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3763B - 停止装置以及带有停止装置的电梯 - Google Patents
停止装置以及带有停止装置的电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03763B CN103303763B CN201310078366.6A CN201310078366A CN103303763B CN 103303763 B CN103303763 B CN 103303763B CN 201310078366 A CN201310078366 A CN 201310078366A CN 103303763 B CN103303763 B CN 1033037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 elastic component
- connecting rod
- braking
- 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SAZUGELZHZOXHB-UHFFFAOYSA-N acecarbromal Chemical compound CCC(Br)(CC)C(=O)NC(=O)NC(C)=O SAZUGELZHZOXH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99 compression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停止装置,包含:制动连杆(105)、连接构件(106)、制动弹性构件(204)、锁定单元(206)以及控制器(410)。连杆被连接到制动片,该制动片相对于垂直可移动构件沿着轨道垂直地移动。连接构件连接连杆以使连杆在某一方向移动。制动弹性构件施加力到连接构件以在第一方向旋转连杆,其中在该第一方向制动被施加于垂直可移动构件。单元被连接到连接构件以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锁定连杆,其中在该第一位置没有制动被施加,在该第二位置制动被施加。控制器控制单元移位连杆到第二位置以释放在制动弹性构件中积聚的能量,并且该控制器通过制动片施加制动到垂直可移动构件。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2年3月13日提交的第2012-056447号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在这里。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用于控制超速下降的升降体的电梯停止装置,尤其涉及用于紧急停止的停止装置,该停止装置包括不使用限速器缆索的无缆索限速器机构。
背景技术
作为传统的电梯停止装置,使用连接到电梯轿厢的制动缆索以及驱动缆索的限速器机构被利用。然而,因为限速器缆索是长的,当发生地震或者大风时该限速器缆索可能会剧烈摆动并且被某物缠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提出一种无缆索限速器机构,该无缆索限速器机构包括安装在电梯轿厢中的限速器机构主体,基于机构主体和升降通道部件的相对速度检测轿厢的超速,并且当检测到超速时进行电力的紧急停止。
在传统的限速器机构中,当电梯轿厢的速度超过预定值,限速器缆索被停止以利用相对于停止的限速器缆索的电梯轿厢的落下动作驱动制动机构。也就是,限速器缆索升高并且把楔形构件带入到与轨道和按压构件接触,从而通过摩擦把楔形构件推进到轨道和按压构件之间的间距。因此,制动被确定无疑地应用。
然而在传统的停止装置中,瞬时需要用于紧急停止的较大输出,这意味着需要具有很大驱动力的制动器。
在其他类型的停止装置中,例如由电磁铁生成的电磁力被直接地应用于制动片以应用制动。在这种情况下,用于驱动重的制动片的制动器必需被形成大的尺寸和重量。而且,因为停止装置是安全装置,必需准备两个以上的驱动源,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停止装置的尺寸和重量。还有一个问题,在传统的停止装置中没有考虑恢复机构。
发明内容
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无缆索限速器机构的停止装置的电梯,该停止装置在没有使用具有很大驱动力的制动器的情况下能够用可靠地应用制动,并且能够容易地释放制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停止装置包含制动连杆、耦合构件、制动弹性构件、锁定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制动连杆被连接到制动片,所述制动片相对于垂直可移动构件沿着轨道垂直地移动。所述连接构件被配置成连接到所述制动连杆以使所述制动连杆在相同方向上移动。所述制动弹性构件被配置成施加第一力到所述连接构件来以第一方向旋转所述制动连杆,其中制动在所述第一方向被施加于所述垂直可移动构件。所述锁定单元被连接到所述连接构件以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锁定所述制动连杆,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没有施加所述制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制动被施加。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锁定单元移位所述制动连杆到第二位置以释放在所述制动弹性构件中积聚的能量,并通过所述制动片施加所述制动到所述垂直可移动构件。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实施例的停止装置以及装备有该停止装置的电梯的前视图;
