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132338B - 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2338B
CN103132338B CN201110385459.4A CN201110385459A CN103132338B CN 103132338 B CN103132338 B CN 103132338B CN 201110385459 A CN201110385459 A CN 201110385459A CN 103132338 B CN103132338 B CN 103132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ing fabric
fabric
fluorine
processing
modified poly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54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2338A (zh
Inventor
吴裕兵
黄乃科
彭明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854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2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2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2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2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23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及其生产方法,该针织织物为至少由含有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链段的聚酯纤维所形成的针织物,且根据JISL 1097标准测得该针织织物的吸水性在10秒以内;根据JIS L 0217 103标准洗涤10回,再经过人工皮脂黄变处理后测得该针织织物的黄变值≤20。对于吸附的亲水性污物和粘附的皮脂类油性污物通过洗涤可以轻易去除,该针织物不易黄变,具有白度耐久性,同时具有优异的吸水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具体涉及耐皮脂污染、白度耐久性优越、高吸水性的针织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服装的舒适性和时尚性。特别是对于一些贴身穿着的针织内衣及休闲运动服等,大多采用具有优异吸水速干功能的针织织物,以保证穿着的舒适性。一般来说,日常贴身穿着的衣服上附着的污渍中大部分为灰尘和人体分泌的皮脂物及汗渍等。如果采用普通加工的织物制成的衣服,当洗涤多次后,残留的皮脂也不容易掉落。特别是对于一些白色的服装,日久天长会发现渐渐变黄导致白度下降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或减轻白度下降的问题,目前市场上一般都对织物采用防污整理或易去污整理加工。比如CN1782219A中公布的防污性纤维结构物及其加工方法,使用了氟系亲水憎油防污加工剂进行处理,以获得优异的防污和易去污效果。同时为了提高吸水性能,还添加亲水性聚酯进行整理加工。该发明技术显然存在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及氟系加工剂的排污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整个社会对于低碳和环保生活的需求。并且,对于亲水性聚酯的使用量太多,去污性会降低,使用量太少,吸水性会降低,两者难以同时兼顾。在氟系亲水憎油防污加工剂使用量5质量%,亲水性树酯使用量3质量%的情况下,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去污效果时,面料的吸水时间为20秒,然而对于高档的针织织物而言,显然这样的吸水性不能令人满意。同时对于洗涤剂的使用和排放也更多的受到大家关注。因此制造出低洗涤剂使用,又能有效去除污物的针织织物成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及其生产方法,该针织织物具有白度耐久性(耐皮脂污染)佳、不易黄变,高吸水性,适用于内衣。生产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环保低污染。另外通过在后整理加工中添加柔软剂、消臭剂、抗菌剂等,还可以获得柔软手感、消臭、抗菌的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白色针织织物,为至少由含有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链段的聚酯纤维所形成的针织物,且根据JISL1097该针织织物的吸水性(滴下法)在10秒以内;根据JISL0217103标准洗涤10回,再经过浸轧人工皮脂,干燥、洗涤,最后在恒温恒湿箱70℃、90%湿度下放置60小时后测得该针织织物的黄变值ΔYI≤20。
该针织织物中上述聚酯纤维的含量在30%以上。该针织织物中至少还含有粘胶纤维、麻纤维或棉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针织织物的生产方法之一,包括坯布准备、漂白、增白、后整理加工,具体为选用含有聚酯纤维的针织坯布,在增白加工过程中添加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进行同浴处理,得产品;其中加工处理液的PH值在4~7之间。
本发明针织织物的生产方法之二,包括坯布准备、漂白、增白、后整理加工,具体为选用含有聚酯纤维的针织坯布,在后整理加工过程中添加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进行浸轧处理,得产品。
上述同浴或浸轧加工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的使用量为3~5owf%。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如下:
一般来说,内衣织物应具有对污渍易于洗净(易去污性)和洗涤时污垢胶粒不易沾污性(再湿沾污)。外衣织物应具有防水性污、防油性污及防尘性。织物的沾污一般是由油脂和/或颗粒状物沉积在织物表面,有时甚至会渗入纤维内部,其中油脂主要是藉范德华力及静电力作用附着于纤维表面。因此只有先润湿织物表面才能将污渍洗净。这就要求织物在液相介质中不仅要有很高的可湿性,而且在空气中又对常见的油脂有很低的界面能。通过在非极性纤维表面引进亲水性基团或用亲水性聚合物对织物进行表面整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易去污性能,而且又能保证织物的吸水性。
