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3927B - 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 Google Patents
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33927B CN103233927B CN201310169198.1A CN201310169198A CN103233927B CN 103233927 B CN103233927 B CN 103233927B CN 201310169198 A CN201310169198 A CN 201310169198A CN 103233927 B CN103233927 B CN 1032339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valve
- hydraulic
- control system
- way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冷却器,油冷却器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用于冷却液压塔机的液压油;安全制动钳,用于液压制动液压塔机的变幅机构;油箱,油冷却器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冷却油泵,用于将油箱内的液压油输送给油冷却器的进油口和安全制动钳;换向阀,用于将来自冷却油泵出口的液压油可选择地输送至油冷却器的进油口和安全制动钳。根据本发明由于冷却油泵一泵多用,除了对液压油进行冷却,还可以对安全制动钳提供制动用油,从而无需为安全制动钳的制动用油设置专门的泵站,减少占用平衡臂上的有限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背景技术
动臂塔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塔机,其优势在于能在较狭小的空间进行回转工作,因此,其平衡臂的长度越短越好。随着动臂塔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平衡臂长度即最小回转半径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动臂塔机性能的重要尺寸参数。现有技术中,动臂塔机上必备的安全制动钳(即变幅第二制动器)、顶升油缸等都需要用到液压泵站,其中冷却系统、顶升系统、安全制动钳的控制油路分别独立设置。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液压动臂塔机的冷却控制油路的原理示意图。冷却油泵220的入口与油箱210连接,冷却油泵220的出口与过滤器230的入口连接,过滤器230的出口与油冷却器240的进油口连接,油冷却器240的出油口与油箱210通过排油管路连接。其中冷却油泵220不能为顶升系统和/或安全制动钳提供液压油。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以上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液压动臂塔机上,不管是按电机驱动塔机的布置方式单独为安全制动钳以及顶升系统配置泵站,还是在动力包中的分动箱处额外串泵,都会占用平衡臂上的过人走道空间,严重影响了平衡臂上的行走,甚至有可能还会与平衡臂上的A字架干涉,这样布置既不人性化,也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能节省平衡臂上的空间。进一步地,还能节约产品成本。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冷却器,油冷却器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用于冷却液压塔机的液压油;安全制动钳,用于液压制动液压塔机的变幅机构;油箱,油冷却器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冷却油泵,用于将油箱内的液压油输送给油冷却器的进油口和安全制动钳;换向阀,用于将来自冷却油泵出口的液压油可选择地输送至油冷却器的进油口和安全制动钳。
进一步地,换向阀包括换向阀压力油口、换向阀排油口、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和换向阀第二工作油口,换向阀排油口与油箱连通,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支路,第一压力支路与冷却油泵的出口具有连通状态,换向阀压力油口与第一压力支路连通;制动油路,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与安全制动钳通过制动油路连接;第一冷却支路,与油冷却器具有连通状态,换向阀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冷却支路连接。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单向阀,串接于制动油路,且单向阀的入口端与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连通;蓄能器,连接于单向阀和安全制动钳之间的制动油路上。
进一步地,换向阀为电磁换向阀,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用于检测蓄能器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控制器分别与换向阀和压力检测装置电连接,以控制换向阀的换向阀压力油口可选择地与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和换向阀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阀,第一溢流阀的入口端与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连通,第一溢流阀的出口端与油箱连通。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开关阀,开关阀的一端与安全制动钳进油口端连通,开关阀的第二端与油箱连通。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顶升液压塔机的爬升套架的顶升油缸,油箱内的液压油经由冷却油泵输送给顶升油缸。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顶升液压塔机的爬升套架的顶升油缸,油箱内的液压油经由冷却油泵输送给顶升油缸。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多路阀,多路阀将来自冷却油泵出口的液压油可选择地输送至油冷却器的进油口和顶升油缸。