图1B是电梯的侧视图;
图2A是示出实施例的停止装置的立体图;
图2B是从在图2A中从箭头B指示的方向看出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在图2A中显示的锁定部的放大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图3中显示的锁定部的操作的视图;
图5是图解在图2A中显示的恢复部的放大视图;
图6是图解从在图2A中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中观看的恢复部的视图;
图7A显示在正常状态中的恢复部,图7B显示假定当制动被应用时恢复部的状态,并且图7C显示假定当制动被释放时恢复部的状态;
图8A是示出在锁定状态中实施例的停止装置的视图;
图8B是示出假定当锁定状态开始被释放时停止装置的状态的视图;
图8C是示出假定正在进行制动操作的停止装置的状态的视图;
图8D是示出假定制动操作完成时的停止装置的状态的视图;
图9A是示出假定制动即将被释放时停止装置的状态的视图;
图9B是示出假定当制动被释放时的停止装置的状态的视图;
图9C是示出停止装置正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状态的视图;
图9D是示出停止装置正被锁定的状态的视图;
图9E是示出停止装置正在恢复到正常状态的状态的视图;以及
图10是用于说明在恢复状态中被实施例的停止装置进行的操作实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停止装置以及装备有该停止装置的电梯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类似参考编号表示类似元件,并且将避免描述的重复。而且,在每个图中相同样式的组成部分被整体形成作为一个主体。
实施例已经按照上述提及的问题被开发,并且针对包括具有无缆索限速器机构的停止装置的电梯,该停止装置在没有使用具有很大驱动力的制动器的情况下能够用可靠地应用制动,并且能够容易地释放制动。
首先参考图1A和1B,将对实施例的包括停止装置的电梯的整体进行描述。图1A是电梯的前视图,并且图1B是电梯的侧视图。
如图所示,实施例的电梯包括轨道101、缆索102、轿厢103、下梁104、制动连杆105、连接构件106以及制动单元108。
如图1A和1B所示,例如在接近轿厢103的两个相对侧的两个位置配备轨道101,并且该轨道101经由制动单元108被连接到轿厢103和下梁104。轿厢103、下梁104以及制动单元108一起沿着轨道101是垂直地可移动的。
缆索102被连接到轿厢103的上部。通过使用缆索102向上地拖拉轿厢103、下梁104和制动单元108,这些构件被向上地移动,并且通过释放缆索102,轿厢103、下梁104和制动单元108被向下地移动。
轿厢103被配置成容纳诸如人和货物的物体以通过电梯被运送。轿厢103同样被叫做电梯。
下梁104连接轿厢103到制动单元108,并且包括参考图2之后的附图描述的实施例的停止装置。
制动连杆105垂直地移动,使制动片107垂直移动,以施加或者释放制动。也就是,当制动连杆105被向上移动时,制动片107被向上移动从而施加制动,同时当制动连杆105被向下移动时,制动片107被向下移动从而释放制动,从而能够使整体形成的轿厢103、下梁104以及制动单元108移动。
制动片107包括于制动单元108中,并经由连接构件106被连接到制动连杆105。当制动连杆105向上移动时,制动片向上移动从而施加制动,同时当制动连杆105向下移动时,制动片107向下移动从而释放制动。制动单元108包含与制动有关的构件。制动单元108,例如包括制动片107。
制动片107可以随着连接构件106的垂直移动来垂直地移动。因为制动片107被保持在轨道101和按压构件(轨道101与制动单元108的制动片107接触的部分)之间,轿厢的位置越高,轨道101和制动片107的摩擦力越强。当制动片107向上移动,它们通过按压构件被停止。因此,当制动片107相对于轨道101通过在制动片107和轨道108之间中的摩擦力被停止,按压构件同样相对于轨道101停止。因为按压构件与下梁104和轿厢103被整体固定,当按压构件相对于轨道101停止时,下梁104和轿厢103相对于轨道101停止。
注意图1A以透视方式显示制动连杆105、连接构件106和制动片107。也就是,在下梁104中含有制动连杆105,并且沿着包含如图1B所示的两个轨道101的平面在停止装置中配备该制动连杆105。在制动单元108中含有制动片107。例如,两个制动片被配备有保持在其间的一个轨道101。连接构件106被用于连接制动连杆105到制动片107,并且位于下梁104以及制动单元108中,靠近例如轨道101的位置。
然后参考图2A和2B,将描述实施例的停止装置的概述。图2A是图解根据实施例的停止装置的立体图,并且图2B是从在图2A中由箭头B指示的方向中观看的立体图。
实施例的停止装置包括底座201、制动连杆105、连接构件203、弹性构件204、旋转杆205和锁定单元206。
