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0996B -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80996B CN103080996B CN201080068950.8A CN201080068950A CN103080996B CN 103080996 B CN103080996 B CN 103080996B CN 201080068950 A CN201080068950 A CN 201080068950A CN 103080996 B CN103080996 B CN 1030809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light emitting
- drive block
- driving transistors
- emitting pix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71 quen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858 cryst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1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used for counteracting undesired variations, e.g. feedback or autozeroing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09G2300/085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being a dynamic memory with more than one capacitor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09G2300/0861—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with additional control of the display period without amending the charge stored in a pixel memory, e.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elect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3—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the effects of age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构成以多个发光像素行为一个驱动块的2个以上的驱动块,各发光像素具备驱动晶体管(114)、静电保持电容(C1)及静电保持电容(C2)、有机EL元件(113)、插入在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漏极之间的开关晶体管(117)、对有机EL元件(113)供给信号电流的开关晶体管(116),第k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11A)具备插入在第1信号线(151)与静电保持电容(C1)之间的开关晶体管,第(k+1)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11B)具备插入在第2信号线(152)与静电保持电容(C1)之间的开关晶体管,对开关晶体管(117)的导通进行控制的第2控制线(132)在同一驱动块内的所有发光像素中共用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尤其涉及使用了电流驱动型的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了电流驱动型的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已知有使用了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的显示装置。使用了该自发光的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不需要液晶显示装置所需的背光源,最适于装置的薄型化。另外,由于视角也没有限制,所以作为下一代的显示装置而其实用化受到期待。另外,有机EL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有机EL元件的各发光元件的辉度(brightness)由其中流动的电流值来控制,这一点不同于液晶单元的辉度由对其施加的电压来控制。
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通常呈矩阵状配置构成像素的有机EL元件。将如下的显示装置称作无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器,该装置为:在多条行电极(扫描线)和多条列电极(数据线)的交点处设置有机EL元件,在所选择的行电极与多条列电极之间施加与数据信号相当的电压来驱动有机EL元件。
另一方面,在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的交点处设置开关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在该开关TFT连接驱动元件的栅极,通过所选择的扫描线而使该开关TFT导通,从信号线向驱动元件输入数据信号。将通过该驱动元件驱动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称作有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装置。
有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装置与仅在选择了各行电极(扫描线)的期间、与其连接的有机EL元件发光的无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装置不同,能够使有机EL元件发光到下一扫描(选择),因此,即使占空比提高,也不会发生如导致显示器的辉度减少这样的情况。因此,有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装置能够用低电压来驱动,能够实现低功耗化。但是,在有源矩阵型有机EL显示器中存在如下缺点:由于驱动晶体管的特性不匀,即使提供相同的数据信号,各像素中有机EL元件的辉度也会不同,会发生辉度不均(斑块)。
针对该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由驱动晶体管的特性不匀导致的辉度不均的补偿方法,公开了一种用简单的像素电路补偿各像素的特性不匀的方法。
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该图中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500包括像素阵列单元502和对其进行驱动的驱动单元。像素阵列单元502包括:按各行配置的扫描线701~70m;按各列配置的信号线601~60n;配置在两者交叉的部分的矩阵状的发光像素501;以及按各行配置的供电线801~80m。另外,驱动单元包括信号选择器503、扫描线驱动单元504以及供电线驱动单元505。
扫描线驱动单元504以水平周期(1H)依次向各扫描线701~70m提供控制信号,以行为单位按线顺序扫描发光像素501。供电线驱动单元505与该线顺序扫描相应地向各供电线801~80m提供以第1电压和第2电压来切换的电源电压。信号选择器503与该线顺序扫描相应地切换成为图像信号的辉度信号电压和基准电压并将其提供给列状的信号线601~60n。
在此,列状的信号线601~60n分别按各列而配置有2条,一条信号线向奇数行的发光像素501提供基准电压和辉度信号电压,另一条信号线向偶数行的发光像素501提供基准电压和辉度信号电压。
图13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结构图。在该图中示出了第1行且第1列的发光像素501。对该发光像素501配置有扫描线701、供电线801以及信号线601。2条信号线601中的1条连接于发光像素501。发光像素501包括开关晶体管511、驱动晶体管512、保持电容513、发光元件514。开关晶体管511的栅极连接于扫描线701,其源极和漏极中的一方连接于信号线601,另一方连接于驱动晶体管512的栅极。驱动晶体管512的源极连接于发光元件514的阳极,其漏极连接于供电线801。发光元件514的阴极连接于接地布线515。保持电容513连接于驱动晶体管512的源极和栅极。
在上述结构中,供电线驱动单元505在信号线601为基准电压的状态下,将供电线801从第1电压(高电压)切换到第2电压(低电压)。扫描线驱动单元504同样在信号线601为基准电压的状态下使扫描线701的电压成为“H”电平(高电平),使开关晶体管511导通,将基准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512的栅极,并且,将驱动晶体管512的源极设定为第2电压。通过以上的动作,完成用于修正驱动晶体管512的阈值电压Vth的准备。接着,在信号线601的电压从基准电压切换到辉度信号电压之前的修正期间,供电线驱动单元505将供电线801的电压从第2电压切换到第1电压,使与驱动晶体管512的阈值电压Vth相当的电压保持在保持电容513中。接着,使开关晶体管511的电压成为“H”电平,使辉度信号电压保持在保持电容513中。也即是,该辉度信号电压与先前所保持的与驱动晶体管512的阈值电压Vth相当的电压相加后被写入到保持电容513。并且,驱动晶体管512从处于第1电压的供电线801接受电流的供给,使与上述保持电压相应的驱动电流在发光元件514中流动。
在上述的动作中,信号线601按各列配置有两条,由此延长了各信号线处于基准电压的时间段。由此,确保用于将与驱动晶体管512的阈值电压Vth相当的电压保持于保持电容513的修正期间。
图14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动作定时图。该图中,从上向下依次示出了第1线的扫描线701及供电线801、第2线的扫描线702及供电线802、第3线的扫描线703及供电线803、分配给奇数行的发光像素的信号线、分配给偶数行的发光像素的信号线的信号波形。施加于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依次按每1线移位1水平期间(1H)。施加于与1线相应的扫描线的扫描信号包含有两个脉冲。第1个脉冲的时间宽度较长,为1H以上。第2个脉冲的时间宽度较窄,为1H的一部分。第1个脉冲对应于上述的阈值修正期间,第2个脉冲对应于信号电压取样期间和迁移率修正期间。另外,提供到供电线的电源脉冲也以1H为周期按每1线进行移位。与此相对,各信号线能够在2H中施加1次信号电压,将处于基准电压的时间段确保在1H以上。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即使按各发光像素而驱动晶体管512的阈值电压Vth不匀,也能确保足够的阈值修正期间,由此,能够按各发光像素消除该不匀,实现抑制图像的辉度不均(斑块)。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26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扫描线和供电线的信号电平的通断(ON、OFF,切换)较多。例如,必须按发光像素行设定阈值修正期间。另外,当从信号线经由开关晶体管取样辉度信号电压时,必须接着设置发光期间。因此,需要设定每个像素行的阈值修正定时以及发光定时。因而,随着显示面板的面积变大,行数也会增加,所以从各驱动电路输出的信号变多,另外,其信号切换的频率变高,扫描线驱动电路和供电线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负荷变大。
另外,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的修正期间小于2H,作为要求高精度的修正的显示装置来说是有局限的。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驱动电路的输出负荷、通过高精度的阈值电压修正来提高了显示品质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是具有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发光像素的显示装置,具备:第1信号线及第2信号线,其按发光像素列配置,对所述发光像素提供用于确定发光像素的辉度的信号电压;第1电源线及第2电源线;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扫描线;以及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第1控制线及第2控制线,所述多个发光像素构成以多个发光像素行为一个驱动块的两个以上的驱动块,所述多个发光像素各自具备:发光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所述第2电源线连接,通过流动与所述信号电压相应的信号电流而进行发光;驱动晶体管,其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第1电源线连接,将施加在栅极-源极间的所述信号电压转换为所述信号电流;第1电容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2电容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一方的端子或者另一方的端子连接,另一方的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1开关晶体管,其栅极与所述第2控制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以及第2开关晶体管,其栅极与所述第1控制线连接,源极和漏极插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之间,属于第k个驱动块的所述发光像素还具备第3开关晶体管,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第1信号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连接,其中,所述k为自然数,属于第(k+1)个驱动块的所述发光像素还具备第4开关晶体管,所述第4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第2信号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连接,所述第2控制线在同一驱动块内的全部发光像素中共用化,在不同的驱动块之间独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能够在驱动块内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修正期间及定时一致,因此能够减少信号电平从通(ON)向断(OFF)或从断向通的切换次数,能够降低用于对发光像素的电路进行控制的驱动电路的负荷。通过上述驱动块化和按发光像素列配置的两条信号线,能够相对于1帧期间将驱动晶体管的阈值修正期间取为较大,因此,能在发光元件中流动高精度的驱动电流,使图像显示品质(质量)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中的奇数驱动块的发光像素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中的偶数驱动块的发光像素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电路结构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动作定时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驱动方法而发光的驱动块的状态迁移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状态迁移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7是说明扫描线和信号线的波形特性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电路结构图。
