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210543A - 天线装置以及搭载有天线装置的移动体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以及搭载有天线装置的移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0543A
CN103210543A CN2011800552270A CN201180055227A CN103210543A CN 103210543 A CN103210543 A CN 103210543A CN 2011800552270 A CN2011800552270 A CN 2011800552270A CN 201180055227 A CN201180055227 A CN 201180055227A CN 103210543 A CN103210543 A CN 103210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missive element
antenna assembly
roo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52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户仓武
官宁
新田广树
山口佑一郎
野口雄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10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0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H01Q1/327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mounted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of the vehicle, e.g. on roof, hood, trun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08Radiating ends of two-conductor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s, e.g. of coaxial lines, of microstrip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a single feed point
    • H01Q5/364Creating multiple current p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or elements,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天线装置以及搭载有天线装置的移动体。天线装置(1)具备:平板状的天线(3),该平板状的天线(3)呈二维地配置有由至少折返一次的折返图案构成曲折形状的导电性路径;以及基座部件(5),该基座部件保持天线(3),以使得天线(3)以从移动体的包含导电性材料层的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离开的状态沿着该外部装饰面,基座部件(5)的形成材料是电介质。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以及搭载有天线装置的移动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搭载于汽车等移动体的与无线设备对应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搭载于汽车的车载用天线的领域,由于近年来的通信网络的发达,开发出了适合多种多样的使用频带的各种天线。
作为一例,在导航系统连接有能够应对在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卫星定位系统)、VICS(Vehicle 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 System,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注册商标)以及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等之类的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高度道路交通系统)中使用的1GHz~10GHz的微波的收发的各种天线。
并且,在导航系统,不仅搭载有上述ITS,通常还一体地搭载有接收无线电广播以及地面数字广播的调谐器。因而,在车载用天线的使用频带中包括526.5kHz~1606.5kHz的AM频率、60MHz带或者87.5MHz~108MHz的VHF频率、或者是近年来开始在关东/近畿/中京的3大广域圈进行服务的地面数字广播的UHF频率(470MHz~770MHz)等,跨越广阔的范围。
在上述地面数字广播中,除了能够提供数字高保真电视的高画质/高音质节目,还能够提供双向节目,在设置于行驶的电车、公共汽车等的电视机上也能够收看收听没有雪花的清晰的节目。并且,在便携式信息终端等也预定有收发/收看收听动画、数据广播或者声音广播的服务。
例如,如图26所示,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载用天线装置50在安装于车辆的车顶51上的天线壳体52内内置有AM/TEL天线53,在图27所示出的后玻璃54,与加热器线55一并设置有FM玻璃天线56。在内置于天线壳体52内的天线电路57中进行AM用天线的阻抗转换,并且进行FM带的接收信号的整合和放大,对AM接收信号和FM接收信号进行合波并输出。
另外,上述AM/TEL天线53也收发AM广播带、汽车电话的频带的电波。此外,在天线壳体52内内置有GPS天线58和收发卫星广播的频带的电波的卫星广播天线59。上述天线53、58、59例如被固定于金属制的天线基座60上。
并且,在下述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在车身面立起地配置薄膜形的天线来提高接收灵敏度的技术。
另一方面,如图28所示,在下述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作为棒状天线(rod antenna)的一个方式的螺旋线圈天线(helical coil antenna)70。在该螺旋线圈天线70,在固定于车身面板BP上的基座壳体71内内置有安装在金属制的基座板72上的电路基板73。在基座板72安装有从该基座板72的外侧连接有供电软线C的BNC连接器74。
此外,设置有基端部被支承于基座壳体71的天线元件75。该天线元件75由螺旋线圈76和覆盖上述螺旋线圈76的天线壳体77构成。
另外,上述BNC连接器74以及天线元件75分别与电路基板73电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8-22430号公报(2008年1月31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9-76962号公报(2009年4月9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0-295017号公报(2000年10月20日公开)
然而,当使天线接近构成车身的外壳的金属的表面(金属面)并与该金属面平行设置时,天线的性能显著恶化。因此,上述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天线以其前端从车身的表面离开的方式配置。结果,产生从车身的表面起在高度方向上天线的占有空间变大的共通的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载用天线装置50中,通过将内置的AM/TEL天线53相对于车顶51垂直地立起设置而使AM/TEL天线53从车顶51的金属面离开。并且,在专利文献3的螺旋线圈天线70中,通过形成为使天线元件75在车身板BP上立起的构造,能够使天线元件75从车身板BP的金属面离开。
因而,对于上述车载用天线装置50,从上述天线壳体52的外观来看,像被称作鲨鱼鳍天线那样,使天线的前端从车顶51离开,结果,除了存在天线的占有空间变大的问题之外,还存在外表差等设计性的问题。
通过像上述车载用天线装置50以及上述螺旋线圈天线70那样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的占有空间扩大,也会产生汽车无法进入具有高度限制的立体停车场的问题。
此外,像螺旋线圈天线70那样的棒状天线不仅会导致汽车无法进入立体停车场的情况,而且存在因自动洗车机的旋转刷而破损、勾挂于树木等而破损的顾虑。另外,对于棒状天线,如果卷绕线圈的芯材使用具有弹性的柔软的原材料,则难以遮断而能够使其具有柔软性(安全性)。然而,当使棒状天线能够自由地弯曲时,会产生得利降低、放射效率恶化等问题,特别是在发生了因振动而导致的弯曲的情况下,线圈的卷绕间隔会变得不均匀,因此会招致伴随着阻抗变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沿着移动体的包含导电性材料层的外壳的外部装饰面设置的薄型的平面天线。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天线装置具备:
(1)平板状的放射元件,在该放射元件呈二维地配置有导电性路径;
(2)供电线,该供电线与上述放射元件连接;以及
(3)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保持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以使得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以从移动体的外壳的导电性材料层离开的状态沿着上述外壳的表面或者背面,
(4)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具有:第一根部,该第一根部是自导电性路径的一端起具有规定长度的部分;第二根部,该第二根部是自上述导电性路径的另一端起具有规定长度的部分;以及中间部,该中间部中继着(连接)上述第一根部和上述第二根部,
