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7365A -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办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办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27365A CN103127365A CN2013100927713A CN201310092771A CN103127365A CN 103127365 A CN103127365 A CN 103127365A CN 2013100927713 A CN2013100927713 A CN 2013100927713A CN 201310092771 A CN201310092771 A CN 201310092771A CN 103127365 A CN103127365 A CN 1031273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preparation
- children
- chinese medicine
- fe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薄荷1~10份,柴胡1~15份,知母1~15份,黄芩1~10份,金银花1~15份,野马追1~15份,荆芥1~15份,鸭跖草1~20份,大青叶1~10份,冰片1~3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办法,包括橡皮膏的制备方法以及巴布膏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毒副作用小,可用于治疗小儿发热;本发明的外用制剂通过经皮给药,退热作用快,且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本发明的外用制剂给药方便,小儿易于接受;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根据临床需要制成不同剂型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本发明的外用制剂可用于治疗小儿发热且疗效较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办法,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办法。
背景技术
小儿发热是儿科感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由于高热可以导致惊厥、脱水等并发症,严重危害小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小儿退热疗法有着特别重要的临床意义。小儿发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调查结果表明:占儿科门诊量70%~80%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是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小儿发热是来院急诊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认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病毒和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其中病毒感染占80%~90%,细菌感染占10%。
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与多种抗生素的开发应用,对细菌性发热已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在病毒性发热的临床处理上,盐酸金刚烷胺、干扰素、丙种球蛋白、阿糖腺苷、甲肟噻腙等抗病毒药虽应用于临床,疗效却不够理想。所以,在小儿病毒性发热的临床处理上,由于病原菌无法抑制乃至杀灭,在运用安乃近、扑热息痛等解热剂后,普遍存在着短时退热后的体温“复升”问题,而且,这些退热西药,都存在着一些对机体不利的副作用,故国外有些临床医师主张对小于6个月,尤其是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主张使用退热剂,而用物理降温或作用相对缓和的中药取代。
中药有大量兼有退热和抗病毒作用的药物。近几十年来,银翘解毒丸、银翘合剂、桑菊感冒丸、板兰根冲剂、小柴胡冲剂、双黄连、银黄口服液等一批中药制剂相继问世,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相当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大多较苦涩,小儿尤其5岁以内小儿难以口服,同时,对小儿采用注射给药也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制剂,以期实现通过外用给药实现小儿退热;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该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薄荷1~10份,柴胡1~15份,知母1~15份,黄芩1~10份,金银花1~15份,野马追1~15份,荆芥1~15份,鸭跖草1~20份,大青叶1~10份,冰片1~3份。
优选地,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薄荷3~7份,柴胡5~15份,知母3~10份,黄芩3~10份,金银花2~12份,野马追2~12份,荆芥2~12份,鸭跖草2~18份,大青叶2~8份,冰片1~3份。
优选地,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薄荷3份,柴胡15份,知母5份,黄芩10份,金银花10份,野马追10份,荆芥5份,鸭跖草15份,大青叶5份,冰片1份。
