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5487B - 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其自适应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其自适应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85487B CN103085487B CN201110344995.XA CN201110344995A CN103085487B CN 103085487 B CN103085487 B CN 103085487B CN 201110344995 A CN201110344995 A CN 201110344995A CN 103085487 B CN103085487 B CN 1030854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chip
- function
- imaging box
- box ch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fer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BUGBHKTXTAQXES-UHFFFAOYSA-N Selenium Chemical compound [Se] BUGBHKTXTAQX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1 sele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669 sele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88 persiste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6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e.g. a microprocessor
- H04N1/32598—Bus based system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7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provided with identifying means or means for storing process- or use parameters, e.g. lifetime of the cartridge
- G03G21/1878—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 G03G21/1882—Electronically readable memory details of the communication with memory,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Ink Je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包括存储单元和通信接口单元、触点自动识别与分配模块,触点自动识别与分配模块包括信号获取单元、触点自动识别模块和触点分配锁定模块。触点分配锁定模块与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相连,在每一个触点具有的全系列触点功能中选择所述的静触点对应的功能并锁定。本发明还公开了包含上述成像盒芯片的成像盒及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的自适应方法。本发明的芯片管脚功能灵活,可根据打印机主体的升级而自适应其端子功能,避免了因主机端子改变而导致芯片触点必须改变而重新设计电路板,否则就无法使用的问题,有效增加了芯片的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其自适应方法。
背景技术
成像装置的种类多样,如打印机、复印机和扫描仪等,成像装置一般包括成像主体和成像盒,成像盒目前都是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主体上。成像盒如墨盒、碳粉盒等,其中装载有用于成像的记录材料,成像主体采用成像盒在纸张等介质材料上形成图像,成像盒上一般都固定设置有芯片,称为成像盒芯片或者墨盒芯片,该墨盒芯片一般安装在一块成像盒电路板上,该电路板主要就是该芯片和一些该芯片的外围电路,该芯片一般包括存储单元和通信接口单元,存储单元存储墨水的种类、墨水盒制造日期数据、打印页数、墨水盒序列号、剩余墨量等信息,成像主体通过通信接口单元对该存储单元进行读写,目前成像主体对成像盒芯片的存储单元进行读写都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异步通信方式,该通信方式的物理接口包括以下信号线:电源端子VCC,用来和电压源信号线相连,时钟CLK端子,用来和提供同步时钟的时钟信号线相连,复位端子RST,用来和提供复位信号的复位信号线相连,数据端子I/O,用来和芯片与成像装置之间交互信息的数据线相连,以及接地端子GND共5根信号线。
2、IIC总线,也称I2C总线,是一种多向控制总线,它的物理接口也存在电源端子VCC,时钟信号端子SCL和数据端子SDA以及接地端子GND共4根信号线。
成像主体对墨盒芯片采用上面两种通信协议进行读写主要物理连接是在芯片上设有电接触部分,也就是常说的触点。成像主体上设有分别对应于这些触点的成像装置主体侧端子,当墨盒安装到成像装置主体上时,成像装置主体的装置侧端子和墨盒芯片上的触点电接触,以便能够在墨盒芯片和成像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
目前市场上具有这些端子的成像盒芯片上,这些触点均为固定功能触点,如电源、时钟、复位线、地线、数据等,即这些触点在芯片在设计、加工、使用等环节均固定为某一特定功能不能再改变。
固定触点设计成本低,芯片的触点分布和对应设备的触点分布一一对应,比较直观,且能够满足墨盒芯片的功能需要。但是由于墨盒芯片的触点功能固化,触点固化,在芯片使用上降低了电路板布图的灵活性,特别是对于一种芯片,要对应不同的触点分布的设备,这时就必须设计对应不同触点分布设备的多种触点分布的电路板,原本是一种芯片,却因为不同设备的触点分布不同而延伸出很多不同的芯片产品,给产品的生产加工、生产管理和产品库存均增加很多问题,限制了对应多种触点分布的芯片在使用上的方便性,。
例如,打印机耗材上使用的墨盒或硒鼓芯片,打印机生产商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内,生产的打印机均对应着一种相同的耗材芯片,而随着打印机生产厂商新型号打印机不断推出,打印机对应的墨盒芯片升级却往往滞后,出现芯片没有变化,而芯片触点排布却随着打印机装置侧端子的变化而经常变化的现象,由于之前的芯片触点都已经固定了功能,如果打印机的装置侧端子的功能改变,之前的芯片即使写入新的数据,由于管脚功能的限制,也不能再使用,所以在使用老型号的芯片时,通过重新设计电路板改变触点位置而适应新型号的打印机,这样便引起了大量的不同触点芯片库存,在管理和成本上产生相应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打印机等成像装置中成像盒芯片在生产过程中,在管理和成本上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并提供一种对触点进行识别的方法以使成像盒芯片完成自适应功能。
