内缩至侧板33的板体330内侧,借此,能确保杠杆52的挡止凸块523除了在前述与第二孔部333相对齐的位置外,杠杆52的挡止凸块523旋转到其它角度位置时都是保持着与侧板33的板体330相互干涉的状态,能确实地避免支点部521在旋转过程中脱离外枢接孔331。
另一方面,各侧滑接件4中间形成有一内枢接槽孔41,各杠杆52的抗力部522呈圆柱状地凸设于杆体520内侧面,抗力部522可转动地卡接于内枢接槽孔41,借此,扳动件5以支点部521为轴心相对于侧板33旋转的过程中,能通过抗力部522与内枢接槽孔41之间的结合关系而同时推动侧滑接件4滑动,使得侧滑接件4能带动电子元件1滑动。进一步地,内枢接槽孔41具有一可供抗力部522穿过的下开口部411,将侧滑接件4的内枢接槽孔41的下开口部411对准杠杆52的抗力部522,接着,把侧滑接件4下移使抗力部522经由下开口部411穿伸入内枢接槽孔41内,侧滑接件4即组装于杠杆52上,借此,能提升侧滑接件4与杠杆52之间组装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的施力杆51与抗力部522是位于支点部521的上下相反侧,也就是支点部521位于施力杆51与抗力部522之间。通过组装人员对扳动件5的施力杆51施加向后的推力时,扳动件5会以支点部521为轴心沿第一方向V(如图11所示)旋转,使杠杆52的抗力部522推动两个侧滑接件4朝前移方向I(如图12所示)相对于承载框3滑动;通过组装人员对扳动件5的施力杆51施加向前的推力时,扳动件5会以支点部521为轴心沿第二方向VI(如图14所示)旋转,使杠杆52的抗力部522推动两个侧滑接件4朝后移方向II(如图15所示)相对于承载框3滑动。
需说明的是,随着电子元件1的规格或尺寸不同,抗力部52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是位在支点部521上方,也就是抗力部522位在施力杆51与支点部521之间,以形成另一类型的杠杆结构。通过前述的设计方式,通过扳动件5沿第一方向V旋转时,杠杆52的抗力部522会推动两个侧滑接件4朝后移方向II相对于承载框3滑动;通过扳动件5沿第二方向VI旋转时,杠杆52的抗力部522会推动两个侧滑接件4朝前移方向I相对于承载框3滑动。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电子元件1左右侧分别形成有两个前后相间隔的卡孔12,各侧滑接件4包括两个设置于内侧的卡接柱42,两个卡接柱42间隔位于内枢接槽孔41前后侧且分别卡接于所对应的两个卡孔12内。通过前述的结构设计,扳动件5推动侧滑接件4朝前移方向I或后移方向II滑动的过程中,各侧滑接件4的前端或后端皆不会相对于电子元件1往上翘或往下翘,借此,使得两侧滑接件4能稳固地结合于电子元件1上并能平稳地带动电子元件1滑动。
各侧滑接件4外侧形成有两个间隔位于内枢接槽孔41前后侧的长形滑槽43,各长形滑槽43沿前后方向延伸。承载框3的各侧板33包含两个凸设于板体330内侧的导向凸块334,两个导向凸块334间隔位于外枢接孔331前后侧,两个导向凸块334分别滑接于两个长形滑槽43内。通过前述的结构设计,扳动件5推动侧滑接件4朝前移方向I或后移方向II滑动的过程中,各侧滑接件4能平稳地相对于侧板33滑动,且各侧滑接件4的前端或后端皆不会相对于侧板33往上翘或往下翘,借此,使得两侧滑接件4能平稳地滑接于侧板33上并带动电子元件1滑动。
进一步来说,各长形滑槽43具有一下通口部431,各导向凸块334可经由下通口部431穿伸入所对应的其中一长形滑槽43内,通过侧滑接件4下移并组装在杠杆52的抗力部522时,各导向凸块334能同时经由下通口部431穿伸入对应的长形滑槽43内,借此,能提升侧滑接件4与杠杆52以及侧板33之间组装的便利性。需说明的是,在设计时,各侧滑接件4的长形滑槽43数量以及各侧板33的导向凸块334数量也可分别为一个,同样能达到导引侧滑接件4朝前移方向I或后移方向II滑动的功效。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要组装插拔装置300与电子元件1(如图2所示)时,首先,施力按压扳动件5的两杠杆52的杆体520,使两杠杆52的杆体520因塑性变形而相对于施力杆51向内偏移并相互靠近。接着,将扳动件5下移使杠杆52经由开口部341穿伸入容置空间34内,使杠杆52的支点部521及挡止凸块523分别对齐外枢接孔331的第一孔部332及第二孔部333。之后,释放两杠杆52的杆体520,两杆体520借由塑性变形时所蓄积的复位弹力复位,便能使得支点部521及挡止凸块523分别经由第一孔部332及第二孔部333同时穿伸出侧板33的板体330外侧,此时,扳动件5即组装于承载框3的侧板33上。
如图6及图7所示,将两个侧滑接件4分别组装于电子元件1左右侧,使各侧滑接件4的卡接柱42(如图2所示)穿设并卡接于电子元件1的对应卡孔12(如图2所示)内。接着,将组装在一起的侧滑接件4及电子元件1置入扳动件5的两杠杆52之间,使各侧滑接件4之内枢接槽孔41的下开口部411与对应的抗力部522位置对齐,以及各长形滑槽43的下通口部431与对应的导向凸块334位置对齐。
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将组装在一起的侧滑接件4及电子元件1下移使前述组件经由开口部341置入容置空间34内,通过各杠杆52的抗力部522经由下开口部411穿伸入内枢接槽孔41内并卡接于内枢接槽孔41,且各导向凸块334经由下通口部431穿伸入所对应的长形滑槽43内时,侧滑接件4即同时组装于扳动件5的杠杆52以及承载框3的侧板33上,此时,即完成电子元件1与插拔装置300之间的组装。
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要将电子元件1的插接电连接器11插接于电路板2的插座电连接器21时,对扳动件5的施力杆51施加向后的推力,扳动件5会以支点部521为轴心沿第一方向V旋转,板动件5的两杠杆52在旋转过程中其抗力部522会推动侧滑接件4朝前移方向I(如图12所示)相对于承载框3滑动,侧滑接件4会同时带动电子元件1滑动使其插接电连接器11朝插座电连接器21靠近。通过扳动件5旋转到一容置于容置空间34内的收合位置(如图12所示)时,电子元件1的插接电连接器11即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21,此时,插接电连接器11与插座电连接器21电连接并能进行电讯号的传输。