本发明配方中柴胡解表退热,升举清气;薄荷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荆芥祛风,解表;黄芩、金银花、大青叶、鸭跖草,清热解毒;野马追,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抗菌消炎。
本发明所述的制剂为橡皮膏、巴布膏或喷雾剂。
一种制备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方法:
(1)将薄荷,柴胡,知母,黄芩,金银花野马,荆芥,鸭跖草,大青叶用相当于药材总重量10~20倍的体积分数95%的酒精按渗漉法制成稠浸膏;
(2)将重量份数16~20份橡胶压成网状胶片,浸入重量份数44~50份汽油中约12~24h,使其充分溶胀,再移入配料锅内搅拌3h后,依次加入重量份数2~5份凡士林、重量份数20~25份氧化锌、重量份数16~20松香、步骤(1)制得的浸膏及冰片,继续搅拌,9h后,将所得膏料经80目铜筛网过滤;
(3)将步骤(2)过滤后的膏料置于涂布机贮料器中或滚筒前的白细布上,当滚筒上的白细布通过上下滚筒时即涂上一层膏料,膏料的厚度可由两滚筒的距离经转轮加以调节;
(4)涂了膏料后的布,以2m/min的速度带进封闭的干燥装置,膏料经干燥装置的蒸汽加热管加热,使汽油挥发进入溶媒回收装置,沿罩管及经鼓风机送入冷凝系统,起到吸收和排出汽油蒸汽作用。
(5)将干燥处理过的膏料以一定的长度平整地卷于胶布固卷上,然后取下,在切断机上切成规定的宽度,再移置纱布卷筒装置上,使膏面覆以上浆漂白脱脂的硬纱布或一层瓦楞透明纸,最后在切片机上,按5×7cm规格切开,包装,即制备出橡皮膏制剂。
另一种制备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方法:
将重量份数4~8份明胶加入水中浸润膨胀,重量份数50~70℃水浴加热溶解,搅拌均匀,记为Ⅰ液;将重量份数5~10份聚乙烯加入到水中膨胀,水浴加热溶解,记为II液;取Ⅰ液加到II液,50~70℃水浴下搅拌均匀,记为III相;将重量份数5~10份甲基纤维素钠、重量份数1~5份高岭土分散于重量份数50~80份甘油中,加入III相,于50~70℃水浴下炼合1h即可制成巴布剂基质膏体;将按重量配比好的药材混合均匀,超微粉碎至4000目的微粉;
将微粉加入制得的巴布剂基质膏体中,混合30min以上;将混合体加入巴布剂涂布机中涂布,涂布后按规格切片、包装即制备出巴布膏制剂。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本发明以纯中药为主要原料,毒副作用小;本发明的外用制剂通过经皮给药,退热作用快,且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本发明的外用制剂给药方便,小儿易于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性;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根据临床需要制成不同剂型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
本发明配方具有清热解毒、退热解表,止咳平喘作用,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咳喘等症状。本发明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多种情况所致的发热均有显著解热作用,临床资料也显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治疗小儿发热起效快,疗效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将薄荷1kg,柴胡15kg,知母15kg,黄芩1kg,金银花1kg,野马追15kg,荆芥1kg,鸭跖草15kg,大青叶1kg用650kg体积分数95%的酒精按渗漉法制成稠浸膏;将16kg橡胶压成网状胶片,浸入44kg汽油中约12h,使其充分溶胀,再移入配料锅内搅拌3h后,依次加入2kg凡士林、20kg氧化锌、16kg松香、制得的浸膏及1kg冰片,继续搅拌,9h后,将所得膏料经80目铜筛网过滤;将过滤后的膏料置于涂布机贮料器中,当滚筒上的白细布通过上下滚筒时即涂上一层膏料;将涂了膏料后的布,以2m/min的速度带进封闭的干燥装置,膏料经干燥装置的蒸汽加热管加热,使汽油挥发进入溶媒回收装置,沿罩管及经鼓风机送入冷凝系统;将干燥处理过的膏料以一定的长度平整地卷于胶布固卷上,然后取下,在切断机上切成规定的宽度,再移置纱布卷筒装置上,使膏面覆以上浆漂白脱脂的硬纱布,最后在切片机上,按5×7cm规格切开,包装,即制得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橡皮膏。
实施例2
将薄荷10kg,柴胡1kg,知母1kg,黄芩10kg,金银花15kg,野马追1kg,荆芥15kg,鸭跖草1kg,大青叶10kg用1280kg体积分数95%的酒精按渗漉法制成稠浸膏;将18kg橡胶压成网状胶片,浸入48kg汽油中约18h,使其充分溶胀,再移入配料锅内搅拌3h后,依次加入4kg凡士林、22kg氧化锌、18kg松香、制得的浸膏及3kg冰片,继续搅拌,9h后,将所得膏料经80目铜筛网过滤;将过滤后的膏料置于涂布机贮料器中,当滚筒上的白细布通过上下滚筒时即涂上一层膏料;将涂了膏料后的布,以2m/min的速度带进封闭的干燥装置,膏料经干燥装置的蒸汽加热管加热,使汽油挥发进入溶媒回收装置,沿罩管及经鼓风机送入冷凝系统;将干燥处理过的膏料以一定的长度平整地卷于胶布固卷上,然后取下,在切断机上切成规定的宽度,再移置纱布卷筒装置上,使膏面覆以上浆漂白脱脂的硬纱布,最后在切片机上,按5×7cm规格切开,包装,即制得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橡皮膏。
实施例3