而目前常用于去污、防污方面的树脂为氟系树脂,其表面张力很小,具有低表面能,经整理后可以在织物表层的纤维上均匀覆盖一层薄膜使水和油不能润湿,通过降低纤维或纱线的表面张力,来抑制污渍对纤维的附着。氟系树脂的表面张力低于水和油类的表面张力,因而具有较好的拒水、拒油、防污性能,但是用量大,耐久性、耐洗性和吸水性差,同时对环境的破坏较大,不能满足低碳的要求。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与聚酯纤维具有类似的结构,在高温加工处理过程中聚乙二醇链段与聚酯纤维形成共结晶或共溶物,发生接枝反应。亲水性基团均匀地分布在纤维的表层,通过氢键及范德华力与聚酯纤维紧密结合在一起,防止了“油脂吸附”。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中含有部分乙二醇成分,在加工处理过程中小分子乙二醇分子分散在纤维表面的易于吸附颗粒状污渍的凹凸不平处,防止了“颗粒吸附”。如果采用浸轧加工,因为加工温度为常温,不能获得亲水保护层,对油脂的防吸附不彻底,降低了易去污性能和耐久性。
本发明具体是通过在针织织物中含有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链段的聚酯纤维,提高针织织物的黄变性和吸水性。这里的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链段的聚酯纤维是通过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加工而得到的,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的聚酯树脂具有阴离子活性,在洗涤过程中增大了纤维表面的电动势,降低了界面张力,使油性污易于卷成滴状而易洗去。由于水的导电常数很高,在洗涤时污渍也呈负电荷,因而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对污渍具有排斥力。
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链段的一端为亲水性链段,另一端为聚乙二醇链段,在热加工过程中,聚乙二醇链段与聚酯纤维的链段发生接枝反应。亲水性链段在织物纤维的表面形成一层有效的亲水易去污保护膜。在穿着过程中,汗渍等亲水性污物能够容易透过上述保护膜被织物纤维吸收,而皮脂等油性污物则被亲水易去污保护膜阻挡在纤维表层,在洗涤过程中亲水性污物和油性污物可以轻易地被去除,残留的油污非常少,因此有效地保护了织物的白度,减少了黄变的发生率。
上述聚酯纤维可以选用对聚苯二甲酸二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纤维。
为了获得上述功能,可以采用浴中浸渍加工或浸轧加工的处理方法。本发明针织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坯布准备、漂白、增白、后整理加工,在增白加工过程中添加该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加工液,浴比为1∶10-20,温度为130-135℃,处理时间30-60分钟,PH值控制在4-7之间。针对不同的纤维混比织物,可选择合适的PH值和加工时间,达到最优的耐久性和抗黄变性。比如织物中棉纤维含量较高,由于棉纤维的增白剂的适宜PH值为碱性。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高温加工时,在PH值提高的情况下膨润性得到改善。而膨润性是由带负电荷的基团之间的库仑力反作用的结果,这个排斥力使得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卷曲的分子链舒展伸长,提高了亲水性。但是PH值如果过高的话,则反斥力作用过大,会降低易去污性;而PH值过低,则在同浴高温处理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疏水性小分子链段,也会降低易去污性。因此在同浴高温处理加工时优选PH在4~7之间。
织物中聚酯纤维的含量和编织方式也直接影响到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与聚酯纤维接枝的数量多少和在织物上的分布情况。因此为了获得最优的耐久性和抗黄变性,建议在织物中聚酯纤维的含量在30%以上,而且含量越多效果越好。编织时建议更多的采用交编方式、衬垫方式、空气层方式等。
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也适合和柔软剂、消臭剂、抗菌剂配合使用,建议采用浸轧加工方法,可以在四辊轧车或热定型机的轧液槽中添加上述树脂。加工温度为常温,带液率为80-90%,干布加工,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使用量3-5owf%,在100℃下预烘3分钟,在170-180℃下焙烘1分钟。选择适宜的交联剂,可以提高耐久性。
本发明适用的针织织物可以由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麻纤维、棉纤维中一种或几种所形成。聚酯纤维可以是长丝,或是短纤。
组织结构可以采用平针、罗纹、抽针棉毛等内衣用轻薄针织组织,也可以采用空气层、变化棉毛等外衣用中厚针织织物。
对于使用如上加工方法获得的针织织物,采用下述方法进行白度耐久性和吸水性评价。
黄变处理测试(白度耐久性评价):
<试验液>
按油酸30/乙醇70的比例配制人工皮脂试验液,搅拌充分、均匀、不分层。
<试验方法>
1.取试验布50cm*50cm,根据JISL0217103法洗涤10回。
2.将该试验布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保留,另一份在轧车上浸轧加工人工皮脂试验液,带液率80%。
3.浸轧加工后的面料在干燥箱中40℃的条件下干燥1小时。
4.浸轧人工皮脂、干燥后,按JISL0844:2005B-1号,洗涤一回。其中洗剂0.5G/L,添加钢珠10个,温度40℃,洗涤30分钟后,自然晾干。
5.上述自然吊干后的试验布(4)和未浸轧人工皮脂的试验布(2),同时在恒温恒湿箱70℃*90%RH湿度条件下,放置60小时进行经时黄变处理。
6.在DataColor650分光光度仪中进行黄度值YI测试。
7.分别测试人工皮脂浸轧-洗涤-黄变处理过的面料和未浸轧人工皮脂-黄变处理过的面料的YI1和YI2值,两者的差值即为黄变值ΔYI=YI1-YI2,ΔYI越小,说明白度耐久性越好。
吸水性评价:
按照JISL1097滴下法测定吸水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可提供皮脂类油性污物难于粘附,并且即使粘附后,也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低洗涤剂使用去除,白度耐久性非常好、吸水性能优越的针织织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采用100D-96f-PTTDTY与32S粘胶纱线,一路隔一路,24G双面大圆机织造,得到双罗纹针织坯布。
