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8405B -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08405B CN103108405B CN201110362021.4A CN201110362021A CN103108405B CN 103108405 B CN103108405 B CN 103108405B CN 201110362021 A CN201110362021 A CN 201110362021A CN 103108405 B CN103108405 B CN 1031084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equipment
- reference signal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network node
- feedback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0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56844 Apis mell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6 anti-cip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第一用户设备响应于第一配置信息发送参考信号;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参考信号。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业务数据不经过基站转发就可以直接在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传输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了节省无线频谱资源和降低核心网的数据传输压力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蜂窝通信系统由于实现了对有限频谱资源的复用,从而使得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蜂窝系统中,当两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之间有业务需要传输时,用户设备1(UE1)到用户设备2(UE2)的业务数据,会首先通过空口传输给基站1,基站1再通过核心网将该用户数据传输给基站2,基站2再将上述业务数据通过空口传输给UE2。UE2到UE1的业务数据采用类似的处理流程进行传输。如图1所示,当UE1和UE2位于同一个蜂窝小区时,虽然基站1和基站2是同一个站点,然而,一次数据传输仍然会消耗两份无线频谱资源,并且用户数据仍然会经过核心网的转发,造成不必要的系统损耗。
由此可见,当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相距较近时(例如位于同一小区),上述的蜂窝通信方法显然不是最优的通信方式。而实际上,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多样化,例如,社交网络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电子支付的广泛应用等,使得近距离的用户之间业务传输需求日益增长。因此,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简称为D2D)之间的通信模式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所谓D2D,如图2所示,是指业务数据不经过基站进行转发,而是直接由源用户设备通过空口传输给目标用户设备。这种通信模式区别于传统蜂窝系统的通信模式,对于近距离通信的用户来说,D2D不但节省了无线频谱资源,而且降低了核心网的数据传输压力。
对于D2D通信来说,业务数据是直接在UE之间进行传输的,因此其通信方式无法沿用传统的蜂窝通信。而对于D2D通信方式来说,则存在不同于蜂窝通信的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设备之间的同伴发现,同步,信道测量等。例如,在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高级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系统中,针对上述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业务数据不经过基站转发就可以直接在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传输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第一用户设备响应于第一配置信息发送参考信号;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参考信号。
优选的,在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参考信号之后,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和/或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反馈消息。
优选的,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和/或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的步骤包括: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已经与第一用户设备同步;若第二用户设备已经与第一用户设备同步,则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和/或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
优选的,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反馈消息之后,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反馈消息,并根据反馈消息确定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或者网络节点接收反馈消息,并根据反馈消息判断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已与第一用户设备同步,若已同步,则网络节点将反馈消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转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反馈消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并根据反馈消息确定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或者网络节点接收反馈消息,并根据反馈消息判断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已与第一用户设备同步,若已同步,则网络节点触发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的,反馈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信息报告和/或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其中,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RI;同步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标识,用于表示是否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用于表示同步是否成功;参考信号索引,用于标识参考信号;定时提前参数,用于调整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
优选的,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参考信号的步骤包括: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触发信令,触发信令用于触发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参考信号;第二用户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检测参考信号。
优选的,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参考信号的端口数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子帧配置信息,功率配置信息,带宽,持续时间,跳频指示,频域起始位置指示,配置索引,传输指示,循环移位,前导索引,掩码索引。
优选的,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通过广播形式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含在系统信息块SIB中;或者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承载于专用RRC信令中;或者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通过寻呼消息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含在寻呼消息中,寻呼消息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寻呼;或者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物理层信令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中,用于触发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参考信号。
优选的,在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之前,该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网络节点获得第一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第二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网络节点根据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计算得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相对位置;当第三相对位置小于预定阈值时,网络节点触发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
优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触发信令,其中,触发信令用于触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优选的,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探测参考信号SRS,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同步信号SS,随机接入信道前导序列,专用同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节点、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其中,网络节点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第一用户设备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配置信息发送参考信号;第二用户设备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参考信号。
优选的,第二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和/或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反馈消息。
优选的,第一生成单元包括: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已经与第一用户设备同步;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二用户设备已经与第一用户设备同步时根据检测结果和/或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
优选的,反馈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信息报告和/或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其中,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RI;同步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标识,用于表示是否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用于表示同步是否成功;参考信号索引,用于标识参考信号;定时提前参数,用于调整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