将薄荷5kg,柴胡7.5kg,知母7.5kg,黄芩5kg,金银花7.5kg,野马追7.5kg,荆芥7.5kg,鸭跖草10kg,大青叶5kg用1000kg体积分数95%的酒精按渗漉法制成稠浸膏;将20kg橡胶压成网状胶片,浸入48kg汽油中约24h,使其充分溶胀,再移入配料锅内搅拌3h后,依次加入5kg凡士林、25kg氧化锌、20kg松香、制得的浸膏及2kg冰片,继续搅拌,9h后,将所得膏料经80目铜筛网过滤;将过滤后的膏料置于涂布机贮料器中,当滚筒上的白细布通过上下滚筒时即涂上一层膏料;将涂了膏料后的布,以2m/min的速度带进封闭的干燥装置,膏料经干燥装置的蒸汽加热管加热,使汽油挥发进入溶媒回收装置,沿罩管及经鼓风机送入冷凝系统;将干燥处理过的膏料以一定的长度平整地卷于胶布固卷上,然后取下,在切断机上切成规定的宽度,再移置纱布卷筒装置上,使膏面覆以上浆漂白脱脂的硬纱布,最后在切片机上,按5×7cm规格切开,包装,即制得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橡皮膏。
实施例4
将4kg明胶到40kg水中浸润膨胀,50℃水浴加热溶解,搅拌均匀,记为Ⅰ液;将5kg聚乙烯加入到30kg水中膨胀,水浴加热溶解,记为II液;取Ⅰ液加到II液,50℃水浴下搅拌均匀,记为III相;将5kg甲基纤维素钠、1kg高岭土分散于50kg甘油中,加入III相,于50℃水浴下炼合1h,制成巴布剂基质膏体。将薄荷3kg,柴胡5kg,知母3kg,黄芩3kg,金银花2kg,野马追2kg,荆芥2kg,鸭跖草2kg,大青叶2kg,冰片1kg混合均匀,超微粉碎至4000目的微粉,将微粉加入制得的巴布剂基质膏体中,混合30min以上;将混合体加入巴布剂涂布机中涂布,涂布后按规格切片、包装即制得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巴布膏。
实施例5
将6kg明胶到40kg水中浸润膨胀,60℃水浴加热溶解,搅拌均匀,记为Ⅰ液;将8kg聚乙烯加入到30kg水中膨胀,水浴加热溶解,记为II液;取Ⅰ液加到II液,60℃水浴下搅拌均匀,记为III相;将8kg甲基纤维素钠、3kg高岭土分散于60kg甘油中,加入III相,于60℃水浴下炼合1h,制成巴布剂基质膏体。将薄荷7kg,柴胡15kg,知母10kg,黄芩10kg,金银花12kg,野马追12kg,荆芥12kg,鸭跖草18kg,大青叶8kg,冰片3kg混合均匀,超微粉碎至4000目的微粉,将微粉加入制得的巴布剂基质膏体中,混合30min以上;将混合体加入巴布剂涂布机中涂布,涂布后按规格切片、包装即制得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巴布膏。
实施例6
将8kg明胶到40kg水中浸润膨胀,70℃水浴加热溶解,搅拌均匀,记为Ⅰ液;将10kg聚乙烯加入到30kg水中膨胀,水浴加热溶解,记为II液;取Ⅰ液加到II液,70℃水浴下搅拌均匀,记为III相;将10kg甲基纤维素钠、5kg高岭土分散于80kg甘油中,加入III相,于70℃水浴下炼合1h,制成巴布剂基质膏体。将薄荷5kg,柴胡10kg,知母6kg,黄芩6kg,金银花7kg,野马追7kg,荆芥7kg,鸭跖草10kg,大青叶5kg,冰片2kg混合均匀,超微粉碎至4000目的微粉,将微粉加入制得的巴布剂基质膏体中,混合30min以上;将混合体加入巴布剂涂布机中涂布,涂布后按规格切片、包装即制得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巴布膏。
实施例7
称取薄荷3kg,柴胡15kg,知母5kg,黄芩10kg,金银花10kg,野马追10kg,荆芥5kg,鸭跖草15kg,大青叶5kg,冰片1kg,洗涤、切碎、烘干后加相当于处方量的2重量倍水,通水蒸气蒸馏,收集3重量倍处方量的芳香水和药渣。将收集的药渣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6重量倍的水煎煮2h,第二次将第一次煎煮收集的药渣加4重量倍的水煎煮2h,第三次将第二次煎煮收集的药渣加4重量倍的水煎煮1.5h;合并滤液在60℃浓缩制成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加入乙醇至含量为60%,搅匀,静置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将上清液在60℃减压浓缩制成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将收集的芳香水加入8g吐温80增容后加入9g磷酸二氢,加入10g钠氯化钠调等渗、加入2g山梨酸,浸膏混合,调节PH值为6.0,加水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即得喷雾剂。
实施例8
一、实验材料
1、药品与试剂
以本发明实施例4制得小儿退热巴布膏,规格5×7,每cm2浸膏粉相当于1g生药,小儿用量为70cm2/25kg体重,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药大学医学实验中心提供,批号:0120401。
高活性干酵母,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120201。
2,4-二硝基苯酚,金山县兴塔化工厂,批号:990601。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批号:981。
2、实验动物
SD大鼠,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SCXK(苏)2002-0012;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苏)2002-0053。
大耳白家兔,由南京市江宁区青龙山动物繁殖场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苏)2002-0027;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苏)2002-0053。
3、实验条件
给药前后,实验小鼠分笼用全价颗粒饲料饲养,自由饮水,室温18~25℃,湿度42~67%。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
1、实验方法
取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60~180g。测正常体温,每日2次,连续3日。实验日每h测体温1次,连续3次,选取体温变动不高于0.3℃的大鼠用于实验。取合格大鼠,每鼠于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溶液15ml/kg,4h后选大鼠体温升高>1℃者进行分组给药。选取发热合格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1)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2)小儿退热膏1组:给予小儿退热膏5.4g生药/kg。各组大鼠均背部脱毛,面积2*2cm,涂药膏。于给药后60、90、120、150、180、210、240min观察大鼠体温变化。