图9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动作定时图。
图9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驱动方法而发光的驱动块的状态迁移图。
图10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显示装置中的奇数驱动块的发光像素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10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显示装置中的偶数驱动块的发光像素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11是内置有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薄型平板TV的外观图。
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结构图。
图14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动作定时图。
标号说明
1:显示装置;10:显示面板;11A、11B、21A、21B、501:发光像素;12:信号线组;13:控制线组;14: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5:信号线驱动电路;20:定时控制电路;30:电压控制电路;110、112:电源线;113:有机EL元件;114、512:驱动晶体管;115、116、117、511:开关晶体管;C1、C2:静电保持电容;131:第1控制线;132:第2控制线;133、701、702、703:扫描线;151:第1信号线;152:第2信号线;500:图像显示装置;502:像素阵列单元;503:信号选择器;504:扫描线驱动单元;505:供电线驱动单元;513:保持电容;514:发光元件;515:接地布线;601:信号线;801、802、803:供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是具有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发光像素的显示装置,具备:第1信号线及第2信号线,其按发光像素列配置,对所述发光像素提供用于确定发光像素的辉度的信号电压;第1电源线及第2电源线;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扫描线;以及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第1控制线及第2控制线,所述多个发光像素构成以多个发光像素行为一个驱动块的两个以上的驱动块,所述多个发光像素各自具备:发光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所述第2电源线连接,通过流动与所述信号电压相应的信号电流而进行发光;驱动晶体管,其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第1电源线连接,将施加在栅极-源极间的所述信号电压转换为所述信号电流;第1电容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2电容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一方的端子或者另一方的端子连接,另一方的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1开关晶体管,其栅极与所述第2控制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以及第2开关晶体管,其栅极与所述第1控制线连接,源极和漏极插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之间,属于第k个驱动块的所述发光像素还具备第3开关晶体管,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第1信号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连接,其中,所述k为自然数,属于第(k+1)个驱动块的所述发光像素还具备第4开关晶体管,所述第4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第2信号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连接,所述第2控制线在同一驱动块内的全部发光像素中共用化,在不同的驱动块之间独立。
根据本方式,通过配置有插入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漏极之间的第1开关晶体管和对从驱动晶体管到发光像素的电流路径进行连接的第2开关晶体管、第1电容元件以及第2电容元件的发光像素电路、对驱动块化的各发光像素的控制线、扫描线及信号线的配置,能够在同一驱动块内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修正期间及其定时一致。因此,用于输出控制电流路径的信号并控制信号电压的驱动电路的负荷降低。另外,进一步通过上述驱动块化和按发光像素列配置的两条信号线,能够在作为重写所有发光像素的时间的1帧期间Tf中将驱动晶体管的阈值修正期间取为较大。其原因是,在第k个驱动块中取样辉度信号的期间,能在第(k+1)个驱动块中设置阈值修正期间。因此,阈值修正期间不是按发光像素行来分割,而是按驱动块来分割。因而,显示区域的面积越大,越能够不使发光占空比减小而将相对于1帧期间的相对阈值修正期间设定得较长。由此,能在发光元件中流动基于高精度地修正后的辉度信号电压的驱动电流,使图像显示品质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1控制线可以在同一驱动块内的全部发光像素中共用化,在不同的驱动块之间独立。
根据本方式,通过第1控制线在同一块内同时控制第2开关晶体管,由此能够实现同一块内的同时发光,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对从驱动晶体管到发光像素的电流路径进行连接。进而,使对第1控制线输出控制第2开关晶体管的信号的驱动电路的负荷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中,还可以具备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控制所述第1信号线、所述第2信号线、所述第1控制线、所述第2控制线以及所述扫描线而驱动所述发光像素,所述驱动电路在通过来自所述第1控制线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导通了的状态下,通过来自所述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使所述3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状态,并且,通过来自所述第2控制线的控制信号使第k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状态,由此向第k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时施加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的初始化电压,在使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以及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导通了的状态下,使第k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同时为截止状态,在通过来自所述第1控制线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导通了的状态下,通过来自所述扫描线的扫描信号使所述第4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状态,并且,通过来自所述第2控制线的控制信号使第(k+1)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状态,由此向第(k+1)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时施加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的初始化电压,在使所述第1开关晶体管和所述第4开关晶体管导通了状态下,使第(k+1)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同时为截止状态。
根据本方式,对所述第1信号线、所述第2信号线、所述第1控制线、所述第2控制线以及所述扫描线的电压进行控制的驱动电路对阈值修正期间、信号电压写入期间以及发光期间进行控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所述信号电压可以包括用于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的辉度信号电压、以及用于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存储在所述第1电容元件及所述第2电容元件中的基准电压,所述显示装置可以还具备: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向所述第1信号线和所述第2信号线输出所述信号电压;和定时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输出所述信号电压的定时,所述定时控制电路在使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向所述第1信号线输出所述辉度信号电压的期间,使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向所述第2信号线输出所述基准电压,在使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向所述第2信号线输出所述辉度信号电压的期间,使所述信号线驱动电路向所述第1信号线输出所述基准电压。
根据本方式,在第k个驱动块中取样辉度信号电压的期间,在第(k+1)个驱动块中设置阈值修正期间。因此,阈值修正期间不是按发光像素行来分割,而是按驱动块来分割。因而,显示区域的面积越大,越能够将相对于1帧期间的相对阈值修正期间设定得较长。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中,当将重写全部所述发光像素的时间设为Tf、将所述驱动块的总数设为N时,则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检测的时间最大可以为Tf/N。
另外,本发明不仅可以作为包括这样的特征单元的显示装置来实现,也可以作为将包含在显示装置中的特征单元作为步骤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来实现。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是具有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发光像素的显示装置,具备按发光像素列配置的第1信号线和第2信号线、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第1控制线和第2控制线,多个发光像素构成以多个发光像素行为一个单位的两个以上的驱动块,多个发光像素各自具备:发光元件,其通过流动与信号电压相应的信号电流而进行发光;驱动晶体管,其将施加在栅极-源极间的信号电压转换为信号电流;第1电容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2电容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第1电容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连接;第1开关晶体管,其插入在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漏极之间,根据来自第2控制线的控制信号进行导通和截止;以及第2开关晶体管,其插入在驱动晶体管的漏极与发光元件之间,根据来自第1控制线的控制信号进行导通和截止,属于第奇数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还具备第3开关晶体管,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插入在第1信号线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属于第偶数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还具备第4开关晶体管,所述第4开关晶体管插入在第2信号线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第1控制线和第2控制线在同一驱动块内的全部发光像素中共用化,在不同的驱动块之间独立。
由此,能够在驱动块内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修正期间以及发光期间一致。因此,能降低驱动电路的负担负荷。另外,由于能够相对于1帧期间将阈值修正期间取为较大,所以图像显示品质提高。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该图中的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10、定时控制电路20以及电压控制电路30。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发光像素11A及11B、信号线组12、控制线组13、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以及信号线驱动电路15。
发光像素11A及11B呈矩阵状配置在显示面板10上。在此,发光像素11A及11B构成了以多个发光像素行为一个驱动块的两个以上的驱动块。发光像素11A构成第k(k为自然数)个驱动块,另外,发光像素11B构成第(k+1)个驱动块。其中,当将显示面板10分为N个驱动块时,(k+1)为N以下的自然数。这例如意味着:发光像素11A构成第奇数个驱动块,发光像素11B构成第偶数个驱动块。在以下的实施方式1~3中,将第k个驱动块以及第(k+1)个驱动块分别例示为第奇数个驱动块和第偶数个驱动块。
信号线组12包括按发光像素列配置的多条信号线。在此,对各发光像素列配置有两条信号线,第奇数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连接于第1信号线,第偶数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连接于不同于第1信号线的第2信号线。
控制线组13包括按发光像素配置的扫描线和控制线。
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向控制线组13的各扫描线输出扫描信号,另外,向各控制线输出控制信号,由此驱动发光像素具有的电路元件。
信号线驱动电路15通过向信号线组12的各信号线输出辉度信号或基准信号来驱动发光像素具有的电路元件。换言之,信号线驱动电路15向各信号线输出包括辉度信号和基准信号的信号电压。辉度信号是用于使发光元件发光的电压,具体而言,是与发光元件的辉度对应的电压。基准信号是用于使第1电容元件和第2电容元件存储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的电压。此外,辉度信号有时称为辉度信号电压,基准信号也有时称为基准电压。
定时控制电路20控制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输出的扫描信号和控制信号的输出定时。另外,定时控制电路20对输出从信号线驱动电路15向第1信号线及第2信号线输出的辉度信号或基准信号的定时进行控制,使得在向第1信号线输出辉度信号的期间,对第2信号线输出基准电压,在向第2信号线输出辉度信号的期间,对第1信号线输出基准电压。
