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2058B - 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02058B CN103202058B CN201180051268.2A CN201180051268A CN103202058B CN 103202058 B CN103202058 B CN 103202058B CN 201180051268 A CN201180051268 A CN 201180051268A CN 103202058 B CN103202058 B CN 1032020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on apparatus
- transmission block
- mobile station
- harq
- physical up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能以单一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中,移动站装置接收到使一部分的上行链路数据无效的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高效地进行HARQ。移动站装置接收由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特定的传输块处于无效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对于与特定的传输块对应的HARQ进程设置ACK。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GPP)中探讨了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的演进(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TE)”,或“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EUTRA)”。)。在LTE中,作为从基站装置到移动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的通信方式,使用作为多载波发送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方式。另外,在LTE中,作为从移动站装置到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使用作为单载波发送的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
在LTE中,使用将在接收侧解码失败的数据不丢弃而将该解码失败的数据与所重传的数据进行组合来解码的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基站装置使用以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所发送的上行链路许可(ULgrant)以及以PHICH(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所发送的HARQ指示符,对移动站装置指示上行链路数据(或者称为“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或“传输块”。)发送用的信道即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初始发送或重传。
基站装置接收由移动站装置发送的PUSCH。基站装置以PHICH(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来发送表示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的成败的HARQ指示符。HARQ指示符表示ACK(肯定应答)或NACK(否定应答)。在基站装置对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成功的情况下,HARQ指示符表示ACK。在基站装置对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失败的情况下,HARQ指示符表示NACK。移动站装置在通过以PHICH进行了接收的HARQ指示符而表示了NACK的情况下,或以上行链路许可被指示了PUSCH的重传的情况下,进行PUSCH的重传。基站装置能对移动站装置设定上行链路数据的最大发送次数。在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次数达到了最大发送次数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将上行链路数据从HARQ缓冲器清除。
在3GPP中,探讨了利用比LTE更宽的频带以及在上行链路中利用多个收发天线,来实现更高速的数据的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先进)(LTE-A)”,或“Advanced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A-EUTRA)”。)。在LTE-A中,寻求具有与LTE之后向兼容性(backwardcompatibility)。也就是,在LTE-A中,寻求LTE-A的基站装置能与LTE-A以及LTE两者的移动站装置同时进行无线通信、以及LTE-A的移动站装置能与LTE-A以及LTE两者的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另外,LTE-A中探讨了使用与LTE相同的信道结构。
在LTE-A中,探讨了为了使上行链路的频率利用效率得以提高而对PUSCH使用MIMO(多入多出)SM(空间复用)。通过使用MIMOSM,移动站装置能对1个PUSCH空间复用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来进行发送。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按照以同一PUSCH所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每一个来独立进行HARQ。要按照以同一PUSCH所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每一个来独立进行HARQ,需要基站装置针对每个上行链路数据来发送HARQ指示符,并将表示基站装置对上行链路数据是初始发送还是重传的与HARQ关联的信息包含于同一上行链路许可进行发送。非专利文献2提出了在对上行链路使用MIMOSM时,按照空间复用于同一PUSCH上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每一个来执行独立的HARQ进程。
在非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通过将能指示以同一PUSCH发送多个上行链路许可的上行链路许可(ULgrant)中所含的信息设置为特定的码点(值),来使一部分的上行链路数据无效(disable)。在由基站装置使一部分的上行链路数据无效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遵照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以PUSCH来发送未被无效的上行链路数据。
先行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nvestigationofLayerShiftingandHARQSpatialBundhngforULSU-MIMO″,3GPPTSGRANWGlMeeting#60,R1-101655,February22-26,2010.
非专利文献2:″IntroductionofULspatialmultiplexinginMAC″,3GPPTSGRANWG2Meeting#71bis,R2-105464,October11-15,2010.
非专利文献3:″ULSU-MIMOtransmissionmodesandcontrolsignalling″,3GPPTSGRANWGlMeeting#62bis,R1-105535,October11-15,2010.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移动站装置接收到使一部分的上行链路数据无效的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进行怎样的动作是不明确的。而若根据由基站装置发送的上行链路许可以及HARQ指示符而移动站装置怎样动作不明确,则存在不能在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执行准确的HARQ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对在能以单一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中,移动站装置接收到使一部分的上行链路数据无效的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能高效地进行HARQ的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进行应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遵照本发明的某局面,移动站装置能以单一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接收由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特定的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对于与特定的传输块对应的HARQ进程设置ACK。
(2)遵照本发明的另一局面,移动站装置能以单一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接收由基站装置发送的、表示针对传输块的ACK或NACK的应答信息、以及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应答信息对于特定的传输块表示NACK、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特定的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对于与特定的传输块对应的HARQ进程设置ACK。
(3)优选地,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为表示仅以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单一的传输块的格式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使单一的传输块以外的传输块无效。
(4)优选地,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为能表示以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的格式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使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内的特定的字段的值所决定的传输块无效。
(5)优选地,给定数量是2。
(6)优选地,特定的字段包含对针对传输块的调制以及编码方式相关的信息进行映射的字段。
(7)优选地,特定的字段包含对表示针对传输块的初始发送或重传的信息进行映射的字段。
(8遵照本发明的又一局面,无线通信方法用于移动站装置,移动站装置能以单一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具有:由移动站装置接收由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特定的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由移动站装置对于与特定的传输块对应的HARQ进程设置ACK的步骤。
(9)遵照本发明的又一局面,无线通信方法用于移动站装置,移动站装置能以单一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具有:由移动站装置接收由基站装置发送的、表示针对传输块的ACK或NACK的应答信息、以及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在应答信息对于特定的传输块表示NACK、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特定的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由移动站装置对于与特定的传输块对应的HARQ进程设置ACK的步骤。
(10)遵照本发明的又一局面,集成电路用于移动站装置,移动站装置能以单一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集成电路具有:接收由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功能;以及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特定的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对于与特定的传输块对应的HARQ进程设置ACK的功能。