优选的,检测单元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触发信令,触发信令用于触发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参考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检测参考信号。
优选的,网络节点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第二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计算得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相对位置;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三相对位置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当第三相对位置小于预定阈值时,触发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
在本发明中,通过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发送参考信号,第二用户设备检测该参考信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业务数据不经过基站转发就可以直接在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传输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了节省了无线频谱资源和降低核心网的数据传输压力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达到了在没有显著增加终端设计复杂度的情况下实现D2D通信的同伴发现、同步与信道测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方案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UE位于同一基站小区时的蜂窝通信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D2D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优选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种优选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又一种优选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又一种优选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又一种优选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一种优选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另一种优选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又一种优选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又一种优选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TE/LTE-A系统无线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TE/LTE-A系统物理资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基站、节点B(NodeB)、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 B,简称为eNB)、具有无线资源管理功能的中继站(RelayNode,简称为Relay)、本地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为LAN)中的接入节点、功能更为强大的用户设备(例如具有中继功能的用户设备,即该用户设备可以在网络中中继其他用户设备的数据)、D2D通信专用的服务器等;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LTE/LTE-A UE、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网络节点302、第一用户设备304和第二用户设备306,其中,所述网络节点302包括:第一发送单元3022,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304包括:第一接收单元3042,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第二发送单元3044,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发送所述参考信号;所述第二用户设备306包括:检测单元3062,用于检测所述参考信号,优选的,参考信号用于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之一:用户设备之间的同伴发现、同步、信道测量等。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发送参考信号,第二用户设备检测该参考信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业务数据不经过基站转发就可以直接在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传输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了节省无线频谱资源和降低核心网数据传输压力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用户设备306还包括:第一生成单元402,用于根据检测单元3062的检测结果和/或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第三发送单元404,用于发送所述反馈消息。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生成单元402包括:判断模块502,用于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是否已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304同步;生成模块504,用于在所述第二用户设备306已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304同步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和/或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其中,D2D通信同伴是指D2D通信的对方用户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用户设备的D2D通信同伴则为第一用户设备。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用户设备在判断已经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已经和第一用户设备实现同步的情况下才生成并发送反馈消息,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系统开销。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CSI-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SRS),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为SS),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简称RACH)前导序列(preamble),或者为D2D通信设计的专用同步信号。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反馈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信息报告和/或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其中,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 Indication,简称为CQI),预编码矩阵索引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简称为PMI),秩指示(RankIndication,简称为RI);同步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于表示是否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用于表示同步是否成功的同步标识,用于标识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索引,用于表示发射时间调整量的定时提前参数。优选的,同步信息报告用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相互发现和/或确定数据传输的无线帧边界和/或数据接收的无线帧边界;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用于获得用户设备之间无线链路的信道状况。
举例说明,当所述参考信号用于信道测量时,第二用户设备检测该参考信号,从而生成包含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反馈消息;当参考信号为同伴发现信号和/或同步信号时,第二用户设备检测该参考信号,从而生成包含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同步信息报告的反馈消息。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用户设备306发送反馈消息之后,包括以下步骤至少之一:
1)第一用户设备304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306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306发送数据时的定时;
2)网络节点302接收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判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306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304同步,若已同步,则网络节点302将反馈消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转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304,所述第一用户设备304接收所述网络节点302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306发送数据时的定时;
3)网络节点302接收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判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306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304同步,若已同步,则所述网络节点302触发第一用户设备304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304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检测单元3062包括:接收模块602,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用于触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的触发信令;检测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参考信号的端口数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子帧配置信息,功率配置信息,带宽,持续时间,跳频指示,频域起始位置指示,配置索引,传输指示,循环移位,前导索引,掩码索引。
在本发明的前述及后续描述中,是否发现D2D通信同伴可以通过是否检测到所述参考信号表示,检测到所述参考信号则表示发现D2D通信同伴。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网络节点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之一或者四种方式中的任意组合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1)网络节点通过广播形式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含在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简称为SIB)中;或者
2)网络节点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承载于专用RRC信令中;或者
3)网络节点通过寻呼消息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含在寻呼消息中,寻呼消息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寻呼;
