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型曲线的加减速控制方法和装置及数控机床,能够有效地解决在转接处加工效率低和加工过程中对机床造成冲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基于S型曲线的加减速控制方法,S型曲线用于对位于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之间的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速度规划,该加减速控制方法控制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
其中,控制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的步骤具体包括:计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根据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计算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根据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以使得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
其中,计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通过第一转接处与第i+1段加工轨迹连接的第i段加工轨迹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第一转接角α1,以及获取通过第二转接处与第i+1段加工轨迹连接的第i+2段加工轨迹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第二转接角α2;根据第一转接角α1和第二转接角α2分别计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
其中,根据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
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
e的范围值计算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
s和终点加速度a
e的最大可能值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公式(1)
以及公式(2)
获取a
i的可能最大值,a
i的值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
s相等,其中,
为第i段加工轨迹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对应的加速度,
为第一转接处的加速度,第i段加工轨迹的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加工所到达的位置为第i段加工轨迹的终点;根据公式(3)
以及公式(4)
获取a
i+1的可能最大值,a
i+1的值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终点加速度a
e相等,其中,
为第i+1段加工轨迹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对应的加速度,
为第一转接处的加速度,第i+1段加工轨迹的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加工所到达的位置为第i+1段加工轨迹的终点。
其中,根据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以使得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终点加速度ae、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以及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将第i+1段加工轨迹分为加加速、匀加速、减加速、匀速、加减速、匀减速以及减减速七个阶段并分别获得以下方程组:
第i+1段加工轨迹的加速度方程组(5):
第i+1段加工轨迹的速度方程组(6):
第i+1段加工轨迹的位移方程组(7)
其中,t为时间坐标,ti(i=1,2,3,…,7)是每个阶段末尾的时间坐标,τi表示局部时间,是在每个阶段中用时间t减去τi得到的时间值,Ti(i=1,2,3,…,7)表示每个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A为最大加速度,D为最大减速度,J为最大加加速度;
根据加速度方程组(5)、速度方程组(6)以及位移方程组(7)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
其中,根据加速度方程组(5)、速度方程组(6)以及位移方程组(7)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的步骤具体包括:
区间判别:区间判别计算各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根据加速度方程组(5)得到:
其中,T1为加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3为减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5为加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7为减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
在匀加速阶段末达到速度f3,根据速度方程组(6)和位移方程组(7),得到:
f3=f (8);
其中,f为进给速度,T2为匀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若T2﹤0,则通过公式
调整最大加速度A的值为最大可能值,并代入公式(9)重新计算T2的值;
在减减速阶段末达到速度ve,根据速度方程组(6)和位移方程组(7),得到:
其中,T6为匀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若T6﹤0,则通过公式
调整最大减速度D的值为最大可能值,并代入公式(11)重新计T6的值;
将T1、T2、T3、T5、T6、T7的值代入速度方程组(6),结合 可得:
其中,T4为匀速阶段持续时间的长度,L为第i+1段加工轨迹的长度,l7为减减速阶段对应的位移,ls为初始位置,若T4﹤0,则调整进给速度f的值使得T4=0,并重新计算T1、T2、T3、T5、T6以及T7的值;
实时插补:根据T1、T2、T3、T4、T5、T6、T7的值对S型曲线进行实时插补计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基于S型曲线的加减速控制装置,S型曲线用于对位于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之间的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速度规划,该加减速控制装置包括:转接处速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加速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转接处速度计算模块计算获得的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计算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速度规划模块,用于根据转接处速度计算模块计算获得的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以及加速度计算模块获得的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以使得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