进一步地,多路阀包括多路阀第一压力油口、多路阀排油口、多路阀第一工作油口和多路阀第二工作油口,多路阀排油口与油冷却器具有连通状态,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压力支路,第二压力支路与冷却油泵的出口具有连通状态,多路阀第一压力油口与第二压力支路连通;第一顶升油路,连接多路阀第一工作油口与顶升油缸的无杆腔;第二顶升油路,连接多路阀第二工作油口与顶升油缸的有杆腔。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却支路,第二冷却支路与油冷却器具有连通状态,多路阀排油口与第二冷却支路连通。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主压力油路,主压力油路与冷却油泵的出口连接;第一油路转换阀,第一油路转换阀包括三个第一阀连接口,三个第一阀连接口分别与主压力油路、第一压力支路和第二压力支路连接。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主冷却油路,主冷却油路与油冷却器的进油口连接;第二油路转换阀,第二油路转换阀包括三个第二阀连接口,三个第二阀连接口分别与主冷却油路、第一冷却支路和第二冷却支路连接。
进一步地,多路阀还包括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和多路阀第三工作油口,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与第二压力支路连通,多路阀第三工作油口与第二冷却支路连通;并且,多路阀的控制阀芯处于中位时,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与多路阀第三工作油口连通,多路阀第一工作油口与多路阀排油口连通,多路阀第一压力油口与多路阀第二工作油口断开。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的入口端与第二压力支路连通,第二溢流阀的出口端与第二冷却支路连通。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的入口端与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连通,第二溢流阀的出口端与多路阀排油口连通。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液压塔机,包括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液压塔机,包括平衡臂、回转支承和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第7项至第12项中任一项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冷却油泵布置于平衡臂上,并且液压控制系统的布置于冷却油泵和顶升油缸之间的每根油管在回转支承处断开,并在断开处配置快速接头。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由于冷却油泵一泵多用,除了对液压油进行冷却,还可以对安全制动钳提供制动用油,从而无需为安全制动钳的制动用油设置专门的泵站,减少占用平衡臂上的有限空间。进一步地,还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液压动臂塔机的冷却控制油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压动臂塔机的爬升套架以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液压动臂塔机的平衡臂上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动臂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油箱、油冷却器、安全制动钳、冷却油泵和换向阀。油冷却器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用于冷却液压塔机的液压油。安全制动钳用于液压制动液压塔机的变幅机构。油冷却器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冷却油泵用于将油箱内的液压油输送给油冷却器的进油口和安全制动钳。换向阀用于将来自冷却油泵出口的液压油可选择地输送至油冷却器的进油口和安全制动钳。由于冷却油泵一泵多用,除了正常对液压油进行冷却时,还可以对安全制动钳提供制动用油,从而无需为安全制动钳的制动用油设置专门的泵站,减少占用平衡臂上的有限空间。而且,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顶升液压塔机的爬升套架的顶升油缸,冷却油泵还用于将油箱内的液压油输送给顶升油缸。利用冷却油泵控制顶升油缸,则无需为顶升系统设置专门的泵站,从而进一步减少占用平衡臂上的空间并进一步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
以下将结合图2至图4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该实施例以液压动臂塔机及其液压控制系统说明本发明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液压动臂塔机中应用本发明的液压控制系统更能表现其优势,但是本发明的液压控制系统也适于在其它形式的液压塔机中应用。