4)网络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触发信令,其中,物理层信令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格式中,用于触发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网络节点302还包括:获取单元702,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所述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计算单元7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相对位置;判断单元706,用于判断所述第三相对位置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当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小于所述预定阈值时,触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实施例2
基于图3-7所示的优选的无线通信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优选的无线通信方法,如图8所示,该无线通信方法流程的具体步骤包括:
S802: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
S804:第一用户设备响应于第一配置信息发送参考信号;
S806: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参考信号,优选的,参考信号用于用户设备之间的同伴发现、同步、信道测量等。
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发送参考信号,第二用户设备检测该参考信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业务数据不经过基站转发就可以直接在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传输的技术问题,从而达到了节省无线频谱资源和降低核心网的数据传输压力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参考信号之后,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和/或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反馈消息。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和/或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的步骤包括: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是否已经与第一用户设备同步;若第二用户设备已经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已经与第一用户设备同步,则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和/或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用户设备在判断已经发现第一用户设备和/或已经和第一用户设备实现同步的情况下才生成并发送反馈消息,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系统开销。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探测参考信号SRS,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同步信号SS,随机接入信道前导序列,专用同步信号。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反馈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信息报告和/或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其中,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RI;同步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标识,用于表示是否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用于表示同步是否成功;参考信号索引,用于标识所述参考信号;定时提前参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优选的,同步信息报告用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相互发现和/或确定数据传输的无线帧边界和/或数据接收的无线帧边界;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用于获得用户设备之间无线链路的信道状况。
举例说明,当参考信号为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的时候,第二用户设备检测该参考信号,从而生成包含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反馈消息;当参考信号为同伴发现和/或同步信号时,第二用户设备检测该参考信号,从而生成包含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同步信息报告的反馈消息。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反馈消息之后,包括以下步骤至少之一:
1)如图9所示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
2)如图10所示,网络节点接收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判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步,若已同步,则所述网络节点将所述反馈消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转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
3)网络节点接收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判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步,若已同步,则所述网络节点触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设备在已经和第二用户设备实现同步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接受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反馈消息,也可以通过网络节点接收反馈信息并进行判断,再将反馈消息转发给第一用户设备或者直接触发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数据的传输。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参考信号的步骤如图11所示,包括: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触发信令,所述触发信令用于触发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参考信号;第二用户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检测参考信号。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参考信号的端口数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子帧配置信息,功率配置信息,带宽,持续时间,跳频指示,频域起始位置指示,配置索引,传输指示,循环移位,前导索引,掩码索引。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网络节点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之一或者四种方式的任意组合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1)网络节点通过广播形式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含在系统信息块SIB中;或者
2)网络节点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承载于专用RRC信令中;或者
3)网络节点通过寻呼消息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含在寻呼消息中,寻呼消息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寻呼;
4)网络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触发信令,其中,物理层信令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中,用于触发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网络节点获得第一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第二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网络节点根据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计算得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相对位置;当第三相对位置小于预定阈值时,网络节点触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触发信令,其中,触发信令用于触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参考信号。即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配置信息的配置信令获得参考信号的配置,但是只有在接收到触发信令后,才发送所述参考信号;或者,所述触发信令直接触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该触发信令可以包含在DCI格式中,或者包含在寻呼消息中。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2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解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优选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不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各个优选实施例中以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LTE-A(LTE-Advanced)系统为背景进行介绍。LTE/LTE-A系统下行链路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技术为基础,上行链路则采用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多址方式。在OFDM/SC-FDMA系统中,通信资源是时-频两维的形式。例如,如图12所示,对于LTE/LTE-A系统来说,上行和下行链路的通信资源在时间方向上都是以帧(frame)为单位划分,每个无线帧(radio frame)长度为10ms,包含10个长度为1ms的子帧(sub-frame),每个子帧又包括两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slot)。
在频率方向,通信资源以子载波(subcarrier)为单位进行划分,具体在通信中,如图13所示,频域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是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为RB),对应物理资源的一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B,简称为PRB)。一个PRB在频域包含12个子载波,对应于时域的一个时隙。每个OFDM符号上对应一个子载波的资源称为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简称为RE)。