底座构件201被包含在下梁104中并且被连接到轿厢103。
在底座201的两端配备制动连杆105,并且绕着各自的旋转杆205是可旋转的。制动连杆105经由连接构件106被连接到制动片107。如图1所示,当制动连杆105的远端部被向上移动时,制动片107向上移动,由此制动片107与轨道101接触,以施加制动。
连接构件203被连接为使得底座201两端的制动连杆105能够对称移动。换句话说,连接构件203被连接到制动连杆105使得制动连杆105在两端可以对称移动,因此制动连杆105可以绕着旋转杆205以相同角度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更具体地说,两个制动连杆105以相反的方向旋转。例如,当从在图2A中的A侧观看时,当左手制动连杆105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右手制动连杆105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各连杆的旋转角度是相同的。
弹性构件204在施加制动的方向中(在图1的实例中,在制动连杆105的远端部被向上驱动的方向中)按压一个连接构件203。例如,弹性构件204是压缩弹簧。当从A侧观看图2A时,向右的力被施加于弹性构件204直接连接的连接构件203。弹性构件204同样被叫做制动弹性构件。
锁定单元206可以在没有施加制动(在图1的实例中,制动连杆105的远端部假定较低位置)的特定位置上锁定制动连杆的操作,并且可以释放锁定状态。当锁定单元206释放锁定状态时,制动被施加。稍后将参考图3和4描述锁定单元206的细节。
在与配备有锁定单元206端部相反的端部上配备恢复单元207。例如,当从在图1A中的A侧观看时,例如,在右手端部和左手端部分别配备恢复单元207和锁定单元206。在锁定单元206释放制动之后,恢复单元207可以使弹性构件204变形以使其处于弹性能量积聚状态下。换句话说,恢复单元207可以在没有被施加制动(即,可以在准备状态中设置制动连杆,在该状态中制动单元108可以立即地被操作以施加制动)的特定位置上锁定制动连杆的操作。
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整个结构,实施例的停止装置可以通过使用弹簧弹力驱动制动连杆105,并且在恢复期间在没有应用压紧力的情况下可以仅仅通过使用拉力驱动制动连杆105。而且,实施例的停止装置可以避免归因于压缩的弯曲。因此,实施例的停止装置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
然后参考图3对锁定单元206进行描述。图3是详细地示出锁定单元206的结构的立体图。
锁定单元206包括两个连杆301和302,两个电磁铁305,恒定负载弹簧307、第一止挡部308和第二止挡部309。
两个连杆301和302经由旋转杆311和313被连接到底座201,相互被连接,并且被连接到响应的制动连杆105。第一止挡部308被设置在两个连杆301和302的死点,以在即使被施加来自弹性构件204的力时,也防止两个连杆301和302移动。连杆301和302同样被叫做肘杆。
连杆301具有延伸部304,该延伸部304正交于连杆301的表面在连杆301的旋转轴312下面延伸。连杆301和延伸部304被整体形成作为一个主体。在图3的实例中,延伸部304投射到前侧,类似地,连杆302具有延伸部(没有显示),该延伸部正交于连杆302的表面在连杆302的旋转轴312下面延伸。该延伸部投射到在连杆301和302后面的后侧并且因此不能被看到。每个电磁铁305具有能够升高这些延伸部的一个的延伸部。
依据从控制器410(参见图4)中接收应用制动的指令,电磁铁305向外突出它们的延伸部。在图3实例中,每个电磁铁305向上突出它的延伸部从而升高延伸部304或者连杆302的延伸部,结果连杆301和302被带入与第二止挡部的接触的状态在两个连杆301和302的死点之上。当连杆301和302被升高到连杆301和302在死点之上,积聚在弹性构件204中的弹性能量被释放以向着弹性构件204拖拉连接构件203从而升高制动连杆105并把制动片107带入到与轨道101的接触状态。因此,制动被作用于电梯。考虑到电磁铁故障的情况,最好配置多个电磁铁305。在图3实例中,两个电磁铁305被配备。尽管实施例采用电磁铁,但是除了电磁铁外可以采用制动器,只要能够升高连杆就可以。
设置固定构件306,以使连杆301和302、电磁铁305、第一止挡部308、第二止挡部309以及恒定负载弹簧307固定到固定位置。固定构件306被固定到底座201。然而,连杆301和302具有自由度,该自由度许可连杆301和302绕着旋转杆311、312和313在连杆301和302可被第一和第二止挡部308和309停止的范围内旋转。电磁铁305的延伸部同样可以在使连杆301和302升高直到被带入到与第二止挡部309的接触状态的范围内移动。
恒定负载弹簧307以恒定力向上按压被连接于其上的连杆301的弹性构件。也就是说,恒定负载弹簧307在连杆301和302被按压到第一止挡部308的方向上绕着旋转杆311旋转连杆301。恒定负载弹簧307阻止连杆301和302在死点上从锁定状态移位到解锁状态。另一方面,当连杆在解锁状态之后被再次锁定,并且被返回到靠近死点的位置,连杆被恒定负载弹簧307的力自动地锁定。
然后参考图4对锁定单元206、连接到锁定单元206的连接构件203以及连接到连接构件203的弹性构件进行描述。图4进一步显示连接到第一止挡部308的第一传感器408,连接到第二止挡部309的第二传感器409以及用于控制电磁铁305的控制器410。