如图2和图3所示,液压动臂塔机包括塔身40、爬升套架120、顶升油缸50、回转支承60、起重臂10、平衡臂20、平衡重100、变幅机构70、动力包80、起升机构90、安全制动钳110、A字架30和走道130等。顶升油缸50用于顶升爬升套架120,从而实现塔身40的顶升加节。冷却油泵220位于动力包80处,本实施例中冷却油泵220同时为冷却系统、顶升系统和安全制动钳110输送液压油,因此,无需设置顶升油泵和安全制动钳110的专用油泵,从而减小了因设置这两个泵而占用的走道130上的空间,也不会与平衡臂20上的A字架30形成干涉。其中安全制动钳110即变幅机构70的第二制动器,用于在第一制动器驱动失效以及对动力元件和第一制动器进行更换和维修时对变幅机构70进行液压制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箱210、冷却油泵220、过滤器230、油冷却器240、第一油路转换阀250、换向阀260、蓄能器270、压力检测装置280、第二油路转换阀290、多路阀310、开关阀320、第一溢流阀330、第二溢流阀340、单向阀350、安全制动钳110、顶升油缸50等等控制元件。
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主压力油路410、第一压力支路401、制动油路402、第一冷却支路403、第二压力支路406、第一顶升油路407、第二顶升油路408和第二冷却支路409、主冷却油路411等连接各控制元件的油路。
如图4所示,主压力油路410与冷却油泵220的出口连接。第一压力支路401与主压力油路410具有连通状态。第一压力支路401与主压力油路410是否连通可以通过第一油路转换阀250控制。
换向阀260包括换向阀压力油口、换向阀排油口、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和换向阀第二工作油口。换向阀压力油口与第一压力支路401连接。从而冷却油泵220输送至主压力油路410的液压油可以在主压力油路410与第一压力支路401处于连通状态时,通过第一压力支路401进入换向阀260。换向阀排油口与油箱210连通,从而可以将换向阀260的排油输送到油箱210。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与安全制动钳110通过制动油路402连接。换向阀第二工作油口与油冷却器240通过第一冷却支路403连接。本实施例中,换向阀260具体地为电磁换向阀。
单向阀350串接于制动油路402,且单向阀350的入口端与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连通。蓄能器270连接于单向阀350和之间的制动油路402上。通过单向阀350的止回作用和蓄能器270的保压作用,可以在制动油路402与第一压力支路401断开以后的一定时间内维持安全制动钳110的制动压力。
压力检测装置280用于检测蓄能器270压力。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换向阀260和压力检测装置280分别电连接。控制器根据压力检测装置280的检测值控制换向阀260控制换向阀的换向阀压力油口可选择地与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和换向阀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开关阀320的一端与安全制动钳(110)进油口端连通,开关阀320的第二端与油箱210连通。开关阀320可以控制制动油路402处于保压状态还是泄压状态。开关阀320处于图4所示的位置时,制动油路402为泄压状态,因此,在需要关闭安全制动钳110时,将开关阀320切换至图示的接通位置,即可将制动油路402内的液压油排至油箱210,安全制动钳110关闭。开关阀320切换至另一位置时,制动油路402为保压状态。
第一溢流阀330的入口端与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连通,第一溢流阀330的出口端与油箱210连通。第一溢流阀330可以在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的压力过高时将多余的液压油排至油箱210,确保制动油路402的油压不超出预定的安全油压。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油泵220还将油箱210内的液压油输送给顶升油缸50。第二压力支路406、多路阀310、第一顶升油路407和第二顶升油路408等即为了实现此目的而设置。第二压力支路406与冷却油泵220具有连通状态。具体地,第二压力支路406与主压力油路410是否连通可以通过第一油路转换阀250控制。多路阀310包括多路阀第一压力油口、多路阀排油口、多路阀第一工作油口和多路阀第二工作油口,多路阀第一压力油口与第二压力支路406连接,多路阀排油口与油冷却器240具有连通状态。第一顶升油路407用于连接多路阀第一工作油口与顶升油缸50的无杆腔。第二顶升油路408用于连接多路阀第二工作油口与顶升油缸50的有杆腔。从而,通过多路阀310的切换可以控制顶升油缸50的伸缩,从而实现塔身40的顶升加节。
第二冷却支路409与油冷却器240具有连通状态,第二冷却支路409与油冷却器240之间的通断通过第二油路转换阀290控制。多路阀排油口与第二冷却支路409连通,从而液压油可以通过多路阀排油口进入油冷却器240。
主压力油路410与冷却油泵220的出口连接。第一油路转换阀250包括三个第一阀连接口,三个第一阀连接口分别与主压力油路410、第一压力支路401和第二压力支路406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油路转换阀250具体地为三通球阀。
主冷却油路411与油冷却器240的进油口连接。第二油路转换阀290包括三个第二阀连接口,三个第二阀连接口分别与主冷却油路411、第一冷却支路403和第二冷却支路409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油路转换阀290具体地为三通球阀。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多路阀310还包括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和多路阀第三工作油口,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与第二压力支路406连通,多路阀第三工作油口与第二冷却支路409连通。并且,如图4所示,多路阀310的控制阀芯处于中位时,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与多路阀第三工作油口连通,多路阀第一工作油口与多路阀排油口连通,多路阀第一压力油口与多路阀第二工作油口断开。这种设置保证了只要顶升油缸50不进行顶升操作,经第二压力支路406的液压油流经多路阀310后全部进入油冷却器240进行冷却。