(11)遵照本发明的又一局面,集成电路用于移动站装置,移动站装置能以单一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集成电路具有:接收由基站装置发送的、表示针对传输块的ACK或NACK的应答信息、以及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功能;以及在应答信息对于特定的传输块表示NACK、且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特定的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对于与特定的传输块对应的HARQ进程设置ACK的功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移动站装置使用同一PUSCH将多个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至基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中,移动站装置接收到使一部分的上行链路数据无效的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能高效地进行HARQ。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说明映射至本发明中的DCI格式4内的字段上的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上行链路的HARQ进程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HARQ进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变换部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参照图1,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移动站装置1A~1C、以及基站装置3。图1示出了,在从基站装置3到移动站装置1A~1C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中分配有: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signal:S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ReferenceSignal:DLRS)、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Channel:PB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PDS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MulticastChannel:PM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PCFICH)、以及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HybridARQIndicatorChannel:PHICH)。
另外,图1示出了在从移动站装置1A~1C到基站装置3的无线通信(上行链路)中分配有: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ReferenceSignal:ULRS)、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PRACH)。以下,将移动站装置1A、1B、1C合称为“移动站装置1”。
将基站装置3与移动站装置1能使用上述信道以及信号来进行通信的范围称为“小区”。另外,基站装置3可以通过将能使用上述信道以及信号与移动站装置1进行通信的范围分割为多个来构成多个小区。另外,基站装置3可以通过在频域上将频带分割为多个来构成多个小区。
同步信号用于移动站装置1取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i)移动站装置1取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或用于(ii)移动站装置1测量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或用于(iii)移动站装置1进行PDSCH或PDCCH的传播路径校正。PBCH是为了广播移动站装置1公共使用的控制参数(系统信息)(广播信道:BCH)而使用的物理信道。PBCH以40ms间隔被发送。40ms间隔的定时在移动站装置1中被盲检测(blinddetection)。
PDCCH是用于发送下行链路分配(也称为“downlinkassignment”或“downlinkgrant”。)以及上行链路许可(uplinkgrant)等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DCI)的物理信道。下行链路分配由表示与针对PDSCH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相关的信息(调制编码方案:MCS)以及无线资源的分配的信息等构成。上行链路许可由表示与针对PUSCH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相关的信息、以及无线资源的分配的信息等构成。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使用多个格式。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格式称为“DCI格式(DCIformat)”。例如,作为上行链路许可的DCI格式,准备:移动站装置1以1个发送天线端口来发送PUSCH的情况下使用的DCI格式0、以及移动站装置1对PUSCH使用MIMOSM(多入多出空间复用)来发送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使用的DCI格式4等。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单一的(1个)PUSCH空间复用2个上行链路数据,但也可以空间复用比2多的数量的上行链路数据。移动站装置1对于PDCCH同时监视DCI格式0和DCI格式4。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DCI格式0的情况下,使用1个发送天线端口来发送PUSCH。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DCI格式4的情况下,使用多个发送天线端口(MIMOSM)来发送PUSCH。
“MIMOSM”是指,对于通过多个发送天线端口以及多个接收天线端口而实现的多个空间维度的信道来复用多个信号进行收发的技术。在此,“天线端口”示出了用于信号处理的逻辑上的天线。1个天线端口既可以由1个物理上的天线来构成,又可以由多个物理上的天线来构成。使用了MIMOSM的发送侧的装置进行用于对多个信号形成适当的空间信道的处理(称为预编码(precoding))。另外,该发送侧的装置将进行了预编码的处理而得到的多个信号使用多个发送天线来进行发送。使用了MIMOSM的接收侧的装置进行用于对于使用多个接收天线而接收的多个信号将以空间维度的信道进行复用后的信号进行适当地分离的处理。
PDS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息(PagingChannel:PCH)、以及不以PBCH广播的(也就是BCH以外的)系统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物理信道。PMCH是用于发送与MBMS(多媒体多播广播业务)相关的信息(多播信道:MCH)的物理信道。PCFICH是用于发送表示配置PDCCH的区域的信息的物理信道。PHICH是用于发送表示由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1个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的成败的HARQ指示符的物理信道。基站装置3在以同一PUSCH接收到多个空间复用后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将针对每个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的PHICH向移动站装置1进行发送。
在基站装置3对PUSCH中所含的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成功了的情况下,HARQ指示符表示ACK(ACKnowledgement)。在基站装置3对PUSCH中所含的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失败的情况下,HARQ指示符表示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i)由基站装置3取上行链路的时域的同步,用于(ii)由基站装置3测量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用于(iii)由基站装置3进行PUSCH或PUCCH的传播路径校正。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使用码复用,使用多个不同的码。例如,通过对预定的基础序列周期性地移位(称为循环移位)来生成多个码。此时,通过不同的移位量的循环移位来生成多个不同的码。
PUCCH是用于发送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QualityInformation)、表示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的请求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以及表示由移动站装置1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的解码的成败的ACK/NACK等的,用于通信的控制的信息即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ControlInformation:UCI)的物理信道。
PUS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以及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信道。PRACH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物理信道。PRACH以移动站装置1取与基站装置3在时域上的同步为最大目的而被使用。PRACH除此以外还用于初始接入、越区切换、重连请求、以及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的请求。
上行链路数据(UL-SCH)以及下行链路数据(DL-SCH)等是传输信道。将以PUSCH来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单位以及以PDSCH来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ransportblock)”。传输块是在MAC(介质接入控制)层中进行处理的单位。按每个传输块来进行HARQ(重传)的控制。另外,将在上行链路数据(UL-SCH)以及下行链路数据(DL-SCH)等的MAC层中所处理的数据的单位也称为“MACPDU(协议数据单元)”。MACPDU由多个MACSDU(服务数据单元)构成。
在物理层中,传输块与码字建立对应。另外,在物理层中,按每个码字进行编码等的信号处理。传输块尺寸是传输块的比特数。移动站装置1根据通过表示上行链路许可以及下行链路分配中所含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信息而示出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Block;PRB)的数量、以及MCS(MCS&RV)来辨识传输块尺寸。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DCI格式4(上行链路许可)中所含的信息。
图2是说明映射至本发明中的DCI格式4内的字段的信息的一例的图。图2所示的字段按照从图2中最上面记载的字段起顺次被映射至信息比特。资源块分配(Resourceblockassignment)是表示分配给PUSCH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Block:PRB)的信息。比特数(xbit)根据小区内用于上行链路的通信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来计算。
