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2375A - 儿童座椅 - Google Patents
儿童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12375A CN103112375A CN2012105647076A CN201210564707A CN103112375A CN 103112375 A CN103112375 A CN 103112375A CN 2012105647076 A CN2012105647076 A CN 2012105647076A CN 201210564707 A CN201210564707 A CN 201210564707A CN 103112375 A CN103112375 A CN 1031123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eat
- main body
- guid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75—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inclinable, as a whole or parti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03—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 B60N2/2806—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for securing the child seat to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21—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having a seat and a base part
- B60N2/2827—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having a seat and a base part part of the base being supported by the seat sub-fra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57—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eculiar orientation of the child
- B60N2/2863—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peculiar orientation of the child backward fac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69—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rota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易的安装作业稳定地安装到车辆用座椅上的儿童座椅。儿童座椅(10)具有:承受台(50),具有有前面(51a)及侧面(51b)的基部(51)、和从基部竖立的竖立部(52),安装在车辆用座椅(1)上;座椅主体(20),支承在承受台上。承受台具有导引腰带(6a)的腰带导引部(70),腰带导引部具有在基部前面上延伸的前导引部(71)、和与前导引部连续而在基部侧面上延伸的侧导引部(72)。承受台具有包括向侧方突出的侧方突出部(76)、从侧方突出部伸上的上方伸出部(77)的侧方导引部(75)。侧方突出部形成侧导引部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发明名称为“儿童座椅”、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1年3月2日并且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34343.4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车辆用座椅上的儿童座椅。
背景技术
关于在使乳幼儿乘坐乘用车等的情况下使用的儿童座椅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在JP2002-316565A中,公开了具有安装在车辆用座椅上的承受台、和支承在承受台上的座椅主体的儿童座椅。
在JP2002-316565A中公开的儿童座椅中,座椅带的腰带横穿承受台的中央部,仅通过腰带将承受台安装在车辆用座椅上。
但是,近年来,对安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要求能够将儿童座椅更稳定地安装到车辆用座椅上。但是,并不希望儿童座椅的向车辆用座椅的安装方法变得复杂。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方面而做出的,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易的安装作业稳定地安装到车辆用座椅上的儿童座椅。
此外,例如在JP2002-301964A中公开的儿童座椅中,座椅主体相对于承受台滑动,能够变更座椅主体相对于承受台的倾斜角度,即能够斜倚。由此,不仅能够朝向行进方向的前方而使乳幼儿就座在座椅主体上,还能够朝向行进方向的后方而使乳幼儿就座在座椅主体上。
在JP2002-301964A中公开的儿童座椅中,当座椅主体相对于承受台滑动时,座椅主体的座部在承受台上滑动。此外,在座椅主体的靠背部上,设有与形成在承受台上的槽卡合的连接导引部。并且,当座椅主体相对于承受台滑动时,通过连接导引部穿过承受台的槽内,来导引座椅主体的滑动。因此,根据该儿童座椅,能够使座椅主体平滑地滑动。
并且,本发明是与在JP2002-301964A中公开的儿童座椅相关联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座椅主体相对于承受台更平滑地滑动、由此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斜倚操作的儿童座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易的安装作业稳定地安装到车辆用座椅上的儿童座椅。
本发明是与在JP2002-301964A中公开的儿童座椅相关联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座椅主体相对于承受台更平滑地滑动、由此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斜倚操作的儿童座椅。
本发明的第1儿童座椅的特征在于,具备:承受台,具有有前面、侧面及底面的基部、和从上述基部竖立的竖立部,安装在车辆用座椅上;座椅主体,支承在上述承受台上;上述承受台包括腰带导引部,是导引设在车辆用座椅上的座椅带的腰带的腰带导引部,该腰带导引部具有:前导引部,在上述基部的前面上延伸;侧导引部,与上述前导引部连续而在上述基部的侧面上延伸;上述承受台还具有侧方导引部件,该侧方导引部件包括:侧方突出部,从上述基部的上述侧面向侧方突出;上方伸出部,从侧方突出部向上方伸上;上述侧方导引部件的上述侧方突出部形成划定上述侧导引部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根据本发明的第1儿童座椅,能够不使安装作业复杂化而将儿童座椅稳定地安装到车辆用座椅上。
在本发明的第1儿童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侧导引部的上述下缘在由上述侧方突出部划定的部分中,沿着向上述基部的上述底面的法线方向位于最上方。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儿童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侧导引部的下缘随着从上述基部的上述前面侧向由上述侧方突出部形成的部分接近,沿着向上述基部的上述底面的法线方向逐渐位于上方。
进而,在本发明的第1儿童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侧方导引部件的上述侧方突出部形成上述侧导引部的下缘中的最从上述前导引部离开间隔的部分。
进而,在本发明的第1儿童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侧导引部形成为至少下缘由阶差划定的槽;形成阶差的阶差面平滑地连接在形成上述下缘的一部分的上述侧方导引部件的上述侧方突出部上。
进而,在本发明的第1儿童座椅中,也可以是,沿着向上述基部的上述底面的法线方向的上述上方伸出部的顶部的位置与由上述侧方突出部形成了下缘的部分的侧导引部的上缘的沿着上述法线方向的位置相同或比该位置低。
进而,在本发明的第1儿童座椅中,也可以是,从上方划定上述侧导引部的上缘的至少一部分由从上述基部的上述侧面向侧方突出再向下方垂下的折回件形成。
进而,在本发明的第1儿童座椅中,也可以是,从划定上述侧导引部的上缘到下缘的宽度随着从上述基部的上述前面侧向由上述侧方突出部形成下缘的部分接近而逐渐变窄。
本发明的第2儿童座椅的特征在于,具备:承受台,具有基部、和从上述基部竖立的竖立部,安装在车辆用座椅上;座椅主体,可相对于上述承受台滑动地支承在上述承受台上;上述座椅主体具有座部、和连接在上述座部上的靠背部;在上述靠背部上,设有当上述座椅主体滑动时能够穿过形成在上述竖立部上的槽内的连接导引部;上述连接导引部具有从靠背部伸出的基端部、和从基端部弯曲再伸出的弯曲部;形成在上述竖立部上的槽在正交于上述座椅主体的滑动时的上述连接导引部的移动方向的截面中对应于上述连接导引部的形状而弯曲。根据本发明的第2儿童座椅,能够使座椅主体相对于承受台更平滑地滑动,由此,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斜倚操作。
在本发明的第2儿童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连接导引部的上述基端部伸出的方向、与上述弯曲部从上述基端部伸出的方向在正交于上述座椅主体的滑动时的该连接导引部的移动方向的截面中大致正交。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2儿童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座椅主体能够相对于上述承受台滑动,直到上述座椅主体能够在上述承受台上旋转的旋转位置;上述槽的收容上述基端部的部分以及上述槽的收容上述弯曲部的部分两者在上述竖立部的端面上开口;上述连接导引部构成为,在上述座椅主体到达上述旋转位置时、在上述竖立部的端面上从上述槽脱出,由此,上述座椅主体能够在上述承受台上旋转。
这样的本发明的第2儿童座椅也可以是,还具备可相对于通过上述座椅主体在上述承受台上的旋转时的上述靠背部的移动而露出的上述竖立部拆装的盖;上述盖在安装到上述竖立部上时,将在上述竖立部的上述端面上开口的上述槽覆盖。
此外,在这样的本发明的第2儿童座椅中,也可以是,在上述承受台的上述竖立部上,设有保持设在车辆用座椅上的座椅带的肩带的锁定设备;上述盖在安装到上述竖立部上时,将上述锁定设备及被上述锁定设备保持而在竖立部上延伸的肩带覆盖。
进而,在这样的本发明的第2儿童座椅中,也可以是,在上述靠背部上,设有沿横向离开间隔设置的一侧的连接导引部及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上述一侧的连接导引部的上述弯曲部从上述基端部朝向横向的一侧弯曲,上述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的上述弯曲部从上述基端部朝向横向另一侧弯曲;在上述竖立部上,沿横向离开间隔而形成有与上述一侧的连接导引部卡合的一侧的槽、与上述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卡合的另一侧的槽,在上述竖立部的上述端面上,开口有一侧的槽及另一侧的槽;上述盖在安装在上述竖立部上时露出的面中的、当安装到上述竖立部上时位于上述端面上的区域中,具有沿横向离开间隔设置的一侧的片状部件及另一侧的片状部件;上述一侧的片状部件向横向一侧开口,并且上述另一侧的片状部件向横向另一侧开口;在没有将上述盖拆下而使座椅主体旋转的情况下,上述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钩挂在上述一侧的片状部件的开口的部分上,或者上述一侧的连接导引部钩挂在上述另一侧的片状部件的开口的部分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儿童座椅(儿童座椅主体)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座椅主体处于朝前状态的儿童座椅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安装在车辆用座椅上、座椅主体处于朝后状态的儿童座椅的立体图。