(5)在上述第一根部以及上述第二根部分别形成有与上述供电线连接的第一供电部以及第二供电部;
(6)在上述中间部形成有具有折返图案的曲折形状的上述导电性路径,
(7)上述支承部件的形成材料是电介质。
另外,上述移动体也可以改称为其移动需要动力的移动式机械,其典型例是汽车,但在移动体的范畴中包含轨道用或者无轨用的所有交通工具、有人或者无人的人造卫星等飞行体、有人或者无人的潜水艇等,其种类并不特别限定。
作为移动体的包含导电性材料层的外壳的典型例,存在作为汽车、飞机、电车、船舶等的主体的形成材料而通用的金属,但只要具备主体所要求的刚性即可,并不限定于金属,上述外壳的范畴也可以包含导电性树脂等。
并且,对于上述“呈二维地配置有……的平板状”的平面,并不限定于二维平面,也可以是切取圆筒面、球面、抛物面、双曲面之类的曲面的一部分而得的具有三维形状的平面。
另外,上述天线装置安装于移动体的外壳的表面或者背面的移动体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畴。
对于本发明的天线装置,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起到能够提供能够沿着移动体的包含导电性材料层的外壳的表面或者背面设置的薄型的平面天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2是简要地示出上述天线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简要地示出上述天线装置的其他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4是简要地示出上述天线装置的其他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5是简要地示出图3以及图4所示的天线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并且将其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天线以从外部装饰的内侧表面隔开距离的状态沿着该内侧表面配设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天线经由绝缘体设置于外部装饰的内侧表面的状态的图。
图8是图10所示的外观结构中的支承车顶(顶棚)的立柱的放大图。
图9是示出在规定位置利用与长边方向交叉的平面H将图8所示的立柱切断的情况下的切断面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图11所示的汽车的车厢的前方侧的外观结构例的图。
图11是对将本发明的天线装置搭载于汽车的情况下的、搭载场所的具体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在具有曲折形状的放射元件内配置短路部件,从而使放射元件内产生多个导电性路径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对用于表示本发明的天线的效果的实验的测定状况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图12所示的天线的比较例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2以及图15的各个天线的VSWR特性的曲线图。
图17是示出使图14所示的电介质的厚度变化后的、具备图12的天线的天线装置的VSWR特性的曲线图。
图18是示出图12的天线的放射图案的曲线图,(a)示出xy面上的放射图案,(b)示出yz面上的放射图案,(c)示出zx面上的放射图案。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的变形例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的其他的变形例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的其他的变形例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22是示出图19、图20以及图21的各个天线的VSWR特性的曲线图。
图23是示出使电介质的厚度变化后的、具备图19的天线的天线装置的VSWR特性的曲线图。
图24是示出图19的天线的放射图案的曲线图,(a)示出xy面上的放射图案,(b)示出yz面上的放射图案,(c)示出zx面上的放射图案。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的其他的变形例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26是示出现有的车载用天线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7是示出图26的车载用天线装置中的FM玻璃天线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8是示出现有的螺旋线圈天线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天线装置的结构例1)
图1是简要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一个结构例的剖视图,示出天线装置1设置于移动体的主体2(外壳)的表面(以下称作外部装饰面)的状态。
上述移动体的典型例是图11所示的汽车601。图1所示的相当于上述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的部位例如是顶棚611、保险杠612、后扰流板613、车门614、后视镜615、行李箱盖616、发动机罩617等。本发明的重要特征在于:在主体2的上述各部位中,不仅在由树脂材料之类的非金属材料形成的部位、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部位也能够沿着其表面配置本发明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其原因在后面详细叙述。
因而,图1是示出将天线装置1设置在由金属之类的导电性材料形成的部位的主体2上的情况下的结构例。以该点作为前提,以下对天线装置1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如图1所示,天线装置1具备天线3和由电介质形成的基座部件5。并且,在主体2的表面具有固定平板状的基座部件5的固定单元(未图示)。
在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与天线3一起一并设置有调谐器部4(收发回路)。进而,天线3和调谐器部4一并设置于基座部件5的上表面(同一面)。此外,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设置有覆盖天线3和调谐器部4的天线罩6。天线3以及调谐器部4被收纳于由基座部件5和天线罩6构成的壳体内。
天线3如参照图12在后面叙述的那样具备呈二维地配置有导电性路径的放射元件215以及与放射元件215连接的供电线221。另外,天线装置1具有挠性。
此外,天线3(此处也可以改称为放射元件215)借助基座部件5的厚度D被保持在自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离开的状态。为了使天线装置1发挥良好的特性,优选使基座部件5的厚度D、换言之为电介质的厚度D在2mm以上,从而使天线3从导体离开。
天线罩6是覆盖天线3的罩部件,由高电容效且高刚性的材料形成。并且,为了确保防水性,天线罩6经由衬垫等密接在基座部件5上或者主体上,例如在图1中以箭头A1、A2所示的多个部位借助螺钉紧固等被固定。
这样,在上述结构例1中,由于能够将天线3在从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离开的状态下以沿着该外部装饰面的方式配置,因此,与作为背景技术介绍的上述车载用天线装置50或者螺旋线圈天线70相比较,能够大幅降低天线装置1的高度H1,能够达成天线装置1的薄型化。
并且,通过形成为将天线3和调谐器部4一并设置在基座部件5的同一面上的结构,能够缩短连接天线3和调谐器部4的导电路径。因而,能够抑制因导电路径而造成的损失,无需考虑天线3和调谐器部4之间的传输路径的阻抗。
(天线装置的结构例2)
图2是简要地示出作为天线装置1的变形例的天线装置10的结构的剖视图。天线装置10相对于天线装置1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天线3由用电介质形成的隔离件11(支承部件)以从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离开的方式保持这点;以及通过使用隔离件11作为支承部件而将上述基座部件5替换成厚度更薄的基座部件12这点。
在天线装置10的情况下,作为存在于天线3和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之间的电介质,在隔离件11的安装部位是隔离件11以及基座部件12,在隔离件11的安装部位以外是空气层以及基座部件12。这样,空气层作为使天线3从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离开的电介质有效地发挥功能,因此即便不存在基座部件12也无妨。
基座部件12的厚度d小于上述基座部件5的厚度D,结果,天线装置10的高度H2小于天线装置1的高度H1,因此,天线装置10与天线装置1相比能够进一步实现薄型化。
另外,对于隔离件11的设置方式,只要包含基座部件12的厚度d在内能够将天线3保持为从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离开2mm以上即可,并无特殊限定。
(天线装置的结构例3)
图3是简要地示出天线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天线装置20具备天线3a和天线罩6a(支承部件、罩部件)。并且,在主体2的表面具有固定天线罩6a的固定单元(未图示)。
天线罩6a与上述天线罩6同样是覆盖天线的罩部件,但也承担着作为保持天线3a的支承部件的作用,以便天线3a以从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离开的状态沿着该外部装饰面。