弹性构件204(例如,压缩弹簧)的力f1经由第一连接构件403被传输到制动连杆401。制动连杆401绕着旋转杆402旋转从而经由第二连接构件404传输弹性构件204的力到连杆302。此时,满足以下公式:
f1·l1=f2·l2
其中l1是第一连接部403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l2是第二连接部404和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f2是应用到连杆302的水平力。
而且,通过肘节效应满足以下公式:
f3=f2/tan(α/2)
其中α是连杆301和302之间的角度,f3是在连杆301和302的连接部之间向下施加的力,l3是连杆302的长度。
而且,恒定负载弹簧307被连接到连杆301以总是施加m1的力矩到连接于恒定负载弹簧307的连杆301的部分,以将连杆302按压到第一止挡部308。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磁铁305用大于f3+m1/l4(l4是连杆301的长度)的力按压延伸部304,连杆301和302经过死点以在连杆301和302被释放的方向施加弹性构件204的弹力,以释放锁定状态。在在先技术中,使用诸如棘齿的棘爪的锁定机构经常被使用。然而,在利用摩擦的锁定机构中,力总是被施加到机构并且因此归因于老化的紧固很可能发生,借此具有锁定状态不能被释放的风险。本发明的机构仅仅利用旋转用于支撑并且可在不利用摩擦而释放锁定状态,因此是高度可靠的并且适合于停止装置。
而且,当再次假设锁定状态时,如果连杆301和302被移位到靠近死点的位置,通过恒定负载弹簧307的力,它们自动地超过死点并且被自动地锁定。由恒定负载弹簧307施加的力矩m1以及对自动地恢复来说是必需的条件可以被表达如下:
m1/l4>f3=f2/tan(α/2)
第一止挡部308被连接到第一传感器408,并且第二止挡部309被连接到第二传感器409。第一传感器408检测连杆301和302是否与第一止挡部308接触,并且如果第一传感器408检测连杆301和302与第一止挡部308接触,则判定连杆301和302处于锁定状态。鉴于此,第一传感器408同样被叫做锁定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二传感器409检测连杆301和302是否与第二止挡部309接触,并且如果第二传感器409检测连杆301和302与第二止挡部309接触,则判定连杆301和302处于解锁状态并且制动连杆105处于制动位置。鉴于此,第二传感器409同样被叫做制动传感器。
基于第一和第二传感器408和409的检测结果,控制器410控制在恢复单元207具有的制动器501(参见图5)。而且,控制器410控制用于驱动轿厢的装置,该轿厢将在下文中被称为轿厢驱动单元。
参考图5,对图2中显示的恢复单元207进行描述。图5是详细地示出恢复单元207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恢复单元207包括线性制动器501、线性制动器固定单元502、自由连杆504、制动连杆506以及扭簧507。
线性制动器501经由线性制动器固定单元502被旋转地连接到底座。而且,线性制动器501的端部经由连接构件503可旋转地被连接到自由连杆504。
自由连杆504被连接到制动连杆506使得这些连杆可以绕着相同的旋转轴旋转。
扭簧507设置在自由连杆504的外周,并且具有能够经由受载弹簧构件505传输力到自由连杆504的一个端部。扭簧507同样被叫做恢复弹性构件。
然后参考图6将描述恢复单元207的操作。图6是当恢复单元207从在图2A中的方向中被观看时取得的半透明的视图。
如图6所示,当线性制动器501的远端部在由箭头指示的方向上被拖拉时,自由连杆504旋转并且扭簧507相应地旋转。当扭簧507旋转,连接到制动连杆506的受载弹簧构件508从它的初始状态移位到在扭簧507和受载弹簧构件508之间的间隙角601被降低为0的状态,在此构件507和508变为相互接触状态并施加力到制动连杆506。
因为弹簧507被介入在线性制动器501和制动连杆506之间,线性制动器501被保护免受施加在其上以破坏线性制动器501的影响。因此,该结构适合于停止装置。而且,利用间隙角601阻止扭簧507在制动操作期间干扰自动连杆506的运动。该结构能够使制动连杆506被即刻地驱动,并且因此适合于电梯的停止装置。
参考图7A、7B、7C、8A到8D以及9A到9E,对实施例的停止装置从作为为制动操作做准备的正常状态的初始锁定状态,经由制动操作被起动以停止电梯的状态,到正常状态被恢复的恢复状态的变动过程的操作进行描述。
首先参考图7A、7B、7C以及8A到8D,将从正常状态到电梯被停止的停止状态描述停止装置的操作。图7A、7B以及7C显示在实施例的停止装置的恢复单元中采用的驱动机构。
如图8A所示,在正常状态中锁定制动连杆105和506。也就是,连杆301和302被保持稳定,被弹性构件204的力向下按压。在锁定状态中,制动连杆105和506没有旋转,并由此没有制动操作被进行并且电梯轿厢可以经由缆索102被垂直地驱动。因为在该状态下,弹性构件(例如,压缩弹簧)204的力被施加以锁定制动连杆的操作,即使轻微的扰动发生时锁定状态不会被释放。
图7A显示恢复单元207的正常状态。线性制动器501的一个端部被连接到自由连杆504。在图7A中显示的状态中,扭簧506的一个端部是与设置在自由连杆504上的受载弹簧构件505接触,并且弹簧506的另一端部与受载弹簧构件508相距间隙角601。通常地,电梯在恢复单元207被保持在该状态下地驱动。
