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7665A - 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87665A CN103187665A CN2011104505726A CN201110450572A CN103187665A CN 103187665 A CN103187665 A CN 103187665A CN 2011104505726 A CN2011104505726 A CN 2011104505726A CN 201110450572 A CN201110450572 A CN 201110450572A CN 103187665 A CN103187665 A CN 1031876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usb
- cable
- insulating part
- signal amplif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7—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 G06F13/4045—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where the bus bridge performs an extender fun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一输入/输出设备、一主机板、至少一第一线缆、一第一板端连接器、及一信号放大连接器,第一板端连接器插接于所述主机板上,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有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通过至少一第一线缆与第一板端连接器连接,信号放大连接器位于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与第一板端连接器之间,并连接有一连接在主机板上的电源线,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与至少一第一线缆固定在一起而将至少一第一线缆分隔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信号放大连接器与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信号放大连接器与第一板端连接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特别是指一种USB输入/输出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可用于广泛的不同应用场合,其范围从硬导线之间简单连接接口到更复杂的应用,其涉及到如印刷电路板、扁平柔性电缆和光导纤维等元件。一般地,电连接器包括有一触点、端子或其它导体,将一电器连接到另一电器上。且所述电连接器可以将来自实心(铜)电缆或光导纤维电缆的高速信号转换成系统印刷电路板上的高速信号。
随着连接器逐步转型,个人电脑不仅只是在主板后墙上导入了高版本的USB输入/输出连接器,如USB3.0输入/输出连接器,电脑机箱的前板的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作为用户使用较频繁的端口,导入高版本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也非常有必要。通常,所述USB输入/输出连接器通过一线缆与一连接器连接,所述连接器再连接到主板上,以实现主板与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输。然而,所述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之间距离一般较远,所需要的线缆也就非常长。这样,所述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与主板之间的信号传输就会因线缆过长而衰减过大,从而影响USB输入/输出连接器的传输速率与信号完整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USB输入/输出连接器的传输速率与信号完整性的连接器组合。
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一输入/输出设备、一主机板、至少一第一线缆、一第一板端连接器、及一信号放大连接器,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插接于所述主机板上,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有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一线缆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连接,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之间,并连接有一连接在所述主机板上的电源线,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与所述至少一第一线缆固定在一起而将所述至少一第一线缆分隔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与所述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包括有两个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至少一第一线缆包括有两第一线缆,每一第一线缆连接每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并连接于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为USB3.0输入/输出连接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组合还包括有一连接所述电源线的第二线缆及一连接所述电源线的第二板端连接器,所述输入/输出设备还包括有一第二USB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第二线缆连接所述第二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与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为USB2.0输入/输出连接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包括一信号放大电路板及一屏蔽结构,每一第一线缆包括有一外壳、一线芯及一包裹所述线芯的接地层,所述接地层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线芯固定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上,所述屏蔽结构包括有一与所述线芯固定的第一绝缘件、一铜箔、及一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包围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所述铜箔包裹所述第一绝缘件,并固定于所述接地层上,所述第二绝缘件包围所述铜箔,用于绝缘与保护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铜箔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外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注塑成型。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件为聚乙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缆的第一部分的长度大致为1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连接器组合中的信号放大连接器放置在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与所述输入/输出设备之间,而将所述第一线缆分隔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就可减少信号衰减,也就解决了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因所述第一线缆过长而导致信号衰减过大而产生的信号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一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中一信号放大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的一立体组装图,其中,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中的一第二绝缘件未安装于一铜箔上。
图5是图3的另一立体组装图,其中,所述第二绝缘件安装于所述铜箔上。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输入/输出设备 | 100 |
第二USB输入/输出连接器 | 101 |
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 | 103 |
第一板端连接器 | 200 |
第二板端连接器 | 300 |
信号放大连接器 | 400 |
信号放大电路板 | 11 |
电子元件 | 112 |
电源线 | 114 |
屏蔽结构 | 30 |
第一绝缘件 | 31 |
铜箔 | 32 |
第二绝缘件 | 33 |
主机板 | 500 |
第一线缆 | 600 |
第一部分 | 601 |
第二部分 | 603 |
外壳 | 610 |
接地层 | 630 |
线芯 | 650 |