即,天线3a沿着天线罩6a的内表面(内侧的面)以在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和天线3a之间形成有空间部的状态配置。更详细地说,天线3a在天线罩6a内表面的位于自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离开2mm以上的位置的区域沿着该内表面以带有在从外部装饰面离开的方向上呈凸状的形状的方式配置。结果,如图3所示,天线3a的包含各端面在内的整体都从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离开2mm以上。
由于天线3a如上所述具有挠性,因此能够使用粘接剂或者粘接带等将天线3a粘接固定于天线罩6a的内表面。另外,天线罩6a的形状能够从切取球面、抛物面、椭圆面、双曲面、圆筒面之类的曲面的一部分而得的曲面形状中选择。
由于天线装置20不存在基座部件,因此其高度H3、即天线罩6a的顶部与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之间的距离与将天线配置在基座部件5上的前例的H1以及H2相比进一步缩小。因而,天线装置20的结构能够使天线装置最薄。
另外,在图1~图3所示的结构例中,示出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是平坦面,但当然并不限定于平坦面,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曲面2a。当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呈曲面形状的情况下,该曲面形状可以是切取球面、抛物面、椭圆面、双曲面、圆筒面之类的曲面的一部分而得的曲面形状。
在该情况下,图1所示的基座部件5以及图2所示的基座部件12的形状与曲面2a为相同形状,与之相应,配置在基座部件5或者基座部件12上的天线3的形状也为与曲面2a相同的形状。并且,图3所示的天线罩6a被替换成与该曲面形状相匹配的形状的图4所示的天线罩6b。
另外,为了确保防水性,天线罩6a经由衬垫等密接在主体2上,且例如在图3中以箭头B1、B2所示的多个部位借助螺钉紧固等而被固定。该固定机构对于天线罩6b也同样。
(天线装置的结构例4)
图5是简要地示出作为上述天线装置20的变形例的天线装置30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天线装置20具备天线3b和天线罩6c(支承部件、罩部件)。
天线罩6c具有使扁平的方型的浅盘倒伏于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的形状。其中,天线罩6c的上表面与从上表面大致垂直地垂下的侧面之间的边界(棱线)即角部(边缘部)并不锐利而是带有圆角。更具体地说,如图5中示出的局部放大图那样,上述角部带有曲率半径R在5mm以上的圆角。另外,图5的C表示曲率半径R的中心。
天线3b设置成沿着该带有圆角的角部的内表面形状而从主体2的外部装饰面离开2mm以上。这样,对于本发明的天线,其安装面可以是主体的外部装饰面、也可以是天线罩的内表面,无论是那种情况,如果沿着曲率半径R在5mm以上的曲面安装,则能够维持良好的特性。
(设置天线装置的外壳的背面)
其次,对设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场所为主体2的背面(内饰侧的面或者车厢侧的面)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主体2中,构成车厢的车厢主体的背面通常有内部装饰遮盖,因此不会直接被人眼所看到。因而,对于将天线装置设置在车厢主体的背面的作法,天线装置内置于形成在车厢主体的外部装饰与内部装饰之间的空间内,因此无论是在汽车601的外观上还是在其内观上均不会有损于设计性。
另外,主体2并不限于上述车厢主体,也包括车厢外主体。例如,如图11所示,车厢外主体包括发动机罩617、保险杠612以及后备箱盖616等,与主体2一体化了的后扰流板613可以包含于车厢外主体,也可以包含于作为汽车附件的能够装卸的装饰品。
上述车厢外主体的背面原本就是人眼所看不到的部位,因此通常并不像车厢主体那样由内部装饰覆盖。但是,也能够选择这种车厢外主体的背面来作为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设置场所。
图10是示出汽车601的车厢的前方侧的外观结构例的图。如图10所示,作为将天线装置设置于车内主体的背面的场所的离子,存在车顶内饰Q1、前立柱内饰Q2、或者车门内饰Q3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天线装置的设置位置期望是从金属外部装饰以外的车窗等进入的电波能够绕入而能够较强地接收的位置,例如是车窗、天窗的附近。
(天线装置的结构例5)
图6示出本发明的天线装置100配设于由导体形成的外部装饰101的内侧表面101a的方式。如图6所示,上述天线装置100具备天线100a和作为支承部件的隔离件100b。当上述天线装置100配设于上述外部装置101的内侧表面101a的情况下,天线100a从内侧表面101a离开配置。考虑到上述VSWR特性,所离开的距离(以下称作离开距离)例如设定成2mm。但是,上述离开距离L并不限定于2mm,只要在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的离开距离亦即2mm以上即可。
在上述方式中,只要从上述外部装饰101的内侧表面101a离开2mm以上即可,因此即便是针对比较狭小的空间也能够配设上述天线装置100。因此,对于天线装置100,其设置所需要的空间较少即可,具有较高的设置自由度。
另外,在设置上述离开距离L而设置上述天线装置100的情况下,例如如图6所示,考虑如下的结构:在上述内侧表面101a的适当部位设置具有与上述离开距离L相当的厚度的规定数量的隔离件(绝缘体)100b,将上述天线100a设置在该隔离件100b上,并利用小螺钉等安装部件103将上述天线100a固定于上述隔离件100b。
(天线装置的结构例6)
代替设置上述离开距离L的形态,如图7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在上述外部装饰101的内侧表面101a设置具有与上述离开距离L相当的厚度的片状的绝缘体104,并将上述天线装置100a设置在该片状的绝缘体104上,换言之,以将上述绝缘体104夹设于上述外部装饰101的内侧表面101a与上述天线100a之间的形态构成天线装置100’。
(天线装置的结构例7)
对使用如上的设置方法将上述天线装置100设置于前立柱的例子进行说明。图8是图10所示的外观结构中的支承车顶(顶部)的立柱106的放大图。另外,以下的说明对于上述天线装置100’也同样适用。
如图8所示,上述天线装置100例如能够以内置于立柱106的方式设置。由于立柱106位于距窗玻璃近的位置,因此是能够期待来自外部的电波绕入而能够接收强电波的设置场所。图8中以虚线示出上述立柱106中的能够设置上述天线装置100的部位的一例。图9是示出在规定位置利用与立柱106的长边方向交叉的平面H将立柱106切断后的情况下的切断面的一例的图。
图9所示的立柱106具有由导体构成的上述外部装饰(外部装饰主体)107和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上述车辆用内部装饰108。上述外部装饰107呈截面圆弧状,另一方面,上述内部装饰108呈截面直线状或者截面圆弧状(在图9中示出截面直线状的内部装置)。对于立柱106,在上述外部装饰107的截面的端部和上述内部装饰108的截面的端部彼此抵接的状态下,上述外部装饰107和上述内部装饰108连结,由此,立柱106构成筒状(中空构造)。
能够沿着这种立柱106中的上述外部装饰107的内侧表面107a或者上述内部装饰108的空洞侧表面108a以上述的各设置方式设置上述天线装置100。
即,例如,如图9所示,能够将具备天线100c和片状的绝缘体104a的天线装置100夹着上述绝缘体104a在确保外部装饰107的内侧表面107a和天线100c之间的离开距离在2mm以上的基础上沿着上述内侧表面107a设置。或者,虽然具体情况并未图示,但也能够使用图6所示的上述隔离件100b和小螺钉等安装部件103将上述天线装置100设置于上述外部装饰107的内侧表面107a。
(天线的详细的结构例1)
其次,对如果使放射元件与导体面之间的离开距离至少为2mm,则即便沿着该导体面进行设置也能够维持良好的特性的本发明的天线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然而,天线受其周围的影响较强,因此,以何种方式安装于其搭载部位是重要的事项。
特别是在天线被搭载于由金属板等构成的导体部件上的情况下,无法避免来自导体部件的影响。即,在天线被搭载于导体部件的情况下,与天线单体处于真空的自由空间的情况不同,需要考虑来自该导体部件的影响而设计天线。
因此,对于本发明的天线,在被搭载于导体部件的情况下,形成为考虑了从导体部件受到的影响的结构。结果,如图1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天线的一个实施例的天线201具备平面状(平板状)的放射元件215和与放射元件215连接的供电线221,在放射元件215呈二维地配置有导电性路径(线路),该导电性路径具有由至少一次、更优选为两次以上的折返图案构成的曲折形状(曲折线天线形状、曲折形状部)。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使用使上述导电性路径局部短路的短路部件231(短路部),并决定配置短路部件231的位置以及部位的作法在增加放射元件215的共振点、降低VSWR值的方面是更加优选的。通过该短路部件231的使用,即便在天线201被搭载于导体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可使用带域的扩大。
放射元件215具有从一端连续到另一端的导电性路径,是一条线路。从具有自一端连续到另一端的导电性路径这点出发,也可以说形成为环形状。环形状能够提高天线的得利。进而,放射元件215的整体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作为其部件例如能够使用导体线、导体薄膜或者印刷布线。