如图1、图2及图11所示,为了使电子元件1稳固地固定在插接电连接器11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21上的一插接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各侧板33的板体330形成有一邻近后端32的定位孔335,施力杆51包含两个分别设于左右侧的弹片511,及两个分别凸设于弹片511外侧的卡块512,各卡块512可拆卸地卡接于对应的定位孔335内。通过扳动件5旋转到如图12所示的收合位置时,施力杆51的两卡块512会分别卡接于两定位孔335内,使得扳动件5能稳固地结合在两侧板33上,以避免可携式电子设备因落摔或震动影响而造成卡块512脱离定位孔335的情形产生,借此,扳动件5能将电子元件1稳固地固定在插接电连接器11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21上的插接位置。需说明的是,扳动件5的卡块512数量以及承载框3的定位孔335数量也可各为一个,同样能达到使扳动件5固定结合在侧板33上。
如图13、图14及图15所示,要将电子元件1的插接电连接器11拔离电路板2的插座电连接器21时,由两定位孔335外侧分别将两卡块512往内推,使两弹片511因塑性变形而相互靠近并带动卡块512移离定位孔335,以解除扳动件5与侧板33之间的卡接状态。此时,可将扳动件5的施力杆51往上扳动,扳动件5会以支点部521为轴心沿第二方向VI旋转,板动件5的杠杆52在旋转过程中其抗力部522会推动侧滑接件4朝后移方向II(如图15所示)相对于承载框3滑动,侧滑接件4会同时带动电子元件1滑动使其插接电连接器11逐渐脱离插座电连接器21。通过扳动件5旋转到如图14所示的位置时,电子元件1的插接电连接器11即拔离插座电连接器21。
归纳上述,本实施例的插拔装置300,借由施加推力于扳动件5的施力杆51以驱使两杠杆52旋转,两杠杆52旋转过程中其抗力部522能通过两侧滑接件4均匀地施力于电子元件1左右侧以带动电子元件1滑动,使电子元件1的插接电连接器11能精准且平稳地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21上或由插座电连接器21上拔离。又,借由扳动扳动件5沿第一方向V或第二方向VI旋转,便能通过两侧滑接件4带动电子元件1滑动,使电子元件1的插接电连接器11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21或是由插座电连接器21上拔离,因此,操作过程简易能有效地提升电子元件1插接或拔离的便利性与效率,以缩短作业工时。再者,借由承载框3、侧滑接件4以及扳动件5的设置,使得插拔装置300整体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或拆卸。此外,借由扳动件5旋转到收合位置时,施力杆51的两卡块512分别卡接于两定位孔335内,使得扳动件5能稳固地结合在两侧板33上,借此,免通过螺丝的使用便能将电子元件1稳固地固定在插接电连接器11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21上的插接位置,确实能达到本发明所诉求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插拔装置,适于带动一电子元件运动,以使该电子元件的一插接电连接器插接于一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插拔装置包含一承载框、至少一侧滑接件,及一扳动件,该承载框包括一前端、一后端,及两个分别位于该前、后端两侧的侧板,该侧滑接件连接于该电子元件一侧,该侧滑接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对应的该侧板内侧,该扳动件包括一施力杆,及至少一由该施力杆延伸出的杠杆,该杠杆包含一可轴动地枢接所对应的该侧板的支点部,及一连接所对应的该侧滑接件的抗力部,通过该扳动件以该支点部为轴沿一第一方向旋转时,会推动该侧滑接件及该电子元件朝一前移方向相对于该承载框滑动,以使该插接电连接器插接于该插座电连接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该扳动件以该支点部为轴沿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会推动该侧滑接件及该电子元件朝一后移方向相对于该承载框滑动,以使该插接电连接器拔离该插座电连接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滑接件形成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形滑槽,该侧板包含一滑接于该长形滑槽内的导向凸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拔装置包含两个分别连接于该电子元件相反两侧的侧滑接件,该两个侧滑接件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该两个侧板内侧,该扳动件包括两个分别由该施力杆相反两侧朝同一方向延伸出的杠杆,各该杠杆包含一可轴动地枢接所对应的该侧板的支点部,及一连接所对应的该侧滑接件的抗力部,各该侧板包含一板体,该板体中间形成一外枢接孔,各该杠杆还包含一与该施力杆相连接的杆体,该支点部呈圆柱状地凸设于该杆体外侧面并枢接于该外枢接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点部长度大于各该侧板的板体厚度,该支点部穿伸出该外枢接孔外,各该杠杆还包含一凸设于该支点部外周面并与该杆体相间隔的挡止凸块,该挡止凸块可抵接于该板体外侧,该外枢接孔具有一供该支点部穿设的第一孔部,及一连通于该第一孔部一侧并供该挡止凸块穿设的第二孔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侧滑接件中间形成有一内枢接槽孔,该抗力部呈圆柱状地凸设于该杆体内侧面,该抗力部可转动地卡接于该内枢接槽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枢接槽孔具有一下开口部,该抗力部可经由该下开口部穿伸入该内枢接槽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施力杆与该抗力部是位于该支点部相反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元件相反两侧分别形成有两个前后相间隔的卡孔,各该侧滑接件包括两个间隔位于该内枢接槽孔前后侧的卡接柱,该两个卡接柱分别卡接于所对应的该两个卡孔内。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侧滑接件形成有两个间隔位于该内枢接槽孔前后侧的长形滑槽,各该长形滑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各该侧板包含两个凸设于该板体内侧且间隔位于该外枢接孔前后侧的导向凸块,该两个导向凸块分别滑接于该两个长形滑槽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长形滑槽具有一下通口部,各该导向凸块可经由该下通口部穿伸入所对应的该长形滑槽内。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侧板的板体形成有一邻近该后端的定位孔,该施力杆包含两个分别设于相反两侧的弹片,及两个分别凸设于该两弹片外侧的卡块,各该卡块可拆卸地卡接于所对应的该定位孔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侧板其中之一形成有一邻近该后端的定位孔,该施力杆包含一可拆卸地卡接于该定位孔的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73740.9A CN103326181B (zh) | 2012-03-20 | 2012-03-20 | 插拔装置 |