图4是用来说明座椅主体的斜倚机构的图,是表示儿童座椅的侧视图。
图5是用来说明朝后状态与朝前状态之间的座椅主体的状态的变化的图,是表示儿童座椅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座椅主体与斜倚基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座椅主体的立体图。
图8是从前方表示承受台的图。
图9是表示承受台的立体图。
图10是在将座椅主体的座部及靠背部取除的状态下表示儿童座椅的部分立体图。
图11是从侧方表示儿童座椅的部分剖视图。
图12是用来说明为收容在承受台的竖立部内的连杆构造、连结在连接销上的连杆构造的图。
图13是在安装着盖的状态下表示处于朝后状态的儿童座椅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盖的俯视图。
图15是用来说明安装在儿童座椅上的盖的作用的俯视图。
图16是用来说明拉起机构及操作量调节机构的作用的图。
图17是对应于图16的图,是用来说明拉起机构及操作量调节机构的作用的图。
图18是对应于图16及图17的图,是用来说明拉起机构及操作量调节机构的作用的图。
图19是对应于图16至图18的图,是用来说明拉起机构及操作量调节机构的作用的图。
图20是从背侧表示操作部件的图。
图21是用来说明拉起机构及操作量调节机构的作用的俯视图。
图22是对应于图21的图,是用来说明拉起机构及操作量调节机构的作用的俯视图。
图23是对应于图21及图22的图,是用来说明拉起机构及操作量调节机构的作用的俯视图。
图24是表示儿童座椅的部分侧视图。
图25是表示支承腿的立体图。
图26是从背侧表示安装有支承腿的儿童座椅的立体图。
图27是概略地表示支承腿与承受台的连结部分的剖视图。
图28是表示支承腿的脚部的部分主视图。
图29是表示沿着图28的A-A线的截面的图。
图30是将一部分构成部件省略而表示沿着图29的B-B线的截面的图。
图31是将一部分构成部件省略而表示沿着图28的C-C线的截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31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儿童座椅(儿童汽车座椅)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在图1至图5等中表示儿童座椅的整体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儿童座椅10作为儿童座椅主体11而具有安装在车辆(例如汽车)的座椅1上的承受台50、支承在承受台50上的斜倚基座80、和与斜倚基座80一起支承在承受台50上的座椅主体20。如图3所示,儿童座椅10还具有可拆装地安装在儿童座椅主体11的承受台50上的支承腿100。支承腿100延伸到支承车辆用座椅1的车辆的地面3,从下方支承儿童座椅主体11(承受台50)的前方部分。
承受台50具有如图3所示那样载置在车辆用座椅1的座部1a上的基部51、和从基部51竖起、并且如图3所示那样面对车辆用座椅1的背部1b的竖立部52。其中,基部51包括前面51a、侧面(横面)51b及底面51c(参照图1等)。另一方面,座椅主体20具有可相对于承受台50的基部51滑动地支承在基部51上的座部21、和从座部21伸出的靠背部22。
如图4所示,斜倚基座80能够沿着沿铅直面的方向sd相对于承受台50滑动。此外,座椅主体20能够与斜倚基座80一起沿着沿铅直面的方向sd相对于承受台50滑动。如果使座椅主体20相对于承受台50滑动,则如图4所示,座椅主体相对于承受台50的倾斜角度变化。即,能够使朝向前方而乳幼儿就座的座椅主体20斜倚。
进而,如图5所示,座椅主体20能够相对于斜倚基座80及承受台50以沿着铅直面的旋转轴rd为中心旋转。并且,通过使座椅主体20相对于承受台50旋转,如图5所示,能够使乳幼儿朝向后方而使该乳幼儿乘坐(就座或卧倒)在儿童座椅10上。以下,将图5中用实线表示的座椅主体20的该状态也称作座椅主体的“朝后状态”,将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座椅主体20的状态也称作座椅主体的“朝前状态”。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相对于儿童座椅的“前”及“后”的用语在没有特别指示的情况下是指以车辆的通常的行驶为基准的“前”及“后”(参照图2及图3)。
以下,首先对儿童座椅主体11整体地说明,然后对儿童座椅10的各部分进一步说明。
[儿童座椅主体的整体的说明]
首先,对儿童座椅10(儿童座椅主体11)的座椅主体20整体上详细叙述。如上所述,座椅主体20具有座部21及靠背部22,座部21及靠背部22由框件和安装在框件上的缓冲件形成。此外,如图6及图7所示,座椅主体20还具有设在座部21的下部的圆盘24、和从圆盘24向下方突出的导引片25。圆盘24具有以大致圆周状延伸的轨道24a。在轨道24a上,以就座在座椅主体20中的乳幼儿为基准在后方侧设有切口24b。即,轨道24a在该后方侧中断。导引片25具有以就座在座椅主体20中的乳幼儿为基准、沿前后方向平行延伸的一对平坦侧面25a、和将一对平坦侧面25a的前侧及后侧分别连接的弧状侧面25b。弧状侧面25b形成为圆筒表面的一部分,在导引片25的横截面上具有圆弧状的轮廓。
此外,如图1及图6等所示,在靠背部22上,设有向以就座在座椅主体20中的乳幼儿为基准的后方侧突出的连接导引部27。连接导引部27在正交于座椅主体20的滑动时的该连接导引部27的移动路径sd(参照图4)的截面中,具有从靠背部22突出的基端部27a、和从基端部27a弯曲再伸出的弯曲部27b。即,连接导引部形成为钩状。如由图2也可以理解的那样,连接导引部27的基端部27a伸出的方向、与连接导引部27的弯曲部27b伸出的方向在正交于连接导引部27的移动路径sd的截面中大致正交。该连接导引部27当座椅主体20滑动时穿过形成在承受台50的竖立部52上的槽53内。此外,如图6等所示,在基端部27a上,形成有沿着连接导引部27的移动路径sd延伸的缝隙(细长的贯通孔)27c。另外,关于形成在承受台50上的槽53在后面详细叙述。
另外,如图2所示,在靠背部22上,设有沿正交于前后方向的横向(宽度方向)离开间隔设置的横向一侧的连接导引部27及横向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27。一侧的连接导引部(例如图2的纸面的右侧的连接导引部)27的弯曲部27b从基端部27a朝向横向的一侧(例如图2的纸面的右侧)弯曲,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27的弯曲部27b从基端部27a朝向横向的另一侧弯曲。即,一对连接导引部27的弯曲部27b沿着横向向相互离开间隔的朝向从各自的基端部27a伸出。
另外,座椅主体20内置有在使座椅主体20相对于承受台50滑动及旋转时使用的拉起机构30及操作量调节机构40。拉起机构30如图6及图7所示,具有从导引片25的底面25c向下方突出的一对突出部件32、和连结在突出部件32上的操作部件31。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31形成为能够摆动的操作杆,突出部件32形成为能够从导引片25进退的销(锁止销)。通过操作该操作部件(操作杆)31,能够调节突出部件32从导引片25的底面25c的突出量。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31经由连杆机构连结在突出部件32上,构成为,使突出部件32的拉入量连动于操作部件31的操作量。另一方面,操作量调节机构40是用来抵接在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上而限制操作部件31的操作量(移动量、摆动量)的机构。另外,关于拉起机构30及操作量调节机构40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接着,对斜倚基座80进一步说明。斜倚基座80如图10等所示,安装在座椅主体20的圆盘24的周围,配置在座椅主体20的圆盘24及导引片25的周围。此外,斜倚基座80可滑动地安装在承受台50上。结果,如图4等所示,座椅主体20与斜倚基座80一起相对于承受台50滑动。
此外,如图6、图10及图11所示,斜倚基座80具有与圆盘24的轨道24a卡合的凸缘部81。凸缘部81以圆弧状延伸。
通过圆盘24的轨道24a被斜倚基座80的凸缘部81导引,包括圆盘24的座椅主体20能够相对于斜倚基座80旋转。结果,座椅主体20能够相对于安装有斜倚基座80的承受台50旋转。另外,如图6及图10所示,凸缘部81在后方形成有切口81a。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座椅主体20处于朝前状态的情况下,凸缘部81的切口81a与圆盘24的轨道24a的切口24b面对。
进而,如图6所示,斜倚基座80具有朝向承受台50的向下方伸出的下摆部82。如图11所示,下摆部82在斜倚基座80安装在承受台50上时位于形成在承受台50的基部51上的凹部内。
接着,对承受台50详细叙述。如图3所示,承受台50使用具有腰带6a及肩带6b的车辆的座椅带5相对于车辆用座椅1安装。因此,在承受台50的竖立部52上,设有用来夹持座椅带5的肩带6b的锁定设备79。锁定设备79在横向上离开间隔而设有两个,能够对应于肩带6b的两个倾斜方向。被锁定设备79夹持的肩带6b如图3所示,斜向横穿承受台50的竖立部52。另外,承受台50还具有导引腰带6a的腰带导引部70。关于该腰带导引部70在后面详细叙述。
如图8及图9所示,在承受台50的基部51上,在宽度方向(横向)的中央,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引槽55。导引槽55包括由具有相互平行的侧壁、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构成的斜倚导引部55a、和设在斜倚导引部55a的后方侧端部上、由圆筒状的凹部构成的旋转导引部55b。斜倚导引部55a与座椅主体20的导引片25的平坦侧面25a卡合,决定该一对侧壁间的宽度,以使座椅主体20能够相对于承受台50滑动。此外,旋转导引部55b与座椅主体20的导引片25的弧状侧面25b卡合,决定该圆筒状凹部的直径,以使座椅主体20能够相对于承受台50旋转。即,座椅主体20的相对于承受台50的旋转轴线rd被旋转导引部55b划定。
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朝前状态的座椅主体20的导引片25在导引槽55内移动,座椅主体20能够相对于承受台50滑动。此外,当座椅主体20的导引片25位于导引槽55的旋转导引部55b内时,座椅主体20能够相对于承受台50旋转。另外,当座椅主体20相对于承受台50滑动或旋转时,座椅主体20的导引片25的底面25c在导引槽55的底面55c上滑动。此外,同样当斜倚基座80与座椅主体20一起相对于承受台50滑动时,斜倚基座80的下摆部82的至少一部分在导引槽55内移动。
如图8及图9所示,在导引槽55的斜倚导引部55a上,沿前后方向设有多对(在图中是3对)接纳上述座椅主体20的一对突出部件32的左右一对锁止孔56a。此外,在旋转导引部55b上,设有接纳一对突出部件32的左右一对旋转位置锁止孔56b。如图8所示,左右一对锁止孔56a的间隔与左右一对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间隔是相同的,但相对于通过宽度方向中心的前后方向轴线cd相互向相反方向偏移了相同的尺寸。即,前后方向轴线cd与左侧的锁止孔56a的间隔、和前后方向轴线cd与右侧的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间隔为等间隔I1。此外,前后方向轴线cd与右侧的锁止孔56a的间隔、和前后方向轴线cd与左侧的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间隔为等间隔I2。
对应于锁止孔56a及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偏移,上述座椅主体20的一对突出部件32也构成为,使其在支承在承受台50上的情况下配置在相对于前后方向轴线cd偏移的位置上。结果,座椅主体20其一对突出部件32卡合在锁止孔56a内,被保持为朝前状态。此外,座椅主体20其一对突出部件32卡合在旋转位置锁止孔56a内而被保持为图5中用实线表示的反转的状态(朝后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主体20的可滑动的范围中,包括将座椅主体20维持为相互不同的倾斜角度的三个斜倚位置、和座椅主体20能够相对于承受台50旋转的旋转位置。
另外,如图8及图9所示,在形成有各锁止孔56a的承受台50的导引槽55内的面57a、与形成有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承受台50的导引槽55内的面55c之间形成有阶差。在导引槽55内,斜倚导引部55a的底面与旋转导引部55b的底面形成为同一个连续的面55c。但是,在该同一个连续的面55c上形成有凹部57,在凹部57的底面57a上形成有各锁止孔55。因而,在形成有各锁止孔56a的面57a、与形成有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面55c之间,形成有与凹部57的高度相同的阶差。