在起动释放锁定状态的时刻,电磁铁305经由如图8B所示的延伸部升高连杆301和302。连杆301和302通过弹性构件204的力被进一步旋转以经过死点并向上升高转动轴312,由此制动连杆105和506开始旋转。因此,经由连接构件106被连接到制动连杆105和506的制动片107开始被升高。
之后,锁定状态被完全地释放,并且如图8C所示假定制动被施加的状态。当连杆301和302超过死点时,制动连杆105和506通过弹性构件204的力被旋转。在此刻,尽管自由连杆504被固定到线性制动器501,但是自由连杆504没有干扰制动连杆506的旋转,因为这些制动连杆相对于彼此可旋转地连接。图7B显示被制动的恢复单元207。
图7B显示假定当制动被施加时恢复单元207的状态,并且更具体地显示在用于在电梯中检测异常的检测器(没有显示)一检测异常就起动制动操作。锁定单元206的电磁铁305按压连杆301和302以使它们超过死点,由此制动连杆105和506向上旋转。在图7B中,连杆按箭头旋转以使得扭簧507的另一端与受载弹簧构件508和505接触。因为在图7B中,在连杆超过死点之后,在锁定状态被释放的方向上应用弹性构件204的力,锁定状态被即刻释放。在此时,在恢复单元207中制动连杆506和自由连杆504之间有间隙,因此不会干扰制动连杆。图7B显示电梯被制动并且被停止的状态。当制动连杆506移动预定的角度时,连接到制动连杆506的制动片107与轨道101接触,由此电梯被制动并且制动连杆被停止。
之后,完成制动操作以停止电梯。在图8D中显示该状态。在该状态中,制动片107与轨道101接触以停止轿厢103。此时,每个制动片107被保持在对应的轨道101和按压构件之间,并且是处于相对于按压构件的最高的位置。
然后参考图7C以及9A到9E,将给定制动状态被释放之后到正常状态被恢复为止进行的实施例的停止装置的操作的描述。图7C显示假定当停止装置通过使用线性制动器501被从制动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时的中间状态。
首先,如9A所示,为释放制动状态的准备被进行。也就是,线性制动器501的远端部在由图9A中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中被拖拉以旋转自由连杆504,由此扭簧507的一个端部按压受载弹簧构件508。因此,力经由扭簧507被施加在制动连杆506上。这是用于释放制动状态的准备的完成。
在图9A中显示的准备状态中,控制器410给驱动单元发布升高轿厢103的指令。当轿厢103被稍微地升高时,扭簧507的力被施加在制动连杆506上从而把制动片107从轨道101中脱离。在该状态中,制动片107通过旋转制动连杆506被向下拖拉。
如图7C和9C中所示,在制动片107从轨道101中脱离之后,线性制动器501被再次驱动以返回连杆301和302到作为死点的靠近水平线的它们的锁定位置。
当线性制动器501返回连杆301和302到靠近死点的位置时,如图9D所示,连杆301和302通过恒定负载弹簧307的力在连杆将被锁定的方向上被移动,因而连杆301和302被锁定以锁定制动连杆401和506。
在制动连杆401和506如图9D所示被锁定之后,如图9E所示线性制动器501被延伸以移动自由连杆504使扭簧507的一个端部从制动连杆506的受载弹簧构件508中脱离。由此,恢复为如图8A所示的正常状态。
然后参考图10,对释放制动状态以及恢复正常状态的实施例的停止装置的操作进行描述。图10是示出当正常状态被恢复时由实施例的停止装置进行的传感器控制的流程图。对于恢复,基于传感器信息,制动器被控制以进行自动恢复。
首先,当恢复起始指令被发出(步骤S1001),在预定的周期内驱动线性制动器501以在扭簧507中积聚能量(步骤S1002)。在该状态中,控制器410控制轿厢驱动单元以升高轿厢103并通过弹簧弹力把制动片107从轨道101中脱离。在预定的周期内驱动线性制动器501之后,控制器410接收轿厢升高指令,控制轿厢驱动单元以升高轿厢(步骤S1003)。基于连杆301和302是否已被带入到与第二止挡部309接触中判定制动片107是否被从轨道101中脱离。通过第二传感器(制动传感器)409检测连杆301和302是否与第二止挡部309接触。如果连杆301和302已经不与第二止挡部309接触,第二传感器可以判定制动片107已被从轨道101中脱离(步骤S1004)。另一种选择,可通过使用检测器(没有显示)检测制动片107或者制动连杆105的位置以检测脱离。
参照制动传感器的状态,判定制动片107是否已被从轨道101中脱离(步骤S1005)。如果制动片107没有被从轨道101中脱离,再次参照传感器409的状态(步骤S1004)。当控制器410确认制动片107从轨道101脱离,为了升高轿厢103控制器410发布停止轿厢103的指令到轿厢驱动单元(步骤S1006)。
线性制动器501被再驱动以返回制动连杆506到锁定位置(步骤S1007)。基于连杆301和302是否是与第一止挡部308的接触判定制动连杆是否处于锁定位置中(步骤S1008)。通过第一传感器(锁定位置检测传感器)408检测连杆301和302是否是与第一止挡部308接触。如果连杆301和302与第一止挡部308接触,第一传感器判定制动连杆处于锁定位置。因此,制动连杆的位置通过使用传感器可以被检测。参考锁定位置检测传感器,它可以被检测连杆301和302是否处于锁定位置,(步骤S1009)。如果制动连杆506处于锁定位置中,线性制动器501在相对于步骤S1002方向的方向被驱动,从而把线性制动器501从制动连杆506分离并且使制动系统为随后的制动操作做准备(步骤S1010)。
