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9952B - 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19952B CN103219952B CN201310095543.1A CN201310095543A CN103219952B CN 103219952 B CN103219952 B CN 103219952B CN 201310095543 A CN201310095543 A CN 201310095543A CN 103219952 B CN103219952 B CN 1032199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ise
- stage
- common
- feed
- noise cancel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和前馈噪声抵消级(3),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的两个平衡输出端与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的输入端直接耦合,同时与前馈噪声抵消级(3)的栅端通过电容耦合方式连接,前馈噪声抵消级(3)的漏端连接至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的漏端。本发明的前馈噪声抵消级同时作为晶体管负载,和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共用直流电流,降低了功耗;而且前馈噪声抵消级提供了额外的噪声抵消路径,可以减小共栅管的噪声贡献。本发明通过共用直流电流的前馈噪声抵消级,实现了低噪声系数和低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具有低噪声系数低功耗的特点,属于射频集成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噪声放大器是无线传输系统中接收机的关键模块,它一般与天线相连,放大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并尽量减少对信号的恶化。端口匹配,增益,噪声系数,功耗和线性度是低噪声放大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传统的低噪声放大器采用源级电感反馈技术,可以提供窄带输入匹配和较低的噪声系数,但是这种结构需要片上电感,而且不适合用于宽带系统。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低噪声放大器能够在宽带实现较低的噪声系数,但是功耗较大。采用共栅结构的低噪声放大器具有宽带输入匹配的特性和较低的功耗,但是噪声系数较大。
图1为改进后的共栅结构低噪声放大器,采用了差分电容交叉耦合技术。改进的共栅结构低噪声放大器由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和负载级4组成。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将单端信号转化为差分信号并为NM1和NM2提供源级直流偏置。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由共栅放大管NM1和NM2组成,交叉耦合的电容C1和C2将差分输入信号耦合到相对的晶体管的栅极,使得共栅放大管NM1和NM2的栅源间信号电压增加一倍,从而增加共栅放大管的等效跨导,降低了噪声系数和功耗。负载级4由电容,电阻,电感等无源器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只考虑共栅放大管的噪声贡献,在输入阻抗和源阻抗完全匹配的假设下,该电路的噪声系数为:
F=1+γ/2(1)
对于长沟道晶体管,沟道热噪声系数γ约等于2/3,噪声系数较低;而对于短沟道晶体管,γ会大很多,会使得共栅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大大增加。为了进一步降低共栅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可以采用噪声抵消技术,但是引入的噪声抵消电路会额外消耗电流,导致整体电路的功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在电容交叉耦合共栅低噪声放大器的基础上,引入额外的前馈噪声抵消路径,在差分输出端进一步抵消共栅放大管引起的噪声。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包括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和前馈噪声抵消级(3)。
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的两个平衡输出端与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的输入端直接耦合,可以为NM1和NM2提供源级偏置,无需源级电阻,电感或是晶体管作源级偏置,避免了这些偏置器件的噪声贡献。
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用两个相同的N型晶体管NM1和NM2作为输入放大管,电容C1的两端分别接NM1的源级和NM2的栅极,电容C2的两端分别接NM2的源级和NM1的栅极;
前馈噪声抵消级(3)由两个相同的P型晶体管PM1和PM2组成,PM1和PM2的源级接到电源,PM1的漏极与NM1的漏极相连,PM2的漏极与NM2的漏极相连。前馈噪声抵消级(3)叠在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之上,并不额外消耗电流。
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的两个平衡输出端同时与前馈噪声抵消级(3)的栅端通过电容耦合方式连接,C4的两端分别接到NM1的源级和PM2的栅极,C3的两端分别接到NM2的源级和PM1的栅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前馈噪声抵消级为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提供了额外的噪声抵消路径,可以降低共栅放大管NM1和NM2在差分输出端Vo的噪声贡献;
(2)本发明的前馈噪声抵消级叠在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之上,PM1和PM2同时作为负载晶体管,前馈噪声抵消级和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共用直流电流,降低功耗了功耗;
(3)本发明的前馈噪声抵消级用P型晶体管PM1和PM2实现,叠在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的N型晶体管NM1和NM2之上,PM1的漏极与NM1的漏极相接,PM2的漏极与NM2的漏极相接,这样的连接方式需要的电压裕度较少,可以采用低电压供电,降低了功耗;
(4)本发明的前馈噪声抵消级用P型晶体管PM1和PM2实现,输出端的阻抗为晶体管的漏端阻抗并联,高的输出阻抗有助于实现较高的增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差分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低噪声放大器;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平衡非平衡变压器抵消噪声的原理图;
图4是电容交叉耦合抵消噪声的原理图;
图5是前馈噪声抵消级抵消噪声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如图2所示,包括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和前馈噪声抵消级3。