US13/628,201 US9395766B2 (en) | 2012-03-20 | 2012-09-27 | Plugging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73740.9A CN103326181B (zh) | 2012-03-20 | 2012-03-20 | 插拔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26181A true CN103326181A (zh) | 2013-09-25 |
CN103326181B CN103326181B (zh) | 2016-03-09 |
Family
ID=49194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7374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6181B (zh) | 2012-03-20 | 2012-03-20 | 插拔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95766B2 (zh) |
CN (1) | CN103326181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59615A (zh) * | 2015-02-04 | 2015-05-27 |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Led显示屏的电源结构 |
CN105511547A (zh) * | 2014-09-04 | 2016-04-20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替换装置的安装机构及电子装置 |
CN106814823A (zh) * | 2015-11-27 | 2017-06-09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
CN106887777A (zh) * | 2015-12-15 | 2017-06-23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移动装置的自动收纳与连接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3491B (zh) * | 2013-09-05 | 2017-09-12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连动插拔的旋转模块 |
US10193251B2 (en) * | 2014-07-31 | 2019-01-29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 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 (NGFF) carrier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977A (zh) * | 1992-06-12 | 1994-03-16 | 惠特克公司 | 用把手操纵的无插力插座 |
CN2708529Y (zh) * | 2003-10-21 | 2005-07-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1145657A (zh) * | 2006-09-13 | 2008-03-19 |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 杠杆式电连接器 |
CN201303182Y (zh) * | 2008-09-09 | 2009-09-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2010146950A (ja) * | 2008-12-22 | 2010-07-0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WO2010150975A1 (en) * | 2009-06-24 | 2010-12-29 | Ls Cable Ltd. | Electrical coupling apparatus |
US20110053405A1 (en) * | 2008-04-14 | 2011-03-03 | Molex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36938A (en) * | 1972-09-13 | 1974-09-17 | J Barrett | Safety electrical plug release mechanism |
US4614389A (en) * | 1985-06-17 | 1986-09-30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accurate insertion |
JP2531000Y2 (ja) * | 1991-10-14 | 1997-04-0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H07114951A (ja) * | 1993-10-18 | 1995-05-02 | Amp Japan Ltd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ITTO20010290A1 (it) * | 2001-03-27 | 2002-09-27 | Framatome Connectors Italia | Connetore elettrico. |
US7410379B1 (en) * | 2005-04-27 | 2008-08-12 | Byrne Norman R | Multiple circuit receptacles |
WO2009057196A1 (ja) * | 2007-10-30 | 2009-05-07 | Fujitsu Limited | 装置、実装構造、挿抜冶具及び固定方法 |