另外,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溢流阀340,第二溢流阀340的入口端与第二压力支路406连通,第二溢流阀340的出口端与第二冷却支路409连通。在液压动臂塔机顶升加节的过程中如果顶升油缸50受阻无法进行伸缩,则使顶升油缸50的无杆腔内的油压上升,当油压上升至超过预设的安全油压时,液压油就会从第二溢流阀340溢流至第二冷却支路409并进入油冷却器240,最终流回油箱210,从而第二溢流阀340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第二压力支路406的油压始终维持在预设的安全油压值以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压塔机,其包括前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
本实施例中,当液压控制系统的冷却油泵同时为冷却系统、安全制动钳110和顶升系统供油时,由于冷却油泵220布置于平衡臂20上,冷却油泵220与顶升油缸50将分别位于回转支承60的上、下两侧,因相应的油管经过回转支承60会产生油管过长、扭绞等问题。为此,将液压控制系统的布置于冷却油泵220和顶升油缸50之间的每根油管在回转支承60处断开,并在断开处配置快速接头,可以有效避免相应的油管过长,当液压动臂塔机需要进行顶升加节操作时,可接上快速接头,当液压动臂塔机进行正常工作时,就拆开快速接头,这样还可以防止相应的油管因回转支承60的回转造成的扭绞问题,操作方便且不会漏油。
以上实施例的液压动臂塔机及其液压控制系统将现有技术中冷却系统、安全制动钳110和顶升系统的三种独立的控制油路整合为一个整体。平衡臂20上承载冷却油泵220和部分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元件和相应油路,爬升套架120上也承载部分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元件和相应油路。冷却油泵220作为动力元件,为液压油的冷却、塔身40的顶升加节以及安全制动钳110的打开提供动力。不但节省了平衡臂20上的空间,面且节省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以下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动臂塔机处于正常工作工况时,液压油流经第一压力支路401,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动臂塔机处于顶升加节工况时,液压油流经第二压力支路406。以下分别对这两种工况时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液压动臂塔机处于正常工作工况时,第一油路转换阀250切换至主压力油路410和第一压力支路401连通而主压力油路410与第二压力支路406断开的状态。第二油路转换阀290切换至主冷却油路411和第一冷却支路403连通而主冷却油路411与第二冷却支路409断开的状态。
换向阀260初始状态处于失电状态,此时如图4所示,换向阀压力油口与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换向阀排油口与换向阀第二工作油口连通,从而,冷却油泵220出口的液压油通过主压力油路410、第一压力支路401和换向阀260、制动油路402流向安全制动钳110的油缸给安全制动钳110冲压。
当安全制动钳110的油缸中的油压达到第一压力(例如120bar)时,由压力检测装置280传递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换向阀260得电。换向阀260得电时,通过换向阀260的油路换向,换向阀压力油口与换向阀第二工作油口连通,换向阀排油口与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连通,从而冷却油泵220出口的液压油通过主压力油路410、第一压力支路401、换向阀260、第一冷却支路403和主冷却油路411流入油冷却器240;同时,由于单向阀350的止回作用和蓄能器270的保压作用,安全制动钳110一直维持打开状态。
由于油路的泄露,当安全制动钳110的油缸中的油压低于一个第二压力(小于第一压力,例如100bar)时,压力检测装置280传递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指令,换向阀260失电,流经换向阀260的液压油换向,通往油冷却器240的油路断开,液压油开始重新流向安全制动钳110,继续给安全制动钳110冲压。
当安全制动钳110的油缸中的油压再次达到第一压力时,压力检测装置280传递信号,控制器再次发出换向阀260得电的指令,流经换向阀260的油路再次换向,通往油冷却器240的油路再次接通,继续进行液压油的冷却,冷却后的液压油流回油箱210。在正常工作工况下,相关控制元器件通过以上的循环动作,使安全制动钳110在变幅机构70工作状态下可以始终保持打开状态。由于蓄能器270有保压的作用,安全制动钳110的油缸的油压泄露的很慢,且安全制动钳110冲压过程所需的时间非常短,因此液压控制系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液压油的冷却,不会对液压控制系统中液压油的冷却工作产生实质影响。
在液压动臂塔机的顶升加节工况下,根据相关设计规范,液压动臂塔机的变幅机构70、起升机构90和回转支承60这三大机构不允许动作。此时,第一油路转换阀250切换至主压力油路410和第一压力支路401断开而主压力油路410与第二压力支路406连通的状态,第二油路转换阀290切换至主冷却油路411和第一冷却支路403断开而主冷却油路411与第二冷却支路409连通的状态。