如上所述,两个传感器被用于检测制动连杆105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动恢复操作。另一种选择,加速度传感器可以被安装在制动连杆105中以代替上述传感器,从而在起动或者停止时检测连杆301和302的加速度以检测制动连杆105的位置。
而且,假定当轿厢103在步骤S1003之后被升高时,诸如加速度传感器的轿厢检测器可以被配备给轿厢103以检测轿厢的移动,从而检测轿厢是否正常地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恢复操作可以被更可靠地进行。还可以,当传感器确认制动片被从轨道分离时,该传感器发送指示正常状态被恢复的信号,由此电梯继续正常运行。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传感器被采用以检测轿厢是否振动或者突然地加速,可以实现更可靠的恢复。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的停止装置中,在没有使用用于无缆索限速器机构的大驱动力制动器的情况下,当制动被施加时制动连杆可以仅仅利用弹力被驱动,并且在从制动状态恢复期间,在没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与恢复有关的构件可以仅仅通过使用拉力被驱动。因此,停止装置的构件被保护免受压缩弯曲,制动操作可以可靠地进行,并且制动状态可以被容易地释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虽然已经描述了某些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通过举例的方式被呈现,且并不意欲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这里描述的新的实施例可以被具体化为各种其他形态;此外,在没有违背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能够以这里描述的实施例的形态,作出各种省略,替换和变化。附带的权利要求书和它们的等效物意欲覆盖将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这种形态或修改。
Claims (8)
1.一种停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动连杆,所述制动连杆被连接到制动片,所述制动片相对于垂直可移动构件沿着轨道垂直地移动;
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被配置成连接到所述制动连杆以使所述制动连杆在相同方向上移动;
制动弹性构件,所述制动弹性构件被配置成施加第一力到所述连接构件来以第一方向旋转所述制动连杆,其中制动在所述第一方向被施加于所述垂直可移动构件;
锁定单元,所述锁定单元被连接到所述连接构件以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锁定所述制动连杆,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没有施加所述制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制动被施加;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锁定单元移位所述制动连杆到第二位置以释放在所述制动弹性构件中积聚的能量,并通过所述制动片施加所述制动到所述垂直可移动构件;
恢复弹性构件,所述恢复弹性构件被配置成施加第二力到所述连接构件以在所述制动弹性构件中积聚能量,其中所述第二力大于由所述制动弹性构件生成的所述第一力;以及
恢复制动器,所述恢复制动器被配置成移动所述恢复弹性构件以在所述制动弹性构件中积聚所述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恢复弹性构件在预定范围内被移位的期间,所述恢复弹性构件是自由地可移动的;以及
在与移位相对应的期间,所述恢复制动器在预定范围内是自由地可移动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单元包括:
多个肘杆,所述多个肘杆被连接到一个所述制动连杆并且在所述肘杆的旋转轴彼此连接;
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被配置成在第三位置停止所述肘杆,以在所述第一位置锁定所述制动连杆;以及
释放制动器,所述释放制动器被配置成施加第三力到所述肘杆,以使所述肘杆超过死点并且释放所述肘杆的锁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制动器包括多个电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单元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配置成施加第四力到所述肘杆,以在所述制动被锁住的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制动连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所述肘杆是否被稳定在所述第三位置;以及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所述制动连杆是否在所述第二位置被释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升高所述垂直可移动构件的操作以控制所述恢复制动器。