电压控制电路30控制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输出的扫描信号和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此外,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信号线驱动电路15、定时控制电路20以及电压控制电路30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电路。
图2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中的奇数驱动块的发光像素的具体电路结构图,图2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中的偶数驱动块的发光像素的具体电路结构图。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发光像素11A及11B均包括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113、驱动晶体管114、静电保持电容C1及C2、开关晶体管115、116及117、第1控制线131、第2控制线132、扫描线133、第1信号线151、第2信号线152。
在图2A和图2B中,有机EL元件113是阴极连接于作为负电源线的电源线112、阳极经由开关晶体管116连接于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的发光元件,通过流动驱动晶体管114的驱动电流而进行发光。
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连接于作为正电源线的电源线110、漏极经由开关晶体管116连接于有机EL元件113的阳极。驱动晶体管114将施加在栅极源极间的信号电压转换为与该信号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并且,将该漏极电流作为驱动电流提供给有机EL元件113。该驱动晶体管114例如由p型薄膜晶体管(TFT)构成。
静电保持电容C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电容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连接,另一方的端子经由开关晶体管115与第1信号线151或者第2信号线152连接。
静电保持电容C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电容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静电保持电容C1的另一方的端子连接,另一方的端子与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连接。也即是,静电保持电容C2的另一方的端子与电源线110连接。
该静电保持电容C1和C2保持用于使有机EL元件113发光的辉度信号电压和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具体而言,静电保持电容C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然后,在从第1信号线151或者第2信号线152经由开关晶体管115施加辉度信号电压而静电保持电容C2保持了辉度信号电压的情况下,保持于静电保持电容C1的与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也被保持着。由此,在施加了辉度信号电压的情况下,保持于静电保持电容C1和C2的电压成为与修正了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的辉度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
开关晶体管115的栅极与扫描线133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第1信号线151或者第2信号线152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静电保持电容C1的另一方的端子连接。
在此,奇数驱动块的发光像素11A所包含的开关晶体管11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3开关晶体管,该开关晶体管115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第1信号线151连接。另一方面,偶数驱动块的发光像素11B所包含的开关晶体管11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4开关晶体管,该开关晶体管115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第2信号线152连接。
开关晶体管116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开关晶体管,栅极与第1控制线131连接,源极和漏极插入在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与有机EL元件113的阳极之间。该开关晶体管116根据来自第1控制线131的控制信号,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与有机EL元件113的阳极导通和非导通。也即是,对向有机EL元件113的驱动电流的供给进行控制。
开关晶体管117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开关晶体管,栅极与第2控制线132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连接。该开关晶体管117根据来自第2控制线132的控制信号,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漏极之间导通以及非导通。具体而言,开关晶体管117在阈值电压检测期间之前的用于进行检测阈值电压的初始化动作的期间即复位期间成为导通状态,从而将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漏极之间导通,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电压为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的初始化电压VR2。进一步,开关晶体管117在阈值电压检测期间为导通状态,由此使静电保持电容C1保持与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
这些开关晶体管115、116以及117由p型薄膜晶体管(p型TFT)构成。
第1控制线131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连接,与属于包含发光像素11A和11B的像素行的各发光像素连接。由此,第1控制线131具有对将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电流提供给有机EL元件113的定时进行控制的功能。
第2控制线132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连接,与属于包含发光像素11A和11B的像素行的各发光像素连接。由此,第2控制线132具有对检测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的环境进行调整的功能。换言之,第2控制线132对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电压成为使得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的初始化电压(VR2)的定时进行控制。
扫描线133具有提供向属于包含发光像素11A及11B的像素行的各发光像素写入作为辉度信号电压或基准电压的信号电压的定时的功能。
第1信号线151和第2信号线152连接于信号线驱动电路15,并分别连接到属于包含发光像素11A及11B的像素列的各发光像素,具有提供用于检测驱动TFT的阈值电压的基准电压、和用于确定发光强度的辉度信号电压的功能。
此外,虽然在图2A和图2B中没有示出,但电源线110和电源线112也分别连接于其他发光像素,且连接于电压源。另外,电位线11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电源线,电源线11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电源线。
接着,说明第1控制线131、第2控制线132、扫描线133、第1信号线151以及第2信号线152的发光像素间的连接关系。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电路结构图。在该图中示出了两个相邻的驱动块、各控制线、各扫描线以及各信号线。在附图及以下的说明中,将各控制线、各扫描线以及各信号线表示为“标号(块号、该块中的行号)”或“标号(块号)”。
如上所述,驱动块由多个发光像素行构成,显示面板10中存在两个以上的驱动块。例如,图3所示的各驱动块由m行的发光像素行构成。
在图3的上方所示出的第k个驱动块中,第1控制线131(k)共用地连接于该驱动块内的所有发光像素11A具有的开关晶体管116的栅极。另外,第2控制线132(k)共用地连接于该驱动块内的所有发光像素11A具有的开关晶体管117的栅极。另一方面,扫描线133(k、1)~扫描线133(k、m)分别按发光像素行单独地连接。具体而言,第1控制线131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连接,并与属于包含发光像素11A和11B的像素行的各发光像素连接。
另外,在图3的下方所示出的第(k+1)个驱动块中,也为与第k个驱动块同样的连接。但是,连接于第k个驱动块的第1控制线131(k)与连接于第(k+1)个驱动块的第1控制线131(k+1)是不同的控制线,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输出单独的控制信号。另外,连接于第k个驱动块的第2控制线132(k)与连接于第(k+1)个驱动块的第2控制线132(k+1)是不同的控制线,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输出单独的控制信号。也即是,第1控制线131以及第2控制线132在同一驱动块内的所有发光像素中共用化,在不同的驱动块之间独立。
在此,在同一驱动块内控制线共用化是指: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输出的一个控制信号被同时提供给同一驱动块内的控制线。例如,在同一驱动块内,连接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的一条控制线分支为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第1控制线131。另外,控制线在不同的驱动块之间独立是指: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输出的单独(个别)的控制信号被提供给多个驱动块。例如,第1控制线131按驱动块单独地连接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
另外,在第k个驱动块中,第1信号线151连接于该驱动块内的所有发光像素11A具有的开关晶体管115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另一方面,在第(k+1)个驱动块中,第2信号线152连接于该驱动块内的所有发光像素11B具有的开关晶体管115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
通过上述驱动块化,能够削减用于对有机EL元件113与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的连接进行控制的第1控制线131的条数。另外,能够削减用于在复位期间和阈值电压检测期间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漏极之间导通的第2控制线132的条数,所述复位期间是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电压为初始化电压(VR2)的期间。因此,向这些控制线输出驱动信号的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的输出条数减少,能削减电路规模。
接着,使用图4A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驱动方法。在此,详细说明对于具有图2A和图2B中所示出的具体电路结构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图4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动作定时图。在该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另外,在纵向上,从上向下依次示出了在第k个驱动块的扫描线133(k、1)、133(k、2)、133(k、m)、第1信号线151、第1控制线131(k)以及第2控制线132(k)上产生的电压的波形图。另外,继这些之后示出了在第(k+1)个驱动块的扫描线133(k+1、1)、133(k+1、2)、133(k+1、m)、第2信号线152、第1控制线131(k+1)以及第2控制线132(k+1)上产生的电压的波形图。另外,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状态迁移图。另外,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首先,在即将时刻t0之前,扫描线133(k、1)~133(k、m)的电压电平全为高电平(HIGH),第1控制线131(k)为低电平(LOW),第2控制线132(k)为高电平。也即是,在静电保持电容C1和C2保持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和前一帧期间的辉度信号电压的合计相应的电压,有机EL元件113以与静电保持电容C1和C2所保持的电压相应的辉度进行发光。
接着,在时刻t0,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33(k、m)的电压电平同时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使开关晶体管115为导通状态。此时,电压控制电路30使第1信号线151的信号电压从辉度信号电压变化为基准电压。由此,当使基准电压为VR1时,在时刻t0,作为静电保持电容C1与静电保持电容C2的连接点的分压点M的电压成为VR1。也即是,将第1信号线151的基准电压施加于分压点M(图6的步骤S11)。此时,从电源线110向电源线112开始流动贯通电流。
接着,在时刻t1,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2控制线132(k)的电压电平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从而使属于第k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A的开关晶体管117导通(图6的步骤S12)。由此,与从电源线110向电源线112流动的贯通电流一起经由开关晶体管117从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向电源线112流入电流。其结果,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电压被复位为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的初始化电压(VR2)。换言之,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为能够检测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的电位差,完成向阈值电压的检测过程的准备。
也即是,时刻t1~时刻t2和图6的步骤S11及步骤S12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初始化步骤。