在放射元件215的导电性路径中,自放射元件215的一端起具有规定长度的部分(相当于下述的卷入部211的部分)和自放射元件215的另一端起具有规定长度的部分(相当于下述的卷入部211的部分)分别称为第一根部225、第二根部226。进而,从放射元件215除去两个根部225、226后的其余的部分称为中间部。即,中间部中继着第一根部225和第二根部226。
上述中间部的一部分构成具有曲折形状(曲折形状部)的放射部212,上述中间部的其余的一部分构成第一宽幅部213以及第二宽幅部214,另一方面,上述两个根部225、226构成卷入部211。第一宽幅部213和第二宽幅部214相互共有各自的一部分。
对以上的结构进行总结,从放射元件215的一端朝另一端,导电性路径从第一根部225开始依次连续具有第一宽幅部213、第二宽幅部214、放射部212以及第二根部226,第二根部226返回与第一根部225邻接的位置。
在第一根部225处,从一端朝向另一端的导电性路径的伸出方向是图12中的左方向(X轴的负方向),在第二根部226处,从另一端朝向一端的伸出路径的伸出方向是图12中的右方向(X轴的正方向)。即,上述两个伸出方向彼此是相反的方向。
即,在两个根部225以及226的任一个中,它们的延伸方向均已包围供电部222的方式旋转180°。
因此,在收发低频带侧的电波和高频带侧的电波的任一个的情况下,均能够得到关于各自的电波的高放射得利。
此外,对于两个根部225、226的各自的伸出的方向,在第一根部225的情况下,是供电线221从后述的供电部222朝电源侧延伸的方向、即与图12中的左方向(X轴的负方向)相同的方向,在第二根部226的情况下,是与供电线221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具体而言,在卷入部211,在图12中,第一根部225的延伸方向为:自放射元件的上述一端起朝向上方(Z轴的正方向),然后朝向左方向(X轴的负方向、伸出的方向)。即,第一根部225具有朝上方延伸的第一直线部225o1以及自该第一直线部225o1的端部起朝左方向延伸的第一弯曲部225o2(第一后端直线部)。
并且,第二根部226的延伸方向为:自放射元件215的上述另一端起朝向下方(Z轴的负方向),然后朝向右方向(X轴的正方向、伸出方向)。即,第二根部226具有朝下方延伸的第二直线部226o1以及自该第二直线部226o1的端部起朝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弯曲部226o2(第二后端直线部)。
这样,在卷入部211处,在两个根部225、226的任一个,其延伸方向均以围绕供电部222的方式相互朝相反方向旋转90°。
并且,放射元件215的中间部的一部分在放射部212中具有由至少一次、更优选为两次以上的折返图案构成的曲折形状。进而,该曲折形状的折返图案的折返方向(Z轴的正方向或者负方向)与卷入部211处的第二根部226的伸出方向(X轴的正方向)、即第二弯曲部226o2(后端直线部)的方向垂直。
然而,在上述卷入部211中,在两个根部225、226分别形成有上述的供电部222。从连接于供电部222的供电线221朝两个根部225、226的各自供电。
图25中示出该供电线221与供电部222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详细情况。在该连接结构中,构成供电线221的同轴缆线的外部导体122朝上述第一根部225供电,该同轴缆线的内部导体123朝上述第二根部226供电。并且,与外部导体122露出的部分相邻、且由绝缘性外皮覆盖的部分(外部导体122不露出的部分)配置在第一宽幅部213b上。
关于来自供电线221的供电,具体地说,在供电部222,经由同轴缆线的内部导体123对第二根部226施加规定频带的信号,经由外部导体122对第一根部225施加接地电位。
并且,位于供电线221的下方、且与供电线221重叠的第一宽幅部213的线宽(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放射元件125的构成卷入部211以及放射部212的部分的线宽宽。由此,在供电部222,能够实现放射元件215与供电线221之间的阻抗匹配。
第二宽幅部214也与第一宽幅部213同样其线宽形成为比构成卷入部211以及放射部212的部分的线宽宽。
与图12不同,如果是供电线221从供电部222起沿Z轴的负方向延伸的情况,则该第二宽幅部214起到第一宽幅部213的作用。即,在该情况下,可以说:位于供电线221的下方且与供电线221重叠的第二宽幅部214的线宽(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构成卷入部211以及放射部212的部分的线宽宽。
另外,作为天线201的尺寸的一例,图12中的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为92mm,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为52mm。
此外,在放射部212所具有的曲折形状内配置有短路部件231。此处,以下使用图13对该短路部件231的作用进行说明。
(短路部件231的作用)
图13是示出在具有曲折形状的放射元件315内配置短路部件331,从而在放射元件315内产生多个导电性路径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天线301具有作为一条线路的放射元件315以及供电线,该放射元件315具有曲折形状(曲折构造)。即,放射元件315曲折化。在放射元件315,在供电部322连接有上述供电线。
短路部件331使曲折化了的放射元件315的例如不同的两个以上的点(多个点)短路。在图13的例子中,位于短路部件331的两端部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条直线部之间被短路。由此,在放射元件315形成有与第一波长λ1对应的由实线示出的第一通路(第一导电性路径)和与第二波长λ2对应的由虚线示出的第二通路(第二导电性路径)。
这样,在天线301中,在曲折化了的放射元件315中,通过以使多个不同的点彼此短路的方式设置短路部件331,从而增加长度不同的导电性路径的数量,能够增加天线301的共振频率(共振点)的数量。由此,能够提高使用带域中的天线301的VSWR特性。
此处,如上所述,在天线中,当被搭载于导体部件的情况下,存在受到导体部件的影响而使用带域(例如在面向日本的地面数字广播用天线中为470MHz~770MHz,在面向北美的地面数字广播用天线中为470MHz~860MHz,在面向欧洲的地面数字广播用天线中为470~890MHz)中的VSWR特性恶化(VSWR值上升)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的天线301所示,在被曲折化了的放射元件315中,通过以使多个不同的点彼此短路的方式设置短路部件331,能够抑制使用带域中的VSWR特性的恶化(VSWR值的上升)。即,考虑来自导体部件的影响,以在放射元件315附近配置虚设的导电部件的状态,决定在放射元件315中利用短路部件331进行短路的位置而配置短路部件331。由此,长度不同的导电性路径的数量增加,天线301的共振频率增加。结果,即便是在将天线301搭载于导体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导体部件的影响而导致的使用带域中的VSWR特性的恶化(VSWR值的上升)。
在图12所示的天下为你201中,作为如上所述的短路部件331,短路部件231配置在被曲折化了的放射部212。配置该短路部件231的位置以及部位的决定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进行。
短路部件231的配置例如以下述方式决定:在放射元件215经由电介质被配置在金属板上的状态下,使用带域内的各频率的VSWR值小于不配置短路部件231的情况下的VSWR值。更优选以使得当放射元件215经由电介质被配置在金属板上的状态下使用带域内的各频率的VSWR值在3.5以下的方式决定。
更具体地说,将短路部件231临时设置在经由电介质配置在虚设金属板上的放射元件215上,在此基础上,边监视使用带域的VSWR值边使短路部件231移动。进而,当观察到在使用带域内的各频率处VSWR值小于不配置短路部件的情况下的VSWR值的位置的情况下,将该短路部件231固定在该位置。另一方面,当并未观察到在使用带域内的各频率处VSWR值小于不配置短路部件的情况下的VSWR值的位置的情况下,将所使用的短路部件231更换为形状或尺寸不同的短路部件并反复进行上述的尝试。
短路部件231是使放射元件215的规定的位置彼此短路的部件,例如能够使用金属材料等导电材料。短路部件231例如与放射元件215直接接触而使放射元件215短路。
此处,以下对调查短路部件231的有无和VSWR特性之间的关系而得的实验结果进行说明。
(因短路部件的有无而带来的效果)
在该实验中,如图14所示,在350mm×250mm的作为导体部件的金属板403上经由电介质层402搭载天线,形成天线装置401。电介质层402的情况后述。另外,如果天线装置401的尺寸为100mm×50mm左右,则在将天线装置401搭载于汽车的发动机罩等导体部件上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与将天线装置401搭载于350mm×250mm的导体部件上时大致相同的特性。
天线装置401使用图12所示的天线201以及图15所示的天线501,并分别测定VSWR特性。另外,对于图15的天线501,除了未设置设置于图12的天线201的短路部件231这点以外,具有与图12的天线201相同的结构。
图16是示出天线201以及天线501的各VSWR特性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在图16中,“有短路部件”的曲线是天线201的测定结果,“无短路部件”的曲线是天线501的测定结果。另外,在该测定时,电介质层402的厚度d为5mm,介质常数εr为1。
从图16所示的实验结果可知:通过在天线201配置短路部件231而产生短路,相对于地面波数字电视带域(470MHz~770MHz),在800MHz以下的带域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
但是,在天线501中,在大约650MHz~750MHz的频带也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因此在该频带能够进行良好的收发。认为这是由于天线501具备具有曲折形状的导电性路径的放射元件215而带来的效果。