经调度的PUSCH用的TPC命令(TPC(发送功率控制)commandforscheduledPUSCH)是用于控制PUSCH的发送功率的参数。DMRS用的循环移位以及正交码索引(CyclicshiftforDM-RSandOCCindex)是用于计算在与PUSCH一并被发送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所使用的循环移位的量以及正交码(OCC)的参数。CQI请求(CQIrequest)是在发送通过该上行链路许可来表示无线资源(物理资源块)的分配的PUSCH的子帧中,请求移动站装置1以任一个PUSCH来发送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的信息。
多群集标志(Multiclusterflag)是用于切换由资源块分配来表示物理资源块的分配的方法的信息。通过多群集标志上所设置的值,来切换是通过资源块分配表示频域上连续的物理资源块的分配还是表示非连续的物理资源块的分配。
MCS&RV(调制编码方案冗余版本)和NDI(新数据指示符)按照在通过该上行链路许可而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的PUSCH上所空间复用的每个上行链路数据进行准备。在图2中,对第1传输块和第2传输块(第1HARQ进程和第2HARQ进程)各自准备MCS&RV和NDI。MCS&RV是表示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和冗余版本的信息。NDI是表示上行链路数据的初始发送或重传的信息。预编码信息(Precodinginformation)是表示对于以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的PUSCH所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预编码的信息。
移动站装置1根据NDI是否已被翻转(toggle),来识别被基站装置3指示了PUSCH的初始发送与重传中的哪一个。移动站装置1在接收到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中所含的NDI进行存储。此时,移动站装置1在已存储了NDI的情况下,在判定NDI是否已被翻转后盖写成新的NDI。“NDI已被翻转”是指,已存储的NDI与所接收的NDI的值不同。“NDI未被翻转”是指,已存储的NDI与所接收的NDI的值相同。
在NDI已被翻转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视作该上行链路许可指示了传输块的初始发送。在NDI未被翻转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判定为该上行链路许可指示了传输块的重传。以下,将NDI已被翻转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上行链路许可指示了初始发送”。以下,将NDI未被翻转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上行链路许可指示了重传”。
以下,说明对本实施方式的DCI格式附加CRC(循环冗余校验)的方法。
对于DCI格式的净荷附加根据DCI格式的净荷而计算的16比特的CRC奇偶校验比特。附加至DCI格式的净荷的CRC奇偶校验比特以16比特的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来进行加扰。附加了CRC奇偶校验比特后的DCI格式在经编码以及调制后以PDCCH进行发送。
RNTI用于(i)判别DCI格式的种类,用于(ii)判别DCI格式的用途,或用于(iii)判别通过DCI格式中所含的分配PDSCH或PUSCH的无线资源的信息而被分配无线资源的移动站装置1。移动站装置1根据对于相同的DCI格式的上行链路许可或下行链路分配所附加的CRC奇偶校验比特是以哪一个RNTI进行了加扰,来判别DCI格式的种类和/或DCI格式的用途。
例如,对以给定的次数(例如,1次)分配PUSCH的资源的上行链路许可所附加的CRC奇偶校验比特以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来进行加扰。基站装置3对移动站装置1各自设定C-RNTI。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HARQ进程。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的HARQ进程的概略图。参照图3,图3中的横轴是时域。以格子状的线所阴影化的四边形表示PHICH。以右斜线所阴影化的四边形表示PDCCH(上行链路许可)。未阴影化的四边形表示PUSCH(上行链路数据)。对PHICH、PDCCH、以及PUSCH所附的编号0至15表示各物理信道所对应的HARQ进程的编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具体而言16个)HARQ进程独立地同时动作。
PUSCH所对应的HARQ进程的编号与上行链路的子帧的编号建立对应。在图3中,针对每1个子帧,将2个HARQ进程(与第1传输块对应的HARQ进程以及与第2传输块对应的HARQ进程)建立对应。DCI格式4所对应的第1传输块与0号至7号的HARQ进程相关联。DCI格式4所对应的第2传输块与8号至15号的HARQ进程相关联。以下,将第1传输块所关联的HARQ进程称为“第1HARQ进程”。将第2传输块所关联的HARQ进程称为“第2HARQ进程”。此外,DCI格式0仅与第1HARQ进程对应。也就是,DCI格式0仅用于第1传输块的控制,不能用于第2传输块的控制。
PHICH以及PDCCH(上行链路许可)所对应的HARQ进程的编号与下行链路的子帧的编号建立对应。1个子帧中最大发送2个PHICH(针对第1传输块的PHICH以及针对第2传输块的PHICH)。在1个子帧中,针对第1传输块的DCI格式0、与针对第1传输块以及第2传输块的DCI格式4不同时发送。
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对应的HARQ进程的编号偏移了4个。另外,针对相同的HARQ进程的PHICH、PDCCH(上行链路许可)、以及PUSCH以8ms(8子帧、8TTI(传输时间间隔))间隔来发送。
HARQ进程分别与1个缓冲器(以下,称为HARQ缓冲器。)相关联。移动站装置1将以PUSCH所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保存至与该PUSCH对应的HARQ进程的HARQ缓冲器。移动站装置1保存以对应的PDCCH而最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基站装置3将以PUSCH接收、且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保存至与该PUSCH对应的HARQ进程的HARQ缓冲器。基站装置3保存以对应的PDCCH最后发送的上行链路许可。
例如,在图3中,移动站装置1以第n个下行链路的子帧来接收用于指示与0号和8号的HARQ进程相关的初始发送的PDCCH(上行链路许可)。移动站装置1以第n+4个上行链路的子帧来遵照该PDCCH(上行链路许可)进行与0号和8号的HARQ进程相关的PUSCH的初始发送。移动站装置1以第n+8个下行链路的子帧来接收与0号的HARQ进程相关的PHICH和与8号的HARQ进程相关的PHICH和/或PDCCH(上行链路许可)。移动站装置1以第n+12个上行链路的子帧,遵照该PHICH或PDCCH(上行链路许可),来控制与0号和/或8号的HARQ进程相关的PUSCH的发送。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在接收到用于指示以同一PUSCH对2个上行链路数据进行空间复用的1个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视作接收到针对所空间复用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每一个的2个上行链路许可。也就是,移动站装置1在接收到与多个上行链路数据对应的1个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视作接收到与针对上行链路数据各自的上行链路许可,并按每个上行链路数据来执行独立的HARQ进程。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HARQ进程的动作的流程图。移动站装置1按每个HARQ进程来进行图4的处理。参照图4,若开始HARQ进程的处理,则移动站装置1接收与HARQ进程对应的PHICH,并将接收到的PHICH中所含的HARQ指示符所示的ACK或NACK设置为HARQ反馈(步骤S100)。接下来,移动站装置1判定是否检测到发往本装置的上行链路许可(步骤S101)。移动站装置1在判定为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步骤S101中为“是”),对检测到的上行链路许可进行存储(store),并设置NACK来作为HARQ反馈(步骤S102)。在步骤S102之后,移动站装置1遵照已存储的上行链路许可来以PUSCH进行上行链路数据的初始发送或重传(步骤S104)。
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的上行链路许可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的初始发送的情况下,不依赖于被设置为HARQ反馈的ACK或NACK,来决定要以PUSCH发送的新的上行链路数据。移动站装置1将该决定出的上行链路数据存储至HARQ缓冲器,遵照所检测的上行链路许可来以PUSCH进行上行链路数据的初始发送。
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的上行链路许可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情况下,不依赖于被设置为HARQ反馈的ACK或NACK,遵照所检测的上行链路许可,以PUSCH重传HARQ缓冲器中所存储的上行链路数据。移动站装置1在HARQ缓冲器空闲的情况下,不依赖于检测到的上行链路许可是指示了初始发送还是指示了重传,而决定要以PUSCH发送的新的上行链路数据。移动站装置1将该决定出的上行链路数据存储至HARQ缓冲器,遵照所检测的上行链路许可来进行PUSCH的初始发送。
移动站装置1在步骤S101中判定为未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判定将ACK和NACK中的哪一个设置为HARQ反馈(步骤S103)。移动站装置1在判定为步骤S103中NACK被设置为HARQ反馈、且HARQ缓冲器非空闲的情况下,遵照所存储的上行链路许可,将HARQ缓冲器中所存储的上行链路数据以PUSCH进行重传(步骤S104)。移动站装置1在判定为步骤S103中ACK被设置为HARQ反馈、或HARQ缓冲器空闲的情况下,不进行PUSCH的发送而保持与HARQ进程对应的HARQ缓冲器的内容(步骤S105)。
移动站装置1在步骤S104以及步骤S105之后,在与该HARQ进程对应的下一下行链路的子帧中返回至步骤S100(步骤S106),接收针对HARQ进程的PHICH。此外,在与HARQ进程关联的HARQ缓冲器空闲时,接通移动站装置1的电源后HARQ进程连一次还未被用于与基站装置3的通信的情况下,以及ACK被设置为HARQ反馈等情况下,在步骤S100中,移动站装置1不接收与该HARQ进程对应的PHICH。此外,移动站装置1在以步骤S105保持了HARQ缓冲器的内容后接收到用于指示重传的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能将所保持的HARQ缓冲器的内容以PUSCH进行重传。
将移动站装置1检测到用于指示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上行链路许可、且移动站装置1遵照检测出的上行链路许可来重传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形称为“自适应HARQ”。将移动站装置1未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且对HARQ反馈设置了NACK、遵照已存储的上行链路许可来重传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形称为“非自适应HARQ”。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不以单一的子帧来使初始发送和非自适应HARQ同时动作。另外,移动站装置不以单一的子帧来使自适应HARQ和非自适应HARQ同时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通过将与MIMOSM对应的DCI格式4的特定的信息设置成特定的码点(值),能对移动站装置1指示不进行与DCI格式4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使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无效(disable))。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3在使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无效的情况下,将针对指示了DCI格式4中所含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的上行链路数据的NDI进行翻转,将MCS&RV的值设置为‘29’。以下,将针对某上行链路数据的NDI被翻转、MCS&RV的值被设置成‘29’的情形称为“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