本发明为了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是: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包括一组动触点,所述的动触点与设置在成像主体上的静触点接触,所述的成像盒芯片与成像主体通过所述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实现通信连接,所述的动触点中的每一个触点中都具有全系列触点功能,还包括触点识别模块,所述的触点识别模块根据从所述的动触点上获取的信号来确定上述一组动触点中每一个触点的具体功能。
进一步的,上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中: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包括信号获取单元、触点自动识别模块和触点分配锁定模块;
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与所述动触点相连,当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时,获取每个静触点的电信号特性;
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与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相连,接收由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触点的电信号特性,得出成像主体上各静触点对应的功能;
所述的触点分配锁定模块与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相连,在每一个触点具有的全系列触点功能中选择所述的静触点对应的功能并锁定。
进一步的,上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中:所述的触点分配锁定模块,包括锁定EEPROM和触点分配执行单元,所述的锁定EEPROM由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进行读和写,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将自动识别出的触点功能通过写EEPROM将对应的静触点功能锁定在相应的静触点上,所述的触点分配执行单元读取所述的锁定EEPROM,执行选择触点全系列功能中锁定EEPROM中指定功能。
进一步的,上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中:全系列触点功能包括每个动触点上所对应的功能。
进一步的,上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中:所述的触点识别模块包括存储单元、信号获取单元、触点自动识别模块、锁定EEPROM、触点分配锁定模块,所述的触点分配锁定模块包括锁定EEPROM和触点分配执行单元;所述的存储单元存储有与各种型号的成像设备主机上触点功能分布对应的数据;
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与所述动触点相连,当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时,获取每个静触点的电信号特性;
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与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相连,接收由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触点的电信号特性,得出成像主体上各静触点对应的功能;并根据不同定义的触点位置调用所述的存储单元中相应的触点功能分布对应的数据,写入所述的锁定EEPROM;
所述的触点分配执行单元读取所述的锁定EEPROM,执行选择触点全系列功能中锁定EEPROM中指定功能。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中:还包括内部电源获取电路,所述的内部电源获取电路分别与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和内部电源地线端相连,包括将每个触点连接到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的一组第一导线组和将每个触点连接到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地线端的一组第二导线组,设置在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中每根导线上的单向导通器件,在所述的第一导线组上,所述的单向导通器件从触点到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导通,在所述的第二导线组上,所述的单向导通器件从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地端到触点端导通。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中:所述的单向导通器件为二极管,在所述的第一导线组上,所述的二极管的P极接所述的触点,N极接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在所述的第二导线组上,所述的二极管的N极接所述的触点,P极接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地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成像盒,其特征是,包含有上述的任一成像盒芯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所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的自适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触点自动识别模块获取各触点的电信号特性;
步骤B、触点自动识别模块根据各触点电信号特性进行触点自动识别;
步骤C、在每个触点的全系列功能中选择根据步骤B所述自动识别的功能,并将该触点固定为该功能。
其中:所述的步骤B中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上电的是电源线的触点;第二个正常电平为高电平的是复位信号线的触点;信号频率最高的是时钟线的触点,信号频率高于电源触点的信号频率而低于时钟触点的信号频率的是数据线的触点,始终处于低电平的是地线的触点。
或者:
首先稳定高电平的是电源线触点;其次稳定上电的是复位信号线的触点;再变为高电平的是时钟线的触点;在时钟线触点的信号变成高电平后再变为高电平的是数据线信号;始终都处于低电平的是地线的触点。
或者:
首先稳定高电平的是电源线触点;其次稳定上电的是复位信号线的触点;再变为高电平的是数据线的触点;在数据线触点的信号变成高电平后再变为高电平的是时钟线信号;始终都处于低电平的是地线的触点
或者:
首先稳定高电平的是电源线触点;始终都处于低电平的是地线的触点;在通信开始时,在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线的触点均为高电平时,首先变低并使通信正式开始的信号的触点为数据线触点;另外一个触点是时钟信号线触点。
或者:
步骤B00、事先将所述的成像盒芯片所能自适应的所有类型芯片对应的触点功能分布对应的数据存入不同的存储区;
步骤B01、根据所获得的触点电信号特性获知是哪类芯片,并调用所述的存储区的数据和主机通信。
进一步的,上述的方法中:所述的步骤C中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C01、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将步骤B识别的各触点的位置写入到触点分配锁定寄存器EEPROM;