此外,如图8至图11所示,在承受台50的竖立部12的下部,设有当座椅主体20的导引片25移动到旋转导引部55b上时、配置在与斜倚基座80的凸缘部82大致同一圆周上的旋转导引部58。当处于旋转位置的座椅主体20旋转时,形成在座椅主体20的圆盘24上的轨道24a不仅被斜倚基座80的凸缘部82、还被旋转导引部58卡合。结果,在旋转位置上,能够使座椅主体20平滑地旋转。
但是,如上所述,在承受台50的竖立部52上,形成有接纳设在座椅主体20上的连接导引部27的槽53。在座椅主体20上,在横向上离开间隔而设有一侧的连接导引部(例如图2的纸面的右侧的连接导引部)27及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27。并且,如图2所示,与一侧的连接导引部27卡合的一侧的槽(例如图2的纸面的右侧的槽)53、和与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27卡合的另一侧的槽53在横向上离开间隔而形成在竖立部52上。如由图2可以理解的那样,槽53在正交于其长度方向(沿着连接导引部27的移动路径sd的方向)的截面中,对应于连接导引部27的形状而弯曲延伸。
如图8及图9所示,在竖立部52的朝向上方的端面(上端面)52a上,开口有收容基端部27a的槽53的部分及收容弯曲部27b的槽53的部分两者。结果,例如如图1所示,穿过承受台50的槽53内的座椅主体20的连接导引部27的上方的一部分穿过竖立部52的上端面52a的开口部分而向槽53的外部伸出。进而,如在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那样,在使座椅主体20滑动到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座椅主体20的连接导引部27能够向槽53的外方脱出。由此,连接导引部27与槽53的卡合被解除,能够使座椅主体20相对于承受台50旋转。
另外,在竖立部52的朝向前方的面(前面)52b上,也开口有槽53的所有部分。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所示,连接导引部27在其两端部分处能够向槽53的外部伸出。
如图8等所示,在各槽53内,分别设有沿正交于前后方向的横向(宽度方向)延伸的连接销60。连接销60将形成在穿过槽53内的连接导引部27的基端部27a上的缝隙27c贯通。此外,连接销60可沿横向移动地被支承,能够取将形成在连接导引部27的基端部27a上的缝隙27c贯通的位置、以及被拉入到起立部52内的位置。
如图11所示,第1凸轮61能够从形成在比旋转导引部55b更靠后方的位置上的开口部突出到导引槽55内而设置,第2凸轮62能够从形成在斜倚导引部55a上的开口部突出到导引槽55内而设置。
第1凸轮61及第2凸轮62通过连杆连结,以使得在一个凸轮竖起而前端突出到导引槽55上的情况下另一个凸轮成为从导引槽55拉入的状态。并且,第1凸轮61还经由连杆连结在设于承受台50内的钟形曲柄63上。
第1凸轮61被拉伸弹簧64施力,以使其突出到导引槽55内。第1凸轮61当座椅主体20的导引片25移动到旋转导引部55b内时受斜倚基座80的下摆部82推压,被推入到导引槽55内。另一方面,第2凸轮62当座椅主体20的导引片25向斜倚导引部55a移动时受斜倚基座80的下摆部82推压,被推入到导引槽55内。
如图12所示,在承受台50的竖立部12内,可转动地设有具有两根臂部的操作臂65。在各臂部上形成有长孔65a、65b。一个长孔65a经由连杆连接在钟形曲柄63上,另一个长孔65b连结在连接销60上。并且,各操作臂65构成为,在钟形曲柄63摆动而将连杆拉下的情况下转动,将连接销60拉入到承受台50的竖立部52内。
另外,如上所述,在承受台50上可拆装地安装有支承腿100。关于承受台50的与支承腿100相关联的结构等,与支承腿100一起在后面详细叙述。
在由以上那样的结构构成的儿童座椅10(儿童座椅主体11)中,通过将突出部件(锁止销)32从承受台50的锁止孔56a内拉起,能够使座椅主体20从一个斜倚位置滑动到其他斜倚位置。此时,通过拉伸弹簧64的施力,连接销60经由连杆机构伸出到槽53内,将穿过槽53内的连接导引部27的缝隙27c贯通。结果,座椅主体20的导引片25受承受台50的导引槽55诱导,并且座椅主体20的连接导引部27受承受台50的槽53及连接销诱导,所以能够使座椅主体20相对于承受台50平滑地滑动。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导引部27不仅有基端部27a,还具有从基端部27a弯曲而伸出的弯曲部27b,连接导引部27被配置在槽53内的规定的位置上。由此,能够使座椅主体20的相对于承受台50的滑动变得更平滑且稳定。这样,能够使座椅主体20的靠背部22相对于承受台50的倾斜角度稳定且平滑地变化。
接着,在将突出部件(锁止销)32从承受台50的锁止孔56a内拉起、从斜倚位置滑动到旋转位置的情况下,与座椅主体20一起相对于承受台50滑动的斜倚基座80的下摆部82抵接在突出到导引槽55内的第1凸轮61上而推压。结果,当座椅主体20向旋转位置到达时,第1凸轮61的摆动动作经由钟形曲柄63、操作臂65及连杆被传递给连接销60,连接销60被拉入到承受台50的竖立部52内。由此,与座椅主体20的向旋转位置的移动连动,连接导引部27有可能如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那样从槽53脱出。移动到旋转位置的座椅主体20由于连接导引部27已经不被约束在槽53内,所以能够以旋转轴线rd为中心旋转。
进而,如上所述,使各对的锁止孔56a、旋转位置锁止孔56b及突出部件32关于通过横向中心的前后方向轴线cd偏移。并且,在滑动到旋转位置的座椅主体20反转而成为朝后状态之前,突出部件32没有进入到旋转位置锁止孔56b内。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使滑动到旋转位置的座椅主体20旋转,直到其成为朝后状态。
此外,在将突出部件(锁止销)32从承受台50的锁止孔56a内拉起、使处于朝后状态的座椅主体20反转、再移动到斜倚位置的情况下,连接导引部27从起立部52的朝向上方的端面52a再次进入到槽53内。由于连接导引部27不仅有基端部27a、还具有从基端部27a弯曲而伸出的弯曲部27b,所以连接导引部27被诱导到槽53内的规定的位置。此时,通过拉伸弹簧64的施力,第1凸轮61突出到导引槽55内,并且连接销60突出到槽53内。由于具有弯曲部27b的连接导引部27位于槽53内的规定的位置上,所以连接销60平滑地贯通连接导引部27的缝隙27c。
另外,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儿童座椅10(儿童座椅11)还具有能够相对于竖立部52拆装的盖85。该盖85将通过座椅主体20的在承受台50上的旋转时的靠背部22的移动而露出的竖立部52覆盖。即,盖85安装在处于朝后状态的儿童座椅10(儿童座椅11)的竖立部52上。如图14所示,在盖85的背面的各端部上,设有安装件86a、86b。此外,在承受台50的竖立部52上设有对应于这些安装件86a、86b的安装件(未图示)。并且,经由这些安装件86a、86b将盖85拆装自如地向竖立部52安装。
如图所示,盖85将竖立部52的朝向上方的端面52a、和竖立部52的朝向前方的面52b覆盖。如上所述,在竖立部52的上端面52a上开口有槽53。此外,在竖立部52的前面52b上开口有槽53的另一端,并且设有锁定设备79,进而,被锁定设备79夹持的座椅带5的肩带6b斜向横穿。并且,盖85将槽53、锁定设备79及肩带6b覆盖。即,能够防止槽53、锁定设备79及肩带6b在面对乘坐在处于朝后状态的儿童座椅10上的乳幼儿的位置露出。
通过这样的盖85,能够有效地防止物体等钩挂在开口的槽53、锁定设备79、肩带6b等上。此外,外观设计性也良好,此外使用儿童座椅10时的安心感也增加。
进而,如图14所示,盖85在当安装在竖立部52上时露出的表面侧的区域、并且当安装在竖立部52上时位于端面52a上的区域中,具有在横向上离开间隔而设置的一侧的片状部件87及另一侧的片状部件87。一侧的片状部件(例如图14的纸面的右侧的片状部件)87具有长方形状的轮廓,将横向一侧(例如右侧)以外的三个缘部(例如上侧缘部、下侧缘部及左侧缘部)缝接在主体部分上。另一侧的片状部件87同样具有长方形状的轮廓,将横向另一侧以外的三个缘部缝接在主体部分上。结果,如图14所示,一侧的片状部件87向横向一侧开口,并且另一侧的片状部件87向横向另一侧开口。
这样的片状部件87具有对使用者通知盖85的忘取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在不将盖85拆下而使座椅主体20从朝后状态朝向朝前状态旋转的情况下,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27钩挂在一侧的片状部件87的开口的部分87a上,或者一侧的连接导引部27钩挂在另一侧的片状部件87的开口的部分87a上。另外,片状部件87的该功能在片状部件87由较厚的布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通过具有这样的片状部件87的盖85,能够防止在将盖85安装在竖立部52上的状态下使座椅主体20滑动,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座椅主体20的破损、特别是连接导引部27及缓冲件的破损。
[拉起机构及操作量调节机构]
接着,对拉起机构30、操作量调节机构40、以及与这些机构相关联的结构及作用更详细地叙述。
拉起机构30是用来将突出部件(锁止销)32拉起的机构。如上所述,拉起机构30具有从导引片25的底面25c向下方突出的一对突出部件(锁止销、销)32、和连结在突出部件32上的操作部件(操作杆)31。如图10及图11所示,操作部件31可摆动地连结在安装于圆盘24上的支承台33上。操作部件31的摆动轴线d1沿正交于前后方向的横向延伸。此外,在导引片25的内部,设有能够以沿横向延伸的摆动轴线d2(参照图16至图19)为中心摆动的斜倚凸轮34。斜倚凸轮34经由连杆件35连结在操作部件31上,连动于操作部件31的摆动而摆动。
从导引片25突出的一对突出部件32在上部相互连结,被保持在斜倚凸轮34上。另外,如图16至图19所示,在斜倚凸轮34的长孔内支承着突出部件32,由此,突出部件32将导引片25的底面25c在一定的位置处贯通。此外,在斜倚凸轮34与圆盘24之间张设有拉伸弹簧36,由此,斜倚凸轮34被施力,以朝向承受台50摆动。即,突出部件32被从导引片25朝向承受台50施力。
这样,操作部件31经由连杆机构连结在突出部件32上,构成为,使突出部件32的拉入量连动于操作部件31的操作量。
另外,如上所述,在突出部件32与锁止孔56a卡合的情况下,座椅主体20被维持在斜倚位置上。此外,在突出部件32与旋转位置锁止孔56b卡合的情况下,座椅主体20在旋转位置处被维持为朝后状态。并且,在导引槽55的底面55c上形成有凹部57,锁止孔56a形成在凹部57的底面57a上。另一方面,旋转位置锁止孔56b形成在导引槽55的底面55c上。
因而,为了将突出部件32的与承受台50的卡合解除而使座椅主体20在多个斜倚位置之间滑动而需要的突出部件32的拉起量、换言之、将位于锁止孔56a内的突出部件32拉起到凹部57的底面57a的量,比为了将突出部件32的与承受台50的卡合解除而使座椅主体20从多个斜倚位置的一个向旋转位置滑动而需要的突出部件32的拉起量、换言之、将位于锁止孔56a内的突出部件32拉起到导引槽55的底面55c的量小。即,为了将突出部件32的与承受台50的卡合解除而使座椅主体20在多个斜倚位置之间滑动而需要的操作部件31的第1操作量比为了将突出部件32的与承受台50的卡合解除而使座椅主体20从多个斜倚位置的一个向旋转位置滑动而需要的操作部件31的第2操作量小。
接着,对操作量调节机构40的结构详细叙述。另外,操作量调节机构40是用来抵接在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上而限制操作部件31的操作量(移动量、摆动量)的机构。
操作量调节机构40具有能够抵接在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上的抵接限制部件42、和连结在抵接限制部件42上、通过被操作而使抵接限制部件42移动的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抵接限制部件42能够在抵接于操作部件31上而限制操作部件31的移动以使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的操作量为上述第1操作量以上且不到上述第2操作量的第1位置pa1(参照图21)、和能够使操作部件31的操作量为上述第2操作量以上的第2位置pa2(参照图22)之间移动。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通过被操作而能够实现抵接限制部件42的从第1位置pa1向第2位置pa2的移动。