LTE/LTE-A系统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在用户设备和网络节点之间进行同步。同步包括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其中,频率同步用于获得中心频点,即收发两端的子载波进行对齐;时间同步用于获得无线帧边界,即保证无线帧在收发两端对齐。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各个优选实施例中,以D2D通信是基于LTE/LTE-A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进一步的,在LTE/LTE-A系统中,所述参考信号优选为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hannel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为CSI-RS),和/或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Signal,简称为SRS),和/或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和/或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为SS),和/或随机接入信道(RandomAccess Channel,简称RACH)前导(preamble)序列,和/或专用同步信号。所述同步信号可以是主同步信号(Primary SS,简称为PSS)和/或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S,简称为SSS),其中,专用同步信号是系统设计的专用于D2D通信同步的信号。
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CSI-RS、SRS、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RACH前导、PSS/SSS信号、定义新的用于同步和/或测量专用参考信号。
以下结合几个具体的示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1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以LTE/LTE-A系统SRS作为D2D系统参考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优选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包括:
S1:网络节点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携带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触发信令;
S2: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的指示发送参考信号,优选地,当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触发信令时,第一用户设备只有接收到触发信令才发送参考信号;
S3:网络节点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携带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触发信令;
S4:第二用户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检测参考信号,优选地,当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触发信令时,第二用户设备只有接收到触发信令才检测参考信号。
优选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配置信息沿用现有系统蜂窝通信时的SRS配置方法,所以配置信息包括两部分:公共配置参数和专用配置参数。其中,公共配置参数对于小区中的UE来说是相同的,通过广播的形式下发;专用配置参数是UE专用的,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为RRC)专用信令下发。
优选的,第一配置信息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触发信令,所述触发信令用于触发SRS的发送,即通过前述公共配置参数和专用配置参数配置SRS的发射参数后,第一用户设备只有接收到所述触发信令后,才发送所述SRS。优选的,一次触发可以只发送一次,或者约定发送m次,其中,m是固定的整数,例如,约定m=2。
优选的,第二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前述SRS的专用配置参数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参数。其中,专用配置参数包括:传输端口数,带宽,持续时间,跳频指示,频域起始位置指示,配置索引,传输梳指示和循环移位。
优选的,第二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专用信令的方式发送,例如,网络节点通过RRC专用信令将第二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二用户设备;或者,通过广播(Broadcast)信令的方式发送,例如,第二配置信息包含在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简称为SIB)中,网络节点以广播形式发送,多个第二用户设备都可基于该第二配置信息获得第一用户设备的SRS配置参数;或者,网络节点通过多播(Multicast)的形式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有检测所述参考信号需求的用户设备都可接收该多播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第二配置信息包含在寻呼消息中,寻呼消息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寻呼,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寻呼消息后检测该参考信号。
优选的,第二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后,检测所述SRS。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配置信息进一步包括触发信令。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二配置信息中的SRS配置信息后,并不马上检测所述SRS,而只有当接收到触发信令后,第二用户设备才检测所述SRS。优选的,触发信令为物理层信令,例如,包含在DCI格式中的指示位,或者触发信令包含在寻呼消息中,即,第二用户设备根据上述第二配置信息中配置参数获得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但是第二用户设备只有在接收到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触发信令时,才检测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具体而言,假设在子帧n接收到触发信令,那么第二用户设备在子帧n+k后的第一次传输所述SRS时进行检测,所述k为大于0的整数,例如约定k=4。优选的,一次触发可以只检测一次,或者约定检测m次,其中,m是固定的整数,例如约定m=2。
示例2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以LTE/LTE-A系统SRS作为D2D系统参考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优选的,设备同步的方法的步骤包括:
S1:网络节点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携带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触发信令;
S2: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指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优选地,当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触发信令时,第一用户设备只有接收到触发信令才发送参考信号;
S3:网络节点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携带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触发信令;
S4: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检测所述参考信号,优选地,当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触发信令时,第二用户设备只有接收到触发信令才检测参考信号。
优选的,参考信号的配置是限定的有限多种。即,采用事先约定的方式(例如固化在协议中),限定若干种(大于等于1种)参考信号的配置;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是限定的参考信号配置中的一种,第二用户设备同样按照限定的配置检测上述参考信号。
举例而言,协议中限定了8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式,即8种SRS配置方式,每一种配置方式对应一个索引,例如0-7,代表不同8种SRS配置方式。优选的,每种配置都限定了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参数中一个或者多个参数的取值: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数、频域资源配置、子帧配置、功率配置和序列循环移位指示。
第一配置信息指示参考信号配置方式的索引,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索引确定SRS的配置并发送SRS;或者,优选的,第一配置信令还包括触发信令,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采用的配置方式生成SRS后,第一用户设备只有在接收到该触发信令后,才发送SRS。
或者,第一配置信息只包括触发信令,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该触发信令后,在协议预定的参考信号配置方式中随机或者按照某种特定规则选择一个配置索引,并且按照选择的配置索引所对应的配置发送SRS。
优选的,第一配置信息是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或者是MAC(Medium AccessControl,媒介接入控制,简称MAC)信令,例如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简称CE);优选的,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物理层信令,例如,包含在DCI格式中,其中,上述的8种配置方式使用3比特的信息位进行表示。或者,第一配置信息包含在寻呼消息中。
优选的,如果上述第一配置信令中包括触发信令,触发信令为物理层信令,例如包含在DCI中,使用1比特信息位表示是否需要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同样,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指示参考信号配置方式的索引,第二用户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指示的索引确定SRS的配置并检测SRS;或者,优选的,第二配置信令包括触发信令,第二用户设备通过前述索引指示确定SRS的配置方式,但是第二用户设备只有在接收到该触发信令时,才按照所述配置方式检测SRS;
或者,第二配置信息只包括触发信令,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该触发信令后,按照所述限定的参考信号配置方式检测所述SRS,所述检测是按照协议预定的一个或者若个干配置方式进行检测,或者逐一针对协议预定的配置方式进行SRS检测。
优选的,第二配置信息是是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承载于专用RRC消息中,或者是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介接入控制,简称MAC)信令,例如承载于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简称CE),或者是寻呼消息,通过寻呼消息发送;也可以是物理层信令,例如,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中,其中,上述的8种配置方式可以使用3比特的信息位进行表示。
优选的,如果上述第二配置信令中包括触发信令,触发信令为物理层信令,例如包含在DCI中,使用1比特信息位表示是否需要检测所述参考信号;或者,所述触发信令包含在寻呼消息中,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寻呼消息后,根据寻呼消息中传输的所述触发信令决定是否需要检测参考信号。
示例3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以LTE/LTE-A系统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前导序列(preamble)作为D2D系统参考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优选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包括:
S1:网络节点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携带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触发信令;
S2: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指示发送所述参考信号,优选地,当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触发信令时,第一用户设备只有接收到触发信令才发送参考信号;
