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5723A - 杂物箱 - Google Patents
杂物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85723A CN103085723A CN201110331684XA CN201110331684A CN103085723A CN 103085723 A CN103085723 A CN 103085723A CN 201110331684X A CN201110331684X A CN 201110331684XA CN 201110331684 A CN201110331684 A CN 201110331684A CN 103085723 A CN103085723 A CN 1030857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 rod
- rod part
- section
- side link
- incorpor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杂物箱,包括:固定安装于车体,中央部开口的箱套板和向箱套板后方突出具有拥有箱套槽的突出面的箱套部;铰链结合于箱套部的下端,旋转开关箱套板的开口部分,上部开口形成呈容器形状的储物空间且前侧上端形成切割孔,与突出面相接的两侧各安装形成插入槽的结合部的箱体部;通过切割孔露于外部,外力消失时与箱体部的外侧面分布于同一线上的键钮部;连结于键钮部穿过箱套板的运行部;分布于箱套部的后方与运行部接触移动的一对连杆部以及结合于连杆部的端部穿过突出面插入到插入槽以相挂固定于箱体部的固定部。根据本发明的杂物箱可减少箱体部的厚度,增大储物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物箱,具体而言,是锁定装置从箱体分离以减少箱体厚度的杂物箱。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杂物箱设在副驾驶座前方仪表板上,形成储物空间。
杂物箱中形成储物空间的箱体可旋转地结合在仪表板上,箱体上还装有锁定部。因此,解开锁定部,箱体旋转,箱体内部的储物空间则被打开。
上述技术构成是为帮助理解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并非意味着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里广为人知的现有技术。
传统的杂物箱,箱体与锁定部是一体的,箱体要确保容纳锁定部的空间,所以对于降低箱体自身的厚度有一定的制约。因这样的制约,对箱体的储物空间容量也随之受到影响。于是就有了对这一点的改进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制作出来的,目的在于提供以箱体与锁定部分离来减少箱体的厚度的杂物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包括具有固定安装于车体,中央部开口的箱套板和在所述箱套板向后突出具有箱套槽的突出面的箱套部; 与所述箱套部的下端铰链结合,旋转开关所述箱套板的开口部分,形成上部开放呈容器形状的储物空间,前侧上端形成切割孔,在所述突出面相接的两侧各安装形成插入槽的结合部的箱体部;通过所述切割孔向外部露出,外力消失便会与所述箱体部的外侧面分布在同一线上的键钮部; 连接于所述键钮部,穿过所述箱套板的运行部; 分布于所述箱套部的后方,与所述运行部接触并移动的一双连杆部; 以及结合于所述连杆部的端部,穿过所述突出面插入所述插入槽相挂固定于所述箱体部的固定部为特点的杂物箱。
根据本发明的杂物箱,其特征还包括:将所述运行部和所述连杆部分别连结,让一对连杆部的移动可同时实现的动力传递部。
所述运行部以包括连结于所述键钮部穿过所述箱套板的连结条; 及形成于所述连结条的端部,具有与所述键钮部受压的同时移动并将一对所述连杆部向着互相远离的方向推出的倾斜面运行板,所述运行板上有长方孔与所述运行板的移动方向相同方向形成为特点。
所述动力传递部以包括:结合于所述箱套部,穿过所述长方孔,分布于所述连杆部之间的;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固定针上的旋转板;及具有一端可旋转地结合于一双所述连杆部之一,另一端可旋转结合于所述旋转板上的左传递条和一端可旋转地结合于一对所述连杆部中的另一个,另一端可旋转结合于所述旋转板上的右传递条的传递条为特点。
所述左传递条以一端与左侧连杆部铰链结合,另一端铰链结合于所述旋转板的上部,所述右传递条的一端与右侧连杆部铰链结合,另一端铰链结合于所述旋转板的下部,所述左侧连杆部因与所述倾斜面的接触而移动,与所述左侧连杆部结合的所述左传递条向相同于所述左侧连杆部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旋转板以所述固定针为旋转轴进行旋转,与所述右侧连杆部结合的所述右传递条因所述旋转板的旋转向与所述左侧连杆部远离的方向移动将所述右侧连杆部向着远离所述左侧连杆部的方向移动为特点。
所述左传递条以一端与左侧连杆部铰链结合,另一端铰链结合于所述旋转板的上部,所述右传递条的一端与右侧连杆部铰链结合,另一端铰链结合于所述旋转板的下部,所述右侧连杆部因与所述倾斜面的接触而移动,与所述右侧连杆部结合的所述右传递条向相同于所述右侧连杆部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旋转板以所述固定针为旋转轴进行旋转,与所述左侧连杆部结合的所述左传递条因所述旋转板的旋转向与所述右侧连杆部远离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左侧连杆部向着远离所述右侧连杆部的方向移动为特点。