接着,在时刻t2,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通过使第1控制线131(k)的电压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属于第k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A的开关晶体管116截止(图6的步骤S13)。此时,如图5的(c)所示,驱动晶体管114继续为导通状态,因此,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电流从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流入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其结果,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的电压电平逐渐接近比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的电压电平(VDD)低阈值电压(Vth)的电压即VDD-Vth。
然后,如图5的(d)所示,当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的电压电平成为了比电源线110的电源电压(VDD)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的电压电平时,漏极电流停止。此时,将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电压电平设为Vg,则为如下式1。
Vg=VDD-Vth(式1)
在此,静电保持电容C1的一方的端子被施加从第1信号线151供给的基准电压(VR1),静电保持电容C2的另一方的端子成为与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的电压电平相等的VDD-Vth。也即是,静电保持电容C1保持的电压VC1为:
VC1=VDD-Vth-VR1(式2)
也即是,静电保持电容C1保持的电压VC1为与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
此外,为了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的电压电平逐渐接近VDD-Vth而流动的电流随着时间的经过变微少,因此到驱动晶体管114的电压电平成为稳定状态为止需要时间。也即是,为了使与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保持于静电保持电容C1而流动的电流是微小的,因此到成为稳定状态为止需要时间。由此,该期间越长,静电保持电容C1所保持的电压越稳定,通过确保该期间足够长,能实现高精度的电压补偿。
在此,时刻t2~时刻t3的期间和图6的步骤S13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非导通步骤。另外,时刻t1~时刻t3的期间和图6的步骤S11~步骤S13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阈值保持步骤。
接着,在时刻t3,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2控制线132(k)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第k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A所具有的开关晶体管117同时为截止(图6的步骤S14)。由此,使属于第k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11A的阈值检测动作完成。
以上,在时刻t2~时刻t3的期间,在第k个驱动块内同时执行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的修正,在第k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A所具有的静电保持电容C1中同时保持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
另外,在时刻t3,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33(k、m)的电压电平同时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开关晶体管115为截止状态。由此,对分压点M的基准电压VR1的供给停止。此外,使扫描线133(k、1)~133(k、m)的电压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的定时不限于此,只要是时刻t3以后且从第1信号线151供给辉度信号电压之前的期间即可。
接着,在时刻t4~时刻t6的期间,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33(k、m)的电压电平依次以低电平→高电平的方式进行变化,由此使开关晶体管115按发光像素行而依次为导通状态。另外,此时,信号线驱动电路15使第1信号线151的信号电压从基准电压VR1变化为辉度信号电压Vdata。也即是,如图5的(e)所示,将辉度信号电压Vdata施加到分压点(图6的步骤S15)。此时,静电保持电容C1保持的电压不变,因此,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的电压与分压点M的电压电平的变动量相应地进行变化。由此,当将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的电压电平设为Vg时,成为以下式3。
Vg=Vdata-VR1+VDD-Vth(式3)
也即是,对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写入与辉度信号电压Vdata和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
换言之,当将以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的电压电平为基准的情况下的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设为Vgs时,则成为以下式4。
Vgs=Vdata-VR1-Vth(式4)
也即是,对于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写入修正了阈值电压后的辉度信号电压。即,在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插入的静电保持电容C1和静电保持电容C2保持对与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加上与辉度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而得到的相加电压。
以上,在时刻t4~时刻t6的期间,在第k个驱动块内按发光像素行依次执行修正后的辉度信号电压的写入。在此,时刻t4~时刻t6的期间和图6的步骤S14及步骤S15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辉度保持步骤。
接着,在时刻t6,使第1控制线131(k)的电压电平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也即是,使第k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A的开关晶体管116同时为导通状态(图6的步骤S16)。由此,如图5的(a)所示,在有机EL元件113中流动与上述相加电压相应的驱动电流。也即是,在第k个驱动块内的全部发光像素11A中,同时开始发光。
以上,在时刻t6以后的期间,在第k个驱动块内同时执行有机EL元件113的发光。在此,时刻t6以后的期间和图6的步骤S16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发光步骤。
以上,通过使发光像素行驱动块化,在驱动块内同时执行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补偿。另外,驱动块内也同时执行有机EL元件113的发光。由此,能够在驱动块内使驱动晶体管114的驱动电流的导通截止的控制同步。由此,能够在驱动块内使第1控制线131及第2控制线132共用化。
另外,扫描线133(k、1)~133(k、m)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独立地连接,但在阈值修正期间,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输出的驱动脉冲(控制信号)的高电平期间和低电平期间以及定时是相同的。由此,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能够抑制所输出的驱动脉冲的高频化,因此能够降低驱动电路的输出负荷。
对此,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具有的发光像素11A及11B中,如上所述,在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栅极间添加有开关晶体管117,在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与有机EL元件113之间添加有开关晶体管116。由此,驱动晶体管114的相对于源极电位的栅极电位得到稳定化,因此,能够按发光像素行而任意地设定从阈值电压修正的电压的写入到辉度信号电压的相加写入为止的时间、或者从该相加写入到发光为止的时间。通过该电路结构,能够实现驱动块化,能够使同一驱动块内的阈值修正期间及发光期间一致。
在此,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使用了两条信号线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和本发明的驱动块化的显示装置1之间,比较由阈值电压检测期间规定的发光占空比(duty)。
图7是说明扫描线和信号线的波形特性的图。在该图中,各像素行的1水平期间t1H中的阈值电压Vth的检测期间是基准电压被施加到各像素具有的静电保持电容的期间,相当于扫描线为高(HIGH)电平状态的期间即PWS。此外,在图7所示的扫描线的波形特性中,在用于连接信号线与上述静电保持电容的开关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的情况下,扫描线的波形成为高电平和低电平反转的波形。此时,各像素行的1水平期间t1H中的成为阈值电压Vth的检测期间的PWS为低电平状态。另外,在信号线,1水平期间t1H包括提供信号电压的期间即PWD和提供基准电压的期间即tD。另外,当将PWS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分别设为tR(S)和tF(S),将PWD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分别设为tR(D)和tF(D)时,1水平期间t1H表示为如下式5。
tlH=tD十PWD十tR(D)十tF(D)(式5)
进而,当假设PWD=tD时,成为如下式6。
tD十PWD十tR(D)十tF(D)=2tD十tR(D)十tF(D)(式6)
根据式5和式6,成为如下式7。
tD=(tlH一tR(D)一tF(D))/2(式7)
另外,由于Vth检测期间必须在基准电压产生期间内开始并结束,所以将Vth检测时间确保为最大时,成为如下式8。
tD=PWs十tR(s)+tF(s)(式8)
根据式7和式8,得到如下式9。
PMs=(t1H-tR(D)一tF(D)一2tR(s)一2tF(s))/2(式9)
针对上述式9,作为例子,具有扫描线条数为1080条(+消隐30条)的垂直分辨率,比较进行120Hz驱动的面板的发光占空比。
在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具有两条信号线的情况下的1水平期间t1H是具有一条信号线的情况下的2倍,因此,t1H={1秒/(120Hz×1110条)}×2=7.5μS×2=15μS。在此,当取tR(D)=tF(D)=2μS,tR(s)=tF(s)=1.5μS,将这些代入式9时,则作为Vth的检测期间的PWS成为2.5μS。
在此,当为了具有足够的精度而Vth检测期间需要为1000μS时,则该Vth检测所需的水平期间至少需要1000μS/2.5μS=400水平期间来作为非发光期间。因此,使用了两条信号线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发光占空比为(1110水平期间-400水平期间)/1110水平期间=64%以下。
接着,求出本发明的驱动块化的显示装置的发光占空比。与上述条件同样地,当为了具有足够的精度而Vth检测期间需要为1000μS时,则在块驱动的情况下,图4A中所示出的复位期间+阈值检测期间(以下记载为“期间A”)相当于上述1000μS。在该情况下,由于1帧的非发光期间包含上述期间A和写入期间,所以至少为1000μS×2=2000μS。因此,本发明的驱动块化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发光占空比为(1帧时间-2000μS)/1帧时间,代入(1秒/120Hz)来作为1帧时间,则发光占空比为76%以下。
根据以上的比较结果,相对于使用了两条信号线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通过如本发明这样组合块驱动,即使设定了相同的阈值检测期间,也能够将发光占空比确保为更大。因此,能够实现充分地确保了发光辉度且降低了驱动电路的输出负荷的寿命长的显示装置。
反之而言,可知:在将使用了两条信号线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和如本发明这样组合了块驱动的显示装置1设定为相同的发光占空比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能够将阈值检测期间确保为较长。
再次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驱动方法。
另一方面,在时刻t7,开始第(k+1)个驱动块中的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修正。
首先,在即将时刻t7之前,扫描线133(k+1、1)~133(k+1、m)的电压电平都为高电平,第1控制线131(k+1)为低电平,第2控制线132(k+1)为高电平。从使扫描线133(k+1、1)~133(k+1、m)为低电平的瞬间开始,对发光像素11B写入基准电压。由此,有机EL元件113光猝灭,(k+1)块中的发光像素的一齐发光结束。此时,电压控制电路30使第2信号线152的信号电压从辉度信号电压变化为使得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的基准电压。由此,当将基准电压设为VR1时,在时刻t0,静电保持电容C1与静电保持电容C2的连接点即分压点M的电压成为VR1。也即是,将第1信号线151的基准电压施加于分压点M(图6的步骤S21)。
接着,在时刻t8,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2控制线132(k)的电压电平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由此,使属于第(k+1)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B的开关晶体管117导通(图6的步骤S22)。由此,与从电源线110向电源线112流动的贯通电流一起经由开关晶体管117从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向电源线112流入电流。其结果,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电压被复位为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的初始化电压(VR2)。换言之,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为能够检测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的电位差,完成向阈值电压的检测过程的准备。
也即是,时刻t8~时刻t9和图6的步骤S21及步骤S22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初始化步骤。
