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和图3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组合、HDMI连接器及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Z-Z向剖面的示意图。
图7和图8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组合、HDMI连接器及电路板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9和图10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一较佳实施例中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11和图12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一较佳实施例中两个不同视角的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与定位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图5中Y-Y向剖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参见图1及图2,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大致包括:一前盖10,一电路板20,一可以浮动的电连接器组合40,一第二连接器30,一内壳50,一外壳60以及一线缆70。
该前盖10是采用绝缘材质注塑而成,其上开设有一第一开口103和一第二开口104。该第一开口103可供该电连接器组合40向外穿设而出。该第二开口104可供该第二连接器30向外穿设而出。
参见图7和图8,电路板20的正面设置有多个电性连接用焊盘201以及多个固定用焊盘202,电路板20的背面设置有多个第一组线缆焊盘204和多个第二组线缆焊盘205。电路板20上还设有两个定位孔203。参见图8,该电连接器组合40可通过两个定位柱28与该电路板20上的两个定位孔203配合而进行定位;参见图7,该电连接器组合40的焊接脚124可对应焊接到该电路板20的电连接用焊盘201,同时焊接脚321可对应焊接到该电路板20的固定用焊盘202而将其固定安装到该电路板20的正面。该线缆70内包括有若干导线(图未示),这些导线可分成两组分别对应焊接在该电路板20的背面的第一组线缆焊盘204和第二组线缆焊盘205上。
参见图3和图4,该第二连接器30优选是不可移动地焊接到该电路板20的正面;该电连接器组合40可一并焊接到该电路板20的正面,与该第二连接器30呈并列设置。
参见图2和图3,该内壳50优选是采用PE塑胶材质包覆成型在该电路板20的背面以初步固定该线缆70,从而可以保护该线缆70与电路板20的连接处不受外力损害。其中采用PE塑胶材质包覆成型内壳50的注塑压力及温度较低,有利于减少对线缆焊接点的损害。
该外壳60优选是采用PBT塑胶材质包覆成型在该内壳50的外周以起到固定和定形作用。该内壳50与外壳60共同构成与该前盖10相配合的后壳体。
参见图5至图14,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40的一较佳实施例大致包括:一第一连接器1,相互配合的一底座2和一外框3,该外框3与底座2围合出一收容空间4以部分收容该第一连接器1。
其中,该第一连接器1具有一绝缘本体11,设置在该绝缘本体1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12,套设在该绝缘本体11上的一屏蔽壳体13以及用于固持这些导电端子12的一定位件14。
参见图11和图12,该绝缘本体11具有一基部111以及由该基部111向上突伸出的一插接部112,该基部111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具有第一曲面的抵接部113。具体到本较佳实施例,该基部111包括设置在导电端子12两侧的两个支柱118,该抵接部113是从两支柱118的底部向下突伸出的两个具有第一曲面的凸部,该第一曲面优选为半球形。
参见图6和图13,每个导电端子12具有依次连接的一对接部121、一固定部122、一弹性部123和一焊接部124。这些导电端子12的固定部122被卡设固定在绝缘本体11上;该弹性部123呈S形,该弹性部123的一端与该固定部122相连,另一端则与该焊接部124相连,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容许该固定部122相对该焊接部124产生弹性位移。
参见图9、图10、图11和图14,该底座2具有一底壁21和由该底壁21的周缘向上延伸出的侧壁22。该底壁21中央部位设置一开口211以避让该弹性部123。该底壁21还在其一侧设有若干端子槽212以对应卡固收容导电端子12的焊接部124,相应地,在端子槽212所对应的侧壁22上还设有一开口221以让该弹性部123向外延伸而出。另外,该底壁21在该端子槽212的两侧还各设置有一个向下凹陷的凹槽214。该底座2的底壁21中部相应设置有一个具有第二曲面的支承部216,具体到本较佳实施例,该支承部216优选是从该底壁2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两个具有第二曲面的凹穴,其中该第二曲面优选为1/4球形表面,且其曲率半径是大于抵接部113的曲率半径。这两个凹穴的第二曲面可以对应与该绝缘本体11上的抵接部113的第一曲面活动配合,以使该第一连接器1能够浮动设置于该底座2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绝缘本体11的抵接部113也可以替换为由基部的下表面向上凹陷而成的两个具有曲面的凹穴,而该底座2的支承部216则相应替换为由该底壁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出的两个具有曲面的凸部(图未示)。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抵接部113的第一曲面与支承部216的第二曲面也可以不是如本较佳实施例那样是球面的部分曲面,而是如抛物线曲面或双曲线曲面等其他可以活动配合的光滑曲面。