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的单端输入1连接至信号源,第4端和第5端接地,平衡输出端2和3分别直接耦合到共栅放大级2的输入晶体管NM1和NM2的源级,可以为NM1和NM2提供源级偏置,无需源级电阻,电感或是晶体管作源级偏置,避免了这些偏置器件的噪声贡献。
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用两个相同的N型晶体管NM1和NM2作为输入放大管,电容C1的两端分别接NM1的源级和NM2的栅极,电容C2的两端分别接NM2的源级和NM1的栅极;
前馈噪声抵消级3由两个相同的P型晶体管PM1和PM2组成,PM1和PM2的源级接到电源,PM1的漏极与NM1的漏极相连,PM2的漏极与NM2的漏极相连。前馈噪声抵消级3叠在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之上,并不额外消耗电流。
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的两个平衡输出端同时与前馈噪声抵消级3的栅端通过电容耦合方式连接,C4的两端分别接到NM1的源级和PM2的栅极,C3的两端分别接到NM2的源级和PM1的栅极。
共栅放大器的主要噪声源是共栅放大晶体管的沟道热噪声,可以等效为一个从晶体管漏极流向源级的噪声电流。以NM1的沟道热噪声为例,噪声电流从NM1的漏极流向源级,在源级产生一个正相的噪声电压,在漏极产生一个反相的噪声电压。除了平衡非平衡变压器和电容交叉耦合两条噪声抵消通路,本发明设计了额外的噪声前馈路径,在NM2的漏端产生相干的反相噪声电压,从而差分输出端Vo可以抵消大部分的NM1噪声贡献。
本发明采用的三条噪声抵消路径,其原理如下:
1、平衡非平衡变压器
平衡非平衡变压器抵消噪声的原理如图3所示。晶体管NM1的源级噪声电压会耦合到晶体管NM2的源级,由于理想平衡非平衡变压器的相互耦合作用,NM2的源级产生的噪声电压与NM1源级的噪声电压幅度相同而相位相反。NM2的源级噪声电压经过NM2的共栅放大到NM2的漏端,NM2漏级的噪声电压与NM2源级的噪声电压同相,也与NM1漏极的噪声电压同相。这样差分输出端可以抵消一部分的共模噪声,降低了电路的噪声系数。
2、电容交叉耦合
电容交叉耦合结构抵消噪声的原理如图4所示。晶体管NM1的源级噪声电压通过电容C1耦合到NM2的栅极,NM2栅极噪声电压与NM1源级噪声电压幅度相同相位相同。NM2栅极噪声电压通过NM2的共源放大到NM2的漏极,NM2的漏极噪声电压与NM2栅极噪声电压反相,与NM1漏极噪声电压同相。因此,差分输出端可以抵消一部分的共模噪声,降低了电路的噪声系数。
3、前馈噪声抵消级
前馈噪声抵消级抵消噪声的原理如图5所示。晶体管NM1的源级噪声电压通过电容C4耦合到PM2的栅极,PM2栅极噪声电压与NM1源级噪声电压幅度相同相位相同。PM2栅极噪声电压通过PM2的共源放大到PM2的漏极(即NM2的漏极),NM2的漏极噪声电压与PM2栅极噪声电压反相,与NM1漏极噪声电压同相。因此,差分输出端可以抵消一部分的共模噪声,降低了电路的噪声系数。
在上述三条噪声抵消路径的作用下,在NM2的漏极产生了一个和NM1的漏级同相的噪声电压。额外的噪声抵消路径,使得差分输出端可以抵消更多晶体管NM1的噪声。由于全差分电路的对称性,差分输出端同样可以抵消更多的晶体管NM2的噪声。
本发明通过额外噪声抵消路径的设计,使得共栅放大管的噪声在差分输出端得到大部分的抵消,降低了电路的噪声系数。
采用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以下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前馈噪声抵消级为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提供了额外的噪声抵消路径,可以降低共栅放大管NM1和NM2在差分输出端Vo的噪声贡献,实现了低噪声系数;
2、本发明的前馈噪声抵消级叠在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之上,PM1和PM2同时作为负载晶体管,前馈噪声抵消级和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共用直流电流,实现了低功耗;
3、本发明的前馈噪声抵消级用P型晶体管PM1和PM2实现,叠在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NM1和NM2之上,PM1的漏极与NM1的漏极相接,PM2的漏极与NM2的漏极相接,这样的连接方式需要的电压裕度较少,可以采用低电压供电,降低了功耗。
4、本发明前馈噪声抵消级用P型晶体管PM1和PM2实现,输出端的阻抗为晶体管的漏端阻抗并联,漏端的输出阻抗较高,有助于实现高增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本发明将前馈噪声抵消级叠在电容耦合共栅放大级之上,共用直流电流,降低了功耗;前馈噪声抵消级提供了额外的噪声抵消路径,减小了共栅放大管的噪声贡献。
本发明未详细阐述部分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1.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和前馈噪声抵消级(3);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的两个平衡输出端与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的输入端直接耦合,同时与前馈噪声抵消级(3)的栅端通过电容耦合方式连接,前馈噪声抵消级(3)的漏端连接至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的漏端;
平衡非平衡变压器(1)的第一单端输入连接至信号源,平衡输出端2和3分别直接耦合到共栅放大级(2)的输入晶体管NM1和NM2的源级,第4端和第5端接地;
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用两个相同的N型晶体管NM1和NM2作为输入放大管,NM1和NM2的栅端分别通过大电阻R1和R2接到偏置电压vb1,电容C1的一端接NM1的源级另一端接NM2的栅极,电容C2的一端接NM2的源级另一端接NM1的栅极;
前馈噪声抵消级(3)由两个相同的P型晶体管PM1和PM2组成,PM1和PM2的源级接到电源,PM1的漏极与NM1的漏极相连,PM2的漏极与NM2的漏极相连,PM1和PM2的栅极分别通过大电阻R3和R4接到偏置电压vb2;
电容交叉耦合的共栅放大级(2)和前馈噪声抵消级(3)通过电容耦合,C4的两端分别接到NM1的源级和PM2的栅极,C3的两端分别接到NM2的源级和PM1的栅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95543.1A CN103219952B (zh) | 2013-03-22 | 2013-03-22 | 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95543.1A CN103219952B (zh) | 2013-03-22 | 2013-03-22 | 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19952A CN103219952A (zh) | 2013-07-24 |
CN103219952B true CN103219952B (zh) | 2016-04-13 |
Family