2、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小儿退热膏组在给药后180min时,体温下降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小儿退热膏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见表1。
(二)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
1、实验方法
取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60~180g。测正常体温,每日2次,连续3日。实验日每h测体温1次,连续3次,选取体温变动不高于0.3℃的大鼠用于实验。取合格大鼠,每鼠于背部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28mg/kg,60min后若大鼠体温升高>1℃者进行分组给药。选取发热合格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1)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2)小儿退热膏1组:给予小儿退热膏5.4g生药/kg。各组大鼠均背部脱毛,面积2*2cm,涂药膏。于给药后60、90、120、150、180、210、240min观察大鼠体温变化。
2、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小儿退热膏组在给药后60min开始,体温降低值均大于空白对照组,体温下降值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小儿退热膏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见表2。
表2小儿退热膏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三)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
1、方法
取大耳白家兔20只,体重1.8~2.2㎏,雌雄各半。每日测体温2次,连续3日。实验日致热前每h测体温1次,连续3次,选择体温范围38.6~39.5℃,且体温波动在0.3℃内家兔作为合格家兔。每兔均从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5μg/kg,于致热1h后测体温,选择发热体温达1℃以上者作为发热合格家兔。取发热合格家兔16只,随机分为2组:(1)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ml/kg;(2)小儿退热膏组:给予小儿退热膏3g生药/kg各组家兔均背部脱毛,面积4*4cm,涂药膏,药后60、120、180、240、300min测量家兔体温。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小儿退热膏组给药120min后体温降低值大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表明小儿退热膏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体温有良好的降低作用。具体见表3。
实施例9
临床资料
病例1:缪某,女,3岁。2012年7月18日来诊,发热半天。
患儿发病前一晚因住空调房,今晨起发热,伴鼻塞、流涕、轻咳,哭闹不安,未见呕吐与腹泻,查体:体温38.6℃,一般情况尚可,神清,颈无抵抗,四肢活动自如,咽壁充血,扁桃体未见肿大,心肺听诊无特殊,舌质淡红,苔薄黄。
血象:WBC:10.1×109/L;N:63%;L:36%。
诊断:普通感冒。
治疗:以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小儿退热膏”额部外敷,塗敷面积为5×7cm。
给药1h后体温开始告退,3h后退净,伴有症状消除。随观两天,体温无复升。
病例2:王某,男,4岁,2012年5月22日来诊,咽痛两天,发热一天。
患儿于就诊前两天觉咽痛不适,妨于饮食,随即在附近卫生所拟诊为“急性扁桃体炎”而行输液抗感染治疗,就诊前一天下午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8.2℃~39.8℃之间,伴有恶寒、烦燥、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数。查体:体温39.4℃,急性病容,面部红赤,咽壁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达Ⅱ。心肺听诊无特殊,血象:WBC:16.2×109/L;N:78%;L:20%。
诊断: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以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小儿退热膏”额部外敷,塗敷面积为5×7cm,同时抗感染治疗。
给药1.5h后体温开始告退,2h后测体温38.2℃,3h后测体温37.8℃,随后伴有症状与体征逐渐消除,6h后体温基本退净,随观三天,体温未见复升。
病例3:林某某,女,5岁,2012年3月15日来诊。反复发热咳嗽、流涕一年余。
患儿素体虚弱,近一年来反复感冒,每月达1~2次,常用抗生素治疗。近3日再次复感,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大便干结,舌红,苔少。查体:体温:38.4℃,一般情况尚可,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咽壁充血,左侧扁桃体肿大达Ⅰ。,两肺散在干性啰音,心脏听诊无特殊,血象:WBC:13.7×109/L;N:72%;L:27%。