在天线501的情况下,形成为良好的频带为大约650MHz~750MHz的结果,但这只不过是一例。即,通过曲折的形状的设计,能够以各种方式改变使VSWR在3.5以下的频率的值和范围。因而,根据使用频带,也可以没有短路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同一平面上的相邻的多个点短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并不相邻的多个点短路。例如也可以利用并非直线形状的短路部件进行短路、或者将呈两层构造的短路部件配置于与天线201不同的面从而借助层间导通来使离开的两个以上的点短路。
通过以这种方式决定配置短路部件231的位置以及部位,发现了能够增加放射元件215的共振点、降低VSWR值的更优选的效果。通过该短路部件231的使用,即便是在天线201被搭载于导体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可使用带域的扩大。
(因电介质的厚度而带来的效果)
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如图14所示在天线装置401与作为导体部件的金属板403之间设置电介质层402,即便将天线装置401与导体部件(金属板403)之间的距离缩小至数mm的程度也能够实现具有耐受实用的VSWR特性的天线装置。此时,电介质层402的介质常数εr优选设定在1以上10以下。这是因为:如果使介质常数εr大于10,则无法忽视放射效率的降低。
图17中示出使电介质层402的厚度d变化,并测定各厚度d下的天线装置401的VSWR特性的测定结果。此处,在天线装置401中使用图12的天线201。
并且,作为厚度d,准备d=无限大(∞)、d=5mm、d=2mm、d=0mm的4个条件。另外,d=无限大是意味着天线201与金属板403之间的距离无限大、即不存在金属板403的状况的条件。并且,d=0mm是意味着天线201以经由尽可能薄的绝缘膜等绝缘部件与金属板403接触的方式进行搭载的状况的条件。即,d=0mm表示天线201的导体部分与金属板403不直接接触而保持绝缘状态,且天线201与金属板403尽可能地接近的状态的距离。
如图17所示,可知:在d=无限大、d=5mm的2个条件中,在470MHz~770MHz的带域中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并且,可知:即便是在d=2mm的情况下,除去670MHz附近的带域之外,在470MHz~770MHz的带域中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据此,可得出如下结论。
如果d=无限大、即天线201并未被搭载于金属板403,则天线201不会受到来自金属板402的影响。换言之,如果天线201从距金属板403无限远的位置起逐渐接近金属板403,越接近金属板403则承受的来自金属板403的影响应当也越强。
因而,根据图17的结构,可以说,如果使天线201与金属板403之间的电介质层402的厚度d、即天线201与金属板403之间的距离在5mm以上,则在470MHz~770MHz的带域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并且,如果使天线201与金属板403之间的距离在2mm以上,则除了一部分的例外区域之外,在470MHz~770MHz的带域中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
此处,图17示出在使用介质常数εr为大约2~3的厚度在1mm以下的天线基材的情况下,利用介质常数εr=大约1的材料(发泡苯乙烯等)设置基材以外的间隔、即电介质层402的厚度d的情况下的特性。
因而,在图17所示的特性中,当厚度d=2mm时,在670MHz附近VSWR劣化,但在本发明中并非670MHz带域的VSWR肯定劣化。这是因为:图17所示的特性能够通过使短路部件、曲折形状、天线基材的介质常数εr以及厚度、电介质层402的介质常数εr等最优化来进行调整。
图18是示出图12所示的天线201的550MHz带域的放射图案的曲线图。(a)示出图14所示的xyz坐标系的xy面中的放射图案,(b)示出yz面中的放射图案,(c)示出zx面中的放射图案。此时的电介质层402的厚度d为5mm,介质常数εr为1。并且,图18中所示的Eθ表示相对于垂直偏振波V的天线的放射功率,Eφ表示相对于水平偏振波H的天线的放射功率,Etotal表示天线的总放射功率。
根据图18可知:在xy面的放射图案、yz面的放射图案、zx面的放射图案的任一个中,均实现了放射无方向性。
图19示出作为天线201的变形例的天线201a。以下,针对与上述的天线201不同的部分,在以下进行详细说明,而对于同样的部分则省略说明。
对于天线201a的尺寸,在图19中的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的尺寸为83mm、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的尺寸为56mm。
在卷入部211a中,在放射元件215a的两个各部225a、226a的各个形成有供电部222a。从与供电部222a连接的供电线221a对两个供电部225a、226a的各个供电。
另外,第一根部225a具有第一直线部225a1以及第一弯曲部225a2(第一后端直线部)。第一直线部225a1以及第一弯曲部225a2对应于图12所示的第一根部225的第一直线部225o1以及第一弯曲部225o2。同样,第二根部226a具有第二直线部226a1以及第二弯曲部226a2(第二后端直线部)。第二直线部226a1以及第二弯曲部226a2对应于图12所示的第二根部226的第二直线部226o1以及第二弯曲部226o2。
供电线221a从供电部222a延伸的方向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供电线221不同,是图19的Z轴的负方向。
因此,两个根部225a、226a的伸出的方向均与图12中供电线221延伸的方向正交,而与供电线221a延伸的方向平行。
并且,第一宽幅部213a形成在供电线221a的下方,与供电线221a重叠的部分的线宽(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构成卷入部211a以及放射部212a的部分的线宽宽。
另外,与图19不同,供电线221a也可以从供电部222a朝X轴的负方向延伸。
此外,在放射部212a所具有的曲折形状内配置有短路部件231a以及短路部件232a。该短路部件231a以及短路部件232a的作用与上述的短路部件231相同。
其次,针对因短路部件231a以及232a的有无而VSWR特性提高了多大程度,发明人等进行了实验。以下对实验结果进行说明。
(因短路部件的有无而带来的效果)
与天线201相同,如图14所示,发明人等经由电介质层402将天线装置401搭载于350mm×250mm的金属板403上。
在天线装置401中使用图19所示的天线201a、图20所示的天线502以及图21所示的天线503,并分别测定VSWR特性。图20的天线502除了在放射部212a的曲折形状部内未配置图19的短路部件232a这点以外具有与图19的天线201a相同的结构。并且,图21的天线503除了在放射部212a的曲折形状部内未配置短路部件短路部件231a以及232a这点以外具有与图19的天线201a相同的结构。
图22示出天线201a、天线502以及天线503的各VSWR特性的测定结果。在图22中,“有短路部件”的曲线是天线201a的测定结果,“无短路部件”的曲线是天线503的测定结果,“无第二短路部件”的曲线是天线502的测定结果。另外,在该测定时,电介质层402的厚度d是5mm,介质常数εr为1。
如图22所示,首先,根据“无第二短路部件”的曲线可知:通过配置短路部件231a而产生短路,在地面波数字电视带域(470MHz~770MHz)中的低频带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
此外,根据“有短路部件”的曲线可知:通过配置短路部件232a而产生短路,在地面波数字电视带域(470MHz~770MHz)中的高频带也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
但是,根据“无短路部件”的曲线,如上所述,即便在天线503中,在大约550MHz~620MHz的频带以及大约680MHz~770MHz的频带也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因此在该频带能够进行良好的收发。认为这是由于天线503具备具有曲折形状的导电性路径的放射元件215a而带来的效果。因而,根据使用频带,短路部件的设置数量能够在包含0的范围变更。
(因电介质的厚度而带来的效果)
图23中示出使电介质层402的厚度d变化而得的各厚度d的天线装置401的VSWR特性的测定结果。此处,在天线装置401中使用图19的天线201a。
并且,作为厚度d,准备d=无限大(∞)、d=5mm、d=2mm、d=0mm的4个条件。
如图23所示,在d=无限大、d=5mm的2个条件中,在420MHz~920MHz的带域中能够将VSWR抑制在3.1以下。
并且,在d=无限大、d=5mm、d=2mm的3个条件中,在420MHz~870MHz的带域中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
据此,可以说:如果使天线201a与金属板403之间的距离在2mm以上,则在420MHz~870MHz的带域中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在使用介质常数εr为大约2~3的厚度在1mm以下的天线基材的情况下,且利用介质常数εr=大约1的材料(发泡苯乙烯等)设置基材以外的间隔、即电介质层402的厚度d的情况下的特性。
另外,即便在d=0mm的情况下,在450MHz附近的频带,在大约520MHz~690MHz以及大约750MHz~830MHz等频带能够将VSWR抑制在3.5以下,能够进行良好的收发。因而,在不将使用频带限定于特定的频带也无妨的情况下,能够将本发明的具备曲折形状的放射元件的天线在与导电体面之间保持绝缘的状态下尽量接近设置。
图24是示出图19所示的天线201a的550MHz带域的放射图案的曲线图。(a)示出图14所示的xyz坐标系的xy面中的放射图案,(b)示出yz面的放射图案,(c)示出zx面的放射图案。此时的电介质层402的厚度d为5mm,介质常数εr为1。
根据图24可知:在xy面的放射图案、yz面的放射图案、zx面的放射图案的任一个中均实现了放射无方向性。
(变形例)