US7862353B1 (en) * | 2010-06-22 | 2011-01-04 | J. S. T.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
CN102117992A (zh) * | 2011-03-01 | 2011-07-06 | 慈溪市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 防脱插座 |
TWM450855U (zh) * | 2012-03-29 | 2013-04-11 | Advanced Connectek Inc | 板對板連接器組件 |
-
2012
- 2012-03-20 CN CN201210073740.9A patent/CN1033261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9-27 US US13/628,201 patent/US939576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977A (zh) * | 1992-06-12 | 1994-03-16 | 惠特克公司 | 用把手操纵的无插力插座 |
CN2708529Y (zh) * | 2003-10-21 | 2005-07-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1145657A (zh) * | 2006-09-13 | 2008-03-19 |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 杠杆式电连接器 |
US20110053405A1 (en) * | 2008-04-14 | 2011-03-03 | Molex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
CN201303182Y (zh) * | 2008-09-09 | 2009-09-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2010146950A (ja) * | 2008-12-22 | 2010-07-0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WO2010150975A1 (en) * | 2009-06-24 | 2010-12-29 | Ls Cable Ltd. | Electrical coupling apparatus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11547A (zh) * | 2014-09-04 | 2016-04-20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替换装置的安装机构及电子装置 |
CN105511547B (zh) * | 2014-09-04 | 2019-01-29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替换装置的安装机构及电子装置 |
CN104659615A (zh) * | 2015-02-04 | 2015-05-27 |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Led显示屏的电源结构 |
CN106814823A (zh) * | 2015-11-27 | 2017-06-09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
CN106887777A (zh) * | 2015-12-15 | 2017-06-23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移动装置的自动收纳与连接装置 |
CN106887777B (zh) * | 2015-12-15 | 2019-01-08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移动装置的自动收纳与连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395766B2 (en) | 2016-07-19 |
CN103326181B (zh) | 2016-03-09 |
US20130252447A1 (en) | 2013-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26181A (zh) | 插拔装置 | |
CN102761027B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US7624613B2 (en) | Terminal crimping machine | |
CN102947060B (zh) | 把持装置 | |
CN204595720U (zh) | 具有承载装置的机壳 | |
CN102384343A (zh) | 消费型电子产品的视频转播器 | |
CN106332482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卡托按键结构 | |
CN102570114B (zh) | 电源插头的插孔座 | |
CN108199174A (zh) | 机器人用便于插拔的电源插座及插拔方法 | |
CN105244686B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102117996A (zh) | 电连接器及其插头和插座 | |
CN103671418A (zh) | 一种磁性锁扣 | |
CN1885625A (zh) | 连接器插头 | |
CN103607863B (zh) | 扳手及通信产品 | |
JP6557454B2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CN104124635A (zh) | 低压配电柜抽屉操作联锁机构 | |
CN206464795U (zh) | 一种自动插盲栓装置 | |
CN202585892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4326014B (zh) | 转向器及具有该转向器的车辆 | |
CN105161885B (zh) | 防虚接短路连接器 | |
CN2930004Y (zh) | 具有杠杆式锁定结构的电连接器 | |
CN210247257U (zh) | 一种电器仓开启结构 | |
CN103187659A (zh) | 一种旋转式低插拔力电连接器装置 | |
CN102670129A (zh) | 尘杯锁钩及具有该锁钩的吸尘器 | |
CN102280795B (zh) | 铆接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