S3:网络节点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携带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触发信令;
S4: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检测所述参考信号,优选地,当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触发信令时,第二用户设备只有接收到触发信令才检测参考信号。
优选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配置信令和触发信令两部分。配置信令重用LTE/LTE-A系统蜂窝通信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简称RACH)专用配置信息,即第一配置信息指示随机接入前导索引,和PRACH(Physical 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掩码索引(Mask Index)。随机接入前导索引用于确定前导序列,PRACH掩码索引用于确定所述前导序列传输的子帧位置。第一用户设备根据配置信令确定所述前导序列的配置信息。触发信令用于触发所述前导序列的发送,即第一用户设备只有收到所述触发信令后,才按照所述配置信令的配置发送所述前导。
优选的,第二配置信息和第一配置信息的内容相同,即包括配置信令和触发信令两部分,其中,配置信令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索引和PRACH掩码索引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信令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之一进行传输:
1)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信令承载于高层信令中传输,例如RRC信令,或者是MAC信令。
2)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信令以广播信令的方式传输,例如包含在SIB中。
3)第二配置信息的配置信令包含在寻呼(paging)消息中。
优选的,第二配置信令包括的触发信令用于触发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前导,即第二用户设备在只有收到触发信令后,才进行所述前导序列的检测。优选的,触发信令可以是物理层信令,例如包含在DCI格式中,第二用户设备只有在检测到DCI后,才检测参考信号;或者所述触发信令包含在寻呼消息中,第二用户设备只有在接收到寻呼消息中的触发信令后,才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或者,第二配置信息只包括配置信令,配置信令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索引和PRACH掩码索引信息,包含在寻呼消息中。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寻呼消息后,开始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或者,第二配置信息只包括触发信令。即,第二用户设备收到所述触发信令后,进行所述前导序列的检测。所述触发信令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4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以LTE/LTE-A系统SRS作为D2D系统参考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优选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步骤包括:
S1:网络节点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携带有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
S2: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的指示发送参考信号;
S3: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的传输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发送,可以参考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用户设备直接检测所述参考信号,并不需要网络节点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示例5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以LTE/LTE-A系统SRS作为D2D系统参考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优选的,无线通信方法中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之后的步骤包括:
S1:第二用户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检测参考信号获得反馈消息;
S2: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反馈消息,其中,反馈消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同步标识、定时提前参数、信道状态信息和参考信号标识,其中,同步标识用于表示是否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同步是否成功。
优选的,第二用户设备在子帧n1检测所述参考信号后,第二用户设备在子帧n1+k1发送所述反馈消息,优选的,反馈消息为同步标识,用于表示同步是否成功。
例如,所述同步标识用1比特信息位来表示同步是否成功:其中,0表示同步不成功,1表示同步成功。优选的,同步标识可以使用专用信道进行发送,专用信道也可以重用LTE/LTE-A系统蜂窝上行链路的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a(format 1a),即,同步标识包含在PUCCH格式1a中发送,接收端(例如,网络节点)通过检测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PUCCH格式1a,确定同步是否成功。或者,可以设计新的专用信道,用于包含同步标识,在此不再赘述。优选的,专用信道可以使用PUCCH格式1a的资源进行发送,或者使用专用的预留资源,或者网络节点授权资源进行专用信道的发送。
优选的,如果上述的专用信道使用PUCCH格式1/1a的资源或者专用的预留资源进行发送,那么上述的k1是约定的正整数,例如,约定k1=4,或者k1=5等;如果上述的专用信道使用网络节点授权的资源进行发送,那么上述的k1的取值视授权信息的发送时间而定,不再赘述。
优选的,同步标识采用有没有发送来表示,例如,专用信道用于表示该同步标识,如果同步成功则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专用信道,如果同步不成功则第二用户设备不发送该专用信道,接收端(例如,网络节点)通过检测该专用信道是否传输来判断第二用户设备同步是否成功。优选的,专用信道可以重用PUCCH格式1(format 1),即,如果第二用户设备同步成功,则传输PUCCH格式1,否则不传输。或者设计新的专用信道,用于包含所述同步标识,不再赘述。
优选的,当网络节点检测到该反馈消息后,网络节点向第二用户设备授权资源,第二用户设备在该授权的资源中传输更多的检测结果,例如,定时提前参数,信道状态信息等,或者授权资源直接用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D2D用户数据的传输。其中,定时提前参数表示第一用户设备在发送数据时,相对于发送所述参考信号的时间调整量;信道状态信息是测量所述参考信号获得的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例如CQI,PMI,RI等。
示例6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以LTE/LTE-A系统SRS作为D2D系统参考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优选的,设备同步的方法中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之后的步骤包括:
S1:第二用户设备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检测参考信号以获得反馈消息;
S2: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反馈消息,其中,反馈消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同步标识、定时提前参数、信道状态信息和参考信号标识,其中,同步标识用于表示是否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同步是否成功。
上述的参考信号标识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例如,参考信号有多种配置方式,每种配置方式用一个索引表示,参考信号标识即表示该指示配置方式的索引。
优选的,第二用户设备在子帧n2检测所述参考信号后,第二用户设备在子帧n2+k2反馈反馈消息。
优选的,反馈消息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由网络节点进行授权,例如,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时,同时发送授权信息,或者网络节点单独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授权信息,其中,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反馈消息传输的资源。例如,网络节点在子帧n3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的触发信令,第二用户设备在子帧n3+k3检测参考信号,优选的,授权信息和与触发信令同时下发。授权信息用于向第二用户设备授权资源,其中,资源用于反馈消息的传输;第二用户设备在子帧n3+m3发送反馈消息。其中,k3和m3均为约定的正整数,并且m3>k3,例如,k3=4,m3=8等,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反馈消息传输所使用的资源是专用资源或者预留资源,第二用户设备在专用或者预留资源中发送所述反馈消息。例如,使用专用的控制信道包含所述反馈消息,并且为所述专用控制信道分配专用资源。
示例7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以LTE/LTE-A系统SRS作为D2D系统参考信号为例进行说明。
设备同步的方法中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之后的步骤包括:
网络节点通过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反馈消息后,判断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发现第一用户设备和/或是否与第一用户设备同步成功。优选的,如果第二用户设备发现第一用户设备和/或与第一用户设备同步成功,网络节点将反馈消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转发给第一用户设备。
优选的,第一用户设备不通过网络节点直接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反馈消息。例如,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已经同步,则第一用户设备直接接收反馈消息,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8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D2D同伴发现与同步方法,以实现D2D通信。步骤包括:
S1:网络节点进行用户设备定位,即,网络节点和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网络节点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
S2:网络节点基于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计算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相对位置。
优选的,计算第一相对位置和/或第二相对位置可以基于用户设备的定时提前TA参数和/或无线电波到达方向(Angle of Arrival,简称为AoA)。其中,TA用于估计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间的距离;AoA用于估计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相对方位。基于这两个参数,网络节点可以估计到用户设备的相对位置。
优选的,第一用户设备和/或第二用户设备向网络节点反馈自己的位置信息。例如,用户设备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等辅助方法获得自己的位置信息并向网络节点反馈自己的位置信息网络。
优选的,网络节点基于OAM(Operation and Maintaining)的输入获得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例如,对于固定的用户设备(例如media server),用户设备在部署时可以获得自身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通过OAM输入到基站。