步骤C02、触点分配模块根据EEPROM中的信息,使芯片动触点和内部具有全系列触点功能中相应的触点对应功能。
本发明的芯片管脚功能灵活,可根据打印机主体的升级而自适应其端子功能,避免了因主机端子改变而导致芯片触点必须改变而重新设计电路板,否则就无法使用的问题,有效增加了芯片的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可以将芯片数据设计成不同的数据结构,当打印机触点不同时,芯片除了可以自适应改变自己的各触点定义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定义的触点位置调用不同的存储单元与之对应,实现一个芯片对应不同触点功能的不同型号打印机的目的。使芯片的通用性得到最大化满足,降低芯片的库存和管理成本。
下面通过结合具体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成像盒芯片在识别触点功能并分配之前的供电电路。
图2为本发明触点自动识别分配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信号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SCL和SDA信号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自识别过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该芯片设置在成像盒面上,通过表面的几个触点与成像主体进行通信,目前主流的通信协议有两种分别是总线通信协议和I2C总线协议,对于总线通信协议有5个触点,分别是Vcc、CLK、RST、GND和I/O,对于I2C总线协议则只有4个有效的触点,分别是Vcc、GND、SDA和SCL,本实施例的成像盒芯片如图1所示包括存储单元和通信接口单元。存储单元存储有所述的成像盒特性数据。通信接口单元包括一组动触点,动触点与设置在成像主体上的静触点接触,接收成像主体静触点上的电信号或者向成像主体发送信息。另外,本实施例与其它成像盒芯片相比,本实施例的成像盒芯片内还包括触点自动识别与分配模块,所有动触点中每一个触点具有全系列触点功能;如图2所示,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成像盒芯片内部,每个动触点都设计了所有的触点功能,通过一个选择开关对功能进行选择,一旦选择到一个功能分配到一个触点上时,就可以进行固定,在以后工作中使用。触点自动识别与分配模块包括信号获取单元、触点自动识别模块和触点分配锁定模块;信号获取单元与通信接口单元相连,获取通信接口单元相连的每个静触点的电信号特性;触点自动识别模块与信号获取单元相连,接收由信号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触点的电信号特性,得出成像主体上各静触点对应的功能;触点分配锁定模块与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相连,在每一个触点具有的全系列触点功能中选择所述的触点对应的功能并锁定。触点分配锁定模块的形式有许多,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触点分配锁定模块,包括锁定EEPROM和触点分配执行单元,锁定EEPROM由触点自动识别模块进行读,所述的触点分配执行单元读取所述的锁定EEPROM,执行选择触点全系列功能中锁定EEPROM中指定功能。图2为触点自动识别与分配模块,触点自动识别模块在外部触点第一个高电平到来时,由此高电平管脚供电开始工作,直至最后一个高电平变低结束工作。触点自动识别与分配模块对芯片所有管脚进行监控并自动识别判断,一般来讲,第一个高电平管脚对应电源线,因为对芯片操作最保险,最安全的模式是首先对芯片供电,其次才有和芯片的其他操作。复位信号线是第二个起作用的信号线,因为如果复位线无效时,对芯片的其他操作是无效的,所以在对芯片操作前必须再让复位信号线有效。时钟信号和数据信号相差也很明显,首先数据信号没有时钟信号的周期性强,其次数据信号没有时钟信号的频率高。各根据以上差异,触点自动识别与分配模块既可以通过逻辑电路用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编程,由程序判断自动识别。触点确定后,在以后的操作中即不用再次判断适应触点,而是将首次上机确定的触点固定下来。例如针对图2的情况,触点分配锁定EEPROM假设是五位EEPROM位,芯片还没有上机时,五位EEPROM位为00000,当第一次上机后,判断的这个外部触点是RESET触点,则触点自动识别模块自动将此五位数写为01000,并由EEPROM永久保存;下次芯片上电使用时,由于五位数不全是0,第二位为1,则芯片不用再次自动识别而自动将此触点连接在RESET上。其他管脚触点同理设计。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内部电源获取电路,如图1所示,内部电源获取电路在成像盒芯片加入到成像主体上时,动触点与静触点相接触,此时,由于成像盒芯片还没有识别动触点上的电源信号,因此,在识别触点之前,还不能通信接口的触点上获得电能,只有通过本电源获取电路,将静触点中的电源和地分别与成像盒芯片中的电源与地相连,使成像盒芯片得电进行触点自动识别和触点功能固定。
如图1所示为内部电源获取电路分别与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和内部电源地线端相连,包括将每个触点连接到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的一组第一导线组和将每个触点连接到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地线端的一组第二导线组,设置在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中每根导线上的二极管,在所述的第一导线组上,二极管的P极接触点,N极接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在第二导线组上,二极管的N极接触点,P极接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地线端。这里在其它实施例中,二极管也可以是其它单向导通元件,只要在第一导线组上导通的方向是从动触点上流向成像盒芯片的电源端,在第二组导线上的单向导通零件的方向是从成像盒芯片上电源地线方向流向到触点方向。
如图1所示为一种最简单的芯片供电方式,即任意一个管脚均通过一个二极管和芯片内部整体供电电源相连接,当外部没有确定功能的任意一个管脚为高电平时,此管脚均可通过二极管对内部电源供电,并且由于二极管的单向供电功能,对其它管脚没有任何影响。一旦芯片内部供电开始,触点自动识别与分配模块即开始工作,并对管脚功能自动识别并锁定。
同理,各外部管脚也通过各自的二极管和芯片内部电源地线端相连接,但二极管方向和连接内部电源端的二极管方向相反。这样,当外部管脚任意一个管脚为低电平时,内部地线均可通过和低电平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向外部放电,既电源供电和地线放电形成一个工作回路,保证芯片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中分析处理单元是完成自适应触点的主要单元,它是一个具有智能化的单元,得出成像主体中各动触点对应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芯片第一次实际工作时,除了正常的基本芯片功能外,额外有自适应管脚识别功能,正常协议下,首先上电的的管脚连接的是电源线,所以可以固定下电源管脚;如果有复位线,特别是低电平复位有效时,如图4所示,第二个正常电平为高时的管脚即为复位线,因为复位线为低时其余信号线均不起作用,所以复位线在芯片正式工作前必须为高;时钟线的工作频率要高于数据线,所以也可以将时钟管脚和数据管脚固定。芯片内部配有相应的EEPROM,可以通过EEPROM的数据控制,将相应的功能线固定分配在相应的管脚上,在以后的使用中不需要再次自适应识别,以保证芯片使用的稳定。也可以由芯片接收主机一组完整的数据通信信号之后再固定管脚功能,保证管脚功能的正确性。