如图21及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构成为能够以与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的摆动轴线d1正交的摆动轴线d3为中心摆动的操作杆。在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上形成有长孔41a。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限制部件42构成为细长的棒状的部件,贯通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的长孔41a而延伸。此外,在支承台33上,形成有与操作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的摆动轴线d1平行延伸的长孔33a。抵接限制部件42也贯通支承台33的长孔33a而延伸。因而,抵接限制部件42在沿着支承台33的长孔33a的直线状的移动路径mr(参照图20及图21)中移动。此外,如果使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摆动,则在沿着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的摆动轴线d3观察的情况下,抵接限制部件42位于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的长孔41a与支承台33的长孔33a交叉的位置。另外,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被未图示的扭簧等从图22所示的抵接限制部件42配置在第2位置pa2上的位置向图21所示的抵接限制部件42配置在第1位置pa1上的位置施力。
但是,如图16至图19所示,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配置在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的附近,抵接限制部件42从上方覆盖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而配置。另一方面,如图20及图21所示,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具有配置在对置于上述移动路径mr的位置上、能够随着操作部件31的摆动而相对于移动路径mr接近远离的壁部37。在图20中,从下方表示突出部件32进入到锁止孔56a中的情况(操作部件31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的操作部件31,在图21中,将面对抵接限制部件42的操作部件31的壁部37的轮廓用虚线表示。如图20及图21所示,面对移动路径mr上的第1位置pa1的壁部37的部分(以下也称作第1止动部)37a与面对移动路径mr上的第2位置pa2的壁部37的部分(以下也称作第2止动部)37b相比接近于移动路径mr。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抵接限制部件42配置在第1位置pa1的情况下,能够从图16所示的拉起机构30的突出部件32与某个锁止孔56a卡合的初始状态起使操作部件31摆动,直到操作部件31的壁部37的第1止动部37a与抵接限制部件42抵接。在使操作部件31摆动直到壁部37的第1止动部37a与抵接限制部件42抵接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突出部件32被拉起到比凹部57的底面57a靠上方,但没有被拉起到导引槽55的底面55b的高度。因而,在抵接限制部件42配置在第1位置pa1的情况下,能够以为了使座椅主体20在多个斜倚位置之间滑动而需要的操作部件31的第1操作量以上的操作量(移动量)、不到为了使座椅主体20从多个斜倚位置的一个向旋转位置滑动而需要的操作部件31的第2操作量的操作量(移动量)操作(移动)操作部件31。
另一方面,在抵接限制部件42配置在第2位置pa2的情况下,能够从图16所示的初始状态起使操作部件31摆动,直到操作部件31的壁部37的第2止动部37b与抵接限制部件42抵接。在使操作部件31摆动直到壁部37的第2止动部37b与抵接限制部件42抵接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突出部件32被拉起到比导引槽55的底面55b靠上方。因而,在抵接限制部件42配置在第2位置pa2的情况下,能够以为了使座椅主体20从多个斜倚位置的一个向旋转位置滑动而需要的操作部件31的第2操作量以上的操作量(移动量)操作(移动)操作部件31。
此外,操作量调节机构40如图21及图22所示,还具有能够摆动以伸出到抵接限制部件42的从第1位置pa1到第2位置pa2的移动路径mr上的保持杆43。该保持杆43作为使得抵接限制部件42的从第1位置pa1朝向第2位置pa2的移动能够进行、并且将抵接限制部件42保持在上述第2位置pa2直到被施加外力而向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外摆动的棘轮机构而构成。
保持杆43能够以正交于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并且与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的摆动轴线d3平行的摆动轴线d4为中心摆动。被该保持杆43、未图示的扭簧等向图21所示的箭头的方向施力。即,保持杆43被施力以使其伸出到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的上方。此外,保持杆43具有相对于抵接限制部件42的从第1位置pa1朝向第2位置pa2的移动路径mr以较小的角度倾斜的导引面43a、和相对于抵接限制部件42的从第2位置pa2朝向第1位置pa1的移动路径大致正交而延伸的保持面43b。因而,如果操作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而抵接限制部件42从第1位置pa1朝向第2位置pa2移动,则保持杆43向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外暂且先摆动。由此,仅通过操作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抵接限制部件42就能够移动到第2位置pa2。此外,如果抵接限制部件42移动到第2位置pa2,则通过来自未图示的扭簧等的施力,保持杆43伸出到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的上方。结果,保持杆43的保持面43b抵接在抵接限制部件42上,限制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由此,抵抗对操作部件31的施力,抵接限制部件42被维持在第2位置pa2上。
此外,保持杆43还具有伸出到操作部件31的移动路径内的突出部43c。另一方面,操作部件31具有能够抵接在保持杆43的突出部43c上的解放部38。并且,当操作部件31由从当突出部件32进入到锁止孔56a中时所位于的初始位置(图16所示的位置)移动了上述第1操作量后的位置(第1解除位置)、向从上述初始位置移动了上述第2操作量后的位置(第2解除位置)移动时,该操作部件31的开放部38抵接在保持杆43的突出部43c上。进而,通过操作部件31摆动,如图18所示,开放部38推压突出部43c,保持杆43抵抗施力而摆动到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外。在摆动到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外的情况下,抵接限制部件42能够从第2位置pa2朝向第1位置pa1移动。
但是,旋转位置锁止孔56b形成为具有底的有底孔。如图19所示,突出部件32当插入在旋转位置锁止孔56b中时抵接在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底上。另一方面,锁止孔56a形成为具有比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底靠下方的底的有底孔(图示的例子)、或不具有底的无底孔。并且,如由图19及图16的比较可以理解的那样,插入在旋转位置锁止孔56b中的突出部件32位于比插入在锁止孔56a中时的突出部件32的位置靠上方。即,在突出部件32插入在旋转位置锁止孔56b中的情况下,通过从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底突起,突出部件32不从导引片25完全突出,操作部件31不会完全回到上述初始位置(图16所示的位置)。由此,当突出部件32与承受台50的旋转位置锁止孔56b卡合而座椅主体20被固定在旋转位置上时,操作部件31位于上述第2解除位置(例如图18所示的位置)与上述初始位置(图16所示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例如图19所示的位置)。
另一方面,操作部件31还具有当位于上述中间位置时、位于抵接限制部件42的第1位置pa1与第2位置pa2之间的移动路径mr的上方、限制抵接限制部件42的向第1位置的移动的第3止动部(止动件)37c。作为具体的结构,第3止动部37c如图20所示,作为在第1止动部37a及第2止动部37b之间、沿着正交于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的方向朝向移动路径mr从壁部37伸出的面形成。如由图19及图20可以理解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操作部件31没有回到大致初始位置,就不能越过第3止动部37c而回到第1位置pa1。
接着,对使用这样的拉起机构30及操作量调节机构40操作突出部件(锁止销)32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变更座椅主体20的斜倚角度的情况下的拉起机构30及操作量调节机构40的操作进行说明。在变更座椅主体20的斜倚角度的情况下,使座椅主体20从一个斜倚位置向另一个斜倚位置移动。在此情况下,首先,使处于初始位置(图16所示的位置)的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操作杆)31在可摆动的范围内完全摆动、换言之摆动到位于第1位置pa1的操作量调节机构40的抵接限制部件42与操作部件31的第1止动部37a接触而操作部件31的进一步的移动被限制的位置。随着操作部件31的操作,如图17所示,突出部件32的前端从锁止孔56a脱出,被拉起到比凹部57的底面57a靠上方。由此,能够使座椅主体20相对于承受台50滑动,直到突出部件32位于另一个锁止孔56a的上方。另外,如果从操作部件31除去外力,则通过拉伸弹簧36(参照图10及图11)的施力,突出部件32从导引片25自动地突出。这样,通过使突出部件32卡合到不同的锁止孔56a中,能够使座椅主体20斜倚。
接着,对使座椅主体20从朝前状态变化为朝后状态的情况下的拉起机构30及操作量调节机构40的操作进行说明。在使座椅主体20从朝前状态变化为朝后状态的情况下,使座椅主体20从一个斜倚位置向旋转位置移动,再在旋转位置使座椅主体旋转180°(反转)。
首先,使操作量调节机构40的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摆动,使抵接限制部件42从第1位置pa1向第2位置pa2移动。接着,使处于初始位置的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在可摆动的范围内完全摆动、换言之摆动到位于第2位置pa2的抵接限制部件42与操作部件31的第2止动部37b接触而操作部件31的进一步的移动被限制的位置。随着该操作,如图18所示,突出部件32的前端从锁止孔56a脱出,被拉起到比导引槽55的底面57c靠上方。由此,能够进行座椅主体20的向旋转位置的移动。
如上所述,当座椅主体20向旋转位置移动时,承受台50的连接销60被向竖立部52内拉入,并且座椅主体20的连接导引部27从承受台27的槽53脱出。由此,能够进行座椅主体20相对于承受台50的旋转。
此外,如上所述,一对旋转位置锁止孔56b从前后方向轴线cd偏移,突出部件32在座椅主体20反转后才向面对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位置移动。因而,如果在座椅主体20从某个斜倚位置朝向旋转位置移动后,突出部件32才成为面对于导引槽55的底面55c,则使用者也可以将手从操作部件31离开。如果座椅主体20在旋转位置成为朝后状态,则自动地突出部件32进入到旋转位置锁止孔56b内,能够将座椅主体20固定为朝后状态。