图25示出作为图12所示的天线201的变形例的天线504。以下,对与上述天线201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同样的部分则省略说明。
在天线504中,第一宽幅部213b以及卷入部211b的在Z轴周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天线201的第一宽幅部213以及卷入部211长。因而,第一宽幅部213b以及卷入部211b的Z轴正方向侧的上端部从放射元件215的Z轴正方向侧的上端部的位置朝Z轴正方向侧突出。
并且,天线201的短路部件231作为独立的部件设置,但是,在天线504中,在Z轴负方向侧的下端部,利用与形成放射元件215b的导电性路径相同的材料形成有与导电性路径一体化了的短路部231c。此外,将沿着Z轴折返的相邻地并行的两条导电性路径一体化成一条,形成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为一条导电性路径的宽度的大致3倍的短路部231d。自不必说,一体化成一条的情况下的并行的导电性路径的条数可以适当调整以便得到良好的VSWR特性。上述短路部231c的在X轴方向上的长度也同样能够适当调整。
这样,对于不将短路部件形成为独立的部件,而是利用与导电性路径相同的材料与导电性路径一体化地形成的方案,由于能够同时形成导电性路径和短路部件,因此制造工序变得简单。
[总结]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移动体具备:
(1)平板状的放射元件,在该放射元件呈二维地配置有导电性路径;
(2)供电线,该供电线与上述放射元件连接;以及
(3)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保持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以使得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以从移动体的外壳的导电性材料层离开的状态沿着上述外壳的表面或者背面,
(4)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具有:第一根部,该第一根部是自导电性路径的一端起具有规定长度的部分;第二根部,该第二根部是自上述导电性路径的另一端起具有规定长度的部分;以及中间部,该中间部中继着上述第一根部和上述第二根部,
(5)在上述第一根部以及上述第二根部分别形成有与上述供电线连接的第一供电部以及第二供电部;
(6)在上述中间部形成有具有折返图案的曲折形状的上述导电性路径,
(7)上述支承部件的形成材料是电介质。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精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天线装置的天线形成为具备上述(1)、(2)的结构的天线,并使上述(1)所述的放射元件具有上述(4)~(6)的结构,即便是在将天线以沿着移动体的包含导电性材料层的外壳(外部装饰)的表面或者背面、换言之为沿着外壳的外部装饰侧的面或者外壳的移动体室内侧的面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良好的灵敏度以及无方向性,能够看到能够提高VSWR特性的频带。另外,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用途可以是收发自适应、发送专用或者接收专用的任一个。
此外,还发现:如果利用以电介质作为形成材料的支承部件保持上述放射元件,以使得上述放射元件以从上述外壳的表面或者背面离开的状态沿着该面,则能够抑制从上述导电性材料层受到的不良影响,呈现良好的VSWR特性的频带变宽。
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针对移动体的包含导电性材料层的外壳的表面或者背面设置高灵敏度且无方向性的特性良好的薄型的天线装置。
特别是对于将天线装置设置于外壳的背面、即外壳的移动体室内侧(内部装饰侧)的面的情况,如果举出例如移动体为汽车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则即便是汽车的车门、车顶或者立柱等形成在金属板与车厢侧的内部装饰之间的狭窄空间,也容易以使得本发明的平板状的放射元件以从外壳的背面离开的状态沿着该背面的方式设置天线装置。即便在将天线装置设置在这种狭窄空间中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高灵敏度且无方向性的良好的特性。
因而,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具备相对于移动体的外壳的设置自由度非常高的优点。
另外,在使上述放射元件从上述外壳的表面或者背面离开的情况下,在天线与表面或者背面之间,作为电介质层可以存在有空气层,也可以将空气层替换成固体的电介质层。
在放射元件与外壳之间夹设有空气层的结构中,上述支承部件形成为在放射元件与上述表面或者背面之间局部设置的隔离件的形态,在放射元件与外壳之间夹设有固体的电介质层的结构中,形成为该电介质层自身构成上述支承部件的形态。
并且,作为在放射元件与上述外壳的表面之间夹设有空气层的结构,能够采用将上述支承部件形成为天线装置的罩部件、或者覆盖上述外壳的一部分的罩部件的形态。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中,优选在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设置有用于使上述曲折形状的导电性路径短路的短路部。
由此,长度不同的导电性路径的数量增加,结果能够增加天线的共振点,因此能够进一步扩大天线装置的可使用频带。
在该情况下,当在曲折形状的导电性路径上配置用于产生短路部位的一个或者多个短路部时,能够以使得天线的共振点增加的方式、或者以使得天线的共振点增加并且使用带域内的VSWR值降低的方式决定配置短路部的位置以及部位。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中,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中,上述第一根部以及第二根部形成包围上述供电部的卷入部,此外,在上述第一根部以及上述第二根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与连接于上述供电部的供电线重叠的位置处的上述导电性路径的宽度比其他的位置处的宽度宽的宽幅部。
由此,能够实现供电部处的放射元件与供电线之间的阻抗匹配,通过这样做,能够使天线的VSWR值降低、即能够进一步提高VSWR特性。
因此,能够在实现天线的高放射得利的同时提高其VSWR特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扩大天线装置的可使用频带。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中,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是从一端到另一端连续的一条线路的结构。
由此,在具有从一端到另一端连续的导电性路径的放射元件中,通过在其两端侧形成上述供电部,与具有环形状的环状天线装置同样,能够实现高放射得利。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中,优选上述放射元件相对于上述外壳的表面或者背面的离开距离至少为2mm。
由此,即便是在将天线装置搭载于导体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发现能够将VSWR值抑制在3.5以下的可使用频带。
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上述天线装置具有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将上述支承部件固定于上述外壳,上述支承部件是平板状的基座部件,上述放射元件沿着上述基座部件的表面被固定。
另外“沿着上述基座部件”的术语也可以改称为以与上述基座部件的二维或者三维的扩展方式同样的二维或者三维的扩展方式。
由此,由于在放射元件与外壳之间作为电介质层夹设有基座部件,因此,在将天线装置设置于例如汽车的车体等金属部件上的情况下,电介质层能够抑制来自金属部件的不良影响。由此,天线装置能够维持良好的VSWR特性。
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上述天线装置具有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将上述支承部件固定于上述外壳,上述支承部件是覆盖上述外壳的表面的一部分的罩部件,在上述罩部件的内侧,在上述罩部件与上述外壳的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部,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沿着上述罩部件的内侧的面被固定。
由此,在将天线装置设置于移动体的外壳的上述表面的情况下,能够将从防水以及保护的观点来看不可或缺的罩部件有效地活用做抑制从导电性材料层承受的不良影响的上述支承部件。
另外,在该结构中,在放射元件与外壳之间作为电介质层夹设有空气层。由此,天线装置能够维持良好的VSWR特性。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中,上述放射元件的平板状也可以包含赋予了曲率的弯曲形状,在该情况下,上述弯曲性状的曲率半径在5mm以上即可。
如果像这样沿着曲率半径在5mm以上的曲面安装放射元件,则天线装置能够维持良好的特性。