本实施例中自适应触点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将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触点自动识别模块的电信号特性;
步骤B、触点自动识别模块根据各触点电信号特性进行触点自动识别;
步骤C、在每个触点的全系列功能中选择根据步骤B所自动识别的功能,并将该触点固定为该功能。
本实施例中,步骤B是关键,只有步骤B正确识别各静触点的功能后才能将功能固定在相应的触点上。
下面是一些对触点进行识别的流程。
图4为一种通信协议芯片刚开始工作时的波形图,可以看到,首先稳定高电平的是电源VCC,此时自适应芯片固定了VCC,这里稳定上电是指上电后一直是稳定的高电平,不会有波动或多脉冲。其次稳定上电的是复位信号线,即RST线;EPSON打印机首先送数据零,即再变为高电平的是时钟线CLK,后面再变高的是I/O线,始终为低的是地线GND.也可以由芯片通过主机发出的前几位数据之后,或者接受了一组完整或接近完整的主机波形后再固定相应的管脚功能。时钟信号的频率肯定高于数据信号线的频率也是一个判断参数。
总之,本发明为一种自适应触点功能的成像盒芯片,该成像盒芯片在制造出厂时,每一个触点具有全系列触点功能,但并没有将某一具体功能固定在某一触点上,仅仅在客户将成像盒安装在成像设备上时,芯片自动判断首次装机时的外围电信号特性,并根据这些电信号特性自动将相应触点固定为相应的功能,并在以后的使用中将该功能固定下来。为芯片在正式使用时提供方便。
具体的,已知技术正常的串行通信芯片中,相应的串行通信协议固定了芯片每个管脚的功能定义,并固定了对应管脚功能定义下的通信协议的通信参数,如电源上电、时钟、数据线及复位线等之间的电信号关系。我们可以根据通信协议,并根据相应的波形关系判断出波形对应的引脚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适应触点功能的芯片也可以通过此方法判断出主机相应端子的管脚功能,并由墨盒芯片内部固定并锁死此功能,在以后的使用中固定此功能,使芯片的通用管脚功能固定成为固定管脚功能的芯片。也可以在某些场合,芯片的使用始终不固定功能,每次和主机配合时均自适应各触点功能,与之主机匹配,显然的,也可用在硒鼓芯片上。
本实施例中将芯片数据设计成不同的数据结构,当成像设备触点不同时,芯片除了可以自适应改变自己的各触点定义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定义的触点位置调用不同的存储单元与之对应,实现一个芯片对应不同触点功能的不同型号打印机的目的。
正常的串行通信芯片中,相应的串行通信协议固定了芯片每个管脚的功能定义,并固定了对应管脚功能定义下的通信协议的通信参数,如电源上电、时钟、数据线及复位线等之间的电信号关系,用户可以根据通信协议,并根据相应的波形关系判断出波形对应的引脚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适应触点功能的芯片也可以通过此方法判断出主机相应端子的管脚功能,并由墨盒芯片内部固定并锁死此功能,在以后的使用中固定此功能,使芯片的通用管脚功能固定成为固定管脚功能的芯片。
芯片的各管脚之间的连接关系,除了芯片原本的固定功能关系外,另外设计成类似电源全桥整流的功能,即任何两管脚间均可为正极和负极。只要有一个管脚为低电平,就能保证任何一个管脚在高电平到来时均能给芯片正常供电,使得芯片正常工作。
芯片第一次实际工作时,除了正常的基本芯片功能外,额外有自适应管脚功能识别功能,正常协议下,首先上电的均为电源,所以可以固定下电源管脚;如果有复位线,特别是低电平复位有效时,第二个正常电平为高时的管脚即为复位线如图4所示。因为复位线为低时其余信号线均不起作用,所以复位线在芯片正式工作前必须为高;时钟线的工作频率要高于数据线,所以也可以将时钟和数据线固定.芯片内部配应相应的EEPROM,可以通过EEPROM的数据控制,将相应的功能线固定分配在相应的管脚上,在以后的使用中不需要再次自适应识别,以保证芯片使用的稳定.也可以由芯片接受主机一组完整的数据通信信号之后再固定管脚功能,保证管脚功能的正确性。通过判断电信号稳定性也能够实现管脚功能的判断,数字信号一般用在一段时间内的上电时间和掉电时间及脉冲个数来判断。例如图4,VCC是电源,所以在上电和掉电时间段内只有一个脉冲,脉冲上沿即为上电,下沿即为掉电;RESET在整个供电时间段要有效,所以脉冲数仅仅少于VCC;CLK每位数据均有,所以在上电期间脉冲数最多。I/O不是每次都变化,所以脉冲数少于CLK,但远多于RESET。所以稳定只能指VCC和RESET稳定,CLK和I/O一直在变化。
如图4所示,对于一种通信协议芯片刚开始工作时,首先稳定高电平的是电源VCC,此时自适应芯片固定了VCC,其次稳定上电的是复位信号线,即RST线;如EPSON打印机首先送数据零,即再变为高电平的是时钟线CLK,后面再变高的是I/O线,始终为低的是地线GND。也可以由芯片通过主机发出的前几位数据之后,或者接受了一组完整或接近完整的主机波形后再固定相应的管脚功能.时钟信号的频率肯定高于数据信号线的频率也是一个判断参数。
IIC(I2C)通信协议如图5所示,在通信开始时,在数据和时钟信号线均为高时,首先变低并使通信正式开始的信号线为数据线,在时钟线为高时,数据线由低变高意味着通信结束.当一次完整的通信结束时,自适应芯片内部的EEPROM将SCL时钟线和SDA数据线固定,并在以后的使用中固定使用.也可以由芯片通过主机发出的前几位数据之后,或者接受了一组完整或接近完整的主机波形后再固定相应的管脚功能。时钟信号的频率肯定高于数据信号线的频率也是一个判断参数。如图5所示。
可以将芯片数据设计成不同的数据结构,当打印机触点不同时,芯片除了可以自适应改变自己的各触点定义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定义的触点位置调用不同的存储单元与之对应,实现一个芯片对应不同触点功能的不同型号打印机的目的。
例如一款自适应触点的芯片遵循IIC通信协议,此芯片的数据存储区有A、B、C三个,对应三种芯片类型,即该芯片能够自适应三种类型芯片,假设芯片刚开始工作时,按照IIC通信协议,四根通信线路中,必定有三根线路为高电平,一个地线为低电平,触点1、触点2、触点3为高电平,触点4为低电平,此时芯片可以自动识别出触点4为地线;当IIC协议开始通信时,在时钟线SCL为高时,数据线SDA首先变低即为通信开始,下一个变低的线路即为时钟线SCL.,假设触点1首先变低,触点2跟随变低,芯片即可识别出触点1为数据线SDA,触点2为时钟线SCL.触点3即为电源VCC,此时芯片认为是第一类型芯片,然后即可调用存储区A的数据和主机通信。
假设触点2首先变低,触点1跟随变低,芯片即可识别出触点2为数据线SDA,触点1为时钟线SCL。触点3即为电源VCC,此时芯片认为是第二类型芯片,调用存储区B的数据和主机通信。
假设触点1首先变低,触点3跟随变低,芯片即可识别出触点1为数据线SDA,触点3为时钟线SCL.触点2即为电源VCC,此时芯片认为是第三类型芯片,调用存储区C的数据和主机通信。以此可以类推。
下面是本实施例的具体步骤:如图6所示。
在事先将成像盒芯片所能自适应的所有类型芯片对应的数据结构存入不同的存储区;这些数据结构描述不同的静触点排布,对应不同的存储单元的对应关系数据结构。
根据所获得的触点电信号特性获知是哪类芯片,并调用存储区的数据和主机通信。
为此,需要在成像盒芯片中设置存储器,本实施例中的触点识别模块包括存储单元、信号获取单元、触点自动识别模块、锁定EEPROM、触点分配执行单元;
存储单元存储有与各种型号的成像设备主机上描述不同的静触点排布,对应不同的存储单元的对应关系数据结构;
信号获取单元与所述动触点相连,当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时,获取每个静触点的电信号特性;