以上,能够将座椅主体20的状态从朝前状态变更为朝后状态。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为了使座椅主体20从斜倚位置移动到旋转位置所需要的操作部件31的操作量比为了使座椅主体20从一个斜倚位置向其他斜倚位置移动所需要的操作部件31的操作量大。即,为了使座椅主体20向座椅主体20能够旋转的旋转位置移动,必须较大地操作操作部件31。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不小心使座椅主体20向旋转位置移动的情况。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形成有锁止孔56a的承受台50的面57a、与形成有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承受台50的面55c之间形成有阶差。通过这样的简易的结构,实现了在使座椅主体20在斜倚位置间移动的情况、与使座椅主体20从斜倚位置向旋转位置移动的情况之间、所需的突出部件32的拉起量(拉入量)、即所需的操作部件31的从初始位置的操作量不同。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座椅主体20上,设有具有抵接在操作部件31上而限制操作部件31的移动、能够向位置pa2移动的抵接限制部件42、能够使操作部件31的操作量为第1操作量以上且不到第2操作量的操作量调节机构40。通过该操作量调节机构40,能够有效地防止不小心使座椅主体20向旋转位置移动的情况。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操作部件31构成为能够以与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平行的轴为中心摆动的杆,并且具有能够随着该摆动而相对于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接近远离的壁部37,并且,该壁部37沿着抵接限制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形成有凹凸。由此,通过使抵接限制部件42移动的简易的操作,就能够使操作杆31从初始位置能够摆动(能够操作)的范围变化。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一旦操作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就能够通过保持杆43将抵接限制部件42向第2位置pa2维持。因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不小心使座椅主体20向旋转位置移动的情况,并且能够使座椅主体20的向旋转位置的操作很容易。
进而,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配置在操作部件31的附近。因而,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操作操作部件31及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使座椅主体20向旋转位置移动的操作。此外,由于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配置在操作部件31的附近,所以在使座椅主体20向旋转位置移动时,能够有效地防止使用者忘记操作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的情况。此外,由于包括操作部件31的操作方向的面(铅直面)、与包括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的操作方向的面(大致水平方向)正交,所以操作部件31的操作方向与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的操作方向朝向不同的方向。更严密地讲,操作部件31的摆动轴线d1与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的摆动轴线d3大致正交,由此,操作部件31的操作方向(上方向)与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的操作方向(大致横向)大致正交。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当操作操作部件31时将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误操作、或者在操作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时将操作部件31误操作。
接着,对使座椅主体20从朝后状态变化为朝前状态的情况下的拉起机构30及操作量调节机构40的操作进行说明。在使座椅主体20从朝前状态变化为朝后状态的情况下,使座椅主体20在旋转位置处旋转180°(反转),再从旋转位置向一个斜倚位置移动。
但是,在使座椅主体20从一个斜倚位置向旋转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抵接限制部件42处于第2位置pa2的状态下,使操作部件31在可摆动的范围内完全摆动。随着这样的操作,操作部件31的解放部38推压保持杆43的突出部(解放用突起)43c,保持杆43摆动到抵接突出部件42的移动路径mr的外方。因而,通过经由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的施力,抵接限制部件42离开第2位置pa2而朝向第1位置pa1移动。
但是,突出部件32在插入在旋转位置锁止孔56b中时抵接在旋转位置锁止孔56b的底面上,操作部件31没有回归到初始位置(参照图16),而位于中间位置(参照图19)。在操作部件31处于中间位置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第3止动部37c位于抵接限制部件42贯通的支承台33的长孔33a的上方。
因为这样,在座椅主体20处于朝后状态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抵接限制部件42被第3止动部37c维持在第1位置pa1与第2位置pa2之间的位置pa3。在图23所示的状态下,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能够摆动,直到抵接限制部件42在第2止动部37b处与壁部37抵接。因而,在座椅主体20处于朝后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不再次操作操作量调节机构40的限制解除操作部件41、而操作拉起机构30的操作部件31,能够将突出部件32从旋转位置锁止孔56b脱出。由此,能够进行座椅主体20的在旋转位置处的相对于承受台50的旋转、以及相对于承受台50的滑动。
如以上那样,能够将座椅主体20的状态从朝后状态变更为朝前状态。另外,当座椅主体20成为朝前状态而突出部件32被插入到某个锁止孔56a中时,如图16所示,操作部件31回到初始位置。随着操作部件31向初始位置的回归,如图21所示,抵接限制部件42也移动到第1位置。因而,在使座椅主体20再次变化为朝后状态的情况下,发生了操作操作量调节机构40的需要,由此,能够在确保良好的操作性的同时、有效地防止不小心的座椅主体20向旋转位置的移动。
[向车辆用座椅的固定]
接着,关于将儿童座椅11(儿童座椅主体10)固定在车辆用座椅1上时的作用,与关联的结构一起说明。
如上所述,儿童座椅10通过使用设在车辆用座椅1上的座椅带5将承受台50固定在车辆用座椅1上而安装到车辆用座椅1上。此时,承受台50的基部51配置在车辆用座椅1的座部1a上,承受台50的竖立部52面对车辆用座椅1的背部1b。
如图3所示,座椅带5具有朝向斜下方延伸的肩带6b、和沿横向延伸的腰带6a。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承受台50的竖立部52上设有夹持肩带6b的锁定设备79,通过肩带6b将承受台50的竖立部52相对于座椅主体20固定。此外,承受台50还具有导引腰带6a的腰带导引部70。该腰带导引部70遍及承受台50的基部51的前面51a及两侧面51b而延伸。在这样的结构中,如图3所示,通过将处于被锁定设备79夹持而斜向横穿竖立部52的肩带6b、与在基部51上延伸的腰带6a的合流部位的可动带扣6c与固定在车辆上的固定带扣6d连结,能够将儿童座椅10配置到车辆用座椅1上。
以下,对腰带导引部70的结构及作用更详细地说明。如图24所示,腰带导引部70具有在基部51的前面51a上延伸的前导引部71、和与前导引部71连续而在基部51的侧面51b上延伸的侧导引部72,在基部51上导引腰带6a。前导引部71及侧导引部72整体上形成为槽状。并且,从上方划定前导引部71及侧导引部72的上缘UE、以及从下方划定前导引部71及侧导引部72的下缘LE大致通过阶差划定。根据这样的腰带导引部70,能够将腰带6a稳定地保持在大致一定的位置上。通过这样将承受台50的基部51从前面51a及两侧面51b用腰带6a包入,能够使儿童座椅10(儿童座椅主体11)在车辆用座椅1上、特别在前后方向上稳定。
如图9及图24等所示,承受台50还具有从基部51的两侧面51b分别向横向外方突出的一对侧方导引部件75。侧方导引部件75包括从基部51的侧面51b向侧方突出的侧方突出部76、和从侧方突出部76向上方伸上的上方伸出部77。如图3及图24等所示,侧方导引部件75的侧方突出部76形成从下方划定侧导引部70的下缘LE的至少一部分。此外,侧方导引部件75的上方延伸部77限制配置在侧导引部72上的腰带6a向侧外方错移。
如图24所示,侧导引部72的下缘LE在由侧方突出部76划定的部分中,沿着向配置在车辆用座椅1上的基部51的底面51c的法线方向nd位于最上方。此外,侧方导引部件75的侧方突出部76形成侧导引部72的下缘LE中的最从前导引部71离开间隔的部分、即下缘LE的最后方的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腰带6a在穿过侧方导引部件75而朝向固定带扣6c及可动带扣6d的连结点时,以及在穿过侧方导引部件75而朝向腰带6b的起点(向车辆的安装位置)时,向斜下方延伸。由此,腰带6a不仅将承受台50还有儿童座椅10相对于车辆用座椅1朝向后方推压,还将承受台50(儿童座椅10)相对于车辆用座椅1朝向下方推压。由此,能够将承受台50(儿童座椅10)相对于车辆用座椅1平衡良好地固定。
特别是,侧导引部72的下缘LE优选的是,随着从与前导引部71的连接部位向由侧方突出部76形成的部分接近,沿着向基部51的底面51c的法线方向nd逐渐位于上方。在此情况下,能够将腰带6a不勉强地延伸到侧导引部72内,由此,使座椅带5的腰带6a更难以从腰带导引部70脱离。更优选的是,如图24所示,侧导引部72形成为大致由阶差划定的槽,形成阶差的阶差面73平滑地连接在侧方导引部件75的侧方突出部76的上面76a上。因而,腰带6a能够很不勉强地在侧导引部72内延伸,由此,能够使腰带6a难以从腰带导引部70脱离。
此外,如图24所示,从由上方划定侧导引部72的上缘UE到由下方划定侧导引部72的下缘LE的宽度随着从基部51的前面51a侧向由侧方突出部76形成下缘LE的部分接近而逐渐变窄。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将从前方朝向后方的腰带6b延伸的方向在侧方导引部件75的侧方突出部76的上面76a上、从斜上方向斜下方平滑地弯曲。由此,能够使侧导引部72内的腰带6b的配置稳定,使腰带6a不易从腰带导引部70脱离。
但是,如上所述,侧方导引部件75的上方伸出部77限制配置在侧导引部72上的腰带6a向侧外方错移。即,通过上方伸出部77,沿着基部51的底面51c的法线方向nd的下缘LE的高度变得最高,腰带6a的倾斜方向变化,由此,在腰带6a有容易错移的倾向的区域中,能够有效地防止腰带6a的从侧导引部72的错移。由此,能够将承受台50(儿童座椅10)相对于车辆用座椅1稳定地固定。
此外,从上方划定侧导引部72的上缘UE的至少一部分由从基部51的侧面51b向侧方突出再向下方垂下的折回件74形成。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有侧方突出部76的区域及该区域的附近形成有折回件74。因而,在腰带6a的倾斜方向变化的区域及其附近,能够通过侧导引部72将腰带6a保持在大致一定的位置。
另外,如图24所示,沿着向基部51的底面51c的法线方向nd的上方伸出部77的顶部的位置77a优选的是与由侧方突出部76形成了下缘LE的部分的侧导引部72的上缘UE的沿着上述法线方向nd的位置相同、或比该位置低一些。特别是,在图示的例子中,上方伸出部77的顶部77a的位置与由侧方突出部76形成了下缘LE的部分的侧导引部72的上缘UE沿着上述法线方向nd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在这样形成上方伸出部77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腰带6a的向侧外方的脱落,并且能够将腰带6a容易地向侧导引部72内设置。即,能够容易地进行儿童座椅10向车辆用座椅1的安装,并且能够将儿童座椅10稳定地保持在车辆用座椅1上。
[支承腿]
接着,对支承腿100及与支承腿100相关联的儿童座椅主体11的结构等进行说明。
支承腿100具有能够嵌合到承受台50上的嵌合部101、和相对于嵌合部101成一定的角度而固定在嵌合部101上的脚部110。
另外,这里所谓的“一定的角度”,例如是指脚部110相对于嵌合部101的伸出方向不是可变的。因而,将脚部110相对于嵌合部101能够摆动的结构排除。但是,将当然包括的起因于各部件间的游隙的角度变化忽视,作为保持一定的角度而处理。
如图3所示,支承腿100安装在承受台50上,在设置有车辆用座椅1的车辆的地面3与承受台50之间延伸。结果,支承腿100从地面3支承安装在车辆用座椅1上的儿童座椅主体11的前方部分。另外,脚部110为了确保对车辆的通用性而构成为使其长度可变。