接着,在时刻t9,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1控制线131(k)的电压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由此,属于第(k+1)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B的开关晶体管116截止(图6的步骤S23)。其结果,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的电压电平逐渐接近比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的电压电平(VDD)低阈值电压(Vth)的电压即VDD-Vth。
以上,在时刻t9~时刻t10的期间,在第(k+1)个驱动块内同时执行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的修正,在第(k+1)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B所具有的静电保持电容C1中同时保持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也即是,时刻t9~时刻t10的期间和图6的步骤S23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非导通步骤。另外,时刻t8~时刻t10的期间和图6的步骤S21~步骤S23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阈值保持步骤。
接着,在时刻t10,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2控制线132(k+1)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第(k+1)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B所具有的开关晶体管117同时为截止状态(图6的步骤S24)。由此,使属于第(k+1)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11B的阈值检测动作完成。
另外,在时刻t10,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133(k+1、m)的电压电平同时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开关晶体管115为截止状态。由此,向分压点M的基准电压VR1的供给停止。此外,使扫描线133(k+1、1)~133(k+1、m)的电压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的定时不限于此,只要是时刻t10以后且从第2信号线152供给辉度信号电压之前的期间即可。
接着,在时刻t11~时刻t13的期间,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133(k+1、m)的电压电平依次以高电平→低电平→高电平的方式进行变化,使开关晶体管115按发光像素行依次为导通状态。另外,此时,信号线驱动电路15使第2信号线152的信号电压从基准电压VR1变化为辉度信号电压Vdata。也即是,如图5的(e)所示,将辉度信号电压Vdata施加于分压点(图6的步骤S25)。由此,第(k+1)个驱动块的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成为如由上述式(4)表示的电压。即,在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插入的静电保持电容C1及静电保持电容C2中保持对与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加上与辉度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而得到的相加电压。
以上,在时刻t11以后的期间,在第(k+1)个驱动块内按发光像素行依次执行修正后的辉度信号电压的写入。也即是,时刻t11~时刻t12的期间和图6的步骤S24及步骤S25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辉度保持步骤。
接着,在时刻t13以后,使第1控制线131(k+1)电压电平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也即是,使第(k+1)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B的开关晶体管116同时为导通状态(图6的步骤S26)。由此,在有机EL元件113中流动与上述相加电压相应的驱动电流。也即是,第(k+1)个驱动块内的全部发光像素11B一齐开始发光。
以上,在时刻t13以后的期间中,在第(k+1)个驱动块内同时执行有机EL元件113的发光。也即是,时刻t13以后的期间和图6的步骤S26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发光步骤。
在显示面板10内的第(k+2)个驱动块以后,也依次执行以上的动作。
图4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驱动方法而发光的驱动块的状态迁移图。在该图中,表示出某发光像素列的各驱动块的发光期间和非发光期间。纵向表示多个驱动块,另外,横轴表示经过时间。在此,非发光期间是发光像素11A及11B以从第1信号线151或第2信号线152供给的辉度信号电压所对应的电压以外进行发光的期间,包括上述的阈值修正期间和辉度信号电压的写入期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在同一驱动块内一齐设定发光期间。因此,在驱动块之间,相对于行扫描方向,发光期间呈台阶状出现。
以上,通过配置有开关晶体管116及117和静电保持电容C1及C2的发光像素电路、对驱动块化的各发光像素的控制线、扫描线及信号线的配置、以及上述驱动方法,能够在同一驱动块内使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修正期间及其定时一致。另外,还能够在同一驱动块内使发光期间及其定时也一致。在因此,用于输出对各开关元件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控制的信号和/或对电流通路进行控制的信号的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和/或用于控制信号电压的信号线驱动电路15的负荷降低。另外,进一步通过上述驱动块化和按发光像素列配置的两条信号线,能够在作为重写全部发光像素的时间的1帧期间Tf中将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修正期间取为较大。其原因是,在第k个驱动块中取样辉度信号的期间,能在第(k+1)个驱动块中设置阈值修正期间。因此,阈值修正期间不是按发光像素行来分割,而是按驱动块来分割。因而,即使显示区域的面积变大,也不会使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的输出数量相应地那么增加,且不会使发光占空比减小,能将相对于1帧期间的相对阈值修正期间设定得较长。由此,能在发光元件中流动基于高精度地修正后的辉度信号电压的驱动电流,而使显示品质提高。
例如,在将显示面板10分成N个驱动块的情况下,付与各发光像素的阈值修正期间最大为Tf/N。此外,该阈值修正期间是图4A所示的复位期间和阈值检测期间合在一起的期间。与此相对,在以按发光像素行而不同的定时设定阈值修正期间的情况下,当设为发光像素行为M行(M>>N)时,则阈值修正期间最大为Tf/M。另外,在如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按发光像素列配置有两条信号线的情况下,也为最大2Tf/M。
另外,通过驱动块化,能够在驱动块内使对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与有机EL元件113的导通进行控制的第1控制线以及对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栅极间的导通进行控制的第2控制线共用化。因此,能够削减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输出的控制线的条数。因而,驱动电路的负荷降低。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500中,每发光像素行配置有两条控制线(供电线和扫描线)。当设为图像显示装置500由M行的发光像素行构成时,则控制线合计为2M条。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1中,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输出每发光像素行一条扫描线、每个驱动块两条控制线。因此,当设为显示装置1由M行的发光像素行构成时,则控制线(包含扫描线)合计为(M+2N)条。
在进行大型化且发光像素的行数多的情况下,可实现M>>N,因此在该情况下,本发明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控制线条数与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500的控制线条数相比,能够削减到约1/2。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电路结构图。在该图中示出了两个相邻的驱动块、各控制线、各扫描线以及各信号线。在附图及以下的说明中,将各控制线、各扫描线以及各信号线表示为“标号(块号、该块中的行号)”或“标号(块号)”。
该图中所示的显示装置与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1相比,各发光像素的电路结构是同样的,不同点仅在于,第1控制线131不是按驱动块而共用化,第1控制线131按发光像素行而连接于未图示的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以下,省略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相同点的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在图8的上方所示的第k个驱动块中,第1控制线131(k、1)~131(k、m)按该驱动块内的发光像素行进行配置,与各发光像素11A具有的开关晶体管116的栅极单独地连接。另外,第2控制线132(k)共用地连接于该驱动块内的开关晶体管117的栅极。另一方面,扫描线133(k、1)~扫描线133(k、m)分别按发光像素行单独地连接。另外,在图8的下方所示的第(k+1)个驱动块中,也为与第k个驱动块同样的连接。但是,连接于第k个驱动块的第2控制线132(k)与连接于第(k+1)个驱动块的第2控制线132(k+1)是不同的控制线,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输出单独的控制信号。
另外,在第k个驱动块中,第1信号线151连接于该驱动块内的所有发光像素11A具有的静电保持电容C1的另一方的端子。另一方面,在第(k+1)个驱动块中,第2信号线152连接于该驱动块内的所有发光像素11B具有的静电保持电容C1的另一方的端子。
通过上述驱动块化,能够削减用于控制发光像素11A及11B的第2控制线132的条数。因此,向这些控制线输出驱动信号的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的负荷降低。
接着,使用图9A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图9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动作定时图。在该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另外,在纵向上,从上向下依次示出了在第k个驱动块的扫描线133(k、1)、133(k、2)及133(k、m)、第1信号线151、第1控制线131(k、1)、131(k、2)及131(k、m)、第2控制线132(k)上产生的电压的波形图。另外,继这些之后示出了在第(k+1)个驱动块的扫描线133(k+1、1)、133(k+1、2)及133(k+1、m)、第2信号线152、第1控制线131(k+1、1)、131(k+1、2)及131(k+1、m)、第2控制线132(k+1)上产生的电压的波形图。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方法与图4A所示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驱动方法相比,不同点仅在于,使驱动块内的发光期间不一致,按发光像素行设定了信号电压的写入期间和发光期间。
首先,在即将时刻t20之前,扫描线133(k、1)~133(k、m)的电压电平都为高电平,第1控制线131(k、1)~131(k、m)都为低电平,第2控制线132(k)为高电平。也即是,在静电保持电容C1及C2中保持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和前一帧期间的辉度信号电压的合计相应的电压,如图5的(a)所示,有机EL元件113以与静电保持电容C1及C2所保持的电压相应的辉度进行发光。
接着,在时刻t20,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1控制线131(k、1)的电压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开关晶体管116为截止状态。由此,从属于第k个驱动块的第1行的发光像素11A的驱动晶体管114向有机EL元件113的驱动电流被切断,有机EL元件113光猝灭。然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依次使扫描线133(k、2)~扫描线133(k、m)的电压电平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由此,属于第k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按行顺序光猝灭。也即是,开始k块中的非发光期间。
接着,在使第2控制线132(k)为低电平状态的时刻t21之前,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33(k、m)的电压电平同时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使开关晶体管115为导通状态。另外,此时,第1控制线131(k、1)~131(k、m)已经为低电平,开关晶体管116为导通状态,信号线驱动电路15使第1信号线151的信号电压从辉度信号电压变化为基准电压。由此,基准电压被施加于分压点M(图6的步骤S11)。此外,使第1控制线131(k、1)~131(k、m)同时从高电平成为低电平的定时也可以与使第2控制线132(k)为低电平状态的定时为同时。也即是,可以为时刻t21。
接着,在时刻t21,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2控制线132(k)的电压电平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从而使开关晶体管117为导通状态(图6的步骤S12)。另外,此时,第1控制线131(k、1)~131(k、m)的电压电平被维持为低电平,所以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电压被复位为使得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的初始化电压(VR2)。换言之,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为能够检测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的电位差,完成向阈值电压的检测过程的准备。