ID=48817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9554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9952B (zh) | 2013-03-22 | 2013-03-22 | 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199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33947A (zh) * | 2013-12-03 | 2014-03-12 | 天津大学 | 一种无电感高增益cmos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CN103746660B (zh) * | 2013-12-23 | 2017-04-0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一种宽带cmos巴伦低噪声放大器 |
CN104270100B (zh) * | 2014-08-28 | 2018-03-2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采用正反馈技术和有源跨导增强技术的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 |
US9628031B2 (en) * | 2014-10-29 | 2017-04-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former feedback amplifier |
CN107276547B (zh) * | 2017-06-06 | 2020-06-26 | 江苏微远芯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单片集成的毫米波开关模式功率放大器电路 |
CN111510108B (zh) * | 2020-05-13 | 2023-08-01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宽带低噪声高功率容限的准环形器 |
US11211909B2 (en) * | 2020-06-02 | 2021-12-28 | Globalfoundries U.S. Inc. | Adjustable capacitors to improve linearity of low noise amplifier |
CN114513176B (zh) * | 2021-12-30 | 2024-03-22 | 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共源共栅结构的电容交叉耦合跨导增强低噪声放大器 |
CN116346045B (zh) * | 2023-03-21 | 2025-04-08 | 中山大学 | 基于噪声抵消与体偏置技术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0573A (zh) * | 2007-06-28 | 2008-01-23 | 复旦大学 | 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电路 |
CN101951230A (zh) * | 2010-09-03 | 2011-01-19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105379B1 (ko) * | 2010-08-17 | 2012-01-16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저잡음 증폭기 및 무선수신기 |
-
2013
- 2013-03-22 CN CN201310095543.1A patent/CN10321995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0573A (zh) * | 2007-06-28 | 2008-01-23 | 复旦大学 | 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电路 |
CN101951230A (zh) * | 2010-09-03 | 2011-01-19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19952A (zh) | 2013-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19952B (zh) | 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3219951B (zh) | 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 | |
US9054648B1 (en) | Wideband active balun LNA topology with narrow-band filtering and noise cancelling | |
CN104348432B (zh) | 一种差分输出增益相位高度平衡且稳健的单转双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3248324B (zh) | 一种高线性度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2946230B (zh) | 一种超宽带单端输入差分输出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2820857B (zh) | 宽带高增益跨阻放大器 | |
CN104702219B (zh) | 一种单端输入双平衡无源混频器 | |
CN104167993B (zh) | 一种采用有源跨导增强和噪声抵消技术的差分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2163955B (zh) | 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7070425A (zh) | 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宽带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1252341A (zh) | 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4113293A (zh) | 一种高增益低噪声差分跨阻放大器 | |
CN102651633B (zh) | 一种噪声电流前馈型噪声抵消电路 | |
CN105305981B (zh) | 一种线性化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3762947B (zh) | 一种交叉耦合输入的低噪声跨导放大器 | |
CN103117712A (zh) | 一种cmos高增益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6936393A (zh) | 一种低功耗高增益宽带低噪声差分放大器 | |
CN111478671B (zh) | 一种应用于Sub-GHz频段的新型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2332877A (zh) | 一种带有片上有源Balun的差分CMOS多模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7241074A (zh) | 一种低电压低功耗高增益窄带低噪声放大器 | |
CN206712752U (zh) | 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宽带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 | |
CN111884605B (zh) | 一种差分运算放大器 | |
CN206611389U (zh) | 用于生理电势信号检测的放大器 | |
CN103095222B (zh) | 一种带有失配补偿技术的有源Balu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