优选的,网络节点在获得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后,根据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计算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之间的第三相对位置。如果第三相对位置大于一个预定的阈值,则表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距离太远,因此不适合D2D通信,那么网络节点就不会启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同伴发现与同步的流程;否则,网络节点按照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启动本发明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
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相比,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在执行同伴发现和同步过程之前,首先判断用户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提高同伴发现和同步的效率,避免用户设备的功率浪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所述参数信号用于用户设备之间的同伴发现、同步、信道测量;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和/或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反馈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反馈消息之后,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或者
所述网络节点接收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判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步,若已同步,则所述网络节点将所述反馈消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转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或者
所述网络节点接收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判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步,若已同步,则所述网络节点触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和/或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已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步;
若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已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步,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和/或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信息报告和/或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其中,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RI;
所述同步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标识,用于表示是否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用于表示同步是否成功;参考信号索引,用于标识所述参考信号;定时提前参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触发信令,所述触发信令用于触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参考信号的端口数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子帧配置信息,功率配置信息,带宽,持续时间,跳频指示,频域起始位置指示,配置索引,传输指示,循环移位,前导索引,掩码索引。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通过广播形式发送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含在系统信息块SIB中;或者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通过专用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承载于专用RRC信令中;或者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通过寻呼消息发送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含在寻呼消息中,所述寻呼消息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寻呼;或者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的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物理层信令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中,用于触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节点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所述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
所述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相对位置;
当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小于预定阈值时,所述网络节点触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触发信令,其中,所述触发信令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探测参考信号SRS,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同步信号SS,随机接入信道前导序列,专用同步信号。
1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节点、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其中,
所述网络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所述参数信号用于用户设备之间的同伴发现、同步、信道测量;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发送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和/或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反馈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反馈消息之后,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
所述网络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反馈消息之后,接收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判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步,若已同步,则将所述反馈消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转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反馈消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信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
所述网络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反馈消息之后,接收所述反馈消息,并根据所述反馈消息判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步,若已同步,则触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成单元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已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步;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已经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步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和/或所述参考信号生成反馈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信息报告和/或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其中,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RI;
所述同步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同步标识,用于表示是否发现D2D通信同伴和/或用于表示同步是否成功;参考信号索引,用于标识所述参考信号;定时提前参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定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配置参数,和/或,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触发信令,所述触发信令用于触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的指示检测所述参考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所述网络节点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相对位置;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三相对位置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当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小于所述预定阈值时,触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62021.4A CN103108405B (zh) | 2011-11-15 | 2011-11-15 |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62021.4A CN103108405B (zh) | 2011-11-15 | 2011-11-15 |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08405A CN103108405A (zh) | 2013-05-15 |
CN103108405B true CN103108405B (zh) | 2017-09-08 |
Family
ID=48315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62021.4A Active CN103108405B (zh) | 2011-11-15 | 2011-11-15 |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084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6676A (zh) * | 2012-08-31 | 2014-03-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445591B (zh) * | 2012-09-26 | 2021-1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在异构通信系统中进行随机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
WO2014194801A1 (en) * | 2013-06-06 | 2014-12-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2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imings in mixed cellular and d2d network |