接着,在时刻t22,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1控制线131(k、1)~131(k、m)的电压电平一齐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开关晶体管116为截止状态(图6的步骤S13)。此时,如图5的(c)所示,驱动晶体管114继续为导通状态,因此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电流从驱动晶体管114的漏极流入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其结果,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的电压电平逐渐接近与如通过上述式(1)规定的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的电压电平(VDD)相比低阈值电压(Vth)的电压即VDD-Vth。由此,在静电保持电容C1中保持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具体而言,静电保持电容C1保持的电压VC1成为如通过上述式(2)规定的电压。
在时刻t22~时刻t23的期间,发光像素11A的电路成为稳定状态,在静电保持电容C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此外,为了使与阈值电压Vth相当的电压保持于静电保持电容C1而流动的电流是微小的,因此,到成为稳定状态为止需要时间。由此,该期间越长,静电保持电容C1所保持的电压越稳定,通过确保该期间足够长,能实现高精度的电压补偿。
接着,在时刻t23,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2控制线132(k)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第k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A所具有的开关晶体管117同时为截止状态(图6的步骤S14)。由此,使属于第k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11A的阈值检测动作完成。
以上,在时刻t22~时刻t23的期间,在第k个驱动块内同时执行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的修正,在第k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A所具有的静电保持电容C1中同时保持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
另外,在时刻t23,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33(k、m)的电压电平同时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开关晶体管115为截止状态。由此,向分压点M的基准电压VR1的供给停止。此外,使扫描线133(k、1)~133(k、m)的电压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的定时不限于此,只要是时刻t23以后且从第1信号线151供给辉度信号电压之前的期间即可。
接着,在时刻t24以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33(k、m)的电压电平依次以高电平→低电平→高电平的方式进行变化,使开关晶体管115按发光像素行依次成为导通状态。另外,此时,信号线驱动电路15使第1信号线151的信号电压从基准电压VR1变化为辉度信号电压Vdata。也即是,如图5的(e)所示,将辉度信号电压Vdata施加于分压点M(图6的步骤S15)。由此,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电压成为如通过上述式(3)规定的Vg。也即是,在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写入如通过上述式(4)规定的修正了阈值电压的辉度信号电压。
另外,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的电压电平以上述高电平→低电平→高电平的方式进行变化之后,接着使第1控制线131(k、1)的电压电平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也即是,使第k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A的开关晶体管116依次按发光像素行成为导通状态(图6的步骤S16)。
依次按发光像素行反复进行该动作。
以上,在时刻t24以后,在第k个驱动块内按发光像素行依次执行修正后的辉度信号电压的写入和发光。
以上,如上所述,通过将发光像素行进行驱动块化,能够在驱动块内同时执行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补偿。由此,能够使该驱动电流的漏极以后的电流路径的控制在驱动块内同步。因此,能够使第2控制线在驱动块内共用化。
另外,虽然扫描线133(k、1)~133(k、m)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单独地连接,但在阈值修正期间,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输出的驱动脉冲(控制信号)的高电平期间和低电平期间是相同的。因此,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能抑制要输出的驱动脉冲的高频化,因而能够降低驱动电路的输出负荷。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观点来看,与专利文献1所述的使用了两条信号线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相比,也具有能将发光占空比确保为更大的优点。
因此,能够实现充分地确保发光辉度且降低了驱动电路的输出负荷的寿命长的显示装置。
另外,可知:在将使用了两条信号线的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和如本发明这样组合了块驱动的显示装置设定为相同的发光占空比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能够将阈值检测期间确保为较长。
再次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另一方面,在时刻t27,开始第(k+1)个驱动块中的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修正。
首先,在即将时刻t27之前,扫描线133(k+1、1)~133(k+1、m)的电压电平都为高电平,第1控制线131(k+1、1)~131(k+1、m)都为低电平,第2控制线132(k+1)为高电平。也即是,有机EL元件113如图5的(a)所示,以与静电保持电容C1及C2所保持的电压相应的辉度进行发光。
接着,在时刻t27,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1控制线131(k+1、1)的电压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开关晶体管116为截止状态。由此,从属于第(k+1)个驱动块的第1行的发光像素11B的驱动晶体管114向有机EL元件113的驱动电流被切断,有机EL元件113光猝灭。然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依次使扫描线133(k+1、2)~扫描线133(k+1、m)的电压电平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由此,属于第(k+1)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按行顺序光猝灭。也即是,开始(k+1)块的非发光期间。
接着,在使第2控制线132(k+1)为低电平状态的时刻t28之前,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133(k+1、m)的电压电平同时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使开关晶体管115为导通状态。另外,此时,第1控制线131(k+1、1)~131(k+1、m)已经为低电平,开关晶体管116为导通状态,信号线驱动电路15使第2信号线152的信号电压从辉度信号电压变化为基准电压。由此,基准电压被施加于分压点M(图6的步骤S21)。此外,使第1控制线131(k+1、1)~131(k+1、m)同时从高电平成为低电平的定时也可以与使第2控制线132(k+1)成为低电平状态的定时为同时。也即是,也可以为时刻t28。
接着,在时刻t28,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2控制线132(k+1)的电压电平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由此使开关晶体管117为导通状态(图6的步骤S22)。另外,此时,第1控制线131(k+1、1)~131(k+1、m)的电压电平被维持为低电平,因此,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电压被复位为使得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的初始化电压(VR2)。换言之,使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为能够检测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的电位差,完成向阈值电压Vth的检测过程的准备。
接着,在时刻t29,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1控制线131(k+1、1)~131(k+1、m)的电压电平一齐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开关晶体管116为截止状态(图6的步骤S23)。由此,驱动晶体管114成为导通状态,其结果,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的电压电平逐渐接近比驱动晶体管114的源极的电压电平(VDD)低阈值电压(Vth)的电压即VDD-Vth。由此,在静电保持电容C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
在时刻t29~时刻t30的期间,发光像素11B的电路成为稳定状态,在静电保持电容C1保持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此外,为了使与阈值电压Vth相当的电压保持于静电保持电容C1而流动的电流是微小的,因此到成为稳定状态为止需要时间。由此,该期间越长,保持于静电保持电容C1的电压越稳定,通过确保该期间足够长,能实现高精度的电压补偿。
接着,在时刻t30,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第2控制线132(k+1)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第(k+1)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B所具有的开关晶体管117同时为截止状态(图6的步骤S24)。由此,使属于第(k+1)个驱动块的发光像素11B的阈值检测动作完成。
以上,在时刻t29~时刻t30的期间,在第(k+1)个驱动块内同时执行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的修正,在第(k+1)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B所具有的静电保持电容C1中同时保持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
另外,在时刻t30,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133(k+1、m)的电压电平同时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使开关晶体管115为截止状态。由此,向分压点M的基准电压VR1的供给停止。此外,使扫描线133(k+1、1)~133(k+1、m)的电压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的定时不限于此,只要为时刻t30以后且从第2信号线152供给辉度信号电压之前的期间即可。
接着,在时刻t31以后,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133(k+1、m)的电压电平依次以高电平→低电平→高电平的方式进行变化,使开关晶体管115按发光像素行依次成为导通状态。另外,此时,信号线驱动电路15使第2信号线152的信号电压从基准电压变化为辉度信号电压。也即是,将辉度信号电压Vdata施加于分压点M(图6的步骤S25)。由此,在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写入与辉度信号电压Vdata和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也即是,在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写入修正了阈值电压后的辉度信号电压。
另外,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使扫描线133(k+1、1)的电压电平以上述高电平→低电平→高电平的方式进行变化之后,接着使第1控制线131(k+1、1)的电压电平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也即是,使第(k+1)个驱动块的全部发光像素11B的开关晶体管116依次按发光像素行成为导通状态(图6的步骤S26)。
依次按发光像素行反复进行该动作。
以上,在时刻t31以后,在第(k+1)个驱动块内按发光像素行依次执行修正后的辉度信号电压的写入和发光。
在显示面板10内的第(k+2)个驱动块以后,也依次执行以上的动作。
图9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驱动方法而发光的驱动块的状态迁移图。在该图中,表示出某发光像素列的各驱动块的发光期间和非发光期间。纵向表示多个驱动块,另外,横轴表示经过时间。在此,非发光期间包括上述的阈值修正期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发光期间在同一驱动块内也按发光像素行而依次进行设定。因此,在驱动块内,相对于行扫描方向,发光期间也连续地出现。
以上,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配置有开关晶体管116、117和静电保持电容C1、C2的发光像素电路、对驱动块化的各发光像素的控制线、扫描线及信号线的配置、以及上述驱动方法,也能够在同一驱动块内使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修正期间及其定时一致。因此,用于输出控制电流通路的信号的扫描/控制线驱动电路14和/或用于控制信号电压的信号线驱动电路15的负荷降低。另外,进一步通过上述驱动块化和按发光像素列配置的两条信号线,能够在作为重写全部发光像素的时间的1帧期间Tf中将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修正期间取为较大。其原因是,在第k个驱动块中取样辉度信号的期间,能在第(k+1)个驱动块中设置阈值修正期间。因此,阈值修正期间不是按发光像素行来分割,而是按驱动块来分割。因而,显示区域的面积越是变大,越能够不使发光占空比减小而将相对于1帧期间的相对阈值修正期间设定得较长。由此,能在发光元件中流动基于高精度地修正后的辉度信号电压的驱动电流,图像显示品质提高。
例如,在将显示面板10分成N个驱动块的情况下,付与各发光像素的阈值修正期间最大为Tf/N。
<实施方式3>
本发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显示装置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1大致相同,但发光像素的结构不同。
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1中,静电保持电容C2的一端与静电保持电容C1的与连接于驱动晶体管114的端子不同的端子连接,但在实施方式3中,不同点在于,静电保持电容C2的一端与静电保持电容C1的连接于驱动晶体管114的端子连接。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