当多路阀310的控制阀芯位于图4所示的中位时,液压油经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和多路阀第三工作油口流向油冷却器240,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液压油的冷却。
当多路阀310的控制阀芯位于上位时,液压油经多路阀310的多路阀第一压力油口和多路阀第二工作油口流向顶升油缸50的有杆腔,此时顶升油缸50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经多路阀第一工作油口和多路阀排油口流向油冷却器240对液压油进行冷却,顶升油缸50的活塞杆缩回。
当多路阀310的控制阀芯位于下位时,液压油经多路阀310的多路阀第一压力油口和多路阀第一工作油口流向顶升油缸50的无杆腔,此时顶升油缸50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经多路阀第二工作油口和多路阀排油口流向油冷却器240对液压油进行冷却,顶升油缸50的活塞杆伸出。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在液压动臂塔机的顶升加节工况下,在始终对液压油进行冷却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顶升油缸的伸缩实现液压动臂塔机的顶升加节功能。
综上,本发明已上实施例利用已有的冷却油泵220,在图1所示的基本的冷却控制油路上设计一种新的液压控制系统,使冷却油泵在液压动臂塔机的工作工况下,要实现液压油的冷却功能,当安全制动钳110需要充压制动时,也可实现安全制动钳110的充压,在液压动臂塔机的顶升工况下,冷却油泵220还可给顶升油缸50提供顶升压力,实现塔身40的顶升加节。
以上实施例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路转换阀250和第二油路转换阀290均采用了三通球阀,在塔机顶升加节工况下,所以可手动切换两个三通球阀的流通方向,但是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用换向阀替换三通球阀,虽然油路会相对复杂一些,但却可以实现自动换向。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工作原理简单、实用性高,减少了泵站的数量,在不额外占用平衡臂上有限空间的同时,节约了产品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
油冷却器(240),所述油冷却器(240)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用于冷却所述液压塔机的液压油;
安全制动钳(110),用于液压制动所述液压塔机的变幅机构(70);
油箱(210),所述油冷却器(240)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210)连通;
冷却油泵(220),用于将所述油箱(210)内的液压油输送给所述油冷却器(240)的进油口和所述安全制动钳(110);
换向阀(260),用于将来自所述冷却油泵(220)出口的所述液压油可选择地输送至所述油冷却器(240)的进油口和所述安全制动钳(110),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一压力支路(401),所述第一压力支路(401)与所述冷却油泵(220)的出口具有连通状态,所述换向阀(260)的换向阀压力油口与所述第一压力支路(401)连通;
用于顶升所述液压塔机的爬升套架(120)的顶升油缸(50),所述油箱(210)内的液压油经由所述冷却油泵(220)输送给所述顶升油缸(50);
多路阀(310),所述多路阀(310)将来自所述冷却油泵(220)出口的所述液压油可选择地输送至所述油冷却器(240)的进油口和所述顶升油缸(50);
第二压力支路(406),所述第二压力支路(406)与所述冷却油泵(220)的出口具有连通状态,所述多路阀(310)的多路阀第一压力油口与所述第二压力支路(406)连通;
主压力油路(410),所述主压力油路(410)与所述冷却油泵(220)的出口连接;以及
第一油路转换阀(250),所述第一油路转换阀(250)包括三个第一阀连接口,所述三个第一阀连接口分别与所述主压力油路(410)、所述第一压力支路(401)和所述第二压力支路(40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260)包括换向阀压力油口、换向阀排油口、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和换向阀第二工作油口,所述换向阀排油口与所述油箱(210)连通,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
制动油路(402),所述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安全制动钳(110)通过所述制动油路(402)连接;
第一冷却支路(403),与所述油冷却器(240)具有连通状态,所述换向阀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支路(40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
单向阀(350),串接于所述制动油路(402),且所述单向阀(350)的入口端与所述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连通;