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还具有收发电路,该收发电路经由上述供电线与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连接,上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和上述收发电路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由此,能够实现还具备收发电路的天线装置的薄型化。并且,与将放射元件和收发电路配置在不同的面上的形态相比较,能够进一步缩短连接放射元件和收发电路的导电路径,因此无需考虑放射元件与收发电路之间的传输路径的阻抗。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通过对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搭载于移动体的收发无线电波用的天线装置。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应用于搭载了能够在包括VHF广播带域和UHF地面数字广播带域的各种频带进行收发的、带有显示功能的无线装置的移动体用的天线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10、20、30:天线装置;2:主体(外壳);3、3a、3b:天线;4:调谐器部(收发电路);5:基座部件(支承部件);6a、6b、6c:天线罩(支承部件);11:隔离件(支承部件);12:基座部件(支承部件);201、201a:天线;211、211a:卷入部(第一区域);213:第一宽幅部(宽幅部);214:第二宽幅部(宽幅部);221、221a:同轴缆线(供电线);222、222a:供电部;225、225a:第一根部;226、226a:第二根部;225o2:第一弯曲部(第一后端直线部);226o2:第二弯曲部(第二后端直线部);231、231a、231c、231d、232a:短路部件(短路部);401:天线装置;402:电介质层(电介质);501、502、503、504:天线;601:汽车(移动体)。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装置具备:
平板状的放射元件,在该放射元件呈二维地配置有导电性路径;
供电线,该供电线与所述放射元件连接;以及
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保持所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以使得所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以从移动体的外壳的导电性材料层离开的状态沿着所述外壳的表面或者背面,
所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具有:第一根部,该第一根部是自导电性路径的一端起具有规定长度的部分;第二根部,该第二根部是自所述导电性路径的另一端起具有规定长度的部分;以及中间部,该中间部中继着所述第一根部和所述第二根部,
在所述第一根部以及所述第二根部分别形成有与所述供电线连接的第一供电部以及第二供电部;
在所述中间部形成有具有折返图案的曲折形状的所述导电性路径,
所述支承部件的形成材料是电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曲折形状的导电性路径短路的短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中,
所述第一根部以及所述第二根部形成包围所述供电部的卷入部,
此外,在所述第一根部以及所述第二根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与连接于所述供电部的供电线重叠的位置处的所述导电性路径的宽度比其他的位置处的宽度宽的宽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是从一端到另一端连续的一条线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射元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的表面或者背面的离开距离至少为2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装置具有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将所述支承部件固定于所述外壳,
所述支承部件是平板状的基座部件,
所述放射元件沿着所述基座部件的表面被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装置具有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将所述支承部件固定于所述外壳,
所述支承部件是覆盖所述外壳的表面的一部分的罩部件,
在所述罩部件的内侧,在所述罩部件与所述外壳的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部,
所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沿着所述罩部件的内侧的面被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以5mm以上的曲率半径弯曲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装置还具有收发电路,该收发电路经由所述供电线与所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连接,
所述平板状的放射元件和所述收发电路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10.一种移动体,其特征在于,
在移动体的外壳的表面或者背面安装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
CN2011800552270A 2010-11-19 2011-11-18 天线装置以及搭载有天线装置的移动体 Pending CN1032105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9588 2010-11-19
JP2010-259588 2010-11-19
PCT/JP2011/076714 WO2012067243A1 (ja) 2010-11-19 2011-11-18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を搭載した移動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0543A true CN103210543A (zh) 2013-07-17

Family

ID=46084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52270A Pending CN103210543A (zh) 2010-11-19 2011-11-18 天线装置以及搭载有天线装置的移动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49748A1 (zh)
EP (1) EP2629369A4 (zh)
JP (1) JP5779189B2 (zh)
CN (1) CN103210543A (zh)
WO (1) WO20120672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0713A (zh) * 2018-02-19 2020-09-04 株式会社友华 车载用天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49993A (ja) * 2012-08-31 2014-03-17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WO2014192949A1 (ja) * 2013-05-31 2014-12-0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窓フレーム
WO2014192948A1 (ja) * 2013-05-31 2014-12-0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窓フレーム
JP2015020674A (ja) * 2013-07-22 2015-02-02 株式会社クボタ 農作業車
US10305176B2 (en) 2014-05-20 2019-05-28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Conformal antennas for unmanned and piloted vehicles and method of antenna operation
KR20160041654A (ko) * 2014-10-08 2016-04-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루프 안테나
KR101637785B1 (ko) * 2014-12-22 2016-07-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하이브리드 도어
JP6378152B2 (ja) * 2015-09-25 2018-08-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平面アンテナ体の車両配置構造
JP2017108268A (ja) 2015-12-09 2017-06-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420523B2 (ja) * 2016-02-19 2018-11-07 株式会社ヨコオ アンテナ装置
US10403968B2 (en) 2016-03-28 2019-09-03 Taoglas Group Holdings Limited Antenn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corporating into a body panel
DE102017002994A1 (de) 2016-03-28 2017-09-28 Taoglas Group Holdings Antennensysteme und Verfahren zum lntegrieren in einen Karosserieteil
DE102016118629A1 (de) * 2016-06-09 2017-12-14 Hirschmann Car Communication Gmbh Kommunikationssystem eines Fahrzeuges mit verbessertem Wärmemanagement