首先,对支承腿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由图26可以理解的那样,嵌合部101具有形成为U字状的筒状部件102,更详细地讲,具有金属制圆筒状管。如图27所示,筒状部件102将两端部插入在承受台50内,与承受台50嵌合。在筒状部件102的端部区域的侧面上形成有贯通孔,在筒状部件102内设有前端部从该贯通孔突出的嵌合突起103。此外,在筒状部件102内设有施力部件104、例如板簧。该施力部件104推压嵌合突起103,对嵌合突起103施力,以使其从筒状部件102朝向外方突出。
另外,如图27所示,承受台50还具有形成底面51c的底板91、和固定在底板91上而收容嵌合部101的筒状部件102的收容部件93。在收容部件93上,形成有接纳嵌合部101的嵌合突起103的贯通孔93a。收容部件93例如由金属制方管或金属制圆管构成。另外,如图1所示,在承受台50的前面51a上,形成有嵌合部101的筒状部件102穿过的插入口94。
底板91具有设在面对收容部件93的贯通孔93a的位置上的嵌合解除部92。通过操作嵌合解除部92,能够将突出到贯通孔93a内的嵌合突起103推入到收容部件93内。如图26所示,嵌合解除部92在外轮廓的一部分上连结在底板91的嵌合解除部92以外的部分上,在外轮廓的上述一部分以外的部分上,从底板91的嵌合解除部92以外的部分分离,相对于底板91的嵌合解除部92以外的部分挠曲而构成为能够抵接在嵌合突起103上的舌状部。
如图27所示,嵌合部101的筒状部件102经由加强板105以一定的角度与脚部110连结。进而,嵌合部101及脚部110通过焊接而相互固定。在嵌合部101及脚部110的连结部位上,设有覆盖连结部位的保护盖106。
接着,对脚部110进行说明。脚部110具有第1筒状部件111、能够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滑动的第2筒状部件113、和将第2筒状部件113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固定的定位机构120。第1筒状部件111将一端连结在嵌合部101的筒状部件102上,将另一端连结在定位机构120上。第2筒状部件113从一端侧插入在第1筒状部件111内,构成为,使其能够在第1筒状部件111内滑动。在第2筒状部件113的另一端设有抵接在地面3上的腿末端118。
如图31所示,第1筒状部件111及第2筒状部件113可以相互由金属制圆筒状管形成。在第2筒状部件113上,沿第2筒状部件113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的滑动方向(第2筒状部件113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形成有多对形成在相互对置的位置上的一对孔113a(参照图28及图29)。各孔113a如图29所示,形成为沿正交于第2筒状部件113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的滑动方向(第2筒状部件113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较长地延伸的长孔。此外,在第2筒状部件113上,沿着第2筒状部件113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的滑动方向(第2筒状部件113的长度方向)细长地形成有旋转防止用的槽113b。
另一方面,定位机构120具有壳体121、和能够相对于壳体121滑动的滑块125。在壳体121上,固定着第1筒状部件111的另一端。如图29及图30所示,在壳体121上,设有与第2筒状部件113的旋转防止用的槽113b卡合的旋转防止用的突起122。通过旋转防止用的槽113b与突起122卡合,防止第2筒状部件113相对于壳体的旋转,第2筒状部件113的孔113a朝向一定的方向开口。
滑块125具有沿着相对于壳体121的滑动方向延伸的贯通销126。通过使滑块125进入到壳体121内,贯通销126能够穿过多对孔中的某一对长孔113a而贯通第2筒状部件113。并且,通过贯通销126将第2筒状部件113贯通,能够将第2筒状部件113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固定。
如图29至图31所示,滑块125还具有沿着相对于壳体121的滑动方向延伸的滑动导引部件127。滑动导引部件127形成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127a。另一方面,在壳体121上,设有贯通滑动导引部件127的长孔127a而延伸的第1导引突起123a、和对置于第1导引突起123a而设置的第2导引突起123b。如图31所示,第1导引突起123a从一个方向面对于滑块125的贯通销126。此外,第2导引突起123b从三个方向包围贯通销126。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壳体121的第1导引突起123a及第2导引突起123b与滑块125的贯通销126及滑动导引部件127卡合,滑块125相对于壳体121仅能够向一个方向滑动。
此外,如图30所示,在滑动导引部件127上形成有卡合突起127b,在壳体121上,形成有能够与卡合突起127b卡合的卡合部124。通过该滑动导引部件127的卡合突起127b与壳体121的卡合部124卡合,贯通销126被保持为贯通第2筒状部件113的状态。但是,滑动导引部件127的卡合突起127b与壳体121的卡合部124的卡合通过沿着滑块125的滑动方向施加要将滑块125从壳体121拉脱出的外力而能够容易地解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0所示,卡合部124形成为从壳体121伸出的突起。卡合部124可弹性变形地构成,滑动导引部件127的卡合突起127b能够越过卡合部124而移动。通过一旦越过卡合部124的卡合突起127b与卡合部124卡合,贯通销126被保持为贯通第2筒状部件113的状态,直到在滑块125上被施加外力。
另外,在平行于滑块125的滑动方向的截面、平行于卡合突起127b从滑动导引部件127的突出方向的截面(即图30的截面)中,卡合部124具有V字状的形状,导引沿着滑块125的滑动方向的卡合突起127b的移动。因此,卡合突起127b与卡合部124顺利地卡合,能够稳定地进行滑块125的操作。
接着,对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支承腿100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将支承腿100安装在承受台50上而使用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将支承腿100安装到承受台50上的情况下,将嵌合部101的筒状部件102的端部插入并推入到承受台50的插入口94中。结果,筒状部件102的前端区域被插入到配置在承受台50的基部51内的筒状的收容部件93内。最终,被施力以从筒状部件102突出的嵌合突起103进入到收容部件93的贯通孔93a内。这样,支承腿100的嵌合部101与承受台50嵌合,能够将支承腿100对儿童座椅主体11安装。
通过该支承腿100,由于脚部110相对于嵌合部101成一定的角度而固定在嵌合部101上,所以支承腿100的刚性大幅地提高。因而,能够将儿童座椅的主体部分11、即承受台50及座椅主体20稳定地保持在车辆用座椅1上。
此外,在将第2筒状部件113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固定的定位机构120中,滑块125的具有截面圆形状的贯通销126将分别形成在第2筒状部件113的对置的部分上的一对孔113a贯通。即,由于贯通销126将第2筒状部件113贯通,所以能够将第2筒状部件113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坚固地固定。由此,能够将儿童座椅10(承受台50及座椅主体20)更稳定地保持在车辆用座椅1上。
另外,由于嵌合部101与脚部110被固定地以高刚性连结,所以有可能在具有可动部件的定位机构120上被集中地施加外力。但是,如上所述,由于贯通销126经由一对孔113a贯通第2筒状部件113,将第2筒状部件113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坚固地固定,所以不会发生不良状况。
此外,贯通销126需要将形成在第2筒状部件113上的一对孔113a贯通,但一对孔113a形成为长孔,其截面积变得比贯通销126的贯通所需要的大小大。因而,能够容易地操作滑块125,使贯通销126将一对贯通孔113的两者贯通。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用定位机构120的脚部110的长度调节。
另一方面,第2筒状部件113的长孔113a没有沿第2筒状部件113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的滑动方向(第2筒状部件113的长度方向)延伸。因而,在贯通销126将第2筒状部件113贯通的情况下,能够将脚部110保持为一定的长度。另一方面,第2筒状部件113的长孔113a沿正交于第2筒状部件113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的滑动方向(第2筒状部件113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但是,形成在第2筒状部件113上的旋转防止用槽113b与形成在壳体121上的旋转防止用突起122卡合。因而,第2筒状部件113与贯通销126也不会沿长孔113a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
进而,由于第2筒状部件113被相对于第1筒状部件111坚固地固定,所以不会在壳体125上发生较大的变形。因此,只要将壳体121及滑块125通过简易的机构相互卡止就足够。例如,也可以如上述那样使滑块125及壳体121卡合以使得能够通过在滑块125的滑动方向上施加外力而将其解除,将贯通销126保持为将第2筒状部件113贯通的状态。更具体地讲,也可以是,在滑块125及壳体121的一个上形成突起,在滑块125及壳体121的另一个上形成与上述突起卡合的卡合部,通过突起及卡合部卡合,将滑块121及壳体125保持为贯通销126将第2筒状部件113贯通的状态。另外,在图30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卡合部形成为截面V字状的突起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卡合部也可以形成为接纳卡合突起127b的凹部。
接着,对将支承腿100从承受台50拆下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此情况下,首先,推压通过典型地由树脂形成的底板91的一部分构成的嵌合解除部92。通过该操作,嵌合突起103被推压到收容部件93的内部,例如能够一边把持保护盖106一边将嵌合部101从承受台50的内部拉脱出。这样,能够将支承腿100从承受台50(儿童座椅主体11)拆下。因而,不会接触在能够由金属性管等形成的收容部件93上,此外,也不会接触在能够由金属形成的嵌合部101的筒状部件102及嵌合突起103上,而将嵌合部101的向承受台50的嵌合解除,能够将支承腿100从承受台50(儿童座椅10)拆下。因此,能够将支承腿100从承受台50(儿童座椅10)放心地拆下。
另外,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当然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6)
1.一种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备:
承受台,具有基部、和从上述基部竖立的竖立部,安装在车辆用座椅上;
座椅主体,可相对于上述承受台滑动地支承在上述承受台上;
上述座椅主体具有座部、和连接在上述座部上的靠背部;
在上述靠背部上,设有当上述座椅主体滑动时能够穿过形成在上述竖立部上的槽内的连接导引部;
上述连接导引部具有从靠背部伸出的基端部、和从基端部弯曲再伸出的弯曲部;
形成在上述竖立部上的槽在正交于上述座椅主体的滑动时的上述连接导引部的移动方向的截面中对应于上述连接导引部的形状而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导引部的上述基端部伸出的方向、与上述弯曲部从上述基端部伸出的方向在正交于上述座椅主体的滑动时的该连接导引部的移动方向的截面中大致正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椅主体能够相对于上述承受台滑动,直到上述座椅主体能够在上述承受台上旋转的旋转位置;
上述槽的收容上述基端部的部分以及上述槽的收容上述弯曲部的部分两者在上述竖立部的端面上开口;
上述连接导引部构成为,在上述座椅主体到达上述旋转位置时、在上述竖立部的端面上从上述槽脱出,由此,上述座椅主体能够在上述承受台上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可相对于通过上述座椅主体在上述承受台上的旋转时的上述靠背部的移动而露出的上述竖立部拆装的盖;
上述盖在安装到上述竖立部上时,将在上述竖立部的上述端面上开口的上述槽覆盖。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承受台的上述竖立部上,设有保持设在车辆用座椅上的座椅带的肩带的锁定设备;