所述箱套板背面结合运行盖子部,覆盖住所述动力传递部和所述运行部以及所述连杆部,支撑于所述运行盖子部内侧的运行弹性体弹性支撑所述运行板的下端部,而所述运行板上突起形成嵌入所述运行弹性体的运行插入体,支撑于所述运行盖子部内侧的连杆弹性体弹性支撑突起形成于所述连杆部的连杆坎为特点。
根据本发明中的杂物箱,锁住形成储物空间的箱体部的键钮部和运行部与箱体部分开,具有降低箱体部厚度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中的杂物箱,因箱体部的厚度降低,具有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了储物空间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中的杂物箱,由动力传递部向各连杆部均匀地传递动力,即使有运行部和连杆部之间发生问题,各连杆部也能顺利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的背面图;
图4是从图3去掉外盖状态的概括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的连结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中固定部相挂固定于箱体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概括表示图6中动力传递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的固定部解除了挂于箱体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概括表示图8中动力传递部状态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 箱套部 11 : 箱套槽
20 : 箱体部 21: 储物空间
30 : 键钮部 40 : 运行部
41 : 连结条 42 : 运行板
43 : 倾斜面 44 : 长方孔
50 : 连杆部 60 : 固定部
70 : 动力传递部 71 : 固定针
72 : 旋转板 73 : 传递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与所附图一起,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一过程中,图中所示的线条的粗细或各组成因素的大小等会为说明上的明确性和方便性有所夸张的可能性。并且,后述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发明的功能而定义的,这可能会因使用者、应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发生变化。因此,对诸如此类术语的定义应根据本说明书整体的内容为基础。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的正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的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的背面图,图4是概括表示在图3中除去外盖部的状态的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连结关系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中固定部相挂固定于箱体部的状态的图,图7是概括表示图6中动力传递部的状态的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概括表示杂物箱的固定部解除了挂于箱体部的状态的图,图9是概括表示图8中动力传递部状态的图。
参考图1至图9,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杂物箱1具有箱套部10、箱体部20、键钮部30、运行部40、连杆部50及固定部60。
箱套部10固定安装于车体。箱套部10具有中央部分开口的箱套板15和从箱套板15向后方突出并具有箱套槽11的突出面16 (见图2)。
箱体部20可旋转地结合于箱套部10。这样的箱体部20的下端与箱套部10铰链结合旋转。箱体部20上部为开口,形成为保管物品的储物空间21的容器形状。
箱体部20的前侧上端部被切开形成切割孔29。而插入到箱套槽11与突出面16相接的箱体部20的两侧各安装结合部22。这样的结合部22内形成插入槽23。
键钮部30通过形成于箱体部20的切割孔29向外部露出。此时,键钮部30如果没有外力施家,杂物箱1在关闭的状态下在与箱体部20的外侧面同一线上配置键钮部30 (见图 1)。
切割孔29形成于箱体部20的前侧上端,结合于箱套部10的锁定部90位于切割孔29上限制键钮部30的移动。
因此,要命箱体部20在箱套部10内旋转,键钮部30和锁定部90怀箱体部20连动而不旋转。
运行部40连结于键钮部30。这样的运行部40穿过箱套部10的箱套板15向箱套部10的后方突出。
连杆部50分布于箱套部10的后方。这样的连杆部50与运行部40相接触,因运行部40的加压而移动。即,连杆部50位于箱套部10的背面后方,向左右方向流畅地移动(见图3及图4)。
连杆部50为一对,可分为相对位于左侧的左侧连杆部51及与左侧连杆部51相对的右侧连杆部52(见图3至图9)。此时,运行部40向一对连杆部50之间移动。
固定部60结合于各连杆部50的端部。这样的固定部60在各连杆部50弯曲延长穿过箱套部10的突出面16。穿过突出面16的固定部60插入到结合部22的插入槽23相挂固定于结合部22。