CN104244363B (zh) * | 2013-06-07 | 2020-02-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检测发现消息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CN104244412B (zh) * | 2013-06-09 | 2020-05-22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KR102226026B1 (ko) * | 2013-06-13 | 2021-03-10 | 시스벨 인터내셔널 에스.에이. | 시분할 듀플렉스 시스템의 d2d 사용자 장비에서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비 |
CN104244449B (zh) * | 2013-06-20 | 2018-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及用户设备 |
US20160234670A1 (en) * | 2013-07-11 | 2016-08-1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Device-to-devic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tial coverage |
US10015763B2 (en) * | 2013-08-06 | 2018-07-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
WO2015034310A1 (ko) * | 2013-09-05 | 2015-03-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4469926B (zh) * | 2013-09-16 | 2019-03-12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4519592A (zh) * | 2013-09-26 | 2015-04-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发现信号的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4519550A (zh) * | 2013-09-26 | 2015-04-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现d2d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5058407A1 (zh) * | 2013-10-25 | 2015-04-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CN110365366B (zh) | 2013-11-01 | 2021-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器、接收器以及生成同步信号的方法 |
US9615341B2 (en) * | 2013-11-01 | 2017-04-0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
JP6262858B2 (ja) * | 2013-12-06 | 2018-01-17 | 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 | 発見信号伝送方法、ユーザ機器、および基地局 |
CN104734802B (zh) * | 2013-12-19 | 2019-04-12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d2d通信中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
WO2015096143A1 (zh) * | 2013-12-27 | 2015-07-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4796368B (zh) * | 2014-01-17 | 2018-05-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同步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4812075A (zh) * | 2014-01-27 | 2015-07-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发现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3781016A (zh) * | 2014-01-28 | 2014-05-07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 |
WO2015115967A1 (en) * | 2014-01-30 | 2015-08-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Pre-configuration of devices support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public safety communications |
WO2015115969A1 (en) * | 2014-01-30 | 2015-08-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nterference signaling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
JP6423592B2 (ja) * | 2014-01-30 | 2018-11-1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5960828A (zh) * | 2014-01-31 | 2016-09-2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无线电节点、通信设备以及其中的方法 |
US10075931B2 (en) * | 2014-02-04 | 2018-09-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aying resynchronization for D2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17512438A (ja) * | 2014-03-04 | 2017-05-18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探索信号を受信するために制御情報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EP3116258B1 (en) * | 2014-03-06 | 2018-07-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KR20160023884A (ko) * | 2014-03-21 | 2016-03-03 | 후아웨이 디바이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장치 대 장치 신호를 검출하는 방법, 사용자 기기, 및 기지국 |
CN104935542B (zh) * | 2014-03-21 | 2018-04-27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设备发现的发现信号的构造方法、检测方法及其相应的装置 |
EP4529350A2 (en) * | 2014-04-14 | 2025-03-26 |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423501B1 (ko) * | 2014-05-09 | 2022-07-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동기화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5101391B (zh) * | 2014-05-09 | 2018-11-20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D2d系统中同步源协调、调整以及竞争同步源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101046B (zh) * | 2014-05-14 | 2020-11-03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KR101720600B1 (ko) * | 2014-05-23 | 2017-03-29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정보 송신 방법, 기지국, 및 사용자 장비 |
US9967131B2 (en) * | 2014-06-27 | 2018-05-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ement by device-to-devic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5263188B (zh) * | 2014-07-01 | 2018-11-2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通过同步信道传输信息及同步信道的信息检测方法、装置 |
US9369946B2 (en) * | 2014-07-02 | 2016-06-14 | Sony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of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
KR102061775B1 (ko) | 2014-07-21 | 2020-01-02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동기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6576314B (zh) | 2014-08-01 | 2020-06-12 |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 用于d2d通信的传输定时控制 |
CN105337687B (zh) * | 2014-08-07 | 2019-01-29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用户设备 |
CN105407532B (zh) * | 2014-09-12 | 2020-03-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d2d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0601460B2 (en) | 2014-09-26 | 2020-03-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2D signal frequency hopp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CN105898856B (zh) * | 2014-11-20 | 2019-08-06 | 北京智讯伙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间通信同步方法及装置 |
CN105721339B (zh) * | 2014-12-05 | 2020-11-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带宽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US10506532B2 (en) | 2014-12-08 | 2019-12-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performing same |
KR102043761B1 (ko) | 2015-03-19 | 2019-11-12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D2d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JP6680797B2 (ja) * | 2015-04-08 | 2020-04-15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多数のd2d信号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WO2017008210A1 (zh) * | 2015-07-10 | 2017-01-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解调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0609679B2 (en) * | 2015-07-28 | 2020-03-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tocol for device-to-device positioning |
CN105591677B (zh) * | 2015-12-23 | 2018-12-2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d2d协作多点传输方法 |
WO2017134235A1 (en) * | 2016-02-05 | 2017-08-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llowance of a sidelink communication |