JP6894212B2 (ja) * 2016-11-08 2021-06-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平面アンテナ体
GB2567796A (en) * 2017-07-25 2019-05-01 Siemens Rail Automation Holdings Ltd Retrofitting a train with an external antenna
JP6594390B2 (ja) * 2017-10-02 2019-10-23 株式会社Subaru アンテナ装置
US10710456B2 (en) * 2018-01-24 2020-07-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bile device monitoring during vehicle operation
US11223113B2 (en) * 2019-06-28 2022-01-11 Steiner Enterprises Roof mounted antenna for recreational vehicles and the like
WO2022135687A1 (en) * 2020-12-22 2022-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 improved electronic component package arrangem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5807A (zh) * 2005-02-01 2006-08-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曲折线天线
CN1825701A (zh) * 2005-02-22 2006-08-3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带护罩的天线装置及天线护罩
CN1871743A (zh) * 2001-09-28 2006-11-29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天线线圈及使用该天线线圈的射频识别用标签、应答器用天线
TW200812150A (en) * 2006-08-29 2008-03-01 Univ Nat Sun Yat Sen An internal meandered loop antenna for multiband operation
CN101262235A (zh) * 2008-04-22 2008-09-10 蒋小平 汽车顶置天线装置及其天线放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4711U (zh) * 1984-10-01 1986-05-02
JP2000022431A (ja) * 1998-07-01 2000-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JP4138998B2 (ja) 1999-04-05 2008-08-27 株式会社ヨコオ 自動車用アンテナ
SE514956C2 (sv) * 1999-09-27 2001-05-21 Volvo Personvagnar Ab Antennenhet för mottagande av elektromagnetiska signaler i ett fordon
US6603440B2 (en) * 2000-12-14 2003-08-05 Protura Wireless, Inc. Arrayed-segment loop antenna
JP2008022430A (ja) 2006-07-14 2008-01-31 Nippon Antenna Co Ltd 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US8235299B2 (en) * 2007-07-04 2012-08-0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and component for wireless IC device
JP5053009B2 (ja) 2007-09-18 2012-10-1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用テレビアンテナ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JP2009246844A (ja) * 2008-03-31 2009-10-22 Asahi Glass Co Ltd 自動車用高周波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自動車用の窓ガラス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1743A (zh) * 2001-09-28 2006-11-29 三菱麻铁里亚尔株式会社 天线线圈及使用该天线线圈的射频识别用标签、应答器用天线
CN1815807A (zh) * 2005-02-01 2006-08-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曲折线天线
CN1825701A (zh) * 2005-02-22 2006-08-30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带护罩的天线装置及天线护罩
TW200812150A (en) * 2006-08-29 2008-03-01 Univ Nat Sun Yat Sen An internal meandered loop antenna for multiband operation
CN101262235A (zh) * 2008-04-22 2008-09-10 蒋小平 汽车顶置天线装置及其天线放大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0713A (zh) * 2018-02-19 2020-09-04 株式会社友华 车载用天线装置
CN111630713B (zh) * 2018-02-19 2024-01-05 株式会社友华 车载用天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67243A1 (ja) 2012-05-24
EP2629369A4 (en) 2017-09-13
JP5779189B2 (ja) 2015-09-16
US20130249748A1 (en) 2013-09-26
JPWO2012067243A1 (ja) 2014-05-19
EP2629369A1 (en)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0543A (zh) 天线装置以及搭载有天线装置的移动体
KR100871233B1 (ko) 일체형 다목적 서비스 차량 안테나
Rabinovich et al. Automotive antenna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JP4741466B2 (ja) 自動車のための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US6809692B2 (en) Advanced multilevel antenna for motor vehicles
US20130249749A1 (en) Antenna integrated harness
JPH11346114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5516576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車両用窓ガラス、並びに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の給電構造
Leelaratne et al. Multiband PIFA vehicle telematics antennas
US6160518A (en) Dual-loop multiband reception antenna for terrestrial digital audio broadcasts
US9490527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antenna system
JP5115359B2 (ja)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車両用窓ガラス板
KR19990006883A (ko) 안테나 장치
Pell et al. Advancements in automotive antennas
JP2011091557A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212725547U (zh) 一种圆极化微带天线及obu装置及车辆玻璃
WO2012067242A1 (ja) アンテナの取付構造
JP4713368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5690843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を搭載した移動体
CN114069190A (zh) 一种圆极化微带天线及obu装置及车辆玻璃
Ibrahim Design of a Compact Multi-band (Cellular 5G/GNSS/V2X) Antenna and Rigorous Analysis of Antenna Performance on Glass Roofs for Vehicular Platforms
JPH02152304A (ja) 無線通信用室内アンテナ
JP2006295712A (ja) ドア内蔵車載アンテナ
JPH04332203A (ja) 移動体アンテナ
KR100357780B1 (ko) 차량유리에 부착되는 안테나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