8.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
垂直可移动构件,所述垂直可移动构件被配置成沿着所述轨道垂直地移动;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停止装置,其被安装在所述垂直可移动构件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56447A JP5481510B2 (ja) | 2012-03-13 | 2012-03-13 | 停止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 |
JP2012-056447 | 2012-03-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03763A CN103303763A (zh) | 2013-09-18 |
CN103303763B true CN103303763B (zh) | 2015-11-18 |
Family
ID=4912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7836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3763B (zh) | 2012-03-13 | 2013-03-12 | 停止装置以及带有停止装置的电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81510B2 (zh) |
CN (1) | CN1033037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07496B2 (en) | 2017-12-07 | 2023-11-07 | Inventio Ag | Catching device for a traveling body, elevator system having a ca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unblocking a catching device |
JP2019156567A (ja) * | 2018-03-13 | 2019-09-1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JP6854974B2 (ja) * | 2018-05-14 | 2021-04-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システム |
WO2020110316A1 (ja) * | 2018-11-30 | 2020-06-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非常停止装置 |
CN114072344B (zh) * | 2019-07-23 | 2023-09-0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装置 |
CN112456273A (zh) * | 2019-09-09 | 2021-03-09 | 王元知 | 电梯坠落智能和人工自救装置 |
EP4056511B1 (en) * | 2019-11-08 | 2025-04-16 | Hitachi, Ltd. | Elevator device |
CN114728760B (zh) * | 2020-02-20 | 2023-10-31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装置 |
JP7360546B2 (ja) * | 2020-04-21 | 2023-10-1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WO2022003768A1 (ja) | 2020-06-29 | 2022-01-0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JP7556160B2 (ja) | 2021-09-13 | 2024-09-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CN115490111B (zh) * | 2022-10-18 | 2024-08-02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扭簧式安全钳提拉装置用电动触发装置 |