图10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显示装置中的奇数驱动块的发光像素的具体电路结构图,图10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显示装置中的偶数驱动块的发光像素的具体电路结构图。
图10A所示的发光像素21A与图2A所示的发光像素11A大致相同,但配置静电保持电容C1的位置不同。另一方面,图10B所示发光像素21B与图2B所示的发光像素11B大致相同,但与发光像素21A同样,配置静电保持电容C1的位置不同。具体而言,发光像素21A和发光像素21B都是静电保持电容C2的一端与静电保持电容C1的连接于驱动晶体管114的端子连接。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动作定时图与图4A所示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驱动方法的动作定时图相同。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动作流程图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动作流程图大致相同,但图5的步骤S11、步骤S15、步骤S21以及步骤S25所示的施加基准电压及辉度信号电压的部位不同。
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1中,从第1信号线151或者第2信号线152供给的基准电压及辉度信号电压被施加到静电保持电容C1与静电保持电容C2的分压点M,但在实施方式3中,信号电压被供给到静电保持电容C1的与连接于静电保持电容C2的端子不同的端子。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与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电压Vth对应的电压被保持于静电保持电容C1,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点在于,被保持于静电保持电容C1与静电保持电容C2的分压点M。
由此,在实施方式3中,在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施加的电压根据静电保持电容C1与静电保持电容C2的电容比例来决定,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需要增大辉度信号电压的振幅。也即是,与实施方式1相比,驱动晶体管114的栅极-源极间电压的最大振幅与辉度信号电压的最大振幅之比变低。
但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也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1同样地,能够在驱动块内使驱动晶体管114的阈值修正期间及定时一致,因此,能实现例如信号线驱动电路15的负荷降低、以及由高精度的阈值电压修正实现的显示品质提高的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1同样的效果。
以上,对实施方式1~3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涉及的显示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组合实施方式1~3中的任意的构成要素而实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1~3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变形例、内置本发明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各种设备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说明中,实施方式3涉及的显示装置在发光像素21A及21B的结构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同样的结构,但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在发光像素21A及21B的结构以外具有与如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装置同样的结构,通过按照图9A所示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动作定时图进行动作,按行顺序进行发光和光猝灭。
此外,在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在开关晶体管的栅极的电压电平为低电平的情况下成为导通状态的p型晶体管进行了记述,但在由n型晶体管形成这些开关晶体管、使扫描线和控制线的极性翻转的显示装置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有机EL元件将阴极侧连接为与其他像素共用化,但即使是将阳极侧共用化而将阴极侧经由开关晶体管116与驱动晶体管114连接的显示装置,也能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在时刻t21之前,使第k个驱动块的第1控制线131(k、1)~131(k、m)的电压电平同时从高电平变化为了低电平,但也可以使第k个驱动块的第1控制线131(k、1)~131(k、m)的电压电平不同时变化而按行顺序进行变化。另外,在时刻t28之前,使第(k+1)个驱动块的第1控制线131(k+1、1)~131(k+1、m)的电压电平同时从高电平变化为了低电平,但也可以使第(k+1)个驱动块的第1控制线131(k+1、1)~131(k+1、m)的电压电平不同时变化而按行顺序进行变化。
另外,例如本发明涉及的显示装置可内置于如图11所示的薄型平板TV中。通过内置本发明涉及的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可进行反映了图像信号的高精度的图像显示的薄型平板TV。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尤其对通过由像素信号电流控制像素的发光强度来使辉度变动的有源型有机EL平板显示器是有用的。
Claims (5)
1.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发光像素,
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第1信号线及第2信号线,其按发光像素列配置,对所述发光像素提供用于确定发光像素的辉度的信号电压;
第1电源线及第2电源线;
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扫描线;以及
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第1控制线及第2控制线,
所述多个发光像素构成以多个发光像素行为一个驱动块的两个以上的驱动块,
所述多个发光像素各自具备:
发光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所述第2电源线连接,通过流动与所述信号电压相应的信号电流而进行发光;
驱动晶体管,其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第1电源线连接,将施加在栅极-源极间的所述信号电压转换为所述信号电流;
第1电容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第2电容元件,其一方的端子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一方的端子或者另一方的端子连接,另一方的端子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连接;
第1开关晶体管,其栅极与所述第2控制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以及
第2开关晶体管,其栅极与所述第1控制线连接,源极和漏极插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之间,
属于第k个驱动块的所述发光像素还具备第3开关晶体管,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第1信号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连接,其中,所述k为自然数,
属于第(k+1)个驱动块的所述发光像素还具备第4开关晶体管,所述第4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第2信号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连接,
所述第2控制线在同一驱动块内的全部发光像素中共用化,在不同的驱动块之间独立,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第1阈值保持步骤,使第k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第1电容元件或者所述第2电容元件同时保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其中,所述k为自然数;
第1辉度保持步骤,在所述第1阈值保持步骤之后,在第k个驱动块所具有的所述发光像素中,使所述第1电容元件和所述第2电容元件按发光像素行顺序保持相加电压,所述相加电压为对与所述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加上与所述辉度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而得到的电压;和
第2阈值保持步骤,在所述第1阈值保持步骤之后,使第(k+1)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第1电容元件或者所述第2电容元件同时保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
所述第1阈值保持步骤包括:
第1初始化步骤,通过从按发光像素列配置的第1信号线供给基准电压,向第k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时施加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源极间电压成为阈值电压以上的初始化电压;和
第1非导通步骤,在所述第1初始化步骤之后,使所述第k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发光元件同时为非导通,
所述第2阈值保持步骤包括:
第2初始化步骤,通过从按发光像素列配置的与所述第1信号线不同的第2信号线供给所述基准电压,向第(k+1)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时施加所述初始化电压;和
第2非导通步骤,在所述第2初始化步骤之后,使所述第(k+1)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发光元件同时为非导通,
在进行所述第1辉度保持步骤的期间中,进行所述第2阈值保持步骤,
在所述阈值保持步骤中按驱动块进行控制,在所述辉度保持步骤中按发光像素行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第1电源线连接,
所述发光元件的一方的端子与第2电源线连接,另一方的端子经由第2开关晶体管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连接,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第1控制线连接,源极和漏极插入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之间,
在所述第1初始化步骤中,
在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为导通的状态下,
使栅极与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扫描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第1信号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连接的第3开关晶体管导通,进一步,使栅极与按所述发光像素行配置的第2控制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的第1开关晶体管导通,由此向第k个驱动块具有的全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同时施加所述初始化电压,
在所述第1非导通步骤中,
通过使第k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为非导通,对第k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检测,使检测到的阈值电压保持于所述第1电容元件或者所述第2电容元件,
在所述第2初始化步骤中,
在使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导通了的状态下,
使栅极与按发光像素行配置的扫描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第2信号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第1电容元件的另一方的端子连接的第4开关晶体管导通,进一步,使栅极与按所述发光像素行配置的第2控制线连接、源极和漏极的一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源极和漏极的另一方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的第1开关晶体管导通,由此向第(k+1)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施加所述初始化电压,
在所述第2非导通步骤中,
通过使第(k+1)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第2开关晶体管为非导通,对第(k+1)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检测,使检测到的阈值电压保持于所述第1电容元件或者所述第2电容元件,
在所述第1辉度保持步骤中,
通过使所述第3开关晶体管导通,向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施加与从所述第1信号线供给的所述辉度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还包括第1发光步骤,所述第1发光步骤中,在所述第1辉度保持步骤之后,作为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流,向第k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发光元件同时流动所述信号电流而使之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还包括第1发光步骤,所述第1发光步骤中,在所述第1辉度保持步骤之后,作为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流,向第k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发光元件同时流动所述信号电流而使之发光。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还包括:
第2辉度保持步骤,在所述第2阈值保持步骤之后,在第(k+1)个驱动块所具有的所述发光像素中,使所述第1电容元件和所述第2电容元件按发光像素行顺序保持相加电压,所述相加电压是对与所述阈值电压对应的电压加上与所述辉度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而得到的电压;和