该坯布经开幅→煮练→漂白→增白→柔软处理→脱水→烘干→热定型→检验。该流程中的增白工序中加入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5%o.w.f,浴比1∶15,PH=6.5,加工温度120℃,60min。
所得制品克重220g/m2;滴下法吸水时间为1秒以下;根据JISL0217103标准洗涤10回,人工皮脂黄变处理后测得ΔYI值为9.89。手感柔软、悬垂性好、吸湿性优良,适宜做内衣贴身面料。
实施例2
采用100D-96f-PETDTY、32S麻纤维纱线,一路隔一路,22G单面大圆机织造,单面珠地网眼坯布。
该坯布经开幅→前处理→漂白→增白→生物酶处理→柔软处理→脱水→烘干→热定型→预缩→回潮。该流程中的增白工序中加入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4%o.w.f,浴比1∶15,PH=4.5,加工温度130℃,60min。所得制品克重200g/m2;滴下法吸水时间为8秒;根据JISL0217103标准洗涤10回,人工皮脂黄变处理后测得ΔYI值为9.59。手感柔软、悬垂性好、吸湿性优良,适宜做内衣贴身面料。
实施例3
采用100D-72f-PETDTY与40S棉纱线,涤盖棉编织,24G单面大圆机织造,得到单面汗布坯布。
该坯布经开幅→煮练→漂白→增白→柔软处理→脱水→烘干→热定型→检验。该流程中的增白工序中加入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5%o.w.f,浴比1∶15,PH=6.5,加工温度120℃,60min。所得制品横密45c/inch,纵密70w/inch,克重180g/m2;滴下法吸水时间为1秒以下;根据JISL0217103标准洗涤10回,人工皮脂黄变处理后测得ΔYI值为4.6。适宜做运动类面料。
实施例4
采用76D-72f-PETDTY、40S棉/粘纱线(棉∶粘=60∶40),一路隔一路交编,24G单面大圆机织造,得到单面汗布坯布。
该坯布经煮练→漂白→增白→柔软处理→脱水→烘干→热定型→检验。在该流程中的增白工序中加入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3%o.w.f,浴比1∶15,PH=4.5(用醋酸调整),加工温度130℃,30分钟。
所得制品横密45c/inch,纵密64w/inch,克重110g/m2,滴下法吸水时间为4秒;根据JISL0217103标准洗涤10回,人工皮脂黄变处理后测得ΔYI值为11.79。适宜做内衣类面料。
实施例5
采用75D-48f-PETDTY、40S棉/粘纱线(棉∶粘=50∶50)与40S麻/粘纱线(麻∶粘=20∶80),表层为PET纱线,里层为棉/粘纱线、麻/粘纱线,连结纱线为PET纱线,24G双面大圆机织造,得到三层结构的空气层坯布。
该坯布经开幅→煮练→漂白→增白→柔软处理→脱水→烘干→热定型→检验。该流程中的增白工序中加入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5%o.w.f,浴比1∶15,PH=4.5,加工温度120℃,60分钟。所得制品克重240g/m2,滴下法吸水时间为1秒以下;根据JISL0217103标准洗涤10回,人工皮脂黄变处理后测得ΔYI值为7.59。适宜做运动类面料。
比较例1
采用32S棉纱线100%,28G单面大圆机织造,得到单面汗布坯布。
该坯布经开幅→煮练→漂白→增白→柔软处理→脱水→烘干→热定型→检验。该流程中的增白工序中加入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5%o.w.f,浴比1∶15,PH=4.5,加工温度98℃,60分钟。所得制品横密42c/inch,纵密68w/inch,克重135g/m2;滴下法吸水时间为1秒以下;根据JISL0217103标准洗涤10回,人工皮脂黄变处理后测得ΔYI值为45.85。
比较例2
采用76D-72fPETDTY与40S棉/粘(棉∶粘=60∶40)纱线,一路隔一路交编,24G单面大圆机织造,单面汗布。
该坯布经煮练→漂白→增白→柔软处理→脱水→烘干→热定型→检验。在热定型中加入氟系易去污整理剂KASUMISR70g/L。
加工工艺为:一浸一轧(轧液率为70-80%,常温)→烘干定型80-100℃→焙烘155-165℃3分钟。
所得制品横密45c/inch,纵密64w/inch,克重110g/m2;滴下法吸水时间为60秒以上;根据JISL0217103标准洗涤10回,人工皮脂黄变处理后测得ΔYI值为12.42。
表1

Claims (6)

1.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针织织物为至少由含有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链段的聚酯纤维所形成的针织物,且根据JISL1097标准测得该针织织物的吸水性在10秒以内;根据JISL0217103标准洗涤10回,再经过人工皮脂黄变处理后测得该针织织物的黄变值≤20;所述含有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链段的聚酯纤维是通过添加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在增白加工过程中进行同浴处理或者在后整理加工过程进行浸轧处理获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白色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的含量在3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白色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针织织物中至少还含有粘胶纤维、麻纤维或棉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白色针织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坯布准备、漂白、增白、后整理加工,其特征在于:选用含有聚酯纤维的针织坯布,在所述增白加工过程中添加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进行同浴处理,得产品;其中加工处理液的pH值在4~7之间。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白色针织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坯布准备、漂白、增白、后整理加工,其特征在于:选用含有聚酯纤维的针织坯布,在所述后整理加工过程中添加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进行浸轧处理,得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白色针织织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非氟系聚乙二醇改性聚酯树脂的使用量为3~5owf%。