诊断: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期)
治疗:以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小儿退热膏”额部外敷,塗敷面积为5×7cm,同时化痰止咳治疗。给药1h后体温开始告退,2h后测体温38.1℃,3h后测体温37.7℃,5h后体温基本退净,随观两天,体温未见复升。
Claims (8)
1.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薄荷1~10份,柴胡1~15份,知母1~15份,黄芩1~10份,金银花1~15份,野马追1~15份,荆芥1~15份,鸭跖草1~20份,大青叶1~10份,冰片1~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薄荷3~7份,柴胡5~15份,知母3~10份,黄芩3~10份,金银花2~12份,野马追2~12份,荆芥2~12份,鸭跖草2~18份,大青叶2~8份,冰片1~3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薄荷3份,柴胡15份,知母5份,黄芩10份,金银花10份,野马追10份,荆芥5份,鸭跖草15份,大青叶5份,冰片1份。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橡皮膏、巴布膏或喷雾剂。
5.制备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为:
(1)将薄荷、柴胡、知母、黄芩、金银花、野马、荆芥、鸭跖草、大青叶用相当于药材总重量10~20倍的体积分数95%的酒精按渗漉法制成浸膏;
(2)将橡胶压成胶片,浸入汽油中12~24h再移入配料锅内搅拌3h后,依次加入凡士林、氧化锌、松香、步骤(1)制得的浸膏及冰片,继续搅拌,9h后,将所得膏料经80目铜筛网过滤;
(3)将步骤(2)过滤后的膏料置于涂布机中涂布,涂布后的膏料经干燥装置干燥处理,汽油经溶媒回收装置排出;
(4)将干燥处理过的膏料按规格切片,包装即制备出橡皮膏制剂。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橡胶为16~20份,氧化锌为20~25份,松香为16~20份,汽油为44~50份,凡士林为2~5份。
7.制备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为:
(1)巴布剂基质膏体的制备:将明胶加入水中浸润膨胀,50~70℃水浴加热溶解,搅拌均匀,记为Ⅰ液;将聚乙烯加入到水中膨胀,水浴加热溶解,记为II液;取Ⅰ液加到II液,50~70℃水浴下搅拌均匀,记为III相;将甲基纤维素钠、高岭土分散于甘油中,加入III相,于50~70℃水浴下炼合1h即可制成巴布剂基质膏体;
(2)将按重量配比好的药材混合均匀,超微粉碎至4000目的微粉;
(3)将步骤(2)的微粉加入步骤(1)的巴布剂基质膏体中,混合30min以上;
(4)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体加入巴布剂涂布机中涂布,涂布后按规格切片、包装即制备出巴布膏制剂。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明胶为4~8份,聚乙烯为5~10份,甲基纤维素钠为5~10份,高岭土为1~5份,甘油为50~80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927713A CN103127365A (zh) | 2013-03-21 | 2013-03-21 |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办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927713A CN103127365A (zh) | 2013-03-21 | 2013-03-21 |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办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27365A true CN103127365A (zh) | 2013-06-05 |
Family
ID=48488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927713A Pending CN103127365A (zh) | 2013-03-21 | 2013-03-21 |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办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2736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0341A (zh) * | 2015-05-18 | 2015-07-29 | 姜国勇 | 一种治疗儿童发烧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3819A (zh) * | 2000-05-16 | 2000-11-22 | 刘安西 | 中药小儿感冒退热控释贴片 |
CN1733148A (zh) * | 2005-08-01 | 2006-02-15 | 刘安西 | 感冒清热退烧中药速释透皮吸收给药贴片 |
CN1323681C (zh) * | 2005-01-20 | 2007-07-04 | 南京崇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复方制剂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
CN101518592A (zh) * | 2008-02-28 | 2009-09-02 | 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小儿外感风热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872259A (zh) * | 2012-09-17 | 2013-01-16 | 熊国宝 | 一种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清热解毒止咳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2013