上述盖在安装到上述竖立部上时,将上述锁定设备及被上述锁定设备保持而在竖立部上延伸的肩带覆盖。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靠背部上,设有沿横向离开间隔设置的一侧的连接导引部及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
上述一侧的连接导引部的上述弯曲部从上述基端部朝向横向的一侧弯曲,上述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的上述弯曲部从上述基端部朝向横向另一侧弯曲;
在上述竖立部上,沿横向离开间隔而形成有与上述一侧的连接导引部卡合的一侧的槽、与上述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卡合的另一侧的槽,在上述竖立部的上述端面上,开口有一侧的槽及另一侧的槽;
上述盖在安装在上述竖立部上时露出的面中的、当安装到上述竖立部上时位于上述端面上的区域中,具有沿横向离开间隔设置的一侧的片状部件及另一侧的片状部件;
上述一侧的片状部件向横向一侧开口,并且上述另一侧的片状部件向横向另一侧开口;
在没有将上述盖拆下而使座椅主体旋转的情况下,上述另一侧的连接导引部钩挂在上述一侧的片状部件的开口的部分上,或者上述一侧的连接导引部钩挂在上述另一侧的片状部件的开口的部分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73782A JP5312858B2 (ja) | 2008-07-02 | 2008-07-02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JP2008-173829 | 2008-07-02 | ||
JP2008-173782 | 2008-07-02 | ||
JP2008173829A JP5312859B2 (ja) | 2008-07-02 | 2008-07-02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CN200980134343.4A CN102143861B (zh) | 2008-07-02 | 2009-06-30 | 儿童座椅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34343.4A Division CN102143861B (zh) | 2008-07-02 | 2009-06-30 | 儿童座椅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12375A true CN103112375A (zh) | 2013-05-22 |
CN103112375B CN103112375B (zh) | 2015-07-22 |
Family
ID=414659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3434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3861B (zh) | 2008-07-02 | 2009-06-30 | 儿童座椅 |
CN20121056470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2375B (zh) | 2008-07-02 | 2009-06-30 | 儿童座椅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3434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3861B (zh) | 2008-07-02 | 2009-06-30 | 儿童座椅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59739B2 (zh) |
EP (1) | EP2308716A4 (zh) |
KR (1) | KR101642010B1 (zh) |
CN (2) | CN102143861B (zh) |
HK (2) | HK1160423A1 (zh) |
RU (1) | RU2501675C2 (zh) |
TW (1) | TWI480186B (zh) |
WO (1) | WO2010001886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59493A (zh) * | 2015-05-21 | 2015-08-26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汽车安全座 |
CN105531148A (zh) * | 2013-08-23 | 2016-04-27 | 康贝株式会社 | 支承腿以及具备支承腿的儿童座椅 |
CN105555598A (zh) * | 2013-08-23 | 2016-05-04 | 康贝株式会社 | 儿童座椅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O336043B1 (no) * | 2010-09-10 | 2015-04-27 | HTS Hans Torgersen & Sønn AS | Roterende barnesete for bruk i et kjøretøy |
WO2012034585A1 (en) * | 2010-09-14 | 2012-03-22 | Cybex Industrial Ltd. | Child seat |
CN102555856B (zh) * | 2012-01-06 | 2016-03-09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汽车安全座 |
US8967716B2 (en) * | 2012-03-05 | 2015-03-03 |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mpany Limited | Infant care apparatus |
DE202012102471U1 (de) * | 2012-06-18 | 2012-09-07 | Cybex Gmbh | Kindersitz zur Anbringung auf einem Kraftfahrzeugsitz |
US9487110B2 (en) | 2014-03-05 | 2016-11-08 | Pidyon Controls Inc. | Car seat |
US8911015B2 (en) | 2013-03-05 | 2014-12-16 | Yochanan Cohen | Car seat |
US10220734B2 (en) | 2013-03-05 | 2019-03-05 | Pidyon Controls Inc. | Car seat |
JP6198834B2 (ja) * | 2013-08-23 | 2017-09-20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WO2015027275A1 (en) * | 2013-08-27 | 2015-03-05 | Infa-Secure Pty Ltd | A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a vehicle |
CN203543730U (zh) * | 2013-10-21 | 2014-04-16 | 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 婴童安全座椅与基座扣合释放机构 |
US9365135B2 (en) * | 2013-12-31 | 2016-06-14 |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 Infant car seat base with safety belt lock-off arm |
US9487111B2 (en) * | 2014-03-24 | 2016-11-08 | Jason Lake | Spinning infant car seat |
JP6366974B2 (ja) * | 2014-03-27 | 2018-08-01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US9616782B2 (en) | 2014-08-29 | 2017-04-11 | Pidyon Controls Inc. | Car seat vehicle connec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
EP3294590A4 (en) | 2015-05-12 | 2019-01-23 | Pidyon Controls Inc. | VEHICLE SEAT AND CONNECTION SYSTEM |
KR101689710B1 (ko) * | 2015-07-07 | 2016-12-26 | 한예령 | 회전 및 탈착 가능한 유아용 카시트 |
US10086722B2 (en) * | 2015-10-30 | 2018-10-02 | Dorel Juvenile Group, Inc. | Child restraint |
US10449876B2 (en) * | 2015-12-29 | 2019-10-22 | Jeffrey H. Lonstein | Multi-position chair with tiltable, rotatable and slidable seat shell |
EP3190001A1 (en) * | 2016-01-07 | 2017-07-12 | Apramo UK Limited | Moun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mounted child safety seat |
CN109070774A (zh) * | 2016-04-12 | 2018-12-21 | 东仁技研株式会社 | 可变更位置的幼儿用汽车座椅 |
US10322651B2 (en) * | 2016-06-14 | 2019-06-18 |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 Child safety seat |
US10011198B2 (en) * | 2016-09-22 | 2018-07-03 | Joshua Hans Theander | Vehicular seating assembly, system and method |
EP3300946B1 (en) * | 2016-09-28 | 2021-06-02 | BRITAX RÖMER Kindersicherheit GmbH | Apparatus for use in a child safety seat |
US10829012B1 (en) | 2017-01-23 | 2020-11-10 |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otatable child safety seat |
US10710478B2 (en) | 2017-01-23 | 2020-07-14 |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otatable child safety seat |
EP3511202B1 (en) * | 2018-01-10 | 2021-09-22 | BRITAX RÖMER Kindersicherheit GmbH | Child safety seat with anti-rotation device |
US10919418B2 (en) * | 2018-04-18 | 2021-02-16 |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 Car seat with belt guide |
CA3089357A1 (en) * | 2019-12-12 | 2021-06-12 |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 Child restraint spin lock and a safety seat having the same |
US11427114B2 (en) * | 2020-08-14 | 2022-08-30 | Evenflo Company, Inc. | Booster seat to base attachment mechanism |
CN112498196B (zh) * | 2020-11-30 | 2025-01-24 | 宁波宝贝第一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座椅 |
AU2022200286C1 (en) * | 2022-01-17 | 2024-05-02 | BRITAX RÖMER Kindersicherheit GmbH | A child safety seat rotatably mounted on a base |