触点自动识别模块与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相连,接收由信号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触点的电信号特性,得出成像主体上各静触点对应的功能;并根据不同定义的触点位置调用存储单元中相应的对应关系数据结构,写入锁定EEPROM;
触点分配执行单元读取锁定EEPROM,执行选择触点全系列功能中锁定EEPROM中指定功能。
从以上实例上可以看出,如果芯片的触点具有自适应能力,则能很方便地设计自己的芯片,将一种芯片扩展应用到几种芯片产品中.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
Claims (16)
1.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包括一组动触点,所述的动触点与设置在成像主体上的静触点接触,所述的成像盒芯片与成像主体通过所述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实现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触点中的每一个触点中都具有全系列触点功能,还包括触点识别模块,所述的触点识别模块根据从所述的动触点上获取的信号来确定所述一组动触点中每一个触点的具体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点识别模块包括信号获取单元、触点自动识别模块和触点分配锁定模块;
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与所述动触点相连,获取每个静触点的电信号特性;
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与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相连,接收由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触点的电信号特性,得出成像主体上各静触点对应的功能;
所述的触点分配锁定模块与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相连,在每一个触点具有的全系列触点功能中选择所述的静触点对应的功能并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点分配锁定模块,包括锁定EEPROM和触点分配执行单元,所述的锁定EEPROM由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进行读和写,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将自动识别出的触点功能通过写EEPROM将对应的静触点功能锁定在相应的静触点上,所述的触点分配执行单元读取所述的锁定EEPROM,执行选择触点全系列功能中锁定EEPROM中指定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其特征在于:全系列触点功能包括每个动触点上所对应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点识别模块包括存储单元、信号获取单元、触点自动识别模块、触点分配锁定模块,所述的触点分配锁定模块包括锁定EEPROM和触点分配执行单元;
所述的存储单元存储有与各种型号的成像设备主机上触点功能分布对应的数据;
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与所述动触点相连,获取每个静触点的电信号特性;
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与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相连,接收由所述的信号获取单元获取的每个触点的电信号特性,得出成像主体上各静触点对应的功能;并根据不同定义的触点位置调用所述的存储单元中相应的触点功能分布对应的数据,写入所述的锁定EEPROM;
所述的触点分配执行单元读取所述的锁定EEPROM,执行选择触点全系列功能中锁定EEPROM中指定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一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部电源获取电路,所述的内部电源获取电路分别与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和内部电源地线端相连,包括将每个触点连接到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的一组第一导线组和将每个触点连接到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地线端的一组第二导线组,设置在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中每根导线上的单向导通器件,在所述的第一导线组上,所述的单向导通器件从触点到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导通,在所述的第二导线组上,所述的单向导通器件从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地端到触点端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部电源获取电路,所述的内部电源获取电路分别与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和内部电源地线端相连,包括将每个触点连接到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的一组第一导线组和将每个触点连接到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地线端的一组第二导线组,设置在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中每根导线上的单向导通器件,在所述的第一导线组上,所述的单向导通器件从触点到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导通,在所述的第二导线组上,所述的单向导通器件从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地端到触点端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导通器件为二极管,在所述的第一导线组上,所述的二极管的P极接所述的触点,N极接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端,在所述的第二导线组上,所述的二极管的N极接所述的触点,P极接所述的成像盒芯片的内部电源地端。
9.一种成像盒,其特征是,包含有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任一成像盒芯片。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的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触点自动识别模块获取各触点的电信号特性;
步骤B、触点自动识别模块根据各触点电信号特性进行触点自动识别;