此时,固定部60具有结合于左侧连杆部51的左侧固定部61及结合于右侧连杆部52的右侧固定部62。
而固定部60相挂固定于结合部22,箱体部20则关闭箱套部10保持锁定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杂物箱1还具有动力传递部70。这样的动力传递部70各连结运行部40和连杆部50,让动力均匀地传递到左侧连杆部51及右侧连杆部52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运行部40具有连结条41及运行板42。这样的运行部40呈箭头形状。
连结条41一端连结于键钮部30并穿过箱套板15。而运行板42形成于连结条41的另一端。
运行板42上形成随着键钮部30被施压移动使一对连杆部50推向左右方向的倾斜面43。同时,运行板42上向着长度方向形成长方孔44。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动力传递部70具有固定针71、旋转板72及传递条73。
固定针71结合于箱套部10,并突出形成以穿过运行板42的长方孔44。此时,固定针71分布于一对连杆部50之间。
旋转板72可旋转地结合于固定针71上,被固定针71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因外力旋转。此时,固定针71穿过旋转板72的中央。
传递条73的一端各可旋转地结合于连杆部50,另一端各可旋转地结合于旋转板72上。
例如,传递条73具有一端铰链结合于左侧连杆部51的左传递条731及一端铰链结合于右侧连杆部52的右传递条732。
此时,左传递条731的另一端与旋转板72的上部铰链结合,右传递条732的另一端铰链结合于旋转板72的下部(见图5)。
因此,随着运行部40的移动一对连杆部50同时运行。
例如,因键钮部30的施压运行部40移动推出左侧连杆部51,左传递条731移动使旋转板72旋转。旋转板72旋转,右传递条732旋转使右侧连杆部52移动。
箱套部10的背面结合运行盖子部80。这样的运行盖子部80覆盖住整个动力传递部70防止异物进入。此时,运行盖子部80覆盖部分运行部40和连杆部50(见图3)。
另外,运行针42不结合在箱套部10而结合于运行盖子部80也无妨。此时,运行针42的一端结合于运行盖子部80,突出形成以穿过长方孔44。
箱套部10的背面结合连杆罩部81。这样的连杆罩部81罩住左侧连杆部51抑制左侧连杆部51的流动。因此保障左侧连杆部51的直进性。
运行盖子部80内置运行弹性体82和连杆弹性体83。
运行弹性体82呈线圈弹簧形状,一端支撑于运行盖子部80的内侧面,另一端支撑于运行板42上。此时,运行板42突出形成插入运行弹性体82的运行插入体75。运行插入体75防止运行弹性体82的脱离。而运行插入体75穿过运行盖子部80。
连杆弹性体83 呈线圈弹簧形状一端支撑于运行盖子部80的内侧面,另一端各支撑于左侧连杆部51以及右侧连杆部52上。
此时,一对连杆部50上形成为连杆弹性体83所支撑的连杆坎53,连杆坎53上突出形成插入于连杆弹性体83上的连杆插入体54。连杆插入体54防止连杆弹性体83的脱离。
因此,如果对键钮部30的外力消失,运行部40和连杆部50因运行弹性体82和连杆弹性体83的恢复力回归原位。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杂物箱的作用,说明如下。
未结合于箱体部20的键钮部30上连结运行部40分布于连杆部50之间。
并且结合于各连杆部50端部的固定部60穿过箱套部10的侧面,呈弯曲的形状以相挂固定在形成于箱体部20的结合部22上。
此时,固定针71位于长方孔44的低点,左传递条731结合于旋转板72的上部,右传递条732结合于旋转板72下部。(见图6及图7)。
在所述状态下,使用者向外露的键钮部30施压,因外力作用运行部40移动(见图8及图9)。
随着运行部40的移动,与倾斜面43相接触的连杆部50各自向左右移动。
连杆部50移动,固定部60解除与安装于箱体部20的结合部22的相挂。由此箱体部20旋转,内部被开放。
而,由于倾斜面43与连杆部50之间的接触不良或磨损,运行板42不能均匀地将各连杆部50推出时,动力传递部70对此进行补充。
即,运行部40移动,固定针71位于长方孔44的高点,并偏左。如果此时只有左侧连杆部51与倾斜面43相接触,左侧连杆部51被倾斜面43推出的话,左传递条731因左侧连杆部51的左侧移动向同一方向移动。
左传递条731的另一端因可旋转地结合于旋转板72上部,所以如果左传递条731向左侧移动旋转板7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旋转板72 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右传递条732的另一端因旋转板72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铰链结合于旋转板72下部的右传递条732的另一端如果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右传递条732的一端向右侧移动,将右侧连杆部52推向右侧。
因此,一对连杆部50同时移动,所以可防止结合于连杆部50的固定部60在结合部22引出的过程中发生错误。
另外,因上述键钮部30、运行部40及连杆部50与箱体部20是分别形成的,所以可以减少箱体部20的厚度。
而箱体部20的厚度减小了,那么在有限的空间内就有扩大储物空间的益处。
本发明以附图所图示的实施例为参考进行了说明,但这只不过是例示,如果是具有该技术所属领域一般性知识的人,都会了解可以通过此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变形及同等的其它实施例。