EP4414213A1 (en) * | 2023-02-13 | 2024-08-14 | Maxi Miliaan B.V. | A child vehicle seat as well as a base suitable for such a child vehicle seat |
TW202444594A (zh) * | 2023-03-30 | 2024-11-16 |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可移除式增高件之可旋轉兒童座椅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38786A (ja) * | 1999-11-15 | 2001-05-22 | Iris Ohyama Inc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JP2002301964A (ja) * | 2001-04-05 | 2002-10-15 | Combi Corp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CN1576093A (zh) * | 2003-06-30 | 2005-02-09 | 康贝株式会社 | 儿童座椅 |
US7073859B1 (en) * | 2004-08-19 | 2006-07-11 | Pamela S. Wilson | Pivotable child seat for use in a vehicle |
US7163265B2 (en) * | 2002-09-27 | 2007-01-16 | Combi Corporation | Child car sea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95183B2 (ja) * | 1993-06-30 | 2002-06-24 | アッ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子供安全シート |
RU2166307C1 (ru) * | 1999-12-06 | 2001-05-10 | Бубнов Валерий Георгиевич | Способ иммобилизации пострадавшего и иммобилизационные комплексные носилки |
US6423755B1 (en) * | 2000-02-25 | 2002-07-23 | Essex Specialty Products, Inc | Rigid polyurethane foams |
US6554358B2 (en) * | 2000-09-22 | 2003-04-29 | Cosco Management, Inc. | Infant vehicle seat with tiltable base |
SG104306A1 (en) * | 2001-04-05 | 2004-06-21 | Combi Co | Child car seat |
JP2002316565A (ja) | 2001-04-24 | 2002-10-29 | Tokai Rika Co Ltd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固定構造 |
US6834915B2 (en) * | 2002-03-04 | 2004-12-28 | Baby Trend, Inc. | Infant car seat system |
NO316064B1 (no) * | 2002-07-04 | 2003-12-08 | Torgersen Hans & Soenn | Anordning for stramming av sikkerhetsbelte |
JP4234511B2 (ja) * | 2003-06-30 | 2009-03-04 | コンビ株式会社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NL1026766C2 (nl) * | 2004-08-02 | 2006-02-06 | Maxi Miliaan Bv | Kindervoertuigstoel alsmede onderstel geschikt voor een dergelijke kindervoertuigstoel. |
US7625043B2 (en) * | 2005-09-15 | 2009-12-01 |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 Child car seat with multiple use configurations |
US7232185B2 (en) * | 2005-09-15 | 2007-06-19 | Wonderland Nursery Goods Co., Ltd. | Adjustable head rest for child car seat |
CN101659224B (zh) * | 2008-06-25 | 2011-11-23 |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 儿童座椅 |
-
2009
- 2009-06-30 US US13/002,076 patent/US845973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6-30 CN CN200980134343.4A patent/CN10214386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6-30 EP EP09773464.4A patent/EP230871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6-30 KR KR1020107028403A patent/KR101642010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6-30 WO PCT/JP2009/061938 patent/WO201000188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6-30 RU RU2011103561/11A patent/RU2501675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6-30 CN CN201210564707.6A patent/CN10311237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7-01 TW TW098122222A patent/TWI48018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
- 2012-01-30 HK HK12100856.9A patent/HK1160423A1/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
- 2013-07-03 HK HK13107773.3A patent/HK1180650A1/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38786A (ja) * | 1999-11-15 | 2001-05-22 | Iris Ohyama Inc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JP2002301964A (ja) * | 2001-04-05 | 2002-10-15 | Combi Corp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US7163265B2 (en) * | 2002-09-27 | 2007-01-16 | Combi Corporation | Child car seat |
CN1576093A (zh) * | 2003-06-30 | 2005-02-09 | 康贝株式会社 | 儿童座椅 |
US7073859B1 (en) * | 2004-08-19 | 2006-07-11 | Pamela S. Wilson | Pivotable child seat for use in a vehicle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31148A (zh) * | 2013-08-23 | 2016-04-27 | 康贝株式会社 | 支承腿以及具备支承腿的儿童座椅 |
CN105555598A (zh) * | 2013-08-23 | 2016-05-04 | 康贝株式会社 | 儿童座椅 |
CN105555598B (zh) * | 2013-08-23 | 2018-10-19 | 康贝株式会社 | 儿童座椅 |
CN104859493A (zh) * | 2015-05-21 | 2015-08-26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汽车安全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80186B (zh) | 2015-04-11 |
WO2010001886A1 (ja) | 2010-01-07 |
HK1180650A1 (zh) | 2013-10-25 |
US20110109137A1 (en) | 2011-05-12 |
KR20110044173A (ko) | 2011-04-28 |
RU2501675C2 (ru) | 2013-12-20 |
CN102143861B (zh) | 2014-07-30 |
CN103112375B (zh) | 2015-07-22 |
EP2308716A4 (en) | 2013-06-26 |
TW201008808A (en) | 2010-03-01 |
EP2308716A1 (en) | 2011-04-13 |
US8459739B2 (en) | 2013-06-11 |
HK1160423A1 (zh) | 2012-08-17 |
RU2011103561A (ru) | 2012-08-10 |
KR101642010B1 (ko) | 2016-07-22 |
CN102143861A (zh) | 2011-08-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12375B (zh) | 儿童座椅 | |
CN103182966B (zh) | 儿童座椅 | |
JP5306727B2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
US7901003B2 (en) | Juvenile convertible car seat | |
JP4467732B2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用ベース及び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
KR20120035880A (ko) | 차일드 시트 | |
KR100784451B1 (ko) | 유아용 카시트 | |
JP5436804B2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およびサポートレッグ | |
JP5312859B2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
US8613480B1 (en) | Child restraint system | |
CN100493954C (zh) | 儿童座椅 | |
JP5312858B2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 |
KR101704281B1 (ko) | 유아시트용 발 받침장치 | |
JPH04266719A (ja) | 幼児用カーベッド | |
US20240246460A1 (en) | Connector Between Car Seat Shell And Base | |
JPH051579U (ja) | 子供用シート | |
KR20220001972U (ko) | Isofix+탑테더 방식의 카시트 사용이 편리한 탑테더 연장고리 | |
JP2576019Y2 (ja) | 子供用シート | |
KR20170001118U (ko) | 카시트용 서포트레그 | |
JP2000071832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2556501Y2 (ja) | 子供用シート | |
JPH09193704A (ja) | 格納式アームレストのドリンクホルダー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06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06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