CN107734630A (zh) * | 2016-08-11 | 2018-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CN108023674B (zh) * | 2016-11-04 | 2022-11-0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
US10638293B2 (en) * | 2017-01-24 | 2020-04-28 | Apple Inc. | Discovery procedure for off grid radio service |
US11864038B2 (en) | 2017-03-22 | 2024-01-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initial beam alignment during random access (RACH) procedure |
US10708789B2 (en) * | 2017-03-24 | 2020-07-07 | Mediatek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beam identifica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and efficient PRACH resource utilization |
CN109309964B (zh) * | 2017-07-28 | 2022-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CN107567037B (zh) * | 2017-08-03 | 2021-05-11 | 深圳大学 | 集中式天线系统的能效功率分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09391432B (zh) * | 2017-08-11 | 2021-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参考信号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413670B (zh) * | 2017-08-16 | 2021-09-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
EP3689056B1 (en) * | 2017-09-28 | 2024-11-06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on sidelink |
CN110086582A (zh) * | 2018-01-26 | 2019-08-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系统、第一通信节点及第二通信节点 |
JPWO2020012540A1 (ja) * | 2018-07-09 | 2021-07-1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
CN110890942B (zh) * | 2018-09-07 | 2023-09-1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旁链路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
CN116582944A (zh) * | 2018-11-29 | 2023-08-1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Csi测量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1757459B (zh) * | 2019-03-29 | 2022-01-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1012816B2 (en) | 2019-05-08 | 2021-05-18 | Apple Inc. | Location selection for transmitting emergency beacons |
WO2021000849A1 (en) * | 2019-07-01 | 2021-01-07 |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
CN113037444B (zh) * | 2019-12-25 | 2022-09-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Csi-rs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
CN113259984B (zh) * | 2020-02-12 | 2023-04-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报告方法、网络节点及终端 |
WO2021243723A1 (zh) * | 2020-06-05 | 2021-12-0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位置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2027218A1 (en) * | 2020-08-04 | 2022-02-10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
CN115023987B (zh) * | 2020-12-18 | 2024-12-0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20240121054A1 (en) * | 2021-02-05 | 2024-04-11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Signa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5460533A (zh) * | 2021-05-19 | 2022-1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侧行链路的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 |
US20240276381A1 (en) * | 2021-06-08 | 2024-08-15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Power sa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CN116033366A (zh) * | 2021-10-26 | 2023-04-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98499A1 (en) * | 2007-05-31 | 2008-12-0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Polling for peer-to-peer traffic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4868B (zh) * | 2006-07-25 | 2011-11-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反馈信道分配指示方法及系统 |
CN102065516A (zh) * | 2009-11-17 | 2011-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系统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
PH12012501374A1 (en) * | 2010-01-15 | 2019-11-2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ion-based gran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2209388B (zh) * | 2010-03-30 | 2016-06-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测量导频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
2011
- 2011-11-15 CN CN201110362021.4A patent/CN1031084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98499A1 (en) * | 2007-05-31 | 2008-12-0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Polling for peer-to-peer traffic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08405A (zh) | 2013-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08405B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 |
US11690096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cess of termi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2238784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JP7010933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選択しpscch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JP7120374B2 (ja) | 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CN103686985B (zh)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 |
US12108440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cess of termi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4335639B (zh) | 用于小区内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机制 | |
KR10221079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오프셋을 적용한 d2d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3581093B (zh) | 信号发送及接收方法、设备及设备发现系统 | |
EP3703436A1 (en) | Method for terminal receiving side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therefor | |
JP6921211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がcrを測定して送信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 |
KR102450886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측정을 통한 자원 선택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17035393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ynchronizing device to device terminals in time and frequency | |
CN113541911A (zh) |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 |
US20160219636A1 (en) | User terminal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531270B2 (en)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 |
KR102426304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플래툰 통신에 관련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 |
JP6902156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5393619B (zh) | 通信控制器、通信控制方法、终端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设备 | |
CN113545153A (zh) | 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 | |
US10070420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terminal | |
TW201803304A (zh) | 信號檢測的方法和裝置 | |
KR20190120342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6045037A1 (zh) |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