移动站装置1检测用于对利用了1个PUSCH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进行控制的DCI格式4(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的DCI格式4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的情况下,在被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的HARQ进程中不进行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对于与该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对应的HARQ进程设置ACK。另外,移动站装置1将通过DCI格式4而被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处于无效的上行链路数据保持于HARQ缓冲器。
例如,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的DCI格式4指示了基于第1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且未指示基于第2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的情况下,(i)不以通过DCI格式4而示出了无线资源分配的PUSCH来进行基于第1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进行基于第2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ii)对于第1HARQ进程设置ACK,(iii)对于第2HARQ进程设置NACK,(iv)保持与第1HARQ对应的HARQ缓冲器以及与第2HARQ对应的HARQ缓冲器的内容。
移动站装置1检测用于对利用了1个PUSCH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进行控制的DCI格式4(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的DCI格式4指示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且接收到针对被指示了该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的上行链路数据的NACK(请求重传的应答信息)的情况下,使该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无效。
例如,移动站装置1在针对通过DCI格式4而被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的上行链路数据的HARQ指示符示出了ACK的情况下,不发送该上行链路数据,而对于对应的HARQ进程设置ACK,并保持HARQ缓冲器的内容。移动站装置1在针对通过DCI格式4而被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的上行链路数据的HARQ指示符示出了NACK的情况下,不发送该上行链路数据,对于对应的HARQ进程设置ACK,并保持HARQ缓冲器的内容。也就是,关于通过DCI格式4而被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无效的上行链路数据,即使HARQ指示符示出了NACK,也不进行基于非自适应HARQ的重传。也就是,移动站装置不以单一的子帧来使非自适应HARQ、与自适应HARQ或初始发送这两者同时动作。
移动站装置1检测用于对利用了单一的PUSCH的第1以及第2上行链路数据发送(HARQ进程)进行控制的DCI格式4(第1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移动站装置1在该DCI格式4指示了第2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的情况下,不仅使该第2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无效,还在与该第2上行链路数据对应的HARQ进程的HARQ缓冲器中保持该第2上行链路数据。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指示了该第2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的DCI格式4(第1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之后检测到用于指示针对该第2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DCI格式4(第2控制信息)的情况下,遵照用于指示针对该第2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的DCI格式4(第2控制信息),来重传第2上行链路数据(自适应HARQ)。
也就是,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用于对针对被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无效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进行指示的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遵照所检测的上行链路许可,能通过自适应HARQ来重新开始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此外,移动站装置1在被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无效的情况下,不接收针对未曾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PHICH。由此,移动站装置1不能通过非自适应HARQ来重新开始被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无效的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
移动站装置1在某HARQ进程中最后接收到的DCI格式(HARQ进程所存储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0)所控制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数量、与下次接收到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4)所控制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即使接收到DCI格式(例如DCI格式4)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也对上行链路数据进行初始发送。
例如,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用于仅对利用了单一的(1个)PUSCH的第1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第1HARQ进程)进行控制的DCI格式0(第3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情况下,通过第1HARQ进程来发送第1上行链路数据,并且使基于第2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第2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无效。进而,移动站装置1在以检测到针对第1HARQ进程的DCI格式0之后的子帧而检测到对于第2HARQ进程指示初始发送或重传的DCI格式4的情况下,即使在第2HARQ进程的HARQ缓冲器中存储有上行链路数据,(i)也取得新的上行链路数据,(ii)将该取得的上行链路数据存储至HARQ进程,(iii)遵照所检测的DCI格式4来进行新的上行链路数据的初始发送,(iv)对于HARQ进程设置NACK。
也就是,移动站装置1在第1HARQ进程和第2HARQ进程的两者的HARQ缓冲器中存储有上行链路数据、进而检测到针对第1HARQ进程的DCI格式0的情况下,基于DCI格式0来进行基于第1HARQ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对于第1HARQ进程设置ACK。此时,移动站装置1不接收针对第2HARQ进程的PHICH。由此,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DCI格式0之后,不能通过非自适应HARQ来重新开始基于第2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
另外,此时,移动站装置1既可以清空第2HARQ进程的HARQ缓冲器,也可以清除所存储的上行链路许可,还可以设置ACK。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用于仅对该第1上行链路数据发送进行控制的DCI格式0(第3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之后,检测DCI格式4(第4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移动站装置1在检测到的DCI格式4(第4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对于第2HARQ进程指示了初始发送或重传的情况下,不发送第2HARQ进程的HARQ缓冲器中所保持的第2上行链路数据,而进行新取得的上行链路数据(第3上行链路数据)的初始发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参照图5,移动站装置1构成为包括:上级层处理部101、控制部103、接收部105、发送部107、收发天线109、以及变换部111。上级层处理部101构成为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HARQ控制部1013、以及HARQ存储部1015。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变换部11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参照图6,变换部111构成为包括:上行链路许可分割部1111、与第1HARQ进程对应的HARQ信息变换部1113、以及与第2HARQ进程对应的HARQ信息变换部1115。
上级层处理部1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输出至发送部207。另外,上级层处理部101进行介质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层的处理。另外,上级层处理部101基于以PDCCH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等,为了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上级层处理部101将该生成的控制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3。上级层处理部101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进行本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进行C-RNTI等的RNTI的管理。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配置于上行链路的各信道的信息。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将该生成的信息输出至发送部107。
上级层处理部101所具备的HARQ控制部1013进行上行链路的HARQ进程的管理。上级层处理部101所具备的HARQ存储部1015具有与HARQ控制部1013所管理的上行链路的HARQ进程各自关联的HARQ缓冲器。HARQ存储部1015存储与HARQ进程各自关联的上行链路许可或HARQ反馈(ACK或NACK)。此外,下行链路的HARQ进程与本实施方式无关,故省略说明。
HARQ控制部1013按每个HARQ进程来进行以下的动作。HARQ控制部1013将以PUSCH所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输入至HARQ缓冲器。HARQ控制部1013使从变换部111输入的以PHICH所接收到的HARQ指示符所示的ACK或NACK、以及以PDCCH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存储至HARQ存储部1015。HARQ控制部1013基于存储于HARQ存储部1015的ACK或NACK、以及上行链路许可,来遵照图4的流程图进行HARQ的控制。
HARQ控制部1013将发送PUSCH的上行链路的子帧的编号(定时)、与HARQ进程建立对应。HARQ控制部1013从下行链路的子帧内的多个PHICH当中,根据PUSCH的物理资源块的分配、以及与PUSCH进行时间复用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相关的上行链路许可中所含的信息,来决定与该HARQ进程对应的PHICH。HARQ控制部1013根据检测到上行链路许可的下行链路的子帧的编号(定时)以及检测到的上行链路许可的DCI格式的种类,来决定所检测的上行链路许可所对应的HARQ进程。