因此,本发明的真正技术保护范围应根据权利要求范围而定。
Claims (7)
1.一种杂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固定安装于车体,中央部开口的箱套板和向所述箱套板向后方突出形成拥有箱套槽的突出面的箱套部;
与所述箱套部下端铰链结合,旋转开关所述箱套板的开口部分,形成上部开口呈容器形状的储物空间,在前侧上端形成切割孔,与所述突出面相接的两侧各安装形成插入槽的结合部的箱体部;
通过所述切割孔向外部露出,外力消失时分布于与所述箱体部的外侧面同一线上的键钮部;
连结于所述键钮部,并穿过所述箱套板的运行部;
置于所述箱套部的后方,与所述运行部接触移动的一对连杆部;以及
结合于所述连杆部的端部,穿过所述突出面插入于所述插入槽来相挂固定于所述箱体部的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各连结所述运行部和所述连杆部让一对连杆部形成同步移动的动力传递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杂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部包括:
连结于所述键钮部穿过所述箱套板的连结条;以及
形成于所述连结条的端部,具有随着所述键钮部被施压而移动使一对所述连杆部向相远的方向推出的倾斜面的运行板,所述运行板上有长方孔向相同于所述运行板的移动方向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杂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部包括:
结合于所述箱套部穿过所述长方孔,并置于所述连杆部之间的固定针;
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固定针上的旋转板;以及
具有一端可旋转地结合于一对所述连杆部之一,另一端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旋转板的左传递条和一端可旋转地结合于一对所述连杆部之一,另一端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旋转板的右传递条的传递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杂物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传递条的一端与左侧连杆部铰链结合,另一端铰链结合于所述旋转板的上部,所述右传递条的一端与右侧连杆部铰链结合,另一端铰链结合于所述旋转板的下部,如果所述左侧连杆部因与所述倾斜面的接触而移动,与所述左侧连杆部结合的所述左传递条向着与所述左侧连杆部相同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旋转板以所述固定针为旋转轴旋转,与所述右侧连杆部结合的所述右传递条由于所述旋转板的旋转移动向远离所述左侧连杆部的方向使所述右侧连杆部移动向远离所述左侧连杆部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杂物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传递条的一端与左侧连杆部铰链结合,另一端铰链结合于所述旋转板的上部,所述右传递条的一端与右侧连杆部铰链结合,另一端铰链结合于所述旋转板的下部,所述右侧连杆部因与所述倾斜面的接触移动时,与所述右侧连杆部结合的所述右传递条移动向与所述右侧连杆部相同的方向,让所述旋转板以所述固定针为旋转轴旋转,与所述左侧连杆部结合的所述左传递条由于所述旋转板的旋转,向着远离所述右侧连杆部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左侧连杆部向着远离所述右侧连杆部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杂物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套板的背面结合有覆盖所述动力传递部和所述运行部以及所述连杆部,支撑于所述运行盖子部内侧的运行弹性体支撑所述运行板的下端,而所述运行板有所述运行弹性体被插入的运行插入体突出形成,支撑于所述运行盖子部内侧的连杆弹性体支撑突出形成于所述连杆部的连杆坎。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31684.XA CN103085723B (zh) | 2011-10-27 | 2011-10-27 | 杂物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31684.XA CN103085723B (zh) | 2011-10-27 | 2011-10-27 | 杂物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85723A true CN103085723A (zh) | 2013-05-08 |
CN103085723B CN103085723B (zh) | 2015-11-18 |
Family