其中,速度计算模块包括:转接角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通过第一转接处与第i+1段加工轨迹连接的第i段加工轨迹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第一转接角α1,以及获取通过第二转接处与第i+1段加工轨迹连接的第i+2段加工轨迹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第二转接角α2;速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转接角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一转接角α1和第二转接角α2分别计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
其中,加速度计算模块包括:
初始加速度计算单元,初始加速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公式(1)
以及公式(2)
获取a
i的可能最大值,a
i的值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
s相等,其中,
为第i段加工轨迹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对应的加速度,
为第一转接处的加速度,第i段加工轨迹的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加工所到达的位置为第i段加工轨迹的终点;
终点加速度计算单元,终点加速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公式(3) 以及
公式(4)
获取a
i+1的可能最大值,a
i+1的值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终点加速度a
e相等,其中,
为第i+1段加工轨迹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对应的加速度,
为第一转接处的加速度,第i+1段加工轨迹的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加工所到达的位置为第i+1段加工轨迹的终点。
其中,速度规划模块包括:
阶段方程组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终点加速度ae、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以及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将第i+1段加工轨迹分为加加速、匀加速、减加速、匀速、加减速、匀减速以及减减速七个阶段并分别获得以下方程组:
第i+1段加工轨迹的加速度方程组(5):
第i+1段加工轨迹的速度方程组(6):
第i+1段加工轨迹的位移方程组(7)
其中,t为时间坐标,ti(i=1,2,3,…,7)是每个阶段末尾的时间坐标,τi表示局部时间,是在每个阶段中用时间t减去τi得到的时间值,Ti(i=1,2,3,…,7)表示每个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A为最大加速度,D为最大减速度,J为最大加加速度;
速度规划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阶段方程组获取单元得到的加速度方程组(5)、速度方程组(6)以及位移方程组(7)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
其中,速度规划处理单元包括:
区间判别子单元,用于计算各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根据加速度方程组(5)得到:
其中,T1为加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3为减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5为加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7为减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
在匀加速阶段末达到速度f3,根据速度方程组(6)和位移方程组(7),得到:
f3=f (8);
其中,f为进给速度,T2为匀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若T2﹤0,则通过公式
调整最大加速度A的值为最大可能值,并代入公式(9)重新计算T2的值;
在减减速阶段末达到速度ve,根据速度方程组(6)和位移方程组(7),得到:
其中,T6为匀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若T6﹤0,则通过公式
调整最大减速度D的值为最大可能值,并代入公式(11)重新计T6的值
将T1、T2、T3、T5、T6、T7的值代入速度方程组(6),结合 可得:
其中,T4为匀速阶段持续时间的长度,L为第i+1段加工轨迹的长度,l7为减减速阶段对应的位移,ls为初始位置,若T4﹤0,则调整进给速度f的值使得T4=0,并重新计算T1、T2、T3、T5、T6以及T7的值;
实时插补子单元,用于根据区间判别子单元获取的T1、T2、T3、T4、T5、T6、T7的值对S型曲线进行实时插补计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数控机床,该数控机床包括上述任一种加减速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相比现有技术中在转接处的加速度为零,在加速阶段从零开始加速而导致加速时间比较长的问题,本发明能够缩短加速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加速度跳变较小,能够减小对机床的冲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加减速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加减速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1:计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
在数控系统加工中,每个待加工零件的程序都由多个程序段组成,而这些程序段通常为直线和圆弧,因此在不同的直线与直线之间、直线与圆弧之间、不同的圆弧与圆弧之间都存在转接处,即拐点。具体而言,第i+1段加工轨迹为其中一个程序段的加工轨迹,第i+1段加工轨迹可以是直线或圆弧的任意一者。当第i+1段加工轨迹为多个程序段中的初始加工轨迹时,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为零;当第i+1段加工轨迹为多个程序段中的末段加工轨迹时,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为零;当第i+1段加工轨迹为非初始加工轨迹和末段加工轨迹时,则第i+1段加工轨迹处于两个转接处(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之间,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速度ve均不为零。