CN201110385459.4A 2011-11-29 2011-11-29 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2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5459.4A CN103132338B (zh) 2011-11-29 2011-11-29 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5459.4A CN103132338B (zh) 2011-11-29 2011-11-29 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2338A CN103132338A (zh) 2013-06-05
CN103132338B true CN103132338B (zh) 2016-06-29

Family

ID=48492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545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2338B (zh) 2011-11-29 2011-11-29 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23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2541B1 (ja) * 2020-06-30 2021-06-23 美津濃株式会社 繊維構造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55A (zh) * 1988-03-18 1990-02-21 纳幕尔杜邦公司 有关的合成纤维纺织纱线及其改进
CN1782219A (zh) * 2004-12-01 2006-06-07 日清纺织株式会社 防污性纤维结构物及其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4167B2 (ja) * 1990-08-21 1999-08-30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の改質方法
JPH07189133A (ja) * 1993-12-27 1995-07-25 Unitika Ltd ポリエステル系コーテイング布帛の製造方法
JP2003082556A (ja) * 2001-09-05 2003-03-19 Toyobo Co Ltd 高白度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布帛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42670B2 (ja) * 2008-01-17 2012-05-30 日華化学株式会社 繊維用処理剤及び機能性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55A (zh) * 1988-03-18 1990-02-21 纳幕尔杜邦公司 有关的合成纤维纺织纱线及其改进
CN1782219A (zh) * 2004-12-01 2006-06-07 日清纺织株式会社 防污性纤维结构物及其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2338A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2843B (zh) 抗起毛起球性人造皮革
CN102041685A (zh) 免洗涤剂洗涤的纤维制品的整理方法
JP5432841B2 (ja) 作業服用織編物
CN106087250A (zh) 一种含玫瑰精油、可连续释放负氧离子的含竹丝纤维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7491B (zh) 排汗超柔轻弹空气层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81615A (zh) 一种服装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6120150A (zh) 一种可连续释放负氧离子的含竹丝纤维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2338B (zh) 一种白色针织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14934396A (zh) 一种布料印染工艺
CN106120160A (zh) 一种保温的、可连续释放负氧离子的含竹丝纤维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74556A (zh) 一种超高抗起球聚酯面料的加工工艺
JP5339926B2 (ja) 衣料用織編物
EP3006614B1 (en) Fibrous structure
JP4622530B2 (ja) 花粉付着防止繊維構造物
CN117403370A (zh) 一种防水防油抗污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8622A (zh) 一种麻涤加捻纱及其制备的麻锻面料
Khan Functional properties improvement and value addition to apparel by soil release finishes-a general overview
CN109023618A (zh) 涤锦共混高弹色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8998965A (zh) 一种三明治座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987361B2 (ja) 織編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38836A (zh) 超细纤维材料的后处理工艺
CN107558196A (zh) 抗紫外线锦纶纱线
CN107399113B (zh) 一种毛纺复合植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50798A (zh) 一种吸湿排汗负离子面料
CN118319085B (zh) 一种抗静电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