变换部111对从接收部输入的HARQ指示符和上行链路许可进行变换。变换部111将该变换后的HARQ指示符和上行链路许可输出至上级层处理部101的HARQ控制部1013。变换部111所具备的上行链路许可分割部1111在从接收部105输入了DCI格式0的情况下,将所输入的DCI格式0输出至HARQ信息变换部1113。
上行链路许可分割部1111在从接收部105输入了DCI格式4的情况下,将所输入的DCI格式4分割成针对第1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和针对第2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上行链路许可分割部1111将针对第1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向HARQ信息变换部1113进行输出。上行链路许可分割部1111将针对第2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向HARQ信息变换部1115进行输出。
在针对第1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含有针对第1HARQ进程的MCS&RV及NDI、以及资源块分配等的、针对第2HARQ进程的MCS&RV以及NDI以外的DCI格式4中所含的信息。在针对第2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含有针对第2HARQ进程的MCS&RV及NDI、以及资源块分配等的、针对第1HARQ进程的MCS&RV以及NDI以外的DCI格式4中所含的信息。
在对于与某子帧对应的HARQ进程而最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例如DCI格式0)所控制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数量、与下次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例如DCI格式4)所控制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上行链路许可分割部1111进行以下的处理。即,上行链路许可分割部1111即使接收到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4)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的重传,也将用于指示接收到的重传的上行链路许可变换成用于指示初始发送的上行链路许可。上行链路许可分割部1111将通过该变换而得到的上行链路许可输出至HARQ信息变换部1113和/或HARQ信息变换部1115。
变换部111所具备的HARQ信息变换部1113对从接收部105输入的针对第1HARQ进程的HARQ指示符、以及从上行链路许可分割部1111输入的针对第1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进行变换。HARQ信息变换部1113将变换后的针对第1HARQ进程的HARQ指示符和/或针对第1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输出至第1HARQ进程。
在所输入的针对第1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指示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的情况下,即使HARQ指示符未被输入,或HARQ指示符示出了ACK,HARQ信息变换部1113也仅将表示NACK的HARQ指示符输出至第1HARQ进程。
在所输入的针对第1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未指示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或未输入针对第1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HARQ信息变换部1113将所输入的针对第1HARQ进程的HARQ指示符和/或上行链路许可直接输出至第1HARQ进程。变换部111所具备的HARQ信息变换部1115对于所输入的针对第2HARQ进程的HARQ指示符和/或上行链路许可进行与HARQ信息变换部1113相同的处理。HARQ信息变换部1115将变换后的针对第2HARQ进程的HARQ指示符和/或针对第2HARQ进程的上行链路许可输出至第2HARQ进程。
控制部103基于来自上级层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生成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3通过将已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来对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进行控制。接收部105遵照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来对经由收发天线109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以及解码。接收部105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级层处理部101。
接收部105遵照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收发天线109而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以及解码。接收部105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级层处理部301。接收部105将解码后的PHICH中所含的HARQ指示符和/或解码后的PDCCH中所含的上行链路许可输出至变换部111。接收部105将解码后的PDCCH中所含的上行链路许可以外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解码后的PDSCH中所含的下行链路数据输出至上级层处理部101。
发送部107遵照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发送部107对从上级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发送部107对通过该编码以及调制而得到的、PUCCH、PUSCH、以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将通过该复用而得到的信号经由收发天线109发送至基站装置3。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参照图7,基站装置3构成为包括:上级层处理部301、控制部303、接收部305、发送部307、以及收发天线309。另外,上级层处理部301构成为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HARQ控制部3013、以及HARQ存储部3015。
上级层处理部301进行介质接入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层的处理。另外,上级层处理部301为了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上级层处理部301将已生成的控制信息输出至控制部303。上级层处理部301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生成配置于下行链路的PDSCH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RRC信号、以及MACCE(控制单元)。或者,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从上级节点取得配置于下行链路的PDSCH的下行链路数据、RRC信号、以及MACCE。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将已生成或取得的、配置于下行链路的PDSCH的下行链路数据、RRC信号、以及MACCE输出至发送部307。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进行各移动站装置1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进行对移动站装置1分配C-RNTI等RNTI的管理。
上级层处理部301所具备的HARQ控制部3013进行移动站装置1各自的上行链路的HARQ进程的管理。上级层处理部301所具备的HARQ存储部3015具有与HARQ控制部3013所管理的上行链路的HARQ进程各自对应的多个软缓冲器。此外,下行链路的HARQ进程与本实施方式无关,故省略说明。HARQ控制部3013将从接收处理部305输入的以PUSCH所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入至软缓冲器。HARQ控制部3013使用附加于上行链路数据的检错码(循环冗余校验码)来判定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是否已成功。
HARQ控制部3013在判定为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已成功的情况下,生成表示ACK的HARQ指示符。在此情况下,HARQ控制部3013将该生成的表示ACK的HARQ指示符输出至发送部307。HARQ控制部3013在判定为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失败的情况下,生成表示NACK的HARQ指示符。在此情况下,HARQ控制部3013将该生成的表示NACK的HARQ指示符输出至发送部307。HARQ控制部3013在判定为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失败的情况下,变更无线资源分配、以及调制方式及编码率相关的信息。HARQ控制部3013可以经由控制部303来控制发送部307,以发送用于指示包含变更后的信息在内的重传的上行链路许可。
HARQ控制部3013在从接收部305输入了移动站装置1中所重传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对软缓冲器中所存储的上行链路数据与所重传的上行链路数据进行合成。HARQ控制部3013基于该合成的结果,来判定上行链路数据的解码是否已成功。HARQ控制部3013将移动站装置1发送PUSCH的上行链路的子帧的编号(定时)、与HARQ进程的编号建立对应。
HARQ控制部3013对于某HARQ进程,从多个PHICH当中,根据PUSCH的物理资源块的分配、以及与PUSCH进行时间复用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相关的上行链路许可中所含的信息,来决定用于发送与该HARQ进程对应的ACK/NACK的PHICH。
控制部303基于来自上级层处理部301的控制信息,来生成用于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303通过将已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来对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进行控制。
接收部305遵照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收发天线309而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PUCCH、PUSCH)进行分离、解调、以及解码。接收部305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级层处理部301。发送部307遵照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发送部307对从上级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发送部307对通过该编码以及调制而得到的、PHICH、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将通过该复用而得到的信号经由收发天线309将信号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接收到指示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无效的上行链路许可时,即使接收表示NACK的HARQ指示符,也使该上行链路数据发送无效,对于该上行链路数据所对应的HARQ进程设置ACK。由此,能可靠地阻止该上行链路数据发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最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例如DCI格式0)所控制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数量、与下次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例如DCI格式4)所控制的上行链路数据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即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许可指示了重传,也进行上行链路数据的初始发送。由此,通过使与单一的子帧对应的第1HARQ进程与第2HARQ进程遵照不同的上行链路许可来发送上行链路数据,能避免同时以不同的无线资源来发送不同的上行链路数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以及移动站装置1中动作的程序可以是对CPU(中央处理器)等进行控制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而且,将由这些装置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临时地存放于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其后,临时存放于RAM的信息被容纳至FlashROM(只读存储器)等各种ROM或HDD(硬盘驱动器),并根据需要由CPU读出,来进行修正/写入。