参见图11至图13,具体到本较佳实施例,该定位件14是采用插入成型的方式在这些导电端子12的弹性部123上靠近焊接部124的一端注塑而成的,其包括一本体141和由该本体141的两端向下突伸出的两个固定部142。该底座2上的端子槽212位于该定位件14的下方,该定位件14上的两个固定部142可对应卡设固定到该底座2上的两个凹槽214中,从而将导电端子12的焊接部124对应固持在端子槽212内,以防止第一连接器1浮动时焊接部124也发生移动,导致焊接部124与电连接用焊盘201之间的连接关系受损。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略去该定位件14,而是将端子槽212的宽度设置得比较小从而可以将焊接部124夹持紧固于其内;或是将焊接部设置为垂直向下延伸,并采用穿板式焊接到电路板的穿孔内以防止焊接部发生不当的移动(图未示)。
参见图7,该外框3为一金属框体,其具有一顶壁31和由该顶壁31向下延伸出的四个侧壁32。该顶壁31上设有一开口311以供该第一连接器1向外穿设而出。该侧壁32的底部设有多个焊脚321,其可对应焊接到该电路板20的固定用焊盘202上以将该电连接器组合40紧固到电路板20上。
参见图6和图14,该外框3与底座2围合出一收容空间4以收容该绝缘本体11的基部111。这些导电端子12的焊接部124是向下向外伸出于该收容空间4。需要说明的是,该收容空间4在水平方向(包括横向与纵向)上比第一连接器1收容在其中的基部111要宽大一些,并且该外框3的开口311较第一连接器1的穿设其中的部分也要宽大一些,以具有一横向浮动间隙313和一纵向浮动间隙314;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外框3是由具有弹性的金属薄片构成的,其顶壁31弹性抵顶在基部111的上方,因此基部111也可以沿上下方向小幅浮动;再结合具有光滑曲面且相互活动配合的抵接部113和支承部216以及具有弹性部123的导电端子12,从而使第一连接器1在收容空间4内沿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浮动。因此该电连接器组合40可以用较为紧凑的结构实现三维的浮动。另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收容空间在竖直方向上也可以设置得比第一连接器1收容在其中的基部111要稍高一些,也就是说,在该外框3的顶壁31下侧面与基部111的顶面之间也可设置一竖直浮动间隙(图未示出),从而使第一连接器1可以沿高度方向作较为大幅的浮动。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40的装配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连接器1的基部111放置到底座2中央,使第一连接器1上的抵接部113与底座2上的支承部216对应配合;然后将该外框3套到底座2上,使第一连接器1的基部111收容在外框3与底座2相配合围合出的收容空间4中,即完成了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40的装配。
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的装配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第二连接器30和电连接器组合40分别焊接到电路板20的正面,再将线缆70焊接到电路板20的背面;然后在电路板20的背面包覆成型该内壳50,再在该内壳50外周包覆成型该外壳60;最后将该前盖10装设到该外壳60上,即完成了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的装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及线缆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包括:电连接器组合40的结构紧凑,并且可以在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上浮动且不会与电路板20断开电连接,其特别适合应用于对连接器有浮动要求的小型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另一方面,当电连接器组合40与第二连接器30一起应用在本较佳实施例具有双插头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时,由于电连接器组合40能够发生浮动从而在插接时可以自适应地调节其与第二连接器30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线缆连接器上的第二连接器30与电连接器组合40可以较为顺畅地同时插入到另一个具有双插座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图未示)中,不容易受到制造公差影响导致线缆连接器上的两连接器无法同时对应插接配合。
虽然上述的线缆连接器是同时包括有电连接器组合40和第二连接器30;但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也可以只设置有一个连接器,即只包括本发明的可以浮动的电连接器组合40。
上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