第二线缆 | 700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连接器组合包括一输入/输出设备100、一第一板端连接器200、一第二板端连接器300、及一信号放大连接器400、及一主机板50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输出设备100安装于一电脑机箱(图未示)的前板上;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200为一适配USB3.0输入/输出连接器的连接器;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300为一适配USB2.0输入/输出连接器的连接器。
所述输入/输出设备100安装有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103、及一第二USB输入/输出连接器10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103为两个,分别为一USB3.0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第二USB输入/输出连接器101为一USB2.0输入/输出连接器。一第一线缆600连接在每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103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200之间。一第二线缆700连接在所述第二USB输入/输出连接器101与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300之间。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400与所述两第一线缆600连接,而将每一第一线缆600分隔成一第一部分601及一第二部分60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601的长度大致为110mm。所述第一部分601连接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400与所述输入/输出设备100。所述第二部分603连接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400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200。
每一第一线缆600包括有一外壳610、若干线芯650、及包裹每一线芯650的接地层630。所述接地层630收容于所述外壳610中。
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400包括有一信号放大电路板11及一屏蔽结构3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结构30用于防止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的电磁干扰(EMI)以及提供保护以防止信号串扰以防静电放电(ESD)。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线芯650通过焊接的方式在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上。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上安装有若干电子元件112(图中仅示两个),另连接有一电源线114。所述电源线114连接于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300上,这样,所述主机板500便可通过电源线114将电源传输至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线114还可连接于第一板端连接器200上。
所述屏蔽结构30包括一第一绝缘件31、一铜箔32、及一第二绝缘件33。所述第一绝缘件31固定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上,并包裹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件31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通过注塑成型而成;所述第一绝缘件31采用聚乙烯(PE料)材料制作而成。所述铜箔32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31与所述第二绝缘件33之间,并用于固定在所述接地层630上。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铜箔3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接地层630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绝缘件33包围所述铜箔32,用于绝缘与保护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件33与成型后之第一绝缘件31与信号放大电路板11通过注塑成型而成;所述第二绝缘件33采用的材料为热塑性橡胶(TPE料)。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件33与所述第一绝缘件31的结构相同,其横截面大致呈矩形。
请参阅图3-5,组装信号放大连接器400时,将所述第一线缆600的线芯650焊接在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上。将焊接在一起的第一线缆600与信号放大电路板11放到一第一成型模具(图未示)中,然后通过注塑入PE料而形成所述第一绝缘件31。这时,所述第一绝缘件31包裹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将所述铜箔32包裹在所述第一绝缘件31的外表面,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若干接地层630固定在一起。将固定在一起信号放大电路板11、第一绝缘件31与所述铜箔32一起放在一第二成型模组(图未示)中,而后通过注塑入TPE料而形成所述第二绝缘件33。
使用时,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通过所述铜箔32全封闭式包裹起来,一方面防止了外界的杂讯干扰,另一方面屏蔽信号放大电路板11本身产生的高频杂讯。且所述铜箔32与所述接地层630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铜箔32接地。因此,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内部与外部的杂讯就可通过所述铜箔32传到大地,亦就很大地解决了电磁干扰(EMI)以及防止信号串扰。
所述第一绝缘件31与所述第二绝缘件33都通过成型模具成型而成,其产品尺寸精度高。所述连接器本体10通过所述第一绝缘件31与第二绝缘件33的多层保护,也很好地保护了所述线芯650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之间的焊点、以及所述铜箔32与所述接地层630之间的焊点,并进一步保护了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11上的电子元件112。所述第一绝缘件31呈矩形,也就很方便所述铜箔32包裹于所述第一绝缘件31上。
另外,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400放置在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200与所述输入/输出设备100之间,且所述第一线缆600的第一部分601的长度大致为110mm,也就解决了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因所述第一线缆600过长而导致信号衰减过大而产生的信号弱的问题,且无需更改电脑机箱的结构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0的结构,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设计,节约了生产成本。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一输入/输出设备、一主机板、至少一第一线缆、及一第一板端连接器,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插接于所述主机板上,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有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一线缆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合还包括有一信号放大连接器,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之间,并连接有一连接在所述主机板上的电源线,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与所述至少一第一线缆固定在一起而将所述至少一第一线缆分隔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与所述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包括有两个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至少一第一线缆包括有两第一线缆,每一第一线缆连接每一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并连接于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为USB3.0输入/输出连接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合还包括