步骤C、在每个触点的全系列功能中选择根据步骤B所述自动识别的功能,并将该触点固定为该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上电的是电源线的触点;第二个正常电平为高电平的是复位信号线的触点;信号频率最高的是时钟线的触点,信号频率高于电源触点和复位触点的信号频率而低于时钟触点的信号频率的是数据线的触点,始终处于低电平的是地线的触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稳定高电平的是电源线触点;其次稳定上电的是复位信号线的触点;再变为高电平的是时钟线的触点;在时钟线触点的信号变成高电平后再变为高电平的是数据线的触点;始终都处于低电平的是地线的触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稳定高电平的是电源线触点;其次稳定上电的是复位信号线的触点;再变为高电平的是数据线的触点;在数据线触点的信号变成高电平后再变为高电平的是时钟线的触点;始终都处于低电平的是地线的触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稳定高电平的是电源线触点;其次始终都处于低电平的是地线的触点;然后在通信开始时,在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线的触点均为高电平时,首先变低并使通信正式开始的信号的触点为数据线触点;另外一个触点是时钟信号线触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00、事先将所述的成像盒芯片所能自适应的所有类型芯片对应的触点功能分布对应的数据存入不同的存储区;
步骤B01、根据所获得的触点电信号特性获知是哪类芯片,并调用所述的存储区的数据和主机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所述的任一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C01、所述的触点自动识别模块将步骤B识别的各触点的位置写入到触点分配锁定寄存器EEPROM;
步骤C02、触点分配模块根据EEPROM中的信息,使芯片动触点和内部具有全系列触点功能中相应的触点对应功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44995.XA CN103085487B (zh) | 2011-11-04 | 2011-11-04 | 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其自适应方法 |
PCT/CN2012/081325 WO2013063983A1 (zh) | 2011-11-04 | 2012-09-13 | 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其自适应方法 |
JP2014539220A JP5753322B2 (ja) | 2011-11-04 | 2012-09-13 | 自己適応型接点付きのイメージングカートリッジチップ、イメージング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自己適応方法 |
EP12844907.1A EP2725427B1 (en) | 2011-11-04 | 2012-09-13 | Imaging box chip with self-adaptive contact, imaging box and self-adaptive method |
US14/162,071 US8830517B2 (en) | 2011-11-04 | 2014-01-23 | Imaging cartridge chip with self-adaptive contacts, imaging cartridge and self-adaptive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44995.XA CN103085487B (zh) | 2011-11-04 | 2011-11-04 | 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其自适应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85487A CN103085487A (zh) | 2013-05-08 |
CN103085487B true CN103085487B (zh) | 2015-04-22 |
Family
ID=48191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44995.XA Active CN103085487B (zh) | 2011-11-04 | 2011-11-04 | 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其自适应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30517B2 (zh) |
EP (1) | EP2725427B1 (zh) |
JP (1) | JP5753322B2 (zh) |
CN (1) | CN103085487B (zh) |
WO (1) | WO201306398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29662A (zh) * | 2015-11-16 | 2016-09-07 | 珠海美佳音科技有限公司 | 芯片、处理盒、芯片使用方法及芯片复位方法 |
CN205229679U (zh) * | 2015-11-16 | 2016-05-11 | 珠海美佳音科技有限公司 | 芯片、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
WO2017107045A1 (zh) * | 2015-12-22 | 2017-06-29 |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 再生墨盒的修复方法、修复芯片、再生墨盒 |
CN110297413B (zh) * | 2015-12-31 | 2022-07-15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用显影盒 |
CN107589920B (zh) * | 2017-07-31 | 2021-02-19 |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芯片的复位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设备 |
CN108189562A (zh) * | 2018-02-01 | 2018-06-22 |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热敏打印机 |
WO2020117776A1 (en) | 2018-12-03 | 2020-06-1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
PL3688636T3 (pl) | 2018-12-03 | 2023-09-1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Zespół układów logicznych |
WO2020117194A1 (en) | 2018-12-03 | 2020-06-1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EP3695334A1 (en) | 2018-12-03 | 2020-08-19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EP3904105A1 (en) | 2018-12-03 | 2021-11-0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US11338586B2 (en) | 2018-12-03 | 2022-05-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PT3682359T (pt) | 2018-12-03 | 2021-02-04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Circuitos lógicos |