此外,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并予以执行来实现。此外,在此所谓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于移动站装置1或基站装置3中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操作系统)和周边设备等硬件。
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的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的存储装置。进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可以包括:(i)像在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且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以及(ii)像成为在此情况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持一段时间的介质。另外,上述程序可以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进而还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系统中已记录的程序进行组合而能实现前述的功能。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实现为典型的集成电路即LSI。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地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集成来芯片化。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手法不限于LSI,还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在因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还能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尽管以上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具体的构成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设计变更等。
标号说明
1,1A,1B,1C移动站装置、3基站装置、101上级层处理部、1011无线资源控制部、1013HARQ控制部、1015HARQ存储部、103控制部、105接收部、107发送部、111变换部、1111上行链路许可分割部、1113HARQ信息变换部、1115HARQ信息变换部、301上级层处理部、3011无线资源控制部、3013HARQ控制部、3015HARQ存储部、303控制部、305接收部、307发送部。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站装置,是能以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3)的移动站装置(1),所述移动站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上级层处理单元,执行针对所述传输块的HARQ进程;以及
变换单元,在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所述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向所述上级层处理单元传递针对所述传输块的AC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在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为表示以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一个传输块的格式的情况下,所述变换单元视作所述一个传输块以外的传输块无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所述给定数量是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在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为能表示以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的格式的情况下,所述变换单元视作基于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内的特定的字段的值所决定的传输块无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
所述特定的字段包含对与针对所述传输块的调制以及编码方式相关的信息进行映射的字段。
6.一种移动站装置,是能以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3)的移动站装置(1),所述移动站包括:
接收单元,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表示针对所述传输块的ACK或NACK的HARQ指示符、以及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上级层处理单元,执行针对所述传输块的HARQ进程;以及
变换单元,在所述HARQ指示符对于所述传输块表示NACK、且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所述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向所述上级层处理单元传递针对所述传输块的ACK。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在所述HARQ指示符对于所述传输块表示ACK、且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所述传输块并非无效的情况下,所述变换单元还向所述上级层处理单元传递针对所述传输块的ACK。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中,在所述HARQ指示符对于所述传输块表示NACK、且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所述传输块并非无效的情况下,所述变换单元向所述上级层处理单元传递针对所述传输块的NACK。
9.一种用于移动站装置(1)的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1)能以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3),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由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由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所述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由所述移动站装置设置针对所述传输块的ACK的步骤。
10.一种用于移动站装置(1)的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1)能以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3),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由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表示针对所述传输块的ACK或NACK的HARQ指示符、以及由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HARQ指示符对于所述传输块表示NACK、且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所述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由所述移动站装置设置针对所述传输块的ACK的步骤。
11.一种用于移动站装置(1)的集成电路,移动站装置(1)能以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3),所述集成电路具有:
接收由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单元;以及
在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所述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设置针对所述传输块的ACK的单元。
12.一种用于移动站装置(1)的集成电路,移动站装置(1)能以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将至给定数量为止的传输块发送至基站装置(3),所述集成电路具有:
接收表示针对所述传输块的ACK或NACK的HARQ指示符、以及由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单元;以及
在所述HARQ指示符对于所述传输块表示NACK、且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所述传输块无效的情况下,设置针对所述传输块的ACK的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43768 | 2010-10-29 | ||
JP2010243768A JP5009410B2 (ja) | 2010-10-29 | 2010-10-29 | 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PCT/JP2011/074528 WO2012057122A1 (ja) | 2010-10-29 | 2011-10-25 | 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2058A CN103202058A (zh) | 2013-07-10 |
CN103202058B true CN103202058B (zh) | 2016-08-03 |
Family
ID=4599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51268.2A Active CN103202058B (zh) | 2010-10-29 | 2011-10-25 | 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9320031B2 (zh) |
EP (1) | EP2635067B1 (zh) |
JP (1) | JP5009410B2 (zh) |
CN (1) | CN103202058B (zh) |
TW (1) | TWI502917B (zh) |
WO (1) | WO201205712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19501B2 (en) * | 2010-03-29 | 2014-08-26 | Lg Electronics Inc. | Effective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supporting uplink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