- 2013-03-21 CN CN2013100927713A patent/CN10312736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3819A (zh) * | 2000-05-16 | 2000-11-22 | 刘安西 | 中药小儿感冒退热控释贴片 |
CN1323681C (zh) * | 2005-01-20 | 2007-07-04 | 南京崇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复方制剂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
CN1733148A (zh) * | 2005-08-01 | 2006-02-15 | 刘安西 | 感冒清热退烧中药速释透皮吸收给药贴片 |
CN101518592A (zh) * | 2008-02-28 | 2009-09-02 | 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小儿外感风热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872259A (zh) * | 2012-09-17 | 2013-01-16 | 熊国宝 | 一种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清热解毒止咳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0341A (zh) * | 2015-05-18 | 2015-07-29 | 姜国勇 | 一种治疗儿童发烧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69891B (zh) | 一种新型维c银翘片 | |
CN101366844A (zh) | 枇杷花及其提取物的新用途 | |
TW201201823A (en)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treating influenza caused by A-type H1N1 viruses | |
CN103127365A (zh) |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外用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办法 | |
CN101049485A (zh) | 桑姜感冒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45080A (zh) | 一种治疗急性咽喉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69001B (zh) |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006780B (zh) |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77361B (zh) | 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制剂 | |
CN103157069B (zh) |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苗药 | |
CN102988921B (zh) | 一种治疗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144061A (zh) | 一种止咳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12203B (zh) | 一种用于治疗尖锐湿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0548069A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鼻炎药物中的应用 | |
CN110585281A (zh) | 治疗痰热壅肺证的儿童成人共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85330B (zh) | 一种用于皮肤真菌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607644B (zh) | 一种治疗IgA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03090749A1 (fr) | Utilisation d'une berberine tres soluble dans la preparation de medicaments | |
CN103520315A (zh) | 一种治疗妇科阴道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23852B (zh) | 一种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772762B (zh) |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27624B (zh) | 肠炎宁组合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新用途 | |
CN108567924A (zh) | 一种治疗小儿感冒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816583A (zh) | 一种治疗感冒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88293B (zh) | 治疗哮喘的茯苓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