EP3687817A1 (en) | 2018-12-03 | 2020-08-0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EP3688642A1 (en) | 2018-12-03 | 2020-08-0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
CN109656606A (zh) * | 2018-12-15 | 2019-04-19 | 深圳市捷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Pos终端程序更新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
US11392809B2 (en) | 2019-01-18 | 2022-07-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Follower circuits for communication |
EP3844000B1 (en) | 2019-10-25 | 2023-04-1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
CN114067856A (zh) * | 2020-07-31 | 2022-02-18 |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存储芯片及通用方法 |
CN113415078B (zh) * | 2021-06-21 | 2022-09-13 |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 成像盒芯片、成像盒芯片的通信方法及成像盒 |
WO2025040159A1 (zh) * | 2023-08-22 | 2025-02-27 | 珠海益之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墨盒用再生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6512A (zh) * | 2006-12-28 | 2008-10-01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识别电子电路的通信信号的状态变化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289641Y (zh) * | 2008-11-19 | 2009-08-12 | 龙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自适应微型usb接口接入设备装置的移动终端 |
CN101782739A (zh) * | 2010-02-05 | 2010-07-21 |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 成像盒芯片及其读写方法、成像盒和成像装置 |
CN101825860A (zh) * | 2010-03-13 | 2010-09-08 |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 适用多类型成像装置的成像盒芯片、实现方法及安装方法 |
CN101947887A (zh) * | 2010-10-07 | 2011-01-19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耗材芯片及耗材容器 |
CN102164070A (zh) * | 2010-10-08 | 2011-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交换机及其复用网口串口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2968A (en) * | 1982-09-30 | 1985-01-0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 Dynamic control of nonlinear ink properties for drop-on-demand ink jet operation |
FR2674076A1 (fr) * | 1991-03-14 | 1992-09-18 | Bull Sa | Circuit integre a impedances asservies et application aux emetteurs-recepteurs notamment pour la communication entre unites d'un systeme informatique. |
US5980032A (en) * | 1994-10-31 | 1999-11-09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Compliant ink interconnect between print cartridge and carriage |
US5815179A (en) * | 1995-04-12 | 1998-09-29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Block fault tolerance in integrated printing heads |
JP3413052B2 (ja) * | 1996-04-23 | 2003-06-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JP2000158664A (ja) * | 1998-11-27 | 2000-06-13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識別装置 |
JP3663979B2 (ja) * | 1999-06-07 | 2005-06-22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3711898B2 (ja) * | 2000-08-10 | 2005-11-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装置消耗品購入システム、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リント装置消耗品購入態様提示方法 |
JP2003039778A (ja) * | 2001-07-27 | 2003-02-13 | Seiko Epson Corp | 周辺機器及びプリンタ |
US7077506B2 (en) * | 2002-08-01 | 2006-07-18 | Benq Corporation | Identifiable inkjet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preventing misplacing inkjet cartridge in an inkjet apparatus |
US7234787B2 (en) * | 2004-01-08 | 2007-06-2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Liquid level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2011