有一连接所述电源线的第二线缆及一连接所述电源线的第二板端连接器,所述输入/输出设备还包括有一第二USB输入/输出连接器,所述第二线缆连接所述第二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与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SB输入/输出连接器为USB2.0输入/输出连接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连接器包括一信号放大电路板及一屏蔽结构,每一第一线缆包括有一外壳、一线芯及一包裹所述线芯的接地层,所述接地层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线芯固定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上,所述屏蔽结构包括有一与所述线芯固定的第一绝缘件、一铜箔、及一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包围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所述铜箔包裹所述第一绝缘件,并固定于所述接地层上,所述第二绝缘件包围所述铜箔,用于绝缘与保护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贴附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外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板注塑成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为聚乙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的第一部分的长度大致为11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505726A CN103187665A (zh) | 2011-12-29 | 2011-12-29 | 连接器组合 |
US13/627,001 US8715000B2 (en) | 2011-12-29 | 2012-09-26 | Connector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505726A CN103187665A (zh) | 2011-12-29 | 2011-12-29 | 连接器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87665A true CN103187665A (zh) | 2013-07-03 |
Family
ID=48678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505726A Pending CN103187665A (zh) | 2011-12-29 | 2011-12-29 | 连接器组合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15000B2 (zh) |
CN (1) | CN103187665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87664A (zh) * | 2011-12-27 | 2013-07-0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 具有屏蔽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US9785203B1 (en) | 2015-02-26 | 2017-10-10 |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 Flex cable interfa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39145U (en) * | 2001-03-14 | 2003-06-21 | Cheng-Chun Chang | External repeater for 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s |
US7511233B2 (en) * | 2004-08-04 | 2009-03-31 | Pocrass Alan L | Flash memory drive with integrated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
US7591673B2 (en) * | 2007-01-18 | 2009-09-2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mbined power and control signal cable |
US7513038B2 (en) * | 2007-07-05 | 2009-04-07 | Chao-Ming Koh | Method of connecting electric signals between electronic apparatus |
CN100589290C (zh) * | 2008-05-12 | 2010-02-10 | 王鸿 | 便携式多功能数据存储传输连接装置 |
US20100068945A1 (en) * | 2008-09-16 | 2010-03-18 | Chun-Chi Chou | Modularized connector for computer |
CN201336489Y (zh) * | 2008-12-11 | 2009-10-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组件 |
TWM385741U (en) * | 2010-03-22 | 2010-08-01 | Chang Nai Chien | Expansion interface module with a signal gain electric circuit |
-
2011
- 2011-12-29 CN CN2011104505726A patent/CN103187665A/zh active Pending
-
2012
- 2012-09-26 US US13/627,001 patent/US871500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715000B2 (en) | 2014-05-06 |
US20130171878A1 (en) | 2013-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62073B1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 |
CN201498836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9203193B2 (en) |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 circuit board and a differential pair of signal conductors terminated thereto | |
US9004957B2 (en) | Wire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3828139B (zh) | 用于连接用户线与数据总线的电缆部件及其通信设备 | |
CN101437361A (zh) | 印刷电路板组件 | |
JP2007171947A (ja) | 電磁シールドを組み込んだ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するケーブル・ブーツ | |
US9425562B2 (en) |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insert | |
WO2018171241A1 (zh) | 双屏蔽层的usb连接器 | |
CN102843898A (zh) | 连接构造以及连接方法 | |
CN103187665A (zh) | 连接器组合 | |
CN107959190A (zh) | 抗电磁干扰高密度微矩形插座 | |
WO2000011760A1 (en) | External filter box | |
EP2837272A1 (en) | System for the contactless data supply of bus participant modules | |
CN207504271U (zh) | 一种带滤波功能的电缆连接器 | |
CN201167454Y (zh) | 屏蔽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02797485U (zh) | 电连接器的屏蔽壳体与电路板接地结构 | |
CN103187664A (zh) | 具有屏蔽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025058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4375991U (zh) |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TW201330425A (zh) | 連接器組合 | |
US20130316596A1 (en) | Electrical-conductive assembly for signal cable and connecitng line | |
CN109936021A (zh) | 一种高频连接器 | |
CN104377485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9356397B2 (en) |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system us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5 |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