ID=48199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3168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5723B (zh) | 2011-10-27 | 2011-10-27 | 杂物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8572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03162A (zh) * | 2005-01-18 | 2008-01-09 | 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 手套箱用开闭锁定装置 |
CN101323280A (zh) * | 2007-05-22 | 2008-12-17 | 百乐仕株式会社 | 盖开闭装置 |
KR100931262B1 (ko) * | 2008-09-04 | 2009-12-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트레이 잠금장치 |
KR20100008896A (ko) * | 2008-07-17 | 2010-01-27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글로브 박스용 잠금장치 |
KR20100132228A (ko) * | 2009-06-09 | 2010-12-17 | 동국실업 주식회사 | 푸시 버튼형 글로브 박스 |
CN102171407A (zh) * | 2008-10-01 | 2011-08-31 | 百乐仕株式会社 | 侧面锁定装置 |
-
2011
- 2011-10-27 CN CN201110331684.XA patent/CN10308572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03162A (zh) * | 2005-01-18 | 2008-01-09 | 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 手套箱用开闭锁定装置 |
CN101323280A (zh) * | 2007-05-22 | 2008-12-17 | 百乐仕株式会社 | 盖开闭装置 |
KR20100008896A (ko) * | 2008-07-17 | 2010-01-27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글로브 박스용 잠금장치 |
KR100931262B1 (ko) * | 2008-09-04 | 2009-12-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트레이 잠금장치 |
CN102171407A (zh) * | 2008-10-01 | 2011-08-31 | 百乐仕株式会社 | 侧面锁定装置 |
KR20100132228A (ko) * | 2009-06-09 | 2010-12-17 | 동국실업 주식회사 | 푸시 버튼형 글로브 박스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85723B (zh) | 2015-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54929C (zh) | 滑动型移动终端 | |
CN102356007B (zh) | 仪表板及用于仪表板的板单元 | |
JP6185323B2 (ja) | ヘッドホン | |
CN101889428A (zh) | 蜂窝式电话的自动铰接模块 | |
CN106103870A (zh) | 车用门把手 | |
CN107351745A (zh) | 车辆用杯托夹持装置 | |
US9809141B2 (en) | Storage compartment comprising a foldable holder element | |
JP5279446B2 (ja) | 車両用収納装置 | |
JP2020121576A (ja) | スライドドア構造及び車両 | |
CN104723846B (zh) | 用于车辆的旋转遮阳板镜子 | |
CN1970983A (zh) | 汽车的车门铰链装置 | |
CN103085723A (zh) | 杂物箱 | |
CN105916733A (zh) | 操纵台总成 | |
JP2010173440A (ja) |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装置 | |
US11760174B2 (en) | Flush glass apparatus | |
CN211032385U (zh) | 在打开时提供增加的腿部空间的手套箱总成 | |
KR101652772B1 (ko) | 차량용 암레스트 힌지구조 | |
JP2010254233A (ja) |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
CN209994535U (zh) | 耳机收纳盒 | |
JP3171651U (ja) |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飲料用容器 | |
JP2013048006A (ja) | 回動式ドックおよびそのロック装置、この回動式ドック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 |
KR20220138783A (ko) | 회전형 암레스트 및 상기 회전형 암레스트가 구비된 콘솔 어셈블리 | |
JP4435936B2 (ja) | 乗物用引出式ホルダー | |
CN213344632U (zh) | 一种耳机盒和耳机套装 | |
JPH0852049A (ja) |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