蓄能器(270),连接于所述单向阀(350)和所述安全制动钳(110)之间的所述制动油路(40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260)为电磁换向阀,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用于检测所述蓄能器(270)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280),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换向阀(260)和所述压力检测装置(280)电连接,以控制所述换向阀(260)的所述换向阀压力油口可选择地与所述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和换向阀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阀(330),所述第一溢流阀(330)的入口端与所述换向阀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溢流阀(330)的出口端与所述油箱(21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开关阀(320),所述开关阀(320)的一端与所述安全制动钳(110)进油口端连通,所述开关阀(320)的第二端与所述油箱(21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阀(310)包括多路阀第一压力油口、多路阀排油口、多路阀第一工作油口和多路阀第二工作油口,所述多路阀排油口与所述油冷却器(240)具有连通状态,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一顶升油路(407),连接所述多路阀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顶升油缸(50)的无杆腔;
第二顶升油路(408),连接所述多路阀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顶升油缸(50)的有杆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却支路(409),所述第二冷却支路(409)与所述油冷却器(240)具有连通状态,所述多路阀排油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支路(409)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
主冷却油路(411),所述主冷却油路(411)与所述油冷却器(240)的进油口连接;
第二油路转换阀(290),所述第二油路转换阀(290)包括三个第二阀连接口,所述三个第二阀连接口分别与所述主冷却油路(411)、所述第一冷却支路(403)和所述第二冷却支路(409)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阀(310)还包括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和多路阀第三工作油口,所述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与所述第二压力支路(406)连通,所述多路阀第三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支路(409)连通;并且,所述多路阀(310)的控制阀芯处于中位时,所述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与所述多路阀第三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多路阀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多路阀排油口连通,所述多路阀第一压力油口与所述多路阀第二工作油口断开。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溢流阀(340),所述第二溢流阀(340)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压力支路(406)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340)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冷却支路(409)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溢流阀(340),所述第二溢流阀(340)的入口端与所述多路阀第二压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340)的出口端与所述多路阀排油口连通。
13.一种液压塔机,包括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
14.一种液压塔机,包括平衡臂(20)、回转支承(60)和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冷却油泵(220)布置于所述平衡臂(20)上,并且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布置于所述冷却油泵(220)和顶升油缸(50)之间的每根油管在所述回转支承(60)处断开,并在断开处配置快速接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69198.1A CN103233927B (zh) | 2013-05-09 | 2013-05-09 | 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69198.1A CN103233927B (zh) | 2013-05-09 | 2013-05-09 | 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33927A CN103233927A (zh) | 2013-08-07 |
CN103233927B true CN103233927B (zh) | 2016-02-10 |
Family
ID=4888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69198.1A Active CN103233927B (zh) | 2013-05-09 | 2013-05-09 | 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339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13011B (zh) * | 2013-11-28 | 2015-07-22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起重机用自主控制系统 |