KR101231487B1 (ko) * | 2010-06-03 | 2013-02-07 | (주)휴맥스 | 차분 선부호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지원하는 기지국 |
JP5009410B2 (ja) * | 2010-10-29 | 2012-08-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EP2709300B1 (en) * | 2011-05-12 | 2016-07-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same |
WO2015103746A1 (en) * | 2014-01-08 | 2015-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mall mbsfn enhancement |
CN104170306B (zh) * | 2014-01-29 | 2017-06-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
WO2015134907A1 (en) | 2014-03-06 | 2015-09-1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Full duplex oper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
WO2016082085A1 (zh) * | 2014-11-24 | 2016-06-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
AU2014414143A1 (en) * | 2014-12-15 | 2017-06-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resource scheduling in multiple time instances |
CN107736073B (zh) * | 2015-08-12 | 2020-07-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基站、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
WO2017024582A1 (zh) * | 2015-08-13 | 2017-0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及基站 |
US10291299B2 (en) | 2015-09-07 | 2019-05-14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0784987B2 (en) | 2015-09-24 | 2020-09-22 | Idac Holdings, Inc. | Methods for enhanced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systems |
US10652922B2 (en) * | 2016-01-29 | 2020-05-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 uplink grant after the last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WO2017132978A1 (en) | 2016-02-05 | 2017-08-10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7295676B (zh) * | 2016-03-31 | 2019-07-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EP3455972B1 (en) | 2016-05-12 | 2023-01-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ps with skipping transmissions and adaptive harq |
US10660009B2 (en) * | 2016-08-12 | 2020-05-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inkage and indication of HARQ packet transmissions and parameters for URLLC in NR |
WO2018058583A1 (en) * | 2016-09-30 | 2018-04-05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and implementing of new ue category |
CN110463102B (zh) * | 2017-03-24 | 2022-06-2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harq-ack反馈的方法、设备和介质 |
JP2020107918A (ja) * | 2017-04-21 | 2020-07-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6972643B2 (ja) * | 2017-05-02 | 2021-11-24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10425935B2 (en) * | 2017-05-02 | 2019-09-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figuring a nominal number of resource elements in a data channel |
WO2018221953A1 (en) * | 2017-05-30 | 2018-12-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receiving uplink data |
JP2019004320A (ja) * | 2017-06-15 | 2019-01-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
JP7094673B2 (ja) * | 2017-09-08 | 2022-07-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EP3534626B1 (en) * | 2017-11-10 | 2021-10-0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Processing method in data replic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
WO2019160644A1 (en) * | 2018-02-14 | 2019-08-22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without grant |
US11838239B2 (en) * | 2018-07-16 | 2023-12-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HARQ-ACK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10819473B2 (en) | 2018-08-01 | 2020-10-27 |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 Disabling, using a designated proces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acknowledgments for packets for which acknowledgements are supported at network or higher layer |
CN110830179B (zh) * | 2018-08-10 | 2022-03-22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基站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KR102744309B1 (ko) | 2019-01-16 | 2024-12-1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위계층 전송결과에 의한 패킷 삭제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21034016A1 (ko) * | 2019-08-16 | 2021-02-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사용자기기,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그리고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기지국 |
CN111092692A (zh) * | 2019-11-08 | 2020-05-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息指示方法、通信节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4142A (zh) * | 2007-01-09 | 2009-11-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道的配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74078B1 (en) * | 1998-04-17 | 2002-04-16 | Direct Wireless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links |
US6947446B2 (en) * | 2001-01-16 | 2005-09-20 | Motorola, Inc. | Slot format and acknowledgement method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MXPA05008613A (es) * | 2003-02-13 | 2005-11-04 | Nokia Corp | Sistema y metodo para la deteccion de senales de enlace ascendente mejorada y potencia de senales de enlace ascendente reducida. |
US7184792B2 (en) * | 2004-02-10 | 2007-0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layed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fter physical layer reconfiguration |
KR100913094B1 (ko) | 2006-10-02 | 2009-08-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의 재전송 방법 |
WO2008105420A1 (ja) * | 2007-03-01 | 2008-09-04 | Ntt Docomo, Inc.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KR101531503B1 (ko) * | 2007-09-10 | 2015-06-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harq를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
PL2086145T3 (pl) * | 2008-01-30 | 2019-06-28 |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 Sposób do nadawania informacji sterujących łącza w dół |
KR100905385B1 (ko) | 2008-03-16 | 2009-06-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의 효율적인 전송방법 |
US8537853B2 (en) * | 2008-03-20 | 2013-09-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ide information bits of ACK and NACK bits in multiple ACK/NACK transmission |
WO2009126902A2 (en) | 2008-04-11 | 2009-10-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in the uplink |