步骤S12:根据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计算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与第i段加工轨迹的终点加速度相等,第i+1段加工轨迹的终点加速度ae与第i+2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相等。
步骤S13:根据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以使得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
通过获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结合第i+1段加工轨迹的长度L和加工时的进给速度f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规划,其中,进给速度f初始值由用户给定,但在加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请参阅图2,本发明加减速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计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1:获取通过第一转接处与第i+1段加工轨迹连接的第i段加工轨迹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第一转接角α1,以及获取通过第二转接处与第i+1段加工轨迹连接的第i+2段加工轨迹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第二转接角α2。
请结合参阅图3,相邻的第i段加工轨迹、第i+1段加工轨迹以及第i+2段加工轨迹由第一转接处E
i和第二转接处E
i+1进行衔接,第i段加工轨迹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第一转接角为α
1,沿加工进给方向第i段加工轨迹的单位切矢量为
第i+1段加工轨迹的单位切矢量为
通过公式
α1∈[0°,180°],则可得到α
1的值。同样地,第i+1段加工轨迹与第i+2段加工轨迹的第二转接角为α
2,在第二转接角α
2处沿加工进给方向第i+1段加工轨迹的单位切矢量为
第i+2段加工轨迹的单位切矢量为
通过公式
α
2∈[0°,180°],可得到α
2的值。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对第i段加工轨迹、第i+1段加工轨迹以及第i+2段加工轨迹的线型不作限定,第i段加工轨迹、第i+1段加工轨迹以及第i+2段加工轨迹的线型分别可为直线、圆弧等线型中的任意一种。
子步骤S112:根据第一转接角α1和第二转接角α2分别计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
请继续参阅图3,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一般要求转接处前后的瞬间线速度大小一致,设在第一转接处Ei前(第i段加工轨迹终点)的速度为第一转接处Ei后(第i+1段加工轨迹起点)的速度为插补周期为T,则转接过程的加速度的公式为:
其中
机床允许最大加速度为amax,为了计算方便,用合成加速度作为加速度的限制条件,分到每个电机轴上的加速度限制原理相同,在此不作计算。不引起速度冲突的条件是:
ai,i+1≤amax
根据公式(a)可得到:
解得
同样地,设在第二转接处E
i+1前(第i+1段加工轨迹终点)的速度为
第二转接处E
i+1后(第i+2段加工轨迹起点)的速度为
插补周期为T,则转接过程的加速度的公式为:
其中
机床允许最大加速度为amax,为了计算方便,用合成加速度作为加速度的限制条件,分到每个电机轴上的加速度限制原理相同,在此不作计算。不引起速度冲突的条件是:
ai+1,i+2≤amax
根据公式(b)可得到:
解得
请参阅图4,本发明加减速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计算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211:通过公式(1)和公式(2)计算获得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的最大可能值。
请结合参阅图5,为了阐述方便,以下相邻加工轨迹用直线与直线转接的情况进行说明,其他曲线转接类型用曲线在转接处的切线计算,同样可以转化为直线与直线的转接。
将第i段加工轨迹最后一个插补周期称为第i步,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和
其中,最后一个插补周期正好达到第i段加工轨迹的终点;之后一个插补周期称为第i+1步,从第i段加工轨迹终点沿第i+1段加工轨迹方向转接,其速度和加速度为
和
在第i+1步之后的一个插补周期为第i+2步,其加速度为
方向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切线方向相同。第i步到第i+2步插补中,加速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其中
是由
和
的差决定,由于
与
和
的夹角大小相同,也即与
和
的夹角相同。
可根据公式(1) 以及公式(2) 获取ai的可能最大值,具体而言,在转接处前的加速度:
其中,J
max为最大加加速度。当公式(c)取等号,即
时,可以得到
的最大值,由三角形余弦定理,得到公式(1)
根据公式(1)求出大小的推导公式
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取
较大的解。下面对公式(d)的解是否存在进行讨论:
当
时从第i步向第i+1步过渡时加速度的增量值最小,可得
结合
可得到:
进一步推导得:
将公式(2)代入公式(d)即可求得ai的值,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与ai的值相等。
若公式(d)的解不存在,则需要重新调整
和
的值,其中,
的值即为v
s的值,使得
从而求出ai的最大可能值,也即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的最大可能值。
子步骤S212:通过公式(3)和公式(4)计算获得第i+1段加工轨迹的终点加速度ae的可能最大值。
请参阅图6,与计算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的可能最大值类似,同样以直线与直线的转接为例进行说明。
将第i+1段加工轨迹最后一个插补周期称为第i+1步,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和
其中,最后一个插补周期正好到达第i+1段加工轨迹的终点;之后一个插补周期称为第i+2步,从第i+1段加工轨迹沿第i+2段加工轨迹方向转接,其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和
方向如图6所示;在第i+2步之后的一个插补周期为第i+3步,其加速度为
方向与第i+2段加工轨迹的切线方向相同。第i+1步到第i+2步插补中,加速度的关系如图6所示,其中
是由
和
的差决定,由于
与
和
的夹角大小相同,也即与
和
的夹角相同。
可根据公式(3) 以及公式(4) 获取ai+1的可能最大值,其获得过程与获得ai的可能最大值的计算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详述。其中,ae的最大可能值与ai+1的可能最大值相等。
请参阅图7,本发明加减速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以使得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S311:根据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终点加速度ae、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以及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将第i+1段加工轨迹分为加加速、匀加速、减加速、匀速、加减速、匀减速以及减减速七个阶段并分别获得加速度方程组(5)、速度方程组(6)和位移方程组(7)。