CN103883573B (zh) * | 2014-02-12 | 2015-12-16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臂架液压控制系统和港口装卸机械 |
CN105398977A (zh) * | 2015-12-09 | 2016-03-16 | 贵州枫阳液压有限责任公司 | 塔机制动单元 |
CN105443473A (zh) * | 2015-12-29 | 2016-03-30 | 南京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供油系统 |
CN109570963B (zh) * | 2018-10-18 | 2020-06-30 | 上海中联重科桩工机械有限公司 | 销轴插拔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4532A (zh) * | 2005-04-18 | 2006-11-01 | 卡特彼勒公司 | 用于驱动风扇和对制动器充液的电子液压系统 |
CN200974743Y (zh) * | 2006-10-21 | 2007-11-14 | 江苏永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节能型塔机液压无级变速控制系统 |
CN102491186A (zh) * | 2011-12-19 | 2012-06-13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塔式起重机 |
CN203229324U (zh) * | 2013-05-09 | 2013-10-09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84374U (zh) * | 2010-12-10 | 2011-06-29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轮式起重机及其液压油散热系统 |
-
2013
- 2013-05-09 CN CN201310169198.1A patent/CN1032339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4532A (zh) * | 2005-04-18 | 2006-11-01 | 卡特彼勒公司 | 用于驱动风扇和对制动器充液的电子液压系统 |
CN200974743Y (zh) * | 2006-10-21 | 2007-11-14 | 江苏永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节能型塔机液压无级变速控制系统 |
CN102491186A (zh) * | 2011-12-19 | 2012-06-13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塔式起重机 |
CN203229324U (zh) * | 2013-05-09 | 2013-10-09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33927A (zh) | 2013-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33927B (zh) | 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 |
CN104214150B (zh) | 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 |
CN201661532U (zh) | 一种混凝土泵的液压泵送系统 | |
CN108083116A (zh) |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1532518B (zh) | 混凝土泵车泵送双主油缸自动高低压切换和同向伸缩液压装置 | |
CN103629175A (zh) | 工作斗液压控制系统与工程车辆 | |
KR20160146836A (ko) | 유압 작업 기계용 제어 시스템 | |
CN201884255U (zh) | 一种混凝土泵用大排量高低压自动切换操作装置 | |
CN112983909A (zh) | 一种动臂液压系统 | |
CN201461604U (zh) | 双工位rh钢包顶升液压系统 | |
CN103303801A (zh) | 汽车起重机液压合流控制系统 | |
CN203229324U (zh) | 液压塔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塔机 | |
CN109563850B (zh) | 液压驱动设施 | |
CN210034023U (zh) | 一种快换装置液压控制系统 | |
CN110094382B (zh) | 一种快换装置液压控制系统 | |
CN203948359U (zh) | 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与工程机械 | |
CN201616616U (zh) | 全液压电力张力机液压系统 | |
CN106151135A (zh) | 一种混凝土泵送液压控制系统及混凝土泵送机械 | |
CN110397646B (zh) | 一种油缸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2789806U (zh) | 双泵合流液压回路组合阀 | |
CN108118732B (zh) | 一种挖掘机动臂液压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 |
CN215109777U (zh) | 一种电液比例多路阀 | |
KR200417575Y1 (ko) | 유압공구용 유압공급장치 | |
KR100692381B1 (ko) | 유압공구용 유압공급장치 | |
CN214031587U (zh) | 一种门架起升及势能回收的液压油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