CN118145461B (zh) * | 2024-05-11 | 2024-07-05 | 莱州市华鑫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升降机安全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升降机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2955A (zh) * | 2006-07-27 | 2008-01-30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电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308162A (ja) * | 1987-06-08 | 1988-12-15 | 大同建設株式会社 | 昇降ケ−ジ落下防止装置 |
JP2720073B2 (ja) * | 1989-06-28 | 1998-02-25 | 富士機械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用非常ブレーキ装置 |
US5002158A (en) * | 1990-08-03 | 1991-03-2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safety |
-
2012
- 2012-03-13 JP JP2012056447A patent/JP548151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3-12 CN CN201310078366.6A patent/CN1033037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2955A (zh) * | 2006-07-27 | 2008-01-30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电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03763A (zh) | 2013-09-18 |
JP2013189283A (ja) | 2013-09-26 |
JP5481510B2 (ja) | 2014-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03763B (zh) | 停止装置以及带有停止装置的电梯 | |
US9919898B2 (en) | Safety brake device for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 |
CN103459290B (zh) | 电梯制动系统 | |
RU2576366C2 (ru) | Способ активации ловителя | |
CA2821144C (en) | Device for actuating and resetting a safety gear | |
JP5026743B2 (ja) | プログレッシブ安全装置 | |
JP2763244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用制動装置 | |
US8720262B2 (en) | Testing a speed limiting system of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 |
JP2009500264A (ja) | 昇降機装置における過速度検出機構、過速度に対して作用する安全デバイス、および昇降機装置 | |
EP3569547B1 (en) | Safety assembly for braking an elevator car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 |
JP6505249B2 (ja) |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非常止め装置 | |
WO2020110316A1 (ja) | 非常停止装置 | |
CN108584603A (zh) | 电梯超速保护装置 | |
JP6834022B2 (ja) | 安全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ー | |
US11840425B2 (en) | Safety brake for an elevator | |
CN114072344B (zh) | 电梯装置 | |
JP2009012963A (ja) |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 |
US9764926B2 (en) | Brake assembly for an elevator | |
JP6793603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非常止め起動装置 | |
JP2002068634A (ja) |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 |
US20220250873A1 (en) | Electromechanical activation of a bidirectional emergency stop device for a lift | |
CN1495123A (zh) | 电梯解除刹车脱困防止惯性滑移的保护装置 | |
JP2019089637A (ja) | 調速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