EP2112845A1 (en) * | 2008-04-25 | 2009-10-2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Activation of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PT3582423T (pt) * | 2008-06-30 | 2021-06-2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étodo e configuração num sistema de telecomunicações |
US8503425B2 (en) | 2008-07-22 | 2013-08-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llocating phich and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system using single-user MIMO based on multiple codewords when transmitting uplink |
US9331717B2 (en) * | 2009-02-27 | 2016-05-03 | Blackberry Limited |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decoding avoidance based on predicted code block reliability |
PL3419366T3 (pl) * | 2009-06-15 | 2021-05-1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Sposób operacji nieciągłego odbioru do agregacji nośnych długoterminowej ewolucji zaawansowanej |
US8386875B2 (en) * | 2009-08-07 | 2013-02-2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HARQ operations during transmission mode changes |
US20110103247A1 (en) * | 2009-11-02 | 2011-05-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tatus reporting |
JP5698149B2 (ja) * | 2009-11-27 | 2015-04-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EP2536047B1 (en) * | 2010-02-09 | 2020-03-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WO2011105810A2 (ko) * | 2010-02-23 | 2011-09-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제어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A2793084C (en) * | 2010-03-19 | 2016-06-1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JP4823371B2 (ja) | 2010-03-30 | 2011-11-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2011211495A (ja) | 2010-03-30 | 2011-10-20 | Sharp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5455228B2 (ja) * | 2010-04-05 | 2014-03-2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
JP2011223127A (ja) | 2010-04-06 | 2011-11-04 | Sharp Corp | 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WO2011155777A2 (ko) * | 2010-06-09 | 2011-1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JP5610861B2 (ja) * | 2010-06-10 | 2014-10-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5009410B2 (ja) * | 2010-10-29 | 2012-08-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EP2501057A1 (en) * | 2011-03-17 | 2012-09-1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ynamic PUSCH deactivation/activation for component carriers of a relay node |
JP5739221B2 (ja) * | 2011-05-10 | 2015-06-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WO2014070321A1 (en) * | 2012-11-01 | 2014-05-08 | Maruti Gupta | Signaling qos requirements and ue power preference in lte-a networks |
WO2015166974A1 (ja) * | 2014-04-30 | 2015-11-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
WO2015178421A1 (ja) * | 2014-05-21 | 2015-11-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
US10298306B2 (en) * | 2014-05-30 | 2019-05-2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6416386B (zh) * | 2014-06-05 | 2020-07-07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以及方法 |
JP6618084B2 (ja) * | 2014-11-06 | 2019-12-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方法 |
-
2010
- 2010-10-29 JP JP2010243768A patent/JP50094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0-25 EP EP11836255.7A patent/EP2635067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0-25 CN CN201180051268.2A patent/CN103202058B/zh active Active
- 2011-10-25 US US13/881,794 patent/US9320031B2/en active Active
- 2011-10-25 WO PCT/JP2011/074528 patent/WO201205712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0-28 TW TW100139468A patent/TWI502917B/zh active
-
2016
- 2016-03-14 US US15/069,013 patent/US96814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05 US US15/587,854 patent/US99678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04 US US15/971,441 patent/US1044838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84142A (zh) * | 2007-01-09 | 2009-11-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道的配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245249A1 (en) | 2017-08-24 |
US20160198442A1 (en) | 2016-07-07 |
US10448387B2 (en) | 2019-10-15 |
US9320031B2 (en) | 2016-04-19 |
CN103202058A (zh) | 2013-07-10 |
WO2012057122A1 (ja) | 2012-05-03 |
JP5009410B2 (ja) | 2012-08-22 |
US9967873B2 (en) | 2018-05-08 |
US20180255536A1 (en) | 2018-09-06 |
US20130215862A1 (en) | 2013-08-22 |
TWI502917B (zh) | 2015-10-01 |
TW201225572A (en) | 2012-06-16 |
EP2635067A4 (en) | 2015-09-23 |
EP2635067A1 (en) | 2013-09-04 |
EP2635067B1 (en) | 2020-05-06 |
JP2012099907A (ja) | 2012-05-24 |
US9681435B2 (en) | 2017-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02058B (zh) | 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 |
CN114175551B (zh) | 通信装置、基础设施设备以及方法 | |
US8948113B2 (en) | Dynamic bundling in LTE using explicit signalling | |
US8477666B2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ignalling of assigned data packets in a bundling window | |
CN107624227B (zh) | 用于在通信中处理束大小的配置的设备和方法 | |
CN107734680A (zh)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接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10133043A1 (zh) | 多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及终端、基站 | |
CN104901775A (zh) | 一种在非授权频谱上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
JP6840171B2 (ja) | 基地局、端末、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CN103731245A (zh) | 确认/非确认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1894931B2 (en) | Selective bundling techniques for HARQ-ACK feedback | |
US11381347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KR20200088415A (ko) | 제어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 |
EP2911329A1 (en) |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
CN110972325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装置 | |
JP5502935B2 (ja) | 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JP5719460B2 (ja) | 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CN109983818B (zh) | 用于发送/接收调度命令的方法和设备 | |
WO2020031278A1 (ja)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
US20200195408A1 (en) | Puncturing of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 |
KR20210047899A (ko) | 기지국 장치, 단말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