第2发光步骤,在所述第2辉度保持步骤之后,作为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流,向第(k+1)个驱动块所具有的全部所述发光元件同时流动所述信号电流而使之发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0/005453 WO2012032559A1 (ja) | 2010-09-06 | 2010-09-06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80996A CN103080996A (zh) | 2013-05-01 |
CN103080996B true CN103080996B (zh) | 2015-12-09 |
Family
ID=45810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6895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996B (zh) | 2010-09-06 | 2010-09-06 |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11481B2 (zh) |
JP (1) | JP5456901B2 (zh) |
KR (1) | KR101809300B1 (zh) |
CN (1) | CN103080996B (zh) |
WO (1) | WO20120325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62002B1 (ko) | 2011-12-12 | 2014-02-1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
KR102077661B1 (ko) * | 2013-05-07 | 2020-02-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KR102068263B1 (ko) * | 2013-07-10 | 2020-01-2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CN103927978A (zh) * | 2013-12-31 | 2014-07-16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Amoled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KR102193782B1 (ko) * | 2014-06-10 | 2020-12-2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화소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
KR20150144396A (ko) * | 2014-06-16 | 2015-12-2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
US9805652B2 (en) * | 2014-07-29 | 2017-10-31 | L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WO2016103896A1 (ja) * | 2014-12-22 | 2016-06-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駆動回路、および駆動方法 |
KR102301325B1 (ko) * | 2015-06-30 | 2021-09-1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에 구비된 구동 tft의 문턱전압 센싱장치 및 센싱방법 |
CN106157890B (zh) * | 2016-08-15 | 2018-03-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纹路识别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
KR102606487B1 (ko) | 2018-02-01 | 2023-11-27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CN108470537B (zh) * | 2018-06-14 | 2020-04-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子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0379371B (zh) * | 2019-01-28 | 2022-05-27 | 苹果公司 | 包括具有氧化物晶体管阈值电压补偿的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
CN110189704B (zh) * | 2019-06-28 | 2021-10-15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KR20210148475A (ko) * | 2020-05-28 | 2021-12-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102773247B1 (ko) | 2020-07-23 | 2025-02-2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화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KR20230096301A (ko) * | 2021-12-23 | 2023-06-3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86439A (ja) * | 2001-12-21 | 2003-07-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El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および情報表示装置 |
CN1541033A (zh) * | 2003-03-31 | 2004-10-27 | ������������ʽ���� | 电场发光显示电路 |
JP2008122633A (ja) * | 2006-11-13 | 2008-05-29 | Sony Corp | 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78114A4 (en) | 1997-04-23 | 2003-03-19 | Sarnoff Corp | PIXEL STRUCTURE WITH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ACTIVE MATRIX AND METHOD |
US6229506B1 (en) | 1997-04-23 | 2001-05-08 | Sarnoff Corporation | Active matrix light emitting diode pixel structure and concomitant method |
JP2003202834A (ja) * | 2001-10-24 | 2003-07-1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US7365713B2 (en) | 2001-10-24 | 2008-04-29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JP2003195809A (ja) * | 2001-12-28 | 2003-07-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El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および情報表示装置 |
GB0400213D0 (en) | 2004-01-07 | 2004-02-11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s |
KR100592646B1 (ko) * | 2004-11-08 | 2006-06-2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
JP5081374B2 (ja) * | 2005-01-17 | 2012-11-2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 画像表示装置 |
KR100821055B1 (ko) * | 2006-12-27 | 2008-04-08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의 구동방법 |
JP5287111B2 (ja) * | 2007-11-14 | 2013-09-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と電子機器 |
KR101517110B1 (ko) | 2007-11-14 | 2015-05-04 | 소니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과 전자기기 |
WO2009087746A1 (ja) | 2008-01-07 | 2009-07-1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表示装置、電子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
JP2009237041A (ja) | 2008-03-26 | 2009-10-15 | Sony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JP2010054564A (ja) * | 2008-08-26 | 2010-03-11 | Sony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
CN102047312B (zh) | 2009-03-06 | 2014-09-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JP5399521B2 (ja) | 2010-09-06 | 2014-01-2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CN102549646B (zh) | 2010-09-06 | 2014-07-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WO2012032561A1 (ja) | 2010-09-06 | 2012-03-1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
2010
- 2010-09-06 KR KR1020137004010A patent/KR101809300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06 CN CN201080068950.8A patent/CN10308099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06 JP JP2012532724A patent/JP54569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9-06 WO PCT/JP2010/005453 patent/WO20120325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
- 2013-02-27 US US13/778,201 patent/US911148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86439A (ja) * | 2001-12-21 | 2003-07-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El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および情報表示装置 |
CN1541033A (zh) * | 2003-03-31 | 2004-10-27 | ������������ʽ���� | 电场发光显示电路 |
JP2008122633A (ja) * | 2006-11-13 | 2008-05-29 | Sony Corp | 表示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液晶显示多行扫描驱动芯片设计;钟锐 等;《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31130;第23卷(第4期);447页-453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30108533A (ko) | 2013-10-04 |
CN103080996A (zh) | 2013-05-01 |
US20130169702A1 (en) | 2013-07-04 |
KR101809300B1 (ko) | 2018-01-18 |
WO2012032559A1 (ja) | 2012-03-15 |
JPWO2012032559A1 (ja) | 2013-10-31 |
US9111481B2 (en) | 2015-08-18 |
JP5456901B2 (ja) | 2014-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80996B (zh) |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
CN102047312B (zh) |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2405492B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US10262584B2 (en) | Pixel circuit,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1842829B (zh) |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978415B (zh) | 具有以矩阵形式布置的像素的显示面板 | |
US9852687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 |
JP5230806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
CN102959609B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687192B (zh)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2349098B (zh) |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US8223094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2576513A (zh) |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458896A (zh) | 有机el显示装置 | |
KR20150046022A (ko) |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
CN204348301U (zh) | 像素驱动电路、阵列基板和显示设备 | |
JP5399521B2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
US10482814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same | |
JP2011180552A (ja)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JOLED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O: JANPAN ORGANIC RATE DISPLAY CO., LT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