其中,第i+1段加工轨迹的加速度方程组(5):
第i+1段加工轨迹的速度方程组(6):
第i+1段加工轨迹的位移方程组(7)
上述方程组的获得是基于初始和终点加速度为零的S型曲线速度规划理论,其区别在于上述方程组的初始和终点加速度均不为零,鉴于基于初始和终点加速度为零的S型曲线速度规划理论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对上述方程组的推导不作详述。
其中,t为时间坐标,ti(i=1,2,3,…,7)是每个阶段末尾的时间坐标,τi表示局部时间,是在每个阶段中用时间t减去τi得到的时间值,Ti(i=1,2,3,…,7)表示每个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A为最大加速度,D为最大减速度,J为最大加加速度。
子步骤S312:根据加速度方程组(5)、速度方程组(6)以及位移方程组(7)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
由上述方程组可得知在加工过程中的每个时间点的加速度、速度以及每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和行驶的位移长度,因此,很容易根据上述方程组得到的参数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其具体过程如下:
请参阅图8,本发明加减速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根据加速度方程组(5)、速度方程组(6)以及位移方程组(7)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的子步骤包括:
子步骤S3121:区间判别计算各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
根据加速度方程组(5)得到:
其中,T1为加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3为减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5为加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7为减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
在匀加速阶段末达到速度f3,根据速度方程组(6)和位移方程组(7),得到:
f3=f (8);
其中,f为进给速度,T2为匀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若T2﹤0,则通过公式
调整最大加速度A的值为最大可能值,并代入公式(9)重新计算T2的值;
在减减速阶段末达到速度ve,根据速度方程组(6)和位移方程组(7),得到:
其中,T6为匀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若T6﹤0,则通过公式
调整最大减速度D的值为最大可能值,并代入公式(11)重新计T6的值;
将T1、T2、T3、T5、T6、T7的值代入速度方程组(6),结合 可得:
其中,T4为匀速阶段持续时间的长度,L为第i+1段加工轨迹的长度,l7为减减速阶段对应的位移,ls为初始位置,若T4﹤0,则调整进给速度f的值使得T4=0,并重新计算T1、T2、T3、T5、T6以及T7的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整进给速度f的值时还需对最大加速度A和最大减速度D的值进行相应调整。
子步骤S3122:根据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1、T2、T3、T4、T5、T6、T7的值对S型曲线进行实时插补计算。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T1、T2、T3、T4、T5、T6、T7的值之后,根据各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以及过渡点时间对S型曲线进行实时插补计算。
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减速控制方法通过在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范围内得到允许的第i+1段加工轨迹的最大初始加速度和最大终点加速度,从而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使得在加工过程中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相比现有技术在转接处的加速度为零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减速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减小加工过程中对机床的冲击。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加减速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S型曲线用于对位于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之间的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速度规划,该加减速控制装置包括转接处速度计算模块11、加速度计算模块12和速度规划模块13。
转接处速度计算模块11用于计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当第i+1段加工轨迹为多个程序段中的初始加工轨迹时,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为零;当第i+1段加工轨迹为多个程序段中的末段加工轨迹时,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为零;当第i+1段加工轨迹为非初始加工轨迹和末段加工轨迹时,则第i+1段加工轨迹处于两个转接处(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之间,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速度ve均不为零。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0,该转接处速度计算模块11包括转接角获取单元111和速度计算单元112。
转接角获取单元111用于获取通过第一转接处与第i+1段加工轨迹连接的第i段加工轨迹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第一转接角α1,以及获取通过第二转接处与第i+1段加工轨迹连接的第i+2段加工轨迹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第二转接角α2。
速度计算单元112用于根据转接角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一转接角α1和第二转接角α2分别计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
加速度计算模块12用于根据转接处速度计算模块11计算获得的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计算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1,该加速度计算模块12包括初始加速度计算单元121和终点加速度计算单元122。
初始加速度计算单元121用于根据公式(1)
以及
公式(2)
获取a
i的最大可能值,a