- 2011-11-04 CN CN201110344995.XA patent/CN103085487B/zh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9-13 EP EP12844907.1A patent/EP2725427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9-13 JP JP2014539220A patent/JP5753322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9-13 WO PCT/CN2012/081325 patent/WO201306398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
- 2014-01-23 US US14/162,071 patent/US883051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6512A (zh) * | 2006-12-28 | 2008-10-01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识别电子电路的通信信号的状态变化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289641Y (zh) * | 2008-11-19 | 2009-08-12 | 龙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自适应微型usb接口接入设备装置的移动终端 |
CN101782739A (zh) * | 2010-02-05 | 2010-07-21 |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 成像盒芯片及其读写方法、成像盒和成像装置 |
CN101825860A (zh) * | 2010-03-13 | 2010-09-08 |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 适用多类型成像装置的成像盒芯片、实现方法及安装方法 |
CN101947887A (zh) * | 2010-10-07 | 2011-01-19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耗材芯片及耗材容器 |
CN102164070A (zh) * | 2010-10-08 | 2011-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交换机及其复用网口串口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25427A1 (en) | 2014-04-30 |
EP2725427B1 (en) | 2016-08-10 |
EP2725427A4 (en) | 2014-06-11 |
US8830517B2 (en) | 2014-09-09 |
CN103085487A (zh) | 2013-05-08 |
US20140132990A1 (en) | 2014-05-15 |
JP2014534917A (ja) | 2014-12-25 |
JP5753322B2 (ja) | 2015-07-22 |
WO2013063983A1 (zh) | 2013-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85487B (zh) | 一种带自适应触点的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其自适应方法 | |
CN101124619B (zh) | 用于负载点调整器阵列的数字功率管理器及功率控制系统 | |
KR100772389B1 (ko) | 메모리 인식 장치 | |
US9857991B2 (en) | Memory card and host device thereof | |
CN101978360B (zh) | 存储器和主机的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 |
US6801956B2 (en) | Arrangement with a microprocessor | |
CN101853000B (zh) | 一带多成像盒芯片、使用该芯片的方法、成像系统及成像盒 | |
US9819820B2 (en) | Chip, imaging cartridg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the chip and imaging device | |
CN108363581B (zh) | 集成电路芯片的数据写入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介质 | |
US20070294440A1 (en) | Sd (Secure Digital) Card and Host Controller | |
EP3395577B1 (en) | Repair method and repair chip for remanufactured ink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ed ink cartridge | |
CN103823776A (zh) | 面向主从设备通信的单总线及通信方法 | |
CN1991633A (zh) | 用于修复墨盒的微型芯片与方法 | |
CN101138906B (zh) | 通用耗材芯片及通讯数据更新方法 | |
EP2688258A1 (en) | Single board communication method, system and single board | |
EP1857827A2 (de) | Schaltungsanordnung mit einer seriellen Testschnittstelle bzw. serielles Testbetriebsverfahren | |
CN109542465B (zh) | 集成电路芯片的数据写入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介质 | |
DE102008057613A1 (de) | Schaltungsanordnung mit einer Transceiverschaltung für ein Bussystem und Knoten für ein Bussystem | |
JP6620313B2 (ja) | ホスト装置、スレーブ装置及びリムーバブルシステム | |
CN105335322B (zh) | 一种spi接口转换i2c总线接口的方法及转换器 | |
CN111541443A (zh) | 信号传输电路 | |
CN108528051B (zh) | 电源电压控制电路及其工作方法、耗材芯片及其工作方法 | |
JP6922291B2 (ja) | 制御装置、受電装置、受電用制御システム、電子機器及び無接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
CN111391512B (zh) | 耗材芯片及耗材 | |
JP2005149391A (ja) | 機器固有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機器固有データ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9075 7th Floor, Building 04, No. 63, Mingzhu North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75 7th Floor, Building 04, No. 63, Mingzhu North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