i的值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
s相等,其中,
为第i段加工轨迹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对应的加速度,
为第一转接处的加速度,第i段加工轨迹的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加工所到达的位置为第i段加工轨迹的终点。
终点加速度计算单元122用于根据公式(3)
以及
公式(4)
获取a
i+1的最大可能值,a
i+1的值与第i+1段加工轨迹的终点加速度a
e相等,其中,
为第i+1段加工轨迹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对应的加速度,
为第一转接处的加速度,第i+1段加工轨迹的最后一个插补周期T加工所到达的位置为第i+1段加工轨迹的终点。
速度规划模块13用于根据转接处速度计算模块11计算获得的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以及加速度计算模块获12得的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以使得所述第一转接处和所述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2,该速度规划模块13包括阶段方程组获取单元131和速度规划处理单元132。
阶段方程组获取单元131用于根据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终点加速度ae、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以及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将第i+1段加工轨迹分为加加速、匀加速、减加速、匀速、加减速、匀减速以及减减速七个阶段并分别获得以下方程组:
第i+1段加工轨迹的加速度方程组(5):
第i+1段加工轨迹的速度方程组(6):
第i+1段加工轨迹的位移方程组(7)
其中,t为时间坐标,ti(i=1,2,3,…,7)是每个阶段末尾的时间坐标,τi表示局部时间,是在每个阶段中用时间t减去τi得到的时间值,Ti(i=1,2,3,…,7)表示每个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A为最大加速度,D为最大减速度,J为最大加加速度。
速度规划处理单元132用于根据阶段方程组获取单元131得到的加速度方程组(5)、速度方程组(6)以及位移方程组(7)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3,该速度规划处理单元132包括区间判别子单元1321和实时插补子单元1322。
区间判别子单元1321用于计算各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根据加速度方程组(5)得到:
其中,T1为加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3为减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5为加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T7为减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
在匀加速阶段末达到速度f3,根据速度方程组(6)和位移方程组(7),得到:
f3=f (8);
其中,f为进给速度,T2为匀加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若T2﹤0,则通过公式
调整最大加速度A的值为最大可能值,并代入公式(9)重新计算T2的值;
在减减速阶段末达到速度ve,根据速度方程组(6)和位移方程组(7),得到:
其中,T6为匀减速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度,若T6﹤0,则通过公式
调整最大减速度D的值为最大可能值,并代入公式(11)重新计T6的值
将T1、T2、T3、T5、T6、T7的值代入速度方程组(6),结合 可得:
其中,T4为匀速阶段持续时间的长度,L为第i+1段加工轨迹的长度,l7为减减速阶段对应的位移,ls为初始位置,若T4﹤0,则调整进给速度f的值使得T4=0,并重新计算T1、T2、T3、T5、T6以及T7的值。
实时插补子单元1322用于根据区间判别子单元获取的T1、T2、T3、T4、T5、T6、T7的值对S型曲线进行实时插补计算。
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减速控制装置通过在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范围内得到允许的第i+1段加工轨迹的最大初始加速度和最大终点加速度,从而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使得在加工过程中在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相比现有技术在转接处的加速度为零,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减速控制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减小加工过程中对机床的冲击。
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发明数控机床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控机床包括控制装置60、驱动装置70、执行装置80和电源装置(图未示)。
该电源装置向该数控机床供电,该控制装置60控制该驱动装置70驱动数控机床的执行装置80进行运作,其中,执行装置80包括数控切割刀头、数控激光焊接头、数控运行平台、机器人手臂等能够通过软件程序控制的部件。控制装置60包括但不限于加减速控制装置601。加减速控制装置601用于对相邻加工轨迹的转接处的加速度进行控制并使其不为零。
在本实施例中,加减速控制装置601包括:
转接处速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
加速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转接处速度计算模块计算获得的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计算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
速度规划模块,用于根据转接处速度计算模块计算获得的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的范围值以及加速度计算模块获得的第i+1段加工轨迹的初始加速度as和终点加速度ae的最大可能值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以使得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
当然,其具体工作原理包括但不限于前述实施例所涉及的加减速控制方法和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数控机床通过在第一转接处的速度vs和第二转接处的速度ve范围内得到允许的第i+1段加工轨迹的最大初始加速度和最大终点加速度,从而对第i+1段加工轨迹进行S型曲线速度规划,使得在加工过程中在第一转接处和第二转接处的加速度不为零。相比现有技术在转接处的加速度为零,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减速控